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以下是“尼采”的相关搜索结果(18)
权力意志
权力意志
0人气
尼采30.7 万字
简介: 第一节〈897〉①  ①编号为尼采之妹伊·福斯特·尼采所编。而尼采研究专家施莱希塔按尼采遗稿恢复了原来的顺序。人类怎样才能被提升到其显赫状况和权力的顶峰呢。思考这一问题的人首先须得明白,他本人一定要置身于道德之外。因为,从本质看来,道德的目的与此相反,它要阻止或摧毁那种向着显赫方向的发展。因为,实际上这种发展会吸引无数的人为其效力,以致出现一种逆流是自然的。弱者、娇生惯养者、平庸者必然群起抗拒生命和力的光辉,为此,他们必须对自身作出新的估价,借以谴责极度充盈的生命,可能的话,摧毁生命。因此,就道德蓄意制服各类生命而言,它本身就是敌视生命的惯用语。〈376〉人的内向化。鉴于和平的实现和社会的建立,强大的欲望无法向外发泄,就试图以幻象来保持内心深处的平静,于是内向化应运而生。对敌意、残忍、复仇和暴力的需求下降,即&ldquo倒退了”贪婪和征服处在认识的意愿中;艺术家现出了衰退力和说谎力。因此,欲望变成了人们要与之斗争的怪物。等等。〈698〉康德说:&ldquo对维利伯爵的这些话《论快乐和痛苦》1781年),我可以肯定地说:驱使人前行的唯一原则乃是痛苦,痛查看详情>
最新更新: 权力意志-29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
尼采12.4 万字
简介: 一  查拉斯图拉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了他的故乡和故乡之湖,而去住在山上。他在那里保真养晦,毫不厌倦地过了十年。&mdash&mdash可是,他的内心到底有了转变。一天早晨,他黎明时起身,而对着太阳说:  "啊,你,伟大的星球啊!假若你没有被你照耀的人们,你的幸福何在呢?  十年来,你每天向我的山洞走来:假若没有我,和我的鹰与蛇,你会厌倦于你自己的光明和这条旧路罢。  但是,每天早晨,我们等候着你,我们取得了你的多余的光明,因此我们祝福你。  看啊!我像积蜜太多的蜂儿一样,对于我的智慧已经厌倦了;我需要伸出来领受这智慧的手。  愿意赠送与布散我的智慧,直到聪明的人们会再因为自己的疯狂而喜欢,穷困的人们会再因为自己的财富而欢喜。  因此,我应当降到最深处去:好像夜间你走到海后边,把光明送到下面的世界去一样。啊,恩惠无边的星球啊!  我要像你一样地'下山'去,我将要去的人间是这样称呼这件事的。  祝福我罢,你这平静的眼睛能够不妒忌一个无量的幸福!  祝福这将溢的杯儿罢!使这水呈金色流泛出来,把你的祝福的回光送到任何地方去罢!看呵,这杯儿又会变成空的,查拉斯图拉又会再做人了查看详情>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
尼采4.5 万字
简介: 有些人反对一切哲学,他们的话有时倒是值得一听的,尤其当他们奉劝德国人的病态头脑拒斥形而上学,而代之以象歌德(德国大文豪Goethe,1749&mdash1832)那样借体魄获得净化,或者象瓦格纳(十九世纪德国作曲家Wagner)那样借音乐获得圣化之时,更是如此。民族的良医唾弃哲学;因此,谁想替哲学辩护,他就应当指出,一个健康的民族为何需要并且确已运用了哲学。如果他能够指出这一点,那么,也许病人也就能够实实在在获得一种教益,懂得哲学为何恰恰对于他们是有害的。诚然,完全不要哲学,或者对哲学只有极其浅薄的、几乎是儿戏般的运用,却依然能够健康,在这方面不乏令人信服的例子,全盛时期的罗马人就是这样无需哲学而生活的。但是,一个病弱的民族借哲学重获失去了的健康,这样的例子又在哪里?如果说哲学果有显示过其助益、拯救、预防的作用,那也是在健康人身上,对于病人,它只会令其愈益病弱。如果一个民族业已分崩离析,其组成分子的维系力业已弛而不张,那么,哲学从来不曾使这些个体与整体重新结合起来。如果一个人冀望兀然自立,在自己周围筑起自足的篱笆,那么,哲学总是准会使他更加孤立,并且让他在这孤立中给毁掉。哲学如果不是圆查看详情>
疯狂的意义
疯狂的意义
0人气
尼采 4.5 万字
简介: 01日神和酒神只要我们不单从逻辑推理出发,而且从直观的直接可靠性出发,来了解艺术的持续发展是同日神和酒神①的二元性密切相关的,我们就会使审美科学大有收益。这酷似生育有赖于性的二元性,其中有着连续不断的斗争和只是间发性的和解。我们从希腊人那里借用这些名称,他们尽管并非用概念,而是用他们的神话世界的鲜明形象,使得有理解力的人能够听见他们的艺术直观的意味深长的秘训。我们的认识是同他们的两位艺术神日神和酒神相联系的。在希腊世界里,按照根源和目标来说,在日神的造型艺术和酒神的非造型的音乐艺术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对立。两种如此不同的本能彼此共生并存,多半又彼此公开分离,相互不断地激发更有力的新生,以求在这新生中永远保持着对立面的斗争,&ldquo艺术&rdquo这一通用术语仅仅在表面上调和这种斗争罢了。直到最后,由于希腊&ldquo意志&rdquo的一个形而上的奇迹行为,它们才彼此结合起来,而通过这种结合,终于产生了阿提卡②悲剧这种既是酒神的又是日神的艺术作品。为了使我们更贴近地认识这两种本能,让我们首先把它们想象成梦和醉两个分开的艺术世界。在这些生理现象之间可以看到一种相应的对立,正如在日神因素和酒查看详情>
最新更新: 疯狂的意义-2
偶像的黄昏
偶像的黄昏
0人气
尼采 8.8 万字
简介: 六 人类的"改善者"1  人们知道我对哲学家的要求,即站在善恶的彼岸,&mdash&mdash超越道德判断的幻想。这一要求源自一种见解,我首次把这见解归纳成一个公式:根本不存在道德事实。道德判断与宗教判断有一共同点,即相信不存在的实在。道德仅是对一定现象的阐释,确切地说,是一种误释。和宗教判断一样,道德判断属于无知的一个阶段,此时连实在的概念、实在与幻想的区别尚付之缺如,以致在此阶段上"真理"仅仅是指我们今日称为"想象"的东西。就此而言,道德判断从未被认真看待,作为这样的东西,它始终只包含着悖理。但它作为征候学却总是价值非凡:它(至少对有识之士来说)显示了文化和内心世界的珍贵实在,这一实在不太懂得"理解"自己。道德只是记号,只是征候学,一个人必须业已知道自己为何行动,才能从道德中获得益处。2  我举第一个例子。在一切时代,人们都想"改善"人,道德首先是这个意思。然而,在同一个词眼下却隐藏着迥异的倾向。野蛮人的驯化和一定人种的培育都被称为"改善"。正是这些动物学术语才表达了实在&mdash&m查看详情>
尼采与形而上学
尼采与形而上学
当代
0人气
周国平 12.9 万字
简介: 第三部分 第83节:认识即解释Ƒ)认识即解释尼采在解释学史上的地位愈来愈受到重视,多半是因为他的透视主义。在某种意义上,透视主义就是尼采的哲学解释学理论。事实上,尼采本人也把透视主义同他关于解释的观点划了等号。他写道:"就'认识'一词一般来说是有意义的而言,世界是可知的;但另一方面它是可解释的,它不是蕴含着一种意义,而是无数种意义&mdash&mdash'透视主义'。"〔3〕《强力意志》第481节,第337页。认为世界(本文)的意义寓于解释之中,依解释而转移,这正是典型的解释学观点,而尼采就把这一观点称作"透视主义"。尼采认为,一切认识都是解释。"认识只能是什么?&mdash&mdash'解释',置入意义,&mdash&mdash而不是'说明'(在大多数场合,是对一个已经变得不可理解、现在仅成为符号的旧解释作出的新解释)。"〔5〕《强力意志》第604节,第414页。针对实证主义认为现象中只有事实这一观点,尼采说:"不,恰好有事实,只有解释。"〔3〕科学的发展不断查看详情>
最新更新: 尼采与形而上学-3
快乐的科学
快乐的科学
0人气
尼采14.5 万字
简介: 你目前的所作所为,都不是真正的你。&rdquo&hellip&hellip  我对于哲学家的态度,是只有在他能够成为一个典范时才投以关注。&hellip&hellip康德依附于大学,臣属于政府,停留在宗教信仰的表面上,并且容忍同僚和学生:无疑的,他的典型产生了主要大学中的教授们和教授们的哲学。叔本华对于学者的身分毫不考虑,远站一旁,追求着不依赖国家和社会的独立性&mdash&mdash从最外表的特征来说,这是他的典型,他的模型&hellip&hellip他是彻底的孤独。没有一个真正性情相投的朋友来安慰他。在1与0之间,就常常如同在有与无之间一样,有一个无限大的裂隙。没有一个有真正朋友的人能知道真正孤独的滋味,就算整个包围着他的世界都充满了敌人。呀!我知道你不懂孤独的意义。只要有权力的社会、政府、宗教或舆论&mdash&mdash总之,只要有任何种类的暴政,都憎恨孤独的哲学家;因为哲学给人们打开了一处暴政所不能到达的避难所:内心的洞穴,胸中的迷宫,这些触恼了所有的暴君。那就是狐独者的存匿之地。但是,也就在这里,遭遇到了他们最大的危险。  &hellip&hellip  第一个遮蔽叔本华发查看详情>
最新更新: 尼采快乐的科学-7
悲剧的诞生卷
悲剧的诞生卷
0人气
尼采14.3 万字
简介: 人性的,太人性的1876~1878第一卷 第四章 出自艺术家和作家的灵魂145完美的作品应当一挥而就。&mdash&mdash我们欣赏一切完美的作品时,往往忽略它的生成问题,只是怡悦于眼前的作品,仿佛它是魔棍一挥便从地下跳出来的。在这里,我们仿佛还处在一种古老神话感觉所遗留的影响之下。我们几乎还有这样的心情(例如在象裴期顿神庙①那样的希腊神庙中),好象某个早晨有一位神灵游戏似地用这些巨材盖了他的住宅,或者好象有一个灵物突然被魔法镇入一块巨石,现在想借之诉说。--------①裴斯顿(PaAstum),希腊移民城,位于意大利南部,筑有著名的长方形大会堂&ldquo巴齐立卡&rdquo。艺术家知道,他的作品唯有使人相信是即兴而作、是奇迹般的一挥而就之时,才生出圆满效果;所以,他巧妙地助长这种幻觉,把创作开始时那热烈的不安、盲目抓取的纷乱、留神倾听的梦幻等因素引入艺术,当作欺骗手段,使观者或听者陷入某种心境,相信这完美的作品是一下子蹦出来的。&mdash&mdash不言而喻,艺术科学断然反对这种幻觉,指出悟性的误解和积习,正是由于这些误解和积习,悟性中了艺术家的圈套。146艺术家的真理意识。查看详情>
最新更新: 悲剧的诞生卷-5
首页 12 末页
本周C位
返回顶部