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俞敏洪创业人生-10

把事情做到极致境界,这就是天才。安排好时间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时间的计划。十几年前我做新东方的时候,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每天忙得手脚朝天,结果事情还做不完。虽然现在我也还是每天忙得手脚朝天,但是利用时间的效率已经比十几年前高了不知道多少倍了,因为现在我用24个小时做出来的事情,跟我十几年前用24个小时做出来的事情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十几年前我管理一个年收入几十万的小学校,现在我管理一个上市公司,规模比十几年前增加了几十倍。我为什么还能忙得过来?道理很简单,在你忙不过来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如何安排时间了,你就会知道什么东西最重要,什么东西不重要了。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抓住最重要的事情。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管理新东方而是读书,每一个礼拜读两本书我才觉得这礼拜没有白过。然后,每天要做一件事情,让我觉得因为做了这件事,我今天没有白过。每天晚上睡觉前,我习惯问问自己,今天做了几件事情,哪几件做得好,再想想明天要做哪些事情,这样第二天一起来,就会知道今天要完成什么事情,这样才不会迷茫。一天只要做好一件事,长久下来,你就能把很多事情都做好。所以,我有每天写日记的习惯,不是写感情,而是写今天做的事情,一二三四地列出来,然后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打星号,五颗星表明这件事情做得非常好,一颗星表明这件事情做得不到位,或者是本来就不该去做。这样,我就知道什么事情更重要,什么事情不重要,对时间也有了计划。切实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去完成,你生命进步的速度就会加快。千万记住一点,时间一定都是挤出来的,只要你想把这件事情做好,你就一定能把时间挤出来。自我约束成功,是需要自我约束的。很多人认为,要成功就要拼命不顾一切往前冲,最终失败了。很多企业家,因为一心一意往前冲,冲得太快,最后栽下去了,比如资金链断掉了,或者企业冲得太快,太出格了,或者企业家个性太张扬,企业跟人一起倒下去了。这就是对自我的约束不够,有的人对自我的个性,约束不够,有的人对自己的渴望,约束不够。很多当官的人栽了,因为他们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中国反贪污腐败的政策是非常明朗的,而且查了一批又一批的人,但是当他们看到钱和地位的时候,还是禁不住想要,于是拼命地冲了过去,约束不了自己,最后跌倒了。年轻人对自己的爱好放任,也约束不住自己,比如打游戏,一天打10个小时,最后精神失常,打扑克一打打好几天,打麻将一打打好几个月,都沉进去了。做事情的重要前提,就是要约束自己,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我讲一个我的亲身经历。我滑雪滑得不错,在5年前学的,而且我还写过一篇文章,叫做《能停得住,才能滑下去》。当时我没有请教练,刚到雪地上就摔倒了,后来我发现这样不行,我得先学会怎么停,于是我就观察别人都是怎么停的。滑雪其实有两种停法,初学者用的是“外八字停”,用刀刃卡住雪,但是在有一定坡度的地方,这种停法就不管用了,一定要“侧停”。于是我用了整整一个礼拜的时间来专门练习怎么停,先是用“外八字停”停下来,然后学“侧停”。最后我的“停”已经做得非常好了,我就直接扛着滑雪板上了中级道,后来还上了高级道,都滑得非常顺利,因为我能在觉得自己快要控制不住的时候,停下来,不会冲到树上去。有一个朋友看到我滑了两个礼拜就上了中级道,他就说,你能上我也能上。我说,你别上挺危险,他说,没事。结果上去以后,一边是山坡,一边是悬崖峭壁,他停不住了,直接往悬崖峭壁滑过去了,他只好硬扭,韧带被硬生生地撕开了,在医院躺了半年,现在刚刚学会走路。对此我有很深刻的体会:任何时候,当你面对财富、名声、地位和其他任何可能诱惑你的东西的时候,如果你觉得自己会停不下来,那你千万别去追求了,因为你不能停下来,最后一定会栽跟头。自我约束能力是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如果你不能自我约束,那么你就不要想拥有任何的雄心壮志,因为你越想拥有反而会越危险。很多同学都说,这个社会处处都是制度,都是约束,都是跟你过不去的人。我想说,你只要进入社会,就一定会有人跟你过不去,因为只要是人群,就一定存在各种各样的社会传统,一定存在法律和人情关系。人情关系的确会限制你,但也有在其中取得成功的人,那是些“能戴着镣铐跳出优美舞蹈的人”。有人跟我抱怨,这个社会对他如此不公平,别人的爸爸是部长,他想找什么工作就能找到什么工作,别人的爸爸是亿万富翁,而我身无分文。其实完全不用抱怨,人的出生由不得自己选择,哪怕同一天出生的人,也会有很多差距,你不能选择出生在贫困家庭还是出生在富有家庭,不能选择出生在官宦家庭还是平民家庭。人生的起点都不一样,但是,生命的终点却是由自己选择的,人生不是百米赛跑,几秒钟就完了,人生是要跑一辈子的,60年、70年、80年,现在医学发达,跑100年都没有问题。100年,可以完全不在乎现在你的钱多我的钱少,你有社会地位我没有,因为钱和社会地位都是可以争取来的。福布斯榜的前几百号人里,60%到70%都来自于农村和贫穷家庭,但这恰恰成为了他们的财富,因为他们相信,从来没有救世主,能解救他们的只有自己。任何人如果抱怨自己的出生,那一辈子都不会幸福;任何一个觉得要*自己争取幸福的人,才会得到幸福。现在坐飞机,我觉得经济舱就是享受,但假如我从小就坐商务舱,现在坐经济舱对我就是重大的伤害。你们抱怨找不到工作,没人关心,社会很黑暗,阴冷无情,其实,错肯定在你,不在社会。这个社会肯定有毛病,但没有一个社会是没毛病的,中国社会有,美国社会毛病比中国还多,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特点、传统和习俗,你不能因为社会不完美,就把你的不成功抱怨到社会。中国社会是很复杂,但是我们都处在这种环境中间,马云能够做到的事你也能做到。对此,我还有一个深刻的体会。滑雪有两种滑法,双板滑雪和单板滑雪。我滑了两年雪以后,觉得双板滑雪没劲了,我看见小孩们都滑单板,我觉得挺好的,我就想学滑单板,但是滑单板比双板要危险好几倍,我43岁了想滑单板,朋友说你不要命了,但我喜欢有挑战的事情,后来我就开始学滑单板。但是滑双板的时候,两条腿的收开并拢都是自由的,而滑单板,两只脚却完全不能动,滑双板是前后平衡,滑单板是左右平衡。第一年,我练了好长时间也没有学会,而且摔得鼻青脸肿,第二年,也摔得半死不活。直到有一天,我站起来就摔下去了,再站起来就又摔下去了,我站在离山脚不远的地方想,今天就是摔死了我也要冲到山脚去,不管了。结果,我心中的结放开了,反而滑得非常流畅,一直冲到山脚下,从山顶到山下,我顺风顺水地滑下去,耳边只听见呼呼的风声,眼前看见一片片的山、一座座的树林,那种感觉就是飞翔。从此以后,我不仅会滑单板了,我还能跳起来了,为什么呢?因为当我把两只脚锁在单板上的时候,单板并不是一个把我锁住的工具,而是让我变得更快的工具。这件事情给我的体会是:把身上的束缚利用好,它往往会变成你隐形的翅膀,让你走得更快、飞得更高。失去也不是坏事最后,我想说,这一代人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受父母呵护,生活也不算贫困,现在毕业找工作受挫了,就比较容易产生失落感,觉得自己受了不少苦。对此,我想告诉大家几点,第一,对于你们来说,挫折失败也好,苦难也好,都是好的东西,因为苦难能成就你。曼德拉在监狱里待了27年,最后变成总统;林肯也是一样的,他为什么能当总统?因为他老婆每天都跟他吵架,对他来说生活很痛苦,既然在家待着难受,他就成天找朋友聊天,最后聊出了一个总统,家庭的苦难成就了一个伟大的美国总统;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苏格拉底身上,他是全世界著名的哲学家,因为他老婆是一个泼妇,在家里能容忍不讲道理的老婆,在外面没准会成为一个伟人。这表明,某一个让你不顺心的事情,反过来看,可能就是成就你事业的基础。另外,一定要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大家都会受挫,但受挫的时候要像弹簧一样弹起来。一堆面粉放在案板上,你用手一拍就散了,这就好比是我们现在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你给这堆面粉加点水,再拍它就不一定会散,如果你不断地加水不断地揉,最后,你再怎么拍它也不会散了。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一定要达到这种程度,不管面对什么困难都不散不断,才能在社会中生存。如果遇到一点事情就拍案而起,那是一个没有肚量的人,没有肚量的人也做不成大事。还有,失去一些东西不是坏事。我常说,失业方才知道生活的艰辛,失恋方才知道感情的珍贵。如果你从来都没有失去过工作,你就觉得这份工作很无所谓,不会珍惜;你谈恋爱从来没有被人甩过,你爱的人从来没有被人抢走过,你也不会知道感情的珍贵。得失得失,你在失去的同时也一定在得到。好的东西一定要追求。比如,一个男孩喜欢一个女孩,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人也就是想一想罢了;还有一种人比较勇敢,会去告诉女孩,我们能不能在一起喝杯咖啡、聊聊天,打打交道呢?我不是在讲谈恋爱,我是讲的两种不同的心态。我在大学的时候,有没有看上过一个女孩子?看上过。我在大学里,有没有追求过女孩子?没有。因为我特别害怕,我想我出生在农村,长得又不好,普通话也不好……只能是单相思,到最后什么也没有。后来我脸皮厚了,也更加懂事了,这才明白其实我当时去追求的话,也说不定能够成功。其实你对任何一个女孩子说你喜欢她,哪怕你只是一只癞蛤蟆,她也会高兴,因为多一个人爱她总是好的。什么叫追求?第一,这个目标是你非要不可的。第二,你要有行动,你要让对方知道。就算对方不爱你,你告诉了她你也至少完成了一个心愿,知道了对方其实不爱你。更重要是,追求1次不够的话那就追求10次,让对方真正感觉到,不管从行动到语言你都是真心爱她的,说不定她就感动了,开始跟你打交道了,然后成了你的朋友,一段时间以后,发现你这个人很踏实,很诚恳,还有志向,她说不定就爱上你了,你的爱情就成功了。而且,就算你没有追求到,你也并没有失去什么。她以前属于你吗?不属于;追了她以后,她没答应你,她属于你吗?还是不属于你。既然原来也不属于你,现在还不属于你,那你丢失了什么东西吗?你什么都没有失去。坦率地说,收获其实还不止限于此。第一,你学会了在面对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时候,要放弃面子。第二,被拒绝以后你还能勇敢去追,你就有了坚忍不拔的意志。第三,对方无论如何也不会爱你的时候,你放弃了,你有了放弃的勇气。因为世界上有无数的好东西,当你面对巨大诱惑的时候,面对那些本不该属于你的东西的时候,你知道该如何去放弃了。任何东西在失去的背后就是得到,在得到的背后有可能就是失去。多少人得到了名声、地位、财富,却一夜之间烟消云散;也有多少曾经烟消云散的人得到了人世的认同。对于你们来说,这就好比你去找工作,第一次被拒绝了,就再也不找了,那你永远也找不到工作。比如,有学生写信说想见我,一般比较困难,因为学生太多了。但是,凡是给我写了一次信我没有回,就再也不写的学生,他就再不可能跟我有什么交流了。我也是从学生身上学到了这一点,比如,我要请一个特别有名的人来给新东方做讲座,我好不容易鼓起勇气给对方打了一个电话,对方说没时间,我就不会再打电话了。后来我觉得这样不行,于是下定决心,我要请一个人的话一定要请三次,第一次他说没时间;过一两个礼拜再给他打电话,他说还是没有时间;到第三次,特别有意思,他会给我打电话,说给我安排演讲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被你的诚心感动了。任何事情坚持做下去,就能够做成。新东方曾经有一个学员,被美国大使馆三次拒签,特别痛苦。跟我说,俞老师我没戏了,签了三次都拒签。我说他们允许你去第四次吗?如果允许你就去。你要有这样一个心态,老子就是为拒签来的,你不拒签我还不干。面对失败,你风度翩翩,你不跟人家翻脸。他第四次又被拒签,他说谢谢先生,下次再见。第五次,第六次……直到第八次再去,这个签证官已经认识他了,给他一张签证。他问,为什么给我签证?签证官说,因为我这辈子不想再见到你。当然,这是个特例。我想说的是,坚持下去,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多很多。坚持就是力量。正文 俞敏洪直面职场新鲜人十八问——俞敏洪在CCTV《我5们》栏目现场回答观众提问观众:您面试过很多大学生,请您坦诚告诉我们,你对我们最不满意的是哪一点?俞敏洪:最不满意的是心浮气躁。第一,现在大学生人文学识普遍比较少,读得书比我们读大学那几年少了,当然,我们读大学那个时候国家分配工作,就没有太多功利的东西,会读很多的书,但是现在的学生,一读就读《穷爸爸富爸爸》,读《如何致富》,太急功近利了,很少有读过《百年孤独》、《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甚至《红楼梦》,我觉得不读《红楼梦》、《三国演义》、《红与黑》是不能叫做大学生的。有一句话说,人文底蕴的厚度将决定你生命的厚度,而人文底蕴不是读《穷爸爸富爸爸》读出来的,是读《西方哲学史》、《西方美学史》和唐诗宋词读出来的。这虽然跟你将来做的工作没有关系,但是会奠定你的底蕴,会决定你未来的发展,因为你思考一件事情,不是仅仅看这一件事情,你的眼光应该远一点,哲学一点、智慧一点。第二,英语一定要到能够对话的程度,哪怕不流利,也要能听懂、能对话。第三,电脑要相当熟练。我发现有些学生,因为打游戏,电脑操作倒是很熟练,但是对别的办公软件不够熟练。观众:我2006年毕业后,跟朋友一起创业做了一个市场调查公司。我们公司做过很多关于大学生的调查,发现有90%的学生在面试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展示自己?不知道保守一点好,还是更张扬一点好,在这方面您能给大家提提建议吗?俞敏洪:这非常正常。任何一个没有经验的人,站到人力资源总监或者老板面前,都会紧张,人不可能一下子就成熟了,而且太老道的人,人精似的,老板也不敢要,老板会想,怎么大学还没有毕业就这样老练了?当然,在面试之前,一些面试技巧的培训还是有必要的,比如如何恰到好处地回答问题,眼神和眼色怎么表现……不过这只是表面的东西,而内核是把真实的自我展现出来,比如在有礼貌的前提之下,该笑的时候笑,该说的时候说,该表达的时候就表达自己,这是很必要的。大学刚刚毕业的人,老板一般不会考虑他的专业能力,而会考虑这个人会不会认真干活,言行是不是符合公司文化。另外,把简历做好一点,把自我展示出来就可以了。观众:我想谈一下我的想法。我们还特别年轻,我有时候也在想,我们这辈子活着是为了什么,问过很多人,姥姥有一句话给我印象特别深,她说人活着,就是为白发苍苍的自己赚足回忆。现在我们特别年轻,我们有各种舞台,我们不断实验,我们可能成功,我们可能失败。我想,有一天我们和俞老师一样大的时候,或者更老的时候,我们回忆自己走过的道路,青春是被满满当当记忆填塞的,那是特别幸福的。另外,3月22号,马英九当选台湾领导人的时候,有一篇演讲挺适合来说就业的——《从感恩出发,从谦卑做起》,对于大学生来说,无论以后会拿多少年薪,100万、200万,而在毕业的时候,你根本不具备拿这样年薪的时候,其实老板看重的是你的未来和你可能创造的价值,所以,从谦卑做起,我们就业的时候就不要眼高手低,而应从最卑微的事情做起,相信以后一定会好的。俞敏洪:怎样让自己的生命充满回忆?一个人就像一个空杯子,杯子光装满东西是不够的,你可以装满乱七八糟的东西,你也可以装一杯清水,也可以装满很有味道的东西,不是光塞满回忆就够了,而是塞满什么样的回忆。人生六个字,经历、体验和升华,以这六个字为中心,给自己记忆的杯子装满东西,并且是能够令自己感动的东西,到你白发苍苍的时候,看到你为事业流的汗水,这会比你做很多事情更重要,不仅仅是回忆,而是真正值得的回忆。至于你说用感恩的心和谦卑的方法去做事情,我觉得是这样的,人做事情不一定非要从最基础、卑微的事情做起,人在追求更大的平台的时候一定要拥有之前的平台,不管你刚开始拥有的是一个多么大的平台,也一定要珍惜,并且在这个平台上为自己打好牢固的基础。年轻的时候容易成功的人,往往未来发展得非常艰难。举新东方为例,新东方的一些老师,进了新东方以后,伶牙俐齿,教课很好,工资很高,就开始迷失自己,但这其实只是虚幻的成功,一个老师课上得好,并不意味着在别的方面就是成功的。很多一夜成名的演员和明星,中年到老年的生活往往不太幸福,有的吸毒,有的自杀,但也有的明星做得非常好,走进了慈善事业,去帮助别人,他们可以把过去的荣誉忘掉,来踏踏实实地为社会服务,从而变成全世界都敬仰的人物。人的平台肯定越高越好,假如现在老板给你一个很高的平台,你要保持好心态,从这个平台上开始往后做。观众:我参加过好几场招聘会,很多公司都要求有工作经验,少则一两年,多则三五年,您是怎么看待大学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这件事情的?俞敏洪:万事总有一个开头,我对现在还在上学的大学生有一个建议,就是在寒暑假的时候不要光出去玩,一定要找工作,要到相对来说比较有名的公司去找工作,可以不要钱,但是一定要认真,要拿到公司对你工作的认可。比如,你暑假来新东方的新闻公关部工作一两个月,之后我会给你出一个证明,表明你工作认真,等你找工作的时候,有这个证明就会比较好。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就能让你找到工作,不过这是美国大学里通行的做法。另外,一定有单位是招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的,据我所知,新东方如果要求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岗位,那至少是主管或者经理级别的岗位,普通员工一般不会这么要求。当然,大公司可能招聘普通员工也要求两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那你可以先把目标锁定在不那么知名的公司,先积累经验。还有,如果你找不到对口工作,那么先找一个不那么对口,但你还能够接受的工作去做,先积累工作经验。至于说,工作不对口怎么办,我认为,不同的工作之间,你的心态、能力是可以互通的,等你有了工作经验的时候,你就可以转到你喜欢的工作上去。观众:有数据显示,三分之二的大学生没有准确的奋斗目标和职业规划,您是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并且达到了事业巅峰的?俞敏洪:其实我在大学的时候也没有职业目标。因为我们当时有一个特殊的情况,就是工作是由国家分配的,国家分配你去什么单位你就去什么单位,我们不需要人生目标,我们只要读书就行了,这是我们当时普遍的心态。但是对于现在大学生,我为什么说要尽可能地起步早,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大学的时候,要确定自己以后要干什么。如果现在的专业你很喜欢学,那就坚持学下去,找工作也要跟这个专业相关;如果这个专业你不喜欢学,又不能换别的专业,那我建议,你在把自己的专业学好的同时,一定要想办法去选修一门你喜欢的专业,这样,毕业的时候你就可以告诉对方,我对这个领域很了解,我读过什么书,比如你对市场营销感兴趣,你把全世界最著名的三本市场营销著作读得滚瓜烂熟,然后你再去面试的时候,就可以从理论到案例都讲得非常有吸引力了,这样,你也就容易找到工作了。还有,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没有就业方向,也没有关系。因为,人在20岁到30岁中间,可以有无数次调整的机会,你可以在工作的过程中再琢磨自己对什么感兴趣,自己应该做什么,然后再往那个方向转,也还来得及,并不是一步到位。大学生毕业以后,要先就业、再职业、再事业。就是先找一份工作,不*父母养活,一个大学生在22岁以后还要父母养活是一件很可耻的事情,父母养活了你22年,他们也快50岁了,他们在没有任何负担的情况之下,还可以有余钱出去旅游,安心过晚年生活,而如果你已经22岁了还在向家里要钱,你不是浑蛋是什么?所以在22岁以后,你要先有一份工作养活自己,至于喜不喜欢这份工作,并不是你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工作的时候,你可以再想自己喜欢什么工作。比如你到一个机构,做了人力资源的工作,但是你并不喜欢,你喜欢的是市场营销,你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市场营销,并向营销机构转。新东方有很多员工都是从一个岗位到了另一个岗位的,而且有时候,我们还会故意让员工流动,因为流动能让员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所谓职业,就是一辈子的职业,从会计到会计经理,最后变成公司CFO,变成公司财务老总,这就是职业。职业是一辈子不变的,我在北大工作,是老师,自己养活自己,25岁以后,我决心一辈子当老师,这就是职业。很多人还可以有第三步,事业。你做会计,你可以出来开一个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成为德勤、安永那样的全世界最伟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我从北大出来,办新东方学校,这就变成我的事业了。所以,要分成三步走,最怕的是失业。你把就业、职业、事业做好,失业永远不会找到你;如果你一直处于失业状态下,你根本就不会有职业和事业。观众:您讲了一个核心的东西,就是坚持。但是最可悲的状况就是,持之以恒地做一件错误的事情,除了直觉之外,我还有哪些指标可以判断我的坚持是否正确呢?俞敏洪:基于两个基本的要素去判断,第一是你的兴趣,如果这件事情不管别人怎么说这是错的,但是你就是有兴趣做,你就可以坚持。哪怕你打游戏机,只要你想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游戏设计专家,这个坚持也没有错,而如果你打游戏机只是为了好玩,为了升级,那这个坚持就是错误的,坚持来自于你的兴趣。另外,你做任何一件事情,只要社会对此有需要,就是没错的,比如你学越南语,学英语和学越南语相比哪一个更正确?肯定有人说学英语更正确,但是你越南语说得非常流利,中国领导人访问越南的时候,想找一个翻译,说不定找的就是你。坚持的前提,是你愿意做这个事情,而不是这件事情能给你带来钱和社会地位,当然,钱和地位也要考虑,但只能作为附加条件考虑,不能作为核心。第二,要看你是否适合做这件事。有一次,一个学生跟我聊天,他特别内向,他告诉我他学管理和领导学,我就告诉他,你不要学管理和领导,你最好的职业是那种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职业,不需要跟任何人沟通就能完成的职业,这种职业有很多,小说家、哲学家都是关着门写出了伟大的作品,还有会计,也不需要跟人打交道,而你学领导学的话,最后肯定不会是一个领导人,而肯定会成为一个阴谋家,因为你就会琢磨人。观众:人最不了解的就是自己,在不能确定自己的兴趣和个性的时候,我们可以依*什么东西来判断呢?俞敏洪:最好的办法就是,去跟两种人聊天:一是你的朋友,一定要让他们坦诚告诉你,你身上的优势和缺点在什么地方,你把周围四五个好朋友集中起来,问你这个人的个性是什么、缺点是什么,你把他们的话记下来,百分之八九十是正确的。第二,你找有过经验的人咨询。比如找那些有过好的就业经验的人聊,说我想做什么,我认为我的个性是什么,让他们来判断。把这两种判断结合起来,你大概就能对自己有所了解了,而且这也是自己不断尝试出来的。观众:自己坚持还比较容易,在新东方发展初期比较困难的时候,您怎么让您身边的人跟您一样坚持一个信念,最核心的要素在哪里?俞敏洪:最核心的要素,就是发展前景。做这件事情让人们感觉到能有未来,这也是任何人做事情的前提。现在只有两种事情能凝聚人心,一是宗教,因为宗教有信仰,这是挡不住的。第二,一个企业很难制造信仰,那它制造什么呢?制造未来的成功、个人的成长和财富的增加,这是给大家的一种必然的鼓励。这个鼓励透过什么表现出来呢?通过领导人对未来的信心。在新东方,我哪怕一分钟暴露出对新东方没有信心,人也会散掉。企业越是小的时候越是要有信心,这个信心不能*装,而一定是发自内心的,就算被踩到地下也会钻出来的信心,要让人们看到,这个事业是在不断发展中的。观众:您给我们讲了两个小故事,三文鱼和西西弗斯,三文鱼的启示是我们应该有三文鱼的经历,就是跳槽,而西西弗斯则是踏踏实实做一件事情,这两个观点是不是相互矛盾呢?俞敏洪:三文鱼不是代表跳槽,而是代表生命要走完一个过程,一个人应该生活在一个不断成长的空间当中,不断迎接新的环境和新的困难、挑战,并且战胜这种困难,最后使自己成长。你说跳槽的概念,我个人并不反对员工跳槽,我只反对没有目的的跳槽,或者仅仅是为了工资高跳槽。我赞成的跳槽是,跳槽后离你未来的人生目标和理想更近一步了,人总要不断成长的,当你在一个机构待了很长时间,尽管拿着丰厚的工资,但是你觉得在工作中间已经得不到长进的时候,这时候应该考虑要不要换一个岗位了,要不要跳到一个能够学到新东西,并且能够使自己成长的地方去,跳到一个离自己的终生目标比较近的地方去了,这不叫跳槽。在新东方我一直这样鼓励员工,如果你在新东方不能学到东西,请你到能学到东西的地方去工作,否则你会毁了自己,也会毁了新东方。西西弗斯的故事,是说一件最平凡的事情,只要你有把它做长久的心态,它就会变得有意义。像我刚才说到的一样,每天的事情都是很琐碎的,我开始做新东方的时候,一天教8个小时的课,有人问我为什么能教下去?很多老师教课是为了一堂课拿多少钱,而我教课是为了把新东方做得更大。观众:我本科是国学专业毕业的,学习中文历史哲学的人毕业之后前景非常不好,但这些都是具备非常良好的人文素养的人,您对我们的建议是什么,以及您怎样看待这个现象?俞敏洪:我给你一个建议,在坚持学国学的同时,如果实在找不到工作,你必须有个能让你找到工作的技能,可以是你的第二学位,也可以是你自己锻炼出来的某种技能。假如你的英文水平很好,就可以去当英文老师,比较能挣钱,花不了太多时间,剩下来的时间和赚的钱可以支撑你的国学研究,我们新东方的老师有55%都不是英文专业毕业的。比如,你可以学新闻当记者,也可以学金融,反正是能找到工作的技能,这个技能不是你要为之献身的技能,而是不讨厌能做下去的技能,否则研究国学找不到工作,养活不了自己。其实我也不喜欢英文,我喜欢历史和哲学,我之所以坚持学好英文,是因为我发现学历史哲学确实养活不了自己,但是在业余时间,我还是在历史书籍上花的精力比较多的,当然,这会阻碍我变成一个文学大家或者一个历史大家,但是它并不阻碍我对历史的爱好和研究。所以,除非你能用国学找到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如果没有这个希望,你应该学一个能让你找到工作的专业或者技能,先去工作,再回过来研究国学。观众:现在社会都提倡诚信,我马上要毕业找工作了,假如在面试中,考官让我谈一下我的缺点,我应该诚实地说,还是保守一些地说?如果问您,您怎么回答?俞敏洪:我会诚实地回答。而且,你说出来的方式,也会影响对方能不能接受你的缺点。我的性格当中有个比较大的缺点,就是优柔寡断,这是我比较重要的特征,别人的意见比较容易左右我。但是这个缺点也有好处,比如我就很宽容,很多事情当下不会发作,所以也不容易伤害到别人,如果要开除一个人,那我是完全做不到的,新东方就几乎没有被我亲手开除的人。这样,我就把我的缺点当成优点说出来了,因为一个人的缺点往往也是他的优点,这其实是两条路,既能够让你上坡,也能够让你下坡,关键是,你怎样把你的缺点反败为胜,变成你的长处和优点。对于你们来说,大学生的缺点一般都比较类同,比较浮躁、没有工作经验,没有坚持到底的决心等等,所以在就业的时候,你的优点其实比你的缺点重要。观众:我感觉您比较欣赏低调内敛的人,对锋芒外露的人你不喜欢,这是不是中国文化造成的现象?在我看来在锋芒毕露和锋芒不露之间的度的确很难把握。俞敏洪:我喜欢锋芒毕露的人,新东方老师都无比赞扬锋芒毕露。关键是看你在什么位置工作,假如你未来变成一个管理者、企业家、领导者的话,你一定要内敛,因为内敛才能给别人留出余地,别人才能跟你一起干活。而你自己做事情,就要展示自己,把个人魅力展示出来,一定要锋芒毕露。我在讲堂上一定是锋芒毕露的,管理新东方一定是内敛的,这要看做什么事情,如果我不锋芒毕露,那我也是没办法管理新东方的。观众:您是怎么判断一个好员工的?您怎么判断他是不是你需要的员工?俞敏洪:一件事情,全力以赴做好,就是合适的员工。如果失败也很正常,因为也许这份工作不适合你做。不管工作能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既然做这份工作,就要做好,并且把能学到的东西学到手,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第二个问题,我主要看这个人的个性,比较奔放,人比较诚恳,做事情很卖力,我就会要。专业是一个前提,你做人力资源的,我会先考虑你去人力资源部工作,在此之外,更重要是你这个人展示出来的整体素质和气质,这很难用某种标准来衡量。观众:我毕业的时候工作找得非常顺利,面试四份工作拿到三个,我选择了一家电视制作公司,在这三个工作当中,这不是待遇最好的,但是我最喜欢的。很遗憾,这份工作只做了四个月我就去了另外一家公司,是一家刚刚投资的五星级影院,给的职位很好,待遇也好,但是我不能胜任,就辞职了,现在我以稿费养活自己。但是对人生有点迷茫,我想请俞老师给我这两份工作做一点评价。俞敏洪:这两份工作是完全不一样的,还是那句话,你到底愿不愿意做。第二份工作是不是你喜欢做的,你未来到底想要什么。我给你讲一个故事,看看一个人如果坚持自己喜欢做的,最后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学生,她是商学院本科毕业生,她也能找到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她偏偏对电视很感兴趣,而且对做电视节目主持人特别感兴趣,但是既然找不到这样的工作,她就申请去天津电视台,去给节目制作组的人拎包,而且不拿工资。大家觉得这个小女孩还可以,既然不要工资,拎包就拎包吧,她帮人拎包打杂、扛机器、扛三角架、收拾东西,一年以后,节目组开始给她工资了,从开始1000块钱到后来2000块钱,然后,大家发现这个小女孩说话很到位,有能力,就让她出镜了,现在她变成了天津电视台的主持人,下一步计划是到国外读传媒,再回国发展,现在的工资是8000块一个月。观众:我是去年本科毕业的,我想问一下什么时候应该回到学校继续读书?很多人没有找到工作,就回学校读书,你觉得这适合吗?俞敏洪:失业后去读书是不合适的,那是一种逃避。很多人大学毕业之后就直接读研究生,也是因为外面工作难找,就继续读,但你越这样,你就越难理解工作的氛围,越难接受工作的状态,找工作也越困难。其实回去读书应该是这样的一种状态:你在工作中有了很多新的体会,你发现在你未来喜欢的工作领域中,你的专业知识、综合能力都还不够,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回去继续读书了,读完以后再回来工作,更上一个台阶。我当时在新东方,也想回去读书,但是我发现我不能离开新东方,也就继续这么做下去了,后来想,如果新东方还小的时候,我去读了一个MBA,现在也许就不会这么困难了,但是现在又有人说你别读了,你请一个懂的人来管理就可以了,所以我就请了一些在这方面比较有研究的人,来单独给我上课,这样我就学到了该如何上市,上市后该怎么控制,该怎么跟资本家打交道,该怎么融入国际资本市场,该怎么进行新东方的财务运作……这些知识我也就全懂了,懂了以后,我发现,其实只要有一颗想学的心,不管怎么样也是能够学到工作中所需要的能力的。但是我还是鼓励一些学生,如果你在工作几年以后,觉得自己的知识还比较贫乏,那个时候回去重新进修一下是非常重要的。观众:某些地区,研究生公司不敢要,而用本科生,企业为什么有这种现象?因为研究生工资比较高,野心比较大,很容易跳槽,同样衡量下,更喜欢用本科生,您觉得我们真的不需要这么多高端人才吗?还是我们研究生的就业心态、职业生涯规划中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俞敏洪:在别的国家也有这个问题,博士不如本科生好找工作,博士生的工资原则上要比本科生高。而且中国的研究生,毕业后也完全没有工作经验,也不比本科生有优势,所以如果本科生能够胜任,一般公司会选择本科生,起点一样,给的薪水低。有些单位怕研究生读书太多以后,什么东西都用理论去套,在现实当中难以改正过来,能力反而比较弱,在我手下工作的人中就有这样的情况。其实如果是一个企业的经理、主管和非常高端的专业技术人才,原则上大家更愿意用研究生,如果研究生在工作中间会发挥得比本科生好,很多企业也愿意花更高的价格要研究生,这是企业的心态问题,并不是说企业不用研究生,当研究生跟本科生一样没有工作经验而要求更高工资,而这个岗位本科生能够适应时,本科生就变成首选,因为企业都是非常现实的,是要考虑成本的。所以这是一个正常现象,这并不意味着读研究生没用。观众:研究生毕业相对本科毕业的时候对职业的期望更高,很可能跟第一份工作的心理落差更大,您有什么建议?俞敏洪:现在中国研究生非常多,如果原来没有工作经验的话,那么找工作的时候要有一种踏实的心态,另外,研究生毕业就要展示出比本科更有优势的地方,哪怕起点低,但是上升速度会很快,我有这样的经验,研究生毕业的人的上升速度比本科生快四倍左右,本科生用四年达到的工资标准,研究生一两年就达到了,能力比本科生强一些。观众:我发现我身边的很多同学,都是很可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但是对整个职业生涯没有完整的规划。而我之前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看到他们会给自己的学生做五年到十年的规划,并且指导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这种指导在中国的大学里还没有,中国用什么来填补这个空缺?俞敏洪:并没有空缺,国外确实比中国做得好。据我所知,美国大学生毕业以后,坚持自己专业的学生也只有一半。其实,对大学生来说,工作跟专业是不是一致,并不是评判你成功还是失败的条件。我想说的是,一方面,中国要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找在企业有过工作经验的人担任大学就业办公室的工作,这样对学生更有意义,而不是当了一辈子老师的人来做就业咨询,中间存在落差。另一方面,其实学生本身也是不确定的,学生并不确定自己要干什么,可能要等找到工作以后,才觉得这个工作很适合自己,这就是自己想要的工作,所以中间还有一个调整的过程。如果让就业办公室来完成学生一辈子的就业指导工作,那难度会非常大。所以,不管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都不可避免,从就业开始就要进入对自己职业的思考了,这中间的迷茫、摇摆是很多人都逃不掉的。正文 王利芬对话俞敏洪王利芬对话俞敏洪正文 俞敏洪: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现实人生教案(1)启航:“俞”韵悠然俞老师的人生教案让强大的内心支撑一切倾心投入相信未来行路:一个梦想一个有价值的梦想为一个有价值的梦想去勇敢经历为一个有价值的梦想去勇敢经历、充分体验为一个有价值的梦想去勇敢经历、充分体验、寻求升华永恒:无尽的路途我心永恒##启航“俞”韵悠然2008年2月26日夜,《赢在中国》第二赛季36强进12强的比赛已经进入了最牵动人心的时刻。评委俞敏洪此时开始对今天的一位参赛选手进行点评,当时,他也许还并没有想到,不久之后,他点评中的这段“论草与树的人生”将会激起多少人内心的狂澜:“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地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都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片刻的寂静后,响起近乎狂热的掌声。一个月之后,在所有人长时间的关注和等待中,《赢在中国》第二赛季36强进12强的烽烟终于落下了战幕。所谓你方唱罢我登场,也许很快,那10场曾经扣人心弦、意犹未尽的比赛,36位激情飞扬、风采奕奕的勇士,都将随着比赛的落幕而淹没于纷繁扰攘的尘世,甚至被人们忘却。但恰恰相反的是,俞敏洪,在这段历程中所带给人们的思索与感怀,却已如同一石激起了千层浪,他的评语被竞相传颂,久不平复,甚至于还在比赛的进程中时,就已经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了。可以说,这些点评已经让这项比赛远远超越了它本身展示、竞争和发现的目的,点评提升、拓展、成就了比赛,智慧频繁地短兵相接,思维的活力被不断激发,几个人的赛场也因此成为了更多的人心灵成长的课堂。比赛可以落幕,转瞬间,胜败就已成人生的当初,但对于追求梦想的人们来说,奋斗其实一直都在持续,惟有初衷不改,步伐如初,心无旁骛在直指尖峰,才不负人生。其实,创业本来就与人生紧密相关,甚至它们本来就是同一个过程,点评创业无异于点评人生,而点评人生的人也必然曾更深邃地领悟过、更敏锐地体验过世间百态。在这10场比赛颇具观赏性的点评中,俞敏洪的确也多次提及自身的创业经历、以及人生规划和自我实现的等等主题,这让他的点评似乎更像是一门关乎创业与生活的重要课程,这门课程无疑被他讲授得提纲挈领、游刃有余,以至于人们几乎很难分辨俞敏洪是在评点创业,还是在评点人生。那些闪烁在话语中的人世智慧,常常让人不得不放下紧张的比赛,开始反观自己的心灵和人生,惊讶、恍悟、感叹、思索和长久地回味。人们可能很难想象,说出这番话的这个人,这个打扮随意、身形瘦削、文气略重、戴着近视眼镜的中年男子,也曾经经历了怎样一个从草到树的历程。而事实证明,俞敏洪也恰恰是在自己的人生历程中,探索到了人生课程的精华。从一个农民之子成为中国的“教育首富”,俞敏洪只用了13年的时间,《时代》周刊是这样描述他的:“……这个一手打造了新东方品牌的中国人是‘偶像级的,像米奇或者小熊维尼之于迪士尼’。”而这个偶像级人物除了个人财富在不断增加之外,他还改变了中国学生的英语教育方式,他很早就被冠以“留学教父”和“创业英雄”的名号,也是公认的中国英文教育行业中独辟蹊径的领袖人物之一,俞敏洪也因此被《亚洲周刊》评选为“21世纪影响中国社会的10位人物”之一。这个历程,从农民、北大学生、北大教师、新东方直至上市公司董事长的历程,屈指数来仿佛仅是寥寥的几个字,却沉甸甸地包含了人生的太多可能:如果俞敏洪高考落榜、留学失败、被北大处分之后接受了大家的劝说安静地过日子,那么他有可能会一直是个农民,也有可能会是一个外语系副教授,或者也有可能和很多人一样,过着被单位、社会设计好的被动生活。人生会有很多“可能”,人生却从来没有“如果”,关键在于我们该如何从那众多的“可能”之中为自己做出选择?俞老师的人生教案这一次,在《赢在中国》的赛场上,俞敏洪回答了这个问题!作为评委,他再一次表现出了他作为一名教师本能的责任意识,面对创业初期的青年人,他不仅是自觉地,而且几乎是急切地传授着他多年来亲身体察与领悟所得,或是由衷地给予赞扬,或是尖锐地指出问题,毫不客气,或是诚实地提出建议,不得不说,俞老师又给很多人上了可能是他们人生当中再也不会忘记的一课。其实俞敏洪是一直以教师自居的,虽然他给人留下的影响,更多的是像武侠小说里的江湖英雄,也许他也就是一个江湖英雄,只是新东方渐渐壮大之后,草莽英雄的形象已经远远不够了,渐渐地,爱讲话而且会讲话的俞敏洪在一些场合上不得不拿起了讲话稿,从过去喜欢谈词汇量,喜欢谈留学成才的规律,一直到现在更多谈到的是股权、公司运作、管理……毕竟商业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过去如数家珍的学英语绝招,现在成为了企业未来发展规划,他已经毫不讳言自己是一个商人了。但是,他也一直认为自己未来的归宿是老师,直到现在,俞敏洪也这样评价自己:“当我走进教室去给学生上课,我一定还是个合格的老师,打90分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俞敏洪也的确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因为他是一个很善于从做事中领悟做人道理的人。生活中某件平凡的小事,可能在他眼里就是对人生真谛的一种暗示,思考和总结是他的习惯,也许是诗人一般敏感的禀赋让他具备了这样的素质,也许是传奇一般的成长和创业经历让他绝处求生后养成了这样的意识,不管怎样,他给予当代大学生和青年人的财富,绝不仅仅是一条新东方学英语出国寻梦的现世之路,更是对如何拥有一场惊心动魄、问心无愧的生命体验的思索。相信俞敏洪关于创业与人生的识见会帮助和启发一些正在创业和追求生活梦想的人:他追问内心,提倡将心注入的有目标的积极的生活,强调人生所经历甚于结果,赞赏自信、自律、坚韧、执著的品质。总之,他相信,做事从来就和做人密不可分,做人是基本,决定了做事的程度,而做事其实正是做人的实现方式。接触过,或者对俞敏洪产生过兴趣的朋友们都不得不承认,他心里其实一直都有一个宏大的向往,这种向往远远超出了他所从事的事业的高度,为了这个其实与他个人利益相去甚远的恢弘愿望,他才走上了如今的这条人生轨迹,并且也无时无刻不希望每一个人都为自己的人生做出一个有意义的选择。而这个向往,很理想主义,十分纯粹,还带着北大人的气魄,那便是,他想要改变一代大学生和青年人的人生态度。青年强则国家强,教育,尤其是人品人格的培养,是一件有如西西弗斯所从事的劳役一般浩大并永无尽头的事情。在这样的选择下,俞敏洪必须要有一如西西弗斯般的担当,否则,他不可能成为今天的俞敏洪。尽管,俞敏洪其实和所有人一样明白,他不可能改变如今中国所有的青年人,他甚至不可能让绝大多数迷惘的人都能对未来寄予希望,但,他只要每天能让一个青年人对生活鼓起热情、汇聚起勇气,他的功德也应是无量的。何况,西西弗斯也正好是俞敏洪所欣赏并推崇的那一类“平凡”的英雄,没有突如其来的惊人之举,也没有强大本领和非凡智慧,有的只是一个确定的目标和坚韧的品质,正如诗人萨迪所说“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而用俞敏洪的话说就是“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这是一个朴素得有些简陋的真理,世界上的很多真理都有这样的面孔。人们需要去接触这简单的面孔背后的东西,那或许将是一个由无尽的规则和规律构筑的庞大体系。该如何去参悟这门人生的课?我们不得不去试图重新认识和体会俞敏洪的人生履历,重新回顾他走过的路,也许才能真正领悟他所执掌的这一门创业与做人的课,因为这将是一份实实在在且鲜活的人生教案。让强大的内心支撑一切俞敏洪的点评气势激越、直白、有力量,风格一如他的演讲。他仿佛有一种能力可以找到每一个人身上潜在的那些宝藏,再用典型的俞敏洪式的语言来表达,直截了当、不怒自威。然后,我们谁都不用怀疑,这宝藏一经发现会让此人拥有的强大力量,而这力量的可贵还在于它不依赖、不攀附任何力量,它完完全全来自于自我,来自于内心。纵观10场比赛里俞敏洪的点评不难发现,他十分关注一个创业者的内心素养,他评定选手创业能否成功也是多以选手的内心是否足够坚定、宽阔和真诚为重要的标准,甚至他为选手指出的那些问题,也多是直接指向个性与内心品质。重视,甚至是信仰内心的力量,是俞敏洪始终坚守的一个信念,也是他极宝贵的一种品质。在他的人生履历中,无论是他那传奇性的考学和创业经历,还是他戏剧性的遭遇的那些毁灭性打击,都没有能让他丧失掉内心的信念,而始终坚信自己能于这卑微的人生境遇中寻找到光明的出路。从出生到18岁,俞敏洪一直在一个小村庄里生活,他的家旁边有一座小山,幼年的他经常登上这座山,看长江上来来往往的船,每次一看就是很长时间。那时的他常常想,坐上这些船会到达什么地方呢?那些地方又会有怎样的风景?年少的俞敏洪尽管并不确定,但已经能强烈地感受到,远方一定有一个更广阔的天地。8岁的时候,母亲决定带他到上海走一趟。坐了半天一夜的船之后,他们终于到达了上海。这次旅行中,长江的壮阔、吴淞口的苍茫、上海街道的繁华灯光都给他留下了最深刻的记忆,从此,他的心开始渴望旅行,他对自己说,长大后要走出村庄,走向更远的地方。但是,当时俞敏洪的家境并不好,他的学习成绩也很一般,这个从小就瘦弱多病的孩子,看起来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许多人都以为他会像小村庄的任何一个普通孩子一样,在这里娶妻生子、世代务农、平凡一生。只是俞敏洪心里却并不这么想,他一直在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这个熟悉的村庄,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可是,命运还是给了他太多的障碍,但也正是因为这些波折和苦难,让俞敏洪拥有了一颗渴望成功的坚强的心,要想成功只有先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够收获希望。1976年,俞敏洪初中毕业了,他回到了农村学习开手扶拖拉机,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但当时的政策规定每个贫下中农家庭只能有一个子女上高中,俞敏洪的姐姐已经高中毕业了,所以俞敏洪就没有机会去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了。这样的安排让俞敏洪也一度处于痛苦和挣扎中,心存不甘,枉自失落。转机,却在他刚刚决定认命,准备安心地去当一个农民的时候,出现了。1977年初,同村的一个女孩不愿上高中,俞敏洪的妈妈知道这件事以后,觉得可以想办法让俞敏洪顶替这个女孩去上高中,俞妈妈为这件事几经周折,几乎说破了嘴皮子,学校才终于同意接收俞敏洪。10个月以后,俞敏洪得以参加了1978年的高考。当时,他的理想是要考上家乡的江阴师范学院,因为这样他就能转成非农业户口了,从此就可以摆脱掉繁重的农务劳动了。可是,就算是这个简单的理想,也被命运之神死死地扣留了。这一年高考俞敏洪的英语只考了33分,距离当年的英语及格线还差5分,俞敏洪“农转非”的理想无法实现。第一次高考失利之后,俞敏洪又回到家里务农,开手扶拖拉机、插秧、割稻,就这样一直干了两三个月。突然有一天,大队中学的校长找到俞敏洪,原来英语老师怀孕回家了,英语课没有人上,校长问俞敏洪能不能去代课?但当时的俞敏洪是既没有当老师的想法,也没有当老师的勇气。最后,还是俞妈妈出于心疼,不愿意再让这个体弱多病的儿子天天下地干农活,于是拼命地鼓励着他去学校代课,就这样,年仅十六岁的俞敏洪成为了一名大队中学的英语代课老师。正是在代课期间,俞敏洪那颗曾经被掩埋的雄心再一次燃起了。这一次,他把全部业余时间都用在了自学上,准备再拼搏一次高考,他要通过高考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这样在全力复习了8个月之后,1979年的高考又开始了,这一年,俞敏洪的高考总分已经过了录取分数线,但英语却只考了55分,巧合的是,这一年常熟师专的英语录取分数线却已经变成了60分,俞敏洪再度落榜,他仍然没能摆脱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看着那些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同学们,俞敏洪心中不禁五味杂陈。造化弄人,今日的英语培训巨头,昔日竟两次因为英语不及格而名落孙山。第三年,县政府办了一个高考英语补习班,补习班的主讲老师曾经培养出一个后来考取了北大外语系的女学生,补习班也因此盛名在外,变得炙手可热,人越来越多了,补习班只好开始限制招生名额。这一次,又是俞妈妈,她听说了这件事,就跑到城里去了。凭着对儿子的爱和信念,她居然从教育局找到江阴一中,并且把所有的相关人士都叫到一起,然后恳求他们收下俞敏洪,给他一个机会。俞敏洪至今仍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当我母亲从城里回来的时候,刚好是下大雷雨,从城里走到村里全都是小路。我母亲回来的时候浑身全是泥,因为她摔到沟里好几次。”那段补习的日子,俞敏洪每次回忆起来,都毫不讳言地说自己“笨”:“其实我从来没有想过要考北大,我只是想过要考大学。那么,我第一年考英语考了33分,连江阴师范学院都没有上。第二年干了半年农活之后觉得实在太苦了,就再试试高考吧,这一次英语考了55分,但结果还是没有考上一个中意的学校。第三年再考,这就跟我的个性有一点点关系了,我做一件事情,觉得如果这件事情别人都做成了,那我凭什么做不成?我这个人天生比较笨,所以一般来说,一件事我都会努力好多次,比如说我在学校背课文,我的同班同学全是当天都背完了,背完以后老师就在他的课文本上写一个‘背’字,这样就算过关了,但是我从来都没有当天就能过关的时候,一篇课文我一般都要背一个礼拜才能背出来,连老师都觉得我笨。不过这样后来发现倒有一个好处,好处是什么呢?就是别的同学当天把课文背完了,但是过几天就全忘了,我虽然用了一个礼拜才背完,却通常一个学期都忘不了,背的时间越长忘的速度越慢,我觉得挺好。高考也是一模一样的,我的同学们考一年,就考上大学了,我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还是没考上,但好就好在我没放弃,结果第三年就考进北大了。”三次高考的经历,最终让俞敏洪产生了一个著名的“揉面定律”:“人刚开始没有任何社会经验,也没有任何痛苦,就像一堆面粉,手一拍,它就散了。可是你给面加点水,不断揉搓它,它就有可能成为你需要的各种形状——虽然它还是面,却再不会被轻而易举地折断了,人不断地被社会各种各样的苦难所揉搓,到最后,人会变得越来越有韧性。”倾心投入相信未来苦难磨砺后的俞敏洪,不仅考上了北大,此后还一步一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如今早已春风得意的他无论是面对新东方的学生和员工,还是面对社会和媒体,谈论最多的话题却依然是——自信。他相信一个人的成长首先是也必须是内心的成长,他相信内心的磨难远比其他苦难要来得铭心刻骨,他也相信,内心存在的一点哪怕是微弱的希望,也将成为绝望中的一支温暖的蜡烛,他更相信,内心其实是一种属于未来的东西,内心的强大将提前预示一个坚韧的未来,而相信内心其实就是相信未来。所以,在各种演讲、访谈的场合,他会经常谈到一首诗,这首诗在他上大学的年代里曾经感动了无数的中国人,而如今俞敏洪仍会频繁地把这首诗对现在的年轻人提及,他一般会用坚定的口气吟诵:“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这其中蛰伏的潜台词再明显不过:那个年代里,人们对于未来有着如同救命稻草般的信任,他希望这种坚定的信念能帮助现在正在困惑的、忧愁的那些年轻的心灵们变得明亮和强大。这是一种传递温暖、启发心智的教育方式。不仅如此,当他拥有数百万计的学生时,他还会乐于用他儿时的一些经历让学生燃起斗志。俞敏洪喜欢插秧。小时候,每次插秧比赛,他都是拿第一的,“实际上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关键是在于两个差别:一个是你面对失败重新去做的能力,还有一个是你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有一则是他小时候放羊的故事:有一年冬天,雪下得有一两寸厚,俞敏洪家的两只羊没有吃的了,后来只能吃稻草,但吃稻草羊长不胖,羊在圈里饿得咩咩乱叫,而家里都还指望着年底能把羊卖掉过个好年。好在江南地区的雪一般都不大,积雪下面会存有一些青草,为了让羊能吃上草,俞敏洪只能去雪地里挖青草,他拎着篮子来到原野上,用手把薄薄的雪拨拉开,看见青草露出来了,他一棵棵地往篮子里挑,积少成多,最后竟然一天挑了两大篮子青草回家,那些白的雪,青的草,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故事讲到这里的时候,俞敏洪话锋一转,对学生说:“我告诉你我背单词的诀窍,我现在的词汇量比较大,但我每天只背几十个单词,因为我老是在背,就比别人背得多,1天比别人多背10个,10天多背100个,100天多背1000个,一年以后就没有人能超过我的词汇量了。”俞敏洪用这些简单的故事向学生阐述坚持的意义,听来十分的亲切温暖。而俞敏洪自己,之所以能养成这种坚定的品性,却是来源于一个更为温暖的理由。每当他谈起自己艰辛的高考经历,都会不止一次地提起他的母亲,正是这个平凡的农村妇女,赤手空拳地为儿子争取到了一个个宝贵的机会。这是一个奇迹,但奇迹的背后却是坚实的信念在支撑:无论何时,母亲都相信自己的孩子以后一定可以走出家乡建立一番功业。俞敏洪性格中的坚韧,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来自于他的母亲。“我从小就知道生活的艰辛和不容易,生活需要坚韧和努力,这种个性其实是来自我的母亲。我母亲是一个个性很刚强的女人,她有七个兄弟姐妹,我有六个舅舅和一个姨妈,从我记事起就知道这些舅舅和姨妈们很听她的话,无论谁家只要有了问题,我妈一出面决断,大家就照做从来不反对。这并不是因为我妈凶,而是因为她的威望高。据说在我母亲很小的时候,她的这些哥哥姐姐们就是都听她的指挥。我妈是我们生产队里的妇女队长,生产队的工作没有她的决策几乎就没法进行下去,她公正无私,做事情总是带头吃苦,所以威望极高。我记忆中有两件事情能说明我妈是一个极好的人。第一件是有一次突然下大雨,但家家户户的晒场上还都晒着粮食,我妈就带领着我们全家人拼命地帮助别人家搬粮食,结果我们自己家的粮食却被淋了个透湿;还有一件事情就是每当村里有人家里断了炊的时候,我妈一定是第一个把自己家剩下的粮食拿出一半给人家送过去的人,所以整个村庄的人都很自然地不得不服她。现在老太太已经快八十岁了,在北京都已经住了十几年了,但是只要她一回到村里,大家还是很自然地把村里的事情交给她来决断。从我记事起,我们家内部的事情也当然都是由我妈说了算的,我爸到是落得什么都不管的快活,所以养成了他什么都无所谓的宽厚的个性。”这样的一个母亲,用强硬的坚持和尊严为俞敏洪争取来了一个关键的机会,这个机会,最终成为了俞敏洪人生中转折的一笔。这样的一个母亲,在俞敏洪还是一株草的时候,能让他每个夜晚都从眼前的苦难中抬起头来去执著仰望理想的灵光。最终,不管周围的人都认为他是一株草,俞敏洪也没有被众人说服,他和母亲一样,始终相信自己终究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当俞敏洪讲出文章开头那段话时,也一定会想起那段时光——他默默地信任自己,也信任着未来。的确,一个真正伟大的人或企业首先是内心的强大,当心灵强大了,便没有什么可以阻挡。而内心的强大,也许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自信,但更重要的,或者说是更难以做到的,其实是屡战屡败后还能屡败屡战。起伏、涨落更像是人与自然界共同的普遍规律,但很少有人能坦然面对这种轮回变化,在三十年河东的时候还想着也会三十年河西,自信在一路坦途的时候也许更容易摘取和拥有,而每每在落魄的“滑铁卢”,昔日的信念却很难轻易的重拾。步步高的创始人段永平曾经说过一句话:“只有死人才不会犯错。”其实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不怕失败的执著。对此俞敏洪总结出的人生信条就是,“如果一件事,你努力了,但没有成功,人生不会因此变得更糟糕;如果有成功的可能,为什么不去努力争取呢?”这种百折不挠、屡败屡战的信念在他学习时代的三次质变中就得到了精准而充分的印证:第一次质变,发生在他两次高考落榜之后。那是大年初一的早晨,睡不着的俞敏洪,坐在床上,静静地想着自己的前途,不经意地,他就翻开了一本英语书读起来,就这样,从早上开始读英语、背英语一直到晚上,一天居然背下来了6篇文章。从此,他仿佛就找到了对英语的感觉,知道了什么是语感,这种感觉导致他坚定了要再一次复读的决心。虽然当时高考补习班的学费是人民币15元,对于当时的俞敏洪来说是一笔很大的费用,但他也狠了狠心把自己开拖拉机所赚来的钱都交到了补习班去。第二次质变,就发生在高考补习班里。补习班的英语老师综合各年的高考题汇总出了300道考题,来让学生练习。为这300道考题,俞敏洪抛弃了一切杂事,用最笨的方法,一心一意地用了20多天的时间,从早到晚,直到把这300道考题800个句子背得滚瓜烂熟。他的英文成绩也从此一跃而上,从倒数第一上升到正数第一。这一飞跃,直接导致他下了必须考上北大的决心。第三次质变,则是发生在进入北大英文系以后。来自农村的俞敏洪,说起英语来的时候家乡口音很浓,不仅说不了,听力更是不行。老师说他:“你除了俞敏洪三个字能听懂外,恐怕什么也听不懂了!”俞敏洪要改变这种现状!他戴着耳机,在北大语音实验室里废寝忘食地练习听力,可是两个多月以后,他不会说、不会听的现状却依然没有多少改变。这时,他想到了自己百试不爽的老办法,于是果断地摆脱了北大教学模式的束缚,另辟蹊径,他从小书店里买了一套《新概念英语》,抱着大录音机,钻到了北大的小树林里,开始了他的英语疯狂之旅。跟以前一样,在此期间他杜绝了一切人事来往,也不去上课,每天花十几个小时狂听狂背,用他自己的话说,把眼睛都听得绿了。结果是,在两个半月的疯狂以后,他终于能听懂任何人所讲的任何英文了,他也终于成了会听英文、会说英文的人!俞敏洪很开心!他对此得意地总结道:“听英文,一定要有现成的英文资料放在那里,这样练习才有效果。有的人,一边做事,一边骑自行车,一边听英文,似乎很刻苦,其实是瞎扯淡!”“我比较有耐力,有目标,认定了就坚持去做,并且愿意没有时间限制地去做。”俞敏洪在很多场合都重复过这句话。少年时期贫穷的农村生活,让俞敏洪饱尝生活的艰辛,但也使得俞敏洪深深知道,自己没有什么资源可以凭借,只有通过坚持,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每个意念都是一场祈祷,一本古老的经书中记载了这样一段经验:“当一切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如果倾心投入,无论是投入于自己的工作,还是任何值得为之努力的事业,尽管其间会遭遇很多磨难和攻击,尽管还会有许许多多的人不信任、施加质疑和责难,但只要相信自己,振奋起来去追求梦想,听从自己的心灵,不要轻易就被否定意见打倒,别让尝试的赔率吓倒了,就有可能实现在他人看来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被高考挡下的俞敏洪,从来都没有被尝试的赔率所吓倒而放弃梦想。当时,要考上大学,英语无疑是他必须克服的一个障碍。有一次,英语老师让同学们抄写300个句子,老师说,谁要能把这300个句子牢牢记住,还能一字不差地进行汉英互译,就可以保证在高考中获得好成绩。全班同学没有人相信,也没有人背下来,只有俞敏洪做到了。他也凭着这300个句子的功力,在第三次高考中发挥出色,英语得了99分,从33分到99分,他也从乡村迈进了北京大学西语系的大门。这一年,俞敏洪l9岁,他的梦想已经启航。正如大家所知,俞敏洪用“草”与“树”来比喻两种做人的方式,其实,树与草的区分也正在于它们的内心——内心是否有不怕踩踏的勇气,是否有破土而出、蓬勃向上,去触摸理想、成为栋梁、成为被人瞩目的风景的欲望?当我们一路走来,凭借一颗强大的内心而浑身也充满了力量,看见未来指日可待,风景这边独好的时候,如果我们再一次回顾曾经的那首《相信未来》,也许就应该有了更多的感叹和领悟:“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正文 俞敏洪: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现实人生教案(2)行路一个梦想带着一颗强大的内心上路,路上却有截然不同的生命体验。因为每个成功的人,哪怕他曾经贫寒交迫、受尽冷落,他们在很早以前都拥有过不同的梦想,因为这梦想的不同,世间所有那些在路上摸爬滚打的人们,拥有的却是千差万别的人世境遇。俞敏洪后来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我们常常听到人们各种各样的梦想,每一个梦想听起来都很美好,但在现实中,我们却很少见到能够真正坚忍不拔、全力以赴去实现梦想的人。人们热衷于谈论梦想,把它当做一句口头禅,一种对日复一日、枯燥的、贫乏的生活的安慰。很多人带着梦想活了一辈子,却从来没有认真地去尝试着实现梦想。只有人类能够去梦想,并把梦想变成现实。没有梦想就没有精彩的生活,梦想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它意味着还没有体会过的生活,意味着无穷的可能性,意味着意想不到的惊喜,意味着对自己的信心。可是什么阻止人们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呢?我们听到的理由多如牛毛。比如说想去某地旅游,但没有足够的钱;想学习英语,但没有足够的时间;想要追求某人,但觉得条件还不够成熟等等。人们对于做不成的,或者还没有做的事情,很少把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往往都是习惯性地寻找某个外在的理由,为自己开脱一下,舒口气,然后继续过自己平庸的日子,让梦想躺在身体里的某个角落呼呼大睡。其实,能否实现自己的梦想,外在因素只占小部分原因,主观因素才是能否实现自己梦想的主要原因。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勇气,是指投入的勇气。也是指一种勇于放弃的勇气,一个人要为某个梦想而奋斗,就一定要放弃目前自己坚守的某些东西。既想经历大海的风浪,又想保持小河的平静;既想攀登无限风光的险峰,又想散步平坦舒适的平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投入,是指一旦确定了值得自己去追求的梦想,就一定要全身心投入。心想不一定事成,事成的前提是全力以赴去做,比如一个人想学游泳,惟一的办法就是一头扎到游泳池里去,也许一开始是会呛水,但最后一定能够学会游泳。因此,实现梦想的关键是能否果断地采取行动。行动才是最强大的力量。有一个学生曾经说,他以后想要走遍全世界,变成像徐霞客、马可·波罗那样的旅行家和冒险家,去感受大海一望无际的壮阔,体会沙漠高低起伏的雄浑,探索落日下尼罗河畔金字塔的奥秘,追寻云雾中喜马拉雅之巅的神圣。但是他说现在还没有钱,要等到成了百万富翁以后再去做这些事情。我问了他两个问题,一是如果这辈子没有成为百万富翁还去不去旅行?二是如果成为百万富翁的时候已经老得走不动路了还去不去旅行?我告诉他,最好的办法是现在就上路,拿根棍子拿只碗,一路要饭也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梦想是不能等待的,尤其不能以实现另外一个条件为前提,很多人正是因为陷入了要做这个就必须先做那个的定式思维,最后一辈子在原地转圈,生活再也没有走出过精彩来。所以,当我们拥有梦想的时候,就要拿出勇气和行动来,穿过岁月的迷雾,让生命展现别样的色彩。”俞敏洪是这样说的,也正是这样做的,而他的梦想,其实开始于他的父亲。回忆起来,俞敏洪小时候很多丰富多彩的生活,都和他的父亲联系在一起。俞敏洪的父亲常常帮别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都会把别人废弃不要的碎砖破瓦捡回来。久而久之,他们家院子里就攒出了一个碎砖破瓦的山堆,谁都搞不清这一堆东西的用处。直到有一天,院子里居然拔地而起了一间四四方方的小房子,父亲把本来养在露天到处乱跑的猪和羊赶进小房子里,再把院子打扫干净,这样他家就有了让全村人都羡慕的院子里的猪舍。父亲以他的行动向俞敏洪阐释了做成一件事情的全部奥秘——一块砖头似乎没有什么用,一堆砖头似乎也没有什么用,如果你心中没有一个造房子的梦想,哪怕你拥有了天下所有的砖头,也只不过是一堆废物,如果你只有一个造房子的梦想,却没有砖头,梦想也没法实现。尽管俞敏洪的父亲是个目不识丁的木工,但他却习惯用最质朴的行动教给儿子一些广博而宏大的道理。此后做事时,俞敏洪一般都会这样问自己两个问题:一是做这件事情的目标是什么,二是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够把这件事情做成,之后就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砖头不是一天就能积攒够的。在《赢在中国》的现场,俞敏洪会关注一个选手的项目是否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哪怕仅仅是一个近期的目标,他认为,兴趣和喜欢不能成为你做一件事情和进入一个行业的理由,而应该有一个更有力、更伟大的东西在前面引导着你,这就是梦想和目标。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11
正序
倒序
[传记]俞敏洪创业人生
[传记]俞敏洪创业人生-2
[传记]俞敏洪创业人生-3
[传记]俞敏洪创业人生-4
[传记]俞敏洪创业人生-5
[传记]俞敏洪创业人生-6
[传记]俞敏洪创业人生-7
[传记]俞敏洪创业人生-8
[传记]俞敏洪创业人生-9
[传记]俞敏洪创业人生-10
[传记]俞敏洪创业人生-11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俞敏洪创业人生
俞敏洪创业人生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