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某事本不该做,也早有明文禁止,只因甲单位率先突破,乙单位明知“使不得”,却觉得,“和尚动得,我也动得”,而照干不误;某问题应该纠正,上级也已三令五申,但丙单位犯而不校,丁单位即觉得“和尚照动不停,缘何让我罢手”,就也处之泰然;某案件理应查处,否则难以服众,但对甲尚未触动,而对乙先开了刀,乙就会埋怨说:“和尚动了没事,为啥我动就不行”,愤愤然很不服气。这种明知故犯、犯而不校、纠而不服的现象,在今天仍不少见,成为刹风反腐的思想障碍。究其原因,大概主要还是有些领导干部畏难手软,对不正之风口说“认真查处,严肃处理”,实际却敷衍塞责,姑息迁就,甘当“木匠”和“泥瓦匠”,用灯草打屁股,一律从轻发落,或者只是抓几个“小萝卜头”交差,拣几个“落地果”了事。因而,要使这种现象逐渐敛迹,不能不狠下几剂苦药。“明知故犯,罪加三等”,对于执法犯法,“顶烟上”和重复“犯风”的,要从速查处,从重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使迷而不返,越走越远,固执错误的人,吞下自己培植的苦果。还有一句顺口溜:“别人搞,别眼气;搞不着,别生气;有机会,别客气”,颇为俏皮地反映了一些人在不正之风面前见怪不怪,得捞便捞,明知故犯的心理状态。对这种人疗救的方法,也应当不只是“生气”而已,而要毫不客气地使他们得而复失,尝点苦头。这样做,庶几可使他们得出:“和尚不该动,我也动不得”的教训。中国是产生“法不责众”这一俗语的国度,一些人习惯于“随大流”。“别人那个咱也那个”,全不问该不该“那个”;“上面咋着咱咋着”,并不管应不应“咋着”。这种盲从主义,也是阿Q心理的反应。其实,一件事是否正确,要看事情本身的对错,而不能只看做的人多少。流行性感冒波及面不可谓不广,但不能因此就认为不是病,倘不及时治疗,也会酿成大疾,甚至危及生命。“人人如此”不一定就“应该如此”;“大家彼此彼此”也难保相安无事,当为至理之言。欲刹歪风,须敢碰硬,严字当头,方可成功。用这四句话赠给有志救治阿Q病和某些患有此病的人,大概会有裨益的。行“自我擦背”之功董伟《讽刺与幽默》第19期有幅漫画,画的是一个人淋浴的情景,画上方标有“批评”二字的浴头中喷出热水,画中央一位淋浴者正用写着“自我批评”字样的毛巾擦背,画面下画龙点睛地注明五个字“背要自己擦”。这幅漫画寓意颇深,它用简洁的线条和寥寥几个字,展现了一位被批评者勇于“自我擦背”的正确姿态,并且告诉人们,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同样不可缺少的,要使批评的“热水”充分发挥洗涤的作用,被批评者首先应有自我批评精神,这样除掉的才能是“油垢”而不是一层“浮灰”。由此,使我想到现实生活中其他类型的被批评者。有的虽也想洗掉身上的灰尘,却由于“怕痛”等缘故,缺乏“自我擦背”的勇气;有的也承认应该“洗澡”,却抱怨批评的“水”太“热”了,不愿站在“浴头”下;有的看起来在“淋 浴”,甚至拿起“自我批评”的毛巾,却不想真洗真搓,摆摆样子,目的只在换取“接受批评”的美名。有一幅题为《挨批的自觉性》的漫画,画的是一个人露出屁股,俯卧在板凳上,准备接受批评者的拍打,但脑袋里却勾出一串字来:“快打呀,一打我就名扬全球了!”——这也是一种被批评者的姿态。上述几种被批评者,虽表现各异,病根却是相同的,都是缺乏“自我擦背”即自我批评的精神。谈到“自我擦背”自然会想到鲁迅的自我解剖。他有一句名言:“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他不像有些人那样,把自己看得洁白无瑕,而是深知自己“从旧垒中来”,“灵魂有毒气和鬼气”,一下“摆脱不开,时常感到一种使人气闷的沉重”。他也不像有些人那样,“脑子里存着许多旧的残渣,却故意瞒了起来”,而是对“旧的残渣”敢于“明言”全盘托出,并无情地“解剖”。彻底地“除去”。正是这种“自我解剖”,才使鲁迅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自我擦背”,对一个人来说,是洁身之术;对于一个党来说,也是强身之道。抗战胜利之初,黄炎培先生访问延安时,看到我们党刻苦自勉,廉洁成风,兴奋之余,曾经意味深长地问毛泽东同志:近代中国一些政治力量,往往“其勃也兴,其败也匆”,贵党会不会重蹈覆辙?毛泽东同志肯定地回答:不会,因为我们共产党人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四十年来的实践证明,我们党正是依靠这种武器,才不断清除自身的污物,保持政治肌体的健康。“不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整党的一切目的都达不到。”《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指出:“犯有各种错误的党员和党员干部,应当主动改正错误,不要等到本单位整党时才来解决。”为了实现整党的伟大任务,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不等不拖,及早自觉地接受批评的“热水”,行“自我擦背”之功。谨防随波逐流董伟面对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有些人采取自相矛盾的态度:一是深恶痛绝,坚决反对;二是随波逐流,推波助澜。这里试举几种表现。一种,是正事邪办。比如,项目立项、企业注册等,这都有明确规定,只要符合条件,应该顺畅解决,不会遇到麻烦。在发达国家,这类事情进入门槛很低,方便易行。但在我们有的地方,却要横生枝节,大费口舌。对这种现象,本来人人深恶痛绝,但有不少当事人不仅不斗争,反而逆来顺受,改变自己,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迎合攻关。有的本来办理机关并没有吃拿卡要的意思,也要主动送上门去,请吃请喝,送钱送物。再一种,是公事私办。有些事情是公对公,机关对机关,单位对单位,比如专业部门报请综合部门审批事项,机关单位通过办公部门转发文件,或协调面见领导,请领导出席某一会议,会见某外商等,本来应该公事公办,马上就办,不得有误。然而,有的综合部门却要推三阻四,拖延时间,逼得专业部门只好登门造访,磕头作揖,或者挖门盗洞,托关系,走后门。有的还要意思意思,浇了油才滑溜。许多经过法院判决胜诉的案子,执行起来也大费周折,也要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使尽浑身解数,才能最终解决。于是,丢了一只鸡,办案吃掉一头驴的情形,时有所闻,让人哭笑不得。还一种,是对于不正之风,你搞我也搞,甚至是,你小搞,我大搞,愈演愈烈。比如,有的地区服务行业宰客,危害甚烈,人人深受其害,谈及此事个个义愤填膺,但一些服务行业职工,却“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抱着不宰白不宰的心态,参与其中,甚至变本加厉。再比如,有的地区教育战线敛财风严重,有的中等专科学校学苗不够,竟出现了买卖学生的现象,引起了义愤。但是,这种交易的结果,买方学校获得了生源,卖方学校和有关教师获得报酬,由于学生到新学校后还可少交学费,有的学生家长也乐见其成,因此都在助纣为虐。只有被卖的学生普遍感到自己受到侮辱,像黑奴一样被人买卖,留下终生的心灵创伤。正确的态度,还是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在此基础上,敢于同各种不良现象作针锋相对的斗争。人人如此,不正之风才能得到扼制。“两面谈”之弊董伟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看人,既看优点和长处,也看缺点和不足,此谓之“两点论”。套用其意,对那种对同一人、同一事,看法迥异的现象,不妨名之为“两面谈”。有位多年的后备干部,一直表现很好,竟长期备而不用,原地不动。他待人谦虚,有人却称之为“虚伪”;工作勤恳,有人名之为“假积极”;屡做好事,有人认为“好显白”;受挫不馁,又被称为“官迷心窍”。于是,在一些人眼里,他的优点成了“缺点”,实绩成了“败绩”,提拔自然是以“有争议”而搁浅了。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颇不少见。承认做了好事,但做事人的动机值得怀疑,效果挑剔不得,但目的应该非议,可谓真伪模糊法,此其一;明明是鲜花,指之为“毒菌”,本来是病疽,偏说成“乳酪”,可谓指鹿为马法,此其二;你说其忠厚,我道其“怯懦”,你说其豁达,我指其“放荡”,你说其有主见,我称其“翘尾巴”,你说其敢开拓,我斥之为“胡乱来”,可谓视角偏差法,此其三;对同一人,忽而称其善,忽而称其“恶”,当此称其好,当彼称其“糟”,当面论其是,背后议其非,可谓变色龙法,此其四;对同一事,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既讲长的好处,又说长了无益,既讲亮了可喜,又说亮了刺眼,左右逢源,莫衷一是,可谓生物眼虫法,此其五……在中国,好像善行和恶行都是源远而流长。这种“两面谈”的现象,也是古以有之,并流布至今的。所谓“人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就是对此讥斥嘲讽的一句俗话。透过“两面谈”,可以看出某些人思想上的偏颇,心灵上的污垢,作风上的不端。染上了信口雌黄的恶习,做人失了正派,办事失了公允,说话失了信誉,形象是大不妙的。为其所伤的人,有的得不到公正的看待和使用,如良骥被困,珍珠沉沙,英雄无用武之地。才气横溢,壮怀激烈的有为之士,因此难酬报国之志,诚乃可惜可叹。诊治这种政治疾病,大概要强调一个“正”字。一要把思想摆正。看人看事的标准,往往受时代和环境的限制,所谓超时空的“好坏观”是不存在的。在古代,女人三寸金莲,弱不禁风,曾被视为最美的形象,在今天早被归为陋习。在非洲,有的民族把鼻子弄豁,耳朵挖洞视为时髦,在我们会感到不可思议。用折射眼看人看事,会以正为邪,以对为错,“头朝下”,把事情看颠倒了。只有矫正视力,才能恢复常态,看出事物的本来面目。二要把心思摆正。忌贤妒能是正确看人的大敌。不能有利则褒,无利则贬。实事求是,一碗水端平,亲不讳缺,恶不掩优,是最令人钦敬的品质和风格。三是要把方法搞正。“眼秤”是不准的,真要正确评价一个人,不能任人蜚短流长,应该有客观的标准和准确的尺度。这个尺子,就应该是事实和工作实绩。空口无凭,有绩为证,实绩在,非议也不要理睬。观念的差异董伟记得前些年,美国和新加坡曾因为一个少年闹了一场风波。一个美国少年到新加坡旅游,他用西方世界习以为常的涂鸦的办法,以色彩涂抹了一辆小轿车。这样做,触犯了新加坡的刑律,因而他被判鞭刑。此事惊动了当时的克林顿总统。克氏亲自出面说情,新加坡方面看在总统面上减刑一半,那个美国少年最终还是没有逃脱鞭笞之苦。这件事在美国朝野上下,包括普通群众中引起轩然大波。新加坡在美国人心里自然留下了不尊重人权的印象。前些时去了北美、西欧几个国家,耳闻目睹的一些事情,加深了我对东西方观念差异的理解。过去只知道美国人不愿意生孩子,不愿意要孩子。这次知道,美国的孩子一出生,可就是“天老大,他(她)老二”了。孩子可以随心所欲,父母却不能严加管教,更不能打骂。倘若动手打了孩子,孩子、亲戚,甚至邻居都可诉诸法律。在公共汽车上、在飞机上,在各种公共场合,都可以看到孩子吵闹无度,父母却束手无策的情景。在从洛杉矶去旧金山的飞行途中,我就看到一个四五岁的美国男孩,在机舱里不时发出尖叫,用拳头敲打舷窗。奇怪的是孩子的母亲和空中小姐竟然毫无反应。昏昏欲睡的乘客们被孩子的吵闹声搞得难以成眠,也是无可奈何的样子。放纵而不娇惯,是他们的另一个特点。不论是普通人家还是富商巨贾,只要他们的孩子未成年,不抚养就是犯罪;成年之后就让他们独立生活,绝不允许躺在父母身上坐享其成。念上大学后,课余和节假日,一般都要打工挣钱,自食其力。一旦参加工作,走上社会,失去工作之后,即使是总统的子女,宁肯去排队领救济金,也不向父母伸手。这就是所谓自立为荣。一些西方人的爽直也让人瞠目,他们很不懂我们的谦虚。有一次我们同外国人会面。我的一位随行人员,因为面貌很符合西方人的审美标准而受到“英俊”“帅气”的称赞。我的同事涨红了脸,矢口加以否认。他这样做自然出于谦虚,按照我们的传统,再漂亮英俊的人也不能自我夸奖,别人称赞也要谦虚几句嘛。然而那位外国朋友却难以理解,满脸不愉快地说:“难道你怀疑我的鉴赏力吗?”有一次,我们到工厂去参观,中午吃工作餐。外国朋友首先问我的一位同事:“想不想吃点东西?”我的这位同事出于谦让,对他说:“我不饿。”结果别人面前都摆上了西餐和水果,我的同事面前竟一无所有。我的同事有苦难言。最后我把我面前的食物分出一部分给他吃。外国朋友不解地看着他,我只好打圆场说:“他对你们制作精美的糕点很感兴趣,因此也想尝一尝。”中国人对妻子和丈夫有外遇颇为敏感。即使在今天的形势下,一般男人也难以忍受“戴绿帽子”。而西方的男人,一般说来对此看得比较平淡,有的甚至认为妻子的男朋友多,正是妻子有魅力的表现。作为一个女人,如果没有其他男人喜欢,丈夫也会对她失去兴趣的。两种“比”董伟人一生下来,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自觉不自觉,每时每刻都在参与各种形式的“竞争”。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竞争”的“优胜者”,也有暂时的相对的“落后者”。在人的一生中,某个阶段成为“优胜者”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一帆风顺,没有挫折,始终是“优胜者”。当然,在人生的某个阶段落后受到或轻或重的挫折,也并不一定是坏事。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才是一个完整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最终的“优胜者”。竞争就是比,没有比较就分不出胜负优劣。人生在世,接触方方面面的人,参预各种各样的事,置身其中才能分上下,见高低。但是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里,从主观上追求什么,比什么,往往因人而异,各不相同。从中可以透视一个人的人生观。学生时代,有的孜孜以求学业进步,有的则一门心思给别人戴“白专”帽子,在搞空头政治中引领风骚。参加工作后,有的人千方百计钻研业务,争取尽早进入角色。我的一位朋友分到机关搞文字工作,除了尽职尽责地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外,还把别人写的稿件认真剖析,仔细玩味,甚至试着进行修改,很快适应工作成为业务骨干。有的则“功夫在诗外”,把主要精力放在拉关系走后门上。几年过去,前者学成一身本事,后者交了不少朋友。“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文革”中参加工作,粉碎“四人帮”后进入机关的那批人,先后走上领导岗位。有的人珍惜这个机遇,求真务实,忘我工作,想给老百姓多干点好事。另一种人则相反,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抓权,捞钱,编织关系网。在人生这段千金难买的宝贵时光中,前者比的是贡献,后者则比着捞实惠。光阴似箭,转眼间他们中的许多人又已到了退休年龄。前者回首往事,没有愧疚和遗憾,谈到职务时,他们总说自己是幸运儿,比自己强的人很多,当上领导的又有几人,感到很是满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晚年闲居生活中,他们无所奢求,只想保持良好心态和健康的体魄。要说比,此时也有一比,就是比身体,看谁的身体好,少花医疗费,给国家节省资金,为儿孙减轻负担。后者自己的钻营尚未结束,又开始为子女谋划前程,靠着关系网把他们安排到实权岗位,提拔成领导职务。后者从孩提开始,就孜孜于取巧,参加工作后脑袋里有张“升官图”,他们有一个贯彻始终的“比”,就是不比贡献,不比德才,只比职务高低,他们干工作同轻松的比,论职务同提拔快的比。看到碗里的,想到锅里的,可谓欲壑难填。把明朝学者朱载堉的《十不足》抄录下来,虽嫌过分刻薄,也可为此种人警戒:逐月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盖上高楼并大厦,床前又缺美娇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来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职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下象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做成,阎王发牌鬼催急。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别学邻家女孩董伟邻家女孩今年30岁,职校毕业多年,至今没有工作。我们是老邻居,女孩是看着长大的。她聪明伶俐,容貌娟秀,是个讨人喜欢的孩子。只是由于从小家境较好,又是独生女,显得有些娇气。职校刚毕业的时候,女孩才19岁,正是如花似玉的年纪,介绍工作的人很多,介绍的岗位有:宾馆服务员、商店营业员、旅游解说员、产品推销员。怎奈这些岗位她都看不上眼,觉得宾馆服务员是侍侯人的,低人一等;商店营业员争争讲讲,幺五喝六,特俗气;旅游解说员爬山涉水,日晒雨淋,太辛苦;产品推销员业务性强,担子重,风险大,也不看好。更重要的是,她觉得这些岗位同她所学专业不对口,她在职校学的是文秘专业,如能对口安排到文秘岗位,一是体面,工作在领导或老板身边,在社会上受尊重,别人投来的是羡慕的眼光;二是旱涝保收,捧的是铁饭碗,一般来说没有下岗之忧,也没有开不出工资之虞;三是工作轻松,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属白领阶层。怎奈这样的岗位很少,没人介绍,在等待中几年时间过去了。几年过后,文秘一类岗位普遍采取发广告、登启示、公开招聘的方式来录取,不用担心没有目标了。但是,这类职位要求不断提高,竞争越来越激烈。首先是必须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还要有较好的外语水平。于是,邻居女孩开始疯狂地补习文化、攻读外语,不惜重金参加名目繁多的函授学习、五花八门的补习班,在此基础上,不放过任何竞聘文秘职位的机会,却都未能如愿。这个地区不少人同邻家女孩一样,都是瞄准数量有限的几个所谓好岗位,一条道跑到黑,拼搏冲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因此出现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景象。其中有的是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也来竞聘文秘职位,好似“用高射炮打蚊子”,实际只有中专文化的邻家女孩与他们竞争,自然不是对手。邻家女孩只好眼巴巴地看着少数幸运儿的成功,自己则与不少人一样,永无休止地挤在狭窄的空间里,苦苦地进行徒劳无益的努力。又是几年过去了,邻家女孩在企业工作的父母五十刚过,都已提前退休,企业的退休金不高,原来就不富裕的家境,此时越发显得窘迫了。30岁的大姑娘,职校毕业这么多年,一直在家吃闲饭,靠父母养活,本来心情不好,父母退休后自然压力更大。在这种情况下,邻家女孩重又想起职校刚毕业时,亲戚朋友们帮助介绍的那些职业。这些职业虽不显眼,也不丢人;虽不理想,也说得过去。遗憾的是,时过境迁,有的职位人满为患,很难挤进去了,有的年龄要求太苛刻,30岁已经显得大了。社会上有些职业十分缺人,而且适合女孩子,比如饭店服务员,高档饭店里都难以招到条件好的,还比如歌厅服务员,收入很高,每天几百元,但是依邻家女孩的思想,她说死也不会接受。因此,也只好继续在家里等待。作为邻居,既哀其不幸(不能就业),又怨其太僵(观念陈旧),并希望她尽早走出误区,迈上新途。别错用了心思董伟要想办好一件事情,做好一项工作,非有股冥思苦想、深钻细研的劲头不行。所谓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就是这么个意思。然而,如何“用脑”,“思索”些什么,是不可一概而论的。前些时候,在一家副食商店里,笔者曾目睹两位售货员在“思索”“死猪长肉”妙法。其中一位对小块肉的研究颇深,他说肉打不起砣时,拿起一块砸过去,称盘就可以拾起头来。另一位看来懂点物理学,也更善“动脑”些,说这符合“加速增重”的原理……两人“思索”的结果,自然是小块肉越用越勤,砸秤术大见长进。也在不久前,我去一家医院看病,遇到一件对“证”下药的奇事。那天在我前面就医的病号,和我病既相同,病情也仿佛。然而医生诊断之后,竟开出两张大为不同的处方。前者药多而价贵,后者量少而价廉。事后得知,原来这里实行两种奖励:一曰公费包干节余奖;一曰转账药费超额奖。因我们所持证件的不同,也就药量多寡而相差悬殊了。在这位善于“思索”的医生笔下,这差别不是“溢于纸表”吗?由两则见闻,想到在致富中的一种说法,叫“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我不知这话有没有“注脚”。不过若照有的人理解,以为致富不该有任何“框框”,只要能富起来,手段和方法是可以不必计较了。对此我就不敢苟同。富,人所欲也。讲究物质利益原则,无疑是正确的。但倘使迷上“钱眼儿”而不顾“心眼儿”,就很有些糟。至于背离劳动致富的要求,不择手段,坑蒙拐骗,巧取豪夺,把自己的“富”建立在损害他人的基础上,用别人的痛苦换取自己的幸福,恕我直言,这距一个守法公民的要求就不知相差几许了。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在生活中追求什么,向往什么,也是有没有这种精神的体现。多想着别人,不但不侵害别人的正当权益,而且总是尽力去维护和发展它,这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真谛。“思索”内容的不同,不仅说明不同人觉悟的不同,也势必影响到我们事业的兴盛。脑子里只想着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其实是在给当前的大好形势抹黑。“意思”里的意思董伟有些词,看似平常,真要考察起来,也颇费解。比如,这“意思”一语,就很难用一句话确切表达其含义。漫步街头,看到几位穿着入时的青年,一路嬉笑打逗,来到食摊前,逼着其中一位“买吃的”,这位青年不甘“破费”,拒不从命,结果招来同声斥责:“哥们不够意思!”这时的不够“意思”,大抵是抱怨“不讲交情”“不够义气”的意思。闲去朋友家小坐,他的适值妙龄的“公子”,正斜依在床上摆扑克算命,看他满面倦容、百无聊赖的样子,我忍不住说:“不好干点有意义的事吗?”他懒懒地答:“没意思,干啥都没意思!”这里用“没意思”,则含有“索然无味”“毫无情趣”的意思。偶与供销人员出去售货,承收单位是一家理应接收产品的转销站,我自信“公事公办”不会有误,没想到,办事人员看一眼我手里瘪瘪的提兜,淡淡地说:“合同执行完了!”我赶忙掏出合同书解释,他又冷冷地说:“仓库装满了!”我正无可奈何,同来的那位老供销低语:“你不明白意思,现在必须意思意思!”他拿出预先准备好的“红包”递过去,悄声说:“一点小意思!”“你这是什么意思!”那人口里“一本正经”地拒绝着,手却不由自主伸过来……“仓库满是确实的,念你们远道而来,挤挤吧!”货就这样收下了——这一连串的“意思”,已经不只是简单意义上的意思,而是具有“物质”的含义了。“意思”是个中性词汇,本没有固定的褒贬的含义。但在这样一些场合里使用,成为一些人的生活信条和追求,就变得可憎又可虑了。讲究“够意思”,为“哥们”无所不干,甚至两肋插刀,不问情由,就大打出手,往往要酿成大错,有的还会稀里糊涂地触犯刑律,导致锒铛入狱的后果。厌弃平淡的生活,觉得“没意思”,千方百计寻求刺激,也易成为精神污染的牺牲品。至于把自己的职权当作谋取私利的特权,利用份内工作索取份外报酬,礼多不怪,对别人的“意思”一概笑纳,其危害性就更大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丰富的内涵,让“意思”里尽量少点不够健康的意思,也应该包括在其中。浑身散发着霉气、晦气、铜臭气,把封建行帮习气带进来,浑浑噩噩地打发时日,甘为金钱醉似泥,都是不足取的。确立远大的理想、志向和抱负,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是应该孜孜以求的目标。还要治“蝗”董伟早些年,曾看到方成的一幅漫画:两个蝗首人身的怪物,对坐在餐桌旁,正大吃大嚼苞谷菽粟。那餐桌后大片田地凋零残败,一片凄凉的景况,活现出蝗首人危害惨烈的情形。我佩服作者的想象力,他把“吃劲十足”者的丑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但也隐约觉得,这毕竟是漫画家的夸张。因为我虽土生土长在北方,对南方和中原的蝗虫,还是早有耳闻的:夏天的烈日下,蝗虫铺天盖地而来。呼啸而下,不消多时,就将成片的禾苗一吃而光……这种骇人的景况,曾屡见于各种文字记载:“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于谦诗);“捕蝗捕蝗,官民齐忙,掘地纵火蝗飞扬”(崔旭词)。然而,后来听了一则真实的故事,却使我对方成这幅漫画,有了新理解。事情是这样的:某饭店下水管破裂溢水,请配管工修理,未等动手,首先盛情款待一番。但是修过一次后照样漏水……如是连请十三次,连吃十三顿,却仍然没有修好。最后饭店职工才悟出缘由:原来每次检修,人家都巧妙地留下一点“尾巴”。就这样,吃出滋味,尝到甜头的配管工连续吃;看出门道,馋涎欲滴的煤气维修工、电工也寻找借口,接踵而来——吃。饭店终于经不起吃,关门黄铺了。——我于是完全佩服了方成画笔的犀利,他对蝗首人“能为”的概括,也是贴切而精当。现在,蝗虫肆虐的情况少了。那原因我虽说不明白,但总不会是由于把禾苗拔来放在蝗虫嘴边,让它尽兴而吃,等吃腻歪之后,才不再来捣乱;也不会是由于像旧时愚昧落后的人那样,尊它为“蝗仙”,让它享受人间香火,感动得它发了慈悲……大抵是人们同它作了斗争,采取了治蝗灭蝗措施的结果。诸如:施用化学农药,毒杀虫卵,从内部增加抗原,等等。我于是想到了斗蝗的方法:譬如那个饭店,从一开始就不卑不亢,不干引蝗入室的蠢事,此其一;一旦陷入蝗围,电霸、水霸、煤气霸纷至沓来时,也不暗气暗憋,坐以待毙,而诉诸社会舆论,寻求各方支持,此其二。总之,不能硬挺着挨吃,更不能主动送上门去请吃,才能避祸。要不得的口头禅董伟在握有实权的一些管理岗位上,有一句口头禅:管理管理,不管不理。意思是说,负有管理职能的部门、单位或个人,如果照章办事,遵章守纪,一老本实,低调行事,没人怕你,也没人理你,没人把你当回事;如果你用足用活职权,甚至滥用职权,无事生非,鸡蛋里挑骨头,让下面知道你的厉害,怕你,必然转而维护你,恭维你,请吃请喝给好处。这样的例子颇不少见,某市公安局税检分局前后两任分局长的对比,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后任分局长严以律己,清正廉明,依法行政,一丝不苟,虽然赢得了尊敬,但同客户没有私人交往,两袖清风,门可罗雀。前任分局长充分利用职权,对企业经营者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老板,动辄以打击偷税漏税相威胁,逼他们就范,搞得他们心惊胆战,围着他团团转,听任他敲诈勒索。当然,像前任分局长这样的管理者也属个别,已受到法律制裁。对于大多数有吃拿卡要行为的管理者,还是教育的问题。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把住关口,不让素质低下、不符合标准之人,通过贿赂等不正当手段混进执法队伍。这种人一旦掌握了管理权,必然运用手中权力,补回“投入”,捞取更大的“实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对于被管理者来说,也应该强筋健骨,敢于斗争,不能任人宰割。而要如此,应该遵纪守法,完善自我,做到无懈可击。而不要心存侥幸,希望用小的“付出”,换取大的“便宜”。须知,这样做的结果害人又害己,对国家对个人都没有好处。一些颇有阅历的干部,早年间有一句来自切身体会的口头禅,叫:“好事往前赶,坏事往后拖”。意思是:有些事关干部、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情,一旦上面有要求,有规定,有政策,要抓紧落实,以免夜长梦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有些违纪甚至违法的问题,从当事人的角度讲,慢处理比快处理好,晚处理比早处理好,冷处理比热处理好,越往后拖越有利,有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不了了之,也说不定。这样的例子挺多,比如在职工工资、奖金、福利待遇等方面,都有一些规定、政策,起初和后来不一样,起初宽松,后来严格;起初随意,后来规范。这些变动从长远看,对国家有利,对全局有利,也维护了职工的根本利益。但在一段时间,对职工暂时利益会有影响。“过去定的就定了,不定的以后再不定了”,这是一些领导挂在嘴边的话,是对这种现象简明扼要的概括。诠释后句话的例子也不少。比如有些违纪案件,刚开始发现的时候,上面高度重视,下面众目睽睽,都很关注,成了议论的焦点,如果趁热打铁,抓紧处理,不重处难平民愤。如果拖下来,上面关注点转移,下面冷静度增加,自己再做点工作,处理就轻多了。有的甚至是违法案子,时间拖长,看法也会发生转变,再有说情风作祟,最后公正处理起来也很难。我并不欣赏这个经验之谈,而且希望随着依法治国步子加快,法律、规章日臻健全和完善,“好事往前赶,坏事住后拖”这个经验,最终走向失灵。“摆平”,是目前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人的一句口头禅。所谓“摆平”,表面意思是“把难题解决了”,暗含的意思是,采用不规范的、非常规的、意想不到又行之有效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只能做不能说的办法,解决了一桩棘手的难题。在解决问题的手段中,有的是违纪的,有的是违法的,往往都摆不到桌面上。而且这种“摆平”,一般都应归在“私了”的范畴,不“经官”、不“履法”了,解决问题完全靠利害关系、利益得失等非法律因素。比如,一个地区,两位领导因为干部安排上产生分歧,发生矛盾,闹得不可开交,以致在协调干部问题时,甲提出的乙不同意,乙提出的甲不赞成。两人互不对话,各不相让,以致不仅讨论干部的会议开不成,研究其他问题也要由第三者传话或者递条子。后来有人帮助做化解工作,不是采取正常渠道,而是让每位领导都做点让步,甲最想提的干部乙放一马,乙最想使用的干部甲让点步,结果关系得到缓和。这位做工作的人称自己已将此事“摆平”,颇为得意。有些刑事案件没能依法办事。如司机酒后驾车肇事伤人,甚至致死,本来应该追究刑事责任,司机给受害者本人或者家属一笔数额不小的钱将其“摆平”,受害者不再起诉,法院不诉不理,司机平安无事。甚至有的杀人致死的案子,采取贿赂办案人或者重金买通受害者家属的办法,也把故意改为“非故意”,使杀人犯,没有受到应得的惩罚。“摆平”之风不可长,应该人人自律,不参与“摆平”,并增强抵抗力,让别人想摆也摆不动。盲目酿苦果董伟“文化大革命”期间,二十几位大学毕业生同时分到鞍钢的一家炼钢厂。这个厂的革委会主任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这批大学毕业生训话,具体内容没人记得清了,最精彩的是以下几句:“大学毕业生分到企业接受再教育,要不怕辛苦,不怕脱离所学专业,越是艰苦,越是不结合专业,越有利于接受再教育。”“什么叫接受再教育,就是放下臭架子,向工人师傅学习,工人咋干你咋干,工人穿得随便,你也别像个‘客( q iě) ’ ,工人说话带脏字,你也别文诌诌。几年以后,把你放在工人堆里应该认不出来。”按照革委会主任的要求,这些大学生在远离专业又非常艰苦的环境中,一丝不苟地接受着再教育,虔诚地惟妙惟肖地向工人师傅学习。但不少人只学了表面皮毛,没从实际出发,适得其反,效果很糟。工人,特别是在艰苦环境中工作的倒班工人,每到大夜班的时候,又累又困又乏。躲在哪个角落里睡觉,劳动纪律不允许,也很不安全,冬天里又太冷,因此往往聚在休息室里唠闲嗑,讲笑话,笑话往往是带有腥味的。大学生当时二十几岁,都没有结婚,开始听了黄色段子不好意思,听常了,习惯了,也无所谓了。偏偏有个大学生想起了革委会主任的“训话” ——“工人咋办咱咋办”,也开始学说黄段子。他喜欢读书,“文革”前看了不少杂书,包括《金瓶梅》之类,因此讲的段子不仅更艳,而且有文化含量,比工人讲的还有吸引力。于是每逢坐在休息室里,大家都逼着他讲笑话,一定要带色的。他则挖空心思地给大家讲,头脑中的挖没有了,就现编,久而久之,他成了有名的笑话大王、黄段子高手。这位大学生也是积极上进的,活干得好,能吃苦,并很早提出入党申请,但讨论他入党时,常讲黄段子成了问题,并因此入不了党。盲目学酿成了苦果。二十几个大学毕业生中有一位三年后当上了副段长,他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星期假日从不休息,脏活累活干在前面,放在工人堆里差不多认不出来了。当上副段长后,在工作方法上按照革委会主任的要求,他也注意向老工人出身的段长学习。他特别欣赏老段长解决矛盾的方法,老段长从不成篇大套地批评人,有哪个工人有了毛病,他半真半假、半嗔半怪地骂几句,犯有缺点的工人也半顶半吵地接受批评,顺顺当当地改正不足。如果有两个工人有了矛盾,发生争执,老段长解决的办法更独特,往往是这个打一拳,那个踢一脚,两个人服服帖帖地接受了这种方式的调节,握手言和。有一次,这位大学生也遇到了两位工人打架,他很高兴有了学习实践老段长解决矛盾方法的机会,不由分说,上去一人踢了一脚,口里还骂骂咧咧的,正当他等着出现老段长解决矛盾的效果时,却看到两位工人同时怒目圆睁,伸出拳头砸到了他的头上和脸上,并愤怒地向他发出质问:“为什么打人?打人侵犯人权!”这位大学生为此特意在全工段大会上作了检查。盲目学又酿成苦果。二十几位大学生中有一位最早被评为厂先进的同学,他入厂两年后,在整模车间当了班长。整模车间既累又脏,烟熏火燎,他干得十分出色,并有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发展潜力很大。作为班长,他负责指挥吊车。按照操作规程应该两个人配合指挥,一个人在这边指挥,一个人在另一边观察,才稳妥可靠。工人出身的老班长经验丰富,可以独自完成此项工作,一人干两人的活,尽管这是违犯操作规程的。这位同学忽视了同老班长业务上和经验上的差距,也采取了老班长的办法,一个人指挥,结果钢锭模偏置在中注管上,发生倾倒,正好砸在这位同学身上,当场致死。盲目学这一次酿成了悲剧。三十几年过去了,那位革委会主任的一番简短讲话,竟然导致这么多意想不到的后果,也是他始料不及的。相信明天会更好董伟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所在市的市委主要领导首次出访日本,回来后感触极深。他绘声绘色地讲述所见所闻,听得我们这些从未走出国门之人如醉如痴。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参观了日本几户普通人家,看到家家备有电视之后,回来后曾经在会上发出感叹:“中国什么时候才能像日本那样每家都有电视啊?!”大约在他讲这话不到十年的90年代中期,中国城市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普及了电视,而且一步到位绕过黑白阶段用上了彩电。现在不少人家不是一部而是两部甚至一人一部互不干扰。到了上世纪末农村也基本普及,中国几乎成为世界上使用电视最多的国度。前几年我见到这位早已退休的老领导同他谈及此事时,他又发出一串感叹,说当初做梦也没想到会这样快。大约上世纪90年代初,我所在省的省委主要领导曾在多个场合讲过一件事,就是他看过不少国家的高速公路上跑的不是小轿车,就是集装箱,没有像我们这里都是敞篷货车。他为此发出一个期盼:什么时候我们高速公路的货运也能做到以集装箱为主呢?十几年过去了,这个过程似乎来得没有普及电视那么快,但集装箱眼见逐年增多,呈不声不响渐进式发展。在最近刚刚竣工的双向八排道沈大高速公路上,我终于惊喜地发现:在这条路上,集装箱已经取代敞篷车成了货运主角。转眼到了世纪之交,在中国大地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人们欣喜地发现,在城市里人生“衣食住行”四大要务,从总体上讲,“衣食住”三项逐渐接近发达国家,只是在“行”上差距尚大,他们家家有小轿车,而我们还是自行车代步。于是,又有人发出感叹:“轿车进家庭在中国可是遥遥无期的事呀!”话音刚落,随着中国汽车生产风起云涌,进口轿车降低关税,轿车开始进入家庭,而且势头强劲。且不说北京、上海那样的特大城市,就是笔者所在这样的城市,目前每月私家车增量也在千辆以上。据说由于势头太猛,导致交通不畅,国内有的城市已开始采取控制性措施。前些年朋友们聚在一起,还常慨叹于我们同发达国家环境上的差距。笔者十年前去过加拿大的多伦多市,那里秋天生机勃勃,五颜六色的树叶比春花更艳丽,妆点得秋天比春天更壮美,给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回来后我曾专门写过一篇散文,除了由衷赞叹异国美景外,还探讨过何以我们这里秋叶枯黄一派肃杀景象,记得当时得出结论是气候异样。没想到今年秋天,当笔者乘车行进在新改造完成的沈大高速公路上,看到隔离带和公路两旁的树叶,也现出红得耀眼黄得透明的风姿,连落叶最早的杨树也加进其中。这时我才明白,主要是树木的品种使然。如果再看到服务区的精美欧式建筑,加上其间停留的成片集装箱,仿佛置身国外。这时我已不怀疑有一天环境也能赶上外国。只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让你吃惊的事情真会越来越多,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已经不是梦。感激春风董伟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季节。清明过后,气温回升,春风荡漾,冬日的皑皑白雪消融,枯黄的草木泛青。转瞬之间,绿树成荫,野花遍地,迎春花、桃花、杏花、梨花,绽放枝头,大地捧出了万紫千红的景象。在造物主造就春天的过程中,特别是树木抽芽发绿的时节,气温和阳光无疑起了主要作用,同样不容置疑的是,春风吹动也起到关键作用。据长期生活在大山里的人讲,树木经过一冬的休眠,树干僵硬,树皮呆滞,水分营养上不去,必须经过和暖春风的摇动,摇活了树干,摇软了树皮,树木逐渐活络柔润,水分上升,树浆上涌,树才能苏醒过来,返青发绿,长出新枝嫩叶。在山里,窝风的地方树木发绿慢,就是这个道理。“春风吹,春风吹,吹绿了柳树,吹醒了青蛙,吹来了燕子,吹红了桃花”,学生课本中这几句话,形象地勾勒出了春风对妆点春天的贡献。春风对树木的作用,古人也已知晓,于是就有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瑰丽诗句。其实,在自然界里,空气流动产生风,有各种各样的风。不只是和暖的春风吹拂万物萌动,浩荡的东风能涤荡冬日的残雪和污泥浊水,夏日的晚风也可以吹散汗渍带给人清凉,秋天飒飒的金风播撒稻谷的芳香传送丰收的喜讯,冬天的朔风卷起漫天大雪妆点令人绚目的银色世界。风还是可贵的能源,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染能源。据说,全世界可以利用的风能资源约有100亿千瓦,比陆地水能资源多十倍,其中我国风能资源的储量就有16亿千瓦。可见,风能利用,大有可为。当然,风有时也能增添人的烦恼,干旱季节的熏风,三九天凛冽的寒风,夏日里恣肆无忌的飓风,从窗户眼儿吹进的贼风等,要造成灾害。但是,总起来说,风是可爱的,无风的世界会死一般沉寂,生命都难以存在。由此,想到社会生活中的风,也是十分宝贵、不可替代的。比如,一个国家要有好的民风,一个政党必须确立好的党风,一个集体需要树正风,一个干部应该具有良好的作风。还有,一个单位不能一滩死水,应该吹起改革的东风,开拓创新,增强活力;一个人有了缺点、错误,不能坐视不理,应该细雨和风,进行批评帮助,促其改正;对于不良的社会风气,特别是腐败现象,不能听之任之,需要刮起强劲之风,摧枯拉朽,采取行政的、法律的、文艺的、舆论的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扫而荡之,根而除之。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积弊,包括阴暗面、落后面,甚至腐朽的东西,我还主张吹点“鲁迅风”,不妨以鲁迅“锋利、冷峻、精辟”的笔法,对其进行抨击、鞭挞、针砭和嘲讽。“上政不臧,下民以刺,风雅浸声,变音以起。”鲁迅的杂文蕴涵深邃,以小见大,旨微语婉,写的是“一鼻、一嘴、一毛”,揭示的却往往是社会整体或某个领域的“全豹”。他五洲风云激荡于胸,三山雨雾凝聚于眼,笔下虹霓彩霞并映,大路小径相通,既有纵的穿透,又有横的旁及,确能启迪心扉,催人猛醒。更多的人学学鲁迅精神,拿起搏击的武器,社会积弊和腐败现象将无处遁形。总而言之,我喜欢自然界因应时令的季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正风。但是,在自然界里,我偏爱春风。并认为,没有春风,就没有姹紫嫣红的春天。后记董伟我已届“耳顺”之年,多年来从事过各种各样的工作,阅历较广,对人生的感悟颇多。这本书试图把这些人生体验粗线条地勾勒出来,颇像中国画中的写意一样,故此名为《人生写意》。书中的每篇短文都是有感而发,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不少篇什运用白描的写法,寓理于事,把道理融入到叙述之中,将问题典型化具体化,力图形象地展示人生,在辨明是非、搞清道理、培养感情、坚定信念等方面,给读者特别是年青读者以启迪。人生是万花筒,每个人都力求用完美的行动来创造自己的人生,也会不自觉感受着远在天边近在咫尺的形形色色的人生。上了年纪之后,书写人生有了更为方便的条件。这不仅因为,年长之人饱经沧桑,见多识广,还因为,随着年龄增长,人生姿态也需要相应做点调整,就是应该逐渐学会“做减法”,即功名利禄名誉得失该减了,遗憾失意好高骛远该减了,“当年勇”和“千年忧”也该减了;与此同时,应该逐渐学会当观众,实现由演员向观众角色的转变,以空前轻松的心态看待一切,回归一种孔老夫子说的“老者安之”的闲适,从而获得冷静观察事物、客观评点是非的大气,获得清心寡欲、超然物外的从容。人生是教科书,每个富含得失荣辱的人生都会给他人以启迪。借鉴别人的经验,瞄准成功者的坐标,脚踏实地地走自己的路,都来创造无悔的精彩人生,世界就会更加美丽。作者2005年 8 月 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