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25015124491-2

(2)达到这具境界时,心中感觉的强烈程度增加,当快到最高点时,便用右手紧握左手小指,享受这种感觉一会儿。(若有需要,可在握指之前做几次大力吸气,以加强力量。)当这个感觉开始下降时,须马上放手。(3)打破状态,即去想一些无关事物(例如昨晚吃过什么)。(4)再回忆该次经验,重做<1)、<2)及(3),如是者数次。(5)用右手紧握左手小指,看看那愉快而强烈的感觉需时多久才涌现。若太慢则重做(1)、(2)及(3)数次(注意所选择的经验是否有负面的因素,回忆的过程中是否太粗率,若仍无效,改选另外一个经验和经验掣)。亦可以用数个有同类正面感觉的经验,加入同一经验掣中,把储于经验掣的能力大大提升。(6)目标是每当右手紧握左手小指时,该愉快而强的感觉在一两秒内便能涌现。<7)做未来测试,即想象下次有需要运用该能力的场合,试塑造当时的景物及声音,然后右:乒握左手小指,看看内心的力量如何涌出,因而应付当时情况的能力加强了。2.借力过去的经验固然可以带回当时的内心能力,用经验掣储留, 因而能够随要随有;经想象而产生的经验亦会有同样的效果。例如一个自信心不足的人,觉得过去没有显示充分自信的经验可供提用,可以运用以下的3种"借力"方法。(1)"借力"方法之一。假想自己完成一件十分自豪的事,在脑中设计出成功的景象和声音,即环境布置、灯光色彩、人物景象等,并且是像电影般的动画,加上别人说话的声音、背景杂声或音乐,自己内心的话等。(2)"借力"方法之二,想出一个有此能力的人,想象他站在不远处,向他要求借取这份能力,并且向他保证,能力不会因借出分享而减少。当他答应点头后,想象他扬手洒出代表这份能力的光粉(见图11-3)。想象这阵光粉像雨点般降落在自己的身上,感受一下能力进人自己身体里的感觉。(3)"借力"方法之三,想出一个有此能力的人,回想上次(或者幻想一次)见到他在台上演说的模样(见图11-4)。 ①注意台上射到他身上的灯光特别明亮;他的声音很有力,吸引全场人士的注意。②然后想象自己站起来,向他走去。途中看到台上的他越来越清晰,他的声音越来越响亮,路过的两边人群的投入也越来越强烈。然后你走上台,站在他身旁,一同面向群众,看到观众被你俩吸引着。③你听到的声音就在旁边响起,所以很响亮清晰,内心的感觉因此很强烈。然后,你横走一步,进入他的身体里。现在,你已成为他,话从你的内心产生,经口中涌出,吸引着所有观众,眼中见到的观众完全被你吸引着。内心产生的自信越来越强烈,再用大力吸气的方式,把这份能力的感觉加强。11.4 反败为胜法"反败为胜法"是我在1998年发展出来的一个技巧。它方便、迅速和容易掌握,初学者第一次使用便能得到效果。同时它的用途很广泛,亦容易在使用其它NLP技巧的过程中因需要而随时加入。这一技巧,在2000年10月份的"Anchor Point Magazine"(全球最畅销的NLP杂志)上刊出,英文名称是"The Wise-Me Process''。"反败为胜法"假设我们可以把自己从负面情绪中抽出,因而 能够启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从脑神经学的角度去看,负面情绪是"感激反应"(Stress)的来源,在"感激反应"的状态中,大脑的前额叶(Prefrontal Cotex),亦即是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和策划的中心的活动能力会大大减低。一般来说负面情绪的出现是因为我们有困难,或者需要特别解决的方法,这时最需要前额叶的运作良好。"反败为胜法"便是让前额叶发挥它的功能。"反败为胜法"的步骤:(1)找一张椅子,坐下,想某个问题,让有关的负面情绪出现。①注意那是些什么样的负面情绪(例如担心、愤怒、无奈等)。②若以1-10的分值表示,其中10为极辛苦,1为轻松,现在的感觉以哪个数字最能代表之?(待结束后测试效果)(2)站起来,走开数步,看着椅子上的自己(情绪的我),注意他的坐姿、表情和内心的负面情绪。看着"情绪的我",告诉自己"我就是他一生之中最好的朋友,所以我一定要帮助他"。想一下他可以怎样做,有些什么不同的做法,环境中有些什么人、事、物能帮助他,如果他掌握了些能力他会做得更好,他需要一些怎样的内心状态和技巧(只要想到的都可以告诉他,无须理会自己是否掌握)。(3)走近椅子,望着"情绪的我",诚恳地把刚才想到的告诉他(这个位置,称为"智能的我")。说完后,感觉一下是否已经足够:若他掌握了所说的一切,事情是否能够解决。若不够,再想一想还有些什么可以加入,告诉他。若够,则走开约10~15英尺远。(4)站在距离椅子10-15英尺远处,看着坐在椅子上的"情绪的我"和站在他前面给他意见的"智能的我"。聆听一遍"智慧的我"对("情绪的我"所说的话,然后问自己:"如果'智慧的我'所说的能力他全部都拥有,我会用什么文字去描述这个'智慧的我"然后说出这些文字(例如,他是一个冷静和处事时能够照顾全局的人)。(5)望着"情绪的我",诚恳地多谢他过去对自己的照顾和辛勤。然后客气地问他:"为了这次(本人名字)可以在这件事中得到更多更好,可不可以请你暂时站在一旁,保证稍后一定请你回来?"然后看着他站起走开。(6)望着"智慧的我",请他坐在椅子上。注意他的坐姿与面部表情等与刚才((J情绪的我"坐时的不同(这是这个技巧有效果的保证)。"智慧的我"的坐姿及面部表情应该是符合刚才对他的能力的描述文字。(7)凝视坐在椅子上的"智慧的我",慢慢走向他,靠近椅子时转身坐下,想象进入了"智慧的我",并且尽量模仿他的坐姿和面部表情。此时,那些能力的感觉会在内心涌现,用大力吸气的方法,把这些能力的感觉加强、扩大,通常会是那份感觉膨胀、变暧,充实了身体各处。经过多次这样的深呼吸后,享受一下这份舒服、有力量的感觉,然后张开眼睛,再思想一下那个问题。(8)这时再想那个问题,一般的感觉是有办法解决,问题微不足道,而且会多了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再次用1~10的分值,测试一下现在的感觉。如果不满意,重复前面(2)-(8)的步骤;如果满意,则回头看看刚才走开的"情绪的我",若他的表情是良好的(例如微笑、轻松等),可邀请他回来,闭上眼睛,感受他进入体内的感觉。若"情绪的我"面部表情仍不够理想,重复(2)-(8)的步骤。注①:若步骤(2)的效果不够理想,可以站在另一位置,想象自己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或解决该问题的专家),闭上眼睛做一个深呼吸,确认一下内心充满智慧(或能力)的感觉,然后张开眼教导坐在椅子上的"情绪的我"。如果效果仍不够满意,可以站在另一个新的位置,想象自已是一个曾经解决过这个问题的大师,其它步骤如上述。注②:"反败为胜法"可以反复地做,每次都能发挥出潜意识蕴藏在更深层的智慧。11.5 减压法这个技巧在降低生活/工作压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质量,自我治疗方面都有特殊的功效。它是运用我们的潜意识去帮助我们的身体做得更好。只是,若你心存怀疑,它便会失效,因为怀疑是运用潜意识走向相反的方向。我建议你抱着多用心做便多得一分功效、多帮助自己一分的心态去尝试,用效果去证明它的确实性,而不在事前加以判断。在日常繁忙的生活中,精神疲倦,但没有时间休息,用15-20分钟做减压法便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长期失眠的人,亦只须连续5~10天便能改变情况。(最初的数天未能产生满意效果时,应把注意力集中在检查过程中哪里忽略了指示,怎样可以做得更好而暂时不去想有效无效的问题。本章的"与潜意识沟通"技巧亦会有所帮助。)这个技巧有3个部分。1.第一部分找一个没有骚扰的地方,用舒服的姿势坐或躺下,闭上眼睛。做3~5次绵长的深呼吸,必须缓慢均衡。极为疲倦或有失眠问题者,可增至8次或以上。每次吸气都想象把新鲜的氧气带人身体,每次呼气都想象把身体内的不洁杂质推出身体。同时注意你后头及肩膀的肌肉开始放松,尤其是在你呼气的时候,那处的肌肉可以不断地放松、更放松。2.第二部分把自己的意识集中在自己体内的一点(这就是你的"内心',或"潜意识"),然后在心里全神贯注地对它说:"感谢你辛苦照顾我这么久,我们现在开始休息了,我们会休息......分钟(或者......小时,根据你的情况而定)。在这......分钟/小时里,我的身体会尽情地放松、复原,我的精神体力会全部恢复过来。当......分钟/小时后(或起床时间)睁开眼睛时,我会充满精力、智慧(加上你所想增加的某些能力,例如幽默、冷静、勇气、自信、冲劲等等),去展开一天的工作,继续我的学习,迎接新的挑战和欢乐。"3.第三部分开始在心中跟随以下的步骤做想象工作:(1)想象3件对象的形象(可以是闭眼前身边的对象,亦可以是任何过去曾经见过的东西)。一个对象的形象清楚后,便可以去想下一个。接着把注意力放在现场有的3种声音。如果没有或者不够3种,可以回忆过去曾经听过的任何声音,包括人声、音乐、大自然或杂声。然后把注意力放在身体上任何三处(例如左边手肘、右脚趾、鼻尖等)做感觉。(2)重复上面的内视、内听、内感步骤,但每步只须两样(两个对象、两种声音、两处感觉)。(3)重复上面的步骤但每步只一样。到此,大部分练习的人都会进入全面休息的状态。如果仍未能进入状态,可重复第3点多次。注①:初练时心中多杂念,无须烦燥,在哪个部分乱了,从哪个部分重新开始即可。注②:无须多少次,你会发觉用减压法休息,睁开眼时便恰好是预定的时间,比闹钟还准。注③:(2)和(3)的内视、内听和内感步骤的内容可以与(1)的一样,亦可以不同,以保持自然为重要第十二章 文字语言一个人的文字语言﹐来自内心的深层﹐除了文字所代表的意思外﹐也包含了很多内心的讯息。故此﹐一个人说的话﹐表达了很多很多的资料。在传统上﹐ 我们只注意文字表面的意思而加以回应。在第十三章里﹐我们会研究非文字语言(声调﹑身体语言等)的意思和运用﹐并集中讨论与文字语言有关的知识与技巧。掌握了这章的内容﹐不仅会使我们更快﹑更易﹑更深地洞察对方的内心状况和困扰所在﹐更会使我们的思考能力有极为重要的提升。"检定语言模式"能够帮助我们把脑里的神经网络架构完整化并使之提升。这些网络是我们思考功能的软件﹐就像一个城市中的道路网络﹐原来有的单程路﹑死胡同﹑不良路面﹑多弯路等全部改为双程高速大道。结果是思路清晰﹑敏捷﹑全面而且有很多选择。如果只想学习一项NLP的技巧而得到最大的收获﹐我的建议便是"检定语言模式"。最重要的是这份收获﹐会是很全面的﹐对人生所有方面都有裨益-因为人生的所有方面﹐都是受我们思考所操纵的。12.1 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语言的运用﹐直接反映出人类的思维﹑信念和价值观。恰当贴切和有效地利用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既可准确地表达讯息﹐避免不必要的沟通误会﹐也可作有效响应﹐使事情的发展更符理想。语言是人类世界的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这里说的"语言"﹐包括说出来的话﹐也包括自言自语或者在内心对自己说的话。说话中的文字表达一个意思﹐但是这个意思不能全部显示出说话者内心对所说事物的全部观念和意义﹐尤其是他对该事物所持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这些没有出来(其中很大部分根本不可能说出来)的种种意思﹐统称为"深层结构"﹐它们存在于说话者的多个潜意识层次里﹐而语言表达出来的意思则存在于说话者的意识层次﹐称为表层结构。语言也是NLP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语言显露一个人的心态和思想的极深层﹐我们可心运用语言去改善自己及别人的心态和思想﹐因而改变行为和结果。成功的人让我们看到语言的巨大力量。事实上﹐对自己及身边的人﹐我们也经常地用语言操纵着自己和他们的心理状态。12.2 上堆下切法在语言沟通中﹐我们经常会把交谈引向3个方向。1弄清楚对方说话的意思﹐或者在说过的内容里面调细焦点﹐把其中某些部分放大﹐就像用小钳把内容的一些数据检出来﹐这样的技巧叫做"下切"。NLP的检定语言模式就是一套这方面的技巧。2为了建立与对方一致的气氛﹐用含意广阔的字去暗示意义上的共通﹐因而建立对方接受自己和对方容许被我引导的感觉。因为"意义"存在于一个人的潜意识中﹐是很主观和不能尽言的﹐所以在语言层次取得意义上的一致感觉时﹐对方会被带至新的思考方向。这样的技巧叫做"上堆"。NLP的提示语言模式就是一套这方面的技巧。3引导对方注意到有同样意义的不同可能﹐找出在同一层面的其它选择﹐使思想和生活更加丰富﹐这样的技巧叫做"平行"。以上3个方向的语言技巧﹐统称为"上堆下切"(见图12-1)技巧﹐这套技巧的功能是从3个方向(上﹑下﹑平行)扩大交谈的覆盖面(见图12-2)﹐使谈论的内容更丰富﹐效果更理想。从"理解层次"的角度看﹐"上堆"是趋向于精神﹑身份和信念价值﹔"下切"是趋向于行为和环境﹔而"平行"则是能力的层次。"下切"的每一项应该都是"上堆"包含的不同选择之一﹐因此"下切"的内容必然被包括在"上堆"的内容之中﹔而"上堆"的内容必然比"下切"的任何一项内容多和大。"平行"的内容在性质上没有多少﹑大细的分别﹐虽然在它们的"下切"内容之中或许会有。图12-1 上堆下切法图12-2 上堆下切应用李天命先生的文章学习了"检定语言模式"﹐我们能够对别人的话背后的思想谬差或者困境有清晰的了解。就是说﹐掌握了这套技巧之后﹐听到别人说一句话自己所能了解的会大大提升。就是这个缘故﹐所以本章开始时说过﹐"检定语言模式"能够帮助我们把脑里的神经网络架构完整化并使之提升。结果是思路清晰﹑敏捷﹑全面而且有很多选择。我们更能把对方话中引起谬误或做成困境的因素"检定"出来。为了证明这一点﹐我请你看看以下的文章片段(李天命先生是我最敬佩的语理分析专家﹐以下摘录自李天命之《李天命的思考艺朮》一书)。待你看完本章第七节之后﹐请再看这些文章的片段。注意你的理解能力有怎样的不同。最后我们考察一下"从中国人的观点看"﹑"以一个中国心来看"这两个短语。前一短语相信大家都熟悉﹐后一短语笔者"以一个中国心"来担保曾经"用两片中国耳朵"听人说过。然而"中国心"意指什么﹖"中国人的观点"又意指什么﹖如果说﹐任何一个中国人所持的观点都叫做"中国人的观点"﹐那么这个词语就指称一堆互相冲突的观点。因为不同的中国人有许多观点都是互相冲突的。另一方面﹐如果说大多数中国人所持的共同观点才叫做"中国人的观点"﹐那么我们用这个词语时就必须弄清楚﹕那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观点﹖(对"中国心"一词﹐可作近似的分析﹐不赘述。)再提一次﹐并不是说这类语辞都不可以用﹐但必须能确定所用的是有意义的﹐且知道那是什么意思。试想一下﹐假如我说﹕"从非洲人的观点看"﹑"以一个非洲心来看"﹐你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吗﹖我也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无论如何﹐那大概不是"从漆黑一团的观点看"﹑"以一个黑心来看"的意思)。到此﹐我们只简略分析了"从什么什么观点(角度﹑立场)来看"这一形式的说法。下面考察一些以问句形式出现的迷糊言辞。例如"艺朮的形式和内容能否分开﹖"﹑"历史是直线前进的还是螺旋形上升的﹖"﹑"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命好还是运好﹖"﹑"金钱重要还是朋友重要﹖"......这些问题常有人提出来。人们听得多了﹐觉得熟悉﹐没有想到这些问题至少是语意不明的。就拿第一个问题来说﹐只要反省一下不同种类的艺朮之间的差异是多么大﹐就可知道必须确定"艺朮的形式"﹑"艺朮的内容"等词语究竟是指谓什么﹐更须理清艺朮的形式与内容怎样算是"能够分开"﹐怎样算是"不能分开"。在这些用语被分析清楚之前就贸然争论﹐是徒劳无功的﹐结果只会无休止地争辩下去﹐不仅得不到共认的答案﹐而且没有向共认的答案推进一步。这不能说是由于问题太过深奥﹐只能说是由于问题本身迷糊不清﹐以致争辩的各方不但无法在答案上取得一致的见解﹐甚至无法建立起"取得一致见解"的讨论基础。要突破这种困境﹐关键在于理清。比如前面提过的问题"金钱重要还是朋友重要﹖"﹐由于太空泛﹑不明确﹐因而没有一定的正确答案。如果所说的朋友是生死之交﹐是我们可以为之牺牲生命的﹐并且如果我们认为任何数目的金钱都不及自己的性命重要﹐那么﹐在这个意思上﹐我们就可以断定朋友比金钱重要。但如果所说的朋友只是点头之交﹐相互之间只有像"友谊商店"所展出的那种"友谊"﹐并且如果所说的金钱非常多﹐那么﹐在这个意思上﹐我们大概就会认为(即使口头不说)金钱比朋友重要了。由此可见﹐"金钱重要还是朋友重要﹖"这问题必须理清才能有效地讨论。理清时起码要弄清楚两点﹕第一﹐所说的金钱有多少﹖第二﹐所说的朋友是怎么样的一个朋友﹖(特别要查清楚的是﹕他有没有钱﹖肯不肯借钱给朋友﹖)《李天命的思考艺朮》文章一没看清楚之前不要签名。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之前无从相信﹐这是颠扑不破的道理。不过一般人并没有语理分析的训练﹐没有"理清语意不明的关键用语"这种思维习惯。虽有例外﹐但不多见。比如你与中学的旧情人约会﹐却对太太说去参加校友会﹐这时你的太太也许就会命令你"理清一下"所谓的"校友会"是什么意思了。不过这只能算是特殊的个案。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只会注意到所思考的事物而忽略了用以思考的语言﹐正如人们通常只会注意所看到的东西而忽略了用来看东西的眼睛。《李天命的思考艺朮》文章一结果有许多人只知一味讲﹑讲﹑讲﹐而不懂得需要暂停下来﹐反省一下所讲的究竟是什么意思。无聊的争论每每由此而起。"某地是不是文化沙漠﹖""吃了臭蛋肚子痛﹐臭蛋是肚子痛的内因还是外因﹖""柬埔寨的社会有没有平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未经理清就争论﹐其结果是可以预知的﹐那就是没有结果。仅以"柬埔寨的社会有没有平等﹖"这问题来说﹐甲认为有﹐其心目中的平等就是平均主义(或"人民平均主义")﹐即国民总收入由官僚和人民各分一半﹐人民则进一步平分所得的一半﹔乙却认为柬埔寨没有平等﹐其心目中的平等乃是机会均等。即"人人有均等的机会去证明人的能力其实并不均等"。在此情况下﹐除非首先理清"平等"的意思﹐否则争论无法理性地解决-或只能交由柬埔寨公安局指导柬埔寨人民法庭去判决(我打赌甲胜)。《李天命的思考艺朮》文章一再看"命运"一词﹐说某某人"一生逃避命运而结果无法避开命运﹐那就是他的命运"﹐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有时会把这个词用做"遭遇"的同义词(带点文艺腔的同义词)。开车载女朋友兜风﹐在斜坡上惊觉剎车失灵﹐学逻辑的人会对女朋友说"我们将有共同的遭遇"﹐写诗的人会对女朋友说"我们将有共同的命运"﹐学逻辑兼写诗的人则可能会说﹕"如果我们有共同的遭遇﹐我们就有共同的命运﹐反之也然。"当"命运"用做"遭遇"的同义词时﹐这个词自不能说是暖昧的﹐它的意思就是"遭遇"。但这个词还有一种意义不明的用法﹐比如说"我们的命运操纵着我们的遭遇"。这句话里的"命运"不能解作"遭遇",否则这句话就等于说"我们的遭遇操纵着我们的遭遇"。但如果不能解释为遭遇﹐那么应作何解释呢﹖没有明确的解答。这种说法里的"命运"本来就是语意暧昧的。"月球上有生物/没有生物"﹑"月球的位置能改变/不能改变"之类的对立可以得到解决﹐但"人有命运/人没有命运"﹑"命运可以改变/不能改变"之类的对立却是永远无法解决的。前面我用了两节诗去显示"使命"的暧昧性﹐现在我用两个墓志铭来显示"命运"的暧昧性。由这两个墓志铭可以看出"命运"一词的暧昧。碰到任何(男)人你都可以利用这种暧昧性而说他"命中注定有四个太太"。如果他(像罗素)事实上有四个太太﹐你就可祝贺他实现了自己的命运。如果他(不幸像我)事实上没有四个太太﹐你仍可以安慰他说﹐他只是没有实现自己的命运而已。(不过我比较喜欢漂亮的门面话﹐我喜欢说﹕罗素屈服于命运﹐我成功挑战命运。)《李天命的思考艺朮》文章一12.3 什么是"检定语言模式"检定语言模式是NLP最重要的技巧之一﹐是理查德-班德勒和约翰-格林德在1975年发展完成的一套语言技巧。他们研究了形疗法大师弗里兹-佩尔斯和家庭治疗大师弗吉尼亚-萨特尔在治疗工作中运用的语言技巧。他们发现这两位大师有一套极为有效的发问技巧﹐从受导者口中取得大量有用的资料﹐同时又有另一套响应技巧﹐使得受导者重组他的内心世界﹐因而在思想﹑心态及行为上有所改变。检定语言模式便是由此发展而来。"Meta"源出于希腊文﹐意为超越。检定语言模式教我们如何用语言去澄清语言﹐使我们有驾御语言的能力﹕不被语言所困惑﹐不误以为语言就代表真实﹐而能够去挑战语言的不足﹐去探索一段话中的逻辑﹐因而掌握一套有效思考的技巧。检定语言模式显露受导者说的话和他对世界的看法里被忽略的数据﹐这些数据往往是使受导者过去受困的原因。所有说的话﹐都始终是内心深层的一些意念(深层结构)﹐经过扭曲﹑归纳和删减3个程序的不断运用﹐终于形成一些文字语言而说出。因为来自内心深层﹐所以一个人说的话﹐总是在显示他的身份﹑信念﹑价值观和规条。1扭曲我们需要把储存在深层结构的数据简化才能有效表达﹐而在简化的过程中﹐很多数据被扭曲了。换句话说﹐在我们对一件事情的认知过程中﹐必有扭曲的情况出现﹐例如一个人看到树影中的绳子而喊"有蛇﹗"。这份扭曲的能力使我们能够享受音乐﹑美朮﹑文艺等。我们也能看着天上的一朵云而幻想出动物和人物。(每当我们用某种动物或植物去形容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便是在做"扭曲"的工作)扭曲类包括以下语式﹕1猜臆式2因果式3相等式4假设式5虚泛词式包括"单一价值词"  "虚假词"2归纳当新的知识进入我们的大脑时﹐大脑会把它与我们原有的类似数据作比较和归类﹐这个程序是我们能够学得如此多和快的原因。把人﹑事﹑物归类能使得我定出它们在我们人生里的意义与地位﹐以及让我们能够有效地运用它们。(每当一个人说"总而言之"或类似的话﹐他便是在运用"归纳"的技巧了。)归纳类包括以下语式1以偏概全式2能力限制式包括"可能性"   "需要性"3价值判断式3删减我们必需把深层结构中的大部分内容删减。我们的大脑每秒钟接收到大约200万项数据﹐它必须把其中绝大部分的数据删减﹔同样地﹐一件事情储存在大脑里有极多的细节﹐我们在说话时﹐只能提及其中极少部分的资料。我们总想用最简单的字去说出内心意思﹐所以"删减"存在于每一句话中。删减类包括以下语式﹕1名词不明确式   包括"主词不明确"     "受词不明确"     "身份词不明确"     "定义不明确"     "形容词不明确"2动词不明确式   包括"副词不明确"3简单删减式4比较删减式检定语言模式就是侦察出说话者所说的话中某些模式的出现﹐运用询问问题的技巧把上述的3个程序还原﹐从而把导致困扰的深层结构数据呈现出来。检定语言模式是一套很有效的搜集数据﹑澄清意义及打破一些自设的局限性思想的方法。当一个人对情况不满意时﹐一个恰当的问题能够把他的思想状态带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发现过去忽略了的意义及方法﹐从而改变他以后的行为和成就。我们日常所说的话中充满检定语言模式。在自己身上运用检定语言模式﹐会大大增强清晰思考的能力﹐所以它是既能助人也能助己的工具。检定语言模式是NLP辅导技巧的重要工具之一﹐这个技巧的纯熟程度往往决定辅导工作的效果。理查德说过﹕"NLP的所有东西都是从检定语言模式中产生的。不好好地掌握检定语言模式﹐一个研究NLP的人将不能明白如何有效地做到'模仿'-NLP的精髓。"在做辅导时﹐扭曲类模式常在情感关系问题的案例中出现﹔归纳类模式则往往在能力问题的案例中出现﹔而删减类模式会在意思的纷争上出现。在其它学校开设的NLP课程中﹐容易见到哪个语式属于扭曲﹑归纳或删减的差异﹐甚至争论。最常见的是虚泛式属扭曲类还是删减类。其实虚泛式兼有两类的性质﹐我认为纳入哪一类是形式上的问题﹐无须花太多时间去搞清楚。至于检定语言模式一共有多少个语式﹖就我所接触到的资料﹐有从12个到20多个不同的版本。在以下的介绍中﹐我把性质实属相同的不同语式纳入名词不明确式﹑动词不明确式和虚泛式之中。我的目的是在包含最大量的数据的同时﹐用最简单的方式让读者觉得容易掌握。检定语言模式是NLP的最重要的瑰宝之一。因为它能使一个人有效和迅速地提升自己的思想能力﹐使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有所改变﹐结果是对自己人生中种种事情的态度有更成熟﹑更有效果的改变。如果有人问我只学习NLP的一种技巧﹐我会推荐什么﹐我的回答是﹕检定语言模式。有些视觉型和感觉型的朋友或会觉得检定语言模式较难掌握。的确﹐听觉型的人或会最快学会这个技巧﹐但是﹐在学习NLP的过程中﹐你最感困难掌握的技巧﹐往往就是你最需要的﹐况且﹐多运用自然会熟能生巧。想使辅导效果快速提升的朋友﹐检定语言模式更是必须熟悉的工具。12.4 运用"检定语言模式"的注意事项1先建立和谐气氛以及双方同意的意图和目标。2先处理扭曲类﹐然后是归纳类﹐最后才处理删减类的语式。因为每一句话里面都有不少删减类﹐若从这类着手﹐将会耗费大量的时间。扭曲类通常都有很大的影响力﹐也涉及到理解层次之中的较高层次。由扭曲类开始﹐我们会较易和较快了解说话者的深层结构。3一句简单的话中便可能包括有数个语式﹐未必需要全部处理。应该先决定想要的是什么效果﹐然后选择最适合的一个语式着手。做选择时应考虑对方的环境因素。4检定语言模式中的每一个语式本身都没有好坏对错之分﹐而完全决定于运用的时与地和所得的效果。事实上﹐一个人所说的话中不可能完全没有任何语式﹐而NLP辅导技巧中的"提示语言模式"还故意运用检定语言模式去达到效果呢﹗5为了避免得到过多的数据﹐因而使过程沦为散漫﹐失去焦点﹐或浪费时间﹐每次开口时先问问自己﹕"我是否真的需要知道这点数据﹖我的目的是什么﹖"6不应把语式看做是对方的错误。它们的出现是给我们机会﹐让我们能够帮助对方把所说的话的深层结构数据找出来﹐因而提升他内心的内向沟通和与你的外向沟通。7发问也有多种方式﹐应该选择婉转﹑高雅和轻松的方式。不应把交谈变成审问。8很多话里的语言文字会显出不只一个语式的可能性。无须计较这一点﹐能够帮助对方处理和解决困扰才是重要的﹐把效果作为考虑的依据。12.5 扭曲类语式1猜臆式说话者以为知道另一个人的内心看法或感受﹐其实这只是主观的猜臆。猜臆式很容易辩认﹐因为说话的内容明显地只有另一个人才能决定。例如﹐男士对女士说﹕"你这件衣服很难看﹗"这是男士主观的判断﹐他自己可以决定。如果他说﹕"你一定后悔买了这件衣服﹗"这便是猜臆式﹐因为男士不能决定女士是否后悔﹐而只有那位女士才能决定。遇到这个语式﹐可以询问对方所凭借的数据而化解之﹐因为说话的人只是凭内心的一个假定而说这些话。往往这个假定没有根据﹐更可能是说话者不愿见到出现的情况。有效的化解﹐可以使说话者注意到自己内心的一些局限性信念的存在。例子化解1"他不喜欢你送的礼物""你是怎么知道的﹖"2"他不同意这份意见﹗""何以见得呢﹖"3"他想追求我嘛﹗""什么事使你有这个感觉﹖"2因果式因果式涉及"责任"上的问题。说话者认为一件事情的出现导致另外一件事情的产生。其实二者之间可能绝无关系﹐或者第二件事情根本不会发生。因果式往往由于以下文字的存在而不需要这类的连接词﹐句子的意思本身已明显。例如﹐"他没有来﹐你这次输定了﹗""没有他的帮助﹐我怎会成功﹖"在辅导时﹐有两类受导者常在其话中出现因果式﹕1觉得自己无力处理自己人生里的事情﹐常受别人和环境因素所控制。例如﹕"这种天气使我无心工作。"2他的话使我控制别人的人生。例如﹕"我常常使他失望。""因为我没有迁就她﹐所以她不快乐。"在"互相依赖"类的辅导中﹐因为自己的身份界限意识不够清晰﹐往往要别人做自己的情绪保姆﹐同时也以为必须做别人的情绪保姆。两人之间因而产生的无力感﹑压迫感﹑羞愧和懊悔﹐使得两人越陷越深﹐难以自拔。(参考"破框法"之2"托付心态"。)例   子化   解1"我迟到都是因为你啦﹗""是我的什么令你迟到呢﹖"2"这种天气使我无心工作。""两件事之间怎么会有关系呢﹖"3"因为我没有迁就她﹐所以她不快乐。""你如何不迁就她而使她不快乐﹖""但是"﹑"可是"往往也产生因果式的效果。例   子化   解1"我很想帮你﹐但是我太累了。""你的疲倦怎样使你不能帮我呢﹖"2"你是能成功的﹐可是你不太听话了。""怎样不听话会使我不能成功呢﹖"3相等式句子中有两个意思﹐说话者认为它们是相等的。往往其中一个是可见的行为﹐而另一个是不可见的感觉或意义。(从理解层次的角度看﹐前者是环境/行为﹐而后者是能力或信念价值﹐而硬要把它们定为相等。)相等式往往有以下这些词出现﹕就是﹑等于﹑即是﹑是......就﹐或者干脆不用连接词。4假设式句子意思的成立建立在一个没有说出的假设基础上。假设式的话透露说话者的一些信念(关于人生﹑世界﹑自己﹑别人﹑神等)。故此聆听假设式的话会让我们知道说话者的人生观。化解的方法是找出那没有说出的假设。例   子化   解1为什么你不吃这碟烧鸡﹖什么使你认为我不吃它﹖2为什么你不好好照顾我﹖什么使你认为你需要我照顾﹖ 什么使你认为我不是在好好照顾你﹖3不会又在骗我吗﹖什么使你觉得我过去骗过你﹖ 什么使你觉得我这次骗你﹖很多假设式的话往往以"为什么"3个字开始﹐这些都是埋怨的话。在生活中假设式经常出现﹐尤其是商业广告。例   子化   解1请挑选你最喜欢的款式。里面有你喜欢的款式。2全城最平﹐请快申请。最平是你所追求的。3没有杂费﹐你大可安心享用。你只担心杂费一项。消解假设式的不同方法﹕"什么使你觉得/认为......""何以见得﹖""是什么使你认为......""你如何知道﹖......""谁说﹖......"5虚泛词式说话者的句子中有一个名词﹐但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东西不能握在手中﹐也无法掷入桶中而发出声音﹐这种名词称为虚泛词﹐是满口大道理的人最常用的语言模式。其实﹐虚泛词代表一些人生必须面对但往往难以定义的抽象事物﹐背后是说话者的一些局限性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没有经过深入和清晰的思考﹐但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别人也必须支持。测知一个名词是否为虚泛词﹐除了上述不能手握和掷地有声之外﹐尚可试在该名词前面加上"从无"或"无穷"二字。若能﹐这个名词当是虚泛词。虚泛词能融合众人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和期望﹐故此最为政客所乐用。以下的一些虚泛词例子使我们看到它们在人生里的地位如何重要﹐而我们对它们所知却是如何的少(试说出你对每个词的解释)﹕自由﹑道德﹑教育﹑安全﹑尊敬﹑健康﹑人权﹑公平﹑纪律﹑爱情﹑情绪﹑智慧﹑友谊﹑和谐﹑婚姻﹑沟通﹑管理﹑行为......。虚泛词事实上是把一个过程"虚泛化"﹐使它成为一个名词﹐因此﹐虚泛词往往可以经由"名词转为动词"的方式而清晰化。例   子化   解1我们缺乏沟通。你想你们怎样沟通﹖(答﹕"我想每天都有时间大家坐下谈谈。)2我的胃得了溃疡。你怎样使你的胃溃疡的﹖(答﹕"我每天工作14小时﹐又良不定时。)3自由最宝贵﹗你想怎样自由地做什么﹖(答﹕"我想可以选自己喜欢做的工作﹐可以不担心赚钱。")近年有两三类虚泛词被另外定类﹕-单一价值词例   子化   解1科学家认为......这个"科学"是根据什么标准和理论定出来的﹖或者"什么是科学"﹖2专家说......所谓的"专家"﹐包括的是什么人﹐用什么标准定的﹖或者"哪些是专家"﹖虚假词例   子化   解1这使他成为一次不幸﹗用"不幸"一词代表一个人﹐你指的是什么事呢﹖2整个过程是一场梦。你用"梦"来形容这次经验﹐是因为过程的什么事﹖例   子化   解1不赞成就是反对﹗为什么"不赞成"与"反对"是一样﹖2我倒的酒你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为什么"不喝你的酒"就是"不给你面子呢" ﹖3你这么长时间都不打电话给我﹐不记得我啦﹗为什么只有打电话给你才能证明我记得你呢﹖有没有人没有打电话给你﹐同时仍记得你呢﹖12.6 归纳类语式1以偏概全式说话者以一次经验去认定所有类似情况都会同样如此。这使得说话者看不到事情有种种不同的可能性和机会﹐因而不能发展出解决或者突破的思想和行为﹐这个语式的话表现出一份"绝对"的意思。以偏概全式常有以下的词语出现﹕所有﹑永远﹑永没有﹑每一个﹑没有一个﹑总是﹑从来﹑向来﹑完全﹑绝对﹑时时﹑日日﹑常常等。化解的方法是找出例外﹐或者顺其意而更夸大至可笑的程度。例   子化   解1他从来都不能好好地和我谈谈。从来﹖甚至在你俩结婚的时候﹖我在想既然他从来都不能好好和你谈谈﹐你俩怎样相识﹑恋爱﹑结婚的﹖2你没有一次做得好的。在你的眼中﹐我真的是从来没有一次做得好﹖照你这样说﹐我未来的几次也不会做得好了﹐对吗﹖3没有一个法官是好人。真的没有﹖从来都没有过好法官出现﹖所以现在关在监牢中的都是好人﹐而在社会上行动的都是坏人了﹐你是不是这个意思﹖2能力限制式说话者的内心对事情的合理性或者可能性有一些错误的信念﹐筑起框框去限制自己﹐在说话中表现出来。这些限制框框使得说话者看不清事情可以解决或者突破﹐因而陷入思想困境之中。能力限制式有两种﹕1可能性。从以下的词语测知可以﹑不可以﹑可能﹑不可能。"可能性"有两个意思﹕一是有或没有一份能力﹔二是有能力﹐但选择运用或不运用这从能力。例   子化   解1我不能这样便放弃。放弃了会有什么情况发生﹖2我不可以放松。你做了些什么去阻止你放松﹖3我不能让自己静下来。你怎样使得自己静不下来﹖4你不可以带他走。我带他走会有什么情况出现﹖"可能性"的限制式说话显示说话者把自己放在不惬意的选择框框中﹐消解方法是帮助他注意框框外的种种可能性。"我不能放松"是把自己困在一个狭窄的框框中﹐框框之外就是放松。试想﹕他以前必定有过放松的经验﹐才能知道什么是放松﹐他做了些什么使自己继续蹲在那个小框框里呢﹖2需要性。从以下的文字测知应该﹑不应该﹑必需﹑不需。"需要性"是表达一些规条的存在﹐这些规条往往限制了实现信念价值的最佳可能的出现。"你应该......"之类的话往往是在指责别人﹐这是企图给聆听都制造出犯罪感。常说这类话的人多是内心的自我价值不足﹐想控制别人。这类人不满意自己缺乏能力﹐故此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并找机会埋怨别人。化解方法与上面的一样。例   子化   解1你必须保持沉默。不保持沉默会有什么情况出现﹖2我一定要看电视才能睡觉。你怎样使得自己睡觉前总想看电视﹖3他应该先问问我再做。不先问你便做会有什么好处﹖3价值判断式句子明显地显示出一个价值的判断﹐但没有说出这个判断的来源。找出判断的来源﹐我们才能质疑说话的真实性。例   子化   解1男子汉不应哭﹗谁说男子汉不应哭的﹖2这是很笨的行为﹗谁说的﹖谁定的标准﹖3谦虚只会招来欺负﹗由谁来决定﹖凭什么这样说﹖中国的文化里有不少"不知出处﹐但总错不了"的词句﹐强把一些泛定价值抖出来﹐使得听者不知如何招架﹐这些都属于价值判断式。例﹕"乱世出英雄。""忠忠直直﹐终须乞食。""无须献殷勤﹐非奸即盗。"12.7 删减类语式1名词不明确式一个句中的主词﹑受词或形容词不够清晰(包括"虚泛词"之外的名词或代名词)。名记不明确式包括以下的不同性质。-主词不明确例   子化   解1他们想我死﹗谁想你死﹖2谁都会这样想啦﹗你说的"谁"是指什么人﹖3这生意有得做﹗你指的是什么生意﹖-受词不明确例   子化   解1不要吃太多水果你指的是哪些水果﹖2快点找个人来﹗快点找个什么人来﹖3找份工作吧﹗找份怎样的工作﹖-身份词不明确例   子化   解1他是一个庸人﹗你说的"庸人"是什么意思﹖2我是和平使者﹗你有些什么能显出"和平使者"的份﹖3他是一个胜利者。他的什么使他成为一个胜利者﹖-定义不明确例   子化   解1她找到了一个好丈夫。他怎样的行为使他被称为"好丈夫"﹖你不能做和事佬。和事佬需要做些什么是他所不能胜任的﹖-形容词不明确例   子化   解1那正是一个不太方便的时刻﹗对谁不太方便﹖2某些人会说好。"某些人"是谁﹖3这会吸引一些聪明人来。那些人有一份怎样的"聪明"﹖2动词不明确式这个模式指的是一句话中的动词所描述的行为不够清晰。日常生活中很多习以为常的动词其实含意很虚泛﹐例如﹕伤害﹑处理﹑关心﹑照顾﹑完成﹑解决﹑交待等﹐往往因为人与人之间对同一个动词的理解不同而引起问题。中文的语法容许一句之中没有动词﹐往往副词包含了动词的作用。例如﹕"你很自私。"这个语式即"动词不明确"式。中国人的生活词汇中充满不清晰的动词和副词﹐以下是一些特别流行的例子。普通话﹕摆平﹑调动(情绪)﹑抹黑﹑强出头﹑见(不得)光﹑很帅。广东话﹕搞掂﹑执生﹑屈﹑去"蒲"﹑去"wet"﹑好"yeah"﹑好激﹑好老土。-动词不明确例   子化   解1他伤害了我的自尊心。他怎样伤害了你的自尊心﹖2这件事很难处理。这件事究竟怎样难处理﹖3他们应该交待一下。你说的"交待"是什么意思﹖-副词不明确例   子化   解1他很自私﹗他怎样做让你觉得很自私﹖2他不够积极﹗他怎样不够积极呢﹖3这件衣服难看死了﹗这件衣服什么地方难看死了呢﹖3简单删减式句子的意思不完整﹐好像有一部分被删去了。找出被删减的部分﹐往往也是解决的途径。例   子化   解1我不明白﹗你不明白什么﹖2我很不甘心﹗你不甘心什么﹖3我怕﹗你怕什么﹖运用下面的说话技巧﹐我们可以追问到问题的核心。受导者辅导者1他不好﹗他什么不好﹖2他对我不好﹗他什么事对你不好﹖3他在家里大声呼喝我。 4比较删减式句子的意思明显地指出有一个衡量的标准﹐但说话者没有把这个标准说出来。常见的句子有好﹑坏﹑多﹑少﹑差之类的形容词﹐以及它们的比较词﹐例如﹕"好﹑更好﹑最好﹑差﹑更差﹑最差"等。例   子化   解1我表现得很差。与什么比较﹖2不做更好﹗与什么比较﹖3某牌洗衣粉最耐用。与什么比较﹖检定语言模式练习(练习指示)请试找出下列句子中包含哪些语式﹕1追求绝对完美﹐犹如寻找四方的圆﹐不动的飞箭﹐本来便是矛盾的命题。所以第一流人才﹐总有一点不与俗同的瑕疵﹐成为一种缺陷美。2我们期望两岸政府继续以务实﹑理性的态度处理双方的关系﹐通过多层次的沟通增加相互了解﹐在条件更成熟时再处理两岸的政治关系﹐这对海峡两岸以至整个地区的安全才是最有利的。3鸦片一词会产生很坏的社会影响。4他们越是兴风作浪﹐人民就越明白﹐越憎恨他们。5贪污罪犯或地铁功臣﹖6你更可选择以积分兑换豁免年费﹗7提醒他们﹐做区议员不是做官。8一国两制。9某某人员才能做好参议者和推议者。10再没有经费支持他。11某某为了要打击对手......12今年的业绩会比去年好﹐故准备扩充公司。13由于职位空缺多﹐求职者变得挑剔。14"扩局"的基本出发点应当是正义。15社会思想活跃而局势稳定。16我们是否已经想尽办法去追收一些应收未收的税款﹖17为了应付学能测验﹐小学生被迫进行机械式操练﹐影响一般学科成绩及五育发展﹐故应尽快取消。18他建议当局容许有关英文学校以中文教导英语水平低的学生﹐个别中文中学则可设英语教学班﹐教导英语水平高的学生。检定语言模式删  减  类例   子 化   解名词不明确式(主词不明确) (受词不明确) (身份词不明确) (定义不明确) (形容词不明确) (动词不明确) 动词不明确式(副词不明确) 简单删减式 比较删减式 扭曲类例   子化   解猜臆式 因果式 相等式 假设式 虚泛词式(虚泛词) (单一价值词) (虚假词) 归纳类例   子化   解以偏概全式 能力限制式(可能) (不可能) 价值判断式12.8 提示语言模式理查德和约翰于1973年去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研究米尔顿-埃里克森的催眠疗法。其结果是两本在催眠治疗界很有地位的书籍"Patterns of Hypnotic Techniques of Milton H.Erickson,M.D.Volume 1 and 2"﹐其中内容包括本文介绍的提示语言模式。米尔顿-埃里克森是一个超卓非凡的治疗师﹐他有极为知微深入的观察和洞识能力﹑极为积极的人生观和无比的爱心。他过人的治疗能力﹐绝大部分是自己培养出来的﹐至今尚未能让我们完全清楚地掌握(虽然他在世时大力﹑慷慨地与人分享)。他有很多接近神奇的治疗个案﹐为人津津乐道﹐效果深长而表面看来是如此简单和轻松。从他的治疗故事看来﹐他是一个让自己内心被受导者的感受所带引﹐而不是让学朮规条所囿困的心理医生。提示语言模式显示出他能力之中语言的一面﹐本文只是一个极为片面和简单的介绍。米尔顿-埃里克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经分析和提炼而成为提示语言模式。我们必须记住﹕仅凭语言文字不能发挥全部的效果﹐仍须加上适当的声调﹑说话速度﹑手势﹑身体语言﹐甚至走动去配合。提示语言模式的上的是与对方的潜意识沟通﹐把讯息直接让对方的潜意识收取﹐或是引导它抽出一些在意识控制范围中不能提取的数据。(例如﹐一个人意识地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把任何事情做好﹐于是引导他从潜意识里取得拥有这些能力的数据﹐或是引导潜意识去表达或者发挥一些它有的能力。)对潜意识来说﹐文字本身并不是好的沟通工具﹐潜意识更在乎非文字语言。这更显出米尔顿-埃里克森发展出的这套语言模式的可贵。几乎所有的检定语言模式的语式﹐都可以运用在提示语言模式之中。事实上﹐最容易做到提示语言模式的效果便是运用检定语言模式中的语式。1"先跟后带"的说话模式先说出你观察到的对方可以核证的行为﹐再把他带至你想引导他做的行为上。例﹕"你坐在椅子上﹐闭上眼睛﹐缓慢地呼吸﹐开始放松自己。"前两点是"跟"(描述受导者的行为)﹐后两点是"带"(想受导者做的事)。继续运用"先跟后带"的说话模式﹐把受导者带至你想让他做的行为上。刚才"带"的指示﹐现在已成为了"跟"的事实.跟着﹕"你这样缓慢地呼吸﹐身体越来越放松﹐很容易便想到一些开心的往事。"在一个成功辅导的过程中﹐辅导者都能够用这种说话模式去带引受导者。2"引导式"的用词一些文字上的选择会做出受导者潜意识收到不同暗示和推动的效果。1)"但是"与"同时"。"但是"否定了句子前面的意思﹐"同时"则肯定了句子前面的意思。例﹕"你的工作表现很好﹐理应升级﹐但是......""人生路程的上面﹐经常会有困难﹐但是我们所拥有的能力﹐足以克服它们。""人生路程的上面﹐经常会有困难﹐同时也有快乐和满足。""这个人的话你感觉到像尖刀一样在刺痛你﹐但是﹐你也感觉到一丝勇气在心中升起。"2)"如果"与"当"。"如果"提供了可有可无的选择﹐而"当"则假设了某些条件一定会出现。例﹕"如果你的新生意成功了﹐你会买一部名贵跑车。""当你的新生意成功了﹐你会买一部名贵跑车。"3)"不能"与"不会"。"不能"是没有选择﹐"不会"有"会学"与"不会"两个选择﹐有选择便是有能力。3"时间式"的用词用文字把事情的时间性改变﹐因为时间性改变了﹐事情的意义便会有所不同。以下的例子﹐都是在引导对方的潜意识注意到未来尚大有可为。例 子对方的话你把它改写成1我不会游泳。你是说到现在为止你还未学会游泳﹖2我不知怎样做。你仍未找到办法﹖3受导者回答﹕是啊﹐没有办法。你是指你知道的办法都没有效果﹖4"隐藏指令式"的用词说话的模式并不是一个直接的指令﹐但是受导者会跟随所说的话而行事。以下介绍3个模式。1隐藏建议。例﹕"很多人发觉把那些景象入在左下角感觉最舒服﹐不知你是否也一样﹖""我在想如果你......会有怎样更舒服的感觉。""有个朋友试过......"2反面的提议。例﹕"直到你感到足够舒服﹐才需要张开眼睛。""除非你已经很想找回那勇气﹐不要马上回忆那次......""你不用经常记得这份良好的感觉﹐只要在需要的时间使它涌现便足矣。"3隐藏指令。例﹕"你一面听这柔和的音乐﹐一面感觉自己的身体更放松。""我们向窗外望去﹐见到小鸟飞翔﹐忙于觅食﹐它们是如此自由﹑如此开心﹔对面街上﹐小孩子在嬉戏﹑顽皮﹐同时开心﹔四处的人与事﹐都显示出烦恼﹐但也有开心的时刻。""我昨天见天一个朋友﹐他说已经进入2000年﹐他有很多计划﹐他会马上去做。"5"双刀式"的用词话中提供两个选择﹐这两个选择都可以达到同一个指令。例﹕"你想现在开始还是喝完这杯水再开始﹖""在离开这房间之前或之后﹐你会......(改变)﹖""你想现在给他打个电话﹐还是回到公司后再找他谈﹖"注﹕提示语言模式的配合技巧1指令词之前和后稍停顿一下2说指令词之前加大音量3说指令词时改变声调﹐较高或较沉皆可4说指令词时把文字拉长一些5可考虑加上手势﹐每次说该词时都用同一手势提示语言模式请找出以下一段宣传文字中用了多少"提示语言模式"。我不会告诉你这个课程是最好的﹐同时我不会说所有学员都告诉我们这个课程使他们有很大的收获。不要太相信我说的话﹐当你看到学员在过去课程中留下的评语时﹐你或会觉得应该考虑报读它。不要急于缴费﹐除非你想确保你一定参加。你现在坐那张椅上﹐你在考虑这个课程是否真的适合你。你这样思考﹐心中追求的是智慧地运用金钱﹐同时使自己有很大的收获。你打算一次付款﹐还是利用我们的免息分期优惠﹖注﹕注意第三行和末尾"有很大的收获"一句的重复。12.9 定框法1练习指示第一部分﹕先想一件近日有点困扰你的事﹐然后回答以下的问题﹕1什么地方出现问题﹖2为什么我会有这个问题﹖3有了这个问题多久了﹖4这个问题使得我哪个方面受困﹖5因为这个问题﹐所以那些我想做的事都不能做﹖6是谁令我有这个问题﹖7这个问题使我最感辛苦的是什么时候的﹖写下或思考过你的回答后﹐做一个深呼吸﹐注意一下这一刻你内心的感受。第二部分﹕仍然想同一件使你感到有点困扰的事﹐回答以下的问题﹕1我想有怎样的解决﹖2最快的解决可以在什么时候出现﹖3我会凭什么知道事情已经解决了﹖4当这件事解决后﹐我的人生的哪些事情也会得益﹖5我拥有哪些对这件事会有帮助的能力﹖6什么人﹑什么事能助我解决这件事﹖7我可以开始做些什么﹐好使这件事早日解决﹖写下或思考过你的回答后﹐做一个深呼吸﹐注意一下这一刻的内心的感受。2定框法首先依照练习指示内容做完练习。把两次测试的内心感觉做一下比较﹐哪一次的感觉好些﹖第一部分的问题属于"埋怨"框架﹐它们都把焦点集中在"问题"身上﹐因而使我们的思路停留在局限和无奈里。这些问题总是要求你去解释为何你得不到想要的﹑不成功的原因(借口)﹐和什么问题的出现不是你所能控制的。结果是﹐大部人回答完这些问题后内心的感受很不舒服。第二部分的问题属于"解决"框架﹐把焦点集中于事情未来的解决和能力资源﹐这使我们感到更有希望﹐事情更受控制。以上显示出﹐即使是同一件事﹐我们也可以通过选用不同的思想框架来操纵内心的状态。经常抱怨的人习惯了使用"埋怨"的框架﹐所以经常都心情不好﹐因而影响做事的积极性﹑人 际关系﹐甚至健康。而懂得运用"解决"框架的人﹐在同样的事情中都能保持一种正面的心态和力量。从上面的解释得知﹐我们思考所选用的语式﹐对我们人生的成功快乐有很大的影响。在一个沟通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语式框架而影响他人。定框法是一个简单﹑容易掌握的沟通技巧。它的作用是把对方的思想和内心状态带至一个最能实现三赢的方向。只要你先想一想这次沟通的三赢目标应该是怎样的﹐你就会很容易知道怎样设计你的语式框架了.。第十三章 人际关系与沟通沟通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在都市里上班的人﹐更会是经常做的事。可是﹐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到沟通方面的训练很少﹐往往只是家长或老师们没有系统地教导﹐或者是从实际经验里自己总结出来。既然一个人不能远离其它人而成功地独自生活﹐与别人有效地沟通和建立良好的关系就是很重要的。这一章的主题就是针对这两点﹕沟通与人际关系。首先﹐研究沟通效果的基本因素和一些有关的技巧。文字的运用﹐对话时所用的语言﹐当然对沟通的效果也有很大的决定性。理查德-班德勒曾经说过﹕"It's either information or intervertion."他的意思是说﹕当你对别人说话时﹐你不是给他一些讯息便是在改变他。的确﹐对于对方所处的心理和思想状态﹐我们说的话是很具影响力的。这里介绍数个说话的技巧。接下来的部分处理我们对其他人的看法或者成见和因此而产生的人际关系上的问题﹐包括一些改善与别人的沟通和关系的技巧。13.1 有效沟通的8点启示以下的8点启示让我们了解沟通效果更好的途径。1有效的双向沟通的先决条件是和谐气氛沟通的方法有很多种﹐绝对不只我们一般用的对话﹑书信来往﹑传真电邮等。吵架对骂也是沟通方式之一。不理睬对方也是沟通方法之一。因为"沟通"二字本身的意思是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讯息。吵架对骂中的声调﹑身体语言和所用的文字﹐是为了表达出不满意某些事情或者不能接受对方的一些言行﹔而不理睬对方是用沉默去表达出"我不愿意与你沟通"的讯息。上面"沟通"二字的意思只强调了单向沟通。双向沟通是在一方有效地表达了自己的讯息之后﹐另一方对那份讯息作出响应。有效的双向沟通是我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讯息﹐而对方的响应是我所祈望的。在这里﹐我不是说对方一定会接受你的意见﹔对方虽未接受﹐但是乐意进一步了解你的意见﹔或者提出他自己的意见与你讨论﹐都是良好的响应﹐因为这些显示出对方是想与你有共识。想做到有效的双向沟通﹐必须先有和谐气氛的存在。和谐气氛是使双方感到安全而无须启动自己的保护机制。在这个状态下﹐对方脑里前额叶的理性中心(掌分析思维﹑理解﹑解决问题和策划的部分)会更活跃﹐更能发挥其功能﹐因而能够导致良好的双向沟通效果。2沟通的方式不能一成不变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没有一个人在两分钟是一样的﹐因此沟通的方式不能一成不变。每个人从出生到今天﹐所遭遇的人生经验不可能一样﹐因此凭人生经验所塑造出来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BVR)也不可能一样。而每个人都是凭借内心里的一套BVR去处理眼前的每一件事﹐所以﹐同一件事情出现﹐没有两个人的感受所产生的意义﹑情绪﹑思想状态和反应能够一样。很多人都明白和接受这个道理﹐但同时﹐却又往往用相反的态度去处理一些情况。以下的说话会经常听到﹐不都是表现出这个道理的相反吗﹖"真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接受了这个计划﹐他还是不肯接受。""人人都是这样做啦﹐他是没有理由拒绝的。""我们已经为他设计了对他最好的方案﹐不由他反对了。""我们都觉得这样最好﹐你还是同意吧﹗"我们的BVR随着时间﹑随着我们的成长﹑随着每一件在生活中每天每刻发生的事﹐而有所改变。所以我们是在不断地改变中。例如﹐你看这本书﹐从开始看到这里﹐假定你花了一小时﹐无论你同不同意所看过的内容﹐你的BVR与一个小时之前相比﹐一定已经有所不同。这份不同﹐是在看每一页﹐甚至每一句的过程中慢慢产生的。同样地﹐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都会在我们的脑里做成BVR的变化。所以﹐没有一个人能够停顿下来﹐保持不变。既然人在不断地变﹐我们与另一个人的沟通方式便不能一成不变了。你也许曾经有过这样的经验﹕在两个不同的时间同某人对你说了同样的一句话﹐两次你内心的感觉和反应是不同的。这便证明每一个人都是在不断地变化中。若想做到良好的沟通效果﹐不能只凭自己认为应该怎样说和做﹐或者过去这样说和做有效果﹐便闭上眼睛去说和做同样的言行。我们必须凭现场对方的状态去设计有效的言语和行为。3应给别人一些空间一个人不能控制另一个人﹐也不能推动另一个人﹐每个人都只能推动自己﹐所以﹐应给别人一些空间。不给别人空间就是"强人所难"。很多时候﹐我们凭着一些正面的动机﹐就以为可以代别人决定什么是对他最好的﹐不仅替他安排了事情﹐而且强逼他人接受。当对方不接受时﹐我们埋怨他辜负了自己的一番好意﹐甚至责怪他不爱惜自己﹑自暴自弃。这种现象最常出现于家庭中﹐对家人的一份爱心﹐往往使自己盲目而看不清什么才是对所有人最好的。其实﹐每一个人内心的一套BVR﹐早已为他决定了什么对他好﹐他应该怎样做。这些决定﹐也许始终不能带给他理想的结果﹐但是他要后来才能知道﹐当时﹐他只会按照本人内心的BVR去行事。你认为对他更好的做法﹐是从你的角度﹐也即是你的BVR做出的判断。每个人都由自己的BVR所控制﹔每个人的BVR﹐也只能控制他自己。因此﹐你这样的看法﹐对你来说是对的﹔而那样的决定﹐从他当时的BVR的角度去看﹐也是对的。你若想让他接受你的看法﹐用"强人所难"的办法是不会有效的﹐因为只有他的BVR改变了﹐他的看法才会改变。你不能改变他的BVR﹐只有他自己才能改变他的BVR﹐所以﹐每个人都只能推动自己。(你可以做一点事﹐使他觉得想改变他自己的BVR﹐但这往往不是在沟通现场中容易做到的﹐除非受过一些特别的训练﹐例如NLP辅导技巧。)更有效的方法是从他的BVR角度去看看﹐有什么比他的决定能够给他更多更好他所向往的价值﹐然后引导他自己去意识到这些新的可能性。这样﹐他才肯用不同的方法去推动自己。容许对方的BVR在你的思想中存在﹐在思考时考虑到对方的BVR,便是给对方一些空间。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6
正序
倒序
20120525015124491
20120525015124491-2
20120525015124491-3
20120525015124491-4
20120525015124491-5
20120525015124491-6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宽恕就是爱
宽恕就是爱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