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压完全手册-2

b.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而且皱纹增多了。c.皮肤光滑有弹性,充满活力很有精神。8.周末休假时,我会……a.不想工作的事,好好休息一下,去参加我最喜欢的休闲活动。b.继续在家里或公司加班。c.赖在床上,睡得饱饱。9.我常参加的休闲活动是……a.运动、泡温泉或上美容院、护肤中心。b.购物血拼,慰劳自己。c.和朋友一起通宵狂欢。10.整体来说,我觉得自己的生活是……a.平顺的、稳定的,到目前为止我都觉得满意。b.时好时坏,起起伏伏。c.很无奈,只能说在混乱中求生存。评分标准:abc1.10502.05103.10504.51005.50106.10057.51008.01009.05510.0510得分分析:0~20分恭喜你!你具有极高的减压智慧,懂得在工作与生活中找到平衡点,更知道如何为压力寻找出口,让自己的身心维持在最佳状态。这样的你,不会因为自己的情绪影响周围的人,大家都喜欢你,因为你是阳光的使者;这样的你,更容易赢得上司的依赖与肯定,因为你懂得如何解决问题而不逃避问题,认真负责不推脱责任。有什么理由不让成功属于你呢?21~45分在这个分数段的你,要小心一点……你已经是耐压性不良的人了!疲劳令你烦躁不安,压力让你像泄了气的皮球,疲惫更使你看起来暗淡无光。遭遇压力,你只会苦恼,却不知如何解决。多到公园或郊外走走,做些自己喜欢的运动,听音乐、看电影、练书法、画画等都很好。总之,要对自己好一点。你也可以依照本书附录中的减压药膳食谱,为自己做些好吃的佳肴,让压力在日常饮食中消灭。《减压完全手册》第一部分 把压力扼杀在摇篮里,认识压力的来源(2)46分以上在这个分数段的你,需当格外警惕!压力已经严重影响你的生活,甚至已经对你的身心产生威胁了。你必须赶快寻求专业医师的协助,让自己走出压力的阴影,健康而快乐地面对人生。认识压力的来源一、一颗不安定的心不难发现,生活中有些人的心就是安定不下来,就像悬浮的风筝在空中摇摇晃晃,问其原因,他自己也很难说出一个所以然。久而久之,情绪难以高涨,心情密布着乌云,吃饭不香,入睡困难,自己对自己也不满意。心理不安定的常见情况,主要有以下三种。1.心情焦虑总有烦躁的感觉,总为一些事情发愁,精神处在紧张状态下。出现这种情况,一是特殊的身体体质(譬如较敏感的自律神经性反应)及特殊的性格倾向,往往在面临特殊的社会压力后引发内在的心理冲突而导致精神相关症状。二是性格特点所致,如神经质个性。这种人个性敏感,易对芝麻小事紧张兮兮,性急,脾气暴躁,操心过度等。心情焦躁有三种表现:(1)崇尚十全十美。完美主义倾向十分突出,对自身要求十分严格,几乎要求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无可挑剔。因此在为人处事上绝对按照自我理想的原则来,花费大量的精力。如有的人是把注意力放在煤气开关、抽屉及门锁方面,他们所要求的是绝对的安全,因此要防范所有具有危险性的事物。再就是做事十分精细。比如写报告或文章,字斟句酌,看了又看,改了又改,生怕有什么差错,即使标点符号也不放过。对字迹和页面也不马虎,不允许潦草,更不会容忍有圈圈点点的现象。正因为完美主义的思想统治着大脑,在某些事情未达到目的时,会产生相当强烈的焦虑感,觉得浑身不对劲,所以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非要把事做完做好不可,一旦不顺就会紧张万分。倘若跟别人一起做事时别人不按照他的标准来做的话,他也会觉得如坐针毡。这一类人多是急性子,富有责任感,有规规矩矩、一丝不苟的习惯,非常执著,容易想不开。例如当他离开家出外游山玩水之际,却会因为整个心牵挂着家里的事而无法享受到户外生活的乐趣。(2)自卑感比较严重。很在意个人形象,别人的好感,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在领导心目中的印象等等。这样的人容易产生自卑感,这源自强烈的不安全感。觉得自己的容貌、身体特征、口才、表情、学业成绩、体能状况处处不如人,认为低人一等。因而不愿与人主动交往,即使无可奈何进行人际交流,也无法放轻松。这类人群过分看待自身的缺点,喜欢拿别人的优点来跟自己比较,因此很不容易除掉这种自卑感及不安全感。(3)过分关心自己。这类人群最常表现出来的就是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一点小毛病也要郑重其事地做最放心的检查。比如说有一次血压升高的情形之后,这类人群就会天天量血压,想要测定一下自己的心脏、血管的健康程度。这类人群恰恰容易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例如头痛、颈酸、腹痛等,但因为对疾病或癌症的恐惧而致使某些人变得更加神经质,不断地抽血或做仪器检查,即使得到阴性的结果仍然半信半疑,担心检验室的技术或医生的判断有问题而再换另一个地方去重新检查。2.安全感缺失缺乏安全感的人群中,城市白领居多。因为他们从事的工作竞争性强,节奏快,压力大,所以常常认为自己缺乏基本的保障,缺乏最安全的环境,似乎觉得自己随时处在危险当中。怎样才算安全感缺失呢?(1)内心恐惧。恐惧的对象是一些不确定因素;过分讲究规矩,办事非有条理不可;对新事物有抵触情绪。内心恐惧的没有具体的对象,害怕和担忧的是那些未知的、不确定的东西。(2)控制欲强盛。这类人通常有很强烈的控制欲。因为内心的不安全感,出现了非常紧张的感觉,这种紧张希望通过过分的控制来补偿,即需要控制事情的发生和发展,控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准确无误,还常常要控制其他人,让别人遵循他自己的规则。(3)苛求完美。缺乏安全感的人常常表现为过分追求完美。希望通过尽善尽美来增加自己的成就感和安全感,在重复的检查和确认中缓解心中的紧张和不安。常常对自己感到不满,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不能容忍出现差错,苛求自己也苛求别人。(4)多疑。防备心理特别强,很难相信任何人。和人交往时警惕性很高,担心上别人的当,怕自己被伤害,因而难与人融洽关系。(5)总往坏处想。在人际交往中,使人觉得有些自闭、有些自私。凡事都爱往坏处想,别人稍有得罪就容易仇视别人。一般来说,收入的高低与社会地位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跟心理状态有紧密关系。高收入的人群社会地位相对较高,心理相对稳定,由此获得很强的安全感;而低收入的人群处于一个生命奋斗阶段,心理也相对稳定。但城市白领,往往拥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却是“优越感与压力并存”,紧张的工作、激烈的竞争环境促使他们必须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才能保证顺利工作,确保目前的物质生活不受影响。地位的不稳定引起心理上的焦虑,带来强烈的不安全感。白领拥有较高的学历,较强的工作能力,对自己价值评估较高,晋升的期望值也较大,为着地位、收入、房车顽强地奋斗着。他们在努力寻求一个更好的岗位,为实现自身理想打下基础。客观实际是,愿望与现实差距很大,上升的路十分艰难。多数人只得辛苦工作、小心生存,接受高收入阶层的“领导”。因此,职场焦虑诞生,持续下去就成了强烈的不安全感。为了解决这种不安全感,他们往往会选择更加忙碌、更加努力的工作,但总是担心意外的事件出现,做着手头的事情,脑海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坏消息,没有享受、没有兴奋、没有精神追求。这样的“拼命”却造成了生活中的更多隐患,带来更多的不安。对身体的焦虑,也是城市白领的通病。长期对着电脑、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透支体力等等,让身体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增强安全感呢?(1)提高适应力。一般来说,安全感来自信心和足够的实力,相信自己能够处理任何事情。因此,当你缺乏安全感,情绪紧张、不稳定的时候,就必须试图调动自己的心理能量,并提高自己相应的能力。《减压完全手册》第一部分 把压力扼杀在摇篮里,认识压力的来源(3)(2)确定生活目标。要问问自己的内心,究竟要过怎么样的生活?然后,对自我进行认真的正确的评估,修订好人生的目标,减少对工作待遇的高期望值,使人生追求实在、踏实。(3)接纳自己的情绪。勇敢面对,慢慢习惯与不安全感和睦相处。做最坏的打算,勇敢地接受当下的情绪,你就会逐步感受到不安全感已经减少了很多。(4)适时改变职业。根据自己的个性、条件,衡量自己从事什么职业合适。如果目前的职业或岗位确实不适合自己,你还可以做出转换职业的决策,寻找更加安全的环境,不至于被“不安全感”牵着鼻子走。3.心理恐慌恐慌,是在一段特定时间内,有强烈害怕或不适的感受。怎么知道自己有恐慌症状呢?以下的症状中如果有四项以上,就说明你已经有恐慌感:心跳加速或心悸出汗发抖或颤栗感觉呼吸困难或窒息感有梗塞感似会呛到胸痛不适恶心或腹部不适反胃害怕失去控制或即将发狂感觉异常,有麻木或刺痛感冷颤或脸潮红头痛、头昏沉、或快晕倒的感觉失去现实感、感觉事物不真实,失去自我感、感觉与自己疏离恐慌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成了恐慌症。恐慌症需要治疗。目前恐慌症治疗是药物和认知及行为治疗相结合,首要的是解决对此病的认知。很多恐慌症患者只要身体有轻微不适便会担心恐慌症会“发作”,害怕失去控制,其实这本身就是恐慌的表现。那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更可怕的是出现群体恐慌心理。群体恐慌心理是一种大众心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大众传播对象为主体的大众心理;另一种是以流言和谎话、时尚和风俗为表现形态的大众心理现象。作为传播对象的大众,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选择、评价、议论、互传大众传播信息,有时还可以对大众传播有信息反馈,参与传播活动。特别是微观层面的小群体的大众,由于相识,容易有选择、带有主体价值色彩进行小道消息、传闻和逸事的传播。人们就是这样利用传播媒介信息,互相沟通、相互影响而形成群体心理。恐慌心理的存在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个人生活常常会出现困境和危机,由此,恐慌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个体恐慌心理对社会造成的损害充其量是局部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群体恐慌心理则严重影响群体行为,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造成损害。所以,我们必须要尽快消除群体恐慌心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找到群体恐慌心理的成因。(1)群体恐慌心理与大众传播关系甚密。大众传播过程是一种互动过程,具有心理沟通功能。传播者与接受者是互动的,一方面,传播者传播目的是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另一方面,大众也会通过传播内容,表达自己的意见,并把意见通过各种方式转达给传播者。尤其是危及大众安全或切身利益的社会信息,大众心理特别敏感。大众往往对正规的信息持一种普遍的怀疑态度,这种疑虑加重了群体恐慌心理。(2)流言会加速恐慌心理的形成。流言是在传播活动中完成的。流言虽然“查无实据”,但却能够广泛传播。流言的传播者大都人云亦云,不经认真研究和思索便把不确切、不可靠的信息,贸然传给他人。流言在传播过程中,总是不断地被重新编排,遗漏掉某些细节,变得更加简明、通俗,易于接受。有些人对于传播中的信息不是全盘接受,而是根据自己的好恶接受其中一部分,然后再传播出去。所以,流言才会在短时期内旺盛传播。流言的破坏性很大,可以摧毁一个人的精神,加剧恐慌,甚至引起社会动荡。(3)恐慌心理与群体压力有关。个体在群体中常常会不知不觉地受到群体的压力,而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倾向,这就是从众现象。应该明确,从众现象是一种较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是一种直接的、感情的心理反应。人们为什么从众?因为人们往往认为,众人提供的信息全面可靠。经验告诉人们,与他人在某些方面上一致是对个人生活有好处的。群体规模越大,即持有一致意见的人越多,持不同意见者感到的压力越大,从众表现越显著。(4)集群行为加剧恐慌心理。集群行为作为一种众多人的一致行动,它的前提是要许多人,为一个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而聚集在一起,并发生直接接触。这种接触是紧密的,能够产生激烈的互动,容易造成思想和情感的一致,而且目光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不易接受其他刺激,不去考虑有关的事情。这样就为集群行为的发生奠定了基础。消解群体恐慌心理的办法:(1)增强人们的信任心理。当群体恐慌心理出现的时候,为控制流言而简单地反驳说“那不是事实”的做法并不能奏效。有关部门应该及时调查分析,用事实说话,让大众吃一颗定心丸,使流言不攻自破。(2)制止事态扩大。有些事情是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发生的,如非典一类瘟疫会在社会上产生爆炸性影响,各种谣言随之而生。这时有关部门应该立即采取措施作出妥善处理,迅速反应,及时控制,缩小危机。从正面宣传控制事态所取得的效果。例如,采取措施,控制非典进一步蔓延。迅速利用大众传播媒体及时公布组织所采取的处理非典的一切措施,把“非典”事件产生的严重的社会影响降到最低限度。(3)加强正面宣传。专人负责发布消息,主动向新闻界提供真实、准确的消息,公开表明政府的态度。公布的数据要认真仔细核实,力求准确无误,以提高新闻媒介的可信度,让人们籍新闻媒介获取完全正确的情报,因为处于模糊的真空状态之下,人们找不到化解恐慌的依据,虚假的情报只能进一步加深人们的恐慌。所以,要尽可能多而快地传达可信的情报,并作出权威的解释,以迅速而简便地否定虚报。不管情况有多么严重,只要人们觉得自己清楚事实真相,就会减少盲目的心理恐慌。二、让自卑捆住了手脚自卑,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作出偏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不如人、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等。自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是实现理想或某种愿望的巨大心理障碍。《减压完全手册》第一部分 把压力扼杀在摇篮里,认识压力的来源(4)自卑的人看不起自己,不信任自己。对自身的蔑视和残忍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在人际交往中,自卑的人很想得到别人的肯定,又怕别人的轻视和拒绝,常常很敏感地把别人的不快归咎为自己的错误;自卑的人过于自尊,为了保护脆弱的尊严而表现得非常强硬,难以让人接近。在生活中,很多人缺少某种能力,却认为别人都拥有那种能力,无限夸大别人的能力,刻意拿自己的弱项与别人对比,实际上是与自己过不去,轻视自己,这种严重伤害自我的做法是许多悲剧的根源所在。造成自卑心理的原因因人而异,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某种缺陷或挫折引起自卑。如五官不够端正、个子矮小、过胖过瘦、口吃等生理缺陷;出身农村且家境贫苦、经济条件差、住房拥挤、学历低、工作地位低、社会地位低;情场或商场失意、当众出丑、被人嘲弄等生活挫折等。第二种是因为性格的原因。由于内向、孤僻等性格缺陷,长期不与别人有效交流,表达能力不佳,于是自认为自己无能。第三种是认知的偏差。出自一种不如他人的主观感觉,与事实并不相符。把内心的感觉当做客观事实认定。H,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一个偏远闭塞的小镇任教。昔日的同窗有的分配到大城市,有的分配到大企业,有的投身商海,有的进了政府机关。同班同学中,唯独他分到小地方。他充满梦想的世界坍塌了,无情的现实残酷地折磨着他,好似从天堂掉进了万丈深渊。自卑和不平衡油然而生,心理压力一天比一天大,觉得在同学面前没有颜面。从此不愿与同学或朋友见面,不参加公开的社交活动。为了改变自己的现实处境,他寄希望于报考研究生,并将此看做唯一的出路,试图以此来挽回自己的颜面。但是,强烈的自卑与自尊交织的心理让他无法平静,看书很少能看进去。在路上或商店偶然遇到一个初中或高中的同学,都会好几天无法安心,他痛苦极了。心理的压力梦想通过考取研究生而消除,可是拿起书本,思想就走神,学习毫无成效。据他自己说:“一看到书就头疼。一个英语单词记不住两分钟;读完一篇文章,头脑仍是一片空白。最后连一些学过的常识也记不住了。我的智力已经不行了,这可恶的环境让我无法安心,我恨我自己,我恨每一个人。”几次失败以后他停止努力,又认为自己根本不是读书的料,只不过是异想天开而已。压力使他喘不过气来,开始了自暴自弃,抽烟、酗酒、赌博,试图以此缓解心头巨大的压力,甚至干脆不备课不上课,最后被学校除名。H的做法不可取,因为他不仅甘心把自己交付命运支配,而且还要以自己颇有震撼力的颓唐作为武器来保证这种秩序的继续存在。他的生命中已经充满了被奴役的自卑因素,牢牢地被压力所控制。因此,一定要矫正自卑心理,把自己从巨大的压力中解放出来,你不妨试试下面几种办法。1.培养自信心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有优势,也有不足,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优点,不要把别人看得十全十美,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应该认识到他人也有不足。可以这样:经常回忆那些经过努力,做成功了的事情,通过事实来肯定自我;对一些做得不好的事情,分析失误原因,并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予以纠正。坦然地接纳自身的一些生理缺陷,如相貌丑、个子矮等。学会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要知道,生物学上有个“生理补偿”的概念,即盲人失明,耳朵就特别灵;腿有毛病,手就特别灵巧。所以不妨这样暗示自己:“虽然我的眼睛看不见,但我的耳朵比你灵”;“虽然我个子矮小,但是我机灵、很健康”。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如果头脑空虚,那他不过是空有躯壳;一个病残的人,如果内心世界丰富,正如阴暗背景的闪光,更显得耀目,更能得到人们的爱戴。你要做一个沐浴在阳光里的人。2.修炼良好性格要改变内向、孤僻等性格缺陷,培养良好性格。即使自己在某一方面有一得之见,一技之长,也不能因此看不起别人,形成所谓的“清高”。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别人不会特别哀求于你,相反,会因之瞧不起。要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尽可能融入环境之中,与人和谐相处。使自己成为一个受别人欢迎的人。虚心学习他人,以他人之长补自己的不足。不过要记住,改变性格缺陷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成,要有一种恒心、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可以看看名人传记,借鉴他们纠正性格缺陷的经验,使自己少走弯路。3.不作无谓的比较自卑心重的人老是用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比,定会越比越泄气。人各有所长,自己不可能事事都强过别人。同样,自己也不会事事不如别人。这样一想就能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要因为失败或者一时失利而一蹶不振,全盘自我否定。4.不苛求自己要防止和克服自卑感,还要注意不可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在选择目标时除考虑其价值和自身的愿望外,还要考虑其实现的可能性。如果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只会使自己越来越自卑。三、无端猜疑迷失了自我猜疑一般总是从某一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形成一个圆环,越画越粗,越画越圆。现实生活中猜疑心理的产生和发展,几乎都同这种作茧自缚的封闭思路主宰了正常思维密切相关。有些人疑心较重,乃至形成惯性思维,导致心理变态。一个人如果心胸过于狭窄,对同事、朋友乃至家人无端猜疑,不但会影响工作、影响人际关系、影响家庭和睦,还会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猜疑的人,看似怀疑别人,实际上是对自己有怀疑,至少是心中无底气,信心不足。那些不自信的人总以为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甚至算计自己。这些莫须有的想法让他们陷入了猜疑的泥潭而无法自拔。有些人的猜疑是由于曾经上当引发的。他们以前由于轻信别人,在交往中受过骗,蒙受了巨大的精神损失和感情挫折,结果万念俱灰,不再相信任何人。这种对环境、对他人、对自己缺乏信任的思想,对交往挫折的自我防卫,又何尝不是在作茧自缚呢?只有自信十足的人,才会充分信任别人,绝不轻易产生猜疑心理。猜疑是建立在猜测基础之上的,这种猜测往往缺乏事实根据,只是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毫无逻辑地去推测、怀疑别人的言行。猜疑的人往往对别人的一言一行很敏感,喜欢捕捉和分析他人“深藏的动机和目的”,如看到别的同事、邻居悄悄说话就疑心别人是在说自己的坏话,见别人工作特别勤奋就疑心他人有不良企图。好猜疑的人最终会陷入自寻烦恼的困境,结果会导致自己的人际关系紧张,失去他人的信任,挫伤他人和自己的感情,对心理健康危害极大。《减压完全手册》第一部分 把压力扼杀在摇篮里,认识压力的来源(5)M是某公司的经理,年轻而英俊潇洒,搞公关很有办法,办事能力强,公司经常派他出差,这使得他的妻子特别担心,生怕老公在外被别的女人勾引了去。于是,妻子对他采取了以下的防范“措施”:一方面,每当他要出差前总是主动示爱,其意一是表达真切的爱意,用情束缚他;二却是先在出门前把他“喂饱”,以防他万一心血来潮行为出轨。另一方面,每当他出差返回时,更是热情伺候,常常迫不及待地与刘明及时情意绵绵一番,其意一是小别胜新婚,“性趣”使然;二是可以“查验”丈夫在外是否有负于她,尽管这办法并不科学而只是自己的一种感觉。如果他归来表现不佳,她的心里就直犯嘀咕:丈夫在外是不是采野花了。一次,因误了车次,M归来已是半夜时分,连日的旅途奔波实在太累了,简单洗漱后就想休息。可妻子还要履行她的查验程序,他无意扫妻子的兴,便强打精神勉强行事,显然精力不济。妻子不悦,长期隐匿在心头的猜疑顿时变成妒火,喷薄而发。见妻子一点也不体贴人,竟怀疑自己有外遇,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在外奔波,全心全意为了这个家付出,M顿时也火冒三丈。片刻间,两人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大吵一番。事后,两人陷入了冷战,长时间冷眼相对,家庭的温馨荡然无存,婚姻大厦眼看岌岌可危。作为妻子,应该信任自己的丈夫,相信丈夫的道德。这也是自信心的具体体现。夫妻之间缺少了信任感,还能谈恩爱或感情吗?如果妻子对丈夫的行为无端猜疑,那只会对其产生无端刺激和伤害,从而造成夫妻之间的隔阂。可见,无端的“疑神疑鬼”是有极大害处的。人群中,生性多疑、经常对人抱有防范之心的秘密主义者,为数实在不少。他们认为,一旦别人盗取了自己的思想并加以评判,那就会和自己对抗或在工作中加害自己。也就是说,他们对别人总是抱着戒备、恐惧的心理。所以,他们从不敢相信别人,也不愿与他人分享某些积极的成果,更不敢委任别人担当重任。凡事都要自己控制,这样他们才会放心。其实,这种人是心地简单、头脑僵化的孤独者。无端猜疑和防范别人的结果,必将使自己也失去支持和帮助,这就等于自己堵住了自己前进的道路。那么,在人际交往中应如何消除猜疑心理呢?1.拓宽胸怀增强心理素质,增大对别人的信任度和排除不良心理。每个人都应当发现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会与周围人处理好人际关系,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当我们充满信心地工作和生活时,就不用担心自己的行为,也不会随便怀疑别人是否挑剔、为难自己。加强个性品质的改造,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净化心灵,拓宽胸怀,提高精神境界,冲破封闭思维的桎梏,排除不良个性品质的消极影响,可以有效消除猜疑。2.更新思维摆脱错误思维方法的束缚。猜疑一般总是从某一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只有摆脱错误思维的束缚,走出先入为主的死胡同,才能促使猜疑之心在得不到自我证实和不能自圆其说的情况下自行消失。3.敞开心扉猜疑往往是心灵闭锁者人为设置的心理屏障。只有敞开心扉,将心灵深处的猜测和疑虑公之于众,增加心灵的透明度,才能求得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沟通,增加相互信任,消除隔阂,获得最大限度的谅解。4.切勿轻信流言猜疑之火往往在“长舌人”的煽动下越烧越旺,致使人失去理智、酿成恶果。因此,当听到流言时,千万要冷静,谨防上当受骗。一个人在生活中,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流言,与他人产生误会,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在一些生活细节上不必斤斤计较,可以糊涂些,这样就可以避免自己烦恼。如果觉得别人怀疑自己,应当安慰自己不必为别人的闲言碎语所纠缠。5.防止感情用事猜疑者在消极的自我暗示心理下,会觉得自己的猜疑顺理成章、天衣无缝。《疑人偷斧》的故事就是很典型的例子。遇事保持冷静,多观察、分析和思考,克服“当局者迷”的认知误区,是消除猜疑的重要途径。6.加强彼此交流了解是信任的基础,信任是感情的纽带和猜疑的坟墓。和他人之间应该加强交流、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才会有效地消除猜疑。四、无法抗拒追求完美的诱惑完美是许多人的追求目标,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完美人生才有意义,所以就公开声称自己是完美主义者,一心一意为着完美而努力,容不得自己有丝毫“瑕疵”,不能让自己有任何闪失,因此说话做事很谨慎,活得很累很累。S是一位新时代的画家,潜心学画十年,深得传统画派的真谛,一幅山水画在省级美展中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画展结束,一位资深画师善意建议他学学王维的诗,体会其意境,拓展思路跟视野,会使画技提高乃至飞跃。当有人来买此画时,他不卖,因为他嫌画作不完美。回家看看,越看问题越多,就干脆把这幅获奖的作品毁掉了。他决心画出最完美的当代山水画。可是,再怎么画,他还是不满意,不是这有问题,就是那有毛病……久而久之,以前的感觉都找不到了。想达到完美境界的人与他们可能获得成功的机会,恰恰背道而驰。其实,追求完美的人在内心深处有着莫大的焦虑、沮丧和压抑。事情刚开始,他们在担心着失败,生怕干得不够漂亮而辗转不安,这就妨碍了他们全力以赴去取得成功。而一旦遭到失败,他们就会异常灰心,想尽快从失败的境遇中逃避开去。他们没有从失败中获取任何教训,而只是想方设法让自己避免尴尬的场面。很显然,背负着如此沉重的精神包袱,不用说在事业上谋求成功,而且在自尊心、家庭问题、人际关系等方面,也不可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他们抱着一种不正确和不合逻辑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工作,他们永远无法让自己感到满足,每天都生活在焦灼不安中。其实,完美并不存在,因为生活本身就不完美,我们要从追求尽善尽美的诱惑中摆脱出来。那么,你不妨这样去做。1.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既不要估得太高,也不必过于自卑。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你如果事事要求完美,这种心理本身就会成为事业成功的巨大障碍。要全面认识自己,不要用自己的短处与人竞争,而要在自己的长处上培养起自尊、自豪和工作的兴趣和执著精神。2.改变固有观念一次乃至多次的失败并不能说明一个人价值的大小,也不能证明此人无能。仔细想一下,如果一个人从不经历失败,我们能真正认识生活的真谛吗?我们也许一无所知,沾沾自喜于愚蠢的无知中。因为成功仅仅只能坚定期望的信念,而失败则给了我们独一无二的宝贵经验。我们会从失败中警醒,变得理智。《减压完全手册》第一部分 把压力扼杀在摇篮里,认识压力的来源(6)人只有经受住失败的悲哀才能达到成功的巅峰,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更不必要为了一件事未做到尽善尽美的程度而自怨自艾。没有缺点的人、没有“瑕疵”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如果仍然盲目地追求一个虚幻的境界只能是劳而无功。我们不妨问一问:“我们真的能做到尽善尽美吗?”既然做不到,我们就应该尽快放弃那种不切实际、追求完美的想法,回归实事求是的轨道。3.确定短期目标寻找一件自己完全有能力做好的事,然后去把它做好。再找一件你可能做到做好的事情,但做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只要自己尽力就可以了。这样一来,你的心情就会轻松自然,办事也会较有信心,感到自己更有创造力和更有成效。实际上,你不追求出类拔萃,而只是希望表现良好时,你会出乎意料地取得最佳的成绩。目标切合实际的好处不仅在此,它还为你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能使你循序渐进地摘取事业上的桂冠。同时你的生活也会因此而丰富起来,你也会充满人情味,你将会生活在良好和温馨的氛围中。五、幻想一天建成罗马的浮躁浮躁,乃轻浮急躁之意。一个人如果有轻浮急躁的缺点,成功的几率就会下降。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就是改不掉浮躁的毛病。他们做事情往往既无准备,又无计划,只凭脑子一热就动手去干。他们不是循序渐进地稳步向前,而是恨不得一锹挖成一眼井,一口吃成胖子。结果呢,必然是事与愿违,欲速不达。古时候有兄弟二人,很有孝心,每日上山砍柴卖钱为母亲治病。神仙为了帮助他们,便教他们两人,可用四月的小麦、八月的高粱、九月的稻、十月的豆、腊月的雪,放在千年泥做成的大缸内密封四十九天,待鸡叫三遍后取出,汁水可卖钱。兄弟二人各按神仙教的办法做了一缸。待到四十九天鸡叫两遍时,老大耐不住性子打开缸,一看里面是又臭又黑的水,便生气地洒在地上。老二坚持到鸡叫三遍后才揭开缸盖,里边是又香又醇的酒。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成功与失败、平凡与伟大,往往没有多大的距离,就在一步之间,咬紧牙关向前迈一步就成功了;停住了,泄气了,只能是前功尽弃。这一步就是韧劲的较量,是意志力的较量。显微镜的发明者竟是荷兰西部一个小镇上的门卫,他叫万-列文霍克。为了让时光不会因在门卫这个无所事事的岗位上浪费掉,他选择了学习用水晶石磨放大镜片,磨一副镜片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为了不断提高镜片的放大度数,他一面总结经验,一面不间断地磨着。尽管人们不愿干这种单调重复的劳动,但他并不厌倦,几十年如一日。直到第六十年时,他终于磨出了能放大三百倍的显微镜片,使人类第一次发现了细菌。于是他成了举世闻名的发明家,得到了英国皇家的奖励。难以想象,六十年的岁月,一种单调的重复劳动,这需要多么大的韧性!你越是急躁,在错误的思路中就会陷得越深,就越难摆脱痛苦。浮躁心理的产生有社会和个人两大方面的原因。社会原因。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变革时期,原有社会制度和结构受到很大冲击,每个人都面临一个重新定位的问题,感到很难把握自己的未来。于是患得患失、焦躁不安、迫不及待等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社会心态。个人原因。个人攀比是产生浮躁的直接原因。我国的改革开放,“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的人较早获得成功,有的人却迟迟没有什么进步,于是攀比在所难免,往往造成浮躁心理。浮躁使人失去对自我的准确定位,使人随波逐流、盲目行动,对社会、国家和个人的发展极为有害,必须加以克服。浮躁心理的调适办法有以下几种:1.知己知彼比较是个体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方式。“有比较才有鉴别”。但比较要做到“知己知彼”,要从个人的能力、知识、技能等许多方面进行综合的合理的比较,既要看到长处也要看到短处,才不致产生心神不宁、无所适从的浮躁心态。2.善于思考考虑问题应从现实出发,不能随波逐流,思辨地看待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盲从主义等社会不良之风。站得高才看得远。3.勤于务实做事要有开拓、创新、竞争的意识,更要有持之以恒、任劳任怨的务实精神。俗话说:“创意点亮生活。”可是,如果仅仅是一个空想主义者,没有将想法用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话,一切创意均为空谈。六、越怕越来的恐惧生活中,我们必然会遇到许多担心、烦恼、胆怯、恐惧的事情,然而你越是担忧、恐惧,担忧、恐惧越是缠住你不放。例如你刚学会开车,就怕撞人,恰恰你真的撞了人;你害怕考试发挥不出水平,结果考试果真一团糟……恐惧的心理状态,将是你成功的头号敌人,是事业的最大杀手。它会阻止你迈出成功的决定性的一步,它也会折磨你的身心,使你生病、缩短寿命。这绝非危言耸听。暑假,一帮家长商议,请街坊在体院学习的邻居Y教孩子们游泳。Y爽快答应,说一定教他们学会游泳,条件是家长不能在场。Y教了孩子们一些基本知识,然后给他们救生圈,让他们往水池里跳,可是孩子们不敢,有的还悄悄后退。Y没有客气,就把他们推下水……一次,两次,孩子们再不怕了。可见,行动可以治愈恐惧,而犹豫、拖延则助长恐惧。比如,你越是对一场关键的演讲比赛发憷,你就越没有勇气去演讲。假如你没有退路,一开始硬着头皮走上演讲台,想到我就这样了,你反而可能会镇静下来,较为顺利地达到目标。面对害怕的情景,拖延的时间越长,恐惧会越厉害。即使硬着头皮走上演讲台,也可能结结巴巴、忘词丢句。一般来讲,人们所恐惧的事物是真实存在的,例如自然灾害、生意亏损、投资失败、人际关系发生严重问题等。要想把恐惧拒之门外,要消除它,只有采取实际的行动。不采取行动,恐惧感不但不会减弱,反而会增强,并且最终打垮你。一场大暴雨,引发山洪,曾经的家园成为废墟。许多人深感恐惧,在那里痛哭流涕,觉得前景渺茫。有一个男人,默不作声地从废墟中捡出已经破损的铁锅,然后又挑出一块又一块砖,放到一边——这是重建家园所必需的。他的行动号召了家人,鼓动了他人,大家抹去眼泪也默默地干了起来。对某些事物或情景合情合理的恐惧,可使人们更加小心谨慎,有意识地避开有害、有危险的事物或情景,以利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遭受挫折、失败和意外事故。但不正常的恐惧,则是最消极的一种情绪,并且总是和紧张、焦虑、苦恼相伴随,使人的精神经常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因此它必然损害健康,引起各种“心因性”疾病,长期的极端恐惧,甚至可使人身心衰竭,失去宝贵的生命。不正常的恐惧心理,还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学习、工作、事业和前途,为了自己的健康和进步,有恐惧症的人必须下定决心,鼓足勇气,努力战胜自己不健康的恐惧心理。《减压完全手册》第一部分 把压力扼杀在摇篮里,认识压力的来源(7)1.认真学习科学知识一位心理学家说得好:“愚昧是产生恐惧的源泉,知识是医治恐惧的良药。”的确,人们对异常现象的惧怕,大都是由于对恐惧对象缺乏了解和认识引起的。例如,有的青年人因受迷信思想的影响,惧怕“鬼火”,以为真是在闹鬼,因此夜晚路过旷野一见闪闪烁烁的“鬼火”就怕得要命,惊恐而逃。如果他们学习有关科学知识,明白了“鬼火”原来是人或动物的尸骨散发出来的磷化氢的自燃现象,对“鬼火”的恐惧心理就会顿然消失。对其他事物和情景也是这样,只要通过学习,了解其相关的知识背景,揭去神秘面纱,就会很快消除对某些事物或情景的无端恐惧。2.主动接触恐惧对象经常主动接触自己所惧怕的对象,在实践中了解它、认识它、适应它、习惯它,就会逐渐消除对它的恐惧。例如有的人怕高、怕游泳、怕猫、害怕异性,可以采取脱敏法慢慢消除恐惧感觉,从而减少恐惧情绪,只要经常多实践、多观察、多锻炼、多接触,就会增长胆识,轻松起来。3.适时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从恐惧对象转移到其他方面,以减轻或消除内心的恐惧。例如,对付在众人面前讲话的恐惧心理,除了多实践、多锻炼外,每次讲话时把自己的注意力从听众的目光、表情转移到讲话的内容上,再配合“没什么可怕的”等积极的心理作用,心情就会变得比较镇静,说话就会比较轻松自如了。如果不正常的恐惧心理没有被及时克服,就可能进一步发展为恐惧症。七、给自己的定位脱离自身实际心中有脱离自身实际的过高的期望值,就好比跳高一样,一旦跳不过去,将会产生无尽的烦恼和压力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谁都想取得高学历,谁都想得到好岗位,谁都想获得好待遇,谁都想家庭和睦、子女出人头地,谁都想居住宽敞、香车代步……但是这些不是谁都能称心如意的,一时的不如意,某些物质的缺乏,心情的失落在所难免。适当放低你的期望值,欣然接受现实,这样生活才会轻松。三年以来,F经常感觉头痛、失眠,还伴有晕眩、恶心、呕吐等症状。虽经治疗已不再有呕吐的症状,但还是时而头痛、失眠。而且,有一件事压在他的心头,成为他的心病。他告诉咨询师说: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5
正序
倒序
减压完全手册
减压完全手册-2
减压完全手册-3
减压完全手册-4
减压完全手册-5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减压完全手册
减压完全手册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