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黄昏txt

书名:紫禁城的黄昏——德龄公主回忆录 (作者:德龄公主)序第1章 回国(1)第1章 回国(2)第2章 进宫(1)第2章 进宫(2)第3章 宫廷演出(1)第3章 宫廷演出(2)第3章 宫廷演出(3)第4章 和太后共进午餐(1)第4章 和太后共进午餐(2)第5章 会见大使夫人第6章 给太后当差(1)第6章 给太后当差(2)第6章 给太后当差(3)第7章 宫中琐事(1)第7章 宫中琐事(2)第7章 宫中琐事(3)第7章 宫中琐事(4)第7章 宫中琐事(5)第8章 御前女官(1)第8章 御前女官(2)第8章 御前女官(3)第8章 御前女官(4)第9章 光绪皇帝(1)第9章 光绪皇帝(2)第9章 光绪皇帝(3)第10章 皇后(1)第10章 皇后(2)第11章 宫廷装束(1)第11章 宫廷装束(2)第12章 太后和康格夫人第13章 太后的肖像第14章 皇上的生日第15章 中秋节第16章 颐和园第17章 大殿(1)第17章 大殿(2)第17章 大殿(3)第18章 过年第19章 西苑第20章 尾声译后记序更新时间:2004-12-17 10:00:00字数:810本书的作者,对于她所从事的这项工作,可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她是满族正白旗裕庚侯爷的女儿,裕庚在他的中国同僚当中,可算是最进步、最维新的官员之一。很年轻的时候,他就进入了军界,服役期间,正赶上太平军叛乱,以及和法国之间的台湾战争。1895年的中日战争期间,他是兵部侍郎。稍后,他作为驻日公使被派往日本,1898年卸任后进入总理衙门(中国的外交部)。1899年出使法国,在那儿呆了整整4年。在满清朝廷极端保守和反动的那段时期,裕庚为维新运动做过不屈不挠的努力。在依照现代化路线改造中国邮政方面,裕庚也出力不少;但在努力改造国家财政体系和使海陆军现代化方面,他却铩羽而归。他于1905年去世。裕庚的改革精神,在孩子们的教育上,倒是得到了充分体现。那时,他的女儿们因为接受外国教育而很是出名,这在当时的满族高级官员中,几乎闻所未闻,这种尝试使他被指控为“媚外”和“革命”,但裕庚不为所动。他的孩子们在教会学校接受了早期教育,后来,他的两个女儿还进了一家法国修道院,在那儿,本书作者得以完成她的学校教育,并步入社会。甫一回国,她就成为慈禧太后的首席御前女官,在宫中当差期间,由于她特殊的地位,而为本书准备了相当的素材。也使她有机会对那位长期统治中国的非凡女性进行观察和评论,并且,她的叙述也给我们认识这位当今时代最特殊的人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这样的机会真是独一无二。藉着告假前往上海照顾病重父亲的机会,德龄公主果断地终止了和中国宫廷的联系。于是就有了她和美国人撒迪厄斯·怀特先生的婚约,1907年5月21日,他们结婚了。架不住朋友们的恳请,她答应将自己的这段经历写下来,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文字。在这里,那位中国最有名的女人,以及她宫廷里的习俗和氛围,就这样被她的一位同胞密友描绘了下来。这就是事情的前因后果。托马斯·米勒德1911年7月24日上海第1章 回国(1)更新时间:2004-12-17 10:00:00字数:19231903年1月2日,父亲带着我们全家,以及众多的随员和他们的家人,还有仆人等等,总共有55人吧,乘船从巴黎回到上海,结束了他四年的外交官生涯。抵达上海港的时候,天下起了瓢泼大雨,这可真不是什么愉快的经历。想想看,单是我们这么一大群人要找个栖身之所,就是一桩天大的难事,更不要说还有大量的行李需要照看了。照以往的经验,旅途中一旦发生什么事情,那些随员和仆人总是不大能指望得上的。自然而然,照料这一切的责任,就只好落到母亲的肩上。的确,母亲在处理这些麻烦事情方面,简直是个天才。当船抵达法租界的黄浦滩时,我们见到了上海道台(本市最高行政长官),还有众多的地方长官和其他文职官员,这些人一律身着朝服。道台告诉父亲,他们已经准备好“天后宫”作为我们逗留上海期间的住所。但父亲婉言谢绝了这个建议,并告诉他:在香港的时候我们已经发电报给法租界的侨民饭店,想必他们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一切。父亲1895年出使日本时,曾在这家所谓的“天后宫”住过,鉴于从前不愉快的经验,我们可不想做第二次这样的尝试。平心而论,天后宫也还算得上是一座漂亮的建筑,但毕竟年久失修,不免有些陈旧破败。照规矩,凡高级官员途径某处,地方上总是要竭尽全力安排好他们的食宿,在通常情况下,谁都不好意思推辞,也就客随主便了。然而,父亲总是会婉言拒绝地方官员这些好意的帮助。我们终于平安抵达侨民饭店。那里有两封从宫里发来的电报正等着父亲,电报命令他即刻进京。但眼下这个季节,去往天津的河道还在封冻期。而此时父亲已经年迈,且身体十分虚弱,几乎每时每刻都需要医生的照料。如果绕道秦皇岛,长时间的疲劳旅行,对于父亲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父亲回了一封电报,说是待北河甫一开冻,就乘坐第一班轮船离沪抵津。2月22日我们离开上海,26日抵达天津。照例有天津道台和他的随从以及一干人等,来接待我们(这和我们到达上海的时候没有什么两样)。我们这儿有一种很古怪的礼俗,每个出使回来的大臣概莫能免,那就是:当他的船只抵达中国海岸的时候,必须上岸“请圣安”。这样隆重的仪式,像道台这样的低级官员,是没有资格主持的。我们到达天津的时候,直隶总督袁世凯恰好也在天津,他派了一个很干练的属僚持了衙门的公文找到父亲,说一切准备就绪,让父亲上岸去请圣安。百事停当,父亲和袁世凯穿着整齐庄严的朝服—龙袍、朝珠、顶戴花翎以及诸如此类吧—向万寿宫进发,那是一座专门为此种仪式而修造的建筑,一班职位较低官员早已等候在此。在万寿宫后殿的中央,摆放着一张狭长的桌子,上面立着皇上和太后的圣位,上书“万岁万岁万万岁”。总督(在这里就是袁世凯了)和一行官员已经先行到达。袁世凯站在桌子的左边,其余官员分立两厢。不一会儿,父亲走过来,径直对着桌子的中央跪下,说道:“万岁万岁万万岁,臣裕庚叩请圣安。”说完就起立问圣体安康,袁世凯答道:“他们都很好。”于是,仪式就算结束了。在天津呆了三天,29日抵北京。这时候,父亲的健康状况越发糟糕,便请求太后恩准,得到了四个月的假期,打算好生调养。在我们一家去巴黎之前,原已修造了一所漂亮的住宅,但不幸毁于1900年的拳乱,这使我们家蒙受了超过十万两银子的损失。此次回京也就只好另租了一所中国房子,暂时安顿下来。我们家原先的房子也并不是新建的,在我们买下这处房产的时候,它就已经是一座非常不错的旧式中国房子,那原是一位王爷的宫邸。在经过精心设计和重新装修之后,它就变成了一座漂亮的西式住宅了。我这里使用“西式”这个说法,不过是说这座中国房子看上去有一种西洋的风格,门窗、走廊、家具陈设,等等,是“西式”的;但房屋的排列和庭院的布局,又完全是中式的,像北京的其他中国房子一样,有着一种非常闲适的风格,并且,还有一个差不多10英亩的花园。峻工之后,我们搬进去只住了短短4天,就要离开北京去巴黎了。我们对于即将失去这所美丽的房子都感到非常的伤心,要知道这所房子是我们花费了很多时间、心血和金钱改造而成的。不过,对于一个中国高级官员来说,真不知一生中要承受多少磨难,这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北京的房子都有一种闲适的风格,而且占地很大,我们家从前的那所房子也不例外。它一共有16间平房,大小房间共有175间,全都面向庭院,围成一个四方形,房与房之间有走廊相通,即使你走遍所有的屋子,也无需跨出大门一步。读者或许感到奇怪,这么多间房子难道都能派上用场吗?你不妨设想一下,我们这样一个大家庭,而且还有秘书、文员、信使、仆人、马夫和轿夫,你就会知道,这些房子一定都能物尽其用。第1章 回国(2)更新时间:2004-12-17 10:00:00字数:1775环绕着房子的花园是中国式的,小池塘里养着金鱼,夏天开满美丽的荷花,小桥轻架,垂柳拂岸,蜿蜒的小径两旁,花影婆娑。1899年6月,我们离开那儿去巴黎时,整个花园一片花和植物的海洋,见者无不赞叹。现在,北京已经没有了我们的房子,我们不知道往何处去。因此在天津的时候,父亲就发电报给他的朋友,托他们帮忙找一个安身之所。大概多少费了一些周折,总算找到了一处,而且说起来,还是一处颇有名的所在:是李鸿章和列强签订辛丑条约的地方,也是他老人家寿终正寝的地方。我们是李鸿章死后住进这里的第一户人家,因为中国人非常迷信,很忌讳这个,他们相信,如果在这座房子里生活,肯定有一些可怕的事情将会发生在他们身上。我们很快就在这里建立了我们的安乐窝,而且也并没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尽管此前我们所有的好朋友都说,只要我们胆敢住进这个不详之地,这些可怕的事必定会不请自来。不过,要是把我们的房子被烧毁这件事联系起来看,我恐怕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担心还是有道理的。房子被烧毁的损失怕是永远也不能恢复了,因为我父亲,一个政府官员,要是以他的地位来谋求恢复他损失的这份钱财,那肯定不是一件什么光彩的事。除了可能的声誉损失之外,作为一个政府官员,他总是被假定为在为国家服务时,从不应该考虑自己和家庭的利益,因此要求他们对于在公共事务中的私人损失,只能承担,不能抱怨。1903年3月1日,庆亲王和他的儿子载振贝勒来看我们,并说太后想见见我母亲,还有妹妹和我,希望我们翌晨六点赶到颐和园的万寿山。母亲告诉庆亲王,说我们这些年在国外一直穿着洋装,现在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满族服饰以供穿戴。庆亲王回答说,他已就此事禀呈太后,太后倒是希望我们穿着洋装晋见,因为她也很想借此了解那些外国人的装束。我和妹妹为在这样的场合到底应该如何着装才算得体,而感到十分为难。妹妹希望穿她那件淡蓝色的绒袍,因为她觉得那种色彩最适合她。在我们还是小女孩时,母亲就一直为我们姐妹选择同样的衣服。我说我这次要穿一件红色绒袍,因为我相信这种颜色是太后所喜欢的。经过长时间的讨论,我的意见最终被采纳了。我们戴着鲜艳的红帽子,上面插着漂亮的羽毛,我们还选择了相同颜色的鞋袜以使整个颜色协调。母亲穿的是海绿色的绒袍,镶着淡紫色的花边,黑色的帽子上插着长长的白羽毛。我们家住在市中心,离颐和园大约有36华里,唯一代步的工具,就是轿子。我们必须在凌晨三点出发,这样才能在六点赶到颐和园。这是我们第一次进宫,可想而知庆亲王带来的消息是如何让我们激动。很自然,我们也不免时时担心:装束看上去是否得体?能否准时到达颐和园?以及诸如此类。在我的生命中,我一直梦想着能走进皇宫,看看那儿到底是什么样子,可惜一直没有这样的机会,因为大部分时间我都生活在京城之外—事实上,应该是中国之外。使我们没有机会进宫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在我和妹妹出生之后,父亲一直没有到政府专门设立的满洲儿童名册上去登记我们的名字,所以直到我们从巴黎回来,太后才知道,原来裕庚还有两个女儿。后来父亲告诉我,他之所以不去登记我们姐妹的名字,就是为了不让太后知道,这样可以让我们在国外接受良好的教育。因为根据满清定制,凡二品以上满族大臣的女儿,到14岁时就必须进宫,可能的话还会被皇上选作嫔妃—太后当年就是这样被咸丰皇帝选中的。而父亲,则另有打算,他对我们姐妹有更大的期望。这天早晨3点钟的时候我们出发了,四周漆黑,我们乘坐的是那种四人抬的轿子,轿子的四周各有一名轿夫。走这样长的路程,须有两班轿夫轮换,所以三乘轿子共有24名轿夫,这还不包括每乘轿子前面的领班,此外,每乘轿子还有三名骑兵军官护卫,轿子的后面,则跟随着两个仆从。另有三辆大车走在最后,是预备给轿夫轮流休息的。这样,我们这一大队人马共有45个人,9匹马,3辆车。四周黑幕沉沉,万籁俱寂,除了轿夫喝道的粗哑嗓音和马蹄得得声,什么也听不到。路很不平坦,轿夫们小心翼翼地避开路面上的石块和凹坑。对于那些没有乘轿长途跋涉这种经历的读者,我要告诉你,这可不是什么舒适的交通工具,因为你自始至终必须一动不动坐得笔直,否则就有翻轿的危险。这次旅行真是漫长难捱,等到远远地看见颐和园的宫门时,我已经身体僵直,疲惫不堪。第2章 进宫(1)更新时间:2004-12-17 10:02:00字数:2019大概在整个行程走完一半的时候,我们到达了城门口,城门早已大开。这使我们感到十分惊讶,因为在平时,所有的城门都在夜里7点关闭,除非特别的原因,要一直到次日早晨才打开。我们询问看守城门的卫兵,他们说是此前已经得到命令,要打开城门让我们通过。经过城门的时候,几个早已守候在此的官员,身着朝服,站立两厢,向我们行礼。出了城门,外面仍然是漆黑一片。我默默搜寻自己短暂人生经历中的那些美好记忆,然而那些平凡的经历,和眼前这一切比起来,真是差得很远。我思忖太后会有怎样的喜好?对我这样的人她是否喜欢?我听说太后有意要留我们在宫里,若真是这样,我想我会对太后施加可能的影响,使她促成中国的政治改革。这些想法使我兴奋莫名,我发誓要为中国最终能走上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而竭尽自己的一切所能。就在我梦想着这一切美好前景的时候,一缕红色的晨曦出现在远处的地平线上,崭新的、美好的一天来临了,这真是一个好兆头。天边淡淡的光线越来越明亮,身边的景物已经清晰可辨,于是,一幅美丽的风景就展现在我的面前。快到颐和园的时候,我看见高高的红墙,在起伏的丘陵间蜿蜒,曲曲折折地环绕在宫廷的周围。宫墙和宫殿的顶部,覆盖着黄绿相间的琉璃瓦,在明亮的阳光下宛如一幅绚烂的图画。沿途经过许多大大小小、风格各异的宝塔,我们到了海淀村,离颐和园的宫门大约还有4华里。本地的官员告诉我们,不一会儿就可以到了,这真是一个好消息,我们刚才还在怀疑,也许我们永远到不了目的地呢。海淀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四处是砖砌的平房,像中国北方的大多数房子一样,整齐、干净。孩子们成群结队地来看行进中的这一大队人马。我听到一个小孩对另一个说:“这些女人是要进宫去做皇后的。”他们的话,把我逗得乐不可支。离开海淀不久,我们抵达一座牌楼,那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古老的中国建筑,雕梁画栋,精美绝伦。从这里我们一眼就看见颐和园的宫门,大约在我们前方100码左右。宫门开在围墙的中间,当中是一座大门,两边各有一座小门。中间的大门只有在太后进出宫殿时才打开。我们在左边的小门前落了轿,门已经打开了。门外约500码的地方有两座房子,是禁卫军的驻扎营地。刚一下轿,我就看见那些官员在兴奋地谈论着什么,有几个跑进门去,喊:“来了,到了!”我们走出轿子的时候,两个太监迎上前来,他们戴着的翎子表明他们是四品宦官,那种翎子取自一种叫做“马雉”的鸟,这种鸟产自四川,羽毛呈灰黑色,比普通的孔雀翎要宽很多。这两个宦官领着十个小太监,拿了一匹黄丝帘,我们刚一落轿,他们就将那匹黄丝帘披挂在轿子上,那帘子有10英尺长20英尺高,是太后赏赐给我们的,这对我们是一种莫大的荣耀。这两个品衔很高的太监毕恭毕敬地站立在宫门两侧,请我们进去。进了门,我们来到一个约300平方英尺的大院子里,院子的地面上铺满了青砖,有许多花坛和古松,树枝上挂了不少的鸟笼。迎面是一排红墙,墙上也开着三扇门,和其他的宫门相仿。左右两厢有两排矮房子,每排有屋12间,是作为接待室用的。院子里,大大小小穿着朝服的官员,往来穿梭,看上去不亦乐乎,其实都是无事忙,这也是一种中国特色吧。他们见到我们,就肃立一旁,静静地看着。两个太监引我们走进那排屋子中的一间,这屋子约有20平方英尺,布置着很普通的黑漆桌椅,上面有红布垫子,三个窗口一律悬挂着丝制窗帘。过了不到五分钟,就有一个衣着华丽的太监进来,宣道:“太后谕旨,着裕太太和两位小姐到东宫候见。”话音未落,那两个引我们进来的太监连忙跪下,答道:“喳。”—在宣读上谕的时候,奴才必须恭敬地跪下,就好像太后真的驾临一样。于是,那两个太监又领着我们经过另一扇左门,来到另外一个院子,这里的情形和先前那个院子大致也差不多,只是院子的北边有仁寿宫,此外,这里的房间也好像比前一个院子里的房间也稍稍大些。太监领着我们走进东边的屋子,这里陈设华丽,红木家具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桌椅上覆盖着蓝色的缎子,墙壁上也挂着相同材料的装饰物。我心里暗暗地数了一遍,一共有14座不同尺寸和样式的挂钟,真令人啧啧称奇。不一会儿,两个小丫环走了进来,说,太后正在梳妆,叫我们稍等片刻。这个所谓的“片刻”,事后被证明差不多超过了两个半小时,不过考虑到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我们也就不那么焦急了,更何况太监们还时不时地送来牛奶和花样繁多的点心,这些都是太后恩赐的。太后还赐我们每人一枚金戒指,上面镶着又大又圆的珍珠。不久,总管李莲英来了,穿着朝服,大概是二品红顶衔,戴着孔雀翎,他是唯一可以戴孔雀翎的太监。他又老又丑,满脸皱纹,但却有很好的风度礼仪。他带给我们每人一枚太后赏赐的翡翠戒指,并告诉我们太后会马上接见我们的。我们都很惊奇,太后还没有和我们见面就已经赐给我们这么多如此精美的礼物,我们猜测太后一定是个非常和善、慷慨的人。第2章 进宫(2)更新时间:2004-12-17 10:02:00字数:2166李莲英走后不久,庆亲王的两个女儿来了。她们问那两个陪侍我们的太监:我们会不会说中国话。我寻思这真是一个天大的玩笑,于是就抢先告诉她们,我们当然会说我们自己的语言,虽然我们同时还会其他几种外语。她们大惊小怪地叫了起来:“啊!多有意思,她们居然说得和我们完全一样。”现在倒要轮到我们对她们表示惊讶了,宫里竟然有如此无知的人,由此推断,她们获得知识的机会是多么的有限。紧接着她们告诉我们,说太后已经准备好接见我们,于是,我们立即动身。穿过三个和先前极为相似的院子,我们来到一个宏伟华丽的大殿,廊檐上全都挂着牛角灯笼,红色的穗子垂挂下来,穗子下面吊着一块美玉。正殿的两侧是两间小殿,雕刻精美,也悬挂着灯笼。我们在正殿的门口遇到一位女子,穿着和庆亲王女儿差不多的装束,不过在她的珠冠中央多了一只凤凰,这使她看上去高贵端庄。她微笑着走过来和我们打招呼,以标准的外国礼仪和我们握手。稍后我们被告知这就是皇后,光绪皇帝的妻子。她说:“太后让我来迎接你们。”皇后温雅有礼,但相貌不是十分漂亮。这时,我们听到大殿里一个洪亮的声音说道:“让她们现在就进来吧。”于是我们立即进殿,一眼就瞧见一位老太太,穿着黄缎袍,上面绣满大朵的红牡丹,冠冕的周围挂满了珠玉和翡翠,左边有一串珠络,中间是一只最纯的翡翠制成的凤凰,绣袍的外面是披肩,我从未见过这样华美而珍贵的东西。这个鱼网形的披肩,用了3500颗金丝雀蛋那么大的珍珠做成,圆润光滑,而且全都一样的颜色和大小,边缘缀着翡翠垂饰,被两个纯翡翠的扣子连缀起来。除此之外,还戴着两副珠镯,一副玉镯,以及几只宝石戒指,在右手的中指和小指上戴着三英寸长的金护指,左手两个指头上戴着同样长的玉护指。鞋子上也有珠穗子,镶满五颜六色的宝石。太后看见我们,就起身和我们握手。她有着非常动人的微笑,并且对我们如此熟知宫廷礼节表示惊讶。问候我们之后,太后对母亲说:“裕太太,你真是个奇迹,把这两个丫头教养得这样好。虽说她们在国外住了那么些年,可她们的中国话说得倒是像我一样。再说了,她们又怎会如此知书识礼?”“她们的父亲平时对她们管教甚严,”母亲答道,“先是教她们学习她们自己的语言,她们自己也很刻苦。”“我很高兴听说她们的父亲是如此细心地对待她们,”太后说,“并且让她们受到这样良好的教育。”她拉起我的手,笑吟吟地看着我,然后亲了亲我的脸蛋,对我母亲说:“我真羡慕你这两个丫头,很希望让她们留在宫中和我作伴。”我们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这个建议并感谢她的恩典。太后问了许多关于巴黎服装方面的问题,并说希望我们以后常常穿这种服装,因为在宫中实在很少有机会看到这种装束。太后特别喜欢我们的“路易十五”高跟鞋。正当谈兴正浓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位贵族模样的人站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过了一会,太后说:“让我来把你们介绍给皇上吧,但你们必须称他为‘万岁爷’,对我则称‘老佛爷’就行了。”皇上羞涩地和我们握了握手。他身长约有五英尺七英寸,相当瘦弱,但神情坚毅,高鼻阔额,黑亮的眼睛,丰满的嘴唇,洁白整齐的牙齿,总而言之吧,皇上可以算是一个美男子。我暗地里注意到了他忧郁的眼神,虽然他一直面带微笑。正在这个节骨眼上,总管李莲英走了进来,跪在大理石阶上禀奏说轿子已经准备好了。太后吩咐我们和她一起去大殿,也不过两分钟的路程吧,她将在那儿接见各部大臣。这真是美好的一天,太后的轿子在等着她,那是一乘八抬大轿,由8个身着朝服的太监抬着,这种场面真叫人大开眼界。总管在左边,另一位二品太监在右边,他们扶着轿杠以保持轿子的稳定,4个五品太监轿前开路,12个六品太监尾随轿后,各人手里分别拿着太后的衣服、鞋子、手帕、梳子、刷子、粉盒、大小不同的镜子、香水、别针、黑红墨水、黄纸、香烟、水烟筒,最后一个人拿着太后的黄缎凳子,此外还有两个老妈子,四个丫鬟,这一浩浩荡荡的队伍看上去实在很有趣,使人联想到一位贵妇的化妆室长了脚在奔跑。皇上走在轿子的右侧,皇后和女官们则在轿子左边。大殿大约有200英尺长,150英尺宽,左边有一张长桌盖着黄色的缎子。太后下了轿就进殿升座,皇上坐在太后左侧一个较小的座位上。大臣们都隔着桌子面向太后跪着。大殿的后面有一个坛,约20英尺长,18英尺宽,有2英尺高的雕刻精美的围栏围着,前面开有两扇门,大小能容一人通过,两条通道连着六级台阶。紧挨着坛的后面是一个小屏风。坛前正中是太后的御座,紧靠着御座后面是一个很大的雕木屏风,其雕刻之精美,前所未见,约20英尺长,10英尺高。御座的前面则是一张狭长的桌子,左边小一些的,则是皇上的御座。坛上器物和装饰品都雕刻着精美的凤凰和牡丹,大多数都是乌檀木,事实上整个大殿都是如此。太后宝座的两旁各竖着一柄銮扇,上面是用孔雀翎做的,下面装着乌檀木柄。殿内一切陈设全部用明黄色的天鹅绒铺饰。太后准备升座的那会儿,吩咐我们跟皇后和其他女官一起都到屏风后面去。在那里,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听到太后和大臣们的谈话。读者不久就可以看到,我是怎样地充分利用了这样的天赐良机。第3章 宫廷演出(1)更新时间:2004-12-17 10:03:00字数:1515这一天留在我脑海中的印象,真是光怪陆离。在宫里这群和外界完全隔绝的女性中,我几乎被看成一个异类,她们将一串连珠炮似的问题砸向我。很快我就觉察到,在好奇和爱闲聊这一点上,她们和全世界其他地方的女性并无不同。庆亲王的四女儿(四格格)是一个年轻美丽的寡妇,她问我:“你真的是在欧洲长大并受教育的吗?我听人说,谁要是到了那个国家并喝了那里的水,就会把本国的一切忘得干干净净。你到底是通过学习才会讲他们的语言,还是因为喝了他们给你的水呢?”我提起在巴黎的时候曾碰到她的哥哥载振贝勒,当时他正途经巴黎去伦敦参加爱德华国王的加冕典礼。要不是因为我父亲正在负责交涉云南事件,我们是很有可能和他同去的,因为我父亲也收到了一份请柬。她说:“英国也有国王吗?我一直以为太后是全世界的女皇呢。”她的姐姐,也就是皇后的弟媳,是一个聪明、文静而高贵的女子,她站在一旁微笑着,静静地听这些问题。等这些问题问完之后,皇后说:“你们怎么那样无知,我知道每一个国家都有一个最高统治者,而有些国家是共和政体,像美国就是,美国对我们很友好。不过遗憾的是现在到美国去的都是些平民,没准人家美国人以为我们中国都是这样的人,我倒真希望能够有几个满洲贵族去,好让他们知道我们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然后她告诉我,她正在读一些不同国家的历史,当然是已经翻译成中文的。她看上去很有教养。退朝后,太后叫我们从屏风后面出来,并吩咐我们一同到戏院去看戏。她说,今天天气极好,她愿意步行去。于是我们就出发,我们在她后面稍稍隔开些距离,这是规矩。一路上,她时不时地指给我们看她所特别喜欢的东西,这样她得经常回过头来和我们说话,于是就索性叫我们走上前去和她并排而行。事后我才知道,这是—种极大的荣耀,她平时难得这样。像每个普通人一样,她也有自己喜爱的各种事物,像花啦、树啦、植物啦、狗啦、马啦,诸如此类。有一只小狗太后特别宠爱,无论她到什么地方,小狗总是跟在她的身后,我从没有见过这样朴实温顺的小家伙。实在没有合适的名字称呼它,因为它漂亮,太后于是就叫它“水獭”。出了大殿不远,我们来到一个很大的庭院。院子的四周各有两个15英尺高的大花篮,是紫藤经过修剪后自然生长而成的。太后很喜欢这些花篮的朴素美丽,每当繁花盛开,她总是高兴而自豪地把这些花篮展示给人看。从庭院走上一条环绕着假山的游廊,那儿径直通到戏院,不大一会儿我们就到了。这个戏院和你所能想象到的任何样子完全不同。戏院沿着宽敞庭院的四边筑成,每一边彼此独立。戏台共有五层,上面三层是作贮藏室和张幕用的,下面是两个完全向前敞开的舞台,其中一个在另一个之上,第一层是普通戏台,第二层按照庙宇的样式建造,用作演出神仙戏,太后特别喜欢这种戏。戏台的两侧,有两长排低矮的建筑,连着两条同样长度的大走廊,是太后邀请王公大臣们看戏的地方。戏台的正对面,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有三个大房间,是太后听戏的地方,其地基大约高出地面十余英尺,和戏台在同一水平。前面有一个巨大的玻璃窗,在夏天可以移去,换上蓝色的纱格帘。三间房子中,有两间是起居室,右边一间是太后的卧室,横在前面的是—张大炕,太后可以随意坐卧。这天太后领着我们来到的就是这间屋子。后来听人家说,太后通常喜欢在这间屋子里听戏,听着听着就躺下睡去。任凭锣鼓喧闹,她照常可以睡得很香。读者中如果有人到过中国的戏院,一定可以想象,在这样的喧闹声中,睡神的到来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我们刚走进这间卧室,戏就开场了。那是一出名为“蟠桃会”的神仙戏。讲述的是神仙们节日聚会的故事,那个节日在每年农历的三月三日。第3章 宫廷演出(2)更新时间:2004-12-17 10:04:00字数:2270第一幕开始,只见一个佛僧身穿黄袍,左肩披着红色的袈裟,正从云端飘飘而降,来请其他的僧人参加蟠桃会。看到那个演员在棉花做成的云朵上腾空飘浮,我惊奇不已。布景的移动变换以及其他种种,真是非常的聪灵机巧,趣味盎然。演出还没结束,我就猜想戏院的班头平时该是怎样刻苦地训练他的演员了,他们完成这一切,竟然丝毫不借用任何机械的帮助。正当佛僧从天而降的时候,一座宝塔在戏台的中央慢慢升起,塔中一位菩萨手捧香炉在吟诵佛经,紧接着,从戏台的四角又缓慢升起四座小宝塔,里面的情形和第—座大致相同。当佛僧降到地面,五个菩萨从塔中走出,宝塔倏忽消失不见,佛僧和菩萨绕台徐行,口中吟诵着佛经。台上的人逐渐增加,最后围成一个圈,直到吟诵之声充满整个舞台。接着我看到一朵用粉红丝绸做成的大荷花,带着两片绿色的大荷叶从戏台上升起。荷叶与花瓣渐次张开。我看见美丽的观音菩萨,身着全白的绸衣,戴着白色的头巾,站在莲花中央。当叶瓣张开时,一对金童玉女分别站在叶瓣中间。花瓣完全展开后,观音菩萨就逐渐上升,花瓣随之慢慢闭拢,最后,观音菩萨就站在花苞的尖端了。童女站在观音右边的叶瓣上,手持玉瓶和一枝柳条。传说当观音把柳条蘸了玉瓶里的液汁洒到死人身上时,就能使他起死回生。这一对金童玉女算是观音菩萨的侍者。最后,三个人都从花瓣叶瓣上走下来,加入其余的菩萨中。此时,王母娘娘从天而降,她是一位面目慈祥的老太太,一头雪白的头发,从头到脚的穿着都是明黄色,身边围绕着许多侍从。王母庄严地登上戏台中央的宝座,说:“我们现在去宴会厅吧。”第一幕就这样结束了。第二幕开场,戏台的中央是王母娘娘所设的筵席,桌子上放满蟠桃和美酒,四个丫鬟守护一旁。忽然一只蜜蜂飞过来,在丫鬟的鼻子底下洒下—些花粉,她们立刻便睡着了。等到侍女们沉沉睡去,密蜂转身飞走了,回去把消息告诉了猴王孙行者。猴王赶来,就风卷残云把蟠桃和美酒一扫而空,转瞬间消失得无踪无影。一阵喇叭声报告王母娘娘的驾临。接着就是王母带着所有的菩萨和侍从上场。她看到那些蟠桃和美酒全都消失不见了,便叫醒昏睡的丫鬟,询问她们事情的经过。丫鬟们懵然不知所以,只是说她们正在等候娘娘驾临,不知不觉就睡着了。一位来宾提议:可以派人出去问问守门的卫兵,刚才有谁进来过。没等打探的人回来,天庭的卫兵就来报告说:刚才有一只大猴子,酒醉醺醺,拿着一根大棒出门去了。王母娘娘便派了几个菩萨带着天兵去捉拿猴子。这猴子原是一块顽石化成的,住在一个山洞里,因为有腾云驾雾的本领,王母就让它到天上来帮她看守果园。菩萨带着天兵来到地上,找到了山洞,只见美猴王孙行者正和猴子猴孙们大吃着它从天上带来的蟠桃,好一场饕餮盛宴。天兵们向猴王发出挑战,这猴子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挑战。但这些天兵天将对猴王也奈何不得,它从身拔下一撮毫毛,眨眼间每根毫毛都变成了一只小猴子,和它自己一模一样,手里擎着铁棒。它自己的那根铁棒非比寻常,是从海龙王那儿弄来的,能够任意变大变小,小到像一根绣花针,大到像一根擎天柱。和天兵们一起来的有一位叫二郎神的菩萨,法力无边,长着三只眼睛。二郎神放出他的神狗,指使它去咬那孙猴子,把猴子咬倒了,众人便七手八脚把猴子捉住,带到天庭。王母娘娘下令将猴子交给道教尊神太上老君,老君把猴子收入自己的一只大香炉中,日夜烧炼,亲自严密看守,防止猴子跑掉。大概过了不少日子吧,太上老君寻思这猴子应该早完蛋了,就离开了一小会儿。谁知猴子并没有死,单等老君一走,猴子就逃之夭夭,临走还顺便偷了老君葫芦里的几颗药丸,回到它的山洞里。这些药丸颇有神力,只要吃一颗就能长生不老,猴子自然也知道这些。他吃了一粒,感觉味道还不错,就把剩下的都分给了其他小猴子们。太上老君回来的时候,发现猴子也跑了,药丸也少了,只好连忙报告王母娘娘。第二幕也就结束了。第三幕开场,菩萨带着天兵重又来到猴子所在的山洞,再一次向猴王发出挑战。猴子讥笑道:“怎么,又回来了?”不由分说,再次开打。无奈这猴子神力无边,再加上本领又有了长进,便是二郎神的神狗,也奈何他不得。一班天兵天将丢盔卸甲回到天庭,向王母娘娘报告。这次王母召来一位小神,大概15岁吧,他的名字叫哪吒。这哪吒乃是莲花化成,变化多端,神勇无匹。哪吒来到猴子所在的山洞,孙行者见了,说:“什么,你这么一个小孩也想和我打架吗?好,来吧。”哪吒把自己变作三头六臂,猴子见了,也如法炮制。哪吒见这一招不灵,便把自己变成一个巨人,去抓那猴子。猴子也不示弱,把自己变成一柄巨剑,将巨人砍成两段。哪吒变成一个火球去烧那猴子,而猴子就把自己变成水将火浇灭。哪吒变成一头凶猛的狮子扑向猴子,猴子就变成一张巨大的网罩向狮子。哪吒见没有办法取胜,就灰头土脸地回天庭去了。王母娘娘感到非常失望,只好请来佛祖如来—他是一位全能之神,还有观音菩萨—仁慈的女神,并亲自送他们下到猴子所在的山洞,看他们能否捉住这只泼猴。猴子见到如来,吓得一句话也不敢说,他当然知道面前的尊神是谁。如来用手指向猴子一指,它就顺从地跪下。如来说:“跟我来吧。”于是把猴子压在了一座山底下,告诉它,等它性子改好了再放它出来。如来说:“你将呆在这里,直到有一天我将举起那山,放你出来。那时,将有一位圣僧要到西天去取经,你要跟随他、保护他。虽然一路上你将要遭受一些磨难、面对许多危险,但如果能够取回真经,那么你就能修成正果,可以重新回到天上享受快乐幸福的生活,直到永远。”第3章 宫廷演出(3)更新时间:2004-12-17 10:04:00字数:1374到这里全剧就算结束了。这出戏真的非常有趣,从头到尾,我一直兴致盎然。表演也十分优雅而真实。当得知这出戏全部是由太监演出时,我更是惊讶不已。太后告诉我,那些布景也全是太监们画的,是太后教给了他们这一切。和大多数中国戏院不同,这里有可以拉起和落下的舞台大幕,这使得那些戏可以依情节而分成几幕。很显然,太后从未到过外国的剧院,我真不知道她的这些主意从何而来。太后很喜欢阅读宗教书籍和神仙故事,常常把这些故事改编成剧本,亲自排演,并对自己的成绩甚为得意。太后说话时是坐着的,我们大家都站着。太后问我懂不懂戏里的情节,我告诉她我都能懂,她看上去很高兴。过了一会儿,太后和蔼地说:“哦,我和你们谈得如此高兴,竟然忘了吩咐他们备午饭了。你们饿吗?你们在国外能吃到中国菜吗?想不想家?要是我离开自己的国家这么长的时间,我看自己多半是会想家的。但在国外呆这么长的时间不是你们的过错,是我派裕庚到巴黎去的,并且我丝毫也不后悔。瞧,你们现在就能帮上我的大忙了,我为你们自豪,你们在外国人面前展示了你们的风采,让他们知道我们满族女子也能说外国话。”太后和我说话的时候,有几个太监已经在外间摆下了三张大桌子,上面铺着洁白的桌布,我能看到另外有几个太监捧着餐盒站在院子里。这种漆成黄色的木制餐盒(或者叫托盘吧)可以放两个大碗和四个小碗。桌子摆好后,太监们就在院子里沿着通往院门的路排成两行,一个接一个将托盘从另外的院子里传递过来,最后由四个穿着讲究的太监将它们放到桌子上。太后好像有一个习性,就是并不是很喜欢在自己的专用膳厅里用餐,而是到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用。顺便提一句,那些碗一律都是明黄色的,上面有镀银的盖子,有一些画着绿色的龙,另一些则写着“寿”字。我暗暗地数了一下,大约有150种不同的菜肴,分别排列成行,一排大碗,一排小碟子,其他几排全都是小碗。正在继续上菜的时候,两个女官走进卧室,每人手里捧着一个黄色的大餐盒。我很奇怪御前女官也要做这样的事,我对自己说,以后我是不是也要做同样的事呢?虽然餐盒看上去挺沉的,但她们捧着都显得很优雅。两张小桌子已经摆放在太后的面前,她们打开餐盒,取出精致的小碟子,里面摆放着各式点心,糖莲子、核桃、西瓜子,以及切成薄片的时鲜水果。这些东西放好后,太后说她喜欢甜食比肉还甚,并赏赐了我们一些,叫我们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不要客气。我们谢过她,吃得津津有味。我注意到太后的胃口很好,每只碟子里她都吃了不少,我真不敢相信她呆会儿还吃得下午餐。太后吃完后,两位御前女官走过来收拾餐盒。太后告诉我,她常常把剩下的赏给她们吃。一个太监端来了一杯茶,茶杯是纯白美玉做的,茶托和碗盖都是金的。接着又有一个太监捧着一只银托盘,里面有两只白玉杯子,和先前那只一模一样,一只盛金银花,一只盛玫瑰花,另外还有一副金筷子。两个太监在太后面前跪下,将托盘举到她刚好够得着的地方。太后揭开金盖,夹了几朵金银花放进茶里。她一边饮茶,一边对我们说她很喜欢这种花,放到茶里有一点淡淡的香味。又说:“我让你们也尝尝,看你们喜欢不喜欢。”于是命太监送来一杯同样的茶,大后亲自放进金银花,然后看着我们啜饮。这是我以前从未品尝过的一种美味的饮料,放了几朵花后,有一种淡淡的、很特别的香味。第4章 和太后共进午餐(1)更新时间:2004-12-17 10:04:00字数:1768喝完茶,太后叫我们跟她一起到外间去,那里的餐桌上已经准备好了午餐。我很惊讶太后刚刚吃了那么多点心,如何还能吃得下眼前的饭菜。太后一走进餐室,就命人将餐具上的盖子一齐去掉。接着,太后坐到餐桌的首席上,吩咐我们站在下首。她说:“往常在戏院里总是皇上和我共餐的,不过他今天可能觉得不好意思,因为他和你们还不熟,我希望他下回不再这样害羞。今天你们仨就和我一起吃饭吧。”我们当然知道这是太后对我们的特别恩宠,便连忙磕头谢恩。所谓磕头,就是跪在地上弯下身子将头碰向地面,实在是一桩费力的事,不过到后来也就慢慢习惯了。开始吃饭的时候,太后命太监给我们摆上碟子,拿来银筷、银匙等等,说:“我很抱歉要你们站着吃,但这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我也不能改。就是皇后在我面前也是不能坐的。我也晓得,如果那些外国人知道我们用这种方式款待宫廷贵妇,一定要笑我们野蛮,所以我可不想让他们知道这方面的任何事情。你们不久就会看到,在他们面前,我是怎样装出完全不同的样子,所以他们不可能看到我真实的那一面。”太后和我母亲说话时,我观察到她吃的一点也不少,不免暗自惊讶。刚才在卧室里,她已经吃了那么多的甜食、核桃之类。牛肉在宫里是不准吃的,因为考虑到牛作为农耕社会的重要劳力,所以吃牛肉是一种很大的罪过。菜肴主要是猪肉、羊肉、家禽和蔬菜等等。这天我们吃到了用十种不同方法烹烧的猪肉,有肉丸、凉肉片—有红白两种,红的那种是用特殊的豆制酱油煨制而成,味道相当可口,还有笋炒肉丝、樱桃煨肉和葱炒肉片,后者是太后特别喜欢的,也很对我的口味,接着是猪肉蛋饼、蘑菇煨肉、甘蓝肉片、萝卜焖肉等等,家禽和羊肉也用了几种不同的烹调方法。桌子的中央摆放着一只口径约有2英尺的大碗,和其他碗碟一样也是明黄色,里面盛着清汤鱼翅,一只鸡和一只鸭。鱼翅在中国算是很名贵的了。此外还有烤小鸡(已剔去骨头)和烤鸭,小鸡和鸭子都填满了细松针,使其有一种美妙的清香,然后就放到户外烤架上烘烤。还有一碟小菜也是太后非常喜欢的,是将烤猪肉的皮切成极小的薄片,然后油炸至向上卷曲,像一块熏肉片。满人不太习惯吃米饭,而喜欢吃面食,这天我们也吃到了很多种类的面食,烤的蒸的炸的甜的咸的,还有的放了胡椒粉,用不同的模子制成各种奇特的形状,龙呀、花呀、蝴蝶呀,不一而足,有一种还包着甜馅。另有各式各样的泡菜—那也是太后很喜欢吃的,以及糖汁煨的绿豆糕、花生糕。虽说太后叫我们尽量多吃些,但我还是没能吃太多,因为我总是忙着观察太后,听她说话。除了我所提到的这些之外,我们还吃到了各种不同的粥,有用甜玉米熬的,有用小米熬的。太后说,吃了菜之后我们应该把粥吃完。吃完饭,太后站起身来,说:“现在你们到我的卧室去吧,好让皇后和御前女官们吃饭。她们总是在我吃完之后才吃的。”我们跟着她走了,我站在两个房间之间靠近门的地方,看见皇后和宫女们进到外屋,围着桌子站成一圈,吃的时候非常安静,她们同样也是从来都不允许坐着吃的。这时,台上的演出还在继续,又是一个神仙故事,但在我看来,却不如第一个故事那样有趣。太后躺在卧室的那张大炕上,太监端来先前一样的茶,太后吩咐给我们也送几杯来。读者不难想象,受到这样的礼遇,我们有多么高兴。在中国,人们向来把君主视若神明,他的话就是法律。同君主讲话甚至不能抬眼正视,这是为了表示至高无上的敬意。我想我们所受到的这些恩遇,真的是非比寻常。以前听人说,太后的脾气非常暴躁,但看到她对我们是如此和蔼慈祥,就像一个母亲对待自己的儿女。这使我不能不猜想,以前所听闻的种种都是错误的,她实在是世界上最亲切和蔼的女人。休息了一会,太后对我们说:“时候不早了,你们回吧。”于是赏赐我们八只装满果品糕点的餐盒,对母亲说:“把些带给裕庚,告诉他好好养病,服我这儿送去的药,希望快点好起来。”我想,父亲从巴黎回来后,身体一直很不好,怕是不能吃这些东西了。不过他一定很感激太后的恩典,虽说这些点心对他的身体并没有什么好处。多数读者应该知道,凡太后有所赏赐,受赏者都应该磕头谢恩。所以当太后送我们餐盒的时候,我们连忙磕头,感谢她的赏赐。第4章 和太后共进午餐(2)更新时间:2004-12-17 10:04:00字数:1258临走的时候,太后对我母亲说,她非常喜欢我们,希望我们能留在宫里做她的御前女官。我们知道这又是一桩极大的荣耀,便再次跪倒磕头谢恩。太后又问我们何时可以进宫,告诉我们进宫时只须稍稍带些衣服和日用品,一切她都会替我们准备好,希望我们两天之内就能回到宫里来,并且领着我们去看将来我们进宫后要住的房子。房子共有三大间,位于太后的私人寝宫的右边。这座私人寝宫叫“乐寿宫”,建在昆明湖的岸边,太后很喜欢这个地方,每天在这里消磨她的大部分时间,读书,休息,兴致高的时候,就到湖里去划划船。乐寿宫里有许多房间,每间都有一定的用处。看完了屋子,我们就与太后、皇后和其他御前女官告别。经过长时间的跋涉,终于回到家里,我们已经筋疲力尽,但心里却充盈着快乐。这是我们一生中最不平凡的一天。一进家门,我们惊奇地发现有几个太监巳经在那儿等候着我们的到来,他们带来了太后赏赐我们的每人四匹黄缎子。照例,我们又得磕头谢恩。因为这回赏赐的物品是送到家里的,所以我们将缎子放在厅堂中央的桌子上,对着缎子磕了头,并请太监向太后转达我们的感激之情。按照另外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必须给太监一些礼物或者小费。于是我们给了每个太监十两银子,作为对他们辛苦的酬答。后来我知道,每次太监出去颁发赏赐,回宫后就会向太后报告,接受赏赐的人如何接待他们,如何谢恩,给了他们一些什么样的赏赐,以及诸如此类。太后还会问起,我们的房子如何?我们对他们的态度怎样?等等。老实说,宫里的这班太监都是一些爱嚼舌头的家伙,在我们再次进宫后,他们就争相向我们介绍,那天太后是如何评论我们头次进宫的情形。母亲对于我们进宫而丢下病重的父亲独自一人,一直感到很是不安。但是太后的懿旨又不能违抗,所以三天之后,我们还是进宫去了。进宫的头一天,对我们来说是最忙的日子。首先,我们得去向太后谢恩。太后说她今天很忙,她正要去接见俄国大使的夫人勃兰康太太,她带来了沙皇送给太后的一张全家福。太后问我是否懂俄语,我告诉她我不懂,不过大部分俄国人都能说法语。太后对我的回答似乎很满意,但她还是说:“你干吗不对我说你懂俄语呢,反正我又不懂。”这样说着,一边看着旁边的一位女官。我寻思大概是有人曾经欺骗过她,因为我看出她似乎很欣赏我的诚实。不久我的猜测得到证实,一名御前女官被赶出宫了,因为她曾欺骗太后,说她懂外语,而事实上她一个字也不会。除了接见的事情之外,今天还是太后侄女德裕定亲的日子。依照满族风俗,要有两位皇室的女眷去到未来新娘的家里,新娘则盘腿闭目坐在自己的床上,等候她们的到来。她们进到新娘的卧室,将一只一英尺半长的玉如意放到新娘的膝上,把两只绣花绸荷包挂到她旗袍的纽扣上,每只荷包里放有一枚金币,再把两只金戒指戴在她的手指上,戒指上刻有“大喜”二字。如意就是“愿你一切顺心”的意思。整个仪式静穆而简短,礼毕她们就回到宫里,向太后报告,仪式已经完成。第5章 会见大使夫人更新时间:2004-12-20 15:26:00字数:2556在此之前,没有一个人告诉我们这天要会见俄罗斯大使夫人。我们禀告太后说我们应该回房换一下衣服。在平时,我们都穿着简便的短衣,因为宫里没有地毯,裸露的青砖地面很容易弄坏我们漂亮的红色天鹅绒礼服,再说那些笨手笨脚的太监老是不小心踩到我们的长裙上,因此我们就自作主张,平时只穿短衣。太后说:“干吗一定要换衣服?我瞧着你们现在这样子就挺好,那种礼服身后拖这个长尾巴,未见得有多么好看。你们刚进宫的那天,我一瞅见你们身后的长尾巴就觉得好笑。”我们正要解释,太后又说:“哦,我知道了,你们是不是觉得比较起来那种长尾巴礼服更庄重些,对吗?”我们告诉她正是如此。于是她就说:“那就快去吧,去换上你们漂亮的长尾巴礼服。”我和妹妹换上了粉红色的绉纱礼服裙,镶布鲁塞尔花边,系着相同颜色的透明薄纱腰束;母亲则穿着灰色的绉纱礼服裙,镶黑牡丹花边,淡蓝色的暗花绸腰束。我们手忙脚乱,太后派太监来询问我们是否已经穿戴好了。太后再看到我们的时候,惊喜地叫道:“看,三个长尾巴仙女。”接着问我们:“走路的时候,手里还要拎着这一堆衣服不是很累吗?这身打扮倒也算是好看,只是我到底还是不喜欢那个长尾巴,拖着这么个东西实在没有什么道理。也不知外国人看见我让你们穿这身洋行头该会怎么想。我肯定他们不会喜欢这个主意。不过我的意思是让他们看看,好让他们晓得咱们对外国的服装也是有讲究的。我得承认,我到现在还没有见过哪个外国女子穿得像你们仨这样好看。我不相信外国人真得比咱们富裕,瞧她们戴的珠宝那样少。我听人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君王有我这样多的珠宝,虽然如此,我还总是想方设法不断地得到更多。”我们手忙脚乱地准备着迎接勃兰康夫人的到来。大约在11点左右,她来了,先由我妹妹在前院的会客室里接待她,然后再引她到仁寿殿觐见太后。太后登上大殿的宝座,皇上坐在太后的左边,我作为翻译站在太后的右边。太后身着明黄色的绣袍,金丝滚边,绣着大朵的蜀葵和一个汉字“寿”,衣服和纽扣上挂满鸟蛋般大小的珍珠,手上戴了不少的手镯、戒指和金护指,头发梳成和平时差不多的式样。妹妹领着勃兰康夫人走进大殿,登上阶陛,夫人向太后行了礼。紧接着我走上前将夫人领到殿案前面,太后和夫人握了握手,夫人呈上了沙皇的全家福。随后,太后致了一篇措辞得体的欢迎词,并对沙皇和皇后陛下的盛意表示了感谢。因为勃兰康夫人不会英语,所以我用法语向夫人转译了太后所说的一切。太后又让我领着夫人来到皇上面前,皇上站起身来,和勃兰康夫人握了握手,亲切询问沙皇和皇后陛下的身体可安好。这一切结束之后,太后走下宝座,领着勃兰康夫人去她的宫里,那是她众多寝宫中的一个。来到寝宫,太后命赐坐,并和勃兰康夫人交谈了差不多十分钟,这当中一直是我在翻译。后来,太后又命我领夫人去会见皇后。在满人的规矩中,婆媳之间的礼节很是严格,因此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皇后一直站在屏风的后面,直呆到我到那儿去找她。从那儿出来,我们就去了餐厅,在那儿,一桌满式午餐已经准备好了。这里我得解释一下满人用餐的方式和汉人有何不同。汉人同时将所有的菜盘放在餐桌的中央,然后每人按照自己的喜好,用筷子从餐盘中夹取不同的食物。满人则完全不同,他们使用各自的碗碟和其他的餐具,和西方国家差不多。太后很以这种文明用餐方式而自豪,并说这样很节省时间,卫生就更不用说了。宫里的食物总是非常干净、精美,尤其是招待外国客人的时候更是如此,当然,在这种场合,我们还会拿出各种精美的餐具。席上有鱼翅、燕窝等,还有数量甚多的其他菜肴。那天早晨,太后已经吩咐太监们精心收拾餐桌。当我们入席的时候,发现餐桌果然布置得十分漂亮。除平时使用的餐具外,每个座位上还有一份描着金龙的菜单,桃形的银碟子里装着杏仁和瓜子,除了筷子之外,还有刀子和叉子。太后和皇上从不和客人同席,所以这次照例也是由格格们和其他女官陪勃兰康夫人进餐。吃到一半的时候,一个太监进来说太后要我马上去见她,我心里一惊,想到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事,要不就是太监弄错了—这在宫里是常有的事。等我看到太后脸上一直挂着微笑,心里暗暗地松了一口气。太后跟我说,勃兰康夫人是一位体面有礼的女士,她以前见过那么多来宫里的女子,都不如这一位懂礼,甚至有些女子举止粗俗、行为失当。她说:“她们以为咱们中国人啥都不懂,小瞧咱们。我看呐,她们是自以为文明、懂礼、有教养,其实呢,我们这些她们所认为的野蛮人,反倒比她们要文明有礼的多。”凡有外国女子来宫里,不管举止如何不得体,太后对她们始终都温文有礼。但等她们一走,太后就要跟我们谁好谁坏地评说一番。说完这些,太后交给我一块很漂亮的翡翠,要我带给勃兰康夫人。夫人收下翡翠后,说是要去给太后谢恩,于是我又领着她回到宫里。吃完午饭,大使夫人对我说,她对今天受到如此盛情的款待以及太后给予她的好意,感到非常高兴。我送她到了殿前的院子里,她的轿子已经等在那儿了。太后有一个规矩,就是客人送走后,我们必须到她那儿向她报告一切。我想太后大约也像其他所有的女人一样,喜欢闲聊。太后问我们,大使夫人都说了些啥,所赐的翡翠是否喜欢,对今天的饭菜有何评价,以及诸如此类。太后十分高兴地对我的翻译大加赞赏,她说:“在此之前还没有人翻译得像你今天这样好,我虽说不懂洋文,但我还是能看得出你说得很流利。你是怎么学会的?打今儿个起,我怕是不会让你再离开我了。有时候,外国人也自己带翻译来,可我怎么也听不懂他们的中国话,就只好连估带猜。我真的希望在我死之前你能一直呆在我身边,我会为你安排一门亲事,但现在不能告诉你。”太后的话使我满心欢喜,我想我这么快就赢得了太后的欢心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但太后所提到的亲事又不免要让我闷闷不乐,我还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呢。不过母亲叫我不要为此事烦恼,说下回太后提及此事,我可以拒绝就是了。我们把勃兰康夫人说的话转告给太后之后,太后就让我们回房休息,因为今天起得特别早,再加上忙活了这么半天一定累了,她今天也不再需要我们做什么了。我们依礼向太后道了晚安,就退下了。第6章 给太后当差(1)更新时间:2004-12-20 15:27:00字数:1888我们所住的房子,正像我前面所提到的,包括四个大房间和一个厅,母亲、妹妹和我各住一间,另一间是给丫鬟住的。太后派来一位太监侍候我们,这位公公告诉我们,太后还另派了四个小太监供我们使唤,如果他们有什么不听话的地方,可以告诉他。他还告诉我们他姓李,不过宫里姓李的太监实在太多(包括总管李莲英),要想分清楚,怕不是很容易。辞别了太后,我们走了很久才到达我们住的屋子。李公公指着右边的一座宫殿告诉我们,那就是太后的宫殿,我们刚才离开的地方。我感到不可理解,为什么看上去这么近而走起来却这么远?他告诉我们,我们这所房子位于皇上的宫殿的左边,从这所房子到太后的宫殿的通路,已被堵死了,至于什么原因,现在不能说。他说:“你看这房子本应该朝东的,现在却是朝向湖。”湖上的风景很好,我告诉他我更喜欢现在的朝向。“等着吧,”他神秘地笑笑,说,“慢慢地你听得多了,看得多了,就会知道这是一个奇怪的地方。”李公公的话使我很是惊讶,但我不愿意过多打听。他又告诉我们,皇上的宫殿就在我们后面,是个很大的建筑,和太后的宫殿差不多。我顺着他所指的方向,能看到从宫殿屋檐上伸出的树枝。他的手指慢慢移开,指向后面一座稍矮的建筑,也是一个很大的院子。他说,那就是皇后的宫殿。它的两翼各有一幢小一些的建筑,公公告诉我们,左边的那间是瑾妃的寝宫。两座宫殿之间本来有路相通,但自从老佛爷把通道封掉之后,皇上和皇后之间要想来往,就必须经过太后的宫殿了。我想,这大概是太后随时了解皇上和皇后一举一动的好办法。但这些对我都还是新闻,一时间也不知如何去判断。我担心李公公还会说出更多的稀奇古怪的事情来,便告诉他,我已经很累,想回房去休息,于是他就走开了。终于走进自己的房间,环视四周,我惊喜地发现,里面的陈设真是太漂亮了。乌檀木的家具铺着红缎垫子,窗户上垂挂着红绸布帘。所有卧室都是如此。正面的窗户下,沿墙是砖砌的炕,上面铺着不同材质的木板。炕很奇特,是用砖砌成的,正面开有一个小门洞,冬天通过这个门洞在炕里面生上火,那些砖就被烤得暖烘烘的。白天在炕上放一张特制的桌子,晚上则移开。不大一会儿,几个太监进来,送来我们的晚餐,放在厅堂中央的桌子上。说是太后吩咐送来的,叫我们随意吃些好了。我们都很累,晚餐也就胡乱吃了一点。正当我们准备休息的时候,李公公又来了,说明晨5点必须起床,不能迟。我告诉他,5点的时候来敲我的窗户,叫醒我。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6
正序
倒序
紫禁城的黄昏txt
紫禁城的黄昏txt-2
紫禁城的黄昏txt-3
紫禁城的黄昏txt-4
紫禁城的黄昏txt-5
紫禁城的黄昏txt-6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紫禁城的黄昏
紫禁城的黄昏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