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之父斯迈尔斯经典作品 自助者天助

第一篇 天助自助者 最可依靠的不是制度,是自我“国家的价值,从长远来看,在于组成这个国家的社会个体价值的实现。”——约翰·斯图尔特·密尔“我们对体制寄予太多厚望.而忽略了人类自身的能力。”——本杰明·迪士累利“自助者,天助之”——这则古老的训诫已被公认为是个人成就自我的心理基石。它体现在生活的各处,也是国家强盛壮大的根本所在。从效果上看,外界的帮助使人愈加脆弱,自助却使人得到恒久的激励。无论你为某一个人或整个团体做了什么,从某种程度上讲,都是减弱了他们为自我而拼搏的动力与必要。在人们受到过度引导和充分管控的地方,人们无法自立的趋势必然会形成。即便是最佳的制度也不可能给人积极的帮助。或许,制度所能做的,充其量就是给予人们发展自我与完善个人状态的自由。但人们总是趋向于相信他们的幸福和成功是通过制度而不是自身的行为来完成的。事实上,过往的例证均表明:一个国家的富强全赖其国民的天性,而不是它的体制。因为国家仅是社会个体的集合,而文明自身也只不过是组成社会的男性、女性、孩童完善自身的问题罢了。一切事情均由个人的内因所掌控,外因产生的影响相对为轻。奴性最强者并非为被暴君所统治之人(尽管此统治是极大的罪恶),而是自身在道义上充满无知、自私、邪恶的因子。我相信,只要把心力放在勤奋自修与精益求精上,我们将比任何时代都拥有更好的机遇和光明的未来——我们已然起步,但坚韧不拔才是成功的必要推动力。只要热情满怀地前行,我深信,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就将共享整体幸福、个体独立的理想状态。任何国家的现况都是其无数代国民思想与辛劳的成果。生活在各阶层各条件下的坚忍的劳动者们,包括土地的耕耘者、矿山勘探者、发明家、探险家、制造业者、机械工、手工业者、诗人、哲学家和政治家,都为塑造自己的国家做出了贡献。他们代代努力,将劳动成果不断增新推高。这些不断延续的伟大劳动者——文明的缔造者——将处于混沌状态的工业、科学、艺术理出了明晰的秩序。因此,生存在地球上的各个种族,在自然演化的进程中,一代代传承着先辈精湛的技艺,以及辛勤劳动所创造出的宝贵财富。这些财富在我们手中得以传播,并留给我们的后继者.在此过程中,它们非但丝毫未损,还会得到更大的完善。自立精神,正如它在鲜活的个人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那样,在任何时代都是英国人性格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衡量国家实力的真正标准。通常,有一些极优秀的个人,在成为公众领袖之后获得广泛的尊敬。但是,我们的进步也应同样归功于难以计数的普通劳动者,尽管他们籍籍无名、平凡至极。在历史上的任何一次战役中,虽然仅有将军们名垂青史,但在很大程度上,其胜利战果是通过士卒们的果敢和勇猛才赢得的。同样,生活是另一场“士兵的战斗”——人类在何时都是最伟大的劳动者。其中绝大多数人终生默默无闻,他们对人类文明与进步的影响力虽然无法与那些有幸彪炳史册的伟人们相比,但即便是最卑微的人,只要他在勤奋、节俭、对生活保持公正诚实的态度等方面足以成为人们效仿的典范,那么,就可以说他对祖国的美好生活产生了现实和长远的影响,因为他的生活和品行潜移默化地熏陶了他人,并在社会中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常情表明,富于生机的个人主义对他人的生活与行为的影响是深刻的,它也是真正的实效教育。与此相比,小学、中学、大学所给予人们的教育仅能算是最简单的文化启蒙,而更加具有影响力的教育来自我们的家庭、街道、商店柜台、生产车间、织布机坊、耕地间、财务室、手工作坊、拥挤噪杂的人群中,这是社会成员接受的“最后指导”,即席勒所谓的“人生历程的教育”,它表现在人的行为、品行、自我修养、自我驾驭等方面。所有这些都在于正确地引领人们,使之更好地担负起人生职责,取得事业成就。这种教育无法从阅读书本和学术训练中获得。对此,培根用其惯有的颇具分量的语言讲到,“学习并不能教会人们怎么用它们,那是一个属于学习之外的超越学习的智慧,它只能通过亲自观察实践来获得。”这句话既适用于实际生活,对才智本身的培养也适用,一切实践都证明并增强了其合理性。一个人的自我完善是通过工作而不是通过读书得到的——即:生活而不是文字,是行动而不是研究,是个性而不是传记,在持续并永久地改造和完善着人类。第一篇 天助自助者 出身卑微VS家世煊赫伟人的传记,特别是那些品行良好的伟人的传记,在为他人提供帮助、指导和动力等方面,仍然是最具启发和最有效的。有些佼佼者的传记无异于是给人类带来福音——它带给人类和世界高尚的生活、高尚的思想和充满活力的行为。这些有价值的榜样充分展示了自立、耐心、奋斗和坚守良知的伟大力量,这种力量蕴含在形成高贵品质的过程中。这些传记证明了自尊和自助的效力,如果语言理解未有偏差的话。它能使那些最卑微的人为自己赢得令人尊敬的实力地位和崇高的声誉名望。科学、文学和艺术界的大师——伟大思想的传导者和宽宏心灵的使徒——他们并不是脱离社会阶层,他们同样来自学校、车间、农舍—一来自穷人的茅草屋或富人的高楼大厦。甚至某些上帝的最神圣的使徒也是来自底层。最穷苦的人有时也会出将入相、位极人臣,在他们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没有困扰被证明是根本无法战胜的。这些困扰.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是他们最好的促力。因为这些困扰能激发他们奋进和坚忍的潜能,并把这种能量转化成生存的本领和技能。现实中,通过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实例更是不计其数。著名的例子有:出身于理发师的最富有诗意的神学家杰勒米·泰勒;发明珍妮纺纱机并成为棉纺织业奠基人的理查德·阿克莱特爵士;英国上议院最卓越*官之一的腾特顿;最伟大的风景画画家特纳……没有人确切了解莎士比亚的出身。但不容置疑的是,他同样来自于社会底层。他的父亲是一个屠夫兼牧场主,莎士比亚年少时的目标就是成为一个梳毛工,其他人则认为他可能会做学校的门卫,以后顶多成为一个代写文书的文员而已。然而他确实似乎“不是一个人,而是所有人类的缩影”。他描写海洋的措辞是如此地精确,以至于一位海军军官还断言他以前肯定是个水手:而一位神职人员则表示从莎翁作品中的种种迹象看来,他以前很可能是一个牧师的文员;一位出色的驯马师则坚持认为莎士比亚以前是个马贩子。莎士比亚无疑是个演员,在他的一生中,他“扮演了多个角色”,从广泛的阅历和观察中他收集了丰富的知识。在任何一件事情中,他都是一个用心的学生及勤奋的工人,直到今天,他的作品对英国人品格的形成仍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在普通的劳动者阶层中,产生了工程师布兰德雷,航海家库克和诗人伯恩斯。还有令泥瓦匠和砌砖工们引以为豪的、在林肯法学院工作时总是手中拿着工具、口袋里装着书的本·约翰逊,工程师爱德华兹和德尔福特,地理学家休·米勒,作家兼雕刻家阿兰·卡林汉姆。在众多杰出的木匠中,有建筑师伊利戈·琼斯,天文钟制造者哈里逊,生理学家琼·亨特,画家罗姆雷和欧比,东方学专家李约瑟和雕刻家约翰·吉卜生。从纺织业阶层中产生了数学家西姆森,雕刻家培根,鸟类学家弥尔纳、亚当·沃克、约翰·福斯特、威尔逊、传道士利文斯通博士、诗人唐纳西尔。在鞋匠中产生了伟大的海军上将克劳德斯雷·肖威尔爵士,电力学家斯特金,散文家塞缪尔·德鲁,《季刊评论》的编辑吉福特.诗人布莱姆菲尔德,传教士威廉·卡雷,另一位传教士莫里逊则曾经是一位鞋楦制造商。在过去的几年里,班佛的鞋匠中出现了一位名叫托马斯·爱德华兹的资深博物学家,在从事贸易的同时,他把自己的业余时间都用于研究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他对细小的甲壳虫进行研究时,发现了一个新的物种,这个新物种被博物学家们命名为“普拉尼茨·爱德华兹”。裁缝们也是很出色的。历史学家约翰·斯通曾有一段时间经营服装贸易。画家杰克逊成年以前一直在做衣服。曾在波依蒂尔斯因为表现优异而被国王爱德华三世授予爵士称号的约翰·霍克斯伍德,早年曾是一位伦敦裁缝的徒弟。1702年在维戈摧毁敌人栅栏网的海军上将霍布林,也曾在威特岛靠近本彻奇的一个裁缝那儿当学徒。当听说海军战士要经过该岛时,他从裁缝店里跳出来,和一群同伴来到海边,欣赏海军通过时的壮观景象,年少的他突然萌生了当水手的雄心壮志,他跳进一只小船,滑向海军舰区,踏上海军司令的船,最终被其接受作为一名志愿兵。多年以后,他衣锦还乡,还在他曾经当过学徒的小屋品尝熏肉和鸡蛋。在裁缝出身的人当中,最杰出的当数安德鲁·约翰逊了,这位曾经的美国总统,一个具有超常品质和出众才华的人。在华盛顿的就职演讲中,他讲到自己很早就开始了政治生涯,这时,人群中突然有人喊叫:“他是裁缝出身!”“他啊则不慌不忙地回答:“某些先生说我曾是一个裁缝,这根本不会使我感到难堪,在我做裁缝之时,由于所做衣服很合身,我享有好裁缝的美誉,我总是热情地对待我的顾客,并且总是把工作做得很好”——对人为嘲讽有些当真但又不会恼羞成怒,而是将其转向,自己随之变被动为主动——这便是约翰逊的性格特征。以共同参与蒸汽机发明而闻名的纽卡门、瓦特和史蒂芬森,第一个人是铁匠,第二个人是数学仪器制造商,而第三个人是生产灭火器的。在那些对天文学做出巨献的人当中,哥白尼,是一位波兰面包师的儿子;开普勒,是德国酒店老板的儿子,他本人也曾是“有歌舞表演的餐馆的服务生”。尽管早年所处环境不利,但通过天赋的发挥和辛勤的实践,他们获得了用世间财富难以换取的荣誉,恒久而坚实。第一篇 天助自助者 读懂生活这本无字书事实上,出身富豪之家相对于出身寒微,前者更加有碍于人的成长。天文学家兼数学家拉格朗日的父亲曾在都灵担任战时财务主管,但由于父亲的投机活动,他的家庭陷入贫困的深渊。成名之后,拉格朗日习惯于将其名望与幸福归功于这种困苦的家境,他说,“若是当初富有,我很可能不会成为数学家”。在英国历史上,牧师和宗教教长的儿子大多优异出色。这些人中有名载海军英雄史册的德拉克和纳尔逊;科学精英沃纳斯顿·杨·伯内费尔和贝尔;艺术才俊莱恩、雷诺尔兹、威尔逊和威尔克;法律专才瑟罗、和坎贝尔;文学天才阿迪孙、托马斯、古德史密斯、科勒里奇和特里森。在印度战争中赫赫有名的罗德·哈丁、科勒内尔·爱德华兹和梅杰·哈德森,也是牧师的儿子。事实上,大英帝国下印度的建立及维持,主要依靠中产阶级——克里夫、瓦伦·哈斯丁和他们的继承者——他们绝大多数在工厂长大成人,并被训练成具有事业心的人。被人称为“自然历史科学界牛顿”的理查德·欧文,早年是海军学校的见习生,起初他并未介入科研领域,而是直至晚年方始从事,并最终取得了卓越成就。他渊博的知识源起于为约翰·亨特所辛勤收集起的巨大博物标本做分类工作,此工作耗用了他在军医学院时的10年时光。困苦艰辛、酸楚倍尝的人生经历会充分说明这一真理:只有那些有所作为并愿意有所作为的人,才有时间去完成事情。化学家沃克林是卡瓦多斯圣安德鲁一带农民家庭的儿子。他虽家境贫寒,但在读小学时就已显露出天资不凡。老师总是习惯于这样称赞他,“继续下去,我的孩子,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将来你定会像教区执行官那般尊贵的。”一位参观该校的乡村药剂师注意到这孩子强健的臂膀,便答应让沃克林去他的实验室掏碎药片。沃克林希望能在那里继续他的学业,于是他接受了这份工作。但这位药剂师不允许他耗费时间用来学习,当明了这一事实后,这个年轻人即刻决定辞去工作。他背着帆布包,离开家乡,前往巴黎。到达巴黎后,他试图寻找为药剂师担任助理的工作,但未有结果。疲惫与困窘之下,沃克林不幸病倒,被人送进医院。在医院.他料定自己必死无疑。然而上天眷顾于这个苦命的孩子,康复之后他终于找到了一个药剂师的工作。随后他又被著名化学家福克罗伊所知,福克罗伊非常喜欢这个年轻人,把他当成自己的私人秘书。多年之后,当这位伟大的化学家逝世之时,沃克林作为化学教授继承了他的事业。1829年,家乡的选民选举沃克林为议会代表,他终于载誉回到他那阔别多年、曾使他历尽劫难的故乡。在军队里,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来,法国军队中从低级军官晋升最高级军职的成功事例相当普遍。可以说,成功之路铺陈于每个人面前,关键看其如何为之奋斗。霍奇、哈姆伯特、彼奇格鲁等人,都是从士兵开始他们的军职生涯的。霍奇在皇家军队服役期间,从事给马夹绣花的工作,借此赚钱购买军事方面的书籍用以学习。升迁快慢随情况而定,圣·塞尔是多尔地区一个制革工人的儿子,开始他是个演员,之后,他在沙塞尔斯报名参军,一年之内被提升为上尉。伯鲁罗公爵维克多1781年参军,在法国大革命中他被除去军职,在对外战争中他又应征入伍,随后的几个月中,他的勇猛和才智迅速得到赏识,被提升为副少校和营长。莫拉特·白里戈特是一个乡村小餐馆老板的儿子。曾在军队照看马匹,他首次参军是在沙塞尔斯的一个军团,由于他不服从上级命令,被该军团赶出军营但他又参了军,不久被提升为上校。列伊18岁报名参军,一步一步被提升。克勒伯很快发现了他的才华,称他为“不知疲惫的人”,年仅25岁的他被提拔为副将。另一种情况,苏尔特则是在参军6年后才从士兵升到上士的,然而这种提升却比马斯纳要快的多,后者是参军14年才成为上士的。尽管后来他连续获得提升,一步步爬到上校、师长和元帅的职位,他宣称,上士这个职位是他花时间最多的,也是赢得其它职位的起点。类似上述的成功升迁在如今的法国军队中仍然存在。熊戈里尔1815年是作为普通士兵加入皇家童予军的。巴高元帅作为普通士兵在军中服役了4年,然后才成为一个军官。兰登元帅,当前法国的国防部长,他的军旅生涯是从一个小鼓手开始的;在凡尔赛美术馆陈列的他的画像上,只见他的手垂放在鼓面上,这是应他自己的要求绘制的。这样将激励着法国士兵饱含热情地献身于军职工作,因为每一个士兵都觉得也许某一天自己的军用背包上也会插上元帅指挥棒。第一篇 天助自助者 少年得志也许是种不幸(1)凭借自己坚忍不拔的努力和奋斗,使自己从最低微的社会底层上升到对对社会具有影响力的社会上层,这些事例在法国、英国或其他国家是如此众多,以至于难以将这种情形当作是生活的例外。只要看一看这些成功者中那些出色人物的境遇,我们就可以说,早年遭遇的人生艰难和困境真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英国国会的下议院就一直有这么一批出身贫寒、通过自我奋斗成功的议员——他们是勤奋人民的代表,使我们的立法机构大为增光,也深受欢迎和尊敬。最近出现的沙尔福特选区的下院议员约瑟夫-布拉哲顿,在下院辩论有关《十小时工作法案》的过程中,以自己曾在一个棉纺厂当童工的遭遇为依据,倍受同情和关怀,非常认真地对待这部法案制定过程的各种细枝末节,并草拟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确实,若非现在他具有权力,他还真是无法改善那个阶级的生存条件。詹姆士·格雷汉姆爵士在布拉哲顿发言完后立即站了起来,在议院的欢呼声中,他说,在此之前,他一直不知道布拉哲顿先生的出身是那么卑微,但这个事实使布拉哲顿先生在下议院比以前更受人尊敬了,试想,一个出身那么卑微的人,能一步一步奋斗上来,以同等身份同贵族的后代们平起平坐,怎能不让人感到自豪,不令人肃然起敬昵?阿德海姆选区晚进的议员福克斯先生则习惯于以“当我在诺威奇当纺织童工的时候”这样的词句向别人推介他昔日贫寒的经历。在国会议员中还有一批健在的同样出身低贱的人。众所周知的船舶业主林赛先生,直到最近还是桑德兰地区的国会议员。一次,在回击他的政敌时,他把自己人生经历的一个小节告诉了威蒙斯选区的选民们;14岁时他就成了孤儿,当离开格拉斯哥去利物浦的时候,他身无分文。船长同意带他走,但必须以提供劳动力作为交换,即他换取此行路费的代价是在轮船上为蒸汽锅炉不断铲送煤炭。到达利物浦后的整整7个星期里,他找不到工作,他忍饥挨饿,住在茅草屋里.儿乎要绝望了,直到最后他终于在一艘船上找到了容身之所。他上船当了童工,由于他品行良好又能吃苦,不到19岁他便被提升为船长。23岁时他退出了海上业务,从事岸上业务,之后他进展很快。“我成功了,”他说,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持之以恒的工作,以及时刻坚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伟大原则而走向了成功。德比郡现任国会议员、白金汉宫的威廉·杰克逊先生的人生境遇同林塞先生相似。他的父亲是南开斯特特市的一位内科医生,父亲死后,留下一个由11个孩子组成的家庭,其中,威廉·杰克逊排行老七。父亲在世时年长的孩子们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父亲死后,年纪小的孩子们的命运发生了巨变。12岁时,威廉失学了,他在一个轮船码头干苦力,从早晨6点一直干到晚上9点。老板得病后,他被带到办公室,在那里他拥有了更多空余时间。这给了他阅读的机会,他得到了一套《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或白天,或黑夜,他从头到尾读完了该书。后来他投身贸易活动,因为他的勤奋而大获成功。现在。他的船只航行于各大海洋,同世界各国保持着商业往来关系。上述所有这些例子表明,要取得杰出成就必须依靠个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好逸恶劳的懒惰品行必然与杰出成就无缘。正是勤劳的双手和善思的大脑才使得人们富裕起来——在自我修养、智慧增长、商业兴旺等方面。一个人即使出生于富庶殷实和社会上层之家,他也得靠实干才能获得稳固的社会声望。因为,知识和智慧并非如数英亩的土地一般可以传承后代。第一篇 天助自助者 少年得志也许是种不幸(2)富人也许可以雇佣别人为他们干活.但却无法通过别人来获取干活的思想,或者说从中买到任何形式的自我修养。事实上,只有通过实干才能在任何事业追求中取得杰出成就。这种说法在某些富人的经历中所得到的验证就如同在德鲁和吉福特的经历中所得到验证的一样,他们的学校就是补鞋店的摊位,休·米勒也是一样,他的人生大学就是克洛马迪的采石场。安逸的生活对一个力求高教养的人来说并不是必需的,而且那些出身卑微的人们在任何时代都从未给这个世界增添些许沉重。舒适和奢华无法培养艰苦奋斗或敢于直面艰险的素质,也不会使人认识到朝气蓬勃的行为在生活中所能唤发出来的巨大力量。事实上,贫穷并非意味着不幸和痛苦,通过坚持不懈的实干,它将会转化成一笔财富;它能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勇敢地去战斗。在这个奋斗过程中。某些意志薄弱者也许会通过自甘平庸或堕落沉沦来换取安逸,但是,那些意志顽强的人则会从中获取力量、信心和胜利。培根说得好,“人类没有很好地认识他们的财富,也没有很好地理解他们的实力:对于前者,人们竞把它信奉为无所不能的东西;对于后者,人们又太不把它当一同事,对自己的实力太缺乏信心”。自我奋起和超越将教会一个人从他个人能力的蓄水池中汲取动力,从自身的努力和成就中品味甘甜,学会以合适的劳动来供养自己。富足安逸对贪图享乐和自我放纵的人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尤其是对那些被欲望所驾驭、缺乏自制的人来说更是如此。因此,绝大多数的富人仍然能够在他们这一代人中奋发努力地工作——他们“鄙视享乐而愿意在辛勤劳动中度过时光”。带上自己准备好的东西去度假,享受乡间野外的无穷乐趣——然后又到海外旅游,去巴黎,维也纳或罗马——所有这些对一个喜好玩乐而又富有的人来说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而且他将不再情愿去长时间从事任何艰苦的工作。尽管有着如此多令人快活的诱感,且都在他财力所及范围之内,然而,与其他具备同等条件的人不同的是,巴威尔没有选择这种享乐的生活方式,而是追求过一种清淡的文人生活。与比隆相似,巴威尔经过万分艰辛创作出来的首部诗词《杂草和野花》是个败笔,他再次努力的结果是小说《福克兰》,同样也是部失败之作。意志薄弱者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肯定会放弃创作,然而巴威尔却不,他继续笔耕,坚持不懈。通过不断的努力,广泛阅读,最终他走出失败的阴影迈向了成功。继《福克兰》之后,他在一年之内又发表了作品《伯尔哈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巴威尔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文学生涯.其间创作了一系列优秀作品。第一篇 天助自助者 要接受他人的帮助虽说个人的勤奋和实力对取得成功举足轻重,但同时我们应该承认,接受别人的帮助对我们的人生历程也很重要。诗人沃兹沃斯说得好:“自助与受助,个人的独立性和依赖性,看似相互矛盾,但也必然是相辅相成的。”从童稚年少到花甲垂暮,每个人都会因被养育和受教诲而或多或少地受人恩泽:真正优秀的人和强者往往是最乐于承认和接受这种帮助的。例如,法国作家阿列克西斯·德·托克维尔的人生经历就是一个典型。托克维尔的双亲都是贵族,父亲在法国还颇有名望,母亲则是马拉舍伯公爵的孙女。家庭影响力使他21岁就被任命为凡尔赛审计法官,但是,也许他觉得自己才不堪任,他决定放弃那个职位,独自去开创自己的未来。也许有人会说他很愚蠢,但托克维尔果敢地按照自己的既定决心去行动。他辞去职位,决定离开法国到美国游历。此行所取得的成果就是日后出版的那本伟大著作——《论美国的*》。对于托克维尔在游历中所表现出的那种孜孜以求的精神,与他同行的朋友古斯塔夫·德·波蒙是这样描述的:“他的个性与懒惰格格不入,无论是在旅行中还是在休息时,他的头脑一刻也没有休息……同阿历克西斯在一起,他最喜欢与你聊的就是什么东西最有用。对他来说,最难受的日子就是那些无所事事、白白浪费时间的日子:哪怕是浪费一点点时间都使他如坐针毡。”托克维尔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生活中,人不能无所事事地蹉跎岁月,否则,我们只会徒增年龄而欠缺成熟的智慧。世间的人好比在寒冷地区艰难跋涉的旅行者,为了抵御寒冷,人们不仅需要内在精神力量的支持,也需要与生活上、事业上的朋友彼此扶助,共渡难关。”尽管托克维尔有力地论述了充分发挥个人吃苦耐劳和独立精神的必要性,但他更充分地认识到所有人在其一生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得人帮持这一事实。因此,他时常坦陈自己非常感激他的两个好友德·克尔格雷和斯托菲尔——前者给托克维尔精神和智力的帮助,后者从道义上支持和同情托克维尔。对德·克尔格雷,托克维尔写道:“只有你给我信心,你对我的影响将持续一生。其他人只能影响我具体的行为,他们没有人能够像你那样改变我基本的人生信念和行动原则。”托克维尔也从不掩饰他对自己妻子玛丽的深深的感激之情,是她改变了他急躁的性格和火爆的脾气,并帮他养成了良好的心性,使他得以在学术方面获得成功。托克维尔确信一个具有高贵心灵和情操的女人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她丈夫的品性,相反,如果她低级庸俗,只会玷污她丈夫的品行。总而言之,人们品格的塑造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完成的:例如,有榜样的力量、自身的体验、生活的磨练与文学的熏陶,朋友和邻里的感染,所处环境的浸润,还有来自父辈的精神上的传承,等等。我们必须承认这些影响,但我们更需要明白的是,应该做自己生活中的积极主人,去主动把握个人的命运。无论那些来自别人的帮助是多么的有益和值得感激,归根结底,我们自己才是自身的最有力的拯救者。第二篇 天道酬勤 聪明人下笨功夫勤劳就是财富。谁能把握时间,就像一粒粒种子那样,不断从大地母亲那儿汲取营养。辛勤耕耘,持之以恒,谁就能成就大业。——达维隆许多最伟大的成就都是一些普通人经过不懈努力获得的。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尽管会有种种牵挂、需要担负的职责和务必要尽的义务,但它仍然能为人们提供各种最美好的人生经验。对于那些果敢的开拓者来说,生活总会给他们提供足够多的努力机会和不断前进上升的空间。人类的幸福之途就是沿着前辈先贤们走过的道路不断奋进。那些持之以恒,忘我工作的人往往最能成功。人们总是在抱怨自己命运不济和人生的难以捉摸,其实命运本身却不如人们所言那样神秘莫测。洞察明了生活的人都晓得:幸运机遇通常伴随于那些勤奋努力之人,正如海风和海浪总是伴随在航行者身边一样。对人类求知历史的研究表明,一些普通又平常的意志品质,比如公共意识、注意力、专心致志和持之以恒等等,才是人们成就事业中最为有用的东西,而天资倒是可有可无。甚至连天赋异禀的人也不敢轻视这些品质的巨大作用。事实上,那些伟大的人通常不相信天才的存在,他们认为,所谓的天才只不过是普通人中那些具备学识而又非常努力的成功人士。甚至有人把天才定义为“仅仅是公共意识的精华或浓缩”。一位杰出教师兼大学校长说,天才是经过不断努力诞生的,约翰·福斯特则认为天才就是点燃自己智慧的火种,波芬说“天才就是耐力和坚韧”。牛顿是无可争议的世界一流科学家,然而,当有人问他到底通过什么方法找到这些非凡的发现时,他诚实地回答说:“总是思考它们。”还有一次,牛顿这样描述他的研究方法:“我一直把研究的课题放在心上,反复思考,慢慢地,由最初的第一缕曙光到豁然开朗”。正如其他名人一样,牛顿的盛誉就是靠勤奋、专注和毅力获得的。刚放下一项研究又开始下一项,这就是他的娱乐和休息。牛顿曾对本特利博士说:“如果我为公众做了点什么的话,那要归功于勤奋和善于思考。”另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开普乐也曾这么说:“正如古人所云‘学而不思则惘’,对此我深有体会。对所研究的东西勤于思考才会逐渐深入,我常常如此,直到最后全身心投入其中。”非凡的成就只靠勤奋和毅力就可取得。这使许多杰出人物开始怀疑天才是否存在。伏尔泰认为天才与常人只有一步之遥。贝克莱甚至认为所有人都可能成为诗人和雄辩家。热罗德斯则相信每个人都能成为画家和雕刻家。洛克、海尔特斯和狄德罗认为所有人都具有相等的天赋,一些人只要在所从事的工作中善于掌握智慧所运行的法则,就能超越一般,成为天才。然而.即使我们完全相信勤奋所创造的奇迹,也完全承认那些取得杰出成就的人都毫无例外的是意志坚强、持之以恒的人的事实,但同样毋庸置疑的是,如果没有超人的天赋,不论怎样勤奋和发挥个人智慧.也难于成为莎士比亚、牛顿、贝多芬或者麦克尔·安格罗。化学家道尔顿(1776一1844)并不承认自己是什么天才。他把自己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归功于勤奋和积累。约翰。亨特曾自我评论道:“我的心灵就像一个蜂巢,不是一片混沌、杂乱无章,而是规整有序,每一点食物都是采自大自然的精华。”只要翻一翻伟人的传记,我们就会发现,那些杰出的发明家、艺术家、思想家和能工巧匠在很大程度上把他们的成功归功于不屈不挠的努力和专注。他们都是珍惜生命、惜时如金之人。狄士累利(英国政治家兼作家,1804—1881,于1868年——1880年任首相)认为要成功就必须精通所学科目,通过持之以恒的精心钻研来掌握它。因此,严格意义上讲,推动世界进步的人,并不是那些天才,而是那些资质平平却勤奋异常、孜孜不倦之人;他们虽非天资卓越、才华横溢,但却不论在哪一行都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缺乏毅力恒心,天才也难于超越平庸.甚至智力迟钝之人。正如意大利谚语所云:“走得慢但能坚持的人才会走得更长远。”第二篇 天道酬勤 好品质靠自己练就因此,良好工作品质的培养非常关键。一旦养成良好的工作品质,任何任务就会变得相对简单。“熟能生巧”,“业精于勤”,没有这种品质,甚至最简单的技术工作也难于完成。正是由于罗伯特.皮尔早年养成了反复训练和不断实践这种看似平凡、实则伟大的品格,最终他才得以成为英国参议院中赫赫有名的人物。在多雷顿马诺,当他还是个小孩时,他父亲就让他站在桌子边练习即席背诵,即席作诗。开始他父亲让他尽可能背诵些周日训诫,当然,最初并没有多大长进,但时日长久,滴水穿石,最终,他能熟练背诵几乎所有训诫。后来,在议会中罗伯特.皮尔常常以无与伦比的口才驳倒他的对手,令人叹服不已。但几乎没有人能想到,他在辩论中所表现出的惊人记忆力正是他幼年时父亲严格训练的结果。即便是对最普通的事情而言,不断努力所产生的效果也是惊人的。拉小提琴似乎是件简单的事,然而要达到炉火纯青的水准,又需要多么长久、艰辛的练习呀!当一个年轻人问卡笛尼学拉小提琴需要多长时间时,卡笛尼说:“每天12小时,连续12年。”一个芭蕾舞演员要出类拔萃,不知要流几多汗水,每一个动作都要千万次的反复训练。当泰祺尼准备她的晚上演出之前,他常常得接受父亲两个小时的苛刻训练。她会筋疲力尽地倒下,但又不能脱掉衣服,只能用海绵擦洗,乘机恢复精力,有时,整个人完全失去了知觉。舞台上轻灵如燕的舞步,让人赏心悦目,但它多么来之不易,其间的辛酸苦辣,想必泰祺尼感触良深。然而,向前进步并非朝夕之功,任何伟大的业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德迈斯特说过:成功的秘密就在于知道怎样等待。没有无播种的收获,满怀耐心与希望地等待;醇美的果实往往在最后时刻成熟,谚语也有云,“时光和耐心将把桑叶变为绚美的锦缎。”但是,耐心等待需要人们工作时保持心情怡乐,这甚为难得,它为人们的性格赋予巨大的弹性,正如一位基督教主教所说:“脾性平和是基督教徒修养的精髓。”所以,愉快和勤备是智慧的精华。他们是成功的生命和灵魂,同时也是幸福之源;或许人生的最大快乐就在于满怀目标、轻松明快地工作。人们的活力、信心和其他种种优秀品质都建立在这之上。当塞迪·史密斯在约克郡的弗士顿勒克区当一个区的牧师时,尽管他觉得工作并不合适,但还是很欢快地干了起来,并决心尽心尽力去做。他说,“我已下决心投身这份工作,我要适应它,这比牢骚满腹、不时埋怨,认为它无聊透顶、尽说废话,更加积极。”每当霍克博士去从事一项新工作时,他总是说:“无论我在哪儿,我都以上帝的名义发誓.我会用自己的双手努力去工作;如果我找不到一份工作,那么我会自己创造一份。”为公众谋福利的人,常常因为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闷闷不乐,他们往往格外需要耐心和等待。他们播下的种子有时会深埋于寒冬积雪之下,也许春天还未来临,冬雪还没融化,而辛勤播种之人早已长眠地下。并非每个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人都像罗兰·希尔那样,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看到自己的伟大思想开花结果。亚当·斯密在古老而叉黑暗的格拉斯各大学播下了许多伟大的社会改良的种子,他在那儿精心耕耘多年,奠定了他的《国富论》的基础。然而70多年过去,才收到实质性成果,并且尚非全部。第二篇 天道酬勤 照亮心灵的希望之火(1)对于男人来言,希望的破灭是无以弥补的。怎么能工作?我如何获取幸福?一位伟大而又可怜的思想家说,“我的希望和事业已然全部破灭。”卡瑞是最欢快、最有勇气、最有希望的传教士之一,在印度时,他想不出什么办法让他的3个执事助手干点什么,他自己只能在工作中间稍稍休息。卡瑞本人是一个鞋匠的儿子,韦德和马塞姆是他的助手,韦德是木匠的儿子,马塞姆是织布工人的儿子。经过努力,他们在塞尔姆波建起了一所富丽堂皇的神学院,16个分站也建了起来。他们还把《圣经》翻译成了16种文字,在英属印度播下了一场道德革命的种子.卡瑞从不为自己的出身感到羞愧。一次,在总督的桌边,他听到对面的一个官员大声问另外一人,卡瑞是否曾经是鞋匠。“对,先生,”卡瑞立即说道,“我以前就是一个鞋匠。”关于卡瑞小时候的倔强劲,有一件众所周知之事,有一天爬树的时候,他脚一滑,跌到地上,摔断了腿。在床上体养了几周,当他刚刚康复、走动不用别人搀扶时,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仍去爬那棵树。卡瑞具有作为一名伟大传教士所必需的大无畏的勇气,他做事,决不退缩。哲学家杨格博士有一句名言:“别人能做到的事,你也能做到。”只要他本人决定要做某事.自己就决不退缩。据说,他第一次骑马时,一个著名运动员——巴克里先生的孙子陪着他,当面前的这位马术师骑马从一道高栅栏上一跃而过时,杨格希望自己也能如此,但他却从马背上掉了下来,杨格一言不发,又跨上马背,第二次尝试,仍旧失败,不过这次他抓住了马脖子,没被扔得很远。第三次,他成功了,他骑马一跃而过。身陷逆境的鞑靼人学习蜘蛛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精神的故事已经广为人知。美国鸟类学家奥多本的一段经历也同样很有意思。他说,“一次意外——这与我保存的200多幅鸟类原画有关,它几乎使我放弃了鸟类学研究。我详细记述这件事,只想表明勇气是多么的重要——我无法以其他方式大声说明我不屈不挠的毅力——我讲出来是为了使自然保护者克服最令人心痛的种种困难”。“我在哈德逊一俄亥俄州肯塔基的一个小村子待了几年。后来因为有事得去费城,临走前,我把我绘制的草图小心地放进一个木制盒子里保存起来,交给了一位亲戚,并再三叮嘱不要损坏了这些东西。几个月后,我回来了,连续几天与家人畅叙共享天伦之乐,随后,我询问那只箱子,我多么想见我的宝贝。亲戚把木箱拉出来,打开一看,一对挪威老鼠已在里面做了个窝,在满箱子的碎纸屑中哺育了一群幼鼠,仅一个多月时间,它们好像已居住千年之久”。“一股无名之火冲上心头,一连数天,我极其烦躁,度日如年,只得睡觉解闷,一段时间过去,怒气渐渐消失,烦恼也烟消云散,我又重新鼓起勇气,背上枪,带上笔和笔记本,就当什么也没发生过,高高兴兴地向山林出发。我真为自己能比以前干得更好而高兴,不到三年,我又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一次,伊萨克·牛顿先生的一只名叫“钻石”的小狗把他桌子上的油灯弄翻了,牛顿辛勤工作多年所得的精确计算成果顷刻间毁于一旦。这一趣闻众所周知,不必赘述,但是据说这次意外使这位哲学家身心俱损,非常痛苦,理解力衰退。第二篇 天道酬勤 照亮心灵的希望之火(2)卡利里先生在写作《法国革命》第一卷时,也发生了同样的事。他想把手稿送给一位有文学素养的邻居仔细审阅,由于疏忽,手稿被扔在客厅的地板上,卡利里竟然忘了这事。几周之后,出版商催稿,他急忙派人去取,邻居莫名其妙。经过一番仔细调查,才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家里佣人见客厅地板上扔着一捆“废纸”,把它丢到厨房和客厅的壁炉里烧掉了!当卡利里知道后,他目瞪口呆,茫然不知所措,但为时已晚,无法补救,只好下决心重新开始写作。可是原稿丢了,所有实事、观点都只能从尘封的记忆中搜索。起初创作这一著作是一种乐趣,而第二次重写时就成了一种痛苦和折磨了。然而他在这种煎熬中,以非常人所能及的毅力和精神重写了该书。许多杰出发明家的一生也是这种持之以恒、不屈不挠品质的最好例证。在给年轻人演讲时,乔治·史蒂芬逊经常把自己的经验总结成一句话:“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花了15年时间改进火车头,最后在莱希尔取得了决定性成果;瓦特发明蒸汽机则用了30年时间。还有很多同样著名的例子,几乎每个领域都有,包括科学、艺术和实业界。其中最有趣的或许要数尼尼微大理石碑刻的发现了。这种刻在碑石上的箭形书写符号是自马其顿征服波斯以后就早已失传的契形文字。在波斯的克曼莎有一个东印度公司,公司里有一位聪明的实习生在附近发现了许多古怪的契形铭文、碑刻。这些铭文、碑刻十分古老,没有任何人知道其来历。在他描摹的碑刻中,有一块巨石——比斯顿岩壁——平地拔起1700英尺,非常陡峭,其下部300英尺范围内用波斯语、锡西厄语和亚述语3种文字铭刻了大量碑文。这些文字无人能识,令世人惊奇。这位实习生把岩壁的文字描摹了下来,经过把已知的和未知的、消失的和仍存的符号反复比较、揣摩,他掌握了一些关于这些契形文字的知识,并且绘制了一个字母表。罗里逊先生(后来称亨利先生)把描摹的文字寄回家让人考证,但没有哪一所大学的教授能够辨识。然而,原东印度公司的职员,一名罗热斯的人对这些文字略有研究。于是罗里逊又把这些描摹送给他察认。罗热斯果然名不虚传,尽管他从没见过比斯顿岩壁,但他断言这些描摹并不准确。罗里逊当时还在比斯顿岩壁附近,把描摹本与原迹比较之后,证明罗里斯的判断是正确的。经过反复比较、深入研究,关于这些契形文字的研究终于取得很大进展。为了有利于这两位自学者的学习,英国政府觉得有必要给他们配备一个助手,并提供些学习所需消耗的原料。一名叫奥斯汀.莱亚德的人毛遂自荐,而他原本是伦敦一家律师事务所的文员。没有人能想到这三个人——一个实习生,一位东印度公司职员、一名律师竟成为失传文字的破解人和深埋于地下的古巴比伦历史的发掘者。那年莱亚德是个年仅22岁的年轻人,正在东方旅行,他想穿过幼发拉底河地区。当时,只有一个人伴随着他,他们赤手空拳,不过,真是上天眷顾,由于莱亚德彬彬有礼,逢人微笑,加之身材魁梧,他顺利穿过了一个个死亡部落——这些部落间经常发生野蛮的战争。光阴流转,几年时间眨眼过去,他还没有掌握多少技术,但凭着顽强的毅力和极大的热情,他挖掘出大批历史文物,任何同行的成就都无法与之相媲美。第二篇 天道酬勤 照亮心灵的希望之火(3)很多浮雕由于莱亚德的精心发掘而得以重见天日,有些还是稀世珍品。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展览在大英博物馆的珍稀文物,以基督教圣经为依据准确记载了3000多年前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就像新启示录突然光临世间一样,令人惊诧莫名,激动不已。对于这些稀世珍宝的发掘,莱亚德曾慨然感叹:“这些尼尼微碑刻将永远铭记着那些巨大而令人惊叹的功绩,其间饱含着人们的执著的事业心、勤奋钻研和活力热忱。”孔德·德·布芬的一生也是“勤奋就是天才”这一道理的最好的例子.布芬在自然史方面取得了极为卓越的成就。而年轻时.他并没有么超人的天资,他智力平平,甚至反应迟钝,并且,他天性懒惰,一生下来就有一大笔财产,有人还以为他会沉溺于荣华富贵中,毫无作为。但布芬不想成为一个酒囊饭袋,也不想一生碌碌无为,他要从事科学研究。时间就是金钱,布芬习惯于早上睡懒觉,他常常为此事而苦恼,于是决定改掉这一坏习惯。而习惯是一种力量,要改正,并非易事。他斗争了一段时间后,仍然没有效果,早上还是起不来。无奈之下,只得叫佣人约瑟夫帮忙。他规定,只要约瑟夫能在早上6点钟之前把他叫起来,就给约瑟夫一克朗的奖励,但每天早上,约瑟夫叫他起床时,布芬或者以生病为借口,或者因打扰他的睡眠而假装生气。当他最后起来之后,又大声责怪约瑟夫让他睡懒觉.而没把他准时叫醒。这下这位贴身男仆狠下心来要赚那一克朗了,他不再怜悯主人可怜巴巴的恳求,也不在乎他的威胁.他一次次地迫使布芬6点之前起床。有一次,布芬无论如何都不肯起床,任凭约瑟夫怎么弄,都赖在床上。约瑟夫想,不动真格的,恐怕不会奏效。他把一盆冰凉的水泼到布芬被窝里,这一招立马见效,布芬一骨碌爬起来。在约瑟夫的种种努力下,布芬终于克服了睡懒觉的习惯,他对约瑟夫的帮助一直心存感激,还常说他还欠约瑟夫三、四卷自然史呢。从那以后,布芬在他的桌子旁从早上9点一直工作到下午2点,然后再从晚上5点工作到9点,40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在他的传记中这么写道:“工作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从事科学研究则是他的兴趣所在;一直到他事业的巅峰时刻,他还常常说,自己多么希颦再为事业奉献几年。”他是一位很有良知的作家,并且总是以最佳的方式把最珍贵的思想献给读者,他讨厌虚伪、做作、无病呻吟。对于自己著作中的每一个字,他都仔细推敲,每一段文字他都认真润色,直到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他才满意。在写作《自然史的变迁》中,先后修改了11次,他才甚感满意。对于自己的每一部著作,他都深思熟虑,任何细节,从不马虎,从事著述50年来,一向如此。他还常说,天才其实就是,工作有条有理、一丝不苟。作为一名伟大的作家,他的成功得益于像蜜蜂一样不停的劳作,永不停歇。正如迈登·勒克所言:“布芬的成功准确无误的表明,、天才就在于把全部的精力专注于某一特定的目标,当布芬完成他的第一部著作时,已疲惫不堪。但他强迫自己再回到原稿上来,一字一字地推敲、润色,一直到满意为止。他把这种反复推敲的过程当成一种快乐,而不是厌烦。他的成功是这样换来的。”第二篇 天道酬勤 照亮心灵的希望之火(4)从事文学的人,还有许多也具有这种非凡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品质。瓦特·司各脱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在一个律师事务所从事抄写工作,一干就是几年,这种工作十分枯燥乏味。但瓦特想,既然是我的工作,我就有责任尽心尽力把他干好。他白天埋头抄写,晚上忙于看书写作。他曾开玩笑说,作为一个文人所必需的扎实稳重而非浮躁的品质正是在他从事抄写这一工作中逐渐养成的。每抄一页纸能赚到3分钱,有时一天他能抄120页,能够赚到3元6毛钱。有时候,他用这点微薄的额外收入买一点零散的书籍,如果不是加班加点地干,他肯定买不起书。到了晚年,瓦特仍然以自己有一门职业而自豪,与有些拙劣诗人的观点不同,他认为那种愤世嫉俗、无视日常生活责任的人与所谓天才毫不相关。相反,他认为一个人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来做好一门实在的职业,有助于他在其他方面成就大业。这对于那些好高骛远的人来说,似乎尤为重要。瓦特本人曾担任爱丁堡议会的议员,他每天准时到议会,签发各种文件,办好该办的事情,而他的文学创作时间主要在早餐前。洛克哈特说:“在瓦特创作的高峰期,他还得花部分时间,至少是一半以上的时间尽心尽力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对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他兢兢业业,从不懈怠,这的确是他的一个突出特点”。必须靠自己从事的职业而不是靠“创作”来谋生,这是瓦特为自己定下的规矩。有一次他说:“文学是我的所爱,但不是我的生活来源,文学创作的收入不应该成为我日常生活的来源。因为文学是件很严肃的事,只有心与情浇铸而成的作品才富有感染力,这种感染力与金钱没有任何关系。”瓦特非常珍惜时间,从不浪费一分一秒。因此,他十分守时,当然,如果不这样的话,他根本不会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写出大量的惊世之作。他给自己定下一条规则.除了那些必须随时回复的质询和评议外,其他所有信件,都在固定的一天回答。毫无疑问,这大大提高了他的办事效率。他的思想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无与伦比。他每天早晨5点起床,生好火,洗漱完之后,6点钟,准时坐到桌前开始写作。所有文件都整整齐齐摆在桌子上,各种参考文献也整齐有序地放在地板上,只有一条可爱的小狗瞪着明亮的眼睛望着他辛勤地工作。当9、10点全家人围在桌旁吃饭时,他已完成了一天中工作的最困难部分。尽管瓦特一辈子兢兢业业,从早到晚勤奋工作;尽管他学富五车、学识渊博;尽管他成就惊人,令人仰视——但每当谈到他的成就和能力时,他总是谦逊地认为这并投有什么。有一次他说:“我这一辈子,曾无数次为自己的无知和浅陋而苦恼,常常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瓦特在说这话时,字字诚恳,使人感慨良多。第二篇 天道酬勤 稻子熟了才弯腰(1)真正的智慧总是与谦虚相连,真正的哲人必定像大海一般深邃。一个人懂得的越多,就会愈加感觉到自己所知甚少。这是一条人类认识的规律。曾经有一名三一学院的学生认为自己已“学有所成”,向老师辞行,这位老师深谙自己学生的底细,看着这位自信的学生,这位老师叹道:“其实,在学问方面我刚刚入门。”“一桶不满半桶摇”,肤浅的人总以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渊博的人却总自觉学海无涯,永无止境。牛顿正是如此,他评价自己说,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在大海边拾到几只贝壳的孩子,而真理的大海他还远远未曾探究。许多一流的文学家更是锲而不舍、辛勤耕耘。约翰·希顿——《美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一书的作者,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他出生在戚尔特郡金斯敦的一个穷人家庭。由于破产的打击,他父亲疯了,希顿也因为家庭的不幸开始了非常态的生活。他几乎没有上过学,经常是有家难归,衣食无着,终日四处游逛,而且还染上了许多坏习惯,幸运的是他并没有被这些恶习所毁。为了讨口饭吃,他不得不在叔叔开的小饭馆里打工——他把酒装进瓶子里,塞好瓶塞,再把瓶子装入箱子。这一活计,他一干就是5年。后来,由于身体日渐虚弱,人也变得有气无力,他被叔叔赶出了店门,只得四处流浪。想到世态炎凉,想到自己的处境,想到已疯的父亲,他不禁黯然神伤,独自垂泪。除了这五年挣来的两畿尼外,他一无所有。在接下来的七年中,他遍尝世间冷暖与辛酸。在自传中他写道:“我住处贫寒,一星期的用度只有18便士,但我沉迷与学习中,冬天晚上就在床上看书,因为没有钱炉子。”还好,他在一家叫伦敦餐馆的店里找到了工作,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他都得在地窖里干活。生存的压力下,他庆幸自己找到了这一份差事。但地窖里的工作长期不见天日,加之又繁重异常,他的身体垮了,最后被迫丢下这个饭碗。不久后他又干起了代理人的工作,每周的薪水是15先令。此前,他利用业余时间练习书法,字写得很漂亮,这成了他做代理人的资本。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他都花在了逛书店上,他一段段地将那些自己买不起的书背下来,经年累月,他蓄积了大量的知识。后来他换到了另外一个办公室,在那儿,他每周可挣得20先令的“丰厚报酬”。他继续埋头学习,28岁那年,著作《比泽奇遇》写就并发表。从那时起直到逝世的55年中,希顿一直从事文学创作。他的作品有87本之多,其代表作为《英格兰大教堂古迹》,该书共14卷,实为一本旷世奇作。它是希顿辛勤一生的丰碑,是一座刻着“勤奋”二字的丰碑。园艺专家洛顿也极为热爱工作,并且能力出众。出生于爱丁堡一个农民家庭的洛顿从小就热爱劳动,并且在制定规划和描摹景物方面,具有非凡的天赋,因此他父亲有意识地培养他成为一名园艺专家。在当学徒时,他每周常常有两个晚上通宵达旦地学习,白天干活他仍能比谁都卖力。晚上他学习法语,不到18岁时,他就为某百科全书翻译了《阿贝尔德的一生》。他上进心很强,在英格兰当园艺师时,年仅20岁,这时,他已在自己的笔记本中写道:“我已经20岁了,也许生命三分之一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我为自己的同胞做了什么有益的事昵?”这是一个20岁年轻人的内心愿景,殊为难得。第二篇 天道酬勤 稻子熟了才弯腰(2)从法国回来以后,他又开始学习德语,很快就就将其掌握以至精通。他租下个大农场,在农业技术方面,他从苏格兰引进先进技术,不久,他赚得一笔可观的收入。时值战争之后,田地大片荒芜,为了学习别国的园艺和农艺生产经验,他亲自出国考察两次,并把考察结果详细载明于一本大百科全书中——这是同类著作中最突出者之一。由于作品含有大量实用信息,故而被许多实业界人士和劳工收藏,这非常难得。与这些事例相比,萨缪尔·德鲁的职业生涯也是同样的精彩非凡。他的父亲在康瓦尔的圣·奥斯特靠卖苦力养家。尽管家境贫寒,他还是竭尽所能地把两个小孩都送到了附近的学校读书。老大杰伯兹学习刻苦,进步很大。而年幼的萨缪尔却调皮贪玩,经常逃学。不得已,他8岁左右时,家里人只好让他去干体力活,他便在一个锡矿厂淘矿,每天挣的钱不到4便士。十多岁时,他又开始学修鞋,这也让他吃足了苦头,正如他所说:“我生活得就像犁耙下的一只癞蛤蟆。”他时常想逃避这痛苦的生活,去当海盗或者类似的人物,随着年龄增长,他似乎越来越喜欢参加偷窃或走私,在这些冒险活动中,他往往是头目。十七岁左右,修鞋的学徒期还未满,他就不辞而别,转而跑到军队。夜晚宿营是在野外的干草堆里,他忍受不了那寒冷,无奈中不得不回去重操旧业。不久,他转道普里茅斯经营制鞋生意,其间他获得了一笔棍棒比赛奖金,比赛中,他表现似一位高手。制鞋生意每周8先令的收入在他眼里实在是少的可怜,他想挣大把钞票,加上天性喜好挑战冒险,于是他铤而走险——干起了走私,为此差点送了命。一天晚上,消息传遍卡拉福特,说是走私船快到岸了,要装运货物。在那个地方的成年男性几乎都是搞走私的,他们已准备好货物,只等船来。船一到,一部分人留在岸上放哨并负责装运,一部分人在海上调度船只,塞缪尔就在后者之列。那晚夜色浓重,伸手不见五指。装货刚刚开始,突然狂风大作,巨浪滔天。但船上的人咬紧牙关,决心挺住。这时有几条船已来回跑了几趟,正靠离岸边。但在塞缪尔的那条船上,有个船员的帽子被风吹掉了,在大伙为他抓帽子的瞬间,船翻了,上面的人全部落水,有三个立即被海浪卷走,其余的则抓住船帮打算缓口气,却发现船正飘向大海深处。大家只得弃船游泳逃命,此时他们离岸边还有两英里,由于天太黑,辨别不清方向,足足苦苦挣扎了三个小时后,塞缪尔和其他两、三个人才终于摸到了岸边的礁石。他浑身冰冷、麻木,直到天亮有人发现并把他们带走时,只有少数人得以幸存。有人从货船上搬下桶白兰地,用斧头凿开桶盖,给幸存者每人倒了满满一碗酒,过了一会儿,塞缪尔才攒足气力在齐膝深的雪中步行了两英里,回到自己的寓所。塞缪尔的人生就是这样以失败开始的,抢劫、盗窃、修鞋、舞弄棍棒、走私他样样参与其中。所幸的是,“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他决心洗心革面,把心血与精力用于正途。最终,成年后的塞缪尔成为传播福音的牧师,并写下许多优秀作品。当年他被父亲带回圣·奥斯特后,父亲给他找了份制鞋的工作,计日领取报酬。也许是上一次九死一生的经历使然,他开始认真地对待生活。不久,他深深地迷上了爱姆·克拉克博士的充满说服力的布教。他唯一的兄长恰在此时离世,这更使他伤感不已。他决心开始学习,可是早已忘记怎样读写,几年苦练后,一位朋友开玩笑说,塞缪尔的字就像是掉到墨水瓶的蜘蛛在纸上爬过的一样——可以想象他的字写得多么难看。第二篇 天道酬勤 稻子熟了才弯腰(3)后来,塞缪尔深有感触地说:“书读得越多,我觉得自己越无知;觉得自己越无知.就越想读书,我把闲暇都用在了读书上。为了干好工作,我用来读书的时间十分有限,但办法总是有的。我经常在吃饭时读书,一顿饭下来,能看5至6页。读完洛克的《论知识》后,我茅塞顿开,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感悟和超脱。它促使我决心彻底抛弃原已习惯的苟且、无赖态度,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塞缪尔开始经营自己的生意,但手头仅有几先令的他只得借贷。他意志的坚决使他得到了邻居一位面粉厂主的支持,他从那儿获得了一笔贷款,生意做得很成功,年底他就还请了贷款。塞缪尔决定从此不再欠任何人东西,他极力节制自己,不在生活用品上浪费一文,为了不举债,经常是不吃晚饭就上床睡觉。他发誓要靠自己的勤劳和节俭自立,再不依附他人。他一点一点地做到了。在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同时,塞缪尔也努力充实着自己的头脑,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了宇宙学、历史学和逻辑学。后来他之所以会从事布道工作,主要也是因为它并不需要博览群书。“当然这也是一条充满荆棘之路,可一旦决定,我永不会后退。”他说。除了经营制鞋生意和研究哲学外,塞缪尔还是当地的一位传道者。他对正直充满热情,他的小店也因此成了当地政客的聚会之所.如果他们不来,塞缪尔就会去主动找其商讨公共事务。为了补偿白天所耗费的时间,他常常要在深夜加班加点。他对政治的热衷开始被村里的人们说三道四。由此还闹出了一个笑话,一天深夜,他正在店里敲敲打打,一个小孩看见店里有灯光,就扯着嗓子对着锁孔尖叫道:“制鞋工,制鞋工,白天瞎逛,晚上补工。”塞缪尔把这件事告诉了朋友,那位朋友问道:“你怎么不把那小子抓起来?”“没必要,没必要.现在就是天塌下来我也不会惊慌,我那时把手头的活停下来.对自己说‘没错,没错,他的话有道理,可是,我决不会让他再那样说我一次。’对我而言,那个小孩的尖叫真是鞭策,我会一辈子铭记于心。它告诉我,不能把今天要做的工作拖拉到明天,也不应该把用来工作的时间随意荒废。”此后,塞缪尔抛开了一切政治活动,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他再不被政治所打扰,闲暇只用来学习、研究。为了学习,他不得不放弃许多休闲。他深知要生存,就要把工作放在首位。结婚成家后,塞缪尔移居美国,在那儿他还是从无间断地学习。他早期的文学作品主要是诗歌,从今天得以保存的部分作品来看,它对寓于人类精神中那些珍贵而不朽的部分作了深深的思考,文字间洋溢着一股奋发向上的昂然之气。厨房就是他的书房,妻子的一台管风琴风箱则成了他的书桌,在孩子的吵闹声中,他奋笔疾书。那时,潘恩的《理性时代》已经出版,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兴趣。塞缪尔则写了一本小册子来批驳潘恩的观点。后来他常说,正是《理性时代》促使他开始认真思考.并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作家。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接连写出了几本小册子。但他仍然是边制鞋,边写作,几年后,他的成名作《论人类灵魂的不朽》一书出版发行,卖了20英镑,这在当时已是不小的一笔数目。后来该书又再版了几次,一直广受赞誉。第二篇 天道酬勤 稻子熟了才弯腰(4)和许多年轻的作家一样,塞缪尔也由于巨大成功的到来而丧失了前进的动力。后来,人们经常见他在门前清扫大街,或在寒冷的冬天帮徒弟搬煤。他也不再把文学刨作当作自己谋生的职业,所关心的只是依靠自己的经营享受踏实的生活,此前文学上的成功于他看来是只不过是偶然间从天而降的运气罢了。然而,最终他还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卫理公会的文学事业中去.卫理公会发行了好几种宗教教义方面的杂志,塞缪尔负责监督和管理工作,他经常在《折衷主义论坛》上发表文章,还编辑出版了几本关于他家乡科思威尔地区珍贵史料的书。晚年时的塞缪尔感慨万千地说:“我出生在社会的最底层.深深体会到下层人的苦难,我靠自己的勤劳、节俭和高尚的品德,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使我的家庭拥有一定社会地位。上天眷顾,我的辛勤没有白费,我获得了成功。”约瑟夫.休谟的一生也极为与众不同,但同样是百折不挠精神的充分体现。他资质平平,但勤奋异常、诚实守信,并终生践行了“百折不挠”的人生格言。休谟的父亲早逝,母亲在蒙特罗斯开了个小店养家糊口,含辛茹苦地抚养孩子成人。后来,休谟的母亲把他送到一位外科医生那儿学习医术,毕业后,他以外科大夫的身份坐轮船到过几次印度,后来他在东印度公司获得了从业资格。由于休谟工作勤奋,态度积极,他获得了上司的赏识,有意委以重任,因此,他不断被提拔。1803年马哈特战争爆发,休谟随鲍威尔将军出征,在战斗中,翻译人员牺牲了,由于休谟学习并掌握了当地语言,就接替做了翻译,后来又当了医疗队长。然而,这些工作还远未能激发出他的所有潜力,他又兼职任出纳员、投递员.在所有这些岗位上,休谟都干得得心应手。此外,他还负责签约提供军需品,在为部队提供军粮的同时,自己也赚到了一些利润。十年后,休谟带着一笔可观的积蓄回到了英国,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家乡扶危济困。可是,约瑟夫·休谟并非那种为了贪图享受才去勤奋工作的人,对他来说,工作更是他必要的放松和乐趣。为了更好地了解英国的实际状况和国民的生活水平,他走访了国内制造业较为发达的所有城镇,此时,英国的制造业已久负盛名。同时,为了了解其他国家的情况,他多次出国游历,拓展视野。1812年回到英国后,他进入国会,当上议员。除短期中断外,他连任了34年,据史料记载,他的第一篇演说是关于公共教育问题。在漫长而令人尊敬的职业生涯中,休谟一直十分关注公众教育及其他社会问题,比如改善犯人条件的刑法改革、银行储蓄、自由贸易、经济发展与艰苦奋斗、扩大民权等等问题,对于这些有益公众的问题,他全身心投入,到处奔走呼吁,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全力以赴。他不善演说,然而所讲之话坦率诚挚,使人不由不信。若果如沙佛兹伯里所言,嘲讽和讥笑是对真理的最好考验的话,那么约瑟夫·休谟无疑是经受住了。没有人像他那样受到过来自各方面的种种嘲笑,但他仍稳稳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丝毫不为所动。他常常受到各派的打击,但他的作用和力量是显著的,他的很多重要的金融改革主张影响了许多直接针对他的反对派。他的工作量大得超出人们的想象。他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处理完来信后,就开始准备提交给议会的报告;早餐后进行来访接待,有时一上午就要接待20人之多,他很少缺席议会会议,有时候会议延迟到下午2、3点钟,他也从不早退。几十年来,经历了多次政府更迭的他,为了自己所做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努力着——间或以少数票落败,被抨击,被嘲笑,有时还被孤立,但他都坚持了下来。所有的失望和不安都没有让他动摇信心和希望。当自己的重要提案越来越多地冲破重重阻挠终获采纳时,他每每老泪纵横。正如休谟传记所描写的那样,他是人类坚忍不拔的品质的最好的体现。第三篇 力量和勇气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一颗勇敢的心能无所不为。——雅克邱维埃世界属于勇者。——德国箴言对于他所从事的每一项工作,他都全身心地投入。自然就成就斐然,硕果累累。——《编年史》第二部,第31章第21页古代斯康的纳维亚人有句著名的话,它透彻刻画出了条顿人的性格特征,“我既不崇拜偶像,也不信奉鬼神,我唯一信仰的力量是自己的体魄和精神。”而“想有出路,要么去寻找,要么去开辟”——这一充满智慧的古老格言也描绘出了日耳曼人独特的个性.时至今日。这仍然是他们的后裔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鲜明之处。事实上,斯康的纳维亚神话中的人物个性就很有特点。从小事中,我们可以窥测出一个人的性格,甚至于那些细微之至的动作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个性。比如,我们可以从一个人挥榔头的动作中推断出他的力量如何。因此,一位法国名人在他的朋友准备到某地购买土地定居的时候,他向其简练精准地描述出当地居民的个性特征,“到那儿做买卖你得加倍小心,我了解那儿的人,从那里到巴黎兽医学校求学的学生,在解剖实验中并不用力去敲击动物的砧骨——他们缺乏力量。如果在那儿投资,你将不会得到令人满意的回报。”这段经过认真考量而说出的话,表明此人是一个非常有心的观察者。事实表明,个人的精力构成了国家的力量,并使得他们耕种的土地结出果实。追求有目标价值的坚定意志是形成一切伟大品格的基石。力量使人们能够克服种种困难,完成单调乏味的工作,忍受其中琐碎枯燥的细节,顺利通过人生的每一驿站。在此过程中,各种令人沮丧和危险的事情磨练、铸就了天才。在任何价值追求中,达到成功所必须的与其说是杰出的才干不如说是对成功本身的渴求。心中的热望不仅会催生出实现目标的能动力,还会激发出无穷的活力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因而,意志力可以定义为人们性格中的中心力量。一句话,它就是这个人本身。它能够影响人的每一个动作和行为,能够为其每一个努力提供精神支撑。真正的期望有赖它以生存,正是它使得生命芳香弥漫。“希望就是我的力量”——它曾被铭刻在处于战争时期的修道院的一顶破头盔上。它紧紧贴合着人心深处。赛亚克的儿子说:“懦弱使人悲哀。”的确,没有什么比拥有一颗坚定的心更为重要。即使一个人的努力最后惨遭失败,他也会因意识到自己已尽心竭力而深感欣慰。在庸常忙碌的生活中,用忍耐力与苦难抗争,通过真诚而获取胜利,也许就是最令人振奋精神的事情了。除非即刻付诸行动,否则,空有心愿和期望只会增加年轻人的懒惰心理。如果只是等待,那就什么都不可能做成。就像在滑铁卢击败了拿破仑的惠灵顿将军一样,可行的目标一旦确定,就必须迅速行动起来,并要坚定不移。在人生很多情况下,应当愉快而积极地去忍耐和承担生活中最辛苦、最艰难的工作,因为它们通常就是最好的磨练。阿雷·谢弗尔说:“只有精神或身体的劳动才可结出丰硕的成果。努力.再努力——这就是人生;我可以骄傲的说,在这方面我做到了:没有什么能够动摇我的信心和勇气。一般来说,如果有坚定的意志和崇高的目标,任何人都能够实现他的愿望。”休·米勒说过,使他受到全面教育的唯一学校就是”社会学校”,在那里,困苦和艰难是最优秀的老师。那种放纵自己寻找借口推脱工作、逃避责任的人终归会失败。而如果我们把任何工作当作必须面对的事情来看待,我们就会欢快、迅速地将它完成。瑞典的查尔斯九世早在其年轻时代就已是意志力的坚信者.每当儿子遇到困难之时,他总是摸着儿子的头大声说:“你应该做得到!肯定做得到!”意志力也如同其它许多习惯一样,只要长久地坚持就可自然养成。因此,能力平庸的人,在某一时间,只要全身心地、不屈不挠地投入某一工作,他也会取得许多收获。福韦尔·伯克斯顿深信成功来源于工作方法和勤奋刻苦,他坚信《圣经》的训诫:“无论你干什么,你都要全力以赴”,他将自己一生的成功归结为对“做一个有始有终的人“这句话的实践。没有果敢的奋斗,就不可能获得真正有价值的成就。人们把自己的成功主要归功于遇到困难时意志力支配下的积极奋斗,即所谓的努力。令人吃惊的是,许多貌似绝无可能实现的结果,经过人们的努力,最终竟人意料地成为现实。强烈的预感本身就是期望成为现实的预兆,而我们通过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这些愿望。另外一方面,懦弱犹豫、患得患失的人将会一事无成,因为他们总是怀疑事情的可行性。一位法国军官回忆说,他总是在自己的公寓里走来走去,并大声喊叫:“我要成为法国的元帅,成为一个伟大的将军。”这种热切的期望就预示着他日后的成功,后来这位的年轻的军官成为一名杰出的将军,最终以法兰西元帅的身份去世。《怪人》的作者沃克对意志的力量笃信不疑。有一次他病了,他说我要康复,结果很快就痊愈了。这或许是种巧合,然而,尽管这种方法比许多药方更安全,却并非时时事事都奏效。精神的力量超出身体的抵抗力,这无疑是可贵的;但当身体彻底垮了,精神可能就会崩溃。据说摩尔人的领袖莫利·摩鲁克得了绝症,奄奄一息,卧病在床,就在此时,他的军队与葡萄牙军队开战。千钧一发之际,摩鲁克从病床上一跃而起,集结军队,带领他们浴血奋战,最终大获全胜,然而,终因劳累过度,不久辞世而去。第三篇 力量和勇气 要有一颗坚定的心正是人的意志力——目标的力量,而不是其他,使人们最终可以得偿所愿。虔诚的信徒总是说:“无论想要什么,你都能得到,因为这就是我们意志的力量,上帝与我们同在。无论我们想成为怎样的人,只要心怀诚谨,最终就会如愿以偿。如果一个人没有‘要成为一个谦虚谨慎、耐心细致或自由自在的人’的这种强烈愿望,那么,他将无法实现自己的意愿。”据说有个本匠,有一天他在给一个官员修理椅子的时候,异常地认真细致,当有人问他原因时,木匠说:“我希望这把椅子经久耐用,直到有一天我成为一名官员坐到上面。”说来奇怪,这人后来果真成了一名官员,坐上了这把椅子。对于意志自由问题,不管逻辑学家从理论上得出什么结论,实际上,谁都可以自由无束地在善与恶之间进行选择,这一点每个人都能感觉得到。它不是一根被抛入水中用来判断水流方向的稻草,而是一位游泳好手,能够劈波斩浪、勇立潮头,并在根大程度上自己掌舵。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完全地束缚我们的意志,在行动中,我们能感觉到也能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意志没有被拘困,例如被魔法。否则,如果我们不这么想,我们所有的良好愿望就会化为泡影。我们整个的事业和生活方式.虽然与家庭准则、社会调解和公共制度有关,但是事物的发展表明意志是自由的。如果没有意志自由,还有什么责任可言?教育、忠告、布道、谴责和改正又有何益处?如果法律不是人们的普遍信念.如果人们不把它作为自己做出的决定时的依据来共同遵守,那么,法律又有何用呢?在我们一生中的每一时刻,我们的良心都表明我们的意志是自由的。它是完全属于我们自己的唯一的东西——选择权掌握在我们手中,不论我们是否给予它正确的方向。习惯和诱惑并不是我们的主宰,相反,我们是它们的主人,假如我们屈服于它们.良知也会示意我们反抗。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和决心来抵制惯性和诱惑,这样我们办事情才会更容易。莱蒙内斯曾告诫一个年轻人说:“现在.已经到了你自己拿主意的时候,否则,将来有一天你会深陷于自掘的坟墓中痛苦哀号,而那时你已无力推开墓门。”对我们而言,要学会坚定自己的意志,并且要培养决断力,这样才能够让自己在漂泊的生活中安定下来,不再如凋零的落叶般四处飘摇。第三篇 力量和勇气 随心所欲不逾矩伯克斯顿相信,只要一个人形成了坚定的信念,并坚持它,那么他做起事情来就能收放自如,所谓“随心所欲不逾矩”。在给儿子的信中.他这样写道:“此刻,你已经到了抉择自己人生方向的关键时刻,你必须制定出抵御不良影响的准则,形成坚定的决心和意志力。否则,你就会陷入无所事事、漫无目的和效率低下的习惯中,成为懒散无用之人,并且,一旦你沦落至此,就会发现重新决非易事。我知道年轻人喜欢意气用事,随心所欲,我就曾经这样……我生活中太多的幸福和成就正是源自于我在你这个年龄时所作出的转变。如果你现在慎重果断地作出决定,去成为一个勤勉用功的人,那么,欣慰和愉快就会充满你整个的人生——你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够做到自己决定的事情。”如果意志没有方向的指引,那就只会是简单的坚持,因此,显而易见,任何事情都取决于意志的正确方向和良好动机。如果一个人所追求的方向是感官的享乐,那么,坚强的意志可能会成为可怕的魔鬼,而聪明的才智也不过是其卑微的奴隶。但如果一个人所追求的东西是善良而美好的,那么,坚强的意志就是一位国王,智慧则是一名臣辅,共同帮助这个人达到成功的巅峰。第三篇 力量和勇气 去成功“有志者事竞成”,这流传已久的谚语古老而正确。如果一个人下定决心做某事,那么他就会凭借这种决心,在前进路途中跨越层层障碍,成功便有了坚实的保证。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往往就会成功。真诚的决心往往威力无穷。苏瓦诺个性的显著特征就在于他的意志力。和大多数性格坚强之人一样,他对意志的力量大为推崇,他总是对失败者说:“你的决心不够完全。”与黎塞留和拿破仑一样,在苏瓦诺的字典里找不到“不可能”一词。“不知道”,“无能为力”和“不可能”是苏瓦诺最为憎恨的词汇,他会大声说“去学习,去做,去尝试”。传记作者曾经说,他的事例典型而鲜活.证明了意志的伟大作用和个人活力的巨大能量,而这些活力和能量就深蕴于人们的内心深处。拿破仑的座右铭之一即为“最真实的智慧就是果断的决心。”他自己菲比寻常的一生生动鲜明地展示了无所不能的强大意志会产生何等样的辉煌。他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在他面前,一个个无能、平庸的统治者和国家次第崩溃。有人曾报告他说,阿尔卑斯山对于前进的军队而言是一个天然的屏障,“我没看见什么阿尔卑斯山”,他以此作答。于是,一条贯通西普隆德岛的道路被开凿出来,而那一带在从前几乎不可逾越。“不可能,”他说,“这个字眼,只会在无能之人的字典中出现”。他自己精力过人,有时候须四个秘书同时待命,每人都会工作得精疲力竭——他不休息,没有人能够休息。拿破仑的精神感染并激励了周围之人,使得人人振奋,好似新生。“我是从平民一步步成为将军的”,拿破仑曾这样说自己。但一切都已徒劳,极端的私心毁了他自己,也毁了法兰西,他让法兰西沦为无政府状态下的牺牲品。拿破仑的一生为世人留下了深刻教训,强大的权力如果不是用来做善事的话,那么,对于其拥有者来说将会是致命的危险。卓越的才识和精明干练,如若内心缺乏善良美好的操守,也都只会是邪恶的化身。令人尊敬的惠灵顿将军的确是位非常伟大的人物。他并不缺少拿破仑般的坚毅果敢、持之以恒和百折不挠,更具备拿破仑所缺少的自我克制、勇于担当,和强烈的爱国精神。拿破仑的目标是“荣誉”,而惠灵顿将军的追求和英国海军大将纳尔逊一样,是“职责”。据说“荣誉”一词在惠灵顿将军的命令中从未出现过,常常出现的是“职责”,而“职责”在其它职业中,很少被提及。什么苦难也不能使惠灵顿彷徨无措、畏惧退缩。相反,困难越大.他的力量也越强大。在伊比利亚半岛的战争中,他取得胜利的秘诀便是持久的忍耐力、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凭借这些,他克服了种种令人发疯般的窘困,足称历史之最。在西班牙,惠灵顿不仅展现出其作为将军所具备的军事天才,还显露出身为政治家的综合才干。尽管他的脾气非常暴躁,但强烈的责任感使得他克制自己,尤其是对身边的工作人员,他总有无限的耐心。他的伟大人格因其壮志雄心、廉洁自律和豪情满怀而愈加光彩照人。他资质超凡,如拿破仑一般精力旺盛,和克莱夫一样思维敏捷,同克伦威尔一样充满智慧,像华盛顿一样高洁纯粹。伟大的惠灵顿将军必将名垂青史,他忘我辛勤的工作,灵活多变的战术,以及坚强的毅力,满怀的豪情,也许还有极致的忍耐力等等,都将被人们永远记在心里。第三篇 力量和勇气 瞬间决定永恒(1)力量常常在反应敏捷和果断决策中显现。当非洲协会询问勒德亚德何时准备就绪向非洲进发时,他脱口而出的是“明天早上”。布鲁彻也因反应机敏,在普鲁士军队中有“先知元帅”的美誉。约翰·杰维斯,也就是后来的圣·文森特伯爵,当年在被人问及准备何时归返舰队时,他回答道:“立刻动身。”当克林·坎贝尔被任命为印度军队最高统帅时,有人问他什么时候赴任,他答道:“明天。”这是他日后赫赫战功建立的源头。因为战争的胜利,往往在于抓住时机,利用敌人的失误.果断决策,迅速行动。拿破仑说:“在阿科纳,我用25个骑兵赢得了战争,就是抓住了敌人疲乏的时机,给25人每人一只喇叭,让他们整日地吹。两军交战犹如二人对抗,彼此都力图从气势上压倒对方。敌军出现了短暂的惶恐,我就瞄准了这有利时机。”后来他又说,“分秒的贻误都会酿成灾难性的毁灭”。他言称,自己之所以能够打败奥地利人,是因为奥地利人无视时间的价值,在其拖拉磨蹭之时,他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击败。18世纪的印度,成了英国军队展示其力量的广阔舞台。从克里夫到哈夫洛克和克莱德,有一长串令人尊敬的伟大名字,如韦尔斯利、梅特卡夫、奥特伦、爱德华和劳伦斯。另一个伟大而又没落的名字是沃伦·黑斯廷斯,他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不知疲倦的非凡精力。他出身于名门世家,但到了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这个家族已经开始衰败。这个家庭一度在德勒斯福德做了数百年的庄园主,但最后连这些房产也落入他人之手。在德勒斯福德居住的黑斯廷斯家族的最后一代——沃伦·黑斯廷斯的祖父,举荐他的第二个儿子为教区牧师。许多年之后,就是在他祖父的这所宅子里,沃伦·黑斯廷斯降临人世。在庄园的学校里,他和农民子弟同坐一条凳子,开始读书学习;在他的先人们曾经拥有的土地上玩耍嬉戏。在父亲的讲述中,他了解到自己家族从前的荣耀,年少的他开始雄心勃勃。据说一个夏天,黑斯廷斯还不满7岁,他躺在一条流经庄园的河流的岸边上.暗暗发誓一定要收回这一份祖业。那时,这还只是一个小孩子的天真幻想,后来,他终将其变为现实。梦想变成热情,在他的人生中生根发芽,从童稚年少到长大成人他都在不懈地追求,冷静和不屈不挠的坚意志力成为他性格中最为突出的特征。这可能是他的显著特性。这个孩子后来成为他那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恢复了自家昔日的风光,赎回了祖辈的地产,重建了家园宅第。“在炎热的骄阳下”,历史学家麦考来说,“他统治着500万亚洲人,他对战争、金融和立法极其关切,但对德勒斯福德仍念念不忘,他多年的政治生涯有功有过,人们对他毁誉掺半。最后他辞政归隐,终老于德勒斯福德。”此外,曾在印度执政的查尔斯·纳皮尔爵士也是一位有着过人胆识和非凡意志的人。在谈及一次战斗中他所遇到的困难时,他说:“它们只不过让我的脚在泥土里陷得更深点而已。”他所指挥的米亚利战役是战争史上的壮举之一.当时他的军队只有2000人,其中400名是欧洲人,然而,他所遭遇的敌军多达35000人,而且是一支装备精良的比罗基人劲旅。第三篇 力量和勇气 瞬间决定永恒(2)显而易见,他指挥的这次行动艰苦异常。但内皮尔相信自己,他率领部下冲入比罗基军队中,抢占了一座高堤作为堡垒,这一惨烈战斗持续了3个小时,在那皮尔的激励下,每个将士都英勇顽强、奋勇杀敌。虽然罗基人以20比1的人数占据绝对优势,但结果却出人意料,他们被打得溃不成军,节节败退,四处窜逃。正是英勇无畏的气势、坚忍不拔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使纳皮尔赢得了这场战争。有时候,胜利也许就在于5分钟的坚持。尽管你的兵力不如对手,但只要你集中力量,坚持下来,就有可能追平甚至超过敌军的兵力。对于抱怨剑太短的儿子,斯巴达说:“向前一步,就够长了。”纳皮尔以绝佳的方式鼓舞着士气,那就是身先士卒、英勇顽强。在军队中,他和所有人一样,辛勤努力。他曾说:“领导的最伟大艺术就是平等地对待部下,与其分担同等份额的任务。作为一名军队将领,如果他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那他就不可能成功。困难之时,就应加倍付出努力,形势越危险,就要拥有越多的勇气,直到问题全部解决。”一位曾在卡奇山战役中跟随纳皮尔的年轻军官这样曾这样谈起他:“当我看到这位老人还不停地骑着马纵横驰骋时,我即刻想到自己是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怎么能偷懒呢?如果他一声令下,我一定会马上就位,就像一颗上了膛的炮弹那样。”后来,这句话传到了纳皮尔的耳中,他充分赞扬了这位年轻军官的勤奋。有一段故事,是关于纳皮尔和印度魔术师见面时的情景,它生动描画出了纳皮尔性格中的懦弱、淳朴和诚实。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3
正序
倒序
励志之父斯迈尔斯经典作品 自助者天助
励志之父斯迈尔斯经典作品 自助者天助-2
励志之父斯迈尔斯经典作品 自助者天助-3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自助者天助
自助者天助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