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读懂经济学(值得一看)-2

第11节:经济学的产生-从需要与满足说起(11)  贝克尔创立了"新消费者论"、"时间经济学"等理论,甚至被西方学者称为"贝克尔革命"。用简单的语言,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时间与消费的关系:消费过程是需要时间的,而传统的经济理论忽略了这一点,以为消费可以瞬间完成。比如,一个人在五星级宾馆睡觉的时候,就不可能同时到高尔夫球场挥杆击球。所以,时间才是真正稀缺的资源,而时间的稀缺影响了人类的消费行为。  有了新"新消费者"论之后,"理性人"的意义就扩展了,人的消费行为还要包括在不同的时间做出的选择,比如,是满足目前的消费欲望的"极大化",还是宁愿节省眼前的消费,去投资于教育以获得长远收益?这种研究思路,无论对学者、商家和消费者,无疑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说到这里,我们不由地发现:消费,这种我们习以为常的经济行为,原来它竟然是这样复杂?蕴含着这么多丰富的经济学意义?实际上,消费活动不仅复杂的,甚至是神秘的。它会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不仅受到预期收入的影响,还受到时间、生理、社会习俗、心理等因素的制约。  相对于人的消费能力,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能力的提高,明显要快得多。所以,现代经济生活常常表现出生产大于消费的倾向,或者说,经济生活的常态应是"供过于求"。这就难怪,面对经济出现的经济不景气,面对现代社会越发过剩的生产能力,有些人会感叹:消费能力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稀缺的资源!  会有"充裕"时代吗?  其实,究竟是资源更稀缺,还是消费能力更稀缺,这也正是经济学家们纷争不休的问题。  有人认为,如果将资源看作最稀缺的,会导致重生产轻消费的倾向,造成经济发展缓慢;而另一些人认为,如果将消费能力看成最稀缺的,将导致人们为发展经济而不惜以浪费资源为代价,从而毁掉这个地球上最稀缺的自然资源。  既然经济学是的出发点是满足人们的欲望需求,实现人们的幸福快乐,那么,我们不免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到底有没有办法,让人类远离稀缺,生活在"充裕"中呢?也就是说,产品是充裕的,而人们也不会捉襟见肘"买不起"。这种情况会出现吗?  其实,在现代社会,某些方面确实可以实现"充裕"了。  早在1903年,有位叫金·吉列(King Gillette)推销员,虽已年近五十,却仍然满脑子幻想,渴望成为一个发明家。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花了四年时间,终于发明研制了可更换刀片式剃须刀。然而,在最初投入销售的一整年里,这副"新产品"只卖出了51副刀架和168枚刀片。  吉列没有放弃,他接下来做的事情,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他以极低的折扣将数百万副刀架卖给美国陆军,自然,军队将刀架当作生活必需品发给了士兵们。吉列指望这些士兵退役还家后,变成自己的"回头客"。第12节:经济学的产生-从需要与满足说起(12)  然后,吉列又将刀架卖给银行,让银行作为礼品来送给新开户的客户。他设法将刀架和几乎所有商品都捆绑在了一起,比如从绿箭口香糖到红茶茶包。这种做法颇具成效,仅仅又过了一年,他就已经售出了9万副刀架和1240万枚刀片。  吉列刀片的畅销乃至风行世界,给后世的商家们留下了一个重要的遗产:提供免费(或者廉价到近乎免费)的平台产品,然后通过耗材、补给、服务等等,来获得真正丰厚的利润。  在今天,这样的经营策略仍然频繁出现在生活中。比如,中国移动会免费送给消费者一部手机,条件是这之后的两年间,消费者每个月都要打大量的电话。惠普的打印机最便宜一款才300元人民币,但打印机的墨盒,正是惠普公司的主要利润。  这种"免费获得A商品,但需要支付B商品的钱"的方式,被经济学家定义为"交叉补贴"。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免费"已经不仅是一种营销方式了。在一些人看来,这很可能是一个"充裕时代"将要来临的前奏。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就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安德森写作了《长尾理论》一书,提出"免费经济学"(Freeconomics)的观点。安德森及其同行及其同行认为,在未来社会,不是免费商品的成本进行了"交叉补贴",而是免费商品的成本极大地降低,低到趋近于零。  再准确一点说,是提供免费商品的边际成本正趋近于零。由于技术的发展,服务或商品的提供商可以触及大量、甚至是海量的用户,而每新增一个用户、或者给每个用户新增一项服务的边际成本,则在急速向零靠拢。  这听起来有些难以值信,然而,现实中,确实有这样的事情。对于谷歌(Google)来说,新增一个用户,或者给每个Gmail用户新增1GB字节的存储空间所需增加的成本,小得几乎不可计算。  在全世界电脑游戏产业中,增长最快的是免费的网页休闲游戏。比如史玉柱的《征途》和陈天桥的《传奇》,它们可以看作是"交叉补贴"模式的代表者,也可以视作免费经济时代里的一种基础模式。而前提是,每位用户边际成本的降低。  观察了世界各地种种这类现象之后,"免费经济学"认为,会有越来越多的东西变得不要钱,"充裕"将替代"稀缺",成为今日经济生活的主题,再小的需求也可以被满足。  当然,这种"充裕"不可能涵盖所有的商品和服务,人类也不会进入一个完全免费的时代。实际上,安德森提出这种理论的目的,是提醒企业改变思路,明白自己在数字时代如何生存?因为,随着科技的爆炸式进步,在一个边际成本趋近于零的商业环境里,很多过去收费商品和服务必然走向免费,企业必须考虑,怎样如何应对这一局面。第13节:经济学的产生-从需要与满足说起(13)  "充裕经济学"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让我们重新思考经济学的"终极问题":在有限资源下如何进行选择?因此,当资源和供应呈现"极大充裕"时,反而需求这端出现了瓶颈。  人们越来越关注需求,而需求的产生,与人们对一种商品的关注度是分不开的。于是,在数字时代,人们又有一个新的"稀缺资源":注意力。  最早正式提出"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的迈克尔·戈德海伯,他在1997发表了一篇题为《注意力购买者》的文章,富有超前性的提出:信息,这个当时认为很稀缺的资源,很快就会极大丰富,甚至泛滥,而在一个信息泛滥的社会,只有一种资源是稀缺的,那就是人们的注意力。而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赫伯特·西蒙,也提出类似观点,他说:"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  的确,任何一种商品和服务,如果不能首先赢得人们的"注意力",就不可能发生后面的交换行为。"注意力"的相对稀缺,从某种角度说,也是一种"生产过剩",如果商品供不应求的话,人们会踏破铁鞋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绝不会失去了"注意力"。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列出了很多种稀缺资源:资源、产品、需求、时间、注意力……,经济学发展到今天,人类对稀缺资源有过种种定义,到底真正的稀缺资源是什么呢?  的确,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眼中最稀缺的资源,总在发生变化。也许,这个问题永远不会有固定的答案。  在今天,很多日常用品已经生产成本已经极低,也异常廉价。不过,对此也不用过于担心,因为不管经济发展到哪个时代,人们总是有办法制造新的"稀缺"、新的"昂贵"、新的"增长极"……。  "功利"的经济学  从前面的章节来看,经济学好像就是一门关于"人类如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学问,也的确有经济学家以此为"经济学"做定义,比如当年,英国经济学家罗宾斯就提出:"经济科学研究的是人类行为在配置稀缺手段所表现的形式。"  经济学研究人们的购买欲望、消费能力、资源配置,价格决定,行为动机……,它看上去不但"理性",而且像一门很"功利"的学问。那么,经济学果真很"功利"吗?我们该如何理解经济学呢?  其实,在经济学产生早期,本来没有"经济学"这样一个学科,那时这门学问被称为"政治经济学"。而在那个时代,也没有"专业"的经济学家。卡尔·马克思就曾经观察到,早期经济学家,往往并不是纯粹的学者,而是具有五花八门的身份,比如哲学家、疯子、牧师、股票经纪人、革命者、贵族、美学家、怀疑论者、流浪者……。不过,那些在经济学发展史中有重要地位的早期经济学家,往往身兼哲学家、伦理学家的身份,他们的思想也充满哲学思辩。所以,从这个角度说,经济学,正是从哲学和伦理学中"跳出来"的一门学问。第14节:经济学的产生-从需要与满足说起(14)  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学就必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了。事实上,"边际三杰"也就是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瑞士的瓦尔拉斯,他们在掀起"边际革命"的同时,还身兼"经济学改名运动"的领军人物。他们积极为经济学"正名",呼吁要用"经济学"来取代"政治经济学"的名称。  与他们同时代的一些学者也给出了"经济学"的定义。墨尔本大学的赫恩,提出了"理论经济学",并把它定义成"满足人们欲望的理论"。英国的庸俗经济学家麦克劳德则提出了"经济学",并把它定义为探讨"交换的量的关系的规律的科学"。  也许,历史发展到工业社会,必须有一门"功利"的学问,研究如何"满足人们欲望"的了!  不过,俗语说"欲壑难填",实现完全事、人人满意的"资源配置",可以确信是不可能的。其实,还是一位非经济学家对经济学的判断更为准确,他就是文学家萧伯纳。萧伯纳曾说:"经济学是一门使人幸福的学问。"  "仓禀实而知礼仪",这几乎就是经济学的目的。经济学在产生之时,它就名目张胆地以"利已心"为旗帜了。而19世纪英国的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o边沁(Jeremy Bentham,1748~1832),就在哲学思想上,为经济学奠定了基础。  边沁.jpg  边沁不仅仅是经济学家,后来的学者们,给了边沁很多种称号,比如"功利主义哲学家"、"社会改革者"、"政治上的激进分子"、"福利运动的先驱"等等。的确,边泌在哲学上政治学领域对人们的影响更深。他一生提出很多政治主张,比如:个人以及经济的自由、国教分离、言论自由、女性的平等权利、废除奴隶制度和体罚、离婚权、自由贸易等等。这些,在现代社会都已经实现了。可见,边沁的思想为人们建设现代社会提供了指导。  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可以简单的表述为他的"最大幸福原则",他认为,快乐就是好的,痛苦就是坏的,因为人的本能都是趋利避害。所以,任何正确的行动和政治方针都必须做到产生最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并且将痛苦缩减到最少。边沁甚至认为,痛苦和快乐都可以用数学的方式进行衡量,为此,他提出了所谓的"幸福计算"。  边沁的思想也影响了"边际三杰",杰文斯就说过,"经济学是快乐与痛苦的微积分学"。实际上,边沁已经具备了与"边际三杰"近似的边际理论思想,比如他说:"一个人占有的财产越多,他从增加的财产上所获得的幸福就越少。"  而到了20世纪,由英国经济学家所奠定的福利经济学,也吸收了边沁的营养。比如,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庇古认为:一个人的福利是他所感到的满足的总和,而社会福利则是各个人的福利的总和。  实际上,边沁为经济学以及众多的现代人文科学确定了目标,虽然这种目标在经济学领域往往被人们忽视,那就是对幸福的追求。尤其是他的"幸福计算",就连他的拥护者也认为,这是不实用的,甚至有逻辑错误。毕竟,"幸福"这个东同,恐怕连上帝都算不出来。  直到后来,行为经济学产生之后,人们才开始测量和研究关于幸福的感受,把幸福当做可以计量的事物。当然,对这些富有启发性的研究成果的介绍,是本书后面章节的任务。  而经济学,正是在本章介绍的这些早期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边沁、边际三杰、马歇尔等等)的努力下,横空出世了。这么博大精深又充满惊奇、充满乐趣的学问,无法不吸引我们,靠近它、拥抱它、揭开它神秘的面纱……第15节:经济的灵魂--怎样理解"企业"(1)  第二章 经济的灵魂--怎样理解"企业"  "创新应当是企业家的主要特征,企业家不是投机商,也不是只知道赚钱、存钱的守财奴,而应该是一个大胆创新敢于冒险,善于开拓的创造型人才。"  --约瑟夫·熊彼特  企业的存在,仅仅是社会分工的需要吗?企业家作为一个阶层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存在的意义是否只为了追逐利润?现代的经济学家们,解释了经济学最"微观"的问题--关于企业的问题,并由此引导企业改变了它的经营管理理念,走出了企业发展的新模式。  事实上,企业可能并非人们原来想象中的企业,企业家也并非人们原本想象中的企业家。令人耳目一新的答案,就在本章中……  世界上为什么有企业?  在我们的地球上,每个小时都有新的企业成立,也有老的企业消亡。众所周知,企业是经济的微观细胞。那么,这个细胞为什么存在?它到底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  这曾经是很多代经济学家不能彻底解答的问题,最终有一天,一个年轻人因为对企业的研究而改变经济学的进程,他名叫罗纳德·科斯(Ronald.H. Coase)。  1937年,年仅27岁、默默无闻的科斯,写了一篇名为《企业的性质》的文章,在被好几家杂志拒绝以后,最后终于发表在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家》杂志。  起先并没有人注意到这篇文章,直到之后20多年科斯的另一篇重要论文《社会成本问题》问世后,《企业的性质》才引起经济学界的高度评价。此后几十年来,这篇文章已经成为经济学里最常被引用的论文之一。而科斯能在1991年得到诺贝尔经济学奖,这篇文章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至于他的《企业的性质》到底有多大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贺辞毕竟显得过于学术化:  "通过对微观经济理论的扩展,罗纳德·科斯阐述了经济组织的产生原理,为我们理解经济运行方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观点。他的成就有力地推动了法学、经济史和组织理论的发展,并且在跨学科研究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16节:经济的灵魂--怎样理解"企业"(2)  其实,科斯的成果的划时代的。对于整个经济世界,他解释了"产权"的重要意义,这些,将在本书后面章节论述。而对于企业组织来讲,他解释了一个看似古怪却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什么世界上有企业?  科斯.Jpg  "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当代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  科斯与众不同的思考方式,可能很大一部分来自他与众不同的早年经历。童年的科斯身患残疾,像电影里的阿甘那样,必须穿铁鞋走路,并在当地的残疾学校读书。通过努力地学习,18岁的科斯考上了伦敦经济学院,学习商科。他一次次错过了成为编篮工人、历史学家、厂长、或者律师的机遇,似乎是命运的安排,他成为了一位经济学家,而且改变了人们对经济学的认识。  当年,科斯的脑子里总是产生一些"古怪"的问题、过去从未有人想到的问题,比如:既然经济学家们说,价格机制足以调节生产。那么,世界上就根本不需要有企业了,可为什么世界还有那么多企业组织存在呢?  过去的经济学家对此说的很简单:由于有劳动分工,所以需要企业。但科斯对这个解答并不满意:如果价格能够完美地调节企业的生产,那么企业内部又为何需要有管理人员指导生产?如果只凭市场就能组织分工,为什么我们还要企业?企业的边界在哪儿?企业是不是能够无穷大……确实,从经济学诞生了数百年,从来没有人提出过这个问题。  长久以来,经济学家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亚当·斯密理论做证实、补充和修正。但科斯无疑是幸运的,在进入经济学领域之前从来没有经过正规训练,这样特殊的经历让他在思考这些问题时有了更大的自由。  最后科斯提出了自己的结论:企业存在的根源在于节约交易费用。  科斯慧眼独具地解释道:虽然企业家可以在市场上买到所有的人力物力,可是找货、比货、访价、议价等都要付出时间和体力,因此,成立一个常设性的公司(厂商),就可以减少或免去"利用市场"的成本。  在科斯之前,企业被经济学家当做看不懂的"黑箱",而科斯揭开了企业的神秘面纱。科斯提出了过去人们所忽略的"交易成本"。这种"交易成本"如同"看不见的手"在运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摩擦力"。而科斯的伟大之处,在于发现了经济世界的"摩擦力"。一个没有交易成本的世界,宛如自然界没有摩擦力一样,是不现实的。市场价格机制不可能在真空中运行,它必然要付出"交易成本"。而企业的存在,就是为了把这种"摩擦力"尽可能降低到最小。  所谓"公司",它的作用就是将要素市场内化,避免了过多的市场交易。比如,公司要雇用员工,笔试、面试、录取员工需要成本,业务培训也需要成本,管理员工的劳动也需要成本,在一系列内化的过程中,事实上公司支付了"交易成本",但这种成本,毕竟比员工"自由来去"成本要少得多。市场和企业,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劳动分工的办法,而企业的出现只有一个原因:能带来交易费用的降低。第17节:经济的灵魂--怎样理解"企业"(3)  这样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现代很多"大企业",其实人数寥寥无几,这同样是节省"交易成本"的需要。  著名的华人经济学家、科斯的弟子张五常,用一个更形象的说法来解释企业的性质,那就是香港人的"跑单帮"。  在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有很多香港商人们带着香港生产衬衫样品,往返于美国和欧洲,从那里拿回大摞的订单。不过,他们没有自己的工厂,也不搞机器大生产,而是去写字间里向各家公司发订单,第二天再收上来。这些商人,被当地人称为"跑单帮"。  张五常认为,"跑单帮"其实就是企业的实质,甚至认为,"所谓企业,不过是一组节约交换成本的合同,而企业的成本就是监督这些合同执行的成本"。实事上,我们看来,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的确越来越简单了。  1991年,当科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时候,他已经白发苍苍,他回忆起自己的往事,无比感慨地说:"当年我只有21岁,阳光从未停止照耀。"  将近60年后,自己早作的工作才受到褒奖,这样的经历,在经济学界并不仅仅是科斯一个人。这仿佛也在说明:伟大的理论被人接受,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隔开企业与市场的"墙"  经济学家们统计过,一架波音747喷气式客机需要450万个零部件,而这些零部件是由世界上8个国家的100个大型企业和15,000个小型企业参与协作生产出来的。  从这个角度讲,人们无法断定波音的飞机是哪个国家的产品、哪个企业的产品。在经济学家看来,分工的本质是一种管理。跨国公司不断努力降低交易成本和要素成本,并且让分工遍及世界每一个角落。  但是,怎么的分工才是最合理的分工呢?为什么强大的波音公司,不把那15,000个企业纳入自己门下,形成一个宠大的王国?而是只和它们发生交换呢?这个问题,在经济学家那里,叫做"企业边界"(Enterprise boundary)。  "企业边界"不仅仅是"企业能以多大的规模进行生产经营"的问题,还包括所谓"企业和市场的界限"。比如,哪些经营活动由企业自身来完成,哪些经营活动应该通过市场手段来完成。或者说,它就是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墙"在哪里?  在电脑市场上,我们同样可以看到这种"企业和市场的界限"。Hynix是全球最大的内存制造商,希捷是全世界最大的硬盘制造商,Intel是最大的CPU制造商。然而我们所熟知的电脑品牌,没有Hynix,没有希捷,却只是惠普、戴尔、联想这样的品牌。  不仅如此,Hynix、希捷根本用不着在市场上大力宣传他们的产品。因为他们知道,人们从市场上购买的是电脑,而不是CPU、硬盘、内存等等。其实,很多著名的电脑公司,都是在组装Hynix、希捷、Intel的电脑部件。第18节:经济的灵魂--怎样理解"企业"(4)  而汽车行业则不同,他们从来不"组装"汽车,甚至很少有企业单独销售汽车部件。这是因为,设计、生产、检验及调试汽车是个复杂的过程,要求高度的协调,发动机、传动装置、车身、刹车等等都要相配。  不过,研究人员获得了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公司在1976年使用的133种汽车零部件清单,清单记录了每个零件是由内部生产还是外包生产,结果再次证明了经济学家的估计是正确的,那些复杂的元件,企业会选择自己生产,而一些相对独立的元件,则仍然倾向于购买。  在科斯那里,决定企业的边界的原理很简单位:它由企业内的"组织成本"与市场交易成本相比较而决定的。企业扩张到一定程度,也会带来自身的组织成本。因此,由于市场交易成本和企业组织成本的双重作用,企业的边界将决定于市场交易成本和企业内部组织协调成本的比较,企业将倾向于扩张到这样的程度,也就是企业内部一笔额外的交易成本,和公开市场上同一笔交易相同。  不过,随着人类进入网络时代,企业出现了"边界收缩"的现象。比如,对有些高科技企业来说,自己投资建立研发部门,还不如通过网站向业余科学家们悬赏征求解答。如果自己独立开发某种模块部件,还不如向供应商招标,这样最节省"交易成本"。同样,对很多网站来说,与其自己生产内容,还不如由用户自己来生成内容,这样还可以吸引更多其他用户……那么,为什么还要一切都自己干?  我们纵观企业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从规模越来越大到规模越来越小的规模。在工业社会,企业往往发展成拥有数万、数十万员工和诸多分公司的大王国。而在后工业社会中,企业可能越来越小,一切交给市场来解决。  这种变化,目的都是一个:节约交易成本。但不要忘了,"企业边界"不仅仅指企业的规模,它还指企业的经营范围。在网络时代,我们正是看到了这样的现象:很多企业,在规模逐渐减小,在原本"内化"的生产要素逐渐"外化"的同时,企业的经营范围却扩大了。今天一个创意,明天一个点子,就可以使企业转换经营模式,参与到过去从来没有接触的领域当中。  这样一来,"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的概念随之产生了,它意味着,通过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的增加,也就是把产品联合起来生产,企业可以降低成本。  这听起来似乎不可思义,因为"分工"的概念,已经在世界上发挥到了近乎极致的地步,举个例子,在印度,连医院的心脏外科手术,都被分割成了一个个环节,每个环节由不同的医生操刀。  "范围经济"正是似乎在与"规模经济"和"分工"唱"对台戏",它强调,要打破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围墙",不应该再局限于"行业"的限制,在智力资源高度共享的今天,没有什么领域是企业不能参与的。第19节:经济的灵魂--怎样理解"企业"(5)  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了。比如,外国的一些化工公司和制药公司,利用网站和一套悬赏机制,开始在全球寻找那些赋闲的专家来帮忙解决它们的技术问题。这种名为众包(Crowdsoucing)的研发方式让宝洁、礼来等公司的研发成本大幅下降,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得到了提升。这足以说明,在工业社会中,人们会更关注"规模经济"与专业分工。而当社会发展到后工业时代、网络时代,人们会更加关注"范围经济",有人预测,在不久的将为,"行业"的界限将被打破,企业与市场之间,可能不再有"企业边界"。  不过,当"打破围墙"成为经济学领域的一种时尚时,我们还是需要记住科斯的那句话:交易成本最低。对于企业来说,在选择它的管理方式、经营范围时,一切,都要以"交易成本最低"为目标、为标准。  股份公司的功过是非  企业发展成熟的一种形式,就是股份有限公司。世界上第一个股份有限公司,是荷兰的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3月20日,在其后的将近两百年间,总共向海外派出1772艘船,约有100万人次的欧洲人搭乘4789航次的船班前往亚州地区。它为荷兰的输入了无尽的财富,当然,也给中国人带来了无穷的噩梦。  此后,世界各地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股份有限公司。于是,股份有限公司从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色,一跃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支配力的经济组织形式。今天,股份有限有限公司统治着我们的生活,它们决定我们吃什么,看什么,穿什么,在哪工作,做什么。甚至可以说:股份有限公司是现代社会的帝王。  至于为什么会有股份公司的存在,我们还要从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东印度公司说起。当时的欧洲各国政府,为了掠夺殖民地,不断发行战争债券。东印度公司为了得到更多的资金 ,就用"东印度公司"未来能够从殖民地掠夺的金银财富做担保,向百姓借债,开始发行股票。于是,股份公司就产生了。英文股票(Stock)一词,原义为"国债",正是因为股票来源于早期的战争公债。  此后,世界上出现了越来越多股份有限公司,伴随着它们的,是股票交易所一家家成生了,股票投资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人们之所以购买企业的股票,是因为对某些有成长力的企业来说,他们的未来收益可能很大,而良好的预期会使得企业股票不断升值。于是,不断升值的股票就会被反复炒作买卖,到最后把一张张"债务凭证"的价格炒得无比之高。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要问:究竟是股份公司把资本投机行为引入这个世界?还是人们为了资本投机而发明了股份公司?这个问题也许不会有答案了。而实事是:股份公司的产来,带来了企业制度的成熟,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同时也还来的种种资本市场中的灾难。第20节:经济的灵魂--怎样理解"企业"(6)  早期的股份公司,往往与政府、贵族有着紧密的勾结。也正因如此,早期的股灾,"密西西比泡沫"以及"南海泡沫",都体现了股票市场中官商勾结、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等现象。几次类似的早期金融危机之后,欧洲各国开始了对股票、投机等行为的禁令。英国政府曾禁止了股份有限公司达一百年之久,而法国政府禁止了银行这个名词达到了150年之久。  其实,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亚当·斯密提出以法制为基础,以自由为手段,追求财富,主张以"看不见的手"来调整市场的供需。后来,也而是通过自由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得股份公司在此后得以健康发展。直到发展为今天,股份公司在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  有人批评股份公司,因为现今的世界已经被股份公司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所环绕。它惟利是图、剥削成性,如果它的破坏性行为不受到限制,将危及整个地球生态、人类健康,甚至是社会形态。  还有人赞美股份公司,说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实现了马克思认为的必须通过革命才能实现的"公有制"。因为任何一个普通民众都可以购买大公司的股票,成为股东。一家企业,可能在世界各要拥有成万上亿的股东,又能使这些成万上亿的普通股东、也就是穷人,分享公司的利润,这,也是一种形式的"资产共有"。  在管理学领域,股份公司还有另一层意义:它促进了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发展。  早期的公司一般是家族企业,创业者会把企业交给自己的子女来经营,因为他们相信子女不会背叛自己,会尽最大努力把企业发扬光大下去。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对企业家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创业者的子女们,很少有真正具有经营才能的。既便他们天赋聪明,但他们往往从小生长在优越的环境中,不像父辈那样,在艰苦创业的过程中培养敢于承受挑战、化挑战为机遇的能力。由他们来接班的企业,多半很快就没落了。  相比之下,如果在血缘关系之外去挑选职业经理人,做为自己公司的代理人,就成了最佳的办法。企业主作为股东是委托方,聘用的职业经理者,受雇于企业的股东代表--董事会。这样,企业就可以在全社会的范围中,挑选合适的管理人才。  职业经理人制度也是与一个社会的诚信与法治环境是分不开的,在缺少法治环境的传统社会中,家族、血缘关系网无疑是人们实现经济安全的最主要依赖。而外部法治与诚信环境越好,通过契约安排规范代理人的行为就越可行,寻找血缘关系外的职业经理人接手管理公司就会越好。  所以,西欧早在几百年前就推出了可以由"家族以外的人"经营管理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也逐步发展起现代社会的代理人制度。于是,"股份有限公司"就成为了契约与法律规则的产物。第21节:经济的灵魂--怎样理解"企业"(7)  今天,欧美很多发达国家中,很多创业成功者选择的不是由子女接管企业,而是让企业股票上市,聘用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比如,英特尔公司早已和创始人的家族脱钩,比尔·盖茨用不着把他女儿的未来捆绑在微软公司上。  此外,在日本,有着与中国"子承父业"和美国"职业经理人接管股份制企业"这两种模式都不同的折衷方法,就是将"女婿养子"培养为企业的掌门人。像日本松下集团第二任董事长松下正治,是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的"女婿养子"。三井集团历代掌门人中有好几位是三井家族的"女婿养子"。丰田汽车的创始人丰田佐吉,也将整个家业由"女婿养子"丰田利三郎掌控。  一些学者的研究发现,在日本,具有与西方不同的现象:家族企业的业绩平均优于代理人管理的非家族企业。而家族企业当中,"女婿养子"所掌控的家族企业,其平均业绩高于亲生儿子接掌的企业。由此来看,看业,企业再怎么发展,也是与一个社会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分不开。这些,也是经济学家们不得不考虑到的问题。  为"选择"付出的代价  乔治是个非常有才华的小伙子。他就读于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马上就要念大学三年级了,他已经修完了规定的课程,现在面临的是选择专业的问题。  但是,他该学什么专业呢?他特别喜欢建筑学--每到周末他就去研究波士顿的著名建筑,他希望将来有一天自己也能设计的那样的建筑物。同时他又喜欢计算机,希望能在一家像谷歌这样令人向往、工资又高的公司工作。他的父母也支持学计算机的选择,因为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系是最有实力的,学建筑何必要上麻省理工学院?  他必然在两个专业之间选择一个,放弃一个,虽然两个专业他都喜欢。如果他决定选择学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再想转学建筑就非常麻烦了,而选了建筑学再转为计算机专业也同样困难。如果他想两个专业同时学,那就需要支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能到头来一个学位也拿不到手,还要父母多资助一年的学费。  最终,他选择计算机专业,并很快取得了学位。不过,在他这一生中,可能就此放弃了自己喜爱建筑学。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6
正序
倒序
轻松读懂经济学(值得一看)
轻松读懂经济学(值得一看)-2
轻松读懂经济学(值得一看)-3
轻松读懂经济学(值得一看)-4
轻松读懂经济学(值得一看)-5
轻松读懂经济学(值得一看)-6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轻松读懂经济学:人人都该知道的经济学常识
轻松读懂经济学:人人都该知道的经济学常识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