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东西的小人-玛丽诺顿 任溶溶-4

若从上面所说到的这三个基本面来考量,这些选在“双桅船经典童书”中的作品是最理想的范本。它们在三者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这种平衡也是人的平衡,人类的平衡。  关于作者  《地板下的小人》的作者玛丽·诺顿(1903——1992)是英国儿童文学女作家。  玛丽·诺顿的童年主要在英国贝德福德郡的乡村庄园里度过,她的许多作品都以此为创作背景。她毕业于修道院学校。年轻时,她当过老牌的老维克剧团演员。这个剧团以上演莎士比亚的戏剧著称。1927年她与出生于船运世家的罗伯特.C.诺顿结婚,同丈夫一道到葡萄牙定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丈夫在海军服役,她和四个孩子住在美国。  诺顿在1943年开始写童话。她的第一本儿童文学作品《神奇的床捏手》就是在纽约出版的。后来全家回到英国定居。1952年诺顿写出了第一本以“借东西的地下小人”为主角的童话,就叫《借东西的地下小人》(即本书),获得同年卡内基儿童文学奖,1960年又获得了路易斯·卡罗尔书籍奖。  由于这部童话大受欢迎,作者接下来又写了四部。第五部,也是迄今为止的最后一部“借东西的地下小人”故事,作者是在1971年写的。这些作品使她成为战后英国儿童文学的主要作家之一。  关于这本书  《地板下的小人》,原名《借东西的地下小人》(TheBorrowers),是英国儿童文学女作家玛丽·诺顿的代表作。  诺顿笔下那些地板下的小人,靠一些被人们忽略的零零碎碎的小东西生活。他们会用邮票装饰墙,火柴盒做五斗柜,吸墨纸做地毯,别针做门闩,小盖碗做澡盆……食物就更不用愁了,人们掉下的土豆渣、面包屑,就够他们吃上半年……但是他们过得非常小心,不能被大人们发现,否则,他们就不得不搬家了。  小人波德的孩子阿丽埃蒂与大人家的小男孩交上了朋友。男孩送给他们许多东西,两个孩子常常一起读书、聊天。  但这样的日子终究过不长,波德家终于被大人发现了,他们找来了警察和狗,要彻底消灭波德一家。在男孩的帮助下,他们准备逃离庄园,希望在田野上寻找到新的生活。可是,男孩被管家关起来了,捕老鼠的人要将熏药从洞里灌进小人家,把他们熏出来。怎么办呢?小人们的命运究竟会怎样?快来读这本精彩的书吧!  这本书在英国深受儿童的欢迎。“借东西的地下小人”已家喻户晓。这部童话已被美国好莱坞改编拍成电影。  童心:永恒的世界语  刘绪源  这本《地板下的小人》写得从从容容,对话是不紧不慢的,就像我们平时说话的声调;描写也十分细微,让我们感受着日常生活的节奏。但是奇怪,读着这样的平静优美的文字,我们的内心却会有一种紧张,一种急于知道后文的揪心的感觉——我想说,这就是那种真正的文学的魅力了。它不靠外在的剑拔弩张,不靠表面的热闹,它所凭借的是内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这本小书中,我们就是被地板下那三个小人的秘密生活,尤其是被那位十三岁的小女孩阿丽埃蒂的生活和命运所吸引、所感染,从而产生了深深的关切和同情。  作为童话人物,住在地板下的这个小人家庭,与我们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的身高大概还不如我们小拇指的一段吧,他们没有生产能力,所有生活必需品都要悄悄地到地板上来“借”,所以他们离不开人类,而又要每天提心吊胆地谨防“被看见”。但他们又与我们有着太多的相同之处——这种相同,也就是人性。小人中的妈妈,天天管着女儿,惟恐有失;她是那样地爱自己的丈夫,却又总是唠叨着叫他做这做那,而他一旦面临危险,她立即产生深深的自责;她在家里有点“霸道”,爸爸和女儿都得听她的;她自己不识字,却希望女儿多看书、有知识;她爱这个家,总希望一家人生活得更好,因而又有点贪,时时盼望多“借”些东西过来,正是这一点影响了他们的安居,而她又最不愿意从这舒服的地板下搬走……不妨想一想,这像不像我们生活中的妈妈?就是这种不同和相同,让我们不得不喜爱起这三个“熟悉的陌生人”来。好的童话比小说更吸引人,还不是因为那里的人物对我们来说,往往更“陌生”,而又更“熟悉”吗?  当然,更感人的还是小女孩阿丽埃蒂。她在父母的羽翼下长大,但地板下的安乐窝对她来说,却几乎等同于囚禁。她很听话,很乖巧;但她想出去,想在阳光下奔跑,想冒险,想有更多样更开阔的生活。童心和青春的活力,支撑并鼓荡着她的生命。所以,当她第一次跟随爸爸来到地板上时,她是多么紧张和激动啊。很不巧,她第一次就“被看见”了,看见她的也是一个孩子——一个对她来说几乎就是巨人的九岁的男孩。就像世上的许许多多孩子一样,这两个极端不同的人,都是那样地寂寞,那样地渴望交流。他们都对对方充满警惕,甚至还怕得有点发抖,但他们又都主动地、坦率地询问和回答。他们不停地诉说,不忘炫耀乃至夸大自己的本事(还有年龄),他们渴望能为对方做点什么,他们是那样真诚,他们的警惕敌不过那发自内心的想望和信任……我想说,这本小书中第九、第十两章的这场对话,是整个作品最精彩的部分,也是世界儿童文学宝库中最精彩的对话之一。它们是百读不厌的。这样的对话让我们看到,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在世界的怎样的角落,童心、赤子之心,永远都是相通的,它们是永恒的“世界语”。不仅是阿丽埃蒂与小男孩,那位正在听梅老太太讲地板下的小人故事的小凯特,不也因为故事的忽然中止和小人们的危险结局,而眼泪泉涌,并莫名其妙地对着老太太大发起脾气来吗?而我们今天的小读者们,不也因为小人们终于在小男孩的帮助下逃脱了劫难,而大松了一口气吗?这都证明,中国的和外国的,故事里的和故事外的,儿童们那充满好奇和同情的、坦诚而善意的心,总是相通的。  哦,写到这里,我忍不住要说句题外的话了:虽然已到了新的世纪(离这本小书的最初问世已有五十多年),我们这个世界还是充满纷争;然而,当我们再次看到童心的相通之后,我们对世界的明天依然充满希望。(作者系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我们“看见”了什么  陈明  “看见”了什么?  小的时候,上过这样一次作文课:老师在讲桌上放了一面镜子,叫我们每个人走到讲台前仔细观察,然后问我们:“你们看见了什么?”大家的表情不言而喻:不过是一面普通的镜子罢了!的确,没有奇思妙想,你看到的只能是一面普通的镜子,没有“女巫”的眼睛,你看到的只能是一只普通的蜜蜂箱。  这是一个真实的记忆,连同我那低垂到桌子底下的目光,和着我那紧张的“扑腾扑腾”的心跳声,一同留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直到近几年,我才把这次作文课叫做“看见教育”,提出“看见教育”的是我的导师——梅子涵教授。  现在回想起来这次课,是因为正在阅读《地板下的小人》,说的也是这种“看见”,而且地板下的小女孩阿丽埃蒂,透过“她的通风格栅”,看见的不再是棕色的、有裂痕的、天花板一样的天空,而看见的是湛蓝的天空,看见的是“世界上的世界”!小女孩的爸爸叫波德,妈妈叫霍米莉——他们是借东西的小人,所以,连名字也是借来的。  “看见”了想像力  “没有枪没有炮,人类给我们造”,这就是地板下的小人的生活智慧——“借”东西。借东西的时候,波德是从一个时钟底下、护壁板脚下的一个“洞”上去的,这是他家的大门,其实他家离这个时钟的洞还远着呢,但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门第,就把自己家的姓叫做“时钟家的”,当然还有“厨房家的”、“钢琴家的”、“下水道家的”不同等级之分。  童话里的“洞”,总是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吸引着你进去看个究竟,无论是爱丽斯掉入的那个奇怪的兔子洞,还是现在的地板下的小人的洞,都让我们看见了不一样的世界。同时也让我们扪心自问:“我们怎么看不见兔子洞和地板下的洞?”也让我们惭愧:“我们怎么看见洞的时候就到此为止,想不出一个令人惊喜的故事呢?”而《地板下的小人》让我们不仅仅看见了“洞”,而且还把“洞”下的生活描述得活灵活现、立体逼真:  用别针做城堡的门闩、用吸墨水纸做地毯、用棒子壳做水杯、用瓶盖做洗脸盆、用碗做洗澡浴缸、用邮票做装饰画、用火柴盒做五斗柜……这些生活用品都是从地板上借来的,吃的食物也是借来的,每次阿丽埃蒂用半个剪刀切下一小块土豆、一小片洋葱,就足够全家一顿饭的了。  “看见”了童话精神  小人们只要一被人类看见,那么只有一个结局——就是搬家,必须!立刻!  倒霉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一次给太太借茶杯,波德被一个小男孩“看见”了!波德惊呆了,在窗帘上待了足足十分钟!小男孩是懂得童话世界的男孩,看到渡德,他不仅没有什么恶意,还从床上下来,非常友好地接过杯子,当波德下来的时候,又把杯子还给了波德!  自从波德被“看见”,一家人如同惊弓之鸟,不敢轻易冒险借东西。而阿丽埃蒂,却一直渴望着看见“自己的通风格栅”另一边的世界!终于,妈妈无法忍受光秃秃的刷子,叫女儿和爸爸一起去借东西。终于,阿丽埃蒂有机会看见了时钟下的洞,看见了钟摆有节奏地摆动,看见了像麦子一样高的鞋垫,看见了巨大的椅子腿,更重要的是,阿丽埃蒂的渴望得到了满足——她看见了完全陌生的大型世界,真正感受到湛蓝的天空和青草的香味!这种看见,不是听爸爸妈妈描述的看见,而是自己亲眼看见的,这不正是一种以儿童为本位的童话精神的“看见”吗?  就这样,兴奋的忘记危险的阿丽埃蒂也被男孩发现了!小男孩看到阿丽埃蒂一点也不吃惊,因为他看见过、还帮助过他以为是“仙人”的波德。就这样,一个10岁的地板上的男孩和一个14岁的地板下的小女孩,开始快乐地玩在一起了:男孩给阿丽埃蒂讲火车站、足球比赛、赛马场、大游行、艾伯特音乐厅的音乐会、印度、中国、北美、英联邦……还有七月大减价;而阿丽埃蒂则念书给男孩听。  以后的日子,女孩还写信给叔叔,因为她不想成为最后一个借东西的小人,她希望借东西的小人永远存在!送信的自然是那个男孩,因为他也不希望自己看见的是人类最后一个童话。他还每天撬开地板,给他们送来生活用品,甚至是艺术品。然而小男孩终究不能代表整个人类,德赖弗太太发现了地板下的“窝”后,动用卫生检查队、消防队和警察等各种武力手段,试图把他们眼中的“小偷”一网打尽。即使那些大人们曾经从孩提时代走过,即使他们读过再多的童话,也不愿意去“看见”、去接受一个真正的童话世界。只有那个男孩例外。  “看见”更多的……  那么后来呢?地板下的小人被捉住了吗?他们到哪里去了?他们现在还存在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着自己的童话世界,在那里,我们看见充满奇幻的想像;在那里,阿丽埃蒂正透过獾洞看着外面的世界。你猜,这次她能看见怎样的精彩?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儿童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4
正序
倒序
借东西的小人-玛丽诺顿 任溶溶
借东西的小人-玛丽诺顿 任溶溶-2
借东西的小人-玛丽诺顿 任溶溶-3
借东西的小人-玛丽诺顿 任溶溶-4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借东西的小人
借东西的小人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