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生活智慧-9

(三)别人不知道我们,我们还可以拥有隐私权,至少不惹人注目。别人都知道我们,那就成了公众人物,到处惹人注目,有什么好处?有实力还好,如果再加上没有实力,岂不是到处出丑,苦不堪言。〔建议〕用心充实自己的才德,提升自己的实力,不必急于出名,让大家都知道。实至名归,才是人间的美事。〔原文〕十五、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主旨〕孔子与曾子讨论忠恕的道理。〔注释〕(一)「参」是曾子的名,见学而篇之四。孔子直接叫弟子的名,表示亲切。(二)「吾道一以贯之」我所说的道理,可以用一个最重要的道理来加以贯穿,统一起来。(三)「唯」就是「是」的意思。(四)「忠恕」竭尽自己的才能,称为忠,推己及人叫做恕。〔今译〕孔子说:「参啊!我讲过的所有道理,可以用一个最重要的道理贯穿起来。」曾子回答:「是的。」孔子出去后,别的同学问曾子:「是什么意思呢?」曾子说:「夫子的道理,就是忠恕两个字罢了。」〔引述〕忠于自己的人,对自己的事情都能够尽心尽力去做,当然有良好的成果。忠于职守的人,对份内的工作,必然尽心尽力,做出良好的效果。对别人宽恕的人,能够设身处地,体谅别人的苦衷,包容别人的缺失,原谅别人的过错。并且进一步帮助别人,促进共同的进步。把忠恕的精神,应用到各个方面,就等于用忠恕的道理,来贯穿孔子所说的所有道理,连接起来而不产生矛盾了。〔生活智慧〕(一)孔子所说的道理,有时候因人而异,以致前后不一定相同。但是具有一贯的系统,彼此并不矛盾,当然更不会互相冲突。为了使大家更加明了起见,他用忠恕两个字,来加以贯穿。(二)曾子所说的「忠恕」,就是孔子所说「一以贯之」的「一」。如果真的要简约成一个字的话,很可能就是一个「恕」字。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西方人喜欢说:要人家如何对待我们,就应该同样对待人家,含有「恕」的味道,却始终未能提出「恕道」,他们说出这样的话,至少比孔子晚五百年。〔建议〕先从为政篇所说「攻乎异端,斯害也己」做起,培养容纳不同意见的雅量,再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进而「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以体会和实践恕道。〔原文〕十六、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第二部分 第42节:里仁第四(9)〔主旨〕孔子从义与利来区别君子与小人。〔注释〕「喻」即通晓。〔今译〕孔子说:「君子能够把利益的追求,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引述〕很多人采取二分法的思维法则,把孔子这一句话,解释成君子只明白义的所在,却不理会利的重要性。小人只知道追逐利益,并不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实际上儒家所说的义与利,并不是对立的。做出两极化的解释,徒然造成很多义利的争辩,实在不符合孔子的本意。小人唯利是图,当然不好。若是深一层思虑,把所追求的利益,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岂不就是君子了?可见小人修养自己,是可以变成君子的。孔子把利分成两种:一种是合义的利,我们现代称为合理的权益;一种则是不合义的利,我们现代通称为不当所得。合理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不正当所得则为法律所禁止。可见现代法律,和孔子当年的主张十分吻合。〔生活智慧〕(一)利益有应当得的,也有不应当得的。前者合乎义,有正当性,当然可以求。后者不合乎义,不具正当性,也就是不合理,最好不要取得,以策安全。(二)利益是一种欲望,人人都可以有,也应该有。义是正当性、合理性。用合义与否来衡量自己对利益的欲望,区分出当得与不当得,自然十分明确。(三)只要心存仁义,就用不着害怕求利的欲望。用仁义的理智来辅导求取利益的欲望,便不致唯利是图,因利害义了。〔建议〕从现在起,想到利益的时候,赶紧想一想,这样合理不合理?合理的利,可以要;不合理的利,不当要,铁定不要。〔原文〕十七、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主旨〕孔子教人要反求自己。〔注释〕「思齐」指想要和贤者一样。〔今译〕孔子说:「看到贤德的人就想要和他一样,看到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不好的行为。」〔引述〕圣贤由修养而来,所以人人都需要修养。最好的方式,便是把别人当做一面镜子。看到别人的言行,就反过来看看自己。比自己好的,想办法向他学习,以求努力赶上。比自己差的,看看自己有没有和他同样的缺点,有的赶快加以改善。这样不断自我精进,应该能够修养得和贤者一样。当然,先决条件,还是有志气要向贤者看齐。见贤思齐,并不是样样都要向贤者看齐,更不是样样都要比别人高明。人有个别差异,各有不同的倾向,不必也不能勉强求其相同。所以我们把见贤思齐界定在品德修养方面,因为品德修养并不因人而异,是可以共通的。〔生活智慧〕(一)见贤思齐,大部分指品德修养而言。因为品德修养,和专业没有什么关系,属于人人共通的素养,大家都可以学。(二)至于知识、技术方面,不能说样样都可以见贤思齐。必须在相同或相关的领域,才能够向比自己高明的人学习。完全不同的领域,有时候很难强求,有一定的难度。(三)不论贤或不贤,对自己来说,都具有反省的作用。觉得自己不如的地方,检讨改进。认为不如自己的地方,自我加强。主要的作用,不在于和别人比,而在于自我提升。〔建议〕看到自己,必定想想别人,才不致自私自利。看到别人,反过来想想自己,可以帮助自己长进。这样一来,任何事物对自己的修养,都有相当助益,千万不要轻易放过。〔原文〕十八、子曰:「事父母几(jī)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主旨〕孔子教人劝谏双亲的道理。〔注释〕(一)「几谏」指婉言规劝。(二)「又敬不违」即敬重父母不敢违抗。(三)「劳」是忧愁的意思。〔今译〕孔子说:「子女奉事父母亲,遇父母亲有过错,只能委婉劝谏,如果父母不听从,依然恭敬不敢违抗,虽然内心忧愁但不怨恨。」第二部分 第43节:里仁第四(10)〔引述〕我们常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一般人都解释错了,按照字面的意思,解释成天下的父母都是对的,不会犯错,以致引起很多争议。实际上这一句话的真义,应该是:「天下的父母,基本上都是人。既然是人,便可能犯错。但是身为子女,不能够讲父母。把父母当成不会犯错的人,是子女的孝道。」那怎么办呢?孔子说这番话,正好派上用场。当父母有过失时,子女必须讲究沟通技巧。使父母明白。若是听不进去,也不能怒目相向,更不能怀恨在心。最好暂时听从父母,再想办法劝说。〔生活智慧〕(一)同样一句话,对上、对平行、对下的说法,包括态度与语气,都应该有所不同,才符合伦理的要求。子女向父母提出劝说,是下对上,不能采取命令式或商量式的口吻,最好用建议式或禀告式,比较容易收到良好的效果。(二)父母有时候听了子女的规劝,心里已经明白,表面上坚持己见,并不认错。这时候子女应该停止劝说,表示愿意接受父母的方式,反而能够改变父母的言行。(三)做子女的,千万记住不要去改变父母,只能够促使父母自己改变。更不能明白表示,是自己劝说的功劳,才使父母有所改变。否则,已经是不孝了。〔建议〕两代之间,难免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实际上和是非、对错扯不上关系。为人子女,更应该委婉说明,提供父母做为参考,不能够要求父母一定要接受自己的意见。〔原文〕十九、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主旨〕孔子认为让父母知道自己的状况和去处,才能安心。〔注释〕(一)「远游」指出远门。(二)「方」即方向、方位。〔今译〕孔子说:「父母亲在世,子女不要出远门,真的有需要,也必须告诉父母明确的去处。」〔引述〕子女的安全和健康,是父母最为关心的问题。子女现在哪里?状况如何?最好让父母知道,以免担心。父母健在的时候,最好不要远行。一家人朝夕相处,才能互相关照。确属有必要远行,应该事先向父母禀告,而不是告知。到了目的地,应该打电话回家,问父母安好,报告自己的情况。不使父母担忧,是为人子女的一点孝心。尤其在离家外出的时候,更应该如此。〔生活智慧〕(一)从小养成外出和回家,都向父母禀告的习惯。进而时时遇有大事或要事,都不使父母担心。使父母安心,是子女应尽的责任。(二)现代外出的机率很大,必须事先向父母禀告,保持定期请安,并报告近况。最好留下连络电话,以便随时连络,互通信息。(三)父母在为什么不远游?因为父母无时无刻都在想念子女,并不是希望占有或控制子女,或者把子女当做防老、养老的的工具,而是一种纯洁自然的亲情。子女以「不远游」或「游必有方」来回报,成全父母的爱,是一种对父母的尊重和敬爱。〔建议〕子女尽可能侍奉在父母的身边,一家人团聚欢乐,才有家的乐趣。若是为了学业、事业的需要,应该常保联系,定期欢聚,或者把父母接过来住在一起。〔原文〕二十、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说明〕这一句话,已经出现在学而篇「父在观其志」那一章,请自行参阅。〔原文〕二十一、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主旨〕孔子认为子女应该记得父母亲的年龄。〔注释〕(一)「知」即记得。(二)「喜」是欢喜。(三)「惧」为忧惧。〔今译〕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记得,一方面欣喜父母亲高寿,一方面忧惧他们的衰老。」〔引述〕父母长寿,是子女最大的乐事。然而长寿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活得长久,一是日愈衰老。前者使子女欣喜,后者令子女忧惧。有孝心的子女,不但知道父母的年龄,而且牢记在心。记得及时行孝,尽心奉养父母之外,还要谨言慎行,不要令父母担心,更不能使父母蒙羞。第二部分 第44节:里仁第四(11)〔生活智慧〕(一)看到父母年岁日高,表示父母跟子女欢聚的日子,已经逐渐减少。务必提醒自己,行孝要及时。(二)事情总是一体两面,有喜有忧,全部都要承受。尽量使父母欢乐,多少可以减少一些忧愁。勿使时光白白溜走,应该是子女的责任。(三)孝心要落实到实际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诚挚而积极地的表现出来,才有意义,也才有价值。〔建议〕牢牢把握现有的时刻,对父母表达孝敬的心意。〔原文〕二十二、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dài)也。」〔主旨〕孔子主张说出的话一定要真正付诸实践。〔注释〕(一)「躬」即亲身、亲自。(二)「逮」是及,做到的意思。〔今译〕孔子说:「古人不轻易说话,因为说到而做不到是很可耻的。」〔引述〕说话算话,令人十分钦佩。说话不算话,以后再怎么说,别人都不敢相信。先做后说,当然最可靠。说了便做,也很不容易。答应得太快,往往不容易兑现。说得太早,常常遇到难以控制的变数。因此推论,没有把握的事情,最好少开口。〔生活智慧〕(一)先考虑自己的时间和能力,再承诺别人的请求,应该比较妥当。否则轻诺寡信,对自己的伤害最大。(二)一旦答应下来,务必尽心尽力,以求如期完成。不要找理由,也不要把责任推给别人,因为说再多也没用。(三)同一段时间,不要承诺过多的事情。宁可事先抱歉,也不要事后才后悔。时间就这么多,谁也没办法。〔建议〕养成不随便承诺,不随口答应的习惯。想妥当了再承诺,有把握时才答应。〔原文〕二十三、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主旨〕孔子教人如何减少过失。〔注释〕「约」是自我节制、约束自己的意思。〔今译〕孔子说:「因为自我节制、约束自己而犯过失的,实在很少见。」〔引述〕虽然说不要怕犯错,以免由于害怕犯错而什么都不敢做,反而失去尝试的机会,影响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但是尽量减少犯错,仍然十分必要。减少错误的方法很多,最主要的,莫过于谨言慎行,时时自我节制、约束自己。约即约束,克制自己的言行。不该说的话,一句也不能说。不该做的事情,一件也不能做。如果真能够这样,犯错的机率就会大大减少。〔生活智慧〕(一)大部分人都克制不了自己,往往一时兴起,便脱口而出,爱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样的人,错误必然很多。(二)自爱自重的人,知道自律的重要性。用心克制自己,约束自己的言行。这样一来,错误自然大幅度减少。(三)最好的办法,仍然是想妥当了才说,想妥当了再做。谨慎小心,时时约束自己的言行,当然最为妥当。〔建议〕养成自我约束的自律习惯。不放纵自己,不吹嘘自己。不让自己爱怎么样就怎么样,以免闯祸。〔原文〕二十四、子曰:「君子欲讷(nè)于言,而敏于行。」〔主旨〕孔子教人说话慎重而行动敏捷。〔注释〕(一)「讷于言」指说话慎重。(二)「敏于行」即做事勤快。〔今译〕孔子说:「君子说话要慎重,做事要勤快。」〔引述〕很多人说话十分随便,爱怎么说就怎么说,想说什么便说什么。很多人说了半天,始终没有行动。就算真的去做,也拖拖拉拉,别人急他偏不急。孔子针对这样的毛病,提出「讷于言,敏于行」的良药,希望加以矫治。我们常说要自我改变气质,却苦于找不到好方法。现在看到孔子的良方,最好勤加练习,及早养成好习惯。更多精彩请关注福哇小说下载站,谢谢!〔生活智慧〕(一)说话太快的人,好像没有经过大脑,令人不敢相信。实际上观察,似乎也是如此。说慢一些,大家听得清楚,自己也才明白到底说了些什么,赶快去实践。第二部分 第45节:里仁第四(12)(二)说出来的话,自己都做不到。这种说空话的毛病,别人不方便说,必须自己勤加检讨,才能改进。(三)做事迟缓,不是没有效率,便是心不甘情不愿,给人很坏的印象。勤快、伶俐、敏捷,大家都喜欢。〔建议〕少说多做,说得缓慢一些,行动敏捷一些,做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原文〕二十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主旨〕孔子勉励人要修德。〔注释〕(一)「孤」即孤立。(二)「邻」是亲近的意思。〔今译〕孔子说:「德行良好的人不会孤独,必定有人会亲近他。」〔引述〕孔子这一句话,便是《易经》坤卦文言所说的“敬义利而德不孤”。意思是恭敬、适宜,一旦确立,就能够促使美好的德行广博而不狭窄。有些人朋友很多,经常来往,显得十分热闹,但内心的感觉,却相当孤独、寂寞。因为朋友满天下,知心的却不知道在哪里?有些人刚好相反,来往的朋友很少,由于谈得来又有良好的默契。就算不常往来,也觉得彼此心意相通。为什么这两种人会有这么大的不同?主要原因,在于前者大多是酒肉朋友,重视物质的享受而忽略精神的感应。后者则是道德修养良好,君子之交淡如水,内心充实,自然不孤单也不寂寞,天天自得其乐。〔生活智慧〕(一)自认为曲高寡和的人,大多骄傲自负,看不起别人,谈不上道德修养良好。这样的人,大家不愿意亲近,当然孤独、寂寞,怪不得别人。(二)真正品德高尚的人士,必然关心社会人群,也不可能看不起别人。重视道德修养的人,自然乐于向他请教,和他来往。人不在多,真心交往最要紧。(三)品德修养良好的人,大多重视内心的悦乐。吃得好不好?穿得漂亮不漂亮?居住的房屋是不是美轮美奂的豪宅?根本不在乎。这样的交往,当然是志同道合的欢聚。〔建议〕注意自己的修养,自然有人声气相通,因道结合,成为知心的朋友。〔原文〕二十六、子游曰:「事君数(shuò),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主旨〕孔子认为事君、交友,应该谨守分寸。〔注释〕(一)「数」在这里,是态度显得急切的意思。(二)「疏」是疏远的意思。〔今译〕子游说:「事奉国君过于急切,会招致侮辱。对待朋友过于急切,会被疏远。」〔引述〕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26
正序
倒序
论语的生活智慧
论语的生活智慧-2
论语的生活智慧-3
论语的生活智慧-4
论语的生活智慧-5
论语的生活智慧-6
论语的生活智慧-7
论语的生活智慧-8
论语的生活智慧-9
论语的生活智慧-10
论语的生活智慧-11
论语的生活智慧-12
论语的生活智慧-13
论语的生活智慧-14
论语的生活智慧-15
论语的生活智慧-16
论语的生活智慧-17
论语的生活智慧-18
论语的生活智慧-19
论语的生活智慧-20
论语的生活智慧-21
论语的生活智慧-22
论语的生活智慧-23
论语的生活智慧-24
论语的生活智慧-25
论语的生活智慧-26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永不落伍的启示:论语的生活智慧
永不落伍的启示:论语的生活智慧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