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四年的初春,还在上高中的静秋被学校选中,参加编辑新教材,要到一个叫西村坪的地方去,住在贫下中农家里,采访当地村民,然后将西村坪的村史写成教材,供她所在的K市八中学生使用。 学校领导的野心当然还不止这些,如果教材编得好,说不定整个K市教育系统都会使用,又说不定一炮打响,整个L省,甚至全中国的初高中都会使用。到那时,K市八中的这一伟大创举就会因为具有历史意义而被写进中国教育史了。 这个在今日看来匪夷所思的举动,在当时就只算&ldquo创新&rdquo了,因为&ldquo教育要改革&rdquo嘛。文化革命前使用的那些教材,都是封、资、修的一套,正如伟大领袖毛主席英明指出的那样:&ldquo长期以来,被才子佳人、帝王将相们统治着&rdquo。 &ldquo文化大革命&rdquo开始后,虽然教材一再改写,但也是赶不上形式的飞速变化。你今天才写了&ldquo林彪大战平型关&rdquo,歌颂林副主席英勇善战,过几天就传来林彪叛逃,座机坠毁温都尔汗的消息,你那教材就又得变了。 至于让学生去编教材,那正是教育改革的标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总而言之,就是贵在创新
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