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和李晓为了荣华富贵放弃了多年的爱情,最终没有得到幸福。由此可见,幸福与名利不能并存,它们的关系恰恰相反:名利向左走,幸福往右去。幸福不取决于名与利佛曰:幸福本来就在身边,何须抓住,只要时时刻刻享用就好。儒家说:幸福在儒家,其实就是幸福在自己,并非有所倚也。道家讲:合于道或自然,顺从人和物的天性才是真正的幸福。禅家论:幸福像一丛竹,它清高、虚心、雅致、实用,最主要的是平淡和虚无。对于每个人来说,幸福意味着美好,但很难有人能在瞬间说出幸福具体的样子。也许你会认为自己不幸福,因为你觉得自己没有钱,有了钱你才幸福。也许他会认为自己不幸福,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权,有了权他才幸福。也许还有人认为自己不幸福,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名,有了名他才幸福。拥有金钱可以使人们住好房、开好车,生活优越,但有钱不代表拥有幸福;有权可以使人们对别人指手画脚、让人顺从,但有权不代表拥有幸福;有名可以让人们被人尊敬、羡慕,但有名不等于拥有幸福。的确,至高无上的权力和人人崇尚的荣誉能给人带来满足,而这种满足在一定程度上也许会让人感到幸福,但这种幸福只是短暂的感受,因为人性的贪欲是无法满足的。很多人在没有钱的时候希望拥有金钱,一旦这个愿望实现,他们只能获得短暂的快乐,在短暂快乐过后就会有更大的贪欲,希望拥有更多的钱;很多人在没权力的时候希望拥有权力,然而在得到权力之后,他们同样只会获得暂时的满足,之后便希望拥有更大的权力;很多人在没出名的时候希望将来能出名,然而在出了名之后,往往希望名声更大、更响。这就是人性中的贪欲。其实,幸福是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受,是金钱、权力、荣耀无法衡量的,它与权力和金钱无关。实际上,正常的物质需要和理性的生活追求是人们必须具备的,但一定不要贪。其实,拥有正常的权力和荣耀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但任何人都不能过于执著,否则最终会害了自己。一些人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认为满足欲望就是幸福,这种人永远也无法得到真正的幸福。知足常乐的人才会感觉到幸福的存在。曾经有一对乞丐夫妻,面对面地坐在桥下。男乞丐手里捧着一个盒饭,一人一口分着吃,女乞丐手里拿着一瓶矿泉水,一人喝一口,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种互依互靠、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的情景永远刻在路人的心中。也许人们会忘记在何时看到,但是那情景恐怕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人们在感动之余,更多的是敬佩和羡慕。一直以来,人们都在寻求幸福,其实幸福就是一种感觉,与名利无关。像那对乞丐夫妻,连容身之所也没有,更别说可口的饭菜。他们在物质上穷得身无分文,在感情上却是富翁,谁说他们不幸福呢?世人都渴望幸福,不断地追求幸福,而最终得到幸福的人又有多少?其实,幸福很简单,与相爱的人共进晚餐,在夜风中漫步谈心,和老公一起陪孩子玩耍,为父母拔掉一根根白发,做一桌可口的饭菜……这些都是幸福,幸福原本源自平凡,与名利无关。有两个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他们的身份截然不同:一个是富翁,经营着大公司,住着高档别墅,开着名牌跑车,天天吃大餐,年收入超过百万元;另一个家里很穷,是环卫工人,每月只有六百元钱的工资,他们一家三口住在四十平方米的出租屋里,有一辆二手的脚蹬三轮,一周只能吃上一顿便宜的五花肉。他们处于社会的最上层和最底层,对生活的态度也完全不同。富有的朋友天天都在不停地忙碌,日夜奔波。周围的人都说自从他成为富翁,就很少见他真正笑过。在他身上,除了工作就是应酬,没有值得高兴的事,即使笑也是在应付他人、应付生活。而贫穷的朋友却天天快乐,脸上总像开着的花朵。每天早上,他都会吻别温柔的妻子,送走上学的儿子,然后高高兴兴地来到马路上,习惯性地打开随身带的,已掉了漆的收音机,听着自己喜欢的戏曲,一边哼着,一边开始干活。富有的人每次遇到贫穷的朋友,都向他倾诉无尽的烦恼和忧愁:事业发展得不顺利,生意又赔了,买的股票在下跌,老婆和他吵架等等。他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陪老婆、孩子吃顿饭,去海边漫步,去旅游散心。而贫穷的朋友每次和富有的朋友分享的都是无尽的快乐和幸福:儿子又考了全班第一名,一年的学费又免了;妻子申请到低保了;自己这个月拣了多少饮料瓶……一次,一位哲人问富有的人:“你有车有房,要什么有什么,别人有的你全有,别人没有的你也有,你为什么还这么辛苦?何不好好享受这一切呢?”富有的朋友一脸愁云地说道:“你有所不知,铺的摊子越大,身上的压力就越大。我也想好好玩玩,美美睡上一觉。我的亲戚朋友们,他们混得都比我强,我这点财富在他们面前简直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所以,我必须拼命把生意做大做强,争取胜过他们。那时候,我才可以完全放松,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哲人又问贫穷的朋友:“你是否认为目前的日子有些艰难?工资不够一家人开销,你怎么还能如此快乐幸福呢?”他笑着说:“昨天我看到报纸上说了,新时期的幸福就是‘农妇,山泉,有点田’,这些我都有:贤淑能干的老婆,聪明可爱的儿子,不体面但让我开心的工作。我觉得,有这些就足够了,我心中的幸福就是这样的。对于现在的生活状态,我很满足。虽然我没有多少钱,但我拥有的这些是有钱人无论花多少也买不到的。”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幸福与名利和金钱无关,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富有的人一直和那些生活更优越的人相比较,因此始终无法得到满足。他所谓的幸福就是更富裕的生活。但他的标准太高,难以实现,所以他始终没有拥有幸福生活。而贫穷的朋友一直保持着乐观与满足,没有追名逐利,所以很容易得到幸福。书中记载:“真正的幸福来自内心,不能以金钱、权力以及征服来衡量,如果以强迫等非法手段获取或误用,甚至以执著的态度对待这些世间之物,它们就会成为占有者痛苦和悲伤的根源。”富人有高贵的烦恼和忧愁,穷人有通俗的快乐和幸福。经验告诉人们,把名利和金钱看得太重的人注定会被名利所困扰、被金钱所诱惑。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为了追逐名利费尽心思,把名利当成生命的支柱而苦苦追求。在目标实现后,他们还要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地生活,唯恐把名利弄丢。这种人既不会明白“功名乃瓦上之霜,利禄如花尖之露”的道理,也不会拥有淡泊名利、笑看人生的做人心态,更不会拥有真正的幸福。只有淡泊名利才能快乐、幸福,笑看人生的人才能心情舒畅,因为他们懂得,幸福与名利无关。找寻寂寞的幸福状态著名作家梁实秋先生曾说:“寂寞是一种清福。”能把寂寞当作幸福来享受的必定是大胸怀大智慧之人,常人不会把寂寞当作一种享受。那么寂寞怎样成为一种清福?梁实秋在书中写道:“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这种境界不易得,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人们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在这种境界中,人们可以在想像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所以我说,寂寞是一种清福。”作家梁实秋的著名散文《寂寞》给人很多启迪。他把在寂寞中产生的幸福定名为“清福”,即清闲安逸的生活。一位经商成功的女人说:“只有你花了的钱才是你自己的,你的昨天不管好坏都是你真正活着的人生,因为谁也无法预知明天。”这番话既有几分哲理,又有几分含蓄。因为,现在她每天亲自送孩子上学、接孩子回家,将生意交给其他人打理。每次送孩子上学,当孩子和她道别,走进校门,她总是站在原地,许久才离开。此时她就会感到寂寞突然袭来,同时还感觉到有一种似曾相识的幸福,那种幸福在未创业时也有,现在这份幸福竟然在寂寞之时重新回来了。以前,她总是忙于生意而无暇顾及孩子,孩子从小到大都是和保姆在一起。时间久了,孩子竟然和她生疏了。现在她终于懂得,原来生意不是最重要的,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和孩子相处才是幸福。那么,怎样才能找到寂寞的幸福状态?有人说睡觉可以找到,其实未必。睡觉只是一种状态,如果睡觉很沉,雷打不动,忘了一切,何谈幸福?如果不断做梦,使大脑不停地运转,无法得到休息、无法放松思维,那么就不能进入静寂,也就不能谈及幸福了。现代人为了能进入静寂状态,练起了能控制自己、能驾驭肉身感官、甚至能驯服内心的瑜伽。他们练习瑜伽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卸下所有思维神经的负担,把大脑放空,让全身心放松,放松,再放松,最后进入到静寂状态就会产生全新灵感。这就像作家梁实秋所说的:“悟到自己的渺小,这种渺小的感觉便是我意识到我自己存在的明证。”SOHO中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著名的地产商潘石屹看完梁实秋的《寂寞》后,颇有一番感慨,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人们在与别人相处时不会在意自己,只有在寂寞时才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这种感受既宝贵又难得。有些人总是自我感觉良好,自高自大,居功自傲。实际上,这种人不但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寂寞中的那种幸福。那么,潘石屹如何让自己进入到静寂状态呢?答案是一个简单、有效可行的方法,那就是祈祷,重复朗诵祷文。简单的祷文能让他进入与世隔绝的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潘石屹的大脑才能得到充分休息。参加过法会的人都有类似感受,那种感觉的确像潘石屹说的那样,身心完全被“屏蔽”,那种静寂的状态正是有些人千方百计寻找的。但是,不是只要朗诵祷文就能进入静寂状态的,如果有人在朗诵祷文时想着乱七八糟的事,心不在焉,心神不合,那么将永远无法进入静寂状态。只有在朗诵祷文时心无旁骛,才能找到寂寞的幸福状态。这种静寂状态下的寂寞并不是孤独,而是幸福。不过人们只有在心灵真正进入到静寂状态时才能找到那种幸福,当然这种寂寞下的幸福也不是永久的,有时只是瞬间。“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像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梁实秋真正写出了自己的体会。峰是个典型的乐天派,在别人看来,他一直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没有烦恼伤心之事。他在日记里写道:“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洒脱随性的人。”因为峰从小就羡慕武侠剧里那些淡定随缘的侠客,所以在不知不觉中具备了这种豪爽洒脱的性格。可是,每次在半夜醒来时,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寂寞袭来,渗进他坚强的缝隙。平凡的峰是幸福的,像许多人一样快乐,但这并不说明他不曾经历寂寞。其实,他也体会过寂寞的滋味。以前的他,凡事都由父母帮忙,遇到麻烦时也会有人相助。后来,他觉得自己长大了,没有父母的帮助和支持依然可以坚强地生活下去。于是,他搬出温馨的家,自己租房住,过上了他认为自由快乐的生活。在一段自由生活后,从未离家的他体会到了家的温暖、家的可贵,对眼前的寂寞有了新的体会。峰所在的公司,加班是家常便饭,有时甚至要加到很晚。当他独自一人回到出租屋后,陪伴他的只有冷冷的月光。看着燃起的万家灯火,听着传来的说笑之声,峰的心中难免产生孤独、凄凉之感,感觉自己是飘浮不定的浮萍,居无定所,游荡不停。峰想:在每周都能回家的自己都会有如此感觉,那长期在外漂泊的人只会更难过。就在此时,他明白了许多事,为什么独自在外的人很快就会投入到一段新感情之中,为什么毕业后到外地工作的同学都会抛弃旧爱、找到新爱。其实,大家都在躲避寂寞的纠缠,寻找心灵的归处。当峰搬家的时候,电器线路出现故障,峰的家人很快帮助他解决了。可是,与峰住在一起的外地同事们,什么事情都得自己做,无人帮忙。每次想到这些,峰的心里就开朗多了,感觉幸福多了。也许在旁人眼中,这个行走在黑夜里的人是寂寞的,实际上寂寞在他的左边,幸福在他的右边,它们一直这样手牵手,静静地陪着他。峰说,是寂寞让他明白了这些,感谢寂寞让他拥有了这一切,或许这也是一种寂寞的幸福吧。有一种寂寞叫做幸福一位学者曾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要耐得住寂寞,因为有一种寂寞叫做幸福。”在黑夜里悄悄绽放的百合不会感到寂寞,因为它点缀了山谷;在贫瘠的石缝里默默穿梭的小溪不会感到寂寞,因为它的下一站是大海;在烦闷的夏日里吱吱鸣唱的蝉不会感到寂寞,因为它拥有美好的希望。春蕾是一名初三的学生,每天的任务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看着镜子中那张略显成熟的脸和布满血丝的眼,她也经常问自己:这样寂寞吗?每天天刚亮,她便被家人叫醒。艰难地睁开双眼,迷迷糊糊地吃完早餐,无精打采地来到教室,直到看见老师那张冷得让人害怕的脸,神经才能再次绷紧,于是疯狂地读书。她把她的全部时间和心思都放在学习上,既没有课外活动,也没有娱乐节目,天天如此,无味、无聊、无趣。校园里少了一些热闹,多了一些清冷。随着中考的一天天临近,她越来越刻苦学习,以实现大志。她在数学方面比较粗心,容易疏忽,前几次的测验就因为疏忽扣了分,家人说她没进入状态,可到底怎么样才能进入状态呢?好朋友婷说,让心静下来,调整一下状态,努力向前冲。班主任老师曾讲过:对于一个中考在即的学生,只有静得下心来,耐得住寂寞,生命的方舟才能越划越远!但是,别人都向着自己的目标奔跑,一向好胜的她怎能停滞不前?不能沉沦,不能落后,一定要前进,前进,向着预定的目标努力。从此她拼命地学习,不断地追求,并把老师的那句话当成名言记在心里。这时的她再次问自己:这样寂寞吗?她的回答很坚决:不会感到寂寞,因为在寂寞中,她已经尝到了幸福的滋味。这样的寂寞或许是一份上天的厚礼,它可能只属于现在的自己,等到失去了寂寞的时候,她才追悔莫及。用无数个寂寞的日子换取一生的幸福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祝愿和春蕾一样的学子都能享受寂寞、享受幸福。一篇文章说,有一对年轻的夫妻不安于贫困,结婚不久便外出闯荡。初到离家千里之外的地方,一切都是陌生的。没有住处,他们就住铁皮屋。在寒冷的冬天,屋子就成了冰窖。炎热的夏天,屋子便成了火炉。但是,他们感情非常好。冬天,男人知道女人怕冷,在晚上睡觉时,他先上床暖好被窝,等她睡觉时再把她搂得紧紧的,生怕冻着她;夏天,男人怕女人热,在每次临睡觉之前都会给她准备好洗澡水,然后他不停地往地上洒水,用来降温。没有钱买好吃的,他们一日三餐啃从家里带来的干粮,就着咸菜,喝着白开水。女人怕男人身体受不了,于是拼命打工赚钱并买了个电饭煲,天天煲他喜欢喝的汤。她看着他大口大口喝她煲的汤,感到幸福至极。她时常感叹,再也没有比那时更幸福的日子了。男人和女人吃了很多苦,终于赚了很多的钱。然后,他们拥有了漂亮的房子、汽车和公司,拥有了有钱人拥有的一切。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男人再也不用担心女人怕冷、怕热了;家里也请了保姆,一日三餐按时做,女人再也不用担心男人吃不好,也不再亲自给男人做饭煲汤了。都说患难夫妻同甘共苦,可共苦之后的同甘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尽管女人住着男人买的大房子,用男人的钱买名牌化妆品、做美容……可女人心里真正想要的不是这些。她希望还能像当初一样,男人对她嘘寒问暖,关心备至;希望男人晚上陪她一起看电视,或者一起散散步;然后陪她一起睡觉,或者聊聊心事,不要每晚都应酬到深夜;希望男人能在休息日陪她一起去海边漫步或者放风筝,不要总是加班;希望男人……这些别人看来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在他身上却难以实现?为什么十几年前都能做到的事情现在却很难做到?女人做梦都希望回到从前,虽然那时的生活贫穷,但他们都把彼此时时记在心里,尽管没有钱,但很快乐。现在有钱了,快乐却消失了。男人说,不是他做不到,而是实在没有时间去做,甚至一点时间也要用来处理公司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因为竞争太激烈,稍不留神便会前功尽弃。现在,他一天到晚忙个不停,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哪里有闲情雅致陪她放风筝,去海边漫步呀。以前没有人际关系,没有应酬,当然能早早地回家陪她。女人一遍遍地提起,男人一次次地拒绝。时间长了,男人便觉得女人很无聊,而女人却认为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不能满足她,男人一定变心了。女人忘记了,男人虽然不能实现多陪她的愿望,但帮她实现了当初在铁皮屋时的愿望:这一辈子让她吃好,住好,穿好,过上好日子。于是,男人和女人有了结婚后第一次激烈的争吵,吵来吵去,男人便不想回家了。男人说他太累了,忙于事业、忙着挣钱,没有精力再和她吵。慢慢的男人就成了负心汉。由于女人不停地吵,最后把他们的婚姻吵散了。其实,女人不明白,幸福有时候需要寂寞,寂寞与幸福成正比。请男人和女人记住,有一种寂寞叫做幸福,也有一种幸福需要付出寂寞的代价。其实,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肤浅和苍白往往被热闹的表面现象掩盖。有人喜欢热闹,渴望拥有很多朋友,这种人耐不住寂寞;有的人却喜欢独处,孤身一人却欣然自乐。寂寞的确难耐,但它的难耐正显现出它的美好。寂寞既是对人的一种考验,也是人们在身处困境时的体验。只有身处寂寞,人们才能自我反省,感悟人生,思索生命。因此,寂寞是人生旅程中必不可少的驿站,人们可以在这里将自己和生活进行调整,迎接更好的明天。从这个角度看,你必须感谢寂寞,是它让你更专注地投入生活,更清醒地认识自己,更珍惜宝贵的生命,让人们拥有幸福,所以,寂寞也是一种幸福。在寂寞中享受幸福小宝终于睡着了。看着他睡得那么香,那么甜,身为妈妈的雨彤心中感觉很幸福。睡梦中的小宝偶尔还会笑一下,雨彤想,他一定又做梦了,这么小的小孩子也会做梦吗?但是,疑问只是一瞬间,紧接着,雨彤拖着一身的疲惫又去干活了。今天是雨彤的儿子——小宝的一周岁生日。一大早,雨彤趁着小宝没醒就去集市买鸡买鱼买肉买菜,为今天的饭菜做准备。她的老公为小宝买了一个漂亮的生日蛋糕。毕竟这是孩子有生以来的第一次生日,蛋糕当然不可少,更何况这个小家伙很喜欢吃。因为来的都是亲戚,雨彤和老公决定在家吃,不去饭店。到了下午,雨彤和老公便明确分工:雨彤择菜,老公炒菜。这顿饭总共有八个菜,鸡、鱼、肉、蛋、青菜、花生米等,都是一些简单的菜。大家吃得很开心,而雨彤最后才吃,因为她要喂小宝吃,所以等她吃饭的时候桌子上只有大家吃剩的菜。尽管她喜欢的菜都被吃光了,但她仍然很高兴,因为小宝已经吃饱了。这一点她早习以为常了。每逢这种场合她都这样,总是最后一个吃完,然后还得收拾残局、打扫战场。吃完饭,大家边吃西瓜、边看电视。小宝吃得满身都是,小脸上、脖子上、衣服上都是黏糊糊的西瓜水。雨彤一边喂小宝吃西瓜,一边不停地为他擦嘴巴,自己却无暇吃一口西瓜。等小宝吃饱了,雨彤便给他换上干净的衣服,然后哄他睡觉。此时的雨彤也累晕了。其实,她每天都很累。小宝很胖,才一岁,体重就达到了二十八斤,而小宝从不让爸爸抱,每天都附在妈妈身上,即使雨彤做饭炒菜时都不例外。因此,雨彤经常腰酸背痛。不过,对雨彤来讲,劳累只是暂时的,小宝带给她更多的是幸福。雨彤说,为小宝做任何事都感觉很幸福:为他洗衣服,为他洗澡……有时候,小宝在她身上撒尿,她说都闻到一股香味。也许这是天下所有母亲的感受吧。有一次,雨彤家里来了许多客人,大家吃完饭后就开始聊天,在床上玩的小宝竟然大便了,小宝的小姨边捏着鼻子边说:“臭死了臭死了,快离开这儿。”小宝却不理她,依旧摆弄他的玩具。然后大家都出去了,只有雨彤一个人在那里收拾小宝的“残局”:换床单,洗床单。在别人看来,这一切都令人恶心,而雨彤却不这么认为。雨彤说,无论小宝做多少“坏事”,她都非常喜欢他,因为他给她带来了很多快乐,让她很幸福。虽然有时候自己很累,可每当想起小宝就满心幸福。其实,雨彤是一个开朗活泼的人,以前经常和老公一起去K歌。可自从有了小宝以后,她再也没有去过那种场合。现在,老公经常和朋友们一起去,只剩雨彤和小宝在家。有时候,她是多么希望去K歌,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但她现在是妈妈了,不能太自私了。再说,现在的她把一切都给了小宝,爱小宝胜过爱自己,寂寞无聊也要在幸福里感化,或许这就是母爱的伟大之处。雨彤在日记里写道:“亲爱的宝贝,你是妈妈的最爱。为了你,妈妈可以牺牲一切娱乐甚至自己的生命。为了你,妈妈放弃了喜欢的工作;为了你,妈妈不去和朋友们旅行;为了你,妈妈不参加聚会;为了你,妈妈不参加任何娱乐活动……自从有了你,妈妈的生活圈子就缩小了,甚至小得有些寂寞了,但妈妈不后悔,因为妈妈是在寂寞中享受幸福。”世人皆品过寂寞,但寂寞并不意味着失落、孤独、伤感,它是一份宁静、一份洒脱和幸福。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道出了寂寞的洒脱;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道出了寂寞的婉约;唐朝诗人李白的“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道出了寂寞的豪放;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道出了寂寞的孤傲……寂寞深藏于每个人内心最柔软的不可触及的角落,它既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思想。它带给人一种恬淡幽逸的境界。人们在这种境界中可以远离纷扰的尘世,任思绪在自己的思想空间里自由飞翔,忧伤和泪光已远离身旁,阳光和希望充实着内心,痛苦已不知去了何方。只有在此时,人们才能让浮躁的心回归自然,使疲惫的身体完全放松。世界越来越精彩,人们的心灵却越来越寂寞。爱情被欺骗了,良知被掩盖了,亲情被搁浅了,友情被淡忘了,身心被压垮了……一种人把寂寞表现在脸上,一种人又把寂寞深藏在心里;一种寂寞是表面的,另一种寂寞是内心的;一种是精神上贫乏的寂寞,另一种是精神上富有的寂寞。但是,无论哪种寂寞,其产生的根本原因都在于自身没调整好心态,无法理解别人的思想。情感或者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其实,只要认清方向,明白寂寞只是生命的一种形式,就能打开心结,看到光明。给人间带来无数光明和温暖的太阳是寂寞的;点燃夜灯的月亮也是寂寞的;悬崖峭壁上的青松更是寂寞的……寂寞有时也是一种幸福,可以让人们找到心灵的归宿,更清楚自己的位置,实现精彩人生,享受生活。一位作家曾经说过:“与文字有关系的孩子与快乐无关。”喜欢写作的卢林说,他记住这句话是因为它的荒谬,它的毫无道理。因为在文字的世界里,卢林很快乐,很充实,也很幸福。文字的一笔一画都是寂寞的线条,拆开的文字全是零零落落的碎片,造字的人可能也是寂寞的。爱上写文字的人同时爱上了寂寞。写文字向来都是一个人的事,与他人无关,与周围的喧嚣无关。喜怒哀乐最终是一个人的事。喜欢写文字的人总是喜欢独处,喜欢夜深人静时那一份寂寞,喜欢断断续续敲打键盘的声音。此时此刻,就是让人陶醉的音乐都是一种打扰。只有保持绝对的清净,才能用心构建心中的另一道风景。卢林喜欢这样的寂静无声。喜欢全世界都安静,只有单一的打字声。因为写文字本来就寂寞,选择写文字需要放弃很多的东西:闲聊、聚会、娱乐活动,选择了文字就选择了清冷,注定与别人的热闹无关。但是,为了喜欢的文字,他依旧选择与寂寞相伴。卢林说,自己一直是个喜欢清静的人,不喜欢热闹,也习惯于这样的生活。一个人看书、一个人写字,一个人吃饭……当然,他也会参加些娱乐活动,感受别人和自己的狂欢,在热闹过后,自己很安心,因为他还能适应社会,然后继续过着与文字有关的生活。有文字陪伴是一件幸福又快乐的事情。看着它们在自己的笔下开出绚丽的花朵然后结出硕果,生活也随着精彩起来,连世界都在舞蹈。一切得与失、好与坏、穷与富都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忧伤和烦恼都会在这里化作安宁,写文字的人也会在文字构成的世界里找到美好的归宿,然后微笑着面对每一个灿烂的日子。台湾绘本作家几米曾写过《又寂寞又美好》一书,带给许多人特别是都市人深深启迪。爱好文字的卢林也喜欢《又寂寞又美好》,他说他会一直带着它,直到走向生命的终点。他所喜欢的文字,他也要带着它们走到终点,因为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愿望。以前他不会用电脑写文字,都是用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面对冰冷的电脑,他打不出一个文字。于是他就先用笔写,然后再录入电脑。用笔写的过程是快乐的,而再次录入电脑的过程却是痛苦中夹杂着麻木。也许是他在用手写的时候倾注了太多感情,而录入电脑时却无法将情感重复,因为文字需要灵感的支持。后来,卢林慢慢地习惯用电脑写文章了,也有灵感了。于是,在安静的夜里,他不再用笔描述人生和故事了,暗自欣慰:终于没落伍。看着文字经手指敲打变成了一朵朵鲜花,散发着醉人的芳香,卢林心里幸福极了,这是任何快乐都替代不了的幸福。别人都说他是一个寂寞的人,因为他经常自己坐在角落里而忽略了身边的人,可寂寞的人拥有别人没有的幸福。他人在沉默的时候会想到最美的文字,最想和文字在一起,带着文字走过人生四季。虽然这是一次寂寞的旅途,但这旅途里却充满幸福。这是一种只有在寂寞中才能享受到的幸福。实际上,无论一个人从事何种职业,只要他耐得住寂寞,必然会得到幸福。平平淡淡中体会幸福的滋味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而落入西山,于是夜晚悄悄来临,周而复始,让人来不及回味和思索,蓦然回首间才发现:孩子已长大,父母的头发白了,而自己的面孔已不再年轻。也许你会感到生活过于平淡、缺少色彩,其实真正的生活就是平平淡淡。从孩子出生到牙牙学语,从刚会站立到第一次走路……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每次,当孩子取得一些成绩、学会一些东西,你都会为之自豪,心里充满着幸福。试想,在你有生之年能看着他长大成人,能看着他为了理想而奋斗并最终如愿以偿,能看着他成家立业、娶妻生子,作为父母的你是多么幸福呀!也许你的眼里会流出幸福的泪花。每当吃饭时,丈夫对你做的饭菜大大赞赏,你的心里会幸福;每当穿上一件新衣服,儿子说你真漂亮时,你也会高兴。在周末一家三口去旅游,充分享受大自然时;每次和丈夫谈心时;每次……这些都是幸福的事情,虽然它平平淡淡,但的确充满幸福的滋味。经常听人说:“看人家多幸福!”说这句话的人好像从来都不幸福,幸福只是别人的事,从不光顾他们。其实,他们不懂得生活,不会享受生活,才会与幸福擦肩而过。如果你本身不热爱生活,那幸福也不会光顾你,即使到了你的身边也会悄然离去。其实,幸福存在于每个人的身边,当你在工作上取得进展、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时,你是幸福的;当你的家庭和睦、与邻居相处融洽,你是幸福的。当你失意时,朋友劝导你;当你成功时,朋友恭贺你;当你为梦想努力最终取得成果时,你都是幸福的。因此,那些说自己不幸福的人不必天天生活在抱怨之中,也不必为自己寻找不幸福的理由,何不扪心自问:为了幸福,我付出过努力吗?如果你说没有,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努力,从点滴着手,你一定会打开幸福之门。打开幸福之门后,你会发现生活多么美好,天空多么蓝,草地多么绿,天地间处处都是那么美妙。发现了幸福的你也许会说,生活真好,活着真好,有朋友真好,幸福真好。人生在世,转瞬即逝,既不会有太多的大起大落,也不会充满无数的坎坷。人们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平淡中度过的,平平淡淡才是真幸福。珍惜自己、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睁开双眼的你会发现自己一直都活在幸福中。实际上,幸福就是一种体验,是在愿望满足后带给人的那种感觉。有了喜欢的人是一种幸福;被人爱上是一种幸福;有人为你分担烦恼也是一种幸福;被人等待也是一种幸福。总之,幸福存在方式千千万万。其实,平淡的幸福,在生活中随时都能找到。只要你具备一颗感恩的心,懂得珍惜就会获得幸福。一定要记住:不要总是拿以前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也不能用自己的错误去惩罚别人,更不能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要时时保持一颗平常心。做到了这些,你就是个幸福的人。幸福是一种心态。小贩一天能赚30元钱就很高兴,为什么那些做生意的大老板们一天赚几千、几万都不高兴呢?究其原因还是他们的心态问题。小贩说,每天赚20元钱就够一家人吃饭,赚了30元钱当然高兴了;而那些大老板们却想把天下所有的钱都归于自己名下,有房子有车子还想有情人他们永远得不到满足,因此不快乐。有一对夫妇双双下岗在家,每月仅靠低保费生活。邻居最初听到他们下岗的消息时都以为他们会受不了打击,甚至寻短见。但每次见到他们的时候,却发现他们不是愁眉苦脸,反而很快乐。有一天中午,一位邻居问下岗的那个男人:“你们都下岗了,怎么还这么高兴?”他笑着说:“愁有什么用,还不如顺其自然。再说我们有手有脚,饿不着。”他还说,昨天晚上对老婆说他想吃炸豆腐,没想到今天中午就如愿以偿了。邻居听了这番话,终于明白他们为什么如此高兴了。幸福的感觉有时候既奇怪又微妙:拥有金钱的人不容易得到幸福,贫穷的人却很容易得到幸福。其实贫穷不可怕,关键在于心态。如果人们在贫穷时能坦然面对,从中找到快乐,就会感到幸福。人不应该太贪心。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在诗中写的那样:“翅膀绑着黄金的鸟儿飞不起来。”正如歌中所唱的那样:“你幸福吗?我很幸福。你快乐吗?我很快乐。”生活中很少听到这样自信和满足的回答。世人都在不停地寻找幸福,其实幸福就在人们的身边。“五一”期间,子莫和老公都放了几天假,他们每天晚上吃完饭都要带着儿子去海边走走。儿子贪玩,他们就耐心地坐在软软的沙滩上,一边看着高兴的儿子,一边聊一些趣事,老公偶尔会帮子莫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并把薄薄的外套给子莫披上。尽管五月的天气不冷,可海边的风却凉爽,虽然微不足道,可子莫的心里却幸福极了。一直以来,子莫都相信:两个人能够走到一起是缘分注定,这就是幸福。他们的婚姻让她感觉很满足,因为她是个知足的人:每天早上醒来,第一眼看到的便是身边的爱人和儿子,这个大孩子和小孩子给她带来了一天的幸福和美好。想到这些,子莫心里就像阳光一样灿烂。尽管这些温暖在别人眼里不值一提,但这是婚姻最真实的写照。当家庭的琐碎取代海誓山盟时,当厨房的油烟味取代红玫瑰的芳香时,人们知道坚实的婚姻背后是忍耐和宽容、体谅和迁就,和与自己一生相伴的人共同牵挂着彼此,共同分享着快乐。其实,真正的幸福就是每天上班时的一句嘱咐,出门在外时的一句问候,回家时的一份呵护,喝酒时的一丝抱怨。如果人们能在平平淡淡中固守着一份执著和坚贞,能在平平淡淡中体会幸福的滋味,那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幸福。寂寞与坚强是成功者的左膀右臂西谚有云:“世界上最坚强的人,也是最寂寞的人。”寂寞是世上最刻骨铭心的磨砺之一,寂寞在生命之初就深深埋在人类内心之中,并像种子一样代代相传。人类作为群居动物,从起源之初,就靠与同类建立各种关系来维持个体以及整个种族的生命,因而在人类漫长的生命旅途中,寂寞成了人类生存道路上最大的敌人之一,每个个体都要千方百计地克服寂寞,与他人建立各种关系,来获得各种物质上、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持,减少因寂寞所带来的不安和恐惧。集体的力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个未知的世界,更好地生存下去。在人类历史的早期,人类还处于自己的童年时期,对外界的认识知之甚少,未知意味着危险,未知也就在人类幼小的心灵深处种下了恐惧的种子,而与同类建立起坚固的联系,把个体的生命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稳固的整体,不分彼此,就能显著增强人类自身的力量,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未知的自然界,为单个个体生命带来安全感,带来更多的物质保障和心灵慰藉。这就是人类群居动物的本性,群居动物的本性通过遗传和文化,在人类社会中保留了下来,而其方式则是人类起源之初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所种下的寂寞种子,这颗种子在每一个人的心灵土壤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并且这果实所孕育的种子又在下一代的心灵土壤中深深埋下,从此代代相传。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会不时地泛上深深的寂寞感,它像千万只昆虫一样噬咬着每个人的心,让你无聊、痛苦、焦躁、抑郁,苦闷不堪。寂寞的感觉如此强烈、如此深刻、如此让人难以摆脱,就像每个夏季必来的台风一样,以铺天盖地之势登上你的心灵大陆,然后施展自己强大的淫威,肆意破坏着你心灵大陆上的一切,让你不堪忍受这种种煎熬和折磨。寂寞是人心灵中最强大的力量之一,没有人能够逃避它的击打,每个人都要经受这种心灵的砥砺。当代人的寂寞感似乎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我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正将我们困在一个个孤岛之中。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分工和交换的深化,经济生产和运营方式中分工的深化,让世界上每个国家、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一个地区的不同企业、一个企业中的不同人都有了不同的事情。国家与国家之间有产业分工,一个国家中的不同地区则有不同企业的分工,而一个企业中的每个员工则被大大小小的岗位所限定,每个人只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能够很好地制造出食品、衣服、汽车、轮船甚至航天飞机,这些商品通过贸易(也就是交换)实现在不同人、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互通有无。于是,每个人不用参与全部劳动的过程就可以拥有美味的食物、漂亮的衣服和舒适的汽车、房子等等商品。市场经济为我们带来了物质的繁荣,但却创造了一个个孤岛,每个人的职业、所在单位、岗位、工作地就是他所在的孤岛,人们被死死限定在自己的这个工作孤岛上,只有当工作上存在必要时才能与其他相关人士接触,工作就这样限制了他的人际圈,因而人类社会之中存在着很多个截然不同的“圈子”。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自然、易于相互联系和认识的村庄,挤进了钢筋水泥构筑的城市森林中,住进了一个个犹如鸽子笼似的现代高层建筑中,虽然人口聚居的规模和密度越来越大,但由于上述工作因素以及这种不易建立关系的居住条件,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却变得单一和稀少,每个人都生活在因工作、亲情等等因素所形成的圈子中,与其他圈子的人来往甚少,自己的人际关系范围也越来越狭窄。上述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了现代人的寂寞感,催生了大量的“宅男宅女”,因为工作中没必要与过多的不相关之人联系,他们的人际范围也就非常狭窄,这使他们减少了建立与他人之间的各种丰富关系的可能,同时也促使他们自以为自己不需要更多的人际关系,所以将自己更多的注意力转向自身,开始在完全属于自己的天地——家宅之中构建自己的精神生活世界。不过,经常来袭的深深的寂寞感证明,他们并非不需要如此丰富、亲密的人际关系。为了能够排解自己的寂寞,苦闷不已的“宅男宅女”们开始用手机和网络与他人联系和交流。这正是一种弥补,对于丰富、亲近人际关系缺失的弥补。虽然发达的网络和通讯技术能够帮我们建立更多的与外界之间的联系,但我们很难从这种虚拟的与陌生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中获得那种被需要、被信任以及亲密、安全的感觉,我们的寂寞仍然像一颗颗定时炸弹一样埋藏在我们心灵的每一个角落里,一不小心就会突然引爆,让我们遍体鳞伤。所以,现代人的寂寞感正在不断增长,但我们当前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却在限制我们获得各种情感的慰藉和信任,阻断各种情感交流,使我们内在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生命本能中种下的寂寞种子在这种环境的滋养下快速生长,枝繁叶茂,触碰到我们心灵中那一处处的伤疤,一阵阵的揪心之感从心灵的深处传递出来,让我们坠入痛苦的深渊,不能自拔。由此可见,寂寞是人的生命构成中无法舍弃的一部分。就像月宫中的那棵桂树,任凭吴刚一刻不停地挥舞着手中的斧子,它被砍掉的部分又会在瞬间长出来。你越是痛恨寂寞、想尽办法来填满内心的空虚,越是助长这棵寂寞之树的生长。就像给它浇水施肥一样,在片刻的、暂时的忘掉寂寞后,它又变得比之前更强壮、更硕大,在你触不及防之时,猛戳你心中最脆弱的部分。寂寞伴随着我们的一生,随我们的成长而成长,它既是我们一生的顽敌,也是我们一生最忠实的朋友。顽敌有时是我们最可靠、作用最大的朋友,这看似矛盾的一对却能够相互转化。当然,只有充满人生智慧和勇气的人才能很好地实现这个转化。此外,寂寞也是坚强品质的陪练员,而且是一个优秀、顽强的陪练员,它尽忠职守,兢兢业业,不会有任何怠懈,也绝不会放弃自己的工作。只要你经得起它的摔打,你就能迅速地成长。世界上不会有未经风浪而成长起来得好水手,也不会有未经击打而锻造出来的好钢材,坚强的人也无一不是在艰难困苦的训练营中毕业的。在这个训练营中,寂寞是坚强最大的敌人,也是最好的老师。人生虽有很多困难和伤痛,但只要你的周围有一群善良、智慧、热心的朋友和亲人,你便能在他们的鼎力支持下顺利度过各种难关。不过,人生的旅途中并非常常如此,你会遇到许多需要你独自承担、别人难以分担的苦和痛。这时,你的无助所带来的孤苦让你此时的痛苦感觉加倍,你只能独自一人品尝这苦果,消化这悲怆,你承受的压力和重量是如此之沉,以至于你的双肩都颤抖不已。“坚强,坚强”,求生的本能会在你的内心深处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这个词。你只有保持坚强才能不被打倒,才能负重前行。坚强就是这样在勇敢面对寂寞时一点点成长起来的。因为有寂寞,因为要独自承受,因为你只能求助自身,从心灵深处呼唤勇气和力量,你才得以坚强起来。在人生漫漫的旅途中,寂寞与坚强始终形影不离,围绕在你的左右,陪伴着你在顺境或逆境中一同向前。居里夫人和丈夫发现镭元素的故事就是一个坚强与寂寞同行的最佳例证。居里夫人家境贫寒,为了能够念完大学,她省吃俭用,四处打零工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后来,在她与丈夫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他们决定把主攻方向放在一种能产生放射性现象的物质上。当时,科学界只发现铀的盐类会产生放射现象,但并没有搞清楚这种现象如何产生的。居里夫妇决定从铀矿中提纯这种放射性的物质,由于没有钱买大量的铀矿,他们就用沥青状铀矿的残渣来作为替代品,由于这种残渣中所含放射性物质较少,他们不得不弄来大量的残渣,而处理这么多残渣是一个耗时耗力的活,他们需要给这些残渣不断地加热,不断地搅拌。为了完成从这些残渣中提取放射性物质的实验,他们把实验室当成了自己的家,饿了、困了就在这里啃点面包,休息一下,然后继续做实验。就这样,他们整整坚持了4年。在此期间,他们只参加一些重要的学术活动,与同仁的来往也不多,把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提取这种放射性物质上,那需要忍受多大的孤独和寂寞啊,但坚强的居里夫妇却做到了。他们抵制住了外面世界花花绿绿的诱惑,更没有被实验的繁重、无聊吓退,在科学研究这条寂寞、艰苦的小道上,他们坚强地走了下去,巨大的寂寞成了他们坚强品格的最好诠释。如果没有这份寂寞中的坚强,他们是不可能成功地在沥青状铀矿的残渣中发现放射性物质镭的。更可贵的是,虽然居里夫人在成功提取镭及其他一些放射性元素之后,各种荣誉纷至沓来,有诺贝尔物理奖,有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金质奖章等,但居里夫人却没有被这些无上的荣誉冲昏头脑。有一次,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前去看望她。进了居里夫人的家门之后,他惊讶地发现,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正在玩弄她母亲所获得的英国皇家科学院的金质奖章。他大惑不解地问道:“英国皇家科学院颁发的这个奖章这么贵重,你怎么能把它当玩具给自己的孩子玩呢?”居里夫人微微一笑,答道:“我这样做只是让孩子们从小就明白,这些荣誉只能当作玩具玩玩而已,不可以太当回事。”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是这么评价居里夫人的:“在我所认识的众多知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名誉和金钱在居里夫人眼里都不被当回事,因为她很清楚,名誉将把自己的精力更多地浪费在毫无意义的应酬上,这将影响自己可以用在科学研究上的时间和精力,她甘愿在科学研究的那条寂寞小道上一个人坚强地走下去。这对于其他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寂寞与坚强是成功者的两根拐杖,帮助他们沿着崎岖、清冷的山路走向成功的山顶。西方有句谚语:“只有最伟大的人,才能在孤寂中完成自己的使命。”寂寞是我们独自攀登成功的山峰时必然要遭遇的,我们需要沿着自己认为正确的山间小道往上攀爬。在此过程中,我们很少有同行者,我们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这一探索、攀登的艰难过程中。因此,我们需要下定决心砍掉自己众多的娱乐项目,减少会客和交友的时间,以便集中时间和精力来做好手头的各项工作。当我们将几乎所有时间都投入到走自己的山间小路时,我们会时不时地遭到他人的打击和嘲笑,他们会对我们的工作提出质疑和否定,我们甚至得不到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尤其是当我们在探索、攀登的过程中遇到曲折和原地踏步时,反对的声音和力量会越来越大,支持者也越来越少。此时,我们将真正成为孤家寡人,在浓重的孤独和寂寞氛围中体会到令人窒息的感觉。在寂寞中,我们会对自己当初的想法产生怀疑,会陷入彷徨和摇摆。不过,寂寞并非只会对我们产生不利影响。寂寞中我们能够保持清醒,寂寞是我们进行反思的最好心境。因为寂寞,我们不得不依靠自己,从而促使我们坚强起来,应对眼前出现的各种挑战。寂寞和坚强两者联系如此紧密,你若不能耐住寂寞,不能全然接受寂寞,不能抵制头脑中的各种诱惑和妄想,那就只能选择逃避。同时,在逃避寂寞中,你也与坚强失之交臂。坚强的人从不害怕寂寞,他们只把寂寞当作自己的一个朋友,一个惯于批评的朋友,在与它共处中向它讨教,学着面对一切挫折和苦难。陈景润是我国伟大的数学奇才,凭借着自己在数学方面的傲世才华,陈景润将自己的目标定位在破解哥德巴赫猜想上,这注定了他探索数学王国道路的崎岖和坎坷,注定了他得忍受长期的寂寞和孤独。他常常一整天坐在书桌前进行数学推演和运算,尝试从不同角度来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为此他常把自己一个人闷在家里。很长时间以来,外界所发生的大大小小之事与他已经完全没有关系,他在与寂寞共处中,冷静地思考,逻辑清晰地按照一个个思路来探索破解难题之路。因为没人打扰,他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伟大的探索工作之中,将自己头脑中所有瞬间闪现的新想法、新点子付诸实践,进行新的尝试。深夜中,昏暗的灯光将他伏案工作的背影投射在旁边的窗户上,透过这个一动不动的背影,我们看到了一个完全沉浸在探索数学王国之中的寂寞而又伟大的思想者,寂寞见证了一个又一个伏案工作的夜晚,见证了一次又一次因重要突破而引发的兴奋和欢乐。没有这种定力,不学会与寂寞相处,一个人就得不到成功的那一根拐杖——坚强,也就不能坚持到底,实现目标。陈景润最后成功了,他的成功是甘于寂寞、坚持到底的真实写照。一个不懂寂寞的人便不可能如陈景润一样在漫漫长夜中相伴孤灯,在前程未卜中收获快乐,在默默持守中历练坚强。成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所有的成功者都得忍受长期的孤独和寂寞。如果你不学会与寂寞为伍,在一次次的失败、挫折所带来的打击中,在随打击而来的失落、痛苦、迷茫、徘徊中,变得坚强和睿智起来,不断反思自己的失误和不足,不断进行思路和心理的双重调整,就不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很多时候,那些成功者不仅能够享受成功的喜悦,而且在此之前早已学会了品味失败和挫折带来的痛苦和彷徨,这同样是一杯好酒,虽然苦,却是那么发人深省、启迪无限,又是那么激发勇气和力量,而酿造这些好酒的就是寂寞。在寂寞中,这些悲伤、痛苦和迷茫、失落会不断发酵,不断酝酿,最终成为能带给人坚强品格和无限启迪的好酒。一个真正的成功者从失败和寂寞中所得到的要比从成功中得到的多得多,这正是他们接近寂寞,虚心向寂寞讨教的结果。相反,那些一味逃避寂寞,不愿独自品尝痛苦、失落,不愿在寂寞所带来的静谧中反思自己的人,是不可能得到人生的智慧和坚强的,他们离成功也越来越远。成功者如此,天才更是如此。古往今来,天才们的灵魂都是世界上最孤独的。正因为能够读懂寂寞,他们才拥有坚定的意志,无所畏惧。寂寞就如同天才们最好的朋友,他们因勇于独自承担生命暴风雨的各种摧残和打击而变得坚强和勇敢,因这份坚强和勇敢而能够长期与寂寞相伴。所谓天才,必须首先是意志坚强者,他们的才华正是在饱尝风雨打击下,其优秀的潜力才被完全激发出来,苦难有时是杰作诞生的助产士。如果他们耐不住苦难,以及随着苦难一同而来的深深的寂寞感,不去细细品尝这苦难和寂寞的滋味,他们就不会有那么真切、那么深刻的生命感悟,就不能获得人生的伟大力量,自然也不会创作出惊世之作。贝多芬是举世闻名的音乐天才,他一生饱受穷困、情感、疾病的多重磨炼。人生的苦难虽然让他备受折磨,但同时也成就了他的伟大。他最伟大的作品——《命运交响曲》就是在他双耳失聪之后创作的。常人无法想象一个听不到任何音乐声响的人是如何将这一伟大的作品创作出来的。在谈到这部作品的创作时,贝多芬说这是“命运在敲门”,自己“扼住了命运的咽喉”。贝多芬能够在如此情境中创作出举世震惊的伟大作品,正反映了贝多芬对于命运的不屈和斗争精神。贝多芬并没有在寂寞无助中自怜自艾,他曾说:“在我最寂寞的时候,就是我最不寂寞的时候。”寂寞带给了他音乐创作的灵感,寂寞让他有机会整理他那不平凡的思想和彻悟,让他能够将生命的所有感悟都谱写进这一曲曲撼人心魄的不凡音乐中,这一切是绝对不可能在繁华热闹的贵族舞会中收获的。坚强与寂寞同行,就像马车的两个车轮一样,互为依靠,共生共存,两者同时支撑起命运的马车向前疾驶。独有寂寞而无坚强,就会被寂寞吞噬,就会想方设法逃避寂寞,让自己空虚的心灵装满各种杂物甚至垃圾,用外在的物质或关系来满足自己各种未被满足的欲望,用一时的快感、疯狂将自己麻醉。结果,等这些刺激一一消减之后,寂寞又像猛兽一样从心灵的黑暗处苏醒过来,大口大口地撕咬你脆弱的心。同样,没有脱离寂寞的坚强。坚强是在我们全然接受寂寞、直视它并与它促膝而谈的过程中一点点增长的,没有勇气面对寂寞,不去在寂寞中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什么应该坚守、什么应该斩断,就永远只能选择逃避,躲在自己的幻想中来减少现实与期望的差距所带给自己的无情伤害。寂寞是痛苦的,更是深刻的。只有在坦然接受寂寞,与寂寞交谈中,我们才能领略生命的真义,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反思自己的各种认识,才能不被头脑中的种种虚妄所绑架,迷失在各种痛苦、失落、迷茫之中。品尝寂寞的美酒,坚守无人喝彩的人生人生是我们自己的,但我们却常常把握不住自己的人生。我们活在一个社会有机体之中,一出生就成了整个社会之中的一分子。我们生在某个家庭,而后我们就自然而然地与这个家庭的其他成员建立起了难以更改的关系,我们有固定的父母,有自己的兄弟姐妹,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等都已命中注定,我们成了这个家庭的一员,因血缘而构建起的家庭关系是如此坚固,它将伴随我们的一生。等我们长大,我们开始在这个家庭中接受父母和其他长辈们的教导,他们的一言一行、他们的习惯风俗都被我们看在眼里,印在心中,成了我们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中,我们开始接受这个社会的各种规范、观念。等我们上学后,我们开始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我们开始认识这个社会的语言,语言中就包含了这个社会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各种观念、规范,当然还包括人们之前的教训和智慧。等我们结束了学校生活,步入社会,我们又开始与更多的人建立各种各样的关系,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我们接触的人更多了,看到的东西、经历的事情也多了,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进一步受到他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各种观念以及社会法律、道德、习俗等规范的影响,我们在脑子里自觉不自觉地建立起我们自己的认知框架和思维方式,开始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言行。我们的观念、思维有些是天生就有的,如求生,如自觉地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有的是自己后天建立的,如自己对于人生、世界的感悟。还有的是不知不觉中从外界、他人以及自身的经历那里习得的。这些共同构成了我们的意识框架,指导着我们每天的生活。我们如果不重新审视自己头脑里各种观念、意识,包括来自自己的和来自外界的,自己清楚意识到的,还有那些自己尚没有意识到的,就会被这些或懵懵懂懂存在的,或被自我觉知的意识、观念所指挥、蒙蔽。正因为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他人以及整个社会的影响,我们的脑袋中就被不知不觉地灌输进各种各样的观念和意识,使我们常常活在世俗的观念之中,活在别人的眼光里。我们常常会为挣不到钱而苦恼不堪,甚至觉得自己很没用,觉得这样的人生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因为我们发现在别人的眼光里,会挣钱才叫有本事。挣钱的多少成了许多人评价别人价值的唯一标准,我们常常在家人、邻居等周围人羡慕的眼神中看到他们对于金钱是多么迷恋,在他们对于有钱有权人的尊敬、客气甚至谄媚中感到金钱带给人的无上荣誉和好处。于是,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这样一个社会观念,它成了我们头脑中一个强大的内驱力,驱使着我们去为挣钱而不辞劳苦,为挣钱而默默忍受一切。每当我们看到许多外出多年的人开着漂亮的汽车衣锦还乡时,邻里必然要争相转告、争相指点,此情此景令你也期盼有朝一日像他们一样荣归故里,你会觉得为此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也是值得的。除了财富以外,年轻时,我们的心里还许下了一个美满婚姻的愿望,因为社会上几乎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家庭,婚姻似乎是所有人的必然归宿。人们对于甜蜜的爱情、美满的婚姻都艳羡不已,都希望自己有一个美丽、贤惠的妻子或者一个健壮、能干的丈夫,希望与爱人能够白头到老,能够携手走完人生的旅途,还希望自己有一两个健康聪明、活泼可爱的儿女,希望他们长大后能有一番作为。于是,这也成了我们人生追求的目标,似乎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事,没人会对此产生怀疑。于是,当我们找不到心目中那个美丽、贤惠的妻子,或者健壮、能干的丈夫时,我们就会大失所望,哀叹自己的命运如此不济,哀叹自己的人生如此可怜。我们整天与不如己意的丈夫或妻子争吵不休,甚至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而不惜去背叛自己的伴侣,对此甚至不感到惭愧。我们会对自己的子女期盼甚高,希望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能够取得更高、更大的成就。一旦他们的表现不能令自己满意,我们就会产生焦虑和不安的情绪,怕他们不能接受良好的大学教育,怕他们步入社会后没有竞争力,怕他们只做个贩夫走卒,于是就对他们百般训斥,对他们拳脚相加,给他们报众多的补习班,不让他们有丝毫玩乐的时间,家长的偏执就这样变成了孩子们的梦魇。我们还希望自己能够有自己的事业,能够成就一番作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人人都应有自己的理想,这也是社会教导给我们的信念,我们不愿在虚度中耗费自己的青春,因而我们愿意付出辛劳,愿意牺牲自己的娱乐、休闲的时间,将全部精力和心血都投入到完成自己的事业上来,只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人一样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成功事业。如果我们的事业遭遇挫折,痛苦就会袭来,我们的期望、周围人的期盼都不允许自己的事业出现问题,现实与期盼会在内心纠结,让我们痛不欲生,苦恼不堪,我们会因此而消沉、失落、彷徨,陷入无人能理解、无人能帮助的寂寞深渊里,独自一人承受这一切,人生显得如此孤苦、悲怆,那种苍凉、孤独的感觉此刻会铺天盖地地向你袭来,你感觉自己正赤裸裸地暴露在这人生的暴风雨中,任凭它抽打与蹂躏。我们就这样活在世俗的观念中,活在别人的眼睛里。我们不敢去想象:如果自己没有成功的事业、美满的婚姻和富足的生活,自己的人生将会如何?这种恐惧心理逼迫我们想方设法去获得这一切,哪怕为此付出任何代价也在所不惜。世上之事,不如意者十有八九,这句话正是大多数人的人生写照。我们都想要那种被社会广泛认可的标准人生,但我们在苦苦追求中却发现这些往往事与愿违。我们于是掉进了内心所接受的各种社会观念的陷阱之中,苦苦挣扎,痛苦不已。别人的喝彩固然值得向往,但如果我们就此跳进他们所挖的观念陷阱,我们就永远都摆脱不了世事无常所带来的喜怒哀乐。我们的偏执会让自己付出沉重的代价。面对无常的人生,我们会经历种种苦难和折磨,产生孤苦无助的绝望和寂寞感。如果我们在自己最无助、最寂寞的时候,能够直面这汹涌而来的寂寞和苍凉,我们就能够认真反思自己,反思这寂寞和悲苦的来源。在这种反思中,我们自己将找到那把解开人生困局的钥匙。这把钥匙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坚守住无人喝彩的人生。我们应该在反思自己的各种观念中找到自我,弄清楚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自己真正珍视的、什么是自己值得为之付出的。同时,还要明白什么是自己可以控制并改变的,什么是自己不能控制只能顺应的。我们应当将人生视作一个体验之旅,乐观积极地参与到人生旅途的各个项目之中。我们仍然追求美满的婚姻和爱情,但我们在参与这一项目之初就明白我们可能面临很多结局,我们不怕各种不好的结局,并为之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我们将直面婚姻、爱情中的所有感受,细细品味当中的酸甜苦辣,在这种全身心地投入中体验到爱情和婚姻带给我们的种种,我们因这种种真切的体验而领会了生命的真谛,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和婚姻。我们视这种种体验为自己人生最大的收获,尽管有欢乐也有悲伤,有甜蜜也有痛苦,但这些体验都是我们乐意品尝的。在丰富的滋味中,我们加深了对人生、对婚姻和爱情的感悟和认识,这才是我们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是我们真正获得自在、幸福的根源。同样,我们也会去积极做一番事业,但我们只把它当成一种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体验过程。如果我们能够成功并对社会做出贡献,那自然是我们乐意看到的,但成功并不是我们追求的唯一结果,我们更看重的是在事业奋斗过程中收获的种种人生体验。我们的事业会遭受困难和挫折,我们有可能倾家荡产、血本无归。但这一切我们早已接受,因为世事无常,谁能保证我们的事业一帆风顺、波澜不惊呢?即便我们真能在冥冥中得到神的护佑,这种波澜不惊的事业恐怕也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我们从容地看待自己事业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直面因挫折所带来的痛苦、迷茫、彷徨,甚至是自暴自弃,直面这种种令人不堪承受的心理折磨所带来的那种深深的寂寞和孤苦。然后,在品味这一杯杯苦酒中,去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如此,是什么导致自己如此痛苦?你将发现自己才是导致痛苦的根源,因为自己心中有对成功的偏执、有来自亲友们的期盼、有证明自己价值的努力。这样的反思,让你对自己的认识更深入了,同时你也将借着品尝这一杯苦酒,加深对世界本来面目的认识,进一步矫正自己心中的种种妄念,从而逐步觉醒,获得安乐和自在。体验人生,包容一切,不要逃避,你将在寂寞中收获到人生真正的财富。寂寞是酿造这一杯杯苦酒的发酵物,逃避随挫折和痛苦而来的寂寞,你将错过这一杯杯虽苦,却是人生的最好之酒——这酒能让你幡然醒悟,能让你洞见人生的真谛,能让你体验生命的真义。无人喝彩的人生是寂寞的,无人喝彩的人生被他人认为是失败的,但你千万不要被世人的愚见所蒙蔽,人云亦云,将自己的寂寞人生贴上失败的标签,那样你只能陷入苦海之中而不能自拔。我们无需按照世人的观念来安排自己的生活,我们要想过上自在生活,就要在寂寞中反思头脑中各种偏执的观念,就要跳出凡尘俗世的观念陷阱,就要顺应因缘。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变幻无常的,如果一味强求,只能是碰得头破血流。我们不能把人生简单地定义为对成功的事业、完美的爱情等的追求,那样你就等于在自己的头脑中种下了悲苦的种子,因为没人能保证你一定能如此。一旦你事业不顺、婚姻遭变,你就会因头脑中早已设定的那个唯一快乐的标准而痛苦不堪。你以为自己摆脱快乐的唯一方法是更努力地工作,争取事业的转机,或者千方百计留住自己的爱人,让对方不要离你而去。事实上,这不过是你的妄想而已,这条路你未必走得通。其实,只要我们转变头脑中的人生定义,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一切只在一转念而已。你可以改变自己对成功的执著,人生真正的美好在于对生命的体验。你可以在事业奋斗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欢愉,体验到失败的苦楚。欢愉与苦楚都是人生献给我们的礼物,你只要愿意接受它们,它们就可以成为你智慧的源泉、幸福的钥匙,成为你超越那个简单、唯一的成功标准的契机。这种方法不仅对于事业极为有效,对于婚姻和爱情也是如此。我们可能没有找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情人,我们的婚姻生活可能并不美好,但只要改变我们对于美满婚姻的那个偏执要求,敞开胸怀,接受婚姻带给我们的一切,不管是甜蜜的还是痛苦的,我们就能在纷扰、寂寞、伤痛、揪心中更好地领略婚姻的真谛,更好地学会如何爱人,如何与伴侣沟通,互相关怀、互相帮扶。这样一来,即便我们被迫结束这段婚姻,我们也不会对美好婚姻失去信心,不会对婚姻产生恐惧,而是在新的婚姻中获得真正的幸福,因为我们已经在勇敢体验婚姻、接受婚姻所带来的一切这一过程中,学会了爱,了解了婚姻的奥秘。由此可见,寂寞中的豁达堪称我们人生最大的财富,如果我们只求甜蜜,拒绝伤痛,我们就会逃避,就会在头脑中制造自欺欺人的妄想,认为自己只是不走运,没有碰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你会永远都在寻找下一个能够给自己带来幸福的人,只因为你不愿接受命运送给你的另一种礼物——寂寞和伤痛。顺应因缘,就是要对一切坦然面对,既不为自己的快乐设定标准,去刻意追求什么,也不选择消极应对人生的应有之事,不去逃避应该经历和体验的人生旅程,而是在全身心投入中去体验人生的种种,在此过程中保持清醒,尤其是要勇敢品尝寂寞发酵出来的人生苦酒。这正是我们发现自己心中的妄念,更深刻地体悟生命,获得人生智慧和真义的钥匙。我们的人生本应是丰富多样的,但我们没有在寂寞中去勇敢接受痛苦、忧愁、焦虑、失落等一杯杯苦酒,没有反思令自己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根源,就只能继续任头脑中那些偏执观念来摆布自己。这些偏执的观念是我们从他人、社会中早已接受的,或是在自己的经历中悄然形成的,这些观念和认知框架驱使我们按照它们设定的程序来行动,来对外界的变化作出反应,让我们或喜或悲,而我们常常对此毫不知觉。这种懵懵懂懂、喜怒无常的人生是我们应当竭力避免的。我们只有对一切保持开放的态度,既不刻意追求,又不逃避,才能获得丰富的人生体验,我们的生命旅程才会五颜六色,风景无限,我们的生命才能变得更有意义。记住,永远都不要去限制自己的人生,要对自己头脑中潜藏的种种世俗的偏见或自身的主观认识进行彻底反思,不要让它们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和手脚绑住,要去尽情体验、尽情反思、尽情开拓。这样的人生就不会被狭隘的观念所限,才会变得更宽广、更丰富、更博大。与寂寞对话,让自己的心灵得以沉淀一杯浊水,在岁月的魔力下会自然分层,浊物下沉,清水在上。这样一来,这杯浊水就由浊转清,变得澄明。这澄明让我们宁静,让我们愉悦,让我们感受到生命之美。我们的心灵也需要进行沉淀,只不过在心灵中沉淀的不是这杯浊水,而是装在我们精神世界这杯子里的满满的各种杂念。我们的心灵中充斥着各种观念,有些观念是我们从父母、从学校的教导中学到的,有些则是我们自觉不自觉地从他人的言行、社会的事件中吸取的,还有些是我们从自己的经历中体悟或认识到的。凡此种种来自不同地方的观念又会在我们的头脑中不停地发生各种反应,形成全新的观念。而新的观念将替代旧的观念,在我们的头脑中占据主导地位,驱动着我们的思想、情绪和行为。我们头脑中意识到的或没有意识到的各种观念将直接影响我们对外界各种现象、事情的评价,驱使我们做出符合内在观念标准的行为,来应对外部变化。但我们的精神世界有时就像一个堆满杂物的屋子,这些物品有些是好的、有用的,有些则是坏的、没用的,还有些甚至会危害整个屋子的安全,比如炸弹、火药等危险品,而这个满是物品的屋子却由于主人长时间疏于清理而变得杂乱不堪。各种物品堆得到处都是,显得毫无秩序。更要命的是,连主人自己都不知道这个屋子里面到底都有些什么。在这一大堆物品中有些是他熟知的,还有许多堆在阴暗的角落里,主人也难以看清它们,它们可能已经在那里存在很久了,但没人知道它们到底是些什么东西,是从哪儿来的,是有用的还是没用的,会不会就是危险的地雷和炸药?每个人的头脑都像这么一间屋子,里面装满了各种观念和思想。有些是我们清楚意识到的,有些则是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的,但我们的行为都来自于这些观念和思想的驱动。有时我们对于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种行为感到很惊讶,有时我们对驱动这些行为的背后观念和思想毫无察觉,但它们确实存在那里,并且决定着我们的一切行为和活动。我们经常感到自己的命运如此难以把握,对于自己的喜怒无常,有时连我们自己都束手无策,似乎自己的命运、自己的所有感受都掌握在另一个与我们无关的东西手里。事实上,我们所有的感受,一方面来自外部因素的变化;另一方面,则是由我们头脑中的种种观念来决定的。前者正是通过后者来引起我们的心理变化。但让我们困惑的是,有时候我们无缘无故地就变得不高兴或陷入忧愁之中,这些变化背后的观念,我们往往难以察觉。这正是我们头脑的小屋子里那些躲在黑暗角落的“物品”在作祟。我们要做的就是清理头脑中的各种观念,将思想的“屋子”里杂乱堆着的物品整理清楚,就好比将一杯浑浊的水沉淀,让它变得清澈,当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杯浊水要想变得清澈,需要保持静止状态,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浊物就会自然下沉。而头脑里的杂念一旦沉淀下来,我们的思想和意识就进入到了澄明的境界,我们就会清楚地意识到为什么此刻会感到难过,为什么会不安、焦虑、忧愁,为什么难以从忧郁、悲伤中摆脱出来。沉淀的过程就是清浊分离的过程,就是我们思想变得清醒的过程,沉淀的过程帮助我们整理自己的种种观念,摆脱那些偏执的、虚妄的观念。这就是思想浊水中那些沉下去的部分,留下的是那些符合客观和人生真谛的观念,这就是思想浊水中那些清澈的部分,当我们不断对自己头脑中的各种观念进行沉淀,我们的思想将越来越清明,最终进入到澄明的状态。那时,我们将对许多别人无法看透、无法摆脱的人生失意变得达观、开朗,我们将进入人生的自在境界,你会发现自己的生命变得更为开阔,更为丰富,也更为自由。但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先去体验人生百味,去品尝人生的种种失意所带来的悲痛、焦躁、失落、茫然、抑郁等。最重要的是你能够在寂寞中直面这些痛苦的心理煎熬,能够自觉地进行反思。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隐藏在那些阴暗角落里的观念才会发挥其作用,这时你才能在深深的寂寞中,把握住这些让你痛苦不堪的错误观念,它们大多是你的主观偏见。我们的心灵沉淀过程就是一个修行、反省的过程,反省我们的所作所为、反省我们的思想意识,越是那些我们不敢面对的事情,越能够带你发现可能危及你心灵安全的危险思想和危险意识。因此,我们只要在寂寞来敲门时,保持勇气,打开门去面对你所害怕的一切,面对那些让你上瘾的事情、面对那些将你伤得体无完肤的事情,就能从这种阴影中获得真正的人生体悟和智慧,帮助你彻底摆脱这一切。曾经有一个关于戒毒的电视节目,节目中采访的是一个成功摆脱毒瘾的吸毒者。他曾是一个毒瘾很严重的吸毒者,染上毒瘾之后,他没觉得吸毒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满心以为自己能够抵制毒瘾,只要自己决定跟毒品说拜拜,就能够立刻从中脱离。却不料在一次次的放纵中越陷越深,就像其他吸毒人员一样,在用光自己和家人的积蓄后,他开始变卖自己的所有资产来筹集购买毒品的钱。这时,妻子也带着失望和痛苦离开了他,他开始一点点地陷入绝望。原本以为自己这辈子就这样完蛋了,却没料到自己在被送到戒毒所后,一个偶然的事件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原来,他在戒毒所中闲逛的时候,偶然发现有两个毒瘾很深的人正躲在一个角落里聊天。他凑近一听,才发现他们聊的是自己吸毒时的感受,栩栩如生的描述一下子抓住了他的所有神经,让他仿佛又找到了那种吸毒带来的快感,他陷入到那种语言所带来的想象中,那讲述是如此生动、如此逼真,以至于他开始出现了吸毒时的症状——大汗淋漓、双腿发软、大脑越来越兴奋,就像当年吸毒时一样,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于是,他每天都凑到那儿去听他们聊自己吸毒时的感受,但却发现他们的语言描述渐渐失去了之前的那种魔力,他越来越难以进入到第一次出现的那种吸毒时的状态了,他们的言语还是那样栩栩如生,还是那样生动逼真,但到后来却再也难以调动他的那种神经反应了。这时,他猛然发现自己的毒瘾已经不知不觉地消失了。你可能会对此感到很奇怪,为什么这种方式会让原来毒瘾很深的人这么快就摆脱毒瘾了?因为他以这种方式直接面对自己大脑中潜藏的那种强烈的心理需求。刚开始,他还无法控制自己,但随着这一过程的不断重复,自己的心理对外界的那种刺激逐渐变得麻木,对于毒品所引发的种种强烈的快感也逐渐麻木,因而,他对于真正的毒品也就产生了抵制力,开始摆脱对毒品的心理依赖。在人生中,同样有很多你不愿面对、不敢面对的伤痛。这些伤痛来袭的时候,就是你最寂寞、最无助的时候。但只要你勇敢地去面对它们,不要选择逃避,就能一点点克服内心的伤悲,从对寂寞的直视中看到它的真正面目,这真面目就是你对于所遭伤害的解读。你的错误解读使你无法走出自己所挖的陷阱,每次触碰到这个伤口时,你就不可避免地再次陷入到你的陷阱之中,悲痛不堪,难以自拔。这些错误解读就是隐藏在你精神之屋的那个黑暗角落里的危险品,只有在寂寞的照射下勇敢地将他们从你的精神之屋中清除,你的精神世界才能安全,才不会在这些危险品的爆炸中被其所制造的心灵冲击波所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