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与管理-10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张士诚部下大将吕珍围攻安丰(今安徽寿县)。安丰是农民军首领小明王韩林儿所在地,朱元璋的军队形式上属于农民军所建立的宋政权,朱元璋也一直打着宋的旗号。安丰危急,刘福通请朱元璋派兵解围。当时,刘基竭力劝阻,认为大兵不该轻出,万一陈友谅乘机进攻,便进退无路,而且就算把小明王救出来了,又怎么安置他好呢?是继续让他来当皇帝,还是把他关起来,或者杀掉他?如果是后者,那救他干什么呢?如果是前者,岂不是自讨没趣?本来好好的,还要找个上司来管自己。朱元璋不听,率大军弛赴救援,打败吕珍,救出小明王,并把小明王接到滁州,设銮驾儆扇,建筑宫殿,供了起来,小明王也封赠朱元璋三代,朱元璋成了吴国公。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此后一段时间,朱元璋发布文告,第一句话都是用“皇帝圣旨,吴王令旨”,借小明王韩林儿名义。后来,天下大势已定,宋的名号和小明王已没有什么价值了,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派廖永忠接小明王到南京,途中至瓜州(今江苏六合),翻船将其淹死。1367年,遂成为吴王元年。不能小看的负担现如今儿女的教育费,对父母而言已经是很重的负担。除了让小孩上幼儿园,还得让他学习各种“技艺”(例如外语、音乐、美术……)、上补习班、聘请家庭教师……进高中、大学的整个过程所花费的金钱,也相当可观。随着儿女的长大,教育费在家计上所占的百分比,也愈来愈高。绝大部分的父母,宁可牺牲自己的生活,也要维持儿女的教育费。某教育机构曾经以母亲为对象,发出问卷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儿女在补习班、家庭教师之类,学校以外的地方接受的教育,其效果究竟有多大?会有多少回报?调查的结果,发现了下面的事实。(1)小孩还是小学生时,母亲最多的想法是:“将来定有相当的回报。”(2)小孩是中学生时,母亲最多的想法是:“不一定有回报。学校以外的教育,效果如何,虽然不太明确,但是让孩子接受那种教育,总比没有接受那种教育要好,使我们更加放心。”(3)小孩是高中生时,母亲最多的想法是:“不敢期待有什么回报。”“总得让他像别人的孩子一样,去接受学校以外的教育,那是一种时尚……实在是逼不得已……”这些结果充分显示:随着孩子的长大,孩子究竟有多少实力,终于逐渐分明,父母因爱子心切而有的期待,也随着趋淡。但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明知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回报,他们还是肯为孩子的教育挪出固定比率的费用。感到“回报无望”而仍然愿意投下教育费——父母这种心理,说穿了是他们对儿女怀有“亏欠(负疚)之心”使然。如隔壁的孩子,他的父母从他四、五岁的时候,就让他去学习音乐或外语,我们家的小孩,如果不让他也去学习外语或音乐……等到他长大了,一定怪我们做父母的为什么没给他那种机会。这种“必须尽其所能为孩子设想,否则对不起孩子(负疚在心)的心理,使父母在有限的收入中,仍然愿意省吃俭用,为孩子挪出一笔不少的教育费。家庭若有几个上中学、大学的孩子,其教育费总是优先于父母的交际费。此类对孩子的负疚之心,直截了当地说,也可以解释为父母顾及门面的虚荣心作祟所致。这种心理,就像在女儿出嫁时,希望让女儿穿上新娘装一样。[计论]父母不吝惜孩子的教育费,则由于对孩子有一种负疚心理。第三十六计激将计王胜举树怕剥皮,人怕激气的战术“激将计”即人们常说的“激将法”。所谓“激将”,就是激励将士英勇决战的斗志。俗语说:“树怕剥皮,人怕激气。”激励将士或煽动众人,都是针对人人都有一种保护个人自尊心的心理,抓住对方的过失、弱点或某种利害关系,给予挫伤其自尊心的刺激。孟子说过:“一怒而天下定。”这怒因刺激而起,勇气即从胆中而生。许多事业可以凭藉这一激而成创举,亦有许多坏事起于一怒之差。“激将”的对象最好选择性情急躁、自尊心强的人,对于那种老如世故的人很少被激动。当然,激将高明者有时也能使老奸巨滑者“怒”而上当。苏秦约合纵激张仪相秦苏秦是战国中晚期之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他凭三寸不烂之舌游说诸侯各国,倡导建立了以对抗秦国为目的的六国(楚、燕、齐、韩、赵、魏)合纵联盟。他为了使这一整体计划不致破产,力求有一个合适的人去秦国与他遥相呼应。于是便想到了师弟张仪(同师于鬼谷先生),并派人去请张仪来见他。张仪家境贫困,也正想借助苏秦为自己仕途打开通道,所以就匆匆来到了苏秦府下。但张仪到后,苏秦却过了好几天才接见他,并只让张仪坐在家仆们的堂下,仅赐给他仆妾们所吃的饭食,而且还几次故意地责备张仪说:“像你这样有才能的人,却使自己穷困羞辱到了这种地步,我是不能把你向诸侯推荐,使你得到高官厚禄的。再者,你也不足以能使他们收容你。”张仪听后立刻觉得无地自容,气愤不已。但又想到苏秦现在身佩六国相印,这些国家都不能为自己提供舞台,所以他就决定去了秦国。在张仪去秦国的途中,却有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与他结伴同行,一路上与他同吃同住,供给他所需费用,并把车马和携带的许多金钱都送给了张仪。张仪到达秦国后,正是有了这些资助才得以拜见了秦惠王,并很快就被秦惠王拜为客卿。但此时,那位同伴却向张仪告辞要走了。张仪问其缘由,那人说:“我并不了解你,真正了解和关心你的是苏君。他担心秦国伐赵而使合纵抗秦的计划破产,认为只有你才有能力去左右秦国的国策,所以他当时故意激怒你,使你愤然来到秦国。而后又私下派我跟着并接近你,供你给用。现在你已被秦王聘用,我就算完成了任务,应回去告诉苏君了。”张仪听后大为感慨。张仪凭他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终于说服秦王,使秦军十五年未越函谷关一步,为苏秦合纵之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但苏秦死后,张仪就马上一反过去,彻底瓦解了六国的合纵关系,并使秦国与东方的部分国家结成了联盟(连横),为秦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诸葛亮激孙权出兵赤壁刘备屯夏口,曹操已率大军南征,孙权在一旁观望。诸葛亮来到孙权那里,对他说:“天下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备也在汉水以南招集兵马,与曹操一同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已基本上平定了北方,接着又南下攻取了荆州,军威震动天下,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刘备才逃到这里。请将军认清局势而制定对策,如果用江东的军队与中原的曹军抗衡,就应早早地与曹操断绝关系,如无力抵抗,何不放下武器而束手就擒,向曹操称臣呢?”孙权说:“刘备为何不投降曹操呢?”诸葛亮说:“刘豫州是汉朝宗室之后,雄才大略,超过世人,人们仰慕拥戴他,如同河流奔向大海。如果功业不能成功,那是天意,但怎么能再做曹操的下属,听一个奸臣的指挥呢?”孙权听完勃然大怒:“我不能拿整个东吴土地和十万军队去受别人的摆布控制,我的决心已定。但我们又怎样才能是曹操的对手呢?”诸葛亮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各自利弊,认为孙刘联军集中兵力,利用曹军长途跋涉,又不习南方水战的特点,在赤壁与曹操展开大战。孙权同意,即派周瑜、程普、鲁肃率水军三万,与刘备会合,把曹操的军队挫败在赤壁,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女孩的激将法美国某女性杂志,曾经刊载这样的对男性操纵法:“要同时拥有几个男友,并且巧妙的操纵他们,就要在对方邀约三次中只赴约一次的。”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美国年轻女孩的想法实在可怕,这恐怕是大多数中国女孩做不到的。不过,这种邀约三次才答应一次赴约的方法,的确是迷惑男性的有效技巧。每次都答应赴约,就有让男方提早产生厌倦感的危险。若是每次都拒绝,对方就会死了心,转而追求其她的女性。男方如果邀了三次能获女方的一次许诺,他就会产生“或许她还会答应跟我约会”的期待,因而可能继续关心这个女孩。这种使男人晕头转向的操纵技巧,在现实中能够哄男人到什么时候,实在难以保证,但是,这种要领至少合乎心理学所谓的“间歇强化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在间歇性报酬中得到的反应,即使报酬完全中止,该项反应仍有持续下去的强烈倾向。”这一点,早就经由实验得到证实。这个实验是这样的:准备两种箱子,一种设计成只要按下杠杆就跑出饵食来,另一种设计成偶尔才会跑出饵食来。然后把饥饿的老鼠放进去做实验。两种箱子的老鼠,都会发现可以按出饵食的结构,于是它们就一直按杠杆,若是使其完全不会跑出饵食,老鼠就会停止按杠杆的动作。至于停止供应饵食时,到底哪个箱子里的老鼠会持续按杠杆按的较久?答案是:偶尔会跑出饵食的那个箱子里的老鼠,还会继续按杠杆;而一定会跑出饵食那个箱子里的老鼠,一旦发觉饵食不再跑出来,就立即停止按杠杆的动作。偶尔获得报酬所产生的“间歇强化作用”,会使对方容易持续原先的行为。这种行为反应,可以从柏青哥钢珠台的游戏获得印证。正因为偶尔会跑出钢珠而获奖,使得玩电动玩具的人欲罢不能。这种方法如果应用在哄骗男人上,当然不值得鼓励,若是为了提升小孩子的教养,就值得大加运用。在企业中的各种管理上,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计论]一种行为若是偶尔才能获得报酬,在报酬中止之后,我们还是会在“期待”中持续那个行为。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10
正序
倒序
三十六计与管理
三十六计与管理-2
三十六计与管理-3
三十六计与管理-4
三十六计与管理-5
三十六计与管理-6
三十六计与管理-7
三十六计与管理-8
三十六计与管理-9
三十六计与管理-10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三十六计与管理
三十六计与管理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