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双人舞-3

封建社会及家庭模式,重视男性而轻视女性,女性在家庭中通常处于被动的地位,千百年来,当婚姻不愉快时,做妻子的只能把希望和感情寄托在孩子身上。没有机会做“贤妻”便只好做“良母”了。在这个环境中成长的男孩子,得不到父亲足够的影响,而过分地沉浸在母亲的影响之下,成年后对女性不能培养出一份尊重态度,他的妻子便有很大可能重复婆婆的命运。而男孩子对母亲也通常会保持一个迁就听从的态度,这当然会为他的婚姻埋下隐患。这个母亲,已经把儿子当做生命里最重要的男人。虽然意识上知道儿子要成家立室,但是内心深处不愿放弃儿子给另一个女人。如果与儿子、儿媳同住一起,那位媳妇不会有好日子过。父亲亦一样制造压力给儿子的家庭。父亲习惯了在自己的环境中做中心人物,不会甘愿把领导的权力下放。做媳妇的会感到不知该听谁的话:丈夫、公公或婆婆,就像同时要服侍三个主人的仆人一样辛苦,尤其是三个主人的意见还不一致。试想想,这样环境下,一段婚姻关系如何能滋润发展?对妻子来说,婚姻生活只会是不断地忍受委屈;而对丈夫来说,婚姻关系也只不过是不断的无奈及无力感。妻子那边的父母也是一样。如果男的结婚后与妻子的父母同住,类似上述的问题也会产生,做丈夫的不能充分地发挥一家之主的力量,除非老人家懂得让年轻一代掌权。有些妻子,虽然结婚后与丈夫居住,但是经常返回娘家,积极地参与娘家的生活。这是还没有充分成长,还没有脱离父母的表现。她的婚姻关系,很快便会出现问题。如果还没有充分成长,没有准备好离开父母的系统去建立自己的系统,请不要做结婚的决定,待自己内心把这件事搞清楚之后再结婚。不然的话,只会扼杀了一份珍贵的感情关系和一个可能是很好的婚姻对象。如果你现在已经结了婚,亦正在与老人家同住,你的婚姻关系已经因此而处于紧张状态,你会怎样去解决?针对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即食面”式的解决方案(即一次便解决问题)。很多因素都会影响你:老人家的性格和沟通能力、你与配偶的关系状况、沟通方式、对事情的看法、经济状况、生活环境等。以下是一些建议。如果老人家健康状况良好、性格开朗,能够好好地与子女进行沟通,而你的经济状况允许,最好是和老人家分开居住。如果两个老人家都健在,这个方法便是最好的解决。他们可以就住在隔壁或者楼上,每周里你们都过去吃两三顿饭,他们也过来吃一两顿饭。一个住所,便是一个系统,每个系统都需要一个领袖、户主。每个系统都有一些与别的系统不同的事情和规则,系统内的人需要遵守,系统外的人需要尊重。如果老人家只有一位,怕孤独,或者年龄大了,健康欠佳,也许养老院是一个对大家都好的安排。特别是在养老院,老人家有很多容易沟通的人作伴,反而在家.里没有人有时间与他聊天。在一些还是十分保守的家庭里,认为这个安排是不要老人了。但在西方国家,把老人家送去养老院已经是很普通及平常的事,而且被看做是照顾老人家的最好的安排,因为在西方国家,请佣人的高额费用是很难负担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养老院在中国会慢慢被接受和普及开来。如果你不能接受老人家搬出家的方案,你可以考虑采用以下的方法改善与老人的关系:寻找与老人家相同的信念、规则,并在谈话中给予充分地认同。对于一些你不能接受的,尤其是涉及个人事情的一些规则,你轻描淡写地维持你的做法,即是低调地做,决不否认隐瞒,但不要在谈话中提起。被问到时,只是自然、轻松地承认,决不说谎去掩饰。若你实在不能接受老人家的某些做法,可以先想出两三个替代方案,再找一个老人家心情愉快的时候与他谈谈,让他选择一个其他做法。如果是老人家的一些态度使你感到难以接受,就在老人家态度产生时尽量躲开。不可避免要面临时可以运用一些NLP技巧去减低或消除不快的感觉,例如“抽离法”、“避弹衣法”、“换框法”等。(请看我的书《情绪舒导学》,内地版《NLP简快心理疗法》)保持一定的单独与配偶在一起的时间,若家中无此可能,可以制造机会在外面独处,例如周末看电影、两人去外地旅行等,以维持两人的感情关系。不要把配偶的父母给你的不快发泄在你的配偶身上,这样只会使他感到无力与无奈,如果不断发生这样的事情,他终于会感到烦躁而在心里开小差。说到底,两个人都不能放弃父母,千百年的传统使我们受不了这样的一份罪恶感。.事情不是他的错,问题来自另外一个人或一些人。建立个人的空间,让自己有逃避和透气的机会。最好是培养一些对身体健康有帮助的爱好活动,例如,瑜伽、冥想、参加心灵提升、心理辅导技巧课程等;或是做运动、欣赏音乐、歌唱和玩乐器、粘土制作、绘画、诗词欣赏等。在减少与老人家发生冲突的机会的同时,你必须增加一些能与配偶和老人家一起从事的活动,这样能发出明确讯息表明你不是逃跑离去,而只是改变方式而已。与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你对所有不能接受的话或身体语言,表现出似乎是“看不见、听不到”的反应。只要有你能接受的反应出现,便积极地做出回应。如果可能,隔出属于老人家自己的天地,彼此拥有更独立的空间。决不说投诉抱怨的话。上述所有的方法,在实施之前,要清楚和坦白地告诉你的配偶。问问他/她有没有更好的建议,若有,而且是你可以接受的,先按配偶的建议去做。如果有效果便继续下去,并且扩展;如没有效果,或者配偶没有更好的建议,你便实施上述的方法。若改善后的情况你仍然不能接受,你应该认真、坦诚地与配偶谈一次。不然的话,两人的感情关系会走下坡路了。第五部分:如何能维持恩爱和谐对方是谁?你有没有想过“男朋友”、“女朋友”、“丈夫”、“妻子”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对这个问题,如果我叫100个人给我回答,我会有10O个答案!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当你认为对方既是你的_ (四个中的其中之一),应该怎样怎样的时候,对方心里可能有着与你很不同的一套看法!例如女的以为好的妻子就是把住所打扫得清洁整齐,而丈夫则认为这只是一个佣人的工作。试想想这样的认识差异会造成什么结果?你或许以为恩爱多年的夫妻对这些问题早已有清晰一致的看法,也许有明确写下的“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规章。但我可以给你保证:这些恩爱多年的夫妻没有写过“规章”!写下这样“规章”的夫妻早就分手了!因为两个人都在不断地改变,今天认为重要的事,明天会被更重要的所取代;今天一可以容忍的,明天变得绝对不能接受。例如,年轻时事业成功也许是最重要的,但中年时养育孩子或许变得优先,而老年时追求健康或者心灵的提升则成为目标。在这些不同的阶段里,你对对方的要求都会有很大的不同。今天的社会发展迅速,为了跟上时代,每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是经常改变。例如,成为“负资产”者之前和之后,生活的方式有很大的改变;公司宣布的业绩报告或经营方案,便很容易使你去修正未来的一些计划。就算在家里当主妇的女士们,也一样受到传媒、社会风气、环境变迁的影响而改变内心的期望或疑虑。唯一的解决方法,是两人要经常针对这些情况进行诚挚的对话,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感受。就像跳舞的舞伴一样,两人都不断地通过感觉调整动作与对方进行配合,这份关系便有良好的发展,经得起挑战和风浪。反之,若总是强调自己对对方的要求,抱怨对方未有符合自己的意思,两人之间便会无声无息地出现距离,而且越来越人。当他俩察觉的时候,可能已经太迟了。如果不断提出要求,对方会以迁就或者容忍的方式满足这些要求,而不是自觉自愿的,两人之间便有了对立和不平衡。这样的配合,并不是真实的,而是只求消除冲突,觉得自己让了步,往往会在其他方面提出要求以做补偿。这样,又一次的不平衡会出现,没有止境地,两人的关系会不断恶化下去。要消除这样的问题,你可以找个机会,制造出良好的气氛作为一个开始。例如,在假期里两人一边轻松地喝着下午茶,一边谈谈双方对两人关系的愿望、自己对本人角色的看法。记住:不要说希望对方怎样怎样,因为那样会使对方感到你是在给他限制,对两人的关系有不良影响。就算对方问你,也尽量不要说。若你对他够重要的话,对方会尽可能找出使你满意的做法。简单的说就是:说出你希望两人达到怎样的状态,而不是你要对方怎样做。事半功倍的“投契合拍”技巧—内感官的配合我们依靠视、听、味、触觉等五种功能与身体以外的世界接触,其中使用最多的是视觉和听觉。当讯息经由这五个功能收进脑里,加工处理的工作则交给潜意识去完成,这是一个自动加工的过程,往往不由意识去操控。可是,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去了解这些处理工作是怎样进行的,也许可以有意识地去提升处理工作的效率。这个意识与潜意识的沟通途径,可以分为三条通路:第一、第二条分别是视觉和听觉;第三条集合了嗅觉、味觉、触觉,以及深层的本体感觉、空间感觉、情绪感受等复杂心理活动等,统称为“内感官”。我的书《NLP—能够帮助人生变得更成功快乐的学问》清楚详细地解释了这方面的学问和技巧,请看题目为“内感官”的部分。“内感官”可以分为三个类型,分别称为“内视觉” (代号是V,即Visual) 、 “内听觉”(代号是A 即Auditory)和“内感觉”(代号是K,即Kinesthetic )。每一种类型,在习惯了使用之后,都会使一个人形成一些特定的的思考模式、处事态度和行为模式。他会对某些事物特别敏感;某些事物使他特别反感、抗拒、有负面情绪、反应强烈;而另一些事则使他特别开心、容易接受、感觉良好、轻松。(注意:这两种对立的反应,都会使他印象深刻,记忆长久。)其他的事物,只要不过分地多或强烈,他会淡然反应,或者容易忽略。懂得这个规律的人,可以很容易便找出他人习惯使用哪种内感官,然后在语言及行为上多做些配合工作,两人的沟通和相处,很容易便产生投契合拍的感觉。让我用一个比喻去解释这个概念:一个人由于惯用某种内感官,使他对别人20%的语言行为很接受和感觉良好(以符号++20代表),另外的20%抗拒和产生反感(--20),其余的60%没有什么反应(x x 60)。你与他沟通相处,如果懂得运用那++20,就只需花很少的气力,便能建立投契合拍的关系。如果你错误地运用了那-20,虽然只是很少的数量,但也会有很坏的回应,而且会记忆很久。如果你运用了那x x 60与他相处,虽然你已经做了很多,他还是有点无动于衷。从上面可见:不懂得这个技巧的人,即只是凭自己习惯了的模式做沟通的人,成功机会只有两成,而且还有同等份量的负面感觉去冲淡那些良好效果。反之,懂得这个技巧的人,一言一行都能深得对方的认同和接受,相对之下,自然可以省去很多气力避免不少冲突。再进一步,想像一下,当你和你的伴侣都运用这一套技巧,效果会怎样的好!运用这套技巧是虚伪的表现吗?是违背自己的原则吗?如果你根本没有诚意去改善两人关系,或者从来都觉得对方应为你做一些事而自己则无需为对方做些什么,或者你一向认为个人利益远比两人的关系更重要,要你这样做你是会觉得虚伪的。如果你没有上述的想法,而是很在乎两人的关系,希望有融洽和谐的相处和投契的沟通,你是会乐意去试着做的。试想一想:你遇到英国人,改用英语和他们交谈,算不算虚伪?你改用英语与他交谈,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有更融洽、和谐的相处和投契的沟通?碰到一个朋友因为遭遇一些不幸而在哭泣,你会向他诉说你的快乐和成功吗?为什么你不会?假若你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这是虚伪,或者违背自己的原则吗?如何简单地测知对方惯用哪一种内感官?后面有一份问卷,一条一条地看,有哪一条符合对方的情况(“他就是这样的”),就在号码上划一杠(/)。全部75条看完了,计算一下划了多少杠,这个数字就是“基数”(例如40条)。然后看一看本书附录的答案,每个问题都有一个对应的符号:V, A或K。V就是内视觉、A是内听觉、K是内感觉。统计出各有几个V, A和K,再分别除以基数,乘以100%,得到的百分数就是这个人运用不同内感官的比例。举一个例子,例如划了40条杠(基数),与答案表比对发现有22条V, 7条A和11条K。 V(内视觉)的数字就是:22/40x100%=55%,依次计算,A(内听觉)是17.5%,K(内感觉)是27.5%。这个人用得最多的是内视觉,所以算是“视觉型”的人了。同时,这个人用内感觉比内听觉要多,最弱的是内听觉。做完问卷之后,我可以教你如何与三种不同类型的人进行配合。假如有两个类型的比例都很高,例如V45% , A42% , K 13% ,这个人就是视觉与听觉并重,用这两个类型的配合技巧都一样有效。假如一个人三种类型的比例都差不多,那么他就是一个很受别人欢迎的人,即所谓“人缘好”的人,你随便用哪一种配合技巧都有用。你也可以用这份问卷测试自己属于哪个类型。明白自己所属的类型,对你的好处是:1.知道自己对什么事情最迟钝、对什么事情最敏感。明白其实有很多问题,是你的内感官类型在操纵你。2.在一些事情上,现在你可以通过一些有意的安排,让自己有更大的推动力。3.你能了解自己在待人处事上的弱点,因而使自己有更快更有效的提升。4.你更懂得怎样训练自己,去发展另外一两种内感官的能力,让自己三个内感官的运用更为平衡,以提升自己的接受能力和人际关系。问卷:(1)说话时眼睛经常往下看(2)坐下时,只坐在座持的前半部(3)看事情,常常追求背后的意义(4)买新房子,在乎的是环境和屋内的宁静(5)买新房子,在乎的是环境的安全、屋内够舒服(6)说话时眼球常常左右转动(7)做事速度不快,常有怡然自得的感觉(8)说话的时候眼睛经常望向上面(9)说话比较少,说的时候语速很慢(10)说话的声调抑扬顿挫,富于变化(11)看电影,在乎的是英俊(美丽)的明星(12)说话速度很快,声调没有什么高低变化(13)坐着的时候,身体占满整张座待(14)回忆往事的时候,多想起景象(15)说话时常有欲言又止的情况出现(16)语言中经常描述事物的数量、颜色、位置等(17)与朋友在一起,往往是最安静沉默的一个(18)语言中经常有关于声音的词汇(例如乒乓、咕咚等)(19)逛商场买东西的时候,喜欢四处走动四处看,不大爱说话(20)喜欢旅游(21)说话中常有抽象的词语(例如安全、妥当、公平等)(22)买衣服时说出很多买与不卖的理由(23)说话时经常有意义不明确的形容词(例如有关人士、应负的责任、充分的合作等)(24)与朋友在一起,常有以速度竞赛的表现(25)说话时多手势,灵活不死板、双手舞动的位置接近颈部的高度(26)做事时也要说话,喜欢一边说一边做(27)说话时有适量的手势,但经常重复,双手舞动的位置接近胸与胃的高度(28)回忆往事的时候,经常想起曾说过的话,或经常能分析出一些道理(29)看电影,在乎的是精彩的对白(30)说故事时,总是强调故事的意义(31)喜欢去有特别意义的地方(32)喜欢聊电话、写信(33)买新房子,在乎的是及内光照足、窗外景致好(34)被问到问题时,回答总是长篇大论(35)说话时手势不多、比较缓慢,双手舞动的位呈接近腹部(36)说话时多身体语言、动作大且快(37)说话时常有重复动作的身体语言(例如,摇腿、脚板、拍打地面、手指打节拍、身体左右摇见等)(38)说话时身体动作不多,即使有也是比较缓慢的动作,双手常互相握在一起(39)买衣服时在乎款式、颜色及线条(40)看心情买衣服(41)穿衣服很在乎颜色的配合(42)说话内容多重复(43)穿衣服讲求舒服,所以常常穿宽松的衣服(44)买东西注重外形和颜色好不好看(45)说话简明扼要(46)说话很流畅,没有中断(47)走路时快步速行(48)对别人进行评论时,常常有与外表仪态有关的内容(49)走路的姿势有韵律感(50)去旅游,在乎的是轻松开心(51)说话中经常提到往事、感受(52)走路缓慢潇洒(53)喜欢看电视(54)坐着的时候手、脚有打拍子的动作,身体偶然会有摇晃摆动的现象(55)穿衣服很注意与场合配合(56)逛商场买东西的时候,喜欢向业务员索取资抖、喜欢聊天(57)语言中常常有与感觉有关的用字(例如,压力、把握、掌控等)(58)常常针时别人说过的话进行批评(59)做事快速,能同时展开多件事(例如同时在看几部书)(60)被问到问题,想一会儿才回答,而且回答得很慢(61)看电影,在乎感人的情节,紧张的气氛(62)去旅游,在乎的是悦目的风景(63)说故事时,总是长篇大论,老是说不完(64)喜欢听音乐(65)被问到问题,能马上回答,回答很简短(66)语言中经常有描绘视象的文字(例如一片光明、青山绿水等)(67)说话的速度很慢(68)去旅游,在乎的是结伴同游,有说有笑(69)逛商场买东西的时候,喜欢把货品放在手里、穿在身上,找出感觉(70)回忆往事的时候,多想起感受或情绪(71)说话很多、滔滔不绝(72)喜欢回忆往事(73)的与朋友在一起,往往是说得最多的人(74)说故事或发表陈述时,总是想以最少文字说明(75)常常针对别人的态度与心态进行批评以下十一个简单的解说:内视觉弱的人往往连很简单的问题他都“看”不清楚,对局势的掌握比较弱;内听觉弱的人不注重对事情的理解,对很多事都表现出“说不清楚”的状态,他对事情的程序不容易掌握;内感觉弱的人不能洞察别人的感受,也不容易“体会”形势的轻重急缓。各种内感官的特征和配合方式视觉型特征配合行为行动快捷、手动作快、能够同时兼顾数件事、且引以为荣多用手势、多动作、少静下来多些线条生动、变化多端的事物个性喜欢颜色鲜明、外形漂亮、线条活波喜欢多变化、节奏快多用色彩、图画、照片、实例多活动少文字说话简短、只两三句、没耐心听别人说、一开口便入题、没有开场白说话扼要、简短、保持轻快、多做示范、少说道理其他要求环境清洁、摆设整齐、在乎事情的重点、不在乎细节衣着整齐、颜色配合坐不安定、只坐椅子的前半注意房间布置清雅、光线充足、只说要点、简单介绍听觉型特征配合行为手常捂嘴或轻拍、手常打拍子多用写信,电话等方式与其沟通个性注意事情的程序、步骤、细节、对文字很敏感、不能忍受错字把规则、做法等写清楚注意文章里的用字正确说话说话多、往往不能停口声音悦耳婉转、有高低快慢说话内容详尽、常有重复多引用权威人士的话多用同样的语气、顺口的词语多与之倾谈、耐性倾听其他喜欢宁静、但工作时喜欢听音乐常有富于节奏感的身体语言注意环境的宁静、或伴以柔和音乐、进行过讨论后补上书信或会议记录感觉型特征配合行为举止稳重、动作缓慢、常作思考状不在乎好看或好听、重视意义和感觉多表示了解他的感受、多聆听、强调价值、如荣誉、安全、可靠多与他见面倾谈、多问他的感觉个性喜欢被人关怀、尊重、注重感受、喜欢亲手做、喜欢做时的感觉让他接触实例、亲自动手说话不善多言、可长时间静坐、说话低沉而慢少用语言、多与之相伴、用缓慢、低沉的声调与他说话其他穿衣服常穿大一码、在乎舒服、站时多靠着柱或墙、坐时全身躲在座位里多强调人的价值、经验、多用故事、例子、肢体或身体接触事半功倍的“投契合拍”技巧—“先跟后带”的语言技巧在你跟一个人谈话的时候,当你说了一句“立场性”的话,即对一件事或一种情况的看法,对方的回应一般有四种可能(1)说其他的事;(2)否定你的立场;(3)说出他与你不同的立场;(4)认同你的立场。这四种回应,给你的情绪感受都会不同,而且是很大的不同。让我们先来体验一下。比方你对他这样说:“早餐我喜欢吃鸡蛋。”下面是上述的四种回应,为了使你有最准确的体验,我希望你针对每一种回应,都重复以下的做法:你先说“早餐我喜欢吃鸡蛋”这一句话,然后看着一个回应,想像你听到那一句话,再注意一下你内心的感受。然后再说“早餐我喜欢吃鸡蛋”,看下一个回应,重复上述过程。这样,你才能充分感受每一个回应的效果。回应(1)“今大不适宜去钓鱼”(说其他的事)回应(2)“吃鸡蛋不好、不健康”(否定你的立场)回应(3)“早餐应该吃粥”(说出他与你不同的立场)回应(4)“是啊,吃鸡蛋最好”(认同你的立场)我相信,你会有以下的感受吧:回应(1)感到对方没有听你说话,心里不舒服。回应(2)感到对方与你对立,内心不舒服,紧张、警觉。回应(3)感到对方与}J环一致,不舒服,也许有一点失望。回应(4)对方的认同使你感到开心、放松,可以跟对方再谈下去。回应(1)是“貌合神离”的表现,就是“我人虽在,心却已经走了”的现象,无论原因是不想或者不能,投契合拍的基本条件已经没有了,下面也就不谈它了。看看其他三个回应,我们可以了解,交谈中,给对方最好的回应是认同他所说的。这样的回应能够让两个人的关系更融洽、更投契合拍。问题是:如果你的确不能接受对方说的观点,该怎么办?难道说假话?当你所说的,与你内心的立场不一致的时候,对方能感觉到。这份感觉,也许你跟对方都没有察觉到,但是的确存在,并且影响两人之间的和谐及信任。我是从来不教别人说假话的,因为那没有什么效果,而只引起更多的问题。事实上,你可以维持与对方不一致的立场,同时可以运用一些说话的技巧,让对方感到几平与回应(4)一样的良好感觉。这里介绍的“先跟后带”语言技巧,就是其中之一。现在试试看,仍然用前面早餐的例子,对方不认同早餐该吃鸡蛋,但是当你说了“早餐我喜欢吃鸡蛋”后,对方说了下面的话,你会有怎样的感觉?会不会比前面的回答(2)与(3)更好?回应(5)“鸡蛋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早餐该吃它呢?”回应(6)“你喜欢早餐吃鸡蛋,一定有一原因,可以与我分享吗?”回应(7)“早餐应该吃得好,所以你吃鸡蛋。是不是?”回应(8)“你喜欢早餐吃鸡蛋?”分析一下这四个回应的心理意义:回应(5)“鸡蛋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早餐该吃它呢?”—直接问对方立场的价值观。当对方在解释鸡蛋的好处的时候,他是在肯定“鸡蛋是好的”这个立场,你制造了这个平台给他,所以气氛是投契合拍的。回应(6)“你喜欢早餐吃鸡蛋,一定有原因,可以与我分享吗?”—一你让他看到你对他的接纳、尊重与信赖。这个对话方向可以让你找出对方立场的盲点或者谬误之处,更容易引导他改变立场。回应(7)“早餐应该吃得好,所以你吃鸡蛋。是不是?”——把焦点放在背后的意义上(虽然只是你的猜测:“早餐应该吃得好”)这样,因为焦点的层次提升了,便可以达成共同接受的立场。(吃的东西虽然不同,“早餐应该吃得好”却是双方一致的意见。)回应(8)“你喜欢早餐吃鸡蛋?”一你只是在复述对方的话,但是因为对方必然回答“是的”,他的内心会产生好像得到认同般的感觉。这样的回应,并没有显示回应者的立场(不同意早餐吃鸡蛋),但是能够使对方有好的感觉。这样的回应取向是顺着说话者所说的方向,就是“先跟后带”的“跟”了。然后,你可以跟着再多说几句对方会用“是的”来回应的话,再找出除了“吃鸡蛋”外,有些什么双方都能接受的不同选择。这样,可以促使其改变自己的立场,发现一些以前忽略了的价值,这有两个可能: 直接的价值—原来吃鸡蛋/粥有刀l鲜的好处;间接的价值,一吃鸡蛋/粥是小事情,两个人在一起开心谈论才是重要,也可以是找出中立的立场,即双方都能接受的立场。当你在这个时刻没有跟他对立,你就可以找出更多的资料去把这次讨论带往更有效果的方向。有了这些资料,你可以引导他注意其他可以给他同样的好处、意义和感觉的选择。这些选择就是问题的解决。综上所述,良好有效的谈话沟通,需要以下的主动因素:(1)想沟通、在乎对方的存在、建立平等的态度立场,不要“心不在焉”。(2)双方的情绪状态都能支持一次良好的沟通。(3)听到对方表明的立场,想一想是否跟自己的一致。假如是的,马上给予肯定。(4)假如对方说的与自己的立场不符,设计几条“跟”的句子,每一条都要对方有“是的”的回应,之后再说出自己的看法。(5)找出对方立场所追求的意义、价值、感觉。从中找出你可以接受的内容,给予肯定,表示接受。然后引导对方去找出其他选择。(6)假如过程中任何一方有负面情绪出现,以最快、最简单的方式,中止谈论,避免造成大的负面经验记忆。然后运用处理情绪的技巧去帮助自己或者对方(请看第七部分)。(7)检讨思考,找出可以改善的地方,并在适当的时机,再做沟通,重复这七点。给对方足够的空间在一份感情关系里面,无论是恋人关系或是夫妻关系,两个人的身份必须是平等的,只有这样才有基础去建立和谐美满的相处关系。凭着这个基础,以下的重要概念才能建立起来。这几个概念亦是良好婚恋关系的重要因素:(1)接受对方是与你不同的人,不能跟你事事有一样的看法和做法。(2)爱一个人,不等同于你有控制他的权利。(3)一个人不能改变另一个人,每个人都只可以改变自己。想像一个人需要的空问就是一个圈,就像是数字“0”的样子。两个人合成的系统,也就是两人关系,便好像数字“8”。若想这份关系得以维持下去,你必须允许有两个圈存在,即是两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不允许对方拥有自己的空间,便像把一个圈删掉,剩下的不再是“我们”而只是“我”了。一份包括两个人的感情关系,构成单位当然就是两个“个人”。每一个“个人”都需要保持一些“个人”的不同之处。这是每一个人的权利,亦是大生的需要,就像每个人都需要呼吸的空气。所以,有足够的空间,以保持“个人”的不同之处,这是肯定每一个人“个人”地位的表现,是维持良好感情关系所必须的。足够的个人空间,对方需要,自已也需要,不能扼杀了对方的空间,也不能为了表示对对方的爱而放弃自己的空间。很多年轻人的心理年龄未达到成熟,便已开始谈恋爱,并且把那些“孩子”阶段的信念奉为终生的守则,扼杀了婚姻里两人的幸福人生,十分可惜。例如:“我属干你、你属于我”的概念,促使双方错误地以为有权利去要求对方对自己必须绝对坦白,有权利针对任何事情去盘问对方、取得任何资料。问题是,就算一个人愿意,恐怕他也无法将自己对任何一件事的认识、感受、与其他人事物的关系完全说清楚。在很多的两人关系里,就是因为这个错误概念而产生了冲突。你去问任何两个和谐恩爱的夫妻,他们会告诉你,他们并不知道对方的很多事,也不知道对方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和处理,他们是凭着对对方的信任维持美满的关系。你绝对找不到一对能够真正彻底“完全坦白”的夫妻,因为就算他们愿意,事实上也很难做到。一些年轻人不大能够接受我这些话,强调愿意把自己“交给”对方,并以此来表示对对方完全的爱和忠贞。这种想法有几点问题:(1)自己既“属于”对方,对方便是“拥有”你了。拥有任何事物就是那事物的主人。古代的人可以拥有人,一方是主人,另一方就是奴隶。奴隶是没有权利投诉抱怨的,而凡有“我属于你、你属于我”的概念存在于感情关系里,投诉抱怨就特别多!原囚是同时把对方当做自己的主人和奴隶,角色上的矛盾,使得自己和对方都很辛苦。(2)“我属于你”自然衍生“你照顾我”的概念,那么,任何问题、任何情绪困扰,都归咎于“你没有照顾我”了。抱着这种想法的人,只会把精力放在如何证明自己的投诉是对的、如何能使对方听到我的投诉和如何能控制对方(使对方照顾我更多)。(3)既然“自己完全属于对方”,便不应该有自己的私人时间和空间。当内心有矛盾、两人之间有冲突的时候,他们便不能好好地独自思考,用抽离的角度去看问题,而只可以互相拥抱在争执里,使情况更加变坏。在这种情况下,开始时也许只是很小的事,但两人很快便发展出不合比例的冲突和对抗。(劳工纠纷的处理技巧里有“冷静期”,就是让双方一段时间离开争论的问题能够抽离、平静地把事情看得更清楚。(3)(4)只有孩子才属于父母,孩子也有“妈妈是属于我的,不容你分享”的表现。婚恋中常有类似的态度,其实就是因为自己不希望成长,让对方继续做自己的父母,自己便可以保持孩子的心态、无需成长了。在这些情况里出现的投诉抱怨,任何人都能够听出来,那就像孩子对父母的投诉。问题是,一个人只可以做对方的丈夫和妻子,却不能做对方的父母。父母的角色,是任何其他人都无法代替的。我知道有人结婚后便不喜欢配偶花时间与朋友在一起,尤其是自己不能参加的活动。如果这些活动里有很多异性,一些人更会强烈反对配偶单独参加。我年轻时有一位女性朋友,她曾明确表示她的男朋友是不准跟其他女孩子说话的,尤其是在没有第三者在场的时候,这包括在工作环境里。她很漂亮,追求她的人很多,我后来与她中断了联系,不知她婚后的生活是否愉快。但是大家可以猜想一下:如果你是她的男朋友,你会有什么感觉?每天受到同事、朋友的嘲笑,你有怎样的感受?你唯一可以减少这些嘲笑的方法是不带你的配偶出来,可是,当外面的问题减少的时候,在家里因为你不愿带她出席活动,你俩的冲突却增加了。结果是:你需要用说谎去减少冲突,但是,伴侣之间不能真诚相对,关系又怎可以是好的?所以,不允许对方有自己的空间,会破坏两人的感情关系。在这个情况里的男女,不能增加内心的力量,会怕事、怕挑战,把精力错误地放在能够显示自己的力量的事情上,而不会做能够使自己有真正提升的事。这样,他在这个世界里,便会落后于他人了。另一个发展模式便是没有了自我,只为满足众人的标准而做事,只剩下一个空洞的人生。除非与你结婚的是一个小孩子,否则,你应该相信他有能力照顾自己。欠缺这份信任的感情关系,必将千疮百孔、筋疲力尽地终结。反之,你鼓励对方有自己的时间,尊重对方的隐私,同时让对方感受到你的信任和体贴,对方会愿意对你更好,愿意为你做得更多。当然,时间的分配需要一个合理的标准,但是怎样才算合理则不是旁人能决定的,而必须两人共同讨论出来。这是说:每对配偶都应该有留给自己的时间、留给对方的时间,和与众人一起的时间。给对方的时间,就是陪伴对方去做他喜欢的事。例如,我不大爱逛商场,可是,每两三个星期,我都会陪伴太太去商场耗上几小时。看衣服皮鞋对我来说是很闷的事,但是,我把逛商场的目的定为:第一,为太太而做,就像是送她一份礼物一样,我当然应该是真心和开心的。第二,我教自己去注意商场里的人流、橱窗里的产品,观察经济状况的变化、潮流的方向、游人的心理态度等。这些也是我自己做研究工作所需要的。如果你没有这些需要,你大可以把目的订立为:在这个商场里找些有趣的人、事物;或者测试售货员的素质—在不同的店问同样的问题,哪间店的售货员素质最好;或者研究一间店铺该怎样布置才有最高效率—想像你准备开店……你有数不尽的选择,但只有一点必须坚持:保持一份轻松愉快的心情。这种态度亦应该应用到其他方面:例如在朋友关系上,配偶有他自己的朋友,你有你自己的朋友,同时,还有两人共同的朋友。仅仅是出于对配偶有一份尊重,只要对方没有刻意隐瞒,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朋友?有些情侣或夫妻完全没有个人的空间,这对他们的感情关系是不利的。在经济土我也鼓励这样的安排:他有白己的钱、我有自己的钱,也有两人共同的钱。在日常的生活里,信件、日记、纪念品、个人物品,都应该用同一个态度去对待。配偶应该充分地尊重这份个人的空间,绝不假设白己有权过问而偷看或擅自处理对方的个人物品。在钟摆的另一个极端,则是要求过大的个人空间。这种情况较少,但是存在。我曾碰到过一个个案,女的坚持每周四天在娘家生活,到睡觉时间才回到丈夫身边。周末或假期,只要找得出理由,两人都得与妻子娘家的人在一起。终于那位丈夫受不了,来找我咨询。原来那个妻子没有充分成长,还未能在心理上离开父母和兄弟姐妹,而妻子的母亲才是最大的问题:她在心理上把孩子们当做是她的父母和丈夫!这样对配偶很不公平,假如女方不能成功地成长过来,这段感情关系最终会以失败结束。“贤妻良母”很难做有一些女士,认为结了婚就是有了“归宿”,应该收心养性,“洗尽铅华”,安心地照顾丈夫和孩子。这个观点,在封建社会里,是女人最正确的婚姻态度,是不容挑战的。在现代的社会、发达的都市里,女性有白己的工作、事业,不一廿心只在家里做主妇,而要兼顾工作与家务。越是来自教养好的家庭的女儿,便越坚持两边的工作做好。这些女性最辛苦,她们除了上班工作,下了班还需要买菜煮饭、照顾孩子、写作业温习功课,孩子睡了还需要做家务。若有问题出现,她们也是最悲惨的一群。上班上作,加上主妇之职,使一个女人没有多少空余时间,特别是当孩子开始上学,甚至孩子经历小学和中学的整个阶段,“尽责”的母亲只会睡眠不足,难以有“自己的时间”。两份工作使她减少与丈夫的沟通和相处的时间,两人在不知不觉中疏远了;而本人的忙碌,同时使她没有什么朋友, 更没有时间让她跟朋友谈话,与这个世界也开始脱节了。这样,不需多少年,她变成了“黄面婆”,没有什么吸引力,对世界每天的变化、进步,她接受起来都会感到吃力——成为一个过时的人。也许,只有当婚姻出现明显的问题,她才会突然醒悟,而往往是醒得太迟了。在这样情况里的女士,必须提醒自己:除了做“贤妻良母”之外,还需要:(1)保持与丈夫有良好的沟通。最好是每个晚上都抽出时间进行交流,保持两人的亲密关系。(2)拥有自己的个人空间。有自己的朋友、活动和兴趣爱好,让自己保持与外界的同步发展。若工作量太大,确实对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可以尝试减少工作量,或者找人分担一部分工作,还可以学习提高效率的技巧,甚至放弃部分工作。也许工作业绩上会受些损失,但这总比失去婚姻或感情关系更好。每一个人都需要给自己一点私人时间,这可以是每周一次,每次一两个小时,或者更多。你应该用这些私人的时间为自己做一些事,可以仅仅是安静一下,喝杯咖啡思考事情,也可以是边看书边听听音乐,或者逛街、参加课程让自己提升、找几个老同学聚会,都是不错的安排。其实,所有的安排都不如一点重要:你有“自己”的时间,保持了“自己”的身份,你不需要依附别人生活。如果你有困扰、压力,这些私人时间能给你喘息一下的空间,能够找一个不同的角度去检讨、思考。两人相处的沟通技巧为了帮助两人发展出良好的关系,在这里介绍7个简单但重要的沟通技巧。我们必须明白,没有诚意光用技巧是不会有效果的,这只会使对方感到你在敷衍他。(1)要谈就要有诚意地谈。每个人都想保持一个权利:无论面对何种情况,只要当时不想沟通,就有不沟通的权利。这个权利人人都想有,包括你自己。所以如果在那一刻你不想与对方沟通,你可以行使这个权利,但是,需要懂得采用适当的表达方式。你要明白夫妻必须维持沟通,现在不谈,应该给对方什么时候谈的承诺,而且是要明确的承诺,而不是“等我心情好了再说吧”这样的承诺。你可以说:“我现在有点心烦,不想用这个态度跟你谈话,所以我想明天早上吃早点的时候才谈论这件事,可以吗?”带着烦躁与愤怒去谈任何事,很容易导致争吵冲突,使事情更难处理。带着焦虑担忧去谈任何事,会使配偶也有这个情绪,但是这样共同被一件事困扰,却是两人“甘苦与共”的表现,配偶会愿意接受的。而且,这远远比让配偶看到对方忧愁但不知何事,因而要强颜欢笑、不断猜疑担心来得好。(2)支持配偶,就算他/她做得并不完美。在众人面前,当配偶说错了,不要马_卜更正他/她。应该等到回到家里,只有两个人,并且两人都在正面的情绪状态中时,才告诉他/她。在恋爱和结婚阶段,两人都会保证无论什么事,都支持对方,这些情况正是显示这个承诺的机会。在绝大部分这样的情况里,都不会是些什么大不了的事,所以,让配偶的错误没有得到更正,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出现。反之,让配偶感觉到你的支持,他/她会很开心,这是不容易找到的“事小效果大”便能提升两人关系的机会。更进一步,当配偶在某些情况里做一些决定或者行为,只要不是会引起严重后果(例如犯法)或者代价太高的(例如大量金钱的损失),支持他/她。在每天的生活里,很多事其实有很多不同的选择,而相差不会很大,例如走在马路的这边或那边、他/她想买一件喜欢的物品等。当两人在一起时若你总能支持他/她的选择,他/她也会以支持你作为回报。有时,他/她没能做出最好的选择,你可以告诉他/她怎样才会更好。如果他/她不接受,不要坚持你的看法,全力帮助他/她实行他/她的决定。当结果证明你是对的,他/她便心服口服,同时感受到你对他/她的支持了。(3)避免批评抱怨对方。没有人喜欢听到批评抱怨的话。与一个总是抱怨的人生活在一起是一件极不愉快的事,没有人能够这样过一生的。这就是很多感情关系变坏的起点,而总是批评抱怨的人会活得很辛苦,没有快乐,同时没有什么朋友(除了一些也是喜欢批评抱怨的人)。感情伴侣如果还没有离开,肯定就是“貌合神离”,人仍在身边,而心则常开小差。这份关系只可以用虚伪、诺言和敷衍维持下去。经常批评抱怨的人是没有充分成长的小孩,他们希望世界的人、事、物改变(批评),不满意这些人、事、物没有如他们愿地改变(抱怨)。小时候有父母去满足孩子这些希望,现在则要求感情伴倡去继续这份不可能成功的工作。因为不可能成功,所以感情伴侣感到很辛苦。充分成长的人用“接受”的态度去面对所有的人、事、物,然后思考怎样做才能使情况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这是自己改变,而不是希望世界改变。有这个习惯的人,我建议用以下的方式去改善:给白己每大只能批评抱怨一次的配额。当配额用完了、当天便不能再说批评抱怨的话。每当对什么事不满意的时候,停下来想出三个方法去处理然后选择你最愿意、效果可能最好的一个去付诸实行。把批评抱怨的话写在一张纸上,然后用另一张纸,针对每一句的批评抱怨,写下一句开解的话。批评抱怨总是把焦点放在自己没有的东西上,开解的话就是去注意自己拥有的东西,和可以有的不同选择。(4)避免嘲笑伴侣。感情关系中的两个人,必须有平等的地位才能发展出快乐满足的感觉。嘲笑对方是最直接的方式说:“我比你好!”对方会产生被压低了,失去平等地位的感觉,是十分难以接受的。被伴侣嘲笑的人,心中产生愤怒,和报复的动力。他/她会把握第一个出现的机会去扳回平手。这时,这一边便也感到愤怒,和再报复的动力,找出其他嘲笑对方的机会便放肆地嘲笑对方。这样,两人的关系出现了延续不断的斗争,两人的关系便会因此而紧张、疏远了。很多嘲笑的动机本来只是开玩笑。我建议是用说说笑话去代替这样的开玩笑,因为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往往说的人不知道听的人对那些话的敏感程度。要特别避免的是关于一个人的生理特征或个人资料的玩笑。(5)避免喋喋不休。说话的效果不是来自说了多少个字或者重复了多少遍。很多人看见说了没有效果便再说,就好像自动售卖机吞噬了你的硬币却没有吐出饮品,你再放硬币进去不是很笨吗?喋喋不休不会增加效果,而只会减少和谐,破坏感情。NLP有一句关于沟通的至理名言:沟通的效果决定于对方的回应。你说了而对方没有给你预期的回应,便是没有效果。重复没有效果的方法只会继续没有效果,而其他的问题却产生出来。所以,应该做的是改变方法。沟通的效果由对方决定,但是由你控制,因为你可以改变沟通方法。有些人就是有喋喋不休的习惯。他们多数是惯用内听觉的人(这并不意味着听觉型的人就一定是喋喋不休,但是听觉型喜欢说话,是不变的事实)。一个这样的人有视觉型或感觉型的伴侣,便特别容易使关系紧张,出现争吵。有喋喋不休习惯的人需要决定:维持这个习惯和与伴侣维持和谐关系之间哪样更重要。想改变这个习惯,可以—同样的话只说一次。若网凝对力听不明白,可以问问他/她。每当自己不自觉地喋喋不休了,叫伴侣提醒你。要说的事,预先想想如何只用三句话说出来。三句当然不能包括所有的资料,但应该包括最重要的资料。三句之后,若对方感到兴趣,自然会请你说多一些,这时你才说出其他资料。若三句后对方不感兴趣,你便应该停止。经常提醒自己多看、多听、少说。这能使一个人观察更多、掌握更多、更受人欢迎。(6)避免盘根问底。伴侣不愿说的,不要逼他/她说,无论涉及的是什么事,你都要尊重对方的空间,而没有控制对方的权利。细心想想,你会明白:你有权利离开他/她,但是你没有权利要他/她说出来!若你用什么事相威胁,逼对方一定要说什么出来,这份感情关系的基石出便已经碎裂了。对伴侣或任何人的事情,很多人会以“好奇”为借口去盘根问底。所有的“好奇”其实只不过是想控制对方的表现、原因是自已的安个感不足。特别是当对方做了一些白已不认同甚至不允许的事情时,自己便得到一个比对方优越的地位:他/她做错了,他/她不如我好。这样,便有了“教”对方,或者“原谅”对方的机会。对伴侣不信任,事事要坦白交待,报告清楚,那是不给子伴侣平等地位的表现。如果伴侣需要事事向你交待,必然会使你的身份高于他/她。不要以为你同样愿意对伴侣这样地交待便是公平、平等,这只不过带给你们更加复杂和无法处理的双重身份:一方血是你高他/她低,同时又是你低他/她高。当你要伴倡坦白交待时,伴侣若持着他/她高于你的身份,两人便争吵了。事实上,这就是最常出现的情况。若伴侣想做你不允许的事,你永远无法控制他/她不做出来。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她总会找到机会去做。两人的相处变成猫鼠游戏:每天不断地一个躲、一个捉,感情关系已经荡然无存了。必然是两人之间出了问题,伴侣才会目险想去做那些你不允许的事。还是从根源着手,放过表面性的问题吧。(7)避免讨价还价。感情关系不是贸易买卖,如果用贸易买卖的态度去处理两人之间的争执,将会难以成功,而必然造成对感情关系的创伤。最大的问题是:物质世界里什么东西都可以给予一个金钱上的定价,但爱和爱情是无法以金钱衡量的。我曾听过有这样的事:太太逼丈夫给她买一件名贵的东西,在未买回来之前,不跟他上床!这个太太愚蠢之极,丈夫在这件事情之前也许对太太的爱没有金钱的标准,在这事之后,他有了!爱能推动一个人去做很多的事,甚至为伴侣而受伤、死亡。爱给一个人的唯一权利就是为对方做些事,而且真心爱着对方的人都很愿意为对方做事,并且当对方接受白己为他/她所做的事时,自己会很开心、很感满足。更因为这样,当对方有需要而向自己开口要求时,自己会很乐意得到这次为对方做事的机会。从这点来看,两人关系里没有给“讨价还价”存在的空间。事情可以有该不该做的讨论,但是讨价还价是另一回事:事情应该做,但是因为给我的报酬不够,所以我要求更多的回报。这样便给对方一个讯户息:我对你的爱已经不足以支持我去为你做这件事了。黄金时间问自己以下的问题,只给2分钟的时间回答:你能够说出多少件事,是在最近的2个月之内与你的配偶——两人很开心地一起做,约在b0分钟一90分钟内完成,不用花钱或者只花很少的钱。好好地计算一下,以下是关于答案的解释:4件或以下:赶快做些事,你的婚姻亮了红灯。5至8件:两人的相处只是维持不下滑,但是可能已经下滑了还没察觉。9至12件:应该添加更多的乐趣。有空的时候,两人多坐下谈谈,找出更多的提升空间。12件以上:恭喜你。记得常做检讨,确保两人关系维持在健康的水平。“黄金时间”就是两人一同做些开心事的时间。这些事不是为了工作或者需要向人交待,而只是为了两人关系的真正提升。每对夫妻,每周都应该有“黄金时间”。做这些事不应花费很多,其实最好的事往往都是只需花很少钱的。正确的原则是:促进两人关系的因素,应该来自两人之间而不是两人之外。很多关系不好的夫妻,以为花一大笔钱旅游便可以有改善,他们只不过是找一个昂贵的地方吵架而已。反之,如果他俩找一个又穷又苦、吃不好、又没好风景的地方住上数天,他俩的关系反而会有机会提升。数不出12次“黄金时间”的朋友,可以跟随以下的步骤做:(1)第一阶段:两人找一个优雅宁静的地方坐下,准备一张纸支笔。(2)每人轮流写下一件事。这件事是他/她想两人会一起开心地做,60分钟-90分钟完成,不花钱或只花很少的钱。他/她写的时候,对方不得反对、批评、否定或者质疑。(3)两人轮流写,待纸上有了20件事。然后展开第二阶段。(4)第二阶段:两人看着纸上的每一项,说“同意”或者“不同意”。只准说这两句之一,不说其他话。两人都同意的事留下,只有一个同意的删掉。(5)待看完了纸上的20件事,数一数留下的有多少。若不足12件,另外找一张白纸,重复第一阶段。终于,两人有了一张“黄金时间”事项清单,每星期都找一些时间去做一两项。3一6个月后,再做一张新的清单出来。两人应约定:不论多忙,“黄金时问”享有优先。这是把婚姻关系看得比其他事情更重要的表示。我们不要以为花钱才能得到乐趣,两人之间的乐趣,是在共同探讨、共同坚持中培养出来的。想想你们居住的城市有些什么地方你俩没有去过,想想有些什么运动、活动、玩意儿、儿时愿望你俩愿意尝试。光是运动你俩便可以说出至少20种吧?还有中国的文化项目你俩也应该说出20件以上吧?再想不出,便去重温初恋时的活动吧!只要抱着一个“不试怎么知道不好玩”的态度,便能找出新的乐趣,滋润两人的感情。感情伴侣能否成为事业伴侣?2003年7月的《白领》杂志有一篇文章,描述两个关于夫妻搭档的故事,这里摘录如下:个案1:李女士大学毕业便自己开公司,做贸易代理,凭女人的直觉与勤劳,做成几笔大生意,成为公司的业务支柱。老公是大学同学,很有头脑。夫妻拍档是两个优秀的人合作玩同一个游戏。一般的夫妻拍档很容易在患难中精诚团结,一旦富责来了就会出现问题。周女士也同样面临了这样的情况,用她自己的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她的解决办法是把两只老虎放到不同的山上。形式上的分离恰好制造了各自发展的空间,整个集团的利益不但没有受到损失,反而因为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而增加了保险系数。这时夫妻享受着令人满意的富裕生活,李女士空闲下来完成了自己的心愿:成为了一个幸福的妈妈,育有一子一女。养儿生涯告一段落后,她重出江湖,继续沉醉在商业游戏里。问她与丈夫工作中有无冲突,李女士说:“夫妻之间有什么好争夺的吗?”对于一个有本事、有胸襟的女人来说,当一个盘子里的蛋糕变少的时候,就不要跟自己人争夺,去寻找新的盘子。她说:“给三条腿的桌子安第四条腿,桌子有可能变成豹子。”个案2:另一位女士姓周,是一个精明的商人,老公陈先生是一家跨国集团的悄售经理。为了共同的事业,他辞去了悄售经理的职位,把多年的积累换成资金都投入进来。这样的强强联合是所有圈内人都看好的。可是结果一点也不像想像的那样美妙,老公以前的很多梢售技巧在这个领域根本就用不上,局面一时之间不能够迅速打开。周女士还沉浸在热恋般的情绪里,自己的老公突然由自己的崇拜时象成为一个暂时无能的人,真的很难接受,生意的开始反而成了争吵的开始。吵累了,陈先生想提一笔资金出来另起一摊,发展自己的事业,“既然我在这一领域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换一个自己熟悉的环境也许就是一个有前途的开始”。李女士不同意,所有的资金都在企业中运行,撤资会导致经济上极大的损失。陈先生的想法是“我把自己投入的一笔资金撤出来还不行吗?那毕竟是我的钱”。李女士的想法是“你已经投入了,干嘛要撤,说明你时我不信任”。继续如此吵,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想法。终于,陈先生把资金强行撤出,两个人的感情也走到崩清的地步,再也无法挽回,圈子里的朋友都为这样的两个人感到惋惜,当初,还不如各自守自己的一摊,不合作的好。这两个个案,给你什么启示?感情伴侣能否成为事业伴侣,并没有标准答案。第二个故事清楚地揭示出一些重要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两人在决定之前,缺乏仔细和客观的分析、讨论。文章说男方是女方的“崇拜对象”,这是致命伤:“崇拜对象”就像神,是绝对不能有错、不能失败的。“崇拜对象”只可以出现在照片里和保持一个远距离,因为近看便发现他也只是一个人,普通人,有胜也有负的可能。所以,男的应该保持本来的工作,维持在女的眼里的成功形象。若要出来,也应客观地(而不是以“绝对不会错的心态”)去评估成败机会,讨论计划时也需考虑如果没有成功可以采纳的“应变计划”(contingency plan)。另外一点,就是文章清楚显示出他们两人都把事业的重要性放在两人关系之上:为了金钱、为了事业、为了坚持“我认为这是对/不对的”,不惜让两人关系破裂。他俩有这样的权利,我们不能说那是对或错,他们需要对自己的行为和决定负上责任、付出代价。第一个故事,则表现出刚好相反的心态:“夫妻之间有什么好争夺的吗?”这一句便已说出这两人能够同时享受美满婚姻和事业成功的原因。两个故事里的人都拥有同样的能力,遭遇却有很大的不同,原囚就是有没有把两人关系做出正确的定位。建立两人的共同目标和未来远景研究心理和情绪的专家发现,当人们处于困境时,内心坚信困境将结束的人,与内心不知困境何时才能结束的人比较,前者的动力更强、情绪更稳。那些内心不相信困境会有结束可能的人,他们会逃避、自我麻醉、情绪不稳定、忧郁消极,健康出现问题。所以,在一份感情关系里,如果总有一些想在未来实现的共同目标,两人便有了思想上的寄托,就算实况辛苦困难,仍然有足够的动力一起前进。这些目标,对恋爱中的人,可能是达到某些状况才结婚,或者是期望一个怎样的婚礼或蜜月旅行;对于已婚的夫妻来说,可能是一次特别的旅行、与居住外国的儿女团聚,或者储钱购买退休的住所。这些都是大的目标,也可以是一些较小、较易实现的目标,例如下个周末去一处特别的地方吃饭、找一本旧书或数十年前的电影一同欣赏。对于一个有爱而没有爱情的人,可能是为所爱的人做一件特别有意义而对方全然不知的事,例如用/她的名义捐款、为他/她助养孤儿等。所谓良好和有效的目标必须具备以下的条件:(1)明确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2)必须是凭自己的力量可以做到的。(3)目标能给自己足够的喜悦。(4)符合“三赢”(我好、你好、大家好)的要求,最低的标准是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对方、不伤害其他人。一个目标达到了,便建立另一个目标。可以既有一个长期目标(储钱买屋),又有一些短期的目标(今年去日本旅游)。重要的是所有口标,都必须要有两人共同的投入参与、相互鼓励支持。就算在最困难的时候,都应坚持有这些目标,也许时间可以拖长一点,但是不要放弃这些目标,因为这些目标正是两人同甘共苦的具体证明。第六部分:当婚姻已经破裂婚姻问题造成对孩子的创伤夫妻之间的争吵孩子往往比成人敏感得多。夫妻之间在争吵或斗气时说的一句有刺的话,往往对方未曾听得明白,孩子便已经完全收到。孩子碰上这些事是完全不知该怎样做的,他们只好装做没事,其实内心很是惶恐。父母不愿讨论这个问题,孩子绝不敢提出或者询问,只得暗藏在心里。这样的孩子会在睡眠中咬牙、做恶梦、在自己的房间里偷偷地哭、经常生病、不能集中注意力、胆小、无力感重、易发脾气、不听教导、学习散漫。任何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在孩子内心里,都是一份无可代替、不能动摇的“钢铁三角”关系。在孩子的极深层的潜意识里,这份关系是极为珍贵、不容挑战的。无论什么事,孩子都不允许这份关系受到伤害,同时孩子会愿意做任何事、做出任何牺牲,去保持这份关系。所以,当孩子看到父母之间出现问题,他们的内心既着急又无法理解,更不知道该怎么做,便只得以牺牲自己去换取父母的和谐了。孩子的潜意识会推动他制造一些自己的问题出来,以为这样做能使父母停止争吵:因为要解决孩子的问题无暇争吵。这便是孩子多病、学业成绩急降、出现不当行为的原因。今天的社会,人们充满压力和负面情绪但又不懂得有效处理负面情绪的技巧,所以夫妻之间常有冲突,孩子也常满怀怨愤、惶恐。国人传统的家庭相处模式,强调“以和为贵”,但是没有把问题引起的情绪困扰消除的“和”,其实只不过是“苹果皮”式的和谐:外表光滑亮丽,而内里也许已经变黑坏掉。这样的“以和为贵”,其实更促使婚姻走向破裂。孩子内心深层的信念是:父母都是完美的、绝对不会错的,并且都是要完全支持的。所以当父母争吵或分手时,孩子无法理解,不知如何是好。这样引起的信念,使孩子对这个世界,对人生最基本的认识基础产生动摇,因而不能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和处理自己人生巾的各种事情。所以,夫妻关系的破裂,一定对孩子造成伤害,无法避免,也许技巧可以减少这份伤害,在这部分我便介绍这些技巧。冲突与暴力有些夫妻,约好在孩子面前不要争吵,因为这会给孩子一个坏榜样。孩子总是跟父母学习,所以,孩子这样便学到每当有问题或困扰时不应在人前说出,而是要暗自辛苦、感到委屈,或者对别人诉说,总之不会向当事人直接提出讨论。这样,孩子学不到.正确处理冲突的方法。如果夫妻有争执时在孩子面前讨论,孩子看到父母能够平静地处理冲突、诉说自己的看法,同时聆听对方的看法、肯定对方看法中自己认同的部分、愿意共同谋取双方可以接受的方案、和平地解决冲突,孩子便不会因为父母之间有冲突而惧怕惶恐了,从而明白冲突是可以解决的,懂得当有冲突出现时可以怎样做了。如果争执变得激烈,但两人仍然能够坚持上述的态度,并且事后为自己的情绪而向对方道歉,孩子便能明白:(1)激烈情绪是不对的,并且是需要道歉的;(2)激烈的冲突是可以处理的,无需惧怕。这样,孩子便获得了更宝贵的学习经验。无论什么原因,使用暴力是不对的,因为暴力是错误和无效的行为。暴力的方向是伤害和排斥,而感情关系的起源和凝聚力是爱,两者是反方向的。所以,每当有暴力在感情关系出现,使用暴力的人是发出一个讯息:我不单已经不再爱对方,而且是准备摧毁这份关系、伤害对方。对方因此再没有维持这份关系的责任、需要或可能性。所有文明社会的法则都是不允许一个人伤害另外一个人,感情关系里的暴力行为触犯了法律,是有刑事责任的。很多家庭里的暴力行为都被受害人默默忍受而不为外人所知,父母之间的暴力行为,比前面说过的冲突争吵对孩子的影响更大,而很多家庭里的暴力行为受害者是孩子,其中包括把对配偶的怨愤发泄在孩子身上。所以,每有家庭暴力情况出现,应认真面对而不是隐瞒或漠视。应随时注意孩子的情绪状况及行为表现(有没有异常行为),若有,跟孩子谈谈,考虑叫孩子搬去亲戚家暂住。分居对孩子来说,父母分居表示他与父母组成的“钢铁三角”关系破裂了。对孩子的深层潜意识来说,这是一个差不多完全不能接受的情况。孩子会想做些事情去把父母重新连接起来,首先他会制造自己的间题,例如态度逆反、情绪不稳定、无心学习、不能集中注意力,企图借此父母会把注意力从两人之间的冲突转向自己的问题上。一般这没有多大效果,孩子对父母分居反应的第二个阶段是怪责自己,把父母之间的问题揽上身,看做是因为自己不够好使得父母分开。这份自责导致孩子忧郁、难过不安、惭愧内疚、否定自己、缺乏自信、不愿做事。再进一步,孩子会认为自己没有资格得到父母的爱护,因而没有资格活得开心和成功。孩子反应的第三阶段是麻木和自暴自弃,没有自我价值,不会爱护和尊重自己,因而对别人也无法爱护和尊重,因为他认为父母已经放弃了他。这样的孩子会在学业上及生活中出现很多问题,同时很难自动地做出改善和提升工作。他会重复给自己制造失败和不如意的经验,去证明自己是不值得被父母爱的,父母放弃自己是对的。他的感情关系也不会发展得很好,因为他不允许自己有比父母更成功的婚恋。离婚对孩子来说,父母分居虽然难受,也许尚有挽回的机会;离婚则是对那份“钢铁三角”关系判了死刑。离婚使他相信世界绝无可能回复到以前的状况,他也再没有在父母爱护下成长的机会了。因此上述三个阶段的表现会成为孩子性格的一个部分,而不是短期的身心现象。如果父母的分手是痛苦的和充满仇恨的,孩子的伤痛和伤害将是最大、最深的。每当父母的一方向孩子指责另一方的不是,孩子听到一个心中绝对完美和正确的人被否定,而做出否定的又是另一个孩子心中绝对完美和正确的人,他无法于内,L深处在接受的同时又拒绝,所以极其痛苦。若孩子与分手的父母一方同住但被禁止见到或接触另一方,无论怎样做,他都会有两份的内心负担:一份遗憾和犯罪感(对见不到的一方),和一份愤怒(对不让他见到另一方的人)。若他偷偷地去见不准见的一方,他对见到的一方会有难过和内疚,而对禁止他的一方,他又会有犯罪感和歉意。这样,你看到为什么父母不和总是给孩子这么大的痛苦。如何把对孩子的伤害减到最低人部分的父母,当他们争吵时,他们仍然深爱孩子。就算他们决定分居甚至离婚,他们仍然是深爱孩子的,只不过他俩之间的问题已经大到超越一切,包括对孩子的爱。父母之间的感情关系是他们两人的事,他俩已经成年,有权决定自己的人生该怎样过,当然亦有责任承受自己决定的后果。若他们仍深爱孩子,他们可以做一些事,使两人的冲突和分手给孩子的伤害和痛苦减到最低。(1)尽量对孩子坦白。坦诚地告诉孩子你俩有意见不一致的事情,告诉孩子这是正常的现象,没有两个人能够在所有的事情上意见一致的。坦诚地告诉孩子与另一方争吵后自己的不开心,但是绝对不要在孩子面前批评、责骂另一方。你可以对孩子说:“这次争吵使我感到很累,有些失望。”但是你不可以说:“你爸爸很不讲理,他使我很累。” 如果可以,你这样说会对孩子有帮助:“爸爸有他的看法,那也是为了我们好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不能同意。”就是在孩子面前给予另一方肯定。如果你哭了,不要在孩子问你时否认,坦白地承认好了。哭泣不是一件见不得人、罪恶或错误的事,也不是只有软弱的人才会做的事。所有人都会有哭泣的时刻,甚至所有情绪当达到一定程度时,都会有眼泪出来。(2)绝不把痛苦归咎于另一方或孩子。无论你有什么情绪,或者痛苦,都要明白这是自己的人生,自己的责任,事情中都有自己的决定引起的后果。绝对不要在孩子面前埋怨另一方,更不要说问题是孩子的错,或者是孩子引起的。就算是说笑都不可以。你可以对孩子说:每个人都会有烦恼和不如意,我现在就是处于这样一个状况。有一些事情,我与你的爸爸/妈妈的意见不一致,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没有两个人能够在所有事情上都看法一致。事情与你(孩子)完全无关。爸爸妈妈对你的爱也完全跟以前一样,绝对没有改变。假如孩子较年长,能够与你像朋友般倾谈内心的感受,你可以把内心的一份情绪带出来与孩子谈谈。前面说过的原则必须遵守(不批评另一方),若不能做到这点,则不应与孩子谈论。以下是一些例子:不应说可以说“你爸爸/妈妈没有做好”“我希望事情可以更好”“你爸爸/妈妈没有照顾我”“我很想你爸爸/妈妈多问我需要些什么”“你爸爸/妈妈没有尊重我”“我以为你爸爸/妈妈回先跟我谈谈”“你爸爸/妈妈很自私”“对于会对我产生影响的事。我需要别人先跟我谈谈”(3)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父母对孩子的爱都不会改变。假如父母双方都能按照上述的做法,在冲突争吵的过程中与孩子保持沟通,孩子心中虽然难受,但是会感到父母懂得处理他们自己的问题,便会减少制造问题,也会减少对自已的责怪。尤其是当父母愿意与孩子探讨内心的感受时,孩子也会愿意对父母坦白说出内心的感受,并且接受父母在谈话中的引导。如果父母的感情关系继续恶化,发展到需要分居或离婚的地步,有了上述的亲子关系,孩子的心理困扰可以保持而不再恶化。当分居与离婚已成定局,父母都分别能够与孩子建立一个更紧密的关系,互相支持。这样,除了在整个过程中父母分别用语言去给孩子保证,他们对孩子的爱保持如前一样,无论什么事情都不会改变这份爱,在实际的接触相处里,孩子会真正感受到这点。这样,孩子能够接受父母已经分开的事实,内心虽然有份惋惜、无奈,但是,由于他仍享有父母的爱和支持,他仍然可以继续成长。(4)与孩子同住及见面的权利。分居或离婚所引起的问题之一是哪一方拥有孩子的抚养权,而另一方获得探视孩子的权利。很多坏掉的婚姻关系都以,潜限、报复的心态结束,往往以孩子作为伤害对方的工具。凭着爱而开始的一份关系,过程中两个人对这份关系的发展负有完全同等的责任,因为不能相处而要分手,这是值得惋惜的,但不应该以憎恨、报复的心态结束。因为配偶的问题而利用孩子去伤害对方,这是完全漠视无辜的孩子,无视身为父母的责任了。法院会考虑父母两方的经济能力、生活模式、心理状态等因素去判决哪一方拥有孩子的抚养权,而另一方获得探视孩子的权利。但这是从法律的角度去看事情,而不是从身为父母的角度看。两人之间因为有爱而结合,现在假如对对方的爱已经完全消失,甚至要用法律的标准去处理事情,是很可悲的事。用这件事去伤害另一方,孩子所得的伤害比另一方的大得多。这简直是以损失孩子的幸福人生为代价去对另一方的报复:每一次使另一方感受到痛苦,都同时使孩子获得幸福的可能性失去2%。对于已经分居或离婚的夫妻,最好保持这样的一个心态:“我的婚姻已经失败了,我应该为怎样减少给孩子的伤害而做点事。另一方是孩子的爸爸/妈妈,孩子希望多点与爸爸/妈妈见面,我应该尽可能地满足他这个愿望。”用这个态度,尽量从符合环境条件和照顾孩子的需要的角度去与另一方就什么时间,每次多少时间见孩子最好……等方面达成协议。(5)孩子与父母一起的时间。已经分居或离婚的夫妻,仍然是孩子的父母,这是不能改变的事实。父母有责任与孩子在一起,孩子亦有权与父母在一起,所以,应该安排一些时间三个人在一起。三人在一起并不代表夫妻聚合,而是父母与孩子团聚。如果三人住在同一个城市,每周一次并不过多,而最少也要每月一次。若夫妻分手后身居异地,每年两次利用长假期去探望另一方,顺便旅游,对孩子是很有意义的事。三个人可以去公园走走,或者游山、游泳、购物、喝茶、去动物园等。最重要的是三人在一起的全部时间里,都应该保持一个和谐愉快的气氛。假如不能够的话,不安排三人聚会比争吵紧张的三人聚会好,因为没有三人聚会,孩子尚可保存一个憧憬,父母在孩子面前争吵,连憧憬都没有了,孩子感到绝望。已经分居或离婚的父母,两人之间虽然没有夫妻的关系,但是在见面时仍然可以凭对方的两个身份而给予尊重:①对方是一个人;②对方是自己心爱的孩子的爸爸/妈妈。(6)再婚引起的一些情况。一位父亲离婚后带着女儿再婚,他强迫女儿称呼新的妻子为“妈妈”。女儿反抗,父亲认为女儿没有尊敬后母,痛打女儿一顿,女儿自杀身亡。这样的例子很多,也许大部分不是以孩子自杀收场,但是孩子与父亲的关系、在家里的生活,都会出现很多问题。这样的例子当然也只限于父亲这边,母亲带着孩子再婚的情况在中国比父亲带着孩子再婚的多抢此外,后母或后父不接受随着新婚而来的孩子,也是常事。父母的位置,在孩子心中高于一切,同时任何人都不能够替代。所以,正确处理再婚伴侣与孩子关系的方法是:不要逼孩子称呼新的伴侣为“爸爸”或“妈妈”,可以用“阿姨”或者“叔叔”等称呼代之。就算孩子愿意,也不要孩子这样做,告诉孩子他只有一个“爸爸”或“妈妈”,什么人都不能替代,以此来表示对已分手伴侣的尊重。这样,孩子的内心会有良好的感觉,本人亦会更稳定。新的伴侣应该对孩子这样说(假设是新妈妈对儿子):“我不是你的妈妈,我也没有办法做到只有你的妈妈才可以为你做的事。但是,我会尽我的能力去为你做一些事,让你感受到这个家庭的爱、温暖、保护及和谐。我希望与你有好的、愉快的沟通。我会尊重你在这个家庭的位置和权利,就如同我尊重你妈妈在你心中的地位一样,我希望你也会同样地尊重我。”这样,新的伴侣没有侵占孩子妈妈在家庭系统中的地位,能够与孩子建立融洽的关系。若孩子的妈妈愿意的话,新的伴侣可以参加一次丈夫、孩子与亲生母亲的三人聚会,让孩子看到四个人之间的和谐和接受,孩子会更安心了。新的伴侣可以对孩子的妈妈说:“谢谢你给我机会照顾你的孩子。我不能给他只有你才能给他的东西,但我会尽我的能力去为他做我可以做的事,使他有最好的成长。”分手的创痛大部分人在分手时总有一份创痛。这份创痛往往建筑在对对方的失望上。如果你把这本书从头看起,看到这里,你应该已经明白自己对婚姻的失败也负有一份责任。人生追求的是成功快乐,结婚的目的,说到底,也只不过是想有理想的家庭生活,这会使自己感到拥有成功快乐的人生。只不过,成功快乐的人生可以与这个人一起而达到,也可以与另一个人一起而达到,更可以自己一个人生活而达到,除非自己坚持不可能,因而扼杀了其他机会。人生中各种事情的发生是因为有了让它发生的条件,让该发生的发生,该结束的也就必须结束。人的聚散离合也是一样,而且必然有自己的一份责任。所以,既然决定分手,便要真的放下。两人在一起时,都曾经为这份感情关系付出,亦曾经为对方的付出而自己也付出。两人当时可以做的都做了,无法做得更好。在当时两人的付出和回报,也已经互相抵消了,并没有拖欠。就像佛家说的:因缘而聚,缘尽便分。用这个态度去接受分手的事实,便能够把过去放下,面对未来。这样才能够有新的机会,而对方也才会有新的机会。至于那份痛苦,必然要等到心中没有怨恨时才能消逝。心中有怨恨的人是跟自己过不去,不让自己活得成功快乐,因为一份怨恨总是给怀有它的人最大的伤害,而往往对被怨恨的人只能做出很小的困扰,甚至完全没有。假如你与另一方分了手,心中感到痛苦,愿意对对方没有怨恨,可以尝试用以下的方法去处理:找一个宁静的地方,让自己坐下来,先放松一下,做几个深呼吸。闭上眼睛,在脑子里看到对方,对对方说以下的话: “我们曾经有一段时间在一起,现在结束了。在那段时间里,你给我很多,谢谢你。我会把对我有用的保留下来,让我以后活得更好,我用这个方式来表示对你的感谢。”“在那段时间里,我也为你做了我可以做的,希望你也会珍惜。”“现在我们的关系已经结束,我让你完全返回你自己的人生,因此我也可以完全返回我自己的人生建立更好的未来。我祝福你,也请你祝福我。”假如你有俩有孩子,你可以加上以下的话:“你永远都是(孩子名字)的爸爸/妈妈,就如我永远都是他的爸爸/妈妈一样。无论什么事都不能改变这点,也不能改变我们对孩子的爱。我会尊重你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也希望你会尊重我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我会做一切我可以做的事情好让孩子成长得更好,我相信你也会为孩子做一切你可以做的。”假如这个方法的效果不显著,你便需要检讨一下,对已经分手一方的感情里面,是否有很大的一部分其实是你对你爸爸妈妈的需要。对父母的需要只能从解决与父母关系(接受父母)之中得到满足。在另一个人里面找寻自己的父母,是不会成功的。财富的分配我是主张在婚姻中两人都有自己独立的财富,同时也有两人共享的财富的。这样的安排,在一旦分手时,两人会比较容易处理财富的问题。一些人完全没有自己的银行户口,把所有的钱都交给了另一方,往往在分手时身无分文。这样的行为不是爱对方或者信任对方的表示,而是否定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否定自己的生存空间的表示。当连自己都不尊重自己有个人空间的需要时,对方是无需尊重的。因财失义的故事很多,而金钱使婚姻破裂的个案也不少,这是很可惜的事。更使人遗憾的是两人分手后一方以金钱的力量去使另一方难堪,这顿然使感情关系开始时崇高的爱完全失去了光芒。对于分手,两人都有责任,自己无法为对方做到感情开始时的承诺,让对方在金钱上多点支持,更容易有新的生活,是你为一个曾经爱过的人能够做的最起码的事了。不要急于找第二春刚分手时的一段时间里,心灵很空虚、感情上也会很脆弱。这个时一候,很容易发展出一段新的感情关系,但这不一定是好事。这段时间里一个异性给你的支持,就算他/她是真诚的,都容易使你错以为这段新的感情关系最适合你。爱情不能被作为报答对方的东西,古代有对救命恩人以身相许、近代电影有女儿嫁给父亲的债主的故事,这样的婚姻需要奇迹才能够有美满的可能。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4
正序
倒序
爱上双人舞
爱上双人舞-2
爱上双人舞-3
爱上双人舞-4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爱上双人舞
爱上双人舞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