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肚子发福之后弹回率就提高了。建立了幸福科学,身体就开始不断发展。所谓三界唯心所现,的确如此。即使遇到困难,但还是会不断前进发展下去,变得更加优秀。如此,身体也不断发展。标准体重是错误的。内心丰富了,身体也会发展。身体发展,抵抗力就会增加。所以,如果有人觉得自己有灵障,认为自己受恶灵影响而身体状态不好,应该暂时试着增肥,这是一种解决方式。经验上来说,体重增加一公斤,就会弹开一匹。体重增加五公斤就会弹开五匹。所以总是这样的,为灵障而烦恼的人总是闷闷不乐。不会变胖吧?解决方法就是试着增肥五公斤。将体重增加五公斤左右后,就会有些自信,肚子发福后就会变宽容,效果很显著。但是因为有成人病,所以时常锻炼身体也是很重要的。第4章 《幸福冥想法》讲义1 直传的冥想法因为今天是幸福冥想教室的最后一次演讲,所以我就应听众之邀,在最后对本年度做个总结。下面我就对整个冥想做个梳理。大家听演讲也有十次、二十次了,可能都掌握了这本书中的内容。作为这本书的作者,我将从整体的角度和全方位的视点,对书中未涉及到的内容进行进一步论述。本书后记中写道:《幸福冥想法》一书是在今年一月中旬制作的,制作到完成仅用三天的时间。因为内容是灵示,所以即使在三天完成也并非不可思议之事。但是我认为,制作方法上,应该让大家尽可能多地了解多角度冥想方法和阶段性的想法。大家看目录就会对书的结构一目了然。第一章是概论,演讲时我讲过。第二章 “禅的冥想”是道元禅师,第三章“无为自然的冥想”是老子。“止观冥想”是天台智顗,“人际关系谐调的冥想”是日莲,“光的冥想” 是天照大御神,“幸福冥想”天之御中主之神,“希望的冥想”是谷口雅春,“自我实现的冥想”是耶稣?基督,“头脑变聪明的冥想”是康德。以上就是书的结构。但不能原样照搬,原封不动地接受这种内容安排。我认为,大家看到这本书时首先会扪心自问,然后觉得书有一定吸引人之处之后才会买来读,才会到这来听我演讲。内容如果是真实的就麻烦了。那些伟人以直接口述的形式讲述冥想,这在过去未曾有过,现在也没有。如此一来,这本书不是简简单单地通读下来就可以了。不能仅仅把书中的内容作为知识吸收,还要想想应该将书中的内容领悟到什么程度,实践到什么程度,如何通过实践得到更大的人生观、得到更大的世界观,如何在自己的周围开拓各种各样的新环境等。书出版之后大致读了读,明确的说,书中涵盖了能让大家变幸福的原理。除这本书外,我们还出版了其他的体系性书籍,或者对话集等。这本书透过冥想这种形式汇集了幸福的原理。我认为如果将书中的内容付诸实践,大家就会进入如标题所说的幸福世界。本书的核心,本书是以第九章“幸福冥想”命名的,幸福冥想法也是天之御中主之神的冥想法。知晓这点的话,大家可能感觉自己的实力扩大二、三倍。例如,关于此内容天之御中主之神是这样说的:所谓的“幸福冥想”,也可以称为发展冥想。这种冥想是,用内心之眼观察人向更好、更幸福的方向前进的方法。但实际上,如果没有人提醒自己,自己是不会注意到这个问题的。人生在世数十载,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感、不幸感、或者悲伤感,被这些感情玩弄于鼓掌之中。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首先会本能的保护自己。然后有不祥的征兆时,就会马上回忆起自己过去受伤的经历,或者想着这样的事会不会发生等,自己的内心被这样的负面情绪笼罩。很多时候人都是这样。天之御中主之神说这样是不可以的。无论你怎样磨练不幸的感觉,自己都不会变幸福。磨练不幸福的感觉也没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也不会实现乌托邦,这些都是事实。天之御中主之神说人修行最重要的是,无论在什么样的事物中都能发现幸福的种子。整体而言,这种思想与我在许多法体系中所说的并不一致。从勇气原理方向的观点来说,虽然我给它定了位,但是这也只是我所说的对正确多样性的探究。在它的侧面、对正确多样性的探究方向的深处,或者说在它的另一边就是“幸福冥想”的思想。为什么要探究正心,探究正确的多样性呢?这是因为最终,我们会在多种事物之中发现耀眼的神理价值,发现神之光。应该这样想。所以,寻找幸福的种子最终就是寻找神撒下的光之碎片,不过是寻找散落开来的东西。理论上来讲大家会那样认为,列举具体的例子也是如此。2 不感受的能力也很重要跟各种人接触,我们往往会发现他们有很多缺点。在之前的演讲中我也提到过,看到别人的缺点后,就会注意到自己变得洋洋得意。虽然,能看见他人缺点确实证明自己感觉不迟钝,但是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意义。更不用说看见他人的缺点、不足等等,发现他人的缺点、不足,并不能证明这个人有多么优秀。那么看见了什么才可以称为是优秀的人呢?各人的姿态、外表、心境、生活方式,我们不能对这些毫无感动,如果不能在他们生活方式中发现耀眼的神理之光,就不能说自己真正的活着。不能说自己真正觉悟了。不能说自己在真正修行着。就是这样的。跟大家一样,我也在进行这样的修行。如果只看大家的缺点,我比大家看的更清楚,大家今天能安心到场听我演讲,也是因为我不是吹毛求疵的名人。要是看到大家我说你这错了,你那错了,如果我是这样心直口快之人,有这样指错的习惯的话,绝对不会有人坐在第一排。绝对不会有人坐。昨天你吵架了吧,昨天你怎么怎么样了吧,要是我像这样什么都说,那么听众可能都去后面坐,不会坐在前面。我认为这么做不妥,所以大家就安心地坐在前面。因为觉得自己坐在前面不会被指错,所以才能安心坐下来。为了能在人际关系中构建起乌托邦,这种安心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想到有人会指出自己的错误和缺点,人就会沉不下心来。诚然,看别人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他们的缺点,但是不可以将这种感觉扩大化,为了能看见他们的优点,应该从多了解他人出发。这就是根本,这就是根据。出发点是了解各种价值观。出发点是了解人们的内心活动,思考问题的方式。“了解全部宽恕一切”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正因为不了解所以才产生误解,所以才发生不幸。《太阳之法》一书中写道:恶本不存在,我们被赋予了自由意志,自由意志相互克制之处会产生扭曲、歪曲,这正是恶产生的原因。事实也是如此。看看在场的所有人也是这样。在我看来,所有人都有出色之处。虽然大家都有出色之处,但是因为是在一起共同生活,或者一起做什么事的时候,就会出现意见不合。能用发展性的议论解决这种对立问题会再好不过。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双方不能让步解决对立,或是主张自己是对的不让步。这种对,或者这种自我主张扩散时,恶就会产生。至今为止我接待了很多咨询人生问题的听众。也常常读听众的来信。承蒙大家厚爱,我收到许多听众来信。非常遗憾,不能逐一回答听众们的问题,对此我深表遗憾。但从听众所倾诉的事情来看,整体上大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认为,责任在周围的人,责任在环境。大部分都是这种看法,都是这种思维方式。但是,对这些人,我无法给出确切的建议。为什么不能给出确切建议?因为,那些人将自己不幸的原因归结于自己的家庭,归结于自己的兄弟,归结于环境等等。如果是这样,那么就算是我给出建议,现状也不会有任何改变。为什么没有改变?因为我没办法让兄弟消失。也无法改变他们是你父母的事实。因为这是你生下来就有的不幸,是事实,这点我无法改变。我能改变的是,人如何感受这种事实,如何把握这种事实,在将来的生活中如何将这事实作为一种食粮,我能做的就只限于此。人无法改变环境。事实是,不是说我祈祷就能给他带来乌托邦世界。所以,他们想倾诉苦恼之事的时候,就希望我能帮他们想办法解决身边的问题。想办法解决朋友的问题,想办法解决老师的问题。或者自己工作的地方有这样一个人,希望我能想办法解决这个人的问题。如果有这种要求的话,我的建议是不会有效果的。因此,请大家先从调整自己的内心开始,将调整自己的内心作为出发点。自己会感受到很多东西。我们对一天之内发生的很多事都有很多感受,但请大家首先质疑一下自己那样感觉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是正确的呢?有人对自己说了这样的话,自己是这样理解的。请大家首先质疑一下自己那样理解是否真的是正确的。也许那不是正确的。对方可能是因为想给自己勇气所以才那么说的,但自己却把对方的话当成是阿谀奉承,或者觉得对方说完让自己开心的话之后就会对自己做什么不好的事等等,也有人持这样的观点。如此之类,有许多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如果从第三者的角度来看,自己的感觉方式、思考方式是否真的是正确的呢?必须重新认真思考这一点。必须进行这样的检查。可能不是别人不好,而是自己的感觉方式不对。必须知道也许自己的接受理解方式是不正确的。某人对自己出言不慎。单看语言可能确实是让人不快。虽然让人不快,但是如果自己能对他说的话充耳不闻,那让人不快的话就不是什么问题了。但如果把问题看的很严重,认为那是对自己的侵犯,自己就会进行反驳。这样互相反驳,像互投雪球一样,彼此之间的曲解就会扩大。也会有这样的时候吧。这时候如果想想原因到底是什么的话,可能很多时候,原因在于自己感觉的部分、自己感觉的方式、感觉的能力。实际上,我的感觉能力非常细腻。虽然我能感觉很多事情,但庆幸的是,我不感觉的能力也很高,很有功底。就算大家对我大肆批评,我也是全然感觉不到的。几乎是充耳不闻。为什么能充耳不闻呢?这是因为我练就了一项本领,即用多种方式看待问题。例如,假设任意一个人,随便谁都可以,F君在那里笑那就假设是F君吧。在F君看来,假设他这么想:老师今天怎么迟到那么长时间呢。好像是车晚点了二十分钟。好像是吃午饭时间晚了。因为饭还没消化所以打算先稍微消遣一会儿,再进入主题。假如F君是这么想的。假设他猜对了。即使他猜对了,并对我的行为加以指责,或者是想指责我的行为,对我来说,我是不会有任何感觉的。也存在这样的事情,就是这样的。也有这样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如果把诸如之类的事情当做是不得了的问题,心里就会波澜迭起。也就是说,我刚才讲的就是冥想的方法。归根结底,冥想的奥秘就是这部分。如何平息心中的波澜,能否做到这点才是出发点。怎样才能减弱心中波澜迭起的情绪,怎样才能平缓波浪般的情绪,即使他人对自己有很大冲击,怎样才能将这冲击变小,阻止冲击进一步扩大,或者避开影响,怎样才能保证自己不为所动,这些都关系到能否进行冥想。关于方法论问题,我在五月份研修的反省方法讲义中也谈过,主要有两种。3 回避与人接触第一种方法是避免与人接触。从古至今,许多宗教家都使用过这种方法。他们或者隐居洞穴中冥想,或者在不为人知的村子里冥想,他们通过这些种方法避免与人接触。在今天这种方法也是有效的。确实如此,单独一人的时候,调整自己的内心不是那么难。在这种意义上来说,对于初学冥想的人来说,创造独自一人的时间、空间是非常关键的。但是,在现在这个时代,很多时间我们都是在奔波劳碌,很难做到避免与人接触,这也是事实。如今的现状是,越是有能力的人,或者越是被社会认可的人,其生活越是繁杂。现在已经不是单做一件事就可了事的时代了,社会骄子、人上之人指导别人,越是这样的人生活越是繁忙。压缩自己个人的生活时间。这是现状。但是,原本的冥想是方法论,灵魂优秀的人使用这种方法论,可以将自己的能力扩大二倍、三倍、五倍、十倍、百倍。所以事实是,越是有重要社会地位、生活繁忙的人,越应该重视冥想,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但现实情况是他们做不到这一点。那该怎么办呢?第一种方法,隐居于幽静的地方。理由是这样就可以回避与人的接触,自己单独居住心中不易波澜迭起。我认为这是理由,这样可以不易接受他人的想法和意念。但是对于无法回避的情况该怎么办呢?许多人的想法在自己的脑中进进出出,无法回避和许多人的接触时,这就是应对方法之一。有这样一种方法。许多人心中都想着各种各样的事,进行各种活动,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如何评价它们,如何将它们当做材料使用,我们能做的仅限于此。所以我们必须修行,使我们能够在每天繁忙的生活中,心中不波澜起伏。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有两种方法。4 克服烦恼的二分法第一,尽可能快的转换。训练内心的转换,这是第一项。怎样才能转换思维,转换内心呢,这点非常难于理解,我需要解释说明。也就是说,几乎没有人会告诉我们心的领域是什么。在学校没有学过。应该也没人对自己指明过。几乎没有。内心的领域就是将心作为王国守护起来。因此,有必要再次审视自己的思维内容。如果一天有十六个小时是醒着的,就检查检查在这十六个小时中自己到底在想什么。想想后就会发现,自己的内心就像破烂儿箱一样,里面装的都是破烂儿。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看到箱子里装的都是破烂儿的时候,应该感到十分羞愧。接下来,必须想想为什么会有破烂儿堆积。破烂儿之所以会堆积是由于自己自身的迷惑,或者烦恼等,大部分都是因此而起。但是仔细想想,人活在世上怎么可能没有烦恼呢,谁都会有烦恼。没有烦恼的人请举手,应该没有人举手。认为自己没有烦恼的人,如此一想也会有烦恼,这并不奇怪。我觉得没有烦恼说明反应相当迟钝,原则上作为人来说,谁都会有烦恼,请大家认识到这点。认为只有自己的烦恼特殊,在某种意义上,这是相当的傲慢的想法。事实不是这样。没有必要对烦恼的多少和性质进行比较,认为别人的烦恼都在自己的烦恼之下是种非常傲慢的想法,有这种想是因为不了解别人。烦恼不是自己特有的,许多人都有烦恼,许多人的烦恼跟自己的烦恼是相同的。所以,一定要认识到,烦恼绝对不是自己固有的问题。很多人都有跟自己一样的烦恼,很多人都与自己处于相同的境遇和环境。有必要在此观点之上,重新思考自己现在的状态,思考内心的状态。这是一个方法论。也就是说,烦恼本身就是,始终为那些即使烦恼也无法改变的事而耿耿于怀。人有烦恼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我们必须想想,自己处理烦恼的方式,应对烦恼的方式上是不是有问题。面对烦恼的时候,必须首先分成两项进行思考。即自己面对的是自己烦恼后能解决的问题,还是即使自己烦恼也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样一种二分法。或者三分法。即就算烦恼但也绝对解决不了,烦恼后马上就能解决,还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清楚。这样的三分法。看一下就能解决的烦恼不会成为烦恼,想的再多也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是素手无策,他们之间的灰色地带引起最多问题。也就是过一段时间就可以解决的部分。这部分的问题最多。归根结底,烦恼本身、这灰色部分本身到底是什么呢?仔细想想就会发现,烦恼本身、灰色部分本身就是一种不安,一种对那些虽然现在无法解决,但将来三个月后、六个月后或者一年后,可能会有什么结论的事情所产生的不安,大部分的情况都是这样。不知道结论是什么的不安感,感觉结论会向对自己不利方向发展的不安感,大部分都是这种不安。所以,自己如何才能解决这种不安感,消除这种不知道事物在时间流逝中将向哪个方向发展的不安感呢?这里有个要点。不安感的消除。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消除不安感呢?那些明显是即使烦恼也素手无策的问题,例如,我现在马上想成为首相,就算我再怎么想也成不了首相。事实就是这样的。马上想要解决问题,例如,有人想让我的演讲马上停止。但是看看时间,离结束还有四十五分钟。这四十五分钟逃不掉。但这个问题是不久就能解决的问题。所以没有必要烦恼。这样分为两类。接下来是处于这二者之间的问题。有几个问题。例如,幸福科学的经营方针中规定:明年做这个,后年做这个。或者想自己出书,或者想多思考有关神理的内容。想在最近几年完成这件事等。有如此之类的想法。或者想思考有关传道的方法。如此之类。但问题是,这些事情在未来几年之内可能完成,但在现在的阶段是无法完成。对我自己来说是这样的。问题是,自己如何判断这部分的价值,如何处理这部分的问题。方法有几种,但最终什么才是重要的呢?重要的是,自己不成为不安感的俘虏,不被不安感控制。不成为不安感的囚徒。5 积累小的成功经验怎样才能不完全受制于不安感呢?归根结底,答案就是自信。突破不安感的自信。自信有两个源泉。第一个源泉就是要有如下的想法:至今为止自己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肯定有冲出重围取胜的时候,不可能解决不了今后出现的问题。回首过去,肯定有突破难关取胜的时候。如果自己果真如此,那么对那些将来会发生的未知问题,自己也会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就是这样的思考方法。我在月刊杂志上也谈论过多次,即“积累小的成功经验”,这是我想跟大家再次强调的。这点非常重要。小成功经验的积累,是克服未知的问题、未知的不安的方法论。现在遇到的未知的问题对于现在来说是未知的问题,可能是将来会发生的问题。为解决将来会发生的未知问题,需要在现在的阶段积累小的成功经验。这种逐步地确认自己实力的思维方式非常重要。这种小的成功经验积累起来后,就会形成对未知不安的抵抗力。昨天成功了、前天成功了,或者一年前、五年前、十年前自己遇到很多问题,但是都成功地一一化解,战胜困难。这可能是对自己能力的信任。可能是对自己内心状态的信任。也可能是对朋友的信任。总之,凭借多种力量我们成功战胜危机。就是这样的思维方式。这是第一点。6 来自于灵性体验的确信第二点,不仅仅需要有作为世间凡人的成功体验,也要有作为神之子的自信,认识到自己是神之子。对自己是神之子有多少了解,在多大程度上认识到自己本是神之子。当我回首往日看自己自身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对这部分有充足的信心。我自身也生活在社会之中,跟大家一样,经历许多事情,但与大家不同的是,每次经历事情的时候,我造就了不轻易动摇的内心,即不动心。为什么我可以有这样的不动心呢?思前想后我认为原因是,自己可以十分肯定地确信自己是神之子。那么,对自己是神之子的确信是从何而生的呢?我认为答案就是灵性体验。这种灵性体验是基于七年前产生的灵性体验而生的对真实世界的把握。通过实际体验,我理解并掌握了真实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这是自信的根源,是我有信心确信自己是神之子的原点。我认为,与普通的上班族相比,大家对自己是神之子的确信要更强一些。但是,如果没有跨过灵性体验那步,就会留下最后一片薄膜。无论怎样最后的薄膜都会残留下来。去除最后薄膜的方法就是冥想法。也就是说,为了能够实际体验自己是神之子,应该使用精神统一法。作为解决方法之一,我向大家推荐的绝不是一个人隐居洞穴中这种方法,所以我们要以在社会中生活为前提,然后思考怎样在社会生活中建立不动心,战胜未来的不安。这是一种方法。体验小的成功和认识到自己是神之子是战胜未来、战胜不安的方法论。与其说体验小的成功是正法,不如说体验小的成功是通向成功之路的方法。是通向成功之路的诀窍。所以,必须把它当作方法论之一进行思考。从我的立场来说,我想向大家呼吁的是,能否确信自己是神之子,关系到能否在日常生活中、在社会生活中,将冥想付诸实践,将建立不动心的方法论付诸实践。那么,如果遇到那种情况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就是这个方法。接下来,关于冥想方法的问题,我将展开论述。冥想究竟是什么呢?大家在读《幸福冥想法》一书的时候,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认为书写的还不错,但大家也会想冥想究竟有什么精神价值?事实上,很多人都有这种疑问。现在社会上兴起瑜伽和禅的热潮。冥想不是热潮之一吗?进行这种精神性的活动不是有价值吗?这是先入之见,是经验性的先入为主的判断。他们认为前提是,冥想是有价值的活动,而不问事实如何。有人认为冥想非常棒吧。也有人不考虑这些,在进行冥想的过程中,感觉冥想可以解决一些人生问题。也有一部分人是以这种想法为出发点进行冥想。冥想的本质是什么,冥想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冥想?借此之际,我谈谈这两个问题。冥想顾名思义,闭眼想。冥就是,闭上双眼。汉字的写法就是闭上双眼。也就是说,这表示的是冥想的作法。闭眼想到底是什么呢?就是这个意思。首先闭上双眼是指什么。闭上双眼最终是为了隔断与外界的联系。与外界隔断就是要与三次元世界隔断。与世间物质世界的波动隔断。也是隔断物质世界的波动。所以首先要隔断。也就是说,要与这世间的东西隔断。这是冥的意义。想即是“思”,想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想不单单是心中整天思来想去,想不仅仅是这样。思来想去如同潮起潮落的波浪,不是冥想的想。与之相比,更有深度。真正的想是,深深地深深地进入自己的内心深处,进入潜意识的深处。或者说,想也许就是制造出来的想。“想”更深一步就是“念”。“念”具有物理性的力量,“想”还没有达到那种程度。“想”虽然是呆呆地沉思,但是却是一种带有一定方向性和一定范围的思考方式,具有一定目的性的思考方式。但是,由于“想”只是集中到一点,并且“想”的集中不像“念”的集中一样具有物理性的力量,所以“想”的集中还未达到“念”集中的程度。“想”具有情节性,也就是说“想”包括一定的结构。以上就是冥想的“想”。以上解释了冥想的汉字含义,那么冥想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冥想是,遮挡世间三次元的事物,然后在这样的环境下探寻自己内心的可能性。拉上遮光窗帘,或者放下百叶窗,思考自己内心的多种可能性,试着进行这样的活动。这就是冥想。也就是说,无论是身居山中、隐居洞穴之中、还是在城市中,遮挡三次元的波动,与自己面对面的瞬间就是冥想的瞬间,在这瞬间中探索自己的样态,这就是冥想的作法。这种作法既可以称作冥想也可以称作“禅定”。有时候用法几乎相同,有时候不同。禅定多多少少有佛教的影响,从范围上来说,禅定可能有些狭窄,但是,禅定也有朝一个方向统一精神的含义。禅定的重点是如何统一精神,在这种意义上,禅定是将附着在自己身上的东西,在人生经历或生活中,附着在自己心的本质周围的东西除去,在身体中建造一个通向神的柱子,我认为可以这样考虑禅定的含义。这种禅定中有包括冥想的部分,但是冥想本身中包括更丰富的心的可能性和创造性。这是因为,冥想允许心可以进行带有一定目的性的活动。如《幸福冥想法》一书中所记载的,那种目的性中包括积极的创造作用。也存在这样的冥想。也就是说,冥想也有“希望的冥想”或者“自我实现冥想”所说的积极的自我创造和自我愿景创造的作用。有这样的冥想。在这种意义上,冥想是探寻心中多样可能性的方法。有这样的冥想。这本书非常难能可贵,我简单地谈下本书的重点。7 切断内心的羁绊第三章是“无为自然的冥想”,在上次十一月份的研修中我讲述过其中的内容,可能有的听众体验过。“无为自然的冥想”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归根结底,无为自然的冥想就是训练无拘无束的内心。练就无拘无束的内心,潺潺流动的内心,行云流水的内心。无为自然的冥想就是练习这样内心的方法。也就是说,思维容易被各种事物所限,有变复杂的倾向。复杂中滋生羁绊,如何解决这种羁绊,很多人脑子里想的都是这个吧。假如有小溪流淌,小河在某处遇到阻碍停了下来。再假设有木桩立了起来。或者有许多木头卡那里,或者有许多碎木片卡在那里。假设有这样一种情况。看到这种情况时,人会有许多想法。人看见破烂儿阻碍小河流向前方时,意外的是,他们的反应不是直接的反应。直接的反应应该是把卡住的东西移开就可以了,可是人们所做的不是这种直接反应,而是思考其他的原因,人有这种倾向。也就是说看见小河遇阻无法前进时,人们想的是,增加河水的量然后一口气将阻断冲垮,或者改变河水流动的方向,或者深入水底彻底探寻原因等等。但是,最简单的方法却是将阻断物一根根取出来,把卡住的东西拿走,让小河畅流。创造没有阻断的畅流。这是很重要的。所以,不是对破烂儿置之不理而去考虑其他的方法,要清除这些东西。不把羁绊扩大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内心无拘无束地度过每一天的生活。塑造潺潺流动的自己。怎样才能潺潺流动呢?为能潺潺流动,必须清楚自己内心的羁绊和焦躁产生的原因。羁绊和焦躁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归根结底,羁绊和焦躁就是对现在的自己有不满之情。自己认为现状不可能是这样,在公司中自己应该更优秀,或者工作应该更出色,或者收入应该更多等等,但是自己的现状却不是这样。所以羁绊由此而生。“知足冥想”也是解决这种羁绊的方法之一,大家都知道“知足冥想”吧。“知足冥想法”是一种检查方法,用来检查自己现在的立场是否是必然的。除此之外,“无为自然的冥想”是保持原样顺其自然,自然而然。人的存在是美好的,人类本身及其原本的状态都是美好的事物。人是有价值的。这原点不是被人遗忘了吗?自己不是因为做了什么才优秀,即使什么都不做,自己依旧是自己。人依旧是人。神之子依旧是神之子。依旧释放耀眼的光芒。忘记这点的时候,苦恼不就产生了吗?难道苦恼不是因为自己的欲望和现实不一致产生的吗?自己的际遇本应更好,但事实却不是这样,所以心生焦急和烦躁,在错误的尝试中制造各种各样的苦恼。苦恼不是这样形成的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难道不是出发点错了吗?这就是老庄的无为自然的教义。更深一步了解心的本源,了解心的价值!做到这点,自己就不会陷入不做些什么就无法脱身的困境。事实上现状中,自己不是闪闪发光的吗?自己不是像钻石一样耀眼夺目吗?自己看不见钻石,只看得见钻石表面的灰尘和尘土,谈论的只是灰尘和尘土,为灰尘和尘土烦恼,难道自己不是这样的吗?不可以被钻石表面的灰尘所迷惑。如果自己的本质是钻石,那钻石表面的灰尘和尘土不久就会随风而去。不久就会被清扫下去。灰尘和尘土也就是如此之物。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不能以更大度的心态活得更精彩呢?为什么还要如此焦躁,如此急躁呢,请大家再想想吧。自己原本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挺起胸膛,重拾自信。如此一来,自己理想的样态到底是什么呢?理想的状态就是大自然的样态本身。要求的就是这点。大自然不作任何装饰。河流作为河流而流淌。草原作为草原而宽广开阔。树作为树而屹立挺拔。鸟作为鸟而在天空中自由翱翔。鱼作为鱼而在水中嬉戏。他们无拘无束。难道他们不是保持自己原本的样态生活着吗?作为神造之物,按原本的样态生活不也是神之子的梦想吗?他们为能体现自己的理想不也是保持着大自然原本的样态吗,为什么只有人类唯心所欲,在为所欲为的理想下用各种饰品装饰自己,制造苦恼呢?难道不是因为过分强调自己是特殊的存在吗?老庄的思想就是切断那些迷惑。这确实是一种方法。我们总是自己任意的创造各种各样的理想形象,但这理想形象大部分不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使自己的本质、本性绽放光辉,而是别人的理想。把他人的理想当成自己的,要是发现理想的自己和现状下的自己不一致,就开始发牢骚不满。但是,环顾大自然我们就会发现,各种生命都在自己被赐予的舞台上生活繁衍。紫罗兰绽放的花为什么是那种颜色色,为什么是那种形状?紫罗兰不也没要求任何解释吗?紫罗兰不也没说自己想变成大丽花,不也没说自己想变成郁金香吗?紫罗兰不就是作为紫罗兰而毅然生辉,在绚丽夺目的美丽中傲然绽放吗?与他们相比,你们作为人类不感到羞愧吗。大家感觉怎么样,这就是老庄。这是大智慧,有时还是有必要审视人类的原点,但这不能覆盖全部也是事实。这并非全部。如果这是全部,人类活动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文明的潮流到底是什么呢?怎样以老庄思想看待文明潮流呢?人类还有进步发展的必要吗?人们会有这些思考。在这一点上,老庄思想无法进行反论,或者说是无法驳倒。在那个对象上,小事物是事实,虽然小事物是事实,但是小中却包含了切断人类在生活中遇到的羁绊、切断内心的羁绊的功能,发挥着伟大的作用。如果有如此伟大的事物,我就应该抓住它、利用它、思考它。就是这样的冥想。8 在单一中发现所有另一种相似的思考方式是“知足冥想”。它要求的也是再一次确认自己是不是理所应当的。人类受到很多眷顾。即使想想自己的人生,也是受到甚多眷顾。今天大家在此会场听演讲也是一种眷顾吧。但事实上,虽然受眷顾以及处于幸福之中都是事实,可是这种事实无法跟其他东西相比较,所以其价值就由个人的主观意识全权认定、判断。如果认为它微不足道,那么它可能没有什么价值。但是从其他观点,从绝对的观点来看时,与神理结缘,学习神理很有价值,如惠果和尚所说“其价值是其他任何事物都难以替代的,即使是帝王的宝位都无法替代”。也有这样的想法。如果从另外一种角度重新审视知足冥想,那么知足冥想就是:与神理结缘,能够真正了解到自己在神理中生存下去,因此而满足,并且认为这就是全部,也有这样的思考方式。除此之外还追求什么呢?我就是想表达这种观点。为什么想得到别人的评价呢?为什么想让别人说自己了不起呢?为什么想让邻居说自己出色呢?为社么想让别人说自己成功呢?为什么想让朋友评价自己呢?为什么想让上司评价自己呢?为什么想要下属评价自己呢?我想问的就是这些。知足这种思考方式中包括发现绝对的价值。也有人得不到全部就不满足。他们什么都想得到。只要是世间之人认为好的东西他们都想将之聚集在自己周围。也有人想让那些东西都聚集到自己一人身上。但是大家要知道,还有另一种生活方式就是,在单一中发现所有。也就是说,有人是不踏遍世界各个角落就无法了解神创造的世界,但是也有人可以在一朵花中发现神的世界。这不是诗人威廉?布莱克独有的权利,我们每个人都被赐予了那样的价值观,被赐予了发现那样的事物的眼睛。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随意地轻视其价值。现在接触神理、神法,学习神理、神法与在社会中自己跟同级相比早一年或晚一年发迹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没有任何关系。接触神理,学习神理的时候,如果那些想法浮现出来,说明自己还差很多,远远不够。我在“知足冥想”中详细地撰写了很多内容,如果按我的想法重新解释、重新阐释的话,我希望大家能够在单一中发现所有。希望大家能够在单一价值中看透神所创造的世界。希望大家在这条主线上编织自己的人生。希望大家能做到这一点。我并不是说知足就是量少才好,吃到半饱就好。所有存在于世间之物中都包括通向神的道路。这样的话,在自己最受眷顾的事物之中,抱紧神之荣光不才是最重要的吗?大家不想要这要那,自己凝视自己的时候,如果有来自神的非凡之爱,就把这部分爱到底,信到底。我是这么认为的。这就是知足冥想。9 宽恕与宽容的原理另外一个重要的是日莲圣人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冥想”。这也是很重要的。有些事人可以自由决定,有些事人不能够自由决定。比较典型的就是,别人的心情不是自己的自由。虽然我能像现在这样在讲台上跟大家讲话,影响大家,但是我却不能改变大家的心。不能改变大家的心情。大家不可能将一天中所想的事交给我控制。我可以影响大家。但这也就是全部了,除此之外是我力所不能及的。大家每个人的心都是王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王国,只有自己才能控制心的王国。虽然在这种意义上,心的王国上非常有价值,但是另一方面,它也有不能自由支配的一面。所以在这种意义上,大家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遇到过各种烦恼吧。烦恼的根源是他人的存在。日莲圣人也这么说。自己一个人住是不会有烦恼的。因为他人的存在所以产生了烦恼。那么是不是只要没有他人的存在,自己没有烦恼就是好事呢?不一定是好事,因为灵魂不会进步。考虑灵魂进步时,他人的存在非常必要。但是,由于他人存在,自己有时候也会制造烦恼和苦闷。所以他人的存在有这两方面的性质。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他人是为我们存在的。比如有人存在是为了批判我们,虽然在某种意义上,这对自己来说是冲击,但在另一种意义上,这对自己来说也是有益的。至少会成为促进自己发愤图强的因素。他人不吝赐教,告诉我们自己还不够完整。或者说,他人赐给我们为人谦逊的因素。有这些方面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看待他人的存在。同时我们也必须从他人的角度正确看待自己。归根结底就是如此。结论不能千篇一律。呈现自己眼中的他人并不一定是完美无缺的,同时,呈现在他人眼中的自己也不一定是完美无缺的。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需要冷静的观察。为什么他人跟自己之间的关系这么不和谐呢,为什么他做的事都是自己讨厌的呢,为什么他说的都是自己不愿意听的呢,请大家务必考虑这些问题的原因。原因在于自己没有完全理解对方,对对方还没有透彻理解。可能自己认为对方没有完全了解自己,但同时自己也没有做到完全理解对方。但是大家却忘了这个事实,将它束之高阁,只觉得对方没有完全了解自己。经常认为对方误解自己。但是对方了解自己几成呢?是认为对方只了解自己的百分之十吗,还是认为对方只了解自己的百分之五十。可能自己认为对方只了解自己的百分之五十。那么,到底自己又了解对方对少呢?被问到是不是百分之百了解时,自己就无言以对。思维陷入僵局。能明确断言了解百分之五十吗?自己问自己能否断定时,答案是未必一定能断定。仔细想想,对方引起不和谐,归根结底是因为互相之间不了解。互相之间不了解不一定是对方的责任,自己自身也有原因。至少如果自己不能完全了解对方,那么就不能期望对方完全了解自己。不可以将这种思维方式从思维方式的本质中排除。对方有看不见自己的一面,同样自己也有看不见对方的一面,这就是思维方式的出发点。即使有的人是自己特别讨厌的,在自己看来不应该会有这种人存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全世界的其他人也都讨厌他。也有人可以与他和谐相处。现实中存在这种人。那么,能跟那种人和谐相处的人,在他身上发现了什么价值呢?例如,这些聚集在神理世界的人们都在进行内心的探寻。在这种意义上,那里云集的可能都是优秀之人。在我们看来,比如看见黑社会的世界,或者在浅草等地看见游荡的人,他们看起来可能很可悲,在我们眼中他们可能是悲哀的。但是,事实上,我们根本没能在他们身上发现优点,至少我们没做到这点。看见乞讨的人,不能在他们身上发现闪光点。或者看见黑社会的人,不能在他们身上发现优点。但是,在他们的朋友之间,他们却互相了解彼此的优点。可能有这样的事。在同样的乞讨伙伴之间看来,他可能是乞讨者中最出类拔萃的。这不是什么笑话,而是实际存在的。乞讨的人中应该有人品好的人。应该有的乞讨者倾听他人的意见。应该有的乞讨者有合理的乞讨理由。有这样的人存在。在黑社会中间,也有照顾他人的人。有的人有大哥风度,或者给他人建言献策。遇到危险时,有的人挺身而出保护他人。有的人有这样的老大风范。至少在他们的世界,在他们中间可以发现彼此的闪光点。这是事实。那是错的吗?那样没错。未必能说那是错的。但是像我们这样进行内心的学习的人,却经常很容易把它当成是错误的。认为他们是完全错误、心态错误的人。我在讲台上讲课看起来很了不起,虽然我不能发现乞讨者A和乞讨者B的优点,但是在同样的乞讨者C看来,他却能发现乞讨者A 和乞讨者B的优点。在这方面,我不如那些乞讨的人。必须对此进行深刻反省。因此,我们必须知道,人的想法各不相同,不存在完全一致。如果认为自己比他们站的高,所以比他们更明白,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必须清楚这一点。所以,知晓一切与宽恕的原理息息相关。知道自己所知并非全部也是宽容的原理。必须重视这样的想法。清楚这点才开始开启人际关系和谐之旅。必须知道对方也是神所创造的富有个性的作品。即使是有名的艺术家创作的绘画,大家肯定也有喜好厌恶之分。即使画是大画家创作的,也会有喜欢的画和讨厌的画。但是,画中都释放着价值之光,发出炫美之光。画看起来不美不仅是作画人的失败,同时也是因为赏画人没有审美的眼光。我认为大家必须了解这一点。有了这种想法的时候,那么即使我们看见自己不中意的画,也不会出言不逊说这画真无聊,没劲,没价值。这种想法使我们认识到自己说不出这样的话。这种观点与单纯的优柔寡断不同。这也是知晓多样价值的人所独有的宽容和宽恕的原理。必须清楚这一点。这种宽恕与单纯是好人的宽恕二者之间有着质的不同。前者是努力了解世界的全部,或者现在正在了解中,但是知道自己还未了解全部所以宽恕他人。我们必须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差异。10 以神的理想为目的的自我实现除此之外,之前我介绍过其他的冥想方法,如“光的冥想”、“幸福冥想”、“希望的冥想”、“自我实现冥想”,这些都是以创造发展性的人生为目的的冥想方法。我认为这也是使人生幸福化的原理之一。但是我想向大家澄清一点,即进行自我实现型冥想、自我发展型冥想的时候,不可以弄错其根本,搞错方向。不可以搞错出发点和应该面对的方向。在上次即第五次演讲会上我也解释过。自我实现不是单纯的溺爱自己的自我实现。例如,不可以认为这方面自己擅长,就发挥这方面进行自我实现。自我实现必须考虑为了能接近神的理想的自己的样态。必须清楚这一点。举个简单的例子吧。例如,有些听众想在他人面前讲话。也有人认为自己善于言谈。应该也有人认为自己人生阅历丰富,所以想对人谈论神理。如果是这种类型的人,他们可能会想握起话筒大谈一两个小时。但是那些人的自我实现对于听众来说如何就是个问题。至少如果他们在其他的集会上演讲的话,也许那里的听众会认为他讲的非常出色。但是,如果他们在像幸福科学一样的神理聚会,在大家的面前讲的话,那些人可能还不够资格。如果不能这样判断,那么就犯了大错。必须清楚这一点。这样的事有多方面。例如,今天也有很多自愿者活动,比如卖书、当接待、当警卫等等,种类繁多。作为自己来说,想在接待处,这样比较显眼大家都能注意到自己。但遗憾的是,接到的是警卫的工作。这是幕后工作了。可能会有这样的情况。自己觉得这不是自己擅长的岗位。自己擅长的是让大家喜欢自己。所以想被派到接待的岗位,但是结果却未能如愿以偿。这例子虽然有些枯燥,是不足一提的小事,但也可能有这样的情况。但不能仅以自己的这种小理想来思考事物。必需将自己作为大理想、神的理想的奉献者。心里只想着为自己自身的利益拼命奋斗,想着作为努力的结果,自己的努力会对幸福科学有用处。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不可以有这样的想法。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如果弄错这一点,那么来这听讲就是为了变伟大,变得比别人优秀。大家中间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是光天使。尤其是当我站在讲台上,我会发现某处有光射出。如果自己觉得有光射出,心里就会想要是有光射出,那么老师不就会指出来吗?所以每次都有人来。我用手指“那边有光射出”,会有很多人想说“那是我吧”。但是如果仅仅因为这点认同,就认为这对自己来说是一生的幸福,那么自己就会是渺小的。自己不能如此渺小。应该为了更大的神的理想,自己作为其中一员,看看自己最多能做多少。不可以将这种思维从本质中排除。当然,只要我们作为人生活就会想各种各样的事情,也想自我实现,但是自己的判断以及行动是不是按对神有益的方向进行?不可以排除这种观点,千万不可以丢掉这个观点。丢掉这个观点的时候,人就会犯错。必须清楚这一点。尤其是,如果一心想着让别人承认自己了不起,然后利用这点,在别人面前卖弄炫耀等等之类的,那么瞬间也就决定了,那人从此之后再不会有进步,他再向前一步就是悬崖峭壁。我们必须清楚这一点。我反复强调这一点。也就是说,那种人没有真正了解自我实现的价值。实际上,脱离了神之心的自我实现是不存在的。地上所有东西都是神创造的。地球也是神创造的。宇宙也是神创造的。宇宙中的小地球,地球中的小日本国也神创造的。小日本国中的东京也是神创造的。在东京的小建筑物之中听演讲的大家也是神创造的。大家就是那二百数十人之中的一人。绝对不可以忘记对自己的定位。不可以忘记自己行走在神的大手中。不可以忘记这点,跑来跑去乱冲乱撞。不可以忘记这种思维方式。这也包含在“宇宙即我”的冥想中。11 极微和极大的观点归根结底,人就是在大宇宙中扩大自己的意识,因此没有什么了不起。即便如此,人也有作为人的使命。人的使命到底是什么呢?人的使命就是,必须在三次元的地上,发挥自己的作用,自己能否发挥神心中的作用,决定了我们死后将去何方。去往地狱的人,有很多人最后搞错了这一点。忘记了在神的箱庭之中,在神的控制之下,自己被赋予的责任,而是想着自己成为大宇宙的帝王,变成这种心态时,就开始犯错了。想着所有人都听从自己的命令、按自己所言行动,听自己指挥,这时就会滋生傲慢,滋生错误。必须清楚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是全体中的一员,群体中的一个。虽然自己只是其中之一,但自己心中是映照无限光芒的神之子。不可以忘记这一点。大视角的观点和立足于小视点的评价,要时常想起这两方面的评价,不可以将之遗忘。认为自己微不足道的时候,觉得自己卑微的时候,认为自己不值一提的时候,必须考虑自己作为神之子的伟大性。必须注意到这点。但是,认为自己成功了、了不起了,可以对他人为所欲为的时候,必须知道作为大宇宙中的一员,自己是渺小的。绝对不可以忘记极大和极微这两个方面。反省和冥想都是如此。这是两个最重要的观点。即使是在极微世界中最渺小的地方,那里也会有神之光的照耀,这是种弥足珍贵、意义非凡的发现。从宇宙全景中看自己的时候,发现自己如点点繁星,微不足道。我们必须通过这两种发现、两种视点、两种立场、两种观点,重新检查自己,再次思索自己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这就是冥想的理想状态,是真正意义上的冥想。第5章 “幸福冥想法”提问和答疑1 关于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冥想法Q:我从冥想中受益匪浅,非常感谢您。我祖母拜读了您的著作,虽然多多少少有些疑问,但是精力充沛时,她可能也会打通通往日本神道系的神灵处的通道,接受福音。但是,大概三年前她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变成了痴呆老人。对于像我祖母这样因为身患疾病而丧失正常意识的人来说,怎样才能通过冥想训练他们,或者怎样才能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神之子呢?请赐教。A:我认为她本人现在的自身状态可能不能进行冥想。对于像你祖母一样身患老年痴呆症的人来说,进行精神统一、进行许多活动是比较难的。因此,从种类上来看,这会进入人际关系和谐的冥想,但不是患者进行冥想,而必须是你进行冥想。或者是患者之外的其他家庭成员进行冥想。必须是家庭成员进行冥想。然后,一边统一精神,一边在心中想象祖母神采奕奕的样子,在心中描绘这样一幅图画。想象她健康地回到从前,期盼她早日回到从前的状态,憧憬一家人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每天都用一定的时间在心中描绘这样的景象。这是一种力量的源泉。也就是说,我们肉体凡胎生活在地上,心中所想之事难于实现,但是在实在界中,意念就是全部。能如愿所偿。或者所想会显现出来。有这样一种法则。但是,在这三次元之中,绝对不存在与四次元割裂开来的三次元。四次元之上的世界同时存在于三次元之中。这是种多重构造,是同时存在的世界。也就是说,就算是三次元之中,也有四次元之上的世界发挥作用。只是其显现方式需要一定的时间,为实现所想,多多少少有些迂回曲折。所以,请你们全家人一同憧憬祖母神采奕奕的样子,描绘这样一幅图画,期盼祖母早日复原如初。这是其一。其二,憧憬的时候还要探究原因。思考为什么会变成这个这样。大多数老年人痴呆的原因是身体原因,但是很多时候也有凭依(附身)的原因。像这样打开灵道的人患上老年痴呆,可能是因为凭依。在我看来,还是被数体恶灵附身了。被凭依是因为某些心的原因。为了摆脱凭依,如果患者本人有余力回想自己在哪里犯了错,反省会是最值得推荐的方法。但如果患者不能进行反省,其他人就有必要进行同样的反省。需要考虑祖母患病的原因是不是因他人而起呢,考虑问题是不是出自祖母自己身上等等。如果是因为家庭关系不和谐而使祖母患病,那就应该逐一的反省,消除这些原因。这样,尤其是病人,或者自己本人无法进行主体性的行动判断时,身边的人就要努力了。还有一点,如果光很微弱不足以消灭阴暗的话,就需要加强光的强度,使之更加明亮。家庭中有阴暗,或者你自己本身有阴暗。如果光的强度弱不足以照亮他人,必须连续不断地增加自己的光的亮度,并以此为目标努力。凭借压倒性的光、压倒性的善念、压倒性的希望,驱逐黑暗。存在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所以请留意这一点。2 健康状况不佳时应该避免冥想吗?Q:情绪不佳,身体不舒服时,是应该避免冥想呢?还是与之相反,应该进行冥想呢?或者是因种类不同而不同呢?请赐教。A:好的,我清楚了。身体极度疲倦时,首先请想法设法恢复体力。也就是说,睡眠不足时,首先要睡觉。或者在公司工作精疲力竭、疲惫不堪时,首先应该暂时让身体休息,多多少少放松下来,精神状态恢复后再投入工作比较好。酩酊大醉回到家的时候最好不要进行冥想。冥想与身体状态有很大相关性。如果在身体状态极端不佳时,进行冥想,有许多低级神灵猖獗横行。或者工作中跟许多人接触心生杂念杂想,下班后疲惫不堪回到家时,脑中经常会被那些杂念杂想缠绕。所以这些都有身体上的原因。疲惫也是原因,感到疲惫时尤其不要入定,首先应该使身体恢复到正常状态,如果睡眠不足,就周末一起把少睡的觉给补回来。这样的锻炼也很重要。此外,还有因运动不足而产生的疲劳吧。这种情况多多少少也有必要锻炼身体。但是,有的情况是无论如何都要继续工作。无论身体状况多么糟糕,都要继续进行。这些情况下,如果不做就没有时间做,也有这样的情况。整日整日地很晚回家,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这时就没有时间进行冥想。那该怎么办呢?这时候,应该静静地使用呼吸法。可能有讲师指导过呼吸法,调整心的波长是最简单的原理。首先,在呼吸法下,大口的呼吸,试试看能不能统一精神。不仅大家如此,我本人也是一样。现在我们所处的环境得天独厚,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精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混乱,但是,在公司工作的时候,仍然会受到各种各样杂念杂想的影响,接受许多人的波动。这时候该怎么办呢?这样的状态下,是无法与高级灵互通讯息的。无法保持同一步调。这样的状态下,会招来低级灵。但这是不可以的,所以应该如我之前所说,首先要把身子挺直,不需要非得保持跪坐姿势。挺直身体,试着深呼吸,重复几次,然后需要确认是否有力量注入,是否有动力注入。可以只通过呼吸法消除迷乱,消除疲劳。也就是说,张开嘴吸气的时候,呼吸起到的作用是,吸收遍布在大宇宙中的能量。还有丹田呼吸等许多呼吸法,丹田附近有一个中枢。人通过调整此处的中枢,就可以调整内心。如此,存在很多中枢。所以,首先通过呼吸吸收能量。如前所述,试着吸引天上界的光。先试着这样做,即使只通过呼吸调整,也能在相当的程度上调整内心,达到内心和谐。这并不一定必须在自己家里进行,即使在工作岗位也可以进行。脑中热血沸腾时,内心混乱时,可以先试试丹田呼吸。也有这种必要。然后逐渐冷静下来。沉着下来。此外,自己想对他人出言不逊,说粗暴之话时,把重点放到腹部,通过呼吸调整身体。这样做的时候,就会有光注入。因此,通过呼吸调整身体的时候,同时天上界的光也会注入。守护灵们进入我们的身体。会体验这种感觉。越是灵性化,就会变得越敏感。仅仅是进行呼吸法就有光从上方注入。光从上方注入。感到暖流从胸部流到腹部。暖流开始流入后,神之光就会注入。有这种实际体验。所以毫无疑问,首先应该进行呼吸法之类的。这不会有任何危害。首先请尝试呼吸法之类的。然后如果可以的话,也可以尝试进行满月冥想之类的冥想。极度疲倦时、极度疲劳时,就做到这。就从呼吸法进行到满月冥想,然后停下来。最好不要超出这以上的程度。如果在状态不佳时过度集中精神,就会牵连上许多东西。所以请尽可能地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研修期间我也讲过,如果冥想中身体过度摇晃,那么这种情况当然是发生在打通灵道的时候,但是这种身体过度摇晃也会在其情况下发生。因为也会有灵附体,所以如果身体过度前后左右摇晃,就应该暂时退出入定,在光亮的地方,在纸或其他上面边写边反省自己发生的事,或者在纸上书写《幸福冥想法》书中内容等,试着拿起铅笔进行如此之类的事。睁开眼睛,在光亮处试着这样做。这种训练也很重要。不要在全黑的地方进行。这就就不会受到灵的恶性影响。无论是知足冥想、人际关系和谐冥想,还是止观冥想,这种睁开眼睛拿起纸和铅笔的方法都是适用的。综上,状态极度不佳时,使用这种方法是不会有误的。尤其是现在精神状态不好的时候,以反省为中心是比较好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最好不要进行发展性的冥想。进行反省性的活动就可以了,如果现在的状态不可以进行反省,很多时候这是因为身体相当疲倦,所以应该先消除身体疲劳。这是必要的。因为肉体和心是一体的,双方的协调非常重要。尤其是大家不要认为,只凭精神就可以做这做那。两方面都需要调整。疲劳可能是单纯的营养不良引起的,这时候就应该增加进食量,多运动,然后保证充足睡眠。充分保证这些,身体调整好后进入深度入定比较好。对于现代人来说,这就是处方笺。3 关于反省和忘却Q:关于反省和忘却,想向您请教几个问题。实际上,有的人虽然是在反省,但是却不是真正了解反省。也有的人在反省的时候只是向后看、向过去看,而不是向前看。那么,是不是只要反省就够了呢?他们是否做到反省了呢?我认为有许多人不了解这些问题。另外,反省是神的慈悲,同时,忘却也是神的旨意。但也存在忘却后,回到灵界,才发现那原本是地狱的情况。关于这种反省和忘却,请您赐教。谢谢。A:这个问题问得好。问题非常有难度。解决个人的事情时,每个人都被授予一定的权利。教义以反省为中心的人,也有人总是要求大家先进行反省。这确实是王道。从反省开始确实会少犯错误,这是事实。不容易犯大错误。之前我讲述过有关自我实现的内容,除此之外也谈论过光明思想等诸多内容。人在光明思想系统中最危险的情况,简而言之,就是自己带着自我的外壳,在这样的状态下进行冥想容易犯错。看不见自己,认为自己很可爱,如果在这种心态下进行光明思想,就会径直向前猛跑,在他人注意不到的地方给别人制造麻烦,他们不懂这点。会有这样的情况。所以,兼顾这种前进的思维方式和反省的思维方式,保持二者之间的平衡是一直以来的主题。关于忘却这个话题,我想先阐述自己的观点。有时候是指自己精神状态悲惨。有时候即使反省再反省也无济于事。实际上,也有人在此陷入圈套,在原地转圈圈。例如在公司工作,公司里发生很多事情,或者说公司业绩不振,因为这些事,自己供职的公司面临倒闭。许多人遭遇劝退,辞职离开。或者有工会运动等许多事情,公司开始混乱起来。让我们假设有这种情况,自己承担中心性的任务。要是工会运动的问题,比如自己是工会的会长。如果是公司经营业绩不振的问题,自己就是经营团队的一员。像这样,想贡献自己的力量,做些什么。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下去,成百上千人都会陷入困境。虽然想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他们做些什么,但是,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却改变不了什么。应该有这样的情况。这时,自己会非常痛苦。虽然自己想贡献自己的力量做些事情,想办法帮助周围的人脱离困境,但是却无法帮助他们。结果,即使努力坚持了半年,公司还是在大混乱中倒闭了。大家离开公司,各奔东西。事后痛苦还会持续。看着那些人的背影,自己作为经营者,作为董事,难道没有责任吗?或者作为工会的执行委员,自己没有做错什么吗?虽然自己会进行这样的反省,但有时候却无法从反省中自拔。即使五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自己仍然无法自拔。因此,一定范围内,有的事情是自己想做就能做到的,但也有的事情是自己想做却做不到。如果有神一般的力量,就会尽力而为做些什么,但还是力所不能及。那些自我谴责类型的人,是自己无法宽恕自己。心里想着,那时候不是有这样的解决办法吗,不是有那样的解决办法吗,但是当时却没有做到,事后因此痛苦五年、十年。但是,仅仅通过反省是无法从这些事中解脱的。诚然,三界唯心所现,事情可能如自心所想发展,但是遇到仅凭自己的力量无法抵御的大混乱时,就需要众人齐心协力,改变事情发展方向,使之向相反的方向发展。那候,自己身处漩涡之中,认为自己无能为力,做什么都是无济于事,即使十多年过去了也无法原谅自己,无法宽恕自己。这样的时候,有必要暂时脱离反省期。与其说要暂且全部遗忘这些自己无能为力之事,还不如暂时换个环境,重新塑造自己。自己不应该在过去的事情上拖拖拉拉,而应该再次尝试塑造新的自己,然后一段时间之后,再从崭新的角度,再次重新反省自己的过去。可以这样处理。处于漩涡之中,自己无论如何都不会宽恕自己。或者说,即使反省再反省,自己的情况可能不会变得更好。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该暂时停止反省,尝试重新塑造崭新的自己。同时也可能在其他的地方发现自己的优点。再次塑造出这样一个耀眼夺目的自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重新审视自己自身,然后再次回顾自己过去的时候,就会从其他的角度,看见自己和他人处于漩涡中的状态,看见不同之处。并且,如果那些至今为止自己反省时都想不清楚的问题要是也浮现出来,那么这些问题也会成为新的反省素材。同时,看见他人所犯的错误时,对自己也会起到警示作用。可以引以为戒,灵活运用。但是对于那些已经发生的事情,已经发生的既成事实的事情,自己无法改变,不能心中只想着这些事情,让这些事情成为自己现在痛苦和苦恼的原因。这就是忘却的含义。这是因为,如果让这些事情成为自己现在痛苦和苦恼的原因,自己就会失去创造更高更好的事物的原动力,自己独自一人在昏暗的角落,放任自己一直在漩涡中漂流下去。这时候,应该鼓起勇气,将之切断,必须这样做。这理论可能有些抽象大家不容易理解,就我自己发生的事而言,我自己也遇到过这种情况。那时候,我自己想的事情也很多。在公司上班的时候,也在做这个工作。本想保密,但不知道以何种发式走漏了风声。我现在的工作开始以各种方式一点一点地暴露出来。但是我本人决定不做任何解释,任凭他们怎么说。逐渐有人添油加醋,说什么的都有。虽然《日莲的灵言》出版了,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公司中传言说我成了创价学会的干部,这种传言真是不少见。还有人说我虽然不是神主,但我也是满身金光闪闪,好像是要驱除妖魔。或者有人说我驱除恶魔的时候,口吐白沫跌倒在地等。总之,传言是数之不尽。真是很有趣,以讹传讹,事情变得面目全非。这是因为,那时候我打通灵道不久后,对一两个人说过关于打通灵道的事情。事实上,他们了解神理,知道灵性世界,也知道灵道,所以就想听我讲自己的故事,我就把自己的故事告诉了他们,说的越多,周围的人越感到奇怪。当然会觉得奇怪。有人会说“不得了了啊,那家伙太奇怪了”。传话的人觉得这样挺了不起,才这么说,但是听的人却不这么认为。信的越深,看起来越奇怪。这些传言,比如成为某宗教团体的第一干部,或者驱除恶魔的时候,口吐白沫跌倒在地,或者去纽约后发疯了等等,各种谣言满天飞。这时,我认真地检查了这是不是自己自身的原因,最终我得出的结论是,这是因为我还没有从事自己原本的工作。如果我从事自己原本的工作,虽然有可能出现那样的批评,但是也会有人评价我说,我走的是正道。但是因为我没有从事自己原本的工作,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批评。批评我的人不了解神理。我能够将自己所知道的神理的大系传授给他们吗?能让他们明白神理吗?从现实的上班族的世界来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这时就好像有刺扎进我的胸口,即使是我想把它拔出来,但却拔不出来。这种痛苦是无法让他们明白的痛苦,这种痛苦是无法说明的痛苦。我也想通过反省,努力从中解脱,但是不管我怎么努力,还是无法解脱。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解脱是说,为了能够获得解脱,我必须把自己的真面目呈现出来。但是那时候无法呈现。这时,就会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这就是在反省中无法解脱的一面。无法改变周围人的价值观。改变他人的价值观非常困难。这时候,除了回到自己原本的状态,别无他法。虽然说要回到自己原本的状态,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但做到这一点需要很长的时间。比如,我既不是什么各种团体的教祖,也不是什么干部。或者也没因为去了国外发了疯。事实上,即使我想澄清这些事情,但是即使说了他们也不会懂。能不能说服他们让他们明白呢?现在的状况,说服他们是不可能的。有这样的情况。这时候,我决定暂时将自己放逐在忘却的河流中。暂且忍受批评,听之任之吧。就让他们说去吧,我无所谓。但是,回顾过去,审视自己,我发现问题出自于知与不知的部分。我不认为他们一定是坏人,但也不一定是自己的错。这种情况下,什么解决办法都没有。不观察时期就没有办法解决,有这样的因素。暂且把自己放逐于忘却的河流中。我是这么做的。也就是说,虽然我受到了批评,但是却没有把那些批评放在自己的心上。再次重新塑造自己自身,在崭新的光明世界中,自己更上一层楼后,再次回顾那些批评,发现那些批评已经烟消云散。几年过去了,我已经离开了那个公司,踏上这条道路。即使现在回顾当时那些事,我也没什么感觉。什么都感觉不到是说,即使看见了那些对我议论纷纷的人,我对他们也没什么厌恶之情。同时,回顾自己自身,我也没有受伤的记忆。简而言之,这是因为,我身体中发出了随遇而安,听之任之的光。但是,自己不能释放出这样的光,仅仅因为那些人的批评而受伤,在这种状态下,即使重复进行冥想,无论如何都不会从中解脱出来。就这样,受其拖累。心中郁郁不欢,想着怎样才能让他们改变对自己的看法,想着怎样才能不被误解,让他们了解自己,结果无法从中解脱。这时候应该暂时跨越这些,向着更光明的方向迈进,向着更高远更大的使命前进。不要想着现在让他人理解自己,自己应该做回自己,向更高的目标攀岩挺进。这时候,会显现出更高的境界,反省的材料会从另一个角度显现出来。例如,在幸福科学,有很多人想要贡献一己之力。其中有公司职员,也有志愿者。这些人的朋友、家属、职场的人等等许多人,如果知道他们所从事的事情与幸福科学有关,可能会有人表扬,但与此相反,也可能有很多人批评。这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批评吧。回顾过去,反省问题是不是出在自己身上,但是却发现不一定是自己的错。虽说如此,但也不是他们的错。这是因为,实际上,日本的常识本身是错的,所以不能说这是个人的责任。有些人说我们的所作所为很奇怪,但这不一定能说是他们错了。有这样的情况。这时候,应该鼓起勇气,不要想着改变别人的看法,想着让别人对自己有好印象,或者不想接受别人的批评等等,不应该局限于这样的小我。而是应该让光变得更强。应该下决心为了更高远的使命生活下去。这时候,自己就超越了单纯的反省,摆脱了反省的桎梏。我记得《太阳之法》中有一段故事,好像是最后一章,讲的是关于大力量人的故事。人有变渺小的倾向。自己被各种意见束缚着,这些意见包括各种社会常识、他人的意见、兄弟姐妹的意见、家长的意见、亲属的意见、或者朋友的意见、老师的意见等等。自己被肉眼不可见的线层层缠绕,做这不行,做那也不行,必须这样做等等,束缚之多,无所不及。这些束缚就像天蚕丝一样层层缠绕在身体之上。在被束缚的状态下,即使对很多事情进行反省,此线反而会缠绕地更紧。这时候,必须斩钉截铁,啪的一下切断那些天蚕丝之线。回到原本自由自在的自己。自己被罪责意识所困,过于被罪责意识所困时,应该果断地斩断这一切,真正回到自由自在的自己。如果是修禅之人,应该读过《无门关》,清楚其中的道理。关于大力量人的公案,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树枝,有人从树枝上身体垂下。那人用嘴咬住树枝,身体垂下。这时候迎面走来一个人。来人问道“祖师西来之意是什么?”“祖师西来之意”说的是,禅宗祖师达摩从西方的印度前来,在支那遇见二祖慧可,达摩问慧可传播禅的精髓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只要是佛教徒、修行者,被问到这个问题必须要回答,这是守则。但是即使大力量人想回答也无法回答,因为一旦他张开嘴就会从树上掉下来。不能张口,但又不能用手。开口的话就会掉落到地上。不用嘴又无法回答问题。也就是说,不回答问题,他会失去作为佛道修行者的资格。这样,开口不行,闭口也不行,无论怎样做都不行,这是二元悖论。人生旅途上也有很多这样的二元悖论吧。有这样的悖论,最终,愁眉不展想来想去,自己被守则之类的东西束缚起来。难道这其中的某处没有什么问题、没有错误吗?也就是说,被问到祖师西来之意时,把必须回答作为前提是否有问题。自己保持着口咬树枝、身体下垂的状态,就在这样的状态下,问路的人不顾自己现在所处的情况,要求自己回答他提出的问题,要是回答不出来就说自己没有做修行僧人的资格,路人这么说有什么充足的理由吗?他能对处于那种状态的人提那样的要求吗?还有一点,口咬树枝身体下垂,为什么不能用手呢?对于这些问题,必须探究其原因。虽然不可以像处理数学问题一样探究这些问题的前提,但是还是有必要弄清楚这些问题的前提是什么。如此之类,宗教信条规定人不可以这样做,必须那样做,把这种宗教信条强加在自己身上,所以感觉自己被束缚起来。在口咬树枝、身体垂下的状态,被强求反省,这样的例子很多。尤其是宗教家,很多都使用这样的方式。这时,必须再次打破自己的外壳。再次找回自己,找回那个五米、十米的大我,而不是只有一米几十厘米的小我。打破界限之后,世界就会显得不同,人也会显得不同。所以,首先不应该被环境或人所左右,自己应该向更加光明的方向迈进。这时候,不是简简单单的反省,而是要看见更高层次的东西。也就是说,自己被反省一词所困,就像这个公案的例子一样,简而言之,公案中,那人不用手而用嘴咬住树枝,身体垂下,有人向他问路他必须作答。但是,要是张开嘴就会死。到底应该怎样选择呢?这样,自己任意地制造选择,最终陷入窘境。也就是说,如果反省就选择反省,这虽然是有益的教诲,但是从必须进行反省的前提来说,在此公案中,前提是不可以用手,或者必须进行回答,与之类似,必须进行反省的前提也有这种情况。三界是唯心所现,这是真的。但是被这句话束缚住时,简而言之,即认为我心即全部,这样思考也是滋生罪之子的原因。所以,应该时常重新反省自己自身的行事方法,或者重新思考反省的方法,有必要试着变成大力量人,设身处地的想想。变成大力量人的方法也就是挣脱束缚。为什么不可以用手,为什么必须作答。必须打破这种限制。在此道中修行,必须遵守这一原则的想法,不一定适用于一切情况,有必要对此再次确认。或者也可以说,将之舍弃也未尝不可。应该如此吧。假设,歹徒冲进这里,说大川隆法所说的都是错的。如果不快点把他杀了,他将会对人类不利。也许是那样的。我是宗教家。但如果说因为是宗教家,所以对于暴力就必须是不抵抗的甘地主义,像甘地一样做,那就错了。可能我会反抗。也就是说不能被不抵抗主义或其他观念束缚住。虽然不做任何行动也可以,但是这可能会滋生大恶,不可以增加罪恶。有这样的时候。这时候,人应该果断,冲破宗教者必须如何行事的牢笼,挣脱限制。正因为有限制宗教徒如何行事、规定宗教徒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限制,自己意外的变成小我,出乎预料地制造出诸多罪,这样的时候很多。所以,自己必须随机应变,灵活取舍,必要时变成自由自在的自己。就是这样的。之前的演讲中,我也谈论过正义相关的话题。有时候那些事情可能以正义的形式显现。正义之中也有应该大刀阔斧一刀斩断的内容。事情表现出来的可能是这个方面。有时候为了开拓新道路,正义才以这个方面显现。所以,那些有反省自身习惯、回顾自己自身习惯的人,都倾向于把所有的原因都归结到自己身上。一般来说,这是正确的做法,但是如果只想着是自己的责任,却也不是正确的选择。例如,有时候无法培养周围的人,他们不进步。公司中也是如此。有领导,有下属。下属很多。他们有时候会犯错。认为下属不好是自己的责任,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吾心之所现,虽然这么想是好的,但是与其愁眉不展耿耿于怀,还不如告诉他们“你这做错了,需要修改”,“工作应该这样做,你按这种方法做”等等,干脆利落地指出他们的错误,这样做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明确指出“你的处理方式错了,请按这个顺序完成”,“早上做这个工作,下午做这个工作,这个没做有点问题,要认真完成”,干脆利落的指明问题所在,问题就解决了。但有的人不好意思那样说。他们可能认为部下是思前想后、考虑周全了才那样做,人有很多种,所以什么事都需要自己做个示范,自己不做示范他们就不懂。有人认为在自己示范的过程中,部下会注意到该怎么做,只要自己一步步仔细示范就可以了,但是从整体角度来看,最终这可能造成负面影响。也就是说,虽然自己考虑甚多,为那些问题绞尽脑汁,但是对方还是按照他自己的方式,根本没注意到自己的示范。如果是这样,就应该斩钉截铁一刀切断,这样做就可以。如果不好意思告诉对方他做错了、让他修改,就把这句话写在纸上,然后啪的一下放到桌子上。这样可以吧。正是因为做不到这一点,最终苦恼长期拖延下去,有时候也会给他人带来麻烦。这叫软弱的善人。因此,反省的问题是它会塑造软弱的善人。必须果断地将之斩断。也就是说,虽然平均看起来,那样做没什么问题,但是有必要时常地检查自己,检查自己是否变成了软弱的善人。如果认为自己变成了软弱的善人,就有必要暂时将之切断,让自己漂流在忘却的河流之中,然后塑造更具高度的自己。自己达到那样的高度后,再次审视那些发生过的事,会发现那些至今为止不可见的事情变得清晰可见。因此,反省的问题就是,其一,不要变成软弱的善人。必须时常心思高远。必须时常像坂本龙马一样,用那种破天荒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有这种必要。也就是说,不是有全然不同的视角吗?用这种全然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这也是很重要的。所以,自己可以自由自在的,能够变成大我,也能够变成小我,这种思维方式如同冥想法,二者都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必要要求何时何地都是相同尺寸。没有必要要求身高必须是一百六十公分、一百七十公分。可以变成巨人,也可以变小。这就是自由自在。创造这样的自由自在,有时候进行反省,有时候进行忘却,这些都是法理论。4 想要描绘的影像显现不出来Q:想要在心中描绘的影响不能鲜明的显现出来时,是因为心中的想念带部分有阴影存在吗?有没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谢谢。A:好的,我清楚了。不可以断言说想念带部分一定有阴影。因为有时候祈祷的程度还不够强烈。虽然想着必须想些什么,必须希望些什么,但是有时候,实际上冲动还不够强烈。如果无论何如都想得到某件东西,希望的东西就会逼真地浮上心头。假如现在没有车,任何事都一筹莫展,事情都无法进展下去。你是外勤人员,如果没有车,事情无法进行,这时候应该可以具体描绘车的样子。但是现在你住在市中心,完全不需要车。这时候即使你笼统地想着有车该多好,车的样子也不会出现。有这样的情况。现实是,如果需要搬到郊外时,车的样子会逼真显现,但是虽然想着将来也想要车,但现在想法不那么强烈时,也就是说就算现在没有也能勉强应付时,愿景就不会清晰地显现出来。有这样的时候。所以,请您再次重新考虑下必要性的问题。这是其一。其二,虽然经常使用逼真描绘的方法论,但是并不一定局限于此。我在实现各种愿望时,是不是真的清晰地想着呢?不是的,我一点都没想。只是瞬间在心里想而已。非常抱歉,但我真的是一瞬间地想。想着要是能这样就好了,然后就将它束之高阁。不久之后,或者几年之后,所想就会成真。非常抱歉,我自己的做法与理论稍有不同,我真的没考虑太多。我想着要是能变成这样就好了,然后就将之悬起不再想它。一年、两年后所想之事就会成真。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能够实现与守护灵和指导灵的互通,达到这种状态后,自己就完全清楚自己的全部所想,“时候到了再来啊”然后将它束之高阁,所想成真。对于这种人来说,根本不需要逼真的描绘。所以将自己不是灵能者作为前提,进行自我实现的时候,加强印象,心中强烈所想就会实现互通。因此有可能打动守护灵和指导灵。为了能够打动他们,所以描绘这样强烈的影像。大家也是如此吧,无论如何都想让对方这么做,跟对方说过之后,对方可能同意自己这样做。在公司里也是如此,无路如何都想更换工作,想做这个工作,强烈要求后,工作得到调动。有这样的时候吧。所以,与此同理。如果真的是想的很强烈,那么他人就会说“真没办法啊,如果你那么想要,就答应你吧”,可能有这样的情况。描绘愿景,或者逼真描绘就是实现所想的方法论。这就是为了实现那些事情的方法。实际上,自我实现大部分是接受灵性指导。所以,在易于接受指导的状态下,并不一定需要肉眼可见。不久之后,心里想着所想成真该有多好啊,能演讲该多好啊,几年之后,所想成为现实。演讲之后,心里想着要是演讲的内容能制作成书该多好啊,现在我演讲的内容大部分都被印制成书。今年的演讲会内容明年也会以书的形式出版,所想成真。几年前,我在心里稍微想了想。想着要是能那样该多好啊。但在此之后,我具体的什么都没有想,不久之后,所想成真。创作《日莲的灵言》时,我心里想着有朝一日要是能与大家相见该多好啊,但我是不是清晰地想着到场的听众能达到二百四十人呢?我根本没想。该来的总会来,时机到了所想就会成为现实。所以,请务必了解自我实现的背景。不可以过度局限于方法论。就是这样的。后记读者阅读《冥想的奥秘》一书后,有何感想呢?是否觉得冥想就是自己的切身问题呢?精神统一究竟是什么呢?大家有没有体验到一种亲近感呢?或者有没有想过更加正式的尝试学习冥想法呢?为此,请大家一并阅读《幸福冥想法》,该书内容与修法有关。成为幸福科学会员后,我们可以对冥想有关的内容进行指导,也可以对反省法相关的内容进行指导。借此书出版之际,我诚挚祝愿更多的人可以体验到奇迹的神秘。谨此作为后记。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幸福科学总裁 大川隆法天天读书网(www.book.d78i.com)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