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好人生-3

3.随时给孩子出一些思考问题。无论是带孩子上博物馆,还是陪他们看书看电影,父母都可提一些问题,启发孩子进行思考。4.全家参与。家长在一起谈论问题时,即使年龄很小的孩子,也会有自己的看法。5.对问题要全面思考。教育孩子无论对什么事物进行思考,都要考虑到它们的优缺点,是否有吸引力,有无参考价值等等。对事件则要考虑它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后果。6.善于归纳,举一反三。孩子在学校里就是将一点一滴的知识聚集起来,把所学的知识归纳之后,要善于把普遍的规律应用到别的事物上。成就一生好习惯科学用脑的习惯脑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大脑在理论上的信息储存量,相当于藏书1000万册的美国国会图书馆的5倍,高达5亿本。大脑的潜能,几乎接近于无限。但是,到目前为止,人类普遍只开发了大脑的5%,仍有巨大的潜能尚未得到合理的开发。换一句话说,一个人的大脑只要没有先天性的病理缺陷,就可以说他拥有可以成为天才的大脑,只要大脑的潜能得到超出一般的合理开发,他的能力就不会比爱因斯坦逊色。但是,大脑潜能的开发,并非一蹴而就,如果“拔苗助长”,结果只能使孩子用脑过度,甚至发生悲剧。丹麦历史学家海内肯就是前车之鉴,他4岁就撰写了《丹麦史》,此举一度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正当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他的聪明才智时,突然传来由于大脑负担过重导致4岁半的海内肯脑力衰竭,最终不幸夭折的噩耗。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许许多多的天才儿童,一夜之间名扬四海,不久就销声匿迹,或者传出不幸的消息。作为家长,不必羡慕别人家出了个天才儿童,其实自己的孩子也拥有天才儿童一样的大脑;而当一些天才儿童不幸夭折时,家长应该在培养自己孩子上借鉴经验教训,千万不要造成儿童用脑疲劳,要让孩子养成科学用脑的好习惯。家长们应该认识到:开发大脑不等于掠夺式地使用大脑,“头悬梁,锥刺股”并不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刀不磨不快,脑不用生锈”也是一种错误的用脑观念,不值得提倡。脑科学研究成果表明,在脑疲劳的状态下,人就会出现头昏脑涨、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注意力分散、思维紊乱等心智活动难以正常发挥的恶性反应。同时,长期脑疲劳,还会出现失眠、恐怖、焦虑、健忘、抑郁等症状,有的甚至会危及生命。由此可见,脑疲劳不仅不能开发大脑,而且还会严重地影响到人的智力潜能的正常开发。过度的脑疲劳,还会导致心脑血管及精神疾病,严重地损害人的身心健康,这是广大家长所不愿看到的。那么怎样的用脑方法才是科学合理的呢,相信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聪明的头脑,可是常找不到使自己孩子更为聪明的切实可行的方法。让孩子养成科学用脑的习惯,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不宜长时间地使用大脑。心理学研究发现,健康儿童连续用脑30分钟,血糖浓度在120毫克以上时,大脑反应快,记忆力强,连续用脑90分钟,血糖降至80毫克,大脑的功能尚正常;连续用脑120分钟,血糖降至60毫克,反应迟钝,思维力较差;连续用脑210分钟,血糖就会降至50毫克,这时便会头昏、头痛,会暂时失去工作能力。因此,不宜长时间地使用大脑。一般认为,小学生一次做功课或看书学习的连续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至1小时。2.宜五官并用、手脑并用地参与学习。有人发现,学习同一内容,如果只用视觉,可接受20%,如果只用听觉,可接受15%,如果视听并用,可接受50%,这一发现说明,学习时使用多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可明显提高学习效率。3.宜将不同的学习内容错开进行。孩于在进行学习时,不同的学习内容,会在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形成兴奋点。如学习算术,可在大脑皮层的某区域形成一个兴奋点;学习英文在大脑皮层的另一区域形成一个兴奋点。因此,倘若长时间学习同一内容,则必然会使大脑皮层某一区域的神经细胞负荷加重,如果能交错学习不同的内容,可使大脑皮层不同区域的神经细胞轮流工作,获得充分休息,以更好地学习。4.宜充分利用“最佳用脑时间”。每个人每一天都有一个最佳的用脑时间”,有的孩子早晨脑子特别灵敏,记忆力最好,而有的孩子则晚上头脑最清醒,学习效果最佳。家长应了解并充分利用孩子的“最佳用脑时间”,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效果。5.保持充分的睡眠。睡眠是大脑的主要休息方式,充分睡眠才能使人脑消除疲劳,保证大脑正常工作。因此,家长应安排好孩子的睡眠时间,应使孩子睡得足、睡得好,且不让孩子开夜车,以免影响孩子的健康。6.注意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体力活动可以促进脑细胞新陈代谢,消除大脑疲劳,尤其是体育锻炼,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和灵活性,有助于孩子提高视力、听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能忽视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更不要把学习同体育锻炼及体力劳动对立起来,以为锻炼身体和适当参加体力劳动是浪费时间,会影响学习,殊不知这恰恰是孩子科学用脑的重要方法之一。7.宜饮食合理,营养充足。孩子在紧张地学习时,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大脑就会受到损害。合理的饮食,充足的营养,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保证大脑神经细胞的正常代谢的需要。因此,儿童宜进食适当的动、植物蛋白质,如肉类、禽类、海鲜、豆制品等,还要适当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果糖。8.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大脑是耗氧最多的器官,充足的氧气可以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因此,要注意空气新鲜,经常开窗换气。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光线的明暗会影响孩子的判断能力,明亮的光线可使人清醒。9.给孩子以空间和时间。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从“三点一线”中解放出来,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表面看来,这样做学习时间似乎少了,但实际上孩子学习的内容多了,智力发展快了,学习热情高了,这一点常被许多家长误解或忽视。关于科学用脑的原则还可以举出多种方法,但中心只有一个,就是必须按照人脑活动的规律办事,不能违背用脑卫生。成就一生好习惯乐于想像的习惯当孩子根据神话或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去扮演骑士或英雄,或者模仿小鸟飞翔,父母千万不要去阻止或嘲笑他们,因为这正是孩子想像力的表现。培养与发展想像力很重要,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科学发展、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幼儿期是想像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一个人在幼年的时候,想像力得不到发展,那么他非但不能成为诗人、小说家、画家,而且也难以成为出色的法官、建筑师、科学家。尽管有人认为后者用不着想像,但事实是:想像对于任何人都是必要的。人类的幸福有一半以上来自想像力,不会想像的人很难拥有真正的幸福。贝鲁泰斯曾经说过:“想像是人生的肉,若没有想像,人生只不过是一堆骸骨。”凡是年幼时充分发展了想像力的人,当他遭遇不幸时也有能力体验幸福;当他陷入贫因时也有能力感受快乐。可以说,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是不善于想像的人。想像力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呢?父母不要指望依靠抽象的说教培养孩子的想像力,这项工作只有在具体的活动中才可以有效进行。并且,越是对于幼小的孩子,这一点就越发明显。让我们来看看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牧师怎样保护小威特的想像力。有一天,卡尔•威特的一位老朋友来家做客,他看见小威特正在用蓝颜色认真地画着一个大大的、圆圆的东西。朋友问小威特:“孩子,你画的是什么呀?”小威特回答:“一只大苹果。”朋友又问:“可是,你为什么要用蓝色呢?”小威特回答:“我想应该用蓝色。”朋友对卡尔•威特说:“老朋友,你应该教教孩子。他想把苹果画成蓝色,你该告诉他这是不对的。”老威特竟对朋友的“忠告”十分惊讶,反问这位朋友:“为什么一定要告诉他该用红色呢?我认为他画得很好,说不定他以后真的会培育出蓝色的苹果呢!至于现在的苹果是什么颜色,他吃苹果的时候自然会明白的。”是的,父母在孩子的生命中,充当的角色不是去扼杀孩子的想像力,而是给他们自由想像的空间。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呵护孩子的想像力,并培养孩子善于想像的习惯呢?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1.扩大孩子的知识经验,增加表象储备。创造需要原材料,没有相应的表象储备,有关的新形象是创造不出来的。因此,作为家长应让孩子从小尽可能地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人世间的万事万物,以使孩子对尽可能多的事物产生基本的认识,在未来的想像活动中,使孩子拥有更多的事物形象参与思维过程。2.重视和支持孩子的游戏。游戏是孩子的主要活动,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孩子的想像力能够得到很大的发展。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女孩抱着娃娃、男孩坐在小木凳上开车,这时也是他们想像最活跃的时候,他们完全忘记了自己,而沉浸在妈妈、司机的角色中。因此,孩子游戏玩得越好,想像力的发展也越好,父母应重视和支持孩子做游戏。3.讲一些孩子喜闻乐见的故事。孩子在听故事时,想像力特别活跃,他们头脑中不断出现故事中的人物、情景,想像着以后的情节。故事讲完了,有时孩子对结果感到满意,但有时他们不喜欢这样的结局,于是他们想像着新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想像力得到了发展。4.培养孩子绘画、音乐方面的素质。绘画或听音乐、弹奏乐器是孩子眼脑手密切配合、多种心智机能同时参加的智力活动,它可激发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像力。比如在绘画中,他们把自然界的星空浮云、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都想像成和人一样富有喜怒哀乐的情感,他们的想像是丰富、奇特而大胆的。成就一生好习惯善于观察的习惯善于观察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是孩子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是智力活动的基础,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然而,很多孩子都没有这种好习惯,他们只是感觉到了,但并没有把这些信息传递给大脑,将信息加工和过滤。结果,在观察事物时,就不能真正理解它们的意义。只有用积极的心态去观察,用开放的眼光看世界,才能得到需要的东西。达尔文曾自我评价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察觉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及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杜邦公司化学家卜莱克博士做了一次实验。打开试管后,他没有看到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看来实验失败了。但是,他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随手把试管丢掉,而是仔细地观察试管,觉得里面好像有一种东西,但又没有看到。他觉得很奇怪,就放在天平上称了称这个试管,结果发现它比同型号的试管要重些。他更好奇了,又仔细地观察了之后,他发现了非常透明的特弗伦。这种物质日后为杜邦公司创造了很大的财富。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也同样要学会观察。孩子良好的观察能力,是提高整个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孩子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学生观察力的强弱对学习的好坏有直接影响。如在语文拼音、识字教学中,有些拼音、生字的字形和写法只有细微差别,观察力较强的孩子一眼就能看出来,而观察力较差的孩子就常把它们认错或写错。那么,家长应怎样帮助孩子培养起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呢?1.应该向孩子明确地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比如观察一个字,观察力强的孩子能很快地把生字中的熟悉部件看出来,或把形近字、音近字之间的细微差别区别清楚。观察景物,要有远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的顺序。观察的目的决定了观察的方法,这好比木匠看木头,先看木头的长和粗;用木头烧火的人,先看木头的干湿;森林学家看木头,先看木头的年轮和想像它的生长过程。2.应该培养孩子观察的主动性,尽可能让孩子多参加活动。比如星期天带孩子外出参观游览,都要让孩子带着观察的任务去进行活动。3.指导孩子观察时,注意启发将观察与想像紧密结合。恰如其分的想像,会使观察插上翅膀,意境更加广阔。4.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观察自然和观察社会的机会。比如,观察星空,观察大树,观察小猫小兔,观察市场上的繁荣景象,观察大街上一幕幕的场面……这对于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提高学习效率,都有重要作用。成就一生好习惯积极创造的习惯“第一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人是蠢才。”可见,优秀的人之所以优秀,就在于他们习惯于从新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也说的是一种创造性思维,不能举一反三,则不能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学习便成了“死读书”。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学习的创造性。创造性不是天赋决定的,它的获得完完全全来自后天学习与生活实践中的有意识地培养。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通过系统的、持续的思维训练,具备超凡的创造力。东东是个聪明而且顽皮的孩子,在学习上,他从不认为一道题只有一个答案,而是尽可能地找出更多的答案。一次物理考试中,其中有一道题是“如果给你一只气压计,你怎样才能用它测量出一座大楼的高度?”由于快要交卷了,于是这个顽皮的男孩索性在试卷上写道:“把气压计系在绳子的一头,从楼顶放下去,只需要测量它到达地面时绳子的长度就行了。”物理老师阅卷时被这个颇具创意的答案气炸了。东东被叫到办公室,老师问他:“这是你做出的答案?你没细心读过题吗?本题是问你‘怎样使用气压计’。”“好吧,老师,请再给我一些时间,我一定能找到更好的答案。”第二天一早,男孩竟主动找到物理老师,说他发现了好些“切实可行”的测量方法,算起来居然有十多种。老师十分诧异地看看他,问道:“你究竟找到了哪些方法呢?”“比如,可以像普罗泰戈拉测量金字塔的高度那样,使气压计直立于地面,当太阳光下影子的长度与气压计高度相等时,测量地面上大楼影子的长度就能得出它的高度。”“另外,我还可以把气压计当重物,利用动滑轮将它吊到楼顶,用绳子的长度除以2。”“还可以尝试把那只气压计干脆从楼顶上扔下去,利用重力加速度计算出自由落体坠落的高度。”……孩子一口气说完了十来种方法,老师听了问到:“你既然可以想出这么多的‘花招’,怎么就没有思考过我为什么一定让你使用气压计?”学生笑了:“其实我明白,你是要让我通过地面和楼顶的大气压差来得出答案。”“对啊,你既然知道,为什么不早说呢?”“我不愿意跟别人一样,这个答案太常规。”“是想标新立异吗?”“不是,是我发现所有的问题都不止一个答案。”东东的这种创造性思维是在父母培养下养成的习惯,他的父母要求他解决每个题目要想出5种解答方法,而他却要求自己能想到更多。试着寻找新的答案,这正是创造性思维区别于常规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只有超越常规与传统,你的探索才会更有价值。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只靠简单的重复劳动取得自身学业的成功是极为困难的,只有不断开动自己的脑筋,坚持创造性学习,才能把书读好、读活,才有可能在学习上取得突出的成绩。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呢?做父母的不妨尝试如下方法:1.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气氛。为了使孩子能自由活动,安心畅想,父母要为孩子提供友好的、愉快的、有鼓励性的、具有良好的心理气氛的环境。即使父母不同意孩子的想法和愿望,也应该让他明白:爸爸妈妈对这些想法和愿望还是重视的。应该鼓励孩子和父母对一些事情展开讨论。所谓良好的心理气氛,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珍惜孩子的独创性,鼓励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2.父母要为孩子提供能够发挥创造性的环境。孩子往往在游戏、绘画、听音乐或讲故事等活动中,在心情愉快时,迸发出创造性。因此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空间和进行各种活动的材料,是促进孩子创造性的必要条件。如果条件许可的话,父母最好在家里给孩子一个能自由游戏、阅读、活动的小天地,在活动中父母可适当地给孩子以启发。因为孩子在游戏中的试验、实践、发现问题的过程,正是他学会思考的最佳时机。3.父母还要教孩子学会思考。由于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性的核心,所以要培养孩子学会思考、善于思考,让孩子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启发孩子自己提问题。当父母碰到孩子提的问题一时难以解答时,千万不要厌烦或简单化处理,最好是告诉孩子:这个问题我也不清楚,等我查了书后告诉你。而且要说到做到,这样也会传递给孩子一个信息:看书能学到知识。4.父母要利用一切机会和孩子交谈,通过交谈来激发孩子的思考。在和孩子交谈时,要尽量谈一些有利于孩子独立思考的问题,而不是代替孩子去思考。当孩子碰到问题时,父母可提一些具体建议,启发孩子动脑筋想办法。成就一生好习惯专心学习的习惯我国伟大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工作时非常专注。有一天,时间已很晚了,李四光还没有回家,女儿到办公室来叫他回家吃饭,谁知他却一边专心地工作,一边亲切地说:“小姑娘,这么晚了还不回家,你妈妈不着急吗?”等到女儿再次喊:“爸爸,妈妈让你回家吃晚饭了!”他才抬头,不由地笑了,小姑娘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的宝贝女儿。我们也都听说过,我国大数学家陈景润一边走路一边想他的数学问题,不知不觉中和什么东西撞上了,他连声说对不起,却没听到对方反应,抬头一看,原来是棵大树。为什么这些大科学家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一心想着自己热爱的科学上的问题,对他们所思考的科学问题反应清晰,对于这些问题之外的事情一点也没考虑,没有在意。这就是他们闹笑话的原因。学习专注是所有学者的共同特征。事实证明,专心可以集中精力,调动整个大脑神经系统来解决问题,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分心就会降低学习效率,甚至对本来可以弄懂的问题感到迷茫。每个孩子的头脑里都有着专注的成分,只不过由于引导上的差异才导致了后天在这方面的差距。教育家卡尔•威特就非常注意培养儿子专心学习的习惯。老威特严格地规定儿子的学习时间和游玩时间,以培养他专心致志学习的习惯。在小威特学习功课时,老威特决不允许有任何干扰。开始时,平均每天给他安排15分钟的学习时间。在这个时间,小威特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就会受到父亲的严厉批评。在学习中,即使妻子和女仆人问事,他也一概予以拒绝:“小威特正在学习,现在不行。”客人来访,老威特也不离开座位,并吩咐道:“请让他稍候片刻。”老威特是如此用心良苦,就是为了培养小威特在学习时具备一种严肃认真、专心致志的习惯。小威特每天只花费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在学习上。正是由于在学习时专心致志,效率极高,才使他赢得了很多时间从事运动、休息和参加社交等。只有做事时专心致志,孩子才能取得成功。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培养和开发他们的智力,第一步就要注意培养和训练他们的注意力,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1.保持家中的气氛安定,避免家中太多的人出入。亦切忌同时买太多的玩具及图书给孩子,以免使他们左顾右盼,不知所措。孩子的书桌上除了文具和书籍外,不应摆放其他物品,以免分散他的注意力,更不能允许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2.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如果作业太多,可以分段完成。另外,研究显示,孩子分心的程度与年龄成反比:2岁的儿童,平均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度为7分钟;4岁为12分钟,5岁为14分钟。孩子年龄越大越会逐渐懂得将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而日渐增加专注的时间。因此,判断孩子是否专心,应依据其年龄的专心时间长度,而非依据家长的主观感觉。3.鼓励孩子做有兴趣和可胜任的工作,并且做完一件以后再开始做另外一件,投入的时间逐渐增加。对于家庭作业,父母要帮他们安排一下,做完一门功课可以允许休息一会儿,不要让孩子太疲劳。有些父母觉得孩子动作慢,不允许孩子休息,还唠叨没完,使他们产生抵触心理,效果反而不好。4.合理安排学习内容的顺序。研究表明,开始学习的头几分钟,一般效率较低,随后上升,15分钟后达到顶点。根据这一规律,可建议孩子先做一些较为容易的作业,在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再做较复杂的作业,除此,还可使口头作业与书写作业相互交替。成就一生好习惯正确书写的习惯书法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大瑰宝。可以说,我国文化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飘逸着笔墨浓香的历史书卷。然而,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尤其是电脑办公、网络办公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我们发现,曾经有过的那个书香年代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让我们无暇耐心地坐下来,认真地写好每一个字。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刚一出生,就面临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切都要求快、快、快,而且电脑办公几乎已经完全取代了以前的传统办公模式。这一切都容易让孩子认为:不应该花太多宝贵的时间用来练字。字只要写得可以辨认就行了。但事实上,很多孩子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在孩子中,也有一些因为习惯的培养,而能够认真对待书写,并把它当作一种乐趣的。让我们来看看陶陶是怎样看待书写的。陶陶的妈妈最引以为豪的不是女儿考上了名牌大学,也不是被免试保送攻读博士研究生,而是陶陶的一手好字。她读小学、中学时的试卷、作业一直被她的母亲保留着。小时候,每次家里去了客人,母亲都忍不住把她的试卷、作业拿出来让客人看看女儿工整、秀丽的字迹。陶陶认为,写好中国字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教养。把字写漂亮,可以培养自己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品格,从而对学业上任何问题都不敢马虎。同时,她觉得,把一份手写体的、工工整整的作业或文件交出去,也是对师长、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有人觉得把每份作业、文件都写得那么仔细、工整,不会耽误时间,对此,陶陶的观点是:关键是要从小养成习惯,如果从小学入学时起就养成了一种习惯,既能写好,又能写快,就不会耽误时间了。对于现在都用电脑来处理文件了,写好字是否还有必要这个问题,陶陶也有自己理智的看法:她觉得越使用电脑,就越应该养成这种习惯。许多中学生写的字十分潦草,还有许多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尽管论文写得漂亮,但是写的字却十分难看。许多部门在招聘人才时,特别声明,应聘者的简历和应聘书必须手写,不能用电脑打,就是想通过应聘者亲手写的字,来审视一个人的一些内在品质。有的孩子写字时姿势不当,坐得不正,写出来的字也歪歪扭扭;有的孩子写字时太用力,把纸都写破了;有的孩子不注意整洁,出错了就用橡皮擦使劲擦,要不就是直接划掉,结果不是擦不干净把本子搞得黑黑的,就是勾画得乱七八糟。每个孩子都应该从小培养起正确书写的学习习惯,千万不能有认为字写得好不好无所谓的想法。作为家长,首先要帮助孩子认识到写好字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孩子正确书写的习惯。我们提供了以下一些方法供家长参考:1.从最基本处着手,让孩子从刚开始学着写字时,就把每个字的笔画、笔顺写准确。2.让孩子学习一点书法,不是为了让他去参加书法比赛,而是让他懂得什么样的字,是漂亮、美观、大方的。可以给孩子买一些字帖,把大字帖挂在孩子的房间里,带孩子去参观书法展览。3.检查孩子作业、试卷时,不要只注意内容的对否,还要检查他们的字写得是否工整、漂亮。4.读书、看报时,不只注意欣赏书报文字的内容,还要注意审视字体、书法是否美观,上街时,注意欣赏街市牌匾上漂亮的字。5.生活中,即使写一个留言条,字体也要工整,不能随意。父母要以身示范。成就一生好习惯勤于动笔的习惯当今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可以获取的各种信息实在太多,而人脑的记忆功能毕竟有限,如不及时做好笔记,看到的、听到的就会如过眼云烟,一段时间过后,很难找回当时的记忆。如能及时做好笔记,需要的时候一翻即得,说话就能滔滔不绝、出口成章,写文章就能引经据典、一气呵成,即所谓“厚积薄发”。说到勤于动笔,大家应该会很容易联想到一些成功的大作家们,他们也有这样的习惯,例如一些作家随身带着卡片,忽然间来了灵感,或者有好的想法时,就立刻记下来,这样越积越多,到进行文学创作时,就会有很多卡片能被用上。还有些学者有记读书笔记的习惯,每读一本书时,爱记下其中一些好的句子,或者对其中一些东西发表议论和看法,长时间坚持不懈地这样做,终会成功。有一位我们十分熟悉的作家,他的床单上、桌布上、雪白的墙壁上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让人似懂非懂的文字。当然,孩子随时记录的行为不会这样夸张,但让他们随身带上纸笔,总不是一件坏事。许多科学家都有随身携带纸笔、随时记录的习惯。如果那些从事创造活动的科学家们没有随时做记录的习惯,那么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许多文明成果可能就无法产生了。亮亮有一个习惯,就是勤于动笔。他兜里总是装个小本本或者卡片,出门了,把看到的新奇的事物、景致、自己的感想,都用三言两语一一记录下来。读书时,如果是自己的书,他会在书的边沿批阅文字,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如果是借阅的书,他会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批阅或者摘抄。即使看电视、读报,亮亮都不会忘记,把一些新奇的词句、事情摘录下来。现在亮亮已经积攒了五个笔记本,卡片也积攒了不少,全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平时积累的大量材料让亮亮写起作文来从不发愁没有材料,在课堂上发言也颇具说服力。可见,培养孩子勤于动笔的习惯,对孩子的学习、写作能力的提高,以及丰富生活阅历、积累经验都有极大的影响,父母要培养孩子勤于动笔的习惯,可以从这些方面做起:1.平时读课外书时,让孩子拿一支笔,摆开一个本,边读边动笔。动笔,可以是做标注,用线段或者符号把他特别感兴趣的词句标注出来。开始时可以先摘抄,不要大段大段摘抄,而是要有选择,选择特别感兴趣的片断。之后,可以是批注,在课外书的空白处,简单批一个词,如“精彩”、“太妙了”、“不对”之类,以后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再往后,可以用几句话,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总之,一定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2.外出时,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记录下来。哪怕非常粗略、非常简单,都要记录,假以时日,就养成习惯了。3.养成写日记、记随笔的习惯。开头时可以非常简单,几个字,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甚至符号,之后是一句话,再之后可以逐渐复杂,写成片断,甚至写成完整的文章。关键是培养习惯。日记、随笔,仍然是以片断为主。4.让孩子随身携带纸笔,把自己脑中闪过的灵感捕捉下来。孩子的衣兜里随时揣着纸和笔,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这仿佛是在告诉他们:“你能把随时闪现的想法记下来,你能抓住灵感的翅膀,不让它飞走!”要知道,我们教孩子这样做,对于他们的学习是多么重要。成就一生好习惯珍惜时间的习惯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能挤出一点点。时间的富翁不是靠年岁的简单积累,而是靠高度的使用效率。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在家里的床头、墙壁、镜子上贴了许多小纸条,纸条上面写满各种各样的文字:有美妙的词汇,有生动的比喻,有五花八门的资料。总之,当他在家的时候,不管在哪里都可以随时看到这些纸条上面的文字。外出时,他也不轻易放过闲暇的每一分每一秒,把小纸条装在衣服口袋里,随时可以掏出来看一看、想一想。像成功人士珍惜时间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我们可以发现,合理利用时间,是一个人成功的基本要素。如何有效地利用和管理时间,关系到学习的最终效率。合理利用时间的习惯,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帮助孩子把有限的时间合理地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中去。举个例子来说,小鹏每天下午5点30分放学,等公共汽车要花去10分钟左右的时间,乘车20分钟,回家需要步行10分钟。吃过晚饭,小鹏要把碗筷洗了,这得用去15分钟。按照老师的要求,他必须收看30分钟的电视新闻。此外,按照学习计划的安排,他要在开始做当天的家庭作业之前花3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全天的学习内容浏览一遍。他有一个习惯,即做所有的事情都有条不紊,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他开始做作业的时候至少已经是8点了。假如小鹏能够合理安排时间,那么情况就会有很大的改观。他每天从等公共汽车到下汽车,至少要耽搁30分钟左右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完全可以掏出书包里的课堂笔记把当天的学习内容从头到尾浏览一遍。看电视新闻和洗碗筷,这两件事情也完全可以同时进行,手里的活并不会对收看新闻造成太大的影响,因为大多数时候新闻只需要我们用耳朵去听。这样一来,小鹏就能够在7点30分左右开始做家庭作业。由此可见,时间管理对提高办事的效率,尤其是提高学习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相同的时间,善于合理利用时间的人,会取得更多、更大的收获。帮助孩子充分合理地利用时间,最大的实现生命的价值,父母需要让孩子在对时间的利用上形成良好的习惯。合理利用时间的习惯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培养:1.指导孩子制订学习计划。学习计划一般以一个学期为阶段,内容包括本学期的目标和任务、措施、时间上的安排和精力上的分配。如何指导孩子合理地制订学习计划呢?家长应该使他们明确这样的原则。——既要明确具体又要切合实际。明确具体的学习计划有利于执行和操作。计划的目标明确、时间安排和措施具体合理,对孩子的学习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但如果对孩子过于苛刻,学习计划的目标定得过高,时间安排过紧,执行不了,便成为一纸空文。这样不仅对孩子的学习没有什么帮助,还会使他们挫伤自己的自信心。所以在指导孩子制订学习计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计划的合理性。——时间的安排上要注意灵活性和机动性。有个孩子这样订立计划:630起床,635~645锻炼,645~715背英文单词,715~725朗读语文课文,725~730吃早饭,730出发。这样的安排缺乏灵活性,如果由于某一天的单词量特别大而在715不能完成,就必然会使以下的计划都受到影响;同时,此时间表也订得太满、太死板。事实上,这样的学习计划是无法长期贯彻执行的。好的计划应该是留有余地、富有弹性的,比如规定630起床后花半个钟头左右的时间背单词,花10分钟左右的时间朗读课文,可行性就要大得多。2.及时调整和修订计划。在制订学习计划的时候,我们不能指望把每一个细节和不可控因素都考虑在内。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现存在问题,要及时调整,在必要的时候还要进行大幅度的修改。我们要让孩子时刻记住这样一点:学习计划不是教条,它应该以适合具体的学习情况和自身实际为前提。3.善于抓住学习的最佳时机。孩子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受:在相同的时间段,心境好的时候学习效率高,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学习效率低;在一天当中,早晨和夜间学习效率高,下午和傍晚学习效率低。由于人的心理规律和生理特点会对人的各种能力产生影响,所以,孩子的学习能力的强弱在时间上表现出一种不均衡性。当然,虽然在一般情况下早晨的记性好,但也存在个体差异性,有的孩子更擅长在午休之后进行记忆。可见,学习的最佳时机的出现没有定数,它取决于孩子的内在与外在诸多方面的因素。学习的最佳时机一旦出现,我们就要善于帮助孩子把握住它。这个时候既定的学习计划可能成为桎梏,家长要提醒孩子注意学习的灵活性,不要成为条款的奴隶。比如,当孩子刚刚听取了某位成功者的讲座,百倍激情地要开始学习英文,我们应该支持他,并鼓励他说干就干,而不要因为现在是下午,可能不利于学习就劝他不如等到晚上。4.让孩子学会“挤”时间。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就来。怎样教会孩子利用空隙时间呢?方法很多。比如,在无所事事的时候不要发呆,找一本书来读;看报纸的时候随手记下一些资料;外出游玩的时候认真观察景物,为写作文收集素材;在口袋里放一些英文单词卡片,有空就拿出来记一记;与同学闲聊的时候和他们讨论一下学习上的问题等等。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惜时意识,只要有了这种意识,孩子自己都会想到一些办法把空隙的时间利用起来。成就一生好习惯善于自我保护的习惯很多人认为,幼小的孩子只要会学习就行了,至于生活的技能,有没有无所谓。没有一个孩子能在一天之内长大成人,也没有一个孩子能在一天之内学会生活的所有技巧,这样的教育只会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孩子。“缺乏安全感”,这是现时人们对于日益复杂、高速发展的社会现实的一种真切感受。同时,由于现在家庭基本只有一棵独苗,家长对孩子的人身安全感到更加忧虑,上学放学要亲自接送,回家后不准独自出外与小朋友玩,只能关在窄小的空间范围内,家用电器、炉具一律不准摸,怕有意外,孩子在家里就像个被捆住了手脚的机器人。其实,父母这种消极的举动并不能起到实质的作用,关键还是要让孩子自己建立起安全意识。在所有的交通事故当中,日本人的损失是比较小的,因为日本人很有安全意识。往往一进了饭店,他们就会问防火通道在哪里,一旦发生火灾,知道从哪里疏散。生活是美好的,但生活中也处处存在着危险。有项调查发现,60%的事故是发生在家里或者在家的周围。家是人过日子放松的地方,往往也更容易出问题。比如时常有报道小孩从楼上掉下来,还有小孩掉进臭水沟淹死的事。如若父母早有良好的保护意识,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了。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他们觉得自己大了,不再需要父母带着外出了,能独立到商场、活动场所了。可是,别看他们的身体发育已接近成年人,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仍然是普遍不到位,或者是缺乏相关的安全常识。父母不仅应有自我保护及保护孩子的意识,还应教给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在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上,父母需要做些什么呢?1.让孩子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对于小学生,完全可以把一些安全知识教给他们:家用电器的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项;煤气炉具的安全使用;化学物品、药品的标识及使用;如何遵守交通规则;上学放学路上要与同学结伴走,不要随便与陌生人搭话或吃陌生人给的食物;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不能让硬物、锐器损伤身体任何部分等。儿童天生好奇、好动,不能硬性限制其活动,但一定要让其掌握安全知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例如,有一个小学二年级学生,看到灯泡会亮,就自己找来一个灯泡,用金属丝去接电源,结果触电而死。如果事先孩子已懂得用电安全,又怎会发生这类悲剧。2.教给孩子意外发生时的应急措施。让孩子懂得应急措施非常必要,例如,煤气泄漏时要先切断气源,开窗通风,千万不能马上开灯、关电子打火开关,否则会引起爆炸;遇到意外,会打报警电话、急救电话如110、119等;懂得一些基本医学知识,如急救止血方法;万一被人强行拐带走,要懂得找机会逃脱或找当地公安机关、政府部门等。曾有报道一小学生被拐带后,被卖到一农村人家里,一天,他趁那家人出去赶集,逃到镇上,找到派出所,最后回到父母怀抱。3.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有的孩子也懂得安全知识,但天性淘气、贪玩、贪吃,自控力差,有时玩起来忘了安全,造成自己受伤或损伤别人,或控制不住自己,吃陌生人的东西而上当受骗。因此,父母平时要注意孩子自控能力的培养。成就一生好习惯懂礼貌的习惯礼貌是拉近自己和他人的一座桥梁,懂礼貌的人容易让别人接受,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所以父母们要从小培养孩子讲礼貌。学会礼貌待人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田恬是个可爱活泼的小女孩儿,比较让妈妈头疼的一点是不懂礼貌。田恬饿了,会冲着妈妈大喊:“我要吃面包。”妈妈为了教会她用礼貌用语,本来听见了,但却故意不理。女儿叫了几声,见妈妈不理,就跑过来说:“妈妈你有没有听见我说要吃面包呢?”妈妈说:“我听见了,可我不知道你在叫谁呀,你又没有叫‘妈妈’。”女儿笑着说:“妈妈,我要吃面包。”“说得还不对。”“怎么又不对了?”“你要说:‘妈妈,我想吃面包,请您帮我拿,好吗?’”女儿重复了一遍这句话后,她才去拿面包。等女儿吃完,转身去玩时,却被她一把拉住说:“还没完呢!”女儿瞪着大眼说:“完了,吃完了!”她说:“你还没有说声谢谢呢。”“噢,还要说声‘谢谢’?”“当然啦。别人帮你做了事,怎么可以不说声谢谢呢?”这位妈妈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训练女儿学会使用文明语言的。也许很多家长为这样的孩子头疼:周末,客人来家里玩,妈妈对孩子说:“快叫叔叔阿姨好。”然而孩子漠然地看了客人一眼,扭头就回房间了,留下尴尬的妈妈和客人。家里来了客人,孩子却这么没有礼貌,真让妈妈觉得脸上无光。怎么才能培养出一个讲礼貌的孩子呢?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懂礼貌的孩子呢?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1.做个好榜样。孩子有没有礼貌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而且孩子天生就喜欢模仿别人,所以爸爸妈妈在家里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注意讲礼貌,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比如有客人来做客的时候,要给予热情的招待;接受了别人的帮助以后,要对别人说谢谢;在收到礼物的时候,可以邀请孩子和你一起写感谢卡等。有了你的示范,再遇到类似的情形时,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学你的做法。2.有些妈妈为了不让孩子打扰来访的客人,一般都会把孩子打发到一边,让他们自己去玩。这样做也许能够获得一时的安静,但是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社交能力。他会想:妈妈为什么不让我跟客人一起玩?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久而久之,家里一来客人,他就会自动躲到旁边去。所以,当有客人来访时,你应该向孩子介绍一下来的是什么客人,再向客人介绍一下你家的孩子,并让孩子帮客人拿拖鞋、拿杯子,千万不能把孩子排斥在外。3.设置场景。有的时候孩子学会了礼貌用语,但是却不知道该在什么场合下使用。本来应该说“谢谢”,可是却说了“阿姨好”。所以家长可以设置一些场景,比如见到外人的时候热情地打招呼,教孩子说“你好”,走的时候教孩子说“再见”。这样既可以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又能够给孩子实际的体验。4.不要强迫孩子。不要认为孩子这么小,就能够掌握在你的手里,他们有自己的个性,甚至有些叛逆。很多家长在孩子没有礼貌的时候强迫孩子,比如有客人来家里,孩子躲着不叫人,家长就拉着孩子,拼命地让孩子向客人问好,结果会以孩子大哭而告终,这样非但达不到目的,还会产生反作用。孩子不肯说,可能有很多原因,也许是害羞,也许是不明白为什么要跟客人打招呼……如果孩子就是犟着不肯说的话,家长可以暂时放弃,等到孩子平静了以后,再告诉他:“这是应有的礼貌,你去别人的家里,也希望他能够热情欢迎你呀。”让孩子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或许能够帮助他理解。成就一生好习惯讲究卫生的习惯卫生习惯是孩子生活习惯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它关系到孩子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保持孩子的健康、树立孩子的小小形象都是必不可少的。儿童应该从小就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良好习惯。奇奇的母亲是位医生,因为职业的关系,她特别注意培养女儿的卫生习惯。妈妈跟奇奇说:“要做个讲卫生、爱清洁的孩子,这样别人才会喜欢你。比如说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奇奇问:“为什么饭前便后要洗手?”妈妈告诉她:“因为手每天要碰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很多细菌,要是在吃饭前不洗干净,吃饭时不小心把细菌吃进肚子里就会长出虫子来,有虫子,就要去医院打针吃药了。”等她稍大一点,妈妈还进一步告诉她,饭前便后洗手可以预防各种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每次奇奇洗手时,妈妈都为她准备好肥皂、擦手毛巾,放在奇奇容易取拿的地方。而且交给孩子洗手时要把袖子挽起,以免把衣服搞湿了,并教给她手心手背都要洗,而且耐心地给孩子做示范。于是,奇奇每天早晨起床后,自己洗脸、洗手。尤其是吃饭前,从来都不用人提醒,自己主动去洗手,打肥皂,把手擦干。奇奇现在已经完全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家长们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应注意以下几点:1.洗手、洗脸。还不会站的孩子,可让他坐在父母膝头,由父母给洗脸;能站起来后,就应让他站着洗;待孩子能自己打开自来水管时,应在大人的照看下,让他在自来水管下自己将脸、耳后、颈部、手腕等处洗干净。要让孩子养成早晚洗手洗脸,外出回家、吃东西前均洗手的习惯,还要教育孩子饭前、便后主动洗手,弄脏手、脸后随时洗净。2.刷牙、漱口。孩子2岁时,可以用凉开水漱口,3至4岁时让其饭后漱口,开始学刷牙,早晚各一次。应教会孩子刷牙时顺着牙缝上下刷,由外侧到内侧,这样才能刷掉残留在牙缝中的食物,保护牙齿,预防龋齿。要让孩子知道不刷牙的后果。牙齿蛀了就要接受牙医治疗,由医生来处理。牙医会告诉他保养牙齿的重要性及方法,而且让他从拔牙、补牙、洗牙或吃药打针上得到教训。3.洗澡、洗脚。大多数孩子都比较喜欢洗澡,孩子不习惯时,可先让其拍水,待熟悉后再下水。大人帮助其洗澡时,动作应轻柔、敏捷,注意不要把肥皂沫弄到孩子的眼、鼻、耳中,水温要适宜。3、4岁的孩子应学会让其在洗澡时,自己用毛巾或手擦前胸、胳膊、腿。睡觉前养成洗脚的习惯。4、5岁的孩子就应在大人的帮助下洗脚了。教孩子把脚趾、脚跟部洗到,洗完后擦干,夏天应天天洗澡、换衣,其他季节也应定期洗澡、洗头,勤换内衣裤。如果孩子不爱洗澡,那么结果自然是气味难闻,别人必须远离他,家长可以表示,自己无法忍受这种气味,可以拒绝与他同桌吃饭或坐在一起。此外,不洗澡身体会发痒,尤其到了夏天,不常洗澡容易皮肤搔痒、生疮,让孩子知道自己行为的结果,必须要注意个人卫生。4.提醒孩子勤理发,勤剪指(趾)甲。孩子的头发以整洁、大方为宜。指甲长了,藏污纳垢,很不卫生,也容易抓伤皮肤,应定期给孩子修剪,大些的孩子家长应教会其自己修剪。但不宜剪得太短,以免孩子用手时磨伤指腹部皮肤,引起疼痛。5.擦鼻涕。大人给孩子擦鼻涕时,动作要轻,以免引起孩子的反感。1岁半的孩子家长应提醒他用手帕擦鼻涕。2、3岁的孩子就应自己学会随时用手帕擦鼻涕。家长应勤督促、多指导,多用语言鼓励孩子,使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成就一生好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也就是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的良好习惯。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是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不少小学生,由于在生活上由父母“包打天下”,6岁的孩子鞋带散了不会系,急得直哭;9岁的孩子不会穿衣服,闹出将内衣当外衣的笑话;10岁孩子要妈妈喂饭……在这种“温室效应”下,儿童因娇宠而任性、脆弱、追求享受、缺乏独立性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与能力。这样的孩子是很难成才的,甚至连能否长大成人都成问题。有个小孩上了高中,要住宿,这可愁坏了孩子的爸爸,不为别的,就为孩子每天起床这件天大的事。这位爸爸还真有办法,自己不能每天跑30多公里的路来把孩子从被窝里拽起来,就把这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孩子的“室友”,每天起床的时候由室友推他。那位爸爸也不让人家白干,声称可以“按月付酬”。上面这位爸爸的腰包看来是够鼓的,为了孩子可以不惜金钱。但要比起谁更溺爱孩子,下面这位爸爸则做的更绝,他不仅不惜金钱,甚至不惜自己的身体与尊严。某学校带学生去远足,有一位家长给教师写了一张条子,谎说孩子身体不舒服。老师一问孩子,孩子说了实话。没办法,家长只得让孩子去了。于是家长给孩子准备了熟鸡、肉、水果、罐头、香肠、巧克力、饮料……真是应有尽有。这还不算,家长还特意请了假,骑车远远地在后面跟着学校的队伍,怕孩子受委屈。到了晚上老师去查铺,发现床底下有一个人,吓了一大跳,原来是孩子的爸爸钻在床底下。这位爸爸说:“孩子没在外睡过觉,怕他翻身掉下来,我在这儿等着接他呢。”爱孩子爱到这个份上,其用心之良苦真可谓空前绝后了,可是,家长们如此良苦的用心,带来的结果却不是想像中的那么美好。有媒体报道,一个20岁的大学生在与父亲走散后竟然连回家的路都不认识,乍一听,这事好像是天方夜谭,但遗憾的是,这就是发生在你我身边的不折不扣的事实。过去,人们常以“书呆子”来讥讽读书人,说得再形象些就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等诸如此类。但再怎么“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不会像这位大学生这般“不食人间烟火”吧?如此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又怎么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站稳脚跟、博得一席之地呢?上文中儿子之“迂”,过错并不全在自身,为人父母者更应深刻检讨一番。就这则新闻而言,儿子找不到家,父母应该承担主要责任。从来都没有单独出过门,上大学后每次回家、返校均由父亲亲自接送,饭票也是由父亲去换,在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里,长成的也只能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做父母的爱子心固然可以理解,但你们可以照顾孩子一时一事,毕竟不能照顾他一生一世。今日的溺爱也许正埋下了日后孩子吃苦受罪的种子。父母要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因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通常,孩子到3、4岁时,已经萌发出自信心和独立性,许多事情都要自己做。这时候父母应该注意及时鼓励孩子锻炼自己基本生活的能力。从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建议父母做到以下几点:1.父母对孩子不能过分溺爱,不能娇惯。孩子的自理能力如何,直接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态度。让孩子参与家务管理,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一般从3岁左右便可以开始实施。当然,这样的家务劳动不是“全天候”的,而是定期、定项目的,并且可以和父母一起做,以不影响学习为准,目的在于培养生活技能、劳动精神和家庭观念。2.孩子分内的事情,父母不得“包干代办”。如穿衣服、整理床铺、洗自己的袜子和内裤、整理自己的房间等,一定要他们自己完成。较小一些的孩子可能会做不好,没关系,关键在于练习和尝试。3.采取信赖态度,多鼓励少批评。父母可以一边提出要求一边进行指导,以赞扬和鼓励为主,必要时也可以在暗中帮助他们弥补疏漏。在孩子做事情的时候,父母要持信任的态度,尽量不去干涉或禁止。要放手让孩子自由行动,使其充分运用其智力能力,获得成功或者失败的感受。然后父母再给孩子以鼓励,告诉孩子在做这类事情时怎样才能达到成功的目标。自理能力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起来的。成就一生好习惯喜欢运动的习惯“生命在于运动”。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它道出了运动与身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在人类文明历史上,体育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认为,儿童的身体训练要在智力训练之前,即体、德、智这么一个顺序。实践告诉我们,体育锻炼有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锻炼可使人体各种器官的功能得到增强;身体强,学习起来也有能量基础,效率也高;体育锻炼还可以帮助儿童形成某些良好的道德和品质。然而现代生活中,也许因为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也许是运动空间的窄小,每天都能锻炼身体的人似乎是减少了,这不能不让人们感到忧虑。为了能负荷得起日后繁重的工作,就必须在年少时期打下一个好的身体基础,所以在小时,就要使孩子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小雪20岁,刚刚上大一,从小以来,运动就一直是她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项目,小雪现在身高1.68米,身形苗条而健美,而且学习成绩优异,在很多女孩儿都热衷于减肥的今天,小雪根本无需节食、吃药,让人羡慕的身材穿什么都漂亮。小雪说这一切都得益于自己从小坚持锻炼的习惯,家庭环境对自己养成运动的习惯起了重要的作用。才7个月大的时候,爸爸就带小雪参加了一次家庭游泳活动。活动不仅有意思,而且也是孩子那时惟一真正意义上的锻炼。到小雪1岁多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常带她到儿童游泳馆去玩了,小家伙似乎天生喜欢玩水,每次一到水里就显得特别地开心,尽情地跟爸爸妈妈和其他的小伙伴嬉戏。小雪的父母都很热爱运动,他们喜欢打乒乓球,希望乒乓球能成为一项家庭活动,这样全家人就都能享受这种运动了。于是他们去打乒乓球的时候,尽可能带孩子一起去。他们不强迫女儿,也不给她很多指导,就简单地让她按照自己的方式打球。这样下来,到小雪4、5岁的时候,她的乒乓球已经打的像模像样了。小雪7岁的时候,看到电视里小姑娘的体操表演,她又对体操产生了兴趣。妈妈积极支持,每个周末都带小雪去参加当地健康俱乐部的体操课。小雪学得很是认真,而且很有天赋。父母还常常和小雪一起看电视里的体育节目——通常,小雪和妈妈会支持服装漂亮的比赛队伍,而爸爸则为他喜欢的运动队加油。为了鼓励女儿练习体操,爸爸妈妈有时候会给孩子录像。小家伙喜欢看录像里的自己,把体操练习变成电视演出让孩子来了不少精神。而且,这样做也帮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他们还把录像带寄给了远方的奶奶。小雪在成长中从来没有停止过锻炼,长大后的小雪,身体健康,精力旺盛,也很聪明。而且,抗挫折的能力也较强,如果偶尔成绩不理想,她也不会垂头丧气,而是依旧对自己充满信心。小雪说,她对体育锻炼有着深厚的感情,运动已经成为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认为,体育锻炼能够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卫生习惯。当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后,就能够自觉抵御不良行为,使自己的生活方式更为健康。可见,培养运动的习惯对孩子来说是受益匪浅的,那么家长怎样培养子女锻炼身体的习惯呢?1.首先要培养孩子对体育的兴趣。一旦对体育锻炼发生了兴趣,孩子就较易亲身去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可以从体育游戏开始,去参观、欣赏各种体育比赛。2.要教给孩子锻炼身体的方法。由于孩子年龄不大,体质幼嫩,又缺乏体育锻炼经验,因此,家长尽量要教给孩子科学锻炼的方法,不当的锻炼非但不能起到有效作用,还容易发生事故。3.根据年龄和体质来定制适合孩子的锻炼项目。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运动量,不可盲目,也不可做超出孩子承受范围的要求。如孩子小的时候宜多做些较为缓和的、活动性比较强的运动,不宜做用力过大、憋气、静力的、负重的练习项目。4.要持之以恒地锻炼。体育锻炼只有持之以恒,才会有效果,也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形成锻炼的习惯。因此帮助子女制定锻炼计划,并要督促孩子天天坚持,可以的话,最好家长能跟孩子一起锻炼,这样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5.要“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不正确的姿态给身体带来的最大不利是引发脊椎骨弯曲,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严重的甚至影响身体健康。所以在孩子坐着看书、写作业或看电视时,要要求他们采取正确的姿势,不要弯着腰、伏着胸,也不要随意歪在凳子上。正确的站姿是:头正直,胸稍挺,腹微收,两臂下垂,两腿自然伸直,脚跟靠拢,脚尖分开。正确的坐姿是:躯干保持挺直,两肩摆平,眼向前平视,两小腿与地面垂直,两脚平放地上,阅读、写字时,身子不要歪斜,不要趴在桌子上,胸要离桌沿一拳的距离。正确的走姿是:走时身体保持正直,两眼正视前方,两臂前后自然摆动,两脚向前迈步,脚跟先着地,然后过渡到脚掌着地,保持平衡,勿上下颤动或左右摇摆,注意改正内、外八字脚。成就一生好习惯勤俭节约的习惯勤俭节约既是对创造财富的劳动者的尊重,也是对用自己血汗钱购买物品的父母的尊敬。勤俭节约不仅使家里的各种东西充分发挥作用,而且有利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现在的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的情况相当严重。孩子手中的钱最终来源于父母,从根本上看,孩子的浪费是父母约束不力造成的。曾有报载一名初一学生,因大便时没带手纸,于是当着好几个同学的面,从自己的皮夹内接连抽出4张100元面额的人民币,擦完屁股后往地上一扔,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厕所。不知道这位学生的家长会如何看待自己孩子的行为,那些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孩子及其父母看到这则报道又会作何感想。现在的孩子像这样不懂得珍惜金钱的不在少数,出现这种状况,是社会影响的结果,也是家长溺爱的结果。我们很难想象,这样的孩子以后能经得起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能很好地应对现代社会的各种挑战,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鲍勃从小花钱就没有计划也不节约。转眼间,鲍勃上大学了,爸爸为了限制他花钱的速度,跟他约定:每月的15号爸爸给他寄500美元的生活费。多年的习惯不是那么容易就改的,鲍勃照旧花钱如流水,毫不节制。有时,他跟朋友出去到餐馆或娱乐场所挥霍,一次就能把一个月的生活费都花光。因此,每月不到15号,鲍勃就囊中羞涩了。每当这时,鲍勃就会打电话给爸爸,要求爸爸提前寄下个月的生活费过来。爸爸爱子情切,容忍了儿子的行为,于是,父子俩的约定就只剩下了形式,这也使鲍勃更加没有顾虑,一连几个月,鲍勃已经预支了半年后的生活费了。他花钱无度的毛病不但没改,反而更加严重。这天,鲍勃的经济状况又出现危机了,他给爸爸发了封邮件,说:“爸爸,我饿坏了。”按照惯例,爸爸明天就会寄钱过来。然而,这次鲍勃没有看到有自己的汇款,他打开邮箱,发现爸爸回了封信给他,信也很简单:“孩子,饿着吧。”接下来的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鲍勃绞尽脑汁地节衣缩食、精打细算,对每一美分都计划安排,事情很奇妙,身上只剩20美分的鲍勃居然撑到了下个月15号,也就是爸爸再次寄钱过来的日子。体验到吃苦受罪滋味的鲍勃,学会了有计划地花钱。以后的每个月,鲍勃居然还能省下100美元存起来,这样,鲍勃的生活更丰富也更有意义了,用这些钱他买了好多自己喜欢的书、唱片,还可以出去旅游。他的大学生活比以前过得更充实了。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理智消费的习惯,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简单地说,“财商”就是理财的方法和能力。外国的孩子买东西,通常会东转转,西看看,比比哪一个是我最需要的,然后再买。然而,我们的孩子很少会这样,他们往往看到什么喜欢的,会不加考虑地马上买下来,这就是缺乏财商的表现,孩子缺少消费方面的指导,不会理财。让孩子养成合理消费的好习惯,父母可以采用这样的培养方法:1.要教会孩子有计划地使用钱,对花钱有个预算。把给孩子的零花钱规定一个数额,最好是把握在孩子有能力支配的范围之内,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和实际需要再适当增加。2.定期给零花钱,比如每周一次。3.制订开支计划。比如多少钱用于买学习用品,多少钱用于买自己喜欢的日用品,多少钱用于买零食……这样可以防止孩子乱花钱,还可以培养孩子把钱用在刀刃上的好习惯。4.存钱。陪孩子一起去银行,并以他的名义开一个户头。可以增强孩子自我管理的兴趣和能力。5.以质量和实用价值为主要标准选择物品,不刻意追求名牌。6.告诉孩子父母挣钱的艰辛,不耻于跟孩子谈家庭生计中的问题。7.不与别人攀比,根据自身的需要做出选择,消费要量入为出。8.看到喜欢的东西不急于买,对于花钱比较多的商品尤其要多转转、多看看,然后决定是不是买、买哪家的。9.告诉孩子,比价格是相同商品的价格,不同规格、不同品牌的商品不可比。成就一生好习惯从小爱劳动的习惯为了学习,很多父母都不让孩子从事家务劳动,没有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品格。须知,让孩子自己整理个人的小床、倒掉废纸篓、除草、打扫卫生这些劳动,既能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可以增强孩子的各种情感体验。事实证明,不做家务劳动的孩子,在长大成人后可能会有各种性格上的缺陷。孩子在做家务的同时,也是培养其正确的劳动态度的过程,热爱劳动不仅仅靠的是一种理论说教,更多的是通过孩子自身对劳动的体验而产生的。对孩子来说,劳动实践是学习知识、了解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孩子日常的家务劳动锻炼正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如果在他的记忆中只有书本知识,而没有运用这些知识指导实践的体会,也很难激发他进一步的求知欲望和热情。通过和父母一起承担家务劳动,还可以让孩子知道: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享受真正的人生,享受真正的生活,才能体验到创造的快乐。相比较而言,美国父母在这方面做得比中国父母要好。在普通的美国家庭中,每一位成员必须完成他们一定的家务劳动。像洗脸、刷牙、穿衣服这些生活自理方面的事,则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情,称不上是家务劳动。美国父母给孩子分派家务劳动时很注意孩子的接受能力。每一位5岁以上的孩子都可以做上一两件家务活儿;小一点的孩子可以取报纸和信件;十几岁的孩子则可以用吸尘器除去灰尘,每天早晨帮着开动洗衣机等。蒂娜满13岁了,已经懂得追求漂亮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她换衣服的频率越来越高,这直接加重了妈妈的负担。于是,妈妈决定找她谈谈。妈妈说:“宝贝,妈妈工作很忙,你已经13岁了,可以为妈妈分担些家务,做一些自己的事情了,以后你的衣服要自己洗。如果你忘记的话,就只好穿脏衣服了。”蒂娜很痛快地点了点头。一周过去了,妈妈发现洗衣机里塞满了蒂娜的脏衣服,她很生气,于是很严厉地批评了蒂娜,蒂娜答应妈妈下次不会忘了。接下来的一周,蒂娜还是没有洗,脏衣服更多了,洗衣机里已经放不下了,它们都堆在了蒂娜屋里,几乎占了一地,最严重的是蒂娜已经没有几件干净衣服可以换了。妈妈决定对此置之不理,以便好好教育教育她。但是蒂娜有她的应对办法:她从脏衣服堆里捡出稍微干净的衣服继续穿,就是不肯自己动手把它们洗干净。几周过去,蒂娜已经再也拣不出一件稍微干净点的衣服可以穿了,而妈妈的态度丝毫没有改变,蒂娜没办法,只好把衣服一件件洗干净了,此后,蒂娜的衣服都是由她自己来洗,而且她发现洗衣服并没有她想像的那么难。蒂娜甚至还渐渐开始帮妈妈做其他的家务了。培养孩子主动帮助家长做家务的习惯,父母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正确的态度。家长要支持、鼓励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正确认识孩子参加家务劳动不是为了减轻成人的劳动,而是为了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培养责任感、义务感、独立性、自信心等良好品质。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去干,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做。当然,成人要给以具体指导、帮助,督促孩子按时把事情做好,千万不可包办代替。2.要提高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兴趣。孩子年龄小,劳动目的性不强,往往把劳动与游戏相混淆。家长可通过游戏来提高孩子对劳动的兴趣。如家长可跟孩子比赛谁擦桌子干净;谁洗手帕溅在地上的水少等等。另外,劳动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能太复杂,以自我服务为主。时间也不能太长,否则会使孩子过度疲劳,影响劳动效果,甚至产生厌恶劳动的情绪。3.家务劳动要有具体的分工。家庭成员对家务劳动要进行具体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还应提倡协作。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自己干,家长的事帮着干。4.适时地进行表扬。当孩子认真地做完一件家务事,要及时地给以肯定,最好的方法是让全家人一起欣赏孩子的劳动成果,使他产生自豪感,或亲切地拥抱,夸一声“真能干”,千万不要用金钱或物质刺激的办法。成就一生好习惯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随着现代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孩子们任意浪费的不良习惯更加严重。家长为孩子准备的学习生活用品十分齐全,而且越来越追求高档化。对孩子来说,这些东西来得太容易,因而不知爱惜,常常出现东西旧了或不喜欢了,就换新的或买更好的;有的随意损坏了也不在乎。甚至有不少家长认为,现在的家境不错,在物质上能满足孩子就尽量满足,不必为了一些小物品的丢失、毁坏而对孩子训斥;也有一些过于宠爱孩子的家长认为,东西是为人服务的,只要孩子开心,破费些、浪费些算得了啥;更有家长自己就是大手大脚惯了,在家庭生活中浪费现象严重,无形中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反面的榜样。孩子不知道什么是浪费,也不知道什么是爱惜。尽管这些东西看起来微不足道,花不了多少钱,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不利的。教育孩子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有以下好处:——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因为只有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才能懂得成果的珍贵;只有意识到了劳动成果的珍贵,才能赞赏和热爱劳动。——有助于孩子养成节俭的习惯。虽然,孩子在年龄小的时候,浪费的东西毕竟有限,但如果家长因此而放任其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贪图享受、好逸恶劳、喜新厌旧等劣习都有可能随之而产生。相反,一个节俭的人,往往能心平气和地享受生活、热爱生命。5岁的汤尼聪明活泼,人见人爱。但有一个破坏东西的坏习惯怎么也纠正不过来。他有很多玩具,但没有哪一种玩具在他手中能“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汤尼的兴趣渐渐转移到了阅读上。但是,他对待图书依旧很“残暴”,一本刚刚买回来的书,没过两天就面目全非。妈妈十分希望小汤尼能改掉这个习惯,但似乎无论说什么,小汤尼都听不进去。家里的物品在他的手下依然“难逃厄运”。那么像小汤尼这样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的孩子,家长该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帮他们改正呢?我们有如下建议:1.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洗手帕、为妈妈帮厨等。孩子只有从小就得到基本的劳动锻炼,才会懂得劳动果实是多么来之不易。很简单的例子就是,假如孩子自己不洗衣服,就不可能理解大人洗衣服的辛苦,也不会注意保持衣服的清洁,即使大人告诉他几百次,他仍然不会注意。2.忆苦思甜。爷爷奶奶们更可以用“忆苦思甜”的方式,给孩子看看以前的旧照片,人们穿着打扮的朴素,讲讲小时候的故事,在历史的回味中,孩子可能不能体会以前的艰苦,但他们会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3.与贫困子女进行对比。生活在大都市的孩子的生活是甜美的,可是世界上还有许多的孩子在失学、贫困、饥饿中。通过电视中“希望工程”的宣传片,家长可以适时地教育孩子,对比之中,孩子会倍加珍惜自己的生活条件,对身边的物品产生爱惜之心。4.让孩子从自己的物品做起。在家长为孩子买回玩具、图书后,必须教会孩子如何保管,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督促。5.父母要对一切物品都很爱惜。比如节约水电、粮食,在外爱护公共财物,不随意践踏草坪,并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6.不要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这样会使孩子对物品不爱惜或持无所谓的态度,觉得损失了没关系,反正父母会再买。如果孩子损毁了物品,可对其进行适当的惩罚,同时延缓添置物品的时间,让孩子充分体会到损坏东西后所带来的不便。一个懂得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孩子,也必定会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善良的孩子。家长们在用物质表达对孩子的爱时,也请一定要对孩子讲讲“谁知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怎样纠正坏习惯任性妄为的习惯纠正孩子不良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家长持之以恒及家庭各成员的配合,同时家长也不妨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如果发现自己正是孩子的“坏榜样”,那就需要你和孩子一起改正了。良好的品格将决定孩子的一生,对于孩子的品德问题,一定不能姑息。只有让孩子纠正做人的坏习惯,形成做人的美德,孩子才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曾指出:“你知道不知道,用什么样的办法一定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因为有种种满足孩子欲望的便利条件,所以他的欲望将无止境地增加。迟早有一天,你会因为无能为力而表示拒绝。但是,由于孩子平素没有受到过你的拒绝,突然碰了这个钉子,将比得不到他所希望的东西还感到痛苦。”卢梭还举例说:“有的孩子竟想叫人一下子把房子推倒,竟要人把钟楼上的风标拿下来给他们,竟要人拦住正在行进中的军队,好让他们多听一会儿行军的鼓声……他们偏要那些不可能得到的东西,从而处处遇到抵触、障碍、困难和痛苦。成天啼哭,成天不服管教,成天发脾气,他们的日子就是在哭泣和牢骚中度过的。像这样的人是很幸福的吗?”任性的习惯已经成为当代少年儿童主要的不良习惯之一。所谓任性,就是放任自己的性情,做事情的时候往往对自己不加约束,想怎样就怎样,爱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分是非,固执己见,明明知道自己不对还要继续做下去。任性的孩子常常用一些手段来威胁他人,如不吃饭、大哭大闹、自杀、离家出走等。任性对孩子的成长具有负面影响。任性的孩子往往容易四处碰壁,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有一个被宠坏的孩子,他说他挺爱这个世界的——家庭条件那么好,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又疼他,学习成绩也不错,人长得还挺“酷”……小时候的一个晚上,妈妈带他去朋友家串门。回到家,他突然发现一直攥在手里的一块糖没了。那糖是妈妈的朋友给的,他家没有这样的糖,但是他要!他打着滚地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实在心疼,便带上手电,倾巢出动,沿着来路进行“拉网式”大搜寻。眼看到了12点了,糖还是没有找到。妈妈看着因绝望而哭得死去活来的孩子,终于硬着头皮敲响了朋友家的门。他要什么就准能得到什么。后来他长大了,想要一个女朋友。但是他看上的女孩根本看不上他,他不再躺地打滚,而是拿起一把刀子割破了自己的手腕……在医院,他被抢救过来。但是他又开始绝食。父母哭着对他说:“你想把我们急死?不就是一个女孩吗,你人生的路还长着呢,好女孩多的是。”他狠狠地说,但是他就想要她!是的,从小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孩子凭什么不可以歇斯底里地疯狂叫嚣“我要!”得到了是天经地义,得不到就自伤自残。从一块无理的糖开始,那个孩子就被无休止的温柔满足着,直至失去了人形。近年来,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大量涌现,许多父母任意地溺爱孩子,过多地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要求。这种以孩子为中心无原则给予的爱,势必会使孩子在生活、学习中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在生活中也毫无尊重他人的概念,异常任性和粗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任性是儿童意志薄弱、缺乏自控能力的表现。一般来说,孩子任性并非天生的,而是家长不良教育的结果。对孩子任性,有些家长抱着侥幸心理,认为现在孩子还小,让他使使性子吧,等孩子大了自然就会好的;另一些家长则以自己的任性来对付孩子的任性,你越不听,我越要你非听不可;还有一些家长互相推卸责任,孩子任性耍泼,爸爸说是妈妈惯的,妈妈说是爸爸宠的。这几种态度对孩子都是不利的,因为孩子的任何不良性格与行为,都是从小慢慢形成的,都要从小抓起,才能及时防范与杜绝。其实,任性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有的孩子任性是为了满足某种物质的要求,有的孩子任性是想得到别人的承认,有的孩子任性是因家长的教育不当。那么,如何防止和纠正孩子的任性呢?家长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由于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家长可利用孩子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点,在孩子任性时,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使他高高兴兴地服从大人的要求,如去商店买东西,孩子不肯走时,可以说:“你看小朋友笑你了,你看把衣服都弄脏了,明天怎么上幼儿园呀?”等,把其注意力转移到别的方向去,以摆脱眼前的困境。又比如孩子去儿童乐园玩滑梯,玩个没够,不肯回家,你可以说:“你看那边有什么好玩的,去看看。”这时孩子会停止玩滑梯跟你走。不过家长不可骗孩子,要真带孩子去你们说的方向看看或买点东西给孩子吃。2.有的孩子任性发作时很激动,家长一时难以说服。这时候,应让孩子先冷静下来,再给予教育,切忌“武力”解决。家长要冷静分析一下,孩子的要求是不是合理的,合理的应予承认,尽可能给予满足,一时不能满足的,也要给孩子讲清道理。不合理的要求,家长一定不能迁就,否则,孩子会更加任性。对于每当要求不能满足就要纠缠不休的孩子,家长一定要耐心,不去理他,使他自觉没趣,即使哭了也会停止。这时再给他讲为什么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使孩子明白哭闹既没有用,也没有道理,下次也就不再闹了。3.对比诱导法。任性的孩子好胜,自尊心强,可使用对比诱导法,用他所了解的英雄伟人的事迹与其行为对比,使其好胜心和自尊心受到刺激,使他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问题,主动地改变任性的行为。4.家长既有权威又能尊重孩子的民主型教育。这样的家长能培养出情绪稳定、善于控制自己和约束自己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很少任性。5.纠正家长自身存在的问题,家长要注意检查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任性。家长的任性往往会影响孩子,使孩子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也学会了任性。所以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此外,切忌以家长的任性来对待孩子的任性,这样做,孩子的任性非但不会减轻,反而会加重。因为家长实际上起着“示教”和“榜样”的作用。因此,在这样的家庭中,只有先纠正家长的任性,孩子的任性才能迎刃而解。6.家长要想办法使孩子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孩子知识多了,就会改变自己过去一些错误的做法。7.家长要为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和同龄人交往,平等相处。怎样纠正坏习惯孤僻离群的习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是社会的动物,因此,人不可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一个人必须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才能完成社会化过程,使自己逐渐成熟。”调查表明,很大一部分孩子存在孤僻离群、不爱与人交往的问题。尤其是独生子女更容易形成这种习惯。特别是有些独生子女,由于家长长期娇生惯养,放纵不管,使孩子非常任性,喜欢独来独往。生活中只有自己,很少想到别人。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很难与人合作,很难适应社会。研究显示,合群的孩子在知识范围、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性格孤僻、不爱交往的孩子。这些孩子比较热情、活泼、大胆、勇敢,很容易融入周围的环境。儿童生来应该是爱说好动、天真活泼的。但如果他们长期不与人交流,缺少父母的情感关爱,就会逐渐变得沉默寡言、冷漠、害怕交往。贞贞的童年跟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间很少,爸爸在外地工作,妈妈又要每天上班,就请了个小保姆来照顾她。这时本是一个孩子呀呀学语的时候,但是贞贞却成天只能默默地跟玩具做伴。日复一日,孩子在这样无声的环境里度过了漫长的两年,到该上幼儿园的年龄了,妈妈把小贞贞送去幼儿园。在上学的第一天,当贞贞看到那么多陌生的面孔时,却吓得直往妈妈怀里钻,还一直喊着:“妈妈,我不上学,我要回家。”在幼儿园的日子里,贞贞也从不与同伴一起玩,上课时从不敢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她嗫嗫嚅嚅,同伴在一起开心地玩时,她总缩在旁边不出声,郁郁寡欢……从孩子的天性来说,都是乐群好交的,那些孤僻离群的孩子大多数不是缘于天生,而是由于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所致。家长可以参考以下几点来改正孩子孤僻离群的坏习惯:1家长要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孩子生活在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才能更好地感受家庭的温暖,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父母要积极改善与孩子的关系,不要用伤害的语言或消极语言批评孩子。多给孩子一些温暖,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和健康,每天抽时间与孩子游戏、散步、交谈,使孩子感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和分量,心中得到爱的满足,建立安全感。2.家长应该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最好让孩子从小生活在同龄孩子的群体中。托儿所、幼儿园是孩子们的世界,在与同龄人一起生活过程中,孩子会相互教会怎么生活,怎么相处,怎么玩耍。孩子在家里,父母往往处处都依着他,可在群体之中,就得平等相处,这实际上克服了独生子女本身的不足。参加集体活动是提高交往活动的重要途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不仅可以结识许多的小伙伴,还可以在了解他人的基础上了解自己,学会用集体交往的规则调节自己的言行,学会尊重他人,信任他人,谅解他人,乐于助人,学会调节集体和个人的关系。3.家长要教育孩子在平等的原则上结交朋友。凡是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有自己比较要好的朋友,孩子和朋友交往过程中,家长要教育孩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互相信赖,彼此尊重。对于爱捣乱、爱逞能、惹事生非的孩子,在家里,家长要教育他:“你这样下去,没有一个小朋友会和你一起玩了,老师也不会喜欢你的。”在幼儿园,老师应利用孩子的“从众心理”,使他看到整个班级是团结的、守纪律的,一个人捣乱、逞能是不受欢迎的,使他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慢慢孩子就会同化于集体之中。4.为孩子创造与外界交往的机会。父母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孩子与同伴多交往。比如:家长可利用节假日多带孩子到公共场合玩或常带孩子走亲戚、访朋友;也可以请孩子的小伙伴到家中来和孩子一起玩。在这些活动中,有意识地增加孩子与人交谈的机会,让他(她)感受到与人交往的快乐。5.改正不良品质。帮助孩子改正那些不利于团结的个性品质,如骄傲、吝啬、自私等,培养孩子无私、诚实、向上、勇敢的品格,只有这样的孩子,在小伙伴中才是最有吸引力的。怎样纠正坏习惯不守信用的习惯信用是一个人立身行事之本。孟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全无信用可言的人,一定会为众人所不齿;不要轻率许诺,轻诺必寡信。言必行,行必果,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古人曾有“曾子烹彘”的故事:曾参与妻子带着儿子去集市,在集市上儿子哭闹不停,他的妻子告诉孩子如果不哭了,回家后就会有猪肉吃。等回到家,曾参拿起刀准备杀猪,妻子连忙阻止说:“我不过是哄着他玩罢了!”但曾参说:“孩子虽小,但不可以戏弄他,现在你对他说谎,将来他会照样对你说谎,如果母亲欺骗儿子,他会从此不信任你。”曾参最终还是把猪杀了,他言出必行、不失信于儿子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也被教育家们认为是教育儿童的典范。一位外国妈妈,应邀到中国山东的一户人家来做客,她带着一个8岁的女儿。女主人很会做饭,有一天说:“今天我做西餐给你们吃,你们尝尝中国人做的西餐好不好吃。”那个8岁外国女孩想中国人做西餐肯定不好吃,就说我不吃。后来女主人做好了西餐,把冰淇淋端上来的时候,这个外国女孩眼睛都亮起来了,这么好看哪,一看就知道好吃。她说:“妈妈,我要吃冰淇淋。”中国妈妈是按份做的,刚好没有做小女孩那一份。于是,她说,这样吧,你吃我这份。没想到外国女孩的妈妈说:“NO,我的女儿她今天说过了她不吃冰淇淋,因此,她今天不能吃冰淇淋。”她女儿急了,赶忙说:“我今天特别想吃冰淇淋,我今天一定要吃冰淇淋。”妈妈还是不同意。小女孩哭得是鼻涕一把泪一把,但她妈妈就是不让吃,中国妈妈说:“给她吃吧,孩子嘛,说话不算话,给她吃。”外国妈妈坚决不让她吃,一点余地都没有,就不让她吃。家长应该从小就教给孩子:说话一定要算数、一诺千金,培养自己崇高的人格,做个让人信赖的人。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如果你认为他年龄小可以马马虎虎地对付,那你就错了,你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里,而且他会随时翻出来照着做。纠正孩子不讲信用的习惯,家长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1.让孩子知道守信的道理。孩子还小,常意识不到不能遵守诺言带来的后果,往往在受到同伴的孤立后才感到痛苦。家长就通过讲道理或讲故事的形式让孩子懂得,自己承诺了的某件事而不去做,别人就会感到很气愤。不守信用的人,大家都不喜欢。同时如果孩子一旦对他人做出某种承诺,家长应督促孩子努力去实现。2.家长要做到言而有信。不要轻易对孩子许诺,一旦许诺就要兑现。如果因突然有事不得不改变原计划,也要和孩子解释清楚,不能草率应付。由于孩子还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他们对自己的能力的估计往往超过了实际水平。有时孩子虽然答应了,但由于能力和经验不足根本做不到,这时家长应帮助孩子分析原因,而不是斥责孩子,应告诉孩子承诺任何事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只要自己能力所及的,答应了就要做到。这样才能慢慢使孩子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客观地分析事物。3.教育孩子在答应别人的要求之前认真想一想,看看自己是否有能力、是否愿意满足对方的要求。如果认为自己的条件还不具备,就不要轻易答应对方。4.凡是自己已经答应做的事情,就要努力去做。少年儿童有时因为考虑问题不周全,可能会遇到困难,那也不要轻易放弃,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把事情做好。怎样纠正坏习惯骄傲自大的习惯巴甫洛夫说过:“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不管人们把你们评价的多么高,你们永远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在现代家庭中,由于受到特殊的家庭环境的影响,独生子女容易产生骄傲自大的情绪。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骄傲自大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骄傲自大的孩子往往不屑于与别人交往,心胸变得很狭窄。他们虽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往往只满足于眼前取得的成绩,而且他们看不到别人的成绩。骄傲自大的孩子很难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因为他们不能做到平等相待,总是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对待人或喜欢指挥别人。教育家卡尔•威特在教育自己的儿子时,就非常注意表扬的方式,为的就是不让小威特骄傲自大。对于儿子的善行,老威特会加以表扬,但为了防止他自满,不会过分表扬。在向小威特传授知识时,他也注意不让儿子自满,比如,他交给威特许多知识,但不告诉他这是物理学上的知识,那是化学上的知识等等,为的是防止小威特狂妄自大。在小威特长大一些以后,他父亲就这样谆谆善诱他:“无论怎样聪明,怎样通晓事理,怎样有知识的人,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上帝相比,只不过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只有粟粒大的一点知识就骄傲的人,实际上是很可怜的。”“不要把人们的表扬放在心上,喜欢听表扬的人必然得忍受别人的中伤。被人中伤而悲观的人固然愚蠢,稍受表扬就忘乎所以的人更是愚蠢的。”威特父亲就是用这种方法来教育小威特防止他骄傲自满的,尽管这样做要花很大的功夫,但他最终还是获得了圆满的成功。与威特父亲大不相同的是,当今的父母大多喜欢在众人面前炫耀孩子在这方面或那方面的“与众不同”,这样就很容易使孩子滋生骄傲情绪。据专家们研究表明,那些靠天赋产生的神童,往往容易夭折。一些潜质很好的孩子之所以没能如愿地在未来成为栋梁,正是缘于孩子的骄傲自满、狂妄自大。世上再没有比骄傲自大更可怕的了,骄傲自大会毁掉英才和天才。由此可见,家长和社会对孩子过多的夸奖与肯定,会让孩子觉得别人都不如自己,从而看不起别人,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除此之外,优越的家庭环境,以及父母表现出来的骄傲情绪也都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当孩子出现骄傲自大的情绪时,父母应该怎么办呢?1.对孩子的表扬要适度。有些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很优秀,逢人就夸。这样做满足了父母的虚荣心,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却极其不利,孩子会认为自己就是最优秀的,导致看不起别人,狂妄自大。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5
正序
倒序
好习惯,好人生
好习惯,好人生-2
好习惯,好人生-3
好习惯,好人生-4
好习惯,好人生-5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好习惯,好人生
好习惯,好人生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