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撰写的人生智慧蒋光宇中国有句古话:鸿雁传情。这不仅适用于情侣,也适用于父女。在沈阳就有这样一个父亲,女儿到湖南读大学时他拿起了笔,以哲思散文的形式寄去一封封书信,当女儿成功申请到全额奖学金,远赴美国费城坦普尔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时,这个父亲将这些书信整理并集粹成书。这便是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一沙一世界》、《一滴一海洋》,而这个父亲便是该书的作者蒋光宇先生,同时他也是《读者》杂志与全国100名签约作家和作者之一,在哲思散文写作领域享有一定声誉,其作品在《读者》、《青年文摘》等100余种报刊、杂志上发表或转载。在谈到该书的成书背景时,蒋光宇先生说:在女儿成功考取湖南医大后,为了让女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和谐处理人际关系,我写了《钢琴上的黑白左右手》;女儿的课业日渐繁重,为了勉励她我写了《成功的道路是目标铺出来的》;在女儿压力过大时,为了让她健康的面对生活,我写了《寻找快乐》。直到现在,女儿在美国读书,这也仍旧是我们的保留曲目。每每当她遇有这样或那样的困惑时,我也会写这样的故事劝慰和鼓励她!善良、正直,做人、处事,智慧与成功始终是人们在生存状态中所努力追寻的。心灵上的启迪和抚慰是处于紧张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节奏中的青年人所渴求的。《一沙一世界》、《一滴一海洋》正是由无数个这样的小故事串联而成,它既是蒋光宇先生为自己的女儿所撰写的,更是他为更广大青年群体所撰写的人生智慧!《读者》杂志主编彭长城曾评价说:这两本书里的许多文章短小清新,以小见大,透射着生活的智慧及生命的尊严,让人感悟良多;著名的散文作家王充闾说:书中多的是生存智慧与人生智慧,是智性的思索和哲学的感悟,是植根于现实土壤而沉潜到文化与生命深处的对于人生价值、生命意义的探索。其称名也小,而所见者大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一步悟解人生、认识自我,饱享超越性感悟的快乐;著名散文作家鲍尔吉 原野说:打开这本书,像划亮火柴照亮了满屋的粮食。这满屋的粮食是:哲理、情趣、爱,使人感到温暖。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盼望更多的人读到蒋光宇先生的文章。当时间的洗礼冲刷出心灵的沟壑,我们到哪里去寻求内心的一份宁静呢?当成长的拔痕绽露出青春的无知,我们又到哪里去啜饮人生的一杯哲学呢?当我们的行程遭遇了生活的瓶颈,又到哪里去摆渡,重获一种解脱和释放呢?本书从生活中的点滴选取角度,经典故事贯通古今中外,以独立的小品文的形式予以诠释,给渴求成功与幸福的年轻人以深刻的启示。近昔,《一沙一世界》在首届未成年人优秀文艺作品奖评选中荣获图书出版类二等奖!进步就是一直在努力蒋光宇2004年5月8日,得知教育出版社准备给我出几本书,便把自己筛选的1000篇短文,约100万字左右,交到了第三编辑室主任王老师的手中。为了做到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王老师组织各位编辑和我先后开了几次座谈会。这些编辑都是年轻人,朝气蓬勃,思想敏锐。会上除了讨论怎样出好书的问题之外,还提了不少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大家进行了推心置腹的交流。问:为什么下力量写了这么多的短文?答:主要是为了提高公文质量。1997年我调到省委办公厅,从区长这个行政岗位上改做文字工作。究竟能不能适应新的工作,是个实际的考验。除了精心写好领导交办的公文之外,我的第一个目标是在全国的秘书类杂志上发表短文,第二个目标是在能看到的各省委办公厅、省委党校的报刊上发表短文,第三个目标是在领导科学、管理科学的报刊上发表短文,第四个目标是在通俗流行类报刊上发表短文。当时并没想到,由易到难,越写越多。结合工作多为报刊写稿件,无疑有利于提高公文质量。如果说开始写作是为了适应工作的急需,那么日久天长也就成了兴趣、爱好或习惯。问:都是利用什么时间写的?答:主要是业余时间。我的父母健在,女儿在美国读博士,是全额奖学金,几乎没有什么家庭负担。妻子在国税局工作,是我得心应手的秘书。如果没有她的帮助,我的短文无论如何达不到目前的质量和数量。前几年,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琪延博士为首的生活时间课题组,曾对全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时间进行了抽样调查:从人的一生时间分配来看,生活必需时间几乎占去了整个生命时间的50%,闲暇时间占33%,工作时间占10%,正规学习时间占7%。工作时间和正规学习时间仅仅占整个人生时间的17%。简单些说,一个人一生的闲暇时间相当于工作时间和正规学习时间之和的2倍。仅每年的每周双休日和节假日,就有114天之多。社会发展到现在,闲暇时间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已经成为举足轻重、仅次于生活必需时间的第二大时间段。闲暇时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一笔不利用就会流失的巨大财富。马克思说:"时间就是能力发展的地盘。"爱因斯坦说:"人之差距在于业余时间。"人类越文明进步,这些至理名言也就越闪耀着真理的光辉。问:这些文章都发表过吗?答:大多数在100多种层次较高的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其中有一半以上被《语文报》、《今晚报》、《文摘报》、《报刊文摘》、《扬子晚报》、《读者》、《青年文摘》、《知音》、《视野》、《辽宁内参》、《江苏内参》、《广东内参》和人民日报社办的《思想理论动态参阅》等报刊转载,有些被选为卷首语,有些被选编入书,有些被用于语文教学参考,有些在省级或国家级报刊举办的征文中获奖。由于报刊和图书市场的繁荣,特别是文摘类报刊的增加,有些短文,常常被转载多次。加上日积月累的短文具备了一定规模,每年发表、被转载和被选入书的短文数量也增长较快。如果今年不出意外,达到500篇次以上还是比较有把握的。2003年,还侥幸成为《读者》杂志社与全国百名签约的作家、作者之一。但这些都已经成为过去,也只能说明过去。问:领导和同事对你写作有没有什么意见?答:没有,省委办公厅是一个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的优秀集体。这七、八年,在办公厅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自己同自己比有了一定的进步,有的公文受到表奖,4次被评为年度的优秀党务工作者,奖励了一级工资,还把我培养成一名副厅级干部。当然,结合工作多为报刊写稿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发表,更不是为了稿费和虚名,而是为了尽快提高文稿质量,做一名合格的省委办公厅的党务工作者,是为了让生命汲取更多的营养,奉献更多的光和热,让生命更充实、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即使在写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没有丝毫值得骄傲自满的理由。满招损,谦受益,谦和就是安全。这些都是有益的格言。问:那你一定有文字基础吧?答:有一定基础,不够好。发表在国家级杂志上的第一篇文章是1982年。以后虽没中断,但工作忙,学得差,写得少,每年发表在省级以上报刊的也只有十篇上下。我羡慕你们,感谢你们,也相信你们完全能成为既会编又善写的好编辑。年龄大的人能做到的,年轻人更能做得到。把简单的事情一直坚持做下去,就会变得不简单;把一般的事情一直坚持做下去,就会变得不一般;把平凡的事情一直坚持做下去,就会变得不平凡。在座谈的时候我就产生了一种愿望,如果将来有机会,一定把上面的体会告诉给周围的同事,告诉给更多的朋友:不管做什么工作,进步与成功的关键,主要就是只管耕耘,莫问前程,就是一直在努力。序蒋光宇读光宇老师的书稿,静下心来,深长思之,受益良多,百感交集;引发串串回忆,激起阵阵共鸣。看了书中《成为一个有修养的好人》这篇文,我回忆起我们初次相识,是在1979年,我到市里开会,见到了蒋光宇老师,那时我在县城教初中,他在市教育学院教大专班,尽管职业差距很大,但同为沈阳下乡知识青年的经历,拉近了我们的距离,相知互勉,后来成为挚友。光宇是学员们公认的好老师,为人善良,诚恳热心;做事求实,乐观进取。讲课思路流畅,语言生动;文章写得言简意赅,直指人心。他70年代时就认为“好文章的作者都是好人。人品决定文品,文如其人。”他这样做人、做事,也到处劝别人做人要善良,做事要求真,通过讲课,通过写文章。后来他进了党政机关,38岁就当了区委副书记,45岁当了代区长、区长。在普通百姓看来,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官了,可光宇仍然觉得自己是人民中的一员,对上级、对下级仍然那么善良、诚恳、热心;做事还是那么求实、乐观、进取。这期间,他仍然笔耕不辍,劝人做人要善良,做事要求真。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他后来走到了副厅级的岗位上。,在老百姓看来,这是更大的官了,但光宇还是把自己看做人民中的一员,对上级、对下级仍然那么善良、诚恳、热心;做事还是那么求实、乐观、进取。这期间,光宇笔耕更加勤奋,他一以贯之的用写文章的方式劝人做人要善良,做事要认真。写好文章成了他的兴趣,成了他的精神需要,成了他做人的责任和义务。他是用心在和读者谈心,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人生的智慧,工作的经验,学习的感悟,生活的窍门,全都坦诚地告诉读者,这样的文章当然打动人心,引发共鸣。全国100多种层次较高的报刊杂志都发表他的文章。一位副厅级干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又写了这么多文章,时间从哪里来,光宇老师讲:“主要是业余时间。人的一生,生活必需时间几乎占去了整个生命的50%,闲暇时间占33%,工作时间占10%,正规学习时间占7%。简单些说,一个人一生的闲暇时间相当于工作时间和正规学习时间之和的2倍。仅每年的双休日和节假日就有114天之多。闲暇时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人之差距在于业余时间。”读光宇这本书,最使我敬佩的,是他劝人善良、认真,他首先从自己做起,做人善良、做人认真。《善良在传递中释放能量》、《坦言失误》、《对自己的相貌负责》、《盘点心灵》、《信誉》、《播种诚实》、《诚实使赝品升值畅销》等文章中的主张和见解,光宇首先都以自己开始一点一滴地去做,一以贯之地去做,于是他在从教师到副厅级干部的每一个岗位上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光宇还把文章中的见解在自己的家庭中一点一滴地去做,一以贯之地去做。光宇是孝子,他以善良的心,认真的态度关注父母的需要,从细节上关照老人心的开朗、身的健康,使两位老人至今感觉夕阳无限好。光宇与妻子相濡以沫、互敬互爱、互激互励。光宇对自己的女儿更是既充满爱心、又严格要求,鼓励女儿,既求真务实,又大胆创新,于是女儿德智体全面发展,考取美国博士研究生,获得全额奖学金……我常想,如果我们国家每个人都能做人善良、做事认真,那么我国一定会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如果全世界每个人都能做人善良、做事认真,那么共产主义一定会提前到来。我盼望光宇能影响更多的人,盼望更多人读到光宇的文章;一定有更多的读者也盼望,才有百余家报刊发表他的文章;出版社也盼望,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出版了《一沙一世界》《一滴一海洋》。近16年是我国人均GDP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过渡阶段。这一阶段体制转轨、产业调整、社会变革、发展提速、观念更新、选择多元、利益重组、规则再创……面对滔滔信息、滚滚红尘,人们尤其需要守住心灵的宁静,建设精神家园。光宇的《一沙一世界》《一滴一海洋》是用诚心写的,我们带着诚心去读,便会感到,尽管我们个人无法改造客观世界,但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内心世界管理得天清日朗,能让自己更珍爱生命,善待他人,求真务实,奋发进取,能方善圆,宽容开朗。生活的大浪也许把我们冲上高峰,也许把我们卷入深谷。无论在哪一个坐标点上,我们都能让自己自强不息乐观进取,高楼住得,茅屋居得;高官做得,百姓当得;寒也耐得,暑也熬得;表扬禁得,批评听得;顺境处得,逆境受得。象光宇那样,真诚善良地做人,求真务实地做事,管理好自己的心灵世界,是个人的幸福,家庭的幸福,是人民的需要,国家的需要。新年新书《一沙一世界》《一滴一海洋》出版之时,写了这篇序,自知难以点化本书之旨,好在读者可以立即打开正文,一睹为快吧!魏书生绝处求生的勇气和智慧蒋光宇有一位22岁的英国年轻人,尽管他是大学的高材生,有一张英国伯明翰大学新闻专业的文凭,但大学毕业后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却四处碰壁,一直没找到理想的工作。为了求职,这位年轻人从英国北方一直到南方,几乎跑遍了全国。屡败屡战的求职经历,使这位年轻人不仅积累了宝贵的求职经验,而且磨炼了不屈不挠的意志。他深知,与其彻底绝望,不如满怀希望。有一天,他听说世界著名大报——《泰晤士报》招聘员工,便赶紧前去应聘。他充满自信地走进招聘办公室,恭敬地问:“请问,你们需要编辑吗?”对方看了看这位貌不惊人的年轻人,说:“不要。我们的招聘工作在前天刚刚结束,你来晚了一步。”他接着又问:“那需要记者吗?”对方回答:“也不要。”年轻人没有气馁:“排字工、校对呢?”对方已经不耐烦了,说:“都不要!都不要!我们的招聘工作在前天刚刚结束,你来晚了一步!”年轻人微微一笑,从包里掏出一块制作精美的告示牌交给对方,说:“那你们肯定需要这块告示牌。”对方接过来一看,眼睛顿时一亮,只见上面写着:“额满,暂不招聘。”他的举动出乎招聘人的意料,负责招聘的主管被年轻人真诚而又聪慧的求职行动所打动,破例对他进行了全面考核。结果,他幸运地被报社录用了,并被安排到与他的才华相应的对外宣传部工作。事实证明,报社没有看错人。20年后,他在这家英国王牌大报的职位是:总编。这个人就是生蒙,一位具有人格魅力的资深报业人士。他在求职中善于变换思路,善于从绝处创新思维,给自己赢得了让人们发现自己才华的机遇,成功地从山重水复之处创造了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奇迹。生蒙就任总编时,有位记者采访他:“您那次求职能敲开关闭的招聘之门、化闭门羹为座上宾的体会是什么?”他说了这样一句广为流传的话:“瀑布之所以能在绝处创造奇观,是因为它有绝处求生的勇气和智慧。”同自己决斗那是一天的夜晚,一个年轻人心烦意乱地走到悬崖边。他觉得生活无聊而平淡,厌倦了人世间的孤独和艰辛,决心跳下悬崖。忽然,有什么声音传来,他不禁侧耳倾听,原来是婴儿的哭声。顿时,一种前所未有的激动袭来,他感到如此轻生,实在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他奋力挣脱诱惑他自杀的死神,循着哭声和灯光奔去。这位决心跳崖自杀的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后来成为俄国伟大文学家的屠格涅夫。后来,屠格涅夫曾说过大彻大悟的话:“要想战胜外界,首先必须战胜自我。我们的生命虽然短暂而且渺小,但是伟大的一切都是由人的手所造成。人生在世,意识到自己崇高的任务,那就是他的无上的快乐。”屠格涅夫是同自己决斗的胜者。也是一天的夜晚,一个年轻人沿着巴黎塞纳河堤走着。他的心情沮丧,走投无路,想投河自尽。他年仅25岁,但短短的25个年头却充满了辛酸与不幸。孩提时,因为政治原因,母亲带着他离开了家园,逃往法国,像难民一样地到处求乞度日,过着度日如年、饥寒交迫的生活。后来,这位年轻人投入军队,凭着聪明才智,不久就升到很高的官阶。但是当时法国动荡不安,他因为持不同的政治观点而遭到逮捕,被解除官职,又不得不离开军队。他已经身无分文,一贫如洗,十分悲观,感到前途没有丝毫的光亮。他决心解脱痛苦,跳入那漆黑的河流中去。突然,黑暗中隐约出现一个人影,亲切地呼唤着他的名字。这个人是他军队里最好的朋友。当这朋友听完了他的倾诉之后,甚为感动,决定帮助他。由于这个朋友的帮助,改变了这位年轻人的一生。这位决心跳河自杀的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波拿巴•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也是同自己决斗的胜者。有一次,法国作家大仲马和一位官运亨通、飞扬跋扈的青年政客发生了争执。在中间人的安排下,他们商定用抽签来决定各自的命运,输者必须向自己开一枪。结果是大仲马输了。他手里拿着枪,神情严肃地走进另一间房里,随手关上门。在场的同伴们不安地等待着那一声枪响。可是,等了好一会儿,枪声才响。对手和同伴急忙向房间里跑去。打开房门,只见大仲马手拿着冒烟的枪,失望地对大家说:“先生们,最遗憾的事发生了——我没有打中。”大仲马接着说:“恪守诺言固然令人尊敬,但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让生命做无畏的牺牲,这样的蠢事不仅我不会这样做,而且我也不会让我的对手这样做。”大仲马以最幽默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问题,让人觉得他是一名生活的智者和强者。大仲马更是同自己决斗的胜者。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无端地自杀,无异于杀害自己父母的生命。不用摆更多的大道理,仅就这一点,就可以说,在年轻人所有的缺点中,最不能容忍的缺点就是轻视自己的生命。年轻人遇到点挫折、失意、苦难或不幸,就以自杀来鄙薄自己、否定自己、结束自己,实在是人世间最大的过错。“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要想战胜外界,首先必须战胜自我。人,务必是同自己决斗的胜者。用生命传递的诚信蒋光宇到美国探亲的时候,女儿带我们到了纽约的河边公园。公园里矗立着“南北战争阵亡战士纪念碑”,每年5月27日,即美国的“阵亡战士纪念日”,都有许多游人来到碑前祭奠亡灵。美国第十八届总统、南北战争时期担任北方军统帅的格兰特将军的陵墓,就坐落在公园的北部。陵墓高大雄伟、庄严简朴。陵墓的后方,是一大片碧绿的草坪,一直绵延到公园的边界,绵延到陡峭的悬崖边。在格兰特将军陵墓的后面,就是更靠近悬崖边的地方,还有一座小孩子的陵墓。它和绝大多数美国人的陵墓一样,只有一块小小的墓碑。那是一座极小、极普通的陵墓,在其他任何地方,人们都可能会忽略它的存在。但在墓碑和旁边的一块木牌上,却记载着一个用生命传递的感人至深的诚信故事:二百多年前,即1797年,这片土地的小主人才5岁的时候,不慎从这里的悬崖上坠落身亡。其父悲痛欲绝,将其埋葬于此,修建了这样一个小小的陵墓,以作纪念。数年后,家道衰落,老主人不得不将这片土地转让。但出于对儿子的挚爱,老主人对今后土地的新主人提出了一个特别的要求,即要求新主人永远不要毁坏孩子的陵墓,让孩子好好地安息。新主人郑重地答应了,并把这个条件写进了契约。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后来这片土地不知道被转卖过多少次,也不知道换过了多少个新主人,就连孩子的名字也早已被世人忘却,但根据一个又一个的买卖契约,孩子的陵墓一直被完整无损地保存下来。整整一百年过去了,到了1897年的时候,这片风水宝地被选中作为格兰特将军的陵园。政府成了这块土地的主人。无名孩子的陵墓,在政府手中依然被完整无损地保留下来,成了格兰特将军陵墓的邻居。伟大的历史巨人之墓和无名小孩之墓毗邻而居,这大概可以算做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一个奇观。又一个一百年过去了,到了1997年的时候,是格兰特将军陵墓建立一百周年,也是小孩去世两百周年。为了缅怀格兰特将军,当时的纽约市市长朱利安尼来到这里。朱利安尼市长在缅怀格兰特将军的同时,还做了一件被众人所称道的事情,即亲自撰写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并把它刻在木牌上,竖立在无名小孩陵墓的旁边。诚信如真金美玉,狡诈如败絮瓦砾。如果说世界上最深不可测的地方是人心,那么最能震撼人心的力量就是诚信。到过这里的人几乎都会相信,这个用生命传递的诚信故事,一定会世世代代地流传下去。思路法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玛•迪梅普莱有一个美丽的私人园林。每到周末,总会有人到她的园林摘花,采蘑菇,有的甚至搭起帐篷,在草地上野营野餐,弄得园林一片狼藉,肮脏不堪。管家曾让人在园林四周围上篱笆,并竖起“私人园林禁止入内”的木牌,但均无济于事,园林依然不断遭到践踏和破坏。于是,管家只得向主人请示。迪梅普莱听了管家的汇报后,让管家做几个大牌子立在各个路口,上面醒目地写明:如果在园林中被毒蛇咬伤,最近的医院距此15公里,驾车约半个小时即可到达。从此,再也没有人闯入她的园林。园林还是那个园林,只是变了一个思路,保护园林的难题就解决了。当高产抗病的土豆新品种刚传到法国时,法国农民并不感兴趣。为了提倡种植这种土豆,虽然法国当局花很大力气宣传,但是收效甚微。针对优良土豆被冷落,有人出了一个怪招。在各地种植优良土豆的试验田边,增设有全副武装的哨兵日夜把守。此举的确显得十分神秘,一块土豆地怎么会派哨兵日夜把守呢?周围的农民无不好奇,不断地趁着士兵的“疏忽”而溜进去偷土豆,小心翼翼地把偷来的土豆拿回去研究,种在自家地里,精心侍弄,看到底有何不同。哨兵对周围的农民偷土豆,表面上似乎严禁,实际上则睁一眼闭一眼。当周围农民种的土豆获得丰收之后,此种土豆的优点就广为人知,也就普及开来,很快成为最受法国农民欢迎的农作物之一。土豆还是那个土豆,只是变了一个思路,推广土豆优良品种的难题就解决了。有个朋友是摄影师,经常给各种代表会议的代表拍集体照。他每次在拍照前总是喊:“一!二!三!”但常常有人在“三”字上坚持不住了,上眼皮找下眼皮,又是作闭目状。结果,被照成闭目状的人不满意,摄影师也感到很为难。这位朋友换了一个办法,大获成功。他请所有照相的人先全闭上眼睛,等待听他的口令,同样是喊:“一!二!三!”可改在“三”字上一起睁眼。真妙!冲洗出来一看,一个闭眼的也没有,全都显得神采奕奕,比本人平时更精神,皆大欢喜。集体照还是那个集体照,只是变了一个思路,照相时有人闭眼的难题也解决了。思路一变难题解,思路一变天地宽。好思路常常能起到妙手回春、点石成金、迎刃而解的作用。好思路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好思路则是万万不能的。在具备了同等物质基础的条件下,是多快好省,还是少慢差费,关键取决于有没有一个好的思路。一偈得道释迦牟尼有个叫般特的弟子,为人忠厚、善良,学习也够刻苦,遗憾的是生性有些愚钝。佛祖让500名罗汉天天轮流教他,可是仍然看不出有什么大的长进。诲人不倦的佛祖把他叫到面前,不厌其烦、逐字逐句地教他一首偈:“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佛祖说:“滴水可以藏海。你不要瞧不起这首偈,不要认为它过于简单,过于浅显,稀疏平常。如果你能真正学会这一首偈,并能将其融会贯通,运用自如,那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般特集中精力、精益求精地专学这首偈。他日复一日地推敲琢磨,终于彻底领悟了其中的含义与奥秘。工夫不负有心人。般特潜心学习的进步,佛祖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过了一段时间,佛祖派他去给附近的女尼讲经说法。那些女尼早就听说过有个愚笨的般特,所以心中自然都不服气。她们认为:“像他这样的愚笨之人怎么能讲经说法呢?”虽然她们心里是这样想,但是表面上还是以应有的礼遇对待他。般特坦白而谦虚地对女尼说:“我生来愚钝,在佛祖身边只学得一偈,现在给大家讲讲自己的体会,希望静听。”接着便开始念偈:“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话音刚落,女尼便哄堂大笑:“居然只会一首启蒙偈,我们早就倒背如流熟记在心了,还用你来讲解吗?实在是多此一举。”般特不动声色,从容不迫、一板一眼地讲下去,讲得头头是道,娓娓动听,雅俗共赏,新意迭出。一首看似普普通通的启蒙偈,竟让他深入浅出地讲出了无限深邃的佛理。女尼听得如痴如醉,不禁心悦诚服地感叹道:“一首启蒙偈,居然可以理解、发挥到如此淋漓尽致的地步,实在是高人一等啊!”从此,大家对他刮目相看,格外敬重。佛祖给众弟子写了一幅字:“学不在多,贵在力行。”佛祖也给般特写了一幅字:“一偈得道。”不错,一招鲜吃遍天,学得多不如学得精。人,总得有一样能拿得出手。成功的道路是目标铺出来的蒋光宇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心理学家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10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进发。第一组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又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出两三公里,就开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头,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也就越低落。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有多远,但路边没有里程碑,只能凭经验来估计行程的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想知道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继续向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的时候,大家情绪开始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有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行进的步伐。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庄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进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心理学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的时候,并能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进行速度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如果人生没有目标,就好比在黑暗中远征。人生要有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个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个年度的目标,一个月份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进步就越快,对社会也就越有益。有了崇高的目标,只要矢志不渝地努力,就可能成为壮举。如果将心理学家的结论用哲人的语言来表达,那就是:“伟大的目标构成伟大的心灵,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动力,伟大的目标形成伟大的人物。”驾驭愤怒一天,陆军部长斯坦顿来到林肯总统那里,气呼呼地对他说,一位少将诽谤他偏袒一些人。林肯总统建议斯坦顿写一封信,回敬那个家伙,“可以狠狠地骂他一顿。”斯坦顿立刻写了一封措辞尖刻的信,拿给林肯总统看。“对了,对了。”林肯总统高声叫好,“要的就是这个!好好训他一顿,真是写绝了,斯坦顿。”但是,当斯坦顿把信叠好装进信封里时,林肯总统却叫住他,问:“你要干什么?”“寄出去呀。”斯坦顿有些摸不着头脑了。“不要胡闹。”林肯总统大声说,“这封信不能发,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去。凡是生气时写的信,我都是这么处理的。这封信写得很好,写的时候你已经解了气,现在感觉好多了吧,那么就请你把它烧掉吧。”林肯认为,人总是有憋气窝火的时候,这种不满情绪堆在心中是有害的,反击回去或发泄给别人,以眼还眼,以牙还牙,都不是上策。持续的愤怒会变成仇恨,持续的仇恨会变成愚蠢。愤怒一旦与愚蠢携手并肩,后悔莫及就会接踵而来。林肯总统自己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南北战争接近尾声时,南部的李将军节节败退。林肯总统眼看胜利即将来到,要求部队指挥官米德将军马上乘胜追击;然而,米德将军一直犹豫不决,迟迟没有动作,反而花了许多时间和部属召开军事会议,议而不决。等到他终于要出兵时,敌军早已逃之夭夭,不知去向了。林肯总统对这种后果极其愤怒,给米德将军写了一封措辞十分严厉的信,表达其心中的强烈不满。信是这样写的:“亲爱的将军:我相信你不会对南方将领罗伯特•李平安逃遁这一严重事件无动于衷。他原已在我军铁腕之中,作为我军最近一系列军事努力的结果,这次擒住他本可结束战争,严酷的事实是这场战争还将无可预测地继续下去。因为如果你在上星期一那样的大好时机都未能成功击溃李,又如何能在河南以三分之二的兵力达到这一目的呢?寄此希望是不现实的,我预料你不会有重大战果。大好战机的白白失去,我实在为此痛心疾首。”米德读了这封信的反应如何?不知道。因为他并没有收到这封信!林肯总统写完信,把它收了起来,没有寄出去。直到他遇刺身亡,人们才在他的档案中发现了这封信。林肯总统虽因一时气愤,写了这封信,但是他冷静考虑了寄出这封信的后果,最后还是决定把它束之高阁。愤怒就像一把双刃剑,有时候是勇敢和美德的武器,有时候则是吹灭理智之灯的狂风。勇者愤怒时,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时,抽刃向更弱者。智者愤怒时,讲究斗争艺术;愚者愤怒时,只会一味发泄,甚至伤害无辜。人,应该支配愤怒,做愤怒的主人,而不能被愤怒所支配,做愤怒的奴隶。最了不起的管理者伯肯斯托克是IBM公司未来需求部的负责人,是当时刚刚去世的IBM公司第二把手柯克的多年好友。他知道,好友柯克与IBM第二任总裁小沃森积怨很深,长期不和。他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朝天子一朝臣,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柯克一死,小沃森肯定会对自己打击报复。与其被人赶走,不如来个痛快,主动辞职。于是,伯肯斯托克走进IBM第二任总裁的办公室。他瞧了一眼小沃森,毫无顾忌、牢骚满腹地嚷道:“柯克去世了,我没有什么盼头了,与其被人赶走,还不如主动辞职……”奇怪的是,小沃森显得很平静,脸上还有一丝笑意。伯肯斯托克有点紧张了,不是因为害怕,而是有点摸不着头脑。小沃森宽容了他的“叫板”,心平气和挽留他:“如果你真行,那么你就不仅能在柯克的手下出类拔萃,而且也能在我的手下出类拔萃。如果你认为我不公平,那你就走;否则,你应该留下,因为这里有许多机遇,这里需要你,我需要你。”伯肯斯托克似乎在思考,默不作声。小沃森继续挽留说:“如果我是你,现在的选择就是毫不犹豫地留下来。”发牢骚并不总是正确的,但认真对待发牢骚却总是正确的。后来的事实证明,小沃森留下伯肯斯托克是极其英明的决定。伯肯斯托克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甚至比已经去世的柯克更加精明能干。在促使IBM从事计算机生产方面,伯肯斯托克的贡献最大。当小沃森极力劝说老沃森及IBM其他高级负责人,应加快发展计算机行业时,在公司总部里的支持者寥寥无几,而伯肯斯托克却旗帜鲜明地对小沃森说:“打孔机注定要被淘汰,假定我们不觉醒,不尽快研制电子计算机,IBM势必会走向灭亡。”小沃森相信他说的话是对的,共同为IBM的计算机生产立下了汗马功劳。小沃森在他的回忆中曾写下这样的话:“在柯克死后,成功地挽留了伯肯斯托克,是我有史以来所采取的最出色的行动之一。”小沃森的高明之处,不只是挽留了伯肯斯托克,而且还重用、提拔了一批他并不喜欢,但却有真才实学的人。小沃森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总是毫不犹豫地提拔我不喜欢的人。那种讨人喜欢的助手,喜欢与你一道外出钓鱼的老好人,则是管理中的陷阱。我总是寻找精明能干、爱挑毛病、语言尖刻、几乎令人生厌的人,他们能对你推心置腹。如果你能把这些人安排在你周围工作,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那么,你能取得的成就将是无限的。”不错,“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没有和谐音,势必全乱套!”但是,“一人一把号,都吹我的调。不吹我的调,一个也不要!”其结果势必会孤家寡人,每况愈下。在管理者和领导者当中,那些最了不起的人,就是最能爱惜和用好人才的人。滑一跤不是爬不起来蒋光宇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很多人往往知道他的胜利和辉煌,却不知道他的失败和艰辛,甚至误以为他是命运的宠儿。事实上,生下来就一贫如洗的林肯,几乎一生都在面对挫败。以下是他进驻白宫的历程简述:1816年,他的家人被赶出了居住的地方,他必须寻找工作来养活家人。1818年,他母亲去世。1831年,他经商失败。1832年,他竞选州议员——落选了!1832年,他为进入法学院做了很大努力,连工作都丢了,结果还是进不去。1833年,他向朋友借一些钱经商,但年底就破产了。接下来他花了17年时间,才把债还清。1834年,他再次竞选州议员——他赢了!1835年,他订婚后马上就要结婚时,伊人却不幸去世了,因此他的心也碎了!1836年,他的精神接近崩溃,卧病在床6个月。1838年,他争取成为州议员的发言人——没有成功。1840年,他争取成为选举人——失败了!1843年,他参加国会大选——落选了!1846年,他再次参加国会大选——当选了,前往华盛顿特区,表现得可圈可点。1848年,他争取连任国会议员——失败了!1849年,他积极申请在自己的州内担任土地局长的职务——被拒绝了!1854年,他竞选美国参议员——落选了!1856年,他争取副总统的提名——得票不到100张。1858年,他再度竞选美国参议员——又再度落败。1860年,他当选美国总统。……他八次竞选八次落败,两次经商两次失败,甚至还精神崩溃过一次。好多次,他本可以放弃,但他并没有放弃。也正是因为他没有放弃,他后来才能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亚伯拉罕•林肯在竞选参议员落败后,这样回顾了自己艰苦跋涉过的漫长泥泞之路:“此路破败不堪又容易滑倒。我一只脚滑了一下,另一只脚也因此而站不稳,但我回过气来告诉自己:‘这不过是滑一跤,并不是死掉再也爬不起来了。’”林肯激励自己永不退缩的这些话,讲出了一个普遍适用的人生哲理:滑一跤,并不是再也爬不起来了。这使人想到对林肯做过高度评价的马克思说过的一句话:“人要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绝则过 过则错克契到佛光禅师那里学禅,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由于他凡事过于客气,凡事过于谦让,凡事总想办法自己打理,尽可能不去麻烦别人,所以就连修行也是孤家寡人,闭门造车,几乎不与别人交流。有一天,佛光禅师问他说:“你来我这里也有12个年头了,却从来没有找过我。你有没有什么问题?要不要坐下来聊聊?”克契连忙回答:“众多弟子都请教禅师,您已经很忙了,学僧怎好随便打扰呢?”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一晃儿又过去了三个秋冬。这天,佛光禅师在路上碰到克契,便有意点拨他,主动问道:“克契啊,你参禅修道,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了问题不能憋在肚子里,一定要主动讲出来研究、探讨才是。”克契又答道:“众多弟子都请教禅师,您那么忙,学僧实在不好意思耽误您的宝贵时间!”一年后,克契经过佛光禅师的禅房外,禅师对克契说道:“你过来,今天我有空,不妨进禅室来谈谈禅道。”克契赶忙合掌作礼,不好意思地说:“众多弟子都请教禅师,您很忙,我实在不该浪费您的时间。”佛光禅师心想,克契是个过分地客气与谦让的人。再这样下去的话,即使冥思苦想也难以开悟,看来非得采取更直截了当的办法不可了。当佛光禅师再次遇到克契的时候,便开门见山、一针见血地对克契说:“学道坐禅,必须不断地参究,可你为何老是不来问我呢?”只见克契仍然应道:“众多弟子都请教禅师,您很忙,学僧实在是不敢打扰!”这时,佛光禅师大声喝道:“忙!忙!忙!我究竟是为谁在忙呢?除了别人,我也可以为你忙呀!”佛光禅师这一句“我也可以为你忙”的话,顿时震撼了克契的心。佛光禅师进一步教诲克契:“客气、谦让固然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美德,然而过度,却可能使你错失了开悟的契机。冥思苦想数年,往往不如切磋交流更能使人茅塞顿开、恍然大悟。进退取舍的智能与节度,也正是生活与修行的一门重要功课啊!”随后,佛光禅师为克契写下了两个条幅。一个是:“谦让几分,天宽地阔。”另一个是:“绝则过,过则错。”修改在美国,本杰明•富兰克林把一个修改帽店招牌的故事,用得恰到好处。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杰斐逊,对自己这部苦费心血的作品感到格外地满意和自豪。实事求是地说,《独立宣言》也确是一鸣惊人之作。因此,当议会在听取委员会报告后对其草案大加修改时,他感到极度地心烦意乱。这时,富兰克林为了安慰他,讲了下面这个修改帽店招牌的故事:“在我原来做印刷短工时,有一个伙伴是制帽学徒。满师以后,他准备自开一家小店,第一件事便是要制作一个漂亮的招牌,写上合适的广告词。他拟写这样的话:‘制帽商约翰•汤普森,制造并收现钱出售帽子。’下面画了一顶帽子。他征求朋友们的意见,以便修改完善。第一位朋友看了以后说,‘制帽商’与后面的‘制造’重复。于是,将‘制帽商’删去。第二位朋友看了以后说,‘制造’一词也可以去掉,因为顾客并不关心帽子是谁做的,只要帽子合适,质量好,他们就买,而不论是谁做的。因此,又将‘制造’二字删去。第三位朋友看了以后说,‘收现钱’三字毫无意义,因为当地并无赊卖的习俗,这三个字又被删除了。这样,就只剩下‘约翰•汤普森出售帽子’。‘出售帽子!’又一位朋友看了以后说,‘并没有人认为你会白给呀!这‘出售’二字有何意义?’‘出售’二字也被取消了资格。最后,干脆把‘帽子’二字也枪毙掉,因为牌子上已经画了一顶帽子,何必画蛇添足呢?结果,招牌只有‘约翰•汤普森’几个字,底下画着一顶帽子。”富兰克林用这个幽默的故事告诉杰斐逊,对一则小小帽子的招牌都可做出如此之多的修改,对一个事关人类发展前途的《独立宣言》反复修改,完全是精益求精合情合理之事。听完富兰克林的故事,杰斐逊似乎对忍痛割爱感到好受了一些。最后,议会基本上保留了杰斐逊的原文,又通过修改进一步完善了《独立宣言》,使之成为人类文明史中极其珍贵的一份遗产。废话多的地方,正是思想贫乏、无力和混乱的地方。简洁则是才能的姐妹,是智慧的结晶。善于写作的艺术,也是善于提炼的艺术。写得好的本领,也是善于去粗取精、将写得不好的地方删掉的本领。谚语说得好:“描龙画凤难点睛,头发再细不传情。字不嚼碎不知味,文不贵多而贵精。”提高文稿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修改、修改、再修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不断追求完美的历史。做好任何事情,都需要修改、修改、再修改。一步改变一生蒋光宇那一天风和日丽,在黄土高原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突然开进一辆漂亮的轿车。这对成年累月也听不见机器声的小山村来说,可是一件新鲜事。村里的人几乎都走出家门,围在轿车的周围,想看看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在从车上走下的几个人中,有一个留着短发、身穿灰夹克的中年男子问大家:“你们想不想去拍电影?谁想拍电影就站出来报个名。”虽然每个村民都看过电影,但对怎么拍电影却知之甚少,到哪儿去拍?怎么拍?好多村民都向周围的人询问或自言自语。那个中年男子一连问了几遍,村民们就是没有人搭腔。这时,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向前迈出一步,站了出来:“我想去拍。”小女孩长得并不很漂亮,单眼皮儿,小眼睛,脸蛋红扑扑的,透出一股山里孩子特有的倔强和淳朴。“你会唱歌吗?”中年男子问。“会!”女孩子大大方方地回答。“那你现在就唱一个给我们听听。”“唱就唱。”女孩儿毫无惧色,一边唱还一边跳,“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村民们大笑,因为她的歌唱得实在不怎么好听,不但跑了调,而且唱到一半时还忘了词儿。没想到中年男子却用手一指,斩钉截铁地说:“好,就是你了!”这个中年男子,就是大名鼎鼎的电影导演张艺谋,而那个勇敢地向前迈出一步的女孩子,就是在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出任女主角的魏敏芝。虽然魏敏芝只向前迈出了一步,却改变了自己的一生。她的名字很快就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就是几年!昨天看电视,在中央台的文艺频道中又见到了魏敏芝,她已经是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还上了大学。当年那些没向前迈出一步的小伙伴,依旧生活在那个偏僻的小山村。主持人请她讲述了拍电影前后的巨大变化,讲述了成为“名人”前后的种种感受……我一边看电视一边想,机遇总是偏爱有勇气的人,幸运总是关照有勇气的人。卢斯说:“勇气是一架梯子,其他美德全靠它爬上去。”丘吉尔也说:“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行之首,因为这种德行保证了所有其余的德行。”看来,一个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往往不在于视野的宽窄、能力的大小、经验的多少,而在于能不能在关键时刻有勇气向前迈出一步。好了,下一个……1915年8月29日,英格丽•褒曼生于斯德哥尔摩。她幼年丧失双亲,由亲戚抚养。1933年,18岁的英格丽•褒曼参加了斯德哥尔摩皇家剧院的考试。进入考场后,她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地表演着精心准备的小品。其间她情不自禁地朝评委席上瞥了一眼,这使她大失所望,灰心丧气。因为她看到评委们正在漫不经心地聊天,有说有笑地比划着,一点儿也没有关注她的表演。恰在此时,她听到评委会主席说:“好了好了,谢谢你,小姐!下一个……”此刻的英格丽•褒曼绝望了,脑海里一片空白,连后面的台词也忘得一干二净了。因为她判断,自己绝对没有被录取的希望了。英格丽•褒曼离开考场后,走到一条河边,想用投河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因为河水太脏,臭气熏天,最后她动摇了。她无论如何没有想到,第二天就云开雾散、柳暗花明了:她收到了皇家剧院的录取通知书。此后英格丽•褒曼时来运转,不到一年便跃身为瑞典影坛上一颗明亮的新星。1944年,她因主演《煤气灯下》,首次获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1956年,她主演好莱坞影片《阿娜斯塔西娅》,第二次获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1974年,她在《东方快车谋杀案》出演配角,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1978年,又因主演《秋天的奏鸣曲》,她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提名的荣誉。英格丽•褒曼长于扮演忠实、理想的女性角色,二十几岁就盛名于美国影坛,后又成为国际公认的电影明星。此外,在舞台剧和电视剧中的演出也同样获得成功。无巧不成书。若干年后,英格丽•褒曼与那位评委会主席邂逅,自然而然地说起当年参加了斯德哥尔摩皇家剧院考试后准备自杀的情景。那位评委会主席立刻瞪大了眼睛无比吃惊地说:“真是天大的误会!那天你一上台,我们就一致认为你应当被录取。你是那么自信,我们都很欣赏你的台风。我是在对另外几个评委说:‘好了,别浪费时间了,赶快叫下一个吧。’”那位评委会主席后来多次提到他们之间的对话,并以此告诫大家:“在每个人的生命旅途中,都会碰到或大或小的误会。除了少数必须及时解决的误会之外,对于更多的误会则完全可以不必太在意,因为很多误会就像乌云一样,不会永远地遮住太阳。如果过于在意误会,反倒会事与愿违,欲速不达,使自己受到不必要的伤害。”一生只要干好一件事法国马赛有一名叫多梅尔的警官,为了缉捕一名强奸并杀害女孩埃梅的罪犯,查阅了几十米高的文件和档案,足迹踏遍了四大洲,打了30多万次电话,行程80多万公里。多年以来,由于他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追捕凶犯上,致使两任妻子相继离他而去。但他仍矢志不渝,经过52年漫长的追捕,终于将罪犯捉拿归案。当他用手铐铐住罪犯时,已经是73岁。他兴奋地说:“小埃梅可以瞑目了,我也可以退休了。”有记者问他,这样做值得吗?他回答:“一个人一生只要干好一件事,这辈子就没有白过。”在荷兰,有一位刚刚初中毕业的青年农民,在一个小镇找到了为镇政府看门的工作。从此他就没有离开过这个小镇,也没有再换过工作。他太年轻,工作也太清闲,总得打发时间。他选择了又费时又费工的打磨镜片,算做自己的业余爱好。就这样,他磨呀磨,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一磨就是60年。他是那样的专注和细致,锲而不舍。他的技术早已超过专业技师了,他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比专业技师磨出的都要高。他老老实实地把手头上的每一块玻璃片磨好,可以说用尽了毕生的心血。借助打磨的镜片,他发现了当时科技尚未知晓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微生物世界。从此,他名声大振,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了在他看来是高不可攀的巴黎科学院院士的头衔,就连英国女王也到小镇拜会过他。创造这个奇迹的小人物,就是科学史上鼎鼎大名、活了九十岁的荷兰科学家万•列文虎克。即使是平凡的人,如果将一生的精力集中一件有益的事情上,也一定会做出非凡的成绩。载入吉尼斯史册的推销员蒋光宇乔伊•吉拉德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在15年中共卖出13001辆汽车,创下平均每天卖出近4辆、一年卖出1425辆的世界纪录。这个世界纪录,被收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很多人都想知道这位载入吉尼斯史册的推销员的成功秘诀,于是,《推销报》开展了以乔伊•吉拉德推销艺术为主题的有奖征文。在众多的应征稿件中,乔伊•吉拉德助手写的一篇题为《最伟大的推销员》的短文,受到评委会的一致好评,获得了一等奖。这篇短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