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说:“心有所想,事有所成。”人的局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只是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存在于人们对自己片面的认识中。这些所谓的局限性会影响人发挥自己的潜力,阻止人们取得本该取得的更大成功。许多人认为他们不够聪明、缺乏创造力、能力欠缺,因此总是得不到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但事实是,他们的这些想法并没有事实依据,并不是真的。除了自己头脑中的那些局限性以外,很少有什么限制能够阻止一个人的成功。正如亨利·福特所说的那样:“如果你认为你行,那你就行:如果你认为你不行,那你就不行。”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力去做—件事情,他就不可能特别热切地渴望去实现它。而有这种渴望,通常就证明他绝对具备相应的能力去实现他的愿望。唯一要做就是找到实现这一愿望的方法,去按部就班地做那些能够做到,并且有助于实现自己目标的事情。一个人所拥有的智慧能够让他实现任何理想,而利用这些妙不可言、充满创造力和建设性的智慧的能力则决定了人生将遇到的每一件事情。一旦能够充分发挥智慧方面的潜力,一个人就会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取得别人需要几年才能取得的成就。拿破仑·希尔在对美国排名前500位的富翁进行研究之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这些人有一个共性,都有一种积极期待的态度。他们习惯于从挫折和困境中寻求有利因素,或者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他们总是能够如愿以偿地做到这一切。相信自己有可以无限挖掘的潜力(2)李佳东“中国十大女杰”之一、香江集团总裁、金海马集团董事长翟美卿这样叙述着她的致富经验:“人人都有致富潜能。这话,许多人不相信。有人说我运气好,什么运气好哇,如果我不学习,如果我不去做,亿万财富会自己落到我身上来吗?”20多年前,翟美卿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人了。那是上世纪80年代,广州比全国提前出现了做生意的潮流。中学还没毕业的翟美卿受到这股潮流的深刻影响,她居然决定不考大学,而在心里立下做生意的志向。当时,她可没想什么“运气”呀、“潜能”呀。她只知道自己心里有个巨大的欲望,她只能听从心灵的召唤,用当时时髦的话叫“跟着感觉走”。可是,她是个高中学生,从来没做过生意呀。她的聪明就体现在这里了——她先学习。她不像有些人,一想到做生意,不管自己会不会马上就做,结果屡屡碰壁。她在行动之前,先到做生意的人那里去学,到亲戚、朋友、同学那里去“帮忙”,然后缠着人家问这问那。经过一段时间的“偷艺”,她觉得自己把“所有做生意的问题”都掌握了才出道。尽管如此,她的第一次生意还是赔了。虽然不多,只赔了2000元,可在80年代,这也不算小数目了。她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她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同样的错误,不会再犯第二次。她想,做生意的关键是寻找买主。她就去找。她找到了一家公司,需要家具,她不假思索,马上说,“我能提供货源”。于是,她像发疯了一样,从广州到顺德,到处跑家具厂。她一下子谈成了几十万元的生意,赚了3万元。一笔生意就成了万元户。那时她只有21岁。总结经验,不仅有愿望、有目标和强烈的事业心,而且还要有正确的方法。如此这般便可财源滚滚。出师大捷,翟美卿也开始总结经验了。她想,租个家具摊位,能把生意做大吗?只有那么大的一个圈子,有局限性。她又想,家具在哪里卖,当时只能在国营商场里卖,他们需要货,为什么不找他们去呢?现在把这几句话写在这里,很简单,也很有逻辑性,当初翟美卿得出这个结论的时候,却费了一番相当大的周折。得出这个简单的正确结论,是她绞尽脑汁的结果。她有钱了,也可以租个摊位,或者办个小门市。究竟怎么办,到底路怎么走?她被自己折腾得吃不好睡不着。不吃一番心头苦,哪得真经顺势。经过20多天的心绪不宁,一个简单的道理降生了。她顿感心中明亮。她北上京城,跑遍了北京所有的国营大商场,一家也不想放过。没想到还没跑完就有生意了。国华商场销售的广东的床垫子刚刚脱销,急需供货。翟美卿立刻返回广州,组织了一车皮240张床垫子,她返回北京,没想到两天就卖光了。这钱挣得这么容易!她赶紧继续组织货源。提货、卸货、装车、押运、批销……全都一个人干,忙得不亦乐乎。她不断扩大战果,生意越滚越大,每一天都发好几个车皮,每个车皮都挣两三万。两年下来挣到了她的第一桶金——100万元,为她开辟后来的事业打下基础。那时她不过23岁。正如爱默生所说:“如果一个人经常想象自己是什么样子,他就会变成那个样子。” 如果一个人坚信自己会是一个成功人士,那么他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并最终实现这个目标,如果一个人坚信自己是个幸运儿,坚信自己的生活中会好事连连,他的生活就会确实如其所愿。人们总会看到他们业已相信的结果。一个人越是年轻,越有无限的成功潜力可以挖掘。知识所能创造的财富是最大的(1)李佳东拿破仑·希尔说:“人类思想中蕴藏的黄金远远多于地下埋藏的黄金。”实现经济独立是人一生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只有拥有了足够的金钱,才能获得自由、快乐和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年轻人获得经济上成功的机会,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多。在这个时代,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新的信息与知识层出不穷,顾客需求不断增长,因此成功和致富的机会也远远多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人类的知识每两三年就增加一倍。这意味着,如果把人类历史上各个国家积累的、各种形式的所有知识堆成一堆,那么最多只需三年的时间,它旁边就会有一堆新的知识,甚至比那一堆更大。知识是以指数的速度递增的。一种新知识可以与其他知识以不同的方式结合,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知识。在21世纪,人类某些领域的知识每年都会增加一倍。《圣经·箴言》里面说:“能够发现智慧、具备理解力的人是最幸运的人。因为智慧和理解力比银子更为重要,拥有它们就能够获得比金子更有价值的东西。它们比红宝石更珍贵,与之相比,你所拥有的一切都不值一提。”以前要发财就需要资本、土地、设施装备、建筑物、固定资产以及其他诸多物质资源。而今天,想要实现经济独立只需要智力这一种资源就足够了。与那些只有工厂和设施的人相比,有智慧的人优势更大,那些只有工厂和设施的人所拥有的一切物质要素都会随着技术革新或者顾客需要的变化而过时。如果走进一个富翁的家里,能看到的第一样东西是什么?答案是,—间书房!主人越富有,房子越大,他们的藏书就越多。如果走进一个穷人的家里,能看到的第一样东西是什么?没错,是他们能买得起的最大的电视!有统计显示,绝大多数百万富翁根本不看电视,虽然他们会抽出每天仅有的一点儿空闲时间阅读;至于新闻,它们一般是通过报纸获取的。而每天工作结束后就泡在电视机前面的人肯定没有多少钱。这里有一个问题:富人是先有钱再买书的,还是先买书、读书,然后才成为富人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人们购买图书,阅读和应用书中的内容,知识也越来越丰富,然后才获得财富。当然,这并不妨碍他们致富后再买更多的书,不断的获取知识,从而获得更多的财富。知识所能带来的财富,尤其是财富积累的速度,有时是让人难以想象的。2003年,22岁的李明明依靠自己高超的FLASH动画技术,拿到了上万元的月薪。说来令人惊奇的是他只有初中文化。初中毕业后,李明明知道自己考高中无望,就凭着自己的美术天赋,考上了沈阳文华工艺美术学校。可是家里却拿不起每年3000元的学费。18岁的他不得不到北京闯荡。如何安身立命?他在饭馆打杂,干过搬运工,散发过传单。后来他想起了饭馆老板说过的一句话:“想高薪,到中关村玩电脑去!”虽然他从来都没有摸过电脑,可他心中升起了向往的感觉,他立刻辞去工作到了中关村。他找到一份与电脑沾边的工作——电脑搬运工,月薪600元。虽然辛苦,可他希望能接触电脑。但是技术人员并不让他和电脑沾边,怕发生闪失,也是瞧不起他。李明明挺痛苦,却并不甘心。他住在黄庄附近的地下室,楼上住了不少大学生。他们有电脑。李明明就设法和他们接触,时机一成熟,他立刻凑到电脑跟前如醉如痴的观察。他看着他们在电脑上“画图”(做网页),羡慕地问:“干这活一个月能挣多少钱?”“6000,做好还有提成!”一个月就挣了我一年的钱,他吃惊不小。夜里,他辗转反侧。饭馆老板说中关村能挣高薪,没想到这么高哇。在睡意朦胧中,他下决心学电脑。他不断地给楼上的大学生献殷勤,帮助这,帮助那,终于一个大学生同意教他电脑。他从开机、关机、识别键盘学起,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学。他用笨办法记笔记,学习十分刻苦,经常通宵达旦,做梦也练习。仅一个多月,就把大学生教他的全学会了。那大学生也没想到他会进步这么快,就给他介绍了一家教育网站做网页设计员,月薪2000元。他从苦力跃升为白领。不久,另一家公司慕名找到他,以每月6000元的工资,把他挖走了。这是在他进入北京一年半以后。进步并没有就此结束。他并没有躺在这个岗位上就此享受一生。他成了设计网页、制作FLASH动画以及制作其他多媒体的电脑高手。他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买了电脑设备,租了房子,安装了电话,开了自己的公司。经过四个月的困难期,生意逐渐好转。到了2002年1月,他的月收入就达到了25000元。这时他才21岁,看上去,还只是个毛头小伙子,不到十年,他就能成为百万富翁。李明明只是无数个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成功者中的一个。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仅仅靠学习知识来使自己的生活产生巨变是很难的。要最大限度地从学习中获益,他就必须是一个思考者。仅仅熟悉一些事实并不等于获得了力量。如果用一无是处的知识来填充大脑,无异于一个劲儿把家具和摆设塞进房子里,直到自己没有立足之地。知识所能创造的财富是最大的(2)李佳东美国《成功》杂志创始人奥里森·马登曾说:“食物只有被充分消化吸收,变成血液、大脑和其他组织的一部分后,它才能化为体力、智力和肌肉。同样,知识只有被大脑消化吸收,成为你自己思想的一部分后,知识才能成为力量。如果你希望获得知识上的力量,除了看书要全神贯注外,还要形成这种习惯:经常合上书,坐着想一想,或是站起来走走,想一想。一定要思考,要沉思,要默想,要在脑海中反复思量你读到的东西。”有些人认为,只要他们持之以恒地学习,只要在任何闲暇时都一书在手,那么他们必然会变得富有教养、智慧通达。其实不然。与阅读相比,思考要重要得多,沉思、默想读到的东西,就如消化吸收所吃的食物。伊丽莎白·布朗宁曾说:“书读得太多,如果与我们的思考不成比例,这就是错误的做法。我相信,如果我能少读一半的书,我会更聪明些,会有更出众的才能,会有更高的鉴赏力。”比尔·盖茨也这样认为:学习的最大好处不总是在于所记得的内容,而在于它们的启迪,它们对塑造性格的巨大影响。成功的企业领导人知道,那些已经融人一个人体内的、随时可用的少量知识要比空泛而无用的大量知识能成就更多的事业。“忙忙碌碌的成功人士都是在什么时候思考的?”这的确是一个每天都拿出时间来思考的人问的一个有趣的问题。既然思考如此重要,那么,作为—个成功者是否要留出足够让自己思考的时间呢?有许多事业有成的富翁是这样安排自己生活的:他们可能每周拿出一个或是两个晚上的时间作为机动时间,这样他们就能够读一点书或是用这段时间进行沉思、反省。还有一些忙碌人总是在日复一日的为日常工作所驱使,不停地往前走。无论每天遇到什么样的事情,他们都会不经深思熟虑后就迅速做出决定,而后来证明往往是错误的决定。弗兰克·万德里普在美国最大的银行当董事长时,他每一天的日程总是排得满满的,总是一个会见接着一个会见,一个会议接着一个会议。有一次,《福布斯》杂志创办人福布斯问他:“你在什么时候才能够找出时间进行思考呢?”他回答说:“你肯定能够想象得出来,在银行里我是不可能找出一丁点儿的空闲来思考的,我只好在回到家里的时候才思考。”正如福布斯所说:“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于严谨的思考,我们是否始终记得这个最朴素、最基本的事实?不仅只有成功,世界上的任何事情在成为现实之前都是先在某些人的头脑中以思想的形式存在的。”如果一个人能够始终让自己的想法牢牢地占据在脑海中,让它们始终占据自己思想的中心,这些思想就会最终变成引导自己走向成功的物质形态,深深地影响自己,从而有条理地规划自己的每一天、每一星期,留出足够的时间给自己去冷静地、长时间地思考,往成功的方向去思考。世界著名培训与咨询公司——ALAMO学习系统的首席执行官和创始人盖伊·墨尔先生在他所著的《领导者的优势》一书中指出:“最近的研究表明,成功的人不会糊里糊涂地混日子,遇到危机时不会东碰西撞、手忙脚乱,他们决不是有勇无谋的人;相反,他们在解决问题和进行决策时,能够清晰而系统地进行思考。他们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可以处理任何情况下的问题。在处理问题时,他们明白应该首先搞清什么问题,以什么顺序和方法去处理。”在美国有线电视网的一次采访中,记者曾问美国前劳动部秘书长:“是否可以找到一种捷径来改善美国劳动力的素质?”对这个每年美国政府需要花费大量资金研究的问题,他回答得非常简洁:“惟一的希望在于思维技巧。”的确,成功人能运用思维技巧带着问题进行系统的思考,并能将其思维的结果积极地贯彻执行。这样的人由于能够更好地处理信息,在解决问题时就能做得更好,他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问题的表象,还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在现在的环境下,思维能力有时比传统的工作技能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对于梦想着三十而富的年轻人来说,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成功所必不可少的。这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但是需要人们抓紧30岁以前的每一秒钟去学习和思考。必须保持经济独立(1)李佳东每个人都梦想着在30岁之前成为“富翁”,但是有些年轻人不幸成为了“月光族”,甚至不幸沦为了“负翁”。这些“负翁”没有储蓄或者现金储备,这意味着他们总是把赚来的钱全部花掉,甚至还会透支一点,因此手头总是没有多余的钱。如果没有了收入来源,他们就会立即险入困境,将无法支付房租或者分期付款的费用,甚至连饭都没得吃。没有钱的人就好像长时间没有吃饭的人眼睛里只有食物一样,除此以外什么也顾不上。同样,有经济困难的人也无时无刻不在想他们的金钱问题,他们已经无暇顾及其他事情了。债务会把一个人的体力、气魄、人格、精神、志趣、雄姿消磨得一干二净;由于债务对人的压迫,还会把一个人一生的希望全部毁灭。一个人需要足够的钱才能无忧无虑。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称金钱为“安全因素”。这意味着需要一定数量的金钱才会有安全感。如果入不敷出,人就会终日为钱而苦恼。如果一个人的钱除了维持生活还绰绰有余,他就会感到很轻松,从而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更重要的事情。所以必须保持经济的独立,不要依赖银行贷款和债主去生活。富兰克林的《穷查理年鉴》里有句话说得好:“借钱等于自投苦恼的罗网。”对于金钱而言,重要的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实际上存了多少钱。很多人在工作的时候赚了大笔的钱,但是却不得不依靠亲友和银行来生活,等到他们年老以后也不得不依赖社会保障系统。这是因为他们虽然赚了很多钱,却没能把钱存下来。当一个人有足够维持生活的钱时,他才能开始考虑自己的健康、人际关系以及怎么才能让事业更上一层楼。实现经济独立有三个支柱,它们分别是储蓄、保险和投资。首先必须积累一笔能够维持二至六个月生活的费用,然后把这笔钱存进银行,以确保一旦遇上紧急情况,这笔钱马上就可以兑换为现金。支柱之二是购买保险。对于无法独自承担的任何意外事故或者突然事件,任何人都应该购买保险。对此永远不要心存侥幸,许多人因为想要省下买保险的钱而毁了自己和全家人的生活。要知道洛克菲勒正是靠保险才发财的,如果不是他抢在暴风到来之前给安大略湖上的一艘货船购买了保险,世界上将少了一位亿万富翁,而多了一位破产者。最后,如果一个人已经有了一笔储蓄,同时已经买了保险,接下来就应该认真作调查,谨慎进行投资,或者与自己信任的人共同投资。养成储蓄的习惯有助于人们实现经济独立的目标。首先必须从薪水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储蓄和投资。几乎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有这个习惯,即从薪水中拿出一部分用于长期投资。有很多种储蓄和投资的方法可供人选择,储蓄额将随着本金和利息的增长而不断增长。这样在退休的时候,你就能实现所有经济方面的目标了。比如一个人的年薪是三万元,如果将其中的百分之十用于储蓄,即每年三千元或者每个月二百五十元,然后将这笔钱用于投资,即使每年获益百分之十——这是一个并不高的收益率,那么退休的时候,他就会身价百万,成为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当然,如果能够对储蓄一些,或者通过运用聪明才智是投资的收益率提高一些,三十而富就不会只是一个梦想!更重要的是,储蓄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让他更加自律和自信,让他对自己的生活更有把握。如果一个人把钱存起来而不是全部花掉,他会变得更明智,考虑问题也会更周全。有的人可能会以为每个月账单太多,花消太大,永远不可能将收入的百分之十用于储蓄。这没有关系。即使不能将收入的百分之十用于储蓄,但至少可以存百分之一。为自己准备一个存钱罐,把它放在桌子上。每天下班以后,把月薪百分之一的三十分之一放进去。比如,如果月薪是两千元,每个月的百分之一就是二十元,二十元的三十分之一就是六角七分。只要每天在某一个角落稍微节约一下,就能每天存六角七分钱。到了月底,拿出这二十元去存进银行。这是一种特殊的储蓄,因为这笔钱不是用来购买新衣服、新冰箱、或者新汽车,而是用来实现经济独立的,这是应该下定决心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花的一笔钱。一旦将这笔钱存起来,就应该当作根本没有这些钱。必须保持经济独立(2)李佳东然后就可以开始用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九的薪水来生活,直到适应这样的生活为止。这个过程很短,不会超过一个月。下一个月可以先试着把薪水的百分之二存进银行,用其余的百分之九十八来生活。再下一个月,开始把薪水的百分之三用于储蓄,用其余的百分之九十七来生活。依此类推,生活在一年之内会有两个不是很大但是非常重要的变化。首先,自己每个月都能够储蓄薪水的百分之十甚至更多的钱,并且仅依靠其余百分之九十的薪水甚至更少来生活,但是并不会因此而感到有任何的不便或者困窘。其次,但是更加重要的,这样做的人在经济方面会变得更为成熟。每一次决定买东西之前你都会慎重考虑,有许多东西会延期购买甚至干脆不买。债务会越来越少。接下来难以置信的事情将会在生活中发生。当钱存下来以后,用这笔钱去投资时,同时投入的还有一个人的希望。结果,这些钱将为他创造更多的财富。每个人都听说过“钱生钱,不犯难”这种说法。一点儿也不错,存折上的钱能为人带来更多的机会和财富。一个人存的越多,得到的钱也就越多,就好像一块大的磁铁能吸引更多的金属碎片一样。某个人一旦开始攒钱,他将获得合理投资这笔钱的机会;一旦准备就绪,机会就会在恰当的时间降临。在他奠定经济基础的同时,还将获得一些机会来使用、投资这些钱,使钱不断增加。人经常会得到一笔生意或者赚取外快的机会,有积蓄的人就比别人有优势。赚取这种机会钱是人生的乐趣之一。与那些银行没有任何储蓄、终日为账单焦虑的人相比,银行有存款、不用为账单发愁的人在心理感觉上是完全不同的。一个人如果手里有钱就会成为一个积极乐观的人。而在他周围就会建立起一个引力场,它能够为人吸引更多的机会、创意和资源,从而使他赚到更多的钱。有人曾经说过:“如果你不会存钱,你就做不成大事。”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学会了存钱,他就离成功不远了。在实现经济独立的过程中,必须要警惕两件事情,其中任何一件都将影响一个人实现自己的目标。首先要注意的是帕金森定律,这条定律的内容是:支出通常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所以渴望三十而富的人必须有意识地违反这一条定律。支出可以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不能将所有的收入都花得干干净净。下面是违反帕金森定律的做法:无论何时,如果收入增加了,那就将增加部分的一半用于储蓄,只消费另外一半。比如,如果薪水涨了二百元,就将一百元或者更多用于储蓄,只把其余部分用于消费。一定要养成这个习惯,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独立的目标。可能阻碍成功的因素之二是急于求成的心理,即希望无需工作或者付出就能很快赚到钱。这种心理会让人浪费很多时间在空想、等待或者抱怨中,而这些时间都是可以用来踏踏实实的赚钱。赚到钱以后,就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来保存这笔钱,不要让钱财无故流失。日本有这样一句流传了很久的谚语:“积累财富就像用大头针挖沙子,而钱财流失就像将水浇在沙子上。”钱财流失是最容易不过的事情。开始储蓄之后,如果将储蓄的钱用于投资,就必须先作好仔细的调查。就投资所作的调查和研究的时间至少应该和赚钱的时间一样长。赚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因此投资一定要谨慎。如果辛辛苦苦花了一年时间存了两千元,但是由于投资不慎而失去了这笔钱,失去的就不仅仅是钱,还有一年的辛勤工作,这等于失去了一年的生命。最后,每个人都要明白也许最好的投资就是对自己的投资,即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即使不能用一段时间进全日制学校学习,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来达到同样的目的,比如每天阅读一个小时、经常参加培训班及相关课程,等等。一般而言,一个人每完成一年有效的自学,他的收入就会增加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甚至更多。通常能够得到的回报还不止这些。有很多人开始实施个人和职业发展计划之后,一年之内薪水就增加到原来的两三倍。如果一个人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他一定会获得丰厚的报酬。随着收入的增加,他的储蓄额也会直线上升,然后就可以将这笔钱用于投资。年复一年,他的钱也将越来越多。或许只要十年的时间就能为自己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并最终实现经济独立的目标。每个人都会说百万富翁们有多么幸运,但是他们心里都知道那与运气无关。30岁前的每一分钟都是十分宝贵的(1)李佳东30岁前的每一分钟都是十分宝贵的,错过了就不再有对待时间,世人有两种态度:或视之为金钱,或视之为废品。失去一个朋友还可能再找回来,失去金钱可以再赚回来,错过的良机也可能会再来。然而时间如流水,被懒散所耗费的时光却永远不可能回来。有人充分利用晚餐后的闲适时光,最终获得事业的成功;也有人贪于享受,致使事业一无所成。成大事者之所以能做出比别人辉煌的业绩,就是因为他们克服了别人不善于利用时间的弱点,成为了时间的主宰。对于希望在30岁之前致富的人来说,珍惜时间、善于利用时间显得尤为宝贵。因为对于六十岁的百万富翁而言,他们只有一半的时间用来奋斗。每个人都知道要抓紧时间工作,但是珍惜时间并不意味着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工作,原因有二:第一,没有必要也不能够放弃适当的休息;第二这样做并不能创造更多的时间。珍惜时间的第一原则是避免与浪费时间的人共事。史考特·亚当斯著名的漫画集《迪尔伯特》描述迪尔伯特努力撰写企管新书的情形。书中有一章的标题就是“时间管理”,他的第一个建议是“推迟与浪费时间的白痴开会”。一个看起来像白痴的人物(实际上是迪尔伯特的主管)站在迪尔伯特后面问:“你怎么做到的?”他回答:“我可以以后再告诉你吗?”成大事者会推迟与浪费时间的人开会,或是干脆避免与他们开会。斯坦利·马库斯说:“我一定会准时,因为我的时间很重要,别人的时间也很重要。如果我发现有人不打算持有同样的态度,我就会想办法另找人打交道。”许多行业中的顶尖人物也都遵循这种原则,美乐达公司最年轻的经理说:“真正好的业务员不会让别人等他们。”有些人说话喜欢长篇大论,滔滔不绝,要他们把谈话缩短一点儿简直是不可能的事。他们不是爽快利落地陈述完自己的观点就结束谈话,而是常常口若悬河地谈论一些絮絮叨叨的琐碎话题,而且乐此不疲。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一个人是否具备专心致志处理手中重要事务并能持之以恒地去完成下一个任务的能力。要彬彬有礼地与人交谈,使自己的谈吐简洁有力,富有成效。这无论对他或别人而言都是有益的。有效利用时间的另一个难题是如何拒绝他人,学会对他人说“不”。如果有人邀请一个人去做什么事,但他实在抽不出空余时间去完成,那么他就向对方据实以告,坦诚谢绝对方的邀请。一个人的时间是宝贵有限的,而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不要对自己过于严苛,过量耗损自己的精力。珍惜时间的第二个原则是高效地运用时间。安排运用时间的能力是获得成功致富必须具备的最重要技能之一。对人们来说,如何有效地运用时间—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有人会发现自己经常为了满足各种各样的人方方面面的要求而忙得晕头转向,应接不暇;也有人常常发现自己胡乱忙于一些完全可以避免的杂事。在大多数人眼中,如何有效地安排运用时间使人生变得更复杂。他们发现自己必须学会安排时间才能获得成功,必须抛弃一些琐屑杂事以便为重要事务腾出更多的时间。有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说了自己在这方面的体会:如何向他人分派任务曾是他面临的一项最艰巨的主要挑战。在一生中的大多数时候,他几乎总是事事都想亲历亲为。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他认为只有自己才能准确无误地完成一项任务。每当他考虑让其他人去为他完成这些事的时候,他就会想:“别人肯定是做不好的,我肯定还要重新返工。”于是他会打消假手于人的念头,最终很可能还是自己完成了。与他人一起分担责任是件很困难的事。事后回想,他才发现他的这种想法降低了工作效率和生产力。大多数人,尤其是向成功迈进的年轻人,都有一种使一切尽在自己掌握之中的心理需要。他们害怕让其他人对事情的结果负责。但是,虽然他们非常有必要了解完成整个任务的每个环节,但是每一环节都亲历亲为并不是明智之举。要记住只负责去做自己最擅长的部分,其余的工作雇别人来完成。不要去亲自修理自己的车,不要去修理家中的下水管道。把这些工作都交给相关领域的专家们,让他们去做那些自己最擅长的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消除那一类麻烦事给来的头痛沮丧,还可以将自己解放出来自由地去做那些更重要的事,那些更精通擅长的事,那些别人支付酬劳的事,那些能从中收获无限乐趣的事。因此,要把时间用来做自己最擅长、最能发挥自己优秀才能的事情。把其他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交给其他人来完成。把自己的时间安排来做那些能产生最大效益的事情。专心致志地去完成正确的任务,远比仅仅正确地成任务要重要百倍。关键在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任务。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是珍贵无价的,人所虚度的每一分钟将消逝无踪,永不再来。学会取舍和放弃一些细枝末节,不要为了千方百计想节省几块钱而不惜耗费大量宝贵的时间。在决定着手实施一项工程之前,先仔细地做一个成本估算。问问自己这工程将占用自己多少时间,而完成它是否能带来相应合算的回报和效益。通过这样的估算就会发现有些事情其实没有太大的益处,放弃反而更好一些。30岁前的每一分钟都是十分宝贵的(2)李佳东不要为了自己所受到的一些无关紧要的不公正对待和委屈而浪费时间来据理力争。忘掉那些令人不愉快的琐屑小事,集中精力去完成下一个任务。学会合理高效地运用自己的时间能助人获得成功。每天花片刻的时间来分析自己的日常活动,由此明确自己是如何运用时间的,对一切情势了然于胸。仔细评估每一项活动的价值和重要性,放弃那些效益最少的事务。将自己的每一天、每一周以及每一个月必须完成的任务按照重要性的大小等级列成一个详尽清晰的表单。然后,首先着手去完成其中最重要的任务,将这种办事方式变成习惯,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就会获得成功。珍惜时间的第三个原则是将工作组织起来,使时间可以分段或分区。这些时间区段是可以完全不受打扰,专心工作的时间。相对于创造时间区的另一个选择是“大杂烩”,就像电脑花了太多的时间在程序与程序之间的来回奔波,结果却一事无成一样。按照这个建议安排工作并不容易,对多数人而言,干扰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某些职业的员工甚至是沐浴在电话和旁人的打扰中,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方式。电视现场直播节目的制作人,或是生意兴隆的餐厅经理,必须在短短几个小时内作上百个决定,但是只要有创意再加上自制,即使是这些专业人士也能在节目开播前或客户上门前创造时间区段。下面是创造时间区段的几个建议:首先为重要的一对一会谈创造时间区段。假如有一个约会非常重要,没有谁希望被打扰,除非有紧急事件或是非尽快处理不可的事情发生。全美医院发展协会的前任主席,现任费尔基金的总裁约翰·奥尔森称这种会谈为“固定时间会谈”。奥尔森形容他的处理方式:“今天早上10点左右有一位职员来找我谈,我们都希望能腾出充实的时间。从他找我会谈的动机来看,他可以有30到45分钟属于他的时间。这种固定时间会谈让职员知道他们的重要性,没有任何事情可以中断这段时间,没有电话、没有干扰,同时也是做一些费神事情的好机会。”在这段时间内如果有电话打进来怎么办?奥尔森也是以时间区段来处理。奥尔森只有在非固定时间会谈或是在做些较不重要的事情时才接电话,他选在两个时间区段回复电话:一个在早上,另一个在下班前。奥尔森的结论是:“尽力创造不受干扰的时间区段,尽量在两到三个小时的时间区段里工作。”也可以在空当时间中创造时间区段。伊莫理大学医学院临床研究中心的董事达拉斯·霍尔博士在往来三个办公室之间发现了他的时间区段。他的一个办公室在校区内,一个在葛莱狄医院,另一个则是在附近的狄克市。“原先我以为有三个办公室真是没有效率,可是让我惊喜的是,我发现我在三个办公室做的事比在一个办公室还多。”霍尔认为有另一个办公室是一扇很好的逃生门:“我开车往来办公室之间所花的15分钟,是一天之中最棒的思考及整理思绪的时间。”很多经常旅行的人在飞机上找到他们的时间区段。有一位编辑说:“我非常喜欢坐飞机,那是完成工作最好的时间。”对大多数人而言几乎完全损失的交通时间,其实可以转化为宝贵的用来考虑问题时间区段。还要学会早到或迟退。很多高级主管会提早进办公室,是因为他们知道这时电话还不会开始响个不停,其他人也还没到,这正是凯·柯波洛维兹的技巧。此外,他们也会延长工作时间。因为朝九晚五的员工已经下班,而且在公司下班后也不会有电话进来。他们可以用这个时间处理最重要的事情和决策。最后,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有一个诀窍:变“闲暇”为“不闲”,也就是不偷清闲,不贪逸趣。这并不是说不可以休息,而是想方设法在休息时间做一些有益的事,不使时间荒废掉。爱因斯坦曾组织过享有盛名的“奥林比亚科学院”,每晚开会时与会者总是手捧茶杯,边饮茶边议论,后来相继问世的各种科学创见有不少产生于饮茶之余。据说,茶杯和茶壶已列为英国剑桥大学的一项“独特设备”,以鼓励科学家们充分利用余暇时间,在饮茶时沟通学术思想,交流科技成果。“闲不住”的人们还在闲暇时间里积极开创自己的“第二职业”。在概率论、解析几何等方面有卓越贡献的数学家费尔马的第一职业是法国图卢兹城的律师;哥白尼的正式职业是大主教秘书和医生,而创立太阳系学说成为了他“第二职业”的研究课题;富兰克林的许多电学成就是当印刷工人时从事“第二职业”的成果。“闲不住”的人们还在闲暇时间里虚心向社会上的能人贤者求教。托尔斯泰曾在公路上不耻下问,请教有丰富生活经验的农民。达尔文曾在科学考察途中,拜工人、渔民、教师为师。不甘悠闲,不求闲情,已被许多成大事者视为生活的准则。对于普通人来说,从事两种完全不同的事业是很困难的。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在休闲的时候做些于自己事业有关的事情,即使休闲娱乐也要和同行一起,既可以增进感情,也可以交流经验。总之,30岁前的每一分钟都是十分宝贵的,错过了就不再有。只有那些很快学会利用时间的人才会很快获得成功。敢于给自己描绘出目标蓝图(1)李佳东对追求三十而富的成功者来说,目标就像是指南针。一个人首先要有目标,才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目标是人生的起点。没有目标的人,必然没有开创事业的动力。当然,这个目标一定是合理的,而且还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在发展的过程中合理地做出相应调整。必须放弃固执,才能轻松地走向成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有一个主要方法,就是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明确的目标同积极的心态相结合,就能够成为所有可观的成就的起点。有这样一则富有哲理的故事说明了目标的重要性:有位哲学博士一边在田野中漫步,一边做着哲学的沉思。他忽然发现水田当中新插的秧苗犹如用直尺丈量过一般,排列得非常整齐。他不知如何才能办到这一点,不禁好奇地向正在田中工作的老农询问。老农正忙着插秧,头也不抬地回答:你自己取一把秧苗试试看。博士卷起裤管,喜孜孜地插完一排秧苗,结果竟是参差不齐,不忍观睹。他再次请教老农,如何能插出一排笔直的秧苗。老农告诉他:在弯腰插秧的同时,眼光要盯住一样东西,朝着那个目标前进,就可以把秧苗插得很漂亮了。博士依言而行,不料这一次插好的秧苗,竟成了一道弯曲的弧线,划过半边的水田。他又虚心地请教老农,农夫不耐烦地问他:你的眼光是否盯住一样东西?博士答道:是呀,我盯住那边吃草的水牛,那可是一个大目标啊!老农说:水牛边走边吃草,而秧苗也跟着移动,你应该知道这个弧线是怎么来的了。博士恍然大悟。这次,他选定的目标是远处的一棵大树。成功的果实就如同田里的阡陌。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片排列整齐的漂亮成果,而不是参差不齐、扭曲歪斜的结果。没有大到不能完成的梦想,也没有小到不值得设立的目标。在开始伟大事业的起点时,懂得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绝对是极其重要的。没有明确目标的人生,或目标不断飘移的人生,所得到的成果正如博士起初所插的秧苗一般。只有朝着确切的目标行动,方能有成为成功致富者的希望。在世界上,有成千上万出身低微的人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们没有资本,或许也没有太高的学历,和别人相比根本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但他们的共同之处是拥有梦想,他们还相信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由于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而且下定决心去做那些有助于实现梦想的所有事情,他们便激活了他们所拥有的全部能量。在短短几年中,他们就比他们周围的人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中国民营汽车的第一人李书福就是这样一个敢于给自己描绘出目标蓝图的人,他最后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就梦想成真,取得了成功。1963年,李书福生在浙江台州的一个农民家庭。1984年高中毕业后,这个农民的儿子产生了一个生产摩托车的梦想。当时,他只有21岁,没上过大学,手里只有1万块钱。他的梦想离现实实在是太遥远了。然而,这并没有使他却步。生产摩托车首先需要一笔很大的资金,他先要挣钱。他用手中的1万块钱租了5间房子,与人合伙办起了一家冰箱厂,5年赚了200万元。25岁的李书福觉得,有200万元就可以起步了。他跑到当时的国家机械部去申请生产摩托车许可证。当时的国家机关会怎样接待一个25岁,心中充满梦想的毛头小伙子是不难想象的。虽然他壮着胆子称自己已有5000万元,接待人员还是对他充满疑惑。他碰了一鼻子灰,无可奈何地回到台州。回到家以后,他冷静地想了很久才明白:200万元资金根本不够。于是他深入市场,继续寻找挣钱快的行业。他发现镀铝装饰板市场前景广阔,全国只有两家生产厂,而且质量都不太理想,他立即投资干起来。几年下来,年销售额达到2亿多元,国内市场覆盖率更达到80%。资金充裕了,他的摩托车梦又开始活跃起来。可是,生产许可证办不下来,怎能投入生产呢?他日夜思考,怎样突破这一屏障。有一天,他得到一个消息,杭州一家国有摩托车厂快要倒闭了。他心里一动,立刻有了办法,何不利用他们的生产许可证呢?他马上赶到杭州,经过几番艰苦的讨价还价,双方终于达成了合作协议。1992年,李书福的浙江吉利摩托车厂终于成立了。敢于给自己描绘出目标蓝图(2)李佳东梦想的实现距他产生梦想的那一刻仅仅时隔8年。这一年,李书福29岁。8年,他实现了巨大的跨越。这证明了获得成功的一个原理:只要有目标,必然会产生实现目标的办法。因为定下目标以后,巨大无比的潜意识会替他做这件事。到了1998年,吉利集团的摩托车产量达到35万辆,不但占领了国内市场,还出口到22个国家。这时李书福又产生了新的梦想:生产汽车。他看准了一个市场的空档,三四万元的低档轿车没有人生产,而老百姓需要它,因为他们手中只有这么多钱。资金已经不成问题,他已经有26亿元的储备。同生产摩托车一样,障碍来源于生产许可证。他用同样的方法冲破了障碍,与有汽车生产许可证的四川德阳一家汽修厂合作,成立了四川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1999年,他投资5亿元,建立了占地800亩的汽车制造中心,开发家庭用的微型货车和轻型轿车。到2000年底,吉利汽车的日产量达到了300台。他的汽车梦又实现了。和李书福一样,那些功成名就的人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有自己的战略计划。他们全都是目的性极强的人,非常清楚自己想要得到什么,他们有书面计划和事业蓝图,甚至有完成这些计划的日程表和行动步骤,然后每天都按照这些计划行事。一个人的目标越清晰,他对自己就越有信心;一个人的态度越积极,那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好运降临在他身上的可能性就越大;一个人的目标越明确,他的生活中令人愉悦的事情就越多,从而使他更接近他的目标,也使他的目标更接近他自己。每个行业内的领先者与常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们有构想。朝着一个方向奋斗的人们头脑中都有一幅蓝图,他们清楚地知道这幅蓝图是什么样子的。所以在一个人致富的过程中,描绘一幅诱人的、振奋人心的蓝图是一个重要步骤。除此之外,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渴望实现目标的强烈程度。正如本杰明·迪斯累里所说的:“成功的秘诀在于拥有持续的目标。”所有真正的成功者都是目的性极强的人。如果有两个能力大致相当的人,那么那个成功欲望更为强烈的人往往更成功。在任何领域内,领先者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就是:他们拥有一个对自己、对家庭、对事业的理想蓝图。他们拥有梦想,他们勾画出一幅有可能实现的蓝图,而不是让自己困于现状。英国著名剧作家乔治·萧伯纳曾经这样写道:“大多数人看着这个世界,然后问:‘为什么?’我看着这个世界,然后问:‘为什么不呢?’” 每个向往三十而富的人都要确定在生活的每个领域内他究竟想要什么,然后集中所有精力去实现它,就像激光束一样。要下定决心坚持不懈,永不放弃。不要给自己留退路(1)李佳东不要给自己留退路——破釜沉舟才能让人全力以赴大多数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能够专心致志于他们所努力欲成就的目标上。为了实现他们的目标,他们能放弃一切与成功之路不相关的事物,眼光只锁定于目标之上。而所有梦想着三十而富的人,都比一般人更能够排除干扰,全身心的投入事业中去。这样强烈的成功意志,对大多数人而言似乎难以具备。就好像大多数士兵不可能像楚霸王项羽那样勇猛卓绝。但是有一种情况下几乎每个人都会激励自我,全力以赴,那就是破釜沉舟,身陷绝地之时。其实破釜沉舟的故事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凯撒大帝在尚未掌握政权以前,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将领。一次,他奉命率领舰队去征服海外的一个岛屿。他在检阅舰队出发之时才发现随船远征的军队人数少得可怜,而且武装配备也残破不堪,用这样的军力妄图去征服骁勇善战的土著人无异于以卵击石。但凯撒还是决定启程出航。舰队到达目的地之后,凯撒召集所有士兵全数下船,然后命令亲信部属一把火将所有战舰烧毁。他向全体战士训话,明确地告诉他们:战船已经烧毁,所以大伙儿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勉强应战,如果打不过勇猛的敌人,后退无路,就只能被赶人海中喂鱼;另一条路是忽视武器和补给的不足,奋勇向前,攻下该岛,则人人皆有活命的机会。士兵们人人抱定必胜的决心,终于攻克强敌,而凯撒也因为这次成功的战役,奠下日后掌权的基础。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失败是人生之旅的重要关卡。一个人能否事业辉煌,能够取得何等的,完全取决于它能越过多少关卡,战胜多少困难。成功者就是那些能像剔除荆棘一样,把失败一个个剔除的人。再怯懦的人在知道自己完全无路可退的时候,都能够立刻成为最英勇的战士。那么,一个胸怀大志之人,就不能再做犹豫,应该立即断绝所有的后路。破釜沉舟才能成为强者,如同求生一般迫切而强烈的本能将引导人走向成功。在与成功人士交往的过程中,人们都会发觉他们心思巧妙。虽然这些人中大多数受过良好教育者,但亨利·福特那样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也大有人在。而赋予他们如此心思和促使他们完成非凡成就的主要因素,与是否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没有丝毫关系,也不是因为他们具有与众不同的智慧。很可能是其内心有着某种意念驱使他们产生强大的愿望,将人生一切环境加以过滤,只剩下能够达成信念、深具利用价值的事物,然后再加以运用的结果吧!这种理念亦即追求成功的信念。世上并没有常胜不败的将军,遭遇拒绝、遭遇失败是人之常情。遭遇拒绝、遭遇失败的原因无非是自己还有缺陷,谁不希望得到完美的东西,而会去追求有缺陷的东西呢?当然世上也不可能有毫无缺陷的东西,但是每个人应该尽量地完善自己,把自己完善到足以让人接受、使人认同的程度。这样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克服,遇到关卡也能越过,这样也就不至于在遇到挫折时使自己陷入困境不能自拔了。因此,要想让别人接受和赞许,想要成功的人就不能害怕困难和挫折,不能害怕别人的拒绝。相反,应该把拒绝当作励志之石,当成不断完善,走向成功的动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的人都懂得这些道理,因此,他们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就会采取完全不同的态度。成功者之所以被称为成功者,就在于他们不轻易给自己留退路,即使迫不得已退一步,那也只是暂时的,因为他们总希望把最后的成功当作自己最得意的东西。做事总有成功和失败,做人总有进路和退路。成功者不是没有失败,而是善于从退路中寻找进路,善于把失败变成成功;而有进路了,且成功了,却不得意洋洋。真正的得意是事业最后的成功。不要给自己留退路(2)李佳东本田公司的创始人在开始创业的时候就是一个身无分文的穷学生。当时他梦想设计一个活塞环,然后卖给一家公司,为此他甚至变卖了妻子的陪嫁首饰。经过数年努力,他终于设计出了活塞环,并很有信心地认为一定有公司会重视,却遭到了拒绝。他回到学校时还遭到了很多人的嘲笑。这是本田第一次遭遇的人生失败,有些人或许就因为这一次打击而失去人生信念。但本田并没有被失败吓倒,相反,他认为这家公司不买他的活塞环,是他的设计还不完美。于是,他又花费了两年的时间对自己设计的活塞环进行了改造。最后他的设计终于被这家公司买了下来。但是祸不单行,时值二战期间,本田需要大量的水泥来建立活塞环工厂,可购买计划被日本政府否决了。这一次似乎没有人能帮助他走出这个困境,他的梦想可能会就此中途夭折。然而本田并不气馁,他要把工厂建立起来,政府不给自己拨水泥,那么就自己制造水泥。他召集了各方面的朋友一同研究,试图找出制造水泥的新方法。在夜以继日的努力工作下,他终于取得了成功,建立了自己的工厂。故事到此还没有结束。当本田发现摩托车生产前景广阔的时候,希望通过银行贷款来建立自己的摩托车企业,但所有银行都拒绝向他贷款。这次似乎也是没有人能帮他。但他就是不服输,银行不贷款那就自己想办法融资。他发了一万八千封书信给全日本自行车店的店主们,动员他们投资,其中一万五千多人拒绝了他,愿意投资的有三千多人。靠着这些钱,本田办起了新的工厂。从本田成功的事例中可以发现,成功就在于每次遭遇他人拒绝之时,并不以为这是一种失败,并不因此而陷入困境,也不心灰意冷,放弃自己的计划。相反,在他人的拒绝之中品出滋味,从自己身上查找失败的原因,也就是说把别人的拒绝和自己暂时的失败作为励志之石,不断地磨练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以自我的不断完善促使别人接受自己,从而使自己走出困境去取得人生的成功。研究表明,在人类的心理活动里,有一种“过量补偿”的现象,即弥补弱点的倾向。有时补足了弱点以后,尚有剩余之量,就向优点的方向延伸。关于过量补偿作用的例子,最典型者莫过于希腊雄辩家德默斯的奋斗史。他年轻的时候,一直患有严重的口吃,在他经历矫正口吃的奋斗过程后,果然克服了种种困难,成为举世闻名的演说家。因此,一个人如想脱离困境,或期望从不如意的情况中改善过来,那就不要忘记“不得意才是大得意的转机”。因为这句话不失为很有力的自我暗示的手段,只要具备这种强有力的精神后盾,才能不断地努力。人的一生中有无数的困难和障碍,是必然存在而不容忽视的阻力,但只要一个人拥有真正的自信,就能够勇敢地、愉快地面对困局。与无限的潜能建立密切的关系,便能使人拥有更深刻的、不动摇的、永恒的自信,而得以突破人生的转折点。对那些以三十而富为目标,想要获得自信的人来说,最高的指导原则,即在于“天降大任于我,谁能阻挡”这句话。当一个人专心致志于事业的奋斗时,随着自信心渐渐占据他的心灵,他就能拥有自信而生活下去。为了获得真正的自信,每个人都必须先信赖生命潜能的力量。此外,还应当通过努力和应用来强化自己的潜意识,使潜意识反映他的习惯性思考。一个人如想脱离困境,或期望从不如意的情况中改善过来,那就不要忘记“不得意才是大得意的转机”,将纷乱的思绪暂时放下,静心省思:有哪些事物阻碍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当看清所有阻碍他成功的事物,诸如拖延、怠惰、消极意识等等,就必须有个坚定的决心,先除去所有的障碍物,然后再断绝所有可退之路。惟有如此,才能够保证渴望追求成功的愿望。成功者的生活态度是:忍耐着挺过一道道难关!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1)李佳东坏习惯要立刻改掉,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形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习惯有好坏之分,其中有些好习惯往往伴随人的一生。如黎明即起洒扫庭院的习惯;闲暇则有手不释卷的习惯;见人有难,热心相助的习惯;待人接物讲究文明的习惯等等。应当说,这是一种人类美德的发扬与表现。有的习惯则属于对一种事物偏颇的认识与生理本能的追求,如好烟酒,迷色欲,嗜赌博等等,这些坏习惯使人的性格扭曲,对自身毫无益处。当陋习刚刚染身的时候人们往往不以为然,可是一旦病入膏肓,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则后悔莫及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是创造财富的本钱。对于奋斗着的年轻人而言,健康的身体就是创造财富的基础。著名心理学家马休斯博士曾经说过:那些同时有着很多目标,精力分散的人会很快耗尽他们的精力,随着精力的耗尽,随之而来的就是原先雄心壮志的消磨。离弦的箭只能是笔直向前地奔向目标,它是不可能在中途转几个圈子再决定射向哪里的。所以一个希望过富裕生活的年轻人,一定要从自爱做起。也就是说,一个有志青年应该明白,将来的一切成就都要靠健康的身体去争取。钱可以买到药,但是买不到健康。对于身体这架惟一买不来的机器,一定要小心翼翼地加以爱护。许多立志要成功但最后壮志难酬的人,往往就是因为不能战胜一个最大的敌人,这个敌人就是他自己。他们从不按时去吃一餐可口的饭,他们好像也从来没有注意要有好的睡眠或休息,虽然身体已经发出了警报,但是他们常常不以为然地自欺欺人。等到他们精神开始衰退,身体出现了大的损伤才感到惊讶:自己的头发怎么就白得这么快?自己的胃口怎么不好了?年纪轻轻怎么就衰老得这么没用了?他们却不懂得:使自己吃这些苦、受这些麻烦的,正是自己贪多求快的欲望以及急功近利的好胜心理。人可以选择两种方式的生活:一种是过乱七八糟、毫无规律的日子,拼命地要求自己,夜以继日地埋头于工作,他们剥夺了自己所应有的休息时间,即使因此而病倒或折寿十年八年也在所不惜;另一种则是过有规律的健康生活,使自己有更好的身体,活得也更长寿。一个人的身体是他的无价之宝,千万要好好地珍惜。强健的体魄,才能成为一个人成就大事业的最得力助手,才能成为推进事业的最大动力。精力是一个人惟一的靠山,所以一定要好好地爱护它。无论在哪里人们都可以看到许多萎靡不振的人,他们的年龄不过30岁上下,可是看上去已经弯腰驼背,鬓发斑白,一副暮气沉沉的样子。他们走路的姿势显得摇晃不稳,脸上过早地长满了皱纹,看上去一副精神不振的样子。以前,他们也许都是志向远大的人,他们多么希望一鸣惊人!但现在呢?他们已经把自己所有的资本——精力和体力都消耗干净,他们那架惟一能够促使他们成功的机器——身体,好像已经锈迹斑斑,不能再用。原本从年龄上说,他们正是大有作为,取得辉煌成就,应该好好享受生活的时候,但是从生活状态来看,他们好像已经末日降临了。世上有很多人自作聪明,为了节省几个钱,不肯多给自己增加一些必要的营养。这些人总是吃得十分简陋,真不知他们拿自己当什么!他们从来不注意自己身体的健康。否则,他们就应该在一家饭店好好地坐下来,叫些有营养而又可口的饭菜来,慢慢地吃上一顿,再好好休息一会儿,让胃里的东西好好地消化一番,然后再去接着工作。过度地吝惜金钱而毫不考虑到自己的身体,这实在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根本谈不上“节俭”两个字。一个真正懂得节俭的成功者,随时随地都用心去设法增加自己的体力,保养自己的精神充沛、头脑清晰,使自己浑身充满无限的力量。他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凭借这充沛的脑力、精力和体力,他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2)李佳东有些人太不重视自己所具有的天赋才能,他们不肯注意保养那部使自己成功的机器,不肯给它加上充足的油,由此,他就很难建立伟大的事业。在这个社会中,这种人确实是有很多。他们尽管雄心勃勃,但由于不知爱护身体,以致无法积蓄起足以使自己成功的能力。就好像他手里拿着一柄钻一样,把自己那储藏伟大生命力的宝库钻了无数个漏洞,让他那宝贵的生命力大量地泄漏出去——如果说他不是一个疯子,那又是什么呢?但其实在人们的四周,这样的疯子不知道有多少——他们拼命地在生命的宝库上钻洞,打算让促使自己成功的所有生命资本泄漏干净。他们不但毫无限制地挥霍自己天赋的生命力,还不珍惜自己后来积蓄的一点精力。但就是这样的人,还总是对自己为什么没有成就而表示惊讶。很多习惯会成为一个人精力大量泄漏的漏洞,比如:不肯吃有营养的食物,经常不参加体育运动,睡眠不充足,不肯把负担过重的工作暂时放在一边,不肯在工作中作一定时间的休息等等。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是最能影响他的姿态和气质的。当人们在街头巷尾偶然看到一个昂首挺胸、气宇轩昂、步伐稳健的人,谁都可以看出他是什么人——海军军官或是体育运动员。人人都会羡慕他们那种健康的姿态。但实际上,只要是躯体没有残疾的人,都可以通过有规律的生活、适度的运动,来获得这种优雅的姿态。只要下定决心就能养成良好的姿势。走路或站立的时候,身体必须挺直,两肩向后展,胸部稍微向前挺。经过这样严格的训练后,一旦养成习惯,人的姿势就会自然而然地显得美观而有生气。与此同时,威仪严正的姿势还会对一个人的健康与自尊心带来有益的影响。走路时必须步伐坚定,两腿要挺直而有力。千万不要两脚拖拉着,像穿了拖鞋一样。走路时两臂摆动要很自然,不要太急也不要太缓。总之,走路的姿势要像行云流水一般,美观而自然,千万不要显出东倒西歪、摇摆不定的样子,或是一路跑跑跳跳。有许多不注意自我训练的人,坐的时候总是弯着腰,这是很多人的通病,他们整天全身埋在椅子上或沙发里,等到走路时,当然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姿势了。最不利的是,这种懒洋洋的姿势还会钝化他的思想、他的志趣。一个人的才能学识往往与身体的各个部分有很密切的关系,有时身体的某一部出了毛病,就会使全身不舒服。同样,一个人如果有坐立不稳的习惯,那么他的性格也容易受到不良的影响,他的学识和才能就难以再进步了。有些人常常习惯躺在床上看书,或是在有一个可以支撑他身体的地方看书,结果,看书的时候他就东倒西歪了。这些人坐在椅子上,也总是把脚跷得老高。沾染了这些不良的习惯,他们的性格也容易越来越懒。时时刻刻挺起胸膛,挺直腰的人,即使地位卑微、衣着简陋,也照样可以显出神采奕奕的样子来。一个常常弯腰驼背的人,其消化力也不会太强。因为这种不良的姿势很容易妨碍血液的循环,减低心脏的活力,而且养成这种姿势的人大都无法吃苦耐劳,稍做一点儿工作就浑身难受,就要伸懒腰来舒展筋骨。如果有一个工程师只因为要省一点儿润滑油,而任凭他的机器和发动机损坏了,人们一定会嘲笑他的愚蠢。可是,社会中到处有这样愚蠢的人,他们舍不得用那舒适、休息、运动的油来润滑自己那架宝贵的身体机器。他们不知道,舒适、休息、运动对于身体,正如润滑油对于机器一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