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 吉川英治-63

蛮族姑娘应声拔出短刀,一齐向孟获、孟优扑来。二人惊叫一声,将蛮族姑娘连人带刀一齐踢倒,跳出圈外,却立刻又被杨锋的五个儿子和族人一拥而上,用绳索套住,捆了起来。  朵思王正要逃走,也被杨锋一脚绊倒在地,杨锋手下轻而易举将其拿获。  朵思王手下的蛮将们早已酩酊大醉,迷人的舞蹈更让他们神魂颠倒,此时竟然毫不反抗,一个个被杨锋手下捆得结结实实。  报信的狼烟同时腾空而起,山野间顿时响彻起嘹亮的金鼓螺号。秃龙洞的蛮兵们一见孔明三军汹涌而来,转眼间就在黑暗中四散逃奔而去。  孟获恶狠狠地对杨锋破口大骂:“杨锋,你也是蛮国一洞之主,为何要坑害朋友,帮助孔明?”  杨锋笑道:“我其实之前也被孔明俘虏过,感其厚恩大德,今天才来以此为报,奉劝你也投降吧。”  “畜生!你不得好死!”就在孟获暴跳如雷叫骂不止时,孔明带着幕僚走了进来。杨锋的五个儿子立刻脱下蛮装,重新穿戴甲胄,列队欢迎孔明,原来他们也是蜀军武士装扮的。  孔明走到孟获面前问道:“这是第五次被俘了,孟获,你心服了吧?”  孟获气急败坏地说道:“心服?笑话!我是被这个叛徒所绑,又不是被你所抓获。”  “抓你这个匹夫,何须本帅亲自动手?我若亲自动手抓你,你可愿臣服王化?”  “不必说什么王化!我也是南蛮国王。自古以来我族世居银坑山,凭借三江之险镇关自守,你如能在那里破我,方显得你有手段。今天你用这种伎俩取胜,岂不惹人耻笑?”孟获依然口出狂言,心中不服。  四十三 女杰  孔明决定第五次将孟获放掉,他对孟获说道:“就按你的条件,在你希望的地方再战一次。这次或许连你的九族都会命丧黄泉,小心迎战吧。”  孟获的弟弟与朵思王也被一并释放,三人各自骑上马,羞愧地向远方逃去。  孟获的领地、南蛮的国都,在今日昆明更南边,位于三江合流的银坑洞,那里草木丰茂,土地辽阔。  从今天的地图上,已经查不到银坑洞这个一千七百年前的地名,但从亚洲大陆南方的河流走向上来看,中南半岛湄公河的上游,泰国湄南河的上游,缅甸萨尔温江的上游,全都源于西藏东麓地区与四川西部、云南省,正好全都流经当年孔明远征南蛮的地区。  在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对三江与当时的蛮都有如下描述:那洞外有三江:乃是泸水、甘南水、西城水。三路水会合,故为三江。其洞北近平坦三百余里,多产万物。洞西二百里,有盐井。西南二百里,直抵泸、甘。正南三百里,乃是梁都洞,洞中有山,环抱其洞;山上出银矿,故名为银坑山。  山中置宫殿楼台,以为蛮王巢穴。其中建一祖庙,名曰“家鬼”。四时杀牛宰马享祭,名为“卜鬼”,每年常以蜀人并外乡之人祭之。  总之,此处应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缅甸、中南半岛、云南省一带。  孟获当初离开蛮都所在的蛮国中部,特意到今贵州、广西省境一带迎击孔明的远征军,屡战屡败,是因为他为策动蜀境地区太守与各洞蛮兵,不得不亲临阵前。正如他对孔明所言,他只有在扼三江要冲的银坑洞,才能发挥出自己真正的实力。  一败再败的孟获,终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蛮都。  绿沙银壁的蛮宫里,聚集着几千位四方洞主与酋长,日复一日,纷纷议论着即将来临的灭顶之灾。这天,孟获妻弟、八番部长带来洞主说道:“此去西南热带国家中,八纳洞洞主木鹿王,威势最为强大,我们只有借他之力。木鹿王深通法术:出则骑象,能呼风唤雨,常有虎豹豺狼、毒蛇恶蝎跟随,手下更有三万神兵,甚是英勇,其王威已达我邻国天竺。他虽一向与我蛮都不和,大王可修书具礼,前往求之,告以如今蛮土大难临头,他也是蛮土中人,想来必然允诺与我们共拒孔明。”  堂上的各位洞主、酋长均表赞同,孟获于是便命妻弟带来为使节,前往八纳洞,该地约在现在的缅甸、印度一带。  三江要冲的三江城,为银坑山蛮宫的前卫阵地,孟获将朵思王派到城里,任其为前卫总大将。  蜀国大军不日便到达三江,长途跋涉之艰苦,远甚于战场作战。  三江城三面环水,一面接陆地。孔明先派魏延与赵云领兵逼上前去,略施攻城计划以探虚实,果然是城墙坚固,城内皆为蛮军精兵。  城墙上架有无数弓弩,一弩可齐发十箭,箭头涂有剧毒,中箭者均皮肉溃烂,五脏露于体外而死。  三次攻击无功而返,孔明即下令撤至十里之外,布下蜀军阵地。退兵果断迅速,可谓孔明用兵之一大特点。  南蛮见魏延、赵云撤退,不禁扬扬自得,“蜀兵害怕毒箭,不得不将阵地后撤。”  过了十来天,单纯的蛮兵越发轻敌,“孔明看来也不过如此。”  孔明则一直在注意天气情况,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不忘将大自然的力量为己所用。  连日强风,每天飞沙走石,看来明天也不会停歇。  当天蜀军各阵张贴了孔明发出的布告:“明晚初更以前,各队将士,每人另备一件衣服,不得有一人疏漏,不备者处斩。”  虽然不明其意,但严令之下,无人敢懈怠。将士们备好衣服,心中难免奇怪,“准备衣服究竟要干什么?”  出战的命令突然传来,各部整装待发,此时正好是初更时分。  孔明登上点将台,发布三道命令:一、各人将脚下之土塞进衣服,制成土囊。二、每名士兵携一土囊,依令前进。三、到达三江城下后,将土囊掷于城墙下,沿墙堆坡,直至墙头,然后从坡上突入城内,先突入城内者重赏。  孔明前日严令准备衣服的用意,将士们至此方才明白。二十万蜀军加上一万余名蛮土降兵,每人扛着一个土囊,急速向三江城下攻来。  守城蛮军毒箭乱射,但面对漫山遍野的蜀军人海,其杀伤不及千分之一。转眼之间,沿墙堆起几座土坡,有二十余万个土囊在手,再高的墙头也不难逾越。  魏延、关索、王平率军争先冲上墙头,扛上来的土囊不断掷于城内,又筑成了向城内冲击的通道。  蛮军成了釜中之鱼,左躲右闪,无法抵抗,许多蛮兵退往银坑山,也有人打开水门,朝江上逃命。  此战生俘蛮兵无数,孔明照例晓之大义,以仁相待,又将城中缴获之物,尽皆犒赏三军。  曾经显赫一时的朵思王,威风全无,也于此役死在乱军之中。  消息传到银坑洞,蛮宫中的孟获大惊失色,“什么?三江城丢了?孔明已率军入城?”  他召集族人共商对策,众人心中惶惶,不知所措,就在此时,身后屏风里传出一阵笑声。  “大胆!谁在后面偷笑?”有族人去屏风后探头一看,却见孟获之妻祝融夫人正在倚床午睡。夫人平日养在屋里的一头雄狮,也像猫儿一般,睡眼惺忪,把头伏在夫人腰边。  众人不便发作,只得继续讨论,谁知祝融夫人又在屏风后面笑了起来。  众人只当不曾听见,孟获却不堪忍受,终于呵斥道:“夫人,你所笑为何?”  祝融夫人闻言,与狮子一起猛然从床上跳下地来,走到跟前,看也不看族人一眼,劈头就对丈夫孟获吼道:“看看你自己,枉为七尺男儿!连二十万蜀军都打不过,岂能当这南蛮国王?我虽女流之辈,但只要出马,也定叫孔明不敢再踏上蛮土一步!”  此女为上古祝融氏后裔,擅长骑射,练得一手百发百中的飞刀绝技。  孟获历来惧怕这位夫人,此时被她一席抢白,顿时变得哑口无言。族人也因连遭败绩,只得忍气吞声,沉默不语。  “请给我一支人马,我要亲自上阵,杀得蜀军人仰马翻,看他孔明还如何威风!”第二天,祝融夫人跨上自己的卷毛马,披散头发,赤着双脚,一身绛红战袍,穿上镶珠黄金甲,背插七把短剑,手持丈余长矛,就像一团火球,在战场上驰骋冲杀。其长矛所到之处,蜀兵应声而倒。  蜀将张嶷一见,心中好生奇怪,“哪里冒出来的铁娘子?”随即策马追了上来。  不想天上突然飞来一把短剑,正中张嶷大腿,将他从马上掀了下来。  “把他绑起来!”祝融夫人说罢,又飞马杀向敌人。蜀将马忠迎上前来,又被一柄飞来的短剑射中马头,也跌下马来,被蛮军俘获。  当日战罢,蛮军大捷,孟获乐得手舞足蹈,“大获全胜,指日可待!”  祝融夫人令将张嶷、马忠斩首,鼓舞士气,孟获阻止道:“不可。我五次被俘,孔明都将我放了回来,若马上杀了此二人,倒显得我器量不大。不如等生擒孔明之后,再一并斩首不迟。”  二人于是得以活命,时时被孟获嘲笑取乐。  孔明虽担心二人安危,但料想尚不致有杀身之祸。他召来赵云与魏延,面授救出张嶷、马忠二人之策。  炎阳之下,每天交战不断。祝融夫人亦如火球一般,穿梭于战场之中。这天赵云策马上前,向她挑战。祝融夫人毕竟是女流之辈,见到赵云这般猛将,自知不敌,飞出短剑之后,转身便逃。  “这女人就像树梢上的飞鸟,怎么也抓不到。”赵云虽然勇猛,但望着远去的祝融夫人,也只能扼腕叹息。魏延第二天特意来到阵前,派出一队士兵,对着祝融夫人叫骂嘲弄。祝融夫人一怒之下,扬鞭策马紧追不舍,魏延引她追了一阵,眼看时机已到,一跃而上,揶揄道:“鸵鸟夫人,且等一等。”  祝融夫人一见有诈,又像上次一样,飞出一柄短剑,回马便走。哪知又是一通鼓鸣,赵云从另一方大声嘲笑道:“那边过来的到底是只鸵鸟,还是只母猩猩啊?”  祝融夫人怒不可遏,不顾一切地向蜀军冲杀过来。蜀军故意边战边退,还不时停下来叫骂嘲弄,渐渐将她引进山里预定的伏击地点,伏兵突然从四面八方包围上来,将祝融夫人一举生擒。  孔明于是遣人至孟获阵中传言:“你的夫人现已在我营中,愿将其交换张嶷、马忠。”  孟获大惊,只得立即将张、马二将放回阵来。孔明亦对祝融夫人赐酒相送,岂料她虽然没了马上的威风,却还是豪饮斗酒,一解开绳索,也像孟获一样,留下几句豪言壮语,回营而去。  四十四 木兽行走  带来洞主出使邻国返回银坑洞,向孟获报告:“木鹿王答应了我们的请求,将于几天之内,亲率本国大军前来。只等木鹿大军一到,蜀军必然土崩瓦解。”  其姐祝融夫人与姐夫孟获听罢大喜,也都把木鹿大军视做最后一线希望。几天之后,得报八纳洞洞主木鹿王已率数万大军来到,孟获夫妇急忙到王宫门外迎接。  “啊,岂敢有劳大王与夫人亲来迎接!”只见一头白象颈系金铃,背负七宝鞍座,木鹿王骑在象背上,身披锦襕袈裟战袍,颈戴金珠项链,足套黄金环,腰坠璎珞,悬着两口大刀。  木鹿王从象背上下来,信心百倍地说道:“二位尽可放心,且待我来日踏平蜀阵。”说罢悠然穿过蛮军旗阵,跟着孟获与祝融夫人走进宫去。  他率领的三万军队,带着近千头猛兽,所到之处,狮吼、虎啸、豹叫、狼嗥,兽吠此起彼伏,震耳欲聋。  当晚,篝火通明,蛮乐尽享,王宫中的欢迎宴会一直开到深夜。  孟获夫妇倾其所有,拿出山珍美味,设宴三日以飨来宾,媚态做尽,只求获得木鹿王的欢心。木鹿王果然气概不凡,到了第四天,下令整装待发。  “明天且看我杀蜀军一个落花流水!”  从当晚直至次日早晨,只听见近千头猛兽对着天空嘶吼咆哮,彻夜不停。一问方知,临战前断其饵食,正是要使猛兽空腹枯肠,好在战场上猛扑敌军,饱餐一顿。  天亮以后,木鹿王骑着白象,腰挂两把宝刀,手持蒂钟,傲然来到阵前。  蜀军尚未接战,已经惊悚不已,“那是些什么怪物?”  赵云、魏延登上望楼一看,难怪士兵畏惧胆怯。只见木鹿王的士兵皮肤漆黑,犹如凶神恶煞一般,身后的大群猛兽,摇尾生风,仰天长啸,吼声不绝。  “魏延,我从军以来,未曾见过如此敌人,如何是好?”  “我也是大开眼界,世上竟有这样的军队!”  就在两员大将看得目瞪口呆、一筹莫展之时,高高骑在白象背上的木鹿王,忽然摇响手上的蒂钟,前锋长枪队应声冲上前来,两军立即陷入混战。  木鹿王见时机已到,口中念起咒语,手上的蒂钟越摇越猛,猛兽队打开锁链、兽笼,成群的狮子、老虎、黑豹、恶狼,犹如一阵狂风卷起漫天沙尘,空腹枯肠的野兽张着血盆大口,朝着蜀军猛扑而来。  赵云、魏延的战线顿时崩溃,蜀军士兵回头便跑,任何军令也无法阻止逃命的脚步,全军像潮水般一直退到三江城下。蛮军将士越战越勇,也像猛兽般四处追杀来不及逃走的蜀军。  木鹿王再度摇响手上蒂钟,已经饱食人肉的猛兽摇头摆尾,纷纷跑回白象身边,蛮兵将其重新上锁、入笼,鼓角齐鸣,向银坑山王宫凯旋而去。  听完赵云、魏延禀报当日败绩,孔明笑道:“书中所言果然不是危言耸听。未出茅庐之时,我从兵书上便已得知,南蛮国有驱使豺狼虎豹作战的阵法,今日之战即败在此阵法之下。幸好出征之前,我已做好准备,以防万一,你们不必惊慌。”  他立即命令一队士兵,将准备好的战车拉到帐前来。  士兵把二十几辆战车全部拉了过来,这些战车一直由重兵保护,用布幔覆盖,秘密藏在军中,无人知晓。  孔明吩咐道:“将布揭掉。”  只见每辆车上载着一个大如居室的箱子,众将全都好奇地睁大了眼睛,不知这些大箱子里究竟装有何物。  十几辆车上载着涂成黑色的箱子,另外十几辆上载着红色的箱子。  孔明手持钥匙,亲自把红箱子全部打开,十几个巨大的怪兽木雕,立刻展现在眼前——有的像老虎,有的像狮子,还有的像犀牛,一个个硕大魁伟,令人望而生畏。  “这些木兽有何用处?”  “千里迢迢将这二十几辆车子推到这里,原来装的就是这种东西?”众将一脸狐疑,均不明白孔明的用意。  第二天,蜀军在阵前的路上设下五道坚固的防线。  日前蛮军打了胜仗,孟获顿时骄横起来,他与木鹿王来到阵前,手指远处说道:“你看,前面四轮车上坐着的,就是蜀国那个老奸巨猾的孔明。大王,愿你能像昨天一样,再次大获全胜。”  木鹿王点点头,又像昨天一样,摇响蒂钟,念咒作法,唤来一股妖风,放出猛兽群,向蜀军扑来。  霎时间飞沙走石,百兽狂哮,孔明的四轮车急忙掉头退到二道防线之后。  木鹿王挥鞭驱象,紧追而来。他在象背上挥起宝刀,大喝一声:“孔明,今天就是你的末日!”说着一刀下去,砍在四轮车的柱梁上。  木鹿王口念咒语,紧接着又是两刀,竟然都没有砍到,反被两个徒步的蜀军枪手绕到背后,对着白象腹部连刺两枪,但均刺不进大象身体,一枪滑脱,一枪折了枪头。  孔明向上举起羽扇叫道:“关索,立杀此人!”  又对木鹿王喝道:“木鹿王,你死到临头了!”  “胡说!”  就在木鹿王第四次挥起宝刀之时,嗖的一箭射来,正中他的咽喉。与此同时,关索的枪头也从下颚刺进了他的脑袋,木鹿王倒地而死。  今天推孔明四轮车的几个徒步武士,原来都已换成了关索这样的蜀军猛将,木鹿王自己撞到强手之下,也是他命该归西。  纵观整个战场,日前所向披靡的群兽,今日被蜀军阵里的木兽所制,再也无法逞威。这些木制的大怪物,口喷烟火,吼声如雷,前突横插,驰骋自如。面对如此巨大古怪的东西,蛮军的豺狼虎豹吓得四处逃窜。  其实,每座木兽内部均有十名士兵,木兽喷火咆哮,前进后退,皆是他们在施放硝药,操纵机械。这种前所未有的新兵器,自然也是孔明的创造。  蛮兵大吃一惊,猛兽群也夹着尾巴乱成一团,蜀军的鼓角震天动地,全军乘胜追击,一举占领了银坑山王宫。  孟获与妻子祝融、妻弟带来及族人落荒而逃,在途中被蜀军一网打尽,全部被俘。但孔明再次下令,将孟获及其所有眷属全部释放,“无巢之鸟,无家之人,何以活命?若还不服王化,即请整军前来再战。”  孟获犹如丧家之犬,再也不敢口吐狂言,只能抱头鼠窜而去。其余眷属原是靠着孟获狐假虎威,此时自然更是无言以对。  四十五 藤甲蛮兵  丢了国土,丢了王宫,无家可归的孟获悄然问道:“何处可以落脚,待日后卷土重来?”  妻弟带来洞主答道:“此去东南七百里,有个国家,名唤乌戈国,国王叫做兀突骨,不食五谷,以猛兽蛇鱼为饭;身有鳞甲,刀箭不能侵,其手下有三万藤甲军。”  “何谓藤甲军?”  “乌戈国漫山遍野长着山藤,采摘之后,浸于油中,再将其晒干,晒干复浸,反复晒浸几十遍,然后才造成铠甲,因为士兵身穿这种盔甲,因此号称藤甲军。四邻之国,无人敢与其为敌。”  “这又是为何?”  “藤甲的特征有四:第一,经水不湿;第二,重量极轻,着甲作战机敏轻盈;第三,渡江全不用船,穿在身上,便可在水上自由漂浮;第四,质地坚韧,刀箭皆不能入。”  “怪不得所向无敌,我们且去求兀突骨救救急吧。”  孟获遂带着一族残兵,往乌戈国求援去了。  乌戈国王兀突骨二话不说,一口答应为他报仇,随即点齐三万部下,身穿藤甲,集中于洞中。  孟获的残兵又各自归队,与藤甲兵合成十万余众,自乌戈国出发,布阵于桃叶江。  却说这桃叶江水清如碧,两岸桃树茂盛,桃叶连年落入江中,酿成一江毒水。外来旅人,饮了便会得病下痢,而乌戈国土生土长之人,饮了不仅不病,反而倍添精神。  孔明自从占领蛮都银坑洞之后,广施仁德,对蛮都治而不掠,对蛮民威服而不杀戮。待士兵经过修整之后,他又率军踏上了征途。  一天,他对魏延下令:“你带一队人马,前去桃叶渡口,只须探得敌人虚实即可。”  魏延领命,率军先向桃叶江前进,途中即与乌戈国和孟获的联军遭遇。原来乌戈国兵因从未打过败仗,自负而气盛,竟然大胆渡江前来发起进攻。  藤甲大军面对魏延的小股人马,杀声震天,其威猛气势与前日孟获的蛮兵不可同日而语。  更令人吃惊的是,蜀军射出的箭一触及敌人身体,便被弹开,竟无一奏效。  短兵相接,刀枪更无法伤及敌兵身体,藤甲军无须担心身体防护,只顾凶猛地挥舞蛮刀,步步紧逼上来。  顷刻之间,蜀军被杀得全线溃败。忽然,角笛鸣响,兀突骨下令:“撤退!”藤甲军随即停止追击,悠然退去,看来兀突骨要比孟获更懂兵法。  藤甲军渡江而回时,全都浮在水上漂游而过,就像是一群水马在游泳一般。其中有人觉得闷热,还脱去藤甲,放在水面,自己坐于其上渡江而去。  魏延看得惊愕不已,赶忙回营向孔明禀报:“此处异蛮绝非常人!”  孔明沉思良久,遂唤吕凯前来问道:“此地是蛮界何处?”  吕凯查过地图后,竭力劝孔明退兵:“此地为乌戈国,皆为无人伦者。其兵更有藤甲护身,一时难伤。又有桃叶江恶水,本国人饮之,反添精神,别国人饮之即死。我军怎堪与这等半人半兽之军为敌?丞相不如早日班师回朝为好。”  孔明理解吕凯劝谏的好意,但他还是摇了摇头,对左右幕僚说道:“既来征讨,半途而废便是功败垂成。若现在退兵,何异于白白发兵?又何以面对战死的英灵?要在蛮界施行王化,哪怕一隅未平,断不可言班师。”  第二天,他亲自乘坐四轮车,沿桃叶江畔巡视,实地考察附近地势。又下车徒步而行,登上北方一山,仔细勘察险峻地形。随后默默回到营地,召马岱前来,小声面授机密事宜:“除了上次用过的木兽车外,还有十几辆载着黑箱子的战车。你率一队人马,带着这些战车,秘密埋伏到桃叶江北的盘蛇谷内,战车上的黑箱子可如此使用。”  孔明告以黑箱子的使用方法,再三嘱其注意保密,并极为严厉地训诫道:“如走漏消息,导致战败,依军法严惩!不得有误!”  当天夜里,马岱所部与那十几辆战车,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第二天早晨,孔明又将赵云召来,授予一支人马,“你去把守盘蛇谷后通往三江的大路,做好埋伏,不得有误!”  接下来再召魏延前来,说道:“你率精锐去桃叶江沿岸筑阵,与敌人正面交锋。需要多少兵力,尽数带去。”  魏延一听自己担当最前线的先锋,大喜过望。  “不过——”岂料孔明话锋一转,立刻说得魏延再也乐不出来,“你一定不可取胜。如果敌人渡江猛攻,你就且战且退,抛弃阵地逃向预先插有第一面白旗的地方。如敌人再来进攻,你就继续溃败,逃向插有第二面白旗的地方。敌人一定会乘胜追击,那你就放弃一个个营地,继续朝着插有第三面、第四面、第五面白旗的地方狼狈地逃过去。”  魏延鼓着腮帮不满地问道:“我究竟要逃到何处为止?”  “在大约十五天之内,你要连打十五场败仗,抛弃七个营地。逃的时候,抛弃所有东西,只要带着队伍逃到看得到白旗的地方即可。”  “啊?要连战连败?”然而军令如山,魏延心中不乐,也只得怏怏而去。  张翼、张嶷、马忠也各自领命前去部署。孔明最后郑重宣布:“此战一定要将蛮地敌对势力一举歼灭!”众将听了,信心大振,无不摩拳擦掌,待机而动。  此时,兀突骨与孟获早已退到桃叶江南岸,虽然首战告捷,自觉可以不可一世,却仍相互提醒,不可轻举妄动。  “孔明此人诡计多端,不知又在打什么主意。请兀突骨大王务必小心,林内山阴之处,孔明都会藏有伏兵,千万不可大意。”  “是啊,孟获,这个我知道。你自己也要注意,切不可一时冲动,意气用事。”  瞭望的蛮兵前来报告:“从昨晚开始,蜀军大队人马来到北岸构筑阵地。”  “在哪里?”两个蛮王一起来到岸边,手遮额头,向对岸望去。  “蜀军如果在那个要冲构筑坚固阵地,对我军十分不利,必须趁现在就将它摧毁!”  命令一下,藤甲兵立即渡过桃叶江,开始猛烈进攻。  魏延依令且战且退,但蛮军并不恋战,打胜以后,即刻收兵撤回桃叶江南岸。  魏延于是又回到北岸,重新开始构筑阵地,孔明也为他增派了兵力。蛮军一见北岸来了援兵,也调兵遣将,再次发动更大的进攻。  四十六 战车与地雷  这一天,兀突骨亲自指挥藤甲兵全军,渡江前来进攻。  蜀军虽然摆出奋力抵抗的架势,但战线逐渐崩溃,不久便一败涂地,抛下旌旗、武器、盔甲,争先恐后地败逃而去,一直逃到一面白旗招展的地方,方才重新集结起来。  “敌人逃得上瘾了,现在可以大胆追击,将其全部歼灭掉!”  兀突骨大获全胜,自鸣得意,对身后跟来的孟获做了个手势,随即率领大军,朝着敌军的集结地追赶上去。  魏延按照既定计划,一战即败,败了再战,再战再败,沿着第三面白旗、第四面白旗,一路不停败退。  战至第七天,蜀军已经放弃了三所营地,逃过了七个集结点。  “奇怪,蜀军怎么如此不堪一击?”兀突骨心中起疑,放慢了追击速度。谁知魏延立刻鼓起士气,增加兵力,突然前来反击。  魏延在反击战中一马当先,向兀突骨发起挑战。不到几个回合,魏延险些被兀突骨刺中,转身便跑。兀突骨大喝一声:“哪里跑!”率领藤甲兵,紧追不舍。  诱敌深入的作战其实异常困难,逃得过分亦会引起追击者的怀疑。魏延每每逃跑之后,又折返回来,虚张声势,叫骂诱战,就这么且战且退,终于在第十五天,跑过了第十五个集结点的白旗。  战至今日,就连猜疑心颇重的兀突骨,也不得不感到自己武功超群,成就空前。他骑在大象上,回头对部下得意地说道:“你们都看见了吧?十五天追击作战,踏破蜀军七处营垒,十五战连胜,势如破竹。如今桃叶江到此地三百里之内,已经杀得敌人一个不剩。孔明早就望风而逃,大局已定,我们来庆祝胜利吧!”  眼望着丰硕的战果,陶醉在缴获的美酒里,藤甲军气焰嚣张,以为天下无敌。  第二天的战斗来临了。兀突骨骑在白象上,头戴日月狼须帽,覆满鳞甲的身上挂着金珠璎珞,伸着漆黑的四肢,面如发怒的罗汉,挥着铁枪,朝蜀军冲来。  魏延迎上前去,奋战不过数回合,便转身飞奔,绕过一座山,向盘蛇谷深处逃去。  兀突骨率领部下追到谷里,忽然停下白象,警惕地朝四周小心张望,“且慢!小心伏兵。”  直到看见四面山上草木全无,无法埋伏士兵,兀突骨这才放下心来,令全军在谷里休息。  “蜀军逃到哪里去了?”就在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手下蛮兵前来报告:“深谷里随处扔着十几辆车子,车上载着巨大的木箱。”  兀突骨亲自前往察看,果见四处散乱着许多车子,像是装载粮食的货车。  “这可是一大缴获。敌人狼狈逃窜时,将货车拉到山谷里,山路崎岖,进退两难,只好扔在这里。箱子里装的定是从成都带来的珍馐美味,大家快把这些车子全都拉到山谷外面去。”  兀突骨领着藤甲兵拉起车子朝后倒退,正当他要走出山谷峡口时,忽然头顶传来一阵轰隆声,无数巨石、大树从天而降。  “天啊!”兀突骨惊得魂飞魄散,但无处可退,左右蛮兵尽被压在巨石大树之下,化为几百具尸体。山上的巨石、大树仍在不停落下,山谷口转瞬之间已被堵死。  “山上还有敌人!快开出一条道来冲出去!”就在兀突骨疯狂地下令开路时,身旁一辆车上的箱子里已经喷出了火焰。  全军顿时乱成一团,纷纷争先恐后地又转身朝深谷中逃去,谁料天崩地裂般的一连串巨响,烈火硝烟顿时充满山谷,支离破碎的蛮兵手脚与沙石一起被炸得飞上了天。  兀突骨从白象上跳下来,白象在火焰中狂奔乱窜,终被烧死在盘蛇谷底。  兀突骨攀着断崖,想要爬上山去逃走,但火把从左右山上雨点般地向山谷里扔来,引燃了蜀军预先埋藏在岩缝里和山谷底的火药线,盘蛇谷须臾之间便成了烈火熊熊的地狱。  火光冲天乱窜,轰隆声不绝于耳,呛人的硝烟里还带着被烧焦了的尸体的恶臭。乌戈国的藤甲军,就此全部被烧死在盘蛇谷里,无一人生还。  孔明第二天来到山上,望着山谷扑簌泪下,惨然叹道:“我虽有功于社稷,但杀戮如此之多的生灵,必会折损自己寿数。”  却说南蛮王孟获待在后方,做梦也不曾想到乌戈国的藤甲军已经全军覆灭。  这日来了千余名蛮兵,他们是来接孟获上前线的。  “乌戈国王率领藤甲军,对蜀军穷追猛打,已经将孔明追到了盘蛇谷里。他令我们来请大王前去,与他一起为孔明送终!”  孟获闻言大喜,“太好了!孔明也有今天!”他骑上大象,带着所有部下,向盘蛇谷赶去。  “喂!别走得太快,是不是走错路了?”途中,他忽然发现在前面带路的那一千名蛮兵中,有一队已经不知去向。  “不对啊,怎么回事?”孟获心中起疑,正想带领人马往回走,却为时已晚。  一旁的树林中响起鼓声,张嶷和王平杀了出来,另一面的山背后也冲出一支人马,魏延、马忠正呐喊着向他逼近。  “撤退!不,向前冲!”孟获进退维谷,狼狈不堪,只得准备不顾一切地向山上突围。谁知刚刚来到山脚,便听见山上响起金鼓。抬头一看,旌旗满山,关索、马岱挺着龙枪蛇矛,正向他猛冲过来。  “孟获!投降吧!”  “糟了!”孟获嫌大象行动迟缓,慌忙跳下地来,朝着林中小路狂奔而去。  跑进树林,听到前面响起清脆的金铃声,一辆四轮车迎面而来,遮阳的绢盖之下,坐着面带微笑的孔明。只见孔明举起手中羽扇喝道:“反贼孟获!今番你该清醒了吧?”  孟获顿时感到一阵眩晕,举起两只拳头朝着天空大吼一声,随即扑通一声,昏倒在地。  马岱不费吹灰之力,用绳索将孟获捆住,带回营地。关进囚室之后,孟获惊恐得不停地四处张望。看到不可一世的蛮王如此丑态,众将不禁笑得前仰后合。  四十七 王风万里  当晚,孔明先对众将坦言:“此次将藤甲军彻底消灭,实为大损阴德。”然后,他才解释此次的战略:“连输十五阵,是为诱使敌人傲慢,将其引至盘蛇谷。这一计策,各位想必已经明了。此战使用我年轻时发明的地雷、战车、火药线,得以将敌人一举歼灭,这与以往的战法大不相同。但无论何种战争,皆由‘人’来进行,非‘武器’所能决定胜负。为蜀国将来着想,我军断然不可因有了这种新兵器而懈怠操练,否则后患无穷。”  孔明接着说道:“初见藤甲军时,我确实感到棘手。敌人藤甲的优势非常明显,但我从反面去看,便发现藤甲的优点也正是它的弱点。有道是‘利于水者必不利于火’,藤甲乃油浸之物,不仅毫不防火,反而见火必燃,只会烧得着甲之人无从脱身,因此我才定下用火药车、地雷进行火攻的计策。”  众将闻言拜伏在地,赞叹丞相的计谋神鬼莫测。  第二天,孔明令将孟获、祝融夫人、妻弟带来与孟优等人全部带到大帐,脸上看不出丝毫怒色,只是怜悯地说道:“你们这等不明天理、不识仁爱之辈,只要看到你们,连我都觉得羞耻。来人!松绑,放他们回去吧。”说完转过身去,径直往里走去。  忽然,有人大声哭道:“丞相!请等一等。”竟然是孟获在哭叫。他不等绳索解开,纵身一跃,咬住孔明的衣裳。  孔明从眼角瞥了他一眼,“你还有何事?”  孟获以额撞地,不停顿首,“我罪该万死。”他一字一顿地呜咽着哭道:“孟获虽然野蛮,但也知道,自古以来,何曾有过七擒七纵!身为化外之人,也无法不感戴丞相如此宏恩,请丞相原谅我吧!”  “哦……这是你的真心话?”  “孟获真的痛悔不已。”  “好!我也为你们感到高兴!”  孔明高兴得一拍手,亲自为孟获解开绳索,也给祝融夫人、孟优、带来松了绑。  “王风万里,无所不及,此番南行,我已无憾。”  孟获眷族异口同声发誓:“丞相天威,王风慈悲,我等南人绝不再反叛。”  孔明正色再次问孟获道:“你现在可是真的心服?”  “丞相但请放心。”  “好!请随我来。”  说着拉住孟获的手,将他请进帐内,对祝融夫人等眷族也一并赐座,设宴共欢。孔明举杯郑重说道:“你的罪责,全由我孔明承担。我此次南行之功,亦全让之于你。今后仍让你做南蛮国王,你要爱护蛮土子民,代我孔明施行王化。”  孟获闻言,不禁双手掩面,惭愧之至,痛哭不止。族人感念宏恩,喜极而泣,自不必细说。  征程万里,班师回朝之日终于来临。  回首远征历程,无人不感到能够活到现在,实为奇迹。  负责统筹撤军的长史费祎私下劝孔明道:“丞相亲率士卒,千里迢迢深入蛮土,终于收服蛮王,而今不留一名蜀官,难道刚割了草,却要等春雨催其重生?”  “不,”孔明摇头说道,“留下蜀吏,看来有利,其实却有三点不利:小吏恐难传布王化之德,此其一;蛮地远离王都,吏治难以实施,容易助长私威,此其二;蛮人之间累有废杀之罪,本就相互猜疑,如留外人,终不相信,此其三。故与其留下蜀吏,不如维持蛮王蛮土原状,但求与其相安无事。只要蛮王恪守纳贡之礼,成都便可不必为此兴师动众,并可拥有巩固的境外防线与丰腴物产。”  众人尽皆叹服,“丞相深谋远虑,实为上上之策。”  听说蜀军即将北归,蛮民竞相前来营地,赠送金珠珍宝、丹漆兽皮、香料药材、耕牛战马,并发誓道:“从此以后,每年对天子上贡,绝不再反叛。”  蜀军曾经到过的各地,蛮民不知从何时开始,都将孔明尊称为“慈父丞相”,为其建造生祠,四时供奉。  蜀汉建兴三年(公元315年)秋九月,孔明率领三军,终于踏上归途。  孔明坐在四轮车上,中军与左、右军队列严整,红旗银幡迎风招展,几万步兵与满载贡品的货车队、骑兵队、白象队浩浩荡荡,比前来征讨时更为壮观。  南蛮王孟获举家而出,率领扈从与诸多洞主、酋长,带领鼓乐队与诸多部属,一直送到泸水之畔。  除了盘蛇谷烧死的三万藤甲军之外,蜀、蛮双方在泸水一带都阵亡了众多将士。孔明亲写祭文,当晚乘船来到泸水中游,表奏上天诸神,为数万战魂鬼灵祈求冥福,并将供物投入泸水之中。  泸水波汹浪急,相传此地自古以来有个风习,须将三个活人沉入其中,风浪才会平息。孔明当晚所用供物,却是他令人将兽肉与面粉混在一起,制成人头模样,再投入河中。  这种兽肉与面粉制成的供物被称为“馒头”,据说从此以后,当地人均开始用“馒头”做泸水供物,不再将活人沉入河底。  孔明口念祭文,情动三军,闻者无不下泪,前来送别的孟获与众多蛮民无不哭泣。泸水随之风平浪静,三军顺利渡过泸水,平安抵达永昌郡。  “各位长期镇守边陲,不辞辛劳,待我奏过天子,必有重赏。”孔明将曾为征蛮行军教授的吕凯留下,令其与王伉共同防守附近四郡。最后又与一直送到此地的孟获告别,再三训诫:“望你励精图治,安民促耕,定要保持自己晚节。”  孟获痛哭流涕,拜谢而去。  孔明望着他的背影,对左右说道:“在他有生之年,蛮土势必不会再有叛乱。”  返回途中,孔明一直悉心体察各地风俗习惯与宗教礼仪,时时不忘施惠布德,与以往只知弘扬武威的征夷将军大不相同。  到达成都时,已是冬季,三军顶着寒风凯旋入城,感觉到的却是沁心的暖意。  四十八 鹿与魏太子  孔明回来了!丞相回来了!  成都内外顿时沸腾起来。后主刘禅銮驾出郭三十里,迎接孔明与三军凯旋。  孔明慌忙下车,伏于銮车之前拜道:“诚惶诚恐。臣不才,远征南方,不能迅速平定,折损诸多军士,使主上怀忧,请圣上治罪。”  “丞相休如此言。朕看到你平安归来,比什么都高兴。快请起来!”  后主令侍从扶起孔明,亲手将其拉上銮车。孔明满面生辉,坐在后主身旁,一进入成都宫华阳门,全城百姓欢声震天,宫中鼓乐齐奏,如同到了天上一般。  孔明一回到成都,便将个人功勋置之脑后,他命下吏寻访战死病殁将士眷属,逐一抚恤安顿。自己偶有空闲,便去乡村巡视,询问庄稼收成,拜访耄耋笃农,褒奖孝子,惩治邪吏,调整赋税,悉心治国定邦。蜀国不论城市乡村,都呈现出一派安居乐业的祥福景象,举国上下,无人不称颂孔明的恩德。  却说魏国这段时间,到处都在传颂魏帝曹丕的太子——曹睿的英才。  太子只有十五岁。其母甄氏,据说是倾国倾城的美女,原为袁绍次子袁熙之妻,因兵败城破,被曹丕所得,后来生下太子曹睿。但甄氏逐渐失宠,曹丕移情于郭贵妃,致使曹睿小小年纪就蒙受了诸多的委屈。  郭贵妃为广宗郭永之女,传说姿色亦为魏国之冠,故世人皆称其为“女王郭贵妃”。  郭贵妃虽有羞花闭月之貌,却狠毒如蛇蝎。她为了除去甄皇后,与廷臣张韬合谋,在桐木偶人上书写曹丕生辰及诅咒之语,故意将偶人置于曹丕易见之处。曹丕看到偶人之后,未能识破二人奸计,疑是甄氏所为,遂将甄皇后赐死。  于是,年幼的太子曹睿便交由女王郭贵妃抚养。虽然尝尽人间辛酸,但曹睿生性爽朗,并无猥琐怯懦之气,且在射箭、骑马上天赋过人。  这年早春,曹丕带着曹睿及众臣出外狩猎。只见一只母鹿跑过,曹丕弓弦一响,母鹿应声而倒。  母鹿被射杀之后,小鹿惊得朝旁一跳,慌不择路,竟然躲到曹睿坐骑之下蜷缩起来。曹丕手中握弓,不满地说道:“曹睿,小鹿就在你的马下,为何既不发箭又不挥刀?”  不料曹睿竟将弓抛到地上,哭了起来:“陛下已杀其母,儿臣怎能忍心再杀其子!”  曹丕听罢,不仅不怒,反而称许道:“好!你将来必是仁德之主。”随即封他为平原王。  是年夏五月,曹丕患伤寒重症,不治而薨,年仅四十岁。  曹丕生前疼爱曹睿,立遗诏传位于他,曹睿因此承袭帝位,成了大魏皇帝。  曹丕遗诏又被称为嘉福殿托孤,乃因曹丕危笃之时,于嘉福殿将三位重臣召至枕旁,述其遗诏:“太子曹睿年幼,但英武仁厚,朕欲让他继承大魏正统,你们三人要齐心辅佐,不可违背朕意。”  三位重臣均誓言绝不背叛曹丕遗嘱。这三位被曹丕临终召至枕旁的重臣为: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抚军大将军司马懿。  曹丕驾崩后,三位重臣即据其遗诏,奉曹睿为后主,谥其父曹丕为文皇帝,谥先母甄氏为文昭皇后。  宫中众臣与皇族职位封号自然也有变动。曹睿先封钟繇为太傅,曹真为大将军,曹休为大司马,又封华歆为太尉,王朗为司徒,陈群为司空,其余文武百官,多获加官晋爵,并发布诏令,大赦天下。  司马懿被封为骠骑大将军,本算不上破格拔擢,众人亦认为他得此职位实属必然。此时恰逢雍、凉二州缺人把守,司马懿得知后,便上表请求:“臣愿往镇守西凉等处。”  西凉州地靠北夷,是与都城无法相比的边境。那里曾经出过马腾、马超,是个多乱难治的去处。  司马懿既然自愿前往镇守该地,魏帝曹睿当然准许,朝中重臣只认为他好大喜功,并无一人反对。  朝廷于是特任其为西凉等处兵马提督,司马懿领了印绶,即刻上路前去赴任。  “太好了!总算松了一口气。”  他自曹操时代即已入仕宫中,本非甘于久居池中的等闲之辈,却长期以来屈居他人之下,一直不被重用。此时他就像一只脱笼而出重上蓝天的鸟儿,觉得呼吸都比以往舒畅。  蜀国细作探得此事,立刻将此异动报到成都。蜀臣听了皆觉得不足为怪,只是随口应道:“噢,司马懿被赶到西凉去了?”  只有孔明一人,一听此事便觉愕然,不禁紧闭嘴唇苦苦思索。不,其实还有一人也同样感到吃惊,闻讯后匆忙赶来丞相府,要向孔明请教,此人便是年轻的马谡。  “丞相可知司马懿去守西凉之事?”  “昨天已经听说了。”  “那司马懿是河南温县人,字仲达,我观此人非但是魏国豪杰,且可算当代英雄。”  “曹睿承袭帝位,不必放在心上,而日后为患蜀国之人,必为司马懿无疑。”  “我与丞相同感,司马懿赴任西凉,不可等闲视之。”  “或许现在就该前去征讨。”  “现在征讨,恐怕不妥。丞相远征南蛮,大军返回成都不久,不宜立刻再度用兵。此事请让臣下来办,且看我不动一兵一卒,便让司马懿死于曹睿之手。”  年纪轻轻竟然夸出如此海口,孔明不由对其刮目相看。  四十九 出师表  马谡说道:“司马懿此人胸怀雄才大略,虽久仕魏国,却不知何故,一直未得重用。据说他年方弱冠之时,便已为曹操司掌图书典籍,身为曹操、曹丕、曹睿三朝勋臣,担任现在的职位,岂不显得落寞?”  孔明默默不语,只是静静地看着他。马谡接着向孔明献上一计:“他自请前去西凉州赴任,是想避开魏国中枢,曹睿的朝臣想必对其此举心存狐疑。只要向世间散布司马懿图谋反叛的谣言,再伪造他的檄文,遍贴各地,魏国朝廷定然为谣言所惑,将其诛灭,即使不杀他,也会革职发配边境僻地。”  马谡的计策与孔明所想不谋而合,于是孔明依其所言,暗中实施。蜀国派出细作,并利用过客、百姓亲友口耳相传,在魏国广布谣言,还伪造司马懿的檄文,分送各州武将。果不其然,各地顿时纷传司马懿谋反。邺城的门吏这天得到一份檄文,立刻报到魏宫中。  通篇檄文言词激烈,历数曹氏三代君王的罪孽,煽动天下不平之士,定要推翻魏国朝廷。  曹睿看了檄文大惊失色,不敢断定真伪,急召重臣秘密商议:“这檄文真是司马懿所写?”  太尉华歆拜伏在地,答道:“前次司马懿上表自请守备西凉之地,臣就觉得他心怀叵测,如此看来,臣等的猜测确实不错。”  “朕不知司马懿何故谋反,他究竟有何冤仇,要对魏国大动干戈?”  “太祖皇帝早已识破他的反心,曾对臣言: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与兵权。故武帝在世时,只准他担任整理文书典籍的闲职,从不让他掌管兵马。武帝深知,若他有了兵权,必会害及国家。”  王朗也对曹睿坦言己见:“华歆所言甚是。司马懿自弱冠时起便钻研韬略,深谙军机兵法,工于心机。先帝在世时,他藏而不露,如今见陛下年幼,方才露出鹰狼本性,从西凉发出檄文,以图实现多年的野心。切望陛下尽速征讨,以免其成为燎原烈火之势。”  魏帝曹睿毕竟年幼,听了诸臣劝谏,依然犹豫不决。这时,族亲曹真说道:“司马懿未必真是谋反。如果我们轻率发兵征讨,他又不是谋反,岂不是使君臣自乱?”  曹真的反对不无道理,众臣再三商议,最后决定:仿效汉高祖伪游云梦之计,魏帝御驾巡幸安邑,趁司马懿来迎接时,观其动静,他若有反叛之嫌,就于车前将其擒获。  不久,巡幸仪仗浩浩荡荡前往安邑。司马懿得报,立刻决定依照礼仪,亲率数万西凉兵马,整装前往安邑迎接魏帝御驾。消息传来,不知何人忽然吓得叫喊起来:“司马懿率十万大军杀过来了!”  群臣闻言惊恐万分,魏帝更是面如土色,沿途所到之处,谣言纷起,人心惶惶。  司马懿依旧蒙在鼓里,率领数万兵马朝安邑城赶来。将近城门,忽见一队戒备森严、如临大敌的人马挡住去路:“不得通过!”  领军的曹休催马上前,怒喝道:“好一个司马懿!你也是接奉遗诏的三人之一,先帝亲自托孤于你,如今你竟然也谋反叛乱。若敢再向前一步,定要你死无葬身之地!”  司马懿见状大吃一惊,急忙申辩,请曹真不要中了蜀国的离间计。他下了坐骑,弃剑于地,将数万精兵留在城外,只身上前对曹真说道:“我要面见天子,奏答此事。”  来到魏帝御驾前,他拜伏在地,泣涕涟涟,竭力辩白无中生有的指控:“臣请求镇守西凉之地,绝非出于私欲私心,实为鉴于此地至关重要,必须防备蜀国进袭。敬请陛下假以时日,臣誓要先亡蜀,再灭吴,以报三代君恩。”  曹睿见他说得言之凿凿,情之切切,不觉为之心动。但华歆、王朗睨视着司马懿,心里认定他就是鹰狼般的野心家,对他的辩解并不相信。  他们屏退司马懿,众臣围着魏帝再次商议。华歆、王朗的话无疑左右了群臣的态度,魏帝见诸臣众口一词,随即下达敕令:“世间已生种种臆测,危及国家稳定。故不可让司马懿掌兵马之权,只可效仿汉文帝处置周勃之例,使其成为无爪之鹰,放逐于野。”  司马懿被除去官职,遣回家乡,由曹真总督其雍凉军马。  蜀国细作即刻将此事飞报成都,就连处事一向内敛淡定的孔明,听到消息后,也喜出望外,“我久欲发兵伐魏,怎奈有司马懿镇守西凉,至今不得施展。现在他既遭贬回乡,还有何可担忧的!”  孔明将自己关在丞相府第之内,一连几日,足不出户,闭门谢客。前次魏国发兵五路前来攻打的危急时刻,他也曾闭门不出,但此番只是每日在屋中沉思,未像前次那样在后花园池畔观鱼。  数日之后,他终于在一天晚上郑重地斋戒沐浴,然后在灯下写就一封上呈后主刘禅的奏折,这就是被后世传颂不绝的《前出师表》。  他已下定决心,趁此大好时机,断然进行北伐,故《前出师表》中字字句句无不是其呕心沥血所成。表中并不追求词句华彩,却处处渗透着其满腔的热诚,与治理国家的长远经略之策。  他在表中先对后主阐述帝王应行之王德,继而纵论天下大事与蜀国现状,并举荐忠臣良将,建议后主加以任用。当忆及先帝刘玄德的知遇之恩时,情真意切,字里行间随处可见其忠泪之痕。  《前出师表》是一篇长文,开头即披肝沥胆,训诫幼主: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罢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孔明继而写道: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以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写到此处,孔明笔锋一转,追思自己与先帝刘玄德的相知机缘,字字泣血,可以想见他秉笔书至此处时,定已涕泗滂沱,不能自已。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孔明在此明确指出蜀国的方向与前途——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表达了以完成此项大业为己任的决心。他并以慈父之情、忠臣之心辅佐后主,为臣者固应粉身碎骨,在所不辞,为君者亦应决心克尽艰难,彰显帝德。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咨,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前出师表》全文到此结束。孔明在写完此表搁笔之时,想必闭目良久,追思先帝遗嘱,再次发誓定要不负重托,辅助后主完成先帝未竟之业。时为蜀国建兴五年(公元225年),孔明四十七岁。  多日足不出户的孔明,终于跨出丞相府第,前去上朝。他进宫后便拜于宫阙之下,呈上出师表。  后主刘禅阅表之后,好心相劝道:“相父南征,远涉艰难。回都以后,尚一年有余。坐未安席,今又欲赴更大征战,岂不劳顿神思?相父已年近五十,还是不要过度劳累,当为国珍视身体才好。”  孔明感后主善心,泣道:“臣叩谢陛下美意,但臣受先帝托孤之重,夙夜未尝有怠。即使得闲,亦时刻不敢忘先帝未竟之业。臣虽已近五十,然无疾无病,若不就此时讨贼,恢复中原,待年迈之后,怎堪再尽微忠?请陛下不必为臣烦心。”说完之后,径自退下。  担心的不止后主刘禅一人,孔明在出师表中表达的北伐决心,顿时引起了蜀国朝廷巨大的不安。  群臣的顾虑不无道理,自先帝刘玄德入主蜀汉以来,立国时间尚短,加之连年征战,积聚的国力亦无法与强大的魏、吴相匹敌。  前年远征平定南蛮之乱,耗费了巨大的资财人力,望着日渐匮乏的国库,执掌财政的官员就曾忐忑不安,“这样下去如何是好!”  幸得远征军大捷而归,带回大批耕牛、战马、金银、犀角等南蛮贡物,缓解了财政窘境。然而才过了一年半,孔明就又要发动更大的攻势,廷臣们不禁议论纷纷:“国家尚须休养生息,此时再去大举讨魏,可谓是无谋之举。”  由于丞相孔明决意已定,无人敢对其出师表公然反对,但后主刘禅周围的廷臣,消极悲观的却为数不少。  “此时征战,难有胜算。”  “若是为了迎战前来犯境敌军,自然另当别论,现在魏国曹丕殁去未久,曹睿年幼继位,尚不致立即对外挑起事端,我军本不必兴师征讨。”  这些廷臣最担心的,是兵员不足与财源乏匮。与魏、吴两国相比,蜀国的户籍人口数仅为东吴的一半,只及魏国的三分之一。凭借近年来致力发展经济日益强大的国力与易守难攻的险峻地势,蜀国防备敌国进攻尚无所虑,但其文化底蕴与常备军力的数量,均无法与拥有中原沃土的魏、吴两国相匹敌。  更兼后主刘禅虽已二十一岁,继位也有四年之久,但无其父刘玄德的大才,且未经过任何磨难,全无安邦定国的君主韬略。  “丞相绝非不明如此诸多不利条件,为何偏偏要在此时断然进行如此重大的军事行动?”众人虽然信服孔明的才智,但却无人深知他此番发兵的真意。  明了孔明真意的,只有孔明自己。  一天晚上,太史谯周亲往丞相府拜访孔明,他是代表全体朝臣来坦言心中不安,劝谏孔明休兵的。孔明恳切地对他说道:“时不我待,现在正是讨伐魏国的最好时机。魏国原本土地肥沃、人强马壮,自曹操以来三代经营,已渐有大国之势。若不尽早对其讨伐,将来不仅不能灭魏,蜀国也只能坐以待毙。”  孔明说罢天时,又言及出征的准备:“蜀国确实非常弱小,天下十三州中,完全处在蜀国治下的仅有益州一地,其面积与魏、吴无法相比。且军队兵源不足,军需资源匮乏,这些也都无须讳言。但请你放心,此番征战,若无胜算,孔明不会出兵的。”  他说完拿过一本簿子,向谯周披露了一项秘密。原来孔明早已秘密组织了一支预备兵团,由荆州战败后撤的散兵与南方各地招募的蛮兵组成,现驻于外地。该兵团编为五队,即连弩队、爆雷队、飞枪队、天马队、土工队,由赵云与马忠统领,已按机动作战所需,严格训练一年。这支军团一旦上阵,必会出奇制胜,将其打得一败涂地。  对于几年来在财力上的精心准备,孔明也向谯周说明:“北伐的决心并非今日忽然想到,在领受先帝遗托时即已有此打算。几年来,我以农为本,设置大司农、督农等职位,致力振兴农业,所以尽管连年征战,但蜀中农产收获依然充裕。除农业以外,蜀中盐、铁资源丰富,实为天赐,我于几年前已将盐、铁纳入国家经营,其丰厚收益加上田赋、户税,已足以供应大军挺进中原所需。”  原来孔明素来最为操心蜀国经济,以成都与农村妇女手织蜀锦为例,近年来他奖励增产,将蜀锦大量销往南蛮与西凉胡夷之地,对输出敌国魏、吴也给予方便,并以其收益源源不断购回蜀国所需的重要物资,由此可见其苦心经营蜀国经济之一斑。  听孔明说完如此详尽的精心准备,本想劝他休兵的谯周也只有一言不发,心悦诚服地告辞而去。朝廷中不仅再也听不到怨声,反而充满了过分乐观的情绪,“丞相既然准备得如此周密,此次北征,必获全胜!”  不少廷臣以为很快便可返回中原旧都,又能像汉朝那样重新一统天下。  就在人人乐观地以为稳操胜券之时,孔明心中却明白前途未卜,他必须下定背水一战的决心。孔明并非不希望胜利,但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魏国的强大,深信自己亡故之后,蜀国也将不复存在,他唯一的念头,就是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必须完成先帝刘玄德的遗托。  眼见后主刘禅的资质与其父如此不同,他心中无比寂寥凄凉,却不能对任何人诉说。  魏国自曹操以来,如今仍然人才济济,不乏经略高人与战阵豪杰。反观蜀国,关羽、张飞既殁,后主年轻,朝臣多为泛泛之辈,这些也使孔明忧心忡忡。  然而,孔明并不认为蜀国不能统一天下,亦不认为刘玄德的遗诏无法完成。一千余字的出师表中,无丝毫怨尤之意。  三军全部集结完毕。  在此期间,一切准备均迅速机密地进行着,蜀宫内部虽然几经商讨周折,但对外却未走漏一点风声。  春三月丙寅日,出征的命令终于下达了:“准备出发!”  孔明上朝向蜀帝告辞时,后主刘禅泪眼汪汪,情意切切地叮嘱道:“相父,请多保重!”  孔明仰望着刘禅,脑中不觉掠过先帝刘玄德的身影,他感到刘玄德一直伫立在刘禅身后。  “陛下请放心。就算孔明征战五年、十年不归,陛下身边也还有诸多忠臣,他们学识渊博,经验丰富,只要有他们辅佐处理内政外交……”  孔明边说边向御座两旁望去。此时他最担心的不是征途坎坷,而是对刘禅的辅佐与内政的治理。  为此,他已在前几天断然进行了人事调整。任命郭攸之、董允、费祎三重臣为侍中,总摄宫中之事;又委任向宠为大将,总督御林军马;任命张裔为长史,代替自己掌管丞相府事;蒋琬为参军;杜琼为谏议大夫;杜微、杨洪为尚书;孟光、来敏为祭酒;尹默、李撰为博士;郤正、费诗为秘书;谯周为太史。凡认为足以信赖可用之人,皆配置于文武各机构,以期自己不在成都期间,可保万无一失。  孔明环视着蜀帝身旁留守辅佐的文臣武将,沉静的双目仿佛在由衷地向诸臣托付:“诸事有劳各位费心!”  后主刘禅走出宫来,一直将孔明送至街门之外。  春风劲吹三军旌旗,出征将士齐集丞相府门前,铁甲灿灿,蔚为壮观。各部序列如下:前督部镇北将军领丞相司马 魏延  前军都督领扶风太守 张翼  牙门将裨将军 王平  后军领兵使安汉将军 李恢  副将定远将军 吕义  兼管运粮左军领兵使 马岱  副将飞卫将军 廖化  右军领兵使奋威将军 马忠  抚戎将军关内侯 张嶷  行中军师车骑大将军 刘琰  中监军扬武将军 邓芝  中参军安远将军 马谡  前将军都亭侯 袁綝  左将军高阳侯 吴懿  右将军玄都侯 高翔  后将军安乐侯 吴班  领长史绥军将军 杨仪  前将军征南将军 刘巴  前护军偏将军 许允  左护军笃信中郎将 丁咸  右护军偏将军 刘敏  后护军典军中郎将 官雝  行参军昭武中郎将 胡济  行参军谏议将军 阎晏  行参军裨将军 杜义  武略中郎将 杜祺  绥戎都尉 盛勃  从事武略中郎将 樊岐  典军书记 樊建  丞相令史 董厥  帐前左护卫使龙骧将军 关兴  右护卫使虎翼将军 张苞  其中缺了一员历次出征必不可少的大将,此人就是跟随刘玄德屡建功勋的赵云。  赵云的英姿这天未出现在远征军中,确有众所周知的原因。  这位长坂坡一战成名的英雄,如今已经年老发白。孔明念及他南征时拖着老迈的身躯奋战始终,这次特意不将他编入远征军,要他留下来守卫成都。  但赵云并不领情,一听自己不在出征阵容之中,立刻赶来找孔明请战:“为何我的名字不在出征名单之中?不是我夸口,自从跟随先帝征战,何曾临阵退缩?每次遇敌,率先迎上前去的必是我赵云。今虽年老,战场上也绝不会输给年轻后生。既为大丈夫,战死疆场方能称幸,丞相难道将老迈的赵云看得如同朽木一般吗?”  孔明不得不让步,因为赵云手按剑柄,声称若再不让他随军前去,便要当场自刎。  “你如此热望上阵,我怎好再加阻拦?但你必须带我选的一员副将同行。”  “带副将自然可行,只是不知副将为何人?”  “中监军邓芝。”  赵云欣然允诺,于是孔明调整编制,交给赵云与邓芝精兵五千,战将十员,为前阵先锋,先于大军从成都出发。  如此大规模的军队开往境外作战,是蜀国建国以来破天荒的第一次。出发当日,成都市民全都停业欢送,连原定送到城门的后主刘禅也依依不舍,与百官一起送到北门十里之外。  三军离开成都,行进到郊外,沿途村庄里的老幼百姓,也都箪食壶浆以送王师。  无论是村旁还是田畔,都有百姓在朝孔明的四轮车跪拜,更有村姑老妇为士兵送水送饼。  孔明感慨地望着眼前的情景,心中想道:“蜀中已无任何后顾之忧了。”  得知蜀军倾巢而出,魏国朝廷霎时动荡不安起来。一听到孔明的名字,魏国无人不为之胆寒。  魏帝曹睿问群臣:“谁可为将,以退蜀兵?”  一时间,满朝武将,竟无一人出声。  此时只见有一人出列应道:“臣愿前往。”  众人朝他望去,不禁睁大了眼睛——原来是夏侯渊的儿子,安西将军兼尚书、驸马都尉夏侯楙,字子休。  其父夏侯渊是武帝曹操的功臣,在汉中死于蜀军手中。如今蜀军来攻的正是汉中,故夏侯楙要在父亲战殁之地上报国恩,下报家仇,以慰父亲亡灵。当年父亲夏侯渊战死,幼小的夏侯楙由伯父夏侯惇抚养长大,后来曹操可怜他的身世,以女儿清河公主嫁与他,招他为驸马。众人虽尊重这位驸马,但夏侯楙渐渐露出本性,为人轻薄悭吝,因此在魏军中声名不佳。  但以夏侯楙显赫的身份地位,他完全有资格担任大将军一职,故众臣无人反对,魏帝曹睿亦嘉勉其志,拨给其关西兵马二十万,授予印绶,令其粉碎孔明率领的蜀国大军。  五十 挥师中原  蜀国大军挺进到了沔阳(今陕西沔县)。来到此地后,证实了先前获得的情报:“魏国以关西精兵布阵于长安,并于长安设立大本营。”  蜀军刚刚艰难地从世称天堑的巴蜀栈道跋涉而过,来到沔阳时,已经兵疲马困,故孔明一到此地,便命大军抓紧时间休整。他对马岱说:“此处有你亡兄马超之墓。他若九泉有知,看到蜀军前来北伐,必会念及往日阵中袍泽,为自己无法效力而嗟叹吧。我等且去祭奠,以慰其魂。”遂令马岱挂孝,与自己一同前往祭之。  过了几日,魏延进帐献策:“丞相,请给我五千骑,不出几日,便可为您拿下长安。”  “你有何策?”  “此地与长安之间,若长驱直入,不过十天便可到达。只要我带五千人马,沿着秦岭以东前行,渡过子午谷,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便可打乱敌人阵脚,乘机烧掉其粮库。丞相可大驱兵马,自斜谷而进,直抵咸阳。如此两面夹击,则魏国的夏侯楙之辈,一举可破。”  “此非万全之计。”孔明笑着摇摇头,淡然答道,“只要敌军中也有懂兵法之人,一定会派兵截断山中要隘,到那时,只怕你五千人马难有一个活着回来。”  “但若从大路进攻,怎能确保对魏国大军予以重创?”  孔明点了点头,赞同他对正面进攻利弊的分析,但仍按照自己的构想发兵,沿着陇右大路采取正面攻击的阵势。  这种进攻阵势与魏军的预想正好相反。他们早知孔明足智多谋,相信他必会避开大路迂回前进,以图出奇制胜,因此预先分兵数路,严密把守各条小路,只待蜀军前来偷袭。谁知孔明率领大军,竟然沿着大路堂堂正正地长驱直入。  “看来还是先让西羌兵去探探虚实吧。”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70
正序
倒序
三国 吉川英治
三国 吉川英治-2
三国 吉川英治-3
三国 吉川英治-4
三国 吉川英治-5
三国 吉川英治-6
三国 吉川英治-7
三国 吉川英治-8
三国 吉川英治-9
三国 吉川英治-10
三国 吉川英治-11
三国 吉川英治-12
三国 吉川英治-13
三国 吉川英治-14
三国 吉川英治-15
三国 吉川英治-16
三国 吉川英治-17
三国 吉川英治-18
三国 吉川英治-19
三国 吉川英治-20
三国 吉川英治-21
三国 吉川英治-22
三国 吉川英治-23
三国 吉川英治-24
三国 吉川英治-25
三国 吉川英治-26
三国 吉川英治-27
三国 吉川英治-28
三国 吉川英治-29
三国 吉川英治-30
三国 吉川英治-31
三国 吉川英治-32
三国 吉川英治-33
三国 吉川英治-34
三国 吉川英治-35
三国 吉川英治-36
三国 吉川英治-37
三国 吉川英治-38
三国 吉川英治-39
三国 吉川英治-40
三国 吉川英治-41
三国 吉川英治-42
三国 吉川英治-43
三国 吉川英治-44
三国 吉川英治-45
三国 吉川英治-46
三国 吉川英治-47
三国 吉川英治-48
三国 吉川英治-49
三国 吉川英治-50
三国 吉川英治-51
三国 吉川英治-52
三国 吉川英治-53
三国 吉川英治-54
三国 吉川英治-55
三国 吉川英治-56
三国 吉川英治-57
三国 吉川英治-58
三国 吉川英治-59
三国 吉川英治-60
三国 吉川英治-61
三国 吉川英治-62
三国 吉川英治-63
三国 吉川英治-64
三国 吉川英治-65
三国 吉川英治-66
三国 吉川英治-67
三国 吉川英治-68
三国 吉川英治-69
三国 吉川英治-70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三国
三国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