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出来,有哪些期待值在左右你的行为,这其中也包括没有意识到的期待值!人的期待值在发生影响发生作用的过程中,在引导人的行为过程中,并不取决于行为人是否意识到了这个期待值的存在,是否有意想要这么做。 找寻出来,你对其他人有什么期待值,你能满足其他人的哪些期待值。 对在儿童时期接受的不良影响认识得越深刻,就越容易发现潜藏的对自己和对他人的期待值。由自己的生活经历造成的期待值也同样如此。在这个方面我们要注意的是,有些话语能把人的期待值不由自主地引导到某一个特定的方向,这类话语很有可能就是构成预感自行实现的重要线索。有的时候,一个人的长相就可能会引发出其他人的期待观念,例如,尽管我们根本不认识一个人,但是就因为她和以前的一个女友长得很像,所以我们就认为这个人挺可亲的。这就是说,如果我们期待着一个人是可亲的,那么我们就会对他抱以热情,并立即发现出他身上可爱的一面。 人的期待值常常是和某些特定的长相联系在一起的。例如戴眼镜的人在常人眼里是有学问的,勤奋的,缺乏幽默的;金发女郎常被看作是性感的;一个人如果衣着讲究,别人就会以为他有学问;一个人的长相如果能引起好感,那么别人就会认为他是聪明的;甲某和乙某长相相似,别人就会把乙某的性格特征转移到甲某身上去。很多人都会顽固地坚持这种以往形成的固定概念,因此要想改变这种偏见是很困难的。 既然这就是我,那我就这样了每个人对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在社会上的吸引力都有一些相当顽固的看法。这种对自己的看法形成于儿童时期,滋长于童年时期的土壤,在生命的发展中逐渐形成定势。在以后的生命长河中,人们一直会以这种自我价值观为原则生活。在自己的各种生活经历中,人一般只会汲取符合自己生活观念的东西,其他的东西则被过滤掉了。于是预感自行实现不断得到加强。 因此如果一个女人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单独度假,就有可能引发并发现,她甚至不敢一个人外出旅行。 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的空间思维能力不行,他学习建筑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抑止;一个人觉得自己一向行动缓慢,他的内心中就不可能萌发学习滑雪的愿望;一个人觉得自己非常胆怯,他就很难高傲起来;觉得自己很无聊的人,一般就没有兴致去找别人攀谈;一个人看不起自己,就不大容易觉察出别人对自己的尊重,或者他会把别人的尊重看成是对自我消极评价的印证。 你能设想自己找一个周末单独出去郊游,或者独自一人外出旅行吗? 你能设想去学滑雪训练操吗? 你能设想单独去上交际舞初学者培训班吗? 海伦在一家女性用品商店当营业员。星期六,她非常不情愿地独自一人坚守柜台,她站了整整一天,老板娘对她表扬了一番。海伦对此的评价却是:"她从来就没有信任过我,这哪里是什么表扬,还不是因为我,她觉得轻松了。" 一个从不相信自己的人,常常会把自己取得的成就归功于其他外在因素。英格博格给自己的厨房设计了一个方案,而且还画了图。厨房设计专家见了她的设计大为惊讶,她自己却不以为然地说道:"这没有什么了不起,各类厨房广告书上都有很多范例,至于画图嘛,那是我从父亲那儿学来的。" 一个人如果把成功归功于外在因素,而把失败归咎于自己,这表明他对自身价值的评价是消极的。这种人即便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认真学习,艰苦工作,他们仍然不把自己的成功看成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会不断地寻找外在的原因,直至自己的消极期待被证实。这样做表面上好像有它的好处:既然不能改变自己,就不用给自己施加压力了,也不必努力去求上进了。反正到头来总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种人会把失败看成是必然的结果,因此自己也就不会感到有什么可失望的了。 这种人即便在取得成功后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消极期待是错误的,他们的思想观念仍然不会有丝毫改变,这就是所谓的期待惰性。人的期待值和偏见一样是相当稳定的,而且会以各种方式抵制有可能出现的变化。一个人一旦认为自己无能,他就很难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 这种顽固的阻力会给女性带来严重的后果。早在童年时期她们就已经通过大人的灌输知道自己的生活道路应当是怎样的,这使得她们沾染上了严重的后天依赖性。她们觉得自己必须要依赖别人,觉得凡是和自己有关的事态的发展,自己都缺乏控制能力,而且她们还会认为,这种无法驾驭事态的问题将永远无法改变,因此她们不得不寻求社会依靠。她们需要有一个人对自己说:"这是对的!你做得很好!你是好样的!"其实说穿了,她们自己并不相信这种鼓励。 女人很少把自己看成是自己人生道路的开拓者,因此她们很少主动地、有意识地为自己和未来承担责任,她们总是不停地唠叨,认为是命运主宰了自己。不管她们在工作中拿出什么样的成绩来,不管她们的主张实施得多么完美,她们在内心深处始终坚信自己是无能的,需要依赖别人。在最好的情况下,她们也只会把自己看成是虚张声势的人,所谓的长处不过都是装出来的。 克服这种现象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首先我们要以全新的姿态面对成功和失败。我们应当不断地鼓励自己:"任何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我有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我要冲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打破传统的规则!"这才是追求自我价值的王者之道。 如何避免依赖别人,方法很简单:尽早去体验如何控制他人和他物。什么是控制? 控制就是能对事态的结局发生影响:如果我有胆量爬到墙上去,我就能摘到樱桃;如果我努力,我就能获得好成绩;如果我睡觉太迟,我就会累;我如果不提要求,别人怎么会知道我有什么要求呢!但是过去的事情是无法纠正的,人能掌握的是自己的未来。 一个人要么觉得自己的生活是一成不变或无法改变的,要么敢于去改变事物,使之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变化。 依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所得。既然是后天所得,我们就能把它抛弃掉。如果我们为自己制定一个计划,并按照这个计划行事,我们就能一步步地认识到,事物的发展是有因果关系的,某一个特定的行为必然会引起某一个特定的结果。 一个女人如果害怕会有不祥的事情发生,所以不敢离开家庭半步,那她刚开始就该尝试去一点点地向外行走,这个时候她会发现:什么也没发生。这种措施她可以分阶段实施:先是想象自己要出去,然后和别人出去,再往后就独自一个人到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去。 这个方法中最困难的一个环节就是如何鼓励自己去有所行动,这是因为依赖惯了别人的人,他们的行为总是消极的。微笑在他们的脸上总是具有消极的含义,尴尬的时候他们微笑,没有把握的时候他们微笑,谦逊的时候他们还是微笑,但是笑来笑去他们却始终什么都不干。他们始终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对事态施加影响。他们希望的是,只要自己微笑,只要自己静静的什么也不做,生命的苦酒就不会倒进自己的嘴里。难道说生命的酒杯里盛放的永远是苦酒吗? 消极有的时候能给人带来轻松。有一位女性在我这儿做实现意志的训练。在过去的两年中,她一直回避争取项目员的职位,对此她是这样说的:"我根本不用去考虑我是不是能成功,我是不是和其他同事一样能干,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坐在我的办公桌前,整理需要存档的材料。除此以外我什么也不需要做。" 这种消极观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有关人员做过一项调查,要求试验人员给文章校对。校对时的环境非常吵闹。那些认为自己无法排除或减轻吵闹的人,认为自己给吵闹整苦了;还有一批人,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摆脱吵闹的环境。两组人的吵闹环境完全一样。试验的结果是第一组人的工作质量明显低于第二组。 即便试验人员所怀有的信念是错的,但是仅仅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控制吵闹,所以他们的试验结果仍然比第一组好。 其他一系列试验表明:人如果不能控制某一个局面,他就会把这种经验移用到其他局面上去。他们对自己的期待是,对以后其他一系列事件我都没有能力施加影响。于是他的行为就变得消极了。 有两位研究人员给若干个大学生做了一项试验,试验分有解和无解两种:把两张扑克牌放在一个试验人员的面前,一张是红心,一张是黑桃。其中一张的后面藏有奖励。有解就是说奖励的摆放是有规律可言的,它永远在黑桃后面;无解就是说奖励的摆放是任意的,没有规律的,奖励的发放也是任意的。猜完后,要求试验人员把房间里扰人的嘈杂声关掉。那些拿到有解扑克牌的人迅速关掉嘈杂声,而拿到无解扑克牌的人则无所谓,根本没有去关掉嘈杂声。如果一个人并没有做出什么成绩,但却获得奖励,其情形也和以上试验大体差不多。这里的关键并不在于人们的反应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重要的是人们有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与之有什么关系。不加选择的奖励,而又不知道榜样在什么地方,这种方法所起到的作用和不加选择的惩罚是相似的,只会抑止,不会促进。 学生在这个试验中没有表现出竞争的劲头,他们倒是很想退出游戏。拿到无解扑克牌的学生则在一边为哪张牌后面有奖打起赌来。 女性在幼年的时候得到的教育如果多半是依赖性的,那么长大成人后,她们的行为举止多半也都是依赖性的和消极的。还是小姑娘的时候,她们所学做的游戏就是要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注重和谐,小朋友们一块儿玩的目的是大家都在一起,而不是要比个高低输赢。如果有谁胜了,喜悦之情是不会说出来的。大家应当摆出谦虚的样子来给别人看。正是这个谦虚的外表扼杀了人追求成功的欲望。谦虚这个成问题的道德品质至今仍然在得到大力的颂扬。萨比娜11岁,考试得了满分,她高兴地跳了起来。老师立即要求她不要这么高兴,否则别人会伤心的。但是男同学拿到好分数大吵大闹的时候,老师却从来不批评他们,从来没有要他们安静。明显地表现出自己比别人强是一种不好的作风,而拿到坏分数也是不好的。萨比娜不知如何是好了。 人经常会把自己的生活经历一概而论,就是说把自己在一个方面所取得的经验用到其他方面去,因此一旦某一个经验是消极的,就会对生活的其他方面产生消极的影响。 一概而论的做法使得丰富的生活变得单调了,人们不必为生活的方方面面拿出自己的态度和观念,只需回头看看有没有经验可循即可。这难道不是一个好处吗? 但是遗憾的是,恰恰是这种做法使得人生中的消极期待在人的潜意识中积淀下来。 要想根除后天依赖性,仅靠一两次成功远远不够。自以为缺乏驾驭生活的能力,这种观念是在人生的旅途中缓慢形成的,因此想要改变它对人的反应能力的消极影响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实验表明,缺乏驾驭能力(后天依赖性)会造成三种后果:积极行动的激情受到了抑止;对成果的敏锐感受到了影响;人变得容易感情用事。 把上面这三种后果和许多女人的表现相比较,其相似程度是非常惊人的:恭顺,消极,缺乏荣誉心,容易受到伤害,感情用事,对自然科学和数学没有兴趣。 既然前面已经说到过,后天依赖性是可以摆脱的,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最有效地摆脱我们身上的后天依赖性? 首先要明确一个目标:让新的思想观念在自己的内心中扎下根来,坚信我可以驾驭我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 由于具有严重后天依赖性的人同时也是非常被动消极的人,因此对待这些人的第一个障碍是:如何才能让这些人行动起来。第一步首先要做的是,让他们认识到有必要有所行动,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在必要的情况下甚至要强迫他们这样去做。他们必须学习如何行动。他们很有可能在自己的意识深处认为,这么去做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是尽管如此,仍然要强迫他们打破自己的思想观念。这种努力如果失败,便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为他们就会觉得自己的心理得到了证实。有一点非常令人遗憾,即便他们取得成功,他们也经常会以一种消极的方式来对待成功。 令人欣喜的是,积极的期待同样也是不容易改变的。一个人一旦相信自己的行为能够对事物的发展发生影响,那么其他人就很难动摇他的信念。 话又说回来,许多人都有这么一种经验,自己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到非常自信,但是换一个环境就有可能感到不自在,就可能需要依靠别人。 有的时候,一个人所怀有的消极期待本身就可能使人觉得事物的发展是无法控制的,足以引发依赖性。如果一个人事先就预见到事物的发展是可以控制的,那么这种积极期待的本身也足以激励人去采取行动。这也是同样的道理。 老师先布置给学生一道做不出的题,然后再给他一道容易做出的题,学生就很有可能连容易的题也做不出。同样的一道题如果换个老师,学生就可能会轻而易举地做出来。 人们在面对困难的局面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性同样也会转移到不那么复杂的局面上,这种由复杂向简单的转移要多于由简单到复杂的转移。一个人如果经过认真复习仍然把期末考试给考砸了,那么以后即便是简单的作业,他也有可能做不出来;但是反过来,一次小测验没做好,倒不一定会对期末考试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 委靡不振是依赖性的一种具体表现所谓委靡不振,就是对事物不作任何反应、意志消沉、缺乏动力、缺乏行为能力。以上症状也是后天依赖性的一种迹象。委靡不振的人常常没有能力工作,他们不注重外表,对一切事物冷漠、厌烦、没有兴趣,这些人喜欢独自一人,不合群,动作迟缓,没有决断能力,他们常常感到内心空虚、全身整天疲惫不堪,总之,他们意志消沉。 从最坏的情况来看,这就是已经走向极端的女性的形象。这种性格特征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作是是极端的消极、被动、听天由命和不自信。 委靡不振的人不能驾驭自己每日的生活。有的女人,她们表现的行为方式可能非常妩媚动人,但是产生的作用却是依赖性的。她们在各方面都需要依赖别人,需要男人供养,需要男人满足她们的物质需求。她们只有在自己家的熟悉的环境里,只有在男人的身边才会感到安全自在。 女人之所以会有以上的表现,是因为社会对她们有这种要求。由于有了这种要求,她们的人生道路便朝后天依赖性和委靡不振的方向发展了。 女人表现有委靡不振的情况要多于男人。委靡不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缺乏社会能力。对这种行为障碍,长期脱离职业生活的女性多有表现。有些女性刚刚脱离职业生活才一年到两年,她们就已经开始觉得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远不如从前,她们不敢和陌生人交往,害怕和社会接触。她们最愿意做的事情是成天待在家里。 委靡不振的人经常大大低估自己的实际能力。当然,那些还没有发展到委靡不振地步的女性也常常低估自己的能力。她们期望的是,在社会上不引人注目,要显得有些笨拙。她们没有勇气独自采取行动,做事之前首先考虑的总是我会失败。 在如何看待自己的成功和失败方面,委靡不振的女人和男人大体是一样的。 积极进敢的人将自己所取得的成就看成是自己能力的结果。委靡不振的人则相反,他们坚信,工作任务不论复杂还是简单,他们都是无能为力的。 如何才能使委靡不振的人摆脱后天依赖性? 我们要规劝他,甚至逼迫他去体会:自身的行为能够产生积极的结果。 每个人见到自己的行为产生了一定的结果都会感到高兴,这种因果反应早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开始了,一个婴儿发现自己的动作能把拨浪鼓弄响,他会高兴不已。如果开始允许婴儿自己去抓奶瓶,婴儿就会做出主动的表现,他开始学习如何满足自己的需求。如果孩子的父母能帮助孩子去体会行为和结果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那么孩子就有可能认识到,自己做出了某个动作,就必然会出现某个特定的结果,能这样训练孩子的家长可以避免孩子产生依赖的感觉。 童年时期的挫折如果没能得到克服,或者父母始终替孩子去克服困难,后天的依赖性就会滋长起来。后天依赖性的形成对孩子的消极影响是巨大的,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会在萌芽状态就被扼杀掉。这种情况对女孩子的影响最明显,女孩子在数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等方面的表现就是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面对一系列失败和挫折,很多人会变得消沉和听天由命,这种听任命运摆布的现象在女性身上经常可见看见。有一个女学生叫克莉斯蒂娜,她决定放弃数学课,对此的理由是:"反正我们的女教师看不上我们女学生,她根本不拿我当回事。" 我们要想摆脱后天依赖性,就必须认真分析失败和挫折,找出它们的具体原因。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自己经常会把失败和受挫的原因归结于自己的缺点? 如果是这样,那你就应当努力尝试把原因归结于外在的因素、归结于某天心情不好,或者干脆把原因归结到别人的身上。 好女孩学到的是要把责任揽到自己的身上,坏女孩则在其他方面寻找原因,如那天状态不好,她们还会在外部因素或在其他人身上寻找原因。当然我这里不是要说,女人可以毫无道理毫无根据地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这里要说明的一个道理是,要知道对问题有各种各样的分析方法,而且每一天和每一天的情况都不一样。 人应当尽早学会运用自己的能力,通过自身的行为去克服困难,摆脱恐惧、痛苦、单调和无聊。但是女孩子们却会受到过度的保护,因此她们几乎不大可能去学习如何靠自己的力量应付困难。 如果人在早年就有经验,能够对事物施加有效的控制,就等于打了预防针,可以保证成年后不会产生依赖性。 但是这些经验和体会却是许多女孩子们所不曾有的。 到了成年以后再打"预防针",事情就难办得多:首先要治愈儿童时期的"创伤",接着要给成年人一系列的"免疫刺激",给他们创造机会去体验,以便证明:"我是有能力排除内外障碍的!"此外还要在成年人的内心中建立起防疫机制,保证积极期待的长期有效。 后天依赖会逐渐吞噬掉人的意志,人会慢慢地失去做出积极抉择的能力。要想恢复这种意志,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成年人如果能主动寻找机会来证明自己有能力干一番事业,有能力通过自己的所作所为为自己的生命谱写新的一页,后天依赖性就失去了容身之地。当然,要想达到这一步,首先要改变我们自己的行为模式。判断成功和挫折相对来讲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要看透并最终改变我们行为时的细致的心理活动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其中还包括我们的情感细腻的表情神态和语言。 改变从语言开始女人观察对方,经常是为了尽早、而且最好能趁对方还没有发话的时候,就发现对方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期待。 女性的身体语言女人可以用自己所有的形态语言来表达这么一个思想:"我弱小,我需要依赖别人,我对你不会构成威胁。" 她们会缩小自己的步幅,走路比男人慢;她们会将自己的身体缩起来,占的位置比男人少。 玛丽亚娜·维克斯拍摄了2000多张照片,专门表现女性的各种姿态。照片上的女人将双臂紧贴住自己的身体;坐下来时小心翼翼地把两只脚一前一后地摆放在身体的前面;沙滩上女人留下来的脚印几乎压在一条直线上。我们来看看男人的足迹是什么样的,两只脚明显地左右分开排列。如果我们将这两种步态稍作夸张,就可以明显地看出各自的利弊:女人走路多为碎步,小心翼翼地保持身体的平衡,男人则叉开双腿,稳稳地阔步前进。 再来看看女人的坐姿吧:女人坐下来时会把自己的身体缩起来,双臂贴身,两腿紧靠,膝盖相抵,脚尖朝内或并排紧靠。这种姿势除了极个别例外,我们很少在男人身上看见。只有那些明显觉得自己比别人低一等的男人才会摆出这种姿势。 男孩女孩在青春期前的身体姿态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很显然,当女孩开始发育的时候,她们的行为举止和身体语言便会开始适应社会的要求。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倔强时期后,她们会表现得比以前顺从、谦逊和胆怯,她们的形态语言也会随之出现相应的变化。 就连男人的服饰也充分表现出一种大度随意的风范,裁剪宽松的衣裤,左腿可以非常随意地搭放在右腿膝盖上,宽敞扁平的鞋子,用它来走路可以确保步态稳健自信。我们来看看女人的鞋子吧,在它的裹挟下,女人的双脚显得那么纤小,代价是什么呢? 女人失去了舒适、自信和稳健。女人的服装属于收紧式的,让人感到憋气,活动的余地非常小。宽松的大摆裙活动起来虽然比较方便,但是要想快跑是根本不可能的。 请你让一个女友坐在你的对面,仔细观察她的坐姿,破译一下,这个姿势表达的是什么。看一看她的腿部的姿势:你能从中看出什么信息? 你的女友处于什么样的情感状态? 接下来请你的女友大大方方地放松双腿坐在沙发上,或者舒舒服服地在椅子上想怎么坐就怎么坐,她可以一个人把整个一张椅子全部占满。这个时候再来破译一下女友的身体姿态。在自己身上重复一遍这个游戏,给自己多留出一些时间,让自己体会一下,自己此时的情感是怎样的。 上面的游戏过程我们再放在一个男人的身上,让他来做一遍:请一个男友坐下来,然后按照上面的模式开始游戏。要他像一个女人一样地坐下来,而且他应当做得夸张一些:双腿紧靠在一起,略微朝一侧倾斜,双臂紧贴身体,目光微微下垂。这种姿势的男人你喜欢吗? 问问他,他是什么感觉!这个游戏你也可以在跑步的时候做,一个动作是迈起小碎步,前脚贴后脚地一步步挪动(想想看一个女人走钢丝的姿态),另一个动作是大步流星奔跑。 我们经常可以听见男人以嘲笑的口吻揶揄女人的跑步姿势:臀部隆起,两条腿左右夹得紧紧的,两只脚和小腿交叉着朝后甩。谁看了都会觉得这种动作滑稽。哪怕是在跑步的时候,女人都要把双腿夹得紧紧的,这个模样不仅看起来好笑,而且也碍手碍脚跑不快,用这种姿势跑步的人会跌跌爬爬,既不稳当又费力气,速度自然提不高。 个子高的女人有双重的障碍,她们不仅要把自己缩窄,而且还要把自己缩矮,她们会想出形形色色的办法让自己变得娇小一些,她们会穿上平底鞋,把臀部扭向一侧,身体摆出一个S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不让自己身边的男人显得渺小。她们还会紧缩双肩,缩起脖子,怯生生地将目光由下朝上瞄去,看上去就像一只乌龟。 在一次周末举办的形体语言讨论会上,克里斯塔讲述了一次她和丈夫吵架的情形。丈夫比她矮,但是只要丈夫站在自己的身边,克里斯塔就觉得自己比丈夫矮小,那模样就像一个学童站在老师面前一样。丈夫嗓音粗大,动作粗鲁,因此克里斯塔很容易受到惊吓。每当和丈夫吵架的时候,她总觉得自己是多么孤单。在进行实地扮演角色的练习时,在场的女人们惊讶地发现,克里斯塔要比她的女同伴高出足足半个头,但是从视觉感觉来看,她却矮小许多。 克里斯塔站立的时候,双腿总是夹得紧紧的,目光下垂,好像在为什么事情感到害羞,头不仅朝下倾斜,而且还朝一侧略歪;她说话的声音很低,而且嗓音里还夹杂着哭腔。当然,像她那样缩着脖子,声音是不可能放出来的。她的右手臂斜着摆放在胸前,右手抚摸着自己的左腿上侧,她的左手则紧紧地握住右手的肘关节,手臂的这种姿势使得双肩被拽向前了。一个肩膀略微偏向里侧,下巴和嘴巴看上去像是被埋没了。她呼吸的时候身体平平没有起伏,她是靠紧缩在一起的胸腔把肺部的空气挤压出来的,克里斯塔自觉是一只不听话的小狗,不知道在后面等待她的是什么。她想充分利用讨论会来训练自己。我请她设想一个自己觉得非常自在自信的情形。她给我讲述一次她和一个女同事的争吵。那次她想参加一个计算机培训班。但是领导只同意她们中去一个。谁去谁不去,由她们自己协调。当时克里斯塔觉得自己最有理由参加培训班。她记得那次她昂首挺胸,以不容置疑的态度和别人争论,她不仅捍卫了自己的利益,而且还用坚定的目光表明了自己的理由是站得住脚的。 在讲述这件事的过程中,她的头不知不觉地挺了起来,身体也直了起来,目光直视自己对面的女伴,一只手插在裤兜里,另一只手自由自在地晃动着,虽然嘴角挂出的一丝微笑还有些拘谨,但是总的来讲她的姿态比先前自信了许多。她的身体站直了,在场的每个人都能清清楚楚地看出来,她是一个身材高大的女人!这个时候克里斯塔的微笑和原先的微笑已经具有了完全不同的含义,它起到了一种安慰对面女伴的作用。她担心,如果自己不微笑,会把对方给吓怕了。 在场的其他女人觉得,这会儿克里斯塔不仅看上去是一个充满自信的女人,而且现实中她也应当是一个咄咄逼人的女人。 咄咄逼人,这正是克里斯塔所害怕的,她害怕给别人一个印象,自己是一个冷酷无情的女人。在很早以前,她的奶奶就告诫过她:嗓音不要大,姿态要矜持,大嗓门和粗率的举止会把别人给吓跑了,到了那个时候如果没有人愿意和她来往,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用这种方式来待人接物,是嫁不出去的。 女性常见的坐姿一条腿放在另外一条腿上,或两腿紧靠在一起,微微朝一侧倾斜,再配上一双高跟鞋。一家私人电视台的性咨询专家贝格女士认为这种坐姿很性感。 坐在沙发上时,女人多半坐在角落里,而男人坐在沙发上则的感觉占去不少空间。女人一般很少侵占别人的空间,这点和男人非常不一样。男人占优势的地方常常是女人们觉得没有必要去占优势的地方。女人们往往会放弃捍卫自己的空间。 女人从小就学会了很多使自己变得渺小和显得小鸟依人的姿态,结果到了成年以后,她们始终给人一种好像还没有长大的感觉。一个10岁的小女孩叉开双腿,舒舒服服地在椅子上坐着,这时父亲的一个朋友对她说:"女孩子家怎么能这样坐呢!"(母亲当时在旁边小心翼翼地告诉他,孩子是穿着罩裤的,他却没有理会。)而究竟应当怎么坐才是正确的姿势,这位朋友却没有讲。但是在指责后,孩子的姿势的确变了,她采取的姿势使自己看上去变得纤小、年幼、温顺,甚至害羞了。她明白了一个道理,坐姿应当是缩起身体,上身挺直,两腿紧紧贴在一起。看见这个姿势后,女孩的父亲和他的朋友相互点头,会意地笑了。 许多女人很早就学会了这种姿态语言和坐姿。不管女人有没有穿罩裤,有一个要求是必须要做到的,缩起身体,使自己变得纤小。女人们都是这么去做的。如果她们放松身体坐在什么地方,她们就会感到非常不自在,觉得身体好像不属于自己了。 这种规则的用意是显而易见的。你可以试试看,双腿紧紧贴在一起,摇摇晃晃地穿着一双高跟鞋,下颌往里缩,头部下倾,声带受到压抑,用这种姿势你能听清楚别人的讲话吗? 你能堂堂正正地贯彻自己的意志吗? 如果女人像只听话的小狗,头微微地侧向一边,脸上再摆出微笑,那么这种神态就特别"可爱诱人"。这种神态的语言含义是:"你看我是多么的羞怯,我做得对不对,我自己心中一点也没有数!"这种姿势,配上微笑,我们大概只能在女人身上看见。这是一种屈辱的神态。看见这种神态。我们就不禁会想到驯马学校。女人们正是带着这种表情和神态满足了社会对她们的要求:美丽,可爱,温顺,听话!女人们不自然地将额头上的发丝拂向一边,一条腿时而放到另外一条腿上,时而又放下来,脸上的微笑极力掩饰潜藏的不安,她们羞怯地把自己的裙子整理整齐,两手在腿上摆弄着,显得十分的拘谨和心虚。这种语言的含义是:我们是一只喵喵叫的小猫,绝不会用自己的爪子去伤人。 不出风头的女人许多女性都在努力迎合社会对女人的要求:不要丢人现眼,不要出风头,不要提要求,要文静。她们出现在社会上时总是带着伪装的面具:她们微笑,不抛头露面,不打断别人的话语,再无聊的长篇大论她们也能耐心地静静地听完,听话过程中从不插话,从不表白自己的态度。 我举办过很多次讲习班,目的是要让学员看看,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是不是和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一致。每次讲习班上都会有几个女人看上去苍白、弱小、羞怯,给人一种感觉,她们是墙头上被人冷落的一朵小花。在开始的时候,讲习班的其他学员对这种类型的女人总是不知该如何是好。但是在这种伪装的面具里面,潜藏的常常是一个目光锐利、洞察秋毫、对人判断入木三分的女人。当然,她们是真人不露相,只有别人强迫,她们才会这么做。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是不会有人去问这类女人对某某事看法如何。她们的姿态,她们的眼神,还有她们的服装都在向周围传递这么一个信息:我什么都不是,我没什么要说的,即便我真说了,那多半也是错误的或无聊的。我不想伤害任何人,就别让我谈看法了。 梅丽丝就典型地属于这种不起眼的女人。她坐下来的时候,身体夹得很紧,后背隆起,上身前倾,脖子拽着头部向下缩,她的目光始终是冲着地面,好像这样就可以不用去看别人,或者不会被别人的目光"捕捉"住。 她的衣着也非常朴素,色彩暗淡,剪裁的样式传统守旧,身上仅有两个地方有些红颜色,这算是比较"大胆"了,鞋子上有几颗玻璃珠点缀,T恤衫上有一行红颜色的字,她的动作总是软绵绵的,没有生气,给人一种"贫血"的感觉,见到她的人生怕她任何时候都会晕倒。像梅丽丝这一类的女人初次和别人见面时,给人留下的多半都是这种印象。如果她们开始和别人交谈,她们往往首先要确认听话的人是不是愿意和自己交谈,如果对方情绪不错,她们的情绪才会调动起来。 慢慢地她们的情绪起来了,她们开始显得愉快,说话的语气中时常夹杂一丝嘲讽。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在她们身上隐隐感觉出潜藏的气质:一针见血、力量和判断力。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她们对自己这种品质特征常常会感到害怕,因此一旦这种气质爆发出来后,她们恨不得在地上找个洞钻进去,她们担心,如果明白无误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表现出自己的判断能力,就会遭到别人的拒绝和抵制。不过在实际生活中也的确如此,她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她们的外表和她们敏锐的洞察能力相去太远了,人们从来没有想到过她们会有如此尖锐的思想。另外,她们有时也会偶尔突如其来地爆发出一阵情感的宣泄,但是做法却不大得体。如果一个女人始终是百依百顺地听从别人,从不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有一天她突然跳出了自己性格的阴影,那她就很容易走向极端。这种突如其来的极端做法当然会有后果,别人被吓了一大跳,接着就表现出抵制。于是刚刚表现出来的"勇气"便被扼杀了。 看着我的眼睛,小宝贝!《卡萨布兰卡》是一部我百看不厌的电影,但是英格莉特·褒曼扮演的女主角却不能看作是独立女性的榜样。 在他的再三要求下,"小宝贝"才可以看他。她羞怯的目光,他温柔地捧着她的脸,在我们看来是多么浪漫。但是这个场景所表现出来的信息却是:强者能决定弱者什么时候才能看他,而且在这之前,强者先必须哄哄弱者(小宝贝),然后她才可以含蓄地、泪眼朦胧地去寻找对方的眼睛。 许多女人仅仅用目光就能把内心中低人一等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甚至要胜过千言万语。她们的目光所反映出来的是一颗羞怯和胆怯的心灵。她们生怕盯着对方会把别人吓坏了,或者会羞辱对方,因此她们常常小心谨慎地把目光瞥向一边,或者是尴尬地茫茫然不知看什么好。她们不想给别人造成一种感觉,好像她们在盯着某人,因为这样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大家都知道,人被无休无止地盯着是一件很难受的事情,被盯的人会觉得很尴尬,不自在,甚至还会有些害怕。大家都做过一种盯人游戏:两个人相互紧盯,谁坚持的时间长,谁就胜利。一个人若被盯久了,就会想办法逃脱盯人的目光。有过这么一个试验:在交叉路口等绿灯时,如果司机觉得有人在盯着自己,他起动的速度就会比平常快许多。还是在孩子的时候,他们就知道要保护自己:"别盯着我!"或者"有什么好看的!"一个人盯着另外一个人,总是有一定的原因,而被盯的人心里会感到很不舒服,他会告诫自己:"这人肯定没安好心!""盯"是一种威胁的神态,猫就是这样的,猫要威胁对方的时候,在嘴巴发出呜呜的声音的同时,两眼会紧盯着对方。人也不例外,一个人若被别人盯着,就会感到受到了威胁。弱者就会主动退场,而强者则能坚持下来并取得胜利。通过盯的方式来威胁对方可以减少直接用身体进行进攻的可能性,至少在动物界是这样的。一只雄性大猩猩如果觉得一只雌性大猩猩盯的时间太长,他很有可能会把雌猩猩打死。 女人经常被人盯,有的目光是欣赏的,有的是鄙夷的,还有不少是贪婪的。她们完全有理由感到不自在,或感到受到威胁。但是不管她们采用什么方式对此做出反应,是尴尬地转过身去还是不自然地微笑,她们的动作都带有一个共同点,不是反抗,而是觉得自卑,低人一等。她们感到奇怪的是,用自己羞怯的微笑既不能使人感到安慰,也不能把盯人的目光引到其他地方去。她们觉得自己受到了威胁,但是却没有勇气用令对方心惊胆战的目光或用尖锐的语言把这种潜在的"进攻者"赶走。敢于盯着对方或者敢于迎着对方的目光反盯对方的人才是强者。自觉敌不过对手的人会主动把目光撤回,他以为这样就可以回避对手咄咄逼人的气势。 其实盯人的人可能并无恶意,只是想建立某种联系,或者想表达这么一个信息:我对你有兴趣,我觉得你这人挺不错的。究竟是善意还是恶意,两者之间的界限很难说清楚,含义非常明确的目光毕竟很少见。目光只有结合其他身体语言、文字语言和具体的环境才有可能给予正确的解释。有一种说法认为,敢于"长时间地"盯着一个男人的女人是为了鼓励男人和自己交谈。 大家普遍认为,女人的眼睛长得大就漂亮。大眼睛能引起赞叹而又不会让人觉得危险。许多女孩子好像在青春期的时候就开始训练自己,好让自己练就一双小鹿般的大眼睛。她们拼命睁大双眼观察眼前的世界,嘴角微微张开,眼睛瞪得像牛眼。不错,这个模样看上去的确不危险,但是有一点她们没有意识到,这个模样看上去很滑稽荒唐。靠这种眼神是不能征服或驱赶走对手的。" 小个子"男人们这个时候在训练什么? 他们要把自己的目光训练得很"酷"。什么是酷? 酷就是能控制自己的神态,不显山不露水,不露自己的真相,不给对手以进攻的机会。酷的人是不会神经错乱的,他们永远不会歇斯底里,轻而易举地就可以把一切操纵得有条有理。男人是酷的。少年若酷,将来自然具有阳刚之威。 女人的感情是外露的,因此她们不酷,她们缺乏不动声色的能力,她们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情绪统统都会表现在脸上。有一个女人这样描述自己:"我是多么诚实,心里怎么想,脸上就怎么表现,我根本不会装。" 她一方面欣赏自己的这种性格特征,认为这符合道德规范,是人们所希望的,但是另一方面她也觉得这是一种障碍。她觉得别人从不把自己当回事。她之所以认为这是自己的一种缺陷,是因为凡是酷的人多半有权有势,他们是老板,可以决定什么时候想对谁说什么,给谁看什么或者告诉谁什么。不起眼的小人物则动不动就会感到六神无主,依赖别人,他们的思想永远挂在舌头上。只要别人有问,他们必然有答,而且永远挂着微笑。 告诉我,我做得对吗? 调查表明,女人经常而且长时间地注视自己对面的人,但是她们只是看着对方,而不是盯着对方,不是把目光紧紧地落在对方的身上。一旦她们察觉出对方开始显得不自在,或者对方开始反过来盯着自己,她们立即就会转移目光。这种特点的原因可能是女人很希望能在对方的身上寻求把握,以对方的反应来判断自己的行为。她们看对方是为了尽早、而且最好能趁对方还没有发话的时候就发现对方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期待。 在当今社会,女人在物质和情感两个方面仍然非常依赖男人,因此她们如果能迅速判断出别人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期待,对她们是十分重要的。在决定自己应当如何表现的时候,女人常常会先寻找参照点。她们只需用眼神一扫,就可以觉察出来一切是否正常。 寻找目光也有可能是自卑的一种表现,比如说,弱者总是希望强者能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这样他就能看清楚强者的心情怎样,以便及时安慰、逃避、迎合或讨他们的欢心。 为了了解某某人对你的行为举止是表示赞赏还是表示拒绝,你是不是经常看这个人? 看着对方等于在表达一个信息:"我在聆听你的指令,你的每一句话对我都非常重要。" 看某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引起注意的做法,它可以告诉对面的人,我对你是注意的,是感兴趣的。但是如果看和说的比例不正常,那么看也可能会构成某种障碍。女人善于倾听,温顺的好女人的耳朵总是用来倾听别人的,她们善解人意,用充满理解的目光来表示自己愿意言听计从。 男人的目光是贪婪的,这种目光的含义是:想要的都要得到。男人看女人的时候从不掩饰自己的眼神,而女人看男人时则多是偷偷摸摸的。一旦哪个女人采用男人的眼神,立即就会招来指责,说她是"性感女人"或者是悍妇。 试试看:在城里走上一圈,盯着每一个从你身边走过的人的眼睛,不要微笑,就这么不动声色地盯着他们。体会一下,你有什么感觉? 你感受到了什么? 带上一个女友到酒馆去,观察你遇见的每一个男人。用鄙视的目光观察他们,从头到脚打量他们。注意一下自己此时的感受,再看看男人们的反应。 女性的服饰语言一个人的服装不仅能表现出他的审美观,而且还能表现出他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例如,仅仅是因为衣服的原因,有些人被看作是富有的,有些人则被看成是贫穷的。一个人的衣着会引导其他人对他的性格、能力和知识水平做出判断和评价,虽然这种评价经常有很大偏差。穿着巧妙的人,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效果。人靠衣衫马仗鞍,这虽然是一句老话,但在当今社会仍然有用,而且其用处有增无减。当女人们想要向领导职位挑战的时候,她们的服装样式就会向男式服装靠拢。 一家大公司对女职员的服饰有一项规定:进入经理楼层必须着裙,即便只是交材料,也必须着裙。 就在不久前,书店或银行的年轻女职员还必须清一色地着裙上班。 前面我已经谈到过,即便是当今社会女人的服装穿起来仍然是不舒服的,妨碍幅度较大的动作。即便是剪裁得比较宽松的女服,给人的感觉也仍然是好像穿衣服的人被裹夹在里面了。 女性还是在小女孩的时候,穿着打扮就已经非常妨碍她们的行动了。漆皮鞋时至今日仍然俏销,鞋底非常平滑,跑得越快,就越容易摔倒。裙子和裤子必须保持整洁,不得弄脏。就是说要"小心翼翼地活动"。女性的品质就应当是小心翼翼,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应当谨慎为上,矜持为主。少女们如果穿上了合适的服装,那么满足起上面的要求来就容易得多。到了成年后,女人们就再也觉察不出这种束缚的桎梏了。 我想在这里借这一章的篇幅再谈一下权力的话题。我所说的权力指的是作出决定并实施行动的能力。权力是一种人格性的东西,是一种内在的强大,在对外表现的时候,因人而异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敢于增强自己人格力量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权力,才有可能以积极的和令人折服的方式对他人施加影响。什么样的人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人格呢--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要求和愿望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安排自己生活的人。成天去考虑其他人会怎么想,邻居会怎么说,他们是喜欢还是讨厌,这种人不可能形成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的人格和个性。还有那些外出穿什么衣服、遇事摆出什么表情都必须循规蹈矩按照书上规定去做的人也同样如此。 艾娃是秘书科科长,工作能力很强,多年和丈夫生活在国外,回到德国后想找个职业扎下根来。在求职自我介绍的时候,她非常清楚,她不仅要使对方相信自己的专业工作能力,而且还要让对方感受到自己高雅的气质。于是她穿上自己最昂贵的时装,带上珍贵的首饰。 当时艾娃心想,这个职位肯定非己莫属,自己有语言天赋、专业知识,再说自己的气质也十分高雅。 但是一周后她却被礼貌地拒绝了,这对她无疑是当头一棒。 我们在一块儿探讨了这件事的原因,原来那个对她进行面试将来有可能是她上司的先生根本够不上她的水平,她一走进他的办公室立即就看出来,面前的这个男人根本不可能像自己的丈夫一样给他的妻子提供高水准的享受。房间的布置虽然花了不少钱,衣着也算得体,但是同自己已经习以为常的水准相去甚远。有了这么一种评价,艾娃怎么可能准确地分析出当时问题究竟出在什么上面呢? 她当时就觉得,自己能做他的同事,这个男人应当感到高兴。显然她无意中透露出了这么一个信息:"我在上,你在下。" 艾娃当时有一点没有弄明白,这个未来的上司拥有比自己更多的权力,她所要做的是表现出自己是能够认可他的权力,接受他的领导的。艾娃的要求和她所要从事的工作是不相称的,虽然这个要求她没有明确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是却通过她的一举一动表现出来了。这样一来得不到这个位置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分析完了以后,我建议她今后去求职的时候,穿的衣服不要太扎眼。她一听这话,顿时就激动起来:"女人不能觉得低人一等,放弃自己的要求。你不是一直这么说的吗? !为什么偏偏我就不该这样? "这件事她没弄清楚,我的意思不是说要她放弃自己的权利和影响,但是她必须清楚,得到这份工作才是首要问题。艾娃必须接受职业生活中已经存在的权力结构关系,当然,在展示了自己专业工作能力以后,她可以去尝试动摇这个结构,努力争取一个较高的职位,但是仅靠衣着首饰她不可能得到这个职位,因为在这件事上,衣着服饰所起的作用无疑是负面的。 好女孩必须知道的说话艺术"有很多话一个好女孩是不能说的"。这句话其实表现了女人在语言上的低人一等。 女人的语汇能以极其细腻的方式表现出自卑和低人一等的实际现实。因为细腻,所以我们很难分辨归纳出来,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非常直接的。前不久,有一本书面市,作者是戴伯拉·塔内斯·布赫,这本书向广大读者介绍了男人和女人之间的语言差异。当然这本书的宗旨不是用来揭示女性语言的自卑特点,但是作者的调查和分析可以提供证明材料。语言上的自卑表现形式一共可以分成四种类型:遗漏;重点不突出;有保留;猜谜游戏。 遗漏指的是,许多女人不善于把自己想的东西说出来,或者说没有以自己所希望的方式说出来。 重点不突出是女性语言的典型特征,女人会以各种方式使自己的话听上去像是在提问,或者像是在谈论什么无关紧要的琐碎事情。 有保留是重点不突出的一种补充表现形式。许多女人在表达自己的要求或陈述某一件事情时,常常会附带上一连串看上去和事情没有关系的琐碎话语。这些琐碎话语的中心含义是:说不定别人是对的。 女人语言中的猜谜游戏有时很难分辨出来。听话的人要从字里行间去揣摩说话人的真正用意。女人会把她们的要求、愿望、期待或批评收拾得非常隐蔽,要想把它们找出来很困难。 遗漏咒骂、狠声恶气、性暗示,这类话语是男人的专利,对好女孩来讲是语言上的禁区。咄咄逼人的语气,下流猥琐的语汇,这些都不是女人应当使用的语汇。一个男人如果骂了一句"他妈了个蛋",其他人连头都不会抬一下,但是如果一个女人说了这么一句话,在场的人恐怕全都要惊跳起来。女人可能很少考虑过,她们几乎不用有分量的词语。女人在受到刺激后,很少会用骂人的话来保护自己,来宣泄情感。有的时候,人还是很想粗俗地痛骂一顿的,就连女人也会有这种感受,如果用这种方式来彻底地发泄一番,自己会觉得一阵轻松。女人害怕冲突,她们宁愿什么也不说也不愿意说错,因此她们常常哑巴似的站在一边。 女人们对待男人不是采用反抗的方式,而是躲在一边生闷气,情况好一点的,可能会告诉女友自己是什么心情。在反抗的初期阶段,她们会采用讥讽的方式,但是可惜的是,仅此而已,讥讽是她们对付强者唯一的武器。对她们来讲首要的是不要伤和气,既要能躲避咄咄逼人的态势,又要不伤害对方。 重点不突出女人就算是打破了沉默,她们也很少鲜明地亮出自己的旗帜,而是想方设法地留出多种可能性。 她们担心,如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旗帜,就会把自己限制住了,因为女人认为说出来的就是自己的观点,言而有信,就必须去维护它。但是男人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来听听男人今天一个样明天又是一个样的解释吧:"昨天那是瞎说的,根本不顶用!"这种话女人就说不出来。女人如果明显地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别人就会说她使性子。正因为如此,她们说话时在语气上采用低调,在用词上采用减轻语气的表达方式。尽管有些事情她们自己非常有把握,她们还是习惯于在自己讲完话时附带上一个问题:"你也这么看吗? "或者"你看我这么说对吗? "女人的语言交际有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稳定自己的人际关系。对她们来讲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原则:"切切不可伤害别人!"这种原则甚至要重于用强有力的话语来维护自己的观念。她们的自画像不是根据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完全是根据她们的伴侣、朋友、父母或孩子的看法来勾勒的。她们的语言没有独特的个人风格,如果说有什么风格的话,也是为了迎合别人的要求。这种自卑的语言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男孩子和女孩子在语言教育上拥有不同的模式,因此女孩子的说话语气多半是询问式的,建议性的,而男孩子则多半是命令式的。" 我们是这样做还是那样做? "这种话语是典型的女孩子语言,男孩子的话语多半是这样的:"我就要这样做!"女性到了成年,出语会更加谨慎:"如果这样的话,你会有什么看法? "有的时候,她们的话语会表现得更为自卑:"如果没人反对的话,那我们就……""如果没有其他建议,那就……"使用这种讲话腔调的女人对待自己的主张缩手缩脚,这是毫不奇怪的。小男孩如果说了一句"我非要……不可",最多只会招来不满的微笑,但是如果小女孩这么说了,就会有人纠正她们:"应当这么说:我想要……或者说:我可以……"就这样,女人被慢慢地教育得自卑了。 有一个男教师对我说他的女学生很成问题,他认为有一个女学生特别自私。招致这种评价的原因是这样的,这个女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喜欢出风头,老是要发言。这位教师认为一个女孩子不应当这样。还有一个女孩子,他认为她很自负,因为每次他批评或指责这个女学生的时候,她总是昂着头,甚至要老师对他的批评和评价做出解释。这个老师认为这种举止在一个女孩子身上是不合适的。其实这个女孩子的做法表明她具有健康的自我意识。在这个老师的眼里,女孩子应当文静、矜持。男孩子如果做出了什么不得体的举动,大家往往都会容忍,女孩子则会引起大家的指责。女孩子在发育前,也就是在上四五年级的时候,各方面都要比男孩子强,而且个子也要高一些,但是即便是在这个时候,女孩子在人们的眼里仍然被看成是弱小的。上体育的时候,"强壮的男孩子"应当去搬运沉重的体育课器械,女孩子们则感到受到了歧视。 有这么一个班级,全班的女学生集体表示抗议,她们的行为证明了自己要比班上的男孩子有劲,但是到了下一节体育课一切仍然照旧。虽然这个班的女孩子的确比男孩子有劲,男孩子们仍然想要通过搬运体育器械来证明自己的"男性"优势,他们坚决不让女学生搬运沉重的箱子。 当然,女人在语言上表现出来的自卑和低人一等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远远不止我上面的介绍。重点不突出和有保留是女性表示放弃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的常用的手段,她们不是去要求,而是采用询问的方式。" 今天晚上我们该干点什么? ""今天晚上到什么地方去? ""你想看什么电影? 想看什么电视节目? ""今天晚上烧什么菜? "这种放弃自己的意愿,以别人的意志为第一意志的现象表现在女性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见一个女人真正地完全没有一点这种语言迹象。 有保留许多女人讲话的时候用词谨慎,一见别人有不同的看法,立即就打住话头,收回自己的话语,在她们的嘴里经常可以听见"也许,或许"这个词:你或许可以把那份材料给我一下? 我们今天也许可以开车去游泳? 今天晚上你或许有时间吧?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些句子,如果把句子中的也许和或许去掉,句子的意思一点也没变。这个词用在这里的唯一作用就是削弱句子的语气分量,免得别人听起来像是在要求对方。 还有一个词也是女性常用的:本来,原本。这个词的作用和上面的"也许"很相似。我本来是不想干的;我原本是想回家的;我本来已经有安排了。" 本来,原本"我们可以看成是具有表达相反意义功能的词语。仔细分析起来,一个句子加上"本来,原本",意思就出现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我本来是不想干的,但是我可以克服困难;我本来已经有安排了,但是你可以说服我改变计划;我原本是想回家的,但现在我决定留下来。上面的每个句子都明确无误地表达了这么一个信息:"我准备听从你或你们的决定。" 有一种相反的练习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这种练习我在治疗讲习班上经常给学员们做。如果有学员说"我本来是想……",我立刻就反问:"那么说是不情愿的喽? "这个小小的练习采用自己和自己对话的方式,对帮助摆脱习惯用语很有用处。 以上列举的"反义功能"词语,即便是我们在上讲习班的时候仍然有女人在用。有些人发言想引出话题进行讨论,有的时候大家对她们提出的建议都很认真,但是有的时候某些建议刚刚提出来就被否决了,这个时候,引出议题的人就会感到生气,其实她们应当对自己所表现出来的过分谨慎和吞吞吐吐的语气生气,但是她们却意识不到这一点。" 我很想那样做,不过我也可以让步。" 这句话包含有两层意思,但是每一个听话的人肯定会从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来对待这句话。" 你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你是想做还是不想做? "如果我们每次都提这样的问题,那到最后连我们都会吃不消的。 说话的时间在时间方面,女人也是缩手缩脚,她们经常这么表示:"我不需要多少时间,我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没什么重要的事情要说。" 表面上看,女人喜欢喋喋不休,想想看她们坐在一块儿喝咖啡的情景。但是如果我们观察一下在小组会议上的表现,她们说话明显比男人少,而且说话持续的时间也很短。 塔伦在一项调查中分析了有男人和女人参加的会议上男人和女人的语言行为,调查的结果是:在场的女性平均说话时间为3~10秒,男人为11~17秒,也就是说女人最长的讲话也要比男人最短的讲话短。想想看,人们对女人多嘴饶舌的偏见,再看看眼前的调查结果,简直让人不敢相信。但是如果开小组会议时没有男人在场,那么女性的说话时间就会大大延长。在我举办的讲习班上,滔滔不绝离题千里的始终都是男人,我经常要打断他们,好让他们言归正传,回到讲习班的主题上来。在举办如何演讲的讲习班时,我很喜欢布置一项作业,让每个人致辞自我表扬一番,很明显,男人做这种事比女人轻松,男人觉得这个作业很有意思,在表扬自己的时候吹得也挺厉害。女人做起这个作业就觉得挺棘手。如果给她们几个题目供她们挑选,她们立即就会选择其他的题目。自己表扬自己不光彩吗? 根据男人和女人自我表扬的表现来看,好像女人认为自己表扬自己是不光彩的。 在人才咨询中心举办的一次没有小组长的小组讨论会上,参加人员有四女二男,讨论会的目的是让参加人员通过自己的发言证明自己的才干、语言表达能力、合作精神等。在这次讨论会上,有一个男人在未经任命自发地担当起了小组长的角色,当时在场的人没有人表示同意,而且他的发言水平要远远低于小组中的其中两位女性。 最后,大家达成了共识:如果小组事先进行选举的话,那么这个男人肯定当不上小组长,入选的应当是一位女性。当时有一位女学员非常自信地说:"要不是他在场的话,我就主动担任小组长了。我不想让他难堪,所以就没有和他争。" 其实这种退却的做法并不是什么高尚的行为,这位女性就是害怕引发冲突,害怕自己敌不过对手会败下阵来。表面上看,心中害怕可以使人避免丢面子。凡是因为害怕而打退堂鼓的人,其行为举止必定消极,这些人当然也不会犯错误。女性在争夺权力时表现出退却,不总是为了求得一团和气和心里平衡,在很多情况下,害怕发生公开直接的冲突也是很重要的心理因素。 猜谜艾莉卡想去看电影,但是她却这样问男友:"你想去酒吧还是想去电影院? "男友应当能猜出来艾莉卡的真实愿望。其实艾莉卡也不是真心想隐藏自己的打算,如果我们把她这句简单的问话铺展开来,她的话可能是这样的:"我很想去看电影,但是如果你有其他什么打算的话,我也不是非常介意,我说不定也会和你一起去,但是如果你能和我一块儿到电影院看电影,我会感到非常高兴,当然,如果你执意要干你想干的事,我也不会生气……"这句话的中心意思是:"我会顺从你的愿望,但是我会感到失望的。" 女人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时,用语常常多义含糊,让人捉摸不透,这种用语的好处在于始终给自己留出后路,自己转变思想方便,她们总是要求对方猜出来自己究竟要说什么,自己的真实意图究竟是什么。 但是通过这种表达方式,通过由此组成的字里行间,听话人可以感觉到说话人的不自信和无把握,因此听话人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来实现自己的意志,贯彻自己的意图。有的时候听话人根本就没有弄明白说话人的意图究竟是什么,因为这个意图根本就没有说清楚。 装傻女人很会装傻,有的时候,她们只需花上一点点精力就可以办成一件事,但是她们还是要装腔作势地请别人帮忙,殊不知,这样做无意中抬高了提供帮助者的身份,把自己的智力降低到对方的水平之下。一些手工活是这样,力气活同样是这样。这样一来,男人在女人面前就经常扮演师长的角色。他们向女人解释技术知识,介绍经济形势,说明政治态势,其实有很多内容女人已经知道,或者通过其他途径去了解也是非常容易的。男人们告诉女人,东西的原理是怎样的,他们帮助修理洗衣机,但是却很有可能自己压根儿就不会操作洗衣机。 女性隐藏自己的知识水平,怀的是一种虚伪的希望,指望这样就可以赢得男人的好感,她们装傻,把自己弄得比男人低一等。她们为男人提供了表现自己的好机会,有的时候男人向她们提供的帮助可能是她们根本不需要的,或者是不了了之的,但是女人却为此而欠了他们一份情。 在日常生活中,女人由于装作无知和没有能力而造成的低人一等的事实是一件很糟糕的事,但是如果这种做法出现在职业生活中,那就是阻碍女性发展的危险的绊脚石。 用装傻来博得别人的好感,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别人承认自己认可自己,自己就能获得成功,这种企图注定要失败。我们可以想想看,有哪个上司愿意提拔一个呆乎乎的人? 只有主动把握工作,自主地解决问题,把复杂的工作看作是一种挑战,善于表现和证明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帮别人编织嫁衣,才能获得成功。 但是,即便是那些在这方面已经有能力的女性,有的时候也会用谦逊的矜持的微笑来对待重要的任务,这种行为的后果是无意中自己妨碍了自己的发展。马上行动 没有人真正了解以后的若干年生活会给自己带来些什么。重要的是清醒地发现机遇,及时采取行动,然后满怀喜悦、目标坚定地为此奋斗。每一个人都想要有所成就。产生一点影响、起一点作用以及改变一些事情,都是令人振奋的感觉。这关系到把握机遇,并为此而努力奋斗。我们自发地去努力达到目标,让自己走向内心满意的道路,这会给我们带来生活的乐趣。只要把生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们就会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我们会感到自己就是“命运”的缔造者。如果在抽奖活动中既可以自己抽取奖券,也可以凭偶然分配获得,人们肯定更愿意自己动手抽奖。即使是在纯粹由偶然性控制的地方,我们也相信,积极地采取行动一定会对自己有好处:这一原则必定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更大的作用!即使反过来,这样的规则仍旧适用:如果相信自己无法再控制生活,那就失去了任何自信心,最终也就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只要我们把重要的决定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们对男人、对人际关系的态度将会彻底改变。我们将会在竞争的所有领域里都支持比较好的方案。如果有雄心想要认真地竞争一番,为了地位、为了理想、为了权利和责任,那我们也同时提高了自己亲情和友情的质量。因为可以肯定:平等的关系会使参加的各方都比较满意。我们将不得不穿越一道遏制自己活力的障碍。构成这种障碍的成分包括:对独立的恐惧,对失败的“担忧”,对承担责任的精神压力,对失去爱情的担心,处在强者和主宰地位而害怕被人利用的永恒恐惧。聪明一点的女人对这种来自内心的阻力也不会再让步。当然,作为体力比较弱的性别,我们的遗传和种系方面的因素会影响到自己的机遇和身体能力。如果比较柔弱,就与别人结成同盟,这有利于发展突出的直觉,并从中得出对别人行为的预言。古代绝大多数预言家都是女性,谁还会奇怪?因此我发现女性正面临着幸福的未来。一位英国女记者这样说道:咬上一大口,要比自己以为能够吞下去的还要大一些,然后高高兴兴、竭尽全力地狼吞虎咽,仿佛着了魔一般,如果非这样不可的话。不倒娃娃 是我们自己做决定,还是让别人来替我们做决定?父亲和儿子不幸遭遇车祸。父亲死亡,儿子因脑部严重受伤送进一家医院。小伙子运气很好,一位脑外科的权威就在这家医院工作。可是当这位权威看到小伙子时,却说出一句令人瞠目结舌的话:“我不能给他做手术,他是我儿子!”您一定会——像其他许多人一样——问,这怎么可能呢?必须稍稍想一下才会得到答案。几乎每个人都需要花一点时间,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即这位权威就是小伙子的母亲。不仅仅是男人,就连女人也难以想象这位权威是一位女士。这是为什么?归根结底都是一个样子,我们总是过低地估计女性,却总是过高地估计男性。身为比较柔弱的性别,许多女性的生活受到束缚。我们与自己脑海中既定的女性形象生活在一起,这个形象几乎令我们意识不到自己的机会和能力。即使是在我们受到恭维,被称作温柔、美丽的性别之时,那股怪味道依然存在,即同时也是比较愚蠢的性别。原因究竟在哪里呢?我们在提高自己的自尊方面做得太少。我们必须挣脱这种束缚。女性激情虽然姗姗来迟,但却来势凶猛?一个男人很容易做到相信自己超过相信其他任何人,并坚持自己的立场。男性在任何处境下都把自己作为绝对权威。男人从不怀疑自己的意见是惟一正确的,自己的斗争始终是正义的,惟有自己看到的世界才是真实的。对于女性来说,要想自己达到如此之“高”的见解是极其困难的。她们很难完全彻底地信任自己的评价,相信自己的判断。您怀疑吗?您以为,把自己当成是那个绝对权威是一种奇谈怪论吗?可是除了您自己以外,谁又该具有这种决定权呢?难道您真的想要让别人来决定您的生活吗?——真的难以做出最后的决定,并且永远日复一日地问自己:“我做得对吗?”只要我们相信自己的判断,我们就拥有内在的实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坚定不移地采取行动,维护自己的事业。要敢于用实例来进行检验。上一周里,您真正完全独立地做出了哪些决定?您完全可以与别人商量,但最后的决定权应该在自己手里。在听取第三者的意见时,要注意自己提问的基本倾向。您要么是问:“我该怎么办?”要么是问:“您认为,我的打算有哪些利弊?”第一个问题是在推卸责任。只有第二种提问方式才能把所有的决定权留给您自己。这一点,正是许多女性缺乏自信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我们通向“强大”性别道路上所面临的最大障碍。我们的自信心严重匮乏。我们宁愿让别人来做决定。确定方向不是我们的天性。我们首先自保,同时寻求证明,相信别的什么人可能知道得更多。这种情况从购买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这一简单的决定就已经开始了。我们骄傲地拖着女朋友走进商店,可只要她皱一皱眉头,我们的满心欢喜便荡然无存。我们想要和自己的配偶一起去看电影。有三部精彩的电影可供选择。到底由谁来决定一起去看哪一部?——问题就在这儿!——一般都是由丈夫决定。一点不错!——我忘了:您觉得这并不那么重要。毕竟所有的电影您都想看。从手中交出决定权有多种途径:您最想看的电影究竟是哪一部?在某次手术是否必要这种棘手的问题上,要做出正确的决定是很困难的。必须与多位医生商讨。然而最后的决定只能由您自己来做!女性即使是在自己对某个领域十分精通的情况下,仍然倾向于去求助于某个“完美无缺”的人,而不会把自己列入考虑范围。我们必须喜欢自己,尊重自己,承认自己的权威,只有到那时,我们才能真正开始占领高薪职位,争取抚养孩子的同等权利,并且规划完全属于自己个人的生活。女性只有意识到她们的自身价值,才能结束无休止的犹豫和迟疑。只有到那时,她们才能“勇猛地向前进”。谁到得太晚,生活就惩罚谁我远不想要求女性轻率地做出决定。我们必须学习的是,即使在还不能收集到所有事实依据、考虑好所有后果的情况下,仍然坚信自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不能不承认,男性做决定比较快。他们总是走在我们前面。事实是:男性自己创造事实依据。女性绝不应低估男性抢先采取行动的意识,即使她们认为这种处理事情的方式过于卤莽和匆忙。成千上万的女性每天被男性置于众多既成事实面前:在相互关系上、在职业上或者在道路交通中。一位律师朋友把这称作“事实决定标准的力量”。“只要我得到这份工作,总会有时间继续深造。”根据这一格言,男性总是先把职位抓到手里,然后再考虑自己如何去适应该职位的要求。他们抢在我们前面挤进停车缝隙里,还自鸣得意、和颜悦色地教导我们:“会挤的人总是最先到。”即便在法庭上也是这样,谁在辩论中抢先指控别人,谁就具有赢得官司的较好开端。说:“我能……”比优柔寡断地说:“我相信,我能……”给人的印象更深刻。应该是:在怀疑中行动,而不是等待。创造事实,并继续寻找事实。犹豫不决也是让步的一种形式。谁到得太晚,生活就惩罚谁。竞争意识始终伴随着男性的成长。他们从小就开始学习,即使只有一知半解也要自信地做出决定。然而,虽然他们由于主动、坚定的行动意识而赢得一片喝彩,我们却不可以忘记其不利的一面:即由于过高地估计自己而导致失败和错误。女性则不会这样。即使她们自己以为行动过于仓促,也几乎不会陷于困境,使自己的计划得不到公正的对待。即使当我们终于敢于抢到前头,在自己还没有百分之百把握的时候开始行动,我们还是会完成自己应尽的义务。有一点可以肯定,冲动一下,以后的步子会比预期的更加容易。要让女性过高地估计自己是非常困难的。甚至在女性自己感觉还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时候,她们也很少失败。女性必须从畏缩迟疑转变为敢做敢为。女性完全比自己想象的更优秀。我们身上蕴藏着更多(1) 绝大多数女性饱受缺乏自信心之苦。她们把自己估计得过低,想象得太坏。她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因此,占领好职位的首先是男性而不是女性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情况不会总这样继续下去:女性已经开始崛起。考虑女性特有的方式,设身处地解释别人的动机,构成了我们社会判断力的基础。综合众多的线索,把各种细节联系起来观察,这种能力可以使我们在许多生活领域里不仅仅是参与,而是占据领导地位。在经济、管理、医疗护理、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的其他各个重要领域里,女性都大有用武之地。女性的优势我谈女性的优势,是本着自己确定的意义:例如女人的脚平均比男人的小。当然,会有上百万的女性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就认识一个脚比我小的男人!”尽管如此,您会因此而对“女人的脚比男人小”这一说法产生怀疑吗?一般不会。至于女性在许多领域上占据优势的问题最终也是这样,只不过描述起来更加困难罢了。关键在于认识自己的优势在大多数情形下,女性都能够比男性更加精确地判断出别人想要什么。她们能够感觉出自己的孩子需要什么。她们可以猜测到自己的配偶最喜欢什么。她们还能知道,上司期待的是什么。遗憾的是,许多女人仅仅因此而培养起一种热心服务的精神。而这种精神除了可以全面满足这种观念之外,没有任何好处。由于顺从的热情,她们忽视了一点,即自己透视对方内心世界的这种能力是一种宝贵的素质。我们——即使自己非常清楚地意识到,他或者她想要什么——不一定非得刻不容缓地提供服务。尽管我们清楚地觉察到他人的意愿,但同样可以明确地说“不”。我们女性乐于助人的冲动实在是太强烈了。我们无法把自己发现他人意愿的能力与自己满足这些意愿的冲动分开——尽管原则上讲两者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每一位女性大多都已经痛苦地发现,男性在此类问题上的反应截然不同。男性帮助他人的冲动显然不那么突出。在怀疑自己的配偶顽固不化之前,女性往往忘记了,男性通常对别人身上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在女性看来显而易见的事情,寻常男子连一半都感受不到。女性几乎无法理解,男性对别人的感受真的如此无知。试图用“男人不愿意看到这些”这样的说法来解释是行不通的。不,是他们无法发现这些!这是因为他们缺乏这种能力。我们所遇到的并不是什么特殊的意志力,只不过是实实在在的无能。这不是什么托词,而仅仅是一个发现。他们可以学习。然而,诱发出男性身上可能蕴藏的能力,并不是女性的任务。女性更适应独居生活女性常常把男性的缺陷美化成有毅力、性格刚强或者有独立性。许多女性可能都会认同这样一句话,即:“男人比女人更能适应单身生活!”女性很快就准备重新解释男性品质上的无能。实际上,如果不和配偶一起生活,男性的情况会很不好。男人比女人强,他们天生就是孤独的狼,这种想法来源于一种偏见:譬如,在独居生活时,男性表现出的心理变态行为明显比女性多。伯特列举了孤寂男子富贵病的典型症状:皱巴巴的衬衫、脏兮兮的鞋子、胡子拉碴、纽扣不整——不修边幅、放任自流。女性比较适应独居生活。她们的社会接触比较多,心理表现得比较平衡。女性所有的感官功能都比较精确在所有交际能力中,女性都具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女性比较善于言辞。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现和识破字里行间所表达的含义。我们会感觉灵敏地体察另一个人的姿态,读取他的表情。我们接受所有的言外之意。我们同样可以凭直觉翻译这些无声的讯息。女性的感悟能力明显比男性高。我们能够体察别人的心境、情绪,即使他们并没有直接表达出来。我们能够听出弦外之音,并且训练有素地发现别人态度变化时的蛛丝马迹和细微差异。女性可以轻而异举地融合各种不同的观点,创造出一种统一的意见。女性是比较机敏的谈判家。我们比较善于与人合作,并且具有发掘共同点、创造共识的才能。女性所有的感官功能都比较精确。我们在听觉、味觉、感觉、嗅觉和触觉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我们的感官拥有很高的灵敏度。我们身上蕴藏着更多(2) 而且,女性还能够同时关心各种不同的事物。女性比较善于长期规划,即使是在不得不以迂回的方式才能达到目的的情况下,也很少失去方向。她们坚忍不拔,善于承受肉体的劳顿。她们领导素质的基础比较侧重于一视同仁、团结协作,以及有针对性地利用团队的一切能力。女性对人感兴趣,她们想要了解别人在做什么,并且想要理解他们。她们对别人的想法及其动机感到好奇,因此女人的信息掌握水平也因此而不断增高。女性如何思考女性善于长远规划。她们能够全面地观察各种关系。她们比较灵活,具有惊人的直觉判断能力和杰出的想象力。女性可以记下自己周围各种不同的众多细节,并把这些细节联系到一起,变成一种有意义、可利用的关系。女性可以同时观察各种不同的人,分辨出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女性走进一间屋子,能够迅速地弄清楚屋里人彼此之间的关系,哪些人是夫妇,谁在和谁争吵,谁在向谁献媚,谁是谁的情敌,谁在争风吃醋中会是赢家,谁支持谁,谁反对谁。女性善于迅速认清朋友、揭露敌人。无论是私人交往还是工作聚会,女性总是能够立即判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状况。她们能够比较快地发现,谁会合作,谁在策划阴谋诡计。在这一方面,女性的思考总是遥遥领先。前不久,我曾经亲身体验了一个异常有趣的例子,说明女性善于长远规划:五位要好的女朋友,还有其中三位的丈夫,年纪都在五六十岁上下,在一起筹划自己的人生第三阶段。他们为此制定了一个非同寻常的方案:以优惠的条件长期租赁一家旧工厂。在那里按照自己的需求改建住宅。再建造一个很大的公共区域,可以供客人住宿,可以进行劳作,可以举行节庆活动。最重要的是:女友们可以在此聚会,无拘无束地聊天。他们的想法是:在晚年仍然保持接触和社交生活,同时又免除了长途跋涉,以及必须在自己家里招待客人食宿的压力。一旦自己无力继续互相照顾,安排家政或护理也比较方便,费用也比较节省。无论如何都要比在老年公寓里生活得开心。我们要完全投入自己的情感和能量我们的聪明才智和我们的感情力量为我们打开了一切可能的大门。我们必须决定,自己是想要继续故作愚蠢和柔弱、白白浪费时间,还是利用自己的一切优势、积极地勾画人生和自我。我们真的应该抓住所有开启的机遇吗?如果我们去争取更多的责任、更多的主动性、更大的成就和独立性,我们真会感到更加幸福吗?对!——我们可以每天、每小时决定自己幸福。我们可以大踏步地走向自己的人生乐趣。我坚信:只有完全投入自己的情感和能量,我们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人生乐趣。一味地希望和期待着什么事情自行发生,等待别人来采取行动,是不会令自己进步的。我们的内心里有一种力量在升腾,迫不及待地想要有所作为。愉快地做些什么,把我们的能量集中到某件事情上面,孜孜不倦地努力并享受良好的成果。体验“我能够……”,将唤醒一切幸福的感觉。我们可以为自己创造这种快乐,每一天!女性很少赐予自己这种形式的人生乐趣。她们很容易因为一些臆想的必要性而分散精力。这种情况必须改变。女性完全有能力在许多重要的生活领域里取得明显的优势地位。干杯!在您的老板、您的配偶、或者是一位女友面前,您是否有过这样的感觉:“假如是我会干得更好”?您最近什么时候积极地努力使您自己感觉良好?明明能够进入头排,为什么要满足于第二排?只有在电影院里,后排座位才是好的。女人,认识你的优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