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心灵》简体++完整版-9

别人控制的目标自力可成的目标她会喜欢我增加对她的吸引力升职使自己成为最超值的同级职员他们对我好一些提高我给他们的形象不要出现问题我有处理这个问题的能力6成功时有足够的满足感当一个目标达到的时候﹐让自己想一想﹐在什么地方﹐与什么人在一起﹐在怎样的环境中做什么事﹐会使你感受到达到目标的满足感﹖这必须是视﹑听﹑感觉三方面都充实的一个情况﹐而当你把自己放入这个情况的想象中的时候﹐你应该有很强烈的感觉。这份感觉是目标正确的一份肯定。如果想象出达到目标时的感受不强烈﹐这个目标很有可能会半途而废﹐因为它给你内心的推动力不足。7有时间限期只定下目标而没有时间限期是不会有效果的。时间限期的目的并不是提供紧迫的感觉(因为过分的紧迫只会使人容易过累﹑担心﹐甚至放弃)﹐时间限期是决定怎样进行的一个重要基础。有了时间限期﹐所定出的行动计划才能定下速度﹑配合和维持这个速度的条件﹐以及中途分段测试的里程碑。过于长远和巨大的目标﹐应该细分为数个小目标﹐每一个小目标都需要独立看待。一个按照上面7项元素定立的目标﹐还须经过下面8个问题的考验﹐才通被确定为适当﹑良好还是可行的目标。1)你想要什么﹖(答案必须含有以下7项元素)2)这(目标)能够为你做到什么﹖(答案就是目标所代表的价值﹐这份价值必须能满足受导者的一些深层需要﹕身份或精神的层次。可以不断地重复这个问题直至这些层次的价值出现。)3)当你达到理想的结果时﹐想象达到目标时这些视﹑听﹑感觉上的证明﹐注意内心状态是否有足够的强烈反应。这份反应﹐是证明这个目标是否有足够推动的最佳方法。)4)何时﹑何地及与何人你想得到的那个结果﹖(这个问题澄清了目标垢环境条件﹐使得目标更为确实。)5)那结果会怎样影响你人生的其它方面﹖(这个问题常常需要细分。例如﹕"那结果会有些不好的影响吗﹖"这个问题是再次检查目标是否符合内与外的整体平衡。)6)为什么在今天之前你未能达到那个结果﹖(这个问题帮助你认识过去未能成功的障碍﹐因而注意到新的方法和需要﹐也把目标在你的潜意识中转为一个"在未来可以达到的目标"了。)7)你需要哪些资源和能力﹖(这个问题一般来说会化为至少两个问题﹕"已经拥有哪些资源和能力﹖怎样运用﹖"和"尚需什么资源和能力﹖如何得到它们﹖"这问题帮助你的潜意识在环境和能力层次的辅助因素方面作一个有系统的检查﹐因而认识到各种的可能性。)8)你计划怎样去做﹖(这个问题可以细分为很多个问题﹐例如﹕"第一步应该怎样做﹖""有不只一个途径吗﹖"跟着这些问题﹐会有更多的问题出现﹐结果你会设计出一个可以行动的计划方案来。)14.4 如何驾御逆境(AQ)逆境只存于心中﹐当我们不能接受环境所提供的条件﹐又认为环境不能改变或者付出太大的代价才能改变它时﹐我们便说是身处逆境了。与逆境相对的﹐应该是顺境吧﹖其实什么是逆境﹐什么是顺境呢﹖试想一想﹕"上山是逆境"还是"下山是逆境"(见图17-1)﹖答案可能有4个﹕1上山是逆境﹐下山是顺境2上山是顺境﹐下山是逆境3上山下山都是逆境4上山下山是顺境你选择哪个答案呢﹖你选择什么理由去支持你的答案呢﹖上山可以是步步艰辛﹐与地心吸力对抗﹐越高呼吸越困难﹔但同时也可以是越高越心旷神怡﹐视野越阔﹐空气越好﹐高人一等。下山可心是每一步都降得更低﹐重返尘嚣﹔但也可以是越行越易﹑越快返家。每一个人都可以想出更多的理由去支持正反两方的话。由此可见﹐顺境﹑逆境都是由自己决定的。再问一个问题﹕"我父亲有钱﹐所以我成功"(见图14-2)和"我父亲有钱﹐所以我失败"哪一句正确﹖表面看来﹐这与上一题一样﹐有4个答案﹕1前者对2后者对3两者都对4两者都不对其实﹐4个答案都不是最恰当的﹐最恰当的答案是﹕只可以由做儿子的来决定。逆境的定义一般人同意的是﹕"事情不如己愿般发生。"逆境是一份主观的感觉﹐原因就是"己愿"二字。逆境的可能﹐由"己愿"开始。把"己愿"定得很窄﹐逆境便容易出现﹔把要求的条件定得很松﹐逆境便不易出现。心中并没有预设的条件或要求﹐何来逆境﹖逆境的确是一个感觉。看法不同﹐便有不同的感觉﹐也就有不同的判断和行动了。14.5 如何在转变中胜出聪明的人没有抗拒转变的﹐我从来没有听过有人不想明年有更多的收﹑更好的健康﹑更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快乐的人生。这些都需要有转变才能出现。因此﹐人抗拒的不是转变本身﹐人抗拒的是﹕1转变后得到更少2转变过程中失控的感觉小孩子有一个游戏叫做"音乐椅"﹐玩法很简单。准备比全体人数少一张的椅子﹐把它们交替排成一条直线。孩子们围成一个园圈﹐把椅子围在圈中。当音乐响起时﹐孩子们向同一方向行走﹔当音乐停下来时﹐各人争相找一张椅子坐下。没有椅子的孩子便输入。在现实世界中不断有"音乐椅"游戏出现。没有人想失去椅子﹐所以逃避这些游戏﹐直至无法逃避而被迫面对。原来的椅子无论大小﹐总是极力维护﹐因为怕音乐停止后没有椅子﹐或者怕所所争取到的椅子比游戏前的小。假如音乐停止后保证有更大更舒服的椅子﹐我想﹐不会有人抗拒游戏(转变)吧﹖但是保证归保证﹐在听着音乐跟着前面的人围着椅子行走时的感觉是那么彷徨﹐那么无据﹐那份不能控制事情发展的无力感是很使人受不了的﹐很多人就是抗拒这份感觉﹐所以抗拒转变。如果控制音乐的遥控器在你的手里﹐当你走到最好的椅子前面时才按遥控器使音乐停下来﹐你还会抗拒这个游戏(转变)吗﹖既然人生中绝大部分的事情都是在不断地转变中﹐我们需要学到处理转变的技巧。处理转变的技巧只有两点﹕1从转变之中找出机会2学习比转变带来的更多﹑更快每次转变的确使得一些机会消失﹐因而有人感到失望﹑失落﹑失败﹔但是同时每次转变也都一定带来一些新的机会﹐懂得掌握这些机会的人会因此而提升﹑突破及创业。盲目地﹑坚持地抗拒转变﹐只会使得自己被淘汰。反之﹐每次都在转变来之前准备自己﹐在转变之中发挥自己﹐在转变之后便能享受到更大的成就﹐就像一浪高过一浪﹐而自己总站在浪尖上向前迈进(见图14-3)。以上两个处理转变的技巧﹐都需要做一件事﹐就是向前望。没有策划未来意识的人会抗拒转变﹐死抱着现有的不放﹐结果只会在不断的转变中落后﹐因而距离理想的境况越来越远﹐终于被淘汰。反之﹐有策划未来意识的人﹐总是把焦点放在未来的一两年或三四年﹐不断地搜索下一个转变将会是什么。慢慢地﹐他习惯了转变﹐并掌握了预测﹑迎接和拥抱转变的技巧。试问问你自己﹕你知道一件后你现在的工作将会有些什么新的技能需要吗﹖你曾否想过你的行业在三年后会有怎样的不同﹐哪些知识和能力最为重要吗﹖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也许是时候开始想一想这些问题了。不久以前﹐我在香港的电视上看到街头访问两位中年女士﹐她们都是因为工作了20年的制衣厂从香港搬至内陆﹐而她们家在香港﹐故此失业。她俩已经有数年找不到工作﹐虽然曾经参加了一些香港政府举办的再培训课程﹐但仍然失业。她们的表情和言语表现出很多的怨愤和无奈。我同情她们的境况﹐但同时有一个问题在心中涌出﹕她俩在任职工厂的最后数年里﹐她们怎么不闻不问﹑不看不想地每天上班﹐拒绝接受转变的必然出现﹐而盲目地希望情况可以不变呢﹖如果那家工厂抱有同样的心态不求突破﹐不把生产移至大陆﹐恐怕早就被淘汰了。两位女士在最后的数年里﹐看到了附近工厂的关闭和搬迁﹐听到了自己任职的工厂也已经在大陆建厂﹐却没有任何警觉。她们对自己的命运也应负责任吧﹖如果在香港的工厂关闭运作之前三年﹐两位女士便开始为自己的未来而策划﹐或者去学习中文计算机打字﹐或者去研究小本经营式的创业﹐她俩的命运就可能有不同的﹑更理想的发展了。以下是对于处理转变的一些有用概念﹕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事物都是在不停地转变中。事情随着其本身及环境因素而转变﹐从来不会只随我们的意愿去发展。没有转变﹐既不符合自然规律﹐也对世界有害无益。企图使事情保持不变的努力﹐绝大部分是徒劳无功的﹔倒不如用这份力量去认清和配合转变﹐从而得益。所有的转变都有其正面意义。不预先执着于某一个模式﹐会使自己把情况看得清楚﹐更能领悟事情的真义﹐因而有更多的选择﹐得到更好的方法﹐带给自己更多的好处。所有的转变都带来学习机会﹐不断地学习﹐我们才能保持优胜的地位﹐无需恐惧淘汰的可能。(请参阅本书第九章第三节的"破框法")以下的一个练习﹐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管理转变。如何在转变中胜出练习问题1写出自己最想要的3个转变(在未来12个月之内)1                      2                      3                      2写下已经出现﹐你感到不舒适的3个转变﹕1                      2                      3                      3写出2中3个转变里隐藏的机会﹐这可以是意义﹑价值﹑收获﹑学习或者启发﹕1                      2                      3                      4写出在过去3年里﹐你本人在思想上﹑学识上﹑能力上﹑心态上的转变﹕1思想﹕                   2学识﹕                   3能力﹕                   4心态﹕                   5今后可以有怎样的策划﹖14.6 风险量化表人生中很多时候我们不敢有所突破﹐是因为害怕其结果对我们不利。但是在事前我们往往并不知道结果会怎样﹐也即是说我们不知道结果会对我们怎样不利。若把它量化-计算出来﹐那么我们会更清晰地知道应否有所行动作出突破了。心中有一个理想﹐但是总不敢付诸行动实行﹐等到年纪大的进修便更不敢尝试。终于﹐老年时回想﹐心中总存有一份遗憾。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果不想加入这个队伍﹐可以试试这个技巧。并非所有的风险都可以量化﹐风险之中感觉和情绪方面的因素不能量化。但是风险之中的物质元素﹐尤其是金钱因素(或者可以转化为金钱因素的因素)﹐都可以量化。往往这些因素量化了﹐感觉少情绪方面也会因而有所改善。以下是一个运用风险量化方法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实例﹐姓名﹑地点﹑数字等都经过删改。 陈先生在政府部门工作﹐已有十多年的工龄﹐职位颇高﹐前途理想﹐收及工作表现都满意﹐已婚﹐有一子。他在过去十多年中发现自己对演讲及培训工作有十分浓厚的兴趣﹐起初是一次无意的机会﹐受朋友邀请在一个场合作半小时的演讲﹐不料从此便对此入迷﹐不断地努力如何讲得更好﹐主动争取部门里对新人的培训工作﹐同时加入一些有关的组织去争取更多的演讲培训机会﹐他集中工余时间去研究一个题目﹕"时间管理"﹐经过十多年的时间﹐他已经对此很有心得﹐听过他的演说或课程的人都十分赞赏。他很想改变自己的事业﹐使自己成为一个专长于"时间管理"的专业演讲培训师。可是﹐太太没有工作﹐小孩只有9岁﹐担心一旦放弃了这份工作﹐家庭生活便没了保障。他也不知道真的用"时间管理"作为演说和课程专题﹐市场能否接受﹐能否有足够的收入支持。于是﹐他决定做一次风险量化测试。1"机会"成本首先﹐他为了创业﹐需要放弃一份安定的工作。失去了它﹐如果创业不成功﹐就得另找工作。目前﹐社会经济环境还算可以﹐自己也有一些企业所需的专长﹐他会计可以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找到另一份工作。同时他知道为了寻求创业的机会﹐他和他的家庭也需要作出一些牺牲﹐他相信自己在生活上可以作出一些改变﹐既节省也不致引起很大的不便。这些都是机会成本。所以他写下﹕现今每月收入(100%)=3000作出一些改变﹐可以接受的最低生活需要(80%)=24000现下市场﹐约两个月可以找到一份新的工作﹐再加一个月保险期﹐他的机会成本是24000*3=72000以陈先生的情况﹐他相信在两个月内可以找到另一份工作。若只要求8成薪金﹐在3个月内找到工作的机会是极高的。2"可行性"测试他认为若全力展开市场推广﹐接触企业顾客和公开宣传等工作﹐3个月内便能有初步的了解﹕究竟他的知识学问能否吸引足够的人付足够的钱去听他的演说和课程﹐使他能养活自己及家人。他决定谨慎一点﹐给自己6个月的时间去完全确定新事业的可行性。所以﹐他会用3个月的时间作一次检讨﹐他会预先定下一些指标。如果这些指标达到了﹐他便会继续下去﹔如果某些指标没有达到或者出现问题﹐他便会开始找新的工作。所以﹐他写下﹕初步可行性检讨3个月为(24000*3)=72000确定本事业的可行性6个月(24000*6)=144000到此为止﹐陈先生已经知道﹐他创立自己演讲培训事业的风险﹐可以用金钱来量化和控制﹕机会成本﹕      72000可行性测试成本﹕   144000全部风险成本﹕    2160003成本把握接着﹐陈先生评估自己控制这个风险的能力幅度﹐也就是成本把握。他的风险成本可以有数个来源﹕1)现金﹕包括银行定期存款﹐或可以实时出售的资产﹐例如股票﹑投资基金等。2)可变卖的资产﹐例如房地产﹑生产上的投资﹑珠宝﹑债券等。3)可借贷的对象﹐例如朋友﹑亲属等。他发现上述3个来源中﹐两个有绝对把握﹐另一个也可达到风险成本(216000)的一半以上。他知道他的创业理想完全可以立于不改之地了。他决心把全部的精力用在把它变为事实的工作上。他的行动计划如下﹕第一步﹐与太太商量﹐取得太太支持。他从第一个风险成本来源(银行存款﹑股票和投资基金)中﹐安排了一个216000的30天自动滚存定期存款给太太﹐使她安心。他创业最初6个月 的收入没计算在内﹐这也是整个计划的保险之一。第二步﹐用一个月时间制定出创业策划的步骤﹐取得一些成立新公司的资料。第三步﹐向部门提交辞职信。今天﹐陈先生是一位十分成功﹑极之快乐的全职培训师。下页是一个风险量化计算表。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的解答﹕1)若成本把握即3个来源的数字加起来低于150%(每个来源最多只可以算100%)﹐则不应创业﹐而应先做储钱工作﹐待成本把握超过150%再展开创业计划。2)这仲计算没有把创业本身所需的资金算入。这个计算是保障本人和家庭的生活稳定﹐创业本身是不稳定的事情﹐两者应该分开处理。创业资金﹐往往可大可小﹐并无法则可循﹐何况也可以考虑与人合股。3)这个计算也未包括找人支持自己创业的可能性。4)某处技能在市场上给需多少时间找到新工作﹐可以从很多方面找到参考资料。风险量化计算表目标﹕机会成本                           金钱   金额1现今每月入息(100%)                 (   )2最低每月入息(  %)                  (   )3估计找工作时间 (  月)+1=(  月)4机会成本                   (1.2)*2.2)=(   )可行性测试成本﹕1初步可行性              (   月)2确定可行性              (   月)3可行性测试成本                (1.2)*2.2)=(   )全部风险成本﹕               (1.4)+)(2.3)=(   )成本把握﹕1现金或可实时变卖之资产                      (   %)2可变卖之资产                           (   %)3可借贷的对象                           (   %)4全部成本把握                   (1+2+3)=(   %)行动计划﹕注﹕成本把握前3项﹐每项最多只可以算100%。14.7 50/30/20方程式对一个管理人员来说﹐长期超时工作﹐"待阅"文件总是一大堆﹐知道但抽不出时间去改良一些。妥善的制度或程序﹐是很令人泄气的。如果这种感觉存在一段时间而得不到解决﹐他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损害﹐因而减低他在沟通及领导上的能力和效率。这种情况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由于长时间忽略了去做一些重要而不急的提升。因此﹐把情况扭转过来﹐需要正确的方法及忠实执行一段日子。要想成为21世纪一名成功﹑满足和开心的管理人﹐需要不断地提升本人的办事能力并掌握新的知识和技巧。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执行这个50/30/20方程式﹕50-被动30-主动20-突破开始注意工作时间的分配﹐把它控制在以下的比例上﹕"被动"性的工作(50%)是指沿用旧的方法去处理的工作﹕每天的例行任务﹔惯性的文件处理﹔十年如一日的会议﹔根据计划或者现有规律和制度而做的每一件事﹐都列入这部分。"主动"性的工作(30%)是指针对旧的工作﹑任务﹐使用改变了的做法﹐谋求更佳成绩。例如每周的报告﹑因稍微改变了某些安排而使得能够提前一日完成﹑节省了一小时﹐或者减少某部门的一些工作。只要不断地有改进﹐日积月累﹐整体性的效果自会出现。"突破"性的工作(20%)包括任何惯性工作之外的职业行为﹐例如﹕参加某个课程﹔订阅与工作有关的刊物﹔看一本能够提供新概念的书﹔与有经验﹑富有创意的人讨论交谈﹔参加某些促进与其它同事﹑部门﹑有生意关系的公司和本业团体的活动﹔构思新的做法﹑安排制度等。所有找出新的方向﹑更高效率的做法和配合未来需要的行为﹐都列入这部分。继续"被动"性工作是维持公司运作之必须。为了不断提高效率﹐"主动"性工作甚为重要。"突破"性工作则是公司及个人未来找出突破﹐保证成功的途径。下面是一个自我检讨练习﹐帮助你在这方面找出这方面的提升机会。(按﹕50/30/20的比例可以按行业﹑环境及当时需要而加以修正﹐重要的是永远保持"主动"和"突破"性工作的存在。)50/30/20方程式-练习问题目前情况检讨目前目标被动性(Reactive)工作占຦%主动性(Proactive)工作占ຒ%突破性(Breakthrough)工作占ຈ% 100郬%被动性(Reactive)工作1占我最多工作时间的工作是﹕2给我最大烦恼的工作是﹕3最需要重复处理的工作是﹕主动性(Proactive)工作1哪些工作有可以被改良﹑简化﹑重新安排﹕2哪些工作可以被提早策划﹑组织﹕3哪些工作可以预先与他人商讨进行﹕突破性(Breakthrough)工作1真希望我拥有这些能力﹕2一直都想去学﹑掌握的知识和技能﹕3很久前便配看的书和报读的课程﹕14.8  前瞻式思想法当你在街上行走﹐看到前面有一个醉汉向你左摇右摆地冲过来﹐你会本能地站向一边以避免与他碰撞。当你的手掌放在门边上而你看到某人用力把门关上时﹐你会马上把手缩回来﹐以免受到伤害。这些都是"前瞻式思想"的表现﹕我们大脑的潜意识部分事实上无时无刻不在做前瞻式的推算﹐以使我们避开不理想的结果。我们的大脑会先计算眼下的情况会怎样发展下去﹐会有什么结果等而快速地绘出一幅景象。如果发现不满意﹐便会启动大脑的其它网络线路﹐找出最佳结果的行为模式。在工作环境中﹐我们有很多方法预料未来会有什么发生。传统上市场销售工作喜欢凭过去的数据去预测未来的业绩。假如市场上的各种因素不变﹐这是有效的。在其它事情中也会运用同样的概念﹕既然这样做在过去的结果良好﹐让我们这次也这样做吧。但是如果环境条件改变了(今天的世界事实上环境条件总是在不断地改变)﹐我们沿用旧的做法便不能取得同样理想的效果了。所以用过去作为引导不一定可靠。前瞻式思想是往前望﹐找出最有可能出现的变量﹐同时选择最适当的行动去配合它们。一个21世纪的成功管理人必须具备这个技巧。1 3个阶段任何事情﹐分析它的始末﹐都可以找到3个阶段﹕过程。所有在这个阶段中出现的事都是最终导致"结果"的产生。结果。过程的终结成果﹐假如理想的话﹐会等于事情开始时所希望的目标效果。事后。"结果"所引起的事情。以参加一个课程为例﹐你做很多的事才能使自己在课程中出现﹐如查数据﹑电话询问﹑寄上报名表﹑付款等﹐这些事都属"过程"阶段。数小时的上课﹐便是"结果"阶段﹐所学到的可与你本来的期望一致﹖课程后你写学习心得﹐或者感到每天做事轻快开心﹐又多了几位朋友﹐便是"事后"阶段。又以买一本书为例﹐你从朋友那里取得书名﹑作者等资料﹐跑了3间书局﹐终于买到了﹐这是"过程"。回到家里打开来一看﹐越看越不对劲﹐原业书名一字之差﹐内容竟是天壤之别﹐这是"结果"。你憋着一肚子气﹐跑因书局﹐要求退换﹐这便是"事后"。2前瞻式思想法在处理时的应用把所有的事情的焦点放在"结果"上﹐努力使结果与原定的目标一致。让目标做所有行为选择的依归﹐怎样思想﹐怎样行为才能实现目标﹖最好的控制模式是采用"目标倒数"方式之类的目标。良好的例子﹕陈先生从香港移民至加拿大。在启行之前6个月﹐他便制定了一张时间表﹐对所有重要的事情一一列出应该完成的日期。结果是整个过程十分顺利﹐移民引起的不便减到最少。不好的例子﹕王小姐有迟到的习惯﹐特别是朋友约她吃饭或聚会。本来王小姐出门时有足够的时间让她准时到达的﹐但是﹐她总在途中想起一些"顺便要办"的事情而把时间耽误了。结果阶段﹕把注意力放在之一可能出现的事上。努力发出良好的影响(更多机会﹑更多选择﹑更多收获)﹐和避免不良的影响(后遗症﹑需要重做或修补的可能)。良好的例子﹕几经争取﹐刘先生终于被公司派往美国去参加全球运作计算机化的准备会议。在会议期间﹐他约公司中最熟悉计算机系统的主管吃晚饭﹐建立了良好的友谊﹔他也多方面打听实施计算机化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会是一些什么问题。不好的例子﹕张先生与他公司最大的客户签了一年的新合约﹐这已经是第三次签约了。他觉得一切照旧便可。回到香港不足一个月﹐他发现因为全球石油的恐慌﹐油价在短短的两个星期里上升了50%﹐而在刚签好的合约里﹐并没有条款容许因油价上涨而引起的成本增加做成的价格调整。张先生明白未来一年的生意是不会有盈利的了。事后阶段﹕把良好的影响发展成为未来的机会﹔把不良的影响以最短的时间﹑最低成本处理掉。良好的例子﹕美国派来的验货代表对生产过程十分熟悉﹐为人也诚恳友善﹐李先生与他畅快地谈了3个晚上﹐成为好朋友。一年后﹐那个人被美国最大的生产商聘请为亚洲区的总裁﹐他上任后第一件事便是邀请李先生担任中国区的总经理。不好的例子﹕周小姐负责出口部﹐她认为法国客人对产品质量提出的投诉不合理﹐本来客人要求以减价15%作为赔偿﹐以解决事情﹐但她迟迟没有答复。3个月后﹐她收到客人的通知﹐明年起不再向周小姐的公司购买﹐所以订单都给了周小姐的最大竞争对手。3与人沟通的过程中如何运用前瞻式思想法1问问自己﹐对方的兴趣是在事情的哪一个阶段﹕过程﹑结果还是事后。(很多商业对话中逃避的态度都由此而显得清晰。)良好的例子﹕1客人﹕"假如我发现产品质量有问题怎么办﹖"(事后)销售人员﹕"这是我的名片﹐你可以找我﹐也可以致电我们公司的顾客服务部。"(事后)2客人﹕"你们可以提供分期付款的方便吗﹖"(过程)销售人员﹕我们没有这个优惠﹐但是我们可以向你介绍乐意提供这个方便的银行。(过程)不好的例子﹕1客人﹕"假如我发现产品质量有问题怎么办﹖"(事后)销售人员﹕"太太﹐我们的产品经过最严格的制造和测试﹐并且选用最好的零件﹐所以是不会出现问题的。"(过程)2客人﹕"你们可以提供分期付款的方便吗﹖"(过程)销售人员﹕"我们的楼宇用料和造工都很上乘﹐所有顾客都十分满意﹐你一定会因为拥有这幢房子而感到骄傲﹐无须考虑分期付款了。"(事后)2说出你所知道的各种选择的可能﹐同时说出你的看法(哪个选择最可能有效)良好的例子﹕朋友甲﹕"我来得及搭乘直通火车去广州吗﹖最后一趟火车什么时候开﹖"朋友乙﹕"下午5时﹐如果来不及可以在罗湖过境后搭乘深圳到广州的火车。每小时都有一趟快车。约一小时便到广州。另外﹐你也可以考虑罗湖到广州的直通巴士﹐每15分钟开一趟﹐最后一趟是晚上11时开。费用最便宜。还可以考虑香港至广州的直通巴士﹐最后一班是晚上7时开出。我觉得直通火车最方便﹐但是如果来不及﹐我会去深圳乘坐巴士。"不好的例子﹕朋友甲﹕"我来得及搭乘直通火车去广州吗﹖最后一趟火车什么时候开﹖"朋友乙﹕"来不及了。"3设想你的对方﹐预测一个会提的问题。针对你预测的问题提供数据或答案(这点多练习多尝试会变得准确)。良好的例子﹕美国客人﹕"我们需要增加订单﹐3000件深蓝色外套﹐9月底付运。"出口经理﹕"多谢添加3000件深蓝色外套。布料染色需30天﹐故此赶不及9月底付运。最快可心10月15付运﹐能接受吗﹖另外有一个办法﹕1万条深蓝色长裤的付运限期是10月30日﹐先借长裤的布料去做这3000件外套。若同意这个办法﹐我须马上安排添订布料把长裤布料从深圳运至上海的厂房。需要你在3天之内作决定。不好的例子﹕美国客人﹕"我们需要增加订单﹐3000件深蓝色外套﹐9月底付运。"出口经理﹕"多谢添加3000件深蓝色外套。可是布料染色需30天﹐故此赶不及9月底付运。"4在工作中如何运用前瞻式思想法1想一想下一步会出现的是什么﹐或者这件事做完会有什么出现。例如﹕"做完了这份报告我要去巡视上水新店的情况﹐还有一个小时﹐让我现在就安排好车子﹐免得一会儿时间浪费在候车上。""客人看了这个建议书﹐会有3种可能的反应﹕1没有兴趣。这样我什么都不需要准备。2有兴趣﹐但想有更多的数据帮助考虑-他想要的是什么数据﹐在哪里可以取得﹖3有兴趣﹐决定接受。我需要约见他并和他讨论合约。还是行准备合约初稿吧﹗"2对重要的事情﹐问问自己﹕如果出问题﹐会是什么问题并且你有什么对策﹖例如﹕"这次行动﹐一切都准备好了。惟一有可能出错的是司机不熟悉那个地方﹐怕找不到路。还是先把地图传真给司机﹐再通过电话与他谈谈﹐确保他在限期内到达。""时间那么紧迫﹐人手那么缺﹐开始了便不能停下来。如果有人病怎么办﹖谁可以做支持后备﹖"3对拖延了很长时间的事﹐想想什么人﹑什么事能使情况有所改变﹖例如﹕"再等不是办法。除了他﹐还有谁懂得那套技朮﹖还是找朋友谈谈﹐看看香港和广州有谁可以代替。""生产部老是做不出客人满意的样板。如果一星期之内样板仍不能令客人满意﹐生产将会延期。还是召集所有有关的人开一次紧急会议﹐商量对策。"第十五章 人生策划作为本书的最后一个部分﹐这里介绍的是一些全面策划人生的技巧。这些技巧以整个人生的全面效果为目的﹐本书介绍的所有技巧﹐都能够被运用去配合这部分的策划工作﹐因而达到人生的全面成功和快乐。15.1 人生成功的秘诀一个人能够享受到成功快乐的人生,必须在过程中有清晰的方向和目标,并且经常达到这些目标,这需要首先定出正确的目标,然后做有效的行为。因此.人生成功的步骤可以归纳为3点:1.确定想要的是什么一个人的成功只可以用白己的标准去量度。用别人定的标准,会感到迷悯、辛苦,而且力竭,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已经习惯了与人比赛,每个父母都灌输类似的价值观给下一代。一般的情况是:每-个人都要经历读书的阶段,然后步入社会,找份工作,有所表现,冀望升级、收入丰厚和出人头地。表现出的是勇往直前,但是如果内心未曾培育出足够的自我价值作出有效的支持,则表面一如常人,而内心之疲乏、恐惧与彷徨,无法驱使他做到口中所说的目标,其痛苦难以言表。意识层次追求的目标,往往与潜意识所追求的目标不同。若此,这个人不会全力以赴地实现目标,而只会有敷衍式的行为;同时,心中老是不能安定,会有很多逃避式的行为。因此,一十良好和有效的目标,必须是意识和潜意识都同时支持的。2,清楚知道现在的行为模式能否得到它勤力、努力、尽力,在我们的文化中都是美德,在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灌输一个概念给他们:工作中,甚至人生里面,我们必须下断地勤力、努力和尽力,这个心态没有什么不对, 只要我们同时告诉孩子们"正确的做法"至少是同样重要的。知道做法是否下确很容易:有没有效果?是否每大都更接近想得到的东西?是否每天都多-分成功快乐?所有做法都只可以由有没有效果来决定其正确性(是否符合三赢也很重要,但已经包括在 效果一词之内)。如果只是勤力、努力和尽力而不顾效果,我们付出的精神时间和其它的资源只会门白地浪费丁。这正是今天社会很多人的 写照:每天的工作都重复着同样的行为,让入感到十分疲倦。但越来越不满意所得到的,感到距离目标越来越远.每天可以感受的成功快乐越来越少,所有的飞机、船、汽车,甚至宇宙飞船,在前进时都在不断地修正其方向以确保能达到目标。人生也是-样,要达到目标需要不断地去修正前进的方向。所以.我们需要清楚地知道正在做的行为能否使我们得到心中想要的东西。3.找出更有效的行为模式去增加效果不少人坚持某个做法,虽然这-做法已经无法达到目标,而他们的解释不外平两个:"未曾到终点,怎样知道这样做有没有效果,"这说法之中的终点二字,我怕指的是人生终结,果真如此,则这些人注定一生失败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有效果可见,更应该每天都感受到多一分的成功快乐。."我知道这样做没有效果.但我没有更好的做法。"这"更好"二字显示出说话的人如何在欺骗自己:没有效果的方法竟是 "好"的标准(这才可以用"更好"二字在其它方法上)。怪不得他们不愿改变了。这些人已经深陷于"勤力、尽力"的谬误意义之中:必须做些什么,虽然那已经证明是无效的。其实无效的做法,比不做还不如。不做起码可以省下精力、时间,资源.更可以好好地思考、研究和学习,以找出新的突破。任何新的做法都比无效的方法多一份机会。也许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去学习"跳出那样的思想框框"。命运与运气实例一:陈荣光的故事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在石硖尾半山水屋区有一家人.母亲早巳不在,父亲做苦力,从早做到晚,也不能使6个孩子得到温饱。最大的儿子陈荣光小学毕业后,决心要继续学业,但父亲却想让他缀学工作.减轻家里负担。在他苦苦哀求之下,终于达成一项妥协:父亲继续独自挣钱养家,再辛苦也不会要他停学工作,但是读书的事,荣光必须白己想办法,一分钱也不能指望父亲供给。荣光不仅有志气,更有勇气,他走到西环山腰的-所名校,几经辛苦.见到了神父校长,说出他渴望读书的苦心,还告诉那位校长他是能够决定他一生的人。校长被他感动了,给了他一个免费的中学学位.并且安排高班同学给他旧书及文具。读书的事总算有望了。此后荣光每天早上4:30起床,步行下山,到附近的菜市场捡地上莱贩子抛掉不要的枯黄破碎菜叶,可得两箩.卖得两毛钱。他用一毛钱乘坐小轮过海,步行上山上学。如果那天他实在太饿,而忍不住用余下的一毛钱买个面包允饥,那天他便面对一个难题:下课后如何渡海返家?荣光以优异的成绩中学毕业,并获得外国一所大学的奖学金和同学们的帮助出国继续学业。大学毕业后返回香港,回到家里,见到邻居一个年龄与他相仿的青年,正在以干苦力为生。 什么使得他与邻居青年的命运不一样?是命运控制他还是他改变了命运?实例二:布西奥的故事弗朗西斯科·市西奥是墨西哥的一个整形外科医生。1985年9月中旬的一次大地震中,他被埋在原来9层高的医院宿舍的瓦砾中3天,被救出来时他的右手坏死了,需要切除4个手指,只有姆指能够保留。对~个整形外科医生来说,这与被判死刑差不多。布西奥没有气馁。同年12月他飞到美国旧金山市,找到-位高明的显微外科医生,研究把双脚的第二趾切下,移植到右手充当无名指和小指。1986年3月的--大手术历时十多个小时,终于成功。他的期望是日后再用这只手进行复杂精细的整形外科手术。由于他努力不倦的练习,手术后不到两个月,佰西奥便能够为访客签名留念。手术后6个月,他终于成功地完成受伤后第一次整形外科手术。1987年2月,也就是大地震后18个月,布西典恢复了一个正常整形外科医生的全部能力。布西奥记得为他做脚趾移植手术的彭克医生绐他的鼓励:"你的手能康复到什么程度,要看你需要它做什么而定。需求越大,手的本领就去越强。"我们每一个人的头脑、身体也是一样,它们可以做到的极限,完全取决于我们需要它们做什么:需求越大,它们的本领就会越强。实例三:格莲妮的故事依莲·格莲妮是苏格兰人,1966年出生.不到30岁便已经是今天古典音乐中打击乐演奏的大师,被世界公认为时下打击乐女皇,可是你能相信吗.她竟是聋的!聋人可以做很多事,但是做音乐师似乎有点匪夷所思吧!即使在音乐这一领域里,几乎所有任何其它乐器比打击乐器对一个聋人更合适-些!况兄.格莲妮的打击乐不是三数人的爵仁乐或室乐,而是数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大交响乐团。难怪很多人在看到她的表演之前,无法相信世界上真有其事。格莲妮8岁时患上一种至今不详的病.听觉渐渐退化,到了12岁,已经成为100%的聋子。但是耳聋没有使她改变自己对音乐的兴趣或者方向,她的决心及努力,加上一点天份,使她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伦敦皇家音乐学院。不少毕业生满足于伴奏工作、在大交响乐团中任职或者以作曲为职业。格莲妮不作此想,她挑选了打击乐器和独奏表演作为事业的方向。打击乐直到20世纪中期才在传统西方音乐中有了一席之地,能够掌握的音乐家不多。很多有名的作曲家都为格莲妮作曲.她的声誉在音乐界十分高,是世界级的音乐家。1994年她曾到美国巡回演出。她的个子很小.表演时在乐器之间优美地飞来飞去。她用触觉,以感受音乐振动的方法去代替她没有的听觉。她喜欢在表演 赤足,以加强她的感觉。她亦发展出过人的观察力,洞悉表演时指挥和乐团成员的细微动作的意义。她不具备的并没有阻碍她得到想要的东西;所发生的不幸,并不能使她停止争取和成功。看完3个故事,我们来谈谈"命运与运气"。相信有命运这回事的人最大的困难是解释自己所做的事情里,哪一点自己的力量用尽,命运开始接管。上面3个故事都是真实的,里面的主人翁都不甘心于现实给他们的限制,用自己的方法去作出突破。世界上大都有千百人在做相同的事.把自己从环境的囿困中释放出来。每次在培训课程中谈到命运这个问题时,都出现认为"有"与"无"两派。也许我们无须花费时间去争论是否真的有命运或者运气这-回事。我们必须承认,的确有从来没有预测或者防范的事情发生:报纸上天天都有空中坠下花盆或者砖泥伤人的新闻;或者一辆失控的汽车撞亡路势的行人......这些我们都无法预知。生命里的确有不少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姑且就把它们归入"命运"或者"运气"所控制的范围吧。既然无法控制它们.我们为之而苦恼,担忧,甚至沮丧就没有什么意义,倒不如看看我们可以控制的部分。身体有残缺,或者欠缺某些知识和能力.对自己的成就而言,如果说是达致完满结果的阻碍,倒不如说是自己不能跳出局限的借口。其实跳与不跳.只在个人一念之间。我们想得到些什么.决定了我们应该怎样做.以及面对困难时应该如何克服。3个故事里的主人公各有不同的不幸·陈荣光的家贫·布西舆的右手残废·依莲·格莲妮的耳聋他们大可以用他们的不幸作为理由,解释他们的一生为何没有成就。"本来我可以做很多事.出人头地的"这句话,在我们身边常常听到。是某些不幸的遭遇使他们失败吗,不是,是他们不去找寻突破.容许那些不幸去决定他们的命运:请注意:那些不幸不是他们的命运,而只是他们用以决定自己命运的借口而已,很多人看不清楚其中的关系,误以为-些已经发生的事便是命运;其实、命运是由我们如何对待那些发生了的事而决定的;从3个故事中主人公的成就,我们看出人的能力远远超越-般人的想象。"有志者,事竞成"这句话已经变成平凡的话语,但在这3个人的行为中,显出它极不平凡的意思-让我们分析一下命运如何"支配"我们。1.假如说-个人的一生中,自己不能控制(命运)的事情占30%,则有70%的事情自己可以控制。2.如果我们任由-些能控制的事情去操纵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我们本来自己控制的70%人生便会萎缩。一个这样的人.处处消极,事事让步。当他说他的一生六部分都不是他所能控制,命运决定他的一切时,在意义上他是对的。也许,更正确的说法是:"他让不能控制的事情决定了他的命运的大部分"3.如果我们积极地发挥我们自己能控制的70%,不断地寻找突破。这部分便会不断地膨胀。就似3个故事的主人公-般,不容许发生了的事主宰他们的未来人生-他们积极地寻找并且做出突破,终于,他们人生里自己可以控制的70%膨胀了数倍。 这类人处处积极,事事进取。当他 们说-生绝大部分都是自己控制时, 他们说得对。比较一下自己实际控制的部分,你会惊讶两个人人生的巨大差距。很多人的人生的确有如此巨大的差距!两种人生,本来都有30%是自己不能控制的,但是通过运用自已的力量,结果出现了巨大的差 距。4.人生很奇妙,它当中发生的事多与少,经历的丰富或平淡,那是由自已操纵的 一个相信命运在自己手中的人。其人生丰足和快乐,远远大过一个被已经发生的不幸所控制的人的人生,因此,人生的意义,可以无限地增加,而已经发生的不幸,与之比较,却是有限而且固定的,不要诉说你的命运不好,那只是你容许一些不能控制的事去主宰你而已。就算你只剩下一天的生命,你仍然可以决定怎样才能把它过得最灿烂、最有意义;故此, 你仍在控制你的命运。15.3 时间管理四分图史蒂芬·高雷(SIcphen Corey)在他的一本书"first Thing first" 中曾经介绍过以下的概念。若把你每天睡眠以外的时间,用以下的4种性质分开,每种占 多大的百分比,1,重要而急很多人每天的生活都在极度忙碌之中,每件事都是重要而急的,若这栏长期地占全部时间的50%或以上,我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会有不良影响,与别人的关系和人生其它的重要方面都会因而变坏。2.重要而不急经常告诉自己应该去做(或多做),而总是没有实行的事情便人此栏。这栏亦往往是真正把自己人生推进往上的事情,例如足够睡眠、与家人旅行、学习、运动、研究工作等。这栏亦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栏。3不重要而急这栏的事情足为别人而做的,例如接听手提电话、约好去些无关紧要的约会等。若这栏的事情太多,我们会埋怨自己太被人摆布,或者处于被动和无奈的境界。4.不重要亦不急这栏的事情,在人生中常常是可有可无的事。但是如果一件这样的事长期在心里涌出,它可能是重要的事而未曾被自己注意。 没有"正确"的比例,一般来说:1栏最好低于50%2栏最好维持在20%或以卜3栏应慢慢地减低4栏亦应该降低1栏事情往往不能马上被减少。最好的做法是把从3及4栏省下的时间用在2栏事情上。慢慢地,l栏的比例便会渐渐降低。1 重要 紧急2 重要而不急3 不重要 但紧急4 不重要也不急以下的图表供你作检讨用.我建议你每3个月做一次检时。现在目标1 重要 紧急%Ŵ 重要但不急%ŵ 不重要但紧急%Ŷ 不重要也不急%% 100郬຃.4 人生十项法人生的目标是达到成功和快乐﹐可是﹐如何才能达到﹖即是说﹕正确的途径应该是怎样的﹖很多人以为事业成功便能使人生成功和快乐。结果他高高在上﹐坐在集团公司总裁的宝座上﹐可是忙碌的工作过后﹐内心感到一份深深的空虚。不少富豪﹐觉得钱最为重要﹐以为有大量金钱时自然可以获得成功和快乐的感觉。结果刚刚相反﹐钱越多﹐距离成功和快乐的感觉越远。有些人甚至为了事业和财富上的成功而牺牲了健康﹑家庭或者朋友。反之﹐一个出来工作不久的青年﹐往往更感到内心有成功和快乐。怎样解释呢﹖在这节里让我与你分享我的看法。你我每天做的所有事﹐按其意义来分﹐可以归纳为10项﹕1. 精神-探讨人生的意义或者宗教信仰之类的问题都入这项2. 健康-包括身体及心理上的健康3. 知识-所有可掌握的学问和技巧4. 修养-对人﹑事物的态度及行为5. 爱情-两情相悦的恋爱﹐包括婚姻6. 家庭-夫妻﹑子女﹑父母﹑亲戚等7. 朋友-你觉得应当了解﹑关心﹑分享﹑支持和保持联络的人8. 社会-你自己的定义﹐可以只包括你住的小区或乡村﹐也可以大至包括整个世界﹐所有生物9. 事业-你称为"工人"的行为﹐发展至对社会有贡献的事情﹐也是由你决定所包括的范围10. 财富-钱财加上你所拥有﹐可以变为现金的资产人生十项法 检讨练习十项分数计 划目标一周内实行一月内实行精神 健康 知识 修养 爱情 家庭 朋友 社会 事业 财富注﹕以上的10项对某些人来说或许会有一两项不适用。例如﹐有些并无信仰﹐也未曾想过人生意义之类的问题的人﹐大可以不理第1项。某些宗教人士不能结婚﹐也可无须理会第5项。对这些人来说人生只有9项﹐甚至8项。在继续讨论之前﹐也许你应该先做一个测验﹐看看你现在的人生成功程度如何。请翻至下页的表格。如果人生完满的境界是100分﹐每一项的满分是10分。现在诅你逐项地仔细想一想﹐根据你自己的标准每一项现时的分数是多少﹖做这个练习﹐你完全要凭自己的感觉﹐在每一项上仔细想想﹐问问自己内心的感觉怎样﹐现时实际能得多少分(满分10分)。这需要安静的环境和时间去思考﹐所以当你可以有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才可以做这个练习。先给每一项评分。右边的"计划"一栏﹐请在看完全章后再做。现在10项已经有了分数﹐请圈出最低分数的两项﹐再加上你认为最重要的一项(这可能是最低分数项目之一﹐但非必须﹐只要你认为重要即可)。现在﹐为所圈出的每一项﹐定一个3个月的目标﹕你想有怎样的改善(参考"目标确定法")。看着每一项的目标﹐想出一些会有所帮助的行为(用另一张白纸书写)﹐挑出最可行同时自己最愿意做的5个行为。其中必须包括一星期之内便可以展开的。其它则必须在一个月内展开。把选定的行为﹐连同目标写在"计划"一栏里。现在﹐你有了人生中最需要提升的3项具体方案了。努力实行所写的行为﹐3个月后再作一次10项评分。人是在不断地改变的﹐内心的状态也是一样。3个月后﹐上次挑出的3项提升了﹐内心的成功快乐感便会提升﹐因为整体的分数已经提升。每3个月做一次评分计划﹐不出一年﹐整个人的人生质素便会有显著的提升了。注意事项﹕1. 人生成功快乐的秘诀在于平衡。因此﹐分数高的项目给你的喜悦﹐总是盖不住分数低的项目给你的苦恼。提升高分的项目不会有用﹐低分的项目提高了才会有效果。年轻人的喜悦各项分数都不高﹐可是大致上都很接近﹐但相信全部项目分数都可以提高﹗2. 不应以减少某项分数的方式去增加另一项的分数(例如少做点生意﹐多点时间陪伴家人)﹐因为这样做整个人生的总数无法增加。何不想如何培养更多的接班人﹐聘请专业的管理人才等﹖这样可以继续扩充生意而同时自己可以多点时间陪伴家人。3. 每3个月做一次检讨﹐可以挑选上次被选中的项目﹐也可以是全新的项目﹐只要心中认为不满意的(由评分已经表现出)便可。4. "反败为胜法"对这个练习很有帮助。15.5 达到人生成功的五个步骤要想人生成功﹐经常感到真正的成功快乐﹐需要不断地选择和达到新的目标。而达到每一个目标﹐都需要注意5个方面的工作﹕1. 一个良好的目标2. 清楚了解自己现在的情况3. 驱除障碍4. 添加一些资源5. 划出一条最好的途径用图表现出来就是1 目标3 障碍5途径4 +能力和资源2现状定出正确目标是很重要的一步。不少人几经辛苦﹐在成功后才察觉到目标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有些人更因为目标定得不正确而终生忙碌和辛苦﹐这都是十分可惜的。看到这里﹐你会发现书中的所有内容﹐都脱不开以上的5点。你已经掌握了很多与这5项有关的概念和技巧﹐现在要看你如何运用﹐帮助自己建立一个成功快乐的人生了。NLP的现状我于1993年在香港参加了第一个NLP工作坊﹐由徐志忠神父举办﹐邀请朱迪思-德洛齐耶到香港主持。从那天起﹐我便深信NLP对人类社会的项献。从1994年﹐我去美国的 NLPCOMPREHENSIVE进修及格执行师文凭课程﹐之后又于1998年去美国NLP大学进修高级及格执行师文凭课程。我在1997年还去了NLP comprehensive 进修NLP培训师课程。另外﹐在1995-1997年﹐我在香港还参加过很多徐神父举办的NLP工作坊﹐这些工作坊均由国际一些一级大师主持(徐神父在国际NLP圈子内很有地位﹐很多大师都乐意接受他的邀请)。1997年徐神父决定当年的及格执行师文凭课程完成之后﹐他不再继续举办这个课程﹐故而一年后我退出了。在1999年12月我开始了自己的NLP及格执行师的文凭课程。2000年我去美国的Anchor Point Institute进修与NLP有关的催眠治疗文凭课程﹐同年我荣获蒂姆-哈尔布姆颁发的NLP-trainer文件。2001年1月﹐我的NLP及格执行师文凭课程正式得到NLP大学的认可。从我的课程毕业的学员可以报读NLP大学的高级及格执行师文凭课程。以上是我个人的NLP历史。世界上很多全身心投入NLP工作的人所经历过的也差不多。他们来自很多不同的背景﹐似乎本来的工作或身份与学习和掌握NLP的学问没有多大关系。我的看法是﹕学习NLP无须天份﹐也没有秘诀。只要不把学习心得停留在认知阶段﹐而是容许NLP的学问与本人内心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融汇﹐然后多用和多尝试﹐自然便能贯通。我的估计是NLP学问会在第三﹑第四代发展之下﹐已经超过5000个培训小时的内容了﹐而且没有一个人能全部掌握(也无此必要)。初学NLP的人会很注重技巧﹐很想多掌握一些技巧。技巧只属理解层次中的行为和能力层次﹐够用便可。反之﹐信念价值﹑身份和精神层次才是每一个人人生成败苦乐的决定所在。所以﹐所有研究NLP有成就的人﹐至低限度﹐需要在信念﹑价值的层次上有一定的心得﹐而身份和精神层次的研究成果决定他是否能称得上一位大师。NLP是一门很奇特的学问﹐其原因之一是没有所谓纯正﹑绝对原版的NLP。因为NLP本身在不断的演变﹐而NLP的对像是人﹐NLP传播的真正媒介也是人﹐人是有机体﹐也是在不断地演变着。(举一个例﹕同一个NLP技巧﹐没有两次在使用时可以在过程上是绝对完全一样的。)故此﹐NLP技巧的传授是很主观的。每一位讲授NLP的人都会用上他自己的见解﹑诠释﹐都会出现定义上的微小不同﹑重点的迁移﹑做法的变化﹑个人认为更适合的例子等。听与看的人所吸收的﹐甚至会因环境因素的不同﹑课程开始前后人为引导的不同﹐从而状态不同而有差异。使昨这些不同可以维持在同一个核心上的﹐是NLP的精神﹕不追求真理是怎样的﹐面着重三赢基础上的效果。简单地说﹕没有两个人教的NLP会是一样的﹐传统追求学问的人用传统学问的框架去看或学NLP会觉得迷惘。因为上述的理由﹐NLP世界有很多分裂派系和排斥。例如﹐现今有很多NLP及格执行师文凭课程只须七天便可以比业﹐甚至可以得到一些NLP组织机构的认可证明。徐神父和朱迪思一派﹐也是我进修的学府所奉行的一派﹐认为NLP及格执行师课程需要22天(约150小时)。我个人认为﹐7天只可以学到7天的内容。再好的老师也不能使学员在7天里掌握22天的内容。至低限度﹐不能有同样的掌握。短时间可以得到认知学习的效果﹐即是记得步骤﹐但是深入的领会和运用能力﹐则需长一点的时间。我认为上述两个课程(7天和22天)﹐只是名称相同﹐实际内容和效果则不相同。NLP世界中没有良好的监察制度。任何人可以容易地在某些NLP学府中取得文凭﹐然后开展自己的培训生意﹐以NLP专家自居。在欧美国家间或有这类人使NLP蒙上污名的例子。再加上NLP的效果对一些从来没有在这方面想过的人(发展和运用大脑的能力等)来说可能是不可思议﹑难以置信的﹐使得NLP未能快速地被推广和被社会接受。虽然如此﹐NLP毕竟已经渐渐地在世界各地被社会接受。除了心理辅导方面的项献之外﹐在教育及企业管理上﹐NLP在欧美已日渐普及。很多美国着各管理机构发展出来的课程教材和产品﹐已经明显地包含NLP的因素在内。在欧洲的企管顾问界﹐NLP资格已经是一个肯定的必须条件﹐美国很多州也正式承认NLP资格。在香港﹐与8年前我开始接触NLP时比较﹐今天NLP在辅导﹑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教育﹑销售以至管理领域﹐都是一个经常出现的名词了。NLP的普及程度与它的功效尚未成正比﹐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研究发NLP的人不多﹐而且他们往往有钻牛角尖的心态(只追求学朮上的研究﹐而忽略实际应用的发展)﹔而教NLP的人又往往不做研究发展的工作。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10
正序
倒序
《重塑心灵》简体++完整版
《重塑心灵》简体++完整版-2
《重塑心灵》简体++完整版-3
《重塑心灵》简体++完整版-4
《重塑心灵》简体++完整版-5
《重塑心灵》简体++完整版-6
《重塑心灵》简体++完整版-7
《重塑心灵》简体++完整版-8
《重塑心灵》简体++完整版-9
《重塑心灵》简体++完整版-10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重塑心灵
重塑心灵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