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社交谋略与技巧-2

11.表示自制的姿态人们在生气、受挫败或者焦虑不安时往往惜各种姿势来克制自己的情感,保持冷静。  (1)脚踝交叠、双手抓紧。人们在压抑强烈的感觉或情感时会不自觉地采取脚踝紧紧交叠、双手抓紧的姿势。许多人在应征工作坐着面试时,会由于紧张而自然地把脚踝紧紧交叠。  (2)抓住手臂或紧握手腕。在表达内心的冲突时,人与动物的过程一样平常,而且很容易表现出固定的行为模式。一个生气的人,无法直接表达他的感觉,而只能在挫折中抓头搔颈,之后他或许会握紧拳头、握住手腕或手臂;或是威胁性地向前跨一步,但仍保持含有敌意的姿态。最后,终于改变主意,把感情发泄在一种代替物上,好比用拳擂门或以脚踢门。  当一个人摆出威胁的姿势时,想必他正企图抑制“打击”的冲动。因此他会抓住一只紧握拳头的手腕或在背后扭住整只手臂。通常一个人在站着时才会抑制手臂,但握腕却是站着或坐着都能采用的姿势。  12.表示厌烦的姿态说话“喋喋不休”,不顾他人反应是很令人厌烦的。一个懂得吸引听众的人,一定会常常记得观察表示缺乏兴趣的姿势,以便于在适当的时候停止说话,或者改变方式,想办法让他人对他的见解感兴趣。  (1)敲桌子,跺脚。当人感到不耐烦时,会用手或笔在桌上敲着单调的节奏,有时还配合着脚跟在地板上打拍子,脚抖动或脚尖轻拍。  (2)以手支着头。另一个不耐烦的姿势就是手扶着头,视线朝下,下巴下垂。  (3)胡乱涂鸦。任何一种避免直视对方的动作,都会干扰公开的交谈。  当一个人在听你讲话时用笔在纸上胡乱涂鸦,那就表明他对你的话题缺乏兴趣。  (4)目光空洞。另一种显示厌烦的姿态是“对你视而下见”。最肯定他不感兴趣的讯号,就是他的眼皮几乎眨都不眨一下。没有眨眼,即说明这人恍恍惚惚,心不在焉,对于周围的事物毫不关心或极端厌恶。  我们常原谅使我们厌烦的人,但绝不原谅那些厌烦我们的人。因此,在听他人讲话时我们不要动辄表现出厌烦的姿态。  13.表示接受的姿态大家都希望别人能同意并愿意接纳自己、自己的想法及自己大部分的所作所为。然而就像态度可以很快转变的一样,自己一向认为意见相投的人,会突然摆出敌意,让你不知所措。因此要随时留意对方的姿态,如果认为他不自动支持你,就得重新了解他了。  接受的姿态如下:  (1)手放在胸前。几世纪以来,人们一向把手放在胸前以示忠贞、诚实及效忠。在表演的戏剧中,这种姿势被公认为用于真挚及诚实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正式场合外,妇女很少用这种姿势来表达忠贞、诚实或效忠。相反的,妇女把一只手或两只手搁在胸前,通常是一种保护的姿势,说明受到了突然的惊吓或惊喜。  (2)触摸的姿势。触摸的姿势因人因事不同而有不同的意义,对某些人来说是一种赞同,对其他的人则是一种打岔的讯号。也有些人以此来安抚那些心情过于激动的人。有许多人也可视之为一种再保证的触摸,不仅用在自己喜欢的人身上,也用于自己得奖的东西上。  (3)挨近他人。这个姿势被视为接受的表示。当一个人特别热衷于某一个话题时,往往会挨近对方,而且声调也跟着提高。同样,当你谈话时,别人挨近你,表明他对你的谈话内容感兴趣。  14.表示期待的姿态当我们盼望得到某种东西时,往往会在不知不党中用姿态传达出这种期待的感觉。  (1)擦掌。当小孩子看见母亲从市场上回来、把装满货物的自行车停住时,会高兴得摩拳擦掌、表现出一副期待的姿态。通常人们在参加某种活动之前,会揉搓双手,像要洗手的动作。除非是双手冰冷,否则就是无言地传达出他对这项活动十分感兴趣。  (2)手指交叉。在许多紧张的场合中,我们常可看到这种动作,特别是当一个人有某种要求时,常不动声色地把手指交叉起来,以表示希望能实现其愿望。  上面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些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常下意识地表露出来的姿态及其所代表的意义。需要指出的是,在观察他人行为或姿态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不能只观察一些个别的姿态,必须注意言辞与个别姿态在表达上的一致性,以及个别姿态与一连串姿态的不矛盾性。因为一个姿态只代表一种意义,如果不了解一个人的姿态簇(一连串配合的姿态),没有把他前后动作加以融会贯通,只单凭某个表情或某个孤立的姿态就仓促下结论,难免会犯下断章取义的错误,造成误解对方的后果。  (2)姿态所表达的意义可因地、因时、因人、因手段而改变,所以不仅应仔细观察姿态簇,甚至应把姿态簇和它们所牵涉的情境连结起来,才能了解其意义。  (3)相同的姿态和动作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当中,可产生完全不同的反应,观察时必须注意,以免发生误解。另外,还有许多姿态总是不断地重复出现,有时这纯属习惯而已,没有任何用意。  第四章 建立你的朋友档案——绘一幅社交联络图生活中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记住了别人的名字,却怎么也与人对不上号;感觉某人好面熟,可就是想不起他的名字,好不容易将名字记起,却又不知从何谈起,一声“嗨,你好”后全无下文。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感觉尴尬。  许多朋友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备有精致的通讯录。它在帮助你的社交上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通讯录有它的局限性。通讯录的栏目有:  姓名、住址、电话、传呼、生日等。仅有这些栏目是远远不够的。为弥补不足,我们不妨再为朋友建立一份档案。下面是一张档案表:  名字外貌交往情景生活事件特征与需求将你的朋友的基本情况填人表中,经常地充实它,在社交时巧妙地运用它。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你的交往水平将得到提高。  为什么会列出这些项目?如何使用这些项目?看了下面的介绍,你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一、名字1.名字的重要性一般人对自己的姓名,比对其他任何人的姓名都更关心。如果有人记住了自己的名字,那么便会对对方格外的注意,并产生由衷的好感。曾连任四届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深谙此道。他认为被人喜爱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记住对方的姓名。  下面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从小时候起,王丽就是个腼腆内向的女孩子。直到升入某师范大学时,性格依旧没变。她一见生人就两颊诽红,手足无措。因为怕羞,很少主动对人打招呼,见到老师也是一低头,就走过去了。  暑假到了,王丽参加了一行8 人的“义务教育”小分队,来到一所偏远的山区小学,帮助其发展教育。这里交通闭塞,生活条件异常艰苦。  过了几天,系领导和学校领导到小学慰问队员们,其中系党总支书记刘东也来了。王丽不喜欢严肃的刘老师,对他有一种本能的惧怕和反感。刘东老师将小分队成员逐一介绍给学校领导。轮到王丽时,王丽感到非常紧张,因为她怀疑刘老师根本不认识她。万一刘老师喊不出自己的名字来岂不尴尬。谁知刘老师脱口而出:“这位是王丽同学。平常不爱说话,工作起来很踏实的。”  王丽一块石头落了地。她有礼貌地冲学校领导点了点头,心里盛满了对刘老师的感激和敬重。她感觉到一种被承认的满足感。  从此以后,她对刘老师的认识彻底改变了。她觉得刘老师并非想象中那么可怕,相反他对人还是很亲切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记住别人的名字竟然可以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可见记住人名是多么重要。  2.经常称呼记住对方的名字后,常常称呼对方的名字,是产生亲切感的重要条件之一。欧美人常喜欢提到对方的名字。  东方人则不然,往往喜欢喊他人的官衔。有这样一个小笑话:在一次全国性的会议中,有一位总经理介绍自己时,只说出自己公司的名字和地址,忘记把自己的姓名告诉给听众。事后竟有人称他是“××公司先生”。  3.使用爱称如果相互之间能经常用爱称或尊称称呼,就会下意识地产生亲近的心理,如同春风融化坚冰。  富兰克林·罗斯福喜欢用爱称称呼他人。在他就任美国总统的第一天,他就召见了白宫首席守门人帕特里克·麦克纳。麦克纳刚一进门,总统就前去迎接,亲切地称他为“帕特”。麦克纳几乎昏了过去。他在白宫工作大约30 年了,一位总统称他为帕特还是第一次。在一个星期内,罗斯福对白宫所有的工作人员,如秘书、办事员和服务员,都亲切地称呼他们的教名或绰号。  在一个公司里,下极是否信赖上司,前提条件之一就在于上司能不能频繁地亲切地称呼下级。一位日本足球教练率领的球队曾蝉联“九连冠”,他讲了这样一件事。他当教练时,从来不用代词“你”称呼运动员,总是用尊称或爱称称呼,诸如“长岛君”、“田中君”等等。  只要上司亲切地称呼下级,下级心里就会感到被上司承认和信任。热情有礼的态度表示“我承认你的存在”。  人与人之间有许多的不同即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爱好,但在渴望被别人承认和信任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一个人往往会因为别人对自己的重视而感到快乐,从而促使自己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无论中外,许多想调离工作岗位的人,大都是因为他们感到受到冷落而心中不满而辞职,仅仅因为别的单位待遇好而调离的人并不多。如果上级领导能给下级工作人员以亲切、温暖的感觉,恐怕就不至于出现或较少出现这种情况。  4.记住人名的诀窍当你获知对方的名字后,是不是转身就忘了呢?将遗忘的责任归结为记忆力差并非明智。建议你照下列办法去做:  (1)在心中默记对方的名字至少三遍,与他(她)谈话时经常使用他(她)的名字。如,“李红,不知你去过北京没有?”“李红,你说得真棒!”  (2)把姓名与相貌结合起来记。如:何晓梅,和颜悦色面带笑容、“和”  与“何”、“笑”与“晓”是谐音。吴盐,这么胖会不会是由于缺盐所致吧。  (3)听清人名。法国拿破仑三世,也就是拿破仑的侄子,身为皇帝,每天日理万机,但他能记住每一个经介绍而认识的人。当他没听清楚对方的名字时,便会请对方再重复,直到完全听明白为止。  (4)尽可能了解对方的事情。这样做,有助于加深对对方的印象。  (5)充满信心,用心记忆。记不住别人的名字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没有用心记。有一个9 岁的小男孩鲍比,带回的成绩单上面都是“丙”。爸爸问他:  “为什么成绩不好?”鲍比回答:“记不住”。  爸爸很生气,“那好,今天晚上不要看球赛去了。等你成绩好以后再说吧。”  鲍比说:“等一等,爸爸,那可不行,要知道,今晚是道奇棒球队来演出。法拉瑞尔是队里最好的球手。他去年赢了21 场,输11 场,平均每次失分3.14 分,今年共打269 局。”  鲍比的记忆力怎么样?只要用心记,没有记不住的。  (6)经常记忆。俗话说:“重复是记忆之母。”经常记,反复记就能牢牢地记住对方的名字。美国有一位私立学校的校长,把记住全校每个学生的姓名做为作业,每天练习。对尚未入校的学生,他就对着照片记他们的名字。  新生一人校,校长立刻就能喊出他的名字,并与他寒暄。试想,对于一位初到陌生地方,心里忐忑不安的学生来说,能被这样一位重要人物喊出名字,心里能不踏实吗?目睹这一场景的学生家长,能不放心吗?  在这位校长任期的12 年内,这所学校的学生注册率有了增加,成为该地最负盛名的学校,注册基金提高了6 倍。当然,这所学校得以发展的原因决不止此,但它与校长的勤于记名字有关系则是肯定的。  (7)记录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名字填在档案中,以便以后使用。  二、外貌1.记住外貌常常听人感叹无论如何也记不住对方的外貌。能否很快地辨认出对方,固然和天赋有关,但如果运用一些方法和技巧,还是能够提高你的辨认能力的。  要想记住对方的外貌,不进行详细观察是不行的。要按顺序进行观察。  首先对对方做一个整体概括:是高个子还是矮个子,是胖还是瘦,是丰满还是苗条,体态正常还是有残疾..  其次对局部认真观察:  A.脸型:是圆型还是鹅蛋型,是瓜子型还是国字型..  B.发型:是披肩长发还是短发,是妩媚的波浪形烫发还是清纯的直发..  C.眼睛:眼睛较圆呢还是细长..  ..  最后找出此人显著区别于他人的细节:青痣、褐痣、酒涡、走路姿势等都是易于同他人相区别的细节。  这时你会发现,对方的形象已深留于自己的脑海中。为慎重起见,你最好在与他(她)分开后尽快把观察结果记录在档案中,以便日后回忆。  请看一些文人是如何观察他人的。  倪海曙在《春风夏雨四十年》中,是这样描述陈望道先生的外貌的:“先生那时已年近半百了,身穿中服,给我的印象是个子不高,身体结实,仪表极其庄重,脸是农民型的,颧骨很高,皮肤较黑,发型带点儿日本味道,大概是过去在日本学习的关系。先生在年轻时练过武当拳。先生的体型是一种不论坐着和站着都好像生了根似地难以动摇的武术家的体型。”  鲁迅先生对他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观察十分详细:“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说——我就是叫做藤野严九郎的..”藤野先生的形象可以说是呼之欲出。  陈望道和藤野先生在两位作者的笔下是多么有特点的人物。这固然和作者的写作能力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两位作者都有很强的观察能力。  为提高你的观察能力,可做以下练习:  (1)在乘坐公共汽车或火车时,看一眼你周围的某个人,然后在心里尽量详细地描述他的外貌:长相如何、发型怎样、衣着如何。然后再看一下,以检查自己的描述是否正确。  (2)回想一下教室或办公室或你常去的商店里都有什么物品,写在纸上,等再次去时核对一下,注意那些虽然天天看见却被你遗漏的东西。  (3)闭上眼睛回忆周围的自然环境,从高楼大厦到一草一水,越详细越好,然后睁开眼睛对照。如果细微之处仍然记不清,那就再重新观察,直到细节完全清楚为止。  (4)现在请你想一想你的朋友、同事等,要非常详细:鼻子什么样、嘴巴的形状、前额有什么特色、身高、体重等等。等再见到他时纠正错误之处,并且找出自己未曾观察的地方加以注意。  2.不以貌取人人们在观察对方时,往往产生直觉。  对方相貌堂堂,笔挺的西装,雪白的衬衫,目光敏锐、谈笑风生。  直觉:这个人事业有成,胸怀坦荡。  对方其貌不扬,尖嘴猴腮,矮胖身材,满脸麻子。  直觉:恐怕没什么水平。  对方一脸凶相,嘴唇抿得紧紧,身材高大,呲着黄牙。  直觉:此人心地歹毒。  对方长得真靓,大眼睛忽闪忽闪的,黑发如缎,眉如柳叶,更有两个迷人的酒涡。  直觉:心灵美好的姑娘。  产生这些直觉是正常的,但如果凭直觉去对待别人,那就失之偏颇了。  也许衔洒自如的人心术不正,美丽动人的那位也许水性杨花;也许其貌不扬的人才高八斗,也许相貌凶狠的人性格善良,一只蚂蚁都舍不得踩死。  以貌取人无形中使你的交际范围缩小,不利于社交面的拓展。严重的还会使你误上贼船,身心受到伤害。  3.适当修饰认为以貌取人不可取,并不表示混灭人们的爱美之心。毕竟爱美是人的天性。在社交中给他人以美感还是很有必要的。契河夫说:“人们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服、心灵和思想。”  解放前,在南开学校有一段容止格言悬挂在镜子上方。内容是:“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做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用现在的话说:要搞好个人卫生,洗净脸,常理发。衣服要穿得整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要肩平,背直。待人接物不卑不亢,神情恬淡端庄。  周恩来总理就是在这段格言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读中学时,周恩来并不像有的阔家子弟那样有很多衣服,他仅有可以替换的两套衣服。但无论在什么时候,他穿的衣服都很整洁。衣服上出现了口子,周恩来就把他缝补得齐齐整整后再穿在身上。  担任国家总理以后,他仍然严格地要求自己,即使在病中也不懈怠。有一次他病得很重,连脚板也肿起来,原先的皮鞋、布鞋都不能穿了,只能穿着拖鞋走路。总理仍然坚持参加外事活动。身边的工作人员劝他:“您就穿着拖鞋接待外宾吧,外宾是能理解您老人家的。”但总理摇摇头说:“不行,要讲究个礼貌嘛!”最终总理穿着一双特制的布鞋接待了外宾。  修饰仪表是一种礼貌,也是一门艺术。修饰时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1)打扮得体。一般来说,严肃的场合要穿得正规点儿,如毕业典礼;非正式的场合,可以随便点儿,如朋友聚会、郊游等。  西方人对服饰的讲究是有名的。比如他们在不同的场合就要穿不同的衣服。每天都要换一身衣服。如果你不换,别人要么认为你不讲卫生要么怀疑你在外边过夜。过去的欧洲人竟然在印发请柬时注明如何着装。  如果请柬上注明:“WhiteTie(白领带)”,那么你就要穿黑色燕尾服,系白领带。  如果注明:“BlackTie(黑领带)”,那么就要穿白衬衫,系黑领带,穿深色西装。  如果注明:“Inforrmal(不正式)”,那么这时候你就可以自由地挑选西装和领带的颜色。  (2)要与自己的身份相协调。一位四五十岁的中年妇女,如果打扮得像一个小姑娘,扎上两条麻花辫,穿上鲜艳的服装,未免让人感觉滑稽。  一位青年女学生,如果手指上套着金戒指,脖子上挂根金项链,浑身珠光宝气,就显不出青年人的朝气蓬勃。其实,青春本身就是美的,根本用不着刻意雕饰。  一位女教师,如果像电影演员那样浓妆,就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当然,营业员和服务员小姐可以化淡妆,以有利于业务的开展。  (3)要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亲友结婚,你衣着不整,头发凌乱不堪;别人办丧事,你穿上崭新艳丽的服装,这都不合适。因为与周围的环境下协调。别人结婚是喜庆事,男士穿上西装,刮刮胡子,女士修修眉,化化妆,穿上自己喜爱的衣服,这都是应该的。而对方失去亲人时,心情沉重,你最好穿一身索色或黑色的衣服与当时肃穆的环境相配合。  凡事都要有度,人是爱美的动物,出席人多的场合时,人们都希望自己给大家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切记要审时度势。  记得在我的弟弟结婚那天,有一位打扮非常妖艳的女宾来到时,全场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过去了。她的脸上露出得意的神情,以为别人都在欣赏她。  其实别人投去的目光中多的是责备,毕竟这是婚礼,不是舞会,唱主角的应当是新娘。  (4)要与自己的身材、肤色相协调。  同样一件衣服,穿在别人身上很美,但未必适合你,不能困为这件衣服别人穿起来有品味,自己就盲目购买。鲁迅先生就很懂得服装美学,他曾经说过这样一番有见地的话:  “人瘦不能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脚长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脚短的,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还好些,横格子的,胖人穿上就把胖子更往两边裂着,更横宽了,胖子要穿竖条子,竖条子把人显得长,横的把人显得宽。”  可见,抽象地谈论衣服的美丑是不恰当的。  我们可以利用视错觉来增强美感。如果你身材矮小,最好不要穿上身很长的衣服,以免显得你更矮;如果你觉得自己太高,想显得低一些,那就再加一件上衣,并降低腰线;如果你的腿较短,那就穿高腰裤,可显得你的腿比实际的要长些;如果你的腰很粗,那就不要穿紧身衣服,最好穿宽松的衣服。  选购衣服时,要考虑到自己的肤色。肤色白的人可以挑选任何颜色的衣服;肤色较黄的人适合穿暖色调的衣服,如红色、橙色;肤色较黑的人可以选购冷色的衣服。  (5)饰物数量不要过多。以一两件为宜,最多不超过5 件。有位女士手指上套满戒指,自以为很美,其实给人的感觉是庸俗。  三、交往情景将与对方交往的时间、地点、与对方交谈时所获得的重要信息(如对方的爱好、职业、忧虑、快乐等)记录在档案中,下次见到对方时,如果他对你印象不深,你可提醒他,某时某地我们曾见面等等。  如果对方说:“我喜欢旅游..”那么下次再见到他时,便可从旅游入手。  “最近又到什么地方去了?峨眉山?那里好玩吗?”  这时,即使是世界上性格最内向的人,也会滔滔不绝地把他的见闻、感受告诉你;诸如秀丽的峨眉山水、顽皮的拦路猴子、缥缈的如诗如梦的白云..  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开端,接下来你们的谈话会变得轻松而愉快。  经常看到有的人为交谈而交谈。至于别人到底谈了些什么,他不注意分析。别人把自己的痛苦、近况等告诉给他,他听完后也就忘到脑后去了。应该改变这种不良的社交习惯。要在社交中做一个有心人,尽力从他人的谈话中捕捉有用的信息,记在档案中,并让它们在以后的社交中发挥作用。  我的一位朋友向我谈起这样一件事:  那是两年前,我当时正待业在家。闲着没事,就去帮一家日用品公司推销香皂。  有一次,我到一家杂货店推销。店老板客气但坚决地拒绝了我。我估计这主要是他与我不熟悉,不相信我的缘故。我环顾四周,看到一个15 岁左右的女孩子从里屋穿过柜台急匆匆地走出去了。  我间老板:“这小姑娘是..?”  老板说:“这是我的二女儿。”并骄傲地告诉我,他的女儿正准备参加下个月就要举行的体操比赛,电视台将对此次比赛进行现场直播。  回家以后,我立刻查了一下有关体操的知识,并在比赛那天看了现场直播。我注意到他女儿所在的那个队获得了第二名。  第二天上午,我又来到店里,一见到老板,我就与他谈起了他的女儿。  我把比赛情况很在行地评价了一番,对他女儿的表现作了肯定。笑容在老板的脸上漾开,显然他对我的话感到满意。接着我们又聊了其他的事情。  在我将要离开时,老板突然开口道:“请你给我先送两箱香皂来吧。如果销售情况好的话,以后再多送一点儿。”  我的这位朋友善于捕捉信息,以体操比赛为突破口,巧妙地消除了隔阂与陌生,成功地把商品推销了出去。  下面故事中的主人公也是利用交往时获得的信息而取得成功的。  服务于纽约某大银行的理查斯·华特,奉上司指示,秘密进行某家公司的信用调查。正巧华特认识另一家大企业公司的重事长,这位董事长很清楚该公司的行政情形,华特便亲自登门拜访。  当他进入董事长室,才坐定不久,女秘书便从门口探头对董事长说:  “很抱歉,今天我没有邮票拿给你。”  “我那12 岁的儿子正在收集邮票,所以..”  董事长不好意思地向华特解释。接着华特便开门见山他说明来意。可是董事长却故意含糊其词,一直不愿作正面回答。华特见此情景,只好知趣地匆匆离去,没得到一点儿收获。  不久,华特突然想起那位女秘书向董事长说的话,邮票和12 岁的儿子。  同时,也联想到他服务的银行国外科,每天都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件,有许多各国的邮票。  第二天下午,华特又去找那位董事长,告诉他是专程替他儿子送邮票来的。董事长热诚地欢迎了他。华特把邮票交给他,他面露微笑,双手接过邮票,就像得到稀世珍宝似地自言自语:  “我儿子一定高兴得不得了。啊!多有价值!”  董事长和华特谈了40 分钟有关集邮的事情,又让华特看他儿子的照片。  一会儿,没等华特开口,他就自动他说出华特要知道的内幕消息,足足说了一个钟头。他不但把所知道的消息都告诉了华特,又召部下询问,还打电话请教朋友。华特没想到区区几十张邮票竟让他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董事长的12 岁的儿子收集邮票”便是华特在交往时获得的信息。如果华特心不在焉,置若罔闻,并不运用这一信息,恐怕他就不能顺利地完成任务了。正因为他巧妙地利用“孩子收集邮票”这一信息,才叩开了董事长紧闭的心扉。  四、生活事件Happy birthday to you(祝你生日快乐)Happy birthday to you(祝你生日快乐)Happy birthday to you(祝你生日快乐)Happy birthday to you(祝你生日快乐)在悠扬动听的生日歌声中,你的朋友一口气吹灭了十几支蜡烛。他的心里是多么激动,又多么高兴。因为在他生日时,有你在身旁为他祝福。  要想让对方成为你的朋友,你首先就要成为他的朋友。关心他,对他的生活越熟悉,越容易结为朋友。对方以前或近来做什么事情,对方的生日。  对方的家人有什么事情,他的孩子考进重点中学..都是应该了解的事情。  了解以后,记在档案中。  获得对方生活事件的渠道很多:面对面谈起,聊天时他人提起,偶然听到他人谈论,舞会上、餐厅里..只要做个有心人,眼、耳并用,获知信息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捕捉信息的方式:充分利用社交场合中人的多层次性获取信息、开拓业务。许多人都到茶馆、酒吧、舞会上了解行情,有的个体户的买卖就在消遣中成交了。  有一位服装厂的女厂长,30 来岁,经常身着款式新颖的服装去跳舞,不知实情的人误以为她喜欢玩乐。  事实上,这位漂亮的女厂长是在工作。她尽量找机会与人交谈,捕捉对自己工作有用的信息。市场需求什么,不需求什么,她都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在以后的服装生产中注意调整花色、品种,达到产销对路。  以上是一个捕捉市场信息的例子。它启发我们在各种社交场合了解对文友有利的信息。  对方的父亲住进了医院。你闻知后,拎上水果、手捧鲜花主动看望;或者,下次碰到他时,关切地询问一下:“伯父病好没有?”一来有了话题,二来表示了你的关心。而对方则惊讶于你对他家里情况的熟悉,对你的关切表示感激,无形之中加深对你的好感,你们双方都会产生一种亲近的感觉。  为什么会产生亲近感呢?因为任何人总是关心着自己最亲近的人。如果他发现别人也在关心着自己的亲人,大多会产生亲近感。这是人们的一种共同的心理倾向。昭和初期日本武人政治家田中义一先生很善于利用人们的这一心理特点。有一次他在北海道演说,很多人夹道欢迎。田中义一下车后,走到一位男上面前,诚恳地问:“令尊近来好吗?”男士受宠若惊,摇摇头,面有戚色他说:“家父去年过世了!”田中义一立刻说:“啊!很抱歉,我很难过!”事实上,田中义一并不认识这位男士。他利用问候男士家人的办法很快缩短了与这位男士的心理距离。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百忙之中,不忘相濡以沫的妻子埃莉诺。  在1933 年3 月17 日他们结婚28 周年那天,总统给妻子寄去一张200 美元的支票,还有一张字条,上面写道:  最亲爱的宝贝一周来苦思冥想,夜不能寐;不知你需要内衣还是外套、鞋帽、床单;还是毛巾、胭脂,还是托盘、糖果、鲜花、台灯,还是泻药、威士忌、啤酒,还是鱼子酱;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可知道你需要某些生活必需品——去吧,带上我的爱,愿我们年年庆祝,永远庆祝我们的结婚纪念日。  罗斯福对妻子的关切与挚爱蕴藏在短短的几句话中,你何不在朋友的结婚纪念日、生日,或传统的节日到来之际,送上一份小小的礼物和一声温馨的祝福?  在下面的故事中,主人公爱德华的成功离不开对于对方近况的了解。  在欧洲举行的童子军大会,日期已渐迫近,可是派一位少年前去参加的旅费,还没有筹集到。负责童子军工作的爱德华每天东奔西走,仍然没有一点结果。最后,只好硬着头皮会见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长,希望他能慷慨相助。  去见董事长以前,他先去了解一下有关董事长的情况。在一张小报上,他看到了一条消息,即这位董事长开了一张100 万美元的支票,同时将兑现的支票装在玻璃拒内,挂在壁上。  他去拜访董事长的时候,走进办公室,没说上几句话,就表示想见识一下那张受人注目的支票,还说,小童子军们都问我有没有看过那张金额大得吓死人的支票,要是我看到这张支票便可以向他们形容一番了。  董事长很高兴有人对他提起这件事,便高高兴兴地带他去看。他一边看,一边打听他开这张支票的原因。  他始终没有说出重子军去欧洲的事,只是谈董事长关心的事情。结果董事长却主动地问他:“今天你来这儿有什么事情吗?”  他乐得心花怒放,立刻把握契机,婉转他说出自己的希望。意想不到的是,这位董事长一口就答应他的要求。本来他只打算派一位代表去欧洲,董事长却资助了5 位少年和他同去欧洲的旅费,开出一张一千美元的支票,让他们在欧洲逗留六星期。同时,又写信通知欧洲分公司的经理,请照顾他们。  董事长自己则在巴黎和他们会合,自充向导,带他们游览巴黎市。  从那以后,董享长一直大力支持童子军的各项活动。有些孩子家里很穷困,他还帮他们找工作。  爱德华获知董事长有百元万支票这件事看似小事,但它在爱德华的社交成功中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百万元支票对于董事长来说,是一种象征,事业成功的象征。所以他喜欢别人向他谈起这件事。爱德华向他谈起这张支票时所使用的羡慕与钦佩的语气,更使董事长的强者的优越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并且董事长也感觉到别人对他的关心和重视。所以后来他就充当了保护者的角色,回报那些重视和关心他的人。  只有你关心了别人,别人才会注意你、关心你。要诚心诚意地去做。在关心别人时,千万不要抱有一定要得到回报的心理。要知道,文朋友不是做生意,付出与获得的往往是不相等的。  五、特征与需求松下电器在中国大陆家喻户晓,销售量相当可观。靠什么呢?靠的是过硬的产品,周到的售后服务;靠的是真正把顾客奉为上帝的经营思想。  以周到的售后服务为例。松下电器公司并不把售出产品视为完事大吉。  公司认为“售货要像嫁女儿”。松下幸之助——公司的老板曾作这样的说明:  十“到了结婚年龄,父母就得让女儿出嫁。在他们的内心,必有不愿让女儿离开的寂寞感和有缘得到新姻亲的喜悦,以及但愿她永远幸福之类的感触交错着。  “在女儿出嫁之后,则会随时关心她婚后的生活是否美满。他们担心:  是否对方的家人都喜欢她?是否精神饱满地做事?  “对买卖来说也是一样。顾客购买商品,就等于娶去自己的女儿,因此,商店与顾客之间,就成了姻亲。  “如果能这样想,那么自然会关心顾客的需要,会重视商品是否合顾客的心意。例如会想到:‘顾客使用后是否觉得满意?’‘到底有没有发生故障?’甚至‘我既然到了这附近,干脆就去听听他们的意见吧。’这种跟嫁了女儿还依依不舍的心情是一样的。如果每天都能抱着这种态度做买卖,就能跟顾客建立超越纯粹买卖关系的相互依赖感。”  松下公司的努力没有付之东流。时时刻刻为顾客着想,一切从顾客出发的结果是生意日益兴隆,产品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有的生产厂家则不然。他们的目光只盯住产品所带来的利润,至于产品质量如何,是否满足顾客需要等都不予考虑,结果顾客在购买物品时,也将他们的产品不予考虑。  在社交中,不从对方的特点和需要出发,要获得他人的好感,几乎是不可能的。  1.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地方。有人活泼好动,有人沉默寡言;有人性格坚强,有人天性懦弱;有人擅长绘画,有人擅长书法;有人喜欢社交,有人喜欢独处。  在社交以前,必须对对方有所了解。对方的爱好、特长、生活方式等都是要观察的。几千年前的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三章提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认为能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人。可见,知人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但如果你留心观察,还是不难发现对方的特点的。  经验证明,在共同的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容易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刚认识时彼此都感觉生疏,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活动以后,双方就熟悉多了。如果双方有共同的兴趣,并经常在一起活动,很快就会成为要好的朋友。  所以,当我们了解对方以后,尽可能地与之保持一致,是获得对方好感的一条捷径。  如果你与他兴趣相同,生活方式近似,那当然最好;如果你与他在兴趣、爱好等方面不同,那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或牺牲自己的部分爱好以求与对方保持一致。  请看埃及艳后是怎么做的:  克丽奥佩屈拉,这位古代的尼罗河艳后,从没有学过临床心理学,但她却懂得如何使别人喜欢自己。她的美丽并不是非常突出——但是她和别人共享快乐和特殊嗜好的能力,却使得她所向无敌。  马克·安东尼喜欢钓鱼。于是喜爱奢华的克丽奥佩屈拉就不举办宴会了,她跟安东尼一起去钓鱼。有一次,安东尼花了几个钟头没有钓到一条鱼,她就叫个奴隶潜游到水底,把一条大鱼挂在他的鱼钩上,开了一次玩笑。  有时候,克丽奥佩屈拉为了博取安东尼的欢心,就化装成平民,于是这一对就跑到亚历山卓城内的贫民区和低级赌场去狂欢作乐。  马克·安东尼所喜欢做的每一件事情,对于娇小的克丽奥佩屈拉来说,都是喜欢得不得了的。  下文中的休特大太是一位高明的妻子。  法兰西斯·休特太大刚结婚的那段日子过得很不愉快,因为她的丈夫保持着单身时代的习惯,休闲的时候都和那些男伴们去玩。休特太太盼望她的先生能够时常留在家里,但她不是对他啼叨、哭泣、控诉他忽视自己,或是跑回娘家去。相反的,她开始动手研究她丈夫的嗜好,并且为她的先生准备好这些娱乐节目。  休特先生很喜欢下西洋象棋,而且具有专家级的水准。所以海蒂·休特就劝她丈夫教她下棋,而且变成一个相当高明的对手,休特先生喜爱与人交往和参加舞会,所以休特夫人就努力地使家里变得非常吸引人和舒适,于是她的丈夫就很自豪地把朋友带回家来,不再整天跑到外面去了。  这种做法非常有效。休特夫妇结婚40 年了,自从那些日子以后,休特先生就不再认为必须离开家到外头去玩了。事实上,休特太太还说,现在她要拉丈夫出去,还有许多困难呢。  两个故事中的女主人公都有很强的适应对方的能力。她们并不力图使对方改变以适应自己,而是主动与对方保持一致。她们与丈夫共同活动,在活动中交流感情,加深感情。其实,这也是交友之道。对方喜欢中午打羽毛球,而你想午休,那你就牺牲自己的午休,陪对方中午打球;对方喜欢看电影而你喜欢跳舞,那你就放弃跳舞,一起去看电影。也许改变自己是痛苦的,但与获得的友情相比,做出的那点儿牺牲又算得了什么呢?  2.需求一个正常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等。  一般来说,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较易满足。比如说你饿了便吃些东西。  吃炮以后,你的生理需要基本上就满足了。你不会说“我需要更饱些,越饱越好”。你害怕考试不及格,可一旦你通过了考试,安全的需要也就满足了。  社交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则不然。没有人说“我不再需要爱了,不再需要别人的关心了,不再需要别人的尊重了”。我们都希望别人关心自己、尊重自己。所以说社交和尊重的需要是人所共有的强烈的需要。如果你能够给对方以爱和尊重,对方能不愿与你交朋友吗?  一位X 光机器制造商,运用人渴望受到尊重这一心理,把他的设备卖给了布鲁克林一家最大的医院。  事情是这样的。布鲁克林的那家最大的医院正在扩建,准备成立全美国最好的X 光科。豪斯大夫负责X 光科,整天受到推销员的包围,他们一味地歌颂、赞美他们自己的机器设备。  但这位X 光机器制造商没有那样做。他给豪斯大夫写了一封信,内容大致如下:  我们的工厂最近完成了一套新型的调光设备。这批机器的第一部分刚刚运到我们的办公室来。它们并非十全十美。我们知道这一点。所以我们想改进它们。因此,如果你能抽空来看看它们并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使它们能改进得对你们这一行业有更多的帮助,那我们将深为感激。我知道你十分忙碌,我乐于在你指定的任何时候,派我的车子去接你。  接到那封信时,豪斯大夫感到很惊讶,又觉得受到很大的尊敬。以前从没有任何一位X 光机器制造商向他请教。这使他觉得自己很重要,整个星期,他每天晚上都很忙,但还是推掉了一个晚餐约会,以便去看看那套设备。结果,他为医院买下了那套设备。  我想,因为受到尊重,豪斯大夫去看设备时持一种开放的态度,所以他很快就同意买下设备。这位调光机器制造商的推销技能确实高于其他的推销员。  人都有受人尊重的需要,尤其是知识分子。古代士大夫的最高理想,不是做霸主,不是做皇帝,而是学以致用,做王者的老师。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典型。诸葛亮有满腹学问,但并不轻易为他人效劳。他躬耕南亩,以待明主。刘备是一位尊重人才的领导者。他二顾茅庐,都未能请出诸葛亮。但他仍不灰心,准备第三次去请孔明。关羽、张飞知道后好大不高兴。夫羽认为,“其礼太过”,意思是不值得用这么大的礼节去拜访他。  张飞干脆主张用一条麻绳把诸葛亮捆来。刘备斥责他们说:“你们不知道周文王拜见姜大公的事情吗?周文王都能做到如此敬重良才,你们怎么能这样无札呢?”三个人离茅庐还有半里远时,刘备便下马步行。来到诸葛亮家里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让他人通报,恭恭敬敬在台阶前面站立了两三个小时,一直到诸葛亮醒过来。  刘备发自内心的尊重,使诸葛亮深受感动。他决定出山为刘备出谋划策。  刘备得到孔明以后,他把孔明奉为老师,说道:“孔明是吾师,顷刻不可相离。”临死前把孤儿托给孔明,并叫三个儿子“以父事丞相”,让三个儿子把诸葛孔明视为父亲。对此,诸葛亮更是深受感动。诸葛孔明能够做到对蜀刘政权忠心耿耿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与刘备对他的器重分不开的。试想,如果刘备不尊才、惜才,诸葛孔明能出山吗?即使出来了,能竭尽全力为蜀刘政权的建立与稳固服务吗?  总之,将对方的名字、外貌,与对方的交往情景、生活事件、对方的特点与需求了解清楚以后,一一记录在案,并深深地印在脑海中,在适当的时候巧妙运用。能够做到这些,你的交往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不要借口“太忙了,没有时间记下朋友的事情”。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折,总还是有的。”社交归来、上床休息以前、茶余饭后都可以用来整理、补充小小的档案表,其实也用不了几分钟。当你品尝甘美的友情时,你会幸福地想到:“我付出的很少,但得到的已经很多了。”  第五章 增加你的社交魁力——做个“人缘儿”  在日常生活中,你经常会发现这种有趣的现象,有的人别人在跟他交往过一二次以后,还想跟他继续交往;而有的人别人在跟他接触过或交谈过以后,就再也不想与他交往了,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就涉及到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社交魅力问题。一个人如果在社交活动中具有十足的魅力,别人都乐于跟他交往,那么他就能够结文很多朋友,从而也容易建立一个有效的人际关系网络。相反,如果你没有社交魅力或者不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别人就不会愿意跟你交往,那么你也不会有很多朋友。也许有人就会叹气了:“啊呀,我怎么办呀?要长相没长相,要口才没口才,我怎么跟别人交朋友啊?”其实你大可不必悲观,一个人的社交魅力是由许多要素构成的。诚然,你不具有羞花闭月之容,沉鱼落雁之貌;然而,你就没有高风亮节之德,聪颖敏捷之智么?长相好固然迷人,难道德行睿智就不令人向往吗?人人都有自己的魅力,汉代乐府诗《陌上桑》中描绘的罗敷有其外貌美:  中国的大数学家陈景润有其睿智美;而三国时的诸葛亮之妻则有其贤能美;古代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还说过一句话:“知识就是美德。”因此,只要你能善于发掘自身的魁力,并且行动起来,突出自己某一方面的优点和特长,你也会成为社交场上一个魅力十足的幸运儿。但是,如何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加自己的社交魅力呢?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与你探讨这个问题。  一、人缘儿,嫌弃儿在第二章中,我们提到了“人缘几”和“嫌弃儿”的问题,并且做了简单的解释,而且“选择人缘儿”是甄选朋友的一条基本原则。为了让你更好地理解“人缘儿”、“嫌弃儿”的含义,以使您在社交活动中能正确地把握其中的度,我们结合莫雷诺(J.L.Moreno)的“靶形图”(图5—1)对“人缘儿”和“嫌弃儿”这两个概念作进一步的解释。  {ewc MVIMAGE,MVIMAGE, !00700480_0105_1.bmp}  要注意,此处“靶形图”与第二章“靶形图”(图2—1)所代表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其中图2—1 代表的是你的人际关系网络图,而此处的“靶形图”  表明的是一个班级内部的人际关系状况。图中实线圆及虚线圆内的号码表明了该班同学的总人数是40 人,其中的Ⅰ、Ⅱ、Ⅲ、Ⅳ四个不同层次代表了受全班同学关注的程序,由内向外强度逐渐减弱。如Ⅰ层次中的三个同学(即第9、18、38 号)是最受全班同学关注的三个人;再如Ⅳ层次中的所有人,他们组成了班级的主体,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全班关注的中心,只是一个普通同学。实箭头“→”代表同学们的第一选择,即肯定的选择,它指向哪个人,则表明他(被指向的人)就受到同学的喜欢、肯定或接受。虚箭头“..→”代表同学们的第二选择,即否定的选择,它所指向的人就是同学们持否认态度,不受欢迎或遭厌恶的人。  首先应该明确的一点就是,无论“人缘儿”还是“嫌弃儿”,他们应该都是最受全班关注的人物,即只有处于靶心(即Ⅰ层次内)的同学才有可能被称为“人缘儿”或“嫌弃儿”。“处在靶心的即是人缘儿,而处在最外层次的(即Ⅳ层次)的就是嫌弃儿”,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人缘儿”和“嫌弃儿”都是处于靶心最受大家关注的人物。其中实箭头“→”指向最多的就是“人缘儿”,表明他(她)最受大家的欢迎(如图5—1 中的(18)和(38));虚箭头“..→”指向最多的就是“嫌弃儿”,表明他(她)最不受大家的欢迎(如图5—1 中的■);而其他各个层次的都属于中间类型的人物,即大家关注较少,谈不上喜欢或不喜欢的人物。但也有例外,如Ⅱ层次中的号同学虽是中间人物,但也颇受大家关注,且大多数同学都不喜欢他(否定选择较多),可称之为“次赚弃儿”。当然,也有相应的“次人缘儿”。  这样,我们在了解了“人缘儿”和“嫌弃儿”的确切含义后,就可以确定在你的社交活动中,有关“人缘儿”和“嫌弃儿”的原则问题了。  第一个原则就是:选择朋友要选择“人缘儿”。这在第二章中我们已论述。  第二个原则就是:要做个“人缘儿”。  而如何做个“人缘儿”呢?我们也许都读过周处的故事:  周处年轻时横行乡里,村里人在路上看见他都远远地躲起来。当时村后山上有老虎,村前河中有蛟龙,因为都常常危害人,所以乡里人并称他们为“三霸”..  由此我们可见周处在乡亲们的心目中的形象,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见人怕的一霸,即是个“嫌弃儿”。  有一天,有一个人告诉周处说:“村后山上有老虎,村前河里有蛟龙,你若有本事把老虎和蛟龙都杀死,那才真正地算是乡里的一霸。”周处于是就上山把老虎杀死,又下河去杀蛟龙。由于蛟龙在水中时隐时现,周处就跟着它在水中时隐时现,三天后才把蛟龙杀死,而乡里人则认为周处与蛟龙一起死在水中了。最后当周处精疲力竭地走上岸来时,正碰见乡人们庆祝,周处不解地扛住一个行人,问乡人为何而庆。行人对他说:“因为乡里‘三霸’  全都死了,所以乡人庆祝。”周处听后心中异常惭愧。..  此处,周处已经知道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了,即对自己已经有了一个明确地了解。  周处于是就去找当时很著名的陆机、陆云,请示做人之道,并对陆云说,“像我现在到了这么大的年龄,如何才能改过自新呢?”陆云对他说:“从现在做起,还不算晚。”于是周处就投奔军队,因作战勇敢而很诀被提升为将军,后来在一次抵抗外来侵略军的战斗中英勇战死,受到了人们的称烦,时年才46 岁。  最后,周处不但改变了他在乡人们心目中的“嫌弃儿”地位,而且成为备受人们称颂的“人缘儿”。  周处为何能够从万人唾弃的“嫌弃儿”一跃而成为“人缘儿”,由乡村“一霸”而成为世人敬仰的爱国将军呢?那是因为他首先是有了自知之明,知道了自己原来在众乡人心目中的地位;其次是因为他下定决心从良,并且注意发挥他的长处——骁勇善战,从而改变了他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由此我们就可以受到启发,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人缘儿”呢?  首先,必须明确自己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即自己是什么类型的人呢?  是“人缘儿”、“嫌弃儿”还是“中间层”。一个人只有在了解了自己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以后,才能针对现状作出努力,或改善,或加强自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各种形象。就像周处在杀死蚊龙之后知道了自己在众人心目中的形象一样。  而如何知道自己在众人心目中的形象呢?一是你可以凭自我感觉,感觉一下自己是否受人关注,是否受人欢迎。当然,个人的感觉并不总是十分正确,总有或多或少的偏误,这样你就应该采取一些比较客观的办法,如通过询问朋友,或其他人,或者是局外人,这样较客观一些。二是通过一次或两次以你为中心而发生的事件观察众人的反映,就像周处通过众人搞庆祝活动而明白自己的形象一样。这样得到的结论要客观得多。但具体通过什么事件,那就不一而定了,因为生活中的事件大多,你随时随处都可灵活应用,然后客观地观察众人的反应。  其次,在明确了自己在众人(即某个特定的组织内部的成员,当然,你也是组织中的成员之一)心目中的形象以后,就可以针对现状,采取措施。  具体又分以下三种情况:  (1)如果你在人们心目中是个“人缘儿”形象,那你就应诙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即我是因为什么才被多数人肯定或喜欢;还有没有比我更受人们欢迎的“人缘儿”;如果有的话,如何采取措施,使自己更受人们喜爱,成为组织中的最受欢迎的“人缘儿”,而不是“次人缘儿”;如何充分利用自己是“人缘儿”的有利条件,多结交几个朋友,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等等。  (2)如果你是个“嫌弃儿”,那么情况是非常严峻的。人人都不想成为“嫌弃儿”,但有时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不可避免地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嫌弃儿”。你应分析一下自己成为“嫌弃儿”的原因。若是自身的原因,那是因为什么,是性格上大内向不被人了解还是有某些不被人接受的习惯?是自身之外的原因吗?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某某人在单位一向受人尊重,但是由于某一次事件而被人们误解或损害了人们的利益而成为“嫌弃儿”,那么你就应该找机会向人们澄清一切。知道了不受人们欢迎的原因之后,你就应该采取措施,或者改掉自身的某些缺点和不良习惯,或者为大家切切实实地做几件有益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靠自己努力能做到的,就靠自己,自己难以做到的,你可以真诚地找别人帮助,我想别人是不会拒绝你的要求的。周处不就为我们做出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吗?  (3)如果你是个“中间型”,平时不太受人们关注,那么你就应该设法引起人们对你的兴趣。按照公共关系学上的术语说,“人缘儿”就是既有知名度又有美誉度,而“嫌弃儿”则是有知名度而无美誉度,“中间型”则是既无知名度又无美誉度。但是切记一点,在你设法引起人们的兴趣,在人们逐步地把目光投向你的同时,你必须时刻注意你自身的形象。因为成为“人缘儿”和“嫌弃儿”有时往往就是一步之差。  如何才能设法引起人们对你的关注呢?人们总是欣赏那些美的事物,如果你能突出你在某一方面的美,不论是外在美还是内在美,你就可以吸引人们的目光,使你成为众人注目的中心——这就是社交中的单向吸引问题。  二、单向吸引“希望被人爱的人,首先要爱别人,同时要使自己可爱。”富兰克林的这句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要使别人注意你,必须要使自己可爱起来。  汉代有一首乐府诗叫《陌上桑》,其中写道: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罗敷以其纯真的自然美,不仅吸引了小伙子,就连那些耕田或锄地的农夫,过路的行人,甚至上了年纪的老人也要放下担子去观赏一番,她则成为了众人瞩目的中心,这就是一个成功的单向吸引的例子。如果罗敷肯乘机交几个朋友的话,那么她的朋友肯定会有一大堆了。如果你是一位风姿绰约的姑娘,或者是一位潇洒幽默的男士,你也大可以像罗敷那样,成为众人瞩目的中心,如果再加上你的内在美,何愁找不到知心的朋友呢?  由此可知,单向吸引,就是一个人单方面所产生的吸引力。卑向吸引力的大小,直接关系着你受众人关注的程度是否密切。一般而言,单向吸引有下面三种类型:  (一)动态吸引在情场上,有的青年条件并不怎么样,却颇引人注目,追求者趋之若骛。  但是有的青年条件虽颇为不错,然而总是“门庭冷落鞍马稀”,不被人青睐。  在社交场上,也同样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不被人注意,确实是一件遗憾之事,巴尔扎克借他笔下的尼埃那(《被遗忘的女人》)之口说:“能够吸引别人的视线,我们就显得伟大了。”引人注目,受人垂青,有什么不好呢?  在情场上,引人注目确实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在社交场上,何尝又不是如此呢?虽然并不能说引人注目就可以完成社交活动,但它却是使你社交成功的前奏。  在人群中,尤其是在那种陌生的社交场所,怎样才能够使自己惹人注目,成为被选择的目标,这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  1.新颖在一群中国人中,突然出现一个非洲黑人,或者在一群身着朴素的人群中,突然出现一位西装革履的男士或一位衣着入时的小姐,都会立刻吸引周围的视线,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新颖。在社交场合中也是一样,如果你的衣着、言谈、举止、行为给别人带来一种新鲜感受,也会很容易地引起别人的注意。  屠格涅夫《初恋》中的齐娜伊达周围经常有一群枯燥元味的男子,她一个也瞧不上,可是当彼得·瓦西里伊奇以“能支配我”的新奇魅力出现时,她立刻感到了他那与众不同的新鲜处,从而一见倾心,坠人情网,甚至被鞭打也觉得幸福。屠格涅夫在他的另一篇小说《罗亭》中,也塑造了一个同样的角色。娜塔莉娅听厌了皮加索夫、潘达列夫斯基之流味同嚼蜡的谈话,一见罗亭出现时,就为他那新鲜的话题,新鲜的内容,新鲜的姿势所着迷而一见钟情了。  现实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例子。“五·四”运动以前,北大的学生认为听那些老先生们讲中国哲学史的课程是一件最为挠头的事情,而当留学回来的年轻的胡适登上讲台,用白话文,结合西方哲学,深入浅出他讲授中国哲学时,立刻就受到了学生们热烈欢迎。  在服饰上的新颖得体,也颇能抓住他人的视线。《血疑》上演后,那简洁明快。活泼大方的“信子服”在大街上是很引人注目的,过往行人总是禁不住回头张望。  如果你到了一个新的社交场合,不能带给人们一点新颖之气的话,那么你就失去了一个先人为主的有力的条件。但是,如何把握新颖,做到新颖而又得体,新鲜而又沉稳,长久地抓住众人的注意力,这就是要注意一个“度”  的问题。过分地标新立异,不顾个体特点和时空条件,或者虽然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但举止轻姚,或者言语浅薄,虽然也能一时引起众人的关注,但那种关注不会持久,而且以后你再试图以此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那么就难免有哗众取宠之感,再也难以引起别人的注意来了。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吉蒂与安娜同时出席一次作为重要的社交场所的舞会,吉蒂为了引人注目而精心修饰了一番,打扮得雍容华贵,她企图用服饰去压倒群芳。虽然,她的出场赢得了“齐刷刷”的目光,但当安娜芽着平时最喜爱的黑色鹅绒裙步人舞厅时,立刻大受青睐。吉蒂被冷落一旁,掉下了伤心的眼泪。  2.变化一个惯留长辫的姑娘,突然,一天烫成了卷发,你见面的第一眼就会注意到这一变化。原因在何处?心理学上说,变化的刺激容易被人感知。  一个人容易引人注意的变化有两个方面,装饰变化与思想变化。前者是很能吸引人的,《庐山恋》中的周骛前后换过几十套衣服,一天一个样,总结人以新奇感,当然是很引人注目。不过,像周筠那样“变化多端”的后面,人们自然会想:此人终日追求打扮,想必轻浮肤浅,除了对服装感兴趣外,腹中恐怕再无他物。而后者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头脑中不断地产生出新观点、新见解,给人以取之不尽,掘之不竭之感。同你接触,对方总能有新收获,同时也体味到你的思想和性格的深度,让人产生一种探究欲,而把注意力集中于你,你这时便具有了魅力。  如果一个人头脑简单,才思枯竭,魅力便不复存在了。电影《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初会凌吉士,见他风度洒脱,谈吐不凡,很是倾慕于他。  可是接触不久,发现他除了那几句应酬之语外,其实脑子里毫无思想,莎菲终于离他而3.活动仲夏之夜,持杯把盏,品茗凉台。是时,冥冥夜空,群星闪烁,突然一流星划过,马上引起了你的注意。满天星斗,为何独见流星?这是因活动容易引起知觉所致。  在知觉对象时,刺激物以活动方式出现,就容易被注意,而静态刺激常会被人排除于意识之外。所以,那些喜欢活动,爱好交际,常“抛头露面”  之人,很容易受人青睐。而终日紧锁秀阁,足不出户,虽然“小楼藏佳丽”,终也“皓首无人识”。大学同学某君,虽然来自北方,但却身材矮小,相貌平平。大学一年级时,他就喜欢上了同年级某系女同学C。在追求几次婉遭拒绝之后,正无计可施,苦思冥想之际,有同学点拨他说:“那是因为你名气不大。”某君恍然大悟,于是在以后的时间里,他暂时放弃了追求女同学C 的行动,而是积极地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各种学生活动,借以扩大他的影响。  他参加了学校学生演讲团,几次在公开的演讲赛中表现突出;还加入了校报记者行列,其名字频频出现在校广告栏和校报上。一年过后,某君已是该校学生中名气很大的活跃分子了,一些女学生也是经常提起他。此时的某君已经不是一年前的某君了,他信心十足,重新展开了追求女同学c 的行动,C也觉得他才华横溢而且积极上进,于是就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  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成为“出入头地”的活跃分子,你就会成为众人瞩目的中心,无形中就大大增加了你的社交往力。在这方面,那些著名的社会话动家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榜样。  4.对比左拉的名作《陪衬人》,写的是那些长相平平和不具吸引力的男女,只要花钱,就可租到一个外貌丑陋的陪衬人同行。对比之下,他们被衬托出来,令人注目,从而使他们在情场或社交场合中赢得别人青睐。读罢小说,除了好笑之外,不得不承认这其中还有一点科学道理。这里体现了心理学中的知觉对比律——对比强烈的刺激容易被感知。  事实上,人们每天总是在拿对比的眼光观察别人。大街上迎面走来两个人,你就会不自觉地在心中衡量一下:哪个高些?哪个矮些?哪个长相好看些?谁的穿着打扮更为得体?在一个单位中,人们也总是爱比较,谁最有钱?  谁最令人尊敬?而谁又最令人讨厌?一个人的外貌、衣着、打扮、身材等与众不同,容易引人注意。言谈举止、学识才智与人相异,也同样令人瞩目,而且这种对比感在人们心中造成的印象反差更强烈,更持久。小说《小厂里来了个大学生》中的大学生,初到工厂时,迎接他的是一片惊讶、好奇而又冲动的目光,他成了注意的中心且不算,女工还以能给他献媚为荣,甚至不顾他人议论,而要与大学生私语,这不是因众星捧月、衬托所致么?  在情场上,对比律是被频繁的应用的。两个小伙子同时在追求一个姑娘,姑娘肯定就会拿他们两人互相比较一番。如果你是两个小伙子其中之一,而又能够突出一方面或几方面明显优于对方的地方,恰当地运用姑娘的对比心理,那么你就会在这样的情战中占据上风。在社交场上何尝不是如此。在生活中,我就常听说过这样的话,“我的朋友比你的朋友强多了!”“我的朋友是在这一群人中最棒的!”甚至你在与自己的朋友相处时,也会不自觉地比较一番:哪个朋友在人格上更高尚一些?哪一个最值得信赖?哪一个应该深交?  对比,有个体与个体的对比,个体与众人的对比。前者的对比,会使别人在两者之中选中你,如果你在对比之中是个优胜者的话;同样,如果在后者对比中你也占了上风,那么人们也会在众人之中选中你。在社交场上,如果巧妙地运用对比,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你与众不同的优点,也会无形中大大增加你的社交魅力,从而大大增加你社交成功的砝码。  朋友刘某,两年前他还只是在一家小公司任职,而现在已经成为某合资公司的副总裁。他就是一位深谙对比之道的人物。两年前,恰逢一台商来内地投资寻找合作伙伴,许多内地企业界和商界人士视之为发展的大好时机,都想抓住这个机会。刘某也完全可以像其他人那样通过单独上门拜访的办法结识台商并引起他的兴趣,然而他并没有那么做,而是在一次台商举办的公开招待会上达到了他的目的。在这次招待会上,他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大谈自己的公司的潜力、优势及合作的前景等,而是与台商谈起了世界局势,谈起了两岸交流,谈起了人生哲学,充分显示了他的个性、知识以及他对人生、对他人的理解。结果正如他所料,台商对他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并与他成为了朋友。以后,他就成为了合资公司的副总裁,做到了现在的位置上。  (二)仪表吸引“美的东西,便是最具魅力的东西。”不知哪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人之魅力,似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美”字。这个“美”,在人身上可以通过静态、动态和修饰三方面体现出来。  1.静态美静态美即指人的静态表征,它包括体型、年龄、外貌、肌肤、五官、毛发、四肢等,也即平常说的人体美。  相识之初,几乎没有什么比外表美丽更能动人情怀的了,尤其是在异性之间更是如此,亚里士多德说:“美丽比一封介绍信更有推荐力。”对美的感受,叫人产生亢奋的激情,而直觉地喜欢上对方。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罗密欧,在凯普特家的晚宴上邂逅朱丽叶时,心顿时被她攫去了,一股暖流涌向全身,觉得“她挂在深夜的脸上,像黑人的耳朵上一支最美的宝翠。”雨果笔下的艾斯美拉达(《巴黎圣母院》)那“棵露的双肩,漂亮的腿,乌黑的头发,晶晶的眼睛”,让人看了真是爱莫能禁。就连作为诗人、哲学家的甘果瓦,也被迷惑得不知道“这姑娘究竟是凡人、是仙女、还是天使”。至于宋玉所歌颂的“东家之子”的美丽,更是魅力无边: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大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莱”。  这可是货真价实的“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啊!  究竟怎样才算美?什么样的美才具有吸引力?这个问题实难一言尽之。  美是千姿百态,纷繁多彩的。仅外貌而言,就有雨后彩虹之美、霞光崎丽之美,蓝天白云之美,月夜星空之美;有的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有的美“山桃红花满上头”;有的美奇秀碧丽;有的美国色天香。不同的美的形式,产生着不同的感召力,也会吸引着不同的人们。在爱情剧中,喜旺(《李双双》)追求体格强壮、朴素能干的村姑之美;宝玉(《红楼梦》)喜爱娇艳柔弱、慵倦缠绵的黛玉的病态美;而唐伯虎(《三笑》)则迷恋俏丽玲珑、天真稚气的娇媚之美。崔莺莺(《西厢记》)为张生的小白脸着迷,真由美对杜丘(《追捕》)的冷面孔感兴趣。如果有人乱点鸳鸯谱,让喜旺撇下李双双爱上林黛玉,让宝玉离开黛玉去追秋香,或让真由美去钟情于张生,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在大众眼里,美是千姿百态的,所以你实在不必为自己不是鹅蛋脸、双眼皮、卧蚕眉、樱桃嘴而哀叹,你的苹果脸也有人喜欢,你的单眼皮也同样能令人着迷。  似乎在人体美的吸引上,女性较之男性更显紧要,所以长久以来,有关女性美的传说和描述数不胜数。到底何为女性美,虽然没有一个标准,但尚能觅到某些大众共同接受的东西。  头发美。乌黑发亮,轻如丝、香若兰,散披肩头,美似流云。得体的发式可增加头发美:高髻静穆,散披飘洒,刘海俏丽,波浪妩媚。不过,发式得因人而异,不顾自身特点,东施效颦,会弄巧成拙。  眉毛美。传统美眉,常比新月、春山、卧蚕、柳叶,确实别致。至于眉毛何者为美,这就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了。昔日汉武帝爱八字眉,卓文君好远山眉。唐诗又称道:“凝翠晕蛾眉”,“轻鬟从阔眉”。曹雪芹也写:“似蹙非蹙罥烟眉。”  嘴唇美。传统美唇,当首推“樱桃小嘴”,不过,这还得看安在什么样的脸上。林黛玉的脸蛋,点缀“樱桃小嘴”恰到好处,但硬要给孙二娘配这样一张嘴,就颇碍观瞻了。唇之厚度,适中为妙,大薄有“是非之口”之嫌,太厚又像开裂的发面馒头。嘴唇的颜色,传统的有“含丹”、“绽桃”、“胭脂”、“朱砂”。罗贯中赞关羽的嘴是“唇若涂脂”,曹雪芹也称王熙凤“朱唇未启笑先闻”。  牙齿美,能为外貌增色不少。假如西施佳丽张口齿黄,甚至满嘴龋牙,那美韵还在么?牙齿之美,以短、细、齐、白为佳,如“从鲜红的葡萄树中望见雪白的夹竹桃花”。  玉楼美。美肩历来称为玉楼,苏轼就曾有诗:“冻合玉楼寒起粟。”玉楼以圆润、丰满、结实、内藏为美。  脸蛋美。脸蛋是最能销人魂魄的,历来文学家们有无数赞美它的文字。  莫泊桑形容它“像一个鲜艳的苹果,又像一个含苞待放的芍药”(《羊脂球》);曹雪芹形容它“若中秋之月,如春晓之花”(《红楼梦》);陈淑宝则形容“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脸,在形状上有鹅蛋、苹果、爪子型,一般以鹅蛋脸为美。在颜色上以鲜亮、红润、光洁、粉底含春为美。  胸脯美。女性最为诱人的,恐怕就要数胸部了,它不仅因为那一“耸”  而显得魅力无穷,而且曲线美也就因此而生。  眼睛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眼睛在人体美的点缀中有着关键的作用。倘若一个人目光呆滞,阴灰无光,美就黯然失色了。所以古人张式说:“人之一身,英爽俱发于两目。”绘画大师顾恺之对眼睛在表现人体美的作用上更强调备至,他绘画“数不点目睛”,人问其故,他答:  “四体娇蚩本元关子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至于古人对于眼神美的赞叹,也颇不惜笔墨,“浓蛾颦妩媚,浅黛能聊娟”,“咸胆秩月朗,益著暑星明”。这真如一泓秋水,秋波流盼所及,使人销魂摄魄,不可自制。  和谐美。好看的眼睛、眉毛,或口唇只是孤立的、局部的美,而总体的和谐才是真正的美。笛卡尔说:“美不在某一特殊部分的闪烁,而在所有部分总起来看,彼此间有一种恰到好处的协调和适中,没有一部分突出压倒其他部分,以至失去其余部分的比例,损害全体结构的完美。”的确,有许多青年,他们并没有什么特别动人的地方,却给人以美感,这便是协调所致。  即使你有一个漂亮的脸蛋,但你却有一个难看粗短的脖颈,也不会为人称道。  清代周亮打了一个比喻,他说:“以美女丰盈之面,加诸三尺之身,见者且怪其臃肿矣。”  虽然俗语中有“一美遮百丑之说”,但是,局部的美是片面的,只有整体性的协调体现出来的整体美与和谐美,才是迷人的、真正的美。  以上是对女性静态美的论述。仅仅就静态表征而言,世人似乎对男性美的要求不是很多,故有“男儿无丑相”之说。男性之美俱发于气质、性格,而外貌只要体格强壮,肌肉发达,五官端正,就算是俊美了。  2.动态美人体之美,在安格尔笔下,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尤其是他的老年之作《泉》,100 多年来,不知激动过多少人的心。不过,谈到德加,他笔下的芭蕾舞演员,又是怎样让人赏心悦目,佳妙无双呢?那幅《舞台上的舞女》,虽然五官不清,身体模糊只能瞧见一个轮廓,但那娉婷袅娜、绰约多姿的动态之美,真令人动情不已。安格尔的静态人体美,德加的动态人体美,要说谁更富有魅力,实在伯仲难分。  不过,动态美较之静态美,更具有持久的魅力,也更为人们所垂青。毕竟上帝赋与人的静态美大有限,而动态美则可任我发挥。所以,你不具有沉鱼落雁之外貌,那就不要忘记要让你的动态美闪光。  一个人的动态之美,主要指动作、举止、言谈、行为之类,它是超脱在静态美之外的人体美。富于魅力的动态之美,要求坐如钟,立如松。男豪迈而不粗俗,女温柔而不扭捏;行止坐立自然潇洒,既不拘泥猥琐,也不矫揉造作;待人接物彬彬有札,热情而不卑,自尊而不亢;言谈话语抑扬顿挫,风趣幽默,疾徐有致——既不要像“连珠炮”、“机关枪”那样让人应接不暇,也不要半天吐不出一个字来让人等得心烦;既不夸夸其谈,也不愚钝呆板;眉目清秀传情,笑容盈盈可掬;喜笑而不狂,娇嗔而不怒;衣着和谐大方,动作自然得体。  恰到好处地运用动态之美,能给人增色不浅。朱自清之所以着迷地钟情于他笔下的女人,乃至她“一举步、一伸腰、一掠鬓、一转眼、一低头,乃至衣服的微扬,裙幅的轻舞,都如蚕的流,风的微漾”(散文《女人》)。  别说朱自清,读者谁又不为之着迷动情,心旷神怡呢?  在社交场合中,仅就静态美和动态美而言,人们更多地注重对象的动态之美。一个人虽然长得很漂亮,然而却言语下流,动作猥琐,则很难说能得到别人的喜欢。而电影明星高仓健、施瓦辛格,在静态上很难说漂亮,然而,高仓健的深沉、硬朗、刚毅、洒脱;施瓦辛格的力度、勇敢、沉着、冷静,都给人一种美感。人们喜欢这样的人,当然也愿意与他们交往。  应该明确一点的是,动态之美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动作、举止、言谈之中,它更多地体现在一个人的个性、品格与修养上,动态的美,更多的是一个人的个性、品格与修养的外现,是一种内在的美对人的吸引。因此,刻意地追求动态美,盲目地模仿别人,乃至电影明星的种种做法,而下在个人的人格、个性、修养上去锤炼,不但不会给人以美感,反而会给人以东施效颦之感。  此外,动态之美,男女有别。男子当有阳刚之气,女子应具阴柔之姿。  倘若男子一股“女人味”、“奶油小生”,而女子一股“小子腔”,则只会叫人生厌。  3.修饰美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这首脍炙人口的《菩萨蛮》,描写了一位少女梳妆前后精神面貌迎异的情状:梳妆前,鬓云飘散,娇慵倦怠;梳妆后,精神抖擞,思绪驰骋,热烈追求着鹧鸪成双的美满生活。由此可见,修饰之美,对人的精神、气质、情操有着不可忽视的烘托作用。  俗话说:“花要叶捧,人要衣从”,“三分长相,七分打扮”。红花没有绿叶扶持,会减色不少;人缺少衣怖装点,魅力会失去许多。恰到好处的打扮,不仅可以掩饰生理上的不足,还能衬出动人的姿色,叫人一见顿生美感。此外,庄重、大方,得体、整洁的衣着打扮,还能反映出一个人精神上的健康向上和生活上的良好习惯,它会为你的交际,尤其是初交时的成功增添许多有力的因素。试想,初步见面就面带倦容,头发蓬乱,或者衣服穿得邋遢,对于这样一个人,你会愿意与他(她)交往吗?  巴尔扎克在其《信使》中描绘过一名男子为一位衣着得体的妇女打动的心理感受,维妙维肖地体现了衣怖的魅力:“她穿着一件自纱袍子,头上戴一顶粉红色饰带的精美女帽,围着一根红色腰带,一件无袖胸衣十分美妙地裹住她的肩膀和美丽的胸脯,使人一见就从心底里产生一种不可抗拒的占有她的欲望。”  如何利用服饰来增添自己的魅力?这里颇有学问。生活中真正懂得衣着心理的人并不多。最富魅力的装束,必须从气质、性格、身高、肤色等方面去考究,做到和谐得体。托马斯·阿奎那认为:“美有三个要素:第一是一种完整或完美,凡是不完整的东西就是丑的;其次是适当的比例或和谐;第三是鲜明,所以鲜明的颜色是公认为美的。”这段话用在服装上是再恰当不过了:首先,无论穿何种类型的衣服,必须是完整的或是配套的,而不要上半身是礼服而下半身穿的却是便装,一身庄重的西服而足下去蹬着一双雪白的运动鞋,这样不但不会给人带来以美感,而且有不伦不类的感受;其次衣服与自身的特征谐调起来,衣服与衣服也应搭配和谐:最后,服饰的颜色也应注意协调,最好能突出你的个性特征。  肤色洁白而红润之人,服装无论深色浅色都合适。皮肤黝黑的应穿深暗色调的服装,如铁灰、藏青、黑色服装;皮肤黄的应穿暖色服装,如红、粉红、米色、深棕色的服装;皮肤白的最好穿浅淡色的服装;肤色较深的最好挑颜色稍深的衣料。  爪子脸(即脸型尖长)如穿尖领衣服,脸则显得更尖,苹果脸型穿圆领衣服,会给人以“大圈套小圈”之感。  白天光线充足,因而不应穿闪亮的衣服,日间礼服不仅衣裙不能用闪亮的材料,而且不应佩带钻石等反光耀眼的首饰。在夜晚,服饰则越闪亮反光越好,所以夜礼服、晚宴服一般都用闪亮的衣料做成。即使衣料本身比较黯淡,也会缀上亮片或珠子,以期取得闪光的效果。  在正规的社交场合中,光有得体自然的服饰还不行,还须加以适当的化妆。但是浓妆还是淡抹,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定。脸蛋白皙者,略施胭脂;肤色苍黄者,微着白粉;如果本来就红润如桃,就让它“天然去雕饰”。不顾自身特色,硬往脸上乱擦抹,结果只会令人生厌。赵树理在《小二黑结婚》  中狠狠地椰榆了老来卖俏的三仙姑,他写到:“她在脸上擦了一层厚厚的脂粉,就像驴粪蛋上下了一层霜”,“头上再插一朵花,脚上穿一双绣花鞋..  看了真叫人恶心。”三仙姑的打扮之所以惹人嫌,就是因为她不顾自身的特点,进行不适合自己年龄阶段的化妆而造成的。其实,中年女子的化妆也大有学问,庄重得体的化妆,会让人觉得中年女士的贤淑与持重。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并不追求打扮,常保持着自然姿色,她去见单于时就说:“我淡淡妆,天然样,就这样一个汉家姑娘。”这是因为她本身自然就很美。如果你确有不足,就应大胆去“宿瘤以藏丑,粉黛以加丽”,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我们现在生活在这样一个非常注重交际的现代社会!  (三)品质吸引如果说前面所讲的是更多地靠外在的东西来吸引别人的话,那么这一部分强调更多的则是内在的东西。品质是一个人综合的内在素质的体现,是集一个人的品德、知识、修养及个性于一体的有机综合体。外在的东西能吸引别人一时,而内在的美好的东西可以吸引别人一世。加强内在素质的提高,提高自己的品质,是增加你的社交魅力,赢得朋友的最高秘诀,也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一般来说,人们都不喜欢那些“徒有其表”的人,有的人虽然其貌不扬,但却受到很多人的尊重与爱戴。《三国志》中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三国时,有一北方少数民族的番国首领前来拜访曹操。曹操因觉得自己身材短小,相貌不扬而不想接见他,怕自己遭到嗤笑。于是,曹操就选了一个身材高大、仪表堂堂的卫兵装扮成他在大帐内接见番族首领,而自己却扮成卫兵守在一边。接见结束以后,有人问番族首领对曹操印象如何,番族首领答道。“曹操只是一个平庸之辈,而守在他身边的那个小卒却颇有气质!”  这个有趣的故事向我们表明的就是这个道理。  外表之美你是无法过于修怖的,修饰过盛反而会物及必反,引起人们的反感。而内在的品质却可以使美无限地提高。当然,如果你能达到“圣人”  的高度,那么你不仅可以拥有众多的朋友,而且可以备受世人的敬仰和后代的称颂。当然,不可能人人都成为“圣人”,但是,成为一个有品德的人,不仅是交友的需要、而且也是一条做人的准则。有一句俗语不是说:“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吗?  1.修养修养是一个人人格的最高体现。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不仅是对他人、对社会的尊重,而且更多地是对自己的尊重与珍惜。古人就曾把修养作为自己开创事业的基础,故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把修养放在第一位。  交友也是如此,修养差的人,是很难有自己的知心朋友的。人们都愿意同那些有修养的人相处,因为同他们相处,会有如沐春风的感觉。能在恰当的场合向人们展示你的修养,就会引起人们对你的好感。因此,修养也是你的社交魅力之所在。  修养的内容有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品德修养和知识修养两种。  (1)品德修养,“美好的品德不但使别人得到愉快,而且使你自己也生活在快乐当中。”一位名人如是说。一个拥有优良的品德的人,不但会获得众多的朋友,而且还会促使自己事业的成功,古人就有“君子忧道不忧贫”,“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的戒训。  那么什么品德最无魅力,甚至是排斥力?什么品德最有魅力?美国心理学家诺尔曼·安德森对此进行过系统研究,并列出了人际吸引的品质表。  那么良好的品德怎样才能为你的交友与事业增添魅力呢?让我们且从几个例子看:  ①真诚关心他人。纽约中旅游代理人斯特拉·沃尔夫在外国旅游期间,结识了许多的朋友,诀窍何在?因为他实践了法国小说家亚历山大·杜马的交友艺术:“忘记所付出的,牢记所得到的。”  斯特拉无论何时发现朋友遇到了困难,他都会全力去帮助。一位朋友被解雇了,他就在自己的代理处给安排了一份工作。当未婚的朋友抱怨生活孤寂时,他就为其当红娘。他为了朋友放弃了许多自己所喜欢的事情,然而得到的不过是一束鲜花和一封感谢信。他却感到十分快乐和幸福。  真诚地关心他人,是一个人的同情心与乐于助人精神的完美结合与体现,它不但能为你赢得朋友,而且有时还会助你一臂之力。  ②尊重别人。尊重别人其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尊重别人的人格、个性,尊重别人的信念、选择等等。朋友间最重要的是尊重别人的个性,但我们有意无意间就会犯这样的错误:许多关心朋友失度的人常自觉而不自觉地以“保姆”自居,以“为你好”作为借口,在这样那样的事情上教诲纠正朋友。殊不知,这种给人以窒息压迫感的做法很容易使人望风而逃。  阿迅是我大学时的朋友。有一段时间,我们是形影不离,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他对于班级的活动并不热心,喜欢单独行动。那时我是班长,对于班级搞活动,就怕别人不参加,因此就有点生气,心想好朋友都不支持我,那以后怎么办?一次单独在一起的时候,我向他提起了此事,但我不想直接说要他支持我,我换了个说法,在谈了一遍应该参加集体活动的道理之后,为了加强语气,我郑重的对他说:“离群对你自己是不好的,它只能使你孤立!”他一直没说什么,最后只是淡淡地说:“我不喜欢热闹,我喜欢一个人安静地呆着。”谈话在不高兴的气氛中结束了,以后,我们之间的关系疏远了。  也许当时我直接把我的想法告诉他,效果会好得多,但是在我以自己觉得能说服他的那种方式对他说了以后,却使自己失去了一位朋友。运用操作他人的策略也许能使人就范一时,但它却无法使友谊恒久。一位心理学家说过,维持友谊的一大技巧就是“还对方以个性自由,不以友爱之心越俎代庖,垄断他人的思考选择”。  ③信守承诺。即讲信用。古人讲君子“五德”:仁、义、礼、智、信,“信”就是信用。“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讲求信用是做人的根本原则之一,对朋友尤其要讲究一个“信”字。这就要求对朋友许出的诺言一定要兑现,无法实现的就应该向朋友解释清楚。要是失去信用,也就丧失了你的朋友信任你的基础。也许一次、两次还可以,但次数多了,你就会失去朋友。  那些喜欢开“空头支票”,拿别人的信任开玩笑的人,是很难维持住与别人的友谊的。  小E 是某国营企业的女工,工作一直勤勤恳恳,又是厂子里的技术骨干,因此,花在工作上的时间比较多,而对自己的终身大事却没顾得上,不觉就步入了大龄青年行列。一次厂长到基层调查,了解到小E 的情况以后,深受感动,在赞扬了她并要求她继续好好干之后,还拍着胸脯对小E 说:“谈对象的事包在我身上,过几天我就给你介绍一个。”小E 也深受感动,工作比以前更热情了。然而几天过去了,厂长并没有动静,转眼间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盼到厂长要给她介绍的“男友”。又是几个月过后,厂长又到基层去了解情况,在听到小E 的情况后,又大为感动,拍着胸脯对小E 说:“这事包在我身上。”然而此次小E 己不再信任厂长的诺言,工作也没有以前热情了。  ①谦虚。纽约市中区人事局最得人缘的工作介绍顾问是亨丽塔。但是过去情形并不是这样。在她初到人事局的头几个月当中,亨丽塔在她的同事之中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因为每天她都猛吹嘘她在工作介绍方面的成绩,她新开的存款户头,以及她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但是她的同事不但不分享她的成就,而且还似乎极不高兴。  后来,她开始改变做法,变得谦逊起来,再也不大谈特谈自己的种种成就,而是一起分享同事们的快乐与悲伤。很快,人们改变了对她的看法,她成了一个最受大家欢迎的人。  真正的伟人是很少吹嘘他们自己的成就的,而是把功劳归于众人,这是他们经常的做法。人们用“虚怀若谷”来形容那些谦虚的伟人。其实,谦虚不但不会抹杀你取得的成绩,而且还会抬高你在众人心目中的形象。  ⑤大度。长久以来,人们不但把有度量,能容得了他人,包容万物看作是人生一大美德,而且还把它当作是事业的基础,一个成功者必备的内在索质,“宰相肚里能撑船”也成为人们衡量是否大度的一个标准。当然,大度还会为你赢得众多的朋友。  阿强是我大学时的好朋友,然而刚开始我并不认识他,因为不在同一个班级。但是一次偶然的事件却使我认识了他,并与之成为了好朋友。  那是一个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的早晨,我因为有点急事,所以骑车骑得飞快,而且脑袋里还在想着如果迟到了怎么办。在几次有惊无险的差点撞着行人之后,我并没有放慢车速,在一个拐弯处,为了躲一辆汽车而把阿强撞着了,且而我自己也重重地摔在地上。也许换了别人会说:”准让你那么冒冒失失,活该!”然而他当时却没在意自己是被撞着了的,而是把我拉起来,并帮我扶起了车子。从此,我们就认识了。  在以后的几次交往中,我发现他是一个很宽容的人,为人也非常大度,给人以宽厚的感觉。以后几次谈起那次“撞车事件”,他都笑着说:“要不是因为我在那儿,你会安全过去的。”  ③忠诚。耐尔·卡内基曾经向我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当我5 岁的时候,我父亲花了50 美分买了一只黄毛小狗。它是我童年时期的光明和欢乐。每天下午大约4 点半的时候,它一声不响地卧在前院,那双漂亮的眼睛紧紧盯着小路,一旦听到我的声音或者看到我用碱水刷子摇晃着饭桶,它就像一颗出膛的子禅一样一口气跑上小山来迎接我,一边撤欢地蹦蹦跳跳,兴高采烈地吠着。  蒂比做了我5 年形影不离的伙伴。后来在一个悲剧性的夜晚——我永远忘不了这个晚上——它被杀死在离我不到10 英尺的地方,是被闪电击死的。  蒂比的死是我童年的一大悲剧。  蒂比死了,幼年的卡内基失去了一位最好的伙伴,最忠诚的朋友。还有什么比忠诚于朋友、忠诚于友谊更崇高的呢?对朋友要忠诚,也是维持友谊的一个诀窍。  ①理解与体贴。80 年代初的时候,老山前线的战士曾喊出了“理解万岁”  的心声。那是他们被人民、被祖国理解支持而说出的肺腑之言。是的,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多替别人想一想,多一点理解与体贴,那么我们这个世界就会少一点争斗,少一点不愉快。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称心不如意的事情,都有心情烦闷的时候。心情烦闷时,任何人都需要倾吐的对象。尤其是生气的顾客,不满的伙计和满怀悲伤的朋友,更需要有人来听他们倾诉,更需要有人来理解。  体贴和安慰他们。“如果你能把握住这一点,就一定能成为别人喜爱的人。”  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尼古拉斯·M·巴托拉博士曾经这样说过:”只为自己设想的人,是最没教养的人。即使他接受过高等教育,也终究是个没有涵养的人。”  可以说,善于理解、体贴别人,也是一个人伟大的同情心与善心的外在体现。  下面举一例子说明。  我在一家百货公司买了一套西服,才穿了一次,就发现它褪色。我感到被欺骗了,就拿着西服到这家百货公司去讲理。可是其中的一位店员却不耐烦地对我说:“像这样的西服,我们已经卖出去上千套了,从没有听到顾客有什么不满的,你是第一个说衣服有问题的人。”  如果仅用文字表达,她所说的话就是这些。可是她说话时的语气和神情,就好像在说“你别撒谎”、“你不要骗我”一样。  我和她正争论,旁边的一位店员也插嘴说道:“黑色的衣服刚开始穿的时候,都会有些褪色。而且这样的价钱也只能买到这样的货,这是染料不太好的缘故。”  这么一来,我简直无法再忍下去了。第一个店员的口气是在怀疑我在说谎,而第二个店员居然认为我花那样的钱,买到这种货,已经很不错了。我气得肺都要炸了,正要把西服朝她们俩扔去时,这家百货公司的总经理闻声及时赶到了。  总经理的到来,不但制止了事情的继续恶化,而且使得我这个气的快要发疯的人很快恢复了平静,他是这样做的。  第一——他静静地听我说话。  第二——等我说完后,他才让店员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总经理一直是站在我的立场上和她们争论。他不仅承认西服褪色是导致白衬衫领子被弄脏的原因,还命令店员不得再将这类商品卖给顾客。  第三——他承认不知道这种西服会掉色儿。最后他还说:“真抱歉,您看现在该怎么处理呢?本公司完全听从您的意见。”  本来我是非常愤怒的,听他这么诚恳地征求我的意见,也就不由自主地说:“我想问问您,褪色是不是仅是个暂时现象?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防止褪色呢?”  总经理想了一下,建议我试穿一个星期之后再做决定。他说:“假如您还是不满意的话,就请您退货吧。我一定替您换一套。真对不起,让您为这件事烦恼。”  我点头答应了,很满意地离开了那家百货公司。果然,一个星期后,西服就不再掉颜色了。  那家公司的总经理仅仅是站在了顾客的角度替顾客着想,不但平息了一场风波,维护了公司名誉,而且还感动了一位素不相识的人。从中可以看出理解别人的意义。  从以上的诸多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一旦拥有了这些美好的品德,不但会融洽周围的人际关系,结识很多朋友或巩固与老朋友的友谊,而且还会促进自己事业的成功。  一个人拥有美好的品德和杜绝不被人喜欢的品德,二者是统一的,一致的。那么,我们在拥有美好品德的同时,应注意防止哪些不好的或者说对自己人际关系不利的品德呢?除了参考“安德森人际吸引品质表”(表5—1)之外,还可以参考我国的心理学家所研究总结出的以下10 种不利于人际吸引的品德因素:  ①为人虚伪。人们在与虚伪之人交往时,常担心上当受骗,失去通常的安全感。因此,虚伪的人难吸引他人。  ②自私自利。这种人只知关心自己,不顾及他人,甚至损人利己,谁愿与之往来呢?  ③不尊重别人。这类人常挫伤别人的自尊心,破坏了别人社会心理需要的满足,人们都讨厌他。  ④报复心强。与报复心强的人交往,使人时常担心,稍有不慎,就可能遭报复。既然如此,不如与之疏远。  ⑤妒忌心强。妒忌别人,实质上是企图剥夺别人已经得到的物质精神的需要。这种心理一旦表现出来,就会令人反感。  ⑥苛求于人。吹毛求疵,苛求于人,使人不快,叫人自尊受损,解除这种不快的办法就是“敬而远之”。  ⑦猜疑心重。与这类人交往,难以真诚坦率相待,他们常叫人感到委曲冤枉,难于亲近。  ⑧过分自卑。自卑是无能,甚至是卑贱的影子。与自卑之人交往,不能将双方放在同一水平上,让人感到一种不平等的隔阂。人不愿同总是自己瞧不起自己的人来往。  ⑨骄傲自满。恃才而傲,使别人感到受到威胁,或是喜欢自我吹嘘,使人产生不信任感。  ⑩孤独固执。孤独固执,难与人共事。同他们在一起如置身冰谷,感到压抑,谁愿同他们在一起自寻烦恼?  所以,你要使自己具有魅力,不仅在于你的外表,也不仅在于你的背景,而更多的在于你的品德修养。那些心灵污浊的人是不配享受友谊与帮助的。  (2)知识修养。“徒有其表,胸无点墨”是人们对那些没有知识的人的无情嘲讽,一个人看上去风度翩翩,人也蛮有精神的,可是一与他交谈,就口出别字,错误连篇,漏洞百出,缺乏知识与理想,这样的人是很难能吸引住别人的。同样的道理,一个人虽然思想品质很好,但是知识却很有限,与人交谈两句便无话可说,或者满口滔滔不绝,却毫无内容,尽是些废话,很难想象他也能文到那些既有知识又有涵养的朋友。  伟大的思想家苏格拉底曾说过一句话:“知识是一切美德的化身。”英国伟大的诗人、哲学家培根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为什么这些伟大的思想家们都这么看重知识呢?原因很简单,知识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知识是人类经验与智慧的总结。一个人有了知识,就可以“明教化,通礼仪”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一个人有了知识,就可以认识社会,改造社会;一个人有了知识,就有了指导他实践的精神武器,他会知道怎样更好地帮助他人,怎样更有效地创造人类的财富..所以说,知识是人类一切美德的化身,知识也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最伟大的力量。  知识与智慧是连在一起的,有了知识就有了智慧。那些虽然长相平平,甚至有些难看的人,只要他(她)拥有丰富的知识与智慧,在社交场上,也同样会受到人们的青睐。白朗宁第一次见到芭莱特时,她“孱弱瘦小的身躯,蜷伏在沙发上,连欠身让坐都不能”,可是芭莱特那凝结着她全部知识与智慧的动人诗篇,让白朗宁着迷不已,乃至不惜二次碰壁才获得了与芭莱特的爱情。  而那些没有知识与智慧的人,有时却连到手的爱情都抓不住。蒲松龄在他的《聊斋志异》中,写了一位嘉平公子,由于他“风仪秀美,使温姬十分痴情,愿奉终生”,虽经公子父母“百求驱之不能去”。一次,公子因饭菜不合口,写了一首训斥厨师的诗:  树(厨)上老桃(姚)太可浪(恨)不听孝(教)导自主张抄(炒)鱼片里无花菽(椒)×(烩)海生(参)中少生江(姜)温姬看了,好气不过,在诗边批道:  何事可浪花菽生江得婿如此不如为娼写罢,温姬愤然而去。  不过,如果一个人既长得好看,又有惹人喜爱的品德,还有渊博的知识,三位于一体,那将是再好不过了,那他肯定就是社交场上的幸运儿,是最有魅力的人。然而,这样的完美结合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是没有这么幸运的。  当然,如果你相貌平平,甚至还有点丑,这些都是不能改变的。但是,一个人的知识是可以增长的,如果你不具相貌优势,那就要自己做一个有知识的人。  也许有人会想,我这个人脑袋太笨,不可能学到太多的知识。其实不然,智慧在于开发,只要你肯努力,“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俗话说,“笨鸟先飞”,虽然你记忆力不如别人好,或理解力比别人差,但你都能靠勤能补拙而使自己成为一个知识丰富的人。而很多自侍聪明的人却不见得有知识。或者你在想,我都什么年龄的人了,上学时没好好地读书,现在怎么办?  孔子五十才学《周易》,白石老人也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正因为读书时学的东西太少,所以现在更应该加借努力地学,弥补以前的损失,而怎能言晚呢?当然,在这个问题上,更多的人会抱怨自己没时间,这时我就应该送您歌德的一句话:“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永远找得到充裕的时候。”要不,你学鲁迅先生也行:“我总是在别人喝茶、闲聊、或吃饭的时候,抓紧时间看上一两页书”,“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  努力地加强自己在品德和知识方面的修养,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这是增加自己的社交魅力最有效的方法。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6
正序
倒序
[成功]社交谋略与技巧
[成功]社交谋略与技巧-2
[成功]社交谋略与技巧-3
[成功]社交谋略与技巧-4
[成功]社交谋略与技巧-5
[成功]社交谋略与技巧-6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社交谋略与技巧
社交谋略与技巧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