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家在石窟中工作的时间很长,但只需要几个专家动手。每次一尊石像完工了,搬运工作很快就办好了,但是需要很多人去做。小小的复活节岛,当时渔产丰富,全岛都已开垦,种了大批秘鲁甘薯。专家们相信,在这岛的繁荣的日子里,能供养七八千人口。把大石像拉上去,拉出陡峭的喷火口,约有一千人就够了;继续在岛上拉行,五百人就够了。 石像装上木框,拴上经得住磨擦的、用韧皮和植物纤维编成的粗绳,在用芋头涂滑了的木料的圆石上,由大家拖着走去。古代有文化的人善于编织绳索,在南海群岛上的是很有名的,在秘鲁的更有名。第一批到秘鲁的欧洲人,曾看见急流和峡谷上架的吊桥,有一百码长,是用男人的腰那么粗的绳索造成的。 大石像运到了选定的地点,准备把它竖立起来的时候,第二个问题来了。大家用石子沙土,砌成一个临时性的斜坡,把石像的脚朝上、头朝下,一步步拖上坡去。拖到坡顶,石像从上面陡落下来,双脚直接落到预先挖好的坑里。斜坡都还在那里,紧挨着大石像的后脑,大家便顺着斜坡,滚一块极大的石头上去,放在石像的头上。这临时性的斜坡然后再拆除。像这样已经堆砌好的斜坡,在复活节岛上有几处,等待着永不来临的巨像。如果我们不低估古代人的智慧,以及他们所能支配的时间和人力,便可以看出,这样的技术是很可钦佩的,但是毫不神秘。 但是他们为什么要造这些人像?又为什么必需从喷火口的作坊,再走四英哩路,到另一采石场,去找一种特殊的红色石块,放在石像的头上呢?在南美洲和马克萨斯岛上,整个石像通常都是用这种红石雕的,当地人常不辞长途跋涉去取这种石头。在玻里尼西亚和秘鲁,红色的头饰都是重要人物的一种重要标志。 让我们先看看石像代表什么人。当第一批欧洲人到这岛上的时候,他们看见岸上有神秘的“白人”,长得和岛上一般的人不同,男人有大长胡子。他们是第一批到这岛上的种族的子孙。后来的侵略者曾饶了这种族的若干妇孺的命。当地人宣称,他们的祖先有几个是白人,其余都是棕色人。他们计算得很正确:棕色的祖先是在二十二代以前,从什么地方迁移到玻里尼西亚来的;而第一个祖先则是远在五十七代以前(即公元四百年至五百年)从东方乘木筏来的。从东方来的种族被称为“长耳人”,因为他们在耳垂上挂了重的东西,人工地把耳朵拉长了,挂到肩膀上。当“短耳人”到这岛上的时候,这些神秘的“长耳人”就被杀了。而所有在复活节岛上的石像,都和雕刻家本人一样,一律是长耳垂肩。 根据秘鲁的印加人传说,太阳之王康提基统治着一族长胡子的白人,印加人叫他们为“大耳人”,因为他们的耳朵都用人工拉长了,一直垂到肩膀。印加人着重说到,就是康提基统率的“大耳人”,在的的喀喀湖中一岛的战斗中被印加人消灭和逐出以前,竖立了在安地斯山中风吹雨打的大石像。 总之,康提基统率的白皮肤的“大耳人”从秘鲁西去,一去无踪,这批人对雕刻大石像是富有经验的。而提基统率的白色“长耳人”,从东方到复活节岛上来,正好也精通此道,他们动手雕刻,立刻雕得很完美。因此,在复活节岛上找不到丝毫痕迹,足以证明岛上这样的杰作是逐步发展而来的。 南美洲的大石像,和若干南海岛上的石像相比,彼此相似的程度,往往超过南海各岛之间的石像。在马克萨斯群岛和大溪地岛上,这些石像统称为“提基”,代表岛的历史上受到尊重的祖先。祖先们逝世后即被尊为神。由此便能解答复活节岛上石像为什么戴着奇异的红帽子。在欧洲人发现这些岛的时候,玻里尼西亚各岛上,散居着若干红头发白皮肤的人,有的全家如此。岛上的人自己说,这些人是第一批到岛上的白人的后裔。有时岛上过宗教性的节日,参加的人都把皮肤涂白了,头发染红了,为的是要和他们最早的祖先相似。复活节岛上举行每年一度的大典时,主持典礼的人要把头发剃掉,为的是要把头抹成红色。复活节岛上大石像的红色大石帽,雕刻的样子和当地人的头发式样一般。帽子上有一个圆结,就像男人在头顶中央把头发打成一个传统式的顶髻。 复活节岛上的石像是长耳的,因为雕刻家本人有着拉长了的耳朵。他们特别选择红石雕成假发,因为雕刻家本人长着红头发。石像的下颔尖尖地向前弯出,因为雕刻家本人长着胡子。石像有白人的面貌特征:窄而长的鼻子,薄而尖的嘴唇,因为雕刻家本人不是属于玻里尼西亚族的。至于石像头大腿细,双手放在肚子上,那是因为南美洲的人雕大石像,习惯上雕成这模样。复活节岛的石像上,唯一的装饰品是围在腰部的一根带子。的的喀喀湖畔康提基的古代废墟中,每一尊石像上都有这样一条象征性的带子。这是神话中太阳之神的标志:虹带。曼格里伐岛上有一段神话:太阳之神解下他的神带──虹,从天上顺着虹下凡,到曼格里伐岛上,把他白皮肤的子女留下,从此岛上有了人烟。在所有这许多岛上,太阳一度被认为是最早最先的祖先。在秘鲁也如此。 虽然我们的木筏载着我们向玻里尼西亚的心脏径直漂去,使我们对这遥远的海岛,只能看见它在地图上的名字,其他什么也看不见,我们却仍然常常坐在甲板上,在闪烁的星光下,重述复活节岛上的奇异的历史。复活节岛上东方来的痕迹真是太丰富了,就是它的名字,也可作为一个例证。 地图上出现“复活节岛”,是因为偶然有一个荷兰人,在一个复活节的星期日,“发现”了这岛。我们却忘了,早已住在那里的人,对他们的家乡已经取了更有意义、更重要的名字。这个岛,至少有三个玻里尼西亚名字。 第一个名字是“台─比托─台─汉纳”,意思是“群岛之脐”。这个含有诗意的名称,清楚地指出,复活节岛在其他更西去的许多海岛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根据玻里尼西亚人自己的说法,这是复活节岛最早的名称。在这岛的东边,靠近传说中的第一批“长耳人”登陆的地方,有一块精心雕刻的石头叫做“金脐”。这“金脐”被认为是复活节岛本身的脐。有诗意的玻里尼西亚人祖先们在东海岸上雕刻了岛之脐,并且选择了这离开秘鲁最近的岛,作为更西去的、无数的海岛之脐,这是有象征意味的。我们知道,玻里尼西亚的传说,把他们这许多岛的发现称之为岛的“诞生”,这便更说明了,在所有各岛中,复活节岛被认为是“脐”,是各岛胎记的象征,是和他们的故乡的联络环结。 复活节岛的第二个名字是“拉伯.纽”,意思是“伟大的拉伯”。复活节岛以西很远的地方有一个同等大小的岛叫“拉伯.伊提”,意思是“小拉伯”。当地人,习惯上都把他们的第一个家称为“伟大的……”,第二个家称为“新……”或者是“小……”,就是新旧地方一般大,也这样称呼。在小拉伯岛上,当地人的传说中,很正确地认为岛上的第一批人,是从伟大的拉伯、亦即是复活节岛上来的,那岛在东方,离美洲最近。这直接地表明了,当初移民是从东方来的。 这有关键性的岛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名称是“玛塔─卡特─雷尼”,意思是“望天之眼”。乍一看,这名称不知是什么意思,因为这地势比较低矮的复活节岛和其他地势比较高的岛一样,例如大溪地岛、马克萨斯群岛、夏威夷岛,都不是望着天的。但是玻里尼西亚人这个“雷尼”──“天”字有双重意义,“雷尼”也指他们祖先的故乡,太阳神的圣地,提基背离了的山国。大洋中的海岛成千上万,而他们却是把最东面的岛,称之为“望天之眼”,这是有很大意义的。最重要的是,这同一类型的名称“玛塔─雷尼”,在玻里尼西亚的意思是“天之眼”,是一种秘鲁的古老的地名,这地方是在秘鲁的太平洋海岸上,正对着复活节岛,并且就在安地斯山中康提基的古城废址的脚下。 复活节岛的扑朔迷离,使我们有了充分的谈话资料。我们在星光闪烁的天空下,坐在甲板上谈着,觉得自己参与了史前的全部探险经过。我们几乎有这样的感觉:从提基的时代以来,我们从没有做过别的事,只是在太阳和星星之下,扬帆大海,寻找陆地。 我们对波浪和海,不像从前那样尊敬了。我们熟悉了它们以及它们和我们在木筏上的关系。鲨鱼也成了日常熟客,我们熟悉了牠以及牠的一般反应。鲨鱼到了旁边,我们不再想用鱼叉,甚至坐在木筏边上动也不动。相反地,在牠悠然自得地沿着木料滑游的时候,我们倒想去抓牠的背鳍。这到后来发展成为一种很新颖的运动──不用钓索,和鲨鱼拔河。 我们开始时很平常。我们捉起海豚来太容易,捉得太多吃不完。为了既不糟蹋粮食,又使大家都有消遣,我们想到一个滑稽的钓鱼方法,不用鱼钩,只为了海豚和我们之间的相互娱乐。我们把没有用过的飞鱼拴在一条绳上,甩到水面上去。海豚窜上水面咬住了鱼,我们就拔,拔到我们这边来,如果这条海豚不拔了,另一条会来补缺,结果等于看了一场精采的马戏。我们高高兴兴玩了一番,海豚到最后也吃着了鱼。 于是我们和鲨鱼也玩这把戏。我们用一条绳,一头拴上一点鱼,或者(这办法用得多些)包上一些剩饭,拴在一根钓索上。鲨鱼见了,不再在水里游来游去,而是头伸出水面,张着大嘴,直游过来,想一口吞下。我们等到鲨鱼正要闭嘴的时候,便把绳子一把拉开。鲨鱼受了骗,还是带着无法形容的愚蠢的表情,耐着性子,又张开嘴来吃。而每次牠要吞的时候,饵食一下又跳开了。到最后是鲨鱼一直游到木筏边,像索食的狗一样,不断跳起来,要吃就在上面晃动的小包。这正像在动物园里喂张着大嘴的河马。我们在木筏上已有三个月了,七月底有一天,日志上有这样一段记载: ──我们和今天跟随我们的鲨鱼交了朋友。吃饭的时候,我们喂牠,把剩饭残羹直接倒进牠张着的大嘴里。喂的结果是,他跟着我们游去,像是一只一半凶猛、一半好性情、对人友好的狗。只要我们自己不被咬进嘴,我们不能否认鲨鱼有时候是惹人喜欢的。至少我们觉得牠们留在身边很有趣,我们下水洗澡时是例外。 有一天,一根竹竿,拴上了一条绳子和一包鲨鱼饵,放在筏边上等我们去钓,忽然一个浪打来,把它冲下水去,竹竿已在筏后一二百码的水面上浮着。突然之间,竹竿从水里直升上来,自然向木筏冲来,好像它想自己乖乖地回放到原处似的。它来近了,我们看见它下面有一条十英呎长的鲨鱼游着,竹竿伸出水面,像是潜水艇的潜望镜。这条鲨鱼是吞了饵包,却没有咬断绳子。竹竿顷刻向前去了,悄悄地经过我们身边,渐渐在前面不见了。 但是,即使我们渐渐对鲨鱼看法不同了,我们对牠那隐藏在巨嘴里的五六排刀片似的利牙,从来没有轻视过。 有一天,纳德不是自愿地和鲨鱼做伴游泳。由于木筏漂流,也由于鲨鱼的原因,谁都不许游离木筏。但是有一天,海面特别平静,我们又把跟随我们的鲨鱼拉上了木筏,因此准许大家到水里洗一个快澡。纳德一跃入水,潜游了很长一段,才钻出水面游回来。这时候,我们从桅顶上望见,有一个比他大的影子,从他身后更深的地方游上来。我们喊他,尽可能平静地警告他,免得他惊慌。纳德便游到筏边上了。但是后面那影子更会游泳,从深处直蹿上来,追上了纳德。他们同时到达筏边。纳德正向筏上爬的时候,一条六英呎长的鲨鱼直接从他肚子底下滑过去,停留在木筏边。我们给了牠一个滋味鲜美的海豚头,感谢牠没有咬人。 大体上说来,鲨鱼贪食之性大发,多半由于闻到了气味,而不是由于看见了什么东西。我们曾坐着,腿放在水里做试验。鲨鱼向我们游来,游到离开约两三英呎之处,便悄悄地掉尾而去。但是,如果水里有了一点点血,例如我们在剖洗鱼的时候,鲨鱼便大肆活动,像苍蝇一般,突然从远处都赶来了。如果我们把鲨鱼的脏腑丢下水,牠们简直疯狂了,拼命窜来窜去抢吃,野性大发地吞食同类的肝。这时候,如果我们把一只脚放到海里,牠们立刻火箭般冲来,牙齿一直咬进原来放脚的木头上。鲨鱼的性情是变化多端的,一股子意气用事。 我们和鲨鱼打交道的最后阶段,是我们拉牠们的尾巴。拉什么动物的尾巴,在运动中是被认为低级趣味的。所以被认为低级,是因为没有人拉过鲨鱼的尾巴。其实这是一项很有意思的运动。 要抓到鲨鱼的尾巴,我们先要真给牠吃到一点东西。牠把头高高抬出水面,要吃的。我们常把东西包成一包,在水面上摇晃,诱牠来吃。如果你直接用手喂过牠一次,便知道没有什么趣味。如果你用手喂狗,喂驯良的熊,牠们常是用牙齿咬住肉,拉撕着,等到撕下一小块了,或者整块肉都拉去了,牠们才吃。但是,如果你拿着一条大海豚,在鲨鱼咬不到你的距离内,在牠头顶上摇晃,牠上来立刻利齿一合,你根本什么动静都不觉得,大半条海豚突然不见了,你坐在那里,手里只剩一根尾巴。我们用刀把海豚切成两块,很费劲,而鲨鱼,把牠那三尖锯齿两边一磨,像切香肠的机器一样,刹那间就把海豚的脊骨和所有的东西一口咬断。 鲨鱼咬了一口,轻轻地转过身来,准备再钻下水去。这时候,牠的尾巴闪出水面,容易被抓住。鲨鱼皮就像沙纸一样,容易拿得牢。鲨鱼尾部上有一个凹进去的地方。这地方可能是专为人能好好抓住而设的。如果我们能用力一把抓住这地方,那就绝不会抓不牢。然后在鲨鱼不明就里的时候,赶紧一拉,把尾巴紧拉着到筏上来,尽可能多拉出水面。在一两秒钟之间鲨鱼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然后牠才无精打采地,用上半身扭动着,挣扎着。因为鲨鱼没有尾巴帮助,便无法游快了的。其他的鳍都只是平衡和转动的工具。经过几次绝望的跳动后(这时候我们要紧紧抓住尾巴),这突然遭到袭击的鲨鱼变得垂头丧气了,牠那松动的胃,向头部垂沉下来,到最后,这条鲨鱼整个麻木了。 鲨鱼不跳动了,僵硬地吊在筏边,我们便乘机用全力把牠拖上筏。我们还没有把这条沉重的大鱼拖出水面一大半,牠便醒了,自己来办未了之事。牠猛然把头转动几下,转上了木筏。然后我们用全力一拔上筏。人赶快往旁边一跳,免得腿遭殃。这时候,鲨鱼脾气暴躁,猛力大跳,用尾巴当重锤,拍打竹墙,牠不再节省力气了。张着大嘴,利齿横列,在空中开合,碰到什么便咬什么。有时候,牠跳了许久,不自觉地跳下水去,便永远不见踪迹。但经常的情况是:牠在木筏后半部乱跳,跳到后来,我们用绳子把牠尾巴捆住,或者跳到牠那魔鬼般的牙齿再也不会咬了为止。 我们把鲨鱼弄到甲板上,鹦鹉很兴奋。牠匆匆忙忙跑到竹屋,飞快地爬上墙,在棕叶屋顶上找到一个安全舒适的瞭望站,蹲在那里摇摇脑袋,在屋脊上扑着翅膀来去,兴奋地尖叫着。牠很早就成了一个出色的海员,常是叽叽咕咕地连说带笑。我们木筏上一共七个成员──我们六个和这只绿鹦鹉。小蟹约翰,归根结柢,究竟该被认为是冷血的附属品。到晚上,鹦鹉便钻进竹屋檐下的鸟笼;但在白天,牠在甲板上昂首阔步,或者挂在绳子上、帆索上,作种种精采生动的杂技表演。 在航行开始时,我们在帆索上装了旋紧子,但是这东西磨坏绳子,我们就用普通的滑结来替代。日子久了,帆索日晒风吹,撑长了,变得松了,大家都得动手,把帆索捆紧在桅杆上,使那坚硬如铁的海柳木,不至与帆索相撞擦,撞到帆索断了掉下来。当我们正在又拖又拉最吃紧的时候,鹦鹉就开始用牠那破嗓子叫道:“拉!拉!呵,呵,呵,哈,哈,哈!”如果牠把我们逗笑了,牠也笑,一直笑到对自己卖弄的聪明摇头,然后在帆索上翻筋斗,翻了又翻。 起初,这鹦鹉是我们电台人员的克星。他们可能正高高兴兴坐在放无线电的那个角落里,全神贯注地带上耳机,说不定在和奥克拉荷马一个电台连系。接着,他的耳机突然坏了,一点不响了,无论他们怎样整理线路,转动开关,都没有用处。鹦鹉正忙着啄掉天线上的线哩。在开始那几天,那线是用小气球放上去的,特别有诱惑力。后来有一天,鹦鹉病得很重,蹲在笼子里,痴痴呆呆的,两天不吃东西,拉的粪里有闪闪发光的天线渣子。于是电台人员自悔出言不逊,鹦鹉也自悔行为失检,从此陶斯坦和纳德成了牠的好朋友,鹦鹉哪里也不去睡了,只睡在放无线电的角落里。鹦鹉刚到木筏上,讲的是西班牙土音。班德宣称:在牠开始学习陶斯坦的道地挪威音的口头禅之前,说西班牙语的时候早就带着挪威腔。 我们享受鹦鹉的幽默和牠鲜艳的羽毛有两个月,后来,正当牠从桅顶上顺着帆索下来的时候,一个巨浪从筏尾打下来。等到我们发现鹦鹉被冲下水了,已经太迟了。我们没有看见牠。“康提基”也不能转过身来或是停住。如果有什么东西从筏上掉下水去,我们无法转回身去捞──有许多经验证明这情况。 在失去鹦鹉的那天晚上,我们情绪上有些低沉。我们知道,如果我们在晚上单独值班掉下水去,会得到同样的结局。我们加紧执行一切安全规则,夜班使用新的救命绳子,互相警告,不要因为头两个月万事大吉就相信我们是安全的了。不小心走错一步路,一个不经思考的动作,能把我们送上鹦鹉所走的路,就是在大白天也是如此。 我们曾几次看到浮在绿波上的乌贼卵,又大又白,像是鸵鸟蛋,也像是白色的头颅。有一次,我们看见一条乌贼在下面蠕动。我们一看,那雪白的卵和我们在一条线上浮着,起初以为很容易,乘橡皮艇出去,就可以捞牠们回来。这一次,浮游生物捞网的绳子断了,网子丢了,在筏尾激起的波浪中浮着,我们也是这样想法。我们放橡皮艇下水,每次都用一条绳子拴在筏上,去把那浮着的东西捞了划回来。但是橡皮艇下了水,风浪总在把它冲开去,拴在“康提基”上的绳子在水里有强烈的煞车作用,因此我们绝无法一直划回到出发的那一点。这使我们很吃惊。我们可能划到离那要捞的东西不过几码之处,但是这时整条绳子都拉直了,“康提基”在拖我们向西去。“一旦落水,无法施救”的教训,渐渐深入了我们在筏上的人的头脑。如果我们想和大家在一起,那我们一定要置身在“康提基”上,直到它的筏头碰到对面的陆地为止。 鹦鹉一死,在放无线电的角落中出了一个空位。但当第二天热带的太阳晒在太平洋上,我们不久就把牠的损失看开了。在后来几天中,我们拉上了许多鲨鱼。在鲨鱼肚里,我们常发现,在鲔鱼头和其他古怪东西之中,有许多我们以为是鹦鹉的黑色弯喙。但是再仔细一看,这些黑喙原来是属于被消化了的乌贼的。 两个电台人员从上木筏的第一天起,就工作艰鉅。在亨伯特水流中的第一天,海水甚至从电池的箱子里淌出来,他们不得不用帆布把这感应灵敏的电台角落盖起来,尽可能不让大浪冲着。接着他们发生问题:怎样在这小小木筏上架一根够长的天线。他们试过放风筝把天线带上去,但是一阵风来,风筝直撞入海,不见了。他们又试放气球带天线上去,但是热带的太阳,把气球晒出洞来,气球瘪了,掉到海里。接着又有鹦鹉的捣乱。这一切之外,我们在亨伯特水流中漂了两星期,才漂出安地斯山的死区。在这死区内,短波又聋又哑,毫无生命。 但是到后来,有一天晚上,短波突然接通了。陶斯坦的呼号,被洛杉矶的一个无线电爱好者收听到了。他当时正在拨弄发报机,和一个在瑞典的无线电爱好者建立连系。那人问我们用的是什么机器,他得到了满意的答覆。他问陶斯坦是谁,住在哪里。当他一听到陶斯坦的住所是太平洋中木筏上的一间竹屋里,无线电就发出几个奇怪的响声,响声过去,陶斯坦才继续报告情况。那人惊魂已定,便从空中告诉我们,他的名字叫海尔,他妻子名叫安娜,她原籍瑞典,他会通知我们的家庭,我们都还活着,过得很好。 当晚,我们都觉得这事稀奇:一个完全不认识的、叫海尔的人,他远在人口稠密的洛杉矶,当电影放映员,却成为我们自己之外,世界上唯一知道我们在哪里、知道我们都好的一个人。从这晚上起,海尔(或称为海罗德.凯贝尔)和他的朋友弗兰克.丘凡斯每晚轮流坐着,收听木筏发出的信号。赫曼收到美国气象局局长的电报,感谢他每天两次,用密码报告我们所在地区内的气象。这一地区内的报告一向很少很少,从来没有过统计数字。后来,几乎每天晚上,纳德和陶斯坦都和其他的无线电爱好者们建立连系。这些人把我们问候的话,通过一个在诺托顿【注】的无线电爱好者伊吉尔.勃克,发到挪威。 【注】诺托顿:挪威南部一城镇。 我们在大洋中部刚几天,安置无线电的角落里的咸水太多了,电台工作全部停顿。电台人员拿着旋子和焊条,日日夜夜忙得头昏眼花。那些遥远的无线电迷都以为木筏已经完蛋了。到后来,有一天晚上,我们的呼号冲入空中了,刹那之间,无线电那里嗡嗡之声乱成一片,像一个黄蜂窝;好几百个美国的电台人员都同时收到这个呼号,并且发电答覆。 如果你误入电台人员的领域,你真觉得你是一屁股坐在一个黄蜂窝上。那里发潮,海水顺着木料钻上来,到处湿漉漉的。电台人员坐的地方,虽然是木筏上铺的一块橡皮,但是如果你一碰发报机,你的屁股和指尖都同时触电,受到一震。如果我们外行之中,有人想到这设备齐全的角落里偷一枝铅笔,不是头发直竖起来,便是手和铅笔头一碰,发出火花。只有陶斯坦和纳德以及鹦鹉能在这角落里逛出逛进,安然无事。为了我们其余几个的安全,我们用一块硬纸板,标出这是危险区域。 有一次深夜,纳德坐在角落里,正在灯光下修理无线电,突然抓住我的腿把我摇醒,告诉我:他正和一个人谈话,那人就住在奥斯陆郊外,名字叫做克里斯丁.艾门生。这可以算得是一个业余无线电联络的新记录。因为木筏上的小小短波发电机是每秒13990千周,发电不能超过六瓦特,相当于一个手电筒的电力。那天是八月二日,我们已绕地球行驶了六十多度,因此奥斯陆是在地球的另一头。第二天是哈康国王七十五岁诞辰,我们直接从木筏上发电向他致贺。隔天又听到克里斯丁了,他发给我们一封国王的回电,祝我们继续好运,航行成功。 我们还记得另一段插曲,不同于木筏上的日常生活。我们木筏上有两架照相机,艾立克带了一包冲洗照片的药物,准备路上用的;这样,如果冲出来一看照得不好,那我们还可以重照。在鲸鲨来过之后,他实在忍不住了。有一天晚上,他完全按照说明书上的指示,调和药水,冲了两卷胶卷。结果底片像是远距离的照片──模模糊糊,什么也看不清楚。胶卷糟蹋了。我们打电报给有连系的人,向他们请教,却被一个住在好莱坞附近的无线电爱好者收听到了。他给实验室挂了电话,不久他发电来告诉我们说:我们冲洗的温度太高了,我们用的水的温度不能在华氏六十度以上,否则底片就会模糊。 我们感谢了他的帮助,调查了我们周围的环境,只有洋流本身温度最低,将近华氏八十度。赫曼是一个冷藏方面的工程师,我和他开玩笑,要他把水的温度降到六十度。他要求使用属于已经灌足了气的橡皮艇的一小瓶碳酸,然后用一把壶,上盖着一只睡袋和一件羊毛背心,戏法一变,赫曼的刚须上突然出现了雪花,他走了进来,壶里一大块雪白的冰。 艾立克又冲洗胶卷了,结果十分良好。 虽然早在康提基当年,还没有短波电台从空中传递消息,但是在我们下面的海浪,却和早年一样,不住地漂送木筏向西去,和一千五百年前的情况相同。 我们进入接近南海群岛的洋面之后,天气有点变幻莫测,时有暴雨。贸易风也转换了方向。它原来总是从东南方不断吹来的,但是等到我们进入赤道水流,走了一大段路之后,便渐渐地转成东风了。六月十日,我们到达了航行中最北之点:南纬6°19'。那时候我们太靠近赤道了,看去好像是朝着比马克萨斯群岛中最北的岛更北的方向驶去,将来会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找不到陆地。这时候贸易风又转向了,从东风转成东北风,吹着我们向下弯去,弯到群岛密布的纬度上。 经常接连有几天风浪情况不变,我们便把值班掌舵的事忘个干净,只有晚班还记得,那时只一人值班。因为在风浪稳定的时候,我们把橹栓牢了,木筏满帆行驶,不必再加照顾。值夜班的可以静静地坐在小屋门内,看着星星。如果星座在天空中位置变了,他就该出去看看,是橹还是风变了方向。 我们接连几个星期看着星星在苍穹顶上的运行,看着星星来定向航行,其容易真使人难于相信。晚上,没有其他什么东西可看。一到夜里,我们都知道各个星座的位置会在哪里,夜夜如此。我们向赤道漂去时,北方的地平线上清清楚楚地升起了大熊星座,我们都担心,怕会看到北极星。从南方去,经过了赤道,就会看见北极星的。这时成为东北风的贸易风吹来了,大熊星座便又沉下去了。 古代的玻里尼西亚人是伟大的航海家。他们航行定方向,白天靠太阳,晚上靠星星。他们关于天体的知识是惊人的。他们知道地球是圆的。他们对于深奥的概念,例如赤道、南北热带等等,都有专门名词。在夏威夷的玻里尼西亚人,把海图刻在圆葫芦上。在其他若干岛上,他们用枝条编成详细地图,附上贝壳作为岛屿,用细枝来代表各股水流。玻里尼西亚人知道有五个行星,他们称之为移动的星,以区别于位置固定的星。他们对固定的星的名称有好几百个。古代玻里尼西亚的优秀航海家,熟悉各个星在天上出现的不同位置,一夜之间会转换些什么地方,一年之间,时季不同,又有什么变化。他们知道什么星在什么岛的上空。有的星夜夜在某岛上空照耀,年年如此,便以星名作为岛名了。 他们懂得,繁星满布的天空,像是一个闪闪发光的大罗盘,从东转到西;他们头上的各个星星,总在指点方向位置,告诉他们北去或是南去多远了。当年玻里尼西亚人探了险,把目前这一大片领域──最接近美洲的整个洋面控制了之后,在后来的许多世代中,曾在若干海岛之间舟楫往返。根据历史上的传记,当大溪地岛的部落首领去访问夏威夷的时候,舵师根据太阳和星星测定方向,先向北驶,等到头顶上空的星星指出,他们已经和夏威夷在同一纬度了,才转一个弯,向西驶去,驶离目的地不远,再看飞鸟和云霓的动向,便知道这群岛在哪里。夏威夷群岛在大溪地岛以北偏西几度,相去有两千多海浬。 玻里尼西亚人广博的天文知识,以及计算异常透辟的日历,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一定不是从西方的米兰尼西亚人或者马来亚人那里来的。但是,又是那在古代已经灭绝了的、有文化的种族──曾在美洲将丰富的文化传授给阿兹特克人、马亚人、印加人的“白皮肤长胡子的人”──曾编了一种相似得出奇的日历,并且具备相似的天文知识。那时候,欧洲在这方面的知识是很落后的。玻里尼西亚和秘鲁一样,根据他们的日历,一年开始,是特定在七曜星座第一次从地平线上露出来那一天;而且这两个地方都认为,这个星座是保佑农产丰收的。 在秘鲁向太平洋倾斜的一片沙漠中,至今还屹立着远古天文台的遗迹。这又是那有文化的、神秘的种族的遗物。他们曾雕刻大石像,建造尖塔,种植甘薯和葫芦,以七曜星座升起那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康提基扬帆于太平洋上的时候,已经懂得星辰的运行了。 七月二日,我们值夜班的,已经不能安然无事地坐在那里观察夜间的天象了。在吹了几天温和的东北风之后,风势大了,海面汹涌。到了深夜,月色明朗,风力疾劲。我们把水程板【注】掷到在我们前面的水里,计算我们经过它需要几秒钟,来测定木筏的速度,结果发现速度空前。我们一般的速度是十二至十八个“水程板”(木筏上通行的杜撰名词),现在却有一段时间缩短到六个“水程板”。筏后的尾浪中,磷火乱舞。 四个人躺在竹屋里打鼾,陶斯坦坐在那里发电报,我值班掌舵。将近午夜,我看见一个异乎寻常的大浪,从筏尾向我们扑来,在我迷蒙的视野前横扫而过。在这大浪后面,我看见紧跟着两个更大的浪,浪尖泡沫飞溅。假如我们不是刚经过这地方,我一定以为我看见的是被危险的暗滩所激起来的高潮。当第一个大浪像一座长城似的在月光中向我们奔来的时候,我大叫一声,让大家小心,同时转动木筏,调整方向,准备应对大浪冲击。 当第一个大浪冲到我们跟前的时候,木筏把筏尾往旁边一翘,顺着涌起的浪峰向上漂去,浪峰下泻,浪尖沸腾,嘶嘶发响。我们在沸腾的泡沫中驶过,泡沫从木筏的两旁倾下来,而那大浪本身便在我们下边滚过去了。大浪过去的时候,筏头一翘,筏尾领先,我们滑下去,滑到一片宽阔的浪谷里。紧接着,第二堵水墙来了,一涌而起,又急急忙忙地把我们抛入空中,扔过墙顶,洁净的水像小山一般压向筏尾,结果把木筏一抛,筏身一下子横了过来,被大浪冲击,无法很快地把它扭转来。 第三个大浪奔来,从一条一条的泡沫中涌起,像一堵水晶墙,刚赶上我们,墙的上半截便倒下来了。在倒下来的时候,我看无计可施,只能用尽力气紧抓住一根从竹屋顶上伸出来的竹竿,憋住了气,觉得我们的身子,以及我周围所有的东西,都在咆哮着的涡漩的泡沫中飞向天空。转瞬之间,我们和“康提基”又漂在水面上,悄悄地滑向浪的另一面去了。这三堵大浪组成的墙在我们面前奔去,筏尾的水中,有一连串椰子在月光下浮沉。 最后那一个浪猛力冲击了小屋,陶斯坦连头带尾被抛到电台那一角里,其余的人被声音吓醒了。海水从木料缝中冒上来,从墙上钻进来。木筏前半部靠左舷的竹席被冲破了,成了一个小坑,潜水篮子放在筏头上被打扁了,除此之外都未遭损害。我们始终无法明确解释那三个大浪是从哪里来的,有可能是由于海底的震动,这在这一带是不稀奇的。 两天之后,我们经历了第一次暴风雨。起初是贸易风全部停息,原来在我们头顶碧空中高高飘着的、羽状白色的贸易风带来的云,突然遭到从南方地平线上滚滚而来的浓重乌云的侵袭。然后不知从哪里钻出几阵风来,使掌舵的人无法操纵。我们刚把筏尾转过去,迎着新来的一阵风,把帆吹得鼓鼓的,忽然从另一个方向又来一阵风,把帆挤瘪了,帆转了过来,来回横扫,危害大家和东西的安全。接着坏天气来到了,风又突然直接从后面吹来,于是我们上空黑云翻滚,风一股劲地吹,渐渐成为真正的暴风雨。 在一个难以置信的短时间内,我们四周的浪掀到十五英呎高,有的浪尖在高出浪谷二十至二十五英呎的空中嘶嘶发响。我们在浪谷中的时候,这些浪尖和我们桅顶等高。大家都弯着身子在甲板上跌跌撞撞,大风摇撼着竹墙,在帆索间呼啸怒号。 我们在小屋的后墙和靠左舷的一边盖上帆布,保护电台之角。一切松散的东西都捆紧了,帆也卸下来,用那根竹桁卷好扎牢。天空浓云密布,海面渐暗,变得怕人,周围白浪滔天。大浪的背脊上迎风的一面,长长的、不再嘶叫翻腾的泡沫一条条地躺着。海水壁立如崖,崩坍下来,在深蓝的海面上,造成伤痕般的、绿色的碎块,散在那里不断地冒泡。浪峰泻下来的时候,浪尖被风刮走了,刮成海面上的一阵咸雨。热带的倾盆暴雨向我们横扫而来,雨点打在海面上,我们周围什么都看不见了,在我们头发和胡子中流淌的水尝起来带一点咸味。我们光着身子,冻得发僵,在甲板上爬来爬去,看看各种东西是否都安顿妥善,经得起这场风暴。 起初,当我们第一次看见暴风雨从地平线上冲来,在我们四周集结的时候,大家的脸上看得出在提心吊胆。但是等到暴风雨正在对我们发作,而“康提基”对无论什么都逆来顺受,浮沉自如的时候,大家在狂风暴雨中,反倒兴高采烈,觉得是一种很紧张的运动。筏木木筏应付暴风雨,周到圆滑,每次总像一个软木塞似的漂在浪尖上,而雷霆万钧的惊涛骇浪,总在它之下几英吋。在这种天气里,大浪和山峦很有相似之处。这真像在暴风雨中的野外,爬上光秃秃的灰色的山区高原。即使我们身在热带中心,但当木筏在浪花飞腾的海面上滑上滑下的时候,我们常常觉得是在山岩间风雪中飞驰下山。 碰到这种天气,值班掌舵的人必须把眼睛睁开。当最陡的大浪在木筏前半部的下面经过的时候,木筏后半部的木料便被抛离了水面,但是霎眼间,木料又冲下来,再爬上另一个浪尖。每次,大浪一个个紧跟着来,第一个浪还把筏头抛在空中里,最后一个已到身边。这时海水轰鸣如雷,凶恶异常地倾倒在舵手身上,紧接着筏尾一翘,洪水像从叉子缝里流过似的,顷刻不见了。 我们计算过,在通常风平浪静的时候,最大的浪前浪后相隔常是七秒钟;在二十四小时内,流到筏尾上的水约有二百吨。但是海水只是悄悄地漫上来,绕着舵手的光腿,又悄悄地从木料缝中流出去,我们几乎不觉得在海水里流。可是在风浪大作的时候,二十四小时内就有一万多吨水冲上筏尾,水的体积,几个加仑到两三立方码不等,有时候更大,每隔五秒钟便冲上木筏一次。有的水冲上来,声音如雷鸣,震耳欲聋,舵手站在那里,水没到腰际,人好像在湍急的河流中迎着逆流。木筏好像颤抖了一下,然后那压在筏尾的浪头,又汹涌离去。 赫曼拿着风力测定器,整天在外面测量风力。这场风一直吹了二十四小时,才渐渐小了,变成一股疾风,带着断断续续的阵雨。我们乘风扬帆西进,雨点在我们四周的海面上跳溅。在白浪滔天的海面上,要正确的测量风力,赫曼不得不尽可能爬上摇晃不定的桅顶,紧紧抓住它工作。 天气转好的时候,我们周围的大鱼好像全部都怒气冲天了。木筏四周的水里许许多多鲨鱼、鲔鱼、海豚和几条晕头晕脑的鲣鱼,都紧挨着筏底和筏边的波浪中蹿游着。这是一场不息的生死之争,大鱼的背脊拱出水面,火箭般蹿去。一条紧追着一条,木筏旁边的水里,一再被浓重的血染红了。双方作战最激烈的主要是鲔鱼和海豚。海豚结成大群,比平常更快,更警觉地游动着。鲔鱼是凶手,常是一条一百五十磅至二百磅的鲔鱼,跃入空中,嘴里衔着一个血淋淋的海豚头。但是,即使有个别的海豚被鲔鱼猛追得蹿逃了,大群的海豚却死战不退,常常打得有几条海豚脖子上带着重伤,还在周围游动。有时候鲨鱼也狂怒了,和大鲔鱼搏斗起来,当然是鲨鱼占了上风了。 那时候,不好战的小向导鱼一条也不见了。牠们有的被激怒了的鲔鱼吞吃了,有的躲在木筏下面的夹缝里,有的远远地逃离了战场。我们不敢把头伸到水里去看个究竟。有一次我在筏尾,正在服从一条自然规律,却很不体面地吃了一惊。当时莫名其妙,事后想起来没法不大笑。我们在出恭时,常有水冲上身来,也习惯了;但是那一次却异乎寻常,冷不防有一样又大又冷又很重的东西,像是海里的一个鲨鱼头,从后面猛撞我一下。我起身向帆索走去,还被撞得糊糊涂涂的,好像屁股上吊荡着一条鲨鱼。赫曼这时在把舵,笑得弯了腰,告诉我,是一条一百六七十磅的冷冷的鲔鱼,向我赤裸之处,从旁猛击了一下。后来,在赫曼和陶斯坦先后值班掌舵时,就是这条鱼曾想顺着浪潮,从筏后跳上筏来。有过两次,这大家伙一直跳到木料的尽头上面,我们抓不住牠那滑溜溜的身子,每次都让牠又跳下水。 这之后,一条肥大的、昏迷的鲣鱼随着一个浪冲到筏上。在前一天又捉到一条鲔鱼。因此我们决定动手钓鱼,来平定四周血腥的混乱局面。 我们的日志上写着: ──首先钓到一条六英呎长的鲨鱼。拖上了木筏。钓钩刚又甩出去,就被一条八英呎长的鲨鱼吞噬了,我们把牠也拖上木筏。钩子又出去,又钓到一条六英呎长的鲨鱼,我们刚把牠拖到筏边,牠脱钩跑了。钩子立刻又出去,一条八英呎长的鲨鱼吞上了,和我们发生一场激烈的扭斗。我们把牠的头拖上木料,四根钢丝忽然都断了,鲨鱼立刻潜逃入水。用新钩子钓,把一条七英呎长的鲨鱼拖上了木筏。现在站在筏尾滑溜溜的木料上钓鱼有危险了,因为拖上来的那三条鲨鱼,我们以为牠们早该死了,却还在不断昂起头来乱咬。我们抓住鲨鱼的尾巴,把牠们拖到前面甲板上放在一堆。不久一条大鲔鱼上钩了,和我们发生一场战斗,战况激烈,超过我们和以前拖上筏的任何一条鲨鱼的斗争。那鱼又肥又重,我们没有一个人能抓住牠的尾巴把牠拉上来。 ──海里还满是发怒的鱼群,鱼背出没水面。又一条鲨鱼钓上了,但是刚要拖上来,被牠挣脱逃了。接着我们稳稳地把一条六英呎长的鲨鱼钓上筏。后来又钓了一条五英呎长的鲨鱼上筏。跟着再钓到一条六英呎长的鲨鱼,拖上来了。钩子再甩出去,我们又抓到一条七英呎长的鲨鱼。 我们在甲板上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大鲨鱼躺着拦路,拼命用尾巴打甲板,抽竹屋,张嘴向四周乱咬。我们是在那场暴风雨后开始钓鱼的,身子已疲乏不堪,头脑昏昏的,不知道哪几条鲨鱼早已死了,哪几条我们走近了还会拼命乱咬,哪几条还活跃得很,睁着绿色的猫一般的眼睛,伺机袭击我们。有了这几条大鲨鱼躺得到处都是,我们已不想再拖住重重的绳子,和那些扭动乱咬的大家伙战斗,我们放弃了,已经苦累了五个小时。 第二天,海豚和鲔鱼都少了,鲨鱼还是很多。我们又钓,又拖上筏。但是我们不久发现,鲨鱼流的鲜血从木筏上淌到水里,只是引来更多的鲨鱼。我们便不钓了,把所有的死鲨鱼都扔下水,把整个甲板上的血迹打扫干净。竹席被鲨鱼咬坏了,被鲨鱼皮磨坏了,我们把其中沾血最多的、破得最厉害的扔掉,换上金黄色的新竹席。我们带着好几迭新竹席,都捆扎在前甲板上。 我们一想起这几个晚上的情景,就能看见鲨鱼张着贪婪的大嘴,流着血。鲨鱼肉的气味十分刺鼻。我们能吃鲨鱼。我们先把鱼块放在海水里浸二十四小时,去掉阿摩尼亚的气味,吃起来像鳕鱼。但是鲣鱼和鲔鱼的味道,不知道要比鲨鱼好多少倍。 当天晚上,我第一次听见有一个伙计说,如果不久能在椰树丛生的岛的绿草地上舒展身子,该多惬意;如果除了冷冷的鱼和汹涌的海,他还能看到别的东西,该多高兴。 天气又变得很平静了,但是再不像以前那样稳当可靠。无可捉摸的、一阵阵的狂风常和骤雨俱来。我们很欢迎,因为我们带的清水有一大部分变质了,尝起来像是池塘里的臭水。雨下得最大的时候,我们把从竹屋上流下来的水贮存起来,自己光着身子站在甲板上充分享受一番,让清凉的雨水把身上的盐渍冲洗掉。 向导鱼又像以前那样在游动。牠们究竟是原来的几条,在那场血战后回来的呢,还是在鏖战中刚接收过来的新跟班?我们无法断定。 七月二十一日,风突然又停了。天气闷热。我们有了上次经验,知道这大概是什么意思。果然不错,从东从西从南几阵狂风一吹,便转成一股南风,浓重的乌云又从地平线上冒起来了。赫曼拿着风力测定器一直在外面,测出风速已达每秒钟五十多英呎。这时陶斯坦的睡袋忽然掉下水去了。以后几秒钟内发生的事,真是说时迟,那时快。 赫曼在睡袋落水时想去抓住,踉跄一步,掉下水了。我们在波涛汹涌中,听见一个微弱的声音喊救命,看见赫曼的头和一条挥舞着的胳膊,以及他四周有些模糊的、绿色的东西在水里转动。大浪冲着他,要把他冲离木筏的左舷。他是生死攸关,拼命在游回木筏。这时陶斯坦在后面把舵,我在筏头,首先看见他,把我们吓得浑身发凉。我们大叫:“有人掉下水了!”一面冲到最靠近的救生设备旁边。其余的人没有听见赫曼的叫喊,风浪太大了。但是一瞬之间,甲板上忙起来了。赫曼是一个游泳好手。虽然立刻知道他有生命危险,但是我们想他大概还来得及游回木筏边上。 陶斯坦离得最近,捞起身边的一个竹筒,筒上绕着救生艇用的长绳。但是这绳子被轧住了,这在整个航程中是仅有的一次。赫曼这时和筏尾相平行,但离筏有几码,他最后的希望是游到橹那边,抓住橹身。他没有抓住筏尾的木料,他伸手去抓橹身,橹身却滑走了。他浮在那里。根据过去的经验,东西一到那里,永无重返木筏之日。班德和我搬动橡皮艇下水,纳德和艾立克把救生带掷出去。这救生带上拴着一根长绳,原来放在小屋檐角上备用的。但是今天风太大了,它刚被掷出去,立刻被吹回到筏上。掷了几次没有成功,赫曼离开橹已经远了,他拼命向木筏游来,可是一阵阵的风,使他离开得更远了。他知道从此这距离将越来越大,但是他还对橡皮艇抱着一点希望。这时我们已经把橡皮艇搬下水了。没有绳子拴着,大概可以把橡皮艇划到赫曼那里。绳子原来是一头拴在木筏上,拉住这小艇的。但是没有这绳子,橡皮艇能否回到“康提基”上,那就是另外的问题了。无论如何,三个人在橡皮艇里是有几分逃生的希望的,一个人在海里则毫无指望。 接着,我们突然看见纳德跳出去,一头钻下水。他一手拿着救生带,一边游去,每次赫曼的头露出水面,纳德不见了,而每次纳德冒上来了,赫曼又不在。一会儿,我们同时看见了两人的头,他们游到一处,抓住了救生带。这时橡皮艇已拉上筏。纳德挥舞着胳膊。我们四个人拉住救生带的绳子,眼睛盯住就在他们后面的又大又黑的东西。拖啊,这是性命交关的事!水里那个不知是什么的东西正把一个墨绿色的大三角形推上浪面,纳德那时正向赫曼游去,见了几乎吓一大跳。只有赫曼知道那三角形不是鲨鱼,也不是其他什么海怪。那是陶斯坦的不漏水的睡袋的一角。在我们把这两个人安全地拖上木筏后,睡袋也没有浮多久。那个把睡袋拖下水的东西,损失了一顿更好的伙食。 “幸亏我不在睡袋里头。”陶斯坦说道。说着,他重新掌起舵来。 当天晚上,除了这一句,再没有多少俏皮话。这之后,在一段长时期内,我们都觉得神经里、骨头里有一股寒流。但是寒冷中也搅和着温暖的感激之情,木筏上还是我们六个人在一起。 当天我们──赫曼和其他的人──对纳德说了一大堆好话。但是我们没有多少时间去回味已经发生的事,因为我们头顶上的天空越来越黑了,风越刮越猛了。不到晚上,暴风雨又找到我们了。最后,我们把救生带挂在筏尾,拴上一条长绳,这样,如果再有人在狂风暴雨中落水,在橹之后,还有东西可以游过去抓住。天晚了,周围一片漆黑,包住了木筏和海。我们在黑暗中被抛得大起大落,只听见和感觉到狂风在桅杆和帆索间怒号,并以横扫千军之力,吹打着有弹性的竹屋,我们都以为要把它刮下水去了。但是竹屋盖着帆布,支撑得很牢。我们觉得“康提基”随着泡沫四溅的巨浪抛动,木料随波上下,像是乐器的音键那样合拍。我们很奇怪,水柱不从地板的大缝中涌上来,却像一只有节奏的风箱,把潮湿的空气抽进来,送出去。 整整五天,天气在暴风雨大作和微风中变来变去,海面被挖成深谷,谷中充满了从灰蓝色的、泡沫四溅的巨浪中飘来的烟雾。巨浪迎着风势,浪身被压得长长的、扁扁的。到了第五天,天空裂开一条蓝色的缝,暴风雨渐渐去了,凶狠狠的乌云走了,让位给永远胜利的蓝天。经过这一场风暴,我们的橹砸坏了,帆破了,龙骨板松了,在木料的夹缝中碰来碰去像起货钩,因为在水底下扎住龙骨板的绳子都磨坏了。但是我们人和货全部无恙。 经过这两场风暴,“康提基”的节骨软弱多了。巨浪壁立,木筏要挣扎着上去下来,把所有的绳索都撑松了,木料总在漂动,使得绳子吃到筏木里。我们感谢上帝,我们遵照印加人的习惯,没有用铅丝;用了铅丝,那会在暴风中把整个木筏锯成火柴棍。又如果当初我们用了彻底干燥、十分轻漂的筏木,那木筏早就吸足了海水,沉到海底。是刚砍下来的树干中的浆汁,成为一种饱和物,阻住了海水渗入多孔的筏木。 绳子现在很松,假如不小心一脚滑入木料间的夹缝,木料猛力一收,会发生把脚夹碎的危险。筏头和筏尾没有竹甲板,我们两脚大分,同时站在两根木料上的时候,不能不靠膝盖帮忙。筏尾的木料上有湿漉漉的海藻,滑得像香蕉树叶。我们虽然在绿色海藻中经常往来之处辟一过道,给掌舵的放一块宽板,可以站在上边,但在浪涛冲击木筏的时候,还是不容易站稳。在左舷,九根大木料中有一根日以继夜地撞碰着的横梁,发出阴沉的带水的声音。绑着两根对斜着的桅杆的尖顶的绳索,也发出前所未有的、听了令人害怕的咯吱声。因为两根桅杆的脚扎在两根不同的木料上,桅杆脚的摆动是互不牵连的。 我们把橹接好了,用硬得像铁的海柳木的长板扎起来。艾立克和班德是补帆匠。“康提基”不久又昂首挺胸,鼓鼓地对着玻里尼西亚。后面的橹在海水里一起一伏。天气好了,波平浪静。但是龙骨板始终没有复原,不能以全力来迎战海水的压力,而是退让了,晃晃荡荡地挂在筏下,支撑不住。筏底下绳索的情况无从检查,因为绳索上长满了海藻。我们把整个竹甲板掀起来看,最主要的绳索只断了三根。这三根绳是歪着的,和货物磨擦被磨坏了。可以看得清楚,木料吸收了很多水,但是货物的重量也减轻了,大体上彼此抵消。我们绝大部分的存粮和清水都已消耗掉,电台人员的干电池也消耗了不少。 不管怎样,在最后一次暴风雨之后,情况很清楚:我们一定既要浮着,又要大家在一起,走完我们面前这段短程,到达海岛上。现在另外又有一个问题出现了──怎样结束这次航行? “康提基”会不问情由地一直向西乱闯过去,如果筏头碰不到一块大岩石,或者其他固定的东西,它是不会停止漂行的。但是,如果我们不是全体安全地在前面无数的玻里尼西亚群岛中的一个岛上登陆,那我们的航行就没有结束。 经过最后一次风暴后,我们无法肯定木筏最后会漂到哪里。我们离开马克萨斯群岛和土阿莫土群岛的距离相等。我们的位置意味着,我们可能很容易在两组群岛之间穿过,一个岛也看不见。马克萨斯群岛中最靠近的一个岛,在我们西北三百海浬;而土阿莫土群岛中最近的那个岛,在我们西南三百海浬。风和水流都没有定向,大体上是往西去,正好对着两组群岛中间广阔的洋面。 在西北面离得最近的小岛,不是别的,正是法图黑伐,就是那小小的、被热带森林包围着的多山的岛,我曾在那盖在木桩上的海滩小屋里住过,又曾听过那位老人讲起关于祖先英雄提基的生动故事。如果“康提基”停到那一片海滩上,我会碰到许多熟人,但是恐怕碰不到那位老人了。他一定怀着去和真正的提基见面的希望,逝世很久了。如果木筏对着马克萨斯群岛的群山前去,我知道群岛中的几个岛彼此相距很远,海水没遮没拦地轰击着悬崖,我们必须谨慎小心,掌好舵,向那少数几个山谷的口子驶去,口子里到最后总是狭长的海滩。 如果情况相反,木筏可能向土阿莫土群岛的珊瑚礁驶去,那里很多的岛是靠在一起的,遍布在一大片海面上。但是这一组群岛又名“低地群岛”,也叫“危险群岛”,因为整个结构是完全建筑在珊瑚虫上面的,其中有许多险恶的暗礁,以及长着椰林的珊瑚岛,离开水面只有六至十英呎。每一个珊瑚岛的周围都有礁脉环绕着,像是在保护。礁脉对这一带航行的船只很危险。但是,即使在珊瑚虫造成的土阿莫土珊瑚岛上,以及在熄灭了的火山遗迹的马克萨斯群岛上,都一样住着玻里尼西亚人;两组群岛上的贵族家庭,都认为提基是他们的始祖。 早在七月三日,我们离开玻里尼西亚还有一千海浬的时候,大自然就能告诉我们,正如它当年告诉从秘鲁去的木筏上的原始人一样:前面大海之中什么地方,真是有陆地的。我们在离开秘鲁海岸足足有一千海浬之前,还看到小群的军舰鸟。牠们在约西经100°的地方不见了。这之后,我们只看见以海为家的小海燕。但是在七月三日,军舰鸟又来了,是在西经125°的地方,从此便常见小群的军舰鸟,不是高飞空中,就是猛冲到浪尖上,啄食飞鱼。飞鱼是为逃避海豚的袭击而飞出水面的。这些鸟不是从我们筏后的美洲来的,牠们的家一定在我们前面什么地方。 七月十六日,大自然所泄漏的秘密更多了。那天我们拖上了一条九英呎长的鲨鱼,牠从胃里吐出一条没有消化的大海盘车来,这是牠新近在什么海岸边吞吃了带到洋里来的。 紧接着第二天,我们第一次迎接了确实直接从玻里尼西亚群岛来的客人。 在木筏上,这是有重大意义的时刻:在西边的地平线上发现有两只大海鸥,不久就飞到桅杆上空,飞得很低。牠们的翅膀展开了有五英呎长,绕着我们飞了许多圈,然后双翅一敛,息在我们旁边的海面上。海豚立刻冲到那里,在大鸟的周围游来游去,像要探听什么,但是双方各不相扰。牠们是第一批活的信使,飞来欢迎我们去玻里尼西亚。牠们到晚上没有回去,还在海面上休息。过了午夜,我们还听见牠们绕桅飞行,发出粗哑的叫声。 现在落到木筏上的飞鱼是另一种大得多的。我曾和当地人沿法图黑伐的海岸去捕鱼,认识这种飞鱼。 接连三天三夜,我们直奔法图黑伐而去。但是接着来了一股疾劲的东北风,把我们吹向土阿莫土珊瑚群岛。我们现在已被吹出真正的赤道南流,洋流已不像以前那样可靠了,常是有一天没一天的。洋流能像看不见的河流,在海面上四处奔流。如果洋流淌得快了,常是波浪多了,水的温度降低一度。洋流每天的方向和力量,可以由艾立克计算出来的和测量出来的位置之间的差别看出来。 在玻里尼西亚的门口,风说了一声“通行”,便把我们移交给一股孱弱的洋流。这股洋流使我们大吃一惊,因为它是向北极流去的。风并没有完全停息──在整个航程中都没有过──在风势微弱的时候,我们把所有的一点破布都挂起来当帆。我们从没有一天是回头向美洲去的,在二十四小时内,我们最少也走了九海浬;在整个航程中,每二十四小时的平均速度是四十二点五海浬。 贸易风究竟硬不起心肠,在这最后一段航程中扔掉我们不管。它又来上班了,把倾斜着的木筏推着、撞着前去。木筏正准备进入世界上的一个新奇区域。 一天又一天过去了,越来越多的海鸟成群飞来,在我们上空绕着,无目的地四处乱飞。一天傍晚,太阳正要沉入海中,我们注意到鸟群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推动力。牠们向西飞去,不再注意下方的我们,也不注意飞鱼了。牠们飞去时,我们从桅顶上可以看到,都是沿着同一条线路直接飞去。说不定牠们在上空看见了什么我们看不见的东西。说不定牠们飞行是受了本能的支配。无论如何,牠们的飞行是有计划的,直向最近的岛──牠们生儿育女之所──飞去。 我们转动橹柄,使我们的航线和鸟群飞去不见了的方向完全一致。甚至在天黑以后,我们还听见失群的鸟在星月交辉的夜空中叫着,从我们上空飞过,飞行的方向和我们现在行驶的方向是一致的。当晚景色宜人,月亮微圆,月圆在“康提基”的航程中这是第三次了。 第二天,我们上空的鸟更多了。但是到了晚上,我们已无需依靠牠们来指点路程。我们发现了地平线上有一片奇异的不飘动的云。其他的云都是小小的羽状卷云,是从南方来的,跟着贸易风飘过天空的穹顶,一直飘过西方的地平线不见了。我曾在法图黑伐岛上看见过这种贸易风带来的云在飘动,我们在“康提基”上也曾日以继夜地看到过这种云飘动。但是这西南方地平线上的一片孤云并不飘动,它像一股狼烟,直冲云霄,贸易风带来的云就在旁边飘过。玻里尼西亚人知道,在这种云之下就有陆地。因为热带的太阳晒烤着灼热的沙土,产生了一种暖空气升上天空,使得其中的蒸气在较冷的大气层中凝结了起来。 我们对着这片云驶去。日落之后,云不见了。风势不变,我们把橹拴紧了,无需掌舵,“康提基”也能对准方向驶去。现在掌舵人的工作是:坐在被磨得光滑发亮的桅顶的地板上,注意望,看有没有陆地的踪迹。 当天晚上,我们上空群鸟乱鸣,震耳欲聋。月亮几乎圆了。第七章 驶到南海群岛 七月三十日的前一天晚上,“康提基”上有一种新奇的空气。或者是由于所有的海鸟噪叫得耳朵都聋了,这表示有新鲜事物在酝酿。在过去三个月当中,除了波吟涛吼,我们所听见的只是那没有生命的绳索的死沉沉的格拉格拉的声音;而现在群鸟鸣声嘈杂,听上去十分兴奋,原来我们还在世上。月亮从桅顶的瞭望哨上移动过去,似乎比从前大了、圆了。在我们的幻想中,月亮是在椰林尖上,映照着热情的风流事迹的,而不是一片黄澄澄的光芒,照耀着大海中冷血的鱼类的。 到了六点钟,班德从桅顶下来,叫醒了赫曼,钻进小屋。当赫曼爬上发响的摇曳的桅杆的时候,天已破晓。十分钟之后,他又下了绳梯,抓住我的腿把我摇醒了。 “出来看看你的岛!” 他满脸欢喜,我一跃而起。班德还没有真正睡着,也跟着出来。我们一个紧跟着一个,能爬多高便爬多高,一直爬到两根桅杆交叉的地方挤着。我们周围有许多鸟,天空中一层轻盈的紫蓝色的薄纱,倒映入海。夜将尽,这是最后残留的夜色。但是在远远的东方的整个地平线上,朝阳初升,渐次明亮。在遥远的东南方,以血红的晨晖为背景,显出一个淡淡的影子,像是一道蓝色铅笔痕,短短地在海的边缘上画了一段。 陆地!一个小岛!我们贪婪地注视着,把其余的人都叫醒。他们睡眼惺忪地跌撞出来,四处张望,以为筏头就要撞上沙滩哩。噪鸣的海鸟在空中密集如天桥,飞向那远处的岛。太阳升起来了,天大亮了,红色的背景扩展成为金黄色,使这岛更明显地出现在地平线上。 我们第一个念头是这岛的位置不应当在那里。然而岛是不会漂动的,一定是木筏在夜间被卷入一股向北去的水流了。我们只要在海面上看一眼,从波浪的方向就能立刻看出,我们在黑夜中把机会错过了。从我们目前所在的地方,已无法借用风力驾驶木筏漂向这座海岛。土阿莫土群岛周围,都是当地的强有力的洋流,冲向陆地,纠缠成为乱流,方向不定。其中有许多遇到在礁脉上和珊瑚湖中流出流进的奔腾的潮水,便变了方向。 我们把橹掉过来,但是知道这是无济于事的。到了六点半,太阳从海里升起来,一直向上爬。热带的太阳都是这样。在一条狭窄的、淡色的沙滩后面,树林丛密。沙滩地势很低,时时隐没在浪涛之后。根据艾立克报告的位置,这岛是叫普卡普卡,是土阿莫土群岛中最靠外面的一个岛。一九四○年版《太平洋群岛航行指南》,我们的两张海图,以及艾立克观测所得,一共替这个岛定了四个不同的位置。但是这一带没有别的岛,因此毫无疑问,我们看见的岛是普卡普卡。 筏上并无狂叫欢呼之声。在调整了帆、掉转了橹之后,我们都静静地爬在桅顶上,或者站在甲板上,默视这一片汪洋大海之中突然露出来的陆地。现在我们总算得到了一个看得见的证据,可以证明我们这几个月中确是在漂动,而不是总在这永恒不变的、弧圆形的地平线中心翻滚上下。对我们说来,这岛好像是会移动的,是突然移入了蔚蓝之圈、空阔之海的;而我们的永久寓所,就在圈和海的中央。这岛,好像是缓缓漂过了我们这一片领域,向东方的地平线而去。我们都充满了一种温暖、静穆的满足之感:我们真的到达玻里尼西亚了,然而也搀和着一点点暂时的失望。无能为力地瞧着这岛,像是瞧着一片海市蜃楼,自己还在永恒地漂流,横海西去。 日出后不久,岛中央偏左的树梢上,升起一股浓重的黑烟。我们一路望着这股烟,心想是岛上的人起身了,在烧早饭。那时候我们不知道是岛民的瞭望哨看见了我们,举烟为号,请我们登陆。在约七点钟的时候,我们闻到一点点“勃拉”木焚烧的气味,轻轻触动着我们被海水浸腌的鼻孔。这气味立刻唤起了我对法图黑伐的海滩上那团篝火的懵懂的回忆。半小时之后,我们闻到了新斫的树木和森林的气味。这时,岛已落在筏尾,渐渐缩小了,从岛上来的一阵阵风,还间或吹到我们。赫曼和我攀附在桅顶上有一刻钟,让枝叶和一抹葱绿的气味,渗入我们的鼻孔。这就是玻里尼西亚──在浪涛之中过了九十三天发咸的日子,这一片干土的气味,是多么美丽,多么丰腴!班德已经又躺进睡袋里打鼾了;艾立克和陶斯坦仰天躺在小屋里默想;纳德跑进跑出,闻闻树叶的气味,写进日志里。 到八点半,普卡普卡已沉入我们筏后的海里;但是爬上桅顶,直到十一点,我们还能看见在东方地平线上,依稀有一点淡淡的、蓝色的条痕。接着连这一点也没有了,只剩下一缕烟云,直上天空,指点着普卡普卡的所在。群鸟不见了。牠们总是在海岛迎风的一面,这样,牠们在傍晚吃饱了肚子回家的时候,便一路顺风。海豚也很显然地少了,木筏之下的向导鱼也只剩下几条。 当天晚上,班德说他想要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因为躺在那里翻来覆去的看书,实在太累。除此之外,我们失去了登陆机会,他倒是高兴的,因为他还有三本书要读。陶斯坦突然想要一个苹果。我自己在夜半醒来,因为我确实闻到一股洋葱煎牛排的鲜美气味。找来找去,发现只有一件脏衬衫的气味。 隔天早上,我们又看到两片云,从地平线下升起来,像是火车头冒烟。查地图,知道升起这两片云的珊瑚岛,一个叫范格黑纳,另一个叫安格图。风正在吹,安格图上空的一片云对我们最合适,我们对准这片云驶去,扎紧了橹,自由自在地欣赏太平洋上美妙平静的景色。在这样一个好天,“康提基”的竹甲板上的生活太可爱了。我们铭记周围的一切,我们知道,无论将来情况如何,这次航行一定快要结束了。 接连三天三夜,我们对着安格图上空的云驶去。天气晴和,单靠着橹就能沿我们的航路驶去,水流也不和我们捣乱。到第四天早上,陶斯坦接替赫曼的四点到六点的班,听赫曼说,他仿佛看见月光下有一个低伏的海岛的黑影。接着太阳升起来了,陶斯坦把头塞进小屋门,大叫道: “前面有陆地!” 我们都冲到甲板上。一看之下,把我们的旗都挂起来了。首先把挪威旗挂在筏尾,接着把法国旗挂在桅顶,因为我们对着驶去的群岛是法国殖民地。不久,木筏上收藏的国旗,都在疾劲的贸易风中猎猎飘拂──美国旗、英国旗、秘鲁旗、瑞典旗以及探险家俱乐部的旗──现在“康提基”真是打扮起来了。这一次,岛的位置很理想,正好在我们的航路上,比四天前日出时分露出的普卡普卡,离得稍稍远些。当太阳在我们筏尾径直升上天空的时候,我们能看见一片晶莹碧绿的光亮,照耀在岛的薄雾迷茫的上空。这是在环形礁脉之内的、静静的、碧绿的礁湖的映影。若干低伏的珊瑚岛,把这种样子的海市蜃楼,高映在几千英呎的空中,因此使得原始时代的航海者,在海岛还没有在地平线上出现的许多天以前,就能发现这些岛的位置。 中午时分,我们从望远镜里可以看见岸上的草木中,有许多翠绿的还没有长成的椰树,树梢紧挨着,矗立在靠海的、舞动着的、浓绿的低矮树林的上空。椰林前的海滩上,亮晶晶的沙上,好几块大珊瑚石散乱地躺着。除了在椰林上空飞翔的白鸟,再没有其他生命的迹象。 到下午两点,我们已距小岛极近,开始贴着恼人的礁脉,绕岛航行。 艾立克当领航员,站在厨房箱子顶上,对两个掌着沉重的橹的人发号施令。我们的计划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靠近这危险的礁脉。在桅顶上,我们不断有人瞭望,看看礁脉中有无缺口,可以让我们的木筏溜进去。水流现在推送我们沿着礁脉前进,并不捣乱。那松动的龙骨板,可以使我们和风向成20°角航行,角度靠左靠右都行,风是在对着礁脉吹。 赫曼和我坐着橡皮艇出去,小艇用绳拴着,绳子系在木筏上。当木筏向里抢风而驶的时候,我们在它后面顺着绳子荡开去,荡得紧靠着轰鸣如雷的礁脉,能够瞥见透绿的水墙从我们这里翻滚而去,并且看见浪潮又自己吸回来,使礁石赤裸,看去像是一道破败的,用赭色的含铁矿石构成的壁垒。我们沿边望去,纵目所及,没有见到有缺口的地方。艾立克便收紧左边的帆索,调整风帆,拔松了龙骨板,舵手也跟着摆动橹柄,“康提基”就掉头向外驶去,离开这危险地带,等下次伺机再来。 每次“康提基”向礁脉驶进又荡出来的时候,我们坐在拖着的橡皮艇里的两个人,总是提心吊胆,因为每次我们都走得太近,浪潮越抛越高,越激越猛,我们都觉得浪潮的冲击带有神经质了。每次,我们都相信这一次艾立克靠得太近了,这一次再没有希望把“康提基”拉离巨浪──巨浪正牵引我们冲向魔鬼般的红色礁脉。但是每次艾立克都巧妙地一转动,使“康提基”脱离了吸力的掌握,又安全地驶向大海。我们沿岛滑驶的时候,都离得很近,岸上的一切都看到了,但是那天堂般的美丽我们无从享受,因为中间拦着这一道泡沫飞溅的护城河。 在约三点钟的时候,岸上的椰林开了一个口。岛内有一片最好、最漂亮的咸水礁湖,像是丛山中肃静浩渺的大湖;周围是临风摇曳的椰树,闪闪发光的海浴沙滩。这诱惑人的绿色的椰林岛,本身是一道宽阔、柔软的沙土环带,围绕着这殷勤好客的礁湖。然后环绕全岛又有一个圈──就是那赭色的、尖刀林立的圈,守卫着通向天堂之门。 我们整天沿着安格图岛曲折航行,岛上的美景近在咫尺,就在小屋门外。阳光晒在椰林上,在岛内一切是天堂,到处是欢乐。我们的航行渐渐成为例行公事,艾立克拿出他的六弦琴,站在甲板上,戴一顶极大的秘鲁遮阳帽,弹着琴,唱着热情的南海歌曲。同时班德就在筏边上摆出一顿丰富精美的晚餐。我们打开一个从秘鲁带来的古老椰子,吮饮椰汁,来向挂在岛内树上初生的、新鲜的果子致意。整个气氛──根深蒂固的、向我们招手的、明亮翠绿的椰林,绕着椰林尖梢飞翔的白鸟,晶莹剔透的礁湖和那柔软的沙滩,这一切和平景象,加上红色礁脉的残暴,浪涛之声如炮火连天、金鼓齐鸣──都给了我们六个从海上来的人以异常深刻的印象,使我们终生不忘。毫无疑问,我们现在到了岛的另一面。我们不可能再看见一个比这更货真价实的南海之岛。不管是登陆还是不登陆,无论如何我们已到了玻里尼西亚。一望无际的海洋永远留在我们后面了。 在安格图外海这欢乐的一天,是我们在木筏上的第九十七天。说来真够奇怪,我们曾在纽约计算过,从理论上考虑,在理想的情况下,我们能到达玻里尼西亚最近的岛的绝对的最少的时间,也是九十七天。 五点左右,我们经过两所椰叶做顶的茅屋,都在岸上树林中间。没有炊烟,没有人迹。 五点半,我们又向礁脉行驶。我们已经驶过了岛的南海岸的全部,正渐渐驶近岛的西端,最后还要看一看,希望在我们经过这岛以前,还能找到一个进口之处。太阳正西沉,我们向前看去,阳光太强,难于睁眼。但是我们看到,在岛最后一道岬之外几百码,浪潮冲击礁石之处的上空,有一道小小的彩虹。这道在我们前面的岬,现在成为一个暗影。我们看见岬内的海滩上,有一团不动的黑点。突然之间,其中有的慢慢向水边移动,另有几点向林边飞奔。他们是人!我们大着胆子尽可能驶近礁脉。风停了,我们觉得只差分毫,便能驶入岛后避风的地方。这时,我们看见有一条独木艇下水了,两个人跳在艇里,沿着礁脉的另一边划桨前进。他们一路划去,然后艇头向外一转,从礁脉的一个缺口中射出,直奔我们而来。我们看见浪潮把这独木艇高高举入空中。 原来礁脉的缺口就是这里,我们唯一的希望在这里!现在我们也能看到全村是在椰林之中,但是日影已经越来越长了。 那两个在独木艇里的人在挥手。我们热烈地挥手回应着。他们加速划来。 独木艇碰靠到木筏边,这两个人跳上来,我们就放心了一些,因为其中有一个满面笑容,伸出一只棕色的手,用英语叫道: “晚安!” “晚安,”我吃了一惊,答道,“你说英语吗?” 这人又笑,点点头。 “晚安,”他说道:“晚安。” 他的外文的全部词汇就是这么一句。他便重重责备他那比较羞怯的朋友。这位朋友正站在后面笑着,对他这位有经验的同伴很佩服。 “安格图?”我问道,手指着这岛。 “安格图。”这人点头说是的。 艾立克骄傲地点点头。他对了。我们所在之处,正是他从观测太阳判断出来之处。 “买买黑油大。”我尝试着说道。 根据我在法图黑伐岛学来的知识,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要到陆地上去”。 他们两人都指着礁脉上看不见的进出口。我们掉转橹柄,决定一试。 正在这时候,从岛的内部吹来的风更大了。礁湖上空覆盖着一片雨云。风威胁我们,要强迫我们离开礁脉。同时我们看到,“康提基”所处的角度不够,怎样掌舵也不能驶到礁脉缺口的入口处。我们想把木筏停住,但是锚索不够长,构不着海底。现在我们只能靠划桨了,而且必须在风把我们吹走之前,赶快划去。我们飞快地把帆卸下,每人拿出一把大桨来。 我想把另外两把桨给这两位岛民,他们这时正站着,吸着我们给他们的香烟。他们却大摇其头,手指着航路,脸上很困惑的样子,我做手势告诉他们,我们一定都要划才行,并且重复这句话:“要到陆地上去。”然后这两个中间比较不拘谨的那个弯下身来,用右手在空气中做一个摇动机器的样子,说道: “波儿儿儿儿──!” 毫无疑问,他是要我们发动引擎。他们以为他们是站在一只装载过重的、稀奇古怪的船的甲板上。我们带他们到筏尾,让他们用手去摸摸木料下面,来说明我们是没有推进器、没有螺旋桨的。他们惊呆了,便熄灭了香烟,赶快跑到筏边和我们坐在一起,一边四个人,靠着外缘的木料,插桨入水。就在这时候,太阳一直落到岬后的海里去了,从岛内来的风更大了。看上去我们一寸也移动不得。这两人面有惧色,跳回独木艇,划得不见踪迹。天色渐晚,又是我们单独在一起了,拼命划着,要使木筏不再漂向外海。 夜色笼罩海岛,四条独木艇从礁脉后面跳跃而出。不久,木筏上出现了一群玻里尼西亚人,都要握手,要香烟。筏上有这些人,都是熟悉当地情况的,便不会有危险。他们不让我们再漂出海去,漂得不见了,因此我们要在今晚上岸。 我们赶快用绳子一头拴住四条独木艇的艇尾,一头系在“康提基”筏头。这四条结实的小艇布成扇形,在木筏之前,像一队拉雪橇的狗。纳德跳上橡皮艇,和独木艇在一起,也作为一条拉橇狗。我们其余的人拿了桨,坐在“康提基”两边的木料上。一场和东风对抗的战斗开始了。东风一向是在后面吹送我们,这样的战斗还是第一次。 这时月亮未升,一片漆黑,风又大。村人在岸上堆起树枝,生了一堆大火,指示我们穿过礁脉上缺口的方向。从礁脉上传来的雷鸣般的浪涛声,在黑暗中包围我们,像是一片咆哮奔泻无休无止的瀑布。起初,这声音越来越响。 我们看不见前面在独木艇里拉着我们的一队人,但是我们听见他们在兴高采烈地纵声高唱玻里尼西亚战歌。我们能听出纳德在和他们一起唱,因为每次当玻里尼西亚的歌声停息了,还听到纳德单独一个人的声音,在玻里尼西亚的合唱中,唱着挪威民歌。为了索性闹成一片,我们在木筏上的人也参加,唱起《汤姆.布朗的婴孩鼻子上长一个粉刺》。白种人和棕种人一起大笑着,高歌着,努力划桨。 我们太高兴了。九十七天,到了玻里尼西亚。这一天晚上,村子里举行宴会。岛上的人欢呼叫喊。有人在安格图登陆,每年不过一次,那是当大溪地岛来的机帆船来装运椰干的时候。因此当天晚上,岛上真会围绕着一堆火,举行宴会。 但是疾风怒号。我们划得四肢酸痛了。我们没有被吹走,但是那堆火并没有离得近些,从礁脉上传来的雷鸣还和以前一样响。歌声渐渐停息了,四周渐渐静止了。大家用尽力气划去。火没有动,我们随波起伏,火花上下跳跃。三个钟头过去了,现在是晚上九点。渐渐地,我们顶不住了,我们累了。 我们设法使他们懂得,我们需要岛上多来几个人帮助。他们解释道,岸上人很多,可是他们全岛只有这四条能在海上行驶的独木艇。 纳德乘着橡皮艇从黑暗中出现了。他有一个主意:他可以坐着橡皮艇划去,多装几个人来。在这很不得已的时候,橡皮艇里可以挤上五六个人。 这主意太危险,纳德并不了解当地情况。在一片漆黑中,他绝不可能摸索前进,到那礁脉的缺口处。他又提出,可以带岛民的领班一起走,领班能带路。我也不觉得这计划安全,因为岛民并无经验来操纵一条笨头笨脑的橡皮艇,驶过既狭窄又危险的缺口。 纳德去找领班,在黑暗中不见了。过了一会儿,纳德并没有和领班一起回来。我们高声叫他们,却没有回音。前面的玻里尼西亚人是一片笑闹声。纳德在黑暗中不见了。这时候我们知道出了事。在种种嘈杂混乱之中,他误解了我的意思,和领班划向岸上去了。我们的大叫毫无用处,因为这时纳德所在的地方,其他的声音都被礁脉上的雷鸣盖住了。 我们立刻拿起灯,由一个人爬上桅顶,用灯光打信号:“回来,回来。” 但是没有人回来。 走了两个人,又有一个人在桅顶上不断打信号,木筏渐渐向后漂,我们其余的人真觉得累了。我们抛浮标下水,一看,我们是在慢慢移动,移向错误的方向。火渐渐小了,巨浪之声弱了。我们离开椰林的下风头越远,那永恒不变的东风把我们抓得越紧。我们现在又被它吹着,情况几乎和在大海上一样。我们渐渐了解到,一切希望都没有了──我们在向外海漂去。但是我们一定不能放松划。我们一定要竭尽全力,阻止木筏后漂,等待纳德安全地回到筏上来。 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半小时过去了。火越来越小,当我们滑到浪谷下面的时候,火一点也看不见了。远远的巨浪之声,还隐约听得见。现在月亮已升,我们看见岛上椰林的尖梢后面,刚透出一些光亮。天空似乎有雾,云遮着半边天。我们听见岛民开始轻声说话,彼此交谈。突然间,我们注意到有一条独木艇把绳子解开,扔在水里跑了。另外三条独木艇里的人既累又心慌,也不怎样在划。“康提基”继续在大海上向外漂。 不久,余下的三根绳子松了,那三条独木艇靠到筏边来。有一个岛民走上木筏,头一甩,静静地说道: “油大(上陆地)。” 他关切地望着火。现在这火好久也看不见,只是偶尔火花似的一闪。我们漂得很快。巨浪已经听不见,只是波涛还像往常一样咆哮,“康提基”上的绳索也咯吱着、呻吟着。 我们送给岛民许多香烟,我赶快写了一个便条请他们带回去,如果找得到纳德的话就给他。便条上写道: “带上两位岛民坐独木艇前来,橡皮艇拖在后面。不要独自乘橡皮艇回来。” 我们估计,如果岛民认为可以出海,那他们一定愿意帮助,带着纳德坐独木艇前来;如果他们认为不能出海,那纳德一个人乘橡皮艇到大海上,想追上漂走的木筏,简直是发疯。 岛民拿上便条,跳进独木艇,消失在黑夜里。我们最后听见的声音,是我们第一次碰见的那位朋友,在黑暗中彬彬有礼地清亮地叫道: “晚安!” 在这大海上,风在全力吹着,我们四个人再划也没有用。但是我们继续从桅顶上发灯光信号。我们不敢再发“回来”,而是不断地把灯一闪一闪。周围漆黑,月亮只从云缝中偶尔露面。我们头顶上的云,一定就是安格图的烟云。 到了十点钟,我们把和纳德再见的最后一线希望也放弃了。我们静静地坐在筏边上,啃着几块饼干,同时轮流到桅顶上打灯光信号。有康提基画像的巨帆没有挂上,灯光信号看上去像是一道光溜溜的投影。 我们决定,在没有知道纳德的踪迹之前,灯光信号打通宵。我们硬是不相信他被巨浪吞没了。纳德总是脚踏实地,不管它是重水还是巨浪。他一定活着,没错。倒霉的是把他甩在太平洋中的一个偏僻小岛上,流落在玻里尼西亚人之中。这事情真糟糕!经过了这样长的航程,我们所能做到的只是打一个转,把一个人放在一个遥远的南海上,然后又开走了。 这时是十点半。班德刚从摇曳的桅顶上下来,等别人去接班。接着我们都惊起来了。我们清清楚楚听见从黑暗中海面上传来的声音。又有声音了,是玻里尼西亚人在讲话。我们拼命向黑暗中大叫。他们也回叫,而且──声音之中有纳德的声音!我们高兴得发狂。我们的疲劳忘掉了,阴霾散尽了。我们漂过安格图又有什么关系?大海上有得是别的岛屿。这九根筏木,现在这样喜欢旅行,愿意漂到哪里是哪里,只要我们六个人都聚在筏上。 三条有支架的独木艇从黑暗中破浪而来。纳德第一个跳回这亲爱的老“康提基”身上,后面跟着六个棕种人。没有多少时间来解释;岛民一定要带上礼物,马上冒险回到岛上去。他们看不见灯光,看不到陆地,也没有什么星星,却要顶着风浪,寻路划去,划到看不见火光为止。我们以粮食、香烟和其他礼品重重酬谢他们,他们每人都热情地和我们握手,向我们最后告别。 他们显然在为我们担心。他们指着西方,表示我们前去要碰到危险的礁石。那位领班双目含泪,轻轻地吻我的下颏。然后他们上了独木艇。我们六个人留在木筏上,又单独在一起了。 我们听凭木筏漂去,静听纳德谈他的经历。 纳德原来带了木筏上的领班,坐在橡皮艇里,一心一意划向陆地。领班坐在划桨的位置,划动小桨,直奔礁脉的缺口而去。这时,纳德却出乎意料地看到“康提基”发出灯光信号,要他回去。他做手势要领班划回去,领班不理会。纳德就自己去划桨,但是领班把他的手掰开了。他们四周的礁脉上水声如雷鸣,打起架来也无用。他们一直穿过了礁脉的缺口,到了里边,被浪举起来,直接搁在岛的一块坚固的珊瑚石上。一群岛民跑来抓住橡皮艇,拖上了岸。纳德一个人站在椰树底下,身边围了一大群岛民,叽哩咕噜在说一种听不懂的话。棕色皮肤的光腿的男女老少围住他,摸摸他穿的衬衫和裤子的质料。岛民自己穿的是破旧的欧式衣服,但是岛上没有白人。 纳德盯住几个最能干的人,向他们做手势,要他们和他一起坐橡皮艇出海。接着一个又大又胖的人蹒跚而来。纳德猜他一定是岛上的领袖。因为他头上戴一顶旧军帽,说话声音响亮,带有权威的意味。大家让路给他走。纳德用挪威语和英语向他解释:需要有人帮忙,一定要在我们其他的人漂走之前回到木筏上去。领袖笑着,一句话也不懂。不管纳德怎样最猛烈地抗议,全体欢叫的人群还是把他推到村子里。村里的狗和猪也出来迎接他,还有美丽的南海姑娘拿着新鲜水果来欢迎他。情况很清楚,岛民在尽可能使纳德舒舒服服地待下来。但是纳德不受诱惑,他悲哀地惦念着向西漂去的木筏。岛民的用意是很明显的。他们很希望我们去,他们知道白人的船上有许多好东西。如果他们能使纳德留在岸上,这只怪船上的其余的人也一定会来。没有一条船会把一个白人留在像安格图那样偏僻的岛上的。 又经过了若干稀奇的经历,纳德才脱身跑到橡皮艇那里,许多人围着他,男女都有。他那国际性的演说和姿态已不再使人误解他的意思了,他们了解到他一定要在夜里回到那条怪船上去,怪船很急,马上要开走。 岛民于是耍了个花样:他们做手势表明,我们其余的人正要到岬的另一面登陆。纳德疑惑了几分钟,但是接着海滩上传来一片人声,声音是从妇女儿童看管火堆的地方来的。三条独木艇回来了,艇上的人把便条带给纳德。他的处境狼狈不堪:一方面是便条上的命令,不让他单独划艇出海;而另一方面,所有的岛民都坚决拒绝和他同行。 接着,在岛民之间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论辩。那些出了海、看到了木筏的人,充分了解到,把纳德留下是没有什么用的,我们其他的人是不能上岸去的。其结果是纳德以国际性的口音,又软又硬地使得三条独木艇上的人陪他出海,去追“康提基”。他们在热带的夜里出海,后面拖着随波上下的橡皮艇。岛民一动不动地站在快要熄灭的火堆旁边,眼看着这位匆匆而来的黄头发白皮肤的新朋友,又匆匆而去。 “上岸去玩得好吗?”陶斯坦羡慕地问道。 “噢,你真没有看见那几个跳草裙舞的姑娘!”纳德捉弄他。 我们卸了帆,抽上了桨,全体六个人爬进竹屋,睡得像安格图沙滩上的圆石。 接连三天,我们在海上漂去,看不见一点陆地。 我们是在直对着凶多吉少的大贡、拉洛亚珊瑚岛漂去。这两个岛在我们前面,一共遮拦着四五十英哩的海面。我们拼命努力想避开,避到这许多危险的礁石的北边去。努力的结果,情况不坏。可是到一天晚上,值班的人匆匆进来,把我们都叫了出去。 风向转了,我们在直奔大贡珊瑚岛而去。天下起雨来,一点也看不见。礁脉不会离得太远。 夜半,我们举行会议,商量军国大计。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救我们的性命。从北边绕过去,现在已无希望。我们必须改变计划,从南边过去。我们调整了帆,掉转了橹,战战兢兢地开始航行,背后吹着靠不住的北风。如果在我们经过全长五十英哩的礁脉的前缘以前,又吹起东风来了,那我们一定会被巨浪卷起,冲向礁脉,生死难料。 我们商量好了在沉船难免时该做些什么。无论如何,我们应当待在“康提基”上不走。并做好各种准备,并准备在“康提庄的筏尾上拴一根长绳,绳子上系一个浮标,也是准备被浪冲上岸的。这样,如果木筏被搁在礁脉上,我们也能拉着绳子上来。如此准备以后,我们爬上床去睡,让掌舵的人在雨里守望。 在北风不断吹着的时候,我们沿着礁脉的前缘慢慢地、然而稳稳地滑驶下去。可是有一天下午,风停了,等到又有风的时候,已经转成东风。根据艾立克观测的位置,我们已经下驶很远,现在稍有希望可以绕过拉洛亚礁脉的最南端。 夜来临,我们在海上已经一百天。 我深夜醒来,觉得心神不安。波浪的运动有些异乎寻常。“康提基”的动作,比起它在这种情况下的一般动作来,有些异样。我们对于木料的节拍的改变已很敏感。我立刻想到是由于海岸传来了吸力,海岸已渐渐近了。我不断地跑出来到甲板上,爬上桅杆。除了海,什么都看不见。但是我无法安然入睡。时间在消逝。 破晓,快到六点,陶斯坦忙忙地从桅顶上下来。他看见前面远远的地方,有一连串被椰林覆盖着的小岛。我们不管其他,先尽可能把着舵向南去。陶斯坦所看见的,一定就是在拉洛亚礁脉后面,像珍珠似的连成一串的小珊瑚岛。我们一定被一股向北的水流带着走了。 七点半,西边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串椰林覆盖的小岛。最南边的一个,大体上正在我们筏头前面。因此我们右舷边的地平线上,有许多海岛和椰林,渐渐地变成许多小点,移向北去,最后看不见了。最近的岛距离我们有四五海浬。 我们正斜着向礁脉一直漂去。如果有装置得很紧的龙骨板,我们还有希望绕过去。但是鲨鱼紧紧跟在筏后,我们没法潜水到木筏底下,用新绳索把松动的龙骨板扎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