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发于1894年的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道巨大的伤痕,直到今天,我们还能或多或少见到这场战争所造成的直接、间接的影响。甲午战争的结局,导致原本从近代化赛道同一条起跑线出发的中、日两国走上了不同的命运之路,现代南北朝鲜的争端、中国的台湾问题,追根溯源也都会讲到甲午,这是一段距离今天既遥远、却又触手可及的鲜活历史。提起甲午,很多人都喜欢追问,那场战争中国究竟为什么失败了?谁应该为失败承担责任?历史学的价值就在于从过往的岁月流痕中找寻这些题目的答案,为今天和未来提供镜鉴,以免我们再犯祖先们曾经犯过的错误。本书写作之初,得到这样的命题,我备感沉重,也深知这远不是几本乃至几十本书就能完全解释透彻的问题,但作为一名甲午战争历史的研究者,我又觉得有必要不揣简陋,将自己对这段历史的感触和体会,让更多的人知道。既往的某些甲午战争史研究,往往给人一种模式化的印象。大到战争全局,小到战役局部,其论调总是倾向于将广大清军将士定义为爱国者,战争失败的原因或者是朝廷高层&ldquo投降派&rdquo的懦弱无能,或者是军队、地方上有奸臣、胆小鬼偾事掣肘,再或者是清军不懂得团结、发动人民群众,从而失去了本来可以获
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