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总经理101条忠告-2

这是一个积重难返的错误。当你形成的这种偏好变得那么明显以至于你的员工能够察觉到它的时候,你的这种日积月累的模式已经根深蒂固了,而且它对你员工信任的打击是非常彻底的。这时候要改变它需要假以时日。  最好的办法是防微杜渐。当你的偏好被他人察觉到之前,你应该好好地审视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很自然的,我们对于那些跟自己有相似的背景、共同的兴趣、相同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的人更容易打成一片。防止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要让这些自然的相似之处干扰你在工作中对别人的判断。  下一次当你忍不住想要厚此薄彼时,停下来问问自己,是因为他正确所以我站在他这一边,还是认为我想让他正确呢?如果是因为是后者的话,赶紧打住。请慎重三思,重新考虑一下你的决定。如果你想从今往后都能正确处理此类问题,惟一方法就是当你被这种偏好引诱的时候,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如果你发现你对某下属青睐有加,以致想跟他发展很深的友谊或很亲密的关系时,你需要和那个人进行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让一个朋友监督另外一个朋友是很难的,也就是说,作一个诤友很难。偏好,或有偏好的感觉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当你对你的一个下属非常青睐时,你需要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对我来说,跟这个人继续发展的私人关系重要,还是跟他继续工作关系更重要。如果答案是私人关系更重要的话,那么第二个问题是“我们俩当中谁应该另谋高就呢?”  另一方面来讲,如果你发现自己始终刻意地跟一个或一些人保持距离,你应该问问自己是否能够为你的刻意找到合适的理由。你是不是存在一种固定的模式--你经常回避一些人,这些人或者比你学历高,或者身体条件比你好,或者来自这个国家的某一地区?当然有一点很重要,你对你的团体成员必须有好感,至少与他们相处感到很舒畅--他们的工作方式和你是协调的,他们的专业知识技能能够胜任工作的需要,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其他的成员是互补的。但是,千万牢记,偏见具有很强的团队杀伤力,比如种族、肤色、宗教、国籍、性别和年龄等等,这些基于工作之外但又不违法的歧视对你团体的健康发展同样具有破坏。  尽管你评价你的员工的惟一标准应该是他们的表现,但是如果还有一些因素左右着你对他们的评价时,你这样就很危险了。  你可以容忍某个员工的工作作风与你或其他的员工有极大的不协调。当其他的员工都很规规矩矩的向着目标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时,某个员工往往会心血来潮或者常常故意提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具有更宽广眼光的那个员工往往和其他的员工合不来,但是,他或许是你最有创意的手下,他这种与众不同的方式使你得到的启发往往比其他言听计从的员工要多得多。  如果你的工作要求更多的和陌生人面对面的直接接触,而你的这位手下一到陌生的环境就发怵,你可能就会给他一些无聊的任务去做。虽然他这种处世方式与其他员工的善于交际格格不入,但是他可能更能以一种谦虚谨慎、不大肆张扬的方式赢得别人的信任,那么,这个员工的成就和其他员工的比起来,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当你在决定给哪位员工以更大的支持时,学会考虑到一些非外在的表现因素。几乎所有的不以表现而做出的决定都具有危害于你的团队的潜在性。有时候,这种危害性是很微妙的,以至于你从不会意识到。如果你能执开放的态度,让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让各种不同的思想、方法和作风共同发展兼收并蓄,那确实能提高团队的工作能力。  有的时候,尤其是当员工们之间发生矛盾时,你就会不可避免地陷入你更喜欢谁而不喜欢谁的旋涡之中。但是,为了发掘你的工作团队最大限度的工作能力,最好的办法是对每位成员一碗水端平,均施恩惠,避免顾此失彼。在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需要认识到每位员工都有和别人的不同之处,有不同的喜好和价值观念。但你可以兼容并包,让每位员工都知道你在像支持别人那样支持他。当人知道他自己被赏识时,往往更卖力。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12.不要让团队能量白白流失   时间管理这个概念对企业而言并不陌生。我们经常会听到诸如此类的提醒:不要浪费时间,把时间花在必要的地方,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时间。企业经常设计时间管理、流程、计划、精确的日常系统和软件,以帮助经理们管理有限的资源。  但是很少有人清楚什么是能量的损耗。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分两类:领导和管理。这两件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但是光有持续的能量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正确使用这种能量。很多人在结束漫长和艰巨的一天工作后,已经精疲力尽。但是当他们回顾过去的一天时,却总是发现,尽管工作努力,但是收获甚少。其实,他们的能量已经以某种方式在某种事情上消耗掉了。  那么,能量损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能量损耗都是一种浪费,都不是企业获得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也不是随机事件。它们的发生有明确的原因、明确的结果,也完全可以被控制。  所有的一切完全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我们没有必要在规避责任、转嫁责难、生气和苦恼上消耗能量。能量消耗是可以控制的。所以我们关注的焦点不是个人能否控制能量消耗,而是能够控制多少?以及如何控制这几种类型的行为。  变化本来就是不清晰和不确定的。当变化的方向对人们的影响不明朗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焦虑。研究显示,当企业处于重大转变的初期阶段,或者企业成为助长沮丧和焦虑情绪的一潭死水时,能量损耗将达到最高值。我们需要识别并学会聪明地应对这些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攻击和冲突行为造成的能量损耗。  面对挫折和变化带来的压力,有时个人会沉湎于进攻的行为模式--公然表示对别人的厌恶之情,在公众场合批评别人,给下属施加压力,加强控制、惩罚下属。  我们有时认为每件事都要依靠自己,必须对发生的任何事情负责。当事情向负面发展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加强监控,向下属追究责任。我们要克服这种行为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问一问下属:“如果给你们足够的支持、指导和培训,事情能不能变得更好?”当然,问题是要完全摆脱这种压力是很困难的,需要时间。但是你说:“等我们渡过这个危机,我将会找时间和我的员工分享。”这样,事情就容易多了。  攻击行为最常出现在行为欲很强的人中,这种人喜欢冲锋陷阵,目标远大、工作勤奋,也能完成骄人的业绩。但是一旦他们身边的人不能达成他们的期望,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那么他们往往容易陷入暴躁行为模式的陷阱。公开生气并迁怒于别人,不仅使个人能量损耗,而且也会导致别人的能量流失。作为管理人员对别人发火,别人的反应可能会从消极的躲避,升级为强烈的报复欲望。两种反应都无益于问题的解决。  第二种情况是过度妥协造成的能量损耗。  妥协的行为模式具有避免冲突的特征。面对有争议的事情或者压力,有些人总是会选择让步。这样的情况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曾发生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就是餐厅为你提供的食物和服务都让你不满意,你会抱怨吗?如果汤是冷的,你会把汤退回去吗?很少有人这样做。他们可能会跟朋友抱怨这件事,但是不会和餐厅发生什么明显的冲突。在公司里,有多少次你目睹大家举手赞成一个很糟糕的决定,而没有一个人反对?有多少次你有好的提议,却没有说出来让大家表决?  妥协的行为经常是进攻行为的产物。当我们施加压力和以强凌弱之后依然不能达成目的,他们就会选择妥协。他们通常会挫伤员工的锐气,耗尽他们的能量和创造力,然后抱怨他们中没有一个人具有创新能力。帮助经理保持能量的好方法就是,在企业中产生和接受很多有利于提高和改进的观点和建议。丰田创新的观点和建议简直是数以百万计算。而这样的数字在其他企业就是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不是企业没有创新的人才,而是因为管理实在太糟糕。  妥协的行为模式产生的原因是,害怕陷入得与失的境地,害怕投入很多情感和精力。  第三种情况是反复无常的行为造成的能量损耗。  许多能量可能因为避免投入,避免承担责任而流失。所以消损能量的行为都是规避责任引起的。攻击的行为是通过责难别人来逃避责任,妥协的行为是让别人做决定,自己三缄其口来逃避责任。  和前两种行为相比,反复无常的行为也许是逃避责任表现出的更为直接的形式。攻击的行为和妥协的行为都包含了强烈的情感。攻击型的人会流露出沮丧和失落,还有血压升高和心跳加快。妥协型的人会有友善和温和的情感流露,尽量避免引起不和谐的气氛和不安情绪。而变化无常型的人就要理性多于感性,他们不愿意承担责任往往是理性思考的结果。  这一类型的人逃避责任有3个主要的原因:  1.害怕失败  因为没有获得足够资源和足够权限,无法施加更大的影响力,失败是注定的结局,所以人们害怕承担责任。  2.害怕超负荷  如果你不善于拒绝,你就会给自己背负上沉重的负担。而别人对你提什么样的要求又常常是不明朗的。为未知的目标负责并轻易作出承诺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  3.害怕舍本逐末  每个工作中包含的事情中都有轻重缓急。但是有很多次你在一天结束或一周结束之际总结自己的工作成绩,你都发现自己已经偏离了最重要的事情,陷入了细枝末节的沼泽中。有一句古老的谚语是这样说的:“当你被鳄鱼追赶的时候,你很难想到应该把沼泽里的积水抽干。”但是这恰恰是管理要面临的挑战--尽管经常遭受鳄鱼的袭击,你依然不能忘记把沼泽里的积水抽干。但是,没有人会认为这件事可以轻易办到。  每天让经理们分散精力的事情有电话、有人走进办公室等等。有一个积极的方法可以应对这些分散精力的事情,那就是投入其中,强迫自己把最重要的事情永远放在第一位,把不太重要的事情授权别人完成,或者把其从日程表上删除。但是有时沮丧和焦虑达到极致就会转化成变化无常的行为,并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或者无暇参加会议,或者坚持不懈地参加会议,或者不在办公室。  如何捕捉流失的能量,并引上积极的轨道呢?人们能够用在工作上的能量是有限的。个人的能量运用可能会产生积极的效果,也可能产生消极的效果。所以我们需要识别出能量流失到哪里,如何流失和流失程度如何。  企业要重新捕捉流失能量,首先要求识别和衡量流失的能量。要驯服野兽首先要摸清它的性情。  其次能量流失行为必须被识别和接受。企业流失的能量就是个人流失能量的总和。  第三步就是查明原因并做出对策。包括以下提供的建设性的行为模式:  (1)做决定,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承担风险。  (2)积极地使用系统和程序。  (3)设定清晰的目标。  (4)在没有障碍的情况下监控业绩和保持控制力度。  (5)公正而不失尊严地对待别人。  (6)勇敢说出自己的创意和灵感。  对每个人来说,最有效的行为应随着工作、员工、系统和企业文化的变化而变化。防止能量的流失就意味着帮助每个人看见自己能量损耗的方向,并为他们提供减少能量损耗的良方。此外,减少团队能量的消耗,规则必不可少。13.总经理必须具备创新开拓能力   管理工作是一种综合的创造性活动,需要有冒险意识,需要总经理具有不断进取的创新开拓能力。尤其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总经理如果缺少创新开拓精神,就无法跟上形势的变化。  不断进取的创新开拓能力,是总经理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没有开拓创新的能力就只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工作就自然没有起色。有了不断进取的创新能力,永不衰竭的进取心,任何艰难困苦、落后保守都不能阻挡企业前进的步伐。  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就是一位极具创新能力的政治家。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迄今为止最严重、最持久的经济危机。当时的总统胡佛只知道墨守成规,还是一味推崇亚当·斯密提出的100多年来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过重大推动作用的“看不见的手”理论,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1932年在竞选中,胡佛除了毫无根据地发表盲目乐观的演说外,拿不出任何新政策来摆脱经济危机。而罗斯福则针对美国经济危机,深刻地分析其原因,大胆提出“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要用政府力量调节和改革经济。  后来,他采纳凯恩斯理论彻底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罗斯福总统为美国人民实行的新政,是一种超凡大胆创新之举,“新政”使美国逐步摆脱经济危机,获得新的经济增长,也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自由放任经济时代的结束,国家调节干预经济政策的开始。  罗斯福的新政,也是他能够成为200多年来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总统的原因之一。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成功的人都需要具有开拓创新能力。胡佛总统在经济危机面前正是缺乏创新能力,墨守成规,所以连任竞选失败。而罗斯福正是依靠他的创新能力,当上总统。  很显然,跟着别人跑,只能是第二名。这说明要敢于超过跑在前面的人,才是强者。  如何才能跑在前面呢?那就要靠个性化的经营,靠创新意识。  总经理的创新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否则谈不上有自己的创新魅力。创新不能成为“模仿者”,而是总经理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根据自己的风格对产品进行各种改进、变换和扩充,使产品更有应变力和竞争能力。  现代人追求的是个性,企业发展也要有自己特色。  的确,没了个性,没了特色,变得与众人一样,岂不无聊。  同样,总经理和部下的关系也要有一种特殊的风格,既不同于作威作福,也不同于绝对服从,甚至逆来顺受。  大家都知道,马术的最高境界是“鞍上无人,鞍下无马”,这正是鞍上有人,鞍下有马的极致。  而达到这一极致,则是人与马不断冲撞,控制与反控制,动用利益与恐吓交错的手法,使人的统治术与马的反抗达到一种默契与和谐。最后达到较高境界。  同样,总经理与部下之间难免会有磕磕绊绊。无法容忍部属反抗的总经理,愚蠢至极;而不知反抗总经理的部下,则全无智力可言。  因为这种反抗像新鲜血液,它能使僵化的机体重新活跃。  如果只有总经理一人说了算,部下只会被动地服从,那么这样的机制早已失去活力。  反抗可以改善总经理与属下的关系。  总经理指挥手下众多兵马,难免有时不公正或无故挑剔,影响了上下之间正常关系的发展。而部下的反抗则给总经理打了一针清醒剂,提醒他悬崖勒马。  因此,总经理与部下之间应该达成有反抗又有妥协、有和谐又有冲突这样一种独具风格的关系,它能使上下之间的关系永远充满活力。  大部分员工通常怯于发表自己的新观念。对这些人,除非先鼓励他们培养自信心,否则很难让他们的创造能力完全发挥出来。要让员工对自己有信心,最好的方法便是对他们表示信心。有些人在这一方面很需要特别帮助,美国卡耐基训练中心的沟通和人际关系课程,可以帮助这方面的发展。  总经理可以协助员工克服发挥创意的障碍,其中之一便是“顺应环境”的习惯。他们不想有与众不同的思想,正如他们不想在衣着、言谈、举止方面与别人不同。我们要让这些人多多接触一些新思想。事实上,许多发明往往是一些有勇气破除旧习或反抗传统的人所做出来的。  要鼓励员工培养创意性思考,总经理应随时注意倾听他们所表达的新观念。无论这些观念如何荒唐可笑,也不可速下结论。要审慎地与当事人做进一步讨论,看看是否能发现该观点的好处来。在你评估意见的时候,要先称赞员工提出意见的积极态度。若有需要批评的地方,也应采用肯定的态度。千万别对其表示轻视,这样会永远扼杀了此人的创意。  发展创意性思考的另一障碍,是许多人一旦决定做事的方法,便不愿轻易改变。这些人对不同的意见往往固执地封起双眼和耳朵。戴尔·卡耐基曾说过:“时时敞开你的心灵准备接受改变。要欢迎它,取悦它,要一再检验你自己原有的意见和看法。”这是所有总经理应该遵循的原则,也应该鼓励员工这么做,如此才能开发出所有人的创造性来。  营造起接受新观念的气氛,鼓励员工读书或参加研讨会,让他们参与其他富有创意性的活动。这些努力有朝一日必有收获,员工的创意性贡献必可使公司成长。更重要的,这些贡献新观念的人也会一同成长,并更具活力,更有成就感。  根据美国参加“卡耐基经理人领导训练班”的学员报告,不计其数的意见每年为许多公司节省了成千上万的金钱和时间。尤其是各种创新的意见,使他们得以经由各种方法和系统,而完成自己的工作目标。14.心态决定命运   为什么有些总经理就是比其他的人更成功,赚更多的钱,拥有不错的工作、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身体,整天快快乐乐,拥有高品质的人生,似乎他们的生活就是比别人过得好,而许多人忙忙碌碌地劳作却只能维持生计。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但为什么有许多人能够获得成功,能够克服万难去建功立业,有些人却不行?  不少总经理发现,这个秘密就是人的“心态”。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大概是40年前,南非某贫穷的乡村里,住了兄弟两人。他们受不了穷困的环境,便决定离开家乡,到外面去谋发展。大哥好像幸运些,被奴隶主卖到了富庶的旧金山,弟弟却被卖到很穷困的菲律宾。  40年后,兄弟俩又幸运地聚在一起。今日的他们,已今非昔比了。做哥哥的,当了旧金山的侨领,拥有两间餐馆、两间洗衣店和一间杂货铺,而且子孙满堂。子孙当中,有些承继衣钵,又有些成为杰出的工程师或电脑工程师等科技专业人才。  弟弟呢?居然成了一位享誉世界的银行家,拥有东南亚相当分量的山林、橡胶园和银行。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们都成功了。但为什么兄弟两人在事业上的成就,却有如此的差别呢?  兄弟相聚,不免谈谈分别以来的遭遇。哥哥说,我们黑人到白人的社会,没有什么特别的才干,唯有用一双手煮饭给白人吃,为他们洗衣服。总之,白人不肯做的工作,我们黑人统统顶上了,生活是没有问题的,但事业却不敢奢望了。例如我的子孙,书虽然读得不少,也不敢妄想,只有安分守己地去担当一些中层的技术性工作来谋生。至于要进入上层的白人社会,相信很难办到。  看见弟弟这般成功,做哥哥的,不免羡慕弟弟的幸福。弟弟却说:“幸运是没有的。初来菲律宾的时候,担任些低贱的工作,但发现当地的人有些是比较愚蠢和懒惰的,于是便接下他们放弃的事业,慢慢地不断收购和扩张。生意便逐渐做大了。”  以上是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心态控制了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自己的视野、事业和成就。  有两位年届70岁的老太太,一位认为,到了这个年纪可算是人生的尽头,于是便开始料理后事;另一位却认为,一个人能做什么事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有什么样的想法。于是,她在70岁高龄之际开始学习登山,其中几座还是世界上有名的山。就在最近,她还以95岁高龄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了攀登此山年龄最高的纪录。她就是著名的胡达·克鲁斯老太太。  70岁开始学习登山,这乃是一大奇迹。但奇迹是人创造出来的。成功人士的首要标志,是他思考问题的方法。一个人如果是个积极思维者,实行积极思维,喜欢接受挑战和应对麻烦事,那他就成功了一半。胡达·克鲁斯老太太的壮举正验证了这一点。  一个人能否成功,就看他的态度了。成功人士与失败者之间的差别是:成功人士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者则刚好相反,他们的人生是受过去的种种失败与疑虑所引导和支配的。  有些人总喜欢说,他们现在的境况是别人造成的。但是,我们的境况不是周围环境造成的。说到底,如何看待人生、把握人生由我们自己决定。15.成功依赖于学习   哈佛大学专家说:“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劳动。”美国的研究表明,工人教育水平每提高10%会使生产率相应提高8.60%,而工厂和设备价值增加10%只能使生产率提高3.4%。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财富》杂志的托马斯·A·斯图尔特说:“知识和信息--不仅包括科学知识,还包括新闻、建议、娱乐、交流和服务--已经成为了经济的原材料和最重要的产品。知识就是我们所买卖的东西。”  日本松下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说:“我们知道,现在的商业是如此的复杂和艰难,幸存下来的公司是如此的岌岌可危,因为它们处于一个日益难以预测、竞争激烈和充满危险的环境中,它们的生存取决于日复一日地动员每一点智力。”  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索洛最新研究指出:“全球一场新的经济竞赛已经展开,未来会脱颖而出的赢家,将是能够抢先领悟新游戏规则的个人、企业或国家。”  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第二届论坛上,四通集团董事长段永基说:“过去近二十年中,四通虽然有技术,但还是不能成功,这是因为作为一个企业,四通缺少一些重要的素质,尤其是投资决策、管理系统方面,这是非常沉痛的教训。所以中国企业在管理方面需要研究、需要深入解剖、需要认真反省的东西太多太多。现在对中国企业而言,特别要强调学习,要学习企业制度,也要学习解剖我们自己。”  的确,企业的成功越来越依赖于学习,在剧变的时代,善于学习的领导人将继承未来,学习已经成为这些领导者赖以谋生的手段。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我们的企业领导者应当从经济、法律、市场等全面的角度学习、研究WTO及全球化的新游戏规则,从科技、知识创新与企业运行模式、营销方式诸方面构建新的企业运行机制,从而成为外商投资合作与国际化经营与竞争的赢家。  2001年1月和6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哈佛大学商学院联手合作,推出两期为期一周的高层经理培训项目--“网络时代的管理”和“全球化时代的竞争”,两期的报名人数都远远超过计划招生人数。入选的学员中有中国远洋集团总裁魏家福、联想集团神舟数码总裁郭为、招商银行行长马尉华和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京等著名企业领导人。  有媒体曾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经理人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三个城市中,76.4%的调查对象认为“要给自己充电,以应付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公布的“2001年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4695位企业经营者中,在加入WTO后选择通过“加快人才引进与培养”来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比重达46.7%,高居企业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将采取行动的首位。  正如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所言:“通过学习,我们会重新认识世界以及我们同世界的关系……这就是‘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含义--学习型组织就是不断地扩充其创造未来的能力的组织。‘生存性学习’(更经常被称做‘适应性学习’)是很重要的--实际上是非常必要的。但对于学习型组织来说,‘适应性学习’必须辅之以‘创造性学习’即能够创造能力的学习。”  据报道,美国《福布斯》杂志在评选全美最有活力的100家公司时,共有六条衡量标准,其中有一条就是“能否创造真实价值的人力资本”。  我们通常所说的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人体之中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和体力(健康状况)等质量因素之和。人力资源不等于人力资本,人力只有经过不断地学习、培训,才能真正成为资本。值得企业领导者注意的是,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已成为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的共同做法。西方一些先进企业,继设立CEO(首席执行官)、CFO(首席财务官)、CTP(首席技术官)等职位之后,又有了CKO(首席知识官)这一重要职位,主要负责将员工的知识变成公司的资本。  海尔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邹习文曾就集团内部的学习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在集团内部级别不算高,但拥有的权力可不小。上至集团总裁,下至中下层管理干部,每周都要参加由人力资源部命题的考试,我本人就是判卷人,不管是集团的高级领导还是普通管理干部,如果考试成绩不合格,一次两次,扣掉上千元奖金,三次五次,那就该换职位了。”  在这个问题上,甲骨文公司的杰夫·亨雷说得非常深刻,他说:“对管理层的培训,要比技术层面的培训更重要,如果说没有一个观念上的改变,任何最好的技术和产品都将一事无成。”  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的管理思想就是观念上改变的一个范例,他提出了做企业的加、减、乘、除。刘总说:“做企业,我体会就是要学好加减乘除。加就是努力学习一切有利于企业和社会发展的东西,如现代企业意识、法制、信誉等,并自觉地去实施。减就是减去自己不良的意识和行为,减去很多职务,我现在要学会把总经理给减掉,只当董事长,只当决策者。乘是说从脚踏实地做产品、做品牌,到进入资本运作。我以前说过做产品很累。一个鹌鹑蛋赚一分钱,守了半天才下来,一分一分的挣,真难。后来做品牌,一毛一毛的挣,快一些。但当我们把产品经营、品牌经营跟资本经营三者结合在一块的时候,企业才能快速发展。除就是要除去自己纯家族管理的弊病,董事长、老板一手遮天,总想这个企业是我的,这个要除去,要向现代企业人迈进。”  成功企业领导者们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感受:即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不一定直接过问学习和培训,但重视学习和培训的企业家一定会有战略眼光。无数成功企业的管理实践已经证实,重视对人才培训的投资,是个长线投资,也许在五年才会有成效,但十年以后就会大不一样了。在西方国家,曾有人作过统计,在人才培训上投资1元,将会得到50元的回报,也就是说,投入与产出比可高达1∶50!16.不要一条道跑到黑   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有其积极进步的一面,但由于长期处于农业社会,也导致了思维方式的封闭和僵化。要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我们的思维方式特别是企业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必须进行变革,必须从落后的传统思维方式的羁绊中解放出来。  思维方式的变革,首先要从封闭走向开放。封闭思维是建立在小生产基础之上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小生产社会里,由于生产力不发达,生产规模狭小,人们的活动范围有限,导致思维方式的狭隘和封闭。其特点一是封闭性;二是保守性;三是片面性。开放思维的特点:一是广阔性。开放性思维既注重事物内部联系,又注重事物的外部联系;既注重纵向比较,又注重横向比较。纵横交错,因而视野广阔。二是变动性。开放性思维不是静止的、僵化保守的,而是随着事物内部要素与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它能不断地接受新信息,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三是预见性。能从已知推断未知,从现实把握未来。为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企业管理者的思维方式必须从封闭走向开放,既看到内部条件,又看到外部环境;既看到国内,又看到国外;既看到过去,又看到现在与未来。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了人们的这种关系,也限制了人们的眼界。然而在那时,孟子就提出“虽有知慧,不如乘势;虽有基(锄头),不如待时”的论断,显现出一个先哲的思想光辉。他在这里提出了两个战略思维的原则:“乘势”、“待时”。势,形势。时,时机。孟子的观点已经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势”和“时”的重要,并用“乘”和“待”这两个动词,把主观与客观、局部与全面的关系联系起来。宋朝的苏洵又从反面做了相应的论断:“不先审天下之势而欲应天下之务,难矣。”苏洵也已经突破了当时当地的时空,使思维具有了相对较大的宏观性。如今,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一点鼠标,瞬间世界大事便融入斗室之内,人们自觉不自觉地都生活在一个大的网络之中,毫无例外地受到网络的这样那样的影响。在这样的时代面前,“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想法现实中已经不可能了。  其次,要从静态走向动态。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环境变化很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种静态思维的习惯。所谓静态思维是以程序性、重复性为特点的,它要求思维从固定的概念出发,循着固定的思维程序,达到固定的思维成果。整个思维过程可以重复、再现,周而复始。其特点是单一性和经验性。而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发展一日千里,真正是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显然,单一的静态思维方式远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作为企业管理者的思维也必须从静态走向动态。所谓动态思维是一种追踪事物变化的思维,它是一种运动的、调整的、不断择优的思维活动。它要求思维要根据事物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来改变自己的思维程序、思维方向,对事物进行调整、控制,以达到优化的思维目标。其特点是动态性和开放性。所以,面对快速、多变的现代社会,企业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必须从静态走向动态,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需要,才能掌握决策的主动权。  再次,要从单一走向多维。小生产社会里,由于商品经济不发达,人们的活动内容比较简单,因而领导思维方式也比较单一。而现代社会,变化节奏快,活动范围广,牵涉内容多,单一的思维方式已远远不能驾驭这种复杂的局面,我们的思维方式必须从一维走向多维。所谓单一的思维,就是领导思维主体从某一方面或遵循某一固定的思维指向,来透视或把握思维客体的过程。其特点是片面性、直线性和教条性。所谓多向思维,是指思维主体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多变量的系统思考过程。其特点是多向性、多层次性、开放性和综合性。为了驾驭社会化大生产的复杂局面,企业管理者的思维方式必须从单一走向多维,只有这样,才能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立于不败之地。17.灵机一动的创造力   有些自作聪明的人说,天才是“留长发、吃奇怪的食物、独居的人,是说笑话的人调侃的对象”。但天才的较佳定义是:“发现了方法,知道该怎么增强思考力的人,可以自在地与非比寻常的知识交流。”  用心思考的人会想问些问题,弄懂这里所谓的天才作何定义。第一个问题将是:“怎么样才能跟寻常思考所无法企及的知识源沟通?”  第二个问题是:“有没有仅限于天才方能接头的知识源是已知的?如果有,这些知识的源头为何物?又如何才能确切触及这些知识源?”  第六感的真实性已经公正确立。这种第六感是创造性的想像力。创造性的想像力--这种能力是大多数人一辈子很少利用的,就算用到了,也只是纯属巧合。相形之下,胸有成竹地来运用第六感的人是少数。自动自发运用这种能力,并且对第六感的用途了若指掌的人,就是天才。  在人类无限的心智和宇宙的无穷大智之间,创造性的想像力是直接的桥梁。所有宗教上所谓的启示,和所有发明领域中的基本定律、新原理、新法则,都是借着创造性想像力才发现的。  思想观念闪现在脑海中的时候,我们常管它叫“灵机一动”,而这些“一动”,则是起自于以下源头之一,或起自一个以上的来源。  (1)无穷大智。  (2)储存每一种感官印象的潜意识,其中囤积了经由任一种五官知觉发派至脑部的思考动力。  (3)从另外某一个人心中,经由自觉的想法,释出的观念或图像。  (4)从另一个人的潜意识宝库里。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已知的源头,能发出“灵感”或“灵机一动”的思想观念。  脑部的活动受到刺激时,可以提升个人水平至平常思考水平以上极高的程度,使他可以用到平时所没有的胸襟气度和视野见地,去高瞻远瞩。  人受到脑力刺激时,有可能会出现有如登上飞机般的状态,可以看见平时受限于视野的地平线所看不见的东西。会像登机远眺的人,看到了去除山丘坑谷等视觉限制后的景致一样,置身于拨云见日之后的思想境界。  身处这种高度的思想水平时,心智的创造力被赋予自由。在其他任何情况下原本无法触及的观念,都变得容易感应和接收。  愈常运用创造力,创造力愈是对潜意识以外的原创因素有更敏锐的感受力和接受性;而且,愈常运用创造力的人,会愈仰赖创造力,也会要求创造力来激发思考的动力。只有靠使用创造力,才能培养和开发创造力。  伟大的艺术家、作家、音乐家和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培育了一种习惯,借创造性想像力的能力,听到由内而发的“沉稳的心内细语”。有“敏锐”想像力的人都知道这个事实,最好的主意是“灵机一动”而来。  有位伟大的演说家,原本不成气候,直到有一天,他闭上眼睛,并完全仰赖创造性想像力的能耐,才渐臻佳境。被问及他为何在演讲达到最高巅峰之前闭上眼睛时,他答道:“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由内心萌发点子,再说出来。”  美国最负盛名的金融业巨子之中,就有一名在做重大决策之前,有闭上眼睛两三分钟的习惯。有人问他为什么,他答说:“闭上眼睛,我能取用更高智能的活水源头。”请你也学会这一点!18.悟性,企业家的天赋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工作不顺心的年轻人向师父请教:“师父,我们在办公室被欺负,太痛苦了,求你指示,我们是不是该辞掉工作?”两个人一起问。  师父闭着眼睛,隔半天,吐出五个字:“不过一碗饭。”就挥挥手,示意年轻人退下。  两人回到公司,一个人立刻就递上辞呈,回家种田,另一个什么也没做。  转眼十年过去了,回家种田的以现代方法经营,加上品种改良,成了农业专家。另一个留在公司的,也不差。他忍着气,努力学,渐渐受到器重,成了经理。  有一天两个人遇到了。  “奇怪,帅父给我们同样‘不过一碗饭’这五个字,我一听就懂了。不过一碗饭嘛,日子有什么难过,何必硬待在公司?所以我就辞职了。”农业专家问另一个人:“你当时为何没听师父的话呢?”  “我听了啊,”那经理笑道:“师父说不过一碗饭,多受气,多受累,我只要想不过为了混碗饭吃,老板说什么是什么,少赌气,少计较,就成了,师父不是这个意思吗?”  两个人又去拜望师父,师父已经很老了,仍然闭着眼睛,隔半天,答了五个字:“不过一念间。”  然后挥挥手……  或者你听说过这个故事,可能你会把它当成一个笑话,因为类似的笑话或寓言太多了。  但是,如果你再仔细品味一下“不过一念间”这五个字时,你会从中悟出很多……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工作中,在商海搏击中,有许许多多的一念间,就在这些一念间,成就了许多不朽的传奇。如果李嘉诚没有看到塑料花的潜力,就没有长江实业;如果霍英东没有看到军事物资的航运市场,就没有今天的霍英东集团;如果杨致远没有看到网络市场的潜力,就不会有今天的雅虎……  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如果了,可是我们不想想为什么我们没有抓住这个如果呢?  是因为我们没有这个机会吗?  不是,在任何时代都有一些成功或失败的故事,原因各有干秋,但并不是说那些成功的人机会就比失败的人多,相反,我们看到大部分成功的人,他一开始都不是社会的精英,而是普通甚至是低层的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某个山村可以考出个状元来,然后他一步一步走向某一领域的成功位置。  为什么同样在一个山村里,有的人一辈子也走不出来,而有些人却可以成为社会的精英?许多人都见过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但世界上只有牛顿发明了万有引力的定律。  人天生是不平等的!有的人天生就是富贵命,一出生就在社会的上层家庭里,而有些人却一出生就在乞丐家里,这就天生的不公平。如果乞丐的儿子要奋斗到和富人家的儿子一样,不知道要多付出多少血汗。这种现象是存在的,但毕竟是少数的,我们不能用个性来代替共性。我们要讨论的是为什么条件差不多的人会有很大的差别,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人要过得不比别人差并不难,努力一些就行了。但是,如果你立志要成为人中龙凤的话,那你需要一点东西:悟性!  什么是悟性?我的理解就是:  (1)在最短的时间里抓住机会;  (2)不会被事物表象迷惑;  (3)能够以一晓百,一点就通;  (4)站在现在看未来。  总结起来,悟性就是要具备四种能力:敏锐力、洞察力、逆向思维、前瞻性。  一个人想具有其中某种能力并不难,你有意去学习培养就可以获得,但是,如果你想同时具备这四种能力的话,除了努力外,还需要点天赋。因为真正有悟性的人并不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而绝大多数是与生俱来的。有一本书上这样写道:  生活始终朝着未来,悟性经常向着过去。  它的原意是人可通过领悟过去的哲理而获得悟性,我却不这样认为,悟性经常向着过去是因为它是天生就有的,而不是后天学的。有很多人都认为网易丁磊的成功是机遇大于能力,但从企业家必备的素质要求来看,能否抓住机遇就是能否成为成功企业家的先决条件。在当时网络热的时候,有千千万万的人都想从中找到自己的机会,为什么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够成功呢?这就是悟性的不同!  有人说,人与人是没有区别的,只要有机会,你也能做总经理。但我们却知道,同样是“0”和“1”,有的人一辈子就只知道它是阿拉伯数字,但有的人却用它创造了二进制发明了电脑,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因此,悟性对于企业家而言还表现在他们对管理的深刻见解,他们除了企业家天生的商业敏感外,还承担着企业教主的身份。  企业家最重要的管理职能是战略决策与精神导向,当好一名企业精神领袖,一家企业的首席企业文化设计师,一名传播企业圣经的牧师,是任何有抱负的企业家永远追求的目标。从这个角度来说,优秀的企业文化并不是适合所有的企业家,它只适合那些有抱负的企业家。  正如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说:“中国什么都能引进,就是不能引进管理者!”中国企业缺乏精神领袖,更缺乏有抱负的精神领袖。我们不难看到,中国并不缺乏有钱有实力的企业家,改革开放后,中国有许多人通过各种方式富起来,但这些人创办的企业并没有成为知名企业或者永远都不可能成为知名企业,更谈不上为中国经济繁荣而奋斗,因为他们的老板只想赚钱,而不是追求一种事业,他们不缺乏做事业的能力与实力,但缺乏做事业的胸怀与眼光。19.如何发展创新思维   盖伊·黑尔是世界著名的培训与咨询公司--Alamo学习系统的首席执行官和创始人。黑尔先生在突破性思维方式的研究和培训方面很有建树,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他将创造性的实质简称为创造性“三明治”。黑尔先生说:“创造过程的第一步是明确机会并制定目标和标准,这是一个分析的过程;接下来第二步,就是在这些目标和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想新主意,出新点子;然后,你对这些新点子新主意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挑选出潜在的解决办法,并确定哪些主意可以变成现实。这样创新的过程就是:分析--创造--再分析。这就是创造性‘三明治’。”  的确,创新思维能够帮助你确定现在需要做哪些目前还没有做但是应该做的事情。创新思维技巧是要在似乎不存在任何传统的可选方案的情况下进行决策,它要求我们的领导者必须从零开始创造出这些选择方案。  当然,创造性必须在某种结构框架内发生才能够发挥其作用。完全盲目的思维方法是行不通的,它会让我们付出沉痛的代价。创新的关键是将理性的方法与创造方法结合起来。最佳的创造性必须聚焦于某个具体的问题,然后要研究所有与这个问题有关联的事物。创新的解决办法可能非常抽象,但是其目标却必须非常明确。  阿尼亚纳·阿胡亚在英国《泰晤士报》曾发表过一篇文章,标题是:不要墨守成规地想问题。在这篇文章中阿胡亚介绍了菲茨吉本关于创造力的五点提示:  (1)把你的所作所为和你遇到的所有问题记下来。“尽管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但我们往往会忘记发生过的事情。例如,如果你要与一个难对付的顾客打交道,不要试图忘记这件事,而是要考虑你怎样才能以不同的方式来应对这种处境。”  (2)每天专注于一个问题,比如袋泡茶或一支钢笔。  想想看,除了原有用途之外,它还可以派什么用场。  (3)当你想起来的时候,随时记录你的梦想。“有迹象表明,梦想的功能之一就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或摆脱问题。”  (4)想像一下,你会如何通过别人的眼睛看待你周围发生的事情。“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规则应用于世界,因此,通过别人的视角看问题意味着你要暂时放弃自己的规则,而采用别人的规则。”  (5)最后,每天留出一段时间来放松一下。绘画,写诗,听音乐,或者什么都不做。菲茨吉本说:“这会给你一段酝酿变化的时间。我们往往会发现,面对问题,我们束手无策。这有助于让我们停顿下来,然后重新面对问题。这叫做内省--你可以在闲散一段时间之后解决某个问题。”  以上这些提示,确实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创造力。为了更好地发展企业领导者的创新思维,我们不妨再记住以下这些要点:  (1)要不断地给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要知道最终你想要得到什么?不断寻求提高竞争力、增进效率的各种方法,用较少的精力、较低的成本做较多的事情。  (2)要乐于接受各种创意,想出一些好主意来。要丢弃“不可行”,“办不到”,“没有用”等思想障碍。如果你的员工害怕走得“太远”,他们就不可能取得创新成就。  (3)要有实验精神。有时要敢于废除例行事务,先尝试新的事务,往往会让你感到有意想不到的好。  (4)要大胆地往前走。比较完美的领导者喜欢问:“怎样做才能做得更好,走得更快?”  (5)要迎合客户的喜好。成功的公司都会投入较多的人力、财力去研究如何让客户更加满意。  (6)要有个开放的不很挑剔的态度,能够容忍不太理想的选择方案存在。其实,生活并不是由一连串的理想或完美的方案组成的。  (7)要在公司建立起有较大自由度的创新环境,要允许失败。否则,创新就不可能繁荣起来。  (8)要有个最终的解决方案。我们怎样来衡量和组合这些主意,将其转化成为可行的解决方案。  (9)要将方案不断进行修改、补充,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最终让它变得比较完美起来。20.不讲道理地创新   创新是对旧事物的否定,是无法用逻辑证明的,因为以前没有先例。正是不拘常理地挑战极限,真正的创新才能够诞生。  管理学者何继江曾经介绍过一个索尼公司创新的案例,很引人深思。索尼公司发明的随身听曾被誉为20世纪最成功的消费品发明之一,在取得巨大的市场成功之后,索尼公司决定继续进行便携式随身听的研究,把随声听缩到更小,当时由索尼公司的副总裁高条静雄负责这项工作。他向研发部门提出的目标是把随身听缩小到磁带盒大小。面对这一艰巨的研究任务,研究人员作了许多尝试,但仍然不能达到目标,最后无奈地对高条先生说:“随身听里已经没有一点点空间了,再也没法缩小了。”  高条先生说:“我知道如果讲道理的话,我是说不过这些研究人员的,我只能采取一种不太讲理的方式来说服他们。我问他们,真的一点空间都没有了?他们说真的再没有一点点空间了。于是我就拿来一桶水,对他们说,我把随身听放到水桶里,如果没有气泡冒出来,说明确实没有任何空间了,但如果有气泡出来,说明里面还有空间。当然,肯定有气泡冒出来,于是这些研究人员只好承认里面还有空间,不得不再绞尽脑汁进行技术攻关,最终研制出了像磁带盒一样大小的随声听。”  高条先生这种不讲理的创新方式对企业领导者有很多有益的启发:  首先,勇于否定自己。  很多人,尤其是发明者,往往都非常钟爱自己的作品,不愿意改动它,也不许别人改进它。发明T型车的美国汽车大王老福特就不许研发人员对T型车进行改造和创新,哪怕是把车的黑颜色改成其他颜色,老福特还曾经把研发人员偷偷研造的新车亲手砸烂。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10
正序
倒序
给总经理101条忠告
给总经理101条忠告-2
给总经理101条忠告-3
给总经理101条忠告-4
给总经理101条忠告-5
给总经理101条忠告-6
给总经理101条忠告-7
给总经理101条忠告-8
给总经理101条忠告-9
给总经理101条忠告-10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给总经理101条忠告
给总经理101条忠告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