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7

的认识,产生对它们的这样、那样的情感体验,而且也有意识地实现着对客观世界的有目的的改造。这种自觉地确定活动的目的,并为实现预定的目的而有意地支配、调节其行动的心理过程,就构成人的心理活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即意志过程。意志总是在人的自觉的、有目的行动中表现出来。意志的行动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它可以表现为行动的积极进行,如上课时认真听讲,专心作业;也可以表现为行动的保持,如图画课后继续把画画完才出去玩;也可以表现为行动的抑制,如游戏时不抢好玩具,做作业时有好电视也不看,所有这些行动都是意志行动,意志也就是在这些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的心理品质。意志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美国心理学家推孟曾对千余名天才儿童进行过追踪研究,三十年后总结时发现,智力高的成就不一定就高。他对八百个男性受试者中成就最大的百分之二十与没有什么成就的百分之二十作了比较,发现他们中间最明显的差别不在于智力的高低,而在于个性意志品质的不同。成就最大者,都具有对自己所从事的研究工作的充分的信心具有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具有坚持最后完成任务的毅力、韧性,而成就小者却正是缺乏这些品质。我国心理学家也对二十多名超常儿童进行过调查,结果同样表明,意志坚强、有明确的行动目的、干一件事总能克服各种困难、干扰坚持到底,是他们突出的共同特点。可见,一个人能否成才、有所作为,除智力因素外,与意志品质有极大的相关。良好的意志力,是一个人成才的不可缺乏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在向幼儿进行早期教育时,必须重视幼儿意志力的培养,将智力开发与意志培养一齐抓,使幼儿从小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为其将来成就的取得,奠定良好的基础。当前,有不少老师、家长片面地认为早期教育就是早期智育,就是教幼儿识字与做算术,而不太重视对幼儿意志的培养。他们有的对孩子过分疼爱,唯恐孩子累着、伤着,一切包办代替,不允许他们独立动手,结果使得幼儿从小胆小怯懦,畏惧困难,做事无恒心与毅力;有的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绝对地满足他们一切要求,致使幼儿任性、执拗,缺乏自制。显然,这些都是很不利于幼儿的成长的,必须及早克服掉,在思想上切实明确培养幼儿意志的重要性,积极地重视幼儿意志的培养。幼儿的意志 第二章:幼儿意志的特点要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首先必须掌握幼儿意志发展的特点。幼儿意志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意志的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等品质上。(一)自觉性。自觉性是指幼儿自觉服从并主动给自己提出一定的目的、任务的意志品质。学前儿童由于年龄小,语言和思维还很不发展,对周围事物、成人提出的任务、自己的行动目的缺乏深刻的认识,因此,行动的自觉性是较差的。特别是学前初期的幼儿,行动容易受周围事物的影响、支配,而常常难于服从成人的指示、要求,甚至忘记成人的指示与要求,行动带有很大的无意性和不自觉性。比如,上课时,坐着坐着就坐不住,手脚乱动,忘记了应该认真听讲;游戏时,经常破坏游戏规则等。独立地预先给自己提出活动的目的,对小班幼儿更是困难和不太可能的。他们常常是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怎么干,或者随便说出一个活动目的,但这一活动目的并不指导他以后的行动,或者行动虽有某些直接的目的,但极易受外界的引诱而转移、放弃。比如,小班幼儿拿到积木就搭,问他搭什么,或摇头,或说“不知道”;带他去参观动物园,几乎没有一个小朋友能够给自己提出观察某一动物的任务;画画时,刚说要画大象,但看见旁边小朋友画的机器人很好玩,又转画机器人。在正确的教育影响下,学前中期幼儿开始能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老师的指示和要求,并且能够在某些活动中独立地为自己确定行动目的,和逐渐按照既定的目的去行动。但这些行动目的有时还不甚明确,对行为的制约性也不强。到学前晚期,大班的幼儿已能够比较明确地给自己提出行动的目的、任务,并且不仅能较好地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成人的指示,而且还能较好地服从于自己提出的目的。周围环境对他们的影响相对减弱,而语言指示、目的任务对他的制约力相对增强,行动具有较明显的目的性。(二)坚持性。坚持性是指儿童长久维持已经开始的符合目的的行动,坚持实现目的、任务的意志品质。学前幼儿由于行动的自觉性较差,对行动的目的任务缺乏认识,因而,坚持性也是较差的,不能较长时间地从事某一项活动。在小班,三、四岁的幼儿,做事有头无尾、有始无终,这是常事。比如,他们画画,往往只画了一半,就不画了,跑到“医院”去给病人看病,当“医生”,但还没给病人开完药方,又跑到“理发店”去当理发员。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他们如果遇到某些小困难,则更易放弃努力,坚持性更弱。学前中期,幼儿的坚持性发生较大变化,逐渐发展起来。由于经常完成着成人的各种指示、要求,幼儿开始能够努力坚持完成每一项任务,特别是他们在感兴趣的、喜欢的活动中,能坚持较长时间,井在遇到困难时,也能尝试克服困难而努力实现目的。但这时他们行动的坚持性还是不太稳定的,困难稍大一些,就容易停止行动。到学前晚期,大班幼儿的坚持性才比较稳定,他们不仅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的目的,能努力实现,而且对自己不感兴趣的、甚至较困难的活动的目的,也能在较长时间内坚持完成。有一实验表明,在教育影响下,大班幼儿能在周围有其他儿童游戏和听讲故事的环境中,克服干扰,坚持完成成人委托的劳动任务。这说明大班幼儿的坚持性较小、中班幼儿有了较大的提高。(三)自制力。自制力是指幼儿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为的意志品质。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善于促使自己去做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二是善于抑制自己不正确的行为,抑制自己消极的情绪和冲动等等。学前幼儿的自制力,总的来说是比较弱的。有许多幼儿,特别是小班孩子,不善于控制、支配自己的行动,常常表现出很大的冲动性和明显的“不听话”现象。比如,早晨劳动时,应该先擦桌椅,但许多小班幼儿都争着先去擦玩具柜,边擦边玩;在活动室,应该安静、小声说话、轻轻走,但许多小朋友总爱大声说笑,来回跑;再如上课时,插话、做小动作;排队时,挤前边的小朋友;游戏时,、争抢别人的玩具…诸如此类的事情,在幼儿园小班经常可见,在中班也时有发现。这反映了学前阶段的幼儿尚缺乏一定的自制力。但是,在正确教育的影响下,学前幼儿也学习着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从中班开始,幼儿开始能有些自制力的表现。例如,上课时坐正、眼睛看老师,手、脚不乱动;午睡时不说笑、逗闹,手放在被子里边;玩玩具时能互相谦让;上下楼时能安静、慢慢走。到大班,幼儿的自制力进一步发展。不少五、六岁的孩子能比较主动地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动,努力使之符合于集体的行为规则和成人的各项要求。但是,他们虽然已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外部行动,但是还做不到较好地控制自己的内部心理过程,有意注意、有意识记、有意想象等心理过程都还正在逐渐发展之中。幼儿的意志 第三章:怎样培养幼儿的坚持性根据意志坚持性品质的发展规律和幼儿意志坚持性品质的特点,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帮助幼儿明确和确定活动目的。幼儿坚持性与幼儿的自觉性直接相关,由于幼儿对活动的目的没有明确的认识,行动通常是即兴式的,不随意地发生的。因此,也很难有排除干扰、克服困难、贯彻始终的坚持性。所以,为了提高幼儿的坚持性,培养他们能较长时间地坚持从事一项活动,做事有始有终,我们必须首先帮助幼儿在活动前就确定并明确行动的目的,同时鼓励他们努力坚持实现这一目的。对于大一些的幼儿,可逐渐要求和启发他们为自己提出目的。比如,在幼儿动手画画和建筑之前,请他们说说想画什么内容,在幼儿进行创造性游戏之前,请幼儿说说他想扮演什么角色。(二)教给幼儿一定的技能技巧。在幼儿园,我们经常可以注意到:当幼儿明确了行动的目的后,有时也不能坚持把一件事做到底。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幼儿由于缺乏一定的技能技巧,遇到了困难无力自己克服。例如,幼儿本来很想用插片插一架照相机,但插的照相机总不象,幼儿就不愿再插了。因此,除了帮助幼儿明确和确定行动的目的之外,老师还必须注意经常不断地丰富幼儿一些最基本的知识,教给他们一定的技能技巧。比如,指导幼儿怎样画吃竹子的小熊猫,怎样用积木搭军舰,怎样玩“开商店”的游戏,怎样把姓娃家、玩具柜整理整齐等等。这样,幼儿掌握了从事某些活动的必要的技能技巧,再碰到这些困难,就能够克服,同时幼儿又能经常地体验到克服困难后的满足和快乐,于是,下一次再进行这项活动,甚至其它活动时,幼儿也不会半途而废,而会努力把事情进行到底。(三)在劳动、游戏、学习等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实践与研究都表明:幼儿的坚持性只有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反复多次的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形成和培养起来。劳动、游戏、学习是幼的主要活动形式。在劳动过程中,幼儿要克服体力、动作上的不适应以及这些不适应带来的困难;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要坚持担任某一角色和完成这一角色应该完成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要坚持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需要付出一定的脑力劳动。因此,我们应该经常组织幼儿参加一些既力所能及又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劳动、游戏、学习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锻炼幼儿不怕困难,坚毅顽强的精神,培养幼儿坚持完成某项活动或任务的坚持性。幼儿的意志 第四章:怎样培养幼的自制力自制力是一种很重要的意志品质。马卡连柯说:“坚强的意志——这不但是想什么就获得什么的那种本事,也是迫使自己在必要时放弃什么的那种本事…没有制动器,就不可能有汽车,而没有克制,也就不可能有任何意志。因此,为使幼儿具有坚强的意志,从小培养他们的自制力是非常必要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幼儿的自制力呢?(一)为幼儿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所谓合理的作息制度,指的是为幼儿制定的符合其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的一日生活秩序。比如,早晨几点起床,几点锻炼,上午几点上课,几点游戏,中午几点洗手,几点进餐,晚上几点看电视,几点睡觉等等。幼儿要遵守以上这些作息制度,做到按时起床、锻炼,按时结束游戏,准备上课,按时进餐,就寝,是不容易的,必须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抑制自己诸如睡懒觉、贪玩等不合理的愿望与要求。所以,我们培养幼儿的自制力,首先就应为幼儿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并要求他们严格遵守,帮助他们逐渐形成遵守作息制度的良好习惯。(二)使幼儿明确行动规则。观察和实验都表明,幼儿是否明确行为规则,以及对行为规则的明确程度,直接影响幼儿自制力的表现。当幼儿非常明确行为规则时,可以大大减少冲动、任性等缺乏自制力的行为的发生。这就要求老师在向幼儿提出一定的行为规则时,不仅要使幼儿知道行为规则的名称,更重要的是要使幼儿明确这一行为规则的含义、意义以及应该如何遵守、执行,从而促使幼儿在活动中为不违反这一行为规则而自觉地控制、支配自己的语言和行为。(三)不迁就幼儿无理、缺乏自制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常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愿望和要求,也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对于幼儿的这些要求与行为,老师应该分析其是否合理,然后区别对待。合理的,尽量给以满足、支持;不合理的,则要进行说服、教育,绝不迁就。这一原则,老师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懂得:要求与行为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小朋友可以在这个限度内随意活动,但是,决不能逾越这个行为的限度,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做出无限度的行为,如果已经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或者做出了无限度的行为,则必须在老师的劝阻下,及时抑制、及时纠正,否则,是不允许的。对于幼儿行为或要求,一概允诺或一概禁止,都是不利于培养幼儿的自制力的。幼儿的性格 第一章:什么是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为之相适应的惯常的行为方式的独特的结合,是人表现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人的个性的最重要的方面,在个性中,起着核心的作用,能够表明一个人的本质的、典型的特点。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最突出、最显著的也就是性格的差别。性格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结构,由很多方面的特征所构成。这些特征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表现人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这是性格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人接受现实生活的影响,以一定的态度反映现实生活。现实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人对现实的态度也是多种多样的。现实生活的多方面的影响,则形成人对现实生活的态度体系,这种态度体系即构成人对现实的性格特征。表现人对现实的态度的性格特征,主要是指如何处理社会各方面的关系的性格特征,包括对人、对事、对己、对集体、对劳动、对工作的态度等诸方面。比如:对人是热情、诚恳,还是冷淡、虚伪;对劳动是勤劳、认真,还是懒散、粗心;对自己是谦虚、自信,还是骄傲、自卑;对集体是热爱、关心,还是熟视无睹、漠不关心;对工作是积极负责、富有创造性,还是消极回避、墨守成规等等,这些都属于人对现实的态度的性格特征。(二)性格的意志特征。人对自己的行动自觉调节的方式和水平,成为性格特征的另一组成部分。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是意志过程,与此相应的性格特征,称为性格的意志特征。它突出表现在意志力的自觉性、自制力、坚持性等品质上,如:是独立、不盲从,还是依赖、易受暗示;是自制、守纪律,还是任性、好冲动;是坚毅、顽强,还是懦弱、胆怯;是果断、勇敢,还是优柔寡断、胆小怕事等等。(三)性格的情绪特征。人的情绪活动对其它活动的影响,或者人对情绪的有意识控制的特点,也是性格特征的另一个组成部分,称为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可以分为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及主导心境四方面。比如,有的人情绪活动强烈、深沉,有的人情绪活动微弱、短暂;有的人情绪容易激动、起伏,波动大,有的人情绪比较稳定,很少起伏、波动;有的人经常是活泼、愉快,有的人则整天忧郁低沉等等。(四)性格的理智特征。人们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方面是有许多不同的个体差异性的,这些差异性也就是性格的理智特征。比如,在感知方面,有人属主动感知型:在感知事物时,能根据自己的任务和兴趣来判断,而不易为环境刺激所干扰;有人则属被动感知型:在感知事物时,明显地易受环境刺激的影响;有人特别注意事物的细节,观察详细、全面,有人则多注意事物的整体、轮廓,概括性较强;有人敏锐精细,有人则迟缓、马虎;在思维方面,有人敢思敢想,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而有人则盲从权威,喜好利用现成答案。以上这些都是性格特征在认知方面的体现。可见,性格是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它包含着多个侧面,包含着多种多样的性格特征。它们的有机统一,就构成了性格。同时性格中的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总是不可分割地互相联系着,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例如对工作、学习认真负责的人,在性格的意志特征方面往往表现出有较好的坚持性、自制力,在性格的理智特征方面往往表现出更多的主动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所以,我们分析幼儿性格的特点时,必须把性格的诸方面特征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幼儿的性格 第二章:幼儿性格是怎样形成的性格是人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个性心理特征,那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呢?是与生俱来,天生就有的,还是后天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有人认为,幼儿的性格是先天的。诚然,很多孩子在性格上是与亲人,特别是父、母很相似。这里有些遗传的因素,幼儿的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类型继承了父母神经系统活动类型的较多的共同点。但是,更主要的,性格还是环境和教育影响的结果,是对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的反映。人的性格的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他不断地反映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的过程。孩子一生下来就开始接受环境的影响,这就是性格形成的开始。由于孩子首先接触的是家庭成员、家庭环境,因此,在幼儿性格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最初是家庭。家庭对幼儿性格形成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幼儿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家庭成员,首先是父、母的影响和教育实现的。父母对幼儿的影响和教育,主要表现为父母对幼儿的态度。例如,过分放纵、溺爱幼儿,对他无要求,没有纪律的约束,就很难培养他们有坚强的意志、勤劳的习惯、谦逊的精神,而会使幼儿养成任性、粗暴、自私、懒惰的性格;相反,对幼儿过于严厉,一味训斥,就难以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而只会使幼儿养成懦弱、胆怯,抑郁、多疑的性格。许多独生子女比一般孩子有更多的消极的性格特征,主要就是由于他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及父母对他的特殊态度造成的。苏联心理学家科瓦列夫曾对两个女孩作过四年的观察。这两个女孩,同卵双生,天赋素质基本相同,又在同一个家庭中抚养,在同样的学校里受教育,但在性格上却有着相当明显的差别。姐姐比妹妹好交际,也比较果断、主动,在谈话、回答问题时,总是姐姐先回答,妹妹只表示同意或稍作补充。为什么两人的性格相差会如此显著?科瓦列夫从两姐妹的生活史上了解到,原来在小的时候,由祖母决定、父母同意,在双生子中认定一个是姐姐,一个是妹妹。从早期的童年时代起,就责成姐姐照管妹妹,对她的行为负责,作她的榜样,而妹妹则是一个受保护者,要听姐姐的话。正因为这样,久而久之,逐渐养成了两姐妹不同的性格,姐姐独立、主动、活泼,而妹妹则服从、依赖、安静。由此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家庭,尤其是幼儿在家庭中的地位,父母对幼儿的态度对幼儿最初性格的形成有着多么直接、重要的影响。幼儿自三、四岁后,不仅生活在家庭中,而且进入了幼儿园。在幼儿园中,教师和集体生活向幼儿提出的要求,教师的性格修养和集体对幼儿的评价、舆论,潜在而有力地影响着幼儿的种种态度和行为,影响着幼儿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逐渐具有最初的比较稳定和经常的性格特性。比如,教师的耐心教育、积极诱导,可以使一个活泼但急躁、易激动的孩子变得灵活而有抑制力。老师亲切关注、积极引导可以使一个孤僻、胆小、沉默的孩子变得愉快而活泼。相反,老师对幼儿态度严厉、粗暴,说教代替诱导,训斥代替抚爱,则会使急躁、易激动的孩子更难以自制,孤独、沉默的孩子更加畏缩。苏联心理学、教育学专家们指出:教养员同孩子们和谐的关系在教育教养过程中会积极地促进儿童正确的观点、概念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并在他们的情绪、精神的发展上,在性格的形成中反映出来。(见《外国教育》1981年第5期36-37页)至此,我们可以肯定地作出结论:幼儿的性格虽受遗传的影响,有遗传的“印迹”,但主要的,它取决于环境和教育,特别是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作用。环境、教育影响幼儿智力的发展,同样,对幼儿性格的形成,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作为幼的经常接触者,父母、教师和其他人员,都必须时时注意自己的全部行为举止、言语、情绪,对人对事的态度、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言行成为幼儿良好性格形成的积极的促进因素,促使幼儿个性健康地发展。幼儿的性格 第三章:幼儿性格的特点总的来说,幼儿期是儿童性格开始形成的时期。在婴儿期,虽然也能看到儿童之间的性格的个别差异,但是,这些差异是很不明显的,也是极不稳定的,因此,谈不上什么性格的形成,只能说是性格的最初的萌芽表现。进入幼儿期后,由于言语、思维、动作的发展,成人、家庭、幼儿园集体生活不断对幼儿提出新要求,自我意识、道德意识逐渐增强,心理活动的独立性、目的性、自制力日益发展,幼儿开始出现了比较明显和稳定的性格特征,标志着幼儿性格的初步形成。幼儿性格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自我意识逐渐发展。自我意识是一个人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的能力,它是意识的一个方面,也是人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方面。在正确的教育影响下,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这不仅表现在幼儿能进一步理解自己在周围环境中的地位,进一步意识到自己的行动、愿望,意识到自己的内部心理过程,更表现在幼儿评价自己的能力(即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上。研究表明: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有如下发展趋势:(1)从不加考虑地轻信和再现成人的评价到能初步独立地对自己作出评价;(2)从只对自己的一些外部行为作出评价到能对自己的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在品质进行评价;(3)从比较笼统、局部、情绪性的评价发展到比较具体、全面、客观的评价。比如,三、四岁的孩子评价自己时,往往说:“我是好孩子,王老师说的。”或“我是好孩子,我唱歌唱得好。”而五、六岁的孩子则会这样评价自己:“我是好孩子,因为我听话、遵守纪律、和小朋友友好。可是我不是全班最好的好孩子,因为我画画不太好,跳舞也没有别人好。”(二)心理活动的目的性、自制力逐渐增强。学前初期幼儿的行为常常容易受当时刺激和具体情境的制约,带有很大的冲动性和无意性,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比如,上作业课时,院子传来小汽车的“嘀嘀”声,小班孩子会不由自主地眼睛都往窗外看,并高兴得拍手欢呼,完全忘记了现在是在上课,应该注意力集中地认真听讲。到学前晚期,幼儿心理活动的有意性、自制力逐渐发展了起来,幼儿开始能为较远的目的而行动,努力地使自己的行为服从成人或集体的要求,冲动性行为明显减少。而且,大班幼儿不仅能服从成人或集体的要求,还能比较自觉地开始用自己的语言调节自己的行为,并且,不仅控制自己的外部行动,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自己的内部心理过程,比如注意、记忆、情绪等等。这样,久而久之,幼儿反复多次地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心理过程,性格的意志特征和情绪特征等也就逐渐形成了。(三)独立性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学前期幼儿常常明确地向成人表示自己的意愿,有时甚至是有些固执地强调“我愿意”、“我行”、“我会”。在活动中,他们不满足于直接地按照成人的具体指示去做,或者完全和成人一起行动,而是渴望象成人一样独立行动。比如,幼儿要求自己穿衣、洗手绢,要求让他去取奶、取报,要求自己一个人把积木搭完,要求自己一个人上幼儿园等等。这时期,游戏之所以成为幼儿最喜爱和最主要的活动,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就是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愿望、能力水平去模仿成人的活动,满足他渴望参加成人生活的需要。同时,这时的幼儿对老师的要求明显提高,特别希望老师能象对待大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8
正序
倒序
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2
幼儿心理学-3
幼儿心理学-4
幼儿心理学-5
幼儿心理学-6
幼儿心理学-7
幼儿心理学-8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