改变决定人生-3

正文 第三章 英雄出少年(23)更新时间:2010-5-7 8:15:57 本章字数:140415岁那一年,他进入剑桥的彭布鲁克学院学习。他在那里一直待了6年,是一个勤奋刻苦的学生。他广泛阅读了英国文学方面的资料。麦考莱曾经说过,无论是古代语言方面的知识,还是数学方面的知识,皮特都是如此地精通,那些比他大3岁的师兄们很少有人能够与他相匹敌。皮特自己最感兴趣的著作是牛顿写的《基本原理》,他应用里面的原理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许多数学难题,据一位主考官声称,他在这方面的能力在剑桥可以说是无人能与之相媲美。到达法定年龄之后,皮特立即进入国会。22岁那年,他在国会发表了自己的第一次演说,以支持伯克所主张的经济改革计划。他在演讲中所表现的沉着冷静、流畅的表达能力以及他那高贵的举止态度一时间震惊四座。赫兹列特在提到他时说:“他永远是那么温文儒雅、风度翩翩,在他身上,既没有年轻人所特有的那种傲慢不逊、咄咄逼人,也没有年轻人的笨拙与冲动。“23岁时,皮特被任命为财政大臣,24岁时,年轻的他成为英国的首相。”正如麦考莱所说的,“他是大不列颠帝国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所培养出来的最伟大的国民。”尽管和皮特相比,埃德蒙 伯克不如他那样从少年时就春风得意,但是,由于他在古典文学方面的高深造诣,他获得了都柏林的三一学院颁发的荣誉奖章。他把自己的绝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于进行广泛的阅读,尤其是对于历史学方面的著作更加兴趣浓厚——这也是他日后不断喷涌的力量源泉。26岁那年,他出版了从19岁那年就开始着手创作的《论崇高和优美》,这部作品立刻为他奠定了成为国内第一流作家的基础。坎宁是伊顿公学所培养的最为辉煌璀璨的明星之一。很小的时候,他就因为创作了优美、流畅的拉丁诗歌和英文诗歌而远近闻名。17岁的时候,他发起创办了《微观世界》,这一期刊的主要投稿者除了他自己之外,还包括与他年龄相近的佛勒尔和史密斯兄弟。18岁那年,坎宁进入牛津大学的基督堂学院,并由于其在古典文学方面的深厚素养而在学生中一枝独秀。他创作的《伊特尔 麦卡姆》在克勒韦勋爵的周年纪念会上得到了公开朗诵,并在众多的作品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被宣布为是牛津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拉丁文诗歌作品。17岁那年,坎宁进入国会;次年,他发表了自己的首篇演说;26岁时,他就被任命为政府的副部长;此后,他在仕途的道路上越攀越高,57岁那年,成为首相。最后,他死于首相任上。在稍后一点的政治家中,皮尔和格拉斯通都在牛津求学时赫赫有名。皮尔在20岁那年以史无前例的优异成绩获得学士学位,他是牛津有史以来第一位同时获得古典文学和数学考核两个第一的学生。然而,这一记录在以后却相继被格拉斯通先生、卡德维尔勋爵以及韦斯特伯里勋爵打破。麦考莱勋爵在剑桥的求学生涯同样辉煌无比。19岁和20岁时他连续两年因其优美的英国诗歌而获得学校颁发的首相奖章,22岁那年,他又获得了加尔文奖学金。尽管学校颁发的诗歌奖章并不算什么特殊的荣耀,但它们的获得者通常是那些出类拔萃的学生。在麦考莱之后,马克沃斯 蒲拉德也连续两年获得了首相奖章,此外,他的希腊文颂诗和讽刺短诗还获得了布兰勒奖章。在他们之后,布尔沃 利顿的诗歌《雕刻》获得了同样的奖章。此外,在牛津和剑桥期间因诗歌获奖的人还有很多,主要有尊敬的伯威尔斯、赫伯主教、维维尔教授、密尔曼主任以及丁尼生勋爵等等。正文 第三章 英雄出少年(24)更新时间:2010-5-7 8:15:59 本章字数:1634人们可能已经注意到,那些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成就不凡的一流人物往往并不是在校期间最为出类拔萃的人物,而大多是名列第二甚至是第三的人物。例如,以剑桥的数学荣誉考试为例,我们可以发现,尽管有许多在这一考试中表现优异的学生成为知名教授、著名学者、杰出翻译家、或者也有少数在教会中身居高职,但是,作为一种规律,这些优等生并没有在其他职业领域和科学领域表现出特殊优势。他们中的许多人彻底地从公众的眼光中消失,成为默默无闻之辈。以1739年以后的期间为例,我们可以发现如下著名的优秀学生:约翰 威尔逊,普通法院的大法官,毕业于1761年;巴雷博士,毕业于1763年;米尔勒博士,卡莱尔大学校长,毕业于1774年;约瑟弗 利特勒达尔爵士,高等法院王座法庭大法官,毕业于1787年。从19世纪开始,出现了一大批从事法律工作的优秀毕业生。1806年,我们找到了波洛克的名字,他在日后成为首席勋爵;1808年,我们发现了比克斯特斯,日后的兰格达勒勋爵;1809年是阿尔德深,财政部男爵;1810年是莫勒,普通法院大法官,而与他同一年毕业的获得第五名的普拉特则成了财政部男爵。在其他等级较低的法官中,主要包括格莱汉姆爵士,他是当年毕业生中的第三名,后来成了财政部男爵;还有名列十二的阿温雷勋爵,他是普通法院的首席法官;此外,还有埃冷波罗勋爵、劳伦斯爵士、林德哈斯特勋爵、约翰 威廉爵士、廷德尔爵士——所有这些人尽管都受到了奖励,但他们都不是各自所在年度的最优秀学生。维维尔教授是当年的第二名,而显克威支教授则名列第五。在寥寥可数的日后成为科学家的毕业生中,主要有约翰 赫歇尔爵士、阿雷教授、斯托克斯教授以及亚当斯教授——他和勒维里尔先生一起,共同发现了海王星。罗斯伯爵是贵族阶层中伟大的机械师,他以数学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牛津的马格达伦学院;但是,雷勒勋爵的长子——受人尊敬的斯特努特——1865年作为优等生毕业于剑桥大学,据说,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贵族的儿子。在这里我们对那些历史上伟大的年轻人做一点简单的总结。尽管在未获取人生的阅历之前,就想摆脱别人的管理与统治是很难的。但是,无可否认,古代和现代的一些最为伟大的统治者和管理者都是一些相对比较年轻的人。在他们身上,统治和管理的才能表现得和本能一样自然,而能够激发他们这种激情的唯一东西就是对各种各样事物的探索与追求。在塞米斯托克勒还是一个青年时,内心就熊熊燃烧着追求荣誉的欲望之火,他渴望着能够在为自己的祖国服务时扬身立名、出人头地。30岁的时候,他指挥希腊舰队与沙拉米和薛西斯统率下的波斯军队进行激烈的海战。后来,希腊舰队取得了彻底的胜利,这固然是同全体官兵的英勇善战分不开的,但主要还是应该归功于作为主帅的塞米斯托克勒的聪明睿智与勇敢顽强。不论是作战还是行军,他都身先士卒。他的同胞们最终也认识到了他的伟大和崇高之处。亚历山大大帝则是一个更为早熟的统治者和将军。20岁那年,他刚被马其顿王国的国王召见到王宫,就被派遣去镇压一次可怕的起义。他在这次镇压活动中大获全胜,随后继续挥师南下,征服了希腊半岛的大多数国家。22岁那年,他召集了一支军队前去进犯波斯,他们渡过了达达尼尔海峡,最后在阿比多斯登陆。在格拉尼卡斯河的河岸上,他们遭遇了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统率的军队,并一举将其击溃。次年,他又进军小亚细亚,通过激烈的战斗在伊瑟斯战役中大获全胜。两年之后,他又赢得了阿贝拉战役的胜利,那年他年仅25岁。经过这几次战役,大流士的军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亚历山大的铁蹄奔驰在东方辽阔的土地上,简直如入无人之境。在他12年零8个月的统治中,他将自己的帝国的疆域从地中海沿岸一直扩展到了现在的印度西北部。31岁那年,这位雄才大略、曾经叱咤风云、纵横四海的军事天才离开了人世。正文 第三章 英雄出少年(25)更新时间:2010-5-7 8:16:00 本章字数:1303斯西波和庞培都是年轻时就成就一番伟业的人物。斯西波在29岁那年赢得了沙拉战役的胜利,而庞培成名的时间更早。还在23岁时,他就募集并统率一支军队击败了马尔库 布鲁图率领的大军。在第二年,这位被他的对手称为“乳臭未干”的年轻人又成功地进军非洲,并凯旋而归,回到了罗马。汉尼拔是古代最杰出的年轻将领之一。他从小就在哈斯都巴尔的军营里长大。在哈斯都巴尔死后,当时年仅26岁的汉尼拔单独接管了迦太基军队的统率大权。他先是征服了那些仍然不肯归顺的西班牙部族,然后,挥师直逼罗马。28岁那年,在经过8个月的辛苦围攻后,他攻克了沙干度尔;然后,大军横跨比利牛斯山脉,挺进洛勒,并穿过阿尔卑斯山脉,插入了意大利。经过几次交战之后,他最终赢得了著名的迦纳战役的胜利,那年他年仅31岁。中世纪,夏勒曼和查尔斯 马尔特尔都是在少年时就已经是大名鼎鼎的英雄人物了。被人称为“铁锤”的马尔特尔在他还相当年轻时就在度尔击溃了沙拉松统率的大军,并由此改变了整个欧洲的命运。查尔斯大帝在30岁时已经是法兰西帝国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他是早期欧洲历史上仅次于亚历山大大帝和恺撒大帝最伟大的人物。征服者威廉年仅20岁时在瓦尔 度勒斯战役中击败了试图叛乱的贵族;38岁那年,他在哈斯廷斯战役中又赢得了胜利,后来,他成为统治英国的君主。爱德华还是一个16岁的少年时,就在克雷西战役中指挥了英国军队的主要精锐部队。当他的父亲看见他身先士卒地冲锋陷阵时,曾经这样说过:“让孩子去赢得属于他的荣誉吧,让他自己去掌握自己的命运吧!”在战斗结束时,他的父亲一边拥抱他,一边说:“亲爱的儿子,上帝赐予了你不屈不挠的意志;你是我真正的孩子——你通过自己的英勇作战在上帝面前洗清了自己的原罪,并且无愧于自己所获得的荣誉。”10年以后,在26岁那年,爱德华赢得了波伊克第尔战役的胜利。英王亨利五世则于27岁那年在法国北部的阿金库尔村重创兵力数倍于己的法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法国的一些最为知名的统治者和军事将领都是少年得志、大有作为的年轻才俊。纳瓦拉王国的亨利16岁时,已经成为公认的胡格诺教派信徒领袖。同年他领导军队参加了让纳克战役和蒙松度尔战役。在圣巴托罗缪大屠杀之后,当时23岁的亨利自愿负起担任法国加尔文教徒首领的重责,并率领他们经历了一系列困难重重、艰苦卓绝的战斗。34岁的时候,他赢得了古特拉斯战役的胜利,此后不久,又相继在阿格斯战役和伊佛里战役中获胜。其中在阿格斯战役中,亨利以少胜多,以5000人的兵力对抗并打败了马耶纳公爵统率的25000人的大军。亨利之所以能够在处于劣势时反败为胜,主要应归功于他作为年轻人的充沛的精力和活力。据说他穿破的细毛织品很少,而用坏的长筒皮靴却数量惊人,他在床上度过的时间还不如马耶纳公爵在书桌边度过的时间多。有一次,当有人在他面前赞扬他对手的作战技术和勇敢表现时,亨利评论说:“你说得不错;他的确是一个优秀的统帅,但是我总是要比他领先5个小时。”因为亨利每天早晨4时起床,而马耶纳则是在大约10时起床。正文 第三章 英雄出少年(26)更新时间:2010-5-7 8:16:02 本章字数:1388贡德是法国又一位著名的年轻统帅。他骁勇善战,功绩赫赫,人们都敬畏地称其为战无不胜的“大帝”。22岁那年,他和一支装备精锐的西班牙王牌军对垒时所向披靡,赢得了霍克拉战役的胜利。随后,他又相继在弗赖堡和罗德林根击溃了德意志皇帝统率的近卫军;次年,在阿尔特的楞斯,他又一次大败德军——而所有这些辉煌的战绩都是他在27岁之前取得的。与贡德一样,杜勒勒是另一位伟大的统帅,尽管他不像其他军事天才一样小小年纪就锋芒毕露。事实上,杜勒勒最初被认为是一个反应迟钝的孩子,因为他学习新事物的速度非常缓慢,而且困难重重。但是,他同时又具备了倔强的、不屈不挠的个性。所谓勤能补拙,尽管学习的速度很慢,然而,只要是学到的东西,他都将其深深地刻在了自己的脑海之中。当他树立了明确的生活目标,有了远大的志向抱负之后,他就能够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在叔叔即荷兰的莫里斯王子的引导和安排下,杜勒勒进入军队。他先是在基层接受最基本的锻炼,从一个普通挎步枪的士兵做起。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琐碎工作之后,他获准带领一个连队。没过多久,他所带的这个连队就成了全军操练最为刻苦、纪律最为严明的王牌部队之一。23岁时,杜勒勒被任命为兵营元帅,这是在军衔上仅次于法兰西元帅的高级职位。他所担负的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指挥1635年的那次著名的从美因茨的灾难性撤退。在这次艰巨的任务中,他以极其高超的领导艺术和旁人难以想象的勇敢和自制力顺利地保护了后翼部队的撤退,并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秩序井然。26岁那年,他又领导了坚苦卓绝的1637年战役,在这次战役中,他成功夺取了兰德列西和索列,并最终将西班牙人赶出了宗伯列。在他后来的作战生涯中,杜勒勒屡战屡胜,被公认为是他所处时代最伟大的统帅,并且一直到老年时仍是雄风犹在、宝刀不老。64岁那年,他在沙斯巴赫战役中为国捐躯,结束了自己的戎马一生。沙克斯元帅从小就在军营里长大。12岁那年,他加入了同盟国的军队。次年,在围攻杜尔雷的战役中,小小年纪的他射毙了一匹马。同年,他接着又参加了马尔帕格特战役。24岁时,他被奥尔良公爵任命为兵营元帅。直到47岁那年,他才成为法兰西的元帅。沙克斯是一个纯粹的武夫,尽管在战场上他可以纵横驰骋、所向无敌,但由于从小缺乏正规的教育,他文学方面的功底极其浅薄,实在是令人不敢恭维。当法兰西学院建议将其接收为成员之一时,他明智地加以拒绝了。沃班从小就渴望成为一名军人。在追求军职的过程中,他很自然地学习了筑城术。17岁那年,他参加了贡德统率的军队,并跟他一起驻扎在洛林的克勒蒙特,当时这个地方正在大规模地修筑防御工事。这一浩大的场景为他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他以巨大的热情投入了孜孜不倦的学习和研究工作之中。在危机四伏的战场上,远处敌人的身影隐隐可见,他却冒着生命危险进行实地考察和测量,以大无畏的精神做出了许多大胆的举动。正是通过这种艰苦危险的劳动,他为自己的筑城术专著收集和准备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他的最后一本著作一直到他74岁那年阖然辞世前几天才完成,当时他正忙于督导从敦刻尔克到布尔格斯的带有防护壕沟扎营地的修建工作。除了有关筑城术的重要专著外,沃班还留下了不少于12大卷对开本的手稿,他自己将其命名为《奥斯威特》。他是一个惜时如金的人,从来不浪费时间,力求生命中的每分每秒都能得到有效的产出。正文 第三章 英雄出少年(27)更新时间:2010-5-7 8:16:03 本章字数:1362瑞典的两位伟大的军事统帅——古斯塔夫斯 阿道弗斯和查尔斯十二世都是在相当年轻的时候就显示出他们的军事天才。古斯塔夫斯在17岁那年继任瑞典皇位。在他刚刚接管政府的统治大权时,他的国家就遭到了波兰国王斯吉蒙德的侵略,后者声称应当由他来继任瑞典皇位。与此同时,俄国的沙皇也野心勃勃地侵犯了瑞典的另一部分国土。在祸不单行的危机状况下,年轻的古斯塔夫斯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毅然沉着地承担起了统率国民抵抗侵略的重担。在一场持续9年的漫长战争之后,他成功地击败了两个对手,并吞并了里加和利维里亚的部分地区。当瑞典、波兰及俄国的战争如火如荼地进行时,奥地利人又趁火打劫,侵犯了瑞典的国土,妄图趁机渔翁得利。这又导致了两国互相宣布进入敌对状态,一场激烈的战争随之展开——古斯塔夫斯的军队里加入了大批受压迫的德国清教徒。瑞典军队在莱比锡平原上彻底击溃了奥地利的军队,将其打得落花流水。在经历了一系列艰苦的战役之后,古斯塔夫斯 阿道弗斯在胜利的那一刻死于卢深战场,当时他年仅38岁。查尔斯十二世一生的业绩要更为宏伟,尽管他的勇猛和才干因其个性中的刚愎自用和轻率鲁莽而逊色不少。15岁时,查尔斯就成了瑞典国王。当他18岁那年,由俄国沙皇、波兰皇帝、萨克森选帝侯以及丹麦国王组成了一个针对他的联盟——这些君主的目标就是要瓜分瑞典。查尔斯闻讯之后,立刻召集了军队,经由海路驶向哥本哈本,他们包围了这座城市,并在几周之后,以其凌厉的攻势迫使丹麦国王不得不屈膝求和。然后,他又把战争的矛头对准了俄国,率领一支由八千多士兵组成的军队在利维里亚登陆,他们在那里和俄国军队短兵相接,在几次小规模的战役之后,查尔斯开始以10倍的兵力围攻拉尔瓦,并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之后彻底击败了俄军。在取得这一辉煌的胜利时,查尔斯年仅18岁。他随之又挥师波兰,锋芒直逼波兰皇帝奥古斯都。在几次重创波兰军队之后,他废黜了奥古斯都,并另立了一位君主取而代之。这一系列势如破竹般的战略上的胜利大大增强了查尔斯的自信心,点燃了他内心深处的欲望之火。他并未满足于他加诸在敌人身上的惩罚,而是踌躇满志地想要进一步废黜俄国的彼得沙皇——这个被他认为最大的竞争对手和敌人。他指挥大军跨越了莱蒙,先后在格罗德洛和贝勒西拉河岸击溃了俄军。他的敌人暂时躲避了起来,但是俄罗斯严寒的冬天却来临了,曾经在日后毁灭一代天骄拿破仑的自然灾难现在同样降临到了查尔斯身上。他的部队面临着严寒、饥饿、疾病以及各种各样的物资匮乏的袭击,人数锐减,筋疲力尽。正当他们陷于困境之中时,彼得沙皇突然在布尔塔瓦以两倍于瑞典并且装备精良的兵力对查尔斯发动了突然袭击,这一次彻底击溃了饥寒交迫中的瑞典军队。查尔斯的后半生简直就是一个冒险传奇故事。他先是逃到了土耳其,4年之后又逃离了那里,16天之后,他到达了斯特拉尔松和波美拉尼亚。他所有的敌人——普鲁士、丹麦、萨克森、俄国的君主们——都在四处搜捕他。后来,他又逃离了斯特拉尔松,并在销声匿迹了15年之后,重新回到了瑞典。他募集了一支两万人的军队,相继进犯挪威和丹麦,在获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之后,他的事业生涯突然戛然而止——在围攻弗雷德里希谢尔时,他有一次巡视战壕,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头部,当场死亡,年仅37岁。正文 第三章 英雄出少年(28)更新时间:2010-5-7 8:16:04 本章字数:1553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是历史上又一位伟大的年轻人。当他还是一个青年时,受到了他的父亲极其粗鲁而野蛮的对待,然而,他却没有因此而被扭曲异化,这实在算得上是一个奇迹。他在军事上很早就展露的才华以及他对法国文学、音乐以及精美艺术品的疯狂迷恋令他那个粗野残忍的父亲深恶痛绝,他把自己的儿子关到监狱里,据说有一次甚至还考虑要将他处死。但是,随着这位老暴君在1740年的死亡,年轻的腓特烈在28岁那年登上了皇位。次年,他发动了对奥地利的战争,并赢得了莫尔维茨战役的胜利,由此决定了西里西亚的命运。两年之后,我们可以发现他和奥地利再度交战,并相继赢得了霍亨弗赖堡战役和索尔战役的胜利,在33岁那一年为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漂亮地画上了一个句号。此后,直到他44岁那年,才爆发了著名的“七年战争”,他在这场战争中完美地展现了他的军事天才。45岁那一年,他赢得了罗斯巴赫战役的胜利,他一生中最后的伟大战役是发生在46岁那年的佐恩道夫战役和48岁那年的托尔干战役。此后,他的军事生涯就相对暗淡无光了。通过一生中这些赫赫有名的南征北战,他大大扩张了自己帝国的疆域和领土,并在欧洲建立了普鲁士帝国这一第一流的强国。几乎所有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涌现的将军都是年轻有为的青年将领。拿破仑24岁时就在围攻土伦的战役中担任炮兵指挥,这一战役的胜利主要归功于他那高超的战略艺术。26岁时,他指挥并赢得了发生在巴黎街巷上的分区战役。次年,他又成功地率领法国军队在第一次意大利战斗中攻克了米兰,并赢得了罗迪战役的胜利,从而使得法国占据了伦巴第。此后,他一发而不可收,横扫了意大利南部,接着挥师北上,以便迎击从蒂罗尔率领大军浩浩荡荡而来的老将沃尔姆瑟。历史证明,精力充沛的年轻法国小将要比他那久经沙场、经验丰富的对手更胜一筹,他用优越的战术作战,凌驾于后者之上,并一次又一次地击败对手。事实上,无论是在纳瓦拉战役中还是在和梅耶勒公爵对阵时,拿破仑总是比他的年迈的对手要提前5个小时,以至于他后来宣称,他之所以能击溃奥地利军队,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时间的价值。那些年老的将军们总是沾沾自喜于他们丰富的作战经验,殊不知他们的经验早就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变成了古板陈旧的教条;当他们还在那里苦苦思索恰当的作战方略时,他们活跃的、精力充沛的年轻对手早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他们打倒在地。他们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时,只能无奈地慨叹造化弄人,因为他们在失败时还莫名其妙,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失败。在经历了埃及的短暂战斗之后,拿破仑 波拿巴回到了法国,并被任命为法兰西共和国的第一执政官,此后,他又跨越了阿尔卑斯山,去迎击当时在意大利境内泛滥成灾的奥地利人。30岁那一年,他赢得了马伦戈战役的胜利,这位被称为“常胜将军”的军事天才一鼓作气,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他夺回了意大利,横扫奥地利、普鲁士以及古老的德意志帝国的各个省份,铁蹄过处,无不所向披靡。最终,他的军事行动由于俄罗斯的那场大雪而遭到了阻滞。拿破仑青春焕发之时,他是伟大的,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青春老去时,他的朝气和精力也随之慢慢消逝了。在一场历时23年的漫长战争之后,拿破仑最终遭到了重大挫折,在46岁那年饮恨滑铁卢。法国的传记作家和历史学家们认为,到这个时候,他日渐衰减的体力和肥胖的身躯都已经构成了作战的不利因素,并且,如果不是因为他在应该采取行动的时候还躺在床上,如果他能够在里尼战役之后立刻毫不松懈地于1815年7月17日早晨发动攻势,那么,他应该是可以击败没有受到布鲁谢尔支援的威灵顿的军队,并赢得比利时战役的胜利的。然而,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拿破仑最终不是被比他更年轻的人打败的,而是被那些在早上比他起得更早的将领们打败的。正文 第三章 英雄出少年(29)更新时间:2010-5-7 8:16:06 本章字数:1396拿破仑手下那些最得力的助手,绝大部分都是年轻的将领。事实上,如果回顾一下历史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法国大革命的战争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年老的将军不断地被比他们更年轻的将军打败的历史。光芒四射的霍谢在24岁时就成为统率摩泽尔的法国军队的将军。亨伯特在26岁时就已经是旅长了。克勒伯尔和拉菲夫内都是在39岁时成为统率千军万马的将军。兰勒在28岁时成为旅长,维克多在25岁时成为营长。苏尔特在29岁时已经指挥一个营了,圣 希尔则在30岁时成为师长。穆拉特在29岁时成为拿破仑的骑兵统帅,被人称为“不知疲倦的机器”的雷伊在25岁时已经是师级以上的副官了,而27岁的他已经升任旅长了。事实上,近来一位军事作家已经强烈呼吁除了年轻的、有活力的将领之外,任何超过50岁的人都不应该在实际的作战中被赋予重任,不应该让他们统率一支庞大的军队。在英国现代军事史上,有许许多多意气风发的青年将领手握重兵的例子。在很多我们所进行的战争中,最初都是由那些头昏眼花、发落齿摇、垂垂老矣的将军们和海军上将们代表我们的海陆军力量,但是,被人打败的无情事实逼迫我们不得不大胆起用年轻、体力和智力都处于巅峰状态的将领们。英国现代史上最年轻的两位将领是乌尔夫将军和约翰 摩尔先生。乌尔夫22岁时就获得了团长的军衔。31岁时,他就被任命为前往魁北克的远征军的最高统帅。然而,说实话,皮特在挑选他担负这一重任时,心中始终对他的能力抱有很大的疑虑。斯坦厚普伯爵叙述了一件有关乌尔夫将军的有趣的佚事,他对此的评论是“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说明有时候一个人行为举止的失误可以极大地损害其原本崇高的心灵和高尚的品质……”在乌尔夫被任命之后即将动身前往美洲的前一天,皮特希望能够给他一些最后的口头指示,于是邀请了他共进晚餐——坦普尔勋爵是唯一的一位陪客。当夜幕降临时,或许是由于受他自己内心满腔豪情壮志的激荡,或许是由于不习惯这种上流社会的政治家所组成的社交圈,乌尔夫的局促不安演变成了虚张声势和轻浮无礼。他抽出了自己的宝剑,用它叩击着桌子,然后一边在屋子里面手舞足蹈,一边喋喋不休地高谈阔论,说着一些不着边际的空话。在座的两位达官贵人目瞪口呆地看着他的表演,震惊不已。最终,当乌尔夫告辞离开,他的马车轰隆隆的声音从门口消失之后,皮特似乎还没有完全从惊诧中反应过来。他对自己以前居然会对乌尔夫有如此高的评价而后悔不已。他睁大了眼睛,举起手臂对坦普尔勋爵喊道:“啊,上帝啊,我居然把一个国家的命运和生杀大权交到了这样一个人的手中!”斯坦厚普伯爵对此评价道,乌尔夫在当时场合下的异常表现恰恰证实了他自己的声明,印证他并不是一个擅长日常生活交际的人。此外,还表明了他在重要场合是如此的害羞,而为了掩饰自己的这种紧张和害羞,他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不过,乌尔夫最终不负众望,在33岁时漂亮地夺取了魁北克,从而圆满地完成了这一任务。与乌尔夫相比,约翰 摩尔在军队的升迁显然不如他那么快,尽管摩尔和乌尔夫一样,以其全身心地投入对本职工作的钻研而闻名,他以极大的热忱研究战略战术,力求掌握和领悟每一个细节。33岁时,他成为准将;41岁时,他领导了在阿布基尔的登陆,47岁时,他又指挥了那次崇高而又灾难性的科努纳撤退——在他死后,法国人民在他的坟墓上修建了一座纪念碑,进行缅怀和纪念。正文 第三章 英雄出少年(30)更新时间:2010-5-7 8:16:07 本章字数:1669基本上来说,印度是我们年轻士兵展示他们才华的最好地方。例如,罗伯特 克利夫在学校时因为被认为是不开窍的木脑壳而备受责难,19岁那年,他被作为文职人员送到印度。他在处理行政事务上并没有什么特殊天分,表现平淡无奇。在马德拉斯度过了焦躁不安的两年之后,他最终决定弃文从军,到军界寻求发展,因为后者更适合他。他获得了一个少尉官职,并在21岁那年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在围攻班迪谢雷的战役中,表现不凡,初次显露了自己的军事才华。他在作战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才华引起了他的上级的钦佩,并且极力推荐令他得到了进一步升迁的机会。当卡尔纳逖克战争爆发之后,克利夫向指挥部门呈递了一个作战计划,这个计划得到了采纳,并委托他本人负责执行。25岁时,他统率了一支兵力相对比较弱小的军队,这个军队只有五百多名英国兵和印度兵,但是,他们却由一个勇敢无畏的年轻军事天才所统率。他夺取了阿尔克特,击败了由经验老到的将领率领的法国军队,并在一系列胜利的战役之后,最终给这场战争画上了一个成功的句号。27岁那一年,他回到英国,试图进入国会,但没有成功。于是,他又回到印度,继续他的军旅生涯。他的第一个行动是削减海盗在杰尼亚所占据的要塞数目;第二个行动是重新收复加尔各答,在那里苏亚 乌 朵拉把他的犯人们扔到暗无天日的“黑色地洞”里,他最后一个行动是攻克夏德尔拉戈尔,抑制残暴的莫卧儿帝国地方长官在那里胡作非为。他带领了一支3000人的军队,在这3000人中只有1000人是英国士兵,就是靠着这支微薄的力量,他和拥有4万步兵及1.5万骑兵的对手展开了对抗,并最终赢得了具有纪念意义的普拉希战役的胜利。当他获得这次他生命中最后的也是最辉煌的军事胜利时,年仅32岁,他的胜利实际上为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势力奠定了基础。与罗伯特 克利夫一样,威灵顿也是在印度这块土地上为自己赢得了第一次荣誉。这位伟大的将军可绝对不是一个早慧的男孩,小时候他母亲甚至认为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笨蛋,并以极度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待他。他在伊顿公学时没有取得任何成就,在那里他被认为是一个爱幻想的、闲散的、害羞的学生。然而,他最终靠自己的努力闯出了一条道路。格雷格先生在他的传记中透露他曾经被一个铁匠狠狠地教训过,这位铁匠活到了高寿,据说他一直以此为荣——训斥过这个连拿破仑都为之战栗的人。威灵顿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天赋,事实上,他所展现的唯一天赋就是拉小提琴。他也没有表示出强烈的从军愿望,他所渴望的生活是当一名公务员。然而,有人为他在第41步兵团取得了一个任命,于是,18岁那一年,他作为一个少尉加入了军队。10年之后,他已经成为印度第33步兵团的团长了。他的坚忍不拔、他的勤奋努力以及他作为一个管理者的领导才能,此时已经为他赢得了人们的尊敬。马拉他战役爆发之后,他最终获得了一个展示他的军事才华的机会。在他34岁那一年,他指挥并赢得了阿沙叶战役的胜利,在这次战役中,他以8千人的弱小兵力(其中又只有1500名欧洲士兵)对抗由5万人组成的马拉他大军,并以少胜多。应当说,这次战役几乎和克利夫所指挥的普拉西大捷具有同等重要意义。根据威灵顿个人的说法:“这是在印度曾经发生过的最艰巨的一次战斗。”40岁时,威灵顿担任了在葡萄牙军队的最高统帅,整整4年,他都在进行那场著名的战役。46岁时,他又指挥了滑铁卢战役;在他的整个军旅生涯中,担任最高统帅的时间只有12年。其他在印度的英国年轻将领中,最著名的是尼科尔森、哈德森以及爱德华滋。其中,爱德华滋如同是克利夫的样板一样,展示了他身上所有的勇猛和迅捷。除此之外,他还拥有着纯洁而高贵的天性,后者在克利夫身上是极其少见的。当木尔坦的叛乱发生时,29岁的爱德华滋正在锡克前线担任陆军中尉的职务。他迅速调集了自己手下的军队,在两次激战中打败了穆拉吉的优势兵力,并迫使他逃回自己的大本营。随后,爱德华滋的军队包围并轰炸了这个大本营,以极度顽强的精神很快夺取了这个大本营。正文 第三章 英雄出少年(31)更新时间:2010-5-7 8:16:08 本章字数:1521在下文里我们会发现,许多有名望的将军都是大器晚成——因为只有到那时候他们才有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机会——年轻的指挥官们通常展现出更多的诸如迅速、果断、朝气蓬勃、孜孜不倦等特性——这些都是身体和大脑最纯粹的、转瞬即逝的财富——是年轻人身上所特有的东西,也是在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最基本的条件。年轻人的眼睛在侦察对手的弱处时比老年人更为敏锐,并且他的手臂在打击敌人时也更为迅捷。年迈的将军们更倾向于等待——徘徊在规则和惯例面前;他们的经验僵化成了教条,对此那些更为年轻的将领们则置之不顾,即便它们能够帮助他们赢得战争。沃尔姆塞遵循过去的规则作战,结果失败了:拿破仑打破了他所有的规则,结果赢得了胜利。那些年轻的将领们根据客观环境的不同创造出自己的规则,并通过其天才的直觉和本能可以很快地掌握这种规则。拿破仑本人最终因为藐视他自己的规则而遭到了失败——以决定性的优势兵力压倒对方的习惯做法——声称在滑铁卢的英国军事力量本该被他征服,要不是他自己的军队由于遭到了突击而战败。一个人可能直到晚年才会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但是,他必须拥有成为伟人的潜质,以便在机会之神眷临他时,可以大有作为。一个人在晚年时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就,绝大部分取决于他在年轻时期为未来积蓄的力量如何。然而,在那些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才之中,有许多人没有看到40岁的来临,事实上,歌德曾经表述过这样的看法,即人们在年过40之后很少(如果曾经有的话)会再接纳任何新奇的、有创造力的观点。拉斐尔、莫扎特、舒伯特、罗西尼、塔索、济慈、雪莱、拜伦以及其他许许多多大名鼎鼎的人物,都是早在40岁之前就创作了他们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大约是在他36岁时写就的,有许多人认为他以后的作品一直没有超过这个水平。绝大多数的伟人,即便他们活到比较大的年纪,也仅仅只是在晚年时将他们年轻时的创意和构思付诸实施而已。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源于他早期生活中的思考和研究。牛顿是在25岁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在44岁之后,他再也没有取得任何成就。瓦特在32岁时发明了蒸汽机,他以后的工作只是不断将其完善而已。青年时期的确是人的一生中灵感、发明、发现、工作和精力的黄金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切都纳入秩序与和谐之中。所有新鲜的思想都是年轻的,并且绝大部分源于一个人的青年时期,因为在这个时期,人的头脑最为灵敏活跃,最适合于接受新鲜事物;尽管一些伟大的成就可能是在40岁之后取得的——新发明的诞生、新专著的创作、新思想的阐述——但在这个年龄之后人的思维是否真正开阔和得到拓宽仍然值得怀疑。不可否认,蒙田的如下观点包含很多真理:“我们的心灵在20岁的时候成熟定型。如果我们的心灵到这个时候还未在力量和品质方面表现出明显的迹象,那么,那些美好的、高尚的东西在以后也不会再出现了。”此外,他还说道:“我听说过的所有伟大之举,不管它是属于什么类型,我都发现存在这样一个规律,即不论是在过去的年代还是我们自己所处的时代,这些成就大多是在30岁之前而不是之后取得的……许多伟人的后半生都无所作为,依赖他们青年时期获得的荣誉而活;事实上,他们之所以被称为伟人,是和其他平凡的芸芸众生相比较的,而决不是和他们自己相比较的。就我个人而言,我绝对相信30岁之后,我的理解力和体质都在逐步走下坡路,而不是得到提高;是在逐步衰减,而不是进一步发展;对于那些处于最佳时期的人来说,他们的知识和经验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这是可能的;但是,活力、迅捷、果断性,以及其他许许多多更为重要的东西,包括生命中最为本质的东西,毫无疑问,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减的。”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3
正序
倒序
改变决定人生
改变决定人生-2
改变决定人生-3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改变决定人生
改变决定人生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