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店十年我的创业心路

开店十年   ——我的创业心路    作者:李明诚    前言    这是一位个体老板,开店十年的真实经历,开店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作者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使你感同身受。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勤奋与智慧,丰富的开店经验,对有志于开店和创业的人,具有非常宝贵的借鉴作用!    本书文笔流畅,阅读轻松,如沐春风,既是一本实用的开店宝典,又是一位坦诚相见的良师益友。作者开店十年体悟到的经验与教训,既增加你创业的信心和力量,也使你少走许多冤枉路,更快捷更务实地实现你的理想与梦想,让人生更踏实、更从容、更精彩!    让你感动的,不只是作者开店的经历,更是其闪光的思想;读罢此书,相信你一定受益良多!      目录  01、拥有一家小店,开启财富之门  02、以最快的速度,销最好的时装  03、红豆寄托情意,礼品传递祝福  04、搬一个好市口,创一个转折点  05、租书顾客盈门,友情天长地久  06、书香伴随人生,苏绣妆点生活  07、红花还需绿叶,磁卡酝酿商机  08、远亲不如近邻,同行何必冤家  09、电话卡手机卡,主力军生力军  10、同行和平共处,退让海阔天空  11、音乐陶冶情操,音像店空欢喜  12、手机修理暴利,弟弟后来居上  13、尝试电子商务,网上开店遇挫  14、无意购置房产,错失赚钱良机  15、三毛钱打长途,小话吧盈利丰  16、炒股有如三赔,赔时赔钱赔心  17、买个商铺养老,过程一波三折  18、疲惫暂时休整,经营持续不断  19、美丽从头开始,美容方兴未艾  20、卖车与时俱进,老师经营有道  21、鱼行变成木行,偏僻也有黄金  22、小偷防不胜防,防盗生意兴隆  23、女孩身残志坚,电脑培训吃香  24、假日经济兴起,商机无处不在  25、连锁遍地开花,加盟擦亮眼睛  26、修车铺不起眼,人辛苦赚钱乐  27、创意带来效益,信心助你成功  28、不能改变生活,那就改变自己  29、送人一支玫瑰,芳香留驻心头  30、把握创业机遇,谱写人生辉煌    (附:本书稿已交予某出版社,将于近期出版发行.)  1、拥有一家小店,开启财富之门     开一家小店,也许很多人想过。顾客盈门,生意兴隆,我们的日子,也能越过越红火,越过越滋润。我开过10余年的小店,开过服装店、书店、音像店,其中,开书店的时间最长,延续了10年。开店的经历,使我体味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也多少积累了一些经验。这些年来,开店的收入,是我家主要的经济来源,我家能脱贫致富,它是当仁不让的功臣。我很乐意把开店经历写出来,和大家分享心得体会,若能对你有所启发,我将深感欣慰。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基础,工作和创业,就是构建物质基础的途径。现在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要找一份好工作,简直比找对象还难。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另辟蹊径呢?“这扇门关着,你可以打开另一扇窗。”开店,就是个不错的选择,既能谋生,又能作为将来发展的根据地,虽不能大富大贵,但只要经营得当,养家糊口,或者实现小康,还是能做到的。    这里说的,只是一般的小店,街头巷尾很多,不是投资上千万的酒吧、饭店之类大手笔。俗话说:“小雨落成田。”小店生意不大,但能细水长流,聚沙成塔。不要小看了小生意,闻名中外的温州商人,不是以几分钱的钮扣和几角钱的打火机起家的吗?我们不必妄自菲薄,如今的华人首富李嘉诚,想当初,是以推销塑料花,攒下的第一桶金,台湾富商王永庆,曾经也是个卖米郎。谁能想到,几十年后,他们身价百亿?退一步讲,开一家店,就算经营不利,也是“船小易掉头”,进可攻,退可守,即便撤退也无妨,可以寻找新的方向。     现在开一家小店,是轻而易举了,可是在20多年前,它需要的不仅是资本,还需要勇气。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初期,个体户还是资本主义的尾巴,受人歧视,正经人是不屑为之的。那时,摆摊开店的人,大多是劳改回来的,或是社会上游荡的二流子,当时工作好找,但没单位愿意要他们,他们要吃饭和生存,只能自力更生,在这种初始愿望的驱使下,他们开始了练摊生涯。     倒卖服装,是他们首当其冲的选择。当时物资匮乏,正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末期,市场经济刚刚萌芽,人们不习惯讨价还价,就是还价,也是羞羞答答的。要价多少,全凭摊主的良心了。这个价格是无序的,可想而知,利润空间有多大?当初的这批人,没过几年,大部分成了暴发户。当时还有个现象,姑娘找男朋友,不愿意找个体户,因为个体户不体面,另外,会让人说成是拜金女郎,品味庸俗。也有大胆的,不顾家人反对,嫁给财大气粗的个体户,吃“现成饭”,尽管当时有点“众叛亲离”的窘迫,但若干年后,事实证明,她们的眼光无比英明,成为小姐妹羡慕的对象。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个体经济作为社会经济的补充,与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得到了政策上的默认。个体经济有了“名份”,顿时掀起了一个高潮。这时开店的小老板,虽没前几年好赚钱,但生意还是不错。由于苏南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大量外来打工人员涌入,拉动了地方的消费,使得各式各样的小店,如雨后春笋地冒出来。不过,当时的服装店,卖的基本是大众服装,是相对低档的,因为农民刚脱贫,还没达到富裕,加上打工者普遍来自贫困地区,他们的工资有限,穿着方面,注重服装的实用性,对观赏性并不很在意。     当时,我刚从代课老师,调到镇上的文化站。基层文化站的工作,相当清闲,每天就是去管辖下的录像厅、游戏房、图书室,对帐收钱,登记在册。空闲时间,我喜欢写一点文章,在一些报刊发表。时间的宽裕,工作的悠闲,让我有些不安,我不想以看报喝茶,打发大好时光,我想利用空余,做点其它事情。我想到了开店,开一家服装店,但我在上班,没时间看店,我就想,请弟弟帮我照看店面。     那会儿年轻,对生活充满希望,不怕输,想到了开店,马上就去做了。租的店面,36平米,在老街上,中心小学的后面,不算闹市区。如果给店面市口分等级,我的店面算是丙级,虽不是很好,但也有优势。一般的店面,是私人的住房,破墙开的店,房租要一年或半年一次付清,我租的店面是公家的,他们每月来收一次,这样我就节约了开店成本,可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进货上。开店的本钱,我自己有1500元,父亲支援了1500元,一共就3000元。3000元,现在不过是一个月的薪水,但当时是苏州地区职工的年平均工资,相当于我用一年的工资,来做开店的敲门砖。简单的装修,是我弟弟亲身做的,他本是做木工的,一手好活。星期天,我到常熟招商城批发了服装,购买了一些衣架,连夜把衣服挂好,准备正式营业了。     我记得很清楚,开张那天,是1993年10月8日。当时我23岁。经营的品种,有服装、租书和塑封照片,兼卖一些小百货。既然有意开店,我就想合法经营,所以,在进货之前,就办好了工商营业执照,还有税务登记证。后来交税费时,记得营业税是每月180元,工商管理费是一年300元。我把图书放在店里出租,是为了吸引人气,这没什么投资,我把家里的书架,直接搬到店里就行了。租书,尽管不能赚很多钱,但使我结识了不少朋友,间接地带动了其它方面的收入。     我能果断地开店,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其实,在我正式开店之前,已尝到了做生意的甜头,那就是塑封照片。1990年以来,我在《当代青年》杂志发表过几篇文章,当时在文章末尾处,留有作者的通讯地址,有热心的读者给我写信,我认识了一些笔友,其中,有位福建的笔友,给我寄来的照片,是塑封好的,这让我很惊奇,也灵光一闪。当时,第一批公民身份证,刚颁发不久,也是这样塑封好的,如果照片能这样塑封起来,不但美观,而且不易褪色发黄,保存的时间更长,一定会深受欢迎的。     福建的笔友,只说照片是照相馆给塑封的,但不知道哪儿有卖塑封机?我询问了苏州的许多照相馆,都没这种塑封机。那时还没普及互联网,信息查找远没今天便捷。有一天,我在单位看报时,在一张报纸的中缝,看到江苏宜兴有一家塑封机厂,出售几个型号的塑封机,我欣喜不已!打通了他们厂的电话,问清了他们的厂址,第二天,我就坐车去了宜兴,花了1200元,购买了一台塑封机,还有一箱封膜。这台塑封机,可以塑封5寸和7寸的照片,还能塑封名片。     为了试探市场反应,了解人们是否喜爱塑封照片?我联系了镇上的女工住宅区,在他们门口,摆了个摊,在桌上放了几张塑封好的样照。人们对塑封照片,非常感兴趣。我在住宅区只摆了两天摊,旗开得胜,拿着照片来塑封的打工妹,络绎不绝。她们出门在外打工,会拍很多照片,能塑封起来,既使照片看起来更漂亮,还易于保存,她们爱不释手。第一天,塑封了350多张,第二天塑封了280张,收费每张1元钱。如今的照相馆里,都有照片过塑服务,收费也很低廉,但在当时,这是新鲜玩意,人们见所未见,因此很受欢迎。初试牛刀,就小赚了一笔,让我充满了信心。我撤摊时,还有很多人打听什么时候再来?当我的服装店开业后,人们看到有塑封照片的服务,纷纷慕名前来。半年后,这里的照相馆才跟进,也有了照片塑封。     我的图书,有言情、武侠,也有文学、医学、哲学、生活类,租书的人挺多的,每天能租出去100本左右,每本每天收费两角。前来借书的人,有学生、工人、教师、商人,还有老人和干部。一回生,两回熟,彼此熟悉以后,也会攀谈几句,租书的人,会照顾我其它的生意,比如购买服装、塑封照片。小百货方面,影集、通讯录和音乐盒,很好卖的。当时的外企员工,胸前要别一个工作证,很多公司的胸卡,就是我塑封制作的。有家名片社和我挂钩,他承印的名片,拿到我店里来塑封。开店之初,流动资金的积累,主要来自于塑封生意;租书生意,用来应付日常开销;卖服装得到的利润,作为下次进货的周转,店里的服装也就越进越多。小店生存下来,接着考虑的,就是发展壮大了。    2、以最快的速度,销最好的时装     开店不久,就到了年底。众所周知,年底是服装销售的旺季,全年一半左右的利润,就靠年底一个月来实现。平时生意清淡一些,就星期天的生意好些。每家店都加大了进货量,我也不例外。往常,我每个星期进一到二次货,每次进货3000元左右,有西装、西裤,毛衣、内衣、皮茄克(仿真皮的)等。进货的资金短缺,我借用了单位的数千元。我负责收帐,年终时的录像厅和游戏房,生意很好,一天收入上千元,我就临时借用一下,过几天就还上。当然,按规定这是不允许的。当时我店里的营业额,每天在一千元左右,在小镇的同行中,属于中等偏上。     可能是性格原因,我做生意比较谨慎,也比较诚实,对进回来的服装,定价有自己的心理标准,绝不会漫天要价。当时流传一句话:“苏州人,杀半价!”意思是说,如果你到苏州购物,要对店老板的开价,还掉一半的价钱,那店主还有利可图。这说的是摊店,不是指大商场,而且是说服装一类。我店里的商品,都有一个标价单,明码标价,顾客可以适当还价,但不能离谱。比如一件进价40元的服装,我标价65元,一件进价80元的西服,我标价120元。这个利润空间相对合理,顾客诚心要买,稍微还一点价,也能成交。     让我吃惊的是,新开在我对面的一家服装店,那个定价让我目瞪口呆!一件进价13元的短衫,他们标价85元;一件进价25元的混纺毛线衣,他们开价125元。人们不知道内情,另则购物不太理性,对服装面料的鉴别能力差,被他们花言巧语,蒙了不少人。我是不屑于这么做的,这会做断生意,我宁愿每样少挣一点,也不会干“温柔一刀”的事。顾客买得称心,信任我,下次还会来,我要做的是长久的生意,要让过路客,变成回头客,我的生意,才能细水长流。     记者需要有新闻嗅觉,开店也需要有一定的商业敏感。我在单位没事时会看报,但不纯粹是消遣,还很留意商业信息,我自己也订阅报刊,其中有份《苏州消费报》,对我的启发很大。我在该报头版,曾经发表过一篇《打工在苏州》,还发过一些豆腐块文章,对它很有感情,看得也很仔细。我关注报纸上流行服饰的资讯,闻风而动,服装的新款方面,尽可能做到领先一步。开服装店,会进和会卖,关乎小店的命运。开店伊始,我在进货方面,曾三次走在了同行前列。     第一是苏州真丝围巾的销售,我店里的丝巾销售,是镇上销量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上的丝巾,一是尺寸小,是小丝巾;二是假冒的,不是真丝。我的进货渠道和他们不同,不是从市场拿的货,而是直接从苏州的丝巾厂进货,一是保证面料质量,货真价实;二是尺寸大,开幅有115cm,接近于正方形,有一张方桌那么大。丝巾上还有绣花,感觉柔软滑爽,美观大方,平添了几份妩媚,深得顾客青睐。冬天气温低,打工妹几乎人人要买围巾,有的还要寄回家去。我所在的小镇,是个有名的江南古镇,当时旅游还没开发,游客并不多,当女游客看到我店里的丝巾,如获至宝,不买几条是不甘心的。一个冬天,我卖掉600条丝巾,每条纯利5元,一共挣了3000元。     第二是白色的牛仔裤,也是我第一个进的货。原先流行的是海青色的牛仔服和牛仔裤,这年冬天,我在市场进货时,偶然看到有批发白色牛仔裤,比较新颖,就进了几条回来,没想当晚就卖掉了,深受女孩子的喜爱。第二天,我又进了20条,没几天又卖完了。接着再去进时,大家一涌而上,家家都进了货,销售就进入平缓期。随后,又出现了背带牛仔裤,又是一阵风。你有我有大家有,过一阵,销路就差了。我有几条没卖完,来年春天,有个美术学院的师生,来水乡写生,几位学生逛到我店里,看到那几条背带牛仔裤,喜形于色,当宝贝一样买走了。     第三是纯棉的休闲球裤,是单独穿的那种球裤,比套装上的球裤质地要好。我看到有报道说,上海和苏州,这种纯棉的球裤,特别是红色和蓝色的,非常的流行,成为大街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我想,这股风潮,迟早会刮到我们小镇。小年夜的前一天,我转遍了常熟招商城,只找到一家有批发这种球裤,批发价是21元,零售价是28元,各城市统一价。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进了22条,没想到,回来一挂出来,中学生和上班族,特别喜欢,一个晚上就卖光了。小年夜,我再次来到招商城,又进了40条。常熟招商城的批发商,大多是浙江人,他们要回去过年,到正月十五才回来,如果在年前不备好货源,春节就进不到货了。第二次进回的40条休闲裤,两天也卖完了,其中还有顺手牵羊的,因为其它店里没货,就我独家经营,一下围上来的人多,我看不过来,有的就没收到钱。     后来,我注意到,某些服饰的流行,和港台剧有关,剧中男女主人公的穿着,很可能引领一时的服饰潮流,比如背带裤、旗袍、唐装、超短裙等。春节过后,我盘算了一下,开了几个月的店,尽管生意不错,但手头并没余钱,因为挣到的钱,又投入到经营当中,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期待在不断的流通中,产生效益。我开店时,投入本钱3000元,现在起码增值了几倍,虽然增加的只是货物,但卖了就是钱,我还是感到很高兴。开店第一年,只要不亏本,我就能承受,能盈利,那是意外之喜了。     到94年的10月,我开店刚好一年,大约挣了一万元,这是纯利,是去掉房租、税费和日常开销后的利润,这是我挣到的前所未有的一笔“巨款”,我很欣慰,也很快乐。如果不是开店,只是上班,以当时的年薪算,三年不吃不用,也不过一万元。开店收获的不仅是钱,还丰富了人生的经验。94年11月,我的儿子1周岁时,感染了细菌性痢疾,在儿童医院住了半个月,花了两千多元的医药费。由于要在医院陪护儿子,暂时把店打烊了。这中断的一段时间,影响了后来的经营,但这是无法避免的,因为亲情永远比挣钱更重要。    我是新开店,没有人引导,靠着信心和诚信,努力想把店开好,有些问题是我始料未及的,因为经验不足,就可能处理不当,导致后遗症。开店的利润,来自于销售,其实,影响利润的,还有库存积压。如果库存多,就会影响资金周转,如果积压多,原先的利润,很可能让积压抵消了。94年夏天,就出现卖不掉后撤架的服装,当时没有引起我足够的重视。比如一种衬衫,进了5件,很好卖,一天卖掉3件,第二次进货,我就可能加大进货量,进8件,然而,随后的销量并不乐观,过了一个星期,就是亏本处理,也没人要了。服饰的流行周期短,变化快,不见好就收,就会出现滞销。    进得多,卖得多,积压也多,我不知该怎么办?到95年初夏,库存服装有好几千元。人们的审美观已有改变,过时服装,就是打折出售,打工妹也不会贪便宜买了,这几千元货物,其实也就是钱,基本打水漂了。后来,我才明白过来,卖服装要灵活机变,不能因循守旧,这次进5件卖掉,下次不要进了,应当换别的新款式,就是添货,最多进一二件,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积压。可惜我当时不懂这个呀。时装不是大米,大米今年卖不完,明年还能卖,时装要是变成旧装,送给顾客,他们也不一定要,还嫌占地方呢。所以,在出现滞销的苗头时,要当机立断,及时处理,亏本也要出手,总比压在手里好。     店越来越多了,有的服装店,在走中档和高档的路线。常熟招商城的服装,基本是大众化的,做工不是很精致,有的店老板,就去无锡、杭州、上海、广州等地进货,面料和款式新,价格卖得起。生活条件不错的人,或是穿着有品位的人,会选购这类中、高档的服饰。为了淘到最新款的服饰,有的远赴武汉的汉正街、辽宁的海城、福建的石狮等地进货。对时装的审美眼光,我比不上那些漂亮的女老板,时装的流行期短,10天前进的时装,很快会变成昨日黄花,无人欣赏,这种日新月异的变化,我有点吃不消。我的心里,萌生了转行的念头。     照相馆有了塑封业务,他们比我更便利,我的塑封生意就冷清了。租书生意在稳步发展,但挣到的钱,几乎都投到服装方面了。95年的服装生意,有点温吞水的模样,热不起来,活钱被套,变成半死不活的。我有自知之明,经营服装不是我的长项,我要适时转向。在观察和思考中,我想到了一个主意,我要努力站在这个新启点上,发挥我的才能。我的新想法,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我有信心尝试,成功与失败,我不能左右,但只要我试了,就会有希望的曙光!就像一只大雁,如果它不去振翅试飞,如何知道天空的广袤?如何知道自己还能翱翔?      3、红豆寄托情意,礼品传递祝福     商家都知道“顾客是上帝”,其实,在我看来,这是表面文章,是空头支票,是在忽悠顾客。有没有上帝?不知道。上帝的待遇是什么?不知道。那个“最终解释权”,还不是掌握在商家手里?顾客和商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我喜欢把顾客当朋友,在平等友好的层面上,进行买卖和沟通。我向他们推销商品,他们到我店里选购物品,初始愿望是一致的,都希望生意成交,合作愉快。生意不成交情在,如果你没买东西,没关系,欢迎下次再来,我不会冷眼相向,更不会冷嘲热讽。     招呼顾客,要讲究一点小技巧。顾客进店,你笑脸相迎,但不必过于热情,先让他们站稳脚跟。你要是急于上前,他们只能仓促应答:“我随便看看。”其结果,往往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还有,你第一声招呼,尽量不要说“要不要买东西?”从理论上说,这句问话,会有一半人回答“不”,还有的默然不语,转身走人。我们要说:“请问您想买什么?”这是一个选择句,除非他不想买东西,或是你店里没他要买的东西,否则,成功的概率很高,因为,他要么直接告诉你想买什么,要么说“我先看看”,前提是他要买东西,至于想买什么?那就看他的选择了。     小百货虽小,很不起眼,但利润很高。一支圆珠笔,进价三角,售价至少一元;一本通讯录,进价五角,可以卖三元;还有笔记薄、影集、音乐盒等,利润都在100%以上。小店里兼营一些小百货,能拾遗补缺,多少有些收益。你可以根据顾客需要,添加东西,调整布局,这些小东西,成本低,占的地方小,但吸引人气,甚至,有时会出现喧宾夺主,兼营品种升级为主营项目。现在的社会上,“二奶”升格为正夫人,并不少见啊。    这是1995年时的服装店,当时大家普遍采用的,是多种经营的模式,这种经营方式,在今天做大做精的形势下,就显得落伍了。如今的服装店,追求的是大、专、精——大就是大卖场,品种齐全;专就是专卖店,做品牌服饰;精就是精品店,经营高档服饰。由于投入的本钱和经营理念不同,我们只能量力而行。开店,有点像守株待兔,你守在店里,等待顾客上门。开服装店,不仅要守在店里,还需关心当前的流行款式,研究下一季的服饰潮流,掌握流行色彩和时尚风格,是嫩黄还是浅绿?是花哨还是简约?要心中有数,订阅《上海电视》、《时装》之类的杂志,也许会有帮助。     95年春节过后,我已感觉自己不适合开服装店,一个人做事,和性格也有关系,我是一个不喜欢赶时髦的人,要是开一个时装店,难免会和时尚脱节。我在考虑新的经营项目,以便扭转劳而无功的局面。相对稳定的租书,我增加了一些投入,每个星期,去新华书店批发部,添二三百元的新书。当时的购书渠道,主要是新华书店,书店里是原价销售的,批发部以七折供应,但要出示书店的营业执照,还有文化局发的图书经营许可证。我有营业执照,但租书只是兼营,没去办许可证,我在文化站工作,就以文化站图书室的名义,在批发部进书。另一个购书渠道,是市内的一家古旧书店,一般是五折,有时能淘到不少好书。几年后,苏州开了一家文化市场,批发图书就方便多了。     95年6月,我从文化站辞职了。辞职的原因有两个:一、帮我看店的弟弟,想再去做木工,当时木工的工钱,一天是45元,而我店里一天的纯利还没这么多,他想离开,那我必须自己看店了,我想,花在开店方面的精力多一些,努力把小店开好;二、当时的电子游戏房生意很火,我有位同学想做,他找到我,要我帮忙办理经营执照,我碍于情面,帮他把许可证办了下来,这事没经过文化站的领导,我“越权”了,领导对我有意见,我自知有过错,就引咎辞职了。需要说明的是,我帮同学办证,没有从中牟取一分钱私利。同学在随后十多年里,一直从事游戏机生意,后来还涉足赌博机,远到山东、安徽、上海等地开展业务,赚到不少钱,只是,他把攒到的钱都乱花掉了。     早在95年2月,我就在尝试新的项目,和塑封照片一样,也是由于朋友的启发。一首歌中唱道:“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多了路好走!”事实的确如此。有位笔友寄给我一个包裹,里面有200颗红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真正的红豆,那鲜红、晶莹的相思红豆,历来是传递情意的信物,唐朝诗人王维的《相思》诗,传诵千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台湾的琼瑶阿姨,写过《一颗红豆》的小说,感动了无数男女。可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只是听说过红豆,却很少有人见过它,拥有它的人就更少了。我隐隐感觉,这小小的红豆,蕴含着无穷的商机!     红豆很坚硬,象征坚贞不渝的爱情,红豆的内芯,有一圈淡淡的黑线,中间是一个心形,象征着一颗炽热的心。我以为红豆和苏州的赤豆一样,是可以种植的,如果我在家乡种植一片红豆林,让红豆落豆成雨,让更多的人欣赏它,拥有它,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我把几十颗红豆埋入泥土,浇上水,等待它们发芽生根。然而,十天,半个月,一个月,纹丝不动。红豆没有动静,会不会在泥里烂了?我挖出来一看,它们依然那么亮丽,就是没有发芽的迹象。看来,红豆来到江南,水土不服,并不能在这里安家落户。     后来,我才了解到,红豆树是珍稀树种,数量极其有限,广西、台湾等地有几十棵,其它地方十分罕见。江苏红豆集团院内有一棵,他们曾把红豆作为珍贵礼品,馈赠给江主席、董建华、杨澜等人。南通狼山有一棵红豆树,很多游客慕名前往。苏州十中的校园也有一棵,红豆成熟时,学子常在树下捡拾红豆珍藏。常熟还有个红豆山庄,是钱谦益辞官还乡后,和名妓柳如是居住的地方。还有一叫相思豆,也称子母豆,如米粒大小,一头红一头黑,盛产于峨眉山、海南岛等,世人误为相思红豆,当地村民论斤卖,一斤30元左右,其品质和内涵,不能和真正的红豆相提并论。     一颗红豆,情义无价。红豆的丰富内涵和真情寓意,应当让更多人亲密接触,我乐意做这个推广普及的事情。红豆是神圣和浪漫的,它不再是单纯的豆,而是爱情的信物,是情投意合的恋人间,心领神会的宣言。若能得到心上人赠予的一颗红豆,万千情意,尽在不言中。我变更了营业执照,把服装店改成“红豆礼品店”。随后,我在《当代青年》杂志,花3000元,刊登了邮购红豆和红豆礼品的广告。广告刊登后,购者踊跃。为了增加红豆的附加值,我把红豆和贺卡配成红豆贺卡,和音乐盒配套成红豆礼品,并根据客户需要,把红豆制作成项链和手链。笔友送给我的200颗红豆,杯水车薪,供不应求。后来,笔友为了支持我,又把家里收集的几千颗红豆,寄给了我。我受之有愧,寄去200元和几条围巾,略表心意。    红豆的生意,呈现喜人的发展势头,但红豆的来源,困扰着我。我迫切需要大量红豆,支撑我推广红豆的美好设想,如果没有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构想岂非要落空?而且,广告登出去了,我更不能失信于人。我向朋友咨询,哪里有红豆树?得到了确切的地址后,我于95年8月,只身去了广西,想亲手采撷红豆。南宁市人民公园内有几棵红豆树,高高大大,郁郁葱葱,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蚕豆科的低矮植物。如此高大的红豆树,我当然不可能爬上去,那怎么才能得到红豆呢?正在我一筹莫展时,公园里一位清洁工向我推销,说她一早从地上捡的,可以卖给我。她还说,成熟的红豆,会自动从树上掉落下来,不过要来得早才行,因为捡红豆的游客很多。我从她手上买了几百颗,她很高兴。     中午,我在公园门外的小饭店吃饭,我问店老板,哪里还有红豆树?他笑着说,他的家乡武鸣县就有,我喜出望外。下午,我坐车来到武鸣县,在一个旅游区,找到几棵红豆树,捡了几百颗。又问了当地一位开店的老板,她告诉说,在附近一所中专学校内,有好几棵红豆树。我问明了路,就找去了。当时是八月底,新生入学的时节,在学校门口,遇到一位办理入学手续的中年女教师,当她得知我的来意,欣然同意让我进入校区,还指明了红豆树的方向。     那是个美丽的校园,在学校的后山,景色秀丽,如江南水乡一般,有池有荷有桥,还有七八棵高大的红豆树,河边还有一排胳膊粗的小红豆树。我弯腰捡着地上的红豆,很多同学看见了,好奇地问我在干什么?我说,我特意从苏州来这里捡红豆的,他们都笑了。他们好心地帮我一起捡红豆,还说:“红豆在这里并不稀奇,它不能吃,没什么用处,而且,你来得不是时候,红豆的成熟期,一般在九月中旬到十月初,现在成熟的还很少。”如此寄托深情厚意的红豆,在我心目中如钻石一样宝贵的红豆,他们却不以为然,也许,世上的人往往如此,对于眼前的宝贝,却视而不见?     然而,要把红豆的生意,当成事业来经营,这需要数量庞大的红豆,我得到的这些,还相差甚远。来一趟不容易,要花不少路费,就这样回去吗?离开校园的时候,我想到了一个办法。我对那位慈祥的老师说,希望能和她合作,由她帮我收购红豆,等她收了一定的数量,我就汇款过来,她把红豆邮寄给我。老师微笑着答应了,我们交换了联系方式。这一趟总算不虚此行,尽管拾到的红豆不多,但我找到了解决货源的方法。那里的人很朴实,乐于助人,他们的心,就如红豆一样,是热情和亮丽的。     红豆的生意迅速发展,转眼就成为小店的“支柱产业”。我请弟弟帮我做了大量的木盒,邮寄红豆礼品用的。接着,我又在《当代青年》、《商界》、《青春潮》《中国物资时报》等报刊,刊登红豆礼品的广告。我把做生意的原始积累,都花在了红豆的推广上,广告费就先后用去两万元。小店做广告,可能在小镇上我是第一家,而两万元不是一笔小数目,相当于现在的十几万元。每天,我会收到来自各地的汇款单,少则几张,多则十几张。款到当天,我就把客户需要的礼品寄出去,让他们早点收到。当时的我,踌躇满志,以为美好的梦想,明天就能实现。     不久,红豆生意有了新情况,市场上出现了竞争对手,河南有家礼品公司,声称是中外合资企业,也在卖红豆礼品,他们的实力,显然比我雄厚得多。当时,《女友》杂志的发行量,在全国期刊中名列前茅,95年下半年起,每期的《女友》,都登了他们的广告,影响力很快超过了我。我是靠几千元起家,好不容易开家小店,挣了点钱,都投到了红豆礼品的推广上,生意刚有起色,却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使我有点猝不及防。我的经济基础,无法和他们抗衡,市场份额将很快被他们蚕食。让我忧虑的,还有另一个原因,当时的报刊上,出现很多虚假广告,什么磁疗器、粉刺净、面条机等,坑蒙拐骗,严重影响了邮购广告的声誉,人们对邮购产生诚信危机,消费者一片声讨,这多少波及到我的红豆礼品,因为我做的也是邮购生意,大家都在怀疑,来邮购的自然就少了。     我花了数千元,买回了那位老师帮我收购的3万颗红豆。尽管红豆生意不好,尽管我现在并不需要这么多红豆,但我喜欢红豆,更不能言而无信,事先和那个老师约定好的,我不能违背诚信,让她帮我收集红豆,蒙受损失。虽然,我没有继续推广红豆礼品,但红豆的销售,至今没有停过,现在还有人从网上看到有关信息,向我汇款购买红豆,有家公司办活动,一下从我这里购买3千颗红豆。我结算了一下,当年的红豆生意,去掉广告费和各种成本,我挣到的不过几千元。梦尚未醒,但路走不通,我想,我得另谋出路。很快,我做出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对我小店的生存与发展,以及实现我的小康生活,立下了汗马功劳。    4、搬一个好市口,创一个转折点     租书兴旺,服装温吞,红豆遇挫,这是我的小店,当时的经营情况。租书生意虽越来越好,但利润微薄,我租书一天的收入,可能不如人家卖掉一样东西赚得多。对于服装,我已决定“割爱”,它占用资金多,由于积压问题,利润面已出现负值,“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我不想让它拖小店的后腿,决定和它“离婚”。然而,我不做服装,并非说开服装店没有“钱景”,恰恰相反,我认为开服装店,是小本创业的好门路,衣食住行,衣排在第一位呢,只是我个人的原因,不适合经营服装罢了。几年后,浙江人来开服装大卖场,有的人开的品牌专卖店,都赚得盆满钵满。     我对红豆礼品,是怀着深情厚意的,这份情结不会轻言放弃,尽管经营情况不如人意,但多年来,我保存着近两万颗红豆,有朝一日,也许我会东山再起。河南那家礼品公司,没坚持多久,二三年后,就销声匿迹了。我出于“知己知彼”的本意,曾买过他们几百元的礼品,他们所谓的红豆,其实是一种野生的、形状不规则的豆子,颜色虽是红的,但很黯淡,与我拥有的相思红豆,差异很大。不过,他们的“水晶”工艺品,制作得不错,他们把蝴蝶、贝壳、小龟、蜻蜓等小动物的标本,浇铸在水晶之中,很像是琥珀,晶莹剔透,栩栩如生。后来知道,这不是水晶,而是有机玻璃。不知他们是何原因,礼品公司很快就倒了?     开店两年来,进进出出,手头的钱是活络了,但也没赚到多少,小店处于维持和徘徊的境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活,活则富。”我依然信心饱满,相信皇天不负有心人,只要不断努力,灵活机变,总能找到致富之路。在开店的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小状况,也许,很多开店的人都遇到过,我把它们写出来,敬请大家提高警惕,避免损失。     一是小偷。小偷总是让人防不胜防,掳取你的劳动成果。95年夏天的一个夜晚,九点多钟,进来两个小伙子,其中一人在挑选衣服,另一人站在柜台前,一会儿要我拿这个,一会儿要我拿那个,几分钟后,他们什么也没买,迅速离去。我感觉不对劲,朝衣架上看去,发现两件新进的真丝衬衫不见了,连忙追了出去,追了几十步就没追了,一则,他们已在百米之外,很难追上了,另则,我店里没人,他们要是施的调虎离山计,我去追他们,他们的同伙到我店里偷东西,我不是损失更大吗?所以,我就迅速回到了店里。这是第一次遭遇失窃,后来,开店时间长了,失窃的次数也多了,先后加起来损失有三万多元,夜里被他们撬开卷帘门就有两次,有一次,我去百米外的报亭买报纸,不过两分钟,店里就被偷一万余元。因此,开店要加强防范,不给这些屑小之徒以可乘之机。     二是假币。常有人拿着假币来买东西,一不留心,就被他们骗了。有的假币几可乱真,让人难辨真伪。在收到几张假币后,我亡羊补牢,买了只验钞机,尽管如此,有时仍不免上了狡猾者的当。一次,有个女人来买饮料,拿出张一百元,我检查了下,是真币,准备给她找钱时,她又说有零钱,把那张一百元拿了回去,她在裤袋里摸索一阵,掏出几张角票,说是零钱不够,再次把一百元给了我,我因为刚才看过是真的,也就没留意,把钱找给她了。一会儿,我似乎觉得蹊跷,把那张百元仔细一看,才发现是张假币,刚才被她调包了。这种小把戏,现在很多,大家一定要注意,多看一下就能避免上当。我的家人在帮我看店时,也收到过几张假币,我都收起来了,不让他们去用,不想拿假钞去欺骗别人,不想把损失转嫁给无辜的人。再后来,我把它们化为了灰烬。     三是障眼法。他们手法奇快,你就是盯着他们,仍会入了圈套。也是一个夜晚,有两男一女来买衣服,几件衣服一共168元,他们给我一把零钞,我数了数,有14张10元的,27张1元,都是纸币,合计是167元。我说:“这里是167元,少了一块,就算了。”一个男的说:“不会啊,我明明给的是168元,你把钱给我,我重数一遍。”我把钱给他,看着他一张张地点,数下来确实是167元,他说:“对不起,是我点错了,这是一元钱,给你补上。”他掏出张一元的纸币,塞到那把钱中,又把钱折了一下,交给我说:“这下对了吧?”我因为刚才盯着他数的,他再把钱给我后,我以为是对的,就没有重新点,直接放进了抽屉。等我打烊时一点,发现不对劲,外面的14张10元钞,被他们抽掉了12张!他们给的都是零钱,厚厚的一把,我居然没有发现少了钱!这种伎俩,现在每天都在上演,有的是顾客做你手脚,少给你钱,也有你去买东西时,摊主找钱时动了手脚,乘你不备,抽掉好几张。大家把到手的钱多数一遍,就能识破这种小动作。     有件有意思的事,值得说一说。开店头两年,白天是我弟弟看店的,有位打工妹,常来买东西,一来两往,居然喜欢上了我弟弟,还带她厂里的小姐妹来,照顾我店里的生意。那年冬天,她给我弟弟织了一件毛衣和一条围巾。女孩模样挺秀气,性格也不错,我是支持弟弟和她谈朋友的,可弟弟对她不来电,说不想伤害她。我弟弟去做木工,离开店里后,女孩来过几次,要我转达她对我弟弟的关心,希望能保持联系,就是做普通朋友也行。弟弟告诉我说,谢谢她的好意,并不是她不好,只不过对她没有那份情感罢了。我委婉转达了弟弟的态度,女孩含泪离开了。两年后,偶然看到她在街上,和一个男的走在一起,她的怀里还抱着个婴儿。真心祝愿她幸福!     小店在开着,我虽决定不经营服装,但还没彻底了断。旧的不去,新的不来。1995年9月,我不再拖泥带水,全部把服装撤下了架。我发表过一篇《开店三要素》,说的是“品种、质量、效益”,品种是指经营项目和商品种类,质量是指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效益是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关于效益,对于个体户来说,当然最重要的是经济效益,不赚钱,小店怎么生存?连生存都不能解决,谈何社会效益?事实上,开店的第一要素,不是以上的三种,而是地理位置!一个繁华的市口,可以带来滚滚财源;一个偏僻的市口,只能坐在店里发呆。     当时,镇里采纳了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的建议,出台了“保护古镇,建设新镇”的总体规划,老街上虽还商店林立,但人气已分流,宽敞的商业新街已崭露头角,聚集人流的供销社、菜场、邮局、银行,都在新街上。人流多的地方,自然生意好做。我想把小店搬到新街上,但新街店面紧张,没有空房出租。我想,虽然新街上没有空店面,但有的小店生意不好,说不定想转让,我可以盘下来。在闹市区,我找到一家钟表修理店,问店老板,能不能把店面转给我,我可以给他一些经济补偿?店老板看了看我,说考虑几天后答复我。     我在老街的店面,有36平米,年租金3000元,当时生意一般,年收入估计一万元,能温饱不能致富;外面这间钟表店,面积只有15平米,年租金是6000元。很显然,新街店面比老街店面的租金贵,如果我把钟表店盘下来,是否合算?但我想,新街店面,虽然成本提高,但辐射面广,人流密集,发展空间大,只要生意好,成本高点没什么。退一步讲,即便经营不善,想“金盆洗手”,位于闹市区的店面,更容易转让出去。     几天后,我去找钟表店的老板,他同意把店面让给我,但要我给他6000元的转让费。他说,钟表修理虽然生意不太好,但还能过活,他把店面转给我,他店里的东西就没用了,我得给他一些补偿,好让他去买辆电瓶车,做送客生意。我思量了一下,同意了他的要求。我付了钱,他搬走了店里的东西,把店面让给了我。我虽然租下了新街的店面,但并没确定新店的经营项目,只是潜意识里,觉得在新街开店更有前途。塑封照片和红豆礼品,已不成气候,租书倒一直在稳步发展,在没想好新项目的情况之下,何不先把租书,发扬光大呢?     1995年9月28日,我的新店开张了。新店的地理位置极佳,位于丁字路口的交叉点上,也可以说是黄金点,很醒目,三面经过的人,都看得见我的店,这有利于提高小店的知名度。店前是一片空地,两边是绿化带,中间的通道,正对着我的小店,我的店,形似一只畚箕,三边的客流,如鱼儿一样游来,通通张在这只畚箕内,逃不了。我感觉,这是一处风水宝地,也将是我新的开始,它会给我带来好运。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步“乾坤大挪移”,走得相当正确,它使我获得了发展壮大的“根据地”,我的致富路,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5、租书顾客盈门,友情天长地久     文明经营的前提,是证照齐全、照章纳费。开一个书店,三样执照是必须要办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图书经营许可证。从老街搬出来后,我又去工商局,把营业执照上的地址变更了。从表面看,办理执照会多交不少费用,但小店的身份合法了,就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大胆地去经营。     从眼前利益看,证照齐全的店,反而吃亏一些,因为,工商管理费、营业税和个调税、许可证的管理费和年审费、教育附加费、治安费等,一样也少不了,因为你登记在册,他们有据可查,你逃税逃费就是违法了,而那些无照经营户,却可以逃避各种收费,但从长远利益看,无证经营存在风险,如果遇到工商、税务、公安、文化等部门执法检查,无证经营,就在被整治和取缔之列,所谓“逃得过初一,逃不过十五”,只要你长期开下去,如果没有合法经营的身份,就随时存在被查封和罚款的可能,因此,建议大家把眼光放远一些,尽量把证照办好了再开店,这样才能一门心思把生意做好。     办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相信大家不陌生,不熟悉的朋友,可以请教一下先开店的同行。如果是开书店,先要取得图书经营许可证,才能领到营业执照。办理许可证的相关程序,大致是这样的:先写一份申请,在基层政府或居委会盖章,然后去文化局,填写申请表格,并参加发行员资格的培训考试,这样的考试好通过,不用担心,基本是走走形式,交上培训费就行。取得资格证书,申请获得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的批准,就可以领取图书经营许可证,然后去办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你的书店就能开张了。办税务登记证,虽然以后要交税,但也有好处,你可以在税务所领取发票,你要经营活动中,是需要发票的。下岗工人开店,通常能获得免税待遇。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个体私营经济,蒸蒸日上,得到了政策上的支持,政府把个体私营经济,视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店的,办私营企业的,得到了认可和尊重,充满了信心。头脑活络,手里有资金的,纷纷开店办厂,文具店、建材店、舞厅、时装店、电器店、饭店、服装厂、印刷厂、化工厂、五金厂、玩具厂、电子厂……等等,如雨后春笋,平地冒了出来。全民经商的浪潮,席卷全国各地,下海,成了当时的流行词。     我的小店,搬到新街上后,老顾客也跟了过来。这里的位置好,人多,距离工业区又近,很多外企的员工,下了班,常来光顾我的书店。镇上有一所中学、一所工艺美专、一所成人教育学校,我的客源,主要是打工者和学生。看电影的人少了,看录像的人多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相当匮乏,初中文化以上的人,都喜欢看书,我店里的二千来本书,已满足不了读者的需要。在老街上时,租书每本每天只收两角,搬到新街上后,考虑到物价上涨和房租较贵的因素,我也给租书收费涨了价,改为每本每天五角。人们对涨价还能接受,毕竟租书看,大多是为了消遣,花几角钱看一本书,还是很划算的。“书非借不能读也”,租书的人与日俱增,我的收入也在水涨船高。     苏州开了一家文化市场,上百家书店齐聚一堂,有零售也有批发,五花八门的图书,可谓应有尽有,让人挑花了眼。这里的批发价,比新华书店的便宜,大多是六折或六五折,有的甚至低至三折。后来知道,三折的是盗版书,比如:定价58元的《三毛全集》、《鲁迅全集》、《路遥全集》等,厚厚的,每本进价才15元;一套680元的《金庸武侠小说全集》,120元就能买到;定价60元的《现代汉语词典》,25元就能买到手……不过,盗版书的纸张差,错别字多,印刷粗糙,不忍卒读。一些好的书,还是要买正版的,要不然,以盗版书的内容,以讹传讹,那就要闹笑话了。    我批发了大量的图书,扩充了藏书量。盗版书也进了一些,虽有点“助纣为虐”,但也顾不得许多了,谁叫正版书那么贵呢?我还去上海的文庙,那里有旧书调剂市场,我以较便宜的价格,进了许多言情书和名著读本。我的店里有4个书架,藏书达到三千多本。租书量迅速攀升,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平均每天能出租三百本左右。这个租书量,保持了好多年。在中午和晚上,小店里挤满了来租书的人,我常常忙得晕头转向,连吃饭都顾不上。这些读者当中,有几十个是我的老顾客,他们从我开店起,一直来租书,数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过,我店里的书,都让他们看遍了。我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书在增加,看书的人也在增加,而且,新老交替,有一部分人由于读书毕业或工作调动,离开了小镇,也离开了我的书店,但新的读者也源源不断。新街上的商店琳琅满目,我的书店显得与众不同。也许是文化和商业的结合,我的书店虽小,但在整条街上,却是无人不晓。当时,新街上只有我一家书店,有的读者说:“你的书店,是这个小镇精神文明的一扇窗口,我们打工者,下了班没地方去玩,就来租几本书看,对这里似乎有了感情,上街就喜欢过来看看,甚至过年回家,春节后回来上班,下车第一个到的地方,是你这里。看书,不光是打发时间,还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充实。”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那时,人们对读书是满有热情的,对作家也很崇拜,看书,虽然已普及大众,但还是一种高雅的消费。我开书店,坦诚地说,首先是为了挣钱,其次才能顾及到品位。我进书的品类很杂,因为我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喜好,而是顾客的需求。书店不是书房,没必要清高,只考虑自己的阅读兴趣进书,是会失去广大的读者的,尽量做到雅俗共赏,品种齐全,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书店和读者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供,二是引。供,就是提供读者喜闻乐见的书;引,就是引导读者阅读欣赏的品味。我进的每一本书,都粗略地翻阅过,有个大概的了解,这样和读者聊起来,就不会空洞无物。他们有时懒得挑,会请我推荐几本,当我介绍该书的内容时,他们会惊奇地问:“这里的书,你每本都看过吗?”我笑着说:“我熟悉它们,就像熟悉自己的孩子。”     男看武侠,女看言情,这是租书的常情。我进了大量的言情书和武侠书,港台成名作家的书,我都是整套进的。武侠小说,有金庸、梁羽生、古龙、温瑞安、卧龙生、萧逸、陈青云、黄易等一大批作家作品,同一个作家的作品放在一起,便于读者挑选。最受欢迎的还是金庸的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另外还有单本的《越女剑》,部部皆经典。他的书,我进了五套,才能保证正常周转。     言情小说方面,有琼瑶、岑凯伦、亦舒、沈亚、宋思樵、林淑芬等作家作品,琼瑶的小说,女孩子一般都喜欢看,但那年席绢的小说,风靡一时,女读者抢着要看她的书。与席绢同时出道的,是于晴的小说,同样是供不应求。席绢小说的风格,轻松、活泼、诙谐、有趣、纯情,让女孩子们如痴如醉,爱不释手,她的《交错时光的爱恋》、《上错花轿嫁对郎》等小说,有的读者看了好几遍。席绢新创的写作风格,为后来者所模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今的图书市场和网络上,泛滥的搞笑和时空交错的言情书,无不借鉴了席绢的写作手法。     世界名著是必须要有的,这些经受时间考验的文学精品,至今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食粮。中国古典名著、人物传记、当代小说,也有一定的读者群。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书,比如《新婚必读》、《感悟人生》、《方与圆》、《罗言小语》、《心灵鸡汤》等,也很受欢迎。三毛的散文、梁凤仪的财经小说、雪米莉的警匪小说、高阳的历史小说、张平的反腐小说、二月河的皇帝三部曲等,也深得读者喜爱。春风文艺出版社的布老虎丛书,使爱读文学书的朋友,如获至宝。一批优秀作品如:《情爱画廊》、《穆斯林的葬礼》、《尘埃落定》、《文化苦旅》等,看的人也很多。读者的水平虽参差不齐,但大众的阅读趣味,反映了时代的精神风貌。     别看小店的经营项目,只有租书,但人气很旺,收入也可以。每天的租书收入,有150元左右,加上柜台内卖的小百货的收入,一个月的毛利,基本在5000元左右。有非常多的图书,是去而不回的,顾客租了后,没有还回来,有可能是他们喜欢,舍不得还,就当在书店买了,也有可能丢失了,这部分图书,就相当于出售,因为租书时有押金,书没还,押金也就不退了。租书是滚动的利润,卖书是一次性的收益,很难讲两者谁优谁劣,但毫无疑问,顾客租了不还,我也有利可图,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在租书的基础上,增加卖书这一块呢?     开店容易守店难,每天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八小时,早出晚归,也挺辛苦的,只不过,我是给自己打工,心甘情愿,苦中有乐。到96年2月春节,我已有二万元的积蓄。我还年轻,远没到积蓄养老的时候,要想办法让这余钱流动起来,为我所用,创造效益。店里摆了几个书架,还有一些空间没利用,这么好的黄金地段,如果不充分开发,不是太可惜了吗?虽然说,我初步实现了“自力更生”,但与“丰衣足食”还有距离。我已不是父母羽翼下无忧无虑的孩子,我要在现实社会立足,我要寻找新的起飞点,努力打造美好生活的蓝图!    6、书香伴随人生,苏绣妆点生活     小店已初现盈利的曙光,看到租书生意一帆风顺,我松了口气。这个春节,我过得很舒心。小时候,过除夕夜,父母会给我压岁钱,虽然很少,但包含了父母浓浓的爱意,现在,我开的小店,生意马马虎虎,我终于可以用自己挣来的钱,支配一下生活,谋划一下未来,回馈一下父母的养育之恩了。我给了父母二千元,这是我给他们的压岁钱,希望他们买点衣服,买点营养品。尽管我的小店还需要用钱,但我知道,父母的期盼,父母的健康,比我的生意更重要,他们平平安安,开开心心,我在镇上开店,也就更放心,更放得开手脚。     开一个书店,要多少投资?这是因人而异的。开店的成本,主要在房租和进货上,各地的租金不同,就是同一地,由于市口的差别,也会有天壤之别。粗略地说,开一个小书店,房租2万元左右,铺货成本约2万元,初期投入合计4万元。刚开始,进货不用太多,在经营过程中摸索,哪些好卖,哪些滞销,及时进行调整,同时要了解当前的图书行情,引起公众热议的书,可以招睐人气,带动其它书的销售。如果开在闹市区,可以兼卖报刊,一天卖掉一二百份,也有几十元的进帐。还有饮料、公用电话、电话卡、游戏卡、话费充值卡等,都可以考虑兼营,充分利用市口资源,方便群众的同时,自己能增加不少收入。     租书店有个先天优势,就是回头客多,因为租书是有借有还,和顾客打交道,有延续性,不像有的生意是一锤子买卖。藏书多,新书不断,服务热情,就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很多小说里写的,借书还书的过程,还能生出好感,萌发爱情呢。我和顾客之间,爱情不可能有,但亲切的友谊,却实实在在地发生着。有的顾客知道我中午忙,有时饭也顾不上吃,会帮我买来包子充饥。他们想买什么书,也会告诉我,让我在进货时,帮他们带回来。     每个人的阅读趣向不同,有的爱看言情小说,有的爱看武侠小说,有的爱看官场小说,有的爱看反腐小说,有的爱看幽默笑话,有的爱看名人传奇,有的爱看诗歌散文,有的爱看侦破推理……我通过观察和交流,对他们看书的偏爱,了然于胸,甚至他们特别喜爱哪个作家的作品,我也一清两楚,在给他们推荐书时,也就有的放矢,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他们很愿意和我聊天,说说工作,谈谈书,聊聊生活,讲讲新闻,有的知道我喜欢下象棋,夜里空闲时,会陪我下几盘,聊解一天的紧张忙碌。     看书的人,并非都爱惜书,也有素质不太好的。有的新书,进回来没几天,就破了散了坏了,“出师未捷身先死”,别指望它周转替我挣钱,就是本钱也收不回了。较厚的书,如果卷折起来,就容易损坏,胶订的书脊会松散解体,一本书也就呜呼哀哉,如果是小心翻看,或是平摊了看,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书中撕页现象也很严重,有的可能上厕所,身边没卫生纸,就撕几页“应急”;有的可能对书中内容感兴趣,就把那几页“据为己有”,全不顾其他读者看不完整,会是什么感受?更有“用心良苦”的,给书的内页偷梁换柱,换上别的书的内页,企图蒙混过关。爱书没错,但不能太自私,要多为别人着想。     开书店的,都会遇到窃书。偷书是雅贼,但仍是贼,我们同样要谴责。读书人应知书达礼,岂能自毁名节?开始几年开店,就我孤军奋战,顾客多时,我根本看不过来。有的站在书架前,要翻阅很久,别的顾客想挑书看,他也不让一让。即便有人偷书,我在背后何以得见?何况,我不能用怀疑的目光盯着看吧?尤其是在秋冬季节,衣服穿得多了,图书失窃也会多起来。我不是火眼金睛,有的往茄克衫里偷偷塞几本书,我哪里看得出来?有时明明人家刚还的书,我放在那儿,记得很清楚,一会儿却不见了,就是怀疑,也不好随便搜别人身。也有抓了现行,他正往衣服里藏,被我瞅见了,但又能如何?不过是批评几句,总不能因为一本书,送他去派出所,从此结下一段怨吧?曾经想挂个“偷一罚十”的牌子,但我想了想,把牌子上的字,改成了“请读书人自爱”。任何规章制度,都是防君子不防小人,还是让我们自觉和自律吧!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再怎么亲历亲为,再怎么任劳任怨,又能做多少事呢?那些企业家,可不是光杆司令,手下多少人在帮他打工?小店忙时,我一个人不行,需要人帮忙,我让妻子从厂里出来,一起帮我看店。这种夫妻老婆店的创业模式,非常普遍,一抓一大把。后来,我增加了经营项目,开音像店时,请弟弟帮我看店,开话吧时,请父亲帮忙。我不是三头六臂,有了家人的支持,我省心多了。     我经常要去进货,进书和小百货,进货时,不能把店打烊了,顾客若是过来,看到我关着门,不仅是白跑一趟,心里还会不舒服,若他们白跑了一趟,会让他们很不舒服的。我旁边的香烟店,就是前车之鉴。他们原来生意很火,每天的营业额有好几千,节日时上万元,可在春节销售旺季时,却回家建房去了,两个月后,他们重来开店,生意一落千丈,一天只有几十块的生意,入不敷出,坚持了一阵,没办法,他们只得把店转让了。顾客有走熟的习惯,来惯了你这里,通常不会“移情别恋”,但当他吃了你的闭门羹,只好转到别的店去了,那里熟悉了,就不会回头来你这儿。他们的这次转让,给我埋下了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日后将影响我许多生意。     上班的羡慕开店的自由,开店的羡慕上班的轻松,人都有这种“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理。开店的工作时间很长,我从上午八点,一直经营到夜里十点多,每天要工作12小时以上,天天如此。也许是年轻,精力充沛,夜里回到家,还要写点东西,那几年,我在全国各地的报刊,发表过数十篇短文。虽然,为了生存与生活,我要开店挣钱,但内心仍怀有对文学的眷恋,希望将来,我能写一部传世佳作。每天在店里,面对人来人往,洞察到一些世态人情。我一直把顾客,当成我的朋友,有他们的光临和支持,我才能一步步走过来,坚定自己热爱生活的信念。     “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与书为伴,其乐融融。我守在店里,忙时,顾不了吃饭,顾不了上厕所,顾不了擦一把汗,焦头烂额又满怀喜悦;闲时,面对街上车水马龙,面对店里群书肃静,面对温暖的落日阳光,我心里会充盈一种平凡踏实的幸福感。哪怕不能功成名就,哪怕不能荣华富贵,哪怕做一个平凡的人,过平庸的生活,我仍会用心地努力,努力向梦想靠近,我仍会坦然地微笑,微笑着迎接风雨。忙碌的间隙,我喜欢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只要读得进去,我不会拒绝书本的滋养。     小店尚能生息,但还不够,我要让它茁壮成长。我不能不思进取,只有租书,小店只是一棵小树,如何能担当遮风挡雨的重任?从心态而言,我接受小富即安的生活,但生命是个行走的过程,不仅仅是积累金钱,还需要积累知识、积累情感、积累阅历,我如果裹足不前,就不能领略前方的风景。何况,小店的含金量,还没充分体现出来,还得想想其它途径,让书店这棵树,多结几个丰硕的果实。     96年夏天,我和一位老顾客,聊起想增加经营项目的事,他说,他的同学在苏州镇湖,那里是苏绣的发源地,同学家里就在做苏绣生意,如果我有意,他可以牵线搭桥,陪我去联系代销苏绣工艺品的事。我大喜,知道苏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镇湖又是苏绣之乡,那里有好几位绣娘,是工艺美术大师,绣品飘洋过海,远销国外,我对苏绣情有独钟,很想如红豆一样,把我们苏州巧夺天工的苏绣工艺品,推广给更多的人,让他们欣赏到苏绣的精湛和秀美。     我们乘车去了镇湖,见到了他的同学,相谈甚欢。我带了价值五千元的苏绣工艺品,满载而归。我新做了两个货架,把这些苏绣工艺品,陈列出来。精美的苏绣,给我的书店,增添了几分雅致。不过,苏绣虽然好看,但买的人并不多,有的单位领导,过来买几幅送人。光顾我书店的,大多是打工者和学生,他们没钱也没必要买这个,我店里虽然人多,却没带动苏绣的销路。小店位于闹市区,不在旅游区,外面来的游客,并不经过我这儿,店里的苏绣工艺品,就如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女儿,很难嫁出去。     开店做生意,和“天时、地利、人和”,也有很大关系。96年时,人们的生活还不富裕,苏绣是装饰品,不是必需品,买的人自然就少,苏绣可以作为一种旅游工艺品,那时古镇旅游还没系统开发,游客来,大多是看看名胜古迹,尝尝当地的风味小吃,买工艺品还没形成风气,加上我的小店,接触的顾客,是低收入人群,不是那些有闲钱的人,想要打开销路,有点困难。反正是代销,卖不掉可以退,没有库存的压力,我也就随意了,没积极想措施去推销。     时过境迁,现在情况大不同了。小镇已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游客纷至沓来,各种旅游工艺品店,鳞次栉比,苏绣店也有十几家,人们的生活富裕了,游客的口袋里有钱了,买苏绣带回去送人或摆投的,也就多了起来。想当初,我代销苏绣半年多,才卖掉三千多元的货,还不如人家现在一天的销售。我不太满意,供货的也不太满意,我留了几个,把其余的退回去了。后来,我认识了老街上一家苏绣店的老板,才知道当初人家给我的代销价,贵了,相当于零售价了。看来,免费的午餐,是不太好吃的,以为得了实惠,其实,还是吃了亏。     7、红花还需绿叶,磁卡酝酿商机     苏绣和红豆一样,只是我单方面热情,它们没有给我笑脸,但我并没有转身离去,还是对它们念念不忘。几年后,当我尝试网络营销,仍把红豆和苏绣,作为主营项目推广。只是,在邮寄过程中,苏绣的镜面容易破碎,而且,镇上的邮局不收寄,要到市区的邮局寄,不太方便,就没能很好地发展。现在的快运公司多如牛毛,只要在包装上做好防护,物流的问题不难解决。苏绣是手工艺品,精美绝纶,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市场前景很广阔,我很看好它。听说有位留学生,在德国卖苏绣,三年就成了千万富翁。     有位顾客对我说:“你的店,位置好,卖什么都能赚钱。”是的,市口是不错,黄金地段,三叉路口,菜场、商场、银行、邮局,近在咫尺,就看我如何挖掘潜力,把这15平米的店面,变成聚宝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在市场经济和眼球经济时代,需要更新了。人家不知道你,你如何向人家推销?现代人讲究方便快捷,买东西不同于探古访幽,太偏太绕的地方,不太适宜开商店。学校、市场、车站旁边,以及居住人口较多的小区,是开店的首选。你就是摆个小摊,卖卖茶叶蛋、萝卜丝饼,也能养家糊口。听说有位退休工人,就在路口卖《扬子晚报》,一天挣30来元,养活了一家人。有的摆个水果摊、早点摊,一年也能挣二三万。只要用心,肯吃苦,办法总比困难多。     红花还需绿叶扶,光凭租书,还成不了气候,因此,我一直考虑再卖点啥?96年夏季,和路雪公司到我店里推销,免费提供他们的冰箱,要我卖他们的和路雪冷饮。他们的冰箱,当时在市场上很少见,上面是有机玻璃面,可以清晰地看到冰箱内的冷饮,顾客看中后可以自己动手,具有开架销售式的便利,和路雪冷饮的品质,在冷饮市场也是一枝独秀,小牛奶、百乐宝、顶点、可爱多、梦龙等,价格比一般冷饮贵,但口味纯正,顾客非常喜欢品尝。     冷饮好卖,但吃冷饮不解渴,很多人要买饮料,于是,我买了台海尔冷柜,专门冰冻各种饮料,雪碧、可乐、矿泉水,一天要卖掉好几箱。特别提一下今日声名显赫的农夫山泉,那时刚现身市场,听说瓶盖设计获得了专利,农夫山泉相当的畅销,当时的价格,每瓶进价2元,售价3元,一天要卖掉2箱以上,夏季光卖它这个水,每天就有50元的利润。小店在以租书为主、多种经营并存的模式下,有限的资金高速周转,产生了可观的利润。     小镇上的外企很多,有几百家,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促进了本地区的商业繁荣,没有他们,很多商家会倒闭。此时,公用电话刚刚兴起,我花3700元,装了个公用电话。先是有计价器的,后来又换成投币电话。打公用电话的人很多,到我这里借书的,很多是打工妹,她们要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说说这边的工作和生活,请家里人放心。星期天时,打公话的人多,要排队等候。当时的通话费很贵,本地每分钟5角,区间每分钟1元,长途每分钟1元5角到2元5角。每天的话费收入有一二百元,提成在30元左右。     江南有句俗话:“螺蛳壳里做道场。”意思是说,在很小的地方,做很多的事情。当时我的小店,就是这种情况,租书、百货、苏绣、饮料、电话,挤得满满当当,忙得够呛,当然,有付出就有收获,收入也在节节攀升。我就像个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夜里回家的时候,满天星光,凉风扑面,骑车经过野外的公路,心情舒展,有时会禁不住哼几句流行歌曲。在夜色中穿行,心里没有害怕,充盈着对生活的憧憬。回到家时,家人都进入了梦乡,我去母亲的房里,看看熟睡的儿子,摸摸他的小脸,疲惫的感觉顿时荡然无存。     96年年底,我在苏州石路,偶然发现有邮币卡交易市场,当时有点好奇,就进去看个究竟。那时集邮的人多,一张8分钱的猴子邮票,据说涨到了5百元,其增值倍数,简直如孙悟空的筋斗云,让人匪夷所思。进去一看,原来里面不仅批发邮票,还批发磁卡,我就像找到了宝矿,一头钻了进去。这两样东西,市场潜力很大,当时民工潮风起云涌,他们出来打工,必然会给家里寄信、打电话,我的店距离邮局很近,附近有很多磁卡电话,何不试试经销邮票和磁卡?当时,这两样东西是邮局专营的,我有点担心,我能兼营吗?     我批发了一些邮票和磁卡,想先试卖一下,也不知能不能卖,所以不敢多进,就进了一版邮票,还有10张20元面值的磁卡。当时的公用电话,除了一些店里装的,还有就是路边无人值守的磁卡电话了。磁卡很薄,用塑料片做的,一面印有图案和面值,一面涂有磁层,把磁卡塞进公用电话,就能拨打电话,挂机后,磁卡会自动退出,磁卡上还会留下计费的小孔。用磁卡打电话,收费比较合理,用掉多少一目了然,不像有的店里会有乱收费。20元面值的磁卡,进价17元,可获纯利3元。我在柜台一角,写了个纸条:“出售磁卡!”有点像新娘子出嫁,羞羞答答的,不敢明目张胆地卖,担心邮电局来没收。     没想到,10张磁卡,第二天就一售而空!我觉察到了其中的商机,顾客如此需要,有戏!我又进了20元、30元、50元、100元面值不等的磁卡,但数量不多。每次进回来,总是二三天就卖完了,我并不急于进货,很多人要买,我让他们等几天,我不想影响太大,引起邮电局的注意,要是太张扬,被他们知道了,要是他们不让卖,那不是断了我一条财路吗?还是小心驶得万年船。邮局的领导一次经过我店门前,看到我在卖邮票和磁卡,但没过问,走回来时,他才上前问我,这些东西是从哪里进的?我笑笑说:“是苏州邮电局的朋友,叫我代销的。”他没说什么就走了,过了几天,见他们没来查问,我才放下了心。     刚开始,卖磁卡的利润并很高,进价基本是8折,但销量不错,天天能卖掉十几张。没多久,磁卡的进价便宜了,20元、30元面值的,进价降到了7折,50元、100元面值的,6折就能进到。卖掉一张磁卡,转手之间,就能挣几十元,比我租书的收益率,强得多了。为了吸引顾客,我开始打折销售磁卡,一律8折销售。邮电局也卖磁卡,但他们是原价出售,顾客自然愿意到我店里来买。     97年春天,整个镇上,只有我一家在卖电话卡,生意之好,让我喜不自禁。也有人来问我,磁卡是从哪进的?他们也想卖。我保守了一回,没告诉他们。刚尝到胜利的果实,我还没那么大度,不想让更多人来分一杯羹。紧接着,街头又出现了一种新的IC电话,我又卖起了IC电话卡。这种电话卡比原来的磁卡要硬实,磁卡容易弯折损坏,卡就不能使用,卡里的钱也就浪费掉了,而IC卡不容易受损,人们也就喜欢购买IC卡打电话。     无论是用磁卡,还是用IC卡打电话,比店里的公用电话收费便宜,用电话卡打长途,每分钟收费1元,我店里的公用电话,长途每分钟是1元5角,这个收费是邮电局和物价局核定的,并不是我们经营户故意多收。我们得到的,只是25%左右的提成。有一天,有个业务员到我店里借书,听他说,他经常出差,在一些城市,看到有一种300电话卡,用这种卡打电话,收费出奇地便宜,每分钟只要3角钱,但这种卡很难搞到,一般是邮电局内部的人用的。居然有这么好的电话卡,我记在了心上。     我寻访过,苏州市场上,还没有300电话卡卖,邮电局也没有卖。真有这种卡,又如此紧张,如果能进到货,一定能挣钱!卖电话卡的好处,一是周转快,利润可观;二是不占地方,放在抽屉里就行。我打了上海的114台,想查询上海有没有邮币卡交易市场?有没有出售300电话卡?巧得是,那名接线员说,她能帮我搞到这种卡,但没有小面值,只有50元和100元面值的。我知道,小面值的卡比较好卖,面值大的难卖一些,但难得她那里有货,我先进回来再说,早晚卖得掉的。     第二天,我带上两万元,来到上海邮电局,找到了那位接线员。我不知道她的姓名,但她事先告诉了我,她的工作编号。她把我带到机房办公室,把100张100元面值的、200张50元面值的300电话卡,交给了我,我也把钱付清了。50元面值的,进价还是50元;100元面值的,进价是95元。她说:“你在卖卡时,可以加点手续费,这个卡话费便宜,买的人会接受的。”我回来销售时,每张300电话卡,附加5元手续费。他们试用后,果然,长途每分钟才3角钱,都兴奋不已。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工夫,我的这些300电话卡,一售而空!     我再次联系那位接线员,还想要点货,她说,300卡很紧张,局里暂时没货,不过,在上海卢湾区的收藏品市场,可能会有,不妨去看看。我来到了这个收藏品市场的所在地,卢湾区工人文化宫,大开眼界,原来这里是华东最大的邮币卡交易市场,摊店几百上千,出售各类收藏品,有银币、纪念章、邮票、磁卡、IC卡、300卡等,我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兴奋不已。我进了不少的货,有邮票、IC卡和300卡,只留下回来的路费。那段日子,我忙碌而充实,电话卡的畅销,使我小店的生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97年和98年,小店的经营盛况,我现在回想起来,仍会面露微笑。那时,小店盈利的主力,来源于电话卡的销售,仅此一项,每天就有200元的利润,加上租书和其它方面的收入,我感到很满意。每逢星期六、星期天,顾客盈门,我和老婆,还要叫上弟弟帮忙,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多的时候,一天要卖掉200多张电话卡,七八里外的打工者,都特地赶来买卡。到夜里九点多,人流散去,我们才感到饥肠辘辘。就连来租书的人,也同情地说:“老板,忙坏了吧?”     8、远亲不如近邻,同行何必冤家     我并不认为自己适合做生意,经商,其实也是一种社会分工,我开店,原本是为了生存,为了自食其力,为了养家糊口,但开着开着,就融入了一些理想色彩。我是家里的顶梁柱,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肩上担子不轻,保障家庭的年年有余和岁岁平安,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也有理想,比如希望我的文学梦,能开出一二朵花来,比如希望我在开店之路上,能成为一名儒商。但我并不刻意强求什么,开一家小店,做一个小人物,我也心安理得。“不求尽善尽美,但愿尽心尽力!”这是我的自勉。     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开店,不需要多高的学历和多强的能力,只要有本钱,有兴趣,谁都可以开,但也有优胜劣汰的过程,独到的眼光和独创的思路,可以为你创造财富,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虽也能拾人牙慧,毕竟失了先机,少了特色。知识经济,一个点子,有时就是一座金桥。万事开头难,我开店的几年,还算顺利,虽有没赚钱的时候,但我并没一条道走到黑,而是对经营及时进行调整,涉足了多个项目,才有“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局面。我只是小老板,难成大富翁,且不说能力和背景,“性格决定命运”,我的性格中,谨慎、稳重多一些,缺乏破釜沉舟的勇敢,所以,我能稳步发展,很难展翅高飞。我驾驶的这艘小船,抗风雨的能力有限,我承载着全家的期望,磕磕碰碰还行,万万沉不得的。     苏绣下架后,我把货架改成了书架,又添了很多书,主要是言情和武侠。琼瑶的新书《还珠格格》和《苍天有泪》,吸引了女孩们的眼球。看言情小说的,有教师、学生、打工妹、家庭妇女等,她们看书很快,一天要借二三本。那一阵,黄易的玄幻小说,很受欢迎,他的《寻秦记》、《大唐双龙传》、《覆雨翻云》,长达数百万字,读者通宵达旦地看,还书时常常红着眼睛。那种64K的口袋本,有言情和动漫类,我没进,没进的原因,一是多为盗版,二是内容不太健康,三是书架上不好放。盗版书我也进过一些,比如《废都》、《上海宝贝》、《十日谈》、《查太莱夫人的情人》,这些书的正版,书店很难觅到。小店的藏书量,已达到6千册,6个书架,快要塞不下了。     偶尔还会接到汇款单,有人看到过期的杂志,看到红豆礼品的广告,特意来买红豆,这让我很感动,也很感慨,感动于他们的信任,感慨于我没能做好。我愿意成为一名使者,传递友谊与爱情,传递人间的真情。人生短暂,功名利禄转头空,能让我们铭刻心怀的,能让我们依依不舍的,不正是亲情、友情、爱情吗?很可惜,我没能把红豆的生意做圆满。我是一个凡夫俗子,可以不在乎成功或失败,但现实是,我只能前进,不能退步。虽然肩上没有扁担,但我分明感到了沉甸甸。我是家庭的一员,我是社会的一员,我有责任和义务,为父母与孩子,创下一方蓝天,开辟一片草地,营造一个家园。     98年初,苏州电信局,推出一种998电话卡,通话资费和300卡相同,不过,因为卡号少,比使用300卡更方便。随后,江苏电信也推出一种201卡,资费标准和998卡相同,区别在于,电话卡的使用范围各不相同。300卡是全国通用的,在全国各地都能用;201卡是全省通用,在省内各地区均可使用;998卡是全市通用,在本市范围内的电话机上使用。街头的IC卡电话,渐渐取代了老式的磁卡电话,那些密码电话卡,渐渐取代了IC卡和磁卡,因为用998卡或201卡打电话,比IC卡更优惠更方便,如果你记住了卡号和密码,不带卡也能在外面打电话。     98年的下半年,我在邮币卡交易市场,看到有手机号码批发,是联通公司的如意通号码,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我感到了惊喜。以前,我以为手机号码,只能在移动和联通公司的营业厅办理,没想到在市场上也有批发。这些如意通号码,购买时不用身份证登记,而且全国各地都能充值。我进了20个号码,每个号码配有100元的充值卡,进价是108元,零售价在130元到150元之间。后来,又进到了移动公司的号码,在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的代理商那儿,一般的小店,都能批发到手机号码。卖掉一个号码,就有几十元的利润进帐,一天卖掉几个号码,收入就很可观了。     现在做生意,几乎不存在独家经营,随时会被人模仿,甚至被人超越和淘汰。良性的竞争,能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恶性的竞争,则会扰乱正常的经营秩序,并导致两败俱伤。我店里经销电话卡和手机号码的火爆,早就引起其他商家的注意,只是他们信息不够通畅,不知道我从哪进货的,真以为我是通过电信局的朋友搞到的,只能望洋兴叹。但是,这年夏天,情况发生了变化,在我隔壁的小店,也卖起了电话卡。     隔壁是一家香烟店,原先的老板因为生意清淡,把店面转让了。新来的老板,以前在别的地段开过香烟店,看到这儿地理位置好,就搬到了这里。因为是邻居,我和他家关系不错,和他们闲聊时,也就没有隐瞒,大致地说到了进货的地方,以及我销售的情况。本来,生意人人可做,各有巧妙不同,他们卖电话卡,虽说会影响我的生意,但我没什么意见,他们要卖就让他们卖好了,电话卡和手机号码,本来就是自由流通的,只要不违法,谁都可以经销。然而,紧接着出现的恶性竞争,却是我始料未及的。     我的店面正对着路口,他们的店偏过一些,我店里的客流比较多,还有很多的回头客,尽管,他们也在卖卡,但生意远不如我好。可是,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异常的现象,引起了我的警惕。我因为还有租书,常要低头,办理登记和收费的手续,有的顾客要买东西,站在柜台前等候,我可能没有及时招呼。往常,顾客会耐心等待的,可现在很奇怪,他们站了一会儿,会转身走向隔壁的店。开始时,我以为顾客看我忙,等不及,才跑去别家买了,后来发现,另有原因。     有时,顾客明明向我走来,快要到柜台前了,突然一个九十度转弯,向他们家走去了;有时,顾客刚走到前面的路口,两边望望,又径直向他家去了。我有点疑惑,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我最近服务态度不好,怠慢了客户,使他们移情别恋?难道是他家的门面更亮堂,更吸引人?那以前为什么大家都来我店里买东西呢?现在忽然转向,令人不解。少做生意尚在其次,失去顾客的信赖,才让我感到不安。扪心自问,我对顾客一向视若朋友,开了好几年,从没什么矛盾发生,那么,这些忠实的顾客,究竟为何在走向我的过程中,突然改弦易辙呢?     通过观察了解,我明白了事情原委。有的打工妹来租书,曾半路转到他家去买电话卡,我问她们为什么没在我店里买?她们说:“是他家招手我们才过去的。”原来,隔壁店里的一对夫妻,当顾客在我柜台前等候,或正走向我的店,只要顾客向他们那边张望,他们就会满脸堆笑地招手,顾客通常会感到好奇,以为他们招手有什么事,于是就走了过去。那对夫妻就会问:“是不是买卡?到我家买一样的。”当确知顾客想买卡时,他们会说:“我家比他家卖得便宜,以后就在我家买好了!”他们故意比我的售价便宜一二元,诱使我的客户变成他家的顾客。     我们是邻居,本当和睦相处,生意共同做,顾客走向哪家就是哪家,顾客愿意在哪家买就在哪家买,没什么好妒嫉的,怎能用这种横刀夺爱的方法,抢走我的客源呢?更为恶劣的是,有的顾客在我店里买好了卡,走过他家时,他们还会招手,肆无忌惮地对顾客说:“你买这卡花多少钱?哦,你买得亏了!我家还要便宜两块!”听到他们的话,我很生气,但我没有发作。只是不明白,为了挣几个钱,如此恶性竞争,伤害两家的和气,何必呢?     为了留住顾客,不想让他们误会,我也把售价压得很低,每张卡赚一二元就出手了。我以前还不相信“同行是冤家”的话,认为同行也可以是亲家,既是同行,就应当携手共进,现在看来,是我太幼稚了。我不想和他们撕破脸,不想反目成仇,但他们长此以往,我也有点忍无可忍。有一天,我过去对他们说了,叫他们不要这样,大家生意好好做,不要弄得冤家对头。可是,他们我行我素,无动于衷。当一位走到我柜台前的顾客,再一次被他们“拉客”过去后,终于爆发了冲突,还差点动了手。从此,我家和他家,就破了脸,冷眼相向,再次成为“同行是冤家”的例证。我很不甘心,但又无可奈何。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好的邻居,会让人感到愉快,互帮互助,共享人间温情,但现实往往不如人意。我希望在人生历程中,多一些真诚的朋友,少一些无谓的“敌人”。我相信他们不是什么坏人,只是行为方法不妥。过了几个月,镇上又有几家在卖电话卡了,店多了,顾客会有分流,售价也会降低,我每天也没那么忙了,渐渐的,一天也就卖掉十几张卡了。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其实,在商业活动中,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更容易找到宝藏。     也许是有点怀旧,也许是放不下心中的情结,开店至今,除了服装真的不做了,塑封、红豆、苏绣、租书、卖卡等,一直是小店的经营内容。我相信“坚持就是胜利”,做事要有信心和恒心,如果半途而废,就会前功尽弃。“不是你改变了生活,就是生活改变了你。”我们要学会适应时代、适应环境,但适应并非随波逐流,我们要坚持自己的生活理想,坚守自己的做人品质,这是人生的亮点,它会在你失望迷茫的时候,给你指引方向,给你勇气和力量!      9、电话卡手机卡,主力军生力军     拿破仑有句名言:“不想成为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是的,志存高远,才能有所作为,不求进取,只是苟且偷生。“英雄不问出处”,昔日的小兵,也能成为日后叱咤风云的大将,当年的小商店,也能成为名闻中外的大公司。我们要激励自己,在有限的人生,干出一番事业。倘若只是平平凡凡,我们也没必要自惭形秽,普通的毕竟是大多数。     人是为希望活着的,今天,我们是个体户,不是大老板,但明天呢?昨天的辛勤,是为了今天的幸福;今天的努力,是为了明天的辉煌。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在今天,付出的智慧与汗水,等到明天,就可能拥有一个美丽的花园!固步自封,或是好吃懒做,将会一天比一天糟糕。在成长的路上,会遇到挫折磨难,但“天无绝人之路”,只要我们有信心,不放弃努力的信念,机遇会向我们垂青,“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机,将随时来到我们身边。     记得我开店之初,是很辛苦的,既是老板,又是伙计,甚至是搬运工,要比上班一族,付出更多的精力,承载更多的风险,一着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甚至血本无归。开店时,既要耐得寂寞,又要不甘寂寞;既要吃苦耐劳,又要充满信心,相信会有苦尽甘来的一天。我很欣赏竹子的精神,它既高风亮节,又虚怀若谷,风雨霜雪,并不能摧残它,它弯而不折,有一股韧劲,只要摆脱眼前的困境,它就能很好地反弹,重现它的英姿。     现代人都有挣钱的压力,养房、养车、养儿、养老,甚至还有养情人,让人疲于奔命,甚至疲惫不堪,但你只能挺过来,挺过来就好了。金钱就像是润滑油,没有钱,生活的轮子就转不了。俗话说得好:“有什么不能有病,没什么不能没钱。”我们是平民百姓,没有生在富豪之家,基础薄弱,我们要想立足要想发展,必须靠自己的辛勤努力,幻想既轻松而挣钱又多,是不太现实的。“临池羡鱼,不如退而织网。”开一家小店,创业也好,谋生也罢,总比睡在摇篮里做梦好,说不定,若干年后,你也能打下一片江山,让人刮目相看。     电话卡的销售,虽无原来的盛况,但一直还不错,尚未从高潮跌入低谷,陆续有新的卡出来,使这一块的收入,持续保持着增长的势头。比如IP电话卡,有电信的17908卡,有联通的17910卡,有移动的17951卡,利润都很可观,卖掉一张卡,基本有20元可赚。用IP卡可拨打国内国际长途,资费较其它卡优惠。我有几位长期的客户,他们是台湾人,有的在这边投资办厂,有的在这边买了房子安度晚年,他们到我店里买过IP卡,对我的服务态度很满意,有时还和我聊聊天。他们一下要买好几张,还会介绍朋友过来买。有时,他们买卡时忘记带钱,我会欠给他们,第二天,他们就会专程过来还钱。他们的年龄,有的和我爸爸妈妈差不多,有的可以做我的爷爷奶奶,但和我很谈得来,他们亲热地叫我“小李”。     手机号码卡的销量,与日俱增。移动和联通公司,各有很多品种的手机卡,让人眼花缭乱。移动公司的有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市民卡,动感地带的号码,是针对短信较多的用户,实行包月优惠,年轻人买的很多。联通公司的有如意通、世纪行、包月卡、阳光卡、特惠卡,阳光卡的资费在当时是属于便宜的,月租25元,免费接听各地来电1800分钟,本地通话费0.16元,长途每分钟0.46元,要有关系才能买到这种卡。联通手机卡的通话资费,比移动稍微便宜一点,有一阵出来单向收费的卡,买的人特别多,只是,联通的网络信号不如移动好,买移动卡的多于买联通卡的。我店里平均一天能售出10张号码卡,每张的利润20元左右,卖手机卡的收入,成为我小店利润的主力军。     一些有钱人,他们喜欢号码吉祥的手机卡,希望号码中没有带4,而且尾数最好带8,或是666之类连号的。在商场上,“8”含有“发”的意思,而“66”有“六六大顺”的意思,谁拥有一个好号码,甚至还是身价的象征。有的顾客迫切需要好号码,多花钱也不在乎。我从中看到了商机,通过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的客户经理,以及他们公司的一级代理商,调出好号码,按规定要多付一些钱,我再转手给需要的客户。移动的好号码难搞一些,比联通的也要贵一些。尾数三个8、三个6、三个9的,要花几百或几千元,我赚的是进出之间的差价,遇到大方的客户,一个号码我能赚几百元。有的顾客需要的是含有他们生日的号码,我也会通过渠道关系,尽量帮他们找到。     有人会对成本高、利润薄的生意,不屑一顾,认为那是小儿科,不足挂齿,其实,里面也有文章可做。手机充值卡,就是其中的一种,当时很多人看不上眼,但我率先经销了。按利润的比例来看,充值卡的利润,确实是毛毛雨,一张50元的充值卡,挣不到一元钱,一张100元的充值卡,也就赚一元多。如果你的店面市口较好,手头资金宽裕的话,不妨试一试。卖充值卡,主要是为客户提供方便,同时,给人方便自己方便,多少能挣一点。    有的充值卡,可以为外地的手机充值,解了出差人员的燃眉之急。银行、邮局等交费点,他们打烊早,而且,有时要排很长的队,浪费时间,而小店兼卖充值卡,营业时间长,充值又方便,越来越受欢迎。后来,家用电话和移动、联通的手机费,都能用充值卡支付,充值卡的普及率,正深入人心。卖充值卡,一张是赚不了多少,主要是靠量的累积,像我每天能出售充值卡30张以上,合计也有30元的收入,一月也有近千元。需要注意的是,有的顾客是在充值前给钱,有的是在充值后给钱,这个一定要记清,免得充好了说不清楚。也有不怀好意的人,混淆你的注意力,没给钱谎称给过钱的,这种情况,很多小店遇到过,为了防范意外,你可以先收钱,再给他们代充值。     有件恼人的事,在这里说一说,借此也提醒大家,出门要留意,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那是冬天的一个下午,我批发了号码卡、充值卡和电话卡,骑着自行车,穿行在城市的街道。为了进货方便,我在市区租自行车来往。下午2点钟,我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正遇上红灯,突然感到车轮动不了,像被什么东西卡住了,我下车检查,弯腰一看,果然,几截铅丝卡在了前轮里,我把铅丝掏出来,跨上车正要用力一蹬,猛然发现,放在车篮里的那个包,那个装有1万余元卡的小包不见了!我吃了一惊,想必刚才有人捣乱,故意卡住我的车轮,趁我不备,把包偷走了!这种事,以前在报上看过报道,没想到在光天化日之处,竟然发生在了我的身上,说明我的警惕性不高。我赶忙报了警,警车去找了一阵,没发现可疑人物。至今没有破案,我遭受了意外的损失。        10、同行和平共处,退让海阔天空     虽然,兼营的电话卡、手机卡,收益比租书好,但租书仍是我店里的主营项目。书架的中间几层,也就是读者视线上下的三层,出租率是最好的,因此,我常要做些整理,把下面的放到上面,把上面翻旧的放到下面。另外,同一排书,右面的也比左面的出租快。大多数人是右撇子,习惯用右手拿东西,所以,靠右边的图书,最先进入读者视野,最容易受到关注,也最多被读者随手翻阅。     租书店开久了,会有许多旧书淘汰出局,无人问津。这些书有点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把它们堆在书架下面,时间长了,上面落了一层灰尘。有一天,我在拍打灰尘时,心想,这些书难道就没有利用价值了吗?它们的使命已经完成了吗?它们的命运,只能是进废品收购站吗?正在我为这些书考虑后事的时候,有人找上门来,说是别的乡镇的,想开一家租书店,问我能否卖些旧书给他?我想处理,他正需要,这样的结果,我当然求之不得。我以每本二元的价格,卖给他一千多本。过了不久,又有人来买旧书,我又卖掉近千本。这样,我既腾空了部分书架,又避免了库存浪费,还能用这些卖旧书的钱,购进新书,给书店补充新鲜血液。     除了把旧书卖掉,还有来要求调剂旧书的。昆山那边有个租书店,也不知她怎么知道我的书店,她提出要和我调换图书,还带来了二百多本的言情书。这个方法本是可行的,可以互通有无,节约购书成本,但我的书店开得早,进的书又多,经常添新书,图书市场上的言情小说,无论港台还是国内,无论有名还是无名,我大多买过,别的书店里有的言情小说,我书店里几乎都有,读者也多看过。这些书挺重的,她又特意过来,让她白跑一趟于心不忍,我就把她的书留下了,让她挑了二百本书带回去。     书架有了空余,我想是否应充分利用一下?租书我有了,能否再考虑卖书呢?当初我办理许可证时,已经考虑到这方面,把出租和零售都填上了,也获得了批准,现在卖书,并没超出经营范围。不过,租书这么些年,做得比较顺手,还是想以出租为主,只用一个书架做零售。我在店里拉了两道铁丝,用来挂杂志之用。文化市场搬了新地方,批发的门店更多,挑选的余地更大了。置身在花花绿绿的书海,我有些茫然,好书在哪里?     刚开始卖书,对哪些书好卖,还不是很了解。租书和卖书不同,租书可以兼收并蓄,只要藏书丰富,总有人看的,即使不好看,顾客只不过花几角钱而已,可以换其它书看,而卖书就同了,他是要买回去的,是收藏也好,研究也好,消遣也好,这个图书的产权是发生转移了,如果我的书不合他的趣味,顾客是不会买的,而倘若没人买,我就可能束之高阁了,又会有库存的老问题了。当然,之所以我想卖书,因为我有退路,卖不掉,那就租吧,租的人少,也多少能收回些成本,不至于打了水漂。    虽然,以前有帮读者代购图书的服务,但那毕竟是零风险的,并不算得是经验。我先是进了《读者》、《知音》、《家庭》、《女友》、《读者精华本》等十几种杂志。图书的品类数以万计,我不能贪多求全,只能沙里淘金。武侠和言情不用进,我店里多的是。还有世界名著,古典名著,现、当代流行小说,比如《围城》、《抉择》、《国画》、《玉观音》等,还有名人传记,还有《中国可以说不》,还有关于苏州的地理、文化、园林等方面的书,还有《现代汉语词典》、《英汉对照小词典》,还有唐诗宋词,还有《科学家的故事》……反正有好几百本,记不清了。我会倾听读者的意见,看他们需要什么书,再进行补充和调整。     小店的面积有限,不能随心所欲,卖书这一块,没想怎么做大,只是希望出租和零售,能携起手来,就如兄弟一样,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出租过的书,有的读者喜欢,也愿意买下来。出租过的书,不论原价多少,我卖出去,最多不会超过10元。有的刚毕业或刚工作,想买有关人生设计、职场知识方面的书,比如《方与圆》、《卡耐基成功之道全书》、《赢》等,就很畅销。买书是消费,也是投资,顾客希望书本能对他们有所帮助,有所启迪。一本好的书,能影响人的一生。可惜,现在的图书,糟粕多,精华少,杂草丛生,有的还是新瓶装旧酒,书的娱乐功能增强了,指导和熏陶的作用缺失了。书的厚度,不仅与书的页码有关,更与书的价值息息相关。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不知不觉,到了1999年的年底,算起来,前前后后,我开了六年的店。前两年在老街,收支基本持平,挣钱是从搬到新街开始的。经商之船,在生活的洪流里,没有大起大落,相对平衡地行进着。翻翻存折,已有20万的存款,不免窃喜。小店的生意,自我感觉还不错,但在大家的眼里,不过是一个小书店,能活就不错了,没想到我活得还挺滋润。我的生活水平,在同学朋友中,也算中游吧,比我好的有,比我差的也有,我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暂时能安居乐业。让我感到惋惜的是,有一位姓支的同学,在那年患上肾癌,不幸去世了。“生命诚可贵”,可叹人生无常,他才走到半路上,就永远走散了。     2000年春,又一个竞争对手出现了。仅仅距离我小店20米的地方,新开了一家书店。那儿原是一家化妆品店,店老板是昆山千灯人,千灯是顾炎武的家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最早就是顾炎武提出来的。这位店老板在染织厂当过技术员,会调色配方,这次,有家染色厂要聘请他,月薪高出了他开店的收入,于是,他就把店转让了,让给了现在开书店的。     并非毫无预兆,这位开书店的,年前来过我店里,问过开书店的一些情况,我当时料想他有开书店的打算,没想到就开在我的旁边,使我有点措手不及。后来听说,他的父母退休了,前几年他生病,把家里的钱花去七八,他没开店的本钱,是他的哥哥和姨父资助他的。他的哥哥在市经委开车,他的姨父原在中学当教导主任,刚调到小学做校长。有了这层背景关系,我想,他开书店是能赚钱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不愁资金,二是不愁销路。     我之所以乐于租书,而没有做大卖书,主要顾虑就在销路上。开书店和开服装店差不多,总有一些卖不掉的,就会成为积压,日积月累,这数量可不容小觑。开零售书店,藏书量很多,积压会蚕食小店的空间,又压死了流动资金,如果事先没把握,开书店还需慎重。若是开在学校边上,卖教辅书、考研书之类,利润高,还能撑活;或是开在闹市区,卖报刊和畅销书,反正闹市区卖什么都赚钱;或者某校长某馆长是你亲戚,他们反正要买书,当然优先买你的了。除此之外,当三思而后行。     我店里也能卖报,但卖报比较琐碎,每天有新报,流量又很大,本来我租书就很繁琐,再卖报岂非要花更多精力?我是人,不是机器,总得让我有点空闲吧?开店挣钱没错,可也不能为钱卖命,要是钱挣到手了,人累趴下了,值得吗?我挣的这点钱,只不过够自立罢了,当时在镇上,有些开厂的搞房地产的承包工程的,拥有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资产的人,已经不在少数了。我不想和他们比,能自给自足,就蛮欣慰了,和人攀比,一点用处也没有。钱是挣得完的吗?“山外有山楼外楼”,外面的世界大得很,我们只要走好自己的路,就值得骄傲了。     我不怕竞争,但不喜欢恶性竞争。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他们两家公司竞争了一百多年,没对谁造成伤害,还能并驾齐驱,屡创辉煌,而国内有些单位,勾心斗角,相互倾轨,为了挤垮对手,无所不用其极,结果双方元气大伤,甚至玉石俱焚,谁也没捞到好处。如今,兵临城下,书店开到我小店旁边,我如何反应呢?我刚刚开始卖书,面对专营的书店,我是悄然撤兵还是针锋相对呢?     他的书店,布置很不错,和我距离又近,别的且不说,对我卖书肯定是构成威胁的。我留意观察,也许是新开的原因,他的生意很一般。然而,过了一个月,让我惊讶的一幕出现了!有顾客告诉我,旁边的书店,也在办理租书,每本每天收一元,收费比我贵,但他的都是新书,看起来舒服,也有一些人去租的。我隔壁的香烟店,因为卖电话卡时的不正当手段,和我家闹得不愉快,不会他书店也要挖我的客源?搞不好,他们书店还会卖电话卡?他们两家分别在我两边,我夹在中间,岂不是要受累了?我想,书店和我刚出现不和谐音,这回我要争取主动,不能让“不正之风”恣意蔓延。我不想出现明争暗斗的场面,若能握手言欢,岂不皆大欢喜?     我和那家书店老板碰了头,客套了几句,就切入正题。我说:“不知你店里生意怎么样?”他说:“不太好,你开在前面,顾客都跑你那里了。”我说:“你是新开店,书新,品种多,会有生意的。”他说:“你有租有卖,两样都占全了,我哪还有生意?”我说:“我们都是开书店的,是同行,要不我们商量一下,我店里就不卖书了,就做出租,你店里就做零售,不对外出租,我们各做各的,井水不犯河水,你看怎么样?”他很高兴地说:“这样好啊,我们路归路,桥归桥,谁也不影响谁的生意。”     我牺牲了卖书这一块,换来了和平共处。其实我是值得的,因为卖书收入,在我店里所占的份额很小,况且才开始,经营情况一般,小店的地方不大,卖书就一个书架,也做不大,就是开下去,也竞争不过他家,租书就不一样了,我的店已有一家的知名度,顾客流量稳定,要是被他家分流了,对我的影响较大,我做这样的决定,算是舍卒保车吧?最重要的是,对哪家也没损害,还可实现双赢。     他家的书店,经营很快好转,因为在闹市区,就我们两家书店,一租一卖,满足了人们读书买书的需求。那店老板是个灵活的人,不做租书后,转而增加了报纸的零售,卖报他是镇上第一家,一天能卖掉二三百份,也是三十来元收入。不久,他增加了游戏赛车的销售,那年,他的赛车卖疯了,小孩子几乎人手一辆赛车,到处可见喜滋滋抱着赛车,玩得满头大汗的孩子。小孩有盲从和攀比心理,如此火爆的销售量,让他乐坏了。     还有一件事,他做得比较好。当时,江苏省体育彩票刚出来,他的店里就装了一台卖彩票的终端机。每张彩票2元钱,就有中奖500万的诱惑,实现一夜暴富的梦想,能不让人热血沸腾、踊跃购买吗?每天买彩票的人,围得水泄不通。起初,卖彩票每天的销售量,达到1万元,几个月后,人们回归理性,销售才有所回落,但还有5千元左右。后来知道,彩票机是他从另一个手上转的,利益均分。卖彩票的提成是6%,他可得3%,就这3%,每天的收入够他偷着乐了。     他的书店,从开局来看,比我顺利。他的亲戚是校长,学校里的老师知道这层关系,会主动来照顾他的生意,比如学生的课外书、AB卷等,自然会在他店里采购,这对他非常有利。而且,他的库存处理,不出我所料,在年底,能把一卡车滞销图书,卖到学校的图书馆。没有了积压,就保障了绝对利润。没出三年,他就用开书店挣的钱,买了一个店面,过起了新生活。     他的书店生意兴旺,和我并没关系,也没影响我的生意。我还是按照我的思路,我的经营方式,继续往前走。只是,他的一帆风顺,也给了我一些思考。他能马到成功,虽有别人帮助的成份,但也在于,他走的几步很对路,没走冤枉路,没做无用功,损耗少,效率和效益高,开店也就顺当多了。我呢?是一如既往在小店里坐井观天?还是推窗揽月,望向更远的地方?    11、音乐陶冶情操,音像店空欢喜     守着这一亩三分地,我真的知足常乐吗?坦白说,没有。我何曾不想有朝一日,把店开得更大,生意做得更红火?当然,那需要很多条件,比如人脉、资金、能力,而这三项,我都有欠缺,束缚了跳跃式发展的可能性。用现在的话说,我是“草根”阶层,要在上层建筑登堂入室,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现实本身包含了太多无奈,要实现一个目标,很少是直路,也许伴随着许多曲折。     人脉,不仅是逐步建立起来的顾客群,更重要的,是周边人际关系和上层的裙带关系。有左右逢源的人际关系,会帮你打通许多生财之道。众所周知,人生中的“贵人”,对于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作用非常大,他会给你带来突飞猛进的机遇,彻底改变你的以往。我们要靠自己创业,但外来的帮助也至关重要,当你的发展遇到瓶颈的时候,如果有人肯帮扶你一把,肯提携你一下,那你就能获得施展身手的更大舞台。我的家族,本来是有可能助我一臂之力的,几十年前,我的爷爷,曾经是这个乡的乡长,和他同时出道的,后来都到各地做了大官,可是,家族的血液中,没有溜须拍马的基因,我爷爷下来后,就和他的朋友失去了联系,我长大成人后,也从不想靠依附他人获得利益,我要做一棵树,而不是一根藤。     资金,这是安身立命必须的本钱,我当时的一家小店,以及近30万的存款,只能保障眼前,不能保障未来,我要支撑起家的重任,上有老,下有小,无法孤注一掷,去冒更大的风险争取更大的利益。我可以做稳妥的投资,使资本在流动中不断增长。开店的收益,渐趋稳定,租书、手机卡、充值卡,每天有不少于二百元的利润。我当时的理财观念,还是传统的三足鼎立:一部分做生意或投资,一部分做流动资金和临时急用,一部分做储蓄收点利息。     能力,这是个人成功的关键。没有能力的人,就是给你金山银山,也会挥霍殆尽;有能力的人,白手起家,照样可以成为夺宝奇兵。老子说过能人具备的三样素质:“智、仁、勇。”智,我有一些,但也是小聪明,不是大智慧;仁,我也有一些,我常告诫自己,要以仁慈、宽容之心待人;勇,我比较缺乏,某些时候缺少勇敢,顾虑较多。我在1990年时,就进修过工商企业管理,但一直没有用武之地,如今全都荒废了,原先学的知识,也早就锈迹斑斑了。尽管这些年一直在从事个体经济,但小店的管理,和企业的管理,不是一个概念。忙碌之余,很想重拾书本,加强学习,只是,静心的时候少了,在现实中,心有些浮躁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3
正序
倒序
开店十年我的创业心路
开店十年我的创业心路-2
开店十年我的创业心路-3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开店十年:我的创业心路
开店十年:我的创业心路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