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家庭教育心理学-2

2.我已经是大人了,我想独立。  进入青春期之后,孩子身体的发育成熟,让他们产生了成人感:他们拥有了几乎与成人差不多的身材,因此,他们在思想上也想得到成人式的尊重。他们总是试图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想独立,于是他们不断地向成人的权威进行挑战。  然而,由于这些青春期的孩子缺少社会经验,当他们以成人姿态出现在社会中时,却又屡屡碰壁。于是,这又产生了一对矛盾,他们想独立,但又害怕品尝碰壁的苦头,这使得他们对自己感到很迷茫。  因此,青春期孩子最渴望得到家长的理解和安慰,如果家长真的理解他们,他们很愿意向家长敞开心扉。然而,生活中的现实是,孩子要经常面对家长的不满和指责。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宁愿家长称自己是“怪物”,也不愿意向家长敞开心扉。  看完上面这两段分析,家长们应该对青春期孩子心理成长的任务有所了解了。其实,在这一阶段,孩子心理成长的任务就是——◇走出困惑和叛逆。那么,家长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呢?  首先,家长应该让孩子了解足够的性知识。  在孩子四五岁时,家长就应对他们进行性教育,让他们对性别有所了解,让他们知道自己与异性的不同。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就能很坦然地对孩子讲“性”,那孩子一般都能很顺利地度过青春期身体的这一“突变期”。  事实上,在孩子面前,很多中国的家长都不能坦然地讲“性”,面对孩子身体的变化,他们甚至比孩子都要紧张。而家长的这一表现恰恰极大增添了性的神秘感,以及孩子的恐惧和好奇心理。  曾认识这样一家三口:  一天,12岁的儿子洗完澡后,很苦恼地对妈妈说:“妈妈,我的小鸡鸡长出了很多毛,好难看呀!”妈妈听到孩子这样说,既没有笑,也没有觉得难为情,而是亲切又有点严肃地对孩子说:“傻孩子,那不是难看,而是你成长的表现,这说明你已经是大孩子了,已经是小男子汉了。不仅如此,再过一段时期,你的身体还会出现很多变化,比如长出胡须,还有喉结等,这些都是你长大的表现。”  就在这时,爸爸突然笑了一声,然后责怪似的对妈妈说:“你也真是的,怎么跟孩子说这些呢,这孩子也真是的,这也好意思问。”  这时,孩子的脸已经红得像个苹果,表情也由坦然变得极不自然,就像做错了什么事情似的,赶紧跑进了自己的房间。  妈妈所说的那些话,本来是对孩子很好的性教育,孩子也能很坦然地接受,但就是因为爸爸的那一声笑和所说的那句话,让孩子产生了负罪感,从此“性”在孩子的心目中变成了一种罪恶,而且很神秘。也许他今后还会对自己的身体发育有很多迷惑,但他再也不会对家长提起。  大多数的家长都不会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但如果家长不能为孩子提供这些知识,这些渴望了解自己身体的青春期孩子,就会把目光转向黄色网页、黄色书刊,这对孩子的成长将十分不利。  每个孩子到了青春期,都必须掌握一定的性知识。现在一般的中学开设的性教育课堂,知识范围有限。父母可以根据情况向孩子讲授性知识。当然,如果家长觉得为难,可以买一些青春期读物,如《青春期男孩必读》、《青春期女孩必读》等送给孩子。  第二,家长应该学会“让权”。  到了青春期,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甚至开始反抗家长,其实,这都是由于他们身上的成人感在作怪。这种成人感使他们不再喜欢家长的束缚,因此这时,家长不妨分一些权力给他们,让他们过把成人瘾。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王萌抱着篮球就往外跑,正好与爸爸撞了个满怀,爸爸看他慌里慌张的样子,便问他:“你这是干吗去呀?”  “我昨天跟同学约好了,十点在学校操场打篮球,这会儿我估计他们都已经到了。”  “那你的作业?”  “爸爸,我都已经安排好了,上午打球,下午写作业。”  “既然你已经安排好了,那我就不打乱你的计划了,不过,你也要按计划完成任务呀。”  “那……那我现在……”  “还站在那干吗,赶紧去吧,跟同学约好了,哪能爽约呀!”  看到爸爸这么开明,王萌高兴地抱着球跑出了家门。  到了青春期,孩子最烦的事情可能就是家长还像小时候那样约束他们了,因此,家长越约束他们,他们越偷偷摸摸地或明目张胆地与家长对着干。但是,如果家长给他们一些权力,让他们自由安排自己的一些事情,他们就会觉得家长很开明,从而不会故意“为难”家长。  就像上面事例中的那位家长,他同意孩子按自己的计划安排时间,让孩子掌握了管理自己时间的权力,孩子在感觉家长开明的同时,一定也会严格地按着自己的计划去安排时间。  当然,对于一些自制力差的孩子,家长分给他们的权力要适度,比如,允许他们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但要把安排表交给家长一份,以供监督。这样既给了孩子权力,又考验了孩子的自制力,同时还不会破坏亲子关系的和谐,可谓是一箭“三”雕。  第三,家长要学会“示弱”。  面对青春期孩子表现出的叛逆行为,家长要学会把自己从“老子”的角色上放下来,要学会对孩子“示弱”。  有一位妈妈就很会“示弱”,因此,她与14岁的女儿相处得很好,而且女儿还把她当作知心朋友。让我们来看看她是怎样教育女儿的:  “女儿,过几天妈妈要参加一个婚礼,你说妈妈穿什么衣服比较时尚?”  “我觉得你新买的那身裙子应该不错,不过,要是再配一条小丝巾就更好了。”  “好主意,这样既高贵而又不失时尚,那我明天就去买条丝巾。”妈妈想了想,接着说,“我的形象设计师,我能给你提条意见吗?”  女儿听妈妈称自己为“形象设计师”,高兴地说:“妈妈请讲。”  “我知道你的发型是今年最流行的,我也很喜欢,但头发帘把眼睛都遮住了,是很影响视力的。如果你把头发帘斜着再剪去一些,既不失潮流,又不会遮住眼睛,说不定还能引领另一种潮流呢!”  女儿仔细想了想妈妈的话,说:“妈妈,我正在为这个头发帘烦恼呢,这下好了,你帮我找到了一个解决的好办法。”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位聪明的妈妈,她就懂得巧妙地向孩子“示弱”:她先承认了自己不如女儿的地方,然后再指出女儿的发型有损健康,使得女儿欣然接受了自己的意见。  也有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发型有意见,但他们往往是以一种强硬,而且带有指责的态度冲孩子大嚷:“看看你的发型像什么样子,头发帘就遮住半个脸,你想演恐怖片吗?”  用这种态度跟青春期的孩子讲话,他们肯定不会买账,这种做法只能使孩子对家长充满敌意,破坏亲子之间的关系。所以,这种教育方式最不可取。  也许有家长要问了,向孩子“示弱”会不会助长孩子的嚣张行为?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明显,并不会。所谓向孩子“示弱”,并不是全盘肯定孩子,而是先肯定他们的优点,然后再指出他们的缺点。它代表着一种教育态度,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优点,并时刻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同时,它又是一种沟通的方式——先扬后抑。  只要家长学会这三点,就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的“困惑”和“叛逆”。二 孩子的能力培养在这个竞争的社会,为了提高孩子的竞争力,很多家长开始把目光转向孩子的学前教育。于是,当孩子还在学龄前阶段,家长就帮孩子报了多个“有用”的辅导班。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家长们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这是很好的事情,但过份重视则是走入歧途了。科学的早期教育,只要是在正确的时期培养孩子正确的能力,贵在及时、正确,而在不“多”。事实上,家长本人就可以完成对孩子的早期教育。  一般来说,早期教育(胎教除外)是指从孩子出生之日起,家长就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教育。从孩子的潜能发展来讲,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是孩子成才的一个关键。根据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人生来就具备一种特殊的能力,因为通过人的外在是没有办法发现这种能力的,所以这种能力被称为潜在能力,简称潜能。  也就是说,天才并不是少数人才具有的禀赋,而是所有人都具备的能力。而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是因为他们身上的某种潜能被开发出来了。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就是使孩子的潜能尽可能多地发挥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发展多种潜能的可能性,但是如果没有得到发展和培养,这种潜能发展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小。例如,在幼儿阶段,如果家长不经常和孩子说话,那孩子的语言能力就不能得到发展。也就是说,一个孩子生来具备100度的潜能,如果从一生下来家长就对其进行科学的教育,那么他就可能成为具备100度能力的成人;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即便是教育有方,那孩子也只能成为具备80度能力的成人;而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的话,教育得再好,孩子也只能成为具备60度能力的成人。这就是说,教育开始得越晚,孩子的潜能就发挥得越少。这种规律被教育专家们称为“儿童潜能递减法则”。  儿童潜能递减法则是有科学依据的,这种依据就“动物潜能发达期固定不变”原理,即动物的潜能都有各自的发达期,而且这种发达期是固定不变的。虽然动物的发达期有长有短,但如果不让潜能在发达期发展,那这种潜能将永远不再有发展的可能性。  科学家们为此做了这样一个试验:  刚生下来的小鸡,最初4天里不放在母鸡身边,结果是,这只小鸡不像其他小鸡那样,每时每刻都跟随在母鸡后面。  由此,科学家得出的结论的是:小鸡“追随母亲的能力”的发达期大约是在出生后4天之内,错过了这个发达期,小鸡的这种能力就会永远枯死。  人的能力也是如此。我们都听过“狼孩”的故事:  “狼孩”从小就跟狼生活在一起,他拥有像狼一样的生活习惯,四足着地行走、吃生肉、像狼一样吼叫。后来,他被人类发现,于是科学家像教婴儿似的教他,力求让他学会人的各种能力,希望他能像人一样生活。  最终,科学家们花了几年的工夫,狼孩终于学会了穿衣服,用腿行走,但他始终也不能说出一句连贯的话来,要表达什么时,还仍然习惯于像狼一样吼叫。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是因为人学习语言能力的发达期是幼儿时期,而“狼孩”错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他的这种能力也就永远消失了。  那如何才能减少或杜绝孩子潜在能力的递减呢?那就是早启发、早教育,不失时机地给予孩子发展其能力的机会。孩子的每种能力都有发达期,我们在孩子各种能力的发达期,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不仅可以预防孩子的潜能递减,而且还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儿童心理学家研究认为,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儿童学习口头语言非常快,即使让儿童生活在非母语的环境中,用不了一年就能学会外语的日常口语。  因此,所谓某种能力培养的“发达期”,是指儿童的这种能力发展最快的那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儿童对外界的刺激特别敏感,容易接受外界信息,而且在这个时期,他们的潜能发挥得最好、最充分,从而很容易获得某种能力。  在此,我们把孩子的成长阶段分为幼儿期、学前期、学龄期,然后分别讲述在这些重要的阶段,应该重点培养孩子的哪些能力。  方法一:幼儿期: “听”“说”“看”能力的培养  幼儿期是指1~3岁,它是开展早期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决定人的一生发展的关键期。  1.“听”“说”能力的培养。  3岁之前,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因为语言既是进行思维的工具,也是接受知识的工具,没有这个工具,孩子就不可能得到任何知识。所以,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发挥这种潜力,就必须及早地对其进行语言教育。  在这一阶段,孩子有了一定的表达能力,他们会经常模仿家长说话。因此,这一阶段,家长要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一个“听”的环境。  6周大?孩子就会对说话的声音有所反应,这时家长就可以试着与他交谈,在这一阶段,如果家长不理会孩子,那孩子听和说的能力都不会很强。事实上,孩子很多时候都会“自言自语”,家长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尽量让孩子多说话,从而使他的“听”“说”能力更胜一筹。  一位有经验的妈妈这样分享她的经验:  只要孩子醒着,我都会跟他说话,或者轻轻地给他唱歌;当他的目光停留在某一事物上时,我会不厌其烦地告诉他,这个事物是什么;如果我在忙自己的事情,我也会用亲切的语调告诉他我正在做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在与孩子说话时,语言要表达得准确、清楚、缓慢,要不断地重复,一旦孩子有所表示,比如微笑、手舞足蹈等,家长应积极地引导他说话。  在这一时期,家长还可以用一些咿咿呀呀、奶声奶气的儿语与孩子交流,这样能够帮助孩子更快地学习语言。因为当家长与孩子以儿语交流时,会有意放慢说话速度,复杂的长句也会被拆分成简单的短句和单词,同时还可配合夸张的身体语言。这样,孩子更容易理解词句的意义,从而使学习速度加快。  但家长们在使用儿语与孩子进行交流时,应注意两点:◇一是要尽量避免过多地模仿婴儿无意识的发音或一味地简单重复,这会减弱家长在语言学习中的引导作用;  ◇二是当孩子4岁左右时,家长就不可以再用儿语与孩子进行交流了,因为过多的儿语会阻碍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此外,给孩子讲故事、读书也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除了训练孩子的“听”“说”能力外,它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启发孩子的想象力。爸爸妈妈以清晰的语言给孩子读书,是教孩子学好语言的最佳方法。与此同时,孩子的思维,以及优秀品质也可以因此而得到培养。  2.观察能力的培养。  所谓观察能力,是指人们通过眼、耳、鼻、舌、口、身感知客观事物的能力,它是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  观察是一个人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是智力活动的基础,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观察是聪明的眼睛,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就谈不上聪明,更谈不上成才。  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不注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没有把观察力的培养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上。家长们这样做,不仅会使孩子成为一个不会享受生活的人,而且还会抑制孩子思考能力的提高。因此,家长一定要注重对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  在孩子出生两三周后,家长可以买一些五颜六色的小玩具放在孩子的周围,刺激他们的视觉,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等孩子稍微长大后,家长更要采取一定的科学方法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一个家长如是说:  在与孩子交流时,我常常用观察的语言去描述我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事物。例如,当我教孩子认识花时,我并不是简单地告诉孩子“这是花”,而是尽可能详细地描述我所看到花。如“这是一朵大大的、粉红色的百合花,宝宝闻闻看,香不香?让我们看看它有几个花瓣呀,一、二、三、四……这么多花瓣呀,里面还有黄色的花蕊呢,宝宝来看看花蕊的头上有什么呀……”  这位家长的做法是一种培养孩子观察能力的好方法,孩子能从他的描述中,用眼睛、鼻子以及一切能调动的器官去感受花的特征,从而加深对花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这能让孩子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往往不用家长提醒,孩子就会主动去观察,正是在这些观察中,孩子的观察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另外,提高孩子的观察力还有一个好方法,那就是让孩子去接触大自然。每个孩子都有很强的好奇心,求知欲都很旺盛,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在尽情玩耍的同时,观察万物的悄然变化。  春天的一天,爸爸妈妈带3岁的瞳瞳去郊游,临行前,妈妈神秘地对瞳瞳说:“今天,爸爸妈妈带你去寻找春天,你一定要仔细地看一看春天都有什么呀?”  到了郊区,爸爸妈妈还不时地引导她:“春天的树是什么样子的呀?”“春天的小草是什么样子的呀?”“春天的田野是什么样子的呀?”  ……  回到家后,一家人还在谈论着春天,最后爸爸问瞳瞳:“宝贝,你找到春天了吗?”  “找到了,那些绿绿的树、青青的草都是春天。”  “那现在,我们把春天画出来,好不好?”  “好呀!”瞳瞳兴奋地说。  不管是哪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他们都很乐意接触大自然。大自然是培养孩子观察力的最佳场所,只要家长的方法得当,孩子在大自然中得到的不仅是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还能开阔眼界,充实孩子的知识和生活。  值得提醒的是,一些家长往往带着很强的目的性让孩子去接触大自然,比如,他们往往请导游带着他们一起玩,导游一边讲,他们一边催促孩子记笔记。这样,孩子带着任务接触大自然,不仅不会放松,而且各种能力,如观察力、思考力等也都不会提高,最重要的,孩子很有可能对大自然产生反感。所以,家长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时,一定要坚守这样的原则:首先是让孩子放松身心,在放松的同时,再使孩子的能力有所提高。  另外,当孩子的年龄稍微大一些之后,在接触大自然的时候,家长?以给他们讲一些科学知识。例如,让他们观察云的流动,给他们讲一讲空气流动等知识,这样做不仅使孩子从中学到知识,体验观察的乐趣,又能促使孩子多思考,从而培养和发展孩子良好的观察能力。  方法二:学龄前: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学龄前是指4~6岁,这段时期是孩子的语言和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段时期,孩子的大脑重量已经达到1000~1300克(成人为1400多克),这是脑功能健全发展的保证。  这一时期是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的“发达期”,因此,家长要抓住这一关键期,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1.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龄前,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极为迅速,到了4岁左右,他们变得特别爱说话,即使一个人的时候也会自言自语地边说边玩,跟小朋友或大人在一起时,话就更多。对于这一时期的孩子来讲,他所接触到的任何对象都是有生命的,天上的太阳、月亮,地上的树木、花草,甚至是社区里的秋千、健身器材等,都可以成为他们交谈的对象。  在这一阶段,家长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任务就是——丰富他们的词汇量,增强他们说话的连贯性。  如何丰富孩子的词汇量呢?一位家长是这样说的:  凡是孩子还不认识的事物,我们一般不用“这个、那个”代替,只有对孩子很熟悉的事物,才教他用代词称呼。另外,在给孩子讲道理时,总会遇到一些他不懂的词汇,这时,要给孩子随时讲解,决不能采取回避的态度。  也许,有的家长会讲,孩子这么小,那些难以理解的词汇孩子是听不懂的。然而,这一行为的意义并不是让他立刻就记住或听懂,而是要教给孩子学习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如果大人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对难点采取回避态度,孩子跟着就学会了“不求甚解”的坏习惯。  这位家长为我们提供的是一种教育孩子的基本理念,当然,我们不仅仅是在教孩子语言的时候可以用到它,在教孩子任何知识和能力的时候都应该用到它。  丰富孩子的词汇量,家长首先要使自己的语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例如,家长在表示“奇怪”这个意思时,可以先后用不同的词来表示,如“惊奇”、“诧异”等;在描绘霓虹灯时,家长可以分别用“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灯火辉煌”等词汇,让孩子开始学习语言就有一个高的起点。  另外,4~6岁的孩子说话总是不连贯,此时,如果家长不给予纠正,或者不想办法增强孩子说话的连贯性的话,孩子很可能就会终身说话磕磕巴巴。那么,如何增强孩子说话的连贯性呢?  多数的家长在这个环节会使用语言游戏的方法,而事实也证明,这个方法是非常科学的。  一位家长就是这样增强孩子说话的连贯性的:  每天吃完晚饭后,我都会和孩子做一个语言小游戏,如成语接龙,同义词、反义词抢说,级词造句,缩句、扩句等。其中,孩子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扩句。例如,我说一个“饭”字,他马上就会说出“香喷喷的饭”、“妈妈给我盛了一碗香喷喷的饭”等。  另外,在平常的生活中,当孩子用简单的语言,或者不连贯的语言表达一件事情时,我总是耐心地引导他把话说完整。  一天,孩子放学回家后就兴奋地对我说:“妈妈,今天我做了一件好事。”  “是吗?太好了,快给妈妈好好讲讲经过。”  “我旁边的小朋友因为做错了事,挨了老师的批评。”  “他当时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你当时怎么想?”  “他低着头,下课了也不理任何人,我觉得他很可怜,就想帮助他。”  “那你是怎样帮助他的呢?”  “我给他讲故事,然后还把我的玩具给他玩。”  “最后怎么样了呢?”  “最后他高兴了,他还说我俩是好朋友。”  ……  通过这些语言游戏和我有意识的引导,我家孩子没过多长时间就能把发生在他身边的事情,像讲故事一样讲给我听了。  在孩子高兴的时候做一些语言游戏,会使他们觉得学习语言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而且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的想象力、应变能力、思维能力等,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  另外,就像上面那位家长的做法一样,家长有意识引导孩子把短句说成长句,把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都讲明白,不仅有利于孩子增强语言的连贯性,而且还能锻炼孩子思维,让把事情讲清楚成为他的一种习惯。今后如果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他们往往不用家长的提醒,也能够把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讲明白。  值得家长们注意的是,4~6岁的孩子除了和家长学习语言以外,他们还有更多的机会学习语言,如在幼儿园、在与小伙伴玩耍的时候,都是他们学习语言的好机会。因此,家长要尽可能多地让孩子与同龄的孩子多接触,这样孩子学习起语言来就会快得多。  2.孩子想象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要培养有所创造,有所突破的孩子,就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确切来说,在幼儿期,孩子的想象力就有所发展,他们常常会跟自己喜欢的玩具说话,并把自己想象成他们的家长。但到了4~6岁,孩子头脑中的想象力潜能才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这在他们的游戏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常常会模仿成人的行为,学妈妈给孩子喂食、扮老师教学生学习、扮演医生给病人看病等。  但值得家长们警惕的是,孩子的想象力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的,不仅如此,很多孩子的想象力是呈递减状态的:在幼儿园阶段,他们还能把一个圆圈想象成鸡蛋、皮球、人的脑袋等,但到了小学阶段,他们认为那个圆圈就是阿拉伯数字0,或者是英文字母O,而等到他们到了中学和大学阶段,在不经提醒的情况下,他们甚至会完全丧失想象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其实,在学龄前孩子的世界里,任何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他们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但是,往往是家长的不当教育,使他们的想象力消失,使他们的世界变得单一。例如,秋天,看到树叶从树上落下来,他们会说:“树叶宝宝回家睡觉去了。”而家长肯定会马上纠正他们:“不对,是秋天到了,树叶从树上落下来了。”夏天,当孩子冒雨给自己喜欢的花朵打伞时,家长却嘲笑孩子的行为幼稚。家长的这些成人式的行为和语言都是扼杀孩子想象力的凶手。因此,要想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家长与孩子接触时就要时刻保持一颗童心。  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通过让孩子自己编故事,改写或续写故事的结尾来锻炼孩子的想象力。  4~6岁的孩子一般都很爱听故事,他们也很愿意续编故事或改编故事。因此,在这时,家长就要引导孩子多说、多讲,这对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都将是很好的锻炼。  为了开发孩子的想象力,一位家长是这样做的:  在给孩子讲故事时,每当讲到精彩处,他就会突然打住,然后让孩子通过想象续编故事。如果孩子续编的故事与故事书上的故事有些接近,他就会大声地赞美孩子:“你真厉害,和作家都想一块去了!”如果孩子的续编与书上所讲的故事有很大的差异,他就会鼓励孩子:“宝贝,你编的故事比作家编得都要精彩!”  久而久之,在这样的训练中,这个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多次在幼儿园的讲故事比赛中得奖。  其实,不仅仅是想象力,孩子的任何一种能力,在家长别具匠心的锻炼和培养下都会有所提高。这需要我们为人父母者多多去体味,多多去实践。  方法三:小学期:交往能力和自理能力的发展  事实上,孩子的交往能力以及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等,在幼儿期就应该培养。例如,在孩子1岁之后,家长就可以让孩子多与周围的人,尤其是同龄的孩子多接触,以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在孩子2岁左右,家长就可以鼓励孩子自己脱衣服、收拾玩具等,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当然,在幼儿期及学前期,虽然这些能力的培养都不是重点,但是家长们也绝不可忽视这些能力的培养。前期培养是孩子的能力后期发展的基础,正是有了这些基础,在小学阶段,孩子才会欣然接受家长在这个阶段对他们的重点培养,从而使这些能力成为陪伴他们一生的竞争力。  1.交往能力的培养。  提到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很多家长会认为,孩子的交往能力是天生的,无所谓培养不培养;还有一些家长会认为,交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因此他们都极不重视对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  其实,人的交际能力不同,这与每个人的性格有一定的关系,但人的性格却是可以培养的。父母在塑造孩子性格的同时,就是对孩子交际能力的一种培养。  现代社会的人,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不能离群索居地生存,因为每个人都需要从他人那里学习经验和智慧,通过沟通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因此,对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现在的一些孩子表现出来的交际能力却令人担忧,他们不仅害怕与人打交道,甚至抗拒与人打交道。  8岁的小楠性格有些内向,平时除了上学,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一个人待在家里,也没有十分亲近的好朋友。有一次,他竟郑重其事地对父母说:“我长大后要远离这个城市,到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去生活,省得总与人纠缠,怪麻烦的。”  听到孩子说出这样的话,家长可能都会觉得可笑,但现在确实有不在少数的孩子存在这样的思想。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家长忽视对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会使孩子变得惧怕与人接触,而且还会促使孩子的性格向内向发展。  当然,还有很多孩子在家里活泼好动、聪明伶俐,但一旦来到新的环境接触陌生人时,他们就会变得胆怯腼腆、呆板笨拙;而有的孩子在与人交往时处处逞强,横行霸道,显得盛气凌人……这些都说明孩子的交际能力存在问题。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呢?  家长要给孩子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孩子从3岁开始,便产生了某种交往的愿望,这是萌芽阶段的交往心理。进入小学,他们便进入了集体,进入了社会。这时他们便有了与同龄人交往、沟通的强烈愿望,而集体生活则创造了适应于他们进行交往的最好条件。因此,这时,家长要让孩子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等集体活动,在这样的集体活动中,孩子与周围的人很容易建立友谊,而在此过程中,孩子的交际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当然,家长还可以在家中为孩子提供一些与人?触的机会,如鼓励孩子带同学和朋友来家里做客,并充当小主人照顾客人,这是一种锻炼孩子交际能力的最佳途径。  9岁的佳佳性格有些内向,妈妈为了锻炼佳佳的交际能力,常常带女儿去串门,让她多与人接触,然而效果并不理想。于是,妈妈决定让女儿当一次“小主人”。  星期六的晚上,妈妈告诉佳佳:“明天我们单位的王阿姨和她的女儿要来家里做客,到时候你要负责照顾她们呀!”  “我不行,妈妈。”佳佳有点担心地说。  “你行的,女儿,要不这样吧,你负责照顾王阿姨的女儿,我负责照顾王阿姨,行吗?”  佳佳有点为难地点了点头,接着,妈妈给她讲了一些待客之道。  第二天,客人到了,佳佳又是端茶,又是倒水,可忙坏了。但因为佳佳在先前已经接受了妈妈的“培训”,所以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  客人走后,妈妈夸奖佳佳:“女儿,你今天表现真棒,完全像一个小大人了!”  对于内向的孩子来说,他们一般不愿去别人家做客,因为在别人家会有不自在的感觉,但在自己家里,他们对接待客人一般不会反感。因此,让孩子做“小主人”是培养孩子与他人深入接触的好办法。  当然,最主要的是,在此之前,家长要告诉孩子一些待客之道,以及一些基本的礼仪。掌握了这些,孩子心里有底了,在与客人接触时,他就会有信心得多。  另外,家长们还应该特别注意一点,在与客人接触的过程中,孩子还会不可避免地表现得很害羞,或者出现错误。例如,在客人刚刚到来时,孩子由于紧张而忘记了打招呼,这时,很多的家长都会自我解嘲地对客人说:“这孩子认生,没出息!”其实,家长的这种做法是非常不科学的,他会使孩子放弃“小主人”的角色,进而对自己完全失去信心。这样,即使今后家长用尽办法引导,孩子都会对自己的交际能力持怀疑的态度。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提醒和鼓励孩子。例如,家长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佳佳,王阿姨来了,快打个招呼!”这样,孩子就能很平静,而且很轻松地与客人打招呼。因为有这样良好的开端,接下来的招待工作,孩子一定会做得很用心。这样,在无形之中,孩子的交际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2.自理能力的培养。  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最为关键的时期,这时的孩子已经不再像幼儿期那样,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都想去尝试。更重要的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滋生了很严重的懒惰心理,所以,在这个时候,家长更应该鼓励他们与懒惰作斗争,培养自理、自立能力。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呢?  首先,家长一定要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孩子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让他自己做。比如,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自己起床、自己找今天要穿的衣服、自己去上学等,在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情况下,他们仍然能够自己照顾自己。也许,刚一开始,孩子很多事情都做不好,比如,自己收拾书包时,经常把东西落在家里;因为不知道穿什么衣服去上学,浪费很多时间而迟到……但当孩子不断掌握规律之后,这些情况就会不断减少或消失,到那时,孩子不仅会掌握必要的自理能力,而且还会使时间管理能力、自制力等都有所提高。  另外,家长还可以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倒垃圾、收拾房间、做饭等。当然,对于10岁以上的孩子来说,家长还可以利用假期的时候,找一天的时间,让他们来当家,即家里的所有家务都由他们来做,让他们也来感受一下家长的辛苦。这样,以后不用家长提醒,他们就会自动自发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了。  当然,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很多家长会把做家务与金钱挂钩,到最后,这种金钱利益只会让孩子丧失做家务的积极性。  我就认识这样一对父母,他们是这样鼓励孩子做家务的:  把家务与零花钱挂钩,并给孩子列了一张表,规定什么家务分别是多少钱,例如叠被子1角、擦桌子1角、收拾客厅5角、做饭1元……一开始,孩子做家务的积极性很高,什么家务都抢着干。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这两位家长就发现了这种方法的弊端,让孩子去买袋盐,他却向家长要跑路钱;让他去洗碗,他却说,这段时间罢工,因为兜里还有零花钱。  最终,这两位家长只得把先前的那个规定取消。  由此可见,家长把家务与金钱挂钩是很不可取的做法。  其实,让孩子做家务,除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之外,还是在唤醒孩子的责任意识,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识。所以,为了培养孩子如此诸多的优秀品质,家长更应该理智一点,让孩子脱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状态,让他们去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三 孩子的智力开发当今社会,智力是一个非常普及的心理学概念。尽管心理学家至今还不能给出智力明确的定义,但大家一般都知道,智力就是一个人的聪明程度。那么,智力具体包括哪些方面呢?对此,很多家长有着不同的理解。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智力就是学习能力,因而学习成绩好就意味着智力水平高。现在绝大多数的家长会持有这种看法,他们对学习成绩非常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佳往往令他们无地自容,因为他们认为这意味着他们孩子的智力不行。但是,家长们这种把孩子的智力仅仅等同于学习能力的观点是十分错误的。同样,这种观点也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多弊端。  还有些家长认为智力就是逻辑推理能力。因为,科学家往往被看作是智力高的象征,而科学家一般都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这些家长就想方设法地培养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但有很多心理学家表示,尽管逻辑推理这种抽象思维的能力很重要,它是学习和研究很多学科必备的能力,但如果把它同智力画等号,仍然是片面的。而持有这种观点的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也很容易走进误区。  那么,智力到底是什么呢?它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呢?  目前,我国国内的学者倾向于这样一种对智力的定义,即智力是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多种认识能力的综合。这里的多种认识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动手能力和言语能力。这些能力反应了智力的侧面,同时又构成了智力的整体。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一个智力水平高的孩子,不是仅仅在某一方面能力特别强,而是在智力的许多方面都表现超群。所以,他们认为,要发展儿童的智力不能只偏重于某一个领域,单独以某一个学科对孩子进行重点培养。例如,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强,于是便拼命地让孩子学习数学,认为这是开发孩子的智力,其实不然,这将阻碍孩子的智力发展。因此,家长应该从多种能力的培养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孩子的智力。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智力水平是不断提高的。从刚出生时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到长大后具备了各种知识、技能和能力,几乎每个人的智力都是不断发展的,只是有的快一点,有的慢一点,有的多一点,有的少一点,这就形成了智力的差异。  那么,如何衡量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呢?对此,心理学家们提出了“智商”这个概念。智商是通过智力测验而得出的结果,它代表着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但智商是一个相对的数目,仅仅是在同龄人及年龄相仿的人之间,才有比较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说一个孩子的智商很高,往往是相对于其他同龄的孩子,或同年级的孩子而言。  因为孩子的智力水平,也就是智商是在不断增长的,因此,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便成了:如何使孩子的智商加速发展?  在回答家长关心的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影响智商发展的因素。  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博士曾提出了一项发现孩子天赋的几个测试,他认为4岁以下的孩子若具备这些测试题中的大部分能力,那就说明这个孩子是个智商很高的孩子。  这些测试题目主要有:  善于记忆诗歌和富有情趣的电视节目中的台词;  很少迷路———尤其是女孩;  能注意到别人情绪的各种变化;  经常问像“这件事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之类的话;  动作协调优雅,能很好地按调子唱歌;  经常问雷鸣、闪电、下雨等宇宙间的问题;  你改用了讲述故事时常用的一个词时,他会纠正你;  学习系鞋带、穿袜、骑自行车很快,且不费力;  喜欢扮演角色、编故事,且演得、编得蛮像样;  好模仿各种表情和各种体育动作;  ……  由此可见,孩子聪明不聪明不在于孩子会识多少字,背诵多少首儿歌,也不在于孩子上了什么特长班,掌握了什么技能,而在于日常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种种教育。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智商会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美国心理研究协会做了一项研究,来检验遗传因素和家庭教育哪一个对孩子的智商影响较大。研究的结论是:遗传和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几乎等同。并且这些心理学专家们还表示,家长完全没有必要对孩子实施严格的、死板的家庭教育,创造一个随意但很富有启发氛围的环境对提高孩子的智商非常重要。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正确的家庭教育可以提升孩子的智商。  那么,具体来讲,家长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才能提高孩子的智商呢?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7
正序
倒序
爸爸妈妈家庭教育心理学
爸爸妈妈家庭教育心理学-2
爸爸妈妈家庭教育心理学-3
爸爸妈妈家庭教育心理学-4
爸爸妈妈家庭教育心理学-5
爸爸妈妈家庭教育心理学-6
爸爸妈妈家庭教育心理学-7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爸爸妈妈不可不知的家庭教育心理学
爸爸妈妈不可不知的家庭教育心理学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