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 吉川英治-22

经过长时间的沉默后,与会的将领们终于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袁术皇帝也表示了肯定的态度。他道:“此议甚妥。”  接着,袁术立刻着手进行全面突围的各项准备工作。他决定留下李丰、乐就、陈纪、梁刚四员大将坚守寿春,其所属兵力约十万。  此外,跟随袁术及其家族出城的主力军队共有二十四万人。至于库藏的金银珍宝以及各种军需物资、文书官册,则用车辆日夜不停地运出,从淮水岸边把它们依次装上货船,运往安全之地。  袁术和他的随从大臣们自然首先渡过淮水,远远地避难去了。现在剩下的只是浩浩的江水和形同空壳的寿春城。  实际上,在袁术及其军队离城之后,曹操手下的三十万进攻部队才杀到寿春城下。  来到寿春后,曹操的军队再次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这一带,越接近寿春,水灾的状况越严重,城市的萧条远远超出了想象。  虽然城内情况不明,但郊外方圆百里,还满是洪水留下的痕迹,田地已泥湖化,道路上一片泥泞,当地的百姓只能靠吃树皮草叶勉强维持着生命。  由于大军出发前对这儿的困难严重估计不足,所以曹军的军需部门产生了极大的误算。  “怎样才能供养三十万人的军队呢?”  军需官员们开始为此愁上眉梢。  远征军的辎重中原本就没有多带粮米,临行前军需部门把缴获的敌产也计算在内。  “怎么会穷到这种地步啊?!”当大军开到寿春一带时,负责粮米供应的总军需官王垢看到到处都是严重的水灾时,不由得发出了一声惊叹。当然,产生这种茫然和困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这样挨过了七天、十天,开始还能设法勉强对付。  接着,又忍耐了半个月。  两军对阵已将近一个月,军队面临着断粮的危险。  “务必一举攻下寿春城!”  严峻的情势使曹操也感到焦躁不安。眼下攻城作战的效果又因水灾而大受影响。一方面,攻城的兵马在泥水中行动不便;另一方面,对方守城的士兵非常顽强,要取得一点进展非常艰难。  曹操在无奈之际,只得向东吴的孙策写了一封紧急救助信,派信使骑着快马直奔江东。曹操在信中写了一首诗:秋高天,水旱地。  精兵瘦,肥马疲。  急盼吴船运粮米。  十万米胜百万骑。  此时的孙策不在江东。他根据和曹操签订的军事经济同盟条约,已经率军渡过长江,正在向南进击的路上。途中,他收到了曹操的书简。  孙策见信后立即发布命令:“马上漕运粮米!”  他心里明白,必须满足曹操的要求,而漕运大量的粮米也只能由东吴来安排。  但是,漕运大批粮食也非易事,江南离淮南路途甚远,中途还隔着长江,况且漕运粮食还须派遣大量的士兵护送。  虽经多方努力,仍须花费时日。  在这期间,曹操军中负责粮米供应的总军需官王垢终于也忍不住叫起苦来。  “丞相,我有要事向您报告!”  “什么事?这不是王垢和任峻吗?两位的脸色怎么这样难看,到底为了何事?”  任峻是负责仓库管理的官员。  他和王垢一起来到曹操面前大倒苦水。  “时至今日,军粮已经难以为继,再过几天就得断粮了。”  “那该怎么办呢?”曹操故意佯作不知情地反问道,“你们找我商量有什么用?我又不是仓库管理员,也不是负责军粮的总军需官。”  “那……”  “干不了就辞职吧!你们为这样的小事急着找我商量,就说明你们两人不称职。”  “啊?!”  “现在只有靠你们自己多动脑筋想办法了。从今天开始对士兵分配军粮要改换量米的米斗,如果使用小斗量米,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如果减少米斗的容积,情况肯定大不一样。”  “那就对了。”  “啊……”  两人仓皇地退出曹操的营帐,并立即从当天晚饭开始,采用小斗计量。  按照当时的军中规定,每个士兵一天的定量是五合,如果用小斗计量,每一合的粮食中要减少五小勺的量。现在正是度饥荒的困难时期,军粮大多由粟、黍甚至草根混合而成,士兵们本来就吃得差,加之小斗计量的盘剥,更加难以果腹。  “当官的这样克扣粮食,我们还能保持沉默吗?”  曹操偷听到了下级士兵们的窃窃私语声,当然,没过多久,窃窃私语变成了群情激愤的怒骂声。  “丞相也真厉害。”  “这不是和丞相带我们出征时所说的誓言和承诺相违背吗?”  “吃这样的东西还能打仗吗?”  总之,各种流言飞语纷纷传入曹操的耳中。士兵们对饭食方面的事怨愤最大。曹操叫来了王垢,对他严肃地说道:“现在军中充满着不平的骂声。”  “那无论如何要把这些声音压下去。”王垢惶恐地说道。  “我已无计可施。”  “我也没有办法。”  “所以我想向你借一样东西把这股风压下去。”  “像我这种人,丞相想借什么呢?”  “王垢,我要借你的人头。”  “啊?!”  “对不起,还是把你的头借给我吧。如果你不死,三十万士兵就会发生动乱,三十万士兵和一颗人头相比……你放心,我以人格保证会照顾好你妻儿的。”  “可是,这太过分了。丞相,请您务必救救我!”  王垢痛哭流涕。  曹操平静地对事先说好的武士看了一眼。  武士迅即把王垢拖出去斩首。  “马上在军中枭首示众!”曹操命令道。  王垢的头被挂在一根长竿上示众,旁边还立着一块事先准备好的告示牌,上写道:“王垢盗粮,用心险恶,小斗克扣,中饱私囊,证据确凿,罪不容赦。依法斩首,以正风气。”  “看来用小斗克扣军粮不是丞相的命令,全是王垢这混蛋一人干的。”  士兵们憎恨王垢的所为,把原先对曹操的怨气忘得一干二净。  曹操巧妙地抓住了士气一振的重大转机,立刻发布了即日总攻的命令:“从今晚开始三天之内必须拿下寿春城。违令懈怠者斩!临阵脱逃者斩!”  是夜,曹操身先士卒,站在护城河边,严命众将士:“填埋护城河,堆草焚烧城门和城楼!”  对于曹军的进攻,对方守城的士兵也拼死抵抗,城头不断砸下檑木巨石,暗设的弩弓射出如雨的乱箭。  攻城部队死伤累累,不少士兵被箭石击中毙命,尸体几乎填满了护城河。在怯阵脱逃的攻城士兵中,躲着两名蜷缩着身子不敢向前的副将。  “懦夫!”  曹操气得大叫一声,立刻挥剑斩下两人的脑袋。  他喝道:“先拿胆小鬼开刀,这是我军成败的关键!”  曹操下得马来,亲自和士兵们一起运土、投草,一步步地逼近城墙,与敌人展开肉搏战。  士兵们看到曹操如此勇猛,备受鼓舞,一时间军威大振。  一队士兵攀上城楼,率先跃入厮杀,并且砸断了城门的铁锁,齐声呐喊,突入城门冲进城去。  犹如堤坝一角的崩塌,大量士兵像洪水般地蜂拥而入,开始了血腥的屠杀。守将李丰手下的士兵没有被生擒者,几乎全被杀死。袁术自称皇帝建造的伪皇宫,禁门朱楼、殿堂馆阁全被付之一炬,这些往日的金粉繁华之地最终化成寿春城内一朵巨大的熊熊燃烧着的红莲花。  曹军大获全胜。曹操对众将士鼓励道:“现在一刻都不能停息,我们必须马上准备船筏,渡过淮水,追上袁术后给他最后的一击。”  曹操在寿春忙着进行追击袁术的准备工作。突然从许都传来急报:“荆州的刘表已和张绣结盟,欲进犯许都,形势危在旦夕……”  曹操皱起眉头:“张绣姑且不论,刘表的举动不容小觑,也许会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曹操只得半途中止对袁术的讨伐,准备班师回朝。  作出回师许都的决定之后,曹操派人骑快马给东吴的孙策送去一信,信中告诫道:“你须用兵船跨长江布阵,暗中威胁上游荆州的刘表。”  接着,他对吕布和刘玄德说道:“我们必须精诚团结,情义为重。希望你们互相配合,唇齿相依地守住徐州和小沛,并在今后的战斗中结下新的情义。”  曹操让两人当着他的面喝下表示信守誓约的交杯酒,然后又特意对刘玄德说道:“从现在开始吕布不会再存异心,你离开豫州,回到原来驻扎的小沛。”  刘玄德对曹操的好意表示感谢。临别时,曹操见吕布不在场,便对他耳语道:“……把你放在小沛是为猎虎之用。陈大夫和陈登父子正在挖掘猎虎的陷阱,你和他们父子俩务必认真计议,精心准备。”  曹操对各项工作作了精心的安排,期望能够万无一失地消除将来可能产生的隐患。他率领大军返回了许都。  正在这时,两个名叫段煨和伍习的杂牌军将领带着自己的军队,在与长安的李傕和郭氾的交战中大胜,他们向朝廷献上了李傕和郭氾的首级。  李傕和郭氾是长安大乱以来的朝廷公敌,朝廷的公卿百官闻此莫不大喜过望,纷纷庆贺这个意外的喜讯。他们上奏天子,请求恩赏段煨和伍习,并授其官职,命他们镇守长安。  “太平的好运临近了。”人人都这么说着。于是朝野举办了盛大的庆宴,两个逆贼的人头在许都城内示众七天。南征归来的曹操三十万兵马也参加了这个喜庆的盛会,大家喝呀、吃呀、跳呀,酒足饭饱的许都军民,脸上一时都洋溢着喜庆的笑容。  二十三 望梅止渴  建安三年。新年。  曹操已有四十几岁了,他威容、人品兼备,霸气和激情也与日俱增,具有温文尔雅的贵人风度。他喜欢闲暇时一人看书、作诗,终日不出那个名叫春兰之室的书斋。有时他还以慈父的面目出现,充满慈爱地和年幼的儿女们玩着各种游戏。他声威显赫,又身居丞相高位,且已功成名就。但他现在的所为又使人不禁为之生疑:他的头脑里是否已经忘掉了弓马剑枪之事?  正月,他上朝觐见天子,祝贺新年后踌躇满志地说道:“今年我们还必须进行西征。”  南面的淮南,经过去年一年的讨伐,袁术只能偏安一隅苟延残喘。  说起西面,他当下立刻想起最近在南阳至荆州之间蠢蠢欲动的张绣。  果然,这年的初夏四月,丞相府发出了西征的命令。一夜之间,大军开始了向西方讨伐的军事行动。  西征的目标非常明确:讨伐张绣!  大军士气高昂,军纪严明。  天子坐着銮驾,亲自把曹操送到许都城外门的大路上。  时值初夏,麦子已经成熟,大军从许都郊外穿过乡间小道时,许多在麦田里劳作的百姓吓得争相逃命,躲藏起来。  曹操见此情景,立刻下令:“快去把庄头和村老叫来!”  少顷,曹操对那些战战兢兢的村长和百姓说道:“在你们流尽血汗,难得喜获麦子丰收的时节,我们出动兵马远征。这虽是既定的国策,也实在是不得已的举动。请各位不要担心,经过这儿的只限于我手下诸大将的部队。我已下达军令,绝不容许军队的人马践踏麦田。另外,如果各个村子发现有掠夺百姓财物的士兵,哪怕是寸金之物,也请马上向我们告发,我手下的大将一定会立刻把那个违纪的士兵斩首。”  百姓们听了曹操这席话后,无不欢欣鼓舞。大家一传十,十传百地互传喜讯,纷纷赶到田头,甚至连老人和妇女也出来站在麦田四周,放心地欢送着过往的大军。  大军严格地执行曹操制定的军纪。当兵马通过麦田中间的狭小通道时,士兵们一手勒紧缰绳,一手分开麦穗小心地走着。  没想到意外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曹操的坐骑不知什么原因,偶然听到野鸽子的叫声后受了惊吓,突然狂跳不已,一下子冲进麦田,践踏了不少麦子。  曹操似乎想起了什么,立刻发出命令:“全军停止前进!”  接着,他对负责执行纪律的行军主簿说道:“刚才我在无意间触犯了自己亲自下达的法令。我作为大军的统帅,现在已经丧失了统帅的资格。不管怎么说,律人先律己,正人先正己,这样才能使部下信服。我是自己害了自己。为了严明军法,我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诸位,你们不要为我的死感到悲伤,为了天下的百姓,你们须进一步遵纪守法,要一心一意地报效朝廷。”  曹操说完拔出剑来,眼看着就要自裁。  “丞相,您千万不可如此!”  众将士们看到眼前的情景一时愕然无语。曹操的左右慌忙劝阻了他。  其中一人说道:“请您等一下,《春秋》上说,‘法不加于尊’,丞相是大军的统帅,丞相的生死就是全军的生死。如果您爱护我们,请务必不要自害。”  “嗯,是吗?春秋时期也有这样的古例吗?要不我就割下父母赐予的头发,权当斩首之刑,作为我伏法的证据。”  曹操说着用手抓住自己的头发,另一只手拿起短剑,从发根割下头发,把它交给了主簿。  秋霜严烈!  士兵耳闻目睹此情此景无不悚然,并以此警戒自己。  行军自五月至六月。六月恰逢大暑之时。  特别是大军翻越河南的伏牛山脉时山路极其难行。  大军过后的地方,汗水濡湿了地面。山上的草木都蒙上了厚厚的尘土,山道上的红色沙石犹如被大火烧过一般。山上见不到一滴水,许多士兵昏倒在地。  “我真想喝水。”  “水没有了吗?”  昏倒的伤兵这样呻吟着。  正在行军的士兵也显露出对水的渴求。  面对这样的情况,曹操骑在马上,突然用马鞭指着前方大声叫道:“快到了!翻过这座山,就有一片梅林。早去的人可以在树林的树荫下休息一会儿,还可以尽情地吃青梅。那儿青梅多极了,只要敲敲青梅树,青梅就会落得满地都是,准让你们吃个够。”  那些渴得奄奄一息的士兵们听了曹操的话后,齐呼:“我们要吃青梅。”  “让我们加把劲儿,快快赶到梅林去!”将士们叫喊着,陡然增添了行军的意志和勇气。  就这样,在无意识之中,士兵们想象着青梅的酸味,不由得口中生津,从而忘记了干渴。史称:望梅止渴。  曹操善于把日常闲暇时看书获得的知识随机发挥应用,后世的兵法家将此作为曹操兵法之一加以研究,认为这是曹操在酷暑之下,为解除士兵行军口渴的焦虑而想出的妙计。  南阳宛城的守军很快看到了曹军翻越伏牛山时扬起的烟尘。  张绣听说曹军到来的消息后,十分惊慌。  “请务必做我的后援。”  他派快骑向荆州的刘表送去请求救援的信函,然后留下军师贾诩守城,自己则率军出城迎敌。他故作强硬地说道:“敌军兵马不过是疲惫之师,他们号称大军,我倒要看看有多了不起。”  但是,自己手下的勇士张先最先开始和曹操的部下许褚交战,结果一败涂地。张绣不敢再吹牛,赶紧和仓皇的败兵混在一起,狼狈地逃回宛城。  曹操的大军紧跟着打到城下,完全封锁了宛城的四座城门。  双方进入了攻城和守城的相持阶段。  守城的一方采用了新的战术。他们把烧得沸腾的铁水往聚集在城墙下的敌军士兵身上倾泻,接着又从城头上如蚊蝇一般大量地抛下不知是铁渣还是人尸之类的污秽物,把城墙下干涸的护城河都填满了。  但是张绣的这种卑劣的方法并没有吓倒曹军。曹操亲自来到前线,命令道:“必须拿下宛城!”  曹军把大半兵力集中在宛城的西门,开始了三天三夜不停息的攻城战。  不管怎么说,主将指挥的地方就是主力所在。  曹军采用了诸如架设与云梯一般高的箭楼、堆土包、填埋护城河、放乱箭、士兵呐喊、投掷带油的柴草、投掷燃烧着的松明等各种方法反复攻城。  张绣的防守兵力也将用尽。  他忧心忡忡地问贾诩道:“你告诉我,荆州的援军什么时候到达?宛城快守不住了,还来得及吗?”  现在军师贾诩脸色的阴晴变化,成为张绣唯一的心理依靠。贾诩胸有成竹地回答道:“没问题。”  “还没问题吗?”  “为何说没问题呢?啊,不!不!只要顽强坚守。我相信宛城不但守得住,而且生擒曹操也决非难事。”  “嗯?生擒曹操?!”  “您一定以为我在吹牛。其实只要相信我的话,曹操那条命一定是您的掌中之物,您看着吧。”  “你有什么妙计?”张绣逼问道。  贾诩的胸中究竟藏着什么妙计?  他对张绣如是说道:“在这次战斗中,我曾偷偷地登上城楼观察敌情,发现曹操在攻城之前曾绕城三次观察四座城门的坚固程度,其中最引起他注意的似乎是东南的巽门。他为何注意巽门呢?具体说来,那儿鹿砦的木栅已经非常破旧,城墙虽然刚修整过,但城砖是新旧混砌并不一致,……总之,他看到了巽门在防守上的弱点。”  “哦,原来如此!”  “所以我敢断定,目光犀利的曹操心中已决定把巽门当做攻城的突破口。——巡视后的第二天,且开始向西门布置攻城的主力,他自己亲临现场,指挥军队拼命攻城。”  “既然他自己暗中决定将东南的巽门作为攻城突破口,为何还要指挥主力部队如此急切地攻打西门呢?”  “这就是曹操的声东击西之计。他的如意算盘是通过攻打西门,把我军的守城主力吸引到西门来,然后趁我方不备,突然攻破巽门,全军一举杀入,这样就彻底葬送了宛城。”  张绣听了贾诩的一番话后,感到不寒而栗。  “请主公把这事交给我来办吧。”  贾诩主动地向张绣请战。  其实,曹操早就知道宛城内有一个叫贾诩的军师,至于贾诩是何等人物,他不甚了解。  不仅如此,像曹操那样的智者也往往会认为他人的智力不如自己。  那天夜晚,曹操一边命令军队虚张声势地向西门发动总攻,一边偷偷地把更强的兵力转移到了巽门。曹操率先带头,跃过木栅鹿砦,直接迫近城墙。在此次偷袭中,没有发现迎战的守敌。  曹操快意地笑了:“太可笑了!他们中了我的计。守城的士兵都赶到西门去了,看来他们真的不知道啊。”  曹操索性一举攻开城门,直接向城内冲去。  ——令人奇怪的是,城内一片黑暗,看不见一点篝火,四周静得可怕。  “这是怎么回事?”  曹操勒住马,疑惑地环视四周。  忽然听得轰的一声,四周燃起了熊熊大火。  “完了!”曹操转身对着后面跟进的军队发出了绝望的叫声,“这是张绣的诱敌深入之计,快撤!快撤!”  但是为时已晚。  随着地动山摇的呐喊声,黑暗之中到处布满了敌军。  敌军的呐喊声最后归为一句话:“活捉曹操!”  曹操鞭打着快马落荒而逃。  这一战,曹操只身幸免,那晚在巽门口被消灭的曹军不计其数。  不仅如此,由于对方识破了曹操的佯攻之计,曹军在西门的攻城部队也被张绣打得狼狈地溃败。一战不利,全线动摇,随即破绽百出,军心大乱。到了五更时分,战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曹军反受到张绣部队的追击。直到天明太阳升起之后,曹军已退到距宛城二十里外的地方。经盘点损失,曹军一夜之间折兵多达五万余人。  在此危难之际,曹操又听到了更坏的消息:“荆州的刘表突然出兵截断了我军的退路,并作出攻击许都的姿态。”  曹操面容惨淡,他咬牙切齿地在落败的战场上愤恨地说了句:“走着瞧!”  接着,他借口“退却也是兵法”,率军转向,返回许都。  半路上,又接到最新情报:“刘表听说自己一旦出动大军,东吴的孙策就会调集兵船,溯江而上,荆州将面临受袭的危险。因此心生怯意,目前是否出兵尚未决定。”  古今战将中,越战越勇,连获大胜的大将很少,但像曹操那样经常遭遇如此惨烈失败的大将也很少。  曹操发动的战争,总而言之,就是曹操创作的诗歌。如同酷爱作诗一样,曹操也非常热衷于作战。  那种热情,那种构想,就如同诗人将金玉之辞和着自己的心血创作诗歌,两者十分相似。在战争中,曹操将此付诸实践,这就是曹操的战法。  所以说,曹操的战争就是曹操的创作——既有非常杰出的佳作,也有损失惨重的败笔。  总之,他是个好战之人。正因为好战,所以即使遭受惨败也绝不会委靡消沉。  但是,这次失败毕竟太惨烈了,就连曹操这样的英雄在大败后的归途中也终日紧锁愁眉,面容惨淡。他作诗叹息道:“梅酸心酸,败战心酸,形异性同,心舌犹甘。”  骑在摇晃的马背上,他也吟成了好多诗。即使在逆境之中,他也充满着向往美好人生的不屈精神,而且决不退让。  曹军经过襄城,来到淯水之畔。  曹操突然停住马,一边低首徘徊,一边“啊”地失声痛哭,两行清泪顺着脸颊滚滚而下。  诸将惊讶地问道:“丞相,您为何如此悲伤?”  “这儿是不是淯水?”  “是的。”  “去年,我军也是在这个地方攻打张绣,由于我的疏忽大意,造成典韦不幸战死。我为典韦的死而悲伤,不由得想起当时的许多事来。”  曹操说着下了马,把马系在河边的柳树上,并且命人在河滩的小土包上垒起一堆石块,接着斩牛屠马,为爱将典韦举行了招魂仪式。曹操亲自上前祭拜,最后忍不住放声大哭。  将士们看到了曹操充满人情味的一面,为他对典韦的深情所感动,也相继祭拜。  接着,曹操又祭祀了其长子曹昂之灵,又礼佛超度了侄子曹安民。  此时,河边的杨柳长枝低垂,河水已带着秋天的寒意,黑色的八哥鸟在空中来回飞鸣——全军将士痛哭不止。  初夏,曹军通过麦田小道,意气风发地踏上征途,孰知到了凉秋八月,曹军将士带着满身创伤大败而归。他们含愤忍辱的心情实在难以言喻。  不堪回首,连吕虔和于禁等心腹大将都负了伤,无数的辎重都被迫丢弃在敌方阵地——啊,曹操仰天长叹:暮山已昏,乌云蔽日!  “看,有人来了。”  “哦,是我们的急使。”  正当士兵们议论纷纷之时,只见对面一人快马加鞭地赶了过来。  来人是留守许都的荀彧派来的信使,他给曹操带来了一封密信。  曹操接过信后急忙打开一看,只见信中写道:“荆州的刘表已出动兵马,准备配合张绣在我军归途的安象附近进行阻击,请务必加以警惕。”  “如果真有这样的事发生,我也早已有所准备了。”曹操对此显得非常镇静,他对荀彧的信使说,“不用担心。”  曹军来到安象地界后,果然不出所料,发现由刘表的荆州兵和张绣的军队组成的联军把住了道上的险要关隘。  曹操道:“敌人有他们的地理优势,我们也必须争取我们的地理优势。”  于是,他指挥军队在山上布阵。曹军的行动从黄昏到次日黎明之间悄悄地进行,在没有山路的山上开挖了一条秘密的通道,并将百分之八十的军队隐藏在山背面的盆地里。  拂晓,晨雾刚散。刘表、张绣联军的士兵们手搭凉棚,眺望着曹军的阵地。  “奇怪!那边的人怎么这么少啊?”有人小声地嘀咕着。  “就那么多吧?”有人点头附和着。  “在这段时间里,曹军已有五万人战死。且兵败撤退后,还要长时间地艰难行军,途中一定会不断出现逃兵,并会丢弃大量的伤病员。所以能活着回去的人就不会很多了吧。”  那些将领们也许出于这样的考虑,没过多久就率军走出关隘。大量的士兵黑压压地在野地里奔跑着开始袭击曹军阵地。  联军根本不把曹军放在眼里,大模大样地接近了曹军的阵地。  这时,曹操突然出现在山头的一角,他大声地命令道:“盆地里的士兵们,现在到时候了,就像深渊里的蛟龙一般出渊化云!包围那些野地里的敌军,把他们统统杀死,我要亲眼看到歼敌的血雨腥风!”  转眼间,兵力猛增八倍多的曹军突然从地下冒出来,一下子截住了敌军的退路,并从前面和侧面铺天盖地包抄过来。刘表、张绣的联军完全乱了阵脚。由于旷野秋草的缠绕纠结,逃跑的士兵个个被扎得血肉模糊。不一会儿,联军尸横遍野。争先逃命的士兵们不敢在关隘停留,直接逃向山对面的安象城。  “把那座县城也给我烧掉!”  曹军怀着悲愤的心情加紧追击残敌。这时——又传来了许都危急的急报。这好似曹军的宿命,总是在只差一次攻击战就能直捣敌人心脏的关键时刻,突然的变故败坏了奋战的心情。急报上说,“河北的袁绍趁许都空虚之际,发布全军动员令,企图进犯许都。”  “袁绍这个混蛋!”  曹操听了大惊,决定不顾一切地日夜兼程赶回许都。  张绣和刘表见曹操如此慌张,便掉转头追击曹军。  张绣的军师贾诩谏道:“现在追击肯定会遭到惨败。”  两人不听苦劝,继续领兵追击。果然不出所料,半路遭到曹军强兵的伏击,结果大败而归。  贾诩看到两人兵败后失魂落魄的样子,惊诧地说道:“你们这是干什么?现在正是追击的好时机,这一去定能取得大捷!”  尽管是走回头路,但看到贾诩这样自信的鼓励,两人再度率军追击。双方一交战,胜败立判,结果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联军高唱凯歌得胜归来。  战后,两人钦佩地向贾诩请教:“先生的计谋实在高妙。你究竟用什么方法在战前就知道战斗胜负的?”  贾诩谦虚地笑答:“像我这种程度,只不过是兵法中最初级的水平了。第一回追击时,因为敌人早就料到会被追击,所以肯定授计留下强兵断后。这是退却兵法中的常识,然后当你们第二回追击时,情况就不一样了。对方会认为追兵不会再来,结果就让强兵做前锋,弱兵当后卫。自然战斗力和士气大减,这时乘虚追击肯定能获大胜。我的话之所以灵验,只不过是深信这些道理罢了。”  二十四 北客  曹操率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许都。在解散远征军建制时,他对身边的诸将说道:“先前,我军在安象遇到强敌阻击,一名陌生的将领带着不足百人的士兵在我苦战时援救了我。此人想必是我所期待的将官。查一下他是属于哪支军队的。”  根据曹操的命令,一名幕僚站在将台上,向全军将士传达了事情的缘由。  少顷,从队伍很远处传来了应对的声音。只见一位面目英武的武将腋下夹着一柄枪走出队列,站在曹操面前敬礼后朗声答道:“我就是丞相说的那个人。”  曹操看了那人一眼,问道:“你是什么出身?”  “嗯,丞相可能不记得我了。我曾经在剿灭黄巾贼之乱中立过小功,一度荣任过镇威中郎将。后来因为想家就回到家乡汝南。我叫李通,字文达。”  虽然不是故交,但过去曾听说过他。曹操像拾到一个宝贝那样,高兴地说道:“你很会抓住机会,既救了我的急,又接近了我,说明你足智多谋,堪任一方守将,真是神妙之至。这样吧,你还是回乡镇守汝南吧。”接着,曹操封他为稗将军、建功侯。  过了一天,留守许都的荀彧在举行了庆祝曹操还都仪式之后,突然向曹操请教道:“先前我派飞骑向丞相报告,在归途中刘表、张绣两军会扼守险要阻击大军通过。当时丞相回答说‘不用担心。我有必破之计!’丞相为何在这之前就能这样确信呢?”  曹操笑道:“哦,你是指那个时候吗?——那时我军疲惫困乏到了极点,刘表和张绣对我们这支疲惫之师肯定有必杀的准备,所以他们一定会在半路上整军以待。这样险恶的形势,使我们不由得产生了同归于尽的决心,因此我军将士在这无处遁逃的绝境中只能拼死一搏了。其实,人处逆境都是这样的,到了这种地步只有押上自己的身家性命才能死中求生。正因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我在大难面前能确信自己必胜。”  曹操的这番话语立刻被广泛地传播开来。大家都认为:“只有像丞相这样的伟人,才能真正体悟到孙子兵法的精髓。”  曹操虽然大败而归,但人们非但没有责怪他,反而对他更加心悦诚服了。  尽管如此,今年的秋天却没有去年那样的庆典。  眼下虽说是“燕去雁来”的季节,但京城内的旅舍里却是一派繁忙景象。来自各州的秋季时令瓜果蔬菜大量上市,各地进贡的绢布、肥马等也汇集京城,真所谓物华天宝,极其繁盛。  一天,有一行显贵们带着五十名随从,一路风光地来到了驿馆门前。  “听说这些人是冀州袁绍派来的使者。”  旅舍的老板对这批客人敬若上宾。  在京城,只要一提到袁绍,可以说是无人不晓。一般的凡夫俗子都有这样先入为主的看法:他是个著名的大诸侯,拥有占天下几分之一的大片北方领地。此外,他是汉王朝世代公卿的名门之后,其威望远在新贵曹操之上。  刚从宫中退出的曹操回到丞相府后正在小憩。  这时,郭嘉来到曹操的睡榻前,施礼后恭敬地说道:“丞相,我有一样东西要转交给您。”  “什么?是书简吗?”  “是的,袁绍的使者远道而来,现入住京城的驿馆,托我将此书简转交给丞相亲览。”  “是袁绍的来信?”曹操说着随意地打开了书简阅看,他一边看,一边不时嘎嘎地笑着,就如秋天芭茅草发出的声音。曹操道:“这是袁绍自私自利的要求。先前,我曹操顺利建立许都时,他还问我要不要派军队到京城来。而从他这次的信上来看,他说因为和北平太守公孙瓒之间发生了边境纷争,自己军粮匮乏,兵马也不足,问我能不能和他合力作战。而且他在信中文辞傲慢,简直把我曹操看做京城的守门人了。”  曹操看完信后非常不快,脸上显露出愠怒的神色。接着,他犹嫌不足,又不禁用手敲打着书简。  他余怒未消地对郭嘉说道:“袁绍不仅在这件事上傲慢无礼,而且平素我以天子的名义和他往来政务文书时,他也经常用词不逊,把我视作一个普通的官吏。我虽然一直隐忍不发,但总想何时能打断他那高傲的鼻梁骨。其实他在冀州一带的旧部对他也非常不满。……他自己已经到了力量不足、独自叹息的地步,却还异想天开地向我借兵攻打北平,甚至还要借粮食。什么都想伸手向我要,真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无赖。”  “……丞相!”  郭嘉待曹操脸上的愠色稍减后,平静地说道:“我想把那小孩子都知道的事再说一遍。从过去汉高祖征服项羽的事例来看,高祖绝不比项羽强大。从强势上来说,项羽要远在高祖之上。尽管如此,他最后还是被高祖所灭。其败亡的根本原因就是迷信武力,轻视智谋。所以说,高祖的隐忍也是取得最后胜利的法宝。”  “你说得有道理。”  “像我这样的人批评丞相,该当死罪。但如果让我斗胆陈述己见的话,我敢说袁绍与丞相相比,丞相有十胜之长,袁绍有十败之短。”  于是郭嘉开始屈指历数两者的长短。  其一,袁绍不懂时势,其思想与其说是保守,毋宁说是倒行逆施。丞相顺应时代形势的发展,富有革新的生气。  其二,袁绍讲究繁文缛礼,推崇权势的各种礼仪。丞相提倡自然、速效、亲民。  其三,袁绍片面认为宽大就是仁政,所以百姓对宽大抱着轻侮的态度。丞相处事严谨,赏罚分明,百姓虽然心怀畏惧,但也非常欢迎丞相的严谨作风。  其四,袁绍表面上张狂,其实内心非常怯懦,且待人多疑,过于重用至亲。丞相处事简约,待人不分亲疏,富有敏锐的洞察力,因此用人不疑。  其五,袁绍善于谋划,但没有决断,经常困惑。而丞相慎谋善断。  其六,袁绍出身于名门,喜好名士的虚名。丞相喜爱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够了!”曹操笑着连连摆手,“要是你只让我听到自己身上那么多的优点,我怕自己也会变成袁绍的。”  那天夜晚,曹操一人独坐。  向左还是向右,多年的悬疑迫在眉睫,亟待解决。曹操在心中反复掂量着。面对袁绍这个巨大的势力存在,他不得不集中精力深入思考。此时确实难以入眠。  “光担心是不够的。”一个声音从心底冒出来。  但是,很快从旁边又冒出另一个声音:“再不能受他欺侮了。”  这时,他想起刚才郭嘉屈指计数地把他和袁绍进行对比的话来:“丞相有十胜,袁绍有十败。”  其实,不仅郭嘉有此见解,他自己也充满着“我远在他人之上”的自信,但单凭这点优势,要想将对手整个吃掉是不可能的。  在袁氏一门中,虽有淮南袁术那样的奸人,但因为只有大族才能培养贤才,所以也出现了不少计谋奇才和智勇双全的良臣。  而且,不管怎样,袁绍出身于名门望族,祖辈累世为官,堪称国之元老。曹操是宦官的后代,且父亲很早就退归乡里,曹操小时候不过是个村里出名的顽劣少年而已。汉朝定都洛阳时,袁绍在将军府担任要职,曹操还是个巡城的警吏。  袁绍因风云激荡而退,曹操趁风云兴起而功成名就。但出身名门的袁绍即使退隐,仍然深受保守派的支持,而对于新贵曹操而言,他除了忠诚的心腹部下之外,得到的却是外界的嫉妒和反感。  天下还有不少人对曹操现在的地位颇多微词。有人私底下诽谤他是“自私自利的丞相”——人们即使畏惧他的武力,在心中仍不服他的威望。  对于人们心中的这种微妙想法,曹操并不在意。他是为自己在建功立业上做得不够而感到不安。  他深知,通过武力可以征服敌人,但通过武力是得不到德望的。  这时,他突然转出一个念头:“我和袁绍之间一旦发生了冲突会有怎样的后果?”  但细细一想,又觉得存在不少问题。  现在,从地理上讲:以许都为中心,西有荆州、襄阳的刘表和张绣,东有袁术,北有袁绍,曹军几乎陷入四面环敌的境地,没有一个方向能够安心无虞。  曹操进一步细想:“如果在这四面环敌的包围中趴着不动,自己只能维持着丞相的虚名,最后仅落得窒息而亡的结局。而自己现在的高位是在风云激荡中产生的,人生的目标就是要让整个天下完全威服于自己。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要时刻保持生气勃勃的跃进状态,一刻也不能懈怠。必须不断进攻,打破敌军的,四面封锁。对于任何旧的障碍,绝不能因疏忽而轻易放过。”  想到此,曹操的意志更加坚定,一个重大的决断逐渐在心中形成。  “是的,打破敌军的封锁一定会伴随着风险。——袁绍这个混蛋!一切旧的事物必然被新的生命所替代。这是自然的法则,我是新人,他只不过是旧势力的代表!好,就让我和他放手一搏!”  此时,他感到心雄胆壮,豪气陡生。  曹操下定决心后就安心地入睡了。  第二天,他想再次检验自己的决断正确与否,就对丞相府的一名小吏吩咐道:“去把荀彧叫来!”  少顷,荀彧奉命来到丞相府。  曹操为了避开他人耳目,特意在丞相府的一个秘阁里等着他。  “是荀彧吗?今天把你叫来是有特别重大的问题想听听你的意见。先把这个看一下。”  “是书简吗?”  “是的。昨天袁绍的使者来到京城。这是他远道带来的袁绍亲笔信。”  “……原来如此!”  “看了这封信后,你感觉如何?”  “一言蔽之,辞句无礼狂妄,而且信中竟然提出这样自私的要求,这只能说明他就是个自私自利的家伙。”  “也许是吧——袁氏的无礼言行已有多年。我一直打算忍让的,没想到他现在公然愚弄我。实在令我忍无可忍。”  “那是理所当然的。”  “不过,我反复考虑后,还是觉得现在要是讨伐袁绍的话,自己的兵力有所不足。”  “丞相显然深思熟虑过了,您说的一点都不错。”  “但我下定决心要征伐他,你的意见如何?”  “您一定要这么做吗?”  “你赞成吗?”  “愿听钧命。”  “我会取胜吗?”  “必胜无疑。丞相有四胜之长,袁绍有四败之短。”  荀彧这样说着,就如昨天郭嘉阐述意见那样,先将曹操和袁绍两者进行比较,然后再讨论两者的长短。  曹操摆手打断荀彧的话,他一边大笑,一边认真地纠正道:“你的话和郭嘉说的简直是如出一辙,毫无二致。我知道自己有很多缺点,你说的那种全是优点的完人是没有的。”  接着,他又问荀彧:“如果是这样,我们是否可以现在就斩了他的来使,立刻向他宣战?”  “不!这事现在不能这么做。”  “你说不行吗?”  “现在绝不可以!”  “为何?”  “您不要忘了吕布,他可是只一直窥伺着许都的后门虎,而且荆州方面的情势还不足以让我们高枕无忧。”  “这么说,我还得忍耐袁绍忍到遥远的将来?”  “现在您要以至诚之心辅助天子,以至仁之心爱护士农,慢慢地等待着产生新形势的机会。应让新形势和袁绍斗争,您自己甚至无须亲自战斗。您要耐心等待,随着时代的进步,袁绍的旧官僚阵营中会产生自毁的效应,到了最后一击的时候,只要稍动兵力即可达到目的,这样岂不是万全之策?”  “这样做好是好,就是等待的时间太长了。”  “我认为这不算长,只是一瞬间而已。形势变化的脚步,尽管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被肉眼看到,但它的速度惊人。如同植物生长一般,又如抚育孩子成长那样,人们一时看不到他的变化,就会觉得等待的时间太长。实际上,随着天地运行,这种变化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总而言之,再忍耐一下,对您来说也许更为有利。”  由于郭嘉和荀彧两人意见惊人地一致,曹操终于放弃了迷思,于次日把袁绍的来使召到丞相府。  曹操对来使道:“我答应你们的要求。”  于是,曹操命人备齐粮食、马匹以及大量的军需品交给来使,并举行了盛大的宴会犒劳使者。临行前,曹操又对来使叮嘱,说已特地上奏朝廷,封袁绍为大将军、太尉,统领冀州、青州、幽州和并州四州。  二十五 天下第一嗜食者  袁绍的使者率领着蜿蜿前行的数百辆马车,驮运着曹操发送的大量兵粮军需品,渡过黄河,走向遥远的河北平原,顺利地满载而归。  不久,使者把曹操的回信交到袁绍手里。  空手得到如此巨量的军用物资,袁绍欣喜不已。而且曹操的回信里还这样写的:“首先,恭祝阁下战无不胜,事业腾达!  “顷闻阁下此次准备征伐北平,我对此壮举深为感佩,谨以满腔热忱,衷心祈愿此役必胜。  “阁下所需马匹、粮食等各种军需品我已倾力从后方相助,因河南方面已无后顾之忧。阁下讨伐北平的公孙瓒,实为万民安居乐业之义战,所以万祷阁下迅速建立镇护国家的不朽之功。另有一事不得不向阁下说明:鄙人负有守护许都之责,因事务繁忙及维护秩序之用,需配备大量军力,故特以致歉,无法借调阁下所需的兵员。  “随信奉告:据敕令,天子颁旨敕封阁下为大将军、太尉,统领冀、青、幽、并四州。请接受天子浩荡皇恩。”  袁绍看完信后,不由得赞叹道:“没想到曹操的回信会写得这样谦卑。这种文辞,这样的处置方法,可以说是面面俱到、尽善尽美了。想不到他是个诚实的人。”  袁绍完全放心了。于是他开始了向北平大举进攻的军事行动,没多久就放松了对西南方面的警戒之心。  夜晚,由貂蝉陪侍,溺于歌舞酒宴。白天,只与陈大夫父子亲近,把他们当做最贴近的心腹,任何事都与之商量。  这便是吕布的近况。  吕布的下臣陈宫为此暗自担忧。一天,他不知趣地向吕布谏言:“我认为主公信任陈珪父子并非不可,但凡机密大事都与他们商量是否妥当?请主公三思。他们父子俩对主公巧言令色,阿谀奉承,那种献媚讨好的态度,不就像个马屁精吗?”  “陈宫,你是说我吕布愚蠢是不是?”  “我没有那种意思。”  “那你为何对我进谗言,要斥退贤士呢?”  “您认为他们父子俩是真的贤士吗?”  “至少,对我吕布而言,他们是不可替代的良臣。”  “啊……”  “你为何要发出啊的声音?看到别人受宠就妒忌,正是你这种人,才想让我接受这种谄佞的诽谤。”  “我什么也不想说了。”  陈宫怏怏地退出,心想自己一腔忠诚,反被主公骂为谄佞之臣,真是天理何在?  “不如就此闭门不出。”  陈宫这样想着,不久便在家闭门独居,不愿跨入徐州城一步。  在家闭居时,陈宫听说北方的公孙瓒和袁绍之间发生了战争。不知为何,他总觉得四周的形势发生了令人不安的变化。  陈宫无奈地对自己说道:“还是去外面打猎散散心,这样也可消除烦恼,培养心中的浩然之气。”  于是他带着一个小童,来到秋天的山野里打猎。  这时陈宫偶然看到一个形迹可疑的男子。那人一身旅人装束,他一见陈宫就慌慌张张地逃跑了。  “那个人是谁?”  待那人走后,陈宫歪着头思索着。不知想到了什么,他突然弯弓搭箭,直向那个可疑的男子射去。  陈宫射得很准,一下子射中了那名男子的腿脚。小童像猎犬一般飞也似的朝那名男子冲去。陈宫也扔下弓箭,跟在小童后面向前奔跑。  那名男子虽然极力抵抗,最后还是被抓捕了。  经过严厉的拷问,陈宫最终探明那人是一名信使,怀揣着小沛城刘玄德的回信,正准备返回许都。  “你说你带着曹操的密信,把它交到了刘玄德手中,是吗?”  “是的。”  “那么,你现在带着刘玄德写给曹操的回信喽?”  “不,前面已有人骑着驿马把信带走了。我没有带信。”  “你胡说!”  “我没有说谎。”  “你肯定吗?”  陈宫拔出利剑,那个旅人装束的男子吓得跳了起来。  只见剑光一闪,随即喷射出一团鲜红的血雾,地上留下了一具身首分离的变形尸体。  “小童,你去检查一下那具尸体。”  少顷,小童回复道:“主人……我拆开他的袍襟,发现里面有一物。”  “呵呵,那是刘玄德的回信。”  陈宫仔细地看了书信,对小童厉声说道:“这事不准外传。我这就去徐州,你带着弓箭先回去吧。”  小童应诺着回家,陈宫立即赶去徐州。  陈宫见了吕布后,向他详细禀报了事情的经过,并拿出刘玄德写给曹操的回信让他看。  吕布看了书信,不由得毛发倒竖,极为震怒:“好你个匹夫刘玄德,竟敢与曹操暗通合谋,妄图灭我吕布。”  于是他立即授予陈宫、臧霸两位大将兵权,命令道:“此去一举踏平小沛城,生擒刘玄德!”  陈宫是个谋士,他深知小沛虽然看起来是个小城,但是不施计谋难以破城。  于是他主动与在附近泰山落草的强盗们联络,对盗首孙观、吴敦、昌豨、尹礼等人挑唆道:“山东的州军腐败无能,现在可以随便攻打。”  于是,在强盗们的配合下,陈宫派宋宪、魏续二将最先领兵攻占汝颖地区,扼住了小沛的后方,然后再率主力从徐州出发正面迫近小沛,从三方面封锁小沛。  刘玄德闻报后大惊:“看来带着我回信返回的信使在半路上被捕了,他向吕布泄露了曹操的意图。”  先前,曹操的信使带来了曹操给刘玄德的密信。信中说讨伐吕布的机会现在不能错过。当下北方的袁绍和北平的公孙瓒战事正酣,已无暇顾及黄河以南地区。吕布和袁术之间也没有亲密交往,如果曹、刘两家联合行动,吕布就会陷于孤立境地,成事岂不易如反掌?  总之,曹操来信的目的是催促刘玄德加快对吕布的战备进程,刘玄德毅然回复曹操,答应协助行动。  ——吕布见信后勃然大怒也就毫不奇怪了。  “关羽守西门,张飞镇东门,孙乾管北门,我负责南门的防守。”  仓促之间,刘玄德暂且作了如上的军事部署。  不管怎样,当下正处于紧急状态。城内人声鼎沸般地骚动起来。  就在这混乱的时候,关羽和张飞两人却在西门下为了一件事情发生了争吵。  他俩为何争吵呢?  俩人的焦点似乎集中在刚才发生的一次战斗。由于两个结义兄弟的性格和认识上的差异,最后发生了争吵。那些好事的士兵们放弃了守备的职责,围在关羽、张飞的周围看热闹,他们听到了兄弟俩的如下争论:张飞责问道:“你为何停止追击敌将?如果见到敌人的勇将不去追击,那这个仗就不要打了。”  关羽对义弟解释道:“张辽这个人虽是敌将,但他武艺高强,而且识礼知耻,有归顺的表现——所以我想放他一条生路。难道对这样的敌将不能宽容一点吗?”  两人争论不休越吵越凶。  刘玄德听说此事后非常不快:“现在这种时候,为了什么事这样争吵不休?”  “关羽,我们俩谁对谁错一起到大哥面前说个明白。”  张飞拉着关羽来到刘玄德面前,继续不服地争论着。  刘玄德听完双方争辩的内容后终于了解了此事的缘由。  那天一早发生了一场战斗。  吕布方面的大将张辽率军赶到关羽把守的西门。  关羽站在城头上,以洪亮的声音像谈家常似的说道:“来将是张辽吗?你虽为敌将,但有军人之风。如你这等人物竟然将粗暴浅薄的吕布奉为主公,打的都是些无名之战和反叛之战,让人不得不怀疑你究竟是军人还是强盗。我同情你的境遇,替你感到可惜。作为一名武将,应该向往的是生为正义而战,死为报效朝廷。可惜,你没有精忠报国的志向。”  听了关羽的一番话后,率军猛攻的张辽似乎有所觉悟,他突然掉转马头,领兵冲向张飞把关的东门,摆出了进攻的姿态。  这时,关羽立刻骑马赶到张飞处。“不要出去和张辽交战”,关羽极力劝说道,“张辽是一个令人可惜的汉子,他有加入正义军队的意愿,也有知耻的良心。”  张飞不同意关羽的说法:“你来这儿干吗?我不需要你多余地指手画脚。”  于是两人就发生了口角。  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张辽对毫无反应的东门突然起了疑心,不久便引军撤退了。  “没有和张辽厮杀,我深感可惜,这都是关羽干扰我的结果。大哥,你说关羽这样做对吗?”  张飞又像往常那样,死缠乱打地向刘玄德诉说关羽的不是。  刘玄德听了也一时难以明断是非,他不论双方对错地调和道:“不管是对是错,不管是抓到了还是逃走了,张辽都不过是大海之中的一条小鱼而已。一个张辽不会改变天下变化的大势。”  不知从何处传来了一个可爱少女的歌声。  十里城外,可说是战乱之区,但这座花苑在宁静的秋阳照耀下,却呈现出风清云丽的一派祥和景象。这儿曲径通幽,芙蓉花开,木樨树上飘来了沁人的花香,遍地盛开着韭菜花,纤秀的秋蝶在花丛中翩翩飞舞。  韭菜花儿开满园,  金簪银簪多耀眼。  佳人头插金银簪,  待嫁小姑颜色鲜。  夫婿是个驼背翁,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70
正序
倒序
三国 吉川英治
三国 吉川英治-2
三国 吉川英治-3
三国 吉川英治-4
三国 吉川英治-5
三国 吉川英治-6
三国 吉川英治-7
三国 吉川英治-8
三国 吉川英治-9
三国 吉川英治-10
三国 吉川英治-11
三国 吉川英治-12
三国 吉川英治-13
三国 吉川英治-14
三国 吉川英治-15
三国 吉川英治-16
三国 吉川英治-17
三国 吉川英治-18
三国 吉川英治-19
三国 吉川英治-20
三国 吉川英治-21
三国 吉川英治-22
三国 吉川英治-23
三国 吉川英治-24
三国 吉川英治-25
三国 吉川英治-26
三国 吉川英治-27
三国 吉川英治-28
三国 吉川英治-29
三国 吉川英治-30
三国 吉川英治-31
三国 吉川英治-32
三国 吉川英治-33
三国 吉川英治-34
三国 吉川英治-35
三国 吉川英治-36
三国 吉川英治-37
三国 吉川英治-38
三国 吉川英治-39
三国 吉川英治-40
三国 吉川英治-41
三国 吉川英治-42
三国 吉川英治-43
三国 吉川英治-44
三国 吉川英治-45
三国 吉川英治-46
三国 吉川英治-47
三国 吉川英治-48
三国 吉川英治-49
三国 吉川英治-50
三国 吉川英治-51
三国 吉川英治-52
三国 吉川英治-53
三国 吉川英治-54
三国 吉川英治-55
三国 吉川英治-56
三国 吉川英治-57
三国 吉川英治-58
三国 吉川英治-59
三国 吉川英治-60
三国 吉川英治-61
三国 吉川英治-62
三国 吉川英治-63
三国 吉川英治-64
三国 吉川英治-65
三国 吉川英治-66
三国 吉川英治-67
三国 吉川英治-68
三国 吉川英治-69
三国 吉川英治-70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三国
三国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