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26010959428

《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作者:[德]艾尔哈特一部经典的女性心灵励志读物,乌特?艾尔哈特用生动的语言和贴切的例子告诉人们“好女孩”的思想误区和“坏女孩”们如何爱待自己,尊重自己,从而拥有成功的人生。这位优秀的心理学作家从平实的生活中为我们剖析了“好女孩和坏女孩”不同的心灵潜台词,告诉每个女孩只有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在压力不断加码的社会,现代女性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心灵成长。追求自己的幸福,塑造完美的人格是知识女性们重新定格的人生座标,这本畅销欧美数十年的心灵成长指南一定会成为“好女孩和坏女孩”们的心灵福音。  坏女孩走四方--能来人间,照样能上天堂早在19世纪,国际上第一所护士学校的创始人弗伦斯·南丁格尔就拒绝顺从父母的意愿,拒绝接受"前途光明"的婚姻,为此和家人进行一场激烈的旷日持久的争吵也在所不惜。虽然她的行为引起了母亲的不满,她自己也为此感到困恼,但是她实现了自己的意愿和目标:"如果人类生来就有翅膀,那就应当想方设法把翅膀用在飞翔上。"  著名的以色列国的创始人之一梅厄夫人经过努力,使自己的意志最终获得了胜利,她的原则是:"人的一生中没有什么东西是生来就有的。仅仅靠信仰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克服障碍和敢于战斗的力量和勇气。"  梅厄的目标是胜利,而不是地位。她曾经有机会出任副总理,但是对这个机会她说出了一句令世人瞩目的名言:"与其做个副职的总理不如做个正职的祖母!"女性对他人的依赖是有传统的。法国著名时装女设计大师夏奈尔对金钱的价值有自己的看法,并使得这种价值具有了新的含义,我想,她的看法对女性也是适用的:"金钱对我来讲并没有多少价值,但是(它使我获得的)独立性却是很有价值的。"  夏奈尔还极力主张发扬坏女孩的另一个品质,她要求女性遇到冲突和挫折时,要敢于挺直自己的腰杆,她是这样说的:"让人长一智的不是成功,而是挫折和失败。"  她的名言是:"忘记吧,重新开始!"生活只会给有勇气的女孩以积极回报:萨比娜坚持了很长时间,而且一再申明自己是这个职位的唯一合适人选,最后她得到了这个职位。但是实际上这个职位的岗位责任已经超出了她的能力,这就是说,她之所以能晋升,全靠她毫不气馁的精神、令人信服的说服力和坚强的自信心。仅靠能力本身是不够的。  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普通女人的例子,她们敢说敢做,具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意志。在具有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人海中,女性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多,职业女性的比例在增加,产后迅速恢复职业的女性比例也在增加。  这些女人都有什么共性呢?  她们敢于打破规矩。  她们敢于制定自己的规矩。  她们敢于提出明确无误的要求。  她们敢于明明白白地说"不"。  她们不让任何人动摇自己的信念。  她们对自己的人生发展道路具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她们胸襟开阔,心胸不狭窄。  她们敢于为自己创造成功。  她们不愿意时时处处迁就别人。  她们不惧怕批评。  她们不会让别人封住自己的嘴。  她们遵循这样的信条:没有风险就没有成功。  她们把自己的能量用在自己的目的上。  她们为自己的成绩感到自豪。  她们从竞争中感到乐趣。  她们言语直率,很少去顾及别人是怎么做的,别人会怎么想。  坏女孩有赢得胜利的冲动。  我要胜利,这是一种强有力的积极向上的意志,同时也是很多女人经常放弃的愿望。  女人需要有赢家的气质,她们应当敢于在荆棘中成长,在阻力中磨砺自己的锋芒,锻炼自己的能力。这样她们就能赢得机会。坚韧不拔的毅力,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勇气,这才是女性应有的品质。  敢于和别人争吵,敢于给别人制造麻烦的女人才能事业有成。虽然在我们的周围和我们的文化氛围里,我们学到是:发火、生气、坚持实现个人的意志,是一种含有贬义的行为,但是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这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女人们经常会否认她们内心的激烈的情感活动,否认否认再否认,久而久之她们就变麻木了,这集中表现在"好女孩"经常感到有一言难尽的不适感,而且容易生病。坏女孩学会了如何目标明确地和别人展开争论,她们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凡是有人际关系的地方,就必然会有咄咄逼人的气势或伤害别人的情感存在。  坏女孩不惧怕伤害,不怕别人的伤害,也不怕自己的伤害。  坏女孩善于把自己好胜的气势当作力量的源泉,即便是自己气恼自己的时候也是如此。在她们看来,解决问题的答案不是自我怀疑和自我摧残,而是既能对内也能对外的勇气。  愤怒和不满只能激励她们采取行动。她们随时准备主动出击。  她们时刻保持清醒和警觉的头脑,剥去各种来者不善的伪装,让它显露出本来的面目。病态的暴君不能左右她们,敲诈和勒索在她们身上也不起作用。爸爸的"软心肠"也好,丈夫的偏头痛也好,都阻挡不了她们直抒己见,她们会照样提出自己的要求。她们会表示理解,有节制地予以体谅,但是自己的路还是要坚决地走下去的。她们不愿意去拯救别人,在男人铮铮外表下寻找一颗软弱的心,她们是不会去干的,因为这不是她们的人生大任。她们坚持要得到承认和尊重。  她们坚决反对别人对她们说"抱歉",因为说这种话的人实际上是在以一种巧妙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利益。如果有人劝说她们,说如果她们明确表示反对,别人会很难受,那么她们是不会接受这种游说的。她们丝毫不理会别人说自己是无情无义、没有心肠的女人。  她们知道怎么在那些想要提供"帮助"的人面前保护自己,她们心里有数,在乐于助人的招牌下经常潜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这种帮助会使女性在发展的道路上裹足不前。  那些软弱的人,那些束手无策只知道依赖他人的人,她们的眼泪、脆弱的感情,还有她们的温柔丝毫打动不了坏女孩。一旦这些软弱的人必须要坚决地为自己的生存而奋斗的时候,坏女孩会帮助她们揭去面具,指出她们的长处所在。  坏女孩把健忘、所谓的误解和拖延策略看作是一种间接的伤害他人的表现,它的目的就是绊住女人的脚步。对这种行为,她们会坚决地予以抵制,而不是亮出所谓理解的招牌。  在职业上是这样,在家庭生活中同样是这样。她们不可能让别人支使得团团转。她们判断问题和行动的标准是人原始的信念和情感。如果情感告诉她们这是不舒服的,她们就会去寻找原因。在寻找的过程中,她们怀疑的对象不是自己,而是眼光朝外。她们不会让那些表面上看挺可亲的人对自己纠缠不休。如果有谁想反复劝说她们,告诉她们什么事情对她们有好处,什么事情对她们没有好处,她们不会听任这些人来排解自己的忧愁、烦恼或恐惧。如果有谁一发现她们表现出独立不羁的气质,就跑过来想吓唬住她们,她们丝毫不会慌乱。如果她们表达了某种愿望,而其他人则说,这只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那么她们宁愿与这种后果为伍,也不愿意退却。  在关键的时候,坏女孩从不指望别人,而只依靠自己!目录发现真正的自己顺从是一种后果严重的行为策略/依赖是一种后天获得的心态,完全可以避免好女孩的大误区女性生活中的思想大陷阱/25偷懒的借口/难道女人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愿望吗?  /女人天性温柔?  /女人天性软弱?  /女人天生应当美丽?  /女强人肯定孤独吗?  /女人就一定要生孩子吗?  /女人一定要出嫁吗?  职业上的思想误区/52乐于助人,必有回报/别人怎么要求,我就怎么做畏惧权力/61权力等于孤独吗?  /权力等于剥削吗?  /权力会毁灭性格吗?  大人物可怕吗?  /女人应当是幕后英雄吗?  /应当避免冒险吗?  /有权力遭人厌吗?  /要想出人头地必须先夹起尾巴做人吗?  /女人当了领导也必须为人服务吗?  发现自身的价值要敢于承认自己的成绩/要尊重自己的要求/要善于布置任务/要敢于说"不"预感自行实现后天依赖性/既然这就是我,那我就这样了改变--从语言开始女性的身体语言/好女孩必须知道的说话艺术走出蒙娜丽莎误区女人微笑等于出卖自己/144蒙娜丽莎特性/150摆脱消极的生活方式:关系误区/理解是一种掩饰:理解误区/全身心自我放弃:帮助误区/自我摧残:牺牲误区/谦逊是一种装饰:谦逊误区/同情是一把利剑:同情误区摆脱自我束缚无意识的自我毁灭/低卑的眼前利益/自我束缚的漫漫行程/早期的根源/偏见的自欺欺人之用/女人使自己变得依赖别人女性--永不放弃自己不要放弃矛盾/不要放弃智慧/不要放弃主见/不要放弃自身的标准/不要放弃经济独立/不要放弃教育、进修和深造/不要放弃职业成就发现真正的自己一个女人如果能和自己的内心世界保持和谐,那就说明她在自己的要求和外在的要求之间取得了平衡。  女人是温顺的、友好的、善解人意的、谦逊的、大方的。这就是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女人,这也是每个女人心中的理想的自己。  在当今,女性的自我意识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但是尽管如此,大多数女性的内心世界仍然充满着矛盾。每当她们获得成功的时候,总有一丝内疚伴随着她们。从外表上看,她们似乎镇定自若,从容不迫;但是内心的冲突却犹如汹涌的波涛:一方面,她们希望能事事讨人欢心,千方百计地想让人人都感到称心如意;另一方面,她们心里又很明白,这样下去只会使自己陷入对他人的依赖中去。她们有意获得成功,但是又怕伤害别人;她们想达到自己既定的目的,但是又怕踩到别人的肩膀;她们想有尖锐的思想,但是又怕给别人造成难堪;她们想表达自己的观点,想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念,但是又怕这样会控制别人;她们想充满自信,但是又怕这样会吓着别人。  一个人只要对自己没有信心,那么不管这种心态潜藏得多么深,总会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心态会以极其细微的方式表现在人的形体语言中,而使用这个语言的人自己却又觉察不到。微微前倾的面孔、隐含不露的询问目光、一闪即过的干笑或许都在传递这么一个信息:"其实我根本没有把握。"  某些稍闪即逝的神态表面上看没有什么意义,实际上是在发出呼唤:"快改变我的想法吧!""我并不是真心要反对你。"  女人很容易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她们总是很清楚,别人有怎样的想法,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总之,女人很容易移情于他人,这样一来,要叫她们贯彻自己的思想,保持自己的观点,反倒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了。  看一下当今流行的电视连续剧中"女性"角色的形象,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女性是那么地完美、那么地无所不能,但最终却又是那么地迁就;她们只需一丝微笑就能把家务操持得井井有条,就能把职业和孩子处理得完满妥当,就能把自己的主妇角色扮演得尽职尽责;她们无私地奉献自己,全身心地支持丈夫的工作;她们处处体贴他人,时时温顺依人,总是乐于助人;她们讲究奉献,却不图报酬;在职位上她们隶属他人,在职业上却又能获得一定的成功。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到恐惧和抑郁。她们总是以为,要想和男人一样得到别人的承认,必须要做出更多的工作。实际的情况也常常会验证她们的想法,同周围的男同事比较起来,女职员必须付出更多的精力,使自己更加完美、更加勤奋、更加容易迁就别人、更加愿意帮助别人、更加有同事间的互助精神。但结果常常是不尽如人意,她们的确比男同事付出的要多得多,但是所获得的报酬和她们的实际工作却是那么不相称,晋升的机会也要少得多。她们常常自己也不相信自己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  有句古话说得好:没有勤奋,哪儿有收获。许多女性就是以这句古话为座右铭在忙碌着、在操劳着,并且也做出了许多成就。但是她们的努力常常不得其所,不得要领,她们所从事的工作常常是替他人做嫁衣、为他人做铺路石垫脚砖,她们自己还以为这样就可以为自己的发展道路奠定基础。她们使男性员工们以及自己的丈夫感到无后顾之忧,可以目标明确地投身于多半能给他们带来功成名就的工作,而他们的女性垫脚石却败下阵来。在这种发展的过程中,只有老谋深算的女人才能达到事业的巅峰。为他人铺路,为他人做垫脚石,这只能是一种笨拙的谋略。至于谦逊,这也不是一种明智的谋略,许多女人对自己的才华采用不露峥嵘的手法,她们不愿意吹嘘自己,她们等待着有朝一日能有一个伯乐出现在眼前。如果才华没有得到赏识,她们就会变得古板倔强,甚至有可能患上忧郁症。很多人还会在精神上和肉体上感到极度的疲劳。  很多女人从不鲜明地表白自己的真实感情,甚至在想法正确的情况下也不执意去实现自己的意图。女人们以为只要自己是可爱的,是恬静的,就可以赢得事业,就可以赢得自己的私生活。她们希望能有一个男人围着自己转,但是采用的方法却是默默地理解一切、顺从一切,不让他有半点不顺心。对于自己的奉献和辛劳,她们所期待不过是赞扬和好感。在她们眼里,温顺是能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对此她们坚信不移。在这方面,她们还时常以自己的母辈为榜样。但是实际生活告诉她们,毫无顾忌、我行我素、无所畏惧的女人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大步迈进,温顺的女人绝不可能成功,好女人更是很少能获得成功!女性常常会给自己的工作能力提出不切实际的高要求,她们实际上承受不了那么大的压力,很多女性对那些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的成就往往看不上眼,她们拼命地努力,获得了许多成就。但是达到目的之时,也是她们的不幸之日。她们并不把成就看成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因为她们始终以为,仅靠自己的才能和努力是远远不足以获得成功的,因此,一旦获得成功,她们就会把功劳记在外在的因素上,认为是幸运和偶然的结果。如果反过来,她们没有能够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她们就会觉得这正好证实了自己内心中潜藏的自我价值观:自己还不够好,别人一定会做得更好,在自我谴责的思想情绪下,她们开始退缩,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对挑战的恐惧感。  顺从是一种后果严重的行为策略女人不愿意表现自己,她们更喜欢顺应别人,直到自己的个性消失得一干二净。她们总是受到一种错误思想的指导:不显山、不露水,是达到目的的上方良策。她们的处世原则是:千好万好,唯有表现自己不好。  于是她们竭力掩饰自己,让自己时时处处以一个温顺听话的小女孩的面貌出现。但是当自己这种缩手缩脚的行为没有得到回报时,她们又会感到十分迷惘。  女人应当学会不要默默地企求回报,而是应当勇敢地提出自己的回报要求。很多女人在奉献了之后,以为别人欠了自己的情,这个人情迟早是会还回来的。在实际生活中,这种欠情还情的事情却很少发生。女人必须明白,她们帮一个人的忙,要么是不图回报,完全出于奉献;要么是投桃报李,期望别人感恩自己、承认自己。如果是后一种情况,那么事先就必须交代清楚,因为这样别人就有机会考虑,是应当接受还是应当拒绝你的帮助和奉献。  女人发展的最大的绊脚石是:希望人人都喜欢自己。这块绊脚石必须搬掉。女人为了让别人喜欢自己,不惜放弃自我决定权、独立权和其他权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她们偏离自我越来越远,不再去追寻自我。但是如果真的有人表示喜欢她们,她们反倒会满腹狐疑起来。这就是说,她们并不是真的期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只要女性受他人思想左右,不以自己的要求和理想为宗旨,以上所述的情况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如果你想摆脱这种思维方式,那么你就必须当机立断,立即开始。你可以列举三个自我欣赏的理由,看看哪个对自己有好处。只有有好处的理由,才是可行的。  一个女人如果能和自己的内心世界保持和谐,那就说明她在自己的要求和外在的要求之间取得了平衡。这种女人敢于尝试,乐于冒险。她们明白,只要冒险,那么结果不外乎两个:非赢即输。而她们追求的是赢。她们全身心地只管走自己的路,对别人怎么看自己,她们从不在意。她们只在意对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才华、对自己目标明确的执著是否充满自信。这种做法既不是卑鄙的,也不是肆无忌惮的,它表明这个女人有勇气、有梦想、热爱生活。女人一旦下决心去冒险,那么她对失败就已经毫无顾忌了。她们不会因为一次挫折或一次失败就半途收兵,前功尽弃。她们知道,一支以3比2获胜的足球队毕竟也要搭进两球。她们不会感情用事地对待别人的拒绝,如果出现了失败,她们会实事求是地找寻原因,而不是去拿某一个人开刀。如果你成天在想有某个人和你过不去,那你的日子是很难过的。别这样折磨自己。也不要绞尽脑汁地去想自己哪儿哪儿不行。你应当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创造性答案。  遗憾的是,实际生活中敢于迈步进入独立王国的女性为数甚少。大部分女性还在固守陈旧的观念模式。她们似乎对生活并没有多少激情,她们更热衷于扮演温顺的女孩的角色。她们为什么不涉足禁区?  让她们去做一般人认为是不道德的事为什么会困难重重?  在许多男人看来是极为普通的事情,为什么在女人看来就是那样的大逆不道?  女人的内心世界具有一种顽固的恐惧感,她们害怕哪怕破坏一点点的规矩,就会给她们带来惩罚。她们总是在想,别人会对自己有什么看法?  别人的行为举止是怎样的?  他们是不是更喜欢乖女孩和听话的女孩?  很多女人默默地放弃了很多能给她们带来欢乐的东西,而她们真心想要得到东西,却很少能得到。造成女性舍弃自身欲望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就说孩提时期吧,给孩子喂奶的方法对孩子以后的行为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在喂奶的方法上,男孩和女孩是不同的。当然,孩子将来长成女孩还是男孩,这是一个非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过程。但是恰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女性的依赖性以及逆来顺受的性情是怎么形成的,它们为什么会那么顽固地附着在女性的身上。  在过去的15年中,对这个过程的分析有两种心理分析模式,这两种模式都分析了女性的自谦是怎样形成和怎样保留下来的。通过分析表明,女性陷入僵化的生活模式之后,就很难从这种有害无益的模式中解脱出来。  要想弄明白女性生活中的各种冲突,就必须认识她们的关键症结,这就是后天的依赖性。女性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依赖性"这三个字来加以说明。例如,汽车轮胎爆了,女人立刻就会感到手足无措,她们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换轮胎。再举一个例子,有很多女人遭到丈夫殴打,她们没有勇气离开自己的丈夫,表现得非常依赖。马丁·塞黎克曼是最早提出后天依赖性理论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指出,紧张型的心理障碍如忧郁症和恐惧症也应当看作是依赖性反应。各种不同的生活阅历都有可能导致自己对自己产生不信任:"我是无论如何也帮不了我自己的!"这种想法诱发了恐惧症和忧郁症。人在什么时候会感到手足无措需要依赖别人呢?  就是在感到自己驾驭不了生活中的某种场面或局面时。真的出现这种场面或局面时,关键并不在于现实是怎样的,而在于人对自身能力的看法是否以自信为基础,敢不敢相信自己有能力对事情的圆满解决产生影响。如果缺乏这种自信,其结果必然是:没有行动能力。  依赖是一种后天获得的心态,完全可以避免预感自行实现说认为:一个事件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在这之前已经存在有相应的期待。如果要给预感自行实现说下一个精确的定义,或许可以这样说:如果一个人在内心中对未来的某个事件形成了某种期待,那么这就意味着他会不由自主地为这个在未来发生的具体事件做出相应的准备。当然,这个过程大多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发展形成的。举个例子,我害怕考试,这个时候学习起来就会头脑发热,没有条理,这就给临场答错题或头脑突然放空创造了前提,这样一来,不及格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接下去的结果必然是:对考试的恐惧更加强烈。  如果反其道而行之会怎样呢?  我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我的期待是成功),学习目的明确,精力集中,全身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因此感到很泰然,也很自信,这就等于为成功提供了前提,于是通过考试的可能性大增,接下去的结果必然是:期待获得新的成功。  后天依赖性和预感自行实现会相互交织、互为补充。如果一个女人认为自己在技术方面缺乏才能,那么这个想法很有可能早在儿童时代就已经扎根在她的脑海里。我们拿给汽车换火花塞为例:潜意识已经告诉这个女人,她换不了火花塞,但是她还是去换了,不过并不是真心想办好这件事,而是半心半意。在换的过程中,她发现自己不具备足够的知识,使用的工具也不顺手,一会儿手指给螺丝帽卡住了,一会儿又把哪样东西给弄断了。看到那么多的电线,不知哪根对哪根。这个时候,潜意识中对依赖的期待会突然被激发起来,得到证实。尽管她的确努力了,但是问题没有解决。早期扎根在潜意识里对自己能力的不信任便会被激发出来,女人会更加强烈地怀疑自己的能力,更加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掌握技术。在她的内心中,能否掌握技术这个议题这样就算是彻底了结了。她在将来会怎么样呢?  需要帮助,需要依赖。自我造成的无能为力由此被盖棺论定了。  没有后天依赖性的女人,她们有完全不同的期待,对待火花塞便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态度:她们的手指也有可能会被什么东西卡住,但是她们相信,这只是一时的操作不当造成的,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她们会探究原因:可能是手指太滑了,也可能是工具不合适,下一次注意就行了。于是她们会重新尝试一次,再努力一次,她们不会因一次受挫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依赖性可以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依赖性强的女人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不相信自己的行动能取得成功,对自己慎之又慎选定的目标,很少能追寻到底,她们的表现同她们的实际能力相差甚远,一遇到一点小麻烦,她们马上就会罢休。当然,并不是每个女性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表现出缺乏坚持到底的气质,女商贩在同客人打交道的时候,会表现出出色的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但是在和母亲的冲突中,她们却可能会表现得缩手缩脚。一个女教师,要她对付一群不守纪律的淘气的学生,可能是不费吹灰之力,但是要她独自一人驾车去培训班,她可能就会慌得不知如何是好。人就是这样,在某一个方面可能非常有能力,非常强大,但是在另一个方面可能就会表现得非常笨拙,非常胆怯。说来读者也许不会相信,在某一个方面积累的良好经验和获得的出色成果并不是想用在哪个地方就能用在哪个地方的,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把已经取得的成绩看作是自己的成果。这里面经常存在一些障碍,许多人都会把取得的成绩看作是偶然和幸运的产物。这种对自信心的抑制,其根源在于儿童时期的学习环境,不同的学习环境会给未来的发展带来不同的方式,引入不同的方向。抑制一个人在某一个方面继续发展的不是现实的客观世界,而是自己内心看待问题的方式和模式。一个学生如果觉得自己做不出算术题是因为家里有人在数学方面的智商较低,那么他就在自己的内心给自己的未来发展埋下了一块绊脚石,这块绊脚石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他产生影响。如果一个人对此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例如他认为,复杂的算术题是难做,要想找出答案是要耗费一番脑筋和精力,但是这不等于我做不出,解出复杂的算术题对每个人来讲都是一个必须要做的工作。这样看待问题的人,就等于把作业看作是一种挑战。他的看法是:这个困难只是就这件事而言的,它的范围是有限的,出现失误并不表明自己无能,而是有着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原因,这些原因的大小程度不是不可以改变的。只要经过养精蓄锐,选上一个好日子,换个方式进行准备,或者筹备更为合适的材料,造成失误的原因都可以一一排除掉。如果一个人总是拿自己开刀,而且总觉得原因是无法改变的,那么这种抑制自我发展的深层因素恐怕就是后天依赖性了。  有些女性由于以前有过不成功的经历,所以她们就以为,自己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干出一番事业来。她们不再相信自己,而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帮助和命运上,她们完全放弃了对自身力量的信任,对自身生活能力的信任。在后天依赖性的制约下,女性对待问题只有一种解决方案,她们不得不一切以遵从他人愿望为上,这样做的代价是牺牲自己的欢乐和生活的乐趣。在职业生活中,才华横溢但却有依赖性的女人们苦苦地等待着别人来发现自己,等待着童话中的王子来发现自己这个睡美人。真实的职业生活中哪儿有这么个王子!但是的的确确有很多女人,在苦苦地等候着,她们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涯已经走进了死胡同。这类女性在这种情形下不是积极采取行动,而是将自己的能力掩藏起来,将自己的职业抱负收敛起来。但是如果上司真的不重用她们,不提拔她们,她们又感到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和委屈。这个时候正确的做法是力争得到他人的支持。  依赖性强的女人对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始终抱有一种不信任的态度,她们担心,自己要想成功,只能听凭幸运和偶然,她们从不把自己看作是成功的源泉和动力,因此对自己的成功也没有快感。而反过来,当事情出现挫折的时候,她们反倒会对自己抱怨来抱怨去。  这种心态对女人自身的积极性和动机会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依赖性强的女人常常感到心理惰性强,全身疲乏无力,有激情丧失综合征的症状,失眠,或者经常忙忙碌碌,到头来却又不知道自己都忙了些什么。这些女人一旦形成意念--自己不可能改变现状,靠自己的努力不可能达到目的--就再也拔不出来。她们担心仅仅靠自己是没有能力应付生活的。虽然实际情况是这样,但是只有极少数女性愿意承认她们已经具有依赖性。她们清楚,自己已经摆脱不了生活逆境的摆布,但是"依赖"这个概念她们只运用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更多的是在和其他人发生联系的时候,如亲朋好友在面临困难时需要鼓励的时候。  只有少数"有依赖性"的女性会觉得自己有能力把握自己的生活,作出正确的抉择,保障自己的生活。这种对自己的评价,其影响是深远的。认为自己是一事无成的人,必然会将自己托付给别人,所以许多女人认为,必须投入全部的精力来拴住一个人。这在她们看来是对未来的一种投资。抱有这种看法的女人,她们不是把全部精力放在安排自己、决定自己、稳定自己上,而是找偷懒的借口与生活妥协。  在本书里我要揭示,为什么很多女孩会一事无成,我还要阐明:怎样才能使女性摆脱听天由命的观念,使她们欢快无忧,勇于面对一切;女性如何处理好这样一对矛盾:既要为了个人的利益目标勇往直前,又要恰如其分地同他人交往。  我还要指明女人在自己的生活中有能力保持平衡,她们应当有能力问心无愧地去得到自己的权利,她们完全可以一方面强大起来,另一方面又不伤害同别人的关系和友谊。  好女孩的大误区妨碍女性挖掘自己全部潜能的,有的时候并不一定是什么深层次的恐惧感,常常倒是一些司空见惯的琐碎小事,它们把女人的思想和行动彻底束缚住了。  女性生活中的思想大陷阱偷懒的借口许多女人都会得出这么一个骗人骗己的结论:眼前的利益不如长久的温顺有价值。她们认为,当生活伴侣缺乏生活责任心,例如,不愿意去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时,她们宁愿采取默认的态度以求息事宁人;只要两个人能去餐馆共进晚餐,自己宁愿放弃有权提出的度假要求;只要家里有了第二辆车供自己用,那么以前自己打算挣钱的愿望就算是得到了补偿;如果到了冬天能买一件新大衣,那么以前那些"我上瑜伽培训班的时候,要是丈夫能帮助看看孩子就好了"之类的愿望就统统抛在脑后了。她们以为,只要任劳任怨地加班加点,就总会有出头的日子。  但是在以上所述的舍与得的交换中,吃亏的总是女人。她们渐渐地被淘汰出局,就因为她们的思想是上面的模式,行动上采取的是偷懒的做法,最终蒙受损失的还是她们自己,她们在不断地给自己听命于他人添砖加瓦。表面上看,在这种舍与得的交换中,她们还是小有所得的,但是每一个所得带来的必然是对承担责任的恐惧,她们害怕打出自己的旗帜,亮出自己的立场,愿意大事化小,凡事以忍为上。温顺的女人不仅害怕承担责任,而且还害怕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别人哪怕是片刻的不欢心。  这些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障碍反映出这些女人还在固守着陈旧的观念。偷懒的借口遏抑了她们为自身的权利而抗争的欲念。  骗人骗己的结论和日常常见的思维方式束缚住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生活规则要求我们做个温顺的女人。这些规则有些是父母提出的,有些是社会提出的。但是错误的思维,哪怕再小都有可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谁敢和社会规范对着干,谁就会受到社会的制裁,受到排斥,遭到众人的唾弃。这种来自社会的威胁会在人的内心中引发各种恐惧感,而这些恐惧感继而又会引导人们进入思维的怪圈。  恐惧所产生的作用我们一般很少能意识到。在这里引用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出自弗洛伊德的说法:怕蛇被认为是女人害怕男性生殖器的延伸表现形式。我不想用本书的篇幅来讨论性恐惧和性防御之间的关系,我要探讨的是恐惧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一言以蔽之,恐惧可以阻碍我们积极行动。  难道女人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愿望吗?  贝丽娜想和全家乘飞机外出度假。早在三年前她就盼望着能在金秋时节乘飞机去加纳利群岛,过上一两周。每次进城去,她都要带回几份旅游宣传手册,然后兴致勃勃地同彼德和玛努拉商讨旅行计划。彼德是她的丈夫,玛努拉是她九岁的女儿。此外她还买了好几本旅游书。彼德觉得妻子的主意不错,女儿也为妈妈的想法叫好。但是每年到了度假的时候,她们全家却总是去黑森林的一座小农庄,彼德总是在这次度假的时候就把下次度假要住的别墅给预定好。其实这座小农庄也还是挺有情调的,但是年复一年,贝丽娜就觉得有些厌倦了,于是她开始不停地抱怨,说在这里要烧饭呀,要打扫呀什么的。她心里真正希望的是旅行的价格里面已经包含了所有的食宿等费用。  其实到旅行社去把明年秋天的度假给预定下来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但总是有点什么说不清楚的东西使她的脚就是迈不进旅行社的门槛。她担心丈夫可能是真的非常喜欢黑森林。虽然彼德也讲过几次要换个地方,但他毕竟还是没有换。到了第三年的秋天,贝丽娜期盼着丈夫能拿出实际行动,但是彼德没有这样做。贝丽娜把丈夫的无动于衷理解为一种消极的拒绝。但是她没有注意到,她自己也没有采取行动,她没有干干脆脆地到旅行社去把下一次度假给预定下来,就是因为她内心中不愿意凌驾于丈夫之上。如果他真想去,那他就应当去旅行社预定,再说她已经把自己的愿望重复过很多次了。但是为了丈夫的面子,她最终还是放弃了自己的愿望。她已经不知说过多少次想乘飞机去南方度假,她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小孩子,成天向大人要这个要那个,但是大人却根本不予理会,人人都说"行行行",但是就是没有人去做。两人都表示要乘飞机去南方的加纳利群岛,但是这根本不作数,真正能做决定的只有彼德一个人,因此彼德不应当老是耍嘴皮子,而应当说干就干,去预定。  在贝丽娜看来,凡是彼德应当做的,和自己是没有关系的。但是她从来就没有去想过,如果她想去南方的话,那么说干就干的不应当是别人,恰恰应当是她自己。  还有一个女人名叫海尔嘉,她以前的情况也很类似。对她来讲,每一个周末都是空欢喜一场。每到周末,全家人对她的建议都表示赞同,但是就是没人把她的建议落实成行动。几周前,海尔嘉改变了做法。她先是提出建议,根本不去管别人会有什么看法,只要没有人明确地跳出来表示反对,她就立即动手组织实施自己的计划。结果呢,人人都跟着她的计划走,而且大家都感到十分的开心。即便是有一次丈夫或孩子有其他的想法,那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她仍然坚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游泳、去桑拿、去漫游……你是不是觉得内心挺矛盾?  是不是自私这个词已经到了你的嘴边?  这样是不是太把别人不当回事了?  说不定你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怎么能这样做呢?  根本不去考虑别人的……"这个时候内心告诫你的是要小心,这说明"温顺的女孩"的观念在你的内心还很顽固。  我们再看看贝丽娜的情况吧。她最终还是决定,拿出一个具体方案来,只要没人拼命反对,就立即把下一次度假旅行预定下来。结果呢,非常奏效。她周密地计划了一条旅游线路,计划里面既有参观也有海滩戏耍,节目安排得丰富多彩,每个人的爱好都可以得到兼顾。全家都对即将进行的度假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只有彼德一个人漫不经心地提醒了一句,那里说不定会太热。  但是恰恰是这漫不经心的一句话,像个幽灵一样在贝丽娜的脑海里转悠了好几天。在最终到旅行社去预定度假之前,她又买了一份杂志,一个人躲到咖啡馆,想安安静静地把这件事再考虑考虑。  她在想,如果要去的地方真的太热,热得大家什么也不想干,那么这个度假就等于计划失败,责任自然落在自己身上。她越考虑就越后怕。于是决定第二天再去旅行社,晚上吃饭的时候再试探试探彼德的口气,看看他是不是真的不想去。以往的多虑又占了上风。  世上没有一个决定是百分之百的正确。就连政府投票表决有时还会出现微弱多数的情况。就家庭生活和职业工作来讲,要想把握事情的全过程是很不容易的。但不管怎么说,行动的原则都是相同的:首先考虑事情的利弊,然后做出决定。  女人天性温柔?  女人尽自己的义务,从不反抗,从不抱怨,她们不喜欢别人有逼人的气势,也不希望自己有这种气势。她们担心这样别人就有可能会不喜欢自己。如果内心产生了情绪,想要发一通火,她们会立即把这种情绪转嫁到自己身上或者拿其他东西发泄。我们就拿身为母亲的女人为例,一个母亲如果对自己的孩子非常生气,但她却会表现出对孩子特别呵护,因为一个好妈妈是不应当对孩子发火的,这种内疚感在不停地折磨着她,她不敢表露出自己对这个弱小的生命有什么不满的地方。这样做的结果是:她们本应向外发泄的心理转向了内心,长期的积怨会在自己意识不到的情况下发泄出来,形成无名火。  女性患偏头痛和忧郁症的比例要高于男子。她们觉得自己疲劳无力,提不起精神,没有激情。恰恰在这种症状背后可能已经积蕴了大量的火气。  女人就算开始发泄自己的火气,常常也是间接的,不容易明显感觉出来。因此,民间称女人是牡马蹶子,躲在暗处冷不丁给人尥上一蹶子,随即又缩到暗处里。  女人好忌妒、好嫉恨,但是她们却把由此引发的好斗情感隐藏在内心深处,直到有一天如江水决堤、火山爆发一般突然发作。当然,这种爆发并不是没有先兆的。无论男的也好女的也罢,我们大家都知道,凡是受压迫的人总会表现出自己的反抗,区别只是或迟或早或以这种形式或以那种形式。但是有的时候,很有可能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点燃了导火索,结果就引发了江河之水一泻千里。有一个名叫布莉吉特的女人,经过三年的长时间留职休假又开始上班了。在这三年中,她根本谈不上休假,她为丈夫盖哈特在家操持家务,好让丈夫能无后顾之忧地完成自己的大学学业。在此期间,她生下了双胞胎安娜和莉萨,这两个孩子来得真不是时候。开始的时候布莉吉特还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她希望盖哈特能处理好自己的学业和孩子,但是她很快发现,自己的希望落空了,她这个时候已经担任了实验室主任,没办法,只好辞去这个职务。要完全辞去职业又不可能,家里至少需要有个人有收入来养活全家,而丈夫又没有固定的收入。于是布莉吉特就干起夜里上班的活儿,这样在白天她就可以照料家务和孩子。  在开始的一段时间,情况还凑合。但是越往下摩擦越多,家里的收入太少,布莉吉特感到这样下去自己的身体也吃不消,最倒霉的是盖哈特有考试恐慌症。每到学习累了,他就出去打壁球,或约朋友出去玩。布莉吉特很生气,但是又不敢发作,丈夫毕竟马上就要考试了,他需要放松。就这样,她一而再再而三地放弃自己的愿望和要求,甚至和女朋友聊聊天的时间都没有。她想稍稍安静一会儿都不行,怎么可能有心思去和别人进行热烈的有深度的交谈呢?  盖哈特终于大学毕业了。他虽然没有马上就找到工作,但是布莉吉特起码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了,而且她只需白天工作,不用再去干夜班的活儿了。仅仅对这一点她就已经感到心满意足了。丈夫找到好工作之前可以先料理家务,安娜和莉萨已经上幼儿园了。布莉吉特为自己能全身心投入工作感到高兴,尤其使她高兴的是,自己终于从家务中解脱出来了。  但是好日子没过几天,她就发现盖哈特一个人料理不了家务。让他出去买东西,肯定会少买一半,布莉吉特只好下班回家时再去一趟超级市场。盖哈特虽然也洗衣服,但是晾衣服却要等到布莉吉特晚上回家来做,第二天熨烫衣服也是布莉吉特的活儿。开始的时候,布莉吉特还安慰自己,觉得丈夫需要一段时间熟悉一下家务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她的心情开始逐渐变得烦躁起来。  但是,布莉吉特烦躁归烦躁,心里却不承认自己的确有这样的心情。她总是在想,不管怎样盖哈特也是尽了力的,他也不是成心想要忘事,他应当去考虑更重要的东西。此外,布莉吉特还觉得,丈夫走到今天这种地步,自己也有责任,谁叫自己像个母亲一样成天为他忙这忙那,把他给宠坏了呢。在这种环境下盖哈特根本没有机会去学习应当怎么来管理家庭生活。他俩刚刚认识的时候,盖哈特虽然住的是单身公寓,但是衣服总是送给母亲去洗,而且吃饭也多半在母亲那儿。他俩住到一起以后,布莉吉特接过了他妈妈的工作,结果把盖哈特给宠坏了。她为盖哈特烧饭,晚餐时把餐桌布置得温馨浪漫,早上起来还要为他备上可口的早餐。  盖哈特没有认认真真地去找工作,布莉吉特对此的确是一肚子不高兴,但是她同时却又在想,从学习到工作,丈夫可能需要一段时间过渡一下。  布莉吉特觉得自己没有权力去向丈夫发火,此外她还担心,如果现在提出这种或那种要求,她可能就会失去盖哈特对自己的爱。如果她拿定注意不让盖哈特这样逍遥下去,那么丈夫是不是还会那么爱她,她心里一点儿把握也没有。  这样一来,布莉吉特就等于一脚踏进了两个误区:一个误区是她认为,自己没有权力向丈夫表现自己的不满情绪,好女孩是从来不发火的;另一个误区是她认为只有把丈夫伺候好了才能换来丈夫的爱情,好女孩愿为他人牺牲自己。"  什么是爱?  爱就是愿意为他洗袜子。"  布莉吉特以为,如果自己真的把心里的怒气全部发泄出来,盖哈特就会离开自己。几年来,她一直在控制自己的坏脾气,竭力告诫自己不要发火,深怕这样会失去盖哈特。此外她还有一种莫名的担忧,怕盖哈特总有一天会看透自己,他会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像做出来的那样可爱,那个时候他就会离开她,对此她深信不疑。他非常看重他们之间的情感,这点她很清楚。他们俩经常在背后议论朋友们的妻子,盖哈特对别人的不满经常在她的耳边回响:"莫尼卡连杯啤酒也不给彼德的同学倒,也不给他们弄点什么吃的,只顾自己在旁边抱怨,说什么下了班还要为他们收拾家。"  他们大家都希望能并入到盖哈特的工作学习小组来。  还有那个英格莉特,只要丈夫和同学们在一起工作,她就会把六个月大的孩子扔给丈夫管,自己和女友们去电影院看电影。  布莉吉特则和她们完全不同,她为好学上进的男人扫清后顾之忧。每当听到男人们议论自己的妻子怎么怎么不好,她心里就乐滋滋的。但是现在她就有非常好的机会,变得和她们一样。  布莉吉特决定和这两个朋友的妻子谈一谈。结果她们不约而同地都说,她们并不总是这样说翻脸就变得无情起来,有的时候她们拿定主意要干自己想干的事的时候,她们自己内心也觉得挺过意不去的,但是她们的做法却赢得了丈夫的尊重。明确地表现自己的不满反而能给自己带来尊重。  于是布莉吉特决定开始自卫,不再把全部家务活揽在自己一个人身上,有了冲突也不回避。经验已经表明,温顺和事事迁就没有给她带来任何好处。别人有什么样的生活准则她不再去理会,而是坚持自己的原则,当然这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但却是迈向自主独立的第一步。听凭别人决定自己,这样的生活布莉吉特已经受够了。  盖哈特对她的新举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一时还很难说。他可能会一气之下缩到一边,也可能会感到十分的欣喜。如果在开始的时候他表现出拒绝和不能接受,那么肯定是因为他感觉到出现了一种他以前根本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对此他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布莉吉特决定,即便丈夫暴跳如雷,自己也要保持镇定。不管怎么说,他是第一次面临一些他以前从未经历过的要求,他做出任何反应都是有可能的,他可能会愤怒,不知所措,也可能会伤心或觉得受到了污辱。许多男人都害怕女人表现出比自己强大的一面,女人真的强大起来,男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是很难预料的。有一点很重要,他们的行为肯定是惊讶的结果。女人们完全不必因此害怕而打退堂鼓。  要想摆脱旧的观念,就必须接受以下格言:不要害怕自己发火!不要害怕同伴会发火!温顺只会一事无成!希尔维娅发了一次通天大火。那是一次深夜,她参加完计算机培训班结业典礼的庆祝活动回家。进门一看,家里灯火通明,两个孩子奥利佛和杰西卡大吵大闹地朝她奔来。老大奥利佛7岁,老二杰西卡4岁。希尔维娅当时真想冲着孩子大骂一通,但是她没有这样做,她一只手把老二抱在怀里,另一只手抚摸着奥利佛的头。就在火气即将喷涌而出的时候,她的内心中有一个声音在悄悄地对她说:"你为什么不能早点回家呢?  "在客厅里,丈夫沃尔夫冈正在一门心思和邻居下棋,他好像对卫生间和厨房里的翻天覆地丝毫不在意。希尔维娅见状气得满脸通红,大发雷霆,把丈夫痛骂了一顿,她气就气在为什么丈夫不能破个例先劝孩子去睡觉,而偏偏要在今天晚上拉邻居来下棋。他完全可以和孩子们玩,给他们讲故事听,让他们早点上床睡觉。可就在这时,希尔维娅突然意识到,自己刚才的火发得太大了,刚才的局面的确够尴尬的,是不是自己太小题大做了?  邻居会怎么看?  她觉得自己刚才就像一个复仇女神一下子冲进了房间。于是她喃喃地低语道:"非常抱歉。"  说完把孩子送上床睡觉去了。  如果你想摆脱这种思想误区,你就应当想想下面几句话:你完全有理由发那么大的火!发完火以后不要觉得自己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有火就发,这没有什么不对的!只要能把自己的火气发出来,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事情!许多女人怕自己发火,因为发火的女人容易给人造成这么一种印象:她失去方寸了。男人吹胡子瞪眼,社会就能接受,而且还会觉得,这家伙是个男子汉,准有出息。在大家的心目中,女人应当是文静的。如果女人发起火来,大家就会觉得接受不了,而且也不知道该如何同这样的女人打交道。大部分女人在觉得自己快要发火的时候,总是会产生一丝担忧。她们对自己没有经验,所以自己的火气一旦发泄出来,她们便会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做一个小练习,女人们就会发现,如果她们真的动一次肝火,事情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请你实实在在地设想出一个会让你生气的场景,然后你再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都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你也可以和女友一块儿坐下来谈谈,看看如果自己真的发火了,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谈了几分钟你可能会发现,你所担心有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实际上是没有任何根据的。  如果经常害怕自己发火,那么久而久之,女人就会失去对自己的怒气和怨气情感的感受能力。于是情感的锋芒扭转了方向,开始对准自己,其表现形式是:经常感到疲惫,经常无端头疼,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致,失眠,忧郁,等等。  希尔维娅就经常睡不着觉,但是她几乎从来没有把失眠和自己心中的火气联系起来。这天晚上和丈夫吵过后,她又一次失眠了。这次可以讲是一个很好的提示,于是她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经常发火,而自己却又没有觉察到。于是她决定查出个究竟,看看自己究竟在为什么生气。  现在她如果躺在床上睡不着觉,她就会不断地通过造句来寻找原因:"今天我生气是因为……",她把所有大大小小的怨气全部列了下来,几分钟之后,她开始进入下一步练习:给以上找出来的每一个句子再设想出一个结果:如果当时生气的时候,我真的表现出了我在生气或者说我根本不管别人,而是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么事情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通过这种练习,希尔维娅很快就发现,什么事能促使自己发火,自己什么时候会发火。过了几周,她已经有勇气采取行动了。她先是在自己熟悉的人中做小范围的试验。比如有一次她对一个女友说,她很不高兴,因为她在咖啡馆等她,足足等了45分钟。希尔维娅如果对沃尔夫冈有什么不满,再也不躲躲藏藏了。她在用电脑的时候,如果丈夫不把孩子弄到一边去,她就直截了当数落一番。如果自己的母亲晚上不愿意帮忙带带外孙子,希尔维娅也会毫不客气地表现出自己的不满。如果到了周末丈夫什么也不想干,希尔维娅照样会发脾气。  敢于生气的背后常常暗藏着自己的力量。  女人天性软弱?  许多女人要比她们自己实际估计的要强大得多。她们常常把自己看成是软弱的,需要人帮助,因此需要强有力的男人的保护。  西尔克有一个两岁的儿子叫亚历山大。自从有了儿子以后,西尔克就一直处于恐惧状态,她的恐惧症非常严重,她甚至不敢走出家门,不敢出去买东西,更不要说开车或旅行度假了。她当时结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逃避父母。亚历山大并不是他们夫妻双方期盼的结果。仔细观察一下她的生活,我们可以发现,她的发展道路中没有一样东西是她自己决定的,然而一切就这样发生了,她没有办法,只好自己认命了。但是现在,她觉得这样下去是不行的,整天生活在恐惧中,她再也忍受不下去了,她盼望着能恢复往昔的欢快,能有自己的幸福,能自由自在地漫步于自然之中。因此她决定接受治疗。开始的时候她只是做机械性的练习:走出家门,看望朋友,开车购物等。过了一段时间她开始扪心自问,开始反思,自己究竟有什么愿望,有什么要求。两年后,西尔克已经能够直接驾驭自己的愿望了。后来她意识到自己不可能按照丈夫的生活方式过日子,于是她选择了离婚。  西尔克实际上害怕的是自己的强大,这种对自身的恐惧使得她不可能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可能认识到生活中以及和她有关系的人中究竟有什么东西不合自己的心意。  能够表达自己内心不满的女人就一定是动辄大发雷霆的歇斯底里的女人吗?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经常都会把别人的强大看成是歇斯底里、失控和冲动。费伊·韦尔登在他的小说里描述了一个所谓的"女魔"的成长过程,女人们看了这本小说后,心里明白,嘴上却嘲笑女主人公的魔鬼般的举止。其实所有的女人看了这本书后,都会觉得女主人公"出格的举止"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一点毫无疑问。女主人公把孩子和动物从家里引诱出来,然后把家里所有象征奴役女人的东西统统消灭掉,她让家里所有的生活用品不停地奔跑,摩擦产生高温,最终家里的东西被全部烧毁。然后她把孩子交给自己的丈夫。故事的结局是"女魔"获得自由。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女主人公总是以暗示的方式,转弯抹角地向丈夫表露自己的情感和愿望,那么故事的情节就远没有现在这样吸引人。这个女人的确能做到通过自己制定的目标来促进自己的独立和自主。当然,故事情节的开头听上去有些玄乎,但还是成功的。  女人天生应当美丽?  "像只豺狗一样的婆娘",这种女人对人构成了某种危险,对男人是这样,对女人也同样是这样。豺狗的面目永远是狰狞的。大家都觉得,女人如果发起火来,模样也会是这般狰狞。因此,女人应当收起自己的怨恨。男人们经常对自己的女伴说:"照照镜子看,一发火,你都成了什么样!"这句话有如在肥沃的土地上播种,很快就有了收获。女人听了这句话很快就会在脸上摆出妩媚的笑容。看,这不就行了吗!?  但是她们没有意识到,恰恰是这种摆出来的笑脸将自己的个人意志掩盖掉了。漂亮的容貌要重于自珍自爱,只要别人喜欢,自己的面子又有什么要紧的呢?  在她们摆出笑容的同时,她们变得渺小了。趁他还没有发现自己苦心掩饰的"可憎面貌"之前,赶紧顺从他的意愿。"  你怎么这么任性?  要知道,笑的魅力是无穷的。"  他就这样引导着她,安慰着她,并逐渐地把自己的意志转化为控制她的行动,他成功了,再也不用去害怕她了。  女人,美丽的生物。这句话就写在门上,只要女人敢于打开这扇门,她就能得到独立、自主,就能做到自珍自爱。当然,要想进入这扇门是要付出代价的,这就是似水的柔情和姣美的容貌。女性如果用微笑这个假面具来掩饰自己,只会使自己变得渺小起来。  女人一旦变得渺小,别人就不会把她当回事,她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塑造自己的形象。她们这样做,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力量和独立。  有一个叫佩拉的女人。终于有一天她的上司对她说,同意她参加计算机程序培训班,这个机会她已经等待了很长时间。这个星期就开始,每次都是星期六,共10次。这个时间非常合适,因为星期六的时候克劳斯可以在家带孩子。他们有一个3岁的女儿,名叫施黛芬妮。她满心欢喜地跑回家告诉克劳斯,机会终于等来了。她原以为,丈夫肯定会和自己一样感到高兴,因为他也清楚,一次进修的机会对佩拉不仅难得,而且十分重要。但是没想到克劳斯劈头盖脸地说道:"这下你美了,但是你有没有想过,那么多个星期六你妈妈都能抽出时间吗?  "佩拉一下子呆住了,连话也说不出来了。这和妈妈有什么关系?  接下来,克劳斯的态度非常明确:以后每到周六他都要去打壁球,他需要在周末的时候放松放松。他经过长期的努力好不容易把同事彼德从妻子身边挖过来了,高兴还来不及呢。打壁球他绝对不能放弃。  佩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内心非常慌乱,觉得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就要丢失掉了。她的上司会怎么说,觉得她没有用!胡搅蛮缠地闹了几个月,真的给她机会,她反倒不去了,典型的妇道人家!佩拉想到这里,气得满脸通红,一股脑儿把自己的怨气全倒了出来。伤心的眼泪弄花了睫毛的化妆,声音也变得尖亢起来。克劳斯见状拿出了自己的撒手锏:"看看你自己,都变成什么样!你千万不能歇斯底里,这样你太难看了!"佩拉冲出房间,跑进卫生间,认输了。他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他工作了整整一个星期,临到周末了我还要把孩子塞给他,这怎么能算是关心人体贴人呢!到底是放弃上培训班,还是请妈妈来帮忙,还是离开这个到了关键时刻就把自己晾在一边不闻不问的男人,佩拉一时拿不定注意。  佩拉的认识误区表现在:她希望丈夫能赞赏自己的职业进取心,能支持自己,能认真对待自己。她很想认认真真地和丈夫谈一次,保护自己的事业,强迫丈夫要遵守许下的诺言,但是每次真到谈起来的时候,她就觉得自己是一个软弱无力无依无靠的小女孩。她一激动就会气得直跺脚,就会哭,最后就失去了控制。毫不奇怪,最后胜利的总是克劳斯。他会像个救世主一样,把自己对事情的看法侃侃道出,把自己的要求一一摆出,语气沉着,不乱方寸。几乎每次到讨论不下去的时候,她总是在想,再也不和他过了。但是真到要离家了,她又想要讨好他。她觉得自己很荒唐很窝囊,自己要走,却又怕克劳斯离开自己。可能事情的全部原因是克劳斯不愿意看见自己泪流满面的变形神态。害怕被抛弃和离家出走,二者相争,总是前者占上风。  妨碍女人挖掘自己全部潜能的,有时候并不一定是什么深层次的恐惧感,常常倒是一些司空见惯的琐碎小事,它们把女人的思想和行动彻底地束缚住了。  女强人肯定孤独吗?  独立性强,这四个字本身就可能已经带有贬义的味道了。正是这个所谓的贬义,人的思想进入了误区。人们经常会把这四个字和孤独相提并论,这样就产生了一句很有典型意义的话语:"独立的人也是孤独的人。"  这句话非常具有欺骗性。这种欺骗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人害怕孤独。有很多女人希望自己能有所用处,希望别人少不了自己。在她们对事物的看法中,最害怕的莫过于孤独一生了。为了能有人陪伴自己,她们主动献出自己,脸上摆出笑容,但是与此同时,她们的内心却仍然是孤独的。关于女性的话题有很多误区,最能让女人感到头疼的恐怕就要算独立和孤独相提并论这个误区了。  独立使人孤独。大错特错!正相反,人只有获得了独立,才能有创见地、轻松愉快地、真诚坦率地相互共处。只有不依赖其他人的人才能自由地决定,我该和谁交往,我该以什么方式和他交往。只有独立的人和自主的人才能相互公平、相互平等地共同生活。  当然,以上这段话并不排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欢心。我要说的是,这种行为应当是自主的决定和自由的选择。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女人好像已经丧失了这个起码的特征。她们总是被"别人是不是还在爱我"这种想法迷惑住,在生活上不再考虑自己的愿望和要求,而是一切以他人为上,她们害怕伤害别人,因此在还不了解自己究竟有什么愿望和要求的时候,就已经退缩回去了。她们总是理想化地以为:我出于爱、出于关心和体贴所做的事自然是我自己同意的。她们不理解,既然这样自己为什么还会心存不满,她们觉得自己的这种想法是忘恩负义的,是耍性子。  女人们如果觉得对自己不满意或者经常无端地耍脾气,那就应当平静一段时间。找找看自己在思想观念上有没有什么误区,可以给自己提下面这几个问题:如果我现在能独立自主地决定,我会怎么做?  我最想干什么?  我是想一个人做这件事,还是想和别人共同做这件事?  女人就一定要生孩子吗?  好妈妈总是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最后。  孩子是生活的中心,孩子是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  毫无疑问,为人之母是女性独有的特点。但是如果反过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没有孩子的女人就不是真正的女人,这一来在逻辑上说不通,二来也是极其幼稚的。但是尽管如此,这种观念仍然能左右许多女人,它甚至还能左右许多在生活和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女人。  有一个很有才华的女化学家格莉特,她和丈夫生活得很幸福,两人之间也很坦率。他们在同一个实验室工作,工作中相互交流、相互激励、相互促进。格莉特在过35岁生日的时候,觉得有必要考虑一下在以后的两年中是不是需要生个孩子。他们生活中原有的轻松就像被戳破的自行车轮胎,里面的空气一下子全跑光了。突然间,膝下无子度过余生被他们判成了错误的观念。于是怀孕便成了生活中唯一重要的内容。不到一年的时间,她的目标达到了。"  生命的目标"诞生后,格莉特在家待了三年,带着孩子过了三年世上最幸福的女人的日子。但是在随后的两年中,她的工作没有了,没有哪一个实验室主任愿意让一个已经有五年没有从事专业工作的人在自己的实验室工作。于是格莉特一下子又变成了世上最不幸的女人,她狂躁,她绝望,为了和孩子一起度过这段美好时光,她耽误了自己的全部前程和未来。到最后她还是找到了一个工作,但是比她以前的待遇要低得多。对这个工作来讲,她的学历太高了,她再也享受不到以往工作给她带来的那份满足感了。  一个女人患有不明原因的全身不适,她的家庭医生在诊断的时候建议她:"我看你还是生个孩子吧,只要你觉得像个真正的女人,你的不适症状自然就会消失。"  生儿育女和职业工作是不会相互抵触的。我们大家都认为,一个"只做母亲"的女人很容易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管束过严,这就是说孩子会因过多的爱而感到窒息。  有些女人,她们想要孩子的愿望并不是特别的强烈,而且对待诸如此类的事情也不是特别的认真,但是她们仍然会有这样的想法,觉得没有从生理上具体地表现自己的女性特征好像也说不过去:"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完整的女人,总感到好像自己耽误了些什么……"这种话表明了这类女人的矛盾心理。她们是迫于某种(社会)压力才怀孕的,因此她们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等于进入了一座监狱。有一个女人告诉我,她当上母亲,就是因为"其他女友一时间都有了孩子"。结果现在母亲的身份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许多女人就这样当上了妈妈,而在这之前她们根本就没有认真地考虑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想要孩子。她们从没有认真地去考虑过一辈子没有孩子的生活。  女人一定要出嫁吗?  洁白的婚纱能掩盖万般苦恼。  女人不需要(高)学历,她们迟早要嫁人!许多父母和女儿的观念里都有一种想法在作怪:女人嘛,到了一定的时候总要找个丈夫,生个孩子。这种想法的潜在含义是:女人要找一个男人来养活自己。女人不管具有什么样的学历,对自己的生活有多大的把握能力,她们的目标是共同的:占有一个在各个方面都有两下子的男人。为了确保自己能取得成功,女孩们便把自己改头换面妆扮成娇小、柔弱、温顺的尤物。  令人感到非常遗憾的是,即使在今天,女性生活的中心话题仍然是有朝一日能寻觅到一个如意郎君。男人的地位高,女人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电视广告里我们可以看见一个略显保守、和蔼可亲的中年女性这样说道:"我是一个牙科医生的太太……"仅仅她丈夫是牙科医生这个事实仿佛就已经说明,这个女人本人也是很有些本事的。她不需要有良好的教育,她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本事就在于能把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人拴在自己的身边。"  太太"这两个字看来是许多女人唯一看重的头衔。在已经有多种方式保障姓名权的社会里,这些女人为了得到这个头衔,她们甚至不惜放弃自己的姓。即使有些在职业上已经获得成功的女性,她们也很以自己有一个固定的伴侣为自豪,没有男人,自己的成就又算得了什么呢!但是获得"太太"这个身份是要付代价的,这个代价并不表现在为自己的学历需要进行什么样的苦读,它表现在女人要养成这样一种习惯:乐意伺候和恭顺他人、甘当下属甘当配角、甘为他人干脏活,并以此为荣、以此为幸福。民谚是这么说的:坏女孩得到的是爱慕,天真无邪、温顺、谦逊听话的女孩才能得到家庭。  男人(不是女人)必须面对丑恶的生活!女人可以工作,男人必须工作!甚至就连一些长年积极从事女权运动的女人,今天人们看见她们的时候,她们也已经变成了贤妻良母,整天把自己的小窝擦得一尘不染窗明几净,早晨与踏上上班征程挣钱养家的丈夫挥手告别。还有那些支持女权运动的女人们,她们也会因为思想观念的误区而在生活的道路上磕磕碰碰,她们在观念误区的诱导下,逐渐地认为,怎么说自己最终还是要找一个丈夫的,再说这对保障自己的物质生活也十分重要。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女人的独立性和职业都变成了次要的东西,只是生活中的一个过渡阶段。每一个女人都应当去学一门像样的技能,对此没有任何人有异议,但是,女人不应当满怀激情地投入自己的工作,她们所学的知识只是预防万一找不到供养人或者因种种原因失去供养人而又一时找不到替补供养人时用的。  女人在和生活伴侣结成固定的生活关系之前,在还没有生儿育女的时候,她们的工作是独立自主的,她们独自外出旅行,她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始的时候,她们还天真地以为能保持自己的自由身,但是慢慢地家庭角色分工的陈旧观念开始潜移默化地发生影响。虽然有不少为人妻的女人力争公平合理地分配家务活,虽然在当今的社会里已经有丈夫开始洗刷楼梯带孩子,但是保证家庭生活的正常进行,保证孩子的正常养育,这个重担仍然压在女人们的肩上。我们可以看一下:如果家庭要找带孩子的保姆,肯定是妻子去找;如果家庭要找一个帮工,肯定也是妻子去找;甚至连丈夫外出购物,清单也是妻子列出来的。  但是如果需要作出重大决定,如买汽车,买房子,那么这个时候发话的就是丈夫了。  你可以设想一下,如何一步步地激励生活伴侣共同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把保姆的电话号码告诉他,让他打电话约定日程。尽管他已经开始联系保姆了,你仍然要不断地提醒他不要忘了。  和他一起儿把要买的东西列在清单上,反复跟他讲,直到他知道该怎么做为止。  自己做一些重大决定。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6
正序
倒序
20160726010959428
20160726010959428-2
20160726010959428-3
20160726010959428-4
20160726010959428-5
20160726010959428-6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
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