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与生 活-2

这样的男人,对漂亮女人总是缺乏抵抗力和无限向往,他向往风花雪月。当他还是默默无闻的穷光蛋时,没有这样的机会,如今的自己功成名就,他拥有了这样的实力,所以他要证明给自己,证明给别人看,同时他要补偿自己。现象二:破坏规则当十字路口的红灯亮起时,按照规定,骑自行车的人应该停在人行横道线的后面。现在我邀请你在平时多多观察一下,这条规定是否被很好地遵守了。我敢打赌,你观察一万次,每次看到的都是这条规定被违反的情景。即使警察就在现场,还是不会例外,人们不停地违反这条规则,尽管他们心知肚明。骑自行车的人总会尽最大的可能将自行车越过停车线,即使不能将前轮整个越过去,越过半个也好,哪怕是很小的一个距离。一方面在自己的生活中浪费着大量的时间,另一方面却为了占一秒钟的便宜,不惜破坏秩序。这是一种什么心态在作怪呢?是人们的内心深处不愿遵守规则、想破坏规则的冲动在起作用。这种冲动在理智的克制下被压抑着,一旦有了满足的机会,并且不用付出过高的代价,理智就会放松对这种冲动的克制,任其在公共场合表现出来。这表明,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缺陷感越大,自卑感越重,人们就越敏感,寻求补偿的心理也就越迫切。因此,孱弱的人往往表现出比健全的人更加好胜。每个人克服自卑,寻求优越而获得补偿的方式各不相同,由此也就形成了完全不同的生活风格和人格。当一个人面对自卑而积极地寻求补偿和追求优越时,自卑感反而是一种催人向上的动力,这时人就会开拓和体验积极的生活。如果面对卑微、无能、弱小,自救无措而消沉,深重的自卑感就会把人吞没,使人放弃自我改善的念头,陷入消极的人生。另一个极端则是,许多人为了使自己摆脱卑微,不顾别人的需要和社会的要求,只专注追求个人优越,导致过度补偿,变本加厉地自我表现,好大喜功,专横跋扈,也非常擅长贬低别人,让人厌恶。意志力薄弱带来的恐惧感在自制力课程上,我们总要不厌其烦地向学员澄清一个关于“意志力”的误解(通常,多数学员并不真正清楚意志力到底是什么):“人们通常强调的意志其实是错误的,它只是一种身体上的紧缩感,被人们频繁地运用。它会使我们的身体变得僵硬,而人们又用它来当成行动的跳板。所以当人们认为自己有意志力时,其实只是让身体的某一个部分变硬,然后由这个变硬的‘东西’来促使自己产生行动力,他就感觉自己的行动有了支撑,使自己不至于跌倒。但如果仔细检视一下那个发硬的东西和行动的跳板,你会发现它只是身体的某种紧缩感。真相是,意志力深埋在我们的思维方式中,它是一种面对生命的品质,是无形和不可见的属于灵魂的部分,而不是今天你正在体验的感觉。”正因为人们在错误的常识中很快地学会紧缩身体的某个部分,特别是靠近心灵的部分,让它变得坚硬,从而依靠它产生出行动力,所以当他们发现自己找不到这种“坚硬感”时,就会变得非常空虚,什么事也做不了。在需要他放下错误的意志力时,他可能会感到恐惧(有87%的学员在课程上表达了这种感觉),觉得自己快要掉进一个空虚的大洞里了:“就像从很高的悬崖上失足落下,十分绝望。”当真正的意志力出现时,人们是不应该有任何恐惧的。当我们拥有了真正的意志力——思维的坚定和强大时,身体紧缩的倾向就不见了,我们只会有一种开阔而非恐慌的感觉。面对生活,我们内心会涌起温暖的喜悦和挑战的勇气,而不是冰冷的惧怕和退缩感!不行动和意志力薄弱:★"我没有紧缩感,心灵被封闭住了,我紧张不起来。”结果是他什么也做不了。★"我恐惧行动,在这个世界中我找不到爱、喜悦和满足感。”因为错用意志力,他和自己的心灵之间产生了对立。★“要控制自己太难了,这种要求实在过分,我根本做不到,也害怕去做!”他习惯了行动要有一个跳板,一旦让他自己来掌控时,他害怕放掉“错误的意志力”所带来的身体和心灵的阵痛,因此不敢尝试。他们会十分渴望获得成功,但是仅仅是渴望而已,而且他也不敢相信自己能有成功的那一天。与此相反,有些人不但渴望成功,还会制定计划并坚持去做,坚信自己一定会做到。他们是不恐惧行动的,反而渴望行动,在行动中体验快感,收获成就感。这两种人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同时摔倒了一次,可能都会爬起来,继续向前努力。摔倒了两次,也许还会一起爬起来,继续向前努力,但在三次、四次或者五次之后,他们的想法可能就有所不同了,也就会体现出巨大的差距。现在,你已经明白,意志力是和恐惧紧密相连的。一旦你丧失了基本的自信心,真正的意志力就会被阻隔在体外,之后内心就会生产出一种恐惧,让你的大脑和身体呈现一种假象:不运用虚假的意志力就会失去牢固的支撑。这时,人们就会觉得自己脆弱而毫无屏障,脚下的地基好像不见了。他们以为,如果放弃了虚假的意志力,生命就会崩解,世界就会变得十分危险:“因为我感觉不到安全感。”这样的情况会不时地出现,直到你能够通过正确的方法发现和激活真正的意志力为止。第二课走出失控的怪圈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只失控的魔鬼在每个人的心里,始终都住着一个魔鬼!现在这节课,我们的任务就是找到它,然后把它驱赶出去。它并不是能够取人性命的恶魔或者吸血鬼,也不是面目狰狞的撒旦,而是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自私、虚伪、愤怒、骄躁、焦虑、不信任和不真诚的化身。和你血浓于水的家人会因它的出现瞬间就反目成仇,与你情同手足的朋友也会因为它的出现,几年的深厚友情就荡然无存。情绪失控等于魔鬼出现,它可以毁掉一切美好的东西。前不久,我在媒介上发现了内地的一起刑事案件:一名女子怀疑丈夫有外遇,便怒火中烧,一气之下用安全带将其勒死。这是魔鬼之举,当她被失控的情绪控制时,脑海中出现的是一只魔鬼的影子。这时她想的是:“我的丈夫是一只魔鬼,我要杀死它!”这表明,在失控时,人们总觉得自己是正义的。除了自己,其他的任何人都应受到谴责。“他们太过分了,怎么可以这样?”有些学员自述,在失控时,自己毫不犹豫地认为别人伤害了自己,然后做出种种冲动之举,如果没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让自己停下来,他们都想把地球炸掉。拿破仑希尔曾经描述过他经历的一件小事,通过这件事,他发现自己严重缺乏自制力,这件微不足道的事情给了他十分惨痛的教训。有一次,他和办公大楼的管理员发生了误会,希尔碍于面子没有向他道歉。从那以后,两个人之间彼此憎恨,慢慢演变成了激烈的敌对。后来,管理员知道有时整个办公室大楼里只有希尔一个人在工作,就在他晚上加班时把电闸拉下来,使办公室里面一片漆黒。这种事情一连发生了几次,希尔极其愤怒。有一天,他正在办公室紧张地工作着,电灯又熄灭了。希尔立刻跳起来,奔向管理员办公室。到了那儿,管理员正在悠闲地吹着口哨。希尔气愤极了,觉得这个人太猖狂了,就马上破口大骂起来。他把能想出来的恶言恶语都用上了。那位管理员却一点儿也没有生气的意思。后来,他实在想不起什么骂人的话了,只好停住。这时,管理员转过身,用柔和的语调对他说:“你今天是不是太激动了?”管理员的话很柔软,希尔却感到像一把利剑刺进了他的身体。他站在那儿,不知道说点什么好。希尔说:“我是一个研究心理学的人,竟然对着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管理员大喊大叫,这实在是一件令人羞辱的事情。我飞快地逃回了办公室。坐在办公室,我什么也干不下去了,管理员的微笑缠绕着我。这时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以前发生矛盾的时候,因为没有勇气道歉而使矛盾越来越深,今天,本来是一个很好的道歉机会,我却失去了自制力,从而使自己陷入到了尴尬的境地。”最后,希尔决定向管理员道歉。管理员见他又去了,仍然用温和的语调说:“这一次你又想干什么?”言语中充满了挑战的意味。希尔告诉他,自己是来道歉的。管理员说:“你不用向我道歉。你今天所说的话,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我不会把它说出去的,我知道你也不会把它说出去的,我们就这样了结了吧!”管理员的话让希尔震撼。希尔羞愧地走上前去,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真诚地向他表示歉意,两个人的关系终于恢复了正常,希尔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控是一个多么严重的问题。一个人如果缺乏自制力,他就有可能变得疯狂,成为一台失控的机器。你能想象刹车和方向盘同时失灵的汽车,还在闹市区高速行驶,会造成什么后果吗?不但车毁人亡,还会伤及无辜。而且,一个失控的人,他不仅不能结交朋友,反而非常容易被别人打败,也会被人们拒绝,从而成为生活圈中一个孤单的看客。出生在德州的梅克勒尔本来是一个“好人”,他是洛杉矶市的一名义工。“我没事就去医院照顾病人,推着他们去外面晒太阳,陪他们聊天,或者去最拥堵的地段疏导交通,我也是有爱心的人,我收养了十六只猫和五只狗。”知道他的人都为他提供证明:“如果美国还有一个好人,非梅克勒尔莫但是,就在2011年7月20日,他呈现出了另一种面目——“我当时就朝着防爆车冲了过去,猛踢车的侧面,我看到地上有一个木棍,就拿起木棍要把车门撬开,但没有成功,于是就对着车的左反光镜连续砸了几下,直到警察用枪指向我,命令我停下并且趴在地上。”一个众人称道的好人到了华尔街的示威游行现场,突然之间就变成了一个暴徒,为什么?梅克勒尔说:“我现在十分后悔,但当时我没有想太多,反而觉得这是应该做的。哦,我必须这样来证明些什么,这样很棒,于是我便那么做了!”这充分表明,一个善良的“义工”只是梅克勒尔的一部分,说明他有着最基本的正面人格,但它很脆弱,是比较表层的一个部分,并非基本部分,而且具备盲从性,极易被外界的环境和氛围引导。如果他周围的氛围是正面的——医院或协助他疏导交通的人,他就表现出正面;如果是负面的——占领华尔街运动的示威现场,他表现出来的就是“野兽一般的破坏”。梅克勒尔的基本部分是什么?“我看到别人的情绪很激动,自己也失控了。”他管不住自己的情绪,同时也管不住自己的行为。他之所以会在集体的暴力行动中“盲从”,是对于“别人的情绪很激动”没有判断,也不会判断。因此,经常失控的人,他们没有最基本的判断能力,头脑中也没有判断工具。尤其对于自己,他们缺乏审视和调整的力量。在华尔街的这场运动中,梅克勒尔所处的环境很特殊,那么多情绪激动的人集中在一起,夹杂着从来没有听过的口号,每个人的表情也是平常见不到的(各种听觉、视觉因素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环境,让他脱离了往常习惯了的世界),在这种新鲜感、陌生感的暗示下,他的心理和行为就脱离了惯常的轨道,摆脱了原先的观念对行为的控制,完全被眼前这个特殊环境里的“主流”行为所裹挟。当暴力行为成为一种集体意志,本来就缺乏独立意识者基本上就不太可能考虑个人责任了,个人意识完全丧失,失控达到极致,他们的行为就会呈现出预料不到的烈度。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梅克勒尔”,但是,到底是什么将我们变成了火药桶呢?有没有预防和解决的办法?很多人都很容易激动的,这几乎是家常便饭。人们轻易地就会生气、愤怒和做出不可思议的行为。同时,人们还会为自己找借口:“我是这个性格!”“我天生心眼小,改不了!”并且找出一大堆情绪发作的借口。其实,问题的根源并不全在这里。许多积淀已久的不良习惯,更容易导致人们的情绪像火山一样埋藏在体内,不知道哪一天就会突然爆发。★避免“慢性疲劳”你总是不想居于人后,就像我年轻时那样,不希望自己在年底的总结会上被上司点名批评。于是,为了实现事业目标,每天超负荷工作,经常加班加点。同时,工作和生活中的诸多竞争与挑战,都让你长期保持精神的紧迫感,压力和焦虑感与日俱增,心理疲劳和负面情绪挥之不去,时间长了就会染上慢性疲劳。在慢性疲劳的状态下,人们很容易情绪失控,难以控制自己的言行。★不要让情绪转换的能力丧失一栋房子想在房产中介那里获得高分,为什么一定要将会客区和生活区隔开呢?这是因为,生活和工作环境的不同对我们的心理调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你可能意识不到这一点,但房产公司对此心知肚明。很多人之所以出现情绪障碍,原因就在于他们经常把工作上的事情带到家庭中去,或者把家里的不良情绪捎带到工作中。这样就起不到情绪转换的作用,导致自己情绪失调。我曾在内华达州见过一场家庭悲剧:一位事业遇阻的公司老板回到家后对妻子大发雷霆,两人争吵不休,谁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却没发现自己的小女儿不知道什么时候打开了栅栏门,跑到了露台上,一脚踩空掉了下去。如果他能保持自己情绪转换的能力呢?他就不会将这种失落带到家中,不会和妻子吵架,自然也就能避免女儿坠楼身亡的不幸惨剧。★"低调”和“沉默”的品格并不是一件好事在工作中,不免由你的老板说了算。他是当之无愧的boss,发给你薪水,供你养家糊口。于是,你什么事都听上司的安排,甚至你的婚假也要征求公司的意见。在这些过程中,你发表过多少次个人意见?如果个人的隐私权、发展权得不到上司和同行的尊重,你总是处在精神压抑的状态之下。虽然平时看起来相安无事,一片团结,但一旦遇到导火索事件,某种威力巨大的坏情绪就会马上爆发出来,把办公室炸得人仰马翻。人们经常说:“小李这个人平时挺老实的,不怎么说话,怎么今天火气这么大?把老板臭骂一顿就走人了。”这种现象的出现,便是出于此种原因。平时缺少沟通和及时的表达,始终低调和沉默,等到压抑不住的火山喷发了就会更加恶劣.因此,你必须避免让自己染上这类看似优异的“恶习”。冲动的惯性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惯性。在物理学上,如果要让一个惯性运动的物体停下来,我们会用各种方法,一个阻碍挡不住,我们会用另外一个阻碍去挡,直到它停下来。期间我们不会抱怨。因为我们知道,这就是物体的惯性。人和物体一样,要改变原来的状态,就需要外界的阻碍。在所有的失控状态中,“冲动”有着最强大的惯性。这种情绪就像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惯性一样,冲动的人在他的一生中不是冲动一次,而是无数次——他能活多久,就会冲动多久,根本无法改变。当他冲动起来时,你只能规避和退缩,很难劝说,除非他自己能够意识到问题,愿意从本质上进行改善。心理学上,这也叫作“冲动控制障碍”,又称为意向控制综合征,指在过分强烈的欲望驱使下,人们采取某些不当行为,这些行为是社会规范不能容忍的,只会给自己和别人造成危害。但行为的目的很单纯——他们只想获得自我心理的满足并解除精神上的紧张。有一位患有意向控制综合征的学员自称:“对此我无法控制,无能为力。”他知道自己的这种行为不好,极力加以控制,却难以控制住。在行为过程中,他可以体验到如释重负般的快感,或者行为本身也可以带给他极大的心理满足。现象一:纵火狂他们重复、蓄意或者有目的地放火。在纵火前,他一样会有压力或情感兴奋;当纵火时,会有愉快、满足与轻松感,而目睹火警现场与参与救火,一样会有这种感觉。他们并不是为了金钱或表达什么重大意见才采取这种犯罪行为,也不是为了表达其愤怒与报复,或者为了改善个人的生活,更非因为妄想及幻觉所造成的,而是控制不住这种纵火的冲动——因为它已经拥有了强大的惯性,并且可以带给他巨大的心理满足。现象二:“悲剧英雄”有一些人怀着英雄色彩享受冲动的过程,他们感觉自己的身上弥漫着悲剧气氛。比如当他们冲动时,通常会有大段的独白(争吵)、动作(摔门、踢凳子)、胸脯起伏(呼吸急促)等。这些情态会使他们产生某种戏剧的感受,潜意识中找到了做英雄的感觉,沉浸于自己塑造的悲剧角色中。一个喜欢冲动的人,他的动机到底是什么?表演癖、心胸狭隘、过于自尊或者自私?1.冲动的价值观原因在13万起案例中,我发现超过76%的人都是由于“自我中心主义”。当一个人把自己看成是宇宙的中心、人际关系的中心、自己所生活的圈子的中心,万事万物都必须围绕他旋转,他在找不到这种感觉(人们与他争论和提出异议)时就一定会冲动。具体的表现是不讲道理,甚至鱼死网破。2.强迫症具有强迫症的人,不许别人说他胖,也不许觉得他的牙不好。有些女孩不许人们说她割了双眼皮——如果你揭穿这个事实,她会立刻跟你翻脸。在培训中心的案例中,还有许多人不许别人询问他毕业于哪一个大学,也不许打听他的工作性质,否则就会情绪爆发,以夸张的行为逼退别人。最严重的是,一些人会在国家的法律之外,制定自己的规定,然后强迫别人遵守,否则他就会冲动起来,就会忽然变得十分陌生和可怕。3.自私和占便宜有些冲动的人是因为内心的自私,比如他们把占小便宜当成大事。占到了便宜则充满喜悦,占不到就会十分愤怒。4.自以为有道理有人觉得冲动的人不讲理。其实他们讲理,但只讲自己的一套道理,你一点也听不懂,人们也并不认同。其实,他们自认为的道理,并不是正确的公理,而是按照自己的逻辑分析得出的“想当然”的结论。一种错误的常识是,人们通常会把冲动视作一种阳刚的男性象征,但事实恰恰相反。冲动的人是脆弱的,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不堪一击。从根本上看,真正的意志力都是阴性的,它可以接纳真相,保持平和心态,而不是大喊大叫,完全失控。可怕的失落感原本属于你的某种重要的东西,被一种有形的或无形的力量强行剥夺以后,你会经历的一种情感体验,就是失落感。当一个部门主管突然被上司解除职务,成为一名普通员工,甚至直接被解雇,以前呼风唤雨的感觉一下子无影无踪,他好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产生一种“不知如何是好”和没有人生方向的体验。当一对亲密恋人因为矛盾冲突忽然分开时,双方也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日子内,承受悲伤的情感折磨,对未来的生活不知道如何经营,变得多愁善感、闷闷不乐和没有信心。这些都是由多种消极情绪组成的情感体验,比如忧伤、苦恼、沮丧、烦燥、内疚、愤怒、心虚、彷徨、痛苦、自责、焦虑、不安、抑闷、悲伤、恐惧、孤独、嫉妒、沉默、哀伤等等,最严重的失落感还经常与绝望、轻生、自残、自杀等消极行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严重的还很容易导致一个人的精神崩溃。谁都有失落感的体验,没有人的生活始终乐观、快乐和富有充盈感。这其中,有些人经受了考验,心理品质和心理能力随之有了提高;有些人则被失落感俘获,成为这些坏情绪的奴隶,沉寂、消极、堕落甚至自我毁灭。★失落感产生的基本条件:原属于自己的,却被夺走了,突然间就失去了。而且,对于他来说,这个失去的东西是至关重要的。失去不重要的或无足轻重的东西,尽管不是一件高兴的事,但是事过境迁,我们不会产生失落感。所失去的重要的东西,可能是有形的,可能是无形的,也可能是两者皆有,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它很重要。★失去的过程——被强行剥夺走的,是个人力量不可抗拒的。它并不是人们心甘情愿失去的,而是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剥夺了的——或者说,是在完全意外的状态下失去的,出乎自己的想象和预料,也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有学员说:“这次升职本应是我,却换成了那个平庸的胖子,我完全不能接受!”他工作努力,几乎没有过休假,是公认的最应该升职和涨薪的人,所以这种情况的发生,就属于“强行剥夺”。另外,如果是“自己的责任”或“自己的无能”而失去了某一个本应该属于自己的东西,人们一般不会产生失落感,只会产生其他性质的情绪体验,如“懊丧感”和“后悔感”等等,若非自己的责任,像这位学员主观认为的情况,就是失落感产生的合适土壤。★几乎人类所有的消极情绪都可以包容在失落感之中。当然,我并不是说每一种失落感都全部包容上述的消极情绪——多数情况下它是细分的,有的所包含的成分可能多一些,有的则少一些;有的反映程度可能样,她在失恋后的3个月内,有多达几十次的自杀倾向。尽管只是闪念之间,没有付诸行动,但这已经非常可怕了。卡菲的母亲看出了女儿的心理,为了防止这种悲剧,她做了很多工作,并且动员丈夫和其他的家庭成员行动起来,不敢离开卡菲一分钟的时间。卡菲说:“我差点就得逞了,上个月的周五,我利用母亲打电话的时间,成功地打开了卧室的窗户——在此之前那儿上了一把锁,我用平板电脑砸碎了玻璃,然后想钻出去,从22楼一跃而下。母亲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扔掉电话就冲了进来,在我半个身子快要出去的瞬间,拼命抱住了我。父亲和弟弟也闻讯赶来,他们如临大敌。”我对接下来她的反应很感兴趣:“然后呢?”卡菲笑道:“然后,我从地板上爬起来,整理一下衣服,耸耸肩说:‘妈妈,我没事了!’”她幸运而又惊险地渡过了自己的难关,以一种极端行为将压抑在内心的失恋情绪释放了出去。这真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后来,她仍然前来参加我的课程,因为她的情绪并不稳定。经过检查,她还患有轻微的抑郁症,需要度过长达一个月的课程。强烈的失落感具有一种“特异的功能”,即使人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力量,使人做出他平时不能做出的极端行为。正如同卡菲的经历,有人会轻易地产生一种“轻生”的念头:“这样生活下去又有什么意思呢?还不如与它‘一起走’吧!”“我的面子都丢尽了,还做什么人呢?还不如一死了之!”当他们产生这种想法时,如果马上行动,就会酿成悲剧。而要战胜这种悲剧,你就必须在这些念头产生时,努力控制自己再等一会儿,等待更长的时间再采取行动。如果你不能第一时间彻底击败它,你可以命令自己的身体:“我很累,让我歇一会儿再考虑这个问题。”“我需要吃点东西,喝杯咖啡,或者抽根烟,好好享受一下美味。”“我想放纵一下,不如先找朋友喝一杯。”这些命令都可以让身体的紧张和精神的失控得到缓解,暂时冷静下来,停止行动,从而为扭转局面赢得一个机会。失落感在它最严重时,也会使人产生强烈的“报复感”:“既然是你将我搞得如此狼狈,倒不如咱俩一起‘同归于尽’。”“就是因为你‘搞的鬼’我才变成这样子,我‘饶不了你’,你也将会与我一样。”许多罪犯都出于这种想法去采取违法行动,有些人只因为口舌之争、让自己丢了面子的小事就去伤害对方,犯下谋杀罪行。对付失落感,正确的态度不是视而不见,逃避不是办法!我们必须学会从“失落”中检视自己,面对失落的真相,挖掘其中的原因,先对自己采取宽容的态度,寻找一个出口(向亲人、朋友诉说或找一个地方发泄)把它发泄出来,才能去除失落感。如果你对它采取高压政策,后果只会越来越严重。在预警之前踩下刹车冲动是一只永远不会仁慈的魔鬼,人在失控时总是会做出令自己后悔不迭的事情,并可能为此断送人生的美好前景。这些年来,对此情景我已经见得太多。学会有效地调控自己的行为,疏导不良情绪,是一个人心智成熟的表现。我们可以通过几个关键的环节来为自己预警,并在"危险”发生之前就离开那儿,而不是任凭这些“失控”发生。★避开危险的节点每天都有几个时间点,是最容易让我们的情绪失控的。比如刚上班的时间和下午要下班的时间,都可能是精神状态不好的时段。在这时,不要随便谈论有可能出现心理波动的话题,因为此时的状态容易造成情绪紧张。★迅速脱离会让你失控的“战场”如果你跟同事或朋友谈论的某些话题,可能引发纠纷或紧张的对峙心理,可以通过转换话题或适当回避的办法避免发生碰撞。“嘿,你想跟我争吵吗?”“不,我想去洗手间了。”找个借口走开,去洗手间用冷水冲一下脸,你会发现刚才如果中了他的套,是多么幼稚的举动。脱离战场,等你过一段时间再看同一件事的时候,就可能会有另外的体会和看法了。一旦冷静下来,站在远距离的地方审视和思考,就不会再有当时那种激烈的情绪。★留出你的咖啡时间,来让情绪淡定我建议你在处理工作的时候先做好规划,并且为自己留出休闲时间。比如喝杯咖啡,可以坐下来心无杂念地思考和分析不愉快的事情。美国公司在上午10点和下午3点之间一般都会有一个给予员工的“咖啡时间”,让他们做到劳逸结合,调节紧张的心理,释放积累起来的不良情绪。★学会必要的倾诉当你在心理压力很大的时候,要学会倾诉。你可以找自己的好朋友,也可以找一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如果有必要,就不要把心事闷在心里,把话说出来,进行适当的宣泄,你会感到十分轻松。另外,每个人都应广交朋友,这会帮助你建立一个稳固的沟通平台,不但可以让你的生活丰富,还能起到重要的寻求朋友建议和开导的作用。★面对新的现实,不要逃避一个人之所以有很强的失落感,主要是他没有勇气面对新的现实,他放不下心中理想化的过去。在实际的案例中,我发现大部分的失落者都将自己的过去当作一种最美好的东西来回忆。但是,他将过去看得越美好,就越会加深自己的失落感。可在事实上,只有实际的生活才是我们最需要的,面向未来才能解决问题。你必须明白,尽管现实是“有缺陷的”,但它存在着改变未来的机会;虽然过去很完美,但它决定不了现在,也决定不了未来。你要提高勇气去面对现实,大胆地接受现实的挑战,而不是采取逃避的态度。★理智地思考,寻找新的“补偿目标”通过理性思考,看清积极的目标,然后从中寻取新的前进动力。即便你已度过这个阶段,也要想办法试一试,把它重新找回来。★制定结交新伙伴的计划我们可以从新的交往中来获得感情上的安慰,以便更快地驱散失落的阴影。当你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心灵就会空虚,你会感到惆怅、不安和迷茫。将自己“封闭”起来是最坏的办法,不要接受孤独,要积极地多找一些朋友,建立新的信任和关系。如果你找对了朋友,他们也一定会为你分忧解愁。你必须寻找那些善解人意的人——不是基于同情、而是出于鼓励与平等交流的朋友,他们可以为你提供最基本的关怀。★充实的工作拥有充实的工作可以驱走失落感,更重要的是,这些工作是你的乐趣所在,使你引以为豪。而且,它也必须是你能够胜任的。有时,工作本身倒是很有意义,但是完成的难度很大——这会是另一场悲剧,在你屡遭新的失败之后,不仅不会减轻失落感,反而会加重原来的痛苦。降低你的“原则线”如何处理你的世界中那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几乎所有人都面临这个问题。我们在为家庭学员咨询的过程中发现,如果一对夫妇在结婚时能正确地预期到有什么正在未来的生活中等待着他们,即使最终与他们的想法有差别,他们仍然感到幸福。与此相反,则往往婚姻不幸。换句话说,你必须放弃追求“全天候的幸福”,这恐怕只有神话故事中才有。你要清醒地告诉自己,眼前这位迷人的王子将来一定会变成青蛙的模样。“那么,面对这个事实,我可以接受吗?”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你未来的婚姻生活收获幸福的概率就很高;反之,则经常发生波动和遇到挫折。关键是你期望的“从此以后”一定要准确地反映你们(或者你自己)的能力,否则你就会遇到麻烦。比如你和伴侣之间的问题会加重,你会在人生的追求过程中得到太多的失落感,从而站到失控的心理边缘。“现在我明白了,当伴侣有压力时,他就可能变得不完美。”蒂娜说,“许多人,尤其是新人,总是期望他们的关系是完美的,即便是在压力的情况下。现实并不是这样时,他们很失望,因此,才有了更多的压力和不满。”课程中心的詹姆斯博士说:“对于一些人来说,这意味着要降低他们原来的期望,而对于其他的人,也有可能是提高期望,他们必须找到自己的原则线,不能太低,但也不能太高。”在需要的时候,放低对自己的期望,给自己一个学习的时间,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支持。因此,你不妨从现实的事情开始:1.刚找到一份工作,接受较低的薪资和职位,这没什么,过高的要求反而会让你孤芳自赏。2.允许自己犯一些错误,要找出原因,但不要过于苛刻,否则你将寸步难行,再也爬不上去。只要你能看清自己的目标——它必须是高度合理的,并且向着目标一直努力,那么对你来说,这些都是暂时的困难而已。3.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苛求别人,也不要拿着一面镜子只照别人。应该同时照一照自己。你必须明白,没人指责你,并非是你完美无缺无懈可击(多数人这么认为),也可能是别人表现得太宽容了(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有勇气公开承认这一点)O音乐疗法最近两年,我们在课程上重点介绍并让学员体验到了音乐对于失控的出色的治疗作用。音乐治疗是一种廉价易行的高效方法,它对于时间没有苛刻的要求,任何人在自己的家中和办公室就可以进行。而且,根据科学研究显示,某些音乐特有的旋律与节奏能使人的血压降低,基础代谢和呼吸的速度减慢,使人在受到压力时所产生的生理反应较为温和。基于牢固的科学依据,我们在自制力课程中推广了音乐治疗。在欧美国家,将音乐配合医疗体系,广泛应用于各种心理及生理治疗之中,已不是新鲜的事了,这在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还是一门陌生的新兴方法。人们还可以透过音乐的物理作用,直接对体内器官产生共振效果。因为声音是一种振动,而人体也是由许多振动系统所构成的,比如心脏的跳动、胃肠的蠕动和脑波的波动等。当听到音乐产生的振动与体内器官产生共振时,大脑就会命令人体分泌出一种特殊的生理活性物质,调节血液流动和神经,让人变得富有活力和朝气蓬勃,改善精神状态。在提升创造、思考力方面,音乐具有主动的和积极的功能,它可以引导出重要的a脑波。特有的音乐节奏与旋律,能够使我们平常较常用的主管语言、分析、推理的左脑,得到休息;相对的,它对于掌管情绪、创造力、想象力的右脑则有刺激作用。综合来看,它对于创造力、信息吸收力等潜在能力的提升有着很强的效果。在19世纪初期,音乐用来促进病人的睡眠。无数的经验表明,失眠患者聆听适合的音乐,确实可以减少安眠药及镇定剂的使用。美国医学审查委员会早已经公布:大多数的安眠药在病人使用两周后就会失去疗效。基于上述的种种原因,音乐治疗渐受重视。在课程中,我们会让学员了解使用不同的音乐,它们(音乐)都有一个共同点:音乐的节拍都约等于人类心跳的速率。节奏太快或太慢的音乐都不适于用来促进睡眠;节奏太快会让人紧张,太慢则会令人产生悬疑感。音乐的类型也会影响脑部血液的循环,有的音乐会增加脑部的血量,使血液活动顺畅;有的则会降低血液循环的速度,缓和外界的刺激。当你在餐厅吃饭时,柔和的音乐可使食欲增强消化顺利,充分享受用餐的满足和愉悦,但是旋律快速的舞曲或节奏强烈的进行曲,则会使用餐的心情突然紧张,进而影响到人体消化系统的功能,最后就会在我们的情绪上体现出来。另外,并非任何悦耳的音乐都可以达到提升心灵的疗效,一份联合研究小组的科学报告显示,如果我们聆听的乐曲无法让自己感到亲切的话,神经不可能得到放松,压力也无法解除,这是需要格外注意的一点。为自己假设一次更坏的体验在第二节课的最后,我推荐学员和读者多在自己的生活(练习)中采取“下行假设”——就是假设一种比事实结果更坏的结果,以此来减轻自己的负面情绪。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一种心理现象:思维活动针对的不是已发生的事实,而是与事实相反的另一种可能性。人们迟到的时候,会认为“如果早点动身就不会迟到了”;一场失败的考试结束后,他会觉得“要是再加把劲这次考试就能及格了”。这就是一种反事实思维,即与事实相反的假想。一个人外出没带雨伞被淋得像只倒霉的落汤鸡,他会想要是带雨伞就不会挨淋了。如果说淋雨是一种既成事实,那么想象带雨伞不会挨淋就是与事实相反的思维。它的运转形式是“如果……,那么……”。比如:“如果刚才没买那件衣服,现在就可以买这件了。”一个反事实思维包括两个部分:虚假的前提(“如果刚才没买那件衣服”)和虚假的结论(“现在就可以买这件了”)。根据发生的方向,我们可以将反事实思维分为两种,一种是上行反事实思维,一种是下行反事实思维。上行反事实思维就是“上行假设”,它是人们对于过去已经发生了的事件,想象满足某种条件,就有可能出现比真实结果更好的结果。例如,“如果比赛能到比赛场地进行过适应性训练的话,那么今天这场球就不会输”。下行反事实思维,也称为“下行假设”。它是指可替代的结果比真实的结果更糟糕,如“幸好比赛前到比赛场地进行了适应性训练,要不然今天这场球肯定会输”。比如在奥运会上,我们经常发现,那些获得铜牌的选手往往比获得银牌的选手更开心。这是因为,铜牌得主运用的是下行假设,即如果我发挥得稍微差一点,就与奖牌失之交臂了;银牌得主运用的则是上行假设,即如果我发挥得更好一点,就能登上最高领奖台了。由此引发的,是两个人在结果出来后截然不同的情绪:铜牌得主兴高采烈,银牌得主则垂头丧气。学员蒙特曾经历过一场车祸,和他一起的朋友撞成重伤,他也多处骨折,情况比他的朋友还要严重,医生告诉他:“再偏离1公分,你的肋骨就插进了心脏,你会当场丧命。”当家人去医院探视时,蒙特的心情非常好,他感激上帝能让自己幸存下来,就对家人说:“如果我运气不好,今天就已经在世界上消失了,现在只是骨折,没什么大碍。”蒙特康复很快,一个月后就出院了,医生说他只要在家休息就可以。而另一位朋友虽然伤势比他的轻,却在医院待了足有50天,伤情反复频繁,因为他的情绪十分消极。他在病房时而发火,时而沉默,脸色阴沉,郁郁寡欢。当家人安慰他时,他生气地说:“如果我不搭蒙特的车,就不会出车祸,也就不会躺在这里!我真是不幸!”在生活中,在碰到负面事件的时候,人们最容易产生类似于银牌选手的上行假设,就像蒙特的这位朋友。他们常常会设想事情本来可以做得更好一些,现在却出现了不能接受的结果。“我真没用!”情绪顿时低落下来,从而变得消极和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向蒙特学习,多进行下行假设,可以设想:事情要是做得稍微差一点那就糟了。在面对难度很大的问题时,下行假设能够帮助我们疏导糟糕的心情,维持身心的平衡,不至于因为突如其来的失败而情绪失控。第三课管理你的情绪如何马上变得积极“你最近感到情绪低落吗?”我问学员尤万。虽然他的情绪现在就像一堆被冰雪覆盖的碳灰,死气沉沉,毫无生命力,但我告诉他,“并非只有你具备这种感觉,对情绪的管理是所有人都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尤万在过完感恩节后的一周内,情绪不佳,打不起精神,完全找不到工作状态。大多数人在假期后都会有这种状态,他们放了几天假,回到了公司后,还想继续放假。“整个十二月都是混沌不清的。”他说,“充斥着假日聚会、饼干、白兰地酒和蛋奶酒。”尤万和他的同事很难应对这个现实——必须在参加各种宴会的同时完成工作,使之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很显然,他们难以恢复情绪,在假期、享乐和工作之间变得灰心并且缺乏动力,甚至十分沮丧。每个人都有类似的体验,想必你也如此:“不能放一个月的假对我来说真是太残忍了,这是一件不幸的事情!”可想而知,缺乏动力由消极情绪导致,这不利于我们的生活和事业。除了假期——这只是情绪波动的一个很小因素,当你萎靡不振的时候,怎样才能在短时间内使自己积极起来呢?★少做一点事。“少做一点事”是我们在情绪课程上提出的第一个方法。你应该这么做,虽然实现起来很难(我们总是事务缠身,每分每秒都需要同时应付多个问题)。如果你做太多的事情,对每一件事情的付出自然就少了。当你不能全身心地投入一件事,你就会感到缺乏动力。少做一点事情可以减轻你的压力。这样能让你专注于几件真正让你感到兴奋的事。只有使自己兴奋的工作,才能恢复积极的情绪,摆脱诸如“厌倦”“痛苦”“疲惫”等情绪的困扰。打个比方说,如果你是一个作家,几乎天天写作,你就有必要减轻自己的写作计划:“我不能同时创作三部作品,这样会导致效率下降,同时创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我只要每次创作一部作品就可以了。”当你想尝试培养一下自己的运动习惯时,也要使自己的健康计划简洁一些:从事少数的几项运动,不要同时开展太多的项目。★不要休息太长时间。休息当然是好的,就像尤万的体验:他渴望更长的假期,这却加重了他的倦怠,使他不想回到正常的工作状态。所以偶尔休息一下可以,但是休息太长时间就会打破你已有的习惯,使你失去对工作的兴趣。★记住原因。当上述的两项努力都失败了,你可能感觉绝望,但世界末日不会到来。你可以使出恢复动力的杀手锏,回想一下当初你开始做这些事情的理由。“我为什么要成为一名设计师?”“我为什么要成为一位企业家?”“我为什么要减肥?”"我为什么要实现这个目标?”重新回忆一下自己的计划和初衷,想想自己为何开始这一切:“当时我是多么兴奋和积极呀!我最初的理由现在听起来还真实吗?”如果你对当初的构想和目的已失去兴趣,再也打不起精神,也许你该出发去尝试些其他的事情了。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我想你一定能再次找到继续前进的能量,依靠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强大动力,将现在的消极情绪一扫而空。情绪的传染力大凡不良的情绪,都具有超强的传染性。我见到过一位在商场哭泣的女子,她丢了自己的钱包,里面装着她的全部家产(她把银行卡全都放在里面了)。本来这事与周围的人毫无关联,她不过是坐在电梯口抹眼泪,10分钟后,围在她身边的人们都陪着她难过起来,还有几位家庭主妇也因此想到了自己的伤心事,流下了眼泪。当你遇到烦恼的事情时,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些不愉快的“病毒”就会迅速渲染、转嫁到他人的身上。就像微笑会传染、会给人们带来快乐一样,情绪垃圾也具备这样的特征,它能污染一大片空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受害者,同时也都是潜在的“凶手”。我的课程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当人们看到有人责怪(即使是不公平的指责)别人时,他们更有可能学会这种行为。许多人经常在做错事情时迁怒他人,他的目的是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当他开始这种迁怒行为时,却没有意识到周围的人也被他传染,于是更多的人学会了这种迁怒方式,坏情绪就这样被扩散了。在情绪传染的过程中,有四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传播者的影响力越大,人们就越可能在潜意识中去模仿他们的情绪。总统在电视机前的落泪,会打动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这是因为,作为影响力巨大的人,他的被认同感比较强,跟外界建立了密切关系,而且与许多人的利益息息相关。与此相仿的还有影视体明星、公众知识分子和其他一些比较知名的人物。放到较小的范围看,公司领导者和部门管理者的情绪也易被员工模仿。★外界刺激的强度越大,就越可能引起“情绪传染”》情绪传染的“起爆点”取决于外界剌激的强度。比如,对于同一个情境,有些抵抗能力较弱的人会首先出现情绪反应,有些抵抗能力较高的人则不会。如果有人首先出现了很大的反应,就相当于加强了这种刺激的强度,那么原本抵抗能力比较高的人也会跟着出现情绪反应。就像在看恐怖电影时,如果胆小的孩子先被吓哭了,本来不会哭的胆大的孩子也可能跟着哭了起来。★情绪传染具备“共情”的特点。有凝聚力的团体往往会用这种“共情”一起对抗外界的损害,从而使团体中的每一个人都从中感受到归属感和安全感。许多善于管理的人都喜欢将自己的情绪灌输给自己的团队成员,然后把他们凝聚起来。较为典型的例子是战争时代的政治家演讲,二战时期英国面临德国空袭,丘吉尔成功地利用演讲上的情绪感染力,使整个英国团结在了一起,共同抵抗德军的入侵。★缺乏理性思考、易受暗示和知识经验比较单一的人,容易被别人的情绪影响。在这方面,老人和孩子是明显的人群,他们易被他人影响,也较缺少辨别能力。在今天,最常见、最可怕的具备传染性的情绪病毒就是压力和焦虑。它们如同感冒病毒一样可以飞速地污染整个团队。人就像一张海绵,不断吸收周围人的情绪传染病。当感受到他人消极的情绪影响时,就会变得消极,身体语言也会发生改变,比如在说话时耸肩、皱眉,莫名其妙地感觉到对工作没有兴趣,很想大哭一场等。因此,避免与坏情绪的人接触,有助于保持内心的愉悦(这在某些时候甚至比尽量保持自己的情绪稳定还要重要)。★尽快远离情绪战场在别人的火气上来时走为上策,使自己脱离战场,然后赢得冷静的空间和时间(也让对方获得调整的机会)。这一点不但对于消极的情绪战场适用,也适用于过度积极的情绪空间,遭遇情绪战场时我们暂时躲避,不要成为盲从的一员。来自广州的王先生说:“去年我差点成为传销组织的一员,但我成功地控制住自己,没有上当。他们在房间开会、用极具煽动力的语言对成员进行洗脑,我果断地逃离了现场,否则我很可能被那种疯狂的氛围俘获了。”我们不但要防范消极情绪,对于过度积极的情绪,也要抱以警惕之心,以免破坏体内情绪控制系统的平衡,让自己走上极端。★沉默10秒钟10秒钟时间在生活中看起来微不足道,在发火前,让自己的大脑暂停10秒钟却是非常宝贵的。美国的第三任总统杰弗逊曾说:“先数到10,然后再说话,假如你还是怒火中烧,那么就数到100。”然后,大脑中那根被愤怒绷紧的神经就会松弛下来,你会庆幸没有立即扑上去跟那个激怒你的家伙拼个你死我活。★转移注意力学会在恰当时刻转移你(或他人)的注意力,将马上要迸发出来的坏情绪释消于无形。比如,当你遇到倒霉事时,你会越想越气愤,恨不得把房间里的东西都扔到楼下去。这时我建议你立刻打开电视机,听音乐或唱歌,也可以去洗澡(这是更好的办法),去做一些轻松的事情,大脑就会淡忘刚才的事件。等你再次想起时,你会发现是自己大惊小怪了。情绪也有智力:它在测试你耶鲁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萨洛维说:“我们的情绪也有智力,它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换句话说,我们的情绪本身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它可以识别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并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和调控自己的行为。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与理解、控制和利用情绪的能力相关的。如果我们用另一个更专业的词汇来概括它,它就是EI——‘清绪智能。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11
正序
倒序
自制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与生 活
自制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与生 活-2
自制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与生 活-3
自制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与生 活-4
自制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与生 活-5
自制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与生 活-6
自制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与生 活-7
自制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与生 活-8
自制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与生 活-9
自制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与生 活-10
自制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与生 活-11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自制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与生活
自制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与生活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