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2

无条件的接纳是心理咨询中以“人为中心”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它强调咨询师应该对来访者无条件的积极接纳。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也应该无条件地积极接纳自己。绝大多数人从小就受到种种有条件的限制,或者父母、学校严格的管束,致使很多人以为只有具备某种条件,如漂亮的外表、优秀的学习成绩、过人的专长、出色的业绩等等,才能获得被自己和他人接纳的资格,于是,很多人背上了自卑的包袱。由于曾经被他人挑剔,也就逐渐习惯于用挑剔的目光看待自己,无法接纳自己。在这里,我们提倡的无条件地接纳自己就是,不管我们外表如何——美丽,平凡,甚至是丑陋,不管我们能力如何——过人,平庸还是低人一等,不管我们性格如何——被人喜欢的,不被人喜欢的,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一部分,所有这些构成了这样一个独特的我。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接受这样的自己,不带批判,没有是非对错。三、自我接纳≠止步不前  自我接纳是构成健康人格的重要特质。但有些人可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自我接纳岂不变成固步自封了?自我接纳会不会导致自暴自弃?这是很多人对自我接纳存在的一种误区,担心自我接纳会使自己不思进取,甚至认为自我接纳等于自暴自弃。存在这种误区的原因是,传统的教育模式使我们善于自责,不善于接纳,习惯于追究自己的不足,也逐渐学会用挑剔的眼光审视自己……  其实,进取心有两种,一种是避免遭受失败,一种是追求自我成长。不接纳自己的人,因为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了怀疑,所以很难鼓起勇气对自己提出较高的要求,即使在别人看来,这种要求是他可以达到的,所以这种人的进取心更多地用在了避免失败上。导致的结果是,他无法取得建设性的进展,能够做到的仅仅是避免遭受失败。而对于接纳自我的人来说,仅局限于自我接纳是远远不够的,就像很多贫困的人能够接受贫困,却不能改变贫困一样,接纳自我之后,还应学会自我成长。接纳自我的人正是因为看到了自身的长处与不足,对自己的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他们才能够根据自身的实力,为自己制订出建设性的成长计划,从而使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向成功之路。  因此,全面地认识自己、真诚地接纳自己,你就会发现,自己好像突然变得美丽、自信起来,周围的一切也更加的清新,原来我们的身上有那么多可爱之处。所以,只要拥有一个包容的心,爱上自己不难。爱自己、爱生活、爱我们身边美好的事物,你的世界从此与众不同!沉迷于游戏,也许会很快乐;极限的体验,也许会很快乐。但这些都是虚幻的快乐,我们需要的是有意义的快乐。我们参加的活动或从事的工作,不仅应该于己有益,让自己快乐,而且最好对别人,对社会也有帮助。  一、快乐的泡影  (一) 虚幻的快乐  对于我们大学生朋友来说,使用网络既可以获得各种最新信息,又可以与朋友们保持联系,从一定程度上说是有利而且必要的,可是,如果翻看每天的报纸和杂志,你会常常看到这个名词:网络成瘾。那么什么是网络成瘾呢?为什么有的人会网络成瘾,而有的人不会呢?网络成瘾,顾名思义,就是对于网络的使用已经到了沉迷和无法自拔的地步,已经背离了我们使用网络的初衷。  一份调查表明: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数已经超过了1000万,很多青年学生每天沉迷于网络之中,荒废学业,疏远朋友,却还津津乐道为“快乐网游”、“生活的忘忧草”。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多的青年学生在人生的大好阶段,不好好把握现实的美好生活,而沉迷于这种虚幻的网络之中呢?他们真的是快乐的吗?就此,一些研究者进对网络成瘾者进行了访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回答吧。  “上网的时候,我真的很快乐,没有人知道我是谁,我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任何样子。可是,下了网之后,一切都照旧,我还是我,既不帅气也不出色,我感到更痛苦,于是只好再去上网。”  “在网络中,我可以拥有一切,拥有房子、车子和漂亮‘美眉’,所以网络让我很快乐。可是现实中我却什么都没有。”  “我觉得总上网很不好,我的学习都荒废了,可是我就是忍不住,我觉得活着特别累,压力好大,只有在网上我才无忧无虑。”  “不知道为什么,生活中我总是不能和别人很好地交流,我感到很孤单,可是在网上我有很多的朋友,我们每天都聊天,而且彼此感觉都很好,我很快乐。”  ……  看了以上的回答,估计大家都明白了为什么网络有如此大的魅力了吧。它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虚幻和不真实性,这些网络成瘾者往往生活中过得并不开心,或者是因为缺少朋友、感到孤寂,或者是因为压力过大,还或者是生活中的许多需要无法得到满足……而网络是他们逃避和躲藏的一种方法。也许,一时的快乐是有的,然而,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吗?我们难道能每天生活在网络之中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再来看看那些网络成瘾的后果是什么样的。  数据显示,2005年在全国犯罪的总人数中,青少年占了87%,而这87%之中竟然有70%左右是因为上网成瘾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此外,一些关于网络成瘾的负面新闻也层出不穷:一大二学生在网吧连续玩了几十个小时的游戏之后,忽然出现头疼、两眼发黑等状态,继而倒地昏迷,后经医院诊断后,其为“过度上网导致视网膜疲劳和低血糖症”;而某学院一名大四学生在过度上网后导致狂想症,而造成杀死二人、重伤五人的惨剧。  看了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和事件之后,我们还能说,沉迷于网络的人是快乐的吗?这些快乐只是一种暂时的快感,如果你想在沉迷之中寻找快乐,那么估计你寻找到的只能是更多的痛苦和绝望。  可见,沉迷于网络之中,并不能带来长久和真正的快乐。那些快乐,就像我们童年时候所吹的肥皂泡泡,虽然美丽,虽然五彩缤纷,但是却一触即破,只是一种快乐的泡影。  网络如此,任何不健康的沉迷都是这样。那些让我们感觉快乐的事情并非都是真正的快乐,有时候空虚和沉醉会穿上快乐的外衣来欺骗我们。  凯瑟琳是一个很美丽的女孩子,刚入学的时候,还被系里的男生誉为“系花”,大家都说她像一朵美丽的莲花,清纯而淡雅,她也是那样的快乐,每天无忧无虑,事事顺心。可是,到了大三的时候,这朵美丽的莲花却变得忧郁起来,整个人都明显地瘦了下去,总是心事重重的样子,还常常和别人吵架,再也不像原来的她了。原来,这个变化是由于凯瑟琳的恋爱。按理说,恋爱中的女孩子该是娇柔、妩媚、更有青春活力的,为什么凯瑟琳会这样呢?凯瑟琳的恋爱从大二的一次party开始,那晚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个叫罗伯特的男人,说是某公司的老总,正需要一个大学生帮助做一些兼职翻译,问凯瑟琳愿不愿做。这是一个锻炼的好机会,于是凯瑟琳高兴地接受了。没想到,就是那次相识,开始了另一种生活。不久,罗伯特就表现出了对凯瑟琳特别的好感,总是请她吃饭,给她送各种各样的小礼物。而凯瑟琳,也被罗伯特的幽默和帅气所吸引,于是两人相爱了。凯瑟琳的脸上每天都挂满开心的笑容。但是好景不长,凯瑟琳后来才知道,罗伯特已经结婚。知道之后,凯瑟琳几次想离开罗伯特,却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到,每次的离开都是更加?想念、痛苦和空虚,只有和他在一起时心里才踏实,才拥有短暂的快乐。可是每次清醒的时候,她却又加倍的自责和难过。她说,只有罗伯特才能带给他快乐,可是这个快乐却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抓也抓不住。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身边并不少见。苦苦的单恋、找不到出口的三角恋,这样的爱情,在体验的时候,也许真的可以带来一些快乐,但是这短暂的快乐带给人的却是长久的痛苦,就如毒酒一般,喝着醉人,长此以往却让会让其衣带渐宽,容颜憔悴。所以这样的快乐,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佛家最忌执着,也许坚持是一种很好的品质,但是过于执著却常常让人无法做到坦然自如,反而失去自我。爱情如此,事事如此。  (二) 透支的快乐  快乐是一种美好的体验,那么是不是越多越好呢?如果细细地想想,估计你会摇头说“不”,快乐不像信用卡,可以在没有的时候还继续地刷,即便能够那样,恐怕也会得不偿失。快乐,是不能透支的。因为,首先,这样的快乐有些勉强;其次,这样的快乐常常让人有些如履薄冰,很怕一不小心应了古人的那句老话:乐极生悲。也许在拥有这些快乐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即使什么都没有也不在乎,然而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看看周围是不是已经危机四伏了。正如我们前面说的网络成瘾的学生们,在他们遨游网络世界的时候,其实已经忽视甚至伤害了身边最美好的感情:那些爱着他们的亲人和朋友的感情。而他们的快乐也在网络上早已透支光了,到了现实中只是更加迷失自我、没有方向。  此外,许多青年学生们,由于年轻气盛、爱走极端,往往会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这时也会出现透支的快乐。  初尝恋爱滋味的乔安娜每天快乐的像只小鸟,身上的每个细胞似乎都散发着快乐的气息。以前,曾经无数次地憧憬过爱情,却从没想到恋爱会这样的快乐。见到恋人时,她总会情不自禁地微笑;无论是等待、见面,甚至思念都有了一丝与众不同的感觉,她认为自己找到了世界上最理解、最爱她的人,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了。开始的时候,两个人总是下课后约会,后来慢慢地发展到似乎要每时每刻都在一起。乔安娜觉得自己太快乐了,这种快乐让她想把时间定格,只定在两人相聚的时刻,于是她开始偶尔逃课去见男朋友,最后发展到两个人搬到一起住,每天朝夕相处。她的父母和朋友多次劝她,希望她不要荒废自己的学业。但是结果却事与愿违,乔安娜认为这些人都不理解她,阻碍了她寻找快乐,于是变得更加的肆无忌惮,最长的一次竟然两周没去上课。期末的时候,乔安娜因为挂了门课程而被退学。而这时,她的爱情也出现了危机,男友由于她整天要求黏着在一起有些厌烦,对她也没有原来那样疼爱。这些痛苦,似乎一瞬间同时向乔安娜涌来,她无法忍受男友的改变,也不能接受学校的处分,面对这些,单纯的乔安娜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来对待——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可见,快乐虽好,却是不能过度的。乐极生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也许,我们最初的目的是寻找快乐,但如果不懂得如何储存和保持快乐,因为一时的快乐而抛弃了所有其他一切的事情,那么快乐会很快地被透支,我们也会因为不小心误入歧途,被那些虚幻的美景蒙蔽双眼,而最终让快乐离我们而去。所以,亲爱的朋友们,这样的快乐是人生路上的羁绊,是一种的生命和自我的浪费,我们要寻找的快乐是真实的,有意义的。沉迷于游戏,也许会很快乐;极限的体验,也许会很快乐。但这些都是虚幻的快乐,我们需要的是有意义的快乐。我们参加的活动或从事的工作,不仅应该于己有益,让自己快乐,而且最好对别人,对社会也有帮助。  一、快乐的泡影  (一) 虚幻的快乐  对于我们大学生朋友来说,使用网络既可以获得各种最新信息,又可以与朋友们保持联系,从一定程度上说是有利而且必要的,可是,如果翻看每天的报纸和杂志,你会常常看到这个名词:网络成瘾。那么什么是网络成瘾呢?为什么有的人会网络成瘾,而有的人不会呢?网络成瘾,顾名思义,就是对于网络的使用已经到了沉迷和无法自拔的地步,已经背离了我们使用网络的初衷。  一份调查表明: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数已经超过了1000万,很多青年学生每天沉迷于网络之中,荒废学业,疏远朋友,却还津津乐道为“快乐网游”、“生活的忘忧草”。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多的青年学生在人生的大好阶段,不好好把握现实的美好生活,而沉迷于这种虚幻的网络之中呢?他们真的是快乐的吗?就此,一些研究者进对网络成瘾者进行了访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回答吧。  “上网的时候,我真的很快乐,没有人知道我是谁,我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任何样子。可是,下了网之后,一切都照旧,我还是我,既不帅气也不出色,我感到更痛苦,于是只好再去上网。”  “在网络中,我可以拥有一切,拥有房子、车子和漂亮‘美眉’,所以网络让我很快乐。可是现实中我却什么都没有。”  “我觉得总上网很不好,我的学习都荒废了,可是我就是忍不住,我觉得活着特别累,压力好大,只有在网上我才无忧无虑。”  “不知道为什么,生活中我总是不能和别人很好地交流,我感到很孤单,可是在网上我有很多的朋友,我们每天都聊天,而且彼此感觉都很好,我很快乐。”  ……  看了以上的回答,估计大家都明白了为什么网络有如此大的魅力了吧。它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虚幻和不真实性,这些网络成瘾者往往生活中过得并不开心,或者是因为缺少朋友、感到孤寂,或者是因为压力过大,还或者是生活中的许多需要无法得到满足……而网络是他们逃避和躲藏的一种方法。也许,一时的快乐是有的,然而,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吗?我们难道能每天生活在网络之中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再来看看那些网络成瘾的后果是什么样的。  数据显示,2005年在全国犯罪的总人数中,青少年占了87%,而这87%之中竟然有70%左右是因为上网成瘾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此外,一些关于网络成瘾的负面新闻也层出不穷:一大二学生在网吧连续玩了几十个小时的游戏之后,忽然出现头疼、两眼发黑等状态,继而倒地昏迷,后经医院诊断后,其为“过度上网导致视网膜疲劳和低血糖症”;而某学院一名大四学生在过度上网后导致狂想症,而造成杀死二人、重伤五人的惨剧。  看了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和事件之后,我们还能说,沉迷于网络的人是快乐的吗?这些快乐只是一种暂时的快感,如果你想在沉迷之中寻找快乐,那么估计你寻找到的只能是更多的痛苦和绝望。  可见,沉迷于网络之中,并不能带来长久和真正的快乐。那些快乐,就像我们童年时候所吹的肥皂泡泡,虽然美丽,虽然五彩缤纷,但是却一触即破,只是一种快乐的泡影。  网络如此,任何不健康的沉迷都是这样。那些让我们感觉快乐的事情并非都是真正的快乐,有时候空虚和沉醉会穿上快乐的外衣来欺骗我们。  凯瑟琳是一个很美丽的女孩子,刚入学的时候,还被系里的男生誉为“系花”,大家都说她像一朵美丽的莲花,清纯而淡雅,她也是那样的快乐,每天无忧无虑,事事顺心。可是,到了大三的时候,这朵美丽的莲花却变得忧郁起来,整个人都明显地瘦了下去,总是心事重重的样子,还常常和别人吵架,再也不像原来的她了。原来,这个变化是由于凯瑟琳的恋爱。按理说,恋爱中的女孩子该是娇柔、妩媚、更有青春活力的,为什么凯瑟琳会这样呢?凯瑟琳的恋爱从大二的一次party开始,那晚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个叫罗伯特的男人,说是某公司的老总,正需要一个大学生帮助做一些兼职翻译,问凯瑟琳愿不愿做。这是一个锻炼的好机会,于是凯瑟琳高兴地接受了。没想到,就是那次相识,开始了另一种生活。不久,罗伯特就表现出了对凯瑟琳特别的好感,总是请她吃饭,给她送各种各样的小礼物。而凯瑟琳,也被罗伯特的幽默和帅气所吸引,于是两人相爱了。凯瑟琳的脸上每天都挂满开心的笑容。但是好景不长,凯瑟琳后来才知道,罗伯特已经结婚。知道之后,凯瑟琳几次想离开罗伯特,却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到,每次的离开都是更加?想念、痛苦和空虚,只有和他在一起时心里才踏实,才拥有短暂的快乐。可是每次清醒的时候,她却又加倍的自责和难过。她说,只有罗伯特才能带给他快乐,可是这个快乐却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抓也抓不住。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身边并不少见。苦苦的单恋、找不到出口的三角恋,这样的爱情,在体验的时候,也许真的可以带来一些快乐,但是这短暂的快乐带给人的却是长久的痛苦,就如毒酒一般,喝着醉人,长此以往却让会让其衣带渐宽,容颜憔悴。所以这样的快乐,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佛家最忌执着,也许坚持是一种很好的品质,但是过于执著却常常让人无法做到坦然自如,反而失去自我。爱情如此,事事如此。(二) 透支的快乐  快乐是一种美好的体验,那么是不是越多越好呢?如果细细地想想,估计你会摇头说“不”,快乐不像信用卡,可以在没有的时候还继续地刷,即便能够那样,恐怕也会得不偿失。快乐,是不能透支的。因为,首先,这样的快乐有些勉强;其次,这样的快乐常常让人有些如履薄冰,很怕一不小心应了古人的那句老话:乐极生悲。也许在拥有这些快乐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即使什么都没有也不在乎,然而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看看周围是不是已经危机四伏了。正如我们前面说的网络成瘾的学生们,在他们遨游网络世界的时候,其实已经忽视甚至伤害了身边最美好的感情:那些爱着他们的亲人和朋友的感情。而他们的快乐也在网络上早已透支光了,到了现实中只是更加迷失自我、没有方向。  此外,许多青年学生们,由于年轻气盛、爱走极端,往往会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这时也会出现透支的快乐。  初尝恋爱滋味的乔安娜每天快乐的像只小鸟,身上的每个细胞似乎都散发着快乐的气息。以前,曾经无数次地憧憬过爱情,却从没想到恋爱会这样的快乐。见到恋人时,她总会情不自禁地微笑;无论是等待、见面,甚至思念都有了一丝与众不同的感觉,她认为自己找到了世界上最理解、最爱她的人,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了。开始的时候,两个人总是下课后约会,后来慢慢地发展到似乎要每时每刻都在一起。乔安娜觉得自己太快乐了,这种快乐让她想把时间定格,只定在两人相聚的时刻,于是她开始偶尔逃课去见男朋友,最后发展到两个人搬到一起住,每天朝夕相处。她的父母和朋友多次劝她,希望她不要荒废自己的学业。但是结果却事与愿违,乔安娜认为这些人都不理解她,阻碍了她寻找快乐,于是变得更加的肆无忌惮,最长的一次竟然两周没去上课。期末的时候,乔安娜因为挂了门课程而被退学。而这时,她的爱情也出现了危机,男友由于她整天要求黏着在一起有些厌烦,对她也没有原来那样疼爱。这些痛苦,似乎一瞬间同时向乔安娜涌来,她无法忍受男友的改变,也不能接受学校的处分,面对这些,单纯的乔安娜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来对待——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可见,快乐虽好,却是不能过度的。乐极生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也许,我们最初的目的是寻找快乐,但如果不懂得如何储存和保持快乐,因为一时的快乐而抛弃了所有其他一切的事情,那么快乐会很快地被透支,我们也会因为不小心误入歧途,被那些虚幻的美景蒙蔽双眼,而最终让快乐离我们而去。所以,亲爱的朋友们,这样的快乐是人生路上的羁绊,是一种的生命和自我的浪费,我们要寻找的快乐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快乐与否在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主观意识。态度不同,心情自然也不同。  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半杯水”的故事了,桌上有个杯子,杯子里面有半杯水,同样的情景,不同的人会有截然相反的认识:乐观的人会开心地说,还好,还有半杯水;悲观的人会沮丧地说,糟了,杯子里的水只有半杯了。看到的是同样的半杯水,但是积极的人比消极的人要快乐得多。是好是坏,是半杯水还是半个空杯,这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态度,取决于我们的头脑。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都是如此,事物不变,但是,如果我们的态度、观念等主观意识不同,我们的心情就会不同。这一节里,我们一起来学习乐观,让头脑来决定生活。  一、乐观者的特征  在学习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乐观者的特征。  心理学家塞里格曼曾做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他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以难受的电击,狗被关在笼子里,无论怎样挣扎都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蜂音器一响,此时大部分狗不但不逃避,反而不等电击出现就已经卧倒在地,并开始呻吟和颤抖起来。另外,还有约三分之一的狗依然会尝试逃离。从这个实验结果,塞里格曼发现了大部分狗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样的现象被他称为“习得性无助”。然而那大约三分之一狗的却没有得到塞里格曼的关注。  后来,一位日裔美籍研究生广仁把“习得性无助”应用到人类身上。广仁的实验过程与塞里格曼非常相似。他将被试分为三组。先将一组被试带入一个房间,把音响开得非常大,教他们学习怎样把声音关掉,被试尝试了各种办法按控制板上的按钮,噪音依然如故,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把声音关掉。另一组被试则是按对了按钮的排列组合就可以把声音关掉。控制组的被试则没有受噪音干扰。然后,广仁把他们带到另一个房间,房间内有一个实验箱,被试把手放在这个实验箱的一边就会有很难听的声音出来,把手移到另一边,这个噪音就会停止。结果发现,那些一开始接受不可逃避的噪音的被试大多坐在那里忍受,而不会试着把手移到另一边去。  根据广仁的发现,每三个人中就会有一个人不会变得无助。在塞里格曼的实验中,也是每三个动物中有一只不会变得无助,即使经历过不可逃避的电击也不会。在后来的多次重复实验中,都印证了广仁发现的每三个人中都会有一个人不会变得无助的观点。广仁还发现,十个人中有一个人虽然从来没有受过挫折,但他还是会坐在实验箱旁边一动不动,宁可忍受难听的噪音。这也跟塞里格曼的发现相似,十只动物中有一只从一开始就是无助的。  两个心理学研究都发现,即便是将动物和人置于绝望的环境中,人为地让他们无法逃脱失败或惩罚,仍然有三分之一的个体不会放弃,还是做“徒劳”的挣扎与努力。也就是说,群体中天生地存在乐观差异,少数个体是最为乐观的。他们遇到厄运时,会认为失败是暂时的,每个失败都有它的原因,不是自己的错,可能是环境、坏运气或其他因素带来的后果。这些乐观的少数个体有着以下特征:(一)时刻面带笑容,拥有良好心境  乐观主义者总是时刻面带笑容,他们都拥有良好的心境,懂得自我超脱,即使在非常不利的条件下,也是如此。著名的存在主义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就是这样一个乐观主义者。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弗兰克尔和他的家人包括他的新婚妻子一起被纳粹逮捕,并被关押在波希米亚的一个集中营。在集中营里,他尝尽了各种苦难,先后辗转四个集中营,被迫与家人分开。他的父亲不久就因为饥饿死于波希米亚,他的母亲和兄弟在1944年被纳粹残酷地杀害,而他朝思暮想的妻子则于纳粹投降前死于一个名叫伯根·拜尔森的地方。  有一次,一个德国军官把他带到一个小房间训话。纳粹剥光了他的衣服,铐打他,侮辱他。经历了失去亲人、失去家园、失去尊严的痛苦的他,在此时却豁然开朗——“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剥夺,惟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剥夺”。弗兰克尔确信,人在任何情境下,对自己的行动都是自觉选择的,即使在集中营这样恐怖的情境下,也应当如此。于是他强迫自己不再想那些倒霉的事,而是刻意幻想自己是在前去演讲的路上,他来到一间宽敞明亮的教室中,精神饱满地在发表演讲,他的脸上也慢慢浮现出了笑容。  这是久违的笑容,这让弗兰克尔知道,他不会死在集中营里,他或者会出去。当他从集中营里被释放出来时,弗兰克尔的精神特别好,他的朋友不相信,一个人竟然可以在魔窟里保持这样的心态。  本来是难以逃脱精神失常甚至死去的厄运,弗兰克尔却用想象和笑容战胜了。弗兰克尔是自我超脱者,他指出,自我超脱者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这样的特点: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行动方向;他们缔造了适合自己的有意义的生活;他们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生活;他们能够表现出创造、体验和态度的价值,因而能够时刻面带笑容,拥有良好心境。  (二)从积极的角度思考问题  契诃夫曾经说过,要是你的手指不小心被刺伤,那你应当高兴:“挺好的,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人活在世上,总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果你总以狭隘的心胸,悲观地盯着生活的阴暗面,那么,忧虑、忧愁等不良情绪就会找上你、缠住你。俗话说得好,“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因此,我们要热爱生活,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善于从身边寻找快乐,从学习和生活中发掘兴趣,从乐观的角度考虑问题,要相信“只要向着太阳,就不会有阴影”(Open your heart and let the sun shine in)。  乐观者善于从正向的角度思考问题。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向消极的一面看,人就忧愁、烦恼;向积极的一面看,人就快乐、满意。我们的心境并非外界事物赋予的,而是我们自己选择的。(三)从平凡中看到机会  乐观主义者有一双慧眼,善于看到他人看不到的一面,能够从平凡中抓住机会,进而利用机会取得成功。  美国有一个很大的鞋厂,但由于国内市场已经饱合,如何在海外开辟鞋市场就变得非常重要。一天,鞋厂老总找来两个营销主管,指示他们到非洲寻找市场。去后不久,两人都发来传真。第一个主管说:“这里的人都不穿鞋,即使生产出鞋来,也不会有销路,还是赶快给我们寄来返美机票,打道回府!”而另一个主管却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结论,他十分兴奋地告诉老板:“这里人人没有鞋穿,鞋子市场很大,等待我们开发。请汇款10万元,我们在这里筹建工厂,设计出适合当地土著人穿的鞋。”  老板对两个截然相反的调查结论作了比较,深信第二个主管是对的。于是做出在非洲建厂的决策,结果这个鞋厂在非洲的营业额大幅增长。第二个主管理所当然的成了公司在非洲地区的总裁。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人看到的都是非洲土著人不穿鞋子的现象,而第一个主管是个悲观主义者,总是认为让土著人穿上鞋子是“无先例、无条件、无希望”的,于是,就做出了“即使生产出鞋来,也不会有销路”这样的判断;而第二个主管是个乐观主义者,更能够从平凡中发现机会,认为正是因为土著人现在都不穿鞋子,如果在这里建厂之后,鞋子会有很广的销路,所以做出了“我们能这里筹建工厂,设计出适合当地土著人穿的鞋”的决定。正是因为他的决定,使他成功地得到了晋升。  有人说过,悲观主义者在仔细盘算着自己对不同情况的驾驭能力,而乐观主义者则相信他们驾驭外界因素的能力绰绰有余。悲观主义者看到的是形势中不利的一面,而实际上,这些不利因素在具体情况下都可以被乐观主义者有条件地加以利用。二、乐观是可以学习的  尽管许多人的性格中都同时具有乐观和悲观两面,但他们总是更趋向于其中的一个方面发展。塞里格曼教授认为:人的性格类型是自幼养成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在一个人长期的生活经历中养成的,其中包括无数次的成功和失败,赞扬与批评。过多的“不许”、“不要”和一些危险的警告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使他感觉到自己对生活和命运都无能为力,久而久之,他就会养成一种胆小怕事、悲观消极的性格。  要想改掉悲观这一坏习惯相当困难,但却并非不能。伊利诺斯大学的卡洛·代克教授进行了一系列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很具有说服力。代克教授和一群刚入学的孩子一起生活很长一段时间,他试图从改变那些落后学生的情绪入手,来提高他们的成绩。原来好多孩子都把学习不好归结为自己太笨,在他的帮助下,孩子们改变了当初的想法,他们认识到自己并不比别人笨,只是还不够努力而已,过了一段时间,这些孩子的成绩果然都有明显的提高。塞里格曼教授也经过7年的实验,清楚地知道失败后重新站起来不是天生的人格特质,它是可以学习的。三、如何学习乐观?  (一)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  1.换个角度看问题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参加试验的志愿者戴上一种特制的眼镜,这种眼镜会让他们看到的所有事物都颠倒过来。刚开始的时候,志愿者们都很不习惯,甚至会头晕目眩。他们发现这个世界已经乾坤颠倒——人们把脚挂在地面上走路;水在山的上面;左变成了右,东变成了西……现实中所有的一切都跟头脑中的相反。他们辨不清方向,看不清人脸,生活陷入了混乱。但是,一段时间以后,他们渐渐适应了这个“新”的世界,并发现这个颠倒的世界是那么地新奇与美丽:人们像具有特异功能般飞檐走壁;山石好像是由湖水铺成的天空中滴下来的;还有一些平常见惯不惊的事物颠倒来看,也独具魅力!  同样的事物,我们换个角度看,去发现事物美好的一面,“坏事”就会变成“好事”:  有一个女孩儿,脸上长着一片红红的胎记,但她从不为此感到难堪,因为父亲对她说:这个胎记是被神灵庇佑的标志。在她没出生的时候,父亲向神祈祷保佑自己的孩子,神听了他的祷告就在孩子的脸上涂了一个不掉色的红圈。而女孩也一直把这个胎记当作是父爱的记号,为之感到自豪和骄傲。  很多事情,都是被我们贴上了“不好的标签”,比如说“1414”——“要死要死”,大多数人会觉得它很不吉利,但也有人会说“哆嗦哆嗦”,是很美妙的音节。事物的意义是我们主观地赋予的,既然我们可以决定它的意义,为什么不从积极的一面去看呢?  现在,我们把这个神奇的“眼镜”——积极的角度送给你,请你尝试着把生活中很平常甚至是一度消极的事物重新定义,去发现它积极的一面!  2.积极地归因  归因是指我们对事情的发生或其结果的解释。我们总是不停地寻找造成结果的原因。心理学家们把这些原因按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划分:内因(个体的因素,如能力)和外因(外部环境因素,如天气等);稳定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可控的原因和不可控的原因。比如:个人的努力就是内部的可以控制的,而运气就是不可控的、不稳定的外部的原因。那如何区分积极的归因与消极的归因呢?  同样是考试失败,有人归因于题目的难度太大,有人归因于运气不好,有人会归因于自己太笨,应付不了这样的考试,还有人会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不够。现实中,这四个方面的原因可能都存在,但是,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我们的行动。认为题目难度太大的人,可能会放弃,因为他觉得这样的考试题目的难度是自己不能控制的;认为是运气不好的人,可能就会把自己的前途交给命运,因为运气也不是自己能控制的;认为自己太笨的人不但会放弃这样的考试,甚至在遇到困难时,就会退缩,不再尝试;而认为自己努力不够的人会督促自己更加努力去弥补自己的不足,争取在下一次通过。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不同的归因方式对我们行动以及自我评价的影响,所谓积极的归因就要既有利于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又有利于行为的改进和能力的提高——我不笨,但是离目标还有一些距离,通过自己的努力我能缩短这段距离,将事件的结果归结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二)塑立积极的行为方式  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行为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乐观性。2005年7月的《星期日泰晤士报》曾报道:最近心理学家们通过研究证明,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观看世界的方式是不同的。悲观主义者眼睛通常是往下看的,他们的大脑工作得更好;而乐观主义者通常是向上看的,他们的大脑会转得更快。而且研究发现,当看到由痛苦所引起的畏怯表情时,人们会产生悲观的想法,但是如果让他们抬头向上看的话,就会减少他们悲观的程度;而如果让他们一直低着头的话,他们就会更加悲观。其实,培养自信的方法之一——走路时昂首挺胸,也就是这个道理。  两个犯人都从牢里的铁窗向外望去,一个看到的是黑黑的泥土,另一个看到的却是满天的繁星。“向上看”也许不能立即改变我们当时的困顿状况,但是却能在我们心里播下希望的种子,帮助我们度过艰难的日子。  (三)采用积极的语言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种种消极的话,如“烦死了”、“不可能的”、“完蛋了”、“没希望了”……也许说这些话的人只是一时发泄,或是习惯性地脱口而出,他们自己并没意识到这些话对他们会产生不好的影响。事实上,这些语言会给他们带来消极的暗示,通过潜意识影响到他们的思维和行动。因此,向往乐观的人一定不要让消极的语言影响了自己的积极性,尽量不要说消极的话。当你觉得很累时,不要说“今天真是累死了”,我们可以说“忙了一天,现在可以放松了,真令人高兴呀”;当遭遇失败时,不要说“我真笨,又失败了”,而是应该说“这次虽然没有成功,但我也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下次一定能做得更好的”。平时多对自己说积极的话,多鼓励自己,多对自己说“我行”、“我真棒”、“我觉得很快乐”……渐渐的,你就会发现自己真的变成那样了。  (四)形成积极的生活方式  著名作家史铁生在小说《命若琴弦》中讲述了一个故事,说的是一瞎子整天为自己看不到光明而到处求医,后来医生教他学弹琴,告诉他等弹断1000根琴弦眼睛,便自然好了。瞎子高兴地学起了弹琴,于是他的生活每天都在琴声中愉快地度过,生活越来越充实。等他弹断了1000根琴弦时,眼睛并未复明,可瞎子已不再烦恼,感到自己的人生更加乐观和愉快。  为自己定目标,拥有充实的生活,投身工作并让自己忙起来,用有意义的活动去占领自己头脑,把不快乐的情绪挤出去。  当然,乐观心态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它需要我们与消极的思维、行为、语言和生活方式进行长期的斗争,需要我们不断地在挫折与考验中学习。这里,送给大家一首美丽的诗,希望能为你注入一些积极的力量:  你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  你不能选择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  你不能事事顺利,但可以事事尽心;   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练习  每天,在晚饭后或者在睡觉前,当一天即将结束的时候,写下这一天发生的三件好事。连续一个礼拜的每个晚上都这样做。你列出来的三件事可以是一些并不那么重要的小事,比如“好朋友从她家附近给我带了我最喜欢吃的一种蛋糕”,或者,是一些更重要的事情,比如“我表姐结婚了”。在你单子上的每件积极事件后面,都写上你对这个问题—— “为什么这件好事会发生?”——的回答。例如,你可能推测你的好朋友为你带蛋糕是因为“她心里一直记挂着我的喜好”,或者“我们约见面时,我提醒她要在那家买给我”。而你表姐会结婚可能是因为“她与男朋友十分相爱,而且想组建一个家庭”,或者“表姐与表姐夫终于买到满意的房子了”。  这个练习能够增进你的幸福感体验并减少抑郁情绪,如果延长练习的时间,比如连续六个月,甚或将其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那将会对你产生长期的益处。想想,如果每天你都开心地进入睡眠,第二天也很可能同样开心地醒来。有人说:五十岁之前,用命换钱;五十岁之后,用钱续命。很多人在年轻时努力工作,忽略了身体;等到他们有时间也有经济条件去享受生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身体已经不堪负荷——不能攀爬,不能奔跑,甚至已经千疮百孔,需要用药物不停地修修补补,从而失去了应有的快乐和幸福。所以,身体很重要!如果希望获得长久的快乐和幸福,请关心和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一、你关心自己的身体吗?“检查一下你的身体,如果身体健康,就赞美上帝吧,并好好珍惜。因为健康是我们人类从上帝那儿得到的第二件礼物,一件用钱买不到的礼物。”  ——伊扎克-瓦尔顿,《完美的钓鱼人》(一)你了解自己的身体吗?  你了解自己的身体吗?请思考下面的问题:  1.你知道自己的心率、脉搏、血压是多少吗?身高与体重的比例是多少?它们在正常范围内吗?  2.你的皮肤是否过敏呢?如果是的话,对哪些东西过敏呢?  3.你的肠胃功能如何?它们适合哪类食物?  4.你的身体素质如何?适合做什么样的运动?  5.曾经生过重病吗?有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是否需要特殊照顾?   ……  身体状况如何,喜欢什么,需要什么……所有这些问题,并不是要考大家,更不是在为难大家,而且这些问题也没有标准答案,答案因人而异。列出这些问题,只是提供一些线索,希望大家在学习和工作之余,多多关心和了解自己的身体。  (二)一些常用的生理指标  下面给大家列出一些常用的生理指标:  1. 正常成人在心情平静、放松的情况下的心跳为:60~100次/分钟;脉搏:70~80次/分。  2. 血压,收缩压:90~140毫米汞柱;舒张压:60~90毫米汞柱。  3. 理想体重:身高(cm)-105=理想体重的kg数。实际体重理想体重之比,在90%~110%为正常;80%~90%为偏瘦;110%~120%偏胖;80%以下,消瘦;120%以上,肥胖。(三)量表——你关心自己的身体吗?  你是否关心自己的身体?  (资料来源:威廉-代尔《挑战自我——走出人生的12大误区》)  下面的测量适用于女性,主要检查一下你是否关心自己的身体。  1. 当你照镜子时,是否喜欢自己的体态?  A. 通常喜欢 B. 总是喜欢 C. 不喜欢  2. 你是否喜欢你的皮肤?  A. 一般地喜欢 B. 很喜欢 C. 不喜欢  3. 请你用右手手指捏一下左手上的皮肤,过多长时间它又恢复原来的颜色?  A. 马上恢复 B. 过1秒钟恢复 C. 过2秒钟恢复  4. 你的皮肤上脂肪沉积物是否过多?  A. 不多 B. 过多 C. 没有  5. 你每周吃几次热饭?  A. 每天都吃 B. 每周3-5次 C. 每周1-3次  6. 你的消化是否有问题?  A. 有,但不经常 B. 经常有问题 C. 没问题  7. 你是否关心自己?  A. 很少 B. 经常 C. 不关心  8. 你是否进行体育锻炼?  A. 很少 B. 经常 C. 不锻炼  9. 早晨你是否愿意起床?  A. 一般情况下愿意 B. 总是愿意 C .不愿意  10. 你挑选怎样的服装?  A. 时髦的 B. 穿着舒适的  C. 合体的 D. 宽松的  11. 你穿什么样的鞋子?  A1. 高跟鞋 A2. 矮跟鞋  B1. 尖鼻子鞋 B2. 宽鼻子鞋  C1. 软料鞋 C2. 硬料鞋  12. 你是否适用化妆品?  A.有时用 B. 经常用 C. 不用  13. 你是否做保健操?  A. 很少做 B. 经常做 C. 不做  14. 你是否喝酒?  A. 每周3-7次 B. 每周喝1-3次 C. 不喝  15. 你的体重是否正常?  A. 低于正常水平 B. 正常 C.高于正常水平  16. 你是否试图借助饮食调节自己的体重?  A. 很少 B 从不 C. 经常  17. 你的精神状态如何?  A. 不好 B. 好 C. 很好  18. 你是否患有慢性疾病?  A. 没有 B. 有  19. 你在体力上是否自我感觉良好?  A. 通常如此 B. 总是如此 C. 自我感觉不好  20 .你能否集中精神?  A. 不能 B. 能 C. 有时候  21 .你的情绪是否多变?  A. 不是 B. 是 C. 有时候情绪变化很快  22. 你是否畏惧灼热?  A.否 B. 是 C. 有时如此  23. 你是否觉得发冷?  A.否 B. 是 C. 有时如此  24. 你经常关心自己的  A. 脸 B. 手 C. 全身  25. 你是否对自己的姿态满意?  A.不满意 B. 满意 C. 有时满意  26. 当你有点小病时,你喜欢:  A. 吃药 B. 采取自我保健措施 C. 不予理睬  27. 你每天吸几支烟?  A. 5~10支 B. 10支以上 C. 不吸烟  28. 你每天喝几杯咖啡或浓茶?  A. 3杯以上 B. 3杯以下 C. 不喝  29. 你的月经周期是否紊乱?  A. 经常如此 B. 很少如此 C. 从不  30. 心情平静时,你的脉搏是多少?  A. 80~100次/分 B. 60~70次/分 C. 100~120次/分  31. 下蹲10次后你的脉搏是多少?  A.120~140次/分 B. 80~100次/分 C. 100~120次/分  32. 当你步行到第三层楼时,是否出现气短现象?  A.否 B. 是 C. 有时如此  33. 原地上跳,膝盖上抬10次,过多长时间你的脉搏正常?  A.5分钟 B. 2分钟 C. 1分钟  34. 你每天刷几次牙?  A.3次 B. 1~2次 C. 有时候来不及刷或忘记刷  35. 你一年找几次牙医?  A.不少于2次 B. 1次 C. 基本上不去  36. 你是否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即7~8小时)?  A.一般能睡够 B. 很少睡够 C. 从来也睡不够  37.你是否经常呼吸新鲜空气?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3
正序
倒序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2
积极心理学-3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