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是一则幽默,但却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各个国家以及民族的文化特性和差异。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最突出表现之一就是行为、风俗、礼仪的差异。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趋频繁,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互通信息、相互学习、文化兼容的结果,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使现代文明礼仪逐步趋于国际化、统一化、标准化。比如,18世纪至19世纪,欧洲大规模向美洲移民,不仅改变了美洲土著居民的生活方式,而且还对美洲土著居民的文化习俗、行为、礼仪、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欧美文化习俗、行为、礼仪等渐渐趋同。再比如,目前,随着中国实行对外开放,走出去,请进来,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使得西装已成为中国男士服装的主流。西方流行的礼貌用语,也被中国人所采纳。过去见面时的问候语“你吃了吗”已被今天的“你好”所代替。同样,中国满族的传统服装——旗袍、中国菜、中国人的家庭情感等,也深受西方人的青睐。下面我们从以下几点来对比一下东西方文化差异对礼仪所产生的影响:一、个性差异对礼仪的影响东方文化崇尚集体和团队精神,人们的依赖性较强。而西方文化崇尚独立和个人自由。比如,中国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品是至关重要的,而这种人品是建立在关心国家、热爱集体、家庭和睦、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之上。如果只考虑个人利益,你的“人品”则大打折扣。而在美国,人们的法制观念较强。在此前提下,他们崇尚个人自由,不愿意受到来自政府、教会或其他组织的干涉,喜欢我行我素。在家庭中,孩子们从小就被灌输自立自强的观念。青年人总是希望自己能尽早独立,摆脱父母的管束,他们不希望过分地依赖家庭、依赖父母,否则,他们将失去自由、失去别人对他们的尊重。在这一点上,中国文化则有所不同。家庭是中国人最重视的生活集体。父母对孩子倍加珍爱,恨不能一切都为孩子想到,以至于当孩子长大成人、结婚时,要给孩子大操大办,当孩子有了孩子之后,还要牺牲自己的晚年来照看孙子,既把自己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又过分地照顾孩子,结果使孩子的自立能力较差,甚至于在中国今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国企职工极不情愿丢掉铁饭碗。这种依赖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遗产,对现代人的文化观念影响至深。再比如,在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上,中国人的空间距离相对较近。我们在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两个中国少女挽臂亲昵而行,而在西方则很少见到。西方人觉得中国人过于亲近,而中国人又会觉得西方人过于冷淡、傲慢,过分疏远,是不友好的表现。如果中国人发现交际对象的衣服上有根线头,他会很自然地帮助对方摘掉;而在西方人眼里,这是不礼貌之举。中国人看到朋友穿了件非常漂亮的衣服,会上前摸一摸,询问价钱和质地;而西方人则不会这样做,他们更多的是羡慕,并直接赞美。可以说,这也是东西方文化观念差异所致。二、等级观念差异对礼仪的影响东方文化等级观念强烈。无论是在组织里,还是在家庭里,忽略等级、地位就是非礼。尽管传统理智中的等级制度已被消除,但等级观念至今仍对东方文化产生影响。比如,在中国、韩国某些地区的家庭里,在吃饭时,父亲有着优先权,父亲不动筷,其他人谁也不能先吃。中国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年代里,曾经给企业划等级。尽管这些情况不具有普遍性,但等级观念却普遍存在于东方社会。在西方国家,除了英国等少数国家有着世袭贵族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外,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倡导平等观念。如美国崇尚人人平等,不论是社会上,还是在组织中,人人都凭实力去竞选总统、议员、公务员、总经理或部门主管。在家庭中,美国人不讲等级,只要彼此尊重,父母与子女可直呼其名。他们的家庭观念淡薄、不愿为家庭做出太多牺牲。三、人际交往方式差异对礼仪的影响东西方文化都非常重视人际交往,但在交往的观念、交往的方式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别。如中国人热情好客,在人际交往中饱含热情,问寒问暖,似乎没有什么可保留的,对于了解有关年龄、职业、收入、婚姻状况、子女等问题,觉得都理所当然。而在西方国家中,特别重视对方的隐私权。个人隐私主要包括:个人状况(年龄、工作、收入、婚姻、子女等)、政治观念(支持或反对何种党派)、宗教信仰(信仰什么宗教)、个人行为动向(去何种地方,与谁交往、通信)等。凡是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都不能直接过问。西方人一般不愿意干涉别人的私生活和个人隐私,也不愿意被别人干涉。比如,中国人会直接询问别人所买物品的价格。在中国人看来,物品的贵贱只是表示该物品的质量,而在西方人眼里,如果你直接询问别人所购物品的价格,就可能是探问对方的经济条件,因此,这也是西方人的隐私。如果你想了解该物品的价格,只能委婉的夸耀、征求或询问,而西方人一般情况下只告诉你该物品的贵或贱,一般不会告诉你准确价格。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时喜欢问一句“上哪儿去”,这是招呼的一种形式。而在美国,你如果问朋友上哪儿去,则可能会使对方尴尬,这也是对方的隐私之一。四、性别、长幼尊重的不同对礼仪的影响在东方文化中,男士往往倍受尊重,这主要受封建礼制中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东方文化也主张男女平等,但在许多时候,男士的地位仍然较女士有优越性,女士仍有受歧视的现象。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尊重妇女是其传统风俗,女士优先是西方国家交际中的原则之一。无论在何种公共场合,男士都要照顾女士。现在,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西方的女士优先原则在东方国家也备受青睐。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也使东西方礼仪日趋融合、统一,更具国际化。在处理长幼关系时,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对待长者特别尊敬、孝敬。比如,在许多中国人看来,如果老人有子女,年老时子女把老人送到养老院或敬老院去生活,这就是不孝,过年过节儿女一般要和老人一起过。在中国农村一些地方,过年时,晚辈都要给长辈行跪拜礼。而在西方国家,由于崇尚自立,儿女成年后和父母间的来往则越来越少,致使许多老人时常感到孤独,晚年生活有一种凄凉感。五、义利观念、法制观念不同对礼仪的影响东方人重义轻利,西方人重利轻义。在欧洲生活工作26年的卢福田大使在其撰写的《一个大使亲历的东西放思维方式冲突》(《海上文坛》2000年第三期)一文中讲述了他亲身经理的一件事:1967年文化大革命高潮的时候我还在中国驻荷兰大使馆工作。当时使馆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散发《毛主席语录》,西方称其为当时中国的‘圣经’或‘小红书’。有一天一个荷兰人进来说,要一本毛主席的‘小红书’,我就给了他。他说这种式样的‘小红书’我也有一本,不过内容不一样,我说是语录吗?他说我不告诉你,明天寄给你侃侃。后来我收到了。跟毛主席语录大小一样,但是封面上写着‘跟中国人做生意的秘诀’。这个题目很吸引我,我一口气读完,使我大为吃惊。这本书的开头讲,‘目前中国正在进行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就是政治高于一切,一切都是算政治帐,不算经济帐。你现在不是参加广交会吗,必须注意要通过你的行为表明你是坚决拥护文化大革命的,这样你就被列为广交会组委会的国际友人,这样你就能财源滚滚。你千万不要以为价格和质量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算政治帐 ’。接下来一段就指明了你应当怎样表现。‘ 第一,你到了广州以后,无论多晚,都应该告诉组委会,说我已经到达了,而且要表达这样的愿望,就是我非常愿意欣赏你们的样板戏,尤其是《红灯记》,麻烦你们千万给我安排一场。第二,手提包里放毛主席语录,而且跟中方谈判的时候,拉开提包的时候要轻轻的,不露声色地把把这本语录似乎不经意地露出来,让中方的主人看到以后再把提包拉上。第三,在你西服里的衬衫上面必须要戴上毛主席像章,这个像章现在中国大使馆在广泛散发,你完全可以免费领到。’最后结论是:‘这一切,中国人都认为是绝对重要的,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手段,你只要达到目的就可以了。’由此可见,在义利问题上东西方文化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在中国文化中,重情义轻法制的倾向也比较严重。比如,中国人有时在公共场所吸烟、随地吐痰、司机闯红灯、行人随意斜穿马路、乱扔杂物的,其实多数人都知道这是不良行为习惯,或是违反有关法规的,但由于从众心理,加上法制观念淡薄,因而这些不良习惯和不文明行为与西方文化形成鲜明对比。在西方国家中,人们的法制观念较强。欧美人知法懂法守法。比如,在公共场所几乎看不到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等不文明行为。一方面是由于其法制意识较强;另一方面,欧美人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很强。他们爱护环境,讲究清洁,其实这也是对自己国家、城市的热爱,以及对自身的尊重。对一个欧美人来说,他们一般不会因买一张紧俏的球票而走后门,更不能因为你是朋友,而舍弃自我应得到的利益,正应了我们在生意场所常听到的那句话:“朋友归朋友,生意归生意”。以上是我们列举的几个小的方面。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由东西方文化差异而对礼仪产生影响的方面还有很多。不过,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或兼容,东西方礼仪正在相互融合,西方人逐渐地接受了东方文化中重情感等合理因素,东方人也逐渐地接受了西方文化中先进文明的礼仪和交往方式,尽管这种交融需要更长的时间,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终究会继承并发扬光大的。.第二节 涉外交往的基本原则涉外交往中我们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一、尊重对方尊重对方就是不论对方的国家、民族大小,企业实力强弱,或者风俗习惯、宗教、法律等等是否和我们相同,都不能歧视对方,要做到在人格上平等相待。尊重对方往往是通过举止言谈、服饰仪表表现出来。因此一些生活小节也是很重要的。比如,我国有一家企业的厂长,天天忙于工作。有一次,一位外商应邀前来洽谈合作事宜,这位厂长正在车间检查工作而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当秘书跑来告诉他外宾已经到了的时候,他连工作服都没来得及更换,就去迎接外宾了。外宾一看他的衣服很随便,认为对方的合作态度不诚恳,就决定不再与这个厂合作了,而与另外一家签定了企业合作议定书。可见,小节上的疏忽是会带来不良后果的,因为他让人觉得不受尊重。二、捍卫自尊相互尊重的另一方面是自尊,只有自尊才能得到对方对你个人、对你的组织、甚至对你的国家的尊重,才能谈得上真诚合作,平等合作。《中外管理》杂志(1996年第四期)上登载了题为:《中国企业家要有双星人的气魄》一文,文章介绍了青岛双星集团总经理汪海以出色的言谈举止维护尊严的过程:汪海有一次去美国考察,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遇到了许多记者的提问。一位意大利记者问:“你们生产的运动鞋为什么叫‘双星’?是不是代表你们常讲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汪海微笑地点了点头,说:“还可以这样理解:一颗星代表东半球,一颗星代表西半球,我们要让‘双星’牌运动鞋潇洒走世界。”对这番豪言壮语,一位美国记者却不以为然,问道:“请问先生您脚上穿的是什么鞋?”这一将用意非常明了:如果你穿的是“双星”牌,那自然没话说,但如果穿的是洋货,意味着连自己都不愿穿“双星”牌,还谈什么潇洒走世界?不料,汪海十分沉着自信地答到:“在贵国这种场合脱鞋是不礼貌的,但是这位先生既然问起,我就破例了。”说着他把自己的鞋脱了,高高举起,指着商标处,大声说道“Double Star”(双星!双星!)”这时,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不少记者争相拍下这一镜头。第二天,美国纽约各大报纸在主要版面上纷纷刊登出这幅照片。《纽约时报》一位记者评述道:“在美国脱鞋的共产党国家有两个人,一个是前苏联的领导人赫鲁晓夫,他脱鞋敲桌子表明了一个共产党大国的傲慢无礼;一个是来自中国大陆的双星集团总经理,他脱鞋表明了中国的商品要征服美国市场的雄心!”汪海维护自身尊严的言行,不仅表明了“双星”人奋发图强,勇于开拓,走向世界的雄心壮志,而且也表现了一个中国人可贵的民族气节,当然也赢得了外国人对“双星”人、对双星集团的极高赞誉。可见,在涉外交往中自尊也是非常重要的。三、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涉外交往中必须坚持的一个重要礼仪原则。应该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能浮夸;不能只讲优点、成绩,不讲缺点、不足之处,报喜不报忧。虽然对牵涉到对方的话题,为表示尊重而采用委婉的说法,但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往往喜欢直率的谈吐,而禁忌那些言不由衷的客套。例如,我们请人吃饭时,饭前饭后常常伴随一类自谦客套的话,这种习惯西方人很不适应。据说,清朝李鸿章有一次宴请美国官员,地点是在美国的一家饭店,备下的酒菜十分丰盛,而李鸿章却依照中国的惯例对来宾说:“粗茶淡饭,薄酒一杯,不成敬意,多多包涵。”来宾望着桌上琳琅满目的酒菜 ,对他说的话大惑不解。这倒不要紧,美国饭店的老板可大为不满了,这岂不是影响饭店的声誉?因此,非要李鸿章说出饭菜粗在哪里,酒薄在哪里?这虽说是一则逸闻趣话,却也说明了东西方礼仪习俗的不同。既然诚心诚意地邀请招待客人,当然希望其吃好,吃得满意,所是“粗茶淡饭”、“薄酒”怎不使美国人大惑不解,使饭店老板“抗议”呢!西方人的习惯是:他认为饭菜很好,是他最喜欢的、最拿手的,请你多多品尝。所以在外国人面前实事求是一点是十分必须的。四、入乡随俗海外各国的文化传统与我国有很大不同,在礼仪习俗上与我国相比很自然地存在着差别,即使就欧美国家而言,不同的国度、民族间,甚至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区域间,礼仪习俗也有区别。这就要求在与外国客商进行交往时需要首先了解和掌握对方的一些礼仪习惯,做到入乡随俗,因人施礼,才不至于造成误会甚至闹出笑话。日本人在其《和气生财》一书中曾记述了这样一件事:日本的饭店和旅馆,有一个招待客人的惯例,即待客人办完住宿手续走进房间时,服务员立刻拿来热毛巾、茶和日本点心,以表示旅馆对客人服务的周到热情。这一项特殊的服务长期以来受到了日本顾客的赞赏,但却在美国人处遭了白眼。一次,一对美国夫妇入室后也同样享受到了上述服务,他们对此很不喜欢,所上的茶水与点心并非是他们亲自点的,而且茶也不热,点心又是“太甜了”,这对美国夫妇认为在他们进晚餐之前上不对口味的点心是“破坏了美味的晚餐”,“这样做好象是在损害自己的生意”。结果使得旅馆老板的一片好心,不但未被接受,反而还落得个“不可思议”,费力不讨好。可见了解外国礼仪礼节,风俗习惯,才能更好地交往和沟通。五、不卑不亢不卑不亢,就是对对方表现出一种节制和礼节,热情时不殷勤,冷淡时不失礼,愤怒时不失控,这在涉外交往中是尤其需要重视的一个原则。例如: 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中国实行禁运、封锁,两国关系紧张,双方唯一保持对话和接触的渠道就是在华沙举行的中美大使级会谈。会谈开始时气氛很紧张。每次双方一见面,便问:“今天谁先发言?”于是双方便先后依据各自的讲稿阐述一番自己的立场,讲后便问:“下次会谈什么时间?”然后各自走路。后来,王炳南大使回国,与陈毅外长谈到会谈的气氛和场面,陈毅就说道:“不一定老那么紧张嘛!”“我们不乞求谈判,也不排斥谈判。不卑不亢,有理有节,此乃泱泱大国之风也。”陈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63年12月,陈毅应邀参加肯尼亚的独立大典。在一次肯尼亚举行的国家舞会上,中国代表团和美国代表团的位置刚好安排在一起。在中美关系长期僵持的时期,这无疑是个极其微妙的场面。陈毅既没有主动凑过去套近乎,也没生气掉头而去,而是坐下,喝起咖啡来。美国代表团员有三个人:部长夫妇和美国劳联副主席。那位部长夫人首先向旁边搭话:“你们是中国代表团吗?”“是的。”“我是否可以与你谈谈天呢?”“可以谈,怎么不能谈?”于是,双方就开始聊了起来。那位部长一看夫人已开了头,便也过来,要与陈毅干杯,但又故作姿态地说:“过去米高扬访问美国,到我家作客,与我夫人谈了天。我为此受到了腊斯克的责备,希望我们这次干杯不要引起麻烦。”听了这话,陈毅不是破口大骂,猛烈抨击,而是不软不硬地回了一句:“你怕麻烦,可以不要跟我干杯,我就不会有什么麻烦。”那位部长又匆匆说:“我提议,为中美两国有一天能够改善关系干杯!”听了此话,陈毅也不是赌气不干,说什么“先前你说的话呢”,而是端起酒杯说:“我希望,我相信,中美两国的关系总有一天能够前进一步的,但条件是美国的国务院要取消对中国的敌视侵略政策,只有这样才可能。”在这场交往中,陈毅以“不卑不亢、有理有节”的言行举止,树立了中国外长的良好形象,为我们树立了对外交流的光荣典范。六、保守机密对外交往总要涉及到党和国家、本组织的一些情况,作为组织的工作人员在对外交往时,一方面不要随意议论对方的礼遇与参观访问中遇到的问题,如有意见需向对方提出,应报代表团或组的领导,不要擅自对外表态。对外联系要统一领导,专人负责。另一方面,必须牢记保守党和国家、本组织的机密,绝不允许以友好、坦诚为借口,向外宾提供机密或在谈判时对我方不利的情况或者资料。在接待外国人参观和洽谈业务时,应从实际出发,划清机密与非机密的界限,不得泄露内部掌握的对外援助技术出口和接受外援的具体政策、规划数字、计划措施等机密事项。在国际通讯中,严禁明、密电混用,传真通讯不得涉及秘密内容,严禁用电话传达密电,注意计算机信息保密。第三节 涉外交往的基本通则涉外交往的基本通则,是指在接触外国人时, 应当遵守并应用的有关国际交往惯例的基本原则。它既是对国际交往惯例的基本概括,又对于参与涉外交际的中国人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一、信守约定某年,国内的一家企业前往日本寻找合作伙伴。到了日本之后,通过多方的努力,这家企业终于寻觅到了自己的“意中人”——一家具有国际声望的日本大公司。经过长时间的讨价还价,双方商定,首先草签一个有关双边实行合作的协议。当时,在中方人士看来,基本上可以算是大功告成了。到了正式草签中日双方合作协议的那一天,由于种种原因,中方人员阴差阳错,抵达签字地点的时间比双方预先约定的正式约定晚了一刻钟。当他们气喘吁吁地跑进签字厅时,但见日方人员早已衣冠楚楚地排列成一行,正在恭候他们的到来。不过在中方人员跑进来之后,还没容他们作出任何有关自己迟到的解释,日方人员便整整齐齐、规规矩矩地向他们鞠了一个大躬,随后便集体退出了签字厅。也就是说,因为中方人员在签字仪式举行时所迟到的一刻钟,双方的合作竟然搁浅了。事过之后,日方为此所做的解释是:“我们绝不会为自己寻找一个没有时间观念的合作伙伴。不遵守约会的人,永远都是不值得信赖的。”假如对这一个个案进行认真的剖析,就一定会的出公正的结论:在这一事件之中,错在中方,日方是没有任何错误的。中方的最大错误,就在于涉外交往中没有认真地做到“信守约定”,违背了这一国际惯例。在人际交往中,必须认真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要算数,许诺一定要兑现,约会必须要如约而至,尤其要恪守时间方面的约定。信守约定,讲求信用,从一点一滴做起,它事关信誉与形象,失实与失约的失礼行为,往往是使自己所做的工作走向失败的开端。为此要做到以下三点:(一)必须谨慎许诺一切从自己的实践能力以及客观可能性出发,切勿草率从事,轻易承诺,凡承诺和约定必须慎之又慎,一定要字斟句酌,考虑周全。(二)必须如约而行承诺一旦做出,就必须要兑现,要如约而行,应尽可能地避免对已有的约定任意进行修正变动,随心所欲地乱作解释。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交往对象的好感与信任。(三)必须失约致歉如果由于遭受不可抗力,致使自己单方面失约,或是有约难行,需要尽早向有关各方通报,如实地解释,并且还要郑重其事地向对方致以歉意,并主动负担给对方造成的损失。二、不必过谦中国人在待人接物时,讲究的是含蓄和委婉,奉行“满招损,谦受益”的古训,在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评价时,中国人大都主张自谦、自贬,不提倡多作自我肯定,尤其是反对自我张扬。在这方面若不好自为之,就会被视之为妄自尊大,嚣张放肆,不够谦逊,不会做人。实际上,在对外交往时,过于自谦并非益事,它常常会引起他人的疑惑和不满,不利于涉外交际的顺利进行。遵守不必过谦的原则,会使人感到自己为人诚实,充满自信,因为过分的自谦、客套,只能给人以虚伪、做作的感觉。在涉外交往中,特别是在面临如下情况时,更要敢于、善于充分地从正面肯定自己。(一)当面对赞美时当外国友人赞美自己的相貌、衣着、手艺、工作、技术等时,一定要落落大方高兴地道一声“谢谢!”而不应加以否认和自我贬低,说什么“哪里,哪里!”。接受外国人的赞美是对其本人的接纳和承认,是自己自信和见过世面的表现。曾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法国朋友在称赞一位中国姑娘漂亮时,那位中国姑娘表现得十分谦虚,连忙说:“哪里,哪里!”没想到这一说却出了洋相。因为那位法国朋友误以为对方是在问他“哪里漂亮?”便立即答到:“你的眼睛很漂亮”。可对方依然谦虚如故:“哪里,哪里”,法国朋友又答到“你的鼻子也漂亮”……结果南辕北辙了。(二)当赴宴、馈赠时宴请外国人出席宴会时,不必说:“今天没什么好菜,随便吃一点”,当送礼给外国人时,也不要说:“礼品很不象样子,真不好意思拿出手来”之类的话,而应得体大方地说:“这是本地最有特色的菜”,“这是这家饭店烧的最拿手的菜”,“这是我特意为您挑选的礼物”等;反过来,在接受外国人的赴宴邀请或接受外国人送的礼物时,也不应过于谦虚地没完没了地说:“真不敢当”、“受之有愧”之类的话,它会使人产生不愉快的感觉,使宴请和送礼者感到难堪,及时表示谢意是这时得体的作法。(三)当做客、拜访时到外国人家做客、拜访时,对主人准备的小饮不要推辞不用。如果主人问:“喝点什么,茶还是咖啡”,你可以任选一种;若桌上备有小吃,可随意取用,但不可失态。若主人问是否加糖或加牛奶,则可按自己的喜好谢绝和选择其中一种。(四)当交往应酬时当自己同外国友人交往应酬时,一旦涉及自己正在忙什么、干什么的时候,无论如何都不要脱口而出,说什么自己是“瞎忙”、“混日子”,“什么正经事都没有干”,否则会被对方认为自己是不务正业之人。三、讲究次序涉外交际中,对出席活动的国家、团体、人士的位次按某些规则和惯例进行排列,这种排列的先后次序被称为礼宾次序。为使国际交往顺利进行,必须讲究礼宾次序。(一)礼宾次序的依据在国际交往中,其礼宾次序主要按宾客的身份与职务高低,依次排列。在多边活动中,有的可按姓氏的顺序排列;有时可按参加国的字母顺序(一般以英文字母为准)排列;有时则可按代表团组成日期的先后排列;有时则可按代表团抵达活动地点的时间先后排列,等等。(二)礼宾次序的具体要求在各类涉外交际中,大到政治磋商、商务往来、文化交流,小到私人接触、社交应酬,凡确定礼宾次序必须从其总的原则出发,这一总的原则就是“以右为尊”,即一般以右为大、为长、为尊;以左为小、为次、为卑。按照惯例,在并排站立、行走或者就坐的时候,为了表示礼貌,主人理应主动居左,而请客人居右。男士应当主动居左,而请女士居右。晚辈应当主动居左,而请长辈居右。未婚者应当主动居左,而请已婚者居右。职位、身份较低者应当主动居左,而请职位、身份较高者居右。在不同场合也有特殊要求:两人同行,以前者、右者为尊;三人行,并行以中者为尊,前后行,以前者为尊;上楼时,尊者、妇女在前,下楼时则相反;迎宾引路时,主人在前,送客时,则主人在后;宴请排位,主人的右边是第一贵客,左边次之。进门上车时,应让尊者先行。上车时,位低者应让尊者从右边车门上车,然后再从车后绕道左边上车;坐车(指轿车)时,以后排中间为大位,右边次之,左边又次之,前排最小;四、尊重隐私所谓隐私,就是指一个人出于个人尊严和其他某些方面的考虑,因而不愿意公开,不希望外人了解或是打听个人秘密、私人事宜。在涉外交际中,人们普遍讲究尊重个人隐私,并且将尊重个人隐私与否,视作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没有教养,能不能尊重和体谅交际对象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涉外交际中,首先要避免与对方交谈时涉及个人隐私,要做到“八不问”(一)年龄不问在国外,人们普遍将自己的实际年龄当作“核心机密”,不会轻易告之与人。这主要是因为外国人,尤其是英美人对年龄都十分敏感,希望自己永远年轻,对“老”字则讳莫如深,对年龄守口如瓶。因而与外国人交往,打听对方的年龄,说对方老貌,都属于不礼貌的行为。我国的传统向来对年龄比较随意,不仅如此,社会交往中还习惯于拔高对方的辈分,以示尊重。比如年轻男子相聚,彼此之间总喜欢以“老李”、“老张”、“老赵”相称,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人们会使用“老人家”、“老先生”、“老夫人”等一类尊称,实际上,这一类尊称在外国人听起来却似诅咒漫骂一般。在交往中,照套我国的传统,会使对方十分难堪。有位从事外事工作的小姐曾经接待过一位82岁高龄的美国加州老太太,她是来华旅游并参加短期汉语学习班的,见面时这位小姐对老太太说:“您这么大年纪了,还到外国旅游、学习,可真不容易呀!”这话要换了同样高龄的中国老太太听了,准会眉开眼笑,高兴一番。可是那位美国老太太一听,脸色即刻晴转多云,冷冷地应了一句:“噢,是吗?你认为老人出国旅游是奇怪的事情吗?”弄得中国姑娘十分尴尬。姑娘的本意是表示礼貌尊重,效果却事与愿违,原因在于西方人对年龄、对“老”的忌讳在外国,人们最不希望他人了解自己的年龄,所以有这样一种说法:一位真正的绅士,应当永远“记住女士的生日,忘却女士的年龄”。(二)收入不问在国际社会里,人们普遍认为:任何一个人的实际收入,均与其个人能力和实际地位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所以,个人收入的多寡,一向被外国人看作自己的脸面,十分忌讳他人进行直接、间接的打听。如果一位中国人问一位外国人:“您一个月挣多少钱?”那位外国人会觉得:“这个中国人真没有教养,干吗问我的工资呀!”除去工资收入以外,那些可以反映个人经济状况的问题,例如,纳税数额、银行存款、股票收益、私宅面积、汽车型号、服饰品牌、娱乐方式、渡假地点等,因与个人收入相关,所以在与外国人交谈时也不宜提及。(三)婚姻不问中国人的习惯,是对亲友、晚辈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时时牵挂在心,但是绝大多数外国人却对此不以为然。西方人将此视为纯粹的个人隐私,向他人询问是不礼貌的。在一些国家,跟异性谈论此类问题,会被对方视为无聊之举,甚至还会因此被对方控告为“性骚扰”,从而吃官司。(四)工作不问在我国人们相见,会询问对方:“您正在忙些什么”、“上那里去”、“怎么好久不见你了”等问题,其实这只是些问题,回答不回答并不重要。但你若拿这些问题问外国人,他们会觉得不是好奇心过盛,不懂得尊重别人,就是别有用心,因为这些问题在外国人看来都属个人隐私,“不足为外人道哉!”。(五)住址不问对于家庭住址、私宅电话,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都是愿意告之于人的,是不保密的。但在外国,却恰恰相反,外国人大都视自己的私人居所为私生活领地,非常忌讳别人无端干扰其宁静。西方人认为,留给他人自己的住址,就该邀请其上门做客,在一般情况下,他们一般不大可能邀请外人前往其居所做客。为此他们都不喜欢轻易地将个人住址、住宅电话号码等纯私人信息“泄密”。在他们常用的名片上,也没有此项内容。(六)经历不问初次见面,中国人之间往往喜欢打听一下交往对象“是哪里人?”、“哪一所学校毕业的?”、“以前干过什么?”。总之是想了解一下对方的“出处”,打探一下对方的“背景”,然而外国人大都将此项内容视为自己的“底牌”,不愿意轻易让人摸去。外国人甚至认为一个人动辄对初次交往的对象“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并不见得坦诚相见,相反却大有可能是别有用心。(七)信仰不问在国际交往中,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制度、政治体系和意识形态多有不同,所以要真正实现交往的顺利、合作的成功,就必须不以社会制度划线,而以友谊为重,以信仰为重。不要动辄对交往对象的宗教信仰、政治见解评头品足,更不要将自己的政治观点、见解强加于人,这样做对交往对象来说,都是不友好、不礼貌、不尊重的表现。所以对宗教信仰、政治见解,这些在外国人看来非常严肃的话题,还是避而不谈为好。(八)健康不问中国人彼此相见,人们会问候:“身体好吗?”,如果已知对方身体曾经一度身体欠安,还会问:“病好了没有?”如果彼此双方关系密切的话,还会询问:“吃了些什么药?”“怎么治疗的?”,还会向对方推荐名医或偏方。可是在外国,人们在闲聊时一般都是“讳病忌医”,非常反感其他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关注过多,对他人的这种过分关心,外国人是会觉得不自在的。此外,与个人隐私相联系,私人住宅有的国家受到法律保护,擅自闯入要受到制裁。到外国人住宅做客,不经主人允许和邀请,不能要求参观主人的住房。即使双方很熟悉,也不能去触动书籍、花草以外的个人物品以及室内陈设的其他物品。与外国人交往时,不仅要涉及在场人的个人隐私,对不在场人的个人隐私也应尊重。在背后议论同事的好坏、上级的能力、女人的胖瘦、路人的服饰等,都会被外国人视为喜好窥探隐私,纯熟无聊之举。五、女士优先我们在听演说时,演讲者总是首先这样称呼:“女士们,先生们”,从没有人称呼:“先生们,女士们”,为什么这样呢?原来这与国际社会公认的一条重要礼仪原则——“女士优先”有直接的关系。“女士优先”主要是指成年异性间进行社交活动时的一个礼仪规范和礼仪原则。其含义是:在一切社交场合,每一位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去尊重、照顾、体谅、关心、保护女性,并且想方设法为女士排忧解难,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绅士风度。外国人强调“女士优先”并非因为妇女被视为弱者,值得同情、怜悯,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将妇女视为“人类的母亲”,处处对妇女给予礼遇,是对“人类母亲”的感恩之意。在交往中,讲究“女士优先”时,作为男士要注意对所有的女士要一视同仁,不仅对待同一种族的妇女要如此,对待其他种族的妇女也要如此;不仅对待熟悉的妇女要如此,对待陌生的妇女也要如此;不仅对待年轻貌美的妇女要如此,对待年老色衰的妇女也要如此,不仅对待有权势的妇女要如此,对待一般的妇女也要如此……具体地要从以下方面做起。(一)行走在室外行走时,如果是男女并排走,则男士应当自觉地“把墙让给女士”,即请女士走在人行道的内侧,而自己主动行走在外侧,这样做既可以防止女士因疾驶的车辆而感到不安全,担惊受怕,还可避免汽车飞驶而溅起的污泥浊水弄脏女士的衣裙。当具体条件不允许男女并行时,男士通常应该请女士先行,而自己随行其后,并与之保持大约一步左右的距离。当男士与女士“狭路相逢”时,前者不论与后者相识与否,均应礼让,闪到路边,请女士率先通过。男士在路上遇到认识的女士时,应点头致意,并把手抽出衣袋,也不要嘴里叼着烟。当男士与女士走到门边时,男士应赶紧上前几步,打开屋门,让女士先进,自己随后。(二)乘车陪伴女士或同乘火车、电车时,男士应设法给女士找一个较为舒适、安全的座位,然后再给自己找一个尽可能靠近她的座位;如果找不到的话,应站在她面前,尽可能离其近一些。乘出租车时,男士应首先走近汽车,把右侧的车门打开,让女人先坐进去,男士再绕到车左边,坐到左边的座位上。有时,为了在马路上上下车安全起见,出租车左侧车门用安全装置封闭了,那么男士只好随女士其后从右侧上车,坐在本应由女士坐的尊贵的右边座位上,这种情况不算失礼。当男士自己驾驶汽车时,他应先协助女士坐到汽车驾驶座旁的前排座位上,尔后绕到另一侧坐到驾驶座上。抵达目的地后,男士要先下车,然后绕到汽车的另一侧,打开车门,协助女士下车。(三)见面参加社交聚会时,男宾在见到男、女主人后,应当先行向女主人问好,然后方可问候男主人。男宾进入室内后,须主动向先行抵达的女士问候。女士们如果已经就坐,则此时不必起身回礼。而在女宾进入室内时,先到的男士均应率先起身向其致以问候,已入座的男士也应起身相迎。不允许男士坐着同站立的女士交谈,而女士坐着同站立的男士交谈则是允许的。当女士在场时,男士不得吸烟,在女士吸烟时,则不准男士对其加以阻止,不然的话,男士还要给女士点烟。主人为不相识的来宾进行介绍时,通常应当首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以示对女士的尊重。当男女双方进行握手时,只有当女士伸过手来之后,男士才能与之相握,否则如果男士抢先出手,是违背“女士优先”原则的。为了表示对女士的尊重,男士还必须与女士握手时摘下帽子,脱下手套,而女士在一般情况下则没有必要这样做。(四)上下楼在上下楼梯时,男士要跟随在女士的后面,相隔一、两级台阶的距离;下楼梯时,男士应该先下。如果是乘电梯上下楼,进电梯时,男士应请女士先进去,然后自己再进入电梯。在电梯里,男士负责按电钮,礼貌地询问女士所上的楼层。(五)进餐馆如果男士预先选择预定了餐桌,则应走在前面为女士引路,如果不是这样,行进的顺序应该是:侍者——女士——男士。在餐桌旁,男士应协助女士就座,把椅子从桌边拉开,等女士即将坐下时再把椅子移近桌子。坐定后,男士应把菜单递给女人,把选择菜单的权利先交给女性。一般餐毕也总是由男士付帐的。若出席宴会,女主人是宴会上“法定”的第一顺序。也就是说,其他人在用餐时的一切举动,均应跟随女熟人而行,不得冒然先行。按惯例女主人打开餐巾,意味着宣布宴会开始,女主人将餐巾放在桌上,则表示宴会到此结束。(六)观看影剧进影剧院或是听音乐会时,应由男士拿着入场券给检票员检票。在存衣室,男士应先协助女士脱下大衣、披风,然后再自己脱去外套。如果没有专人引导入座,男士就应走前几步为女士引路。从两排之间穿行,走向自己的座位时,应面向就坐的观众,并且女士走在男士的前面。如果是几个男士和几个女士一起去观看影剧或听音乐会,那么最先和最后穿过就坐观众的应是男士,女士夹在中间进去,这样,可以使女士不与陌生人坐在一起。散场人挤时,男士应走在女士前面;不挤时,女士稍前或并排与男士同行。(七)助臂男士应该帮助他所陪伴的女士携带属于他的较重的或拿着不方便的物品,如购物袋、旅行包、伞等。女士携带的东西掉在了地上,男士不论相识与否,都应帮他拾起。在女士可能失足、滑倒的时候,男士应该以臂相助。值得说明的是,以上“女士优先”的具体做法,主要适用于社交场合,在商务场合,人们强调的是“男女平等”,或是“忽略性别”,因而是不太讲究“女士优先”的。第四节 涉外交往主要礼仪涉外交往中必须重视交际对象的特殊性,努力掌握如下涉外交往的礼仪。一、称呼在涉外交往中,一般对男子称先生,对女子称夫人、女士或小姐。已婚女子称夫人,未婚女子称小姐。对婚姻状况不明的女子称“小姐”或“女士”。在西方国家,凡是举行宗教结婚仪式的人,都习惯在无名指上戴一枚戒指,男子戴在左手,女子戴在右手。所以对外宾的称呼可以此而定。以上是根据性别和婚姻状况来称呼,使用起来具有普遍性。在交际中还可根据不同身份来称呼。(一)称“阁下”对地位高的官方人士,一般为部长级以上的高级官员的称呼,如“部长阁下”、“总统阁下”、“总理先生阁下”、“大使先生阁下”等。对有高级官衔的妇女,对主教以上的神职人员,对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人士,也可称如“侯爵先生”或“阁下”。君主制国家按习惯可称国王、王后为“陛下”。对王子、公主和亲王等可称“殿下”。(二)称身份对医生、教授、法官、律师所从事的令人尊敬的职业的人士,可单独称其为“医生”、“法官”等;对有博士学位的可称呼“博士”,对教会的神职人员,可称教会的任职,如“福特神父”、“传教士先生”。(三)称军衔对军人一般称军衔,或军衔加先生,知道姓名的可冠以姓名。例如:“卡特少校”、“上校先生”、“比尔上尉先生”等。有的国家对将军、元帅等高级军官称“阁下”。(四)称同志凡与我国有同志相称的国家(如朝鲜等),对各种人员都可称“同志”,有职衔的也可另加职衔。例如,“主席同志”、“书记同志”、“委员长同志”、“省长同志”、“大使同志”、“秘书同志”、“服务员同志”、“司机同志”等。二、语言习惯外国人具有其特有的语言习惯,在涉外交际中我们应多加注意。(一)礼貌用语外国人日常使用的礼貌用语很多,诸如“您好(你好)”、“请”、“谢谢”、“对不起”、“打扰了”、“再见”、“见到你很高兴”等,都是很平常、不离口的礼貌用语。(二)不要问“你吃了吗”中国人见面时,常问“你吃了吗?”以此表示问候致意,不管什么时间,对方回答了“吃了”或是“还没吃”,双方便点头而过。这个习惯,西方人很不理解,他们不但不用这些话来问候别人,而且认为这样说是很不礼貌的。西方人认为,如果你问对方吃了没有,就意味着你想邀请他去就餐或吃点东西。如果他回答“没吃”却又得不到邀请,他便会因此生气。(三)说话先后次序中国人往往先说明请求的原因,然后才提出正题。这与西方人的习惯恰恰相反。由于这个差异,中国人的请求在西方人看来往往十分罗嗦,不着边际。例如,英美人接电话,先自报家门:“这里是某某公司,我们能帮你什么忙?”待对方说明要与谁对话时才问:“我可以知道你的姓名吗?”而中国人接电话往往先问:“喂,那里?”接下来可能才会问:“你是谁?”或“你要找谁?”因此在与英美人电话交谈时,切记这种开场白,否则英美人会觉得你不礼貌而挂断电话。(四)文明的上厕所用语中国人上厕所时,习惯说:“上厕所”、“上茅房”、“方便一下”等。但在国外,人们却不这样说。在美国男厕所叫“男士室”(Men’Room),女厕所叫“女士室”(Lady’Room)。上厕所有很多说法,但都忌讳“厕所”二字,而是用“我想洗洗手”、“请稍候”、“请原谅我耽误您几分钟”之类的话来代替。话语一出口,大家彼此心照不宣,毫不见怪。三、涉外迎送迎送是涉外交往中最常见的社交礼节。迎送不仅是整个社交活动的开始,也是对不同身份外宾表示相应尊重的重要仪式。对外宾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加深双方的友谊与合作,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迎送的安排迎送活动的安排主要有两种不同档次:一是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这主要适用于对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方高级领导人的访问,以示对他们访问的欢迎与重视。二是一般迎送,适用于一般来访者。无论是官方人士、专业代表团的来访,还是长期在我国工作的外交使节,常驻我国的外国人士、记者和专家等,当他们到任或离任时,都可安排相应的人员前往迎送,以示尊重和友谊。(二)迎送规格的确定关于迎送规格,各国的规定不尽相同。在确定迎送规格时,主要是依据来访者的身份、访问的性质和目的,并且适当考虑两国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国际惯例,综合平衡。一般按照国际惯例的“对等原则”,主要迎送人员应与来宾的身份相当。如果由于各种原因而不能完全对等时,可灵活变通,由职位相当的人士或副职出面,并向对方作出解释。(三)成立接待班子为了接待重要的贵宾和代表团、队,东道主一般组成一个接待班子来履行接待任务。接待班子的工作人员由外事、翻译、安全警卫、后勤、医疗、交通、通讯等方面的工作人员组成。(四)收集信息资料接待班子要注意收集来访者的有关信息和资料,了解其本次访问的目的,对会谈、参观访问、签定合同等事项的具体要求,前来的路线、交通工具,抵离时间,来访者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饮食爱好与禁忌等。据报载:一位英国商人应邀前来我国与某地区洽谈投资项目。该地领导为了图个吉利,准备了一辆车号为“666”(六六大顺)的轿车前去机场迎接。谁知这位英国商人下了飞机,一看轿车后,直皱眉头,随即又乘机离去。后来我方人员才知道这位英国商人信教,十分崇拜《圣经》,在《圣经》中“666”表示“魔鬼”。在英国司机、乘客对带有这种号码的车辆退避三舍,英国警察部门已作出决定,逐步取消这个号码。由此可见多了解来访者的情况是十分重要的。(五)拟订接待方案接待方案包括各项活动的项目、日程及详细时间表,项目负责人和接待规格、安全保卫措施等等。日程确定后,应翻译成客方使用的文字,并打印好,发给客方,以便及时与客方进行沟通。拟订接待方案重点要落实好食、宿、行,并制定合理的费用预算,保证接待隆重得体又不铺张浪费。(六)掌握抵离时间必须准确掌握外宾乘坐的飞机(火车、船舶)抵达及离开的时间,迎送人员应在来宾抵达之前到机场(车站、码头)。送行人员应在外宾离行前抵达送行地点,切勿迟到、早退。(七)献花献花是常见的迎送外宾时用来表达敬意的礼仪之一。一般在参加迎送的主要领导人与客人握手之后,由青年女子或儿童将花献上,也有的由女主人向女宾献花,献花者献花后要向来宾行礼。献花须用鲜花,并注意保持花束整洁、鲜艳,一般忌用菊花、杜鹃花、石竹花以及黄色花卉(黄色具有断交之意)等。有的国家习惯送花环,或者送一、二枝名贵兰花、玫瑰花等。在接待信仰伊斯兰教动人士时,不宜由女子献花。(八)介绍主宾见面应互相介绍其随从人员。主要的迎送人员在与来宾见面致意(如握手等)后,他还可以担负起介绍其他迎送人员的任务。一般是在客人的内侧引领客人与各位迎送人员见面,并把他们介绍给来宾。然后再由主宾将客人按一定身份一一介绍给主人。若主宾早已相识,则不必介绍,双方直接行见面礼即可。(九)陪车来宾抵达后,在前往住地或临行时由住地前往机场、码头、车站,一般都安排迎送人员陪同乘车。陪车时应请宾客做在主人右侧。两排座轿车,译员坐在司机旁;三排座轿车,译员坐在主人前面的加座上。当代表团9人以上乘大轿车时,原则上低位者先上车,下车顺序相反。但前座者可先下车开门,大轿车以前排为最尊位置,自右向左,按序排列。上车时应当请客人首先上车,客人从右侧门上;如果外宾先上车坐到了左侧座位上,则不要再请外宾移动位置。陪同人员在替客人关门时,应先看车内人是否坐好,既要注意不要扎伤客人的手,又要确保将门关好,注意安全。(十)具体事项迎送中一些具体事项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它主要包括:在客人到达之前最好将客房号、乘车号码等通知客人,如果做不到,可印好住房、乘车表,在客人刚到达时,及时发到客人手里。指派专人协助客人办理入出境手续及机票(车、船票)和行李提取或托运手续等事宜。客人到达后,应尽快进行清点并将行李取出并运送到住处,以便客人更衣。客人到达后,一般不要立刻安排活动,应让客人稍事休息,倒换时差。可在房间中适当放些新鲜水果或鲜花等。迎送的整个活动安排要热情、周到、无微不至、有条不紊,使宾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接待人员要始终面带微笑,彬彬有礼,不能表现得冷漠、粗心、怠慢或使客人感到紧张、不便。陪同人员应尽力安排好客人的食、住、行,对客人的要求做出反应,给予答复。在为外宾送行时,送行人员应在外宾临上飞机(火车、轮船)之前,按一定顺序同外宾一一握手话别。飞机起飞(火车、轮船开动)之后,送行人员应向外宾挥手致意,直至各交通工具在视野中消失方可离去。否则,外宾一登上飞机(火车、轮船)等,送行人员就立即离去,是很失礼的。尽管只是几分钟的小事情,却可能因小失大。四、会见会谈会见和会谈都是涉外交往活动的重要方式。会见,国际上通称接见或拜会。凡身份高的人士会见身份低的人士,主人会见客人,人们通常称其为接见或召见;凡身份低的人士会见身份高的人士,客人会见主人,人们通常称其为拜会或拜见。接见和拜会后回访,通常称为回拜。我国通常对此不作细分,统称会见会谈是指双方或多方就某些重大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宗教以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洽谈协商。会谈一般专业性、政策性较强,形式比较正规。会见多是礼节性的,而会谈多为解决实质性问题。有时会见、会谈也难以区分。因为会见时双方也常谈专业性或政治性问题,以上区分只是相对而言。(一)会见的礼仪会见就其内容来说,多为礼节性的,也有政治性、事务性的会见,或兼而有之。礼节性会见一般时间短,话题也较为广泛。政治性会见一般涉及国与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国际局势及一些重大国际问题的看法或意见等。事务性会见一般涉及贸易争端、业务交流与合作等。会见的礼仪主要有以下内容:1、确定参加会见的人员。会见来访者,一般情况下应遵循“对等”的原则,但有时由于某些政治或业务的需要,上级领导或下级人士也可会见来访者。参加会见的人员不宜过多。2、确定会见的时间、地点。会见的时间一般安排在来访者抵达的第二天或举行欢迎宴会之前。会见的具体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半小时左右为宜。会见的地点多安排在客人住地的会客室、会议室或办公室,也可在国宾馆等正式的会客场所。3、做好会见的座位安排。会见时座位的安排必须依据参加会见人数的多少、房间的大小、形状、房门的位置等情况来确定。会见的座位安排有多种形式,宾主可以穿插坐,也可分开坐,通常的安排是将主宾席、主人席安排在面对正门位置,客人坐在主人的右边。其他客人按照礼宾顺序在主人、主宾两侧就座。译员、记录员通常安排在主宾和主人的后面。座位不够时可在后派加座。整个会见场所的座位形状有弧形、方形(长椅和单椅两种),如图6-1所示。(双方身份对等时)(依次类推)(对方身份较高时)(依次类推)(长椅时或双方身份对等)(依次类推)(单椅时或主人身份较高)(办公桌)(依次类推)图6-1 会见场所的座位安排4、掌握会见的一般礼节。会客时间到来之时,主人应在门口迎候客人,问候并同客人一一握手,宾主互相介绍双方参加会见的人员,然后引宾入座。主人应主动发言,创造一种良好的气氛。双方可自由交谈,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交谈时应注意坐姿,不要跷二郎腿,不可左顾右盼,漫不经心。主人与主宾交谈时,旁人不可随意插话,外人也不可随意进出。会见时可备饮料招待客人。主人应控制会见时间,最好以合影留念为由头结束会见。合影后,主人将客人送至门口,目送客人离去。5、注意合影的礼宾次序。合影时,一般主人居中,男主宾在主人右边;主宾夫人在主人左边,主人夫人在男主宾右边,其他人员穿插排列,但应注意,最好不要把客人安排在靠边位置,应让主人陪同人员在边上。如图6-2图6-2 合影时的礼宾次序注:图中的主宾次序是:1为主人;2为男主宾;3为主宾夫人;4为主人夫人;5为主宾陪同人员;6为主人陪同人员;7为摄影师(二)会谈的礼仪会谈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领导人之间单独会谈,有少数领导人及其助手与来访者进行的不公开发表内容的秘密会谈,有的是就有关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有关官员进行预备性问题等而举行的正式会谈,也可称为谈判。会谈的礼仪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会谈的时间、地点、人员。会谈的时间、地点由双方协商确定。会谈的人员应慎重选择,会谈的专业性较强,一方面要求有专业特长,另一方面还要考虑专业互补和群体智慧。会谈人员既要懂得政策法律,又要能言善辩,善于交际,应变能力强,并确定主谈人和首席代表。2、会谈的座位安排。涉外双边会谈通常采用长方形或椭圆形会谈桌。多边会谈或小型会谈也可采用圆形或正方形会谈桌。不管什么形式,均以面对正门为上座,宾主相对而座,主人背向门落座,而让客人面向大门。其中主要会谈人员居中,其他人按着礼宾次序左右排列。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许多国家把译员和记录员安排在主要会谈人员的后面就座。我国习惯上把译员安排在主要谈判人座位的右侧就座,这主要取决与主人的安排,说到这个习惯上的小差别,还有一段历史背景。当初,我国也是按国际上通用的做法把译员安排在后面就座的,但新中国建立不久,中国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认为这个惯例不符合中国的情况,因为西方的译员大多是临时雇佣的,不属于参加会谈的人员,而我国的译员却是参加会谈的重要人员之一,理应受到尊重,所以周总理在出访时坚决要求对方允许我方译员坐在主要会谈人员的右侧。从那时起,我国就有了这个做法并一直采用至今。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会谈座位(图6-3至图6-5)译员 主宾6 4 2 1 3 5 77 5 3 主人 2 4 6——正门——图6-3如果长方桌的一端向着正门,则以入门的方向为准,右为客,左为主。如果是多边会谈,可将座位摆成圆形或正方形。此外,小范围的会谈,也可像会见一样,只设沙发,不摆长桌,按礼宾顺序安排。—— 正门 ——客 主人 人图6-4空间图6-5五、涉外参观游览涉外参观游览,是指外国客人在访问或旅游期间对一些风景名胜、单位设施等进行实地游览、观看和欣赏。来访的外国人以及我出访人员,为了了解去访国家情况,达到出访目的,都应组织一些参观游览活动。参观游览应注意以下礼仪:(一)选定项目选择参观游览项目,应根据访问目的、性质和客人的意愿、兴趣、特点以及我方当地实际条件来确定。对于外国政府官员、大财团、大企业家一般应安排参观反映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的部门单位和经济开发区,以及重点招商项目。对于一般企业家、商人和有关专业人员可安排参观与其有关的部门、单位,同时安排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游览项目。年老体弱者不宜安排长时间步行的项目,心脏病患者不宜登高。一般来说,对身份高的代表团,事前可了解其要求;对一般代表团,可在其到达后,提出方案,如果确有困难,可如实告知,并做适当解释。(二)安排日程当参观游览项目确定后,应制定详细活动计划和日程,包括参观线路、座谈内容、交通工具等,并及时通知有关接待单位和人员,以便各方密切配合。(三)陪同参观按国际惯例,外宾前往参观时,一般都安排相应身份的人员陪同。如有身份高的主人陪同,宜提前通知对方。接待单位要配备精干人员出面接待,并安排解说介绍人员,切忌前呼后拥。参观现场的在岗人员,不要围观客人。遇客人问话,可有礼貌地回答。(四)解说介绍参观游览的重头戏是解说介绍。有条件的可先播放一段有关情况记录片,这样既可节省时间,又可实现让客人对情况有所知,经过实地参观,效果会更好。我方陪同人员应对有关情况有所准备,介绍情况要实事求是,运用材料、数据要确切,不可一问三不知,也不可含糊其辞。确实回答不了的,可表示自己不清楚,待咨询有关人员后再答复。遇较大团组,宜用扩音话筒。另外,遇有保密部位的,则不能介绍,如客人提出要求,应予婉拒。(五)乘车、用餐和摄影在出发之前,要及时检查车况,分析行车路线,预先安排好用餐。路远的还要预先安排好中途休息室,要把出发、集合和用餐的时间地点及时通知客人和全体工作人员。一般地方均允许客人摄影。如有不能摄影处,应事先说明,现场要树中英文“禁止摄影”标志牌。(六)在国外参观游览的礼节出访人员、团组要求参观,可通过书面、电话或面谈方式向接待单位提出,经允许后方能成行。参观内容,要符合访问目的和实际,要注意客随主便,不要强人所难。在商定之后,要核实时间、地点和路线。参观过程,应专心听取介绍,不可因介绍枯燥或不对口味而显露出不耐烦和漫不经心状,这是极不礼貌的。同时应广泛接触、交谈,以增进了解,加深友谊。注意尊重对方的风俗和宗教习俗。如要摄影,实现要向接待人员了解有无禁止摄影的规定。参观游览,对服装要求不严格,不必穿礼服,穿西装可以不打领带,但应注意整洁整齐,仪容亦宜修整。参观完毕,应向主人表示感谢,上车离开时应在车上向主人挥手道别。六、国旗悬挂国旗是国家的一种标志,是国家的象征。悬挂国旗是一种外交礼遇与外交特权。人们往往通过悬挂国旗,表示对本国的热爱或对他国的尊重。在国际交往中,悬挂国旗要遵循以下惯例:(一)悬挂国旗的场合按国际关系准则,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在他国领土上访问,在其住所和交通工具上悬挂国旗(有的是元首旗)是一种外交特权。东道国接待来访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的隆重场合,在贵宾下榻的宾馆,乘坐的汽车上悬挂对方(或双方)的国旗(或元首旗),是一种礼遇。在国际会议上,除会场悬挂与会国国旗外,各国政府代表团团长亦按会议组织者的有关规定,在一些场所或在车辆上悬挂本国国旗(也有不挂国旗的)。有些展览会、体育比赛等国际活动,也往往悬挂有关国家的国旗。在大型国际比赛中,还往往为获前三名的运动员升起其代表国家的国旗。伴随着我国加入WTO,双边、多边的经贸往来必将日趋频繁,在谈判、签字仪式上亦应悬挂代表国的国旗。(二)悬挂国旗的要求在建筑物上或室外悬挂国旗,一般应在日出升旗、日落降旗。有时当遇到外国元首逝世需要降半旗致哀,具体做法是:先将旗升起来至杆顶,再下降至距杆顶相当于杆长三分之一的地方。降旗时,也应先将旗升至杆顶,然后再下降。升降国旗时,服装要整齐,要立正脱帽行注目礼。不能使用污损的国旗。升国旗一定要升至杆顶。悬挂双方国旗,按照国际惯例,以右为上,左为下。但这是以旗面本身为准的,搞不好会弄错。所以还应记住以挂旗人为准,“面对墙壁左为上,右为下。”挂旗时,挂旗人必然面对墙壁,这时左为上,悬挂客方国旗,右为下,挂主方国旗。乘车时应记住“面对车头左为上”,左边挂客方国旗,右边挂主方国旗(有时以汽车行进方向为准,驾驶员右手为上)。所谓主客标准,不以在哪国举行活动为依据,而以举办活动的主方为依据。如外国代表团来访,东道国举办欢迎宴会,东道国是主人;外国代表团答谢宴会,来访国是主人。由于国旗是一个国家的标志与象征,代表一个国家的尊严,所以挂国旗时,一定不能将国旗挂倒。常见的挂旗方法:(客方) (主方)图6-6 两国国旗并挂1 2 3 4图6-7 三面以上国旗并挂注:多面并列,主方在最后。如系国际会议,无主客之分,则按会议规定之里宾顺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